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24 10:35:2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加强内部管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医院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医院有限的资源,而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是实现资源利用率最大化的有效途径。因此,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全面提升医院的服务能力是保障医院业务开展和工作正常运行的前提,对医院的建设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奖惩制度
医院管理的重中之重当属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医院管理者也在为其进行不断的探索与追求。实践证明,加强医院内部管理的重要措施是科学的目标管理责任制。
不断健全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医院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应当紧密结合实际,不断进行调整,出台新的措施。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促进医院的发展。
强化岗位责任。医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岗位是医院的细胞。医院管理者的责任是要使全体员工,从院长到科长,从科长到班组长,从机关到临床、后勤,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和谐运行。
落实各项目标责任。各科室主任及科室成员要确保不折不扣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一要层层落实责任,二要凝心聚力执行,三要力争更好成绩,四要严格督察考评。
狠抓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主题,是不断完善持续改进的过程。医疗质量管理要做到条理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落实规章制度,规范操作规程。提高医院的行政管理水平,提高医师的业务素质,建立健全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从医务人员的从业素质到专业技能,再到相关规定的监督和实施,从各个环节来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进行风险控制。成立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健全二级医疗质量检查考核体系。严格执行国家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诊疗操作规范,做到依法行医,合法执业。
医疗质量管理要从实际出发,放眼未来。建章建制,狠抓落实,杜绝医疗事故发生。提高医务人员综合素质,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及应急处置预案,确保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积极探索诚信服务的有效机制。当前医院改革的方向,就是要千方百计地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突出矛盾。因此,医院加强内部管理也应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建立、健全诚信服务机制。
始终牢记宗旨,强化为人民服务的意识。首先,树立“病人至上”。其次,做到检查、诊治、用药、收费透明化。其三,完善监督制度,公示举报电话,诚恳地接受监督。严肃查处收受“红包”、“回扣”、“开单提成”等医疗不正之风。
建立规范的费用管理模式,避免乱收费现象的发生。要严格按照物价收费标准执行,强化收费环节的管理,完善收费约束机制,增强节约意识,努力降低运营成本,着力打造节约型医院。
建立健全协调机制,着力提高医疗服务能力。要树立全员一盘棋的思想,完善机关、后勤为临床一线服务的制度。职能部门要主动沟通协调。通过内设机构的高效运转,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为病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建立健全医疗安全防范体系
随着人们法制观念的不断增强及对医疗安全和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由此引发的医疗事故及纠纷就越来越多,通过建立健全医疗安全防范体系,强化医院内部管理,提升服务质量。
以提高医护质量为核心,从源头上预防各类事故和纠纷。制定出台并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同时重点在三级检诊、医疗查房、会诊、术前讨论、病例讨论制度等落实上下功夫,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把好医疗技术操作关。
以安全教育和作风建设为前提,打牢医疗安全防范的思想根基。加强医疗安全教育,重点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内涵及其在指导医院抓好医疗安全中的意义,切实增强医务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医疗纠纷观念。同时,医院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强化风险、服务及维权意识,教育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医疗规章制度,尊重、保护患者权益,完善医患交流方式,减少医患矛盾,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以严格防范为保证,突出抓好重点部位、重要环节的安全管理。首先,重点部位重点抓。管理者要重视对毒麻药品的管理。其次,重要环节突出抓。院内感染特别是院内交叉感染是医疗不安全的重要环节。最后,关键设备管理经常抓。医疗设备造成患者伤害的事例增多,并逐步引起管理者重视。
科学地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加速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医疗质量和水平只靠“硬件”是不够的,很大程度取决于“软件”建设,即科技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
制定人才培B计划。要制定适应现代医院建设的培养计划,包括长远人才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在科室中,选拔并培养人才,构建科学的人才结构。
打造特色科室,创建品牌服务。注重发展特色科室,以特色医疗服务社会。做到:建设院有特色、科有重点、人有专长,依靠科技兴院,拓展医疗市场。
摘要近年来,我国对银行内部管理日趋完善,监管到位而且非常严格,促使银行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如何在目前经济快发展中进一步有效解决目前工作的困难,将是银行内部管理能力建设的下一步工作重点,文章结合实际情况对此进行细致研究。
关键词内部管理能力建设
随着金融业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及国有四大银行的先后上市,银行业务越来越复杂,对内外部监管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农业银行需要在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以“基本规范”为标准,充分考虑目标模式和实施约束,逐步建立既适应外部监管要求又满足商业银行内在发展需要的内部控制体系。
一、银行内部监管的现状
(一)监管力度不断加大。进入到2011年以来,银监会重点加大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监管力度,通过重点监测偏离度和迁徙率建立了不良贷款监管新模式,提高了现场检查的计划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了非现场监管。上半年,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继续下降,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6月末不良贷款余额15927亿元,比年初减少5542.6亿元(含工商银行政策性剥离因素);不良贷款比率为10.15%,比年初下降3.95个百分点。
