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公路运输与管理8篇

时间:2023-10-18 10:15:4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公路运输与管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公路运输与管理

篇1

一、增强预算意识,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性。

(一)财务预算方面的问题

财务预算是企业全面预算的核心部分,是单位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工具,它不仅是各部门、各单位的奋斗目标,也是协调手段、控制标准、考核依据,在企业运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自2007年开始,省国资委要求所属企业实行预算管理,我们以财务预算为突破口,连续四年编制了预算,编制的方法基本是在上年报表的基础上,根据集团下达的目标任务,逐一调整报表相关数据编制的。预算管理对企业增强预算意识、实行目标控制和内部管理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由于我们管理基础相对薄弱,加之近年来公司快速扩展,管理工作压力进一步加大,加之经验不足,预算编制与执行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预算与执行“两张皮”,编归编,做归做,预算形式重于实质,成本费用没有细化,未能有效控制;二是预算意识不强,没有真正做到从基层单位开始自下而上逐级编制、逐级审核,把关不严,往往导致预算与执行形成较大偏差;三是预算方法落后,还是以基数法编制预算,没有实行科学有效的零基预算,弱化了预算的实际控制效果。

(二)预算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随着我公司投资并购,企业经营规模迅速扩大,管理工作必须以更快的速度得到加强,树立科学的企业预算意识,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性是财务管理的首要任务。

一是要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有效的预算编制程序。公司根据企业发展规划,运用本量利分析、回归分析和因素分析等方法,提出企业一定时期的总目标,并下达预算指标;基层单位和部门编制本单位预算,自下而上逐级编制、逐级审核,使预算更加可靠,更加符合实际;最后由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审定全公司预算,下达给各单位和部门执行。

二是要增强预算意识,严格预算执行。财务部门要密切关注预算执行情况,对存在的偏差要及时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建议;对重大客观因素变化导致预算目标调整,要严格按规定程序报批。提高全员预算意识,使预算真正成为各单位、各部门的工作目标、控制标准和管理手段。

三是积极推行零基预算,在编制预算时一切从零开始,对原有的各项开支进行重新核定,根据工作任务和人员情况确定预算指标。切实根除基数预算带来的约束软化、有失规范与公平等一系列弊端,增强预算的控制力。

二、强化资金管理,提高财务管理的效能。

(一)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切实推行以资金管理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体系已势在必行。2010年6月末,我公司总资产13.7亿元,负债总额9.6亿元,资产负债率为70%,流动比率66%,速动比率61%,公司资产负债率偏高,财务风险较大;同时,资产的流动性偏低,营运资金紧张。资金管理方面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没有从公司发展全局的高度全面考量筹资渠道与构成,筹资成本尚未纳入从严控制视野;二是流动资金周转缓慢,资金运用效率不高,2010年公司流动资产周转率只有2.0次,增大了流动资金需求,降低了企业效益;三是管理工作滞后,突出表现在制度建设方面,尚未形成全公司统一的资金管理制度体系,尽管公司本部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执行情况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并购的地市公司,财务管理相对薄弱,各地制度标准也不统一,各单位的制度执行力也不尽相同,出现资金紧张与资金闲置并存的怪现象。

(二)资金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在公司并购重组做大做强的关键时期,一定要以科学发展为统领,牢固树立科学理财观,做好资金管理大文章。

一是合理运筹,控制筹资成本。从公司发展战略角度根据公司生产经营需要,全面衡量筹资额度和渠道,充分利用闲置资金、间歇资金,充分利用各金融机构市场竞争机制,争取最优筹资条件,合理确定长短结合的贷款结构,千方百计降低筹资成本,确保企业生产发展资金链的安全。

二是强化自有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就我公司而言,重点要加强对应收账款、间歇资金的管理。2010年6月末公司应收款达8199万元,应进一步建立健全统一的应收账款清收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公司统一对外结算制度,减少资金占用;同时,要加强对间歇资金灵活运用,公司挂靠车兑现款间歇资金常年保持在数千万元,应该巧打时间差,用于生产经营临时之需和无风险的短期理财,提高资金利用率。

三是加强政策研究,争取专项资金支持。站场建设是公路运输企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我公司下辖五个运输公司,适度超前的站场建设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要认真规划,积极争取国家建站资金补助;对并购企业,要与地方政府加强沟通交流,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尽可能多的获取当地优惠政策。

四是加强制度建设,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加强财务管理,最根本的是制度管理,必须尽快建立健全一整套的全公司统一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特别是坚持“六个统一”,即车辆采购统一、车辆保险统一、经营预算管理统一、车辆承包合同文本统一、公营车维修统一和对外结算统一,努力增收节支。要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严格的检查监督,做到令行禁止。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发挥其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检查的全过程监督作用。

