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8篇

时间:2023-10-17 10:53:1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

篇1

近年来,英语高考的方向就是: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交际。高考命题立足于英语考试纲要,着眼于新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对学生语言综合运用的考查。

那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素质教育呢?下面我仅就这几年的教学心得来谈一下。

首先,教学方法的优化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

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注重知识点的讲授和记忆,从而造成对实际能力培养的忽略。要改变这一状况,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摆脱传统英语教学的羁绊,优化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创设英语运用的情境,制造英语交际氛围,从而实现从语言知识向语言技能的转换,最终把技能转化为对这种语言运用的能力。

其次,以学生为主体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素质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始至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去,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正如人们常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主动去学,远比“填鸭式”教学好得多。美国现代教育家J・S・Bruner也提出过教学以“学者为中心”的理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发展,从而完成从知识到技能的转换。

再者,有效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的指导作用就是教师要组织好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指导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教师还要研究学习方法。如:在阅读课文时,让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再与新课有机地结合,融会贯通;在阅读中让学生根据上下文的意思猜测生词词义,找主题句;通过分析、推理、判断等几个过程,准确把握全文,正确理解文章意思。

最后,还要注意进行素质教育的几个环节

一是要把思想教育贯穿在教学中,注意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如模块一《Heroes》,文章介绍了航天英雄杨利伟。在教授这一课时,教师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强调要把国家的荣誉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强调国家的发展与人民的利益息息相关。

二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指出:“二十一世纪教师的教学理念应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要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能力上,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高分但绝不低能。现在的高中教材内容贴近生活,有着很浓的时代气息,这有利于培养和提高高中生的实践能力。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注重培养能力。平时注意课前预习,发现问题,认真听讲,解决问题,课后复习,总结归纳知识,有效地增强记忆。课下多组织学生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多用英语交流,适时开展一些英语活动,如进行一些英语歌曲或讲英语故事及小幽默比赛。

三是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大量事实证明,高分低能的莘莘学子是难以适应我们这个快速发展、压力很大、变化多端的社会的。所以心理素质的培养在当今尤为重要。最后还要注意,高中生正处于走向成人这一成长期,他们记忆力强,精力旺盛,所以要引导他们多进行一些背诵,如词汇、习惯用语、优美篇章等,着重培养他们的准确记忆。同时要注意高中生这一阶段表现欲强,抓住这一特点给他们英语实践的机会,使他们主动进行英语交际。

要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实于教学之中,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极为重要。有句话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经常阅读书刊杂志,了解各种新的教学信息;教学上要多学习理论、方法,汲取他人的教学经验来充实自己。教师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以热情、开朗的心态去面对学生,使教与学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谐。

篇2

一、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

教育现代化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已成为衡量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计算机、投影仪、幻灯片、扫描仪等多种信息媒体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活力,也对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手段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课堂教学由板书、教材、讲解构成,学生对知识的领会要通过死记硬背和重复的练习来达成。而语文学科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的特点无法让学生体会到,学生的学习保持在表层的学习上,没有进一步素质能力的升华。现代化的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了学习的情境,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共同作用,由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因此说,多媒体信息技术是学生学习的一座桥梁。语文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是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重要工具。

语文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和现代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只有提高教学的信息素养才能满足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效果取决于教师的能力,要求语文教师具有现代化教学素养。对信息技术能熟练掌握和运用。比如,会计算机操作,能从网络下载资源,会图像处理,使用音频资源进行文字处理,文档、表格制作等。教师要树立现代教育的信息化观念,加强运用信息技术的技能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具有危机意识,善于捕获新的信息等。

二、教学过程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素质教育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德育是五育之首。在教学中,我们往往重视文化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了思想道德的教育。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缺一不可。早在2000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对才能与道德的关系作出了精辟的论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在现代社会,人才的核心是人而不是才,一个人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完整的人格,他才能获得事业的成功。反之,一个没有德行的人拥有的知识越多,那么他为人类所做下的缺德事也会越多。把德育贯穿在教学中,把教书和育人统一起来,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观,让学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语文学科是文化的载体,具有人文性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时要做到“文以载道”,寓德育于知识中,渗透德育。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内容包括有:

