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智慧农业商业模式8篇

时间:2023-10-20 10:34:4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智慧农业商业模式,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智慧农业商业模式

篇1

一、智慧江苏的建设现状

信息化建设成果显著。一是既有投资计划完成超前。据2015年数据统计,全省“十二五”期间宽带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399.6亿元,提前一年完成五年投资计划。二是“宽带江苏”、“无线江苏”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多项指标在全国名列前茅。数据显示,至2014年底,江苏光缆线路总长度205.4万公里,位列全国第一;三网融合业务进一步在全省推广,继续保持全国第一;而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8453G,宽带接入端口总数3198万个,移动电话基站数24.5万个,光纤到户覆盖家庭数达1984万户,均位列全国第二。据权威统计,2014年江苏信息化发展水平指数达到82.49,位列全国第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指数则居全国第一。

智慧化建设卓有成效。一是智慧城市入选数量和规模位居全国第一。如扬州、常州等6市以及昆山、江宁等12个区县园区分别被工信部、住建部、科技部列入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二是智慧城市生活应用推进迅速。如“我的南京”智慧城市门户服务平台信息化示范工程,以手机应用的形式集成了社保、违章处理、预约挂号、公积金查询、主干道监控以及公交查询等多种社会公共服务。这类服务既有效减轻了政府部门的工作量,又为民众生活提供了便利,初步实现居民日常行政业务需求的智慧化处理。

二、智慧江苏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无线覆盖质量欠缺。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省已建成“JSFree”免费WiFi热点约3.9万个、AP数近50万个。但从实际调研情况来看,南京、无锡、常州、苏州、扬州及南通等市的部分公共区域虽已可搜索到“JSFree”的WiFi信号,但接入质量并不高,且不时会出现无法成功建立连接,或建立连接后依然无法访问互联网的情况。

应用范围深度有限。一是项目范围有限。现有智慧江苏建设项目主要涉及城市政务、民生、交通、生活、娱乐和旅游等五个方面,而在农业、医疗、工业、物流、教育等方面的应用则相对欠缺。二是应用功能较为单一。目前,江苏多数智慧项目仅开放原始数据查询。这其中,民生和交通智慧建设项目相对较好,但应用深度依然有限。如江苏省智慧城市门户,下设智慧政务栏目仅限于信息导航,并未涉及政务信息的在线处理。而智慧南京项目“我的南京”手机应用虽提供违章信息的在线处理,但其罚款的在线缴纳目前仍仅支持部分金融机构进行缴纳。

数据分析挖掘缺乏。目前智慧江苏项目的绝大多数是对数据资源的表面搬运,仍处于数据资源利用的初级阶段,数据资源挖掘不够。跨行业的信息资源整合、数据挖掘、知识发现和协同决策更为缺乏,智慧化程度低。如“我的南京”手机应用中,所提供了对南京主干道的视频监控,公积金及社保等数据的获取也停留在直接查询,未能深层次利蕴含的数据价值。

三、深化智慧江苏建设的对策建议

加强规划统筹,促进互联互通。一是建议系统制定支持技术与平台、信息基础设施、数据概念模型、数据编码、信息系统安全与保障、信息系统运维等方面的智慧江苏建设与评价的标准和规范。加强顶层规划和统筹设计,明确建设目标,提供建设指导,防范建设风险,协调建设利益。二是应广泛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移动通信、地理空间、智能终端等现代信息技术,注重信息基础设施的升级建设,提高无线网络的接入覆盖率和质量,全面促进互联互通,整体推进建设进程。三是需加快建设“互联网+”和利于大数据分析的基本环境,提升公共基础设施的感知能力。如可将温度传感器、重力传感器、音频采集器、视频采集器等数据采集及环境感知设备嵌入至基础设施中,构建虚拟视听触动系统,并涵盖工业、商业、农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交通、灯光照明、信息通信与显示等诸多方面,实现日常运行的监测采集、智能分析和科学决策。

坚持以人为本,立足省情民情。一是应当联系江苏省的历史文化特点和可持续发展,将信息系统与经济发展、城乡管理、公共服务和文化传承紧密结合,注重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环境友好等宜人自然条件的监测、建设与管理,优化全民生活环境。二是建议完善信息交互功能,形成全方位信息提供和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馈机制,推动智慧建设与社会的高度融合,实现多元互动、多向协同。

深化数据挖掘,获取智能智慧。一是可组织数据挖掘与分析专家,在统计、在线分析处理、情报检索、机器学习、专家系统和模式识别方面协同攻关,针对具体行业和领域实施数据挖掘工作,深挖数据价值,发现潜在知识,形成一系列具备数据分析和知识推理功能的智慧化方法。二是建议试点设计运用城市和乡村的分析决策支持模型,实现模型在网络环境下的共享与应用,形成一系列具备公共管理问题辅助决策功能的智慧化模型,优化决策质量。三是建议利用大数据挖掘与辅助决策研究成果,增强和完善现有智慧功能,研发特色智慧应用。按照不同行业和不同权限,以手机应用、网页或专门应用的方式向社会公开,以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乡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支持个人更好地了解生活环境,选择更为理想的生活方式;支持工商企业更好地掌握客户需求和消费习惯,选择更为理想的生产制造和商业模式;支持农业更好地感知环境和监测对象,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风险应对能力,推动耕地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促进农业的现代化精准管理;支持政府更好地获取综合信息和运行状况,做出更为准确科学的决策。将江苏省建设成具备感知、记忆、理解、逻辑、辨别、计算、分析、判断等多种能力的智慧体,实现高层次智慧化。

引领产业发展,助推创新创业。一是建议大力实施智慧化应用项目,使项目的公益性、市场性、营利性有机结合,建立科学的商业运作模式,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推广和应用智慧化项目。二是应鼓励大数据产业发展,获取数据仓库、数据安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围绕大数据管理的商业价值,在金融、通信、零售、医疗、旅游、政府公共事业等领域深化创新创业。三是需催生“互联网+”智慧产业,加快行业O2O布局,推动互联网与行业融合创新,整合线上线下资源,鼓励创新商业模式,探索个性化定制、按需制造、众包众创等新型生产方式,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升级。

篇2

关键词: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创新;成熟行业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6-0027-02