三、科学合理的投资,促进公司长足、健康发展。

(一)客运企业投资方面的问题

实施并购战略以来,我们的投资方向主要是客运主业,包括站场建设、承包线路回收、车辆更新改造等,到2010年6月末,投资额达3亿元,但投资的效果并不理想。一是投入1.4亿元资金建成的两个站场并没有投入使用,因地方政府形象工程考虑的较多,没有兑现进行客运市场整合的承诺,对企业来说,资源严重浪费。二是挂靠改公营,要付给原车主线路补偿金、车辆补偿金,由于承包合同的不规范,加上原车主要价过高,为维护社会稳定,公司要支付高于市场价格的补偿费用。对收回公营线路没有进行前期客流量调查,仓促收回,经营亏损。三是企业内部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投资战略,投资决策程序不规范,分析深度不足,管理者往往是凭直觉、经验或政府的压力,投资的盲目性、随意性大,导致企业投资项目的风险大、回报率低。

(二)科学投资应采取的措施

一是稳健发展,力戒盲目投资。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投资时必须以战略目光考虑全局,对挂靠线路的回收,应进行前期市场调研,根据客流量的多少,测算是否能产生效益并以此确定是否收回挂靠线路,确保投资收益。二是运用科学分析方法,优化投资结构。在分析投资时应充分分析项目的可行性、风险性和回报率,运用净现值法判断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对企业投资情况进行分类比较,科学分析,确定合理的比重和格局,包括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产投资、产业投资和风险投资等。三是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获取并落实地方优惠政策。由于企业与地方政府对并购事项的目标与期望不同,所以我们应多与地方政府沟通,取得政府的理解与支持,签订并购协议时把政府承诺写进协议,增强约束力。同时,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充分发挥已建成的基础设施最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使公司与地方实现互利共赢。

四、加强财务人员培训,提高财会队伍素质。

(一)财务人员素质偏低,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目前,公司财务人员436人,本科仅占6%,大专占43%,中专及以下占51%;高级职称空白,中级职称占16%,初级占32%,无职称占52%。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会计人数不少,但总体素质偏低,难以适应公司做大做强对财务工作的新要求。另外下属公司有的机构设置不完善,会计人员配备不够,造成不相容职务没有分离;多数会计人员没有受过系统化的培训,缺乏专业知识,有的无证上岗,有的虽然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理财观念和方法落后,没有学习新知识的主动性,缺乏创新精神和能力,会计的法律意识淡薄,会计的基础工作比较薄弱。

篇2

1 公路运输现代化的含义与特征

我们根据现代化的特征,将公路运输现代化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去概括,即静态和动态条件下公路运输现代化的概念是不同的。在运输需求一定的情况下(静态),从社会资源最佳配置的角度考虑,公路运输现代化是指通达性与运输效率的一种均衡状态。当这两种效用相同时,公路的社会总成本最低,此时的公路里程就是实现了基本现代化的公路规模,这时公路建设的社会资源配置最合理。当经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运输需求和公路总里程都随时间而变化时(动态),将公路的人口密度和运输强度先后达到极值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达到满足当时工业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要求的状态称为公路运输现代化。

2 公路运输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公路交通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开始于1949年,因为在那之前的相当长一个时期,中国公路对国民经济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表现为数量少、等级差、不完整,国内机动车保有量太少。因此,本文研究的公路运输发展的时间段是从建国以来,直至实现公路运输现代化,分为三个阶段。

2.1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

20世纪50、60年代,根据当时形势需要和条件,公路建设基本是在原大车道、便道上修补改造进行,也有相当部分是人民在进军途中一边行军一边施工的应急公路。之后,根据战备国防需要,依靠国家边防公路建设投资和“民工建勤”等方式,全国公路通车里程增长较快,达到89万km,其中干线公路23.7万km,县乡公路58.6万km,企事业单位专用公路6.6万km。虽然公路等级普遍很低,但与当时国内汽车工业水平相比,特别是与缓慢的经济发展要求相比,总体上尚能适应。

2.2 1978-2020年的转型期

本文将公路运输现代化的转型期定义为:公路运输周转量和运距持续快速增长并最终达到公路运输现代化各个指标的过程。(1)客运周转量分析。从1978-2007年,中国公路客运周转量从1978年的521.3亿人km,增加到2007年的11506.8亿人km。增长了21.1倍,远高于整个客运业的平均发展速度。现已稳居运输产业客运周转量的老大地位,在整个客运产业中占据半壁江山。(2)货运周转量分析。公路的货运周转量从1978年的274.1亿吨km,增加到2007年的11354.7亿吨km,增长了40.4倍。虽然远远高于货运业的平均增长速度,但到2007年,公路货运周转量也就仅占整个行业货运总周转量的11%。(3)平均运距分析。公路的客运平均运距从1978年的35km,增加到2007年的56km。货运平均运距从1978年的32km,增加到2007年的69km。分别增长了60%和115%。通过以上对公路运输现代化转型期几个重要指标的定量分析,我们将转型期分为三个阶段。①初长期。这一阶段国民经济恢复较快,对公路运输的需求迅速增长,各种交通紧张问题凸现,交通运输系统内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突出的问题除了公路里程仍然不足以满足国民经济的增长需求之外,公路等级低、效率低下的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所有这些造成了中国公路运输业转型的初长期发展缓慢。②成长期。由于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整个运输产业的结构调整和竞争加剧,加速了公路运输业的发展。国家明确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实现了我国大陆高速公路零的突破。③完善期。14490亿人km,公路货运周转量将达到10687亿吨km;到2021年,公路客运的年周转量将达到28313亿人km,公路货运周转量将达到15946亿吨km;这时的客运市场将进一步饱和,增长速度变慢,远景的市场容量已经基本上等于逻辑上界。

