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生物艺术设计8篇

时间:2023-10-23 09:57:3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生物艺术设计,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生物艺术设计

篇1

关键词:生物净化;气态污染物;废水处理

〖KH2*1〗

城市排污主要的问题是对废弃和废水的处理,生物技术可以将废气废水通过降解处理,处理成无害的资源,甚至生成二次资源,提升资源的利用率的同时减轻城市排污的压力。

一、城市污染状况分析

近些年城市污染现象极为的严重,继酸雨现象之后城市变暖、雾霾现象也持续的在发生着,最大的问题就是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对环境进行透支,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为人们带来了生活的便利,为了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但是也带来了更多的污染和危害。种种现象警醒人们必须对环境问题做出相应的处理,加大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

利用生物技术改善环境,处理城市生活生产废气物的方式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期,最先出现在处理空气中的臭味物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空气质量的污染,但是那一时期技术并没有达到很高的水平,城市建设环境还相应没有现在如此的恶劣。第一个利用微生物处理废气的专利于1957年出现在美国,但到1970年后才引起各国重视。到1980年,德国、日本、荷兰等国家已有相当数量工业规模的各类生物处理废气装置投入运行,对混合有机废气的去除率一般在95%以上。各国家对于环境问题都予以重视,渐渐开始利用科学技术来改善城市环境。

二、生物净化技术的基本应用

城市生活主要垃圾废物来源主要是废水和废气的处理。生物净化技术是将废弃的资源通过处理转换成无害物质或者二次利用的物质。从污水处理方面来说,水资源本身有自我净化的能力,在干净的水资源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群,通过依附其他有机生物或者沉积等途径实现自身的转换和循环。它们在与水中有机物接触的过程中,利用自身的新陈代谢功能,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使在水体中呈溶解和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被降解并转化为无机物,如水、二氧化碳和硝酸盐等,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而在受到污染的水体中,由于分解过程中无法满足相应的条件,导致水中的微生物自我净化的能力下降,甚至于重度污染失去净化的能力,生物净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充分利用天然水体的自净功能,通过科学的手段营造有利于微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通过提升微生物净化的能力保持水体的纯净。生物净化技术带来的是方便快捷的有效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能源的消耗、资金的投入。

而对于城市废气的处理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的转化功能,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中,进行生物转化,把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和污染源转化为可利用的简单无机物,如水、氧气、二氧化碳等利用程度比较高的成分。这种方式最大的好处就是产生的气体不会造成污染,并且可以充分的被利用。在适当的环境下,生物净化技术将生物的繁殖能力提升了,作用的多种微生物在相同的条件下可以大量的进行繁殖和扩散。微生物的作用是巨大的并且能够通过外部的需求提升很优化繁殖的能力。

三、生物净化技术应用的意义

正对与城市废水和废气的两个方面的大量污染,通过生物净化技术进行环境的改善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的,生物净化技术在很多的领域当中的作用也将会日益的凸显出来。

首先,生物净化技术能改善城市环境,提升资源的利用程度。生物净化技术旨在发掘废弃的水资源和气体资源中的再生能力和可利用价值,通过将废水废气通过优化和转换实现对资源的最大程度的利用。不对黄精造成任何的生态威胁,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来说,生物净化技术无疑是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提升城乡总体的生态建设水平和城乡风貌。所以,对于未来生物净化技术有着很长远的发展的前景。城市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是不容忽视的,发展的同时一定要先治理,保障良好的生存环境才能提升总体的经济建设的水平。

其次,生物净化技术能够带动能源开发,提升创新科研的能力。目前生物净化技术的应用还没有实现大范围内的应用,虽然生物净化技术所带来的作用是非常明显和巨大的,但是生物净化技术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的,比如很有可能打破原有生态循环系统的承载功能和原有的使用功能。而且,生物净化技术需要大量的资金的投入和研发的投入,技术的应用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和时间的投入。所以,生物净化技术想要有更加长远的市场前景就必须不断的进行研发和实践,提升科研能力,扩大生物净化技术的长远发展,巩固生物净化技术在环境改善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最后,生物净化技术将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经济实力。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应用是分不开的,技术应用为经济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利益。生物净化技术就拥有着广泛是市场前景,近几年来城市建设所透支的环境代价是显而易见的,将生物净化技术作为一项产业,不仅仅和促进城市和乡村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能够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可以形成双赢的效果。相关产业在生物净化产业的带动下也能够实现更好的发展,有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捍东,王庆生,优势复合菌群用于城市生活污水净化新技术的研究,环境科学研究[J],2000(16).

[2]李正魁,濮培民,辐射聚合固定化反硝化菌去除污水中硝酸盐,江苏农业学报[J],2000(16).

篇2

[关键词]艺术敏感 艺术想象力 艺术技巧 艺术创造

一、引言

清代画家郑板桥描述:“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霜气皆浮动于疏枝密枝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非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这段描述,生动、细致、深刻地展示了艺术的创造过程,先是观察或触发(“勃勃遂有画意”),进而孕育(“胸中之竹”),继而生产或创作(“手中之竹”)。为此,笔者结合美学中的审美教育,通过这三个阶段,对美学审美现代设计进行论述。

二、美学审美现代设计

1.生命感的悟性

设计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审美教育中,培养艺术的眼光和养成对艺术的敏感极其重要。

艺术敏感指人们对于生活的异常的感受力。它分为表层和深层两方面:表层指作为对象的生活现实的感受力;深层是对生命的感受力。“感”,主要体现在视觉感受力和听觉感受力。视觉感受力,即人们可以通过点线面韵律感、色彩感、构图感、运动节奏感等,深刻领悟所感物体的生命内涵。听觉感受力,即(音乐)节奏、旋律与视觉感受力的结合,碰撞出激情与智慧的火花,赋予其生命力,可以使人强烈地感受到巨大的感染力。

