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22 10:34:5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纺织服装概念,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纺织服装行业是一个分布地域广泛、就业人口众多、涉及门类复杂、大学生所占比例稀少的行业,全国各地的纺织服装类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维持在很高水平。以东华大学为例,2014 年,其纺织学院和服装学院毕业生共 1211人,就业率分别为 96.39% 和93.86%。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大环境下,如此高的就业率,也再一次验证了不断注入新鲜血液的纺织服装行业所拥有的持久生命力。
众所周知,纺织服装行业属于传统行业,近年来,由于社会上对纺织服装相关专业存在一误解,故将其归类于“冷门”专业。然而在各大招聘会上,这些所谓的“冷门”专业,由于人才少,反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稀缺、高待遇的“热门”专业。
相比于长三角地区,新疆对纺织人才的渴求则更加明显。据悉,新疆自治区现有纺织产业就业人员约20 万人,目前,其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产业工人都还存在较大需求。作为全疆高校唯一的纺织培训基地,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郭江就表示,目前,在自治区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背景下,学院通过订单、定向培训所培养的纺织服装类专业学生,在大二、大三时就与用人单位签订用工协议,就业率达 100%,可见纺织服装人才正成为稀缺人才。
就业率固然重要,但唯有就业质量才是保证人才可持续的根本。我们发现,近年来,虽然纺织服装类毕业生就业率很高,但跳槽频繁。就像东华大学的一位老师所说,有时候,推荐一个学生给熟悉的企业,企业精心栽培,花费大量时间金钱对其培训,还未见“收成”可能学生就辞职了。这样的事情,我们也屡见不鲜。
其实,学校不仅要在专业上保证毕业生的“出厂质量” ,还要在人生规划、工作态度和社会责任等等方面给予学生正确的规划指导。近日,麦可思研究院了一份《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报告对一些专业的就业率作了分析。 最值得关注的是,该报告最后还给出了就业的绿牌、黄牌以及红牌专业,尽管似乎让人有一种一目了然的感觉,但是,细细品味,却是五味杂陈。
最近,刚高考完的考生们就要选择自己的专业,而很有可能大多数人对自己即将要学什么专业是无概念的,他们主要依靠家长指导、市场上的热门专业,甚至是口口相传而去选择。
一、针织服装的消费现状
绿色纺织服装,根据绿色产品的概念可被描述为:绿色纺织服装产品是在其生命周期全过程中(从生产到使用到最终废弃),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对人类生存无害或危害极小,资源利用率高而能源消耗低的纺织服装产品。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在选购贴身服装时,已将其是否具有能保护身体免受外来侵害、无毒副作用等“绿色功效”,放到了实用和审美等因素之上,但很多消费者对于绿色纺织服装或生态纺织服装的概念还很模糊,一些消费者将绿色纺织服装误以为是带有某种保护功能的服装(如抗紫外线、抗菌、保暖等),或是纯天然纤维制成的产品,但却不知道功能或天然纤维的纺织服装产品的选料、加工等过程未必“绿色”;消费意识还停留在注重“自身健康”的初级阶段,而“环保意识”较为淡漠。
二、生产企业的绿色营销本文来自:
1.针织服装的安全性分析。2003年1月l号起,国家技术监督局了《纺织品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标准,限定了甲醛含量,PH值,耐水色牢度,禁偶氮染料等强制性指标。以纯棉针织物和少量化学纤维与棉混纺的针织物的生产过程来分析,我国现阶段针织生产企业用于染棉和涤棉的染料多为活性染料,偶氮染料已基本买不到,由于针织内衣以贴身服饰为主,所以用于对织物进行挺阔和免烫整理的甲醛也不被使用,因此正规企业、大部分针织内衣在禁偶氮染料和甲醛含量这两项指标上应该是有一定的保证,只要未进行特殊的整理、使用特殊的助剂,针织内衣一般不存在偶氮染料和甲醛对人体的伤害的可能性。至于PH值的高低可以人为控制,并不会为生产企业增加更多的成本。因此,我们从针织内衣的生产工艺中可以看出,就我国目前的生产水平,针织内衣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比较乐观。
本文来自:
2.生产企业绿色营销。绿色营销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将企业自身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环境保护利益三者统一起来,以此为中心,对产品和服务进行构思、设计、销售和制造。绿色营销观念认为,企业在营销活动中,要顺应时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注重地球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以实现企业利益、消费者利益、社会利益及生态环境利益的协调统一。从这些界定中可知,绿色营销是以满足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共同利益为目的的社会绿色需求管理,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的绿色市场营销模式。
由于针织物做为内衣产品,其生产周期短,生产工序相对简单,后整理要求相对外衣服装较低,因此,全国各地散布着大量生产针织内衣的中小企业,更多地考虑成本而忽视绿色技术的应用和绿色产品的开发。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行为。欧美国家设置绿色贸易壁垒,使很多针织服装厂家的产品出口受阻。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对于绿色产品的需求非常广泛,而发展中国家由于资金和消费导向上和消费质量等原因,还无法真正实现对所有消费需求的绿化。以我国为例,目前只能对部分食品、家电产品、通讯产品等进行部分绿化;而发达国家已经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包括立法等,来推行和实现全部产品的绿色消费。从而培养了极为广泛的市场需求基础。
三、政府对企业积极的引导和有效的监督本文来自:
由于劣质纺织品对人体的损害,并不像劣质食品的危害一样立竿见影。纺织标准对企业的宣贯和指导工作已经停止。中小企业不按标准生产或是拿着作废的标准生产的情况到处可见。企业对实施绿色消费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与政府对企业的指导和监管不够是有一定关系的。
[关键词] 绿色环保 绿色消费 环保意识 绿色功效 绿色营销
尽管针织内衣外衣化的比例在逐年增高,但针织内衣作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仍占针织服装的主流,随着人们对贴身衣物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要求的提高,针织服装绿色消费的概念被逐渐引入并不断深化。绿色消费是一种以“绿色、自然、和谐、健康”为宗旨的,有益于人类健康和社会环境的新型消费方式,具体表现为消费者意识到环境恶化已经影响其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要求企业生产并销售有利于环保的绿色产品以减少对环境的伤害。针织内衣作为生活的必需品,它的生产消费、设计思想、营销理念在近年国内外绿色纺织服装市场中受到密切关注。国外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加拿大80%的消费者愿意多付10%的价钱购买对环境有益的产品,40%的欧洲人宁愿多付钱购买带有环保标志的纺织服装产品。结果表明绿色纺织服装消费者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消费群体,并呈现继续增加的趋势。
一、针织服装的消费现状
绿色纺织服装,根据绿色产品的概念可被描述为:绿色纺织服装产品是在其生命周期全过程中(从生产到使用到最终废弃),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对人类生存无害或危害极小,资源利用率高而能源消耗低的纺织服装产品。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在选购贴身服装时,已将其是否具有能保护身体免受外来侵害、无毒副作用等“绿色功效”,放到了实用和审美等因素之上,但很多消费者对于绿色纺织服装或生态纺织服装的概念还很模糊,一些消费者将绿色纺织服装误以为是带有某种保护功能的服装(如抗紫外线、抗菌、保暖等),或是纯天然纤维制成的产品,但却不知道功能或天然纤维的纺织服装产品的选料、加工等过程未必“绿色”;消费意识还停留在注重“自身健康”的初级阶段,而“环保意识”较为淡漠。
二、生产企业的绿色营销
1.针织服装的安全性分析。2003年1月l号起,国家技术监督局了《纺织品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标准,限定了甲醛含量,PH值,耐水色牢度,禁偶氮染料等强制性指标。以纯棉针织物和少量化学纤维与棉混纺的针织物的生产过程来分析,我国现阶段针织生产企业用于染棉和涤棉的染料多为活性染料,偶氮染料已基本买不到,由于针织内衣以贴身服饰为主,所以用于对织物进行挺阔和免烫整理的甲醛也不被使用,因此正规企业、大部分针织内衣在禁偶氮染料和甲醛含量这两项指标上应该是有一定的保证,只要未进行特殊的整理、使用特殊的助剂,针织内衣一般不存在偶氮染料和甲醛对人体的伤害的可能性。至于PH值的高低可以人为控制,并不会为生产企业增加更多的成本。因此,我们从针织内衣的生产工艺中可以看出,就我国目前的生产水平,针织内衣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比较乐观。
2.生产企业绿色营销。绿色营销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将企业自身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环境保护利益三者统一起来,以此为中心,对产品和服务进行构思、设计、销售和制造。绿色营销观念认为,企业在营销活动中,要顺应时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注重地球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以实现企业利益、消费者利益、社会利益及生态环境利益的协调统一。从这些界定中可知,绿色营销是以满足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共同利益为目的的社会绿色需求管理,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的绿色市场营销模式。
由于针织物做为内衣产品,其生产周期短,生产工序相对简单,后整理要求相对外衣服装较低,因此,全国各地散布着大量生产针织内衣的中小企业,更多地考虑成本而忽视绿色技术的应用和绿色产品的开发。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行为。欧美国家设置绿色贸易壁垒,使很多针织服装厂家的产品出口受阻。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对于绿色产品的需求非常广泛,而发展中国家由于资金和消费导向上和消费质量等原因,还无法真正实现对所有消费需求的绿化。以我国为例,目前只能对部分食品、家电产品、通讯产品等进行部分绿化;而发达国家已经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包括立法等,来推行和实现全部产品的绿色消费。从而培养了极为广泛的市场需求基础。
三、政府对企业积极的引导和有效的监督
【关键词】新常态;纺织服装出口转型升级
目前,受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影响,以及应对行业转型升级需要,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也开始步入“新常态”的发展阶段。一是纺织服装出口额进入缓慢增长阶段,二是生产要素进入高成本时代,三是纺织服装产业结构调整,四是需自主创新推动转型升级。这对转型升级时期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业的发展提出了艰巨的挑战。此外,目前原材料价格高起、人工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国际环境动荡等不利因素正削弱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优势,而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形势下,新兴发展中国家凭借更为低廉的成本抢占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市场份额。在这样新常态下的行业困局中,如何把握发展趋势,冲出逆境,寻找战略突破口,成为该行业内每个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我国纺织服装出口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