1.思想政治教育。同志曾明确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语文教师应利用课文内容、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比如,鲁迅的文章和写作时的革命背景,《药》《拿来主义》等,又如,《最后一课》《谁是最可爱的人》等,让学生从英雄身上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2.审美教育。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新生事物和理念给我们带来冲击,对于处于成长期的中学生来说,他们辨别能力不高,思维不太成熟,很容易受到影响。教育要教给学生真、善、美、假恶、丑,让学生有正确的辨别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3.心理素质教育。心理素质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纳入教学范畴。心理素质的高低影响了学生的认知学习、受挫力、自信心等。语文课本中的一些名言警句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启发作用。比如,“锲而不舍”“三人行,必有我师”,告诉学生,学习过程要坚持,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谦虚,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三、关注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的理念是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民主化和教育的个性化。教育的终身化突破了传统教育的空间和时间,将教育扩展到任何一个人生阶段,要求每个人都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这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教育的民主化一方面指每个人受教育的机会均等,另一方面指每个人都有通过教育,充分发展的权利;教育的个性化是教育终身化和教育民主化的产物,是指教育在让每个人得到充分发展,激发自身全部潜能的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个性特征。语文素质教育应以此为出发点,在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技能为核心的语文素质教育中,实施基本的统一要求和多解性、个性化要求相结合,做到基本要求和多解性、个性化要求相统一。

四、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教育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传播、创新和运用,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石,教育作为知识传播、创新和运用的载体,将发挥巨大的作用,知识的生产、学习、创新必定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活动,而“创新”必定成为教育、教改发展的本质和核心。就语文教育来说,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而语文素质是人的基础素质,对于人的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决定作用。可见,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如何使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具有博大的人文精神和深厚的科学基础,自觉地把所获得的语文知识、语文技能内化于身心,升华成为稳定的创新品质和创新精神,为一生的创造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这一思想,语文素质教育应旗帜鲜明地指出:语文教学“最基本的就是要通过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阅读写作能力),在习得语言和运用语言的同时,教会他们学习和创造”。

篇3

【论文摘要】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为少数民族职业教育注入了活力,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管理民族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民族学生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做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的坚强卫士,更好地服务新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好务。

美国政治学者戴维.伊斯顿在论及公共政策的本质时指出:“公共政策是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教育政策也无一例外,公共政策涉及的社会价值是指教育资源。甚至具体到素质教育政策,也包括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从以往的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意味着对少数民族职业教育资源的重新分配。在应试教育模式下,相当多的一部分职业技术教育的资源分配给了考分高少数民族学生,使的边疆建设紧缺技术型人才后劲不足。而在素质教育的模式下,职业技术教育资源分配到了综合素质高的少数民族学生。

从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变是国家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是时代变迁的必然结果。我国实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知识经济时代要想实现经济的快速、稳步增长,需要大批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因此素质教育成为教育政策在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是职业技术教育资源按少数民族综合素质重新分配,这是边疆少数民族职业技术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

社会环境的变化、时代的变迁往往导致政策的变迁。当前,我们已经步入到知识经济时代,“新的经济增长理论”和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研究证明,知识经济就是一种教育经济、创新经济.人才资源就是经济增长的第一资源、第一要素,知识的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应试教育体系按照高分数分配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资源,视考试成功为教育成功,盲目、教条地把少数民族学生的精力引到考试训练上来,严重扼杀了少数民族学生的创造力,难以培养出富有个性和创造力的人才。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难以满足边疆建设的迫切需要。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不仅包括表象上的行动、知识、技能,还包括潜在的价值观、态度、个性、品质、内驱力、动机、社会角色等诸多方面。人的潜在的素质往往是更重要的素质。这是高考试卷难以体现的,从而使高分数不能全面反映一个人的真正素质。以这种高分来分配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资源必然是低效的。更重要的是:这种资源分配方式误导了整个基础教育,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是彻头彻尾的短期效益。一切为了高考成功导致基于教育的人力资源的创新能力受到极大的制约,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建设中心战略受到了威胁。而素质教育强调以认为本,注重人的自身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按照少数民族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高低来科学、合理、公正分配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资源.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新疆发展必然的政策选择。