2.3本世纪中叶将实现公路运输高度现代化

到2021年,我国的公路客运和货运周转量几乎均达到上界,因此,从2021年到21世纪中叶,我国公路运输现代化水平将缓慢增长,到2050年将与那时的发达国家并驾齐驱。

3 公路发展的规律

3.1发展进程

前面已经将我国公路运输的发展大致分了三个阶段,也阐述了这三个阶段各自的特征,因此可以刻画出我国公路运输整个发展阶段的曲线。若将公路运输现代化的转型期作更细致的划分,可以看出在公路运输现代化转型阶段,表现出跟整个公路运输发展阶段的自相似性。自相似现象直观的表现为整个时间范围内的结构相似。

3.2发展规律

通过前面对我国的公路发展历史进程和所具备的特有转型期的特征描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公路运输发展规律。第一,公路规模初期的增长速度高于同期公路的人口密度的增长速度。第二,公路运输的发展一般总是要经历一个人口的增长速度或客货运强度的增长速度高于路网增长速度的阶段。第三,若公路运输适应经济、社会、文化、生活水平等的发展,基本上就会缓慢增长;若滞后于经济、社会、文化、生活水平等的发展,就会“拖”经济、社会、文化、生活水平等的发展;即公路现代化是没有止境的。

3.3公路发展的各阶段作用

篇3

关键词:高职教育 职业核心能力 课程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功能在于最大范围的服务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求具备基础文化知识和基础能力、技能,而且要求具备适应职业岗位群的职业素养、岗位技能和流程控制能力。因此,根据市场和企业需求,基于职业岗位核心能力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是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也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现以高职公路运输与管理专业为例,阐述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

1.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依据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依托专业指导委员会,以公路运输管理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基于公路运输管理的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组织课程,构建以项目导向课程为主体的具有本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公路运输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过程如图1所示。

2.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分析

根据道路运输业的发展以及企业对公路运输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公路运输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道路运输行业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安全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掌握道路运输经营管理、道路运输行业管理所需的技能和知识,能适应道路运输生产与管理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管理、客货运站务管理、道路运政管理、运输安全管理等服务于道路运输行业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运营管理技能人才。

基于公路运输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近年来公路运输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去向调查以及行业企业调研,将专业所面向的主要职业岗位确定为:运输企业基层管理人员、汽车客运站务管理人员、道路运政管理人员、交通运输稽查员、运输安全管理员、汽车运输调度员等6个职业岗位。通过对职业岗位主要工作任务的分解,基本形成职业岗位核心能力体系。

2.1运输企业基层管理人员

从事公路运输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主要工作任务是开展道路运输企业经营业务,帮助企业制定经营策略、宣传企业形象,挖掘和巩固客、货源,协助开发运输企业各种信息管理系统,掌握各种信息来源及其作用,对有关信息进行收集、管理和提炼,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职业岗位核心能力为运输企业市场调查能力、运输企业市场预测能力、运输企业经营策略分析能力、运输企业市场营销策划能力及运输质量统计分析能力。

2.2汽车站务管理人员

从事公路客货运站场管理工作,主要工作任务是掌握客货运站场的各种业务及其流程,维持车站正常生产运营,防范和处理各种异常情况。职业岗位核心能力为客流组织能力、正确售票与检票的能力及站内优质服务与行包托运能力。

2.3道路运政管理人员

从事道路运输经营行政许可、汽车客货运市场管理等工作,主要工作任务是掌握道路运政管理的业务和办证流程,熟练运用道路运输的法律法规,能在各级公路运输管理部门从事道路运政管理工作。职业岗位核心能力为运用道路运输法律、法规、规章的能力和道路运输行政管理能力。

2.4交通运输稽查员

从事道路交通运输稽查、运输行政执法等工作,主要工作任务是掌握道路运输相关法律法规,能熟练驾驶车辆,能合理合法进行道路稽查,能及时进行各种案件处理,做到依法行政、秉公执法。职业岗位核心能力为运用道路运输法律、法规、规章的能力和道路运政执法能力。

2.5运输安全管理员

从事道路运输企业安全检查、事故分析处理等工作,主要工作任务是掌握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方法和管理措施,制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提出预防道路交通运输事故的措施,能对各种交通运输事故进行分析和处理。职业岗位核心能力为运输危险源的识别能力、车辆与设备的安全操作能力、安全法律法规的运用能力、驾驶员安全行车的分析能力以及道路运输安全监督管理能力。

2.6汽车运输调度员

从事车辆运行组织与调度工作,主要工作任务是掌握客(货)运输市场的供求信息,及时组织客(货)源,合理配置和调度车辆,在极短时间内为车配客(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职业岗位核心能力为客车运行组织能力、货车运行组织能力、营运车辆GPS监控能力以及车辆运用指标分析能力。