“新常态”这一概念是提出的,倡导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所处阶段出发,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适应新常态,“新常态”的基本特征是增长缓慢、结构调整、创新驱动。纺织服装行业作为我国传统出口重要支柱,多年以来其出口数量始终保持世界第一,但受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影响,以及应对行业转型升级需要,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也开始步入“新常态”的发展阶段。
1、纺织服装出口额进入缓慢增长阶段
当前,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额增长速度处于“换挡期”,已经告别过去十年20%以上的高速增长,同比增长速度逐渐稳定在个位数。2014年前9个月纺织服装出口额同期增长为15.9%、―35.1%、9.8%、6.6%、7.2%、6.5%、9.7%、8.9%、7.4%,数据变化表明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已经进入由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阶段。预计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同比增长率维持缓慢增长,长期处于高速增长的一系列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纺织服装行业被迫快速转型升级。
2、资源进入高成本时代
近年来,随着原材料高起、人工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国际环境动荡等不利因素的交织影响,纺织服装业已步入高成本时代。成本作为直接影响企业生产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一直都是企业重视并积极控制的一个方面。现如今,国家不放开棉花配额制度、税负居高不下,高价棉花给企业带来的高成本和低利润;持续上涨的电费也是企业心疼之痛,我国电价水平比很多国家高每度约为0.75元,美国则为0.3元;近几年人工成本攀高也使得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劳动价格优势削弱;人民币持续升值减少纺织服装出口利润,根据相关研究显示,人民币每升值1%,服装行业的利润就将下降6.18%[1],人民币升值大大削弱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出口价格优势。
3、纺织服装产业结构调整
目前,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结构不够平衡,从产业横向和纵向两方面分析。横向产业结构中,一是产业链上化纤、棉纺等上游初加工产业投资占总投资75%以上;二是染整技术水平不高,虽然我国是纺织服装出口第一大国,但是产品质量仍处于低端,高档产品仍需进口。纵向产业结构中,企业在设计、生产加工、销售等整体结构中,偏向中间的生产加工环节,而设计与销售环节较薄弱,呈“橄榄型”发展模式。纺织服装价值链上,也是两头利润大中间小,要保持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国际市场地位,就要改变原有的产业结构。
4、需自主创新推动转型升级
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增长进入缓慢期,当产量达到一定高度,再过度追求大规模和产量已经不能刺激出口额的增长,同时一些亚洲发展中国家纺织服装业的崛起也在挤占我国海外市场,对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构成强大的竞争压力,迫使一部分企业转向内销。如果要刺激出口额增长,应由过去过度依赖的价格优势转向加强质量、设计、品牌附加值管理 [2]。
二、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纺织服装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纺织服装业“新常态”为纺织服装出口提出了艰巨的挑战。2014年1―9月中国纺织服装出口额同比增长缓慢,纺织服装累计出口额为2218.99亿美元,同比增长5.95%,较2013年同期回落6个百分点左右[3],预计后期维持缓慢增长。面对“新常态”行业困局,我们要积极转型升级,寻找战略突破口。
1、以自主创新为突破口,积极向ODM转型
当前我国纺织服装业成本优势逐渐削弱,国际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要保持或提升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就必须提升创新能力,由过去加工制造领域转向价值利润大的设计研发领域,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向ODM转型,改变以往等待订单的OEM模式。不少企业借助现有先进设计研发软件,投入相应服务资源和快速回应客户需求的方式加快转型,成为中国首批ODM服装企业[4]。
2、以提升产品质量为突破点,增强国际竞争力
纺织服装企业要想提高自身核心能力,就要避免与市面流通的产品同质,改进产品质量做到产品升级,满足国际市场对纺织服装种类日益变化的需求,由产品差异化获得更多的海外市场利润,从而刺激出口经济增长,适应纺织服装出口“新常态”。如鲁泰纺织有限公司依靠强大的研发团队,不断提高产品档次,占据国内大部分高档面料市场。雅戈尔不断追求精湛的工艺,其西服在国内国际中备受好评,好的口碑就是较强的话语权。
3、以国际合作为突破点,促进纺织服装出口额增长
我国要利用与东盟、拉美和非洲国家的良好政治关系和自由贸易协定,通过国际互补互利的合作关系,提高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额和市场份额。不久前第二届巴西圣保罗GOTEX国际纺织服装采购展在圣保罗北方展览中心开幕,这次展览给中国企业提供进入拉美的渠道和巴西采购商提供直接接触中国企业的平台。中国纺织服装类企业利用面料和技术优势与巴西合作,投资建厂或建立营销网络具有双赢潜力。巴西是体育大国,此前中国体育服装品牌“361度”消息称,将投资九千万元,计划在巴西设立10家代表处,首批向巴西市场投放150类各类体育服装产品,并考虑未来在巴西投资设厂。可见,国际合作,优势互补是未来促进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增长的突破点,打破新常态行业僵局。