在设计审美教育中,临摹和写生是必不可少的,它是艺术学子的基础训练,以认真细致地观察对象为前提。唯美主义作家王尔德精辟地指出:“看一样东西和看见一样东西是非常不同的。人们在看见一事物的美以前是看不见这事物的。然后,只有在这时候,这事物才存在。现在,人们看见雾不是因为有了雾,而是因为诗人和画家较他们懂得这种景色的神秘可爱性。”经过训练的眼睛可以察觉色彩和形体的细微差别,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美。

诚然,临摹和写生是要以真实反映参照对象的原始状态为最高目标,但这不是真正的艺术,真正的艺术正如齐白石所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要在似与不似之间寻找一个折中,艺术创造也如此,在现有参照事物上创造出新的艺术形态,赋予其生命力,使其充分具有艺术感染力。

2.生命意境的孕育

佛洛伊德认为: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与儿童的游戏活动相同,产生并维持这张活动继续下去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幻想。他说:“一个幸福的人从来不去幻想,幻想的动力是尚未满足的愿望,每一个幻想都是一个愿望的满足,都是对令人不满足的愿望的补偿。”可见,思想是创造的前提,没有想象,创造也无从谈起。

想象力的培养是美育的重要功能之一。高级形式的想象是人在原有记忆表象的基础上进行加工、重组和综合,充分激发丰富的内在情感,创造出崭新的艺术形象。

现代艺术家为了更好地去发挥想象力的作用,进一步拓宽人们的艺术视野,又创造出了许多新的艺术手法,诸如意识流、荒诞、梦幻等,使想象的创造性显得更为突出。

艺术技巧是艺术创造力的核心成分,它是艺术家掌握和运用艺术手段和手法的能力,它能正确表现作品的思想内容,赋予艺术生命力,增强艺术感染力,深刻地反映生活的本质。

对于设计来说,艺术技巧需要我们日常习练,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掌握;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有较多的生活阅历、各方面的学识,包括艺术知识和技巧,同时还要积累、欣赏大量艺术的感性与理性材料。艺术创作需要长期的学习和训练,那么绘画、手工甚至电脑辅助设计都需要侧重于技巧的训练,培养我们的意象创造能力,激发创造的潜能,创造出富有个性的新的艺术形象。

艺术活动中想象力和技巧是紧密不可分割的。艺术想象需要技巧来呈现,想象可以天马行空,无拘无束,但是想象最终形态的展示是在技巧应用的时候;运用技巧呈现想象的时候,艺术想象力不是停滞不动的,它也在呈现过程中,不断改进自己的表现技巧。经过反复的思考与修正,来造就一个真正的艺术设计作品,从而使创作的艺术形态达到神形合一,其间饱含了创作者的思想形态,以及表现手法。所以,想象力与表现技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脱离技巧的想象为空,脱离想象的技巧则为匠。

审美教育也正是培养设计创造者如何从普通的事物中发现动人的部分,如何通过严密的思维活动来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创造一个新的事物形态。简单地说就是引导设计创作者如何正确的观察、思考以及表现。

3.艺术创造――让生命的幻想自由放飞

设计是为人服务的,同时,艺术创作是人的表现。对于设计来说,创作从未出现过的设计作品尤为重要。创新是推动人类活动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的动力,也是设计始终不渝的追求。

在设计创作中,我们应该把自己对生命、人生乃至社会的感悟,把自己的思想情感、想象和理性思维通过艺术表现投入到设计中,使无生命的事物具有思想,具有情感,具有生命,从而创造出一个自由自在、令人神往的生命世界。

宫崎骏的《幽灵公主》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人与自然的话题,它更深刻的涉及到了人类情感。看似是童话般的世界,却处处折射出现代社会的影子,人类与自然总是在相辅相成的生命延续中处处充满了难以平衡的矛盾,人们感到心灵的震撼,促使人们在奋发向上的感性中产生的深刻理解,进而获得了高层次的内心感受,即心灵的净化、精神的升华。

无生命的生命活动赋予生活血肉,赋予世界斑斓,赋予心灵感动,就像平静水面上的一小折波澜,也能给事物形态一种不同的诠释。设计是一种特殊的无生命的生命活动,与其他艺术行为一样在似与不似之间解释着这个世界,展示着人生意义,同时也反映着人们对已知事物的认识,以及对未知世界的遐想。设计是人类思维的延续,更是人们改变生活方式的一种探求。

当然,在审美教育中借助各门艺术培育审美感知力、审美想象力和审美理解力,从而实现审美心理结构的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一个较全面、较长期的过程。

三、结论

人们需要艺术,需要设计,更需要自我完善,需要审美教育。因此,在审美教育中,要求我们需要通过一个团队进行一系列教育和培养,把前人的设计方法和手段传承给后人,后人借鉴前人,再继续、再创造,激发创造潜能,找到自身创作点,把其创造转变为有用的实际物品,创造出“人造物”;更要求我们在设计创作中抓住事物本质,要有事物生命感的悟性,充分赋予其生命,使其具有感染力。

参考文献:

[1]郑板桥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154.

[2]朱立元.美学(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30.

篇3

【关键词】教师;学生;生物课堂;提问艺术

1问题的设计要适当

教师应对学生的水平有清楚的了解和正确的估计,提出的问题应适合学生思维的发展水平。也就是说,质量高的问题应该即使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压力,又使学生感到有解决的信心。问题的难易程度正好介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跳一跳能摘桃子”。为此,设置问题应做到“四性”和“四度”。

1.1设置问题的“四性”

(1)准确性。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用词准确,语言清楚,切忌颠三倒四,含糊不清,不合逻辑,使学生无法领会教师给出的学习信息,给学生的思维设置不必要的障碍。例如,在讲述《脊椎动物》一节时,我先指导学生复习已学过的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无脊椎动物,然后提问: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在提问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这些动物身体里都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因此都属于无脊椎动物。有些动物的身体里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这类动物就是脊椎动物。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低等的动物,于是就顺理成章引入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等脊椎动物这一课题。

