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8 10:14:5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中学生课外阅读,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积累,规定初中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充分说明多读书能提高语文能力。但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学生的阅读效果却微乎甚微。因此,在当今信息量急增的社会,让学生学会搜索、处理信息,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势在必行。
一、激发阅读兴趣,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自然就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书籍。
1.创氛围激趣。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从精彩的电视节目中找到快乐,从电子游戏中找到刺激,加上繁重的课业负担,学生无心课外阅读。针对这种现状,我们要从实际出发,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在潜移默化中逐渐转化他们的兴趣点。如:利用校会、宣传栏等形式,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的意义;在教室里张贴一些有关课外阅读的名篇警句或激励性的语言;在教学楼走廊张贴古诗词,构建文化长廊,让学生随时诵读、记忆;还可以举办新书展览,在教室开设图书角,读报栏,提供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报刊书籍等。
2.树榜样激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能使学生产生向上看的心理。平时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书的名人名家,讲名人读书的轶事,在班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读书的重要,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提高阅读能力,鼓励学生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和精神食粮。
3.展成果激趣。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和赞同。当这些需要得到满足,当努力得到承认,心中必会产生成功的喜悦,也更会激发阅读的积极性,从而让课外阅读进行到底。如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轮流向大家朗诵或背诵摘抄的内容,谈读书心得。举行读书笔记展等。让学生享受成功。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在阅读指导过程中,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给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从而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1.召开读书经验交流会。让学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自己近期的读物介绍给同学,既可复述或背诵精彩的片断,也可谈自己阅读的体会。
2.开设阅读指导课。既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又可以解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评比。让同学们认真观摩,投票评选出最佳读书笔记,并请获得荣誉的作者介绍经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4.利用校广播站定期开设读书沙龙,介绍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欲。
5.开展喜闻乐见的竞赛。如“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课外阅读知识竞赛”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参与竞争的意识,更有效地训练了阅读能力,促进了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
三、加强阅读指导,提高学生课外阅读技能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尤为重要,这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是学生提高阅读技能和阅读效率的前提。
1.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意志力都还很薄弱,加上课外阅读的时间和地点的不稳定,势必会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和阅读效果。因此,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阅读计划,使之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课外阅读。
2.精心推荐课外读物。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而学生的阅历浅、鉴别能力差,课外书又包罗万象,良莠不齐。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认真帮助学生挑选一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书籍,二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书籍,三是符合学生认识水平和理解水平的书籍,四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五是与习作要求有关的书籍,六是教材中“名著导读”的书籍,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读书欲望,唤起学生读书的兴致。根据以上原则,制定《中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建立一个品种多、内容丰富的书源库,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阅读资源,从而有序地开展课外阅读指导和引领。
3.提示课外阅读方法。“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学生课外阅读个性强,随意性大,自控因素小,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技巧。
(1)精读:精读就是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以便吸取精华。新课程标准指定的书目,“初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中规定的书目,教材中“名著导读”推荐的书籍,要求同学们认真细读,不仅有利于加深理解和记忆,也有利于养成钻研精神,提高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培养兴趣、习惯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2)泛读:泛读即广泛阅读。不仅要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也要读社会科学方面的书,古今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都应广泛地阅读,以博采众家之长,开拓思路。中学生到后阶段就要做到这点,来开阔自己的视野,拓展知识面。