3.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3.1以公路运输管理的实际工作任务为导向设计实践教学体系

3.1.1实践课程设置与公路运输管理实际工作任务相匹配,从职业岗位需求出发,通过工学交替尽早让学生进入工作实践,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同时,针对道路运输行业的新变化,道路运输行业企业对运输管理人才需求的新动向,及时调整实践课程设置。

3.1.2以公路运输管理的职业能力培养为依据组织实践课程内容。围绕公路运输管理职业能力的形成组织实践课程内容,以工作项目任务为中心来整合相应的公路运输管理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着重培养学生在复杂的公路运输管理工作过程中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综合职业能力,实践课程内容与我国道路运输业的发展相适应。

3.1.3以公路客货运输服务为载体设计实践教学活动。基于工作过程来设计实训实习过程,以公路运输服务为载体来设计和组织实践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1.4以公路运输管理国家职业标准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参照汽车客运服务员、汽车运输调度员等工种的国家职业标准制订专业课程标准。通过校内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能顺利获得相应的公路运输管理职业资格证书。

3.1.5突出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通过分析学生关键能力,设置军训、职业生涯规划设计、面试模拟训练、计算机操作、英语听说读写、应用文写作训练、管理案例分析、企业经营模拟实训、商务礼仪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信息采集分析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以及与人沟通能力。

3.2公路运输与管理专业能力发展核心实践课程体系

公路运输管理实际工作项目任务主要分解为汽车运输企业管理、道路运输行业管理、汽车客运站务管理、汽车运输安全管理、运输车辆调度等。根据对以上工作项目的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及职业能力分析,构建以《汽车运输企业经营管理实务》、《汽车客运站务管理》、《道路运政管理实务》、《道路运输安全管理》、《道路运输组织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公路运输与管理的专业核心课程与实践教学环节设置如表1所示。

4.课程设置

公路运输与管理专业以“市场驱动”、“项目导向”为原则,通过道路运输行业和企业调研、运输管理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课程结构分析和课程内容分析,来确定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5.问题与思考

5.1校企合作是关键

基于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分析构建课程体系解决了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开发中的课程岗位针对性,使得课程体系适宜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而此项工作的关键是校企合作。只有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不断深入,基于职业核心能力构建课程体系才能有效进行。校企共建课程体系中,企业的参与度直接影响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质量。

5.2系统化设计是基础

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其工作任务内涵是系统工程,各具特点。深入进行职业岗位分析,把握其内在规律,进行系统化课程设计,是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分析构建的课程体系顺利实施的基础。

5.3以工作任务或项目为导向的单元课程开发是保障

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分析构建课程体系对其中的专业技术课程提出了明确以工作任务或项目为导向的教学要求,由此涉及大量单元课程教学内容的重构,这是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与难点所在。按照职业岗位的要求开发出以工作任务或项目为导向的单元课程,是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分析构建的课程体系顺利实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志宏. 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探讨与实践, 2007高等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2007(7)

篇4

【关键词】公路运输;运输经济;预算;税费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交通运输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而公路运输又是交通运输的重中之重的部分。自我国实行经济改革以来,公路运输得到了高速的建设与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除此以外,国家还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方面的公路运输交通法律法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法规等,为道路方面的建设管理部门工作正式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是,市场经济在不断的进步,相关方面的发展对运输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公路运输方面的管理体制还需要更加完善的加强,有效地提高公路运输的整体管理。本文针对公路运输方面在经济上的管理情况进行了分析、探讨和研究,同时,结合当前我国经济方面的发展情况,分析公路运输的重要性,并针对相关方面的管理有效地提出相关的对策和方法。

一、在公路运输的经济管理中实施的重要性

公路交通运输对于我国各地区的发展和城市之间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公路运输进行有效的经济管理,不仅可以大力的促进地区与地区之间在经济方面和文化方面的交流,同时还有效的带动了地方经济水平的全方面发展,为地区商品的及时供给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同时还保持了物价的稳定性,从而全面的带动地区在经济方面的发展速度。

1、保证了地区商品的正常供给和物价水平的稳定

公路运输模式是我国常用的一种物流手段,它具有稳定、安全、经济等多个特点,广泛受到商家们和买家们的青睐。商品的正常供给是维持物价稳定的必要条件,当经济市场出现商品供应不够时,商品的价格将会出现上升趋势的状态,当通货膨胀时,商品的价格又会下跌。因此,为了维持地方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对公路运输采取经济管理手段十分必要。

2、保障了财产运输的安全

公路运输是我国的主要运输方式之一,每天的运输量数目非常可观,为了保证进行公路运输当中财产的安全,加强公路运输的管理显得至关重要。对公路运输经济进行管理,有助于提高公路运输的整体水平,为所运输货品能够安全抵达目的地提够了有力的保障。

3、满足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求

商品经济生产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衍生出市场经济,而交通运输业则是市场经济的关键环节。随着当今社会经济水平的持续发展,各类公共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建设与完善,从而来满足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4、促进了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