(2)具体性。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体,不可模棱两可,容纳的概念太多。例如,“鲫鱼的身体怎样?”这类的提问,使学生不知从何着手。应将问题具体化,可提问“鲫鱼的身体呈什么颜色?分为几部分?体表有什么覆盖着?”等。

(3)启发性。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是要求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分析、判断和推理才能回答的问题。通过对鲫鱼的外部形态的学习,可提出“鲫鱼在外部形态上有哪些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这样设问符合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不仅能使学生认识教材内容组成间的联系,并且通过分析和综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趣味性。教师提出的问题最好有趣、有味。有趣,才能使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产生兴致;有味,才能使学生觉得教师提出的问题内容精湛,值得品味。如按照以前课文中〔小实验〕的方法步骤做实验,可提问学生“剪掉每一种鳍的鲫鱼,它们在游泳姿态和速度上有什么变化?”这样寓意深刻、富有情趣、耐人寻味的提问,最易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求欲,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开展。

1.2设置问题的“四度”

(1)难度。教师设置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难度,即需要学生深思熟虑,而又是力所能及的问题。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自发地产生探索问题、寻求答案的内心需要。“难而偏”或“浅而易”的提问都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2)跨度。教师设置的问题要集中,能抓住关键,扣准重点。问题之间应有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使之环环相扣,学生的思维才能通畅如流。如在讲述“呼吸作用”一节时,我先通过提问,复习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在提问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光合作用的实质是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并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藏在有机物中。这些能量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那么这些能量是怎样释放出来而用于生命活动的呢?于是顺理成章引入“呼吸作用”这一课题。 (3)梯度。教师设置的问题要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易而难,层层递进,步步深入。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角色,去寻求知识真谛。如在讲述单子叶植物纲和双子叶植物纲的主要区别时,我先采用复习提问的方法,让学生对种子、根、茎、叶、花各章里已学过的相关知识进行回忆,这就是把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然后通过对这些知识的重新综合,就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单子叶植物纲和双子叶植物纲的主要区别。这样层层设问,环环相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4)密度。教师设置的问题应疏密有间,在紧张的之后要继以小的停顿,让学生对输入的信息有时间去梳理,以利于大脑皮层的有效储存。如果一堂课都充满了问题,就会使学生消化不良,教师问得越多,学生学得越糊涂。例如在指导学生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的实验时,可利用操作的间隙,根据实验技能训练要求向学生提出以下一些问题:在实验前,为什么要给植物遮光1~2天?在做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实验时,为什么要把摘下的叶片放在酒精里隔水加热?以前曾学过用什么方法鉴定种子内贮藏有淀粉?这类提问不仅可以使学生明确每项操作的目的,而且可以活跃学习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2问题的设计需结合学生的实际

每一个不同的问题,选择哪些学生进行回答,教师应事先有一个大概的意向。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一个适宜度的问题。选取思维发展水平高的学生回答太容易的问题与选取思维发展水平低的学生回答太难的问题一样,都不能达到提问的良好效果。另外,教师还需要考虑提问时问题的辐射面和提问对象的辐射面,不能总是提问难度过高或过低的问题,也不能总是提问少数的几个学生,对于那些胆小羞怯、反应不是很积极的学生,尤其需要注意引导。

篇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6-0056-03

1 引言

现代城市生活中产生的大量废弃物都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将废弃物再造可以发掘废弃物原本价值外的隐含价值,同?r还能提升废弃物的经济价值。城市废弃物在艺术设计中也被广泛应用,废弃物再利用及艺术再造使得社会大众以长远的眼光重新看待资源的利用并对艺术设计有新的思考。

2 废弃物和资源

资源与生态环境是一对相辅相成的矛盾统一体,材料的研发与利用是连接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纽带。构建人类和谐社会需要正确使用材料,在合理、适度,尽可能不影响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法开发利用废弃物使之成为艺术材料,赋予废弃物新的价值,从材料本身来看,可以保证材料在利用过程中减少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同时减少或不对生态造成破坏,从社会层面来看,废弃物的艺术再造,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能倡导社会大众绿色消费,建立资源回收再利用的绿色设计理念。

2.1 废弃物的概念

废弃物是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非产品性物质,主要包括废水、废气、废热和固体废弃物等,通常人们所称的废弃物主要为固体废弃物。固体废弃物来自人类活动中以生产过程和生活过程为主的许多环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固体废弃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产品废料、报废产品、丧失实际利用价值或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所有人抛弃的固态、半固态、液态或者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弃物管理的物品、物质[1](表1)。

2.2 废弃物的材料化

在人类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资源将在自然环境、城市和建筑物的每个环节进行流通,使用由可循环材料制作的设计产品一方面可以体现出对环境的关注,另一方面极大的降低了制作成本(图1)。绝大多数固体废弃物中仍存在不同程度地含有可利用的物质,如可燃物质、金属物质、营养成分等,一些城市废弃物还可以转化为填充材料、建筑材料等,通过艺术手法将废弃物材料化融入设计中,可以消除或减轻有害物质对环境的影响,同时赋予废弃物艺术价值。

与政府和社会对废弃物进行亡羊补牢式的“末端治理”手段相比,将废弃物进行再造使之成为新型材料是人类主动地进行环保行为,与其任废弃物自然稀释、降解,通过设计手段、科技手段使废弃物材料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生产活动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是一种循环的方式。

以冶金废渣中的钢渣为例,钢渣是炼钢过程中排出的固体废弃物,废弃钢渣现已在建筑材料、农业利用、回填等几个领域广泛利用(图2)。

废弃钢材在艺术品中也作为艺术材料被广泛应用,英国雕塑家Ptolemy Elrington通过重组、焊接、涂色等艺术手法,将创意融入建筑材料以及废旧汽车中的废弃钢材中,对废弃钢材进行艺术再造,制作出形态各异的机械宠物。这些由废弃钢材经过艺术家的加工再造,成为了价值不菲的艺术品。可循环材料制作的艺术品也逐渐成为设计展览中的主要元素,雕塑艺术家赵成民曾在首钢雕塑艺术馆中展出了取材于废旧钢材的大量雕塑艺术品。