(3)通读:通读即对书报杂志等读物从头到尾阅读,通览一遍,意在读懂,了解全貌,以求一个完整的印象,取得“鸟瞰全景”的效果。不做细细品味,不写读书笔记。对有启迪的可供参考的书,可以采取这种读法。
(4)电子阅读: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网络已进入千家万户,教师要适宜地指导学生进行电子阅读。电子阅读媒介包括看碟、上网、读电子书等,花样繁多,丰富多彩,且阅读便捷、迅速。但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保护视力,选择积极向上的读物。
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根据不同年级的阅读目的和阅读内容,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协助学生确定不同的阅读方法,并在具体的读书方法上给予指导。
总之,阅读方法很多,如略读、跳读、浏览等,我们要因人、因时、因需要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掌握各种阅读方法,享用终身。
4.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做读书笔记,加大阅读的积累。如:摘抄,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列提纲,把读物的要点和基本内容整理出来,理清写作思路,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仿写,根据自己对读物的语言、写法的理解和感悟,仿写其中优美的句子或精彩的片断,提高写作能力;写感想,结合现实和个人的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看法和体会,提高分析能力;知识拓展,发挥联想和想象,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改写、续写,编课本剧等,培养创新思维。
我们要在指导中通过示范、讲评、交流、展示等形式,提高学生做读书笔记的能力。
四、加强家校合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课外阅读指导除了兴趣引导和方法指导外,还需要必要的督促与检查,况且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大部分都在家中。因此,要加强家校合作,重视家校联系的作用,形成家校一体的管理模式,这样学生的阅读任务才能及时完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才能逐步形成,课外阅读的质量才能得到提高,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才能产生成效。
为此,我专门设置了一张“家校联系卡”,请家长填写。
课外阅读记录卡
姓名______ _____ 年级班级_______________
记录时间_____________ __阅读时长_______________
读物名称__________ ___ 阅读字数_______ _____
读物类别:
童话寓言 文学名著 科幻小说
卡通漫画 自然科学 流行小说
娱乐杂志 学习辅导资料其他
五、注重行为训练,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指导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使种种的方法都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1.培养学生制定阅读计划的习惯。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阅读要求,制定计划,定时、限时阅读,这样,课外阅读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减少学生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学生的阅读基本上都在课外,学生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请教老师,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并习惯使用工具书,及时解决问题,提高阅读效果,激发阅读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姿势。好的阅读姿势不易产生阅读疲劳,不会影响视力,不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发育。因此,要教育学生注意养成良好的阅读姿势。
4.培养学生阅读时用脑的习惯。文章大体分三种体裁:记叙性文章、说明性文章、议论性文章。而这三种文章都有各自不同的阅读步骤。如记叙性文章:题目――体裁――人物――时间――地点――事件――中心思想――写作特色;说明性文章:题目――体裁――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说明语言――说明方法;议论性的文章:题目――体裁――论点(分论点)――论据(理论论据、事实论据)――论证方法。每次学生拿到阅读材料时,边读、边思、边记这些要点,达到理解记忆。
5.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许多学生课外阅读也不少,但收效甚微,这与他们阅读时动口、动眼不动手,不做摘录的不良习惯有关。因此,就要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包括圈画、摘抄、批注、仿写、加标题、写段意等。学生借助这些技术来弄清文章写了什么内容,分析文章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并通过优美的语句摘抄和片断摘录,博采读物长处,并消化吸收,学以致用,在需要时参照、借鉴。这样积少成多,自然会丰富学生的内涵,打下坚实的文化积淀。
6.培养学生互相交流的习惯。在课外阅读中组织学生之间的交流至关重要,其产生的作用和效果有时比教师的指导更大。交流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如新书推荐、书评、朗诵会、辩论会、读书沙龙、专题墙报或手抄报,读后感评比等。通过此类交流,学生阅读的兴趣会大增,对于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外阅读的积极性都大有裨益。
7.培养学生爱护书报的习惯。无论是对自己的或公共的或别人的书报,都要注意做到不撕页、不卷角、不涂抹,不乱折乱卷,做到爱护书就象爱护自己的脸一样。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是学生内在灵性不断成长的源泉。我们语文教师要以最大的热情潜心研究,努力探索,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教给学生的阅读方法,让他们在快乐的书海中徜徉,积累语言,新近母语,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和芬:《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探究》, 《宜宾学院学报》2007年第02期。
[2]龚建平:《如何引导初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12期。
[3]赵海:《浅谈中学生课外阅读》,《成功》(教育版)2007年第08期。
课堂上,总有一些学生埋头读着厚厚的课外书;老师走到身边还不知道。是什么书这样诱惑我们的中学生呢?上课之余,我们通过观察、访谈和当堂收缴,看到这些书大多是像,《水晶之恋》,《天龙八部》,《魔幻故事》等等这样的一些书籍。面对办公桌上厚厚一摞这样的书,我们做老师的哭笑不得,学生的课外阅读怎会有这样的迷失呢?