良好的公路运输能力能够吸引外资企业在该地区的投资,推动本土经济及该地区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加深了该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联系,从而促使该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往来。因此,加强公路运输的经济管理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推动力。

二、对公路运输中经济方面的管理进行加强的有效措施

经济管理就是在一定的经济方面领域中,相关方面的管理人员需要进行相关的活动,从而道道某个方面或者某些方面实现最初预定中的目标,一般,相关的活动需要对经济方面的管理内容、监督内容、组织内容、规划内容和协调内容都采取相应的措施。也就是说,公路运输方面的经济管理内容,是相关方面的企业和相关方面的部门对公路运输过程中进行的所有经济方面活动中所进行的管理活动内容。

1、强化内部方面的管理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方面的环境中,公路运输方面的管理所需要的进行的方面有很多,而相关方面的内部才是相关行业中最为重要的那个部分,公路运输也不例外,对公路运输的内部方面进行有效的加强和调整,可以有效地提高我国公路运输在我国运输相关行业当中的生存情况和发展情况,同时可以进一步满足我国在市场经济中的发展需求。

(1)建立起公路运输相关市场上良好的反映机制。在相关方面的企业中建立其市场方面的发展部门,它的主要作用是开展市场方面的调研工作、预测工作和开发工作等多个方面的工作活动,经济市场上的相关发展部门可以指定一定期限和不定期限两种,抽样式的或者随即性的将货物的来源和客流量的数据进行相关调查,方便有效的掌握目前运输行业中相关市场上的变化情况,预测发展的未来蓝图。

(2)建立起相对完善公路运输在人才方面的机制。当相关企业的管理工作人员处在最佳的状态下时,企业的自身才能够不断的接近甚至完全实现管理方面的价值,同时有效的促进相关企业在管理中的完善和加强的进步。因此,公路运输方面的相关企业需要建立其较为完善的人才机制,不断的培养处有素质、有能力、有创新精神的全方面优秀人才,以此充实相关企业在管理方面的管理队伍,并有效的保持这种方式的有效循环、

(3)强化起公路运输相关企业在管理方面的规范。制定出符合相关岗位中工资方面较为科学化、合理化的标准,同时与工作效率相连接,进一步的完善自我方面的约束内容,有效的实施相关的职责权利,制定奖罚分明的对应制度,将公路运输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的行为和经营方面的行为进行规范化的约束,做到完全依法办事、依法管理、依法经营。

2、加强预算方面的管理

预算方面的管理是我国在公路运输的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核心部分,同时还是最为基础的部分,对于预算方面的相关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完全采用预算方卖弄的法师方法来进行。一方面,把公路运输中的经济管理责任、经济管理权利和经济管理义务三方面相互结合,在激励的制度下和良好的监督下作为基础,将公路运输中的经济管理总体结构进一步的进行完善。另一方面,公路运输中的相关管理部门和相关企业需要对预算方面的管理进行全面性的管理和监督,其存在着十分重要的价值意义,对其要求充分的认识,同时运用先进的技术理念和管理理念对其进行相关方面的知道,将预算的编制转化成为科学性质的全方面预算,让公路运输中的每一项支出都可以严格的按照制定的预算来进行计划,从而有效地实施最终的管理制度。

3、强化渠道方面的管理

从基本方面的属性上来分,我国的公路运输中,设备设施可以清楚的划分为社会方面的公益型设备和社会方面的经营型设备两大类。社会方面的公益型设备就是相关方面的资金所来源的渠道是国家政府机关进行拨款所支持的项目,而社会方面的经营型设备就是直接性的公路运输,其中的资金来源被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来源于国家政府机关以及国家地方性机关进行的财政支持,这个方面所支持的资金是一小部分,更多一部分的资金则是通过市场经济方面的发展和市场经济方面的效益最终获得的。目前,我国需要多方面的发展期公路运输中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强化性工作。首先,将燃油的税费作为公路运输中经济管理方面的主要路线;其次,把股票和债券等方面的项目作为公路运输当中建设方面的主要资金来源渠道;最后,按照国家方面的相关规定,将国外的资金引入到我国,让国外给我国进行资金上的投资。

由于公路运输在交通运输业中所占比例极大,其发展程度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合理的管理公路运输设备的经济投入与建设力度,提高公路运输基础设施的水平,以此推动我国经济的健康增长,是我国现阶段民生建设与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对实现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有益探讨方案进行相应的调整,不仅具有重大的经济促进意义,而且对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起到了推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秦忠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研究[J].中国外资,2011年第12期.

