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8 10:14:5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2岁孩子的启蒙教育,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音乐启蒙;幼儿;作用
“音乐是人类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缺少音乐,对教育来说是不完善的,这表明一定要有音乐教育”(柯达伊・佐尔坦,音乐教育家)。有专家指出,幼儿如果得到正确的音乐启蒙教育,当其成长后,无论是音乐水平还是智力水平,均能有良好的发展。因为音乐是一种艺术形象,幼儿的思维也表现为一种具体形象,所以正确的音乐启蒙对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十分重要。
一、研究的基础
研究表明幼儿的听觉器官一般早于其他器官,当幼儿还不会说话,不会走路时,他就能够听,包括听音乐,而且能感受到声音中的情绪。如果是听音乐,可能幼儿在听到欢快的乐曲时会喜悦、微笑,听到柔美的乐曲就会平静下来,比如摇篮曲。
“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数学、文学和音符”(雨果)。这句话充分说明了音乐启蒙教育的重要性,国际上也有诸多成果,比如奥尔夫音乐教育,具有综合性、即兴性、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本性等特色。其可贵之处在于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感受,表现音乐的丰富性,这一教育理念在残障儿童康复领域也有着积极的影响。我国在幼儿音乐教育的历史中,也有许多著名人物为此做出贡献,比如恽代英家庭智育等。
但目前可以看到一种奇怪的现象――时常看到家长带着孩子出入各种培训机构,学唱歌,学乐器好像这样会很有“面子”。而且很大部分音乐启蒙教育在实施拔苗助长。这些现象均表明当前教育者和家长对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存在错误认知。不重视音乐启蒙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所以十分有必要对此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引起重视。
二、幼儿音乐启蒙的作用
(一)引导身心发育。医学和生理学上的研究表明,唱歌可以使心肺、呼吸等器官进行活动,同时引起幼儿血液循环加速,能够促进幼儿身体器官的健康发育。在幼儿园经常可以看到一种现象,当幼儿沉浸在音乐中,特别是节奏感比较强的音乐中,幼儿会不自觉地手舞足蹈。这表明在音乐节奏中,孩子的身体机能被调动起来,这能够有效帮助孩子身心成L,同时还能帮助孩子幸存良好的品质,促进思维能力。当采取音乐活动时,孩子得到了锻炼。但要注意的是幼儿身体肌肉群很弱小,在活动中难免很笨拙,一些精细动作无法完成,心肺能力较差,所以要注意不能过度。
(二)促进智力发展。促进脑发育的一种最佳途径在于音乐,音乐可以使幼儿智力得到发展。音乐凝聚智慧,符合大脑机能活动规律。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左半球的主要功能在于计算、语言等方面,比较繁忙。右半球的功能则主要是针对绘画、音乐、空间等的感知,相对比较清闲。很多人存在一种误区即大脑左右半球差距大。实则不然,在音乐启蒙教育中,音乐可以使大脑建立更复杂、更多的神经联系,这需要右半球的参与,而音乐性质这些较为理性的内容就需要左半球去感知。当孩子处于音乐活动中时,左右脑在同时运作,可以有效促进幼儿大脑的健康发育。
(三)培养良好情绪。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赞许和尊重,幼儿同样如此,但不同的是,幼儿依赖家长和教师,得到家长和教师的赞许会使孩子喜出望外。同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运动能力提高,在一个集体中会逐渐诞生竞争心理,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很多时候在音乐活动中,孩子的兴趣十分高涨,表现为唱歌跳舞都十分积极。虽然孩子可能唱得不是很好,也应该给予鼓励,这样可以有效保持孩子的热情,会使孩子在音乐教学中更专注,进而培养出良好的情绪。但如果去批评,则会导致孩子产生惧怕心理,特别是在对幼儿音乐启蒙教育有错误认识的情况下,更加容易导致孩子出现自卑、自闭等不健康心理。
三、建议
首先,对于年龄很小的幼儿,需要家长进行音乐启蒙,比如1~3岁左右的幼儿,家长可以播放一些简短、旋律鲜明,悦耳的音乐给孩子听,也可以哼唱一些简单、活泼、轻快的曲调,促进幼儿产生对音乐的基本感受。引导其产生情绪反应,为了使孩子注意力集中,可以帮助孩子做一些有节奏的运动如拍手、屈膝等。还可以配合一些玩具在听音乐中活动起来,促进身心发育。当孩子进入幼儿园,主要的音乐启蒙教育人变成了教师,可以采取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结合一些有趣活泼的情景,排除孩子的紧张感,引导孩子在音乐中学习、娱乐、游戏。
其次,要在启蒙教育中融入多种艺术形式,比如借助小公鸡等儿歌,结合美术,将歌曲和绘画结合起来。用色彩、线条表现歌曲内容,使音乐立体,这可加深孩子对音乐的理解。结合舞蹈,在音乐中翩翩起舞,调动孩子的身体,促进孩子成长。而对家长来说,则需要正确认识音乐启蒙教育,为孩子找培训班不是不可以,但不能拔苗助长,要配合好教育工作者,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通过音乐启蒙教育,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最后,打造游戏音乐课堂,采用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方法,把课堂上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孩子本身是天真的,拥有很多奇思妙想,那么就可以利用这些特点展开音乐游戏活动,引导孩子即兴表演。通过游戏的方式寓教于乐,在轻松的氛围中使孩子得到音乐教育,获得成长。
