时间:2023-10-24 10:54:5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初中生高效学习方法,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初中生 数学学习
一、初中生数学学习现状
1.阅读能力差
往往沿用小学学法,死记硬背,囫囵吞枣,像浮萍溅水,一摇即落。根本谈不上领会理解,当然更谈不上应变和应用了。这严重制约了自学能力的发展。
2.听课方法差
抓不住要点,听不入门,顾此失彼,精力分散,越听越玄,如听天书。如此恶性循环,厌学情绪自然而生,听课效率更为低下。
3.思维品质差
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不善于分析、转化和作进一步的深入思考,以致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
4.识记方式单调
机械识记成份多,理解记忆成份少。对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往往满足于记住结论,而不去理解它们的真正含义,不去弄清结论的来龙去脉,更不会数形结合,纵横联系,致使知识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二、初中生数学学法指导
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导“读”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中居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自主读书,必须通过教师的正确指导,学生才能由“读会”转为・会读”。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翻译,更重要的是教导学生怎样读数学,这是读法的核心,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教会学生读书:
(1)粗读。即先浏览整篇内容的枝干,传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然后边读边勾、边划、边圈,粗略懂得教材内容,弄清重难点,将不理解的内容打上记号(以便求教老师、同学)。
(2)细读。即根据章节的学习要求细嚼教材内容,理解数学概念、公式、法则、思想方法的实质及因果关系,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3)研读。即带着发展的观点研讨知识的来龙去脉、结构关系、编排意图,并归纳要点,把书本读“薄”,以形成知识网络,完善知识结构。这样,当学生掌握了读法“三部曲”,形成稳固习惯,就能从本质上改变其读书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2.开导“听”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讲是信息的输出,学生的听是信息的接收,只有调谐学生的’频道”,使接收与输出同频,才能获得最佳收效。
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听法的开导,教师首先应从培养学习数学兴趣入手来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激活原有认知结构,打开“听门’,专心听讲。这样,才能把接收的“频道”调谐到教师输出的“频道”,达到同频共振,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其次,要开导学生注意去听教师对每节课所提出的学习要求;对定理、公式、法则的引入与推导过程;对概念要点的剖析和概念体系的串联;对例题关键部分的提示和处理方法;对疑难问题的解释及课末的小结。这样,让学生会抓住要点,延着知识的“生展线”来听课,就能大大提高听课效率。
3.引导“思”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学习离不开思维。要使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需要教师科学的指路引导。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思法的引导,教师应着力于以下四点:
(1)从学生思维的“最近l展区”入手来开展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思考,使学生学会联想。
(2)从挖掘“问题链”来开展变式训练,引导学生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综合,使学生学会转化。
(3)从创设问题情境来开展探索式教学,引导学生追根究源去思索,使学生学会深思。
(4)从回顾解题分歧过程来开展评价,引导学生去分析错因,便学生学会反思。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善于暴露思维过程,留下一定的思维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学会“思在知识的转折点,思在问题的疑难处,思在矛盾的解决上,思在真理的探求中”。这样,就能使学生学会并掌握基本数学思想方法,达到思悟思,融会贯通。
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记法的传导,教师首先要重视改革教学方法,摒弃“满堂灌”,以避免学生死呆背。其次要善于结合教学之际,来传授记忆方法。如通过对知识编成顺口溜,使学生学会去联想记忆;通过绘制直观图,使学生在以形助数中,学会数形结合记忆;通过对发掘知识的本质属性,使学生在形成概念的同时,学会凭特征记忆;通过归纳概括所学知识,使学生学会按知识结构来系统记忆;通过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学会循线索记忆。此外,教师还应让学生明确各种记忆的价值、效果、适用范围,以使他们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
4.指导“写”
作业书写最能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必须充分重视。深究学生书写条理混乱的原因可知,教师教学起始时不重视写法指导是一主要导致因素。因此,精心指导学生怎样写,才有助于其驾驭知识,正确解决问题。为此,应切实加强对学生数学语言的教学。
(1)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对教学语言的解释,又要注重必要的句法分析,这是理解、掌握数学语言的基础d由于数学语言不像日常用语那样能在生活中得到直接印证,换句话说,如果不是在特定的教学研究环境,一般难以使用其语言,因此,其特定的语义、句法规则,使学生理解起来困难。为此,其一,必须明确数学语言的语义,使学生正确理解其含义。如通过比较、区分和弄清一些易混淆的词语,如“大于”与“小于”,“都不”与“不都”,“有一个”与“至少”等等;其二,要明确符号的指代,提示符号的特征。如对符号,不仅要指明所代表的对象,指明它的几何意义,提示它的非负性,还应与其它相关的表示方法相联系,加深学生的认识。其三,加强句法分析,由于数学语言有一定的逻辑结构,其概念符号需要按一定的逻辑关系组