(二)案件专项治理进一步扩展。制定专项治理方案,督促法人清理、完善和落实有关规章制度,认真查处基层违法犯罪案件,同时,着力建设案件防范长效机制。据有关方面统计,1-5月,共立案查处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2171件,较去年同期减少495件,涉案金额40.2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7.2亿元,案件总数和涉案金额分别下降18.6%和15.2%。
(三)积极推动金融制度和业务创新。以农行为代表的国有银行,进一步加快面向小企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研究拟定了《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引进货币经纪制度,出台了《货币经纪公司试点管理办法》,与有关部门联合了《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管理办法》,为银行试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奠定了初步的法制基础,筹建了银行创新业务监管协作办公室,召开了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工作座谈会,加大了在防范风险前提下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创新的支持力度。
(四)进一步扩大银行业对外开放与监管合作。积极组织在华外资银行赴东北考察投资环境,引导外资金融机构积极参与改善我国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成功召开了银监会国际咨询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与波兰、法国、澳大利亚等3个国家监管当局签署了双边银行监管谅解合作备忘录。
二、内部管理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对内部控制认识不到位,缺乏科学、合理的定位。一些商业银行错误地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控制制度;以为内部控制就是手册、文件和制度;或者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金安全控制等控制方式。对不同层次的内部控制,特别是公司治理控制和管理控制的认识不清晰,或者不能整体认知。
二是内部控制的技术方法相对落后。银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依然不能从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上为具体的风险管理和全面风险管理实践提供充分的支持。
三是缺乏有效的风险约束机制。普遍存在重业务开拓轻内部控制、重短期绩效轻长期利益、重惩罚轻激励等,难以促使员工把内部控制活动当做日常工作和一种自觉的行为。
四是现行的内控制度不健全。主要体现在:内控制度牵制乏力,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在部门与部门之间,不仅相互割裂,有的甚至是相互抵触;赏罚有度的奖惩制度没有确立,对风险和责任的承担未提供强大支持;内控制度不能适应新业务的发展需要,快速跟进机制没有建立,内控领域存在空白点。
五是信息沟通不畅。由于信息技术、信息人员素质与现代商业银行的要求有很大差距,直接影响了信息获取的数量、质量和传递速度,会计信息的不真实、管理信息的不全面、信息传递的不畅通,造成管理层决策和控制效率低下
三、银行业内部管理能力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经营管理思想
商业银行要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目前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破除片面追求数量、规模、扩张的粗放式经营方向,真正树立起质量、效益、稳健的集约化经营模式。建立以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资产风险管理为核心的目标经营责任制,以成本控制和财务核算为中心的全面经济核算机制,以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为核心的事前防范和事后查处相结合的稽核监督制度,以效定人、流动上岗、以才论人、择优聘任的动力激励和公平竞争的人事管理机制,以提高服务质量、增强信誉、塑造金融企业良好形象为内容的企业文化建设制度。
(二)建立有效的银行管理信息系统和业务信息系统
一是要强化会计核算的内部控制,使其准确及时地反映银行的经营活动,遵循审慎的会计原则,确保账表的真实性、完整性。二是财务会计部门应利用信息频密的有利条件,通过信息的鉴别、传递和处理,发挥银行内部第一监控部门的作用。除通过完整的财务体系发现问题,监控各项业务操作外,还要重视事前的财务分析和预测,把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三是努力做到财务信息的公开、透明。特别是已上市和即将上市的商业银行一定要建立定期信息披露制度,披露内容包括财务状况、公司治理、年度重大事项等重大信息;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披露的信息在内容、方式、程序等方面都要逐步规范,必须经获得从事金融相关审计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披露的信息应满足对各项风险的识别和计量要求,不但要在银行经营的不同时期,还要在不同银行间具有可比性。通过信息披露,使银行的经营活动和风险控制处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
(三)强化内部审计监督,促进内部控制机制日臻完善
一是要通过改革,逐步建立起绝对垂直和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体制,按照总行审计部、地区审计分部、一级分行总审计室、审计办事处四个层次开展审计活动,一并健全和完善审计规范制度建设;二是为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审功能,审计工作的战略重心要向全面风险管理和综合经营管理转移,审计目标从偏重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三性”审计转向经营审计;三是审计方法要进一步倡导并实施风险导向审计,要由过去对会计资料的详细检查转变为评价内部控制系统为基础的抽样审计方法,并借助于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价结果确定审计的重点、范围和方法。四是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以适应工作发展的需要,强化审计培训,组织内部交流与外部交流,引入国外先进的审计理念和审计技术,普及审计创新意识,提高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适应性。
(四)建立与银行业经营管理配套的管理机制
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文化建设。银行内部控制管理要求员工具有一定行为规范和道德水准,内部控制管理文化建设就是通过调动每位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约束每一位员工的行为来达到业务发展与内部控制的目的。因此,要在银行内部树立全员内部控制意识,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对于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迫切性的认识,通过对员工定期进行内部控制培训,将内部控制管理观念、行为规范由管理层贯彻落实到基层,由此促进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五)建立适应于市场管理体制的风险防范机制
银行内部控制是一种事前防范的管理活动,由于金融风险存在的客观性和难以预见性,需要在建立和执行好内部控制的前提下,建立起市场经济要求的风险承担机制。一方面是调整我国银行现有资本构成的要求,通过划拨比例对利润留成比例做好规定,不断壮大银行自由资金实力,另外一方面就是开辟附属资本的补充渠道,将呆账准备金率降到最低,进行资产重估发行债券等附属资本,以调整资本结构,不断改善目前资本结构的多元化。
注释:
①课题组成员:王立志,徐钦超,王同海。
参考文献:
[1]姜学军.有效金融监管的标准.中国证券报.2007.11.14.