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可以促进幼儿多方面健康发展,特别是在身体发育、智力发育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幼儿的听觉器官发育早,跟随音乐的节奏摇摆是幼儿的天性。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教师,均应该重视幼儿音乐启蒙教育,排除错误认识,力求在音乐启蒙教育中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身体不同部位可发声
赶到现场听公开课的家长很多,组织者按10-15人一个班开讲。授课老师之一的李老师告诉记者,几年前他参加美国、加拿大、波兰、中国四个国家组织的共80个琴童共度夏令营的活动。当中国的琴童们来到夏令营后发现其他三个国家的琴童都多才多艺,对各种乐器都能融会贯通,还津津乐道地为大家讲述他们喜爱的电子游戏。而中国的孩子们只精通自己学的那一门专业,其他什么也不会。与其他国家的孩子相比,中国的孩子有些呆板。李老师称,其实不要让孩子过早地去学专业,而应该让他们接受音乐的启蒙教育。
李老师的启蒙教育课可谓打破了常规的教课方法,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上了一堂生动的音乐课。记者在课堂上看到,李老师带着孩子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引导孩子记忆音符,他用手指着自己的嘴、鼻子、眼睛、耳朵、头顶来演示不同的部位是不同的音调,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地在底下跟着老师学。不一会儿,七个音符孩子们就都记住了。
摇动矿泉水瓶学乐器
李老师称,现在的家长非常注重早期音乐教育,但太急功近利,硬是让三四岁的孩子背五线谱,总想着5岁就能考上钢琴三级,有些学钢琴的孩子一天要练习两个小时以上的钢琴,孩子感到学音乐太苦,他提倡家长要着重培养孩子对音乐的一种幸福体验。
记者注意到,他教学中编了许多贴近孩子生活的儿歌,例如妈妈减肥、爸爸睡懒觉,以便给孩子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他还鼓励先学会儿歌的孩子上台表演,锻炼孩子敢于表现自己的勇气。并且让家长跟着一起学,把艺术的启蒙教育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
他带来的乐器,则是传统的口风琴等等,他拿着口风琴吹奏汽车、救护车的声音,此外,还将矿泉水瓶内放上豆子,用小棍棒敲打着小板凳,仿佛是打击乐的声音,孩子们听了都瞪大眼睛很好奇地望着老师,顿时都想试一试。就这样,孩子对音乐最初的爱好就有了。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启蒙,也是对他们是否爱好音乐的一个测验。
长期封闭在家孩子怕挫折
采访中,记者还看到有一个两岁多的小朋友哭着闹着不肯进教室,无论爸爸妈妈怎么哄也不肯进去。妈妈想进去听课,可孩子哭着拉着妈妈不让走开,最后家长只能托着孩子在窗户外听老师讲课。
【关键词】幼儿;钢琴;启蒙教育
中图分类号:J6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1-0069-01
幼儿的启蒙教育在幼儿的整个钢琴学习阶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特别注意老师教学与幼儿学习过程中的科学性与趣味性。本文着重从幼儿钢琴启蒙教育的方法和过程进行探析,希望能有借鉴作用。
一、幼儿钢琴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音乐训练是开发右半脑和儿童智力最有效的途径,也能促进儿童听觉、视觉记忆和思维的发展;还能在艰苦的训练中培养儿童坚强的毅力;同时还可以增强儿童的理解能力、感受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幼儿学习钢琴,能达到十指灵活而独立的运动,左手和右手都能得到较为均衡的、高度独立的训练,不仅使儿童的眼、脑、手、脚、耳乃至全身心投入并协调配合,还能使儿童的组织、协调、阅读、记忆以及观察力、注意力、忍耐力、创造力等方面都得到明显的发展;孩子通过学习钢琴,可以了解世界各国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提高审美情趣,增强了艺术修养。
二、幼儿钢琴启蒙教育的最佳阶段
对于幼儿学习钢琴的时间界定,我们从对参加第三届柴科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的三十三位钢琴家开始学钢琴的年龄调查研究中可以发现:其中一位是从2岁开始,三位是从3岁开始,六位是从5岁开始,八位是从6岁开始,七位是从7岁开始,各有一位分别是从8、9、10岁开始。由此可见,参加此次比赛的钢琴家有85%是从3-7岁年龄段开始学琴,该年龄段是幼儿学琴的最佳年龄段。学琴年龄太小,钢琴键盘的重量使幼儿柔软的手指难以适应;年龄过大,则会错过幼儿对艺术感知和训练的脑神经发育的最佳时期。
三、幼儿钢琴启蒙教育的关键是兴趣培养
幼儿心理学研究表明,3-4岁幼儿的注意力只有5-10分钟,5-6岁幼儿的注意力最多20分钟左右。在幼儿钢琴启蒙教学过程中,钢琴教师不但要掌握正确而熟练的钢琴演奏技法,更要重视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因此,幼儿钢琴启蒙教育的特点就要偏向于儿童化、趣味化。