传统的设计大多强调技术性能、经济指标和审美因素等,将废弃物材料化,运用到艺术设计中,也是将节能环保的理念融入到艺术设计中,不仅给使用者或观者带来独特的视觉享受,更能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3 废弃物的艺术再造

能源和资源危机促成了生态设计和再利用设计的产生和发展,通过对废弃物的回收、加工、再利用,从而再造废弃物衍生产品,使得废弃物转化为低能耗的环境友好材料。同时废弃物也成为新型的艺术材料,设计者通过特定的艺术手法使用废弃物等可再生材料设计的产品、建筑、装置已逐渐进入社会大众视野,成为一种新的设计潮流。

3.1 废弃物的再利用

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纳克在其1977年出版的《为了真实世界的设计――人类生态学和社会变化》中提出:传统设计过多考虑了美观和形式等方面,而忽略了功能、用途和产生的环境与社会影响。帕帕纳克1955年出版的《绿色诫命:设计和建筑中的生态学和道德规范》中也强调了生态因素在设计中的重要性。

废弃物的再利用可以分为以下3个阶段。

(1)对废弃物本身进行提取改造。例如利用工业废弃物产生的废弃矿渣、粉煤灰,提取其中可燃废弃物用于垃圾焚烧或运用于水泥配料。

(2)对废弃物进行再设计。如上文提到的英国雕塑家Ptolemy Elrington通过重组、焊接、涂色等艺术手法对废弃钢材进行再设计,制作机械宠物艺术品。

(3)再造废弃物的概念革新。通过艺术手法对废弃物进行再造,赋予废弃物新的价值,即艺术价值,使之成为艺术品,或生态设计产品。

废弃物再利用也被广泛运用于人类生活中,2007年12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这份被群众称为“限塑令”的通知明确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 mm的塑料购物袋”;“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限塑令”的实施引发了废弃物再生环保袋的兴起,多家品牌推出了个性定制环保袋,这些环保袋多以可再生材料制成,结合艺术手法设计为简洁大气的造型并以“个性定制专属环保袋”为噱头吸引消费者,是废弃物艺术再造与商业的巧妙结合。

3.2 废弃物艺术再造的实例

再造――“remade”,也可理解为再生,也就是废弃物经处理后再次使用,想要将废弃物再造成为艺术品,则需要通过艺术手法的加工。艺术品的再现不是对客观现实的机械反映,也不是纯粹客观的复制现实。而是艺术家按照美的规律通过一定物质媒介(如线条、色彩、声、光、电等)来表现他所认识的生活。真正的艺术品是通过提炼、概括等艺术手法,把隐藏在生活和自然中的美集中起来,并使之升华成为艺术美。

台北的都市酵母设计团队与西班牙的Basurama团队共同打造了一个由废弃物为主要材料的“秋千公园”(图3),公园位于阴暗窄长的桥下,所用的所有材料均为废弃物,设计者将废弃的旧路灯和泠却塔重新喷漆、一根一根焊接起来,玩转结构,制作成大型悬荡的秋千,并在内部设计了四种不同尺寸的秋千,旁边焊接横放的灯杆,设计成多动能的休憩平台和吊床样式的休息区,让男女老少都能尽情活动身体,同时形成阻隔道路噪音的音墙。除此之外,团队也将“色彩”加入改造重点,将大型秋千漆成亮眼的黄色,点亮观者的视觉目光,彻底颠覆对桥下空间的利用与想像。

布莱顿大学内由建筑废弃物和生活废弃物建造的Waste House(废品之家)(图4)也是采用废弃物作为艺术材料的艺术品,废品之家使用了航空公司乘客废弃的2万根牙刷、2 t牛仔裤的丹宁布、4000张DVD塑料盒、2000张软盘、2000张块式地毯等废弃材料。房屋构架采用废弃木材加工后重新焊接、组装而成,采用4000盒VHS录像制成墙壁的隔热层,100张废弃胶合板作为地板、托梁、支柱等,窗户的密封条和隔音材料由500个废弃自行车内胎制成,房屋外层由2000张废弃地毯覆盖。完全由废弃物制作的装置艺术品让废弃物利用再造体现到了极致。

通过艺术观念的革新,采用艺术手法,发挥创意,对废弃物进行艺术再造,一方面使物质的生命价值得以生长延续,另一方能挖掘其中的艺术、生态及文化价值。废弃物艺术品的产生也是对现实社会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行为的一种批判。

4 废弃物艺术再造的价值

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都伴随大量能耗和排放等弊端,现代化城市进程中过度的开发和开采资源与低下的资源利用率成为主要矛盾,形成了消耗型的线性物质模型,进而导致了环境污染问题。废弃物的再利用与艺术再造手法的结合在建筑、景观、装置艺术、生产活动等领域都具有一定价值,废弃物转化的新材料的产生推动了科技的不断进步,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同时也推动了社会生态文明、文化建设的进步。