为稳定、发展边疆各项事业,维护祖国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民族职业技术院校进一步推进、普及、加强素质教育势在必行,以达到尽快提升民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各民族教育、文化、科技事业,必须认真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提高认识。加强对实施素质教育的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逐步将推进素质教育情况纳入政绩考核的内容,形成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区域环境。同时,完善提高教育质量的投入保障机制,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措施,保证素质教育在城乡中小学的全面推进和深入。

2 坚持德育为先。构建全面育人的工作机制

切实把德育摆在素质教育的第一位,坚持把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之中。

3 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建立课程改革联席会议制度,在课程改革经费投入、办学条件、教师编制、评估督导、成果奖励等方面制订和完善配套措施,为课程改革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

4 深化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改革。探索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

完善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核心的综合评价体系建设。并逐步将其作为评价学校质量和学生录取的重要依据,把素质教育实施情况作为评估办学质量的中心环节,纳入教育督导内容。建立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教学质量监测评估系统。指导教学。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及招生录取制度。

5 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学校要认真执行”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有关规定.严格控制学生在校考试次数和在校学习时间,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和体育锻炼时间。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6 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篇4

我国目前各地区教育的现状大致相同。尽管上级部门一直在推行素质教育,但各地区、各学校乃至个人并没有真正去实施。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每天都是为了学生考一个好成绩在忙碌。我们的一切教育行为都是以考试为目标。

一、造成教育现状的原因及严重不合教育规律的现象

首先,招生方法的单一化。中高考只是以一次考试定乾坤。造成所有的教学工作紧紧围绕着中高考来进行。其他教育能减则减,能删则删。其次,教学评估简单化。从上到下,评价一个地区、一所学校、一个老师看什么?看考试成绩!再次,社会环境认可度。家长给孩子选择学校、选择班级的首要标准就是教学水平高、升学率高的学校和班级。

鉴于各地区招生考试的单一化、教学评估的简单化以及社会家长的认可度诸方面的因素,无奈的学校不应试教育就在社会上无立足之地;无奈的一线老师不应试教育就在学校抬不起头,站不住脚,甚至被淘汰。因此,当前各地区的学校存在着严重不符合教育规律的现状:

1.违规的在校时间。为了中高考,有的学校规定早6:30到校,晚10点才放学。

2.违规的课程安排。中高考考什么就开什么课,不考的科目就不开设。有的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没上过音、体、美等课程。

3.违规的教学安排。我们的老师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再重要也不教。例如,书写能力、动手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等一概不管不问。老师每天传授的是应试手段与技巧。根本谈不上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教育。

4.违规的招生手段。许多学校为了招收好学生成立了重点班、3A班、强化班、实验班、火箭班、小小班等,造成重点学校人满为患,边远学校招生困难的现象。

我们的老师,每天充当着应试教育的“杀手”,亲见学生的学习现状。部分学生受到忽视,产生厌学情绪,个性得不到发展;部分学生受到压抑,缺乏继续发展的能力。扼杀了孩子们的天赋,甚至摧残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学生的体质和健康很不乐观,超重和肥胖儿童越来越多,近视儿童越来越多,学生的奔跑速度、爆发力、耐力素质都在下降。

二、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

1.组织有关领导、教师认真学习国务院、国家教委关于素质教育的重要文件。充分认识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认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