合。了解这些句法规则是学生会用数学语言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教学中要进行必要的“咬文嚼字”和对比分析,进而会灵活运用,对一些长句,还要作必要的分解。
一、合理使用突出标志
标志是表明事物特征的记号。它以单纯、显著、易识别的物象、图形或文字符号为直观语言,除表示什么、代替什么之外,还具有表达意义、情感和指令行动等作用。标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表明特征的记号。突出标志的使用在生物学习中很重在,一是能加深记忆,突出重点、难点内容,二是能给今后复习或平时查找时提供方便。许多学生在听课时喜欢在课本上的文字下面做下划线或对其做上突出标志,这是最常用的两种策略。但是很多学生不懂得做下划线或突出标志的最佳方法,因此,有时看到整页纸上都是密密麻麻的下划线。其实,画出较少的关键字的效果最佳,而且选择性十分重要,最好是对画线的内容进行限制。例如,教师在讲解了视觉的形成原理后,可以让学生在课本中一些关键字的下面做下划线,表示为“视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
二、通过画图掌握生物知识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要对所学内容的结构与组织有所理解,绘制直观图是非常有效的,与列出文本提纲相比更具优势。比如通过记录各种观点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比较和对照,并举出例子,以此来表示相互间的关系,可以加强记忆。生物学科概念中的一些相似或相反的例子,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先天行为与后天行为,病毒、细菌与真菌等,通过分组比较,可以更深刻、形象地理解各概念间的本质区别与联系。又如,通过图示法可以用来归纳几个重要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而建构整个知识框架,从而使所学知识更为系统化、条理化。例如,在学习发育的方式时,可以按不完全变态和完全变态的发育过程,一边讲述一边在黑板上画出简图。不完全变态:卵幼虫成虫;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通过这样的发育变化过程,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些简笔画和配合的文字说明上,很快就掌握了这一知识。
三、活用记忆法提高生物知识的识记能力
记忆法是记忆的方法,常见的记忆法有编故事记忆法、连锁记忆法、形象记忆法、口诀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归纳记忆法、图表记忆法等。记忆方法多种多样,只要做个有心人,不断摸索,不断总结,就一定能归纳出更多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在生物教学中可用的记忆方法很多。方法之一是编制口诀。如,三种元素氮、磷、钾的作用:钾促茎杆健壮,磷开花结果、茎叶生长需要氮。口诀大都押韵,朗朗上口,趣味性强,不但可减轻大脑负担,而且记得牢。方法之二是词义功能记忆法。例如,根尖的结构,根冠:通过“张冠李戴”中“冠”的意思是帽子,起保护作用,而根尖好像戴了顶帽子,叫根冠。分生区:能保持分裂能力的细胞群构成的组织。伸长区:虽然不具备分裂能力,但是具备伸长能力的细胞群。成熟区:细胞不能分裂和伸长了,已经生长成熟了。方法之三是成语记忆法。例如,牵一发而动全身——食物链中每种生物都有其重要地位,一种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整个食物链都会受到影响。无中生有——光合作用中的物质变化,绿色植物能把二氧化碳和水(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糖类。方法之四是俗语记忆法。在讲解蒸腾作用的意义时,可以利用大树底下好乘凉引出蒸腾作用有利于提高空气湿度,有利于降低植物自身的温度;而利用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提问植物体内水分为什么往高处流,引出蒸腾作用能促进根对水分的吸收,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法之五是概括记忆法。将难以记忆的内容按一定的方法列出,如提取关键词等,然后再将关键词组合起来,顺次记忆,力求简便易记。例如,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体长、壁薄、面大、酶多。方法之六是利用“凝固理论”来记忆。根据大脑在接受外来信息时会发生信息干扰的心理学知识,让学生在接受信息后及时休息,就会使记忆在大脑中“凝固”下来。因此,要让学生把记忆难度大的知识在临睡前去记忆,会提高记忆效果。
四、通过实验解答问题
生物实验是学生获取生物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师讲解生物学概念、规律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初中生物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掌握这种认知方法,掌握一定的实验操作技巧,并贯彻到学习中去,培养学生勤动手、勤思考的能力。在生物教学中,凡是应该让学生看到的,尽量让他们看到,凡是可以让学生做的,尽量让他们去做。例如,教材中“练习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和“观察种子的结构”等基本实验,都是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能力最好的途径。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每位学生都能亲自动手、亲自操作,体验生物实验的乐趣。实验时,首先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然后要求每位学生在规范操作每一步,在规范操作训练中帮助每位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步骤。同时,教师还要尽可能多地增加容易操作的实验,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以便更好地培养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使枯燥的书本知识形象化、生动化,进而促进学生爱学习并乐于自主探究。
高校贫困生认定助扶自《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实施以来,高校贫困生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仅以常熟理工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下文简称我院)为例2011年全年的资助总额高达140.69万元。同时贫困生比例也在不断扩大:我院贫困生总数450人,比例高达23.6%,数量之大,使我们不得不重视对贫困生的认定、教育和管理。本文主要分析贫困生认定的现实困境和重要环节,提出加强高校贫困生认定的方法。