在传统的生产方式中,自然资源从开采被制成产品后就被赋予了使用寿命,使用寿命终结之后就变成了废弃物。这种生产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只关心产品的属性,产品是否达到应该有的技术、功能、工艺和市场需求,产品设计的任务就大功告成。产品失去使用价值变成废弃物的后续处理则不在设计的范畴中,这类设计导致自然资源被一次性消费,最终归属为废弃。产品生产需求越大,资源消耗越大,废弃物总量越大,进一步造成资源稀缺、环境污染,形成恶性循环。通过对废弃物再利用,一方面充分发挥资源本身的使用价值,对产品本身的实用性、美观性、寿命等最大化利用,赋予其新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转化废弃物为艺术材料,通过艺术手法对其进行再造,运用于景观设计、建筑设计、装置艺术等领域,提升了废弃物本身的经济价值,同时赋予了废弃物艺术价值,是对废弃物本身的一种升华。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废弃物的产生量也急速增加,如何将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能源化利用已逐渐成为可持续发展及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废弃物的再利用,如废弃钢渣重新提炼进行制钢,可降解废弃物代替部分传统化石燃料等,将废弃物通过科技手段转变为新的可循环利用的资源,能够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由传统废弃物填埋导致的环境危害。通过艺术手法对废弃物进行再造,将废弃物转变为艺术材料,保留一部分废弃物的本来面貌,运用艺术手段对其进行加工、重组、再造,是一种新颖、主动的艺术化环保手段,通过对资源的减量使用、重复使用、回收和循环利用,结合设计手法,使得废弃物焕然一新,成为新的建筑物、游乐设施、装置艺术、生活用品,是符合环境学、生态学、工程学原理的生态设计。

篇5

关键词:“非物质”社会;设计特点;艺术化生存;多样化;人文

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7-0272-01

一、何为“非物质”社会

人们每天睁开眼睛,就被无数庞杂的新闻包围,没有手机,似乎已经无法生活,没有电脑工作就进行不下去了,因为手工已经满足不了当前所需求的数量和精度。这就是另一个时代的来临,信息化的、服务型的"非物质"社会,也就是相对于现代工业社会而言的后工业社会。

二、“非物质”社会源于现代社会的痛苦

"非物质"社会的产生,是由于物质已经发展到极为丰富的阶段,技术的发达使得生产突破了客观存在的实体的界限,走向一个虚拟的裹挟着巨大信息量的世界。技术和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问题也应运而生。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不等于文化的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的标志是看其是否成为一种真正的审美文化。当人类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所占有的财富不断增加的时候,他们的幸福并没有相应遗增加:在其物质方面不断得到充实的时候,他们的精神方面却更感空虚。人们开始追求精神的丰富,甚至逃避包围在身边的发达科技和丰裕的物质。环境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最突出的便是气候的恶化,以及被城市侵略的残破的乡村。我们会在巨大的信息世界中彷徨,分辨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寻找自己的存在和价值。

三、“非物质”社会的设计特点

(一)多样化和个性化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趋向于多样化和个性化,设计师将会处于综合审美体验的核心,他们似乎更多的考虑设计与基本人工实现之间的关系,这是设计领域中另外一个新的系统,该系统由“新艺术”产生,“新艺术”则是由于操纵感官并且提出新的审美原则而被定义的。(英文)许多高技术的智能产品,其质料的表现形式已经与其功能脱离,(非物质社会)从实体的设计作品逐渐走向虚拟的、互动性的作品。设计的产品为人服务,然而进行服务往往是程序、技术而不再是人。

(二)文脉和人性关怀

恰恰与现代主义建筑宣扬“进步”、“未来”、“新世界”等价值观相反,后现代建筑呈现出“一个怀旧之梦”,或用一个用滥了的词:归根。在物质已经十分充裕的后工业时代,设计一方面更多关注人的精神世界,满足人的情感与个性,受众与使用者的审美感受,以最开放的心态向更深层次的方向进行挖掘和探索,而绝非仅仅停留在技术和使用的层面。比如私人定制和文化的保存和发展都是正在被关注和探索的。

四、“非物质”社会的环境设计应该如何走向“艺术化生存”

中国已经进入了非物质社会么?我们的信息和网络已经相当发达,但是从设计领域,我们更像是站在路口,从现代设计通往后工业时代的路上。在我看来,“非物质”社会的设计,是为了治病的,治疗人的心病,治疗人生存环境的病。

(一)艺术化生存

美国思想家梭罗的主张,只有摆脱了物质的羁绊,才能达到最高的自由。而自由就是最高的善,善与真又是高度统一的。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变成一种真正的艺术。真善美融为一体的生活就是艺术的和审美的生活,无数这样的生活加在一起,就能造就一种博大精深的审美文化。设计使人们达到与自然融合,心灵愉悦、感动、极致的艺术化生存的方式。产品的使用者、环境的受众,不仅要感受到信息时代的技术发达,更应该从设计中获得心灵的涤荡,从信息时代的纷繁复杂无所适从中获得安宁,帮助他们释放和缓解工作中的巨大压力和紧张的神经,这便是非物质社会的设计师最迫切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也恰恰是走向艺术化生存的追求。

(二)“非物质”社会下乡村景观的营造

立足于环境设计的领域,后现代社会更多的表现为人们对嘈杂城市生活和对过度奢华装饰的内部环境的的厌倦。对乡村景观的保留和传承,是环境设计者使设计走向艺术化生存的最美的方式。对乡村本土文化和符号的尊重,营造淳朴而自然的乡村环境,给人们重新亲近自然的机会,也是留住乡愁,找回心灵归宿和宁静的机会。

参考文献:

[1]聂振斌,滕守尧,章建刚.艺术化生存――中西审美文化比较[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2]马克・第亚尼(法).滕守尧(译).非物质社会:后工业世界的设计、文化与技术――美学・设计・艺术[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篇6

关键词:生物化学 课堂教学 设计艺术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中发展极为迅速、渗透性较强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边缘学科,随着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在临床医学中的大量应用,迫切要求医学生不仅要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还要熟悉更多的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技术。那么,作为医学院校的生物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怎样的教学手段才能教好这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呢?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中心环节,既是科学,也是艺术。教学艺术的主体是课堂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的研究应当以课堂教学艺术为其主要对象,课堂教学中的设计艺术是架设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