前言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在中国国家经济、政治大变革的背景下,企业家们渐渐地发现曾经成功的经营经验与模式已经不适应企业的持续健康的发展,企业一些竞争优势也在逐渐消失,已经无法应对新的竞争形势,过去企业的竞争优势渐变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面对企业的这种发展困境,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发现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成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商业模式不同的定义,主要分为三个模块的定义,即经济类、运营类和战略类。对商业模式研究较早的Timmers(1988)年认为商业模式作为由产品、服务和信息构成的有机系统,是一个产品、服务、信息、参与者、价值以及收入的源泉,从整个系统上给商业模式一个完整的定义。中国在学术方面对商业模式比较权威的定义为原磊(2007)认为,商业模式是一种描述企业如何通过对经济逻辑、运营结构和战略方向等具有内部关联性的变量进行定位和整合的概念性工具,说明了企业如何通过对价值主张、价值网络、价值维护和价值实现四个方面的因素进行设计,在创造顾客价值的基础上,为股东及伙伴等其他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

一、商业模式创新必要性分析

(一)商业模式创新成为了企业家们关注的焦点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认为“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商业模式不仅是企业通过什么途径或方式来赚钱,更是变成了企业竞争的焦点。原时代华纳首席技术官迈克尔・邓恩将商业模式和技术进行比较认为“一个新兴企业,它必须建立一个稳定的商业公式,高技术反倒是次要的。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商业模式比技术更重要,因为前者是企业的立足的先决条件”,即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比技术更重要。杨振勇也认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最高形态,是商业模式的竞争”。在2005年经济智库(EIU)发起的调查中,有54%的首席执行官认为到2010年商业模式的创新将比产品的创新和服务的创新更重要。

(二)同质化竞争促使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目前中国的大多数行业已经度过了井喷式的快速发展时期,正进入一个产品已经普及、需求相对稳定、行业增速基本平稳、利润维持在较低水平的行业成熟期。市场类型也由原来的供不应求转化为供大于求,同质化竞争成为大多数行业发展必经的一个阶段,所谓的同质化竞争不仅仅是产品的同质化在企业的营销模式、营销策略、竞争力等多方面也表现出了同质化的特点,同质化竞争不仅是企业进入微盈利的窘境,同时也使得企业面临着沉重的成本压力。进行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核心竞争力的商业模式创新,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是突破这种同质化竞争的根本出路 。

(三)知识经济时代要讲究经营智慧必须进行商业模式创新

中国的经济形式经过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历史长河,正式迈入具有21世纪知识经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从技术转化为商业模式。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雷家(2008)认为现代社会是讲究商业模式的社会,只有讲究商业模式才是讲究经营智慧;早多数竞争者讲究智慧的时代,某个企业不讲究商业模式,实际上就是不讲究经营智慧,只有讲究商业模式,企业才能通过商业模式来提炼、体现自己的经营 智慧,才能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市场竞争立足。但是只讲究商业模式不讲究商业模式创新也无法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还要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就是企业基于本企业所在行业的特点、自身条件和外部条件等,借鉴相关经济理论和管理理论,去设计与竞争者不同的、更有效的商业模式。

二、商业模式创新影响因素分析

任何经济活动的进行都是在一定的因素影响下进行的,商业模式创新作为企业的一项经济活动同样受到企业的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一)外部环境因素影响

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之前,要全面地考虑到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外部因素,不断进化的技术经济环境、竞争者和合作者组成的新的经营系统对企业创新造成影响。相关研究表明新技术的开发与完善,不仅推动了商业模式的创新,同时商业模式也使企业在更高的水平上获得技术所带来的收益。不仅技术推动商业模式的创新,市场环境高度包容的特性,使得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企业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所需的资源,提高企业获取资源的能力,促进企业顺利地进行商业创新。从竞争者层面来讲,竞争者商业创新的压力也使得企业不断进行商业创新。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需求的多样化和特色化也直接拉动企业进行商业创新,这也是影响企业进行商业创新最主要的因素。

(二)企业内部影响因素

企业内部对商业模式创新主要体现在企业家能力、组织学习能力等方面。首先,企业高管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学习成为推动商业模式的主要动力,主要表现在企业家从学习和实践中发现机会、选择合适的配置和整合资源的方式来达到减低商业活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目标。企业家拥有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同时,还必须具备在不确定环境中发现他们面临的新的机遇,必要时能以较低的代价实现企业的目标,对企业所在市场进行重新定位。其次,商业模式的创新要求组织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企业正处于需求和技术的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只有企业充分了解企业外部环境和自身资源能力,在准确的洞察机会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学习能力,结合企业自身特点选择正确的商业模式,进行商业模式创新。

无论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外部环境影响因素还是内部环境影响因素,对其进行准确的分析是企业选择新的商业模式的前提。

三、商业模式创新分析

(一)理念认知层面创新

商业创新要点首先在于企业家和管理者对人力和知识资源的开发,即理念认知的创新。理念的共同特点是做正确的事情、用正确的方式做事以及做一些新的事情,这是商业模式的本质及创新的精髓。新的理念能够为企业带来更高水平的活力,是企业变革的动力,有助于企业适应环境,决定着企业的成败。商业模式的理念创新点的提出可能不是由企业家或管理者提出的,而是基层一线员工提出,但是这种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是企业家和管理者的理念的代表,这主要原因是基层一线工人是理念和行动之间的纽带。商业模式理念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和企业家和管理者的心智模式和认知模式密切相关,而企业家和管理者的心智模式和认知模式往往体现在对动态环境的反应,在动态环境下,作为决策者的企业家和管理者在商业模式理念认知创新中不能学习成功的商业模式创新的经验,因为那样会使企业的商业模式同质化和刚性化,而失去商业模式创新的意义。

(二)组织惯例层面的创新

商业模式理念认知的创新是通过组织学习改变企业家、管理者的心智模式,组织管理创新的主要目的是克服隐藏在商业模式之中的组织惯例或核心能力的刚性。为克服组织惯例和核心能力刚性,企业必须通过组织学习,强化风险意识,进行自我批判和行业内外的综合思考,不断进行技术、管理、制度和文化方面的创新,使技术和企业文化,制度和管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组成要素。商业模式的组织惯例的创新同时还带来企业的结构、运作程序和激励机制等一系列的与企业游行资产和无形资产的重新组合定位,即商业模式的重新定位。

(三)业务系统层面创新。

理念认知层面的创新和组织管理层面的创新的共同作用使得组织能够实时地进行组织资源的整合和重构,最终使得企业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组织惯例的创新为企业能力作用于资源提供了新的载体,为企业的运作提供了运作的基础。在企业完成组织惯例的创新后,结合与之配套的业务系统创新,对企业的内外部资源进行调整、优化和改进,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结论

企业为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在竞争中能够打败竞争对手,摆脱企业发展的困境,就必须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对商业模式进行创新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还要对商业模式的创新途径和方法进行详细的了解,理论结合实际,在现实大环境的背景下找到适合本企业的商业模式,突出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竞争优势,使得企业能够实现企业客户价值最大化和持续盈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任静,朱方明.成熟企业不连续创新的商业模式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7,(9).