我们选择一百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初中学生课堂阅读课外书籍的还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这些书籍以武侠,言情,玄怪,文摘为主。读这些书的学生主要是后进生。优秀生也有 看的,但阅读兴趣一般不大。中等生有较大的阅读兴趣,看的人数也比较多,但能够控制自己不沉迷于此。后进生大多都去看,对这些书比较迷恋。他们不仅课堂上看,而且课下的很多时间也都沉浸在玄怪武侠小说里。为什么学生会对这些书籍有那么大的兴趣呢?我们认为这些书对青春情感的夸张描写和怪异荒诞的故事情节满足了学生幼稚的心理欲望而诱使他们迷恋。比如言情类小说表现了青少年内心的那种青春的哀伤和情感的温柔,语言形象生动凝练,很符合学生的口吻。另外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内心也产生了许多的微妙的感情变化,这些变化有时被深深的压在心灵的深处,恰巧经过书中的人物和情节揭示了出来,于是他们获得一次宣泄的机会,心灵获得了慰藉。又如武侠玄怪小说,因为故事的荒诞怪奇正迎合了学生猎奇探玄的心理,他们的思想富有浪漫和梦幻色彩,而这些小说正在为他们创造一个神奇理想的精神乐园,因此他们不会轻易放下它。这些书虽然给中学生一些精神上的寄托,但对中学生造成的伤害却是很大的。首先,这些书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不能让学生获得纯净的营养,因为他们幼稚,往往沉迷,辨不清是非,被书中的空虚的情绪困扰得不能自拔,以致浪费了许多时光,影响了正常的学习,该掌握的知识也没有掌握。其次,这些书因为作者思想被商业价值驱使,书中渲染了许多不健康的思想,如对男女情爱的描写,狭隘的朋友义气,黑社会性质的拼杀打斗,这些思想对不成熟的中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蛊惑力,以至使他们的思想沾染上许多灰色的东西,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第三,书中许多编造的情节东拉西扯,没有什么价值可言,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没有什么帮助
所以,我们的老师和家长都应该高度重视这个问题,积极思考应对策略,采取有效措施,引领学生走出阅读的误区。
怎样引领学生走出阅读的误区呢?我们认为可以采取这样的几种策略:一是引。引就是要给学生讲清读这些书的危害。一个人每天的时间是有限的,你在这个方面用的时间多了,必然在另外的方面用的时间少,我们青少年现在不应该沉迷在离奇古怪的漩涡里,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未来的任务,应该进行知识的积累,技能的磨练,提高自己的能力。为我们的人生做好准备,自觉控制自己,少读这些书,把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上来。另外对待这些阅读迷失的学生,我们要认识到他们读这些书是青少年成长中一种自然的现象,不必大惊小怪。关键要进行正确的引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这些书籍,用正确的眼光来看待。可以举行一些辩论会,沙龙来探讨这些书的利与弊,通过讨论,让学生用分析的眼光来审视这些书,什么书可以看,什么书不可以看,这就是要有理性。培养学生的这种理性,老师要动一番心思的。例如我们采用曲径通幽的方法举行健康心理讲座。讲座中把对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情况剖析穿去,使学生明白他们读那样的书是心理不健康一种表现,要使自己心理健康,就要远离这样的书籍。还有我们通过墙壁漫画,采用抽象,夸张,渲染的手法把学生阅读这些课外书籍的丑陋现象凸显出来,培养学生拒绝不良书籍的心理。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中间就会形成排斥不良书籍,阅读优秀书籍的浓厚氛围,为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打下基础。二是挤。挤就是要给学生提供一些健康的书籍来阅读,把他们阅读那些不良书籍的时间挤掉。教师要给学生布置一些具体的阅读任务,如《语文课程标准》附录中的名著篇目,给他们提供阅读的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发现阅读中的美和快乐,提高他们的阅读层次,这样他们就会对那些庸俗不堪的书籍无动于衷了。我们在促进学生阅读优秀书籍方面提出了一读二写三谈的激励方法。一周读一本优秀书籍为一读;读书时书上要做批注,读完后要写读后感,这为二写;三谈是指,和同学谈话要谈书,和老师谈话要谈书,和家长谈话要谈书。通过这些措施,优秀书籍深入到了学生生活的各个角落,不良书籍就被挤出了学生的生活。三是堵。对那些不能自控的学生,我们要求他尽量不接触这些书。读这些书就像吸食鸦片一样,明知道是不好的行为,一旦沾食,就容易上瘾。在这方面,老师和家长要密切合作,对学生严格要求,杜绝学生接触这些书,不让他们走进这空虚迷乱的世界,经过一段时间的监督和引导,使学生的那种阅读欲望降到最低点。
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迷失,会对学生的人生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甚至会毁灭他的整个人生。如果我们不及时地引导,还会对我们的教育产生冲击,对我们的家庭幸福造成损害。所以,我们要积极地承担起这个责任,在实践中探索出引领学生走出迷谷的有效途径,确保我们的学生健康成长。
结果令人震惊,但又在我的意料之中。除了小时候看过的童话外,无论是中国的还是西方的,他们对于小说、散文大多数是一片空白,难得有几个看过几本,也只是金庸的武打小说之类。他们对于现当代中国文学完全处于无知状态,现代和当前国内最优秀的作家完全处在他们视野之外,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相当一部分学生还迷恋于各种网络游戏和漫画书。
进入初一下学期和初二后,《读者》《青年文摘》等杂志开始慢慢在一些学生手中流传,但完整看过中国四大名著的人却很少(包括初三学生),更不用说外国的名著。他们甚至连新课标要求的初中生必读名著都读不完。
这样的现状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这是为什么?除了学生学习负担重,没有过多的时间读篇幅较长的名著外,阅读兴趣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名著除了篇幅较长之外,故事情节也较长,还有大段的景物描写、内心独白等再加上时代的差距,这些名著很少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而《读者》《小小说选刊》之类却越来越受深受学生欢迎。如果说名著是“主流阅读”的话,那《读者》《小小说选刊》之类就可以说是“非主流阅读”。
让我们思考一下“非主流阅读”之所以繁荣的原因。
首先,现代社会是个信息量极大且获取信息极方便的社会,这是上述阅读景观之所以生成的客观条件。换言之,正因为信息多的让你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正因为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得让你数不胜数且十分便捷,正因为可供选择的领域空前宽广,人们的阅读习惯才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面对“目不暇接”与“层出不穷”,人们的确很难再有心思“沉下心”来细细地把玩长篇,静静地细品名著了。
就好像看电视,正因为可供选择的频道数以百计,不再是只有三两个,甚至只有一个频道“迫使”你老老实实地坐下来看,这才使“阅读者”有了充分的选择自由和选择的充分自由,其表现就是,手握遥控器的“阅读者”总是频频换台,挑来挑去,结果心浮气躁,反而一个台也看不仔细,一个节目也看不完整了。
同理,现代了,发达了,信息爆炸了,正因为可供阅读的信息多而杂了,渠道多而广了,人们的阅读选择才变得更加苛刻更加挑剔,他们已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决定:在曾出不穷的各类信息中,只选短小精悍的,不选拖沓冗长的!只选新鲜有趣的,不选平庸乏味的!只选看起来省事、记起来方便的,不选耗时费力的,伤神费脑的!