一、专心探究导入艺术

课堂教学的导入也叫开讲,是教师在新课或教学内容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导入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后面教学时学生的学习状态。作为教师应该重视并抓好课堂中导入这个环节,以促进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导入的关键在哪里呢?只有当学生喜欢并重视你所教的内容,他们的状态才能进入兴奋,才能集中精力激发思维并引入学习的课程。因此,导入的关键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重视。教师必须首先对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其重要意义,拓宽思路,倾注热情,以感染、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重视。课堂教学导课的教育功能,表现在激发起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到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中去。好的导课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与新课;如同路标,指引着学生的思维和方向。教师精心设计导课环节,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实践证明,教师对导课环节重视不重视,是否精心地进行设计,其教学效果是迥然不同的。教学导课艺术性的高低,反映着教师审美创造能力所达到的水平。精彩的导课,往往能够奠定整个课堂教学艺术成功的基调。

二、潜心组织语言艺术

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是指教师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教学的艺术实践活动。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水平,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效率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研究表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同教师表述的清晰度有着显著的相关,而教师讲解得含糊不清则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呈负相关;教学语言艺术的内在逻辑性,可使所表达的内容系统、条理,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和论证性;教学语言艺术的动听程度,决定着教师语言感染力的大小和学生的语言接受程度。教学语言艺术是教师最主要的教学手段,它综合地反映着教师的全部教学素养,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课堂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中相当重要的教学艺术,教师缺乏了语言艺术,是任何一门学科教师的悲哀。教师的授课语言首先应规范化,而后讲究艺术化。规范化的语言应发音准确、吐字清晰、逻辑性强、不讲废话、不讲口头语;艺术化的语言应新颖活泼,抑扬顿挫,声音柔美,亲切可人、细腻动人、引人入胜。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从学生心理出发,把抽象的内容讲得具体形象,把深奥的问题讲得浅显易懂,化复杂为简单,化枯燥为生动。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大放异彩。

三、慧心巧用教态艺术

课堂教学教态包括教师的手势、表情、眼神、体态、仪表等若干方面,在教学时教师将之恰当配合、灵活运用,便构成了精妙入微的教态艺术,有时甚至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达到师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实践证明,教师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到教学气氛的形成和学生的情绪生活。所以教师讲课时要注意做到情绪饱满、精神振奋、态度端庄、和蔼可亲,以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研究也表明,教师的教态对教学语言表达起着一定的配合、修饰、补充、加深、评价等的辅助作用,在课堂中以表情姿势助说话,可以使教师的表情达意更准确、更丰富,更易于为学生理解和接受,所以教师应注意提高教态艺术水平。一名好的教师总是运用手势、表情、声调等手段生动形象明朗直观的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交流不容忽视的一种特殊方式,即“非语言交流”。教师备课时不可能把非语言因素自然流露,教师在讲课中无论是表情还是姿态,完成这些非语言交流靠的是充沛的工作热情,靠的是倾注于追求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激情。教师在授课中风趣也罢,喜悦也罢,不是勉强装出来的,要自然流露,毫无做作之感。教师的这种真情实感的表露非但不怕学生的注视,反而特别希望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引起共鸣。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非语言艺术会使授课效果锦上添花。

四、精心设计板书艺术

板书设计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教材的分析、概括、归纳、提炼,是教学目的及要求的体现。被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人民教师应该也必须写一手好字,这不仅仅是教师基本功和内在素养的体现,也是赢得学生钦佩的又一法宝。同时板书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帮助学生把握重点,训练思路。板书要字迹工整、大方、规范、秀丽,给学生以美感。课堂教学板书是教师普遍使用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表现形式,是师生在课堂上最简易的、利用视觉交流信息的渠道。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教师高超精湛的教学板书艺术是打开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教师教学风格的凝炼和浓缩。教学板书要书之有效,就得书之有方,讲求构思与设计,做到明确要求,书之有用;抓住重点、书之有据;精选词语、书之有度;确定形式、书之有格;排列先后、书之有序;留有余地、书之有节。只有这样,教学板书才能达到科学、精当、醒目、规范、易记的要求,有效克服教学板书的盲目性、随意性带来的低质量、低效率的弊病,并进而登上艺术的殿堂。一个好板书可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仿佛一件精致的艺术精品,能磁石般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精心设计板书对课堂教学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结语

篇7

关键字:污水处理;设备安装;工艺流程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sewage treatment process and focuses on the installation process and attention of several sewage treatment equipment.Key words: wastewater treatment; equipment installation; process

中图分类号:U664.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在不断的扩大,城市人口激增,随之而来的是生活污水排放量越来越大,不仅造成了严重的城市环境污染,同时也制约了城市的经济发展。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而且形成了相关的法律体系,环境保护逐渐走上了法制化轨道。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污水处理项目的建设倍受关注。污水处理成效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污水处理工程质量的优劣。

一、几种常用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1、曝气生物滤池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曝气生物滤池,就是在生物滤池处理装置中设置填料,通过人为供氧,使填料上生长大量的微生物。这种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装置由滤床、布气装置、布水装置、排水装置等组成。曝气装置采用配套专用曝气头,产生的中小气泡经填料反复切割,达到接近微控曝气的效果。

2、城市污水SPR除磷工艺流程

水体富营养化是城市污水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个问题,主要原因是水体中被排入大量的氨氮和磷,其中磷更是水体富营养化的最主要因素,而除磷技术一直是困扰污水处理厂运行的难题。传统的物化除磷技术需要大量的药剂,具有运行成本高,污泥产量大的缺点;与传统的除磷技术相比,前置厌氧的生物除磷工艺具有运行费用低的优点,但是由于完全依赖于微生物的摄磷、释磷作用,难以达到国家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要求。当考虑中水回用时,则更难以达到要求。

3、微波化学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微波化学污水处理的原理是水中污染物在添加剂和微波的共同作用下,发生剧烈的催化物理化学反应,转化成不可溶物质或气体从水中分离,水中的大分子、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在微波及添加剂的共同作用下,被分解为小分子,与添加剂结合生成速沉絮体物去除;金属离子可直接与添加剂结合生成速沉絮体物沉淀;氨氮转化为氨气逸出;水中磷转化为不可溶解磷酸盐沉淀去除。该工艺主要设备有:格栅、调节池、混合器、微波反应器和沉降过滤一体化设备。