关键词:制度约束 过程监督 问题 措施
随着油田发展状况改变和内部管理体制的逐步展开,对外关系系统也开始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运用,但是在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地方不尽人意,目前,仍存在诸多问题,即:制度贯彻流于形式,监督约束力度不够,工作失误时有发生。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制度约束不力,制度约束不力的根本原因在于工作过程监督不到位。
2013年8月份,中原石油勘探局采油六厂马11-80井作业施工搬家过程中,按照“八项制度”中的临时占地管理制度规定,作业施工不准占用井场以外的土地,而现场工作人员当时在吊车摆放作业设备时天色已晚,为了省事,随手将设备摆放在超出井场以外的地方,当管片协调员发现这个情况后,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及时给予纠正,认为仅仅超出一点没什么大不了的,与当地村民都是熟人打声招呼就行了,没想到在施工完毕搬家时遭到村干部阻拦,其理由就是没办理临时占地手续擅自占压土地,要求赔偿。由于这点不经意,导致作业搬家延误36个小时,占地赔偿500多元,综合经济损失1.5万多元。这件事震动很大,令人反思,为什么有制度有规定,此类事件还会发生;为什么大会小会要求,还有人不以为然。笔者认为:
1 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1 个别协调员从思想上对“八项制度”重视不够
认为“八项制度”就是各种规章制度简单的汇总,比较呆板有时可能还会影响协调时效,现场工作中不按制度办事走捷径,甚至有的协调员把“八项制度”与协调时效对立起来,只注意抓协调时效而不顾“八项制度”的要求,违章违规。存在有规不依、有章不循的现象,使得八项制度如同虚设,有的不注重自己的业务学习,使得自己业务素质不高,不适应岗位的要求,执行“八项制度”流于形式,使得制度得不到有效的执行。
1.2 工作过程监督约束力度不够
首先应该意识到工作过程监督是一个动态的约束过程,在进行这项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结合单位协调员工作的特点和管理要求等相关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内部工作过程监督制度。然而在实际的过程监督工作中,这项工作的完成并不是很好,很多单位都没有考虑到自身的实际情况,只是简单的建立了一些规章制度,根本没有配套对应的保障措施,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相关的制度和措施,却没有随着油田的发展状况和设计环境的改变而进行修订和补充,渐渐的这些制度和措施变得不能满足单位组织发展的需要。此外,一些单位把过多的精力放在补救为主的事后控制上,忽视事前和事中的失误防范控制,造成了工作过程监督约束不及时,力度不够。
1.3 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缺乏有效的权利制衡和约束机制
现在很多的单位都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普遍存在内部制度执行不力的问题,并且缺乏有效的权利制衡和约束机制。分析存在这种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们工作的特殊性,很多时间都是在野外独立工作,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工农协调员集协调地方关系、处理工农赔付于一身,使得个别思想觉悟不高的业务员,在缺乏过程监督的情况下,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容易出现超越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的现象发生,根本不依照制度办事,即便有过程监督检查,也碍于情面怕得罪人使得监督检查流于形式。另一方面,个别协调员业务水平不高,责任感不强,在没有相应有效的过程监督约束机制下,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其自觉性和制度的执行力大大地削弱,不能严格遵守内部控制制度,稽核也仅仅局限于事后票面核对上,缺乏事前、事中稽查过程。
2 加强制度约束和过程监督的必要性
2.1 加强制度约束和过程监督是遏制现场工作失误的需要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薄弱的制度约束和不能及时跟进的过程监督是导致这次工作失误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协调员在工作过程中,不是过于自信,时刻受控于制度约束之中;如果当时过程监督能够及时跟上,就会避免上述案例的发生。因此,我们不仅应该加强协调员素质教育,也应该加强内部制度约束和工程监督,从源头上遏制现场工作失误。
2.2 加强制度约束和过程监督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
“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始终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近几年来,我们对外关系系统,通过层层分解青苗费用、制定“八项制度”、改变工作方法施行“日清日报”工作制等措施,使得对外关系工作和青苗费用控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这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对外关系协调控制能力仍然不强,青苗费用管理控制基础仍不牢固。因此,从加强制度约束,优化控制环节,强化过程监督,提高协调员素质入手治理工作失误,控制青苗费用不合理支出,十分必要。
3 加强制度约束和过程监督的措施
3.1 提高工农协调管理人员对“八项制度”的认识程度
目前我们有许多由于不按制度办事而导致工作失误的事件发生,之所以能够这样,首先是因为我们有部分管理人员自身对“八项制度”认识不够,监督约束力度薄弱。管理部门作为对外关系的主体,作为对外关系各项政策的执行者和监督者,应该最先从根本上提高自身对“八项制度”的认识程度。这是提高我们对“八项制度”执行效果的首要条件。只有各岗位上的管理人员认识上得到了提高,在监督处理协调对外关系工作时才能真正的贯彻油田的各项制度。也只有各岗位上的管理人员真正的提高了对“八项制度”的认识程度,才能在实际工作中监督各协调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所以,必须提高管理人员对“八项制度”的认识程度,使其意识到“八项制度”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八项制度”不流于形式,真正的落实到位。
3.2 建立良好的工作过程监督系统,保证青苗费用控制效果
良好的工作过程监督系统可以使我们及时掌握对外协调工作情况,以便为青赔费用管理控制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通过这一系统,对外关系协调工作的有关信息可以在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从而保证对外关系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3.3 建立科学培训机制
制度在实际工作中能否有效运行与协调员的素质密切相关,我们应结合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基层协调员培训机制。通过培训,使协调员更具工作责任感,明确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逐步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使之认识到,对外关系工作不是哪一个人的事情,而是我们整个油田的集团行为,任何的点滴失误都将会影响油田的整体利益,从而达到提高员工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闫俊辉.如何进一步完善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机制[J].价值工程,2012,31(9).