一、当前高校贫困生认定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贫困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涉及学生和学校两方面。学生方面:贫困生证明材料真假难辨。通常对贫困生的认识从学生所在地民政部门开据的贫困证明开始,藉此来获得该生的“真实信息”,但受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贫困证明的真实性值得商榷。学校方面:由于走访贫困生家庭情况需要较高的成本,高校往往是通过扩大贫困生比例或电话联系基层组织等方法来解决。前一种方法使得资助资金不能得到合理的利用,后一种方法所获得的信息在真假性上存在一定的疑问。
二、重视贫困生认定七大环节,科学规范贫困生认定过程
为进一步规范和建立行之有效的高校贫困生认定体系,本研究将贫困生认定过程分为“七关”:证明关——调查关——诚信关——统计关——认定关——考察关——助扶关,各环节相互结合,相互交叉。
(一)证明关——校政联合,严查证明
校政结合是促进教育公平、社会公正的重要措施。对于认定环节中最基本的一关,建议民政部门要有责任地开据“贫困证明”。本研究经电话咨询10个地方民政部门,且询问江苏省内众多高校中有经验的贫困生资助工作者,大家一致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应促成高校与地方民政部门相联系,开设贫困生认定核查绿色通道,同时民政部门实行“实名制”开具证明,将认定责任明确到个人,进而逐渐形成明确的责任追究机制,最终形成具有法律效应的管理办法。
(二)调查关——注重细节,严格审查
如果说贫困生证明是贫困生认定的基础,那么调查就是贫困生认定的核心。通过总结近年来我院在贫困生认定过程的实践经验,概括出以下调查途径:(1)报名当天,安排学生关注新生和父母的衣着言行,询问学费缴纳情况,并做好记录工作。(2)新生开学当晚填写《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学院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3)勤走访学生宿舍,留心贫困学生的生活细节。(4)学校组织以“百名教师家访”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逐年积累走访经验和建立地方联络网,我们一定能组织建成一张较为全面、有效的调查网络,更好地促进帮困助学工作。
(三)诚信关——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大学新生入学后一定要做好诚信教育:(1)在贫特困生认定过程中,辅导员或班主任通过调查,找有可能是“被贫困”的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真实家庭状况,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2)学院组织召开贫困生诚信教育大会,通过观看诚信教育片和介绍贫困生事迹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助学贷款和助学金的来之不易,进而“以情动人,以理服人”。(3)班级定期开展与诚信教育相关的班级主题活动,如观看教育短片、学习先进事迹、诚信主题辩论赛等,从根本上教育学生“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四)统计关——入学初后,分层统计
统计贫困生信息为今后开展资助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入学初要严格审核,严把“入库关”。将学生一般性家庭情况录入贫特困生数据库:家庭年收入、家庭遭受自然灾害情况等,另外还要调查生源地人均年收入、生源地人均年消费水平、高校所在地人均年收入、高校所在地人均年消费水平。同时还必须将办理《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和贫困证明的经办人姓名、单位名称、联系电话和详细通讯地址录入系统,以备调查。
(五)认定关——讲求细准,分级明确
贫困生认定讲求:细(标准详细)、准(分级准确)。本研究从《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界定出发: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将贫困生分为四级:特困(生存型贫困)、较特困(亚生存型贫困)、贫困(生活型贫困)、一般贫困(亚生活型贫困)。同时,基于90后大学生个体间心理承受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对于家庭暂时困难学生,我们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六)考察关——严格考察,从严处理
在认定过程中,我院走出原有以经济困难程度作为主要衡量标准的格局,按学期和学年考察贫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表现,逐步提高学生的实际表现在认定过程中的比重。参考相关规定,我们主要考察:(1)统计关中所提到的一系列指标,同时还包括:各学期相比较学习和生活状况是否改善等;(2)消费行为。(3)是否出入娱乐场所或存在其他高消费行为;(4)是否存在抽烟、酗酒经教育不改者;(5)其他与贫困生身份不相符的行为。如发现贫特困生中有以上行为,初犯者批评教育,并转告其父母;再犯者从严处理,降低资助力度;屡教不改者,取消贫特困生资格。
(七)助扶关——资助扶持,全面考虑
助扶主要包括经济扶持、学习帮扶和生活照应。经济扶持即以工代赈,本研究通过随机问卷形式,调查100名贫困大学生,93%的学生愿意参加勤工助学。这种变“输血”为“造血”型的资助,既能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精神,又能拉近学生与社会的距离。学习帮扶即贫困学生和其他学生形成学习互助。学习帮扶这种形式既能有效增强班级凝聚力,提高班级的整体学习成绩,又能增强贫困生对集体的热爱和对他人的包容,消除戒心和疑心,让他感觉到“我也能帮助别人”。生活照应指学院对贫困生、贫困生和其他学生之间在生活上相互照应。我院积极发挥党员和学生干部的先锋堡垒作用,注意贫困学生的生活细节,多与他们交谈,主动发现现有问题和潜在问题,并及时反馈给辅导员和学院。
三、结语与展望
以上是本研究在我院贫特困生认定过程中的一些调查和具体措施,其中还有很多建议需要继续落实和考证。同时,本课题组正在尝试将上述“七关”所有信息录入“贫困生基本情况数据库”,通过层次分析法或模糊数学的方法与高校贫困生认定相结合,建立“高校贫困生认定评价模型”,最终建立“高校贫困学生认定系统”,这需要长期的研究和不断完善,最终帮助更多的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参考文献:
[1]党振峰. 高校贫困生认定及资助方法初探[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9(36):219-221.