[2]田志龙,盘远华.商业模式创新途径探讨[J].经济与管理,2006,(1).

[3]龚丽敏,蒋诗松.试论商业模式概念的本质、研究方法及未来研究方向[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1,(3).

[4]原磊.国外商业模式理论研究评介[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10).

[5]沈永言.商业模式理论与创新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1.

[6]曾涛.企业商业模式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6.

篇3

关键词:智慧城市;核心逻辑;盈利模式

中图分类号:F290

智慧城市无疑是一股热潮,但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智慧城市,基本只在其中的一两项应用上实施较好;而中国的所谓智慧城市,虽然规划很全面,但目前大多没有落地,或仅在某一项业务上进行了若干探索。笔者希望通过对智慧城市的解读和分析,能帮助大家对智慧城市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当前在产业与资本市场层面,智慧城市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概念。那么到底什么是智慧城市呢?按照2013年11月总理在“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论坛”上的讲话,“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形态,是包含全新要素和内容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智慧城市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智慧的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各类社会活动与公共需求”。

想象一下这样“新的城市形态”――不用跑无数个政府部门,在电脑前就把各种申请搞定;不用担心停车、拥堵的问题,车上的智能导航已经链接城市的“大脑”给你规划了最佳路线;走进小区打开快递柜,本来忘买的米油已经在里面;一进家门气温、光线已经调到了自己最喜欢的状态,一杯你最爱的热咖啡已经在桌上冲好;有点不舒服的身体通过家里的穿戴设备检测,已经传送给了自己的医生,医生通过视频发来了诊断……这就是我们在智慧城市里的生活。而且这一切正在发生。

据统计全球已启动或在建的智慧城市已达1000多个,未来还会以20%以上的增速增加,如斯德哥尔摩实施的智慧交通项目,引入RFID技术,自动识别入市车辆拥堵降低25%,交通排队时间下降50%,尾气排放量减少8%~14%,温室气体排放减少40%。智慧城市在全球不同城市还有其他不同应用,如英国伦敦正在实施的电子政务云、德国汉堡正在实施的智能建筑、美国波士顿正在实施的智慧医疗等(见表1)。

而中国多地也启动了智慧城市的项目,如佛山电子政务,统一规划和标准,实现多部门协同;也包括乌海实施的智慧安全项目、辽源实施的智慧医疗项目、上海实施的智慧城管(见表2)。

智慧城市无疑是一股热潮,但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智慧城市,基本只在其中的一两项应用上实施较好;而中国的所谓智慧城市,虽然规划很全面,但目前大多没有落地,或仅在某一项业务上进行了若干探索。笔者希望通过对智慧城市的解读和分析,能够帮助大家对智慧城市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一、智慧城市核心逻辑

本部分从两方面作以阐述。

(一)生产力发展的逻辑

根据哲学的思路,社会进步体现在,以生产工具改变为标志的生产力的进步,而生产力的进步会带来社会关系的改变,从而导致社群模式的变化。就如出现工业设备这样的生产工具替代了农业机具,导致了社会关系由农业社会进入了工业社会,而在城市形态上就从农业村庄、城镇跃迁到了工业化城市(见图1)。

智慧城市就是我们所说的“新的城市形态”,也就是新的社会关系的表现。智能设备、网络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带来了生产工具的进步或者是说生产力的跃进,导致了社会关系进化到了网络社会,而城市形态上就表现为智慧城市。从这个简单的逻辑上讲,智慧城市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就像电脑手机的普及,已经改变了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一样。

(二)政府诉求的逻辑

政府无疑将在智慧城市的构建中扮演主角的角色,也是最有力量的角色,企业和民众也是不同角色的参与者。政府在智慧城市功能上最核心的三个诉求是“保稳定、惠民生、促发展”。信息化、智能化无疑是保稳定最佳的实践方式,这也是网络化管理出现的原因;而产业的发展除了基础设施的提供以外,也需要供企业提高运营效率的信息化、智能化的平台,也导致了“招商引智”替代了“招商引资”;在越来越接纳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民众,对于政府的效率、生活的便捷程度等提出来更高的要求。而这些正是智慧城市的题中之意。

所以,从智慧城市最有力量的主角――政府的视角来看,智慧城市是与政务、民生、产业等优化升级最好的形式,是“保稳定、惠民生、促发展”最佳的路径。

二、解构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与我们的息息相关,从衣、食、住、行等平常的生活,到学习、看病等特别的场景,甚至是我们的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们尝试通过不同的维度去解构一个宏大的智慧城市,能够让我们对于智慧城市有一个更加结构化和清晰的方式去认知。

(一)应用场景角度的解构

智慧城市有无数个智能的应用场景,就像今天我们城市中不同的场景一样,丰富多彩。参照不同的智慧城市的设计,我们总结出了智慧城市发展的三个核心的发展诉求――政府对于“保稳定”的诉求;政府和民众对于“惠民生”的诉求;政府和企业对于“促发展”的诉求。分别对应了智慧政务类、智慧民生类、智慧产业类这三大智慧城市核心板块。对应智慧城市三大核心板块,又有无数具体的应用场景,笔者总结为以下19种应用场景(见图2)。

1.智慧政务类

智慧政务类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智慧交通。将先进技术运用于整个交通管理系统,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运输综合智能控制和管理。

二是智慧安全。通过智慧传感芯片,将信息进行及时感知,实时传送,让人与物能够实时的智慧互动,构成一个安全和智慧的新安全时代。

三是智慧城管。利用信息化手段和移动通信技术手段来分析、处理和管理整个城市的所有城管部件和城管事件信息。

四是电子政务云。借鉴云计算模式的思想,以互联互通的政务网络为基础,集中管理政府计算资源(基础设施、硬软件、信息),采用动态易扩展的部署和分配资源,整合集成电子政务系统。

五是智慧应急。以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为支撑,软、硬件相结合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系统,具备日常管理、风险分析、监测监控、预测预警、动态决策、综合协调、应急联动与总结评估等多方面功能,以实施应急预案、实现应急指挥决策。

六是智慧国土。以国土资源遥感监测数据系统和综合监管平台为重点,构建的覆盖全区域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一体的国土管理与检测。

七是智慧环保。借助物联网技术,把感应器和装备嵌入到各种环境监控对象(物体)中,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环保领域物联网整合起来,以更精细和动态的方式实现环境管理和决策。