幼儿钢琴学习的“兴趣”和对钢琴的“琴趣”浓淡是分不开的,教师应注重培养孩子对钢琴的“琴趣”才能提高孩子弹琴的“兴趣”。要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大自然的“音乐”,如带孩子到公园去,到田野花丛中去,让他们聆听蛙鸟叫声、风雨汽笛声,让孩子对声音产生兴趣;又如,在生活中随时可以启发孩子感受多种节奏,让幼儿多听音乐,通过比较不断增强他们对音乐美的感受力和表现欲。通过鼓励和表扬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产生更大的学习愿望,使儿童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产生持久的兴趣,从而自发地产生对钢琴学习的要求,并从中得到激励和鼓舞。
四、幼儿钢琴启蒙教育基本方法
钢琴启蒙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音乐发展之路。在幼儿钢琴启蒙教育中,应根据儿童自身的特点和演奏技巧,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充分认识钢琴弹奏技术、技巧形成的规律性和阶段性,才能保证幼儿钢琴启蒙教育的成功。在幼儿钢琴启蒙教育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正确的弹奏姿势。幼儿钢琴启蒙教育的第一步应从正确的弹奏姿势训练开始。练习者上身要端正自然,微向前倾,身体要正对键盘的中央,双手放在键盘上时要使手肘部和前臂的高度与键盘高度保持一致,双脚自然放松地放置于踏板前。训练者要坐得端正而不僵硬,肩背放松,坐到琴凳的1/3处。训练者手的姿势应当自然放松、手指弯曲成半球形,掌关节撑起,肘部放松,五指立起来,用手指端肉垫部分触键。从一开始就保证科学的弹奏姿势,才能在今后的训练过程中渐渐体会到用身体的重量和力量来触键,提高弹奏的准确性。
二是训练注意力的提高。钢琴训练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独立性要求非常强的教育训练过程,它要求学习者有严谨而踏实的学习态度、自觉和刻苦的学习能力。因此,家长应帮助孩子安排一个安静的、整洁的、没有其它干扰的环境,琴上不要放一些引起孩子分散注意力的小玩具等。在辅导孩子练琴时,要充分利用孩子注意力集中这一段时间练习重点内容或新授内容。当觉察到孩子的注意力已不在琴上时,应该让他休息一下,再重新去练,效果会好许多。
现代社会,钢琴学习已经成为学龄前儿童音乐启蒙教育的第一选择。要让幼儿在钢琴的学习中对乐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鼓励幼儿创造性地弹奏,给他们充分的想象空间,提高音乐感受能力及学习的兴趣,塑造出良好的个性品质。
参考文献:
[1]李斐岚.试谈幼儿钢琴教学[J].人民音乐,1980(5).
[2]樊禾心.钢琴教学中演奏技术的训练[N].音乐周报,2000.
[3]田野.多元文化与幼儿教育――澳门幼儿课程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2.
关键词:儿童;生涯启蒙;体系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6-0271-02
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修订的《关于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建议》,明确提出初步了解技术和职业生活应是普通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标志着世界开始重视“职业启蒙”。[1]“职业启蒙”的开展依托于生涯教育(辅导),即依据一套系统的计划,通过生涯辅导人员协助个人建立并发展一个整合而适当的自我概念,然后将此概念转化为实际的选择与生活方式,达到个人的生涯发展目标,同时满足社会的需要。[2]美国的职业生涯教育从1994年进入全面发展时期。生涯教育的目的是为所有学生提供职业准备,包括从幼儿园到社区学院或大学的学生。我国台湾地区也在法欧美的基础上成功进行了本土化,经过多年实践,至今也取得了一定成果。职业生涯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特别是学前阶段的生涯教育,目前还处于探索期。
幼儿园这个阶段对于孩子的职业启蒙至关重要,此阶段是孩子们生涯的起点,是他们开始探索自我世界和外部世界的起点。在幼儿园孩子们所接受到的教育,特别是思维习惯、个性品质方面的引导会影响到他们的未来人生的发展。笔者基于3~6岁孩子的认知水平,考虑从幼儿园教育的游戏设计和角落设计入手,建立儿童生涯启蒙教育“3w”体系,实施“家校”互动,使游戏开展和功能区开发协同作用,唤醒孩子的生涯意识。
一、“WHY”
按照舒伯生涯发展理论,3~10岁是孩童发展自我概念的重要阶段,以自身的“需要”为主要考虑因素,这个时期幻想中的角色扮演非常重要,通过不同的职业体验类活动,获得自我肯定,建立信心。儿童职业体验馆作为一个“舶来品”,馆内有规范的微城市设计、仿真的职业体验场所,多样化的职业类型。由于其“寓教于乐”的教育价值,非常受孩子和家长的欢迎。职业体验是生涯教育的一部分内容,不能满足多数孩子对生涯发展的渴望。因此,幼儿时期开展儿童的“生涯”教育启蒙活动非常必要。
二、“WHAT”
1953年,舒伯在继承前人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阶段论,即为职业行为和职业态度提供了一个框架,叫做发展任务,一个发展任务就是个体在生活中的某点上需要面对的新的成就或责任,此任务的完成会带来幸福和成功。幼儿园的生涯阶段性任务是生涯启蒙,启蒙教育的载体可以是游戏、集体活动、社会实践等。
(一)兴趣的探索