关键词:初中化学;初中生;化学课堂;有效性;活化课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教育理念正在影响着每一位教师,初中化学教学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只有遵循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创新化学课堂教学策略,将化学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才能够真正达到学以致用和举一反三的目的。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以轻松的姿态去探究化学的奥妙,给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让学生有更多参与化学活动的机会,形成终身学习意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化学课堂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模式的僵化、实验教学的缺失以及脱离实际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立足现实,放眼未来,选择适合初中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化学,开拓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提供多样性的学习指导,促进学生化学综合素养的发展。
一、初中化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生硬,学生不感兴趣
虽然新课改已经在初中课堂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一些传统观念仍然没有消除,成为限制化学课堂发展的毒瘤。部分初中化学教师不愿意接受新思想,课堂教学坚持“填鸭式”的思想,先给学生讲解化学知识,再组织学生练习,最后进行课堂评价。这样的教学方式无法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很多初中生在化学课堂找不到学习的方向,课后也不知道怎样复习,逐渐对化学失去信心。还有的初中化学教师仍认为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对初中生发号施令,不给初中生自由发挥的机会,即使初中生有新的想法也不敢提出,造成了化学课堂的枯燥乏味。
(二)忽视实验教学,限制动手能力
受到教学资源的限制,有些初中校园没有专业的化学实验室,缺乏先进的化学实验教学设备,存在着很多学生共用一个实验器材的现象,导致了有的学生无法熟练使用实验器材。有的化学教师为了节省教学时间,不给初中生自主实验的机会,以教师的课堂演示实验代替学生的动手实践,只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实验结论。虽然学生能够记住实验的结果,但是对于实验步骤却感到茫然,当试卷中考查学生实验操作的时候,学生就束手无策了。还有的初中化学教师担心学生在实验室难以管理,尽量避免学生实验,在教室里给学生播放实验视频,虽然学生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是与实际操作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三)问题设计僵化,无法联系实际
初中化学中有很多知识都与日常生活有关系,但是很多化学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在设计化学提问的时候,有时候设计的问题过于复杂,超出了初中生的理解范围,即使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了回答,可仍然有学生并没有掌握教师所讲的知识。有时候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没有挑战性,学生不重视,课堂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还有一些化学教师为了彰显自己的教学才能,在网上下载了一些优秀的教学案例,将案例中的问题直接搬到自己的课堂,有些知识脱离实际,会造成初中生的困扰,不利于初中化学教学的深入开展。对于化学问题的选取必须要遵循平等原则,既要照顾到优等生的情绪,又要考虑学困生的感受。
二、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树立正确教学观念,保证有效教学
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初中生初次接触化学,难免会感到困惑,化学教师要给学生做好心理疏导,指导学生的化学学习方法,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为初中生的未来打基础,带领他们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原理去解释生活现象。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初中化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养成科学素质,获得生活经验。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确保初中生在化学课堂有所收获,找到学习的动力。素质教育的课程观认为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保持师生互动的频率,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发挥初中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保证有效教学。化学教师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在给学生讲述化学知识的时候严格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避免超纲或者脱离实际的现象,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会因为学生化学基础差而放弃,也不会因为学生化学能力强而优待,逐步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
(二)注重师生双边活动,活跃课堂氛围
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能够给初中生带来丰富的化学知识和体验,学生在互相交流和互动中成长,透过问题的现象看到本质,让初中生知道化学不只是简单记忆的符号,而是具有实际价值的。初中化学教师要及时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给学生提供帮助,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纠正,这样就为初中生的高效学习做好了铺垫。课堂教学不是教师单方的活动,而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要达到良好的状态,才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在课堂上,化学教师应结合初中生的个性特点,运用化学魔术、化学谜语、化学游戏等多种方式,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给初中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帮助初中生开启想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验中,化学教师要给学生自主动手的机会,先给学生做好实验的示范,再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每个小组成员都合理分工,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完成实验,增加实验教学的实效。在课后,化学教师要给学生做好辅导和复习,给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课后作业,针对学生的薄弱点进行专项巩固,促进初中生化学素养的提升。