参考文献:
[1]纺织业直面“高成本”时代 ・中国纺织网・信息中心
[2]彭侠,陈万卷・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三下降”的原因与对应之策[J]・对外经贸实务,2014(49)
品牌建设是企业发展的重点内容,它从根本上决定了企业的发展速度与竞争力的强弱。不断重视品牌建设,并发挥品牌的价值和功能,增加品牌的附加值,对于企业价值的实现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本文将重点以新疆纺织服装企业为例,在深入理解企业品牌战略基本理论的基础之上,从品牌定位、打造产品产业链、培养特色产业带、拓展品牌功能等几个方面来对新疆纺织服装企业品牌战略展开探讨,从而为实现企业的品牌建设提供思路,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品牌战略;纺织服装;构建思路
一、品牌战略的基本理论
1.品牌战略的内涵品牌战略就是公司将品牌作为核心竞争力,以此来提升产品价值,为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企业经营战略。品牌战略是市场竞争的产物,品牌形象的树立不仅仅是企业产品的代名词,同时还是产品价值的体现,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品牌战略包括很多方面:品牌形象、产品定位、发掘差异化、品牌核心价值等,善于充分挖掘品牌要素,对于创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
2.品牌模式的选择品牌建设成为提升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的根本要素,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对于品牌战略来说,品牌模式表现出一定的自由性。在选择品牌模式的时候,必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外部竞争环境、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的要素来进行,从而为企业的品牌建设选择合适的方式。无论是综合性的单一品牌,还是多元化的品牌建设,抑或联合品牌、主副品牌等模式,严格地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有效、科学地选择,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
3.品牌战略的管理与创新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实现有效的企业品牌建设十分必要,它是提升企业综合实力的关键。企业应该结合具体情况来进行有效品牌管理规划、品牌延伸,并对品牌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以此来制定有效的企业品牌战略规划,提升企业的发展速度。
二、新疆纺织服装企业品牌战略研究
1.实现有效的品牌定位品牌建设是企业发展、产业完善的关键因素,只有从根本上实现品牌定位,才能够保证产业链的完整性,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要想打造出新疆纺织服装企业品牌,必须要实现有效的品牌定位。以服装为龙头,将主要的精力聚焦在棉花、纺纱、织布、印染、服装等产业,从而增强产业优势,打造出富有本地特色的品牌。建设有效的品牌,就必须要聚焦本地的优势,结合市场情况,来实现有效的销售,不断扩大产品的品牌效应,这对于促进新疆纺织服装企业品牌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2.打造完整的品牌价值产业链实现新疆纺织服装企业品牌建设,就必须要打造完整的品牌价值产业链,不断组建纺织染印、包装、市场、销售等各个环节相统一的产业链,从而提升企业的产业优势。目前不少新疆纺织服装企业规模偏小、分散,这会导致产业功能不够全面,造成产品单一化、雷同化,不利于实现特色化的产品开发,这对于提升企业的凝聚力有很大的阻碍作用。所以,必须要从根本上来打造完整的品牌价值产业链,不断地实现服装、面料等终端产品的延伸,以此来打造产品的创意——设计——生产——市场定位——销售方式——后产品开发等为主的产业链,以此来从根本上实现品牌价值产业链的完整性,促进新疆纺织服装企业的发展。
3.加强特色品牌建设,培养产业带目前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过多地强调“新疆”这一地域概念,而没有上升到特色化的品牌建设。要想真正提升新疆纺织服装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就必须要由地域概念向品牌概念过渡。拿目前新疆的彩棉产业这一特色产业来说,尽管彩棉产业已经做得不错,并广泛开拓了市场,但是由于“彩棉”这一形象较多侧重的是物质属性,而非品牌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品牌的知名度。所以,必须要加强特色品牌建设,按照新疆地域、环境等要素来进行产品的归类,从而实现特色产业带的培养。这对于提升新疆纺织服装的品牌效应有很大的促进意义,同时产业带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4.实现品牌延伸,拓展品牌功能实现品牌延伸,拓展品牌功能,对于实现新疆纺织服装企业品牌发展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实现品牌延伸与拓展,可以通过衍生品开发、向其他产业渗透等方式来实现。第一,在打造完整产业链的基础之上实现衍生品的开发,比如以新疆彩棉为例,可以打造有效的彩棉品牌,并将其品牌符号授权给其他的产品,从而发挥品牌的价值,这一点可以向迪斯尼学习。第二,实现纺织服装产业向其他产业的渗透,实现有效的产业融合。不断地开展新产品,从而提升纺织服装的辐射面和渗透力,这对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无比重要的意义,必定会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三、结语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面对着日渐激烈的行业竞争,唯有着眼于自身,积极进行本企业的品牌产品研发,打造一种口碑意识,这样才可以令企业发展彰显出不竭的动力。新疆的纺织行业自身便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市场竞争之中,需要积极转型产业结构,挖掘自身的产品优势,并借助现代化手段,打造隶属于自身的品牌,将品牌战略层上所遭遇的问题有效的解决,在行业对比中,借助差异点转变发展战略,赢得新疆纺织美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李子彬.2009中国中小企业蓝皮书[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9(03)
