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7 10:53:1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医疗药品行业分析,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医药工业生产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
2、医药工业效益水平稳中趋升,盈利水平增速放缓
3、进出口总额保持一定增长,呈现高出低进的态势
4、市场消费需求活跃,医药商业购销稳步增长
5、医药商业效益水平持续走低
6、行业生产销售集中度和经济效益集中度显著提高
7、医药零售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8、农村消费市场逐渐成为医药经济新的增长点
9、医药市场消费结构继续呈现多层次的变化趋势
二、2005年影响我国医药市场重要因素与事件回顾
1.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推行
随着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逐步推行,2005年,我国在90%以上的地方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保险覆盖人数将达到8000万人。参保人数的不断上升,意味着潜在消费群体将迅速扩张,医保用药在医药消费中所占比重将会继续增加,从而为中国医药市场特别是主流医药市场注入了新的需求动力。
2.我国医药流通体制改革深化
?2005年是我国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继续向纵深发展的一年。“三项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将进一步规范完善,药品价格更趋市场化;后GSP时代来临;药品分类管理提速等,都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市场会显得相对狭窄,OTC市场的竞争将异常激烈,从而给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药品价格调整
国家发改委于2005年9月28日宣布,从2005年10月10日起降低22种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平均降幅40%左右,最大降幅达到63%,降价金额约为40亿元。这是我国第17次药品降价,也是降价幅度最大的一次。国家对药品价格调控力度进一步加大,一方面使企业盈利空间不断下降,另一方面也促进了药品消费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005年8月10日,国务院第101次常务会议决定,从2006年开始,提高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参加“新农合”农民的补助标准,并且根据规划,到2006年,“新农合”试点覆盖面将扩大到全国县(市、区)总数的40%,2007年达到60%,2008年在全国基本推行,2010年实现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目标。这意味着,未来5年内,“新农合”制度的推行将带来大约450亿元的医药市场空间,今后农村医药市场将成为整体医药市场新的增长点。
5.医疗改革进程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和医疗体制改革没到位,50%的城市人口和83%的农村人口没医疗保险。2005年7月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向社会公布医疗改革报告,提出中国医疗改革基本不成功。目前,医疗体制市场化改革的主要模式一种是产权置换,由公有公营变成民有民营;另一种模式虽然产权不变,还是国有事业单位的性质,享受各种税费优惠,但完全实行企业化经营,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还有就是两者杂揉,许多公立医院与民间资本联合办医。在明确了医疗卫生服务公益性第一的目标之下,推行覆盖面广泛的公共医疗改革措施,引入市场化方式、提供差别化的医疗服务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可以预计,新方案将为老百姓带来享受医改成果的喜悦,更将为医药市场巩固正日益脆弱的消费信心。
6.汇率政策调整
2005年7月21日汇率政策的调整是汇率形成机制的根本性变革,其结果是人民币升值,就短期内对不同产业的影响看,程度是不同的,而对产业内部不同子产业的影响也有一定差异。就医药工业来看,我国化学原料药行业受的负面影响比较大;对化学制剂药和生物药品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国外新特药的进口价格将会下降,间接压缩了国内仿制药的盈利空间,国内企业产品的价格会有所降低;对医疗器械行业的影响是造成进口产品价格更具有竞争力;而对中药行业的影响相对较轻。
三、2005年中国医药市场分析
(一)我国药品行业2005年发展情况分析
1、我国药品市场发展特点
(1)化学原料药工业销售持续向好
(2)化学药品制剂工业处于增长平稳期,创仿结合仍有可为
(3)中药工业运行基本平稳
(4)生物制药工业销售增幅有所回落
2、我国药品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药品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药品行业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医药产业亟待产业升级
(2)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
(3)医药流通体系尚不健全
(4)制剂品种与原料药品种不相匹配
(5)医药产品进出口结构不合理
(二)2005年我国保健品市场发展情况及趋势分析
1、近年来我国保健品行业发展总体趋势
近年来,我国保健品行业的发展一直倍受瞩目。2000年,中国保健品行业达到辉煌的顶峰,市场规模达到500亿元。随后几年市场则迅速转入低迷,2001年、2002年销售额分别下降了43%和29.8%,2002年销售额仅为200亿元。2003年在初突如其来的SRAS疫情的刺激下,保健品行业明显回暖,当年销售额就达到300亿元,销售额同比增幅高达50%;2004年市场延续了2003年的上升势头,销售额为340亿元,销售额同比增幅为13.3%,虽低于2003年增幅但依旧保持了平稳增长的势头,呈现出良好的运行态势;2005年我国保健品市场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销售额突破了4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5%。据商务部预测,2009年我国保健品市场规模将达到683.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5.24%,中国将会成为世界保健品增长最快的市场。