这就是长篇被冷落名、名篇被冷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中学生有中考、高考的重大压力,重任在肩,时间有限,他们“必须”甚至“只能”坚持“各取所需,学了就用”的原则,这是“非主流阅读”繁荣的主观原因。
为了说明这一点,不妨缩小一下目标,探讨一下中学生喜欢的这些文章究竟有哪些共同的特点,或者说,究竟怎样的文章才是中学生最欢迎的。
我个人认为,能满足中学生阅读需求的文章必须具有四个特点:新、短、趣、深,这才能让学生负担极重的中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取尽可能多的既有趣又有用的信息。
新,是指包含其间的信息要新。趣,是指要写得生动有趣。短,是指篇幅要短。深,是指道理讲得很深,有哲学意义或曰有点哲学深度。
也只有如此,既有诗意,又有哲理,既有新鲜感,又有实用性,才能让人欣然接受。且以深受中学生欢迎的“青春美文”“哲理美文”为例再做一番具体分析,中学生之所以喜爱此类文章,乃是因为:
文章事例精短,可以直接引用;表述巧妙,可以直接参考;读起来方便,记起来方便,用起来也方便;既能满足低层次的需要,因此得到消遣与休憩,也能满足高层次的需求,能吸收借鉴,能学以致用,直接为考试服务。惟其如此,才能让中学生读并快乐着,读并思考着,读并吸收着。
我想,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然还有其他原因),大量入选青春美文和哲理美文的《读者》《青年文摘》一类报刊才得到了广大读者持之以恒的青睐与推崇,而某些因循守旧无意变通的书刊杂志,则因忽略这一点而遭到冷遇。
总之“主流阅读”备受冷落,“非主流阅读”方兴未艾,这是事实。
对此,我们必须重视。我们不能麻木。我们必须并只能加强引导。
当然,也无须大惊小怪,大呼小叫。
遗憾的是,对于中学生的这一阅读变化,并没有引起广大一线教师的普遍重视,更谈不到因势利导,加强指导了。
关键词:拓展;课外阅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061-01
课外阅读是中学生自主自发获取文化知识的学习过程,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通过课外阅读,可以扩宽中学生的知识面,可以提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提升中学生的人文素质。人类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留下了好多经典的记录人类智慧的书籍。语文新课标中也提出少做题、多读书,并做了对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的具体要求。中学生是祖国的花朵,他们的成长,关系我们祖国的未来,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人类文明发展史留给我们的瑰宝,在中学生中广泛开展课外阅读。
一、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中学生对课外阅读还是有很浓厚的兴趣的,但由于其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也存在以下状况:
1、中学生课外阅读时间有很大的局限性。目前,国内中学校的教育现状是课程安排紧张,课业负担过重,过多的强调升学率。这就使得上到教育主管部门下到一线语文教师,他们的工作重心都放在升学率的硬性指标上,过多的注重课堂教学。虽然各中学校都在开展课外阅读,但中学生每天除了课堂学习以外大部分时间都在写作业,使课外阅读在时间上有了很大的局限性,导致课外阅读效果收效甚微。
2、家长对中学生的要求影响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学校和老师对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视程度以及对课外阅读的要求会直接影响到家长对于中学生在作业与课外阅读重视程度上的偏差,这直接导致中学生业余时间课外阅读的缺失。另外,还有一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在中学生写完作业至于,仍然要求其参加辅导班、兴趣班学生,加重了中学生的学习负担,也间接的剥夺了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权利。还有一小部分家长,认为中学生看课外书籍是看“闲书”,严重打击了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积极性。
3、中学生课外阅读存在自身局限性。中学生的年龄处于青少年时期,其本身具有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的特点,同时也具有分辨力差、自制力差等特点。这些造成中学生在选择课外读物的过程中,经常是漫无目的的阅读,对于课外阅读内容,糟粕的可能不懂得摒弃,精华的也可能不知道吸取,因而即便是进行了课外阅读,收货也不大。而且,就调查研究显示,就目前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目来看,大部分都停留在故事性强、想象力丰富的书籍上,而对于科普性读物却涉及很少。
4、当代网络对中学生课外阅读形成巨大冲击。当代网络工具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随之网络工具的普及,大部分中学生都在使用网络,相比较传统的书籍,他们更喜欢网络媒介,而网络媒介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精神导向,使得当代网络对于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冲击力更大。
二、如何拓展中学生课外阅读途径
立足于中学生本身,通过分析目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我们必须加强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努力拓宽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途径。
1、进一步明确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意义,培养和激发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课外阅读可以使中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可以提高中学生的文化修养,提升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它在中学生成长成才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点,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必须要认识到。涉及到在中学生中开展课外阅读的具体工作中,我们要利用名人名言、文学巨著去感染和影响学生,并开办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进一步培养和激发中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兴趣。
2、转变观念,减轻语文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改变传统的语文教育只注重基础知识学习的教育理念,要从中学生本身出发,建立更为高远的培养人的教育理念。要减轻语文课业负担,鼓励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关心社会时事,并给予中学生课外阅读后对于自我的肯定,只有这样,才能激励中学生不断的进行课外阅读,长此以往,形成良性循环。
3、充分发挥教师、家长在中学生课外阅读中所起的导向作用,加强阅读指导。为了扬长避短的利用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开拓中学生的知识面,我们必须发挥以教师为主、以家长为辅的课外阅读导向作用,对中学生的课外读物进行筛选和推荐引导,力争让中学生在课外读物中获取健康的精神食粮。只有学校、家庭进而社会形成合力,才能正确引导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正确方向。
4、充分利用网络工具,打破课外阅读中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网络具有信息量大,传播迅速,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特点;大部分中学生都喜欢使用网络,而且使用网络都很精通,这些都为开展中学生课外阅读开辟了新的场地。在开展网络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建立网上读书会、课外读书推介会、课外读书交流会等方式进行操作。充分利用网络工具,既打破了课外阅读中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又可以对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目进行引导,对课外阅读效果加以评价。
三、结束语
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对于拓展知识面、提升自身素质、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教育过程中一项具有重要意义且艰巨的工作。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开展好这项工作,在拓展中学生课外阅读途径中还需要不断探索、不断总结。
参考文献:
[1] 孟庆焕.中学生阅读的现状与对策[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1).