兴趣是指无论我们能力高低,也无论外界评价如何,我们依然乐此不疲的事情。兴趣与能力无关,在能力、技能尚未全面开发的儿童时期,兴趣探索是最容易融入到幼儿生涯教育的元素。霍兰德兴趣理论把人的兴趣类型分为实用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事务型[3],把职业也分为以上六种类型,比如工程师、园艺师等是实用型职业,实验师、科学家是研究型,演员、作家是艺术型等。如果人的兴趣类型和职业的类型一致,就表明两者匹配。喜欢整理玩具的孩子的兴趣类型是事务型,事务型的兴趣类型对应职业如会计、程序员等;喜欢搭积木、拼图,一般是实用型,对应的职业比如工程师、科学家等;在团队活动中,如果小朋友经常主动担任领导者是企业型,对应的职业比如企业家、市场营销员等;喜欢为他人服务是社会型,对应的职业比如护士、园丁。
幼儿园的教室角落布置,可以体现生涯启蒙教育的幼儿观和教育观。3~6岁儿童的兴趣探索可以以功能区开发为载体,幼儿园的角落区域可以包括:积木角、桌面玩具角、科学小活动角、图书角、家庭角等。各个活动角用不同的家具分隔开来,这样便于儿童清楚地选择活动区。与此同时,教师可纵观全局,及时记录、整理、对比。孩子们在自由活动时间喜欢停留在哪个角落,那么就可以基本判定孩子的兴趣类型(表1)。幼儿园小朋友的自我认知水平不够高,还不能够认识到自己真正喜欢什么,幼儿园教师通过观察记录来确定孩子的兴趣类型,进而再和家长进一步交流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以确定孩子在现阶段的兴趣类型,帮助家长在家庭教育、课外教育中进行个性化兴趣培养。
(二)技能的培养
技能分为三类:专业知识技能、可迁移技能和自我管理技能。其中专业知识技能是和职业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这个一般放在高等教育阶段进行;可迁移技能是指职业内外能够通用的技能;自我管理技能是一个人的品质,是决定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在美国1989年的《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中[4],明确了指出属于小学生的12条职业能力中包括与人交往等四项可迁移技能和良好工作习惯重要性的认识等两项自我管理技能。自我管理技能是关乎人的品质的问题,可以延伸到幼儿园教育,进行尝试性开展。
良好的工作习惯的培养对于4~6岁的孩童来说可以从个人用品资料放置有序做起,比如整理各活动区的玩具架,要求摆放整齐、分类清楚。与人交往、合作是现代社会人的重要的技能之一。美国的职业启蒙教育起步较早,他们重视个人对团体的贡献,比如幼儿之间的相互帮助,集体排演小话剧,家庭之间的“玩伴日”活动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美国幼儿教育的方式方法,在幼儿园教育中更多地开展集体活动,提高孩子们之间的互动性。另外,每个活动区幼儿的活动尽量保持开放性,以通过交往活动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发展他们的社会技巧。
(三)角色的认识
舒伯的生涯彩虹图表明人在一生中会有很多生涯角色,比如儿女、父母、员工、学生、伴侣、公民等,帮助孩子们认识了解各个角色以及各个角色之间的关系是提升孩子社会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现实和模拟两种活动载体来实现。模拟途径是指幼儿园定期模拟各种情景,如家庭聚会、社区活动等,让小朋友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设计、扮演生活中的各种角色;现实途径主要是依靠家庭教育开展,引导孩子注意观察“妈妈”、“爸爸”、“奶奶”等典型人物一天的生活。两种途径相互结合,以讨论的形式进行课堂启发,引导孩子们加深对各种角色的认识。
(四)外部世界探索
生涯启蒙需要孩子们更多地接触外部社会、探索外部世界,并且和社会环境中的人和物进行互动交流。教师和家长必须鼓励幼儿积极地与自热环境、社会环境进行相互作用。幼儿利用各种感官,通过与大自然、周围的人和物直接作用进行学习。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多和外界活动的机会,孩子们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信息和外界互动。比如独生子女家庭,朋辈互动空缺,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和万里之外的小朋友下围棋,在活动中培养竞争意识。
三、“WHO”
“WHO”指的是儿童生涯教育开展的学习共同体,包含生涯教育的主体(孩子),客体(家长、教师)。主客体在游戏中互动,在互动中成长,两者组成了“学习共同体”。
幼儿教师作为儿童生涯启蒙教育的支点,需要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知识,结合对孩子的了解,给幼儿提供适合年龄发展和个体发展的游戏,在游戏中和孩子们互动。同时,加强和家长的联系,以提升互动的深度和互动的范围。从事不同职业,对职业生涯有自己理解的家长也是幼儿生涯启蒙教育的重要资源。幼儿园“职业日”活动,可以邀请从事不同职业的家长走进课堂,向孩子们从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对象等方面描述各自的职业生活。在生涯启蒙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家长和教师始终应该注意保持以“孩子”为中心,从“我教你”、“我管你”到“我们一起成长”,转变教育理念,在平等的前提下开展形式各样的活动。
四、结语
生涯启蒙教育包括自我探索和外部探索部分。幼儿园阶段小朋友的好奇心最浓,家长和幼儿园老师作为小朋友的人生导师,应从理念上重视、从行动上协助小朋友认识自我,带领小朋友探索外部世界,协助小朋友开始生涯之旅。
参考文献:
[1]黄晟扬,王鱼龙.美国儿童的职业启蒙教育研究[J].成人教育,2014,(1):109-111.