(三)指导化学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一直以来,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都是困扰教师的难题,很多学生学习化学知识都是停留在表面,并没有做深入的探究,这就导致了化学学习陷入僵局,化学水平难以提高。很多学生抱怨化学难学,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也没有得到良好的化学教育。在新时期,初中化学教师把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作为工作的重点,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注重新旧化学知识的衔接,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提升了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初中生的学习方法存在差异,也就导致了他们的化学能力有所不同,因此,为了打造高效的化学课堂,初中化学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全面分析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前化学教师都是通过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成绩,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并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应深入研究教学理论,积极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帮助初中生设计具有个性化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改变对化学的错误印象。学生要学会科学阅读,掌握化学知识脉络,形成知识系统。教师还可组织进行学法交流,让学生针对同一道化学题,看看谁的解题方法更好更快。在这样的知识交流过程中,初中生受益匪浅,化学课堂充满了欢声笑语。
(四)创造化学实验机会,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初中化学教师要多给学生创设机会,关注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增强课堂表现力及参与度,在实践中发展初中生的综合能力。鼓励学生改进化学实验,学生对教材中的实验都很熟悉,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改进和创新实验,一方面锻炼初中生的创造能力,另一方面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初中生都很认真思考和研究,对化学的理解更深刻,每次实验过后都会有新的收获。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先进行大胆的设想,再设计实验方案,最后进行验证,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会运用到很多知识,也给他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家里进行化学小实验,进一步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感受化学的魅力。化学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创设实验情境,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要求初中生运用化学知识去探讨未知的问题,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前,初中生不敢动手进行实验。现在,学生都争先恐后进行实验,可见化学教学得到质的飞跃。
(五)培养良好作业习惯,巩固化学知识
初中化学涉及20 多种物质,它们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当学生熟练掌握每一种物质特性的时候,学生的化学水平会有立竿见影的改变。初中化学是在初三才开始设置的学科,就相当于小学生刚开始识字一样,学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许多陋习,他们没有养成作业习惯,要么粗心大意,要么字迹凌乱,对于提升化学水平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耐心地对学生进行纠正和点评,还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入课堂,给学生布置生活化的作业。这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平时不爱学习的学生都参与进来,全体学生共同学习,取长补短,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而且,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还增强了生活经验,使化学学习变成了具有生命力的活动,提升化学学习的效率。初中化学教师要给学生布置动手实践作业,大大改善了传统化学作业的弊端,帮助学生获得多样化的实验体验,不仅能使学生获得实验的成就感,还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巩固了所学知识。教师还要对学生的作业情况及时点评,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反馈信息,创造高效的化学课堂。
三、结语
综上所述,提升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成了课堂教学的关注热点,初中化学教师要深刻认识到活化课堂的重要性,坚持以学生为本,利用现代化技术拓宽教学资源,带领初中生共同学习和探究,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要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引导学生体会化学与技术、社会的联系,让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养成终身学习意识。
参考文献
[1]李彩霞.关于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赤子(中旬),2014 (4 ).