(二) 本次调查的对象
(三) 本次调查的方式
采取全体问卷调查法和随机抽样调查法。
(四) 本次调查的预期成果
1. 了解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现状。
2. 摸清影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
(五)本次调查的时间
2007年8月30日
二、当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现状
(一) 本次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的缘起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规定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把过程与方法列入教学目标,是过去教学大纲所没有的。比如,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上述种种,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新的导向,这就是: 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的同时,特别注重丰富学生的人文修养,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而阅读是学生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就能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吸收丰富的文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同时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就表明学生对语文的接触并不局限在语文课堂内,在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以及各种传播媒体等,都能够学习语文。学习语文的资源和运用语文的实践机会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让学生尽可能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课程标准规定,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九年的课外阅读量要达到400万字以上。
因此加强对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而对现阶段农村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调查也就越发显得重要了。
(二) 当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镇内工人家庭子女、政府及事业单位干部家庭子女、教师子女和农村农民家庭子女在课外阅读方面的表现差别很大。
(2)在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支持方面,农村农民家长不如镇内工人及机关干部家长。调查统计显示,有86%以上的工人及干部身份的学生家长表示积极支持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认为课外阅读不仅能开拓学生视野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农村农民家长中只有8%表示支持孩子做课外阅读,而这8%的人中,绝大多数还是认为课外阅读能提高学生的分数才表示支持的。
(3)课外阅读的方式上,农村农民家庭学生不如镇内工人及干部家庭学生。农村家庭学生的课外阅读只能是有限的几本课外书,想向同村人借都没有,除此之外,获取课外知识的途径只有电视了,而学生看电视只注重动画片或武打片中刺激的场面或是新奇的画面,并不关注电视作品中的语文知识或自然科学知识。然而镇内学生课外阅读方式要多的多,除了父母给买书或电子出版物外,可以向镇内的老师、同学借书,有的家长其工作单位有图书室也可以利用,条件好的同学在家中可以上网读书,还有的参加夏令营、冬令营或在家长的带领下在旅游中增加阅历。这也正是农村学生无法企及的。
2. 农村学校图书室在建设、管理与使用等方面的欠缺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
本次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学生的课外读物的来源98%为家庭,2%是向他人借来的。学校提供的课外读物为零。而且具笔者掌握的材料表明,农村中小学的图书室现在仍坚持向学生开放的微乎其微。即使开放也是在上级督导检查来之前,做一做样子,向学生开放一下,让学生在借书卡上留下一点痕迹而已。而很多学校早已不再向学生开放了。在学校的图书室读书对学生来说是很难做到的,而在电子阅览室里阅读更是办不到的。
3. 学生课外读物的总量严重不足。
⑵学生拥有的课外读物品种单一,以唐诗居多,小说以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居多,童话、神话、寓言、诗歌、散文较少,外国作品更少。
正是因为学生课外读物的总量不足,品种单一,直接导致了学生对祖国丰富、灿烂的文化知之甚少。
4. 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做课外阅读只凭兴趣或是老师的要求,不能自觉主动阅读。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最喜欢的了解中外名著的途径是看影视剧,而通过阅读了解中外名著的学生很少。学生看课外书要么是出于老师的要求,为了提高语文分数,只挑选与语文考试有关的内容来读,要么是出于消遣,闲之无聊,走马观花看上一阵打发时间。在阅读过程中很少有人做阅读笔记,更不知道做读书笔记有何用,怎样做读书笔记。
三、影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诸多因素
1. 家庭经济状况对中学生课外阅读有着最直接的影响。
目前我市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由于近年来学生学习费用的支出不断加大,农村学生流失现象又有所抬头,农村家庭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就已不容易,更别说为学生买课外读物了。
2. 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影响着学生的课外阅读。
现在中学生的家长多为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生的,大多数都受到了初中以上的教育,对学生的学习还是比较支持的。但是相比之下,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家长对学生的教育重视的程度越高,也越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相反,受教育程度低的绝大多数是农村学生家长,在他们看来,学生学好课本以内的知识就足够了,还做什么课外阅读呢?