篇5

【关键词】市场经济 公路运输 联系 策略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交通运输在其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而公路运输是交通运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然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1]从实质上来说,公路运输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全球经济的发展情况对我国市场经济环境有着很大的影响,导致市场经济环境愈加复杂。面对这样的发展环境,传统的公路运输管理模式显然无法满足当前发展形式的要求,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公路运输必将面临诸多新的挑战。因而作为相关的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对公路运输的管理,实现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使其更加符合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

一、加强公路运输管理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提高生产力水平

在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化成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我国公路运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管理模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基于当前的经济发展格局,现有的公路运输管理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公路运输所涉及的行业范围是非常广泛的,是企业经营活动中不可获取的一部分。加强公路运输管理,可以使得其发展道路更具规范化,能够满足各行各业对公路运输的需求,这对提高企业的生产力水平有着很大的帮助。由此可见,加强公路运输管理已然成为当前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目标。

(二)有助于推动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

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在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公路交通运输也势必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2]通过近些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公路运输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保证,经济的发展也为公路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现阶段是我国进行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发展阶段,加强公路运输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其管理水平的提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因而我们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应意识到加强公路运输管理的重要性。

(三)有助于实现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现阶段我国公路交通运输所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它不仅是串联各地经济的重要纽带,也为一些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C会。通过相关数据的调查发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其交通运输能力也非常强。由此可以得知,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目前我国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十分明显,除了其他因素以外,公路交通运输的便捷性是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我国对于西部经济的发展极为重视,也在不断的采取措施来缩减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而加强公路运输的建和管理是改善这一先创的重要方式。在未来的发展中,区域经济和交通运输相互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公路运输也会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经济发展和公路运输之间的必然联系

(一)公路运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纵观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路程,公路运输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路交通运输是所有交通运输方式中使用最为频繁的,尤其是在短途运输中,公路交通运输有着明显的优势。这些年来我国一直在加强公路交通的建设,其中高速公路的建设是其核心内容。[3]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公路运输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从当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公路运输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无法撼动。

(二)地方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公路运输的作用

我国公路运输干线的类型十分多样,省、市、县、镇由点到面,形成了布局广泛的公路交通运输网。在公路交通运输干线建设的过程中,就能够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在建成以后,也将这些地区和其他地区有效的连接起来,成为经济交易往来的重要渠道。尤其是对于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来说,公路交通运输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可以说,在地方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公路交通的建设对其有着关键性的影响。

三、基于市场经济加强公路运输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重视公路运输管理的成本控制

公路运输管理水平对公路运输发展有着关键性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工程纷繁复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而重视和加强公路运输的成本管理和控制尤为重要。[4]公路运输的成本控制和其他企业相比有着一定区别,这也是公路运输管理中的难点内容。一方面,要做好成本预算工作。将成本控制工作渗透到公路运输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在开展成本预算工作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了人工和材料成本、设备维护费用以及管理费用等。财务人员应当根据往期的财务信息和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做好成本控制的预算工作。另一方面,明确各部分的工作职责,尤其是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在统计各部门财务支出的具体情况,为成本控制工作提供详细的信息,逐渐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

(二)建立完善的公路运输管理制度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了明显的变化,因而在公路运输管理的过程中,其管理标准和管理制度也应进行针对性的改革,需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制定与之相符的管理体制。对于管理部门来说,他们应当对当前公路运输管理制度中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在建立新制度的时候对这些问题进行有力的调整。然后可以借鉴国外一些国家的经验,根据我国公路运输的特点将这些经验应用其中,从而使得我国的公路运输管理制度更加完善。最后则需制定明确的管理标准,为公路运输管理工作的开展指明方向,最终为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到管理中

近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这些可以技术则逐渐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中,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助力。要想创新公路运输管理模式,科学技术的应用必不可少。例如可以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管理工作中,既可以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从而提高管理工作效率;也可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使得公路运输管理工作更加便捷。此外,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为风险管理提供一定的帮助,能够减轻风险所带来的危害。[5]总而言之,科学技术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梁振芹.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J].商场现代化.2011,7(12):44-45.

[2]李进卿,何佩佩,穆昭君.让交通更畅通 让群众更满意――记发展中的长葛市公路运输管理所[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3,2(10):19-20.

[3]王渊.我国高速公路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商.2015,4(04):54-55.

篇6

1 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实施的重要性

公路交通运输对于我国各地区和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公路运输进行经济管理不仅能够促进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经济和文化等的交流,带动地方经济水平的发展,还能保证地区商品的及时供给以保持物价稳定,从而全面带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1)满足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求。商品经济生产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衍生出市场经济,而交通运输业则是市场经济的关键环节。随着当今社会经济水平的持续发展,各类公共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建设与完善,从而来满足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2)保障了财产运输的安全。公路运输是我国的主要运输方式之一,每天的运输数量非常可观,为了保证进行公路运输当中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加强公路运输的管理显得至关重要。对公路运输经济进行管理,有助于提高公路运输的整体水平,为所运输货品能够安全抵达目的地提够了有力的保障。(3)促进了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良好的公路运输能力能够吸引外资企业在该地区的投资,推动本土经济及该地区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加深了该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联系,从而促使该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往来。因此,加强公路运输的经济管理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推动力。(4)保证了地区商品的正常供给和物价水平的稳定。公路运输模式是我国常用的物流手段之一,其具有稳定、安全、经济等特点,广受商家与买家的青睐。商品的正常供给是维持物价稳定的必要条件,当经济市场出现商品供不应求时,商品的价格将会呈现上升趋势,而当商品数量供过于求时物价则会下跌。因此,为了维持地方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对公路运输采取经济管理手段十分必要。