[2]玲辽.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17).
[3]钟海燕.浅议检察机关如何加强内部监督[J].法制与社会,2010(16).
[4]乔明雅.论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必要性[J].经济师,2006-
01-05.
关键词:财务管理制度 市场经济 环境监测站
我国环境监测站的工作职责主要包括负责监测管理范围内环境的质量、污染程度、应急执法与减排等一系列工作内容。一个环境监测站相应工作职责的有效履行甚至可以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环境污染程度以及环境质量的好坏。而在环境监测站的所有工作环节中,有关财务内部管理相关方面的工作内容就成为了保障一个环境监测站能够正常运行的重要工作环节。
一、环境监测站财务内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的现今社会发展阶段,环境监测站主要建立在国家宏观调控的统一管理意志之下,主要负责一定区域范围内环境质量监测或者对生态环境污染做节能减排、定期测量的相关工作。在一个企业或者用人单位之中,财务内部的管理制度的严谨、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环境监测站中的财务内部管理制度也存在着同样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在现今阶段的环境监测站的财务内部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不足。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环境监测站中有关财务内部管理的工作环节上,缺少严谨合理的财务监督机制、内部控制力度不足;缺少一定的预算估测机制,从而导致监测站内可用资产使用不当;有些我国现今阶段的监测站负责财务内部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甚至在相关财务风险管控知识上还存在着严重的欠缺现象,负责环境监测站相关财务内部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还有待大幅度提升等等一系列现象屡见不鲜,严重阻碍了我国环境监测站的发展以及相关环境监测工作水平的大幅度提升。
二、加强环境监测站财务内部管理的有效措施
良好的企业财务内部管理制度是一个企业或者用人单位能否长足稳定发展的重要先决条件,环境监测站的运营和管理工作中,有关财务内部管理的相关内容也是相关工作人员研究工作中的重点研究内容。有关加强环境监测站财务内部管理的有效措施,主要可以包括以下几点。
(一)完善环境监测站的财务监督机制
想要有效加强环境监测站财务相关部门和工作环节的内部管理机制,就必须拥有一套完善的财务监督管理机制。这是能够实现有效加强环境监测站财务内部管理机制,最大限度的遏制不良风气的首要先决条件之一。相关环境监测站的领导者,要制定切实有效的财务监督机制,明确财务部门相关工作内容的各个岗位之间的工作职责,达到相关财务的工作环节中,各部门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适当控制高级别领导者的管理权限,避免因权力分配不均而出现以权营私的现象。
(二)重视环境监测站的预算管理制度
一个企业或者用人单位,在财务部门相关内容的工作中,合理有效的运算管理制度能够极大限度的提高该企业对于有效资金的使用和日常资金预算管理的合理分配。在环境监测站的财务内部管理工作之中,有关资金预算方面的管理制度的制定也尤为重要。只有合理有效的预算管理制度,才能让我国的环境监测站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企业内部出现资金闲置、资产过度浪费等一系列财务管理不当的现象出现。
(三)增强财务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
在环境监测站财务相关部门的内部管理机制的完善工作中,对于财务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的培养工作也应该受到监测站相关领导者的高度重视。受到环境监测站单位性质,以及单位主要的工作内容影响,我国各个地区的环境监测站在顺应时展潮流的前提下,不可避免的会有通过投资相关环境监测科研项目等一系列手段来提升自身的环境监测、生态污染减排的工作水平。在相关科研项目的投资以及风险掌控方面的内容,就需要财务部门负责相关资金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以及环境监测站的相关领导尽最大可能的提高自己的财务风险意识,学会利用多种不同的融资手段、选择正确的科研投资项目,为环境监测站带来最终稳定的投资效益。
(四)提高财务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专业工作水平
现今社会的发展阶段,时代的发展步伐日益加快。能否更好的适应时展的潮流、及时根据社会的现实需求情况就成为了一个环境监测站能否有效加强单位财务内部管理的关键条件之一。我国现今阶段各个地区的环境监测站应该着重关注财务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在专业工作水平上的培养和提升工作。积极鼓励相关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自行学习或者通过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学习相关的财务工作上的专业知识。从根本上提高环境监测站财务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工作水平,对最终增强环境监测站的财务内部管理具有显著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环境监测站的财务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否是可以直接影响一个环境监测站能否及时有效率的开展相关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和保障。在制定和加强环境监测站财务内部管理制度时不能盲目的抄袭其他相关企业以及用人单位在财务相关部门的管理方式。在充分结合本单位的实际财务管理状况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制定出适合自己的财务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张雪晶.加强基层环境监测站质量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J].化工管理,2014,03:150
[关键词]货币资金;管理;内部控制
一、 货币资金定义及特点
货币资金从本质上讲属于金融资产范畴,根据存放地点及其用途的不同,货币资金分为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持有货币资金是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条件。
货币资金的特点:流动性强、控制风险高。货币资金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目前,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的生存压力加大,加强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尤其是完善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强对企业货币资金的管理和控制,建立健全货币资金内部控制。