3.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条件限制了学生的课外阅读。
虽然素质教育在我国已推行了很多年了,但是由于政府学校的评价,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仍侧重在升学率上,因此,学校的办学思想并没有真正地转变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上来。
加上各农村中学经费的不足,钱都花在了追求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购置和改进上,求洋,求新,求大,而忽略了图书室的建设与管理,使学生虽身在读书的学校,却没有好的课外来读。另外,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建设的实验班和普通班。实验班学生基础好,学习气氛浓,学生的课外阅读。在一个学校里能进实验班的学生只是少数,大多数分在了普通班里,这样就使更多的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发展。
3. 缺少教师的指导是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狭窄,阅读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广大教师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对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还是以提高学生语文成绩为出发点,让学生积累词汇、模仿造句、体会写法,为学生写作而读书,这就限制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学生也就逐渐失去了课外阅读的兴趣,而不再进行课外阅读。另外,教师给学生布置的繁重的作业也使学生没有时间做课外阅读。
四、针对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几点建议
1. 转变思想,树立新的人才观和就业观。现在全社会都应彻底转变过去那种唯升学论、唯学历论的旧观念,尤其是新闻媒体应更多的宣传那些勤奋上进多才多艺的普通学生,而不能过分宣传那些高考状元、中考状元,从而在群众心里树立学习优异者是人才,多才多艺者更是人才的观念。这样才能使全社会更重视学生的全面培养。
2. 坚决取消重点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做到资源共享。
3. 学生与家长的联系应形成制度。让每个学生家长在与学校与老师沟通的过程中,提高认识,转变思想,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的条件和氛围。
4. 学校的图书室建设与管理应落到实处。图书室的建设与学校其他建设比起来,事虽小但意义不同,各学校只要求本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去做,一定会把图书室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筹建电子阅览室。
5. 广大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可以为学生列出书目,提出要求,教给方法,并组织开展一些读书竞赛活动,促进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中学生; 课外阅读;习惯
一、课外阅读的概念
关于阅读的概念,《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定义为“阅读,是一种从书面语言中获得教育意义的心理过程,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这种技能,是读者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是由一系列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教育大辞典》将其定义为:阅读是从书面语言中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方法,是进行信息交流的桥梁和手段。”这两种定义,分别从阅读主体的心理过程和阅读活动的社会功能着眼,阐明了阅读的本质。
而课外阅读,指的是中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课内阅读的延续与扩展,是提高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环节。课外阅读本身就是一种智力开发活动,是一种自我教育的过程,是一种情感体验。课外阅读是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通过阅读书报、影视、网络等进行学习的方式。
二、培养中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在学校的时候为了自己需要与兴趣,须在课本或选文之外阅读其它的书籍和文章;他日出校之后,为了需要与兴趣,一辈子须阅读各种书籍和文章;这种阅读就是所谓的应用。”吕叔湘先生也曾说:“同志们好好回忆一下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所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自己课外阅读的又占多少。我回想了自己的,大概是三七分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的收获来自于课外阅读。”由此可见,课外阅读是很重要的。中学 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也是培养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期。
(一)课外阅读可以获取丰富的知识
随着科技和文化的日益发展,我们所看到、所接触的东西越来越多,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变得越来越强烈。要想解决这些问题,仅仅依靠课本和老师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中学生从多种途径来获取知识、解决问题。那么,课外阅读就是一个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二)课外阅读可以健全人格,提高素养
中学生的日常学习,不仅仅是要获得知识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做人,这是一个健全人格,提高素养的过程。读书可以使人获得更多地知识,也可以提高人的素质,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因此,就必须鼓励中学生多读书,读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
(三) 课外阅读可以使中学生终身受益
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是一种终身教育的方法。而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则会使中学生终身受益。因为中学生在长期的课外阅读活动中,会形成一种独立的学习习惯。这种独立的学习习惯,可以促使他们在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受益无穷。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可以独立思考、寻找解决的办法。
三、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误区
当前,关于中学生的课外阅读,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中学生的阅读内容、方式、兴趣比较单一。这些因素,严重制约着中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提高。而在中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研究者指出,部分教师为了使中学生增加阅读积累,硬性规定学生读多少书、读什么书,只求阅读数量不求阅读质量;而家长也没有正确配合,或是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认识有误,或是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方式不当。这些培养中的误区导致中学生的阅读水平参差不齐,良好的阅读习惯得不到养成。
四、培养中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就学校而言,教师要巧妙运用学校的公共设施,给中学生营造阅读氛围。比如,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一些阅读标语、在板报上提供阅读信息、定期更新推荐的读物等,来为中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而在家庭中,家长也需要配合教师,给中学生创设一个相对浓郁的家庭阅读氛围,以达到鼓励学生阅读的效果。如家长可以陪着孩子一起看书、读报,也可以和学生共同讨论阅读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这样既可以使中学生意识到家长对其阅读的重视,也可以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家长还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些合适的书籍,或在周末带着孩子到公共图书馆、书店、文化中心等场所,给孩子创造阅读环境。