[2]焦冰清.美国职业生涯教育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9,(1):37-39.
关键词:启蒙;音准;小提琴;唱谱;幼儿教育
一、“音准”启蒙在幼儿小提琴学习中的意义
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帕尔曼•卡萨尔斯曾经说:“弦乐器的技巧练习是最难见成效的事情之一。其左手技巧则更难掌握,仅就音准一项就足够一个演奏者花毕生的精力去掌握。”可见,音准问题伴随着小提琴学习的全过程,而幼儿小提琴的音准的启蒙教育是最难突破的问题。3岁幼儿在听觉方面的机能已经趋于成熟,所以,最初的音准启蒙教育应当从这时开始,尽早的进行音准训练对学习小提琴也是有着相当大的帮助。小提琴的音准问题一直是小提琴教育与演奏中的一个久功不破的难题。琴童每天都会付出很多时间在音准的纠正上,但即使是这样,在向他人展示自己的练琴成果时音不准这一现象还是时有发生。因此,音准启蒙在幼儿小提琴教学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作为一名小提琴老师也应当尽早培养琴童的音高感,让孩子们尽早解决音准问题,自由翱翔在音乐的殿堂之中。
二、“绝对音高”的概念与培养方法
1.音阶练习是培养绝对音高的基础。每天练习音阶的目的就是拉准每一个音,但对于每一个初学小提琴的琴童普遍喜欢演奏欢快或是令人感动的旋律,音节练习被认为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实际上,坚持音节练习是训练绝对音高、建立内心听觉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与此同时,音阶练习也可以建立正确的手型,曾强手指触感。伟大的犹太裔小提琴家海菲兹曾经不止一次阐明过这样的观点“小提琴演奏技术的基础就是音阶,它是小提琴演奏技术最重要的方面”。由此可见,音节练习一定要成为小提琴初学者的基础性练习,坚持音节练习对建立绝对音高也有着莫大的帮助。2.听觉是音准的“灯塔”。对于听力正常的琴童来说,音准问题的根源在于日常练琴时没有充分利用双耳仔细地辨别自己演奏的音高是否准确,并且对于那些不准的音没有采取纠正措施。双耳没有起到监督与“引路”的作用,于是也就养成了拉不准的习惯,绝对音高自然无法建立。琴童在日常练琴时,都要利用双耳监督音准。实践证明,琴童千万不能认为自己的第一直觉是正确的,有时加上有钢琴作为音准的框架校正也是行之有效的。通过长时间的练习,正常的儿童一定能够培养绝对音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养成一个良好的音准练习习惯。众所周知,一旦习惯养成,想演奏错误音准都是不容易的事情。3.建立良好的左手手型。伟大的小提琴教育家加拉米安说:“良好的音准主要是建立在由耳朵指导的触指感觉上的。”手型到位,音准自然会到位。建立正确良好的手型对小提琴音准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训练初学者时,教师应当让琴童尽早建立同一根弦上一指与四指的纯四度手型和相邻两根弦之间的一指与四指的纯八度手型。可以说听觉与手型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这与绝对音高的建立也有着极大的帮助。相信,通过上述方法再加上琴童的努力,十二音律的绝对音高能力一定可以在儿童脑中建立。当音准达到一定水平是,再将唱谱引入平时的练习,一定会将3-6岁小提琴初学者的音准能力提升到很高的水平。
三、唱谱是学龄前儿童学习小提琴的重要环节
小提琴是声音的艺术,但是许多琴童在演奏小提琴时对演奏的声音并没有切实的认识。如何将看到的乐谱转化为动听的音乐,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唱谱。只有通过切身实践的唱谱,孩子才能对自己所演奏的音乐与音高有更为准确地把握。如果缺少唱谱这一环节,其演奏的音乐也不是发自内心的。为什么说唱谱与小提琴演奏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呢?在许多孩子的头脑中,只知道自己演奏的音符的具置,却不知道这个音的唱名是什么。显而易见,他们无法判断自己演奏的音高是否正确。对于初学小提琴的孩子们来说,首先需要明确的就是学习小提琴的最终目的不在于演奏多么高深的曲目,而是在于内心情感与音乐的结合与表达。小提琴只是琴童抒发个人情感的一件工具,能够打动他人内心的是对于音乐的理解。演唱是一个提高音乐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虽然现在部分教师已经认识到唱谱的重要性,但通常缺乏规范的指导,许多孩子只演唱音符的唱名,忽视节奏、情感,甚至是最基础的音准。那么琴童应当如何唱谱呢?首先,跟随钢琴唱谱。显然,学生在唱谱的时候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就是将音符的音高唱准,而有一架钢琴作为音准框架的固定是必要的。跟随钢琴唱谱对孩子的音准也有着极大的帮助。其次,边唱谱边打节拍。许多孩子在唱谱的时候只唱音符,不打节拍,以至于节拍混乱。因此唱谱时应当用手脚打拍子,并且强调出强拍与弱拍。并且,孩子们应当做到眼观、嘴唱、耳听、手打的全方位的协调发展。最后,唱谱时应当加入各种的表情记号。比如跳音要唱的有弹性,连音应唱的顺畅,再比如渐强、渐弱、渐快、渐慢等也应当注意。正确的唱谱方法不仅可以让音乐快速有效地走进孩子内心,还可以提高孩子的基本音乐素质。唱谱对于3-6岁的初学者来说也是一个必要练习任务,初学者在音准方面所得到的收获也绝不亚于演奏小提琴所得。