二、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内容
1、 岗位分工及授权批准
单位应建立货币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即货币资金收支应由出纳人员和会计人员分工负责、分别办理,职责分明、职权分离。会计不得兼任出纳;出纳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不得兼管收入、费用、债券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的全过程:出纳员不能既收款又同时负责开发票或收据,应与开票员的职责分离。若企业规模小,人员配备不齐,则应有专人负责发票或收据的核对工作;保管支票簿的职员不能同时负责现金支出账和调整银行存款账;所有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付,都必须通过经办会计在审核原始凭证无误后填制记账凭证,然后由出纳员检查所附原始凭证是否完整后办理收付款,并在原始凭证上加盖“收讫”或“付讫”戳记。
对货币资金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所有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必须按权限进行批准。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者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授权批准要求单位审批人应当严格按照授权批准权限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经办人应当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业务,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事项,经办人有权拒绝办理并及时向审批人的上级授权部门报告。 对于重要的货币资金支付业务,应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2、 现金、银行的管理
严格执行国务院颁布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按国家规定的用途使用现金,在允许的现金开支范围内进行现金支付;取得的货币资金收入应按规定及时存入银行,加强现金库存限额的管理,库存现金必须控制在规定限额之内,收入的现金应及时送存银行,当天未及时送存的现金应集中存放在保险箱内。现金收入不得坐支。超过库存限额的现金应及时存入银行。出纳员应做到库存现金“日清月结”,主管部门或负责人应对库存现金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 不得私设“小金库”,不得账外设账,严禁收款不入账。
所有银行存款户的开设需有正式的批准手续,同样,银行存款户的终止也需得到正式的批准。对银行账户的开立、管理等要有具体规定,不能在同营业网点开立账户,或者同时跨行开户、多头开户、严格执行《银行结算制度》,不得开发空头支票和空白支票,不得出租、出借银行存款账户。加强对银行结算凭证的填制、传递及保管等环节的管理与控制。纳员要自觉进行经常性的对账工作每月末都要向银行索要各存款帐户的对账单,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未达账项。如调节不符,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3、 票据与印章的管理
加强与货币资金有关的票据的管理: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专设登记簿进行记录,防止空白票据的遗失和被盗用。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票据的编号连续性,设计一岗位,负责定期或不定期抽查核对其存根联与人账的记账联工作,及时发现其中的错弊。
保护财务印章的安全。对保管印章的人进行备案,并对每一次使用都作记录,禁止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要的全部印章,用章需经批准后方可在票据上签章。在不使用时,印章必须与支票分开存放。
4、 建立对货币资金的监督检查制度
实行内部稽核制度,以加强对货币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货币资金在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每笔货币资金的收付都必须经会计人员认真审核,审查其手续是否完备、数字是否准确、内容是否合理合法;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现金盘点,确保现金账面余额与实际库存相符。发现不符,及时查明原因,做出处理。对一切现金、银行存款应及时入账,加强稽核工作。在核算和管理货币资金的过程中,认真审查货币资金的收付凭证,以及货币资金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检大货币资金支出的授权批准手续是否健全、是否存在越权审批的行为、是否存在货币资金业务不相容岗位混岗的现象;同时检查支付款项印章的保管以及有价证券和票据的保管情况。
三、 结束语
总之,货币资金的管理是整个资金管理的重点,货币资金是企业生产经营不可或缺的条件。目前,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的生存压力加大,货币资金的管理是更是整个资金管理的重点,货币资金收支业务的内部控制是建立整个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加强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建立健全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减少工作差错,加尤责任心,维护财经纪律、经营秩序,防止或抑制营私舞弊行为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茵,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及方法.会计之友,2007,(09)
[2]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 财会[2001]41号
建立行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原则
内部控制是一种与实践联系相当紧密的管理手段,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时既不能“闭门造车”,也不能生搬硬套,应结合烟草行业的具体情况,建立一套真正符合行业发展和管理需要的内部控制机制。具体来讲应符合以下原则:
以法律为准绳原则。内部控制制度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体现法律法规的要求,以保证控制系统的权威性。