2、我国保健品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低水平重复生产现象严重
(2)产业法规不完善,市场发育不足
(3)产品科技含量低,研发力量薄弱
(4)重视广告促销,忽视提高质量
(三)2005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分析
1、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走势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经过30年的努力,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科研开发、工业生产和质量管理体系。医疗器械行业已成为我国高科技领域颇具发展前景的生力军,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的规模容量由2000年的450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05年的860亿元人民币,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销售额每年保持在14%左右的增速。
2、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竞争能力令人担忧
(2)医疗器械行业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3)医疗器械行业缺乏知名品牌
(4)医疗器械进出口结构不合理
四、影响我国医药市场未来发展的因素分析
1、全球医药市场的发展
2、日益增长的医药保健需求
3、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
4、农村医药消费市场的发展
5、国家相关政策影响
五、2006年我国医药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一)2006年我国医药市场发展总体趋势
1、医药经济将保持快速发展
2、市场药品价格总体走低,第三终端市场活跃
3、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加大,并购、重组仍是主题
4、农村医药市场将有较大发展,推动农村药品市场仍需多管齐下
5、OTC市场将迎来大发展
(二)医药市场分行业发展趋势
1、我国药品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医药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外医药企业的虎视眈眈,药品零售价格的持续下降,都将给药品市场带了机遇与挑战:
(1)继续保持以化学药为主、中药为辅、生物制药为补充的格局
(2)天然药物热潮涌起,中药现代化成为热点
(3)医药制造企业盈利水平仍将下降,药品价格进一步下降
(4)医药零售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
2、我国保健品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1)保健品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发展
(2)保健品价格总体水平将下降,不同种类产品价格发展趋势不同
(3)新资源、高技术、方便剂型的保健品将成为主流
(4)营销手段日益多样化,直销渠道将成新宠
3、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再加上庞大的消费群体和政府的积极支持,2006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空间将变得更为广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医疗器械市场容量将进一步扩大
(2)高精尖、中高档医疗器械需求将进一步加大,国外公司垄断高端市场
关键词:生物技术;药品行业;安全
生物技术在药品行业中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生物药品具有很广阔的市场前景,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促使生物技术药品行业进行了激烈的竞争。
一、我国生物技术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生物制药行业发展比较迅速,起步较晚,最早的生物工程药品追溯到1982年人胰岛素的诞生,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生物技术在药品行业的应用日益的广泛。
医药生物技术主要包含六个方面的内容:1、重组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研制的药物或建立的新的治疗方法。2、细胞或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生产的药品。3、固定化酶或固定化细胞技术制备的药物。4、通过组织和细胞培养生产的疫苗。5、利用现酵或反应工程和生产生物来源的药物。6、应用蛋白质工程和分离技术从生物资源中寻找或制备的药品等。在这六个方面中医药生物技术对医药汗液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和效应,但是生物技术在药品行业的发展中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保证药品额安全性、医药行业的道德性,总体的发展方向是很乐观的。
二、生物技术药品发展的原则
生物技术正在以非常快的速度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但中去,生物技术为人们带来了生活的便利。但是生物技术药品的发展必须把握一定的原则和尺度,没有原则的利用生物技术,以生物技术谋取不正当的利益有损人民群众的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33号《生物制品管理规定》第二条中指出:“生物制品是药品的一大类别。生物制品系指以微生物、寄生虫、动物毒素、生物组织作为起始材料,采用生物学工艺或分离纯化技术制备,并以生物学技术和分析技术控制中间产物和成品质量制成的生物活性制剂。它包括疫(菌)苗、毒素、类毒素、免疫血清、血液制品、免疫球蛋白、抗原、变态反应原、细胞因子、激素、酶、发酵产品、单克隆抗体、DNA重组产品、体外免疫试剂等。”从生物制品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生物药物制品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和实验,得出具有长效的药物产品,提升医疗卫生事业的水平,而对于违背社会伦理道德的方面的应用应该予以抵制,非法利用药品进行交易和犯罪都应该受到监督和制裁的。