四、对中国未来小提琴幼儿启蒙教育的展望
幼儿教育应以启蒙教育为根基,启蒙教育又是幼儿小提琴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幼儿小提琴启蒙教育中,要重点培养儿童对小提琴艺术的兴趣,使幼儿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并找到自身长处,同时要全面提升孩子整体音乐综合素质。小提琴启蒙教育对于学习提琴的幼儿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与意义。通过对音高、节奏、技巧的学习和对音乐本质的理解,对幼儿提升智力、记忆力和创造力有着极大的帮助。有句俗语“心灵手巧,手巧心灵”。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幼儿阶段的教育必然会得到国家及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学习小提琴的启蒙教育阶段,家长的积极配合与严格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作为家长和老师有义务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小提琴幼儿启蒙阶段至关重要,它左右着幼儿整个学琴的过程。所以,为了培养未来中国音乐家尤为应重视启蒙教育,教师应掌握科学的小提琴启蒙教育方法,做到这点,如白纸一般纯真的幼儿才能充满音乐的色彩,在艺术的殿堂中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1]杨宝智.林耀基小提琴教学法精要[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2]甘玮.少儿小提琴学习小百科[M].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第一版.
[3]铃木镇一.铃木小提琴教材[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年一月一日.
1、女孩学古筝的年龄两三岁就可以开始了,对于有些家长的担心,睿卡在这里解释一下。三岁的孩子基本上可以开始接触古筝了,考虑到孩子的手指关节,睿卡认为女孩子学古筝也必须要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所以建议前期3-6岁教育还是以启蒙教育为主,不要对孩子进行高强度的训练。家长也不要为了让孩子过早成才而操之过急。
2、古筝启蒙教育可以让孩子来认识古筝、学习古筝背后的文化历史、学习古筝的乐理知识,引导孩子主动学习古筝和培养孩子学古筝的兴趣等等这些工作都非常重要。当孩子有了学习古筝的兴趣,学习效率会更高。女孩学古筝的最佳年龄基本上为6岁左右,当孩子达到年龄了,用前期学到的知识加上技巧性的训练,这样孩子进步会更加快。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性启蒙;幼儿;教育探索
“请问,大人小孩都好吗?”“母子平安。”“男孩女孩?”“恭喜,是个千金!”这是妇产科门外常见的情景。这一场景生动、形象地为我们展示了一段人们习以为常的确定个性性别的过程,根据婴儿出生时外生殖器结构决定该婴儿的性别,贴上了男孩或女孩的标签。但家长和教师又很少甚至根本没有教给孩子有关性方面的知识。如何向孩子讲解性方面的知识并让孩子在健康的性知识中认识自我、了解自我,为此,我们有必要进行一系列的研讨。
一、幼儿性教育的现状
“我从哪里来的呀?”在日常的幼儿园工作中,时常会有孩子向我提出这样的问题,他们在这方面的疑问完全显露出对性的好奇与困惑。
一般来说,三周岁开始幼儿会常常问一些有关性的问题。如小班的孩子会对自己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无法肯定;到了中班会跑去问妈妈:“我和他(她)为什么长得不一样?”到大班时,幼儿对人体结构、器官产生一定兴趣,对“我从哪里来的”感到好奇。由此可见,幼儿时期孩子的性问题集中在认识自我、性别认同及自身由来等几方面。然而,有些家长在孩子提及或问到此类有关性话题时,往往不是回避,就是采取搪塞或者干脆胡编乱造,打发孩子了事。当然也有部分家长已经认识到对孩子进行性启蒙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意识到应该对孩子说些什么。但说什么?怎么说呢?具体涉及家庭中性启蒙教育该如何进行时,家长们开始迷茫了,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
二、性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1.树立科学观念,坚持正面教育
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他们从周围孩子的比较中意识到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逐渐认识到两性之间的差别,甚至会就自己的生殖器官向父母提出“为什么”。对于这些问题,父母不应该回避,而是要正面如实地给予回答。比如,对于生殖器官,可以这样解释:“这就像我们身上的手和脚一样,也是人的一个器官。”从而打破孩子的神秘感。自由探索自己的身体是健康性教育的良好开端,在教孩子认识器官时,也不要有意识地避开性器官,让孩子们知道两性差别是一种非常自然的现象,不要让他们对性带有很多疑问。教给正确的名称,要尽可能地教给孩子身体各部位的正确名称,这将有利于与孩子更方便地交流性方面的问题。