内部牵制原则。企业的每一项业务活动都必须经过具有互相制约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的控制环节方能完成。
全面控制原则。一是指内部控制的触角要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二是指内部控制应贯穿于生产活动的全过程,全面规范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使企业业务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章可循,形成一个互相补充、互相协调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成本效益原则。单纯从控制的角度来考虑,参与控制的人员与环节越多,控制措施越严密,控制的效果就越好,其发生的错弊现象就越少,但这也必然造成控制成本越来越高。因此,在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一定要考虑控制投入成本和产出效益之间的比例,对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发挥作用大、影响范围广的关键点进行严格控制。
以人为本创新内部控制制度
人既是内控制度的被监督者、被考核者,又是内控制度的实施者、考评者。人是影响内控制度实施效果的最关键因素。因此,必须发动员工主动参与内控制度的各项活动,提高内控制度的实施效果。另外,要重视对管理人员、财会人员的选拔和业务技能培训;将单位内部组织机构之间、各经办人之间不相容的职责和职务分离,比如将财务负责人的执行职务与承担的具体业务职责相分离,以避免职责交叉现象的发生。
健全行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
建立内部控制领导机构。为了加强内部管理监督,企业的重大问题必须由领导班子按照程序集体研究决定,同时要建立和完善投资委员会、预算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以杜绝高层管理人员交叉任职,防止在资金划拨、资产处置方面出现问题。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应保持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不仅包括审计会计账目,还包括稽核、评价内控制度是否完善以及各职能部门履行相关职能的效率,并向企业最高管理部门报告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从而保证内控制度的完善。
充分发挥社会相关机构和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督作用。如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中通过评价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审计风险,减少因决算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导致发表不准确审计意见的可能性。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企业行为,防止会计信息失真,杜绝资金划拨、重大项目投资、资产处置中的违法乱纪行为,确保各项经营活动的有效进行。
完善事务所内部的治理结构
我国脱钩改制后的事务所大多采取有限责任制。几年来,一些舆论宣传认为,会计师事务所全部“合伙化”很快就要到来,有限所仅是一个短暂的过渡而已,却很少有人认真研究有限所的内部管理。现在看来,会计师事务所的这两种体制可能仍然要存续一段时间,因此,认真研究这两种组织形式的内部结构治理,建立必要的内部管理制度并建立新的运行机制,对事务所的健康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法对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制公司的一种规范,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是按公司法的有限责任制的原则组建的,其中当然也考虑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特点,但只有按照法人治理结构来规范事务所的内部运作,才能解决存在的矛盾。我认为有限责任事务所的法人结构治理应该抓好以下四个环节。
1.完善股东制。对会计师事务所而言,没有股东或称一般出资人就没有有限责任事务所。按公司法的规定,谁出资谁就是股东。按财政部规定,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并在事务所执业的人才能出资,才能成为股东。其后又有规定,实行多元化经营的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凡经批准注册的注册会计师、注册评估师、注册税务师、注册造价师、土地评估师、房地产估价师等相应执业资格的,都可以成为会计师事务所的出资人。但这仅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这些人是否都愿意出资,这还得看个人意愿。目前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是,有的有执业资格的人员不愿出资,即不愿当股东,这对事务所不大,但也有的人要求出资,事务所不愿给他们出资,因而出现事务所到底是股东多一点好还是少一点好之争。我个人认为,股东是多一点好还是少一点好,不要主观地去设定,应该从实际出发,在公司法允许设置股东的范围内,只要有资格的执业人员有要求,就应该允许其成为股东。这样做的好处是:适应目前人们的思想水平,绝大部分专业人员是事务所的股东,自己感到是主人,就不存在谁给谁打工的问题;专业人员大部分成为了股东,大家就有搞好这个所的发言权,会增强事务所的凝聚力。
2.完善董事会。董事会是有限责任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财政部在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的审批办法中对发起出资人(即董事会成员)规定了6个条件。经过三年来的实践,我认为这6条对事务所领导班子成员的条件只是一般的要求,还缺乏对领导班子素质和能力的要求。领导班子的素质和能力是办好事务所的关键。我认为,对董事会成员的条件要求应该是:本所股东;有从事独立审计工作或管理经验;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并有良好的执业道德;年龄在国家规定的职龄内;为人正直、诚实、勇挑重担、敢于创新、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责任心,并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有奉献精神,不以权谋私,关心员工,热忱为本所服务。为了保证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性质,在董事会成员中还应规定要有5名取得中国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的。新一届董事会成员的产生,在设定了条件以后,交全体股东酝酿提名,经董事会集中提出候选人,然后提到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在换届选举的过程中,原来的董事会成员包括主任会计师在内,一定要保持平和的心态,自己的去留由股东大会去选择,不能为了个人能够继续掌权而采取拉一部分人或事前封官许愿的办法,这种做法会使事务所走上分裂。经过设定条件,民主选举,把真正能干的人选上事务所的领导班子,事务所才能健康发展。