[2]迟艳.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中华少年,2017 (27 ).
【关键词】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方法
传统观念的下的初中生物教学,大多采用强迫记忆的方式,使得初中生对生物课程的认知仍停留在一个抽象、枯燥,很难接受的状态,在这种方式下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程度便可想而知了。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实现学生全面均衡发展,已成为我们广大初中生物学科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我从初中生物课程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初中生差异化培养的目标,论述了回归生活和加强实践对生物教学的重要性。
一、在差异性教学方法中提高初中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初中生物课程教学中,我们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志是它们对生物知识的识记程度,也正是我们这种对生物课程知识性的定位,使得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陷入了单一的死记硬背之中,也就出现了传统观念下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的方法。我们必须意识到,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但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的培养,而且制约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改革,成为我们课堂教学改革与优化的瓶颈。差异性教学方法的本质就是以新课标中因材施教作为理论基础,突破性地把学生进行科学“分类”,“分类”的重要目的在于对它们进行分层次的组织教学也就是说,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对生物知识学习的基础之上获得新的提升和进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他们的“提高区”感受自己的成长,进而提高每一个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例如,我在讲传染病时,首先明确了课堂的教学目标,通过学生对传染病的有效了解,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疾病预防习惯,通过知识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归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明确后,我根据学生不同理解能力,制定出相应的学习方法,我们还可以采用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哲理的形式感染学生,应用感性和理性的有机结合深化学生对该课堂知识掌握程度。
二、回归生活,让初中生物理论及时得到实践
初中生物知识学习的重要意义在于对初中生综合素质、个人修养、价值观念的培养初中阶段,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对他们人生的发展定位尚处在“规划期”,因此,如何让生物知识发挥其特有的导向作用,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在我们课堂教学中,要巧设生活情景,用生活化的思路去叩开学生自主学习的大门,进而培养学生对初中生物知识的创新性思维。
众所周知,每一个生物观点都是在事实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如果我们只是从知识的角度去开展教学,将会使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变得片面、抽象;反之,我们用生活中的事实去论证观点,那么这个生物观点将会变得形象、生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例如,我在讲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一节时,我先把课堂变成一次综合性的拓展活动,然后提出一些具有生物观点的题目,让学生用自己生活学习的例子进行回答,最后我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评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但学到了生物知识,而且还对他们生活中的表现做了比较准确地定位,可见通过课堂教学中生活情景的引入,增加了与课堂的粘合力,使课堂氛围一直处在活跃的状态,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三、初中生物知识点的迁移、拓展教学法
众所周知,初中生物知识是初中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知识支柱,也是开展其他学科学习的重要基础,生物知识的迁移与拓展是以生物知识的网络构建为基础,所以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帮助学生构建一个系统和全面的知识结构框架,让学生具备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能力然后采用创新性思维的方式重新编排教学内容,从学生认知的发展模式出发,提出知识拓展的教学方法,以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总之,新时期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教学方法只是我们教师培养初中生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初中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和体验人生的认知规律才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所以,在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因材施教”,对初中生开展层次性教学,通过对学生差异化培养让他们一起进步,共同提高要积极运用生活学习中的各种素材,让学生懂得学习与实践结合的学习方法;要给学生提供知识迁移与拓展的导向,进而促进初中生生物综合素养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激励评价
新时期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初中生身心发生了巨大变化,学业负担逐渐加重,学习方法不当,缺乏语文学习氛围等,并且这些已成为初中生学习语文的主要障碍。下面我通过对初中语文教学情况的分析,以及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探究,得知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有效地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应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得以大力推广。初中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能够构建合作的学习理念,能够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作用,实现高效学习,并获得过程性评价,能够使初中生获得成功体验,进而更喜欢学习初中语文。
一、初中生学习语文出现障碍的主要原因
1.初中生身心的巨大变化。孩子们在初中阶段开始进入青春期,他们处于幼稚向成熟的过渡阶段,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性格。因此学生对于老师的教育很难一贯接受,有时还会叛逆,对老师枯燥的说教和单一的教学方式会毫无兴趣,注意力也很难以集中到课堂教学上来。
2.初中生的学业负担加重。初中阶段学习科目大大增加,学业负担加重,语文教材知识量增加且复杂,学习要求也大大提高。