2.全面提高学校教师的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在于建设一支高水准的教育人才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基础教育的转轨。大力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在教师中深入持久地开展道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责任教育、职业纪律和法制教育,让广大教师做到敬业爱岗,爱生爱校,让爱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3.改革考试制度和评价制度,完善素质教育的综合评价体系。逐步把素质教育实施情况作为评估办学质量的条件之一,并把其作为评价学校质量和学生录取的重要依据。建立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教学质量评估系统,改革招生考试及招生录取制度,完善教育的评估标准和方式,特别是改革以分数成绩划定学生好坏的简单思维方式与做法,改革完全将升学率作为评估老师与学校的标准。

4.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小学不留家庭作业,初中生每天1小时的家庭作业。严格控制学生课外作业量,作业布置做到“精选、精批、精讲”。严格控制学生的在校时间。严格控制在校的考试次数,取消各校的周测、月考。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和体育锻炼时间。取消学校给老师排队排名,更要取消给学生排名排队这一伤害师生身心健康的做法。

5.改革考试的内容。减少中考的考试科目,降低考题的难度。各学科考试内容要围绕不仅仅是考知识掌握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考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特别是要把考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考试的重要地位,让中高考起到推动素质教育实施的目的。

6.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用问题教学、发现教学、愉快教学等模式取代重教不重学、重知不重思、重灌不重趣的注入式教学模式。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把学生在校外学各种特长转移到学校上来。学校逐步成立兴趣小组(小发明、小创造、各种乐器、书法、绘画、舞蹈、歌唱、演讲、朗诵、主持、读书、体育兴趣小组等)。做到时间、内容、辅导、人员四落实。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7.严格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中小学全面实行平衡分校,平衡分班制度,取消重点学校、重点班等,充分体现教育公平公正的原则。要尊重师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个老师和学生。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首要的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而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首要的是改革考试制度及评价体制。实施素质教育给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丰富教学内容,是我们共同的任务;使学生快乐成长、师生身心健康是我们共同追求的幸福。

篇5

关键词: 高校教师 整体素质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不仅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懂得如何做人,使学生在健体的基础上,实现道德、审美、价值规范、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基本素质个性化。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课堂教学仍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教师的整体素质在素质教育中便具有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素质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长期以来,高等学校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使教师队伍的结构逐步改善,教师几乎都具备硕、博士学位,应该说学科知识和科研能力已具备了很好的基础条件。但过去的事实告诉我们,仅具备这样素质的教师只可以培养出专业能力较高的专才,培养不出整体素质较高的人才。要当好一名高校教师,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我们还需要具备更加优秀的素质。我认为高校教师除了具备基本的教学科研素质外,还应该具备如下基本素质。

1.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素质是教师的精神支柱,在整个教师素质中占主导地位。它包括正确的政治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及强烈的事业心、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对学生的爱心。

教师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崇高的精神境界和敬业爱岗精神。教师要用自己的理想信念、道德素养、言行举止去影响学生,做学生的楷模。无数事实证明,身教重于言教,塑造他人灵魂的人,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灵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1],一个拥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往往是学生最喜欢的教师。教师的人格渗透于教师劳动的全过程,作用于学生的心灵,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一个拥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往往能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并使学生终身受益。

2.健康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未来人才的素质中一项重要的内容。高等院校作为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健康心理教育就成为应有之义,高校教师就是这一教育过程的主导。

要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教师本人首先要有健康的心理,没有健康心理状态的教师,就教不出有健康人格的学生。因此,教师要拥有宽容的心态,克服心理偏见,能够容忍学生的无知,原谅学生的过错,很好地破译学生的心理状况;教师应有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也应有正确的应付挫折、迅速摆脱挫折对心理消极影响的方法,绝不将个人的不幸转嫁给学生,将自己的积怨发泄给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教师也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事实上的不公也会牵扯到教师。这样,教师更应保持自己情绪的稳定,始终将思考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传递给学生;教师要永远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情,每天都快快乐乐。比如我经常会在课间把自己感悟到具有哲理性的东西与学生一起分享,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明白一些道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当然我也会用一个恰当的角度把自己经历的挫折和面对的困难告诉学生,进而激励学生要珍惜光阴、好好学习,让学生明白,只有提高自己的整体能力才会很好地战胜明天的困难。从学生回馈的信息来看,这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理性思维的培养都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3.人文科学和哲学素质