(二)激发中学生的阅读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阅读产生了兴趣,才会抱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相应地产生好的效果。
1.用故事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应抓住中学生的年龄特征,用讲故事的方法来激发中学生阅读的兴趣。比如,课堂之上,教师在结合课堂内容的基础之上,根据中学生的兴趣,讲一些作品的精彩章节、故事片段等,激起中学生的兴趣之后,把作品或者文章推荐给他们,让中学生自己去阅读。
2.用榜样激发阅读兴趣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以身作则,课下之余要多读书,既可以充实自己,也可以给中学生做以表率。教师也可以给中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阅读的名人事迹,也可以通过表扬身边的阅读榜样来鼓励中学生阅读。
3.组织活动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定期组织一些有关阅读的活动。如寓言大赛、成语接龙等,也可以在班级内组织朗诵比赛,对优秀的学生加以表扬,或是给予一定的奖励等,以此来激发中学生阅读的兴趣。
(三)指导中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不同年龄阶段的中学生认知水平也不相同,教师需要根据这一特点,引导中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一)本次调查的目的中学生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上容易被忽略的一环,而学生课外阅读的质与量直接影响到中学生的语文修养,同时还能反映出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学校的办学思想及教师的指导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对于指导语文教师今后开展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提醒学生家长提高对孩子读书的支持意识、建议学校转变办学思想改善办学条件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本次调查的对象
(三)本次调查的方式
采取全体问卷调查法和随机抽样调查法。
(四)本次调查的预期成果
1.了解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现状。
2.摸清影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
(五)本次调查的时间
年8月30日
二当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现状
(一)本次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的缘起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规定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把过程与方法列入教学目标,是过去教学大纲所没有的。比如,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上述种种,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新的导向,这就是: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的同时,特别注重丰富学生的人文修养,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而阅读是学生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就能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吸收丰富的文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同时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就表明学生对语文的接触并不局限在语文课堂内,在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以及各种传播媒体等,都能够学习语文。学习语文的资源和运用语文的实践机会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让学生尽可能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课程标准规定,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九年的课外阅读量要达到400万字以上。
因此加强对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而对现阶段农村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调查也就越发显得重要了。
(二)当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镇内工人家庭子女、政府及事业单位干部家庭子女、教师子女和农村农民家庭子女在课外阅读方面的表现差别很大。
(2)在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支持方面,农村农民家长不如镇内工人及机关干部家长。调查统计显示,有86%以上的工人及干部身份的学生家长表示积极支持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认为课外阅读不仅能开拓学生视野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农村农民家长中只有8%表示支持孩子做课外阅读,而这8%的人中,绝大多数还是认为课外阅读能提高学生的分数才表示支持的。
(3)课外阅读的方式上,农村农民家庭学生不如镇内工人及干部家庭学生。农村家庭学生的课外阅读只能是有限的几本课外书,想向同村人借都没有,除此之外,获取课外知识的途径只有电视了,而学生看电视只注重动画片或武打片中刺激的场面或是新奇的画面,并不关注电视作品中的语文知识或自然科学知识。然而镇内学生课外阅读方式要多的多,除了父母给买书或电子出版物外,可以向镇内的老师、同学借书,有的家长其工作单位有图书室也可以利用,条件好的同学在家中可以上网读书,还有的参加夏令营、冬令营或在家长的带领下在旅游中增加阅历。这也正是农村学生无法企及的。
2.农村学校图书室在建设、管理与使用等方面的欠缺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
本次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学生的课外读物的来源98%为家庭,2%是向他人借来的。学校提供的课外读物为零。而且具笔者掌握的材料表明,农村中小学的图书室现在仍坚持向学生开放的微乎其微。即使开放也是在上级督导检查来之前,做一做样子,向学生开放一下,让学生在借书卡上留下一点痕迹而已。而很多学校早已不再向学生开放了。在学校的图书室读书对学生来说是很难做到的,而在电子阅览室里阅读更是办不到的。
3.学生课外读物的总量严重不足。
⑵学生拥有的课外读物品种单一,以唐诗居多,小说以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居多,童话、神话、寓言、诗歌、散文较少,外国作品更少。
正是因为学生课外读物的总量不足,品种单一,直接导致了学生对祖国丰富、灿烂的文化知之甚少。
4.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做课外阅读只凭兴趣或是老师的要求,不能自觉主动阅读。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最喜欢的了解中外名著的途径是看影视剧,而通过阅读了解中外名著的学生很少。学生看课外书要么是出于老师的要求,为了提高语文分数,只挑选与语文考试有关的内容来读,要么是出于消遣,闲之无聊,走马观花看上一阵打发时间。在阅读过程中很少有人做阅读笔记,更不知道做读书笔记有何用,怎样做读书笔记。
三影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诸多因素
1.家庭经济状况对中学生课外阅读有着最直接的影响。
目前我市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由于近年来学生学习费用的支出不断加大,农村学生流失现象又有所抬头,农村家庭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就已不容易,更别说为学生买课外读物了。
2.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影响着学生的课外阅读。
现在中学生的家长多为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生的,大多数都受到了初中以上的教育,对学生的学习还是比较支持的。但是相比之下,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家长对学生的教育重视的程度越高,也越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相反,受教育程度低的绝大多数是农村学生家长,在他们看来,学生学好课本以内的知识就足够了,还做什么课外阅读呢?