生物技术制药产业能够给药品和医疗卫生行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绝对不能忽视药品的安全性,原材料和技术的要求很高,因此需要的投入成本也是占有很大的支出比重的,正确的分析市场,不能因为市场需求的增加而盲目的扩大产量,加快生产从而忽视了产品的质量。制药行业是良心产业,生物技术的使用也是为了为人类生活带来福祉,所以应该正确的把握生物技术的使用尺度,保持生物技术在药品行业中的正确应用。
三、生物技术在药品行业中的应用前景
依据生物技术在药品行业的应用现状,我们看可以看出,生物技术制药产业具有长远的发展前景。
首先是在生物技术水平上,积极的开发高科技产品,拓展药品行业的技术深度。我国的生物资源极其的丰富,微生物、真菌、海洋生物等资源都可以运用生物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开发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和独特的药效的药物。目前在我国生物技术对于治疗很多的疾病都有很高的治疗效果的。
其次,在生产的规模上,应该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生物技术在药品行业需要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规划,产生规模经济效益,提升药品行业的集群效应,药品企业和医药公司进行合作,充分的进行市场调研,贴近市场进行研发,利用企业的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引进的财力和人力,规避药品行业的弊端,促进生物技术药品的研发的效益整体得到提升。顺应世界生物技术发展趋势,尽快改造传统生物技术产业,重点发展低耗原料和能源、高附加值的现代生物技术药品,以提高生物技术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和技术的学习引进,培养更多的技术性人才。近20年来我国生物技术制药行业发展很快,开发品种齐全,种类多样化趋势,生物技术在药品行业中产业结构并不是很齐,生物药品质量要求不断的提升,技术合作和人才的培养都是提升药品质量的重要途径。优化国内的需求,面对国内的技术难题应该注重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通过装备、技术、人才引进,通过合作、合资的方式创造生物技术药品行业的新发展途径。加强基础研究,建立生物技术信息资料库,掌握世界生物技术药品的科研和产业化发展趋势,把握市场动态。
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不再是在人们的想象中的技术,正在以飞快的速度进行发展和创造着,在药品行业中的应用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挑战和惊喜。(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王舜,李蒙.生物技术与我国发展生物经济的对策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6(1).
[2]徐广军,杨德峰,赶超战略与比较优势战略的动态选择问题探讨[J],理论学刊,2006(2).
摘 要:目前我国药品供应链发展水平还不高,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还尚未解决。文章通过对我国药品市场供应链的发展情况做出一定的分析,得出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并对未来发展情景做出展望。
关键词:药品市场;供应链;管理对策
一、引言
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与其他商品相比有明显的特征,即生命关联性、高质量性、公共福利性、高度专业性等特征。药品流通行业是整个药品供应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上游是药品生产企业,下游是医疗机构和患者。只有不断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才能不断提高药品行业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整个药品流通供应链的发展,实现药品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医疗机构和消费者的和谐共赢。
二、我国药品供应链的发展及问题
(一)供应链过长,分销商过多导致集中化程度低
我国药品供应链由原料生产企业、制剂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终端客户构成。医院使用的药品不能由厂家直接供应,中间至少需经过一个中间商进行周转,而药品供应商的企业普遍较小,从而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每个公司由于本身条件的限制可能做不到严格按照储藏条件储藏,安全的运输。因此,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供应系统是错综复杂的、脆弱的,且因为交易的次数越多,越易产生质量问题。供应链过长还会降低效率和创新能力,增加了成本,由此导致恶性竞争的发生。
(二)医药不分家
在我国医药部分的体制下,药品零售的最终去向是各医院,而不是患者。患者对于药品的使用没有选择性,而是通过医生开出的处方从医院的药房买药。这无疑就造成了医院对药品的垄断,造成了即使在市场经济下,供求对价格并无决定作用的局面,抬高了药品的价格,增加了患者的负担。此外,药品供应商为医院及医生提供一定的药品回扣,使得药品自身的价值及疗效被弱化,从而扭曲了药品市场的需求信息。
(三)供应链中信息不对称
复杂的交易渠道和过多的交易环节使得信息不对称,流动无序,必然会造成流通中效率低下,效益下降。批发环节成本过高,直接导致销售成本上升,从而迫使药品趋向虚高定价,使药品价格居高不下。同时,在供应链的末端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即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信息高度不对称。医生与患者属于一种委托的关系,患者是委托人,医生和医院是人,医药消费是一种消费。医生作为人有着患者所没有的医学知识,在交易中必然具有绝对优势。而医生也恰恰能凭借其技术特权和信息优势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促使医生在临床上医生开贵重药品、临床药品,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甚至引发医疗事故,对社会造成很深的消极影响。