关键词:纺织服装;绿色壁垒;出口应对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5-0074-01
目前国际贸易壁垒主要体现在发达国家利用自己的产业优势和科技优势,针对性地提高安全、卫生、环保标准,同时采取反倾销、反补贴措施等来构筑贸易壁垒。而在一系列的贸易壁垒中,因结合目前国际社会主流思想而最具隐蔽性的环保措施受到公众和世界各国的认同,成为贸易保护最有影响力的措施,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所谓的绿色贸易壁垒。
1 纺织服装出口业中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
1.1 歧视性
纺织服装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全球的主要生产者为劳动力占优势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国,越南等,而其出口对象主要为北美,欧洲等发达国家。从环保科技及人文环境意识等方面来看,发展中国家本不及发达国家,而发达国家在一边向发展中国家购买二氧化碳排放指标,一边依靠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尖端技术,制定一系列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环保标准和规定,实则具有强烈的歧视性。
1.2 广泛性
广泛性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说:
(1)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社会普遍认同的主流意识,人们的环保、安全和健康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空前提高。同时,各国消费者,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他们的消费意识和消费习惯也随之改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仅考虑到产品的价格和质量,也更崇尚绿色、健康、环保以及关心到植被保护,动物福利等。所以,绿色贸易壁垒涉及到了发达国家,发展中过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所有进口及出口产品。
(2)由于绿色环保的概念涉及生存环境的方方面面,所以在纺织服装领域,会遇到的绿色贸易壁垒贯穿了整个产业链,包括从原材料、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到工业制成品,以及生产各项产品所涉及的生产部门,生产方法,生产环境和生产过程。
1.3 合法性与隐蔽性
各国政府及各地区性贸易组织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纷纷制定了一系列繁杂苛刻的环保标准及法律法规。绿色贸易壁垒就是在这样完备的法律掩护下,成为众多贸易壁垒中最为合法及隐蔽的一种,使得众多准备不够的企业难以招架。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有些法律原则概念实在模糊,例如,WTO的技术贸易壁垒协议和动植物健康安全协议规定,WTO成员国有权采取必要措施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这样的界定过于宽泛,成为各国设置绿色贸易壁垒的强力武器。
(2)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措施的显著特征是具有动态性,并且经常会不公开或半公开的变更,令中国的纺织服装企业很难适应。例如,美国、日本等国家除中央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外,各地方政府亦有不断变更的制度规定。
1.4 利弊双重性
当然,绿色贸易壁垒的出现,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不可否认,绿色贸易壁垒一定程度上,确实起到了保护生命安全健康和维持生态环境平衡的作用。同时,在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道路上,各国更加积极探寻更清洁的能源及产品,创造了新的产业技术领域和贸易机会。例如,在我国,它不仅促进了纺织品服装绿色环境标准的建立,推广了环境标志制度,还有利于绿色纺织品服装的研发和生产。
2 纺织服装出口业中绿色贸易壁垒的应对方法
根据以上绿色贸易的特点,我们可以研究总结出一些应对方法,从而使得我国纺织服装业走得更加顺畅稳健。以下主要从政府和企业这两个角度,分析纺织服装出口中绿色贸易壁垒的应对方法。
2.1 政府应对方法
2.1.1 增强环保意识,做好宣传活动
政府在社会宣导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个优势,积极大力的开展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活动,增强出口企业的环保意识、标准意识、质量安全意识,并且监督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中对生态环境、消费者权益等的保护工作。
政府还需引导企业关注焦点的转移,使企业的目光由价格重心转移到标准重心、质量重心,从被动执行绿色标准到主动参与绿色标准的执行。
2.1.2 引导产业投资升级,促进行业结构优化
政府应采用积极干预结合产业政策诱导的方式,制定相关政策从而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指明企业发展方向,创造良性的行业发展环境,使得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紧跟国际产业发展趋势。
同时,政府应结合可持续发展综合策略,加快和扶持高新绿色技术的研发工作,吸引资金投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符合高绿色标准的设计、制造、研发环节。如,提倡使用环保印染、植物染料和天然动植物混合纤维,减少使用石油产品,并尽可能的循环使用再生原材料。