2.避免消极强化,适当转移兴趣
幼儿的好奇可能会引发许多不恰当的行为,大人一旦发现后不应该指责,更切忌耻笑。比如说托班有个别孩子里面还穿着开裆裤,到了午睡的时候,他们就不停地捏着自己的小,下身被玩得很红。我要求他的妈妈不要给他穿开裆裤,以减少触摸的机会。中大班的孩子在睡觉时也会出现一些类似的问题。他(她)们有的睡觉时喜欢两条腿紧紧夹着被子,有的趴在床上,两手则放在下身处,玩得全身发抖,脸涨得通红。碰到这样的孩子,我往往会告诉他趴着睡觉对身体是不好的,把心脏给压住了,让她们换一个舒服的姿势睡觉,孩子都能够接受和改正。
3.结合生活经验,丰富教育方式
幼儿园是除了家庭之外对幼儿进行性启蒙教育的第二大课堂,教师应能够较准确地把握孩子的各阶段心理特征,对幼儿开展各方面的教育,性教育也不例外。
对于小班的孩子,教会他们认识自己的性别是根本任务,面对孩子的困惑,教师可自编一个浅显易懂的小故事,讲讲宝宝是怎么来的;还可在自然角里种下一些植物种子,让他们观察种子是怎样发芽长大的,这形象直观思维的方式对托小幼儿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到了中班,孩子们不再满足于看老师种植物了,他们多了跃跃欲试的冲动,这时若给他们自己亲身体验种植种子的机会,会加深巩固原有的知识经验,同时也满足他们情感上的需要,更进一步体会到生命的神奇与美丽。
大班的孩子认知水平已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性的探索活动也更注重科学性。对大班的孩子还需要进行适当的性道德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教育。
对幼儿来说,性启蒙教育的开展不仅是一个性认知的过程,更形成了自身的定位。通过一系列活动的进行,性的神秘面纱被层层揭开,在他们看来,性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它与我们吃饭睡觉一样正常;知道了生殖器官的重要性,从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懂得自我保护;知道男和女的区别不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同时明白不同性别之间的生理差别、行为差别、价值差别,知道自己该怎样做才能受到周围人们的肯定与欢迎;明确自身的由来,肯定自己存在的价值,懂得尊重别人,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与亲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关心同伴。
参考文献:
[1]石筠怡.从零岁开始性启蒙教育[J].妈咪宝贝,2006(12).
[2]万明钢,沈晖.文化视野中的性别角色与性别行为研究论述[J].妇女研究论丛,2000(5).
[关键词]:开展 亲子 教育 实现 目标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现代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开展亲子家园教育就是较好地把科学保教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使幼儿在学前启蒙教育阶段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品德和行为习惯得到健康发展。幼儿作为构成我们这个社会的一个为数不少的社会群体,其喜、怒、哀、乐,其所思所想牵动着整个社会的神经,尤其是现在独生子女的增多,他们在某种程度上越来越成为每一个家庭的中心和重心。因此,积极发展和培育孩子学前教育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1、提前介入和持续跟踪教育是培养孩子成长的关键
幼儿入园的前半学期(即小班)学前教育的重点主要是教幼儿守规范培养成。是介于幼儿入园和进入小学前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而现在的幼儿教育与过去的教育模式有所不同。过去的幼儿教育是以保育为主,即管好孩子和孩子不受到伤害的前提下的单一教育形式。而现代幼儿教育却是把保育和教学融为一体的科学保教形式;其重点是保教兼之,即既要管好孩子和孩子不受到伤害,还要在孩子的成长关键期进行品德规范培养和启蒙教育。
提前介入和持续跟踪反馈。作为幼儿老师要做到和每名幼儿家长进行沟通联系。一是在幼儿报名入园前要求幼儿家长认真填写联系卡,联系卡中最关键栏就是要求家长认真填写幼儿在家的生活习惯和个性特征。二是在入园后的三个月时间内对幼儿在园的生活学习、品德规范操行培养等情况及时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反馈。
同时,老师自身先做好表率,以身作则,不说粗话,对孩子们用礼貌用语,言谈举止彬彬有礼,将教育深入在日常生活细节中。
2、亲子家园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