3.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不科学。很多语文教师还是采取填鸭式教学,对新课标缺乏准确理解,教学方法还是陈旧单一,孩子们课堂中缺乏练习和实践的机会,这严重制约了孩子们学习语文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兴趣被抹杀,学习效果不好。
4.课堂缺乏学习语文的氛围。由于部分初中教学条件有限,硬件设备不齐全,班级人数太多,孩子们的语文基础较差,致使孩子们课堂运用语文的机会少,缺乏学习语文的环境和氛围。
二、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语文教学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教学是一个我们对初中生不断提出新要求,并积极引导、帮助和调动他们积极性,促进他们不断成长的过程。我们教师作为一个促进者的角色应该是:
1.要积极地观察。孩子们在进行有效讨论、合作或者阅读思考时,我们要积极地观察、认真地倾听,真实感受孩子们的所作所思,及时有效地掌握小组合作的进展情况,并对下一步合作进行积极地指导。
2.给初中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就要求我们承认孩子们具有创新潜能,并为他们提供有效的自我展现的机会,让孩子们能够进行创新性的小组合作活动。给他们以内心上的护佑和鼓舞,使他们的创新思维更加活跃,小组合作热情更加高涨。我们还要正视孩子们个体的差异性,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促进孩子们个性的发展是我们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体现。
三、要树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初中生 英语学习能力 可行性措施 英语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重要性不断增强,不仅对于各种考试来说,英语所占比重持续增加,而且在日后的生活及工作中,英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虽然小学已经开设英语课,但是小学阶段英语的比重很低,学校、教师以及学生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我们学校所处地区在英语方面的师资力量也十分有限,所以在初中阶段仍是基础阶段。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英语基础学习的初中,是学生学习英语最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如果能成为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一个较好的开始,那么学生就能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以及养成好的语感。因此我们要重视初级中学中英语的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
一、教师在提高初中生英语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要改进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初中生英语学习能力,我们要结合自身学习英语时遇到的问题以及当今现实环境的限制,寻求约束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探求解决方法。在中国较为发达的一些地区,学生接触英语的时间较早,所在的环境也能提供较好的英语氛围,但是对于我们云南来说,经济水平较为落后,学校能够配备的师资和教学硬件有限,因此只能在有限的水平之下提高效率,在方法上不断学习和改进。在英语教学与学习中,有三个相关实体――学校、教师和学生。在基础学习阶段,教师的引导和灌输对学生学习习惯以及对以后学习效果有重要影响。如果把这三个主体关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作用大小进行排序的话,应该为教师,学生,学校。
二、符合我们自己学校条件的提高初中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措施
提高初中生学习英语的能力要从学习语言的实际角度出发,我们要从多个方面为学生的学习做铺垫。
1、提供良好的英语环境。为学习英语的学生提供英语听说环境是所有研究英语教学的共识,因为英语首先是一门语言,然后才是一门学科。我们从婴儿阶段学习母语是通过反复刺激反应而习得的,具有真实语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因此我们对母语的掌握具有很强的不可改变性,对母语的掌握是很牢固的。而长期以来我们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英语知识的讲授,强调对语言规则的解释、理解和句式的反复练习,忽视了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的语言实践,大大削弱了语言的交际性。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我们没有像学习母语一样具有先天的优越环境,也没有像发达地区那样能够提供英语高度模拟环境的条件,只能通过符合我们自己学校能够提供的条件创设英语环境来练习口语,所谓的创设语言环境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入口语教学,在口语教学中,根据授课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条件和要求,根据这些要求构建一个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这个预设环境中去练习口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把看到的和所听到的尽量使英语,避免母语的干扰。另外,要淡化课堂意识,督促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环境中和同学们也尽量使用英语,如借学习用品、互相打招呼、问路、上学、回家、道别等内容,结合我们云南省自身旅游项目的练习也是一种很好的练习途径,旅游本来就有很多变化场景,还能够结合学生所熟悉的环境,更能增加英语学习的牢固性。通过这样耳濡目染,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学习效果,把枯燥的语言学习变成了轻松的日常生活。
2、引导学生自身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初中生在心智方面还未发育成熟,不能认识到一些事物的重要性,而且我们学校所处地区经济条件不能满足信息的多元获取途径,学生不能从网络和其他媒介途径了解英语学习的信息,造成学生对英语学习重要性没有准确认识,也没有很积极的投入到英语学习中.直接的结果就是英语学习毫无积极性,成绩一落千丈。作为老师,有必要向学生讲解英语学习在未来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英语的学习首先对于考试非常重要,另外,老师还可以借助家长的力量,首先向学生家长阐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然后让家长鼓励孩子学好英语。在这一阶段,只要家长给予足够的重视,学生也就重视了。
3、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英语学习方法上存在两种极端:一种极端认为学英语就是靠死记硬背,靠长期间一点一点地积累,只有勤学苦练,才能学好,其它方法都是骗人的。另一种极端则是夸大了学英语的某些技巧,如:某某单词速记法,一个月可以掌握几千单词,这更符合一些英语学习辅导机构的宣传性话语,而不是一种学习方法。前者否定了学习英语的有效方法的作用,后者则是不科学,不负责任的广告词。学好英语确实需要勤学苦练,但更需要科学的灵活的学习方法,只有两者的有效结合,才是学习英语的正确途径。
英语学习方法是有很多的,我们可以借鉴管理学上的绩效管理策略,绩效管理策略是学生对学习进行计划、实施、自省、评价和调整的策略。要确定学习英语的长期、近期目标,根据实际需要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摸索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善于创造和把握学习机会,关注各学习环节中的进展情况,总结归纳学习经验。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很多方法可以运用到英语学习上,用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三、结束语