政府还应加强对产业链的整体建设,原材料企业要与供需双方客户在产品的检测,研发费用等方面协同发展,共同承担,双方共享研发成果,促进产业链整体发展。
2.1.3 加强协调政府与各国贸易关系
政府作为国家的代表,应利用好外交手段,在国际社会中充分发挥协调作用,为国际贸易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作为面向世界的窗口,政府积极参与各种国际机构与组织,协调国际经济贸易方面的相关工作,利用其成员国身份,享受各种优惠待遇和权力,限制国际贸易中过高的贸易壁垒,并利用外交手段,化解矛盾,变摩擦为合作,协调各国贸易关系,为出口企业提供最新信息和有效服务。
2.1.4 地方政府增强信息服务
对于江苏、浙江、广州等纺织服装出口大省,其地方政府应当协助企业密切关注并及时纺织服装贸易政策、国外设限动态,做好产业服务工作。逐步建立健全针对绿色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及时收集国际贸易壁垒资料,掌握最新动态,提供咨询,使企业提前做好防范措施,有效规避绿色贸易壁垒;同时积极推行电子政务,全面实现纺配管理网络化,指导企业积极应对纺织服装技术、环保标准。
2.2 企业应对方法
2.2.1 加强企业的绿色管理工作
目前国际上整体纺织服装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开发利用新型纤维材料、设计研发新的生产工艺流程、配备现代化的技术装备、以及经营管理方式的科学性等。其中,科学的经营管理方式为企业良性发展的基石,企业应顺应发展潮流,在生产过程中融入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管理技术。
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
(1)生产工艺的绿色管理。企业应树立绿色生产的观念,将绿色环保的概念深化到整个生产环节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生产制造、包装、运输、销售、使用和废弃物回收再生。在产品设计方面,详尽了解目标国家纺织服装安全项目要求,组织生产中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执行,拒绝缺陷设计。在包装材料方面,应积极应用环保材料(如植物)、选用同种材料、循环再生材料,尽量避免采用含毒性材料。
(2)纺织品印染过程的绿色管理。要尽可能摒弃原有的有害助剂,而是采用绿色染料替代,从而在源头上规避甲醛、偶氮染料等所带来的贸易风险。
(3)绿色营销。绿色营销主要表现为搜集绿色信息、设计绿色包装、制定绿色价格、开展绿色促销等。在国际贸易中,纺织服装企业应重视环境管理标准认证和环境标志认证,以此双证作为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2.2.2 增强纺织服装企业的环保意识和绿色观念
以国际生态纺织品标准认证证书为例,目前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中,只有不到1%的企业获得该证书,其中大部分还是外贸企业和外商独资或合资企业。中国纺织行业中的原料商、面料商、印染制造商、辅料商等这些纺织行业的上游企业却很少积极申请生态纺织认证。
加强企业员工的环保意识和绿色观念,就是在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中融入环境保护的思想观念。积极参与国内各类环境治理活动,对全体员工进行绿色教育,树立企业的绿色形象,尽可能与职业卫生和安全国际管理标准相接轨。
参考文献
[1]邹科.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品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市场论坛,2010,(4).
关键词:纺织服装产业现状;未来发展方
1 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现状
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已成为世界第一加工大国,据权威部门统计,2012年中国占了世界纺织服装生产总量的50%强;占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的50%强;占国际纺织服装贸易供应总量的32%。与之相关联的产业人员、科研人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纺织类期刊等数量庞大,这使得纺织服装产业成为了中国重要的关系民生的支柱产业,可以肯定的是服装纺织产业的未来发展前景与发展潜力巨大。但是,我国纺织服装业进一步发展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主要有:(1)纺织服装行业的产品线单一。企业一般采取"大批量、低价格"的低端策略参与竞争,款式单一、工艺简单、价格低廉。(2)工艺流程单一。许多企业仅负责生产环节中的简单加工这一薄利润环节,对涉及前期面料的研发、款式设计、打样制版等高利润环节的企业为数很少。(3)具有知识产权的自主设计和创新能力较弱。我国大部分品牌服装企业的服饰风格不鲜明,绝大部分设计都是跟随欧美、韩国等国的潮流。由此可见,目前的中国是纺织服装产业大国,但不是强国,我国政府要求在在"十二五"规划期内纺织服装制造业要进入世界制造业强国行列。这一目标的实现,还需要考虑一些现实困难。首先,我国是相对资源低于全球平均值的国家,有巨大人口压力,纺织服装需求总量庞大,纺织纤维供应源受到挑战。其次,为保护环境木材砍伐被严格限制,人造纤维供应源也受到限制。再次,煤和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合成纤维的依赖前景受限。资源供应紧张会不可避免的导致纺织服装加工成本剧增,劳动力成本、运输成本、环境治理成本、资源成本等都高于其他国家。使得我国生产粗线密度、低中档棉纺织品的竞争优势丧失,在这种情形下,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必须转型升级,寻求未来发展模式。
2 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谋求未来发展的几个方面
2.1 走中国纺织产业创新发展的道路
(一)谋求获取纺织纤维原料资源新途径。
(1)天然纤维必须走向不用粮田、不用耕地,用盐碱地、荒滩地、山坡地种植的道路。中国人口多,可用耕地资源人均占有量很低,如在多用耕地资源来种植天然纤维,必将出现粮食产量下降的结果,这显然不是好的选择,天然纤维种植的方向是尽可能多的使用盐碱地、荒滩地、山坡地,这类土地的使用对粮食生产可以说基本不产生影响,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增加天然纤维的供应量,以保证纺织服装原料的供应量。