2.智慧民生类

智慧民生类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智能建筑。综合运用现代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现代技术,实现建筑的信息化、自动化控制与节能管理。

二是智慧家居。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网络通信、物联网等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

三是智慧社区。充分借助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构建城区 (社区)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模式,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社区形态。

四是智慧教育。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构建智慧学习环境,运用智慧教学法,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最终达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与教育效率的目的。

五是智慧医疗。通过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

六是智慧养老。指利用先进的IT技术手段,研发面向居家老人、社区的物联网系统与信息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实时、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

3.智慧产业类

智慧产业类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智慧能源。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和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将各种能源关联起来,进行智能化开发、开采、输送及使用的能源系统。

二是智慧研发。利用互联网技术与组织模式,从价值流程、高效组织和工具与技术三个方面来构建智慧研发管理系统。

三是智慧制造。智慧制造是以人为本、借助先进的新兴信息技术、系统工程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手段,为制造全生命周期活动中的人、物、环境进行智慧化的感知、互联、协同和智能处理的技术与组织模式。

四是智慧营销。是以客户为中心, 以需求驱动商业的价值链,研究制定新一代电子商务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在营销、管理上的智慧转型,获得长期竞争优势。

五是智慧物流。将物联网、传感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通过以精细、动态、科学的管理,实现物流的自动化、可视化、可控化、智能化、网络化等,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的系统平台。

六是智慧金融。社会化网络、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深入应用,带来的金融体系和商业模式的变革,推动资金更顺畅的流通,更合理的配置,更安全的使用的系统平台。

(二)产业链角度的解构

在产业链的维度,我们区分清楚智慧城市建设的主体,并厘清他们之间的关系,把智慧城市分为上游-产品提供、中游-系统集成和下游-运营服务(见图3)。

1.上游――产品提供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上游主要是基础设施、硬件提供商、软件提供商。上游玩家众多,逐步成为了红海市场,为了追求更大的价值,上游厂商有逐步向中下游转型的趋势。比较典型的企业是做视频监控设备的海康威视。

2.中游――系统集成

智慧城市系统集成商开始从智慧应用领域走向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从部分应用小集成走向智慧城市大集成,试图建立标准和抢占智慧城市运营权,从而成为运营平台,实现数据变现。比较典型的企业是做智慧交通运营的易华录。

3.下游-运营服务

主要包括内容提供(外部信息导入)、网络提供(数据传输)、云服务(数据处理与分析)、运维管理(日常运营与系统升级)。不同应用的运营商往往仅在自身所在领域利用专业优势积极参与运营,但不同业务和不同区域之间少有联通,运营高度分散。同时,现在运营盈利模式模糊,数据的挖掘和变现能力差。

(三)技术角度的解构

智慧城市是基于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样具有这些技术层次的特点。我们可以将智慧城市从技术的角度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也可以形象的说智慧城市的技术层次是端、管、云和应用。

一是感知层(端)。感知层主要由各种终端构成,用以信息的收集,是智慧城市所有的“感官”,伸向城市的各个角落收集信息,正如人的眼、鼻、耳、手一般。

二是网络层(管)。网络层主要用于信号的传输,现在信号传输的主要途径是,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和电网。它们如同智慧城市的神经将“感官”所收集到信息传递给大脑。

三是平台层(云)。而这个“大脑”正是我们所说的平台层。它主要是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平台层就如智慧城市的“大脑”一样,对“看到”、“听到”、“闻到”、“摸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为决策和服务提供支持。

四是应用层(应用)。应用就是我们所说的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等这些具体的应用,它们会以不同的形式与我们的生活发生关系,甚至可以说它们就是我们的生活。

三、智慧城市的盈利模式

正如上面的解构,智慧城市从外在表现形式到内在的构成,都是极其庞大的,需要多方的参与才能完成。而盈利模式是否清晰就决定了厂商参与的程度。我们将智慧城市建设的参与主体及其关系见图4。

根据这些智慧城市建设主体的关系,我们总结了智慧城市的四种赢利模式。

(一)出售设备盈利

依靠智慧城市、智慧地球等前沿概念,向政府等“智慧城市”的主导方出售硬件设备。这种模式就是单纯的“B2B”模式,主要优势是设备技术门槛较高,政府支付能力较强势;而劣势是企业无使用和运营权利,若不计设备维护费用,则只能享受短期一次性回报,不可能发育出“羊毛出在狗身上”的创新商业模式。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企业是IBM和Cisco。

(二)城市与地产开发盈利

通过提供智慧城市产品、建设等服务,获取城市与地产开发许可权限以及招商引资佣金。这本身是一种资源置换的模式,对于企业的城市、地产开发运营能力的要求极高,否则有现金流断裂的可能。同时,若企业在智慧城市空有概念而无实际的成果,最终会影响商誉。这种模式几乎只有地产商才能操作。

(三)与政府合作应用服务

与政府在“智慧城市”的应用服务端展开合作,提供软件及数据服务,从中收取佣金或提成(如交通违章罚款分成)。对于企业来讲这种商业模式有部分运营权,可以长期运营,是一种不错的商业模式。但是诸如智慧交通等应用,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进入门槛较高。通过BOT模式建设智慧交通的易华录是这样的模式。

(四)与商家合作应用服务

直接与商家合作,线上整合“吃住行游购娱”相关商家资源与信息,供消费者自主选择,收取商家佣金。这种模式是一种典型的互联网模式,也能长期运营创造收益,但是整合商家的难度较大。单纯的互联网模式下已经产生了与商家合作应用服务的模式,如天猫、携程都属于这样一种模式。

参考文献:

[1]金江军.迈向智慧城市:中国城市转型发展之路[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2]张建雄.“智能家居”建设的规划思想解析[J].中国公共安全,2013(1).

[3]黎林峰.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第八届中国智慧城市建设[J].中国建设信息,2013(11).