人文科学知识是理工科教师最容易忽略的方面。可能有人会觉得,对于搞理工科的,这些知识又有什么用呢?这些知识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它在思维方式、思想方法上具有指导性意义,是方法论、认识论上的功底,有时还是新思想和创新的源泉。历史上众多的科学家,不仅是本学科的专家,而且是一个“大家”。如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就是如此,他是两弹一星的总设计师,是大科学的战略家和组织家,熟知科学技术总体发展的规律,善于协调各方的关系,能合理地组织安排科学工程的各个环节。

人文知识、哲学思想对搞大科学很重要,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也很重要。在定理证明、公式推导、实验设计和数我就给学生渗透一些哲学思想,让学生知道不仅在做事情时要抓主要矛盾,在科学分析推导中也要抓住主要矛盾。为了加深这种思维理念,我又给学生引申了一个问题:如果让大家给土豆建立数学模型,应该怎么考虑土豆的成分?很多学生都知道土豆中含有多种成分,感觉到给土豆建立数学模型很难。我提示学生土豆中虽然物质成分很多,但大约70%的成分是水后,很快就有部分学生认为应该把土豆的成分看成水,建立统一的数学模型,这其实也是一个矛盾的主要性问题在科学中的应用。这两个问题由简到深,由课内到课外,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哲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除了要传播专业知识外,同时也要管理好课堂秩序。科学地管理好课堂秩序也是教师整体素质的体现,面对违纪现象,既不能不管,又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只是严厉地批评,而是应该给学生们灌输一些正确的人生理念,以理服人,让学生明白,老师维护课堂纪律是维护大多数学生的利益;让学生知道他们也是“职业运动员”,自觉学习是他们的职业。比如面对众多迟到现象,学生的理由都很充分,夏天因为太热,晚上睡不着;冬天因为太冷,早上起不来。我告诉学生,如果一个人只追求结果,那他一定会成功,如果只喜欢找原因,那他就不可能成功。从道理上说服学生,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理念,进而养成按时上课的好习惯。

把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学术功底是根本,人文修养是灵魂,再加上适当的教学方法来铺垫,专业课程就会含有丰满的人文精神。

4.教学艺术化素质

高校教师必须懂得教育学理论,尤其是高等教育学的理论,应该尽力成为一名教育学专家。否则,就会出现满肚子的知识不知如何教给学生的尴尬局面。

教学方法包括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很多学生都感觉理工科的课程很枯燥,都是一些定理、公式和实验。面对这个问题,我告诉学生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这些定理、公式和实验。一首流行歌曲、一件时装大家都会喜欢,因为它美,其实这只是一种简单的美,是无法与那些定理、公式和实验相比的。试想,一个定理的发现,一个公式的证明,一个实验的设计,都可能是一个科学家或几个科学家用了毕生的精力研究的成果,甚至是几代科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这里包含了伟大的智慧、深层次的美,必须用欣赏的眼光、积极的态度来学习。学生都很认同这个观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一些生活中简单的例子来比拟一些复杂的科学问题,让问题简单化。比如在RC电路的暂态分析中,RC电路在换路前处于一种稳态,换路后电路也会趋于另一种稳态,两种稳态之间有一个过渡过程,这个过程不是换路瞬间就能完成的,因为电容是储能元件,而能量是不能跃变的,这个过渡过程的时间是与时间常数τ(τ=RC)有关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个问题,可以举一个学生很熟悉的例子。下课是一种稳态,学生可以自由活动,谈笑风生;上课是另一种稳态,学生安静地听老师讲课,上课铃声一响,教室的学生就会由下课的稳态变成上课的稳态,这两种稳态之间是有一定过渡时间的,当然希望这个时间越短越好,影响这个时间的因素很多(这里认为学生都很自觉),但最主要的是与学生的人数有关。这个例子虽然不是十分恰当,但通过它却很容易让学生明白RC电路过渡过程的问题。其实世界上很多问题从本质层面上看都有相似性,很多复杂的科学问题都可以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例子来比拟,这需要教师具备深刻的理解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还要准备一些“包袱”,设计一些“陷阱”,一节课让学生开心一两次,减轻学生的听课疲劳,延长学生的兴奋时间,活跃课堂气氛。