三、 基于供应链的药品市场管理对策
(一)提高行业集中化程度
药品行业要想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下去,就需要加快药品的流通,因此这就需要相应的药品流通企业不断的发挥枢纽作用。同时为了更好的促进药品的流通,应该遵循市场规律调节,通过兼并、联合等手段不断的优胜劣汰,既可增强药品流通企业的竞争力也为梳理行业市场的畅通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有利于对这些企业的监管。同时为了行业的良性发展,可以鼓励和优先支持一部分优质的大型药品企业发展,树立行业榜样,同时要完善和兴建药品配送园区和中心,以此为契机,带动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保障药品流通的物流环节畅通、高效。重点发挥大企业带头和牵头作用,加强对此行业的监管,着力打造涉及全国省、市、县、乡镇等药品流通体系,这有助于增强药品行业集中化程度,增强其竞争力。
(二)加速医药分家的改革
医药不分家的制度不仅影响了药品价格机制,同时破坏了真正的需求信息。所以,要想提供我国药品供应链的效率,必须加速医药分家的改革,以医疗保险的制度来代替原有的“以药养医”,改善医院对药品的垄断现象,维持行业的良性发展。
(三)推动连锁经营的发展
应推动药品连锁企业的发展,统一规范流程,在药品的采购、配送、质量监管等环节要统一,保证质量并且提供周到的贴心服务,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有效的打造出药品企业自身的品牌,树立起品牌形象,从而更好的增强企业的影响力和拓展力,才能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以及更好的实现组织目标。鼓励连锁药店积极承接医疗机构药房服务和其他专业服务,提高医药流通行业服务的可及性。进一步促进连锁经营、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的结合,提高电子商务在药品供应链的应用,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质量和效率。
(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完善IT系统
药品企业可以利用先进信息技术,运用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供应链管理等新型管理方法,优化业务流程,提高管理水平。探索发展基于信息化的新型电子支付和电子结算方式,降低交易成本。同时,企业可以用无线射频(RFID)、全球卫星定位(GPS)、无线通讯、温度传感等现代物联网技术,以及自动分拣、冷链物流等先进设备,改造传统的医药物流方式,不断提高流通效率。总之当今社会是科技和信息的时代,企业要想更有效率的发展,就应该重视科技和信息的力量,为了企业长远的组织目标的实现,对于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和科技研发力量的投入,企业的管理层都必须站在战略的角度上来做权衡。药品企业的流通需要构建完善的信息系统来进一步加强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其流通效率。
四、总结
医药物流的精髓是建立合理的药品供应链,这不仅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工程。对供应链上游、中游、下游企业加强信息化管理,合理配置生产资料降低生产成本,协同调动物流供应减少流通环节,大力推行信息化指导下的医药分家避免恶性竞争造成的药价虚高。这些都将合理提高企业利润空间为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创造条件,提升我国医药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降低了药品的最终价格,有效解决了看病贵这一关系民生的大问题。药品市场的供应链只有加快和不断优化结构,根据市场的变化和需求来不断调整,才能适应变化的市场,才能更好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行业的跨越式发展,增强行业的竞争力和实力,实现进一步稳定、快速、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柳键,叶影霞.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研究与对策[J].工业技术经济,2007,26(12):95-98
[2] 彭向辉.我国医药供应链现状及成因分析[J].物流技术,2007,26(6):91-93
[3] 沈凯,李从东.供应链视角下的我国药品安全问题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82-85
[4] 刘盈,冯国忠.药品生产企业与分销商信任关系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3):115-116
[5] 戴凌.基于药品安全的供应链管理[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10):123-125
[6] 李先国.药品供应链的整合问题研究[J].管理世界,2010,(5):176-177
[7] 叶奎英.药品领域无序发展的现状分析及政策效果论证[D].复旦大学,2010
【关键词】药品价格管理 创新 药品流通企业
现阶段我国药品流通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较小、发展良莠不齐,并且相当多的企业缺乏现代化管理技术和基础设备的支持,没有形成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无法实现规模经济。同时,由于物流手段原始,运营效率低,造成了整个行业运营成本上升,药品流通业的利润率不断下降。为了创新我国药品价格管理的产业环境,这些药品流通企业必须改革,建立现代化的药品流通模式,使其继续生存和持续发展。
一、建立现代化药品流通企业模式所具备的条件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有利于改革药品流通企业的政策,对现有药品流通企业的改革势在必行,对于现代化药品流通企业的建立我国已具备以下条件。