2 公路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首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其核心基础在于公路运输,表现较为突出的在于内陆地区以及经济不发达地区。作为整个交通运输的主干线,公路运输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国相关工程项目的建设及发展,且随着高速公路的建设成为我国交通运输行业中的“领头羊”,由此不难推出,公路在当代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基础性的作用。

其次,在公路运输发展的过程中,对公路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只有直接影响。面对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其核心在于完善公路建设,推动该区域与其他地区的联系。一个地区在发展区域经济的过程中,公路网的状况将直接影响着当地的经济发展;完善的公路建设,能够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再次,在发展地区经济的过程中,良好的公路运输能力,能够更好的吸引外资,带动地区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以此来加强该地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往来。此外,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公路运输发展也在很多成都上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最后,完善公路运输与经济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且作为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基础,公路运输能够有效的推动人们的日常生活,满足人们生活中各种物质需求,同时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联系,为促进建立和谐的公路交通体系奠定结实的基础。

3 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指每项支出都先有预算后支出,没有预算一律不支出,这是发达国家多年积累的先进管理经验。全面预算管理是建立在权、责、利相结合基础之上,通过其监督、激励及分配功能,分别对企业的内部管理问题以及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进行解决和完善。企业管理者只有充分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并且采取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科学地编制全面预算,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公路运输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第一,要与实行现金收支两条线管理相结合。预算控制的核心为现金流控制,基础为成本控制。为了保证项目资金的及时回笼以及合理支出各项费用可以通过控制现金流量来进行。为了确保资金运用权力的高度集中以及资金合力的形成,必须充分发挥企业内部财务结算中心功能。第二,要与深化目标成本管理相结合。企业的中心目标与利润与全面预算管理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必须对目标成本管理进行深化,从实际出发,找出与企业经济效益相关的主要问题,根据国内外先进的管理和技术水平,制定出低成本、高效益的目标和措施,从而确保企业利润目标的完成。

4 公路运输建设资金渠道

拓宽公路运输建设资金渠道。公路运输设施的性质分为两种,分别为社会公益型和经营型,首先,政府必须明确区分这两种性质,社会公益型的公路运输设施建设,应由政府来承担投资主体,而经营型公路运输设施的建设,则是由市场选择来作为投资主体,但是这里不排除政府对重点公路运输项目的支持。同时,要对投融资体制进行改革,实施公路运输建设融资多元化、多方位筹措公路运输建设资金。本文对公路运输建设资金渠道的拓宽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1)建立以燃油税为主的新的税收体系。2009年1月1日,国家实施燃油税改革,取消了公路养路费等6项收费,这一重大改革对社会和经济影响较大。燃油税是公路交通“费改税”的重要内容,公路建设资金来源由于燃油税的实施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基于这些因素,必须建立起一套以燃油税为中心的税收体系和融资渠道,从而使得公路建设资金问题得到良好的解决。(2)债券、股票作为重要的融资渠道。加快公路运输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充分利用国内资本市场的潜力吸收社会资金投资。因此,要对那些有实力的公路运输企业进行鼓励和扶持,让他们采用上市融资方式,筹资社会资金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等来进行。(3)根据国际规则,增大国外资金直接投入。在我国公路运输基础设施中,外资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也已经成为我国公路运输建设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但是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必须不断扩大外资来源渠道,吸引外商直接进行投资。

篇7

一年来,我所计划生育工作,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紧绕全年计生责任目标,坚持与时俱进,狠抓措施落实,着力构建人口计生工作和谐环境,较好地完成了计生工作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所现有职工X人,已婚X人、未婚X人,其中育龄妇女X人,今年全年新婚0人,出生0女孩、0男孩,无计划外生育。

二、领导重视、全面落实责任。首先,按照上级的目标管理要求,我所把各项计划生育管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个岗位,一如既往地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到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其次,坚持主要负责人亲自抓、负总责,始终把计划生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其他各项业务工作一起布置,一起检查,一起总结,一起表彰,强调在完成各项业务指标的同时,要同步完成计生工作的各项指标。坚持所领导尽责抓、负实责,单位职工互相帮助解决计划生育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三、营造氛围,坚持国策宣传。一年来,我所为了适应计划生育工作的新形势,坚持开展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普法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宣传国家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和计划生育的基础知识,大力倡导男女平等、少生优生、优育优教等科学文明进步的观念,既丰富了干部职工计划生育方面的知识,又增强了职工计划生育的意识,切实让国家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奖励政策深入人心。

三、以人为本,提升服务水平。我所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的理念,本着“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宗旨。为了使计生管理目标责任充分落实,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如积极组织单位职工开展气排球、羽毛球、扑克牌比赛等多种文体娱乐活动,丰富他们的文体生活,帮助他们增强了体质,把组织的关怀和温暖送到了职工的心坎上。一年来,我们不断开创和拓宽宣传渠道和途径,努力营造新型文化氛围。

篇8

1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及铁路运输企业建立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意义