(2)人造纤维不要依赖于使用木材,要用目前废弃农作物。例如:甘蔗榨糖后的甘蔗渣、桑叶喂蚕后的桑条、各种麻剥皮后的麻杆芯、棉秆、稻草、麦草、玉米秆等。尽可能多的开发海洋废弃物。例如:海带提碘后的海带渣、海藻等提取海藻酸、虾皮、螃蟹壳等提取壳聚糖等等)。我国的森林资源也是相对稀缺的资源,过度砍伐树木会导致水土流失,生态恶化,因此,人造纤维要走新途径,必须转型,少用、不用木材作为原料。尽可能多的使用废弃农作物,增强资源再生能力,优化生态环境。
(3)合成纤维采用废弃农作物的手段:一方面;对玉米秆、稻草、麦草等农作物原料可以采用生物工程方法转化为化工原料,如:乙烯、丙烯、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对苯二甲酸、丁二酸、戊二酸、已二酸、辛二酸、己二胺、辛二胺、对苯二胺等,使之成为重要合成纤维的原材料生产合成纤维。这条道路可以命名为"采用可以再生的、可以降解的、可以循环的、对环境无害的生物质资源。另一方面:对当前我国废旧纺织品服装已达每年4000万吨以上,如废弃不用,肯定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废弃纺织品服装再生成纺织纤维再生利用应该是今后制造合成纤维的重要方向。但是,废旧纺织品服装要再生利用,要考虑到安全和防止病菌、病毒、有害物质传染,必须消毒和清洗,但消毒、清洗、分拣、处理成本很高,而且再生纤维的大部分性能会略低于原生纤维。为此,我们可以借鉴的是一些经济发达的原纺织大国,十多年来重点宣传教育民众为保护地球和环境,民众应该有义务用更高的采购经费购买性能略低的再生纺织品服装。例如:西方发达国家国会分别通过法律:鼓励生产再生纺织纤维纺织品服装,虽然性能略差但比原生纤维生产的服装售价要高8%左右。但这已经得到了西方所在国民众的支持。中国现在废旧纺织品再用量已达300万吨。但再生纤维服装提高售价尚难得到民众的支持和认可,政府在宣传及导向方面仍需做很多工作。
(二)"立足创新、质量优先、优化结构、绿色发展"是我国踏上纺织服装强国必由之路。
中国纺织服装业首先要超越近多年来集中注意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老路,走"原始创新",并在"原始创新"基础上"集成创新"的新路。这是抵御"双重打压"的关键。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必须放弃低、中档一般常规产品的大批量生产加工思路,密切关注纺织服装行业出现的"高"、"新"、"特"、"精"、"优"和"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的发展新趋势。使它具备以下一些优势特质;
(1)特种防护服装安全的重要和关键性能所要求的高性能:纺织服装行业的科研开发方向要使产品具备高强度、高模量、超高强度、超高模量、耐高温、耐低温、高摩擦因素、低摩擦因素、防高能辐射、防高电压、防磁力线等条件。使纺织服装产业能完全满足特殊行业的需求。
(2)民众在各种生活环境条件下日益增强的各种希望所要求的新功能:纺织服装行业的科研开发方向要使产品具备导汗、透汽、快干、高吸水、保暖、凉爽、防紫外线、远红外辐射、恒温、抑菌、抗菌、防臭、避蚊、驱螨虫、防水、防油、防污染、挺括、抗皱、保形、可机洗、洗可穿、随便穿、抗静电、防电磁辐射、触感、遮蔽性、以及松、软、触感等条件。这些人群是服装纺织产业生存发展的支柱性群体
(3)纺织服装产业还应该满足这样一些特种要求,特殊环境、特殊人群、各种职业圈专用的特种要求,例如各种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工作服、职业装的多功能要求,特别是油田开采、煤矿开采、医生护士人员、军警部队、航空、航海、航天、精神病痛、休闲旅游、各种运动员演员等服装的特种专用多功能要求。
(4)服装纺织产品要注重精美细致:纺织服装产品另一重要特质是其时尚性,行业产品开发必须具备时尚性,这是满足民众审美、爱美心里,因此,时尚服装不仅在风格及款式上展现精美,更重要的是细节及穿着舒适度中,一款时尚的服装不仅仅以其独特的款式而可以被人认可,更重要的是在布料、色彩、装饰的搭配中,在服装的行业步伐中,如果要发展就必须要创新,而创新的目的就是展示时尚元素,服饰时尚服装主要体现在布料及款式的结合与设计中,服装一种文化的引领,也需要用时尚来烘托精细、精美、精湛、文化、意念、适体。同时也要照顾到对特异体型人群的适体特性以及与品能的结合,充分体现出产品的优异性能。
(5)近年来纺织品服装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社会群众对新流行趋势也开始产生变化:对产品的新设计、新款式要及时推向市场,人们的要求"你有了新的,我也要新的,并要和你的不一样。而不是和你一样的"。走纺织服装产品"标新立异"之路。近年来中国纺织服装生产企业对此已有所认识。
(三)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必须走高端式发展道路,其中纺织类尖端人才是关键。需要我们建立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人才对服装纺织业的效率作用。
目前,我国急需纺织服装业工程类、创新性、现代企业管理型及具有国际大视野等方面的人才。在纺织服装领域,我国有大量纺织服装专业的科研院所,这是我们可以获取尖端人才的有利条件,可以采取校企联合,资源互用等方式,培养出各类高质量人才,使人才储备、人才供应、人才使用等为纺织服装行业服务。
我国服装行业已进入到一个全新变革的时代,这是行业从数量到效益的转型期,以及行业走向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变革期,也是行业从大国到强国的锻造期。经过这样的调整、变革后,未来中国服装行业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参考文献:
近年来,国内外环境变化给纺织行业带来了严峻挑战和巨大压力。从2005年至今,纺织行业在国内制造业当中先行一步,大力加强行业社会责任工作建设,以保持纺织行业持续健康地发展。继2006年中纺协率先了我国第一份行业社会责任年度报告以后,今年6月18日,它又了中国第一个行业性的关于社会责任绩效披露制度的指导文件――《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另外还了《2007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年度报告》。
《纲要》出台顺应行业发展的需求