篇4

互联网冲击传统农业

作为一家传统农业企业,大北农以饲料、动保、种业、植保、生物饲料、种猪六大产业为主体,2013年度共实现营业总收入166.61亿元。虽然业绩斐然,但他们的管理层还是认为,这些年农业企业错失了很多发展机会:第一个发展机会是最近这一二十年,当全世界都已经进入IT时代时,很多农业企业的从业人员却认为IT跟农业没有关系,导致农业企业的IT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错失了发展机会;第二个发展机会是手机的普遍应用,农业企业也没能跟上步伐,反观那些科技公司,如2010年4月创立的小米科技,目前估值超过100亿美元,而这正是时代带给它的价值。

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各行各业都试图要抓住这个机会,大北农也不例外。在PC时代,农户们还没有普遍使用互联网的习惯,但到了手机时代,移动互联网的大规模应用对农户和大型养殖场产生了巨大冲击,他们获取数据的能力,获得信息的对称性加强了。以前在农村,尤其是那些偏远的乡村,农户们的信息获取非常有限。然而现在移动互联网的普遍使用,使农户们可以很方便地获取各种信息。对于农业企业而言,由此导致的问题是,以前靠区域性差异带来的价格竞争优势没有了,所有人都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比价,这就给农业企业带来挑战,必须改变其产品模式和服务方式。

此外,在互联网背景下,农业企业的整个供应链也在不断缩小,以前靠渠道营销的模式已经不断淡化,以前的经销商在不断变成服务商、体验店模式,逐渐地不再以参与产品本身的流通作为其唯一业务,而是改为提供各类创新服务。 在这个过程中,整个供应链变得越来越小,可追溯的东西越来越简单,再加上物联网等技术的出现,整个行业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智慧大北农计划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这几年大北农做了很多探索。薛素文认为,“传统财务更多是核算概念,但财务本身能创造更多价值,要把公司财务前移,延伸到市场层面,通过帮助客户改变商业模式和提高管理效率来改善客户本身的盈利能力,进而提高企业的利润增长。”其中最核心的改造是在供应链环节,把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全部联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共同体,建立一个虚拟平台――智慧农业网(简称“智农网”,见图1),从2011年到目前,大北农绝大多数的交易和服务都要依赖这个平台来完成,2013年,在智农网上完成的交易额达到了150亿元。为了更好服务自己的农户,大北农在这个平台上部署了很多互联网产品,来帮助农户完成交易或体验各类增值服务。比如为合作伙伴(经销商)提供了进销财、农富宝、智农网店、体验中心等系统,为养猪户开放了猪管网、行情宝、猪病通、微信养猪等网络平台或APP系统,全面解决了智农网平台上的成员企业的公司化运营、科学养猪、融资理财、网上开店、品牌宣传、信息获取、疫病管控、学习提升等各方面的需求。

以养猪业为例,在互联网出现之前,要想统计出全国每年出栏的几亿头生猪具体在哪个农户、哪个猪场,每头生猪的生存状况如何,几乎是不可能的。不过这些在互联网时代都不再是解决不了的问题,大北农的解决方案是推出“猪管网”。也就是智慧大北农中的智慧养猪计划,让养猪户使用大北农为养猪企业量身定做的“猪管网”,目的就是用互联网的方式把尽可能多的猪管起来,让养猪变得更加轻松、时尚和高效。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实时知道生猪的成长状况、环境变化、养殖状况,并形成各种数据,包括养殖户补栏、出栏、存栏的数据、猪价数据、疫病数据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企业可以知道客户需要哪些方面的服务,并且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来制定更多的商业模式,比如他们目前在考虑利用猪管网积累的数据形成养猪的可追溯系统,直接对接部分屠宰企业,形成从养殖户直接到屠宰场甚至是终端消费者的安全生猪交易平台。这样可以减少或避免生猪交易过程中对养猪经纪人和猪贩子的依赖,缩短生猪交易链,为消费者吃上安全猪肉提供更好的保障。

篇5

摘要:C2B模式是消费者主权时代的一种新兴电子商务模式,也是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发展和创新的必经阶段。本文主要给出一个较为完整的C2B电子商务模式的本质描述,继而探讨了C2B模式出现和兴起的原因,归结为互联网、市场和消费者三方面的促进因素。最后对C2B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为想要应用C2B模式的组织和个人提供参考。

关键词 : C2B; 电子商务模式产生原因

C2B电子商务模式起源于1998年美国人Jay Walker创建的Priceline公司旅游服务网站的客户自定价系统(Name yourown price)。2006年美国洛杉矶电子商务年会上,报告人Ross Muller首次使用了C2B这个词来形容组团订购类电子商务网站及其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国内近几年出现的诸如蘑菇街自由团的反向团购模式,“预付+定制”模式的小米手机,定制家具的尚品宅配等消费者参与度高,以C定产的商业模式也是典型的C2B模式。

国内对于C2B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很多研究还不成熟,认识不够深刻。对于C2B商业本质,有观点认为C2B只是B2C的补充,C2B就是团购,曾鸣(2010)认为C2B是以个性化营销、柔性化生产、社会化物流为支柱搭建成的由消费者驱动而不是由企业驱动的全新商业模式。但是,C2B除了这三大支柱外,最重要的,也是和B2C等电子商务模式最大的区别就是真正让消费者拥有主动权。

因此,C2B的商业本质是由于互联网时代人性的回归,带来了消费者主权解放。C2B既不是简单的团购,也不是B2C的补充,而是在商家和消费者关系变平等的基础上,更加高效的一种商业模式。C2B也不同于传统小作坊,在强调个性化同时,并没有失去规模化。C2B亦有“互联网化的精益生产模式”之称。

一、C2B电子商务模式概述

1. C2B电子商务模式的概念

从字面上理解C2B就是Customer toBusiness,消费者对企业的商业模式。在C2B模式中,消费者发起需求,商家响应需求,消费者可以参与到产品的研发设计和生产环节中来,为自己真正所需的商品买单,不再被动接受商家的产品和价格。C2B电子商务模式是通过互联网和云计算平台聚合起庞大的消费者需求,特别是传统模式中比较小众的需求,通过互联网被聚集起来的具有同样偏好的消费者将形成一个强大的采购集团,直接面对厂家进行议价,享受批发价购买单品的价格优势,同时厂家也在精准预测需求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营销、柔性化生产,社会化流通、供应链重构的互联网化精益生产的商业模式。与B2C相比C2B更加强调重视消费者的参与感,让用户参与到产品的研发与设计中,同时C2B对企业组织和供应链整合能力提出了要求更高。

图表1中横轴表示消费者的参与程度,从中间向两边延伸分别表示在产品研发和设计中消费者参与感的增加,中间的无表示传统商业模式中几乎没有消费者参与产品的研发与设计。两条纵轴均表示消费者成熟度,消费者成熟度越高,越容易参与到产品的研发与设计中,消费者越希望拥主动权,希望和商家地位平等。消费者成熟度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两个象限是偏C2B模式下消费者的特征,消费者成熟度在中等程度以下的两个象限是偏向传统商业模式中的消费者特征。