另外,教师要具有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的能力。这样,枯燥无味、难以理解的复杂事物就会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降低问题的难度,加大感官刺激,从而提高参与程度。

5.创新素质

创新性是知识经济的首要特征,是知识经济的灵魂。[2]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竞争格局中的地位越来越取决于该国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成果。[3]时任德国总理赫尔佐克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反复强调:“创新能力将决定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命运。”“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未来市场上的位置,取决于其人才素质和如何有效地推进创新。”[4]目前,我国在整体创新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其中,创新人才匮乏是一个重要原因。高校是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因此,高校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必须富于创造性,敢于开拓创新。

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往往按部就班地重复,一年又一年地上课、复习和考试。新世纪的教师,人人都应努力成为教育家型教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想“为什么”,把学习和创造结合起来,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自学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这个定理、这个公式是怎么想出来的,我能否独立想出来?这个定理或公式有什么用处,能否找到新的应用?这个定理和公式有什么缺点,应该怎样改进?引导学生猜想、思考、创新,使整个课程如行云流水,自然而出;鼓励学生发言,鼓励课堂上出现多种解决问题的答案。另外,教师也可以留下一些题目,让学生独立或分成小组来自行解决,然后将解决答案带到课堂上来进行讨论,由学生和教师共同探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难点、收获和体会。这样,既可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又可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的正确与错误。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神圣使命,所以,教师必须自觉地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整体素质。教育者要先受教育,“要当先生,必须先当学生”。在终身教育的学习型社会里,教师接受教育不是一劳永逸的,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渠道去获取知识,不断进取。

参考文献:

[1]梁诸英.人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若干理论问题探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0-42.

[2]周远清,季羡林等.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第三卷)[C].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3]龚花萍,杨选辉.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策略[J].科技广场,2006,(10):77-79.

[4]许倩,白林,朱艳.高等教育必须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J].求实,2003,(6):262-263.

篇6

当前,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尽管英语的教学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尤其在“应试教育”的左右下,英语教学仍然大多是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目标,重视学生成绩高低,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教”,而忽视了“学”;重视现成结论的记忆,忽视了学习过程;重视向学生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听、说、读、写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现象都无疑有悖于语言教学规律,结果是教师把一门活生生的语言实践课上成了枯燥乏味、毫无生机的呆板课。学生学了几年英语,到头来耳听不懂,口不能言,两极分化严重,语言运用能力极差,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严重滑坡,外语教学出现了严重危机。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体现、渗透素质教育?笔者认为,首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得出来的,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主要不同在于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教学观的不同,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从培养目标看,素质教育力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应试教育只重视智育。

2、从对待学生看,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而应试教育只面向少数成绩好的学生。

3、从教学内容看,素质教育着眼于素质的全面提高,应试教育强调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不教。

4、从教学过程看,素质教育注重启发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地学习;应试教育则是老师一讲到底,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

5、从教学方法看,素质教育是师生双向活动,重视学科能力的提高,变讲授知识为训练综合技能;应试教育则不论学生层次与个性差异满堂灌,大搞题海战术,学生被动、机械地学习,作业负担过重,心理负担过重。

二、遵循语言教学规律,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堂教学内容和目标做了明确的规定,包括“知识、技能、情感、策略和文化”等五个方面。

在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首次把“情感、策略和文化”引入了教学目标,并实现了目标分极使之更加层次化、具体化,这无疑给新时期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对基础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带来了生机。