3.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条件限制了学生的课外阅读。
虽然素质教育在我国已推行了很多年了,但是由于政府学校的评价,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仍侧重在升学率上,因此,学校的办学思想并没有真正地转变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上来。
加上各农村中学经费的不足,钱都花在了追求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购置和改进上,求洋,求新,求大,而忽略了图书室的建设与管理,使学生虽身在读书的学校,却没有好的课外来读。另外,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建设的实验班和普通班。实验班学生基础好,学习气氛浓,学生的课外阅读。在一个学校里能进实验班的学生只是少数,大多数分在了普通班里,这样就使更多的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发展。
3.缺少教师的指导是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狭窄,阅读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广大教师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对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还是以提高学生语文成绩为出发点,让学生积累词汇、模仿造句、体会写法,为学生写作而读书,这就限制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学生也就逐渐失去了课外阅读的兴趣,而不再进行课外阅读。另外,教师给学生布置的繁重的作业也使学生没有时间做课外阅读。
四针对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几点建议
1.转变思想,树立新的人才观和就业观。现在全社会都应彻底转变过去那种唯升学论、唯学历论的旧观念,尤其是新闻媒体应更多的宣传那些勤奋上进多才多艺的普通学生,而不能过分宣传那些高考状元、中考状元,从而在群众心里树立学习优异者是人才,多才多艺者更是人才的观念。这样才能使全社会更重视学生的全面培养。
2.坚决取消重点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做到资源共享。
3.学生与家长的联系应形成制度。让每个学生家长在与学校与老师沟通的过程中,提高认识,转变思想,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的条件和氛围。
4.学校的图书室建设与管理应落到实处。图书室的建设与学校其他建设比起来,事虽小但意义不同,各学校只要求本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去做,一定会把图书室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筹建电子阅览室。
5.广大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可以为学生列出书目,提出要求,教给方法,并组织开展一些读书竞赛活动,促进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农村中学 课外阅读 现状 对策
课外阅读是中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对课内语文教学具有独特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中学,尤其是农村中学开展课外阅读情况不容乐观,在某些学校几乎空白。本文拟针对农村中学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现状
学生在校期间不重视课外阅读,忽视知识的积累,结果造成知识面狭窄,综合素质低下,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令人尴尬的事情。中学生课外阅读量的不足,是普遍存在的一种语文现象,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学又显得尤为突出。通过调查分析,对目前农村中学课外阅读现状的基本认识是:
1.阅读时间少。
农村中学有两类学生是比较典型的:一是基础差,学业跟不上,这类学生连正常的学习都无法完成,就更谈不上课外阅读了;一是成绩较好,学校、老师、家长都寄以升学的厚望,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练习,根本就挤不出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2.阅读氛围差。
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氛围主要指阅读的客观条件、环境。当今众多的农村中学校园里,存在着诸多妨碍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其一、校园文化建设薄弱。其二、农村语文教师自身的课外阅读状况也不足于承担起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重任。其三、学科之间缺乏渗透意识,自然科学学科教师不支持学生课外阅读,在一定程度上也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对策
1.转变观念是关键。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教育观念一转变,许多困难迎刃而解。”要转变农村中学语文课外阅读的被动现状,首要的是转变教育者的教育观念,落后的教育观念钳制了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
至于学生观念的转变,是个比较复杂的心理过程。但教师只要坚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成长的欢乐,相信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是可以激发的。
2.方法指导是重点。
观念转变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就能比较顺利地开展,但是课外读物浩如烟海,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往往无从下手,盲目地阅读,其效果要大打折扣。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1)由课内精讲向课外延伸扩展。
(2)教给阅读的具体方法。
中学生课外阅读时间毕竟有限,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对阅读材料精耕细作,所以方法的指导就显得特别重要。阅读的方法多种多样,中学生在课堂里也接触到许多,哪一种阅读的效果最好,也因人而异,不必强求一致。
(3)以写促读。
语文教学提倡以读促写,学生阅读量大了,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就易于提高。但是,在学生还不能将课外阅读变成自己的自觉行为时,教师就必须想办法“逼迫”学生去阅读,在这种情况下,以写促读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即教师通过布置学生完成一定量的作文、日记等来促使学生去阅读。这样就迫使学生每天都有一定的阅读量,时间长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语文水平自然也就提高了。
3.检查落实是保证。
语文教师应自觉地将学生的课外语文阅读列入自己的教学计划中,虽然不要进行考试,但也要检查落实。中学生的学习需要有人赏识,需要有人激励,只有老师时时的督促鼓励,才有可能长期地让学生保持阅读的兴趣,持之以恒,才有可能使学生把阅读当作自己生存的需要,将它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