C2B模式运行的起点是消费者需求,通过互联网将大量有共同需求的消费者聚集起来,形成消费诉求,通过互联网平台反应到商家,商家得到需求信息后整合供应链进行生产,其中也伴随着消费者在产品研发和设计过程中的参与,方案的修改以及确定,同时需要资金流和物流的支持。C2B模式更加考验商家对于整个供应链的整合能力,同时也促进产业演化成生态系统。C2B模式在生产标准消费品的基础上,能够将小众变成长尾,针对利基市场,开展业务。因为互联网,那些工业时代几乎从未被满足过的小众需求得以聚集成规模,实现生产。同时商家在这种明确知道消费者需求的情况下,进行柔性化生产,可以大大降低库存成本,甚至实现传统业务模式中零库存的理想状态。

2. C2B模式与B2C模式的区别

B2C和C2B在美国几乎同时出现,大致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相继出现。但是B2C模式在出现之后便流行起来,成为主要的电子商务模式之一,然而C2B电子商务模式慢慢开始流行起来是在2006年前后。传统的B2C模式是先生产商品,再通过各种营销手段将其投入市场,吸引消费者购买,为典型的推动式 (Push)。B2C情况下企业并不能够准确预测消费需求。新兴的C2B模式则反其道而行之,它以费者的具体需求为落脚点,拟定采购规模、生产计划,柔性化定制,取消中间商,甚至不需要营销投入,大大降低了商品的成本,为拉动式(Pull)。

传统商业模式的信息流是从厂家流向消费者,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B2C电子商务的出现虽然缓解了这种信息不对称,但是仍然没有解决问题。而C2B模式下的信息流是从消费者到商家的逆向过程,在这种模式下,信息会更加透明。

图表2总结概括了两种商业模式的区别。可以看出C2B和B2C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也不存在谁是谁的补充的命题。反而,当企业几乎都完成互联网转型,具备互联网思维的时候,其中一个商业模式可能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更低的成本生产和销售产品的一种商业模式。是在B2C直销模式基础之上,反过来进行直销。B2C模式虽然在整体上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企业成本,但其实,电子商务虽然减少了流通环节,但对于营销来讲,B2C模式下成本反而加大了,竞价排名及新的排名规则都增加了企业的成本,甚至有的企业,产品利润基本上等同于营销的支出,导致中小企业,特别是服务行业企业不足以支撑这样成本。而C2B不仅是直销,可省去过多流通环节,并且需求的发起人就是消费者本身,这样企业对于营销的投入也就不那么必要了,此时最好的营销就是建立起良好企业形象,生产用户满意的产品。

二、C2B是三方进化的产物

本文称C2B模式以外的已有商业模式为传统商业模式,简称传统模式。生产关系适应和服从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从传统模式到C2B模式的演进中,技术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技术发展与商业模式演变密不可分。

蒸汽机的发明,实现机器代替手工的生产,人类从农业社会迈入工业社会;电的发明与应用,让人类进入了大规模生产时代,信息只是物质生产的附属品,社会是价值中枢偏向物理产品的生产;互联网的出现,让人们意识到新经济的出现,网络经济解释了很多古典经济学无法接受的规律,信息成为继资本、土地、劳动力后第四大资源,社会价值中枢开始向信息处理转移。

C2B模式的出现可归纳为互联网、市场、消费者三方进化发展的产物。

1. 互联网的成熟

从互联网进化角度讲,互联网作为人类大脑延伸的产物,从诞生到现在先后经历了互联网诞生、最原始互联网应用出现、电子公告板功能分裂、互联网应用第一次大融合、互联网神经元出现、互联网大脑诞生、智慧地球等阶段。相对应的应用分别有:早期的电子邮件、FTP、电子公告牌、网络游戏四大应用;BBS分裂出的门户网站、以B2B、B2C、C2C为主的电子商务、搜索引擎、博客、维基百科、电子邮箱、婚恋网站等一系列细分应用;下一阶段是一些互联网巨头分别整合这些细分资源,出现了一系列的或大或小的并购与收购,典型例子就是中国互联网巨头百度、腾讯、阿里的并购入股行为,三巨头纷纷构建自己的生态系统,促成了中国互联网应用的大融合。互联网应用的大融合促进了C2B模式的诞生,为消费者发挥主动权提供了技术支持。

2. 市场的优化

凯文·凯利在他的著作《New Rulesfor the New Economy》中说到:“网络经济的主要目的就是把公司和产业一个一个地去除,最终铲除工业经济。”C2B模式就带有这样的意味。

古典经济是稀缺经济,谁拥有资源谁就是王者;网络经济是富饶经济,信息过剩,谁拥有高价值信息谁就能抢占先机。传统经济中市场信息是不对称的,而且企业想准确预测和掌握消费者需求的成本非常高,以至于企业几乎从未准确预测需求,这种厂家驱动消费者和供应商的市场存在帕累托改进,于是出现了电子商务。传统电子商务模式下,信息主要还是沿着企业向消费者流动,然而这条最短路径却不是阻力最小路径。商家花费在广告营销上的投入导致企业生产不经济。长尾并未得到充分挖掘,市场仍旧存在帕累托改进的可能,于是比B2B、B2C等资源整合能力更强、反应速度更快、效率更高的C2B模式出现了。

3. 消费者的成长

人类的进步就是其感觉和运动器官不断延长的过程,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让人类的大脑通过网络实现了连接,从而导致了知识和智慧的大爆炸。根据互联网加速规律的定义,在互联网进化的过程中,其硬件设备和连接的人脑都会不断增加其运算速度。也就是说人变得越来越聪明。作为相比于产品研发设计人员人数更多的消费者拥有着比企业研发设计人员更多的智慧和创意,继威客之后创客也慢慢成为企业可利用和重视的资源之一。互联网时代消费者主权意识的觉醒以及消费者智慧的增长带来了消费者的成长,这让消费者变得不能满足于大众标准消费品,消费者更加追求能够满足自身真正需求的消费品。刚好互联网又具有将小众变成长尾并将其迅速聚集起来的强大能力,因此,C2B模式不得不成为一种颠覆式的商业模式而出现。

三、C2B的发展趋势

从团购、反向团购、小米的预付+定制模式,尚品宅配定制家具等都是寻求从供应链重组从而变用户需求为企业的上游链条。C2B模式目前影响最为深刻的是供应链端,以后将对整个企业的架构产生影响。互联网带来的商业模式依次对传播环节、渠道环节、供应环节产生深刻影响。下一阶段最可能出现以优化价值链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模式。C2B并不是商业模式的最高形,C2B慢慢会发展成以互联网作为运营思维的商业模式。

四、总结

C2B电子商务模式本质是供应链层面的变革和竞争,并不是B2C的补充,而是一种全新思维全新环境中出现的新商业模式。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可以应用这种商业模式,但是供应链的重组是企业都应该思考和着手的地方。是否采用最新的商业模式不重要,关键在于企业能否嗅到新商业模式背后的变革对于企业发展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曾呜,宋斐. C2B互联网时代的新商业模式[J].商业评论,2010.2

[2] 刘锋.互联网进化论[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9

[3] 凯文·凯利.网络经济的十种策略[M].敬,任平译.广州:广州出版社,2000.6

[4] 张亚,刘滔,张波.C2B电子商务模式分析研究[J].电子商务,2014, (2):17-18.