因此,我们必须克服过去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以新的教学总目标为依据,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大到学年、学期目标,小到一节课目标,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以情感为核心,把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因素列入教学目标并使之具体化,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层次和个性差异,达到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三、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素质教育要求必须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思维、学会选择、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具有终身的学习能力、发展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一改只顾“教”而不顾“学”的做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尤其是探讨关于“学”的方法,促成“教学过程”向“学教过程”的转变,使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可能。

首先应大力提倡并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真正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当做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教学重点应放在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库,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为主体,注重学习水平层次和个性差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学习活动至关重要,英语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按照教材体系和学生的认识水平,使学生养成如下几方面的学习习惯:语音为首的听说习惯、按时预习新课的习惯、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的习惯、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的习惯、听说读写齐头并进的习惯、及时复习所学知识的习惯等。

篇7

素质教育已经提出好多年并且在大部分学校得到实施,但教学所达到的效果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悬殊很大。现在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已经成为困扰着无数家庭和社会的普遍问题,阻碍素质教育的推行,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制约着“以人为本”教育的发展。从化学学科教学来看,高中化学教育在许多学校还处在应试教育阶段,学生高分低能现象还较为明显。为了使学生能够适应大学乃至更高学历的学习,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我们必须切实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搞好高中化学教育教学,让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确保学生各方面素质不断提高。

对高中生而言,我们要通过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教育,使他们具有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心理情感、正确的态度、有效方法、学习条件和劳动技能。就素质教育在高中化学中实施,我谈一下几点看法,与同行商榷:

一、强化德育功能,培养现代意识是贯彻素质教育的标志

进行素质教育,思想道德素质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是衡量素质教育能否得到强化的重要标志。

依靠化学学科的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化学学科本身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我们可以在化学教学中通过质量守恒定律、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建立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通过氧化与还原、化合与分解、溶解与结晶等内容树立学生的对立统一的观点;通过元素周期律等内容帮助学生理解量变到质变的规律;通过酸、碱、盐、氧化物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烃和烃的衍生物之间的衍变关系培养学生的联系转化的观点。总之,在化学教学中主观能动地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改变传统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素质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着力于基础的教育,其根本出发点是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因此,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这就要求我们决不能把化学教学搞成仅为少数学生的升学服务,而大搞“题海战术”,走“应试教育”的老路,使学生负担过重,妨碍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也并不是“齐步走”、“一刀切”或“扯平拉齐”,要承认学生的客观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作出不同的目标要求。一要保障优秀学生的正常发展,不能使他们处于“嗷嗷待哺”状态,要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愿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二要提高中等学生的现有水平,让他们“吃好”,鼓励他们赶超优等生;三要加大转变后进生的力度。作为化学教师应利用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环境以及化学趣味实验等有利条件,激发对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产生迎头赶上的学习动力,使其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三、养成思维习惯,学会思维方法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

求同思维是教学中常用的思维方式。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要求学生对同一材料从不同角度、不同形式、不同耦联关系去探索结论。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注重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例如,二氯苯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四氯苯有几种同分异构体?按常规,学生会先写出四氯苯的一种结构式,然后用变换氯原子位置的方法逐一去找,此法很慢且易出错。若能变换角度去考虑:二氯苯的三种同分异构体是二个氯原子在苯环上分别呈邻、间、对位,如果我们改换一下观察问题的角度,把四氯苯看成是苯环上两个氢原子分别呈邻、间、对位,就很容易知道四氯苯也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应做到对一式或一题要多思、多变、多解、多联,才能使学生的思维不局限于某一固定思维模式之中,受思维定势的束缚,表现出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发展性。

四、增强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学科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首先,让学生从解释身边化学现象、处理身边化学问题做起,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观察生活、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处理一些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例如,可结合消防常识介绍一些灭火器的类型、用途及操作方法。如在介绍泡沫灭火器时,可问学生:灭火器中盛装的是什么溶液?玻璃筒中装的是什么?铁筒中装的是什么?使用时发生了什么反应?它的灭火原理是什么?灭火时应该怎样操作?对农村学生可提出如何科学使用化肥,各种不同的化肥对土壤酸碱性有何影响,并用盐类水解知识解释,使学生了解科学种田的重要意义。诸如此类问题,不胜枚举。