随着英语对于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对于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的关注度也不断提高。我们在充分认识到英语重要性和学生所处环境限制的情况下寻求较为适合的方法提高初中生英语学习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能说哪一种方法是最合适,只有在不断探索中、不断学习中不断进步,改进教育方法,力求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黄怀欣. 情感因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8(02)
[2] 段学忠. 关于初中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J]. 考试周刊. 2009(03)
[3] 张改娥. 谈角色扮演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 2010(05)
关键词: 新时期 初中思想品德 实效性 探索
随着2011版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逐步深入并且取得了很大成效,一些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已经深入人心,但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专业素质不高,教学方式落后,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想品德教学实效的提高。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成为每一名初中思品教师必须面临并亟待解决的课题。我结合近几年初中思想品德教研经验,谈谈对此课题的理解和探索。
一、思品教师加强专业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首先要求思品老师的自身素质提高,不仅要求学科专业知识扎实、教学能力要强,还要求师德修养、道德品质也相应提高。
我认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不能故步自封,不能满足于过去的成绩。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更能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只有掌握更多的相关专业知识,才能够使教学事半功倍,才能够使课堂生动、有趣,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求知欲,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思品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丰富自己,不断完善自己,还要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再上一新台阶。学习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无论是思想品德专业书籍,还是报纸、互联网、时事新闻,都可以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加以有效利用,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
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道德品质。我们必须提高师德修养,在言行上要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一言一行,不说一句自己不该说的话,要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即使有不同意见,也绝不在学生中发牢骚;日常生活中的不快再多,也绝不能带到课堂上来。我们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为人师表,努力提高师德修养,诚信做人,踏实教学。
二、传授初中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2011年新版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我们要关注学生学的过程,思品教师要把课堂学习的自真正还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教给学生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力争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我认为,每学期的第一节思品课应该是给孩子们讲解学习方法,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指导孩子们如何搞好课前预习;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认真听讲,如何回答问题,如何参加课上研讨,如何进行小组活动;课后如何有效完成课后作业,如何做好知识的总结和复习,等等。还应该特别鼓励孩子们大胆提问,发表自己独特创新的看法,为孩子们提供尽量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真正学会主动学习。对于那些表现优秀的学生,应该让他们总结出自己较好的学习方法,让全班同学一起分享他们成功的方法和经验,力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积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他们有了浓厚学习兴趣,才会自己主动思考、积极讨论,才能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思品课堂教学才会有生机。
思品教师可以用幽默的教学语言激发初中生的兴趣,也可以用形象、生动的故事激趣,还可以用形象的漫画、动听的歌曲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思想品德教材中的形象、生动的漫画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而那种好奇感正是激发他们学习思想品德的要素之一,可以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一个好的课堂导入,就会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可以说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生动、有趣的开头能将孩子们引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我们可以根据初中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漫画导入、情感导入、故事导入等方式渲染课堂教学氛围,引起初中生的认知共鸣,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一起,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以饱满的精神投入新课的学习中来。
有效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积极培养初中生的学习兴趣。随着初中阶段办学条件的逐步改善,多媒体教学手段逐渐走进思想品德课堂,这一教学技术可以使孩子们把声、色、画等有机融合,使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就能够有效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要讲究多种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真正做到教与学的结合,课本与实践的结合,还要不断变换教学方法,使初中生始终对课堂教学充满无限新鲜感,这样既改变了以往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又有效发挥了孩子们的主体作用。总而言之,让孩子们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学有所获。
四、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有效提高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