作者简介:

关伟伟,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电子商务模式;

篇6

在展会现场,新疆联通“家庭互联网”展区的“智慧家居”是本次展会的一大亮点。作为最早发力智慧家庭领域的通信运营商,联通依托光纤宽带、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让智慧家庭生活触手可及。“智慧家居”主要分为“家庭生活”和“家庭安防”。

在家庭生活中,实现家居智能化,从饮食起居到休闲娱乐全方面覆盖,以及家居与主人互动,以主人需求进行工作安排的场景设立;而在家庭安防上,通过相关传感器,可提供对用户和家庭的意外报警服务,让用户真正实现随时随地对家庭的掌控。

同时,可根据身体状况进行的空调自动开启与温度调节,外出时天气突变,通过手机就可以对家中实现关窗关门操作,或是在工作或外出之时,通过手机对家中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任何风吹草动都可以随时通过手机获知。智能化、人性化的家庭生活正一步步走进现实。

如今互联网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新疆联通作为肩负信息化建设重任的通信运营企业,积极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此次展会,新疆联通“产业互联网”展区展示了各领域与“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的成果。

在建筑行业,新疆联通利用网络通信技术与自治区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共同建设数字化工地应用系统――“智慧工地”。

在养老服务方面,新疆联通打造全疆智慧养老信息服务平台――“沃・康养”,通过卫星定位系统、无线通信技术、家庭物联网技术,结合居家老人生活需求,为老人提供标准化、亲情化居家养老服务。

在农业领域,新疆联通通过物联网技术,推出“智慧农业”应用系统,确保农作物大棚的生产过程通过智能化控制、科学化管理、信息化服务、全程化追溯。

在教育领域,新疆联通为促进教育信息化快速规模发展,打造了包括班班通、互动宝宝等多项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行业产品,实现“互联网+教育”转型。

此外,新疆联通面向集团客户、行业客户和中小企业提供1+5+N(1电子政务云+5行业云+N个特色云)应用服务――“沃・云”,可满足客户随时接入、随时扩展、按需使用的差异化需求,打造全新的商业模式。

篇7

近年来,我国经济放缓进入新常态化。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6.9%,第二产业增长6.0%,第三产业增长8.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9.8%,第二产业增长了8.0%,第三产业增长了10.6%。

在我国经济增速放慢的情况下,旅游业并未受到影响,反而比其他行业增长得更快。通过以下几个指标可以看出旅游业高增长的态势:国内旅游收入增长13.1%,增速不仅高于总体GDP增速,而且高于第三产业的增速;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旅游直接投资同比增长42%,比全国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出30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在我国经济总体放慢的情况下,旅游业成为了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二、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新业态

随着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人们消费需求不断变化,人们对旅游产品的需求也发生了质的变化,迫切需要旅游新产品的创新;另一方面技术的发展,为旅游新业态的产生提供了技术支持。

1.旅游信息的高级化――智慧旅游

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有力的支撑了旅游信息化。随着通信技术、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我们的产业格局、经营模式等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经营模式也呈现新态势。在旅游信息获取、旅游计划决策、旅游产品预订支付等方面都实现了旅游信息化发展的新模式。特别是近年在线预订和网络营销不断增长。2014年中国旅游移动预订用户增长194.6%;2014去哪儿无线业务同比增长 400.7%,占总收入49.5%;移动端下载量约为6.1亿。

散客旅游不断增长为旅游信息化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我国进入散客时代。根据2015年中国旅游统计报告,2015年我国国内旅游突破40亿人次,自由行高达32亿人次,1.2亿人次出境游客中,66.7%游客选择自由行。自由行旅游需要计划旅游线路、预订旅游产品,要求相关部门及企业能够提供更为丰富和有效的旅游信息,因此对旅游信息提出了更高质量的要求。

智慧旅游的本质是旅游信息化发展的新模式。智慧旅游是以游客为信息需求的核心,以感知互动等高效信息服务为特征的旅游信息化发展新模式。智慧旅游的基本特点为:(1)以游客信息需求为中心。为游客提供目的地、旅游线路、周边旅游资源等信息;为游客提供智能化查询、导航、导游服务;为游客提供在线咨询。(2)便于决策和管理。智慧旅游在大数据的支持下,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和开发,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从而为旅游管理、旅游服务、旅游营销提供参考。

智慧旅游将改变传统旅游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智慧旅游通过搭建第三方平台,把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的供应商汇集在平台上,传统旅行社的中介功能会逐渐消失,旅游产品的供应商将不再依赖旅行社,旅游业原有的产业链、利益分配等将改变,旅游的商业模式也将改变。传统旅游管理由于获取信息的滞后性,所以一般属于经验管理,智慧旅游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能够实时掌握旅游资源、旅游者及企业的信息,从而迅速做出决策,属于实时管理。智慧旅游推动旅游管理方式由传统向现代管理方式转变。

2.旅游新业态的创新――产业融合

旅游消费需求的升级促使旅游新业态产生。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旅游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我国旅游者需求已经由传统的观光旅游向度假体验旅游转变。这要求旅游融合更多其他的元素,旅游功能多样化,由原来的单一的观光功能发展为拥有休闲、养生等功能。这种转变需要旅游融合更多元素,促使旅游新业态产生。

产业融合促进旅游业无边界扩张和新业态的产生。旅游融合是指旅游业与其它产业相互交叉、渗透,形成新业态的过程。旅游与第一产业融合会产生乡村旅游、现代休闲农庄、特色旅游村镇、都市生态农业、城市休闲生态廊道等新兴旅游业态;旅游与现代工业融合可产生工业旅游、工业生态园等业态;旅游与其他服务也相融合可产生教育旅游、体育旅游、医疗旅游、会展旅游、房地产旅游、文化创意旅游等。旅游产业融合的发展不仅可以优化自身产业结构而且优化农业、工业和其他服务业的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融合使得旅游业进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以创新的方式,将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纳入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体验产品、旅游消费品。旅游业的产业融合需要跨行业的创新人才,为旅游业注入更多的创意、设计出更多的旅游新产品,创新将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3.旅游区域资源的全面整合――全域旅游