3.完善股权结构。股权结构决定着事务所控制权的分布,是事务所能否健康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改制后几年来,事务所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一,由于事务所改制时是以原事务所部分执业人员为发起人的方式实现的,当时的执业人员数量较少,人才有限,因而大多数事务所的股权结构都存在过分集中于原有执业人员的弊端。其二,事务所经过三年的发展,执业人员多了,人才多了,事务所对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以股权进行表决的,如果股权还集中于原有股东或原有董事会成员手里,新进来的执业人员,特别是优秀人才不能参与事务所重大问题的决定,事务所就不能发展,或者是留不住人才。其三,前几年由于事务所得到免税照顾,投资回报较高,因而给执业人员一个错误的信息,就是在事务所要争得股权,有了股权既有权又有钱。股权的分配是事务所内部管理最敏感最棘手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事务所在换届改选的过程中,既要注意构造比较稳定的大股东,又要努力构建多元化的股权结构。
4.完善权力分配和议事规则。在有限所中,股东是基本“细胞”。把大部分专业人员都吸收到股东会中来,可使事务所扎根于广大的执业人员中。但股东会、董事会、主任会计师的职权划分极为重要。如果职责不清,股东人越多越乱。在章程中应该规定,股东大会是事务所最高权力机关,事务所的哪些重大问题要经股东大会讨论通过,董事会不能越权代替股东大会;但董事会是股东大会的执行机关,又是事务所日常管理工作的决策机关。如果事务所日常运作的问题都要拿到股东大会讨论决定,只能是一天到晚陷在会议堆里,什么事也干不成。哪些问题需要董事会讨论通过,主任会计师的职权在章程中必须明确。事务所的重大问题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讨论通过后,主任会计师应该大胆地拍板执行,否则就不能形成强有力的行政指挥系统,这个组织也就没有战斗力了。事务所各级组织的权力划分,要按照公司法的基本原则结合事务所的实际把它规范起来。在完成权力的分配以后,要制定出各级的议事规则,有事讨论,按程序、按规定去办,特别是表决制度,一定要严格执行。
有限责任事务所实行法人治理结构是新体制所要求的,现在看来,主任会计师自觉地执行有限责任制的各种规范是个关键。合伙事务所按照规定则要建立合伙人管理委员会来管理事务所。合伙所的合伙人应该改制后的实践经验,进一步建立健全合伙人治理结构,特别是合伙所的主任会计师是代表合伙人管理委员履行职责的,对事务所的重大问题的决定要经其他合伙人讨论,作出决定后才能去执行。合伙人之间要注意沟通,绝不能独断专行。
严格内部管理,建立内部控制机制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的组织构架必须适应各个时期执行业务的需要,执业范围扩大了,内部的组织构架也必须及时调整。组织构架的调整,既要考虑到业务的发展,又要考虑到内部专业人才的综合利用。从目前各事务所管理的情况看,必须建立以下三个内部约束机制。
1.执业质量控制机制。构成这个机制的有四个环节:一是事务所要有统一的反映审计项目财务状况和反映整个审计轨迹的全所统一的工作底稿;二是要有一套从承接审计项目到出具审计报告的操作规范;三是实行三级复核要明确各自的重点;四是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去审核、检查这些制度的落实,以保证各项审计业务不出现审计质量。
2.财务核算控制机制。事务所的各部门,包括兼营业务的部门在内,对外不管挂什么招牌,都是本所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外地的各个分支机构,都是事务所的派出机构。按照财务制度规定,全所要实行统一核算,统付盈亏。但实际上现在有些大所做不到统一承接业务、统一执业标准、统一出具审计报告、统一核算统负盈亏,特别是统一核算、统付盈亏做不到。其原因从客观上看,许多大所是由分散在各地的事务所联合而成。这些事务所的所在地水平不同、收入不同,由于原来各所分配的水平不同,所以很难一下子把它拉平。从主观上看,联合的目的,有的事务所(不是全部)看中的是总所的资格,因为总所资格较多,愿与之联合,只要总所有资格,分所都可以执业;而有的总所看中的只有市场份额,可以打入异地市场,也可以取得一部分管理费,所以愿意与小所联合。但联合以后,长期不能做到“四统一”。这种所实际是搞小组承包或个人分散执业,事务所只不过是一个松散的联合体,要这个联合体的目的是为了取得执业资格而已。
3.业务项目开发和管理机制。业务开发首要的还是以诚信、质量、好的服务去赢得客户,巩固老客户,把临时客户转为固定客户,以信誉让客户主动上门找服务。二是走出去,扩大幅射范围,扩大市场份额。三是开拓新的业务领域,要发挥大所专业人员多的特点,开拓别人承担不了的新业务领域。四是建立业务承接。业务项目开发重要,事务所内部的项目管理也同样重要。
以人为本是事务所管理的核心问题
1.自行培养。许多事务所立足于自己培养,动员、鼓励年轻的大专以上毕业生参加各种资格,给予复习时间,考试费用由所报销。经过多年的努力,有的事务所原来没有资产评估资格或工程造价审核资格,由于所内人员经过考试取得了资格,从而拓宽了事务所的业务领域。
2.招聘人才。一个较大的事务所,单靠自己培养人才是不够的,还必须招聘上的优秀人才。但招聘的人才一定要符合事务所的发展目标,招聘人才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列出用人条件登报招聘;二是要求转到本所的专业人员择优选用。
3.联合吸收人才并扩大执业范围。现在有些大的事务所,占有市场份额较大,单凭自己培养人才来不及,招聘人才又没有来源,可以考虑通过联合或兼并一些小的事务所来吸收专业人员。
关键词:地勘单位;内部管理;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F2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01
近几年,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地勘单位原本单一的地质勘探方式不能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因此,地勘单位正在朝着以工程工程地质勘察、工程施工、对外机械加工、餐饮、宾馆服务等行业作为业务范围的多元化的生产管理体系发展。由于其业务范围的扩大,地勘单位的管理模式也必须进行改革,要转变成将责、权、利三者相结合的企业化管理方式。由于地勘单位的经营范围不断扩大,其生产项目不断增长,导致管理工作效率低下,地质工作的质量和经济效益不断降低。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地勘单位就必须加强内部团结,对企业内部进行综合治理,尤其要对单位内部的薄弱环节进行改革,从而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最终提高经济效益。
一、地勘企业内部管理的不足
(一)管理意识淡薄。地勘单位的责任意识淡薄,责任负责制度不明确,管理体制比较松散。地勘单位的管理中心在于创新,却忽略了管理和体制约束的重要性。由于前期改革措施不彻底、不完善,地勘单位中“以包代管、一包拒管”现象比较常见,有些单位由于没有自我积累和约束的能力,导致物资分配超前,出现分光吃净的想象。