2005年以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实施CSC9000T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过程中一直有意识地促进行业内成熟的社会责任信息观念及沟通文化的发展,其中之一就是在企业评估和体系建设培训中培养企业对社会责任相关的记录、数据和信息的系统整理、综合分析与内外部共享的能力。同时,这一过程也为中纺协制定《纲要》并确定各个报告指标提供了实践指引和统计依据。另一方面,行业内一批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大中型企业已经具备了披露可持续发展信息、制作和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在需求和能力准备。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深入研究既有报告准则及已发报告,并广泛征询行业内企业和其它组织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纲要》,以期为行业内不断成长的社会责任报告实践提供指引和规范。希望纺织服装企业通过报告的形式,敞开自己的门户,让利益相关方更好地了解、宣传自己,从而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纲要》具有全面、规范和本土化特性,并反应了行业特点
全面性――《纲要》采用的是“大社会责任”概念范畴,除了劳动者权益保护,还加入了安全与消费者保护、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供应链管理与公平竞争、社区发展与社会公益等内容。
规范性――中国现行的关于产品安全与消费者保护、劳动者权益保护、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以及公平竞争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指导以及中国批准的各类国际公约,已经为中国企业披露相关信息提供了完整而系统化的规则指引甚至是具体的指标体系,它们构成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的原点和基线,所以,本《纲要》在上述各方面所确定的基本指标的渊源就是中国的法律法规、政策和相关的国际公约。
本土化――本《纲要》是国内第一套关于社会责任报告的指标及规范体系,也是我国第一个行业性的关于社会责任绩效披露制度的指导文件。并且,它是基于CSC9000T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以及我国有关的产业政策及法律法规而制定的。
行业特点――在中纺协3年多的工作积累的基础上,结合纺织服装企业的发展阶段及产品工艺流程等情况,设计了一系列与纺织服装企业关联性较大的指标。如节能减排指标、产品安全指标等。
《纲要》成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指南
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社会责任办公室主任孙瑞哲介绍,该《纲要》是由201个报告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活动,且与利益相关方权益密切相关的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孙瑞哲指出,《纲要》出台的目的是为有意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提供一个内容全面翔实、指标具体可量化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写作指南,旨在助推企业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编制与一套有关其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所产生的经济业绩、环境保护业绩和社会业绩的自愿性公开报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鼓励所有纺织服装企业利用《纲要》编制其社会责任报告。
《2007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年度报告》的再次和《纲要》的推出,标志着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在行业层面和企业层面正式确立,体现了行业社会责任建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社会责任建设领域的又一创新成果,不仅对纺织行业意义重大,对国内其他的制造业开展社会责任建设工作也有启发和借鉴作用。
《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价体系》有望明年出炉
为了在产业内形成良好的报告制度氛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将在《纲要》、实施的基础上,计划在2009年推出《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价体系》。建立国内第一套社会责任报告评价制度,并由国内外的中立且具有相关经验的专家组利用《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价体系》对过去一年行业内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做出评价,评选出年度最佳报告若干篇,并将报告在有关评价指标方面的表现加以公示,以期达到激励企业完善社会责任报告,推广优秀的社会责任报告,促进行业内的社会责任报告文化的目的。
相关链接:中纺协履行社会责任实践摘录
1、2005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开始实施CSC9000T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2006年,CSC9000T纺织工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并投入实践中接受检验,启动了CSC9000T的10家企业试点项目。
2、2006年12月12日,召开了首届中国纺织行业社会责任年会,并在会上了《2006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年度报告》。这是中国第一份有关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状况的行业综合报告。
3、2007年开展了“10+100+1000”项目,即在10个左右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内选择100家骨干企业逐步建立CSC9000T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对大约1000家中小纺织服装企业进行社会责任基础培训及能力建设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