《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中也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我们开展了亲子家园教育活动,向家长宣传全新的现代教养理念,改变孩子与家庭中人的交往方式,摆正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让他成为家庭中的普通的一员,指导家长营造宽松的语言交流氛围,耐心倾听孩子的说话,不轻易打断孩子的话语,允许孩子提问、争辩,通过与孩子的双向交往,培养孩子想与人交往的愿望,让孩子养成多用语言与他人交流的好习惯,有了家庭的配合,幼儿园开展的亲子家园教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3、开展半日开园亲子教育活动,配合幼儿园实现教育目标
《纲要》指出:“幼儿的社会性培养需要家园、社会保持一致,密切配合”。只有家园互动,建立双向的沟通关系,共同为孩子的发展付诸努力,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园在每个月最后的一个星期三面向幼儿家长开展半日开园亲子游戏教育活动。半日开园亲子教育活动是根据教育对象的成长特点和需要,在老师和专业人员指导下,由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共同参与的一项具有趣味性、互动性和玩中学的活动。通过带领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开展有针对性的亲子教育活动,普及科学的早期教育理念和方法,促进孩子积极主动地发展。亲子教育活动具有现场示范性、指导性与实践性,能使家长得到教育孩子的基本训练。可以说半日开园亲子教育活动既是家长学习科学育儿的重要课堂,也是家长学习科学育儿的必修课程。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家长对亲子教育中的认识等具体情况,尝试指导家长配合幼儿园教育要求开展亲子活动,包括肢体游戏、语言游戏、认知游戏、美工游戏、家务劳动等,使父母更加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和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配合,让彼此的互动更为亲近,并促进孩子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下面,我们就以半日开园的二个实例来说明,开展亲子活动能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
半日开园亲子教育活动教案:
⑴拾彩球
要求:3岁以下幼儿(两组家庭同时进行游戏)。
游戏玩法:2个小宝宝参加,海洋球散落在场地中央,二个家长各拿一个筐子站在一边,小宝宝将自己对应颜色的球投到家长的筐子中,当家长发现宝宝拾错了要拿出来。在规定的时间里谁筐子海洋球多就获胜。
⑵赶小猪(海洋球或皮球)
要求:3岁以下幼儿(两组家庭同时进行游戏)。
游戏玩法:家长和幼儿各拿一把钉耙(塑料制品),互相交替赶小猪(海洋球或皮球)向前走。可以是宝宝把小猪赶给家长,家长再把小猪赶给宝宝;也可以家长、宝宝并列一起赶小猪向前走,将小猪赶入拱门中,整个游戏结束,用时最少者获胜。
⑶背娃娃、端乒乓球、运球
要求:4岁以上幼儿比赛项目(三组家庭同时进行游戏)。
游戏一:背娃娃。家长从起点背起娃娃跑到10米处,进行端乒乓球游戏。
游戏二:端乒乓球。孩子和家长各用一个乒乓球拍运球到10米处进行下一个游戏。
游戏三:运球。两人各拿着一个羽毛球拍共同夹起一个海洋球,绕过障碍物跑到终点放到筐子里,整组游戏结束用时最少者获胜。
⑷抬花轿(三人集体)孩子抱皮球
游戏准备:皮球3个
游戏玩法:父母上手交错相搭成“花轿”,抬起孩子走来回,孩子抱球后三口一起返回。
规则:孩子脚不能落地。
目的及效果:
⑴在亲子游戏中要使孩子准确掌握执行“口令”的基本要领,学会听口哨(指令、命令)。
⑵父母与孩子在亲子游戏中体会到怎样在“加油”和“快……快”口号声中团结一至、协调前进。
⑶要使孩子在游戏中体验到快乐,在玩中学、学中玩,学会动手动脑,四肢驱体运动协调发展。
⑷要使孩子在游戏中体会到“家庭温暖”,准确使用文明用语和集体荣誉感。
上述亲子游戏是以亲子感情为基础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是亲子之间交往的重要形式。家庭内父母与孩子之间,就可以和孩子玩各种各样有趣的游戏,既提高了孩子的能力,又培养了亲子感情。更重要是通过亲子游戏活动教育形式使孩子在游戏活动中学会请求、学会等待、学会合作、学会谦让等,不仅进一步优化了孩子的交往方式,更有益于亲子之间的感情交流,密切亲子关系,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而且对于儿童的实物游戏和伙伴游戏也具有重要的促进和影响作用。儿童在亲子游戏中获得的对待物体的态度、方式方法以及人际交往的态度、方法会迁移到儿童的实物游戏和伙伴游戏中去。反过来,儿童在实物游戏和伙伴游戏中获得的经验又会进一步丰富亲子游戏的内容。
总之,亲子活动是架构幼儿园与家庭沟通的桥梁,亲子活动培养了幼儿良好的个性,也进一步增进了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亲密关系,更重要的是充分展示和培养了孩子的表演能力、动手能力、合作意识等等,使幼儿在学前启蒙教育阶段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品德和行为习惯得到健康发展。亲子活动促进了家长的认同感和合作,达到了家园共育一致的理想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新《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