(二)管理手段落后。地勘单位由于长期受到陈旧落后的体制影响,长期与商品经济发展脱节。所以一些在其他企业单位中得到广泛应用的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对于地勘企业来说还是比较陌生。因此,地勘单位管理层的人员素质成长很慢,尤其是对于先进的管理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方面掌握不足,需要进一步提高其管理水平。
(三)管理基础较薄弱。目前市场上仍然存在的很多地勘企业的计量工作程序不标准,项目中的资料数据由于没有进行定期修订常常出现不准确、不齐全等问题,在一些工程中甚至只有总的进展数量,而缺乏严格的记录,导致地质报告的准确度大大降低。另外,地勘企业中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再加上管理者的执行力度不够,导致生产经营活动完全失去相应的行为准则。在地质市场中,地勘单位已经开始了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却没有形成完整有效的制度,财务监督的力度不够,导致内部财务管理出现违法乱纪的现象。在地勘单位的物资管理方面也存在管理不善的问题,比如设备配置不当导致管理失控,仓储耗损和积压严重,并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
(四)法制意识比较淡薄。二十世纪以来,我国地勘单位与外界的经济关系越来越复杂,这就导致地勘单位必将面临大量的经济法律关系。但是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地勘单位的法制意识比较单薄,对于地勘单位管理中的法律手段不够重视。在近几年地勘单位开辟地质市场和实现经营多元化的进程中,经济合同的数量和合同金额与日俱增,但是部分地勘单位对于经济合同的法律地位缺乏全面的认知,没有妥善保管已签订的经济合同,对违约现象的监督不力,没有及时处理,导致一些合同中没有包含一些必要的经济行为。有些单位即使签订了合同,但合同的内容混乱,没有明确的责任制度,导致合同乙方没有履行责任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处罚。综上所述,经济合同在大部分地勘单位中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经济效用和法律保障。
二、加强地勘单位内部管理的有效措施
以上总结了地勘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其管理方式不能跟上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由于对内部管理的不够重视引发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地勘单位的发展。为有效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必须加强地勘单位的内部管理,具体的改革措施如下:
(一)建立完善的约束机制。在地勘单位中,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推行承包制,这种管理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管理职能,但在当前形势下,在地勘单位中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是一种比较明智的选择。地勘单位的改革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在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方针的基础上,对本企业健全约束机制。为健全地勘单位的约束机制,其重点工作主要有两点:一是要加强对地勘单位财务工作的监督和控制。在地勘单位中适当实行财权集中,理清本单位的各种经营债权债务,解开积压的债务链。二是要对地勘单位的股份制和承包经营行为进行宏观指导,不断对管理指标体系进行完善。
(二)以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为基础,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地勘单位进行内部改革从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改善地勘单位管理,提高管理的素质。通过质量认证逐渐解决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扎扎实实的提高管理水平。首先,要加强单位领导层的管理作用。各级领导和业务人员要加强管理意识,必须认识到质量管理工作不仅重要而且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其次,在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过程中,不放过一丝细节,不搞形式主义,要严格按照体系要求来开展工作,不断完善单位的管理制度和责任体系,形成一个分工明确、责权分明的工作网络。最后,要加强管理工作的基础建设,基层建设是地勘单位进行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要从标准化,档案、计量、定额、信息、基础教育和班组建设抓起,逐步建立统一的信息系统和信息数据微机处理系统,确保各种基础统计资料的及时、准确和完整;建立一个由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组成的完善的三大标准体系,要加强对基层建设和现场的管理,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生产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安全高效生产为宗旨,最终实现地勘单位管理标准化和科学化的目标。
(三)合理运用法律手段。地勘单位要想提高经济效益,不仅要使用先进的技术,还要实现经营管理完善化,法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地勘单位一定要从根本上提高领导层和业务人员的法律素质,进行相应的法律教育,提高经济合同的有效性。地勘单位要学会从行政、经济和法律多个方面进行管理,增强员工的法律观念,对原有的合同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清理,并对经济合同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进行完善,避免非必要的经济损失。
三、总结
地勘单位管理水平的最终体现就是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不断完善现有的地勘单位管理体系,合理运用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加强内部管理,才能实现单位经济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韩晓文.对地勘单位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1,07:57-91.
[2]王树滨.浅谈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地勘单位经济效益的思考[J].商业经济,2011,15: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