其次,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了解化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了解化学在现代科学技术、生活中占有的重要地位。从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空间技术、海洋工程等领域,撷取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的材料,扩大学生的科学视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强他们应用化学知识了解自然、了解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自觉性。

篇8

[关键词]素质教育 体育课堂 身体素质 心理素质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当前,全国正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研究学校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小学体育中的素质教育,不仅是通常说的身体素质,即指速度、力量、耐力、灵敏等素质的教育,而应根据素质教育含义,作广义的理解。中小学体育中的素质教育是以有效的体育手段,对人的素质的形成、发展施加积极影响的一种教育,这是促使青少年儿童身心全面发展和培养体育的参与意识和能力的一种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

1.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好思想。体育课上教师要求体质好的学生帮助体质差的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教育学生在课堂上做好人好事,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问题,并教育学生树立见义勇为、敢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的思想,培养学生为他人服务的意愿和行为,使学生从小养成一种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2.培养学生善良正直的品格。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尊师敬长,爱护体弱者。教育学生做事公正,为人和善,言行一致,文明礼貌,不损人利己,不投机取巧,爱护公物。培养学生做新时期合格的接班人。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育教学靠师生的合作,靠学生之间的合作,只有一个团结合作温暖的集体,才有凝聚人心,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为集体争荣誉,教会同学之间的相互交往,尊重人,理解人,善于与同学友好相处。让学生明白,只有生活在好的合作集体中,才能创造出优异成绩。

4.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体育课的学习很苦很累,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必须具备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教学中教育学生对应做的事自己要坚持不懈,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教育学生对失败挫折有一定的承受力,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

5.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体育教学重要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老师的讲解与示范,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手段,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让学生逐步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目的。

二、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

1.培养学生的求知好学精神。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包含了多种文化的内涵。为此,通过体育教学手段,不但能增强学生体质,更主要的是能教会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原则,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学到体育文化知识。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设计准备活动内容,编排徒手操,设计场地,制做体育器材等。都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而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往往要靠教师的启发与引导,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很重要。

3.对学生进行“三基”教育。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这些是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保证,只有在教学中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规律性,才能使学生的基本技术迅速提高,基本技能得到正常发挥。

4.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田径教学的起跑练习能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篮球的投篮命中率能培养学生的准确能力,排球的扣球能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体操动作能培养学生的时空感觉和运动感觉等等。所以,学生的智能水平通过体育教学能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

三、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

1.培养学生的自理自护能力。通过体育动作的学习,能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提高各项身体素质,练就一身强壮的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学会自我保护,提高自理自控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

2.培养学生健身锻炼,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体育教学中有很多动作能伴随人的一生进行活动:田径中的中长跑项目。球类运动的篮球、排球、乒乓球。武术、气功等都可以进行健身活动。通过讲授正确的动作技术和科学健身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组织教学比赛、游戏活动及考试、达标、运动会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及心理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并向学生讲述健康人的心理标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经常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四、审美艺术素质的培养

1.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爱好。体育教学不仅要讲授动作技术,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在动作技术学习中去体会美、创造美、鉴赏美,要求学生每学一个动作都要保持动作美、姿态美、体型美。把美蕴藏在动作之中,培养学生具有审美意识和爱好,让学生亲身体验动作美与表现美的深刻含义。

2.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和特长。通过选修体育课的方法,可以满足学生的要求,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从而使学生领悟和品出所喜爱项目的艺术内涵,从中发挥艺术才能和特长。

五、劳动素质的培养

1.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体育教学的学习过程实现了学生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有机结合,而且往往体力劳动大于脑力劳动。通过体育锻炼使身体强壮有力,为以后从事各项工作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矗并且能使学生明白劳动付出的越多。取得的成绩就越大这一道理,所以通过体育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