在一定时期内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同获利的协议关系⑤。在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中,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旨在通过信息和资源的高度共享达到降低库存、成本,减小不确定因素,快速响应市场,提高客户满意度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美国著名的供应链管理专家克里斯多夫说“:21世纪的竞争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⑥。”铁路运输要想走出如今的困境,只有改变传统经营和思维模式,从由原来仅仅只是孤立于整个供应链上的一个点,转变为整体供应链上的一个连接点。根据供应链运营特性的要求,建立与上下游企业间的战略合作关系;通过运输、物流服务,深入到客户的生产领域和销售渠道中;在充分考虑本企业生产系统以外的因素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情况下,了解客户的信息和服务需求,通过分析客户与物流密切相关的因素,发现与供应链合作伙伴在生产制造、物流、仓储和运输配送等需求方面的切入点,实现与供应链合作伙伴间的供应链全链条、系统化融合,从而达到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和重塑企业形象的目的。

2铁路运输企业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管理措施和建议

2.1供应链合作伙伴合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①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存在信任危机,不完全公开的信息交流可能导致整体或局部供应链合作伙伴运营成本的上升。在目前缺乏有效监督和约束机制的市场环境下,由于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出于对知识产权或保护自身利益的考虑,不完全相信上、下游合作企业,普遍存在于供应链合作伙伴间的信任危机直接导致企业由于信息不准确和波动而引发的交易成本上升和供应链整体运作效率的提高。②长期、深入、全方位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有可能导致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过分依赖供应链而导致的核心竞争力削弱或流失。过分地依赖于供应链而没有相应的危机管理措施将使供应链个别环节上的企业面临更严峻的经营风险。过度依赖供应链合作伙伴,可能会导致供应商优势过大,出现由于订单不及时交付而导致全供应链停产或引发供应商从内部抢占制造商的市场份额。因此,对关键技术或零部件供应商的选择更为慎重,并做好应急措施的备用方案。③合作企业间的文化不相容,导致难以实现供应链运作优势。不同国家的不同企业由于在价值观、企业目标、道德标准,甚至语言,沟通方式,信息理解等方面的差异可能引发文化冲突;企业间文化差异导致对供应链理念在理解、接受和应用方式方面的不同,而导致难以实现供应链整体运作优势。

2.2铁路运输企业与其供应链合作伙伴合作过程中的管理措施和建议铁路运输作为我国最主要的运输方式之一,由于其所具备的不受气候影响、运距长、运价低、安全环保等具有其它运输方式无可比拟的运量优势,在现代物流和国际多式联运体系中占据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目前,为适应市场变化,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铁路运输应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向精益化运输的目标发展。①建立并完善铁路信息系统,实现铁路物流网络一体化经营,充分发掘物流业务可视化系统的重要作用。传统的铁路信息系统均以优化铁路内部资源为目标,没有实现与外部系统的对接,无法支撑现代供应链合作企业间的信息共享目标。铁路系统信息网络的不断完善只有在各路局物流企业相互合作的情况下才能很好地完成,单靠某一路局物流企业很难实现铁路运输“一次委托,一次收费,全过程服务”的目标。随着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升级,地理信息技术、条码技术、射频技术和可视化技术的应用及系统开发将推动实现铁路运输企业对产品的实时跟踪,使其成为铁路运输物流企业赢得未来市场竞争的一项重要手段。②建立企业联盟,实现多式联运,全方位、全过程参与供应链竞争和服务客户。铁路运输企业与上下游供应链合作企业建立松散型合作联盟的举措,可提高铁路运输企业的经营灵活性,借助水路、公路、航空等运输方式的灵活性为客户提供全程物流解决方案,实现各供应链合作企业间经济效益共赢。③改变传统经营理念,主动了解客户需求,树立市场品牌意识,大力开展运输工作。传统的铁路运输企业与客户的合作关系往往局限于委托合作关系。在运输市场兴盛时期被动、不积极响应客户需求;而面临运输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往往缺乏应对风险的有效反应机制,难以取得客户的信任。铁路运输企业需要秉承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管理理念通过大力开展运输服务的方式,主动了解客户需求,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意识,树立积极、良好的行业口碑和企业形象,从而获取更广阔的业务发展空间和市场份额。④提升物流专业化水准,大力倡导和发展铁路集装箱运输业务全球性的第三方专业物流公司是未来物流业发展的主力军。随着铁路行业内部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铁路运输企业的发展方向必然要以建设成为国际化、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为目标。随着全球化合作的不断深入,中国参与全球化分工、合作程度的加深将大力提升大宗货物和制成品的进出口量并促进集装箱运输模式的广泛应用和货物适箱率的提升,为铁路集装箱运输模式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据预测,2015年将达到3.1亿吨。铁路集装箱运输模式的应用和推广将是提升铁路运输物流能力和效率的重要举措。同时,铁路集装箱运输需加快发展速度、完善信息交互平台、改善服务水平,提升从业人员专业技能才能在集装箱运输市场中发挥应有的作用。⑤提高员工素质,引进专业人才。铁路运输企业需要通过贯彻执行新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和理念担负起其在运输行业中所起的流砥柱的重要作用,通过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理论和技能水平,全面提高员工的素质,为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