① 格栅:清除污水中大颗粒物质,如砂石、木块、塑料等。

② 调节池:调节水量和水质,降低对后续处理构筑物的冲击负荷。

③ 混合器:将污水与所投入的添加剂进行充分混合与振荡。

④ 微波反应器:污染物与添加剂进行物理化学反应以及微波低温催化的物化反应。

⑤ 沉降过滤一体化设备:实现固液分离,达到排放或回用目的,污泥则脱水外运或用作其他用途。

二、城市污水处理设备安装工艺及注意问题

1、方案图纸会审时,要重视管道标高审查

① 保证管道布置的坡度[1]

污水处理系统中,管道布置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其中管道布置的坡度尤为重要,在图纸会审时,要注意审查管道布置的坡度是否合适,确保没有倒坡现象存在。因为在污水处理系统中,在提升泵环节后的污水基本都是靠自流,如果有倒坡现象存在,就会形成污泥的沉积,使管道的流通面积缩小,影响管道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因此,要保证管道的坡度。

② 注意审查管道节点处标高是否矛盾

一个完整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众多功能不同的管道,有工艺管道、给水管道、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等。管道布置不仅要考虑使用要求,还要考虑管道间上下左右间距的限制条件以及保证管道先后工序施工的需要。

2、安装中注意管道标高的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管道的安装标高,将其控制在设计的允许偏差范围内。如果在施工中出现管道安装标高出现过大的偏差,甚至是错误,不仅会影响污水处理系统的整个工艺,而且会给其他管道的安装带来问题,严重的甚至造成工程的返工,导致工程成本的增加。因此,在管道的安装过程中,对标高的控制一定要保持谨慎和认真的态度,要从全局出发,不要对标高进行随意的变更,一面对后续工程造成影响。

3、牵引式格栅除污机的安装要点

①设备安装时采用整机吊装,在就位于格栅渠道时,以格栅上部两吊耳为吊点,吊绳及导链必须挂放自由,让其自由受力,格栅与水平线夹角不得小于60°,缓慢地在两主支腿间下落格栅,下落时注意要平行于渠道。将格栅连接板和主支腿螺栓孔对准,穿上螺栓不固定,继续下落格栅,注意不能碰到顶部驱动装置,直到底板正确靠在渠道底部,调整倾角大约为80°。

②检查两个主支腿是否平行,打膨胀螺栓固定在基础上;然后,将格栅连接板和主支腿连接螺栓拧紧;最后,将格栅底两侧连接板(扭臂)打膨胀螺栓,固定在墙壁预埋铁上。

③格栅安装完成后,在机架与渠道的两侧应用橡胶板进行密封,以防止从间隙过水。

4、转碟曝气机安装要点

转碟曝气机的安装主要包括轴系安装、减速器安装和曝气碟片的安装。

①轴系安装

将转碟曝气机轴座按水平要求暂定在基础上进行定位,通过调整,使轴承座底板和基础底板对角线和各点在同一直线上,以及轴中心线都在同一水平线上,然后将轴承座底板和基础地板固定。将尾端轴承座或第二、第三根轴承座安装在基础底板上,旋入调整螺栓,同样就位于基础轴线之上。

②减速器安装

减速器就位后,调整减速器在轴线上的位置,使两端地脚螺栓尽可能处在基础预留孔中间位置。通过调整螺栓调整机器的水平和标高,使减速器轴中心和头端轴中心应在同一直线上,两端的水平度用水平仪检测标高,应符合图纸技术要求,并同时使齿式联轴器间歇和咬合四周必须一致。然后检查各传动机构的活动是否正常,动作是否符合要求,应不擦、不卡、无杂声,振动、转动灵活;否则,必须检查原因,加以改正或调整。

③曝气碟片的安装[2]

碟片安装时,将同一孔位号的两个半碟片装在一起,形成整圆,严禁不同孔位的碟片安装在一起。相邻碟片的对接接缝要相互垂直,间隙必须相等,同时要保证碟片的安装精度,注意控制水平间距和垂直间距误差。

5、砂水分离机安装要点

①定位:严格控制定位基准线的位置精度,平面位置允许偏差±2mm;标高允许偏差±1mm。

②分离机安装时要整体安装,就位后,初调与构筑物的横纵位置,放好垫铁。为保证分离机整体性能要求,安装过程中在控制支座等部件质量精度、合理装配驱动装置等环节的同时,把握关键部件的质量精度进行控制。

6、一体化脱水机安装要点

一体化脱水机主要有集泥箱、浓缩、脱水三大功能。

①首先要保证脱水机回转轴线和脱水机轴套的误差,分别用百分表和甩水平仪测量;找正时要成组找正。

②设备就位后,初调位置,放好垫铁、地脚螺栓,找平、找正。设备找平后,在拧紧地角螺栓时,每叠垫铁压紧程度应一致,不允许有松动现象。地角螺栓需要露出螺母2~3扣。

③与设备连接的各种管线,必须排列整齐、畅通。吊、托架安装位置应牢固、正确。冷弯管不得有过赢或延伸及明显变形。管路中阀门安装合理且牢固可靠,仪表安装符合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医学院校 生物技术 实验室建设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将生命科学与医学有机融合是生命科学当前发展的趋势和主流。医学生物技术专业是医学院校为适应我国中长期发展战略及整个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要求而设立的新兴专业[1]。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医学生物技术已经成为生物技术中发展最快、成果最多的领域[2]。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对医学院校生物技术实验室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加强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验室科学化、人性化管理,建设具有良好实验环境的实验室成为教学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许多高校就如何加强生物技术实验室建设进行了探索,陶士强[3]等通过优化生物技术实验室开放运行模式,在开放实验室建设中就如何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方面进行了探索;喻林华[4]、黄志君[5]、曲戎梅[6]分别从实验室规范化管理、高效化管理、开放式管理对生物技术实验室建设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从近年来我校对生物技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改革实践出发,结合多年教学经验,现将具体做法、经验及取得的成效简介如下:

1 医学生物技术实验室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实验室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场所。生物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成为具有生物科学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生物技术人才,因此加强实验教学环节的学习对培养目标的实现非常重要。然而由于种种原因, 我国的生物实验教学起步较晚,以致重知识、轻实验, 重理论、轻实践,学生“高分低能”现象至今仍相当普遍[7]。生物技术专业仅有十年左右的历史,属于一个全新的专业,而医学生物技术实验室建设更是缺乏相关经验,如果完全照搬综合性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实验室建设体系,既不能满足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又不能体现医学院校生物技术实验室建设特色。因此,探索一种能体现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模式,对提高医学生物技术实验室建设水平,加强医学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无疑将起到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

2 加强医学生物技术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

2.1 严格执行人才引进制度,争取引进最适合实验室工作的人才

医学生物技术实验课具有医学和生物技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实践性很强,实验室技术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实践操作水平。我们在实验室人才引进过程中严格把关,重点引进具有生物技术相关学科背景的本科以上学历人员,优先录用具有医学和生物技术交叉学科背景的人才。在人才引进过程中,不是一个人说了算,而是成立人才引进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各教研室、实验室主任和科研骨干教师为组员,整个引进过程在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环境中进行。

2.2 改革实验室人员工作方式和方法,尽量做到事半功倍

2.2.1 实验室工作人员参与专业教师集体备课活动

长期以来,实验室工作人员只负责实验课的准备工作,不参与实验带教;而课程授课教师只负责实验课带教工作,不参与实验课的准备,这种方式无疑加大了带教教师和实验室人员之间相互沟通的难度,遇到问题也不能及时解决。通过几年的努力,我们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即让实验室工作人员参与专业教师集体备课活动。通过这种形式的集体学习和交流,增强了实验人员与专业教师的沟通,使教学在理论和实践两个环节更好地衔接。

2.2.2 带教教师参与实验室准备工作

针对医学生物技术专业以实验技术和实际操作为基本专业技能的特点,我们规定专业教师轮流到实验室工作,时间由半年到一年不等。专业教师要参加实验室的常规工作,包括各课程的实验预示、实验准备、实验课带教、开放实验室项目的确立、综合性实验方案的拟订等。通过参加实验室的工作,各位教师都能熟练地掌握实验过程,对实验过程出现的异常现象也能从中找出原因并加以解决,使实验能够顺利进行。

2.2.3 建立实验教学队伍考核机制

为了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学院定期对实验技术人员业务能力进行考核,考核内容是生物技术实验室承担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实验操作,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均须参加考核。考核以闭卷考试及现场操作的形式进行,各位教师积极准备,认真对待,把此次考核作为一次自我提升的机会。考核成绩将存入个人业务档案,作为职称晋升和年度考核评优的重要依据。

3 大力加强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

我校医学生物技术实验室成立于2006年1月,是一个承担生物技术专业相关课程实验教学的综合实验室,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实验室已经基本具备了较好的场地条件和实验仪器。但随着医学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实验室现有实验场所和实验设备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从2010年开始,实验室积极向学校争取实验场所,新增加了1个发酵室、1个细胞培养室、1个微生物培养室和1个实验准备室,现有实验面积近1 500平方米;2011年,实验室在原有超速冷冻离心机、全自动机械搅拌玻璃发酵罐、生物发酵与提取系统、高速逆流色谱等高档仪器设备的基础上,与山东省财政厅共同投资近300万元购买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系统、凝胶成像分析系统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等一大批大型实验仪器,教学和科研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4 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重点做好制度的落实工作

4.1 建立健全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尽量做到各项工作都能有章可循

自2006年实验室组建开始就建立了一套比较全面的实验室规章制度,内容包括实验室人员日常管理规定、实验物品管理规定、实验仪器使用管理规定等。另外,根据日常工作需要,我们又建立了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分册,比如实验室涉及有毒微生物的保存、实验废弃物的处理以及水、电、气等危险因素的应急预案;对于实验室所涉及的实验物品管理,包括平时实验药品的损耗情况、大型实验仪器的使用情况,我们引入了相关软件管理系统进行科学管理。

4.2 做好实验室规章制度的更新和完善工作,更要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

4.2.1 对实验室各项制度定期进行更新和完善

随着医学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实验室各项工作也将日新月异。由于实验室的特殊性,如果疏于管理极易出现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及环境污染等重大安全事故,为了科学、有效地服务教学和科研工作,实验室定期对规章制度进行增补、修订和完善,如重新修订《危险化学品及有毒化学品管理办法》和《实验中心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制度》,新增《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管理办法》《低值耐用品管理办法》等多项内容。这些制度为顺利完成实验、实践教学任务,充分发挥实验室作用提供了保障。

4.2.2 千方百计做好实验室各项制度的落实工作

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由实验室主任监督其全面落实情况,对于出现的违章情况报生物科学学院办公室处理;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由实验室工作人员具体实施各项规章制度;另外,对于安全管理制度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等重要规定,应张贴在实验室明显易见的地方,严格执行,相互监督,不得违章。

5 成效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生物技术实验室改善了实验教学条件,明确了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责,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同时还完善了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实验室的教学、管理工作趋于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实验室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曹新.关于医学院校生物技术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思考[J].医学教育,2005(2):21-26.

[2] 向仁德.现代生物技术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概况[J].中国医学生物技术应用,2003(2):1-5.

[3] 陶士强,闻燕,江明珠.生物技术实验室开放运行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0,13(1):127-128.

[4] 喻林华,项文化,王义强,韩文军,邢伟一,孙吉康,李爱英.生物技术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浅谈[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4):140-143.

[5] 黄志君,杨婉莹,叶可可.生物技术实验室高效管理的探讨[J].广东蚕业,2010,44(3):18-20.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