经济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催生全域旅游。传统旅游的发展模式为景点旅游,景点旅游的弊病日渐显现:景点的建设经营与外部社会是割裂的,甚至是冲突的。景点内干净整齐、风景优美,而景点外确实脏乱差;酒店里金碧辉煌,酒店外却垃圾成山。而全域旅游的发展,是实现景点内外一体化,不拘于景点自身的建设,以游客满意度为目标,整合社会各类资源和公共服务,使得整个区域既宜居又宜游,处处是风景,处处可旅游。

全域旅游要求全面统筹旅游资源,总体布局。全域旅游指各部门参与管理,各行业融入其中,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当地社会资源为游客提供全过程旅游产品。全域旅游是把一个行政区当作一个旅游景区,是旅游产业的全景化、全覆盖,是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的科学的系统旅游,是该区域社会资源系统化管理与经营。

4.旅游业投融资新方式――跨界并购

旅游跨界、跨行业旅游企业迅速崛起。以携程、万达、京东、众信等为代表的知名企业围绕旅行和旅游服务的诸多环节加快了横向和纵向的兼并收购,并开始在线上和线下实现旅游业发展融合。

跨界并购促使综合型旅游发展集团的产生。国内旅游市场已出现大资本流向大型旅游企业的现象。旅游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全国旅游投资呈现民营资本为主,政府、国企、外商投资为辅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大型民营企业成为旅游投资的主体。据《2014年中国旅游业投资报告》显示:全国排名前5位的房地产企业加快布局旅游产业,其中包括万科集团、万达集团、恒大地产;全国排名前十位的互联网公司,有9家互联网企业试水投资旅游业等等。大型企业跨界投资,有利于打造跨界融合的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综合型旅游发展集团将成为未来区域旅游发展之集大成者。

三、面对新趋势、新业态旅游业的应对策略

1、中小旅行社急需转型。主要包括向不同的人群提供定制服务;利用专业的旅游平台,延伸产业链,承办外包业务;成立旅行社联盟分享资源、分担风险;旅行社可以只做地接社。

篇8

几年前,物联网概念被热炒,国内企业一窝蜂地争相搭“顺风车”,可是经过一段沉淀后还是“雷声大、雨点小”,一些投资者发现无法从中“赚大钱”,又争相撤资,于是“物联网”成为令一些国内企业“提不起精神”的词汇。一方面,这些企业的做法体现出短视、急功近利的一面;另一方面,物联网产业也确实没有像这些企业预期的那样,进入大规模普及阶段。

近两年,通过直接采访或间接了解发现,很多外企都在加大力度(资金和人才)深挖物联网产业或者说所谓的嵌入式市场。例如,英特尔通过不断提升芯片设计和制造工艺以及配套软件开发的能力,提升在物联网产业中的话语权。而TI、Marvell、飞思卡尔、高通等芯片巨头也都推陈出新,不断丰富物联网领域解决方案,在功耗、安全、性价比、易用性等领域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这些企业眼光非常长远,在资金和技术实力上也领先于国内企业。但无论如何,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代表之一,它所强调的物与物直接连接和信息交换将是未来智慧城市、智能化生产,甚至是人们智慧生活的重要基础。因此,毋庸置疑,物联网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那为什么我国物联网产业几年后仍然还处于起步阶段?笔者认为,相较于技术,应用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和很多高科技产业类似,应用牵引才是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技术超前,拥有这项技术的公司反而可能成为“先烈”,技术落后当然也不行。只有技术合上应用的节拍,才能找到商业模式,并进一步激发市场需求,从而形成产业链良性互动,企业“赚钱”则是水到渠成的事。因此,对于很多人认为“高大上”的物联网产业,企业应该将思路瞄向微观,从百姓的吃穿住行、制造业工厂、医疗卫生等最微观的需求出发,用技术和产品创造满足这些微观需求的应用,让应用牵着产业大步向前走。

近几年来,国家和各地方政府结合实际,在物联网技术的产业应用及商业模式上给予了关注和支持,积极推动了物联网的发展。工信部近期印发的《要点》,同样也强调了引导和督促地方根据自身条件合理确定物联网发展定位,有序推进物联网发展。鼓励地方政府出台扶持物联网技术研发、产业化及应用推广的政策。结合地方典型应用需求,安排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

在开展重点领域应用示范中,《要点》也明确指出了3大重点领域的应用:工业生产与经营管理智能化应用,农业、商贸流通、节能环保、安全生产等重要领域和交通、能源、水利等重要基础设施领域应用,公共安全、医疗卫生、城市管理、民生服务领域应用。这3大重点领域涵盖了工业、农业、交通、物流、环保、民生、健康、家居等方方面面,无疑为产业界指明了方向。另外,《要点》还强调“组织商业模式研究创新和推广”,建设国家优秀物联网商业模式及解决方案案例库,滚动更新,并对外,从而为应用保驾护航,指导行业健康发展。

其实,一些国外企业在推销物联网解决方案时,也是紧密与应用相结合。比如当今高档社区对智能家居的需求、一些人型机构对智能安防的需求、一些热门的旅游景区对智慧旅游的需求等等。相信在政府的有效指导下,我国产业界只要能沉下心来、扎扎实实将技术与需求相结合,让应用牵引产业发展,我国物联网产业未来一定会更加充满活力。

专家观点

浙江省副省长毛光烈:加长四块“短板“

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正在全球范围内提速,做强物联网产业链,要加长4块“短板”:一是为实现业务两化深度融合、装备一体化融合提供服务的创新设计产业,二是核心芯片、关键元器件、操作系统软件等专用的电子信息产业,三是在线实时可视化的定位与计量检测装备产业,四是云服务与云工程产业。从实践的角度看,上述4个方面都得到加强,才能做强物联网的产业链。

创新设计是实现业务“两化”深度融合、装备一体化融合的有效手段。它表现在创新设计能把信息化的装备硬件与信息化的各种软件融合为一体,融合到一个智能终端上;创新设计是系统装备生产企业与各部件、配件生产企业协同制造的龙头;创新设计可以使系统物联网装备与系统操作软件协同开发、同步集成;创新设计可以使业务物联网建没与运维水平建设的体系协调一致。

台积电董事长暨TSIA名誉理事长张忠谋:商机未来5-10年可望发酵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