1、医药产业不断发展的客观需要
我国医药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目前药品价格居高不下已经成为医药产业再度腾飞的最大“绊脚石”,如何解决医药价格虚高问题也已成为当今的热门话题。针对药品价格虚高,政府已经先后19次对药品进行集中降价,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药品集中配送、举办非营利医院、制药企业和平价药房等众多办法,但是药品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药品价格虚高问题与药品流通密切相关,建立现代化药品流通企业是解决药品虚高问题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医药产业不断发展的客观需要。
2、相关产业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
第一,药品流通业本质上是物流业,但由于药品的特殊性,使药品流通业不仅具有一般物流的属性,还具备药品行业的特殊属性。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物流业已初具规模,现代化药品流通企业模式的建立从很大程度上是依赖现代化物流业而存在的,建立现代化药品流通企业可以借鉴现代化物流企业的经验。例如,依托成功的现代化物流企业发展药品流通业务。
第二,药品流通业作为药品营销中的一个环节,与众多相关产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药品流通业的发展和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受到相关产业的影响。随着中国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加入WTO后国家对相关产业的战略调整,我国很多产业的实力都得到大幅提升,尤其是与药品流通业相关的信息技术产业和交通运输业。这些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为企业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例如交通运输业的提升,为药品流通企业实现快速准时送达的目标提供保障;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为企业实现流通管理信息化和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和网络环境。
3、国家政策法规对改革的支持
近两年,国家制定的有利于药品流通企业改革的政策有:(1)国家出台了《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以规范药品流通企业的经营行为;(2)国家强制要求药品流通企业必须通过GSP认证;(3)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禁止药品销售地方保护的法规文件;(4)《医药行业“十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在未来几年内培育5至10个面向国内外市场、多元化经营、年销售额达到50亿元以上的特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建立40个左右面向国内市场或国内区域性市场、年销售额达到20亿以上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5)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5年5月正式提出促进药品现代物流发展的意见,鼓励药品流通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来组建大型的药品物流中心,以期与外资物流企业抗衡。
这些政策为药品流通企业改革提供了保障和支持,有利于规范药品流通领域,淘汰不符合药品经营条件的药品流通企业,打破地区保护主义,促进药品流通的跨地区经营,应对外资对我国药品行业的冲击。
4、良好的融资环境
药品流通企业的现代化改革必然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资金的来源通常分为以下两类。
(1)企业经营过程中积攒的资金。大型的制药企业发展前景良好且利润率高,自身已具备雄厚的改革资本,小型制药企业可以通过组建“企业联盟”的形式,积少成多,从而对企业进行现代化改革。
(2)药品流通企业向企业外部进行的融资。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药品行业已成为国家的重要产业,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例如筹建大型药品物流中心就获得国家的贴息贷款,因此药品流通企业可以向国家申请贷款获得改革所需的资金。再者,随着中国药品市场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海外资金伺机而动,具有关权威市场估算,境外有大约有600亿美元在中国医疗投资市场外徘徊。此外,国内一些大型企业也看好药品行业,准备通过资本运作(兼并、重组或联合)进入这一前景诱人的行业。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目前药品流通企业拥有良好的融资环境,可以保障企业改革的顺利推进。
二、建立现代化药品流通企业的步骤
构建科学、高效、新型的药品流通模式,必须大力推进医疗体制改革,消除一系列体制,为医药流通企业创造合理的生存空间,创造更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合理设计我国药品现代流通目标模式和分步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体制、药品流通体制、医疗保险制度三项改革。具体而言,应该先确定药品流通企业的发展方向,再确定建立现代化药品流通企业的路径。
1、确定药品流通企业的发展方向
为建立现代化药品流通企业,必须先确定发展方向,目前药品业的规模经济和管理现代化、信息化已成为大势所趋,贴牌生产也将渐渐进入医药行业,还有现代化物流技术的运用也必将融入现代化药品流通企业的建立,包括以下几个发展方向。
(1)物流信息化。信息流承载着药品流通中的各种重要信息,是对药品流通进行有效管理的基础。因此信息化是药品流通企业能否成功扩张、能否提高效率和降低管理成本的关键因素,而且物流信息处理已经成为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作为联系药品流通业上下游的纽带,药品流通企业比其他企业更需要建立现代物流,实现物流信息化。此外,有迹象表明,为了更好地发挥政府的监管职能,国家计划在药品招标采购中推行网上公开招标模式。因此,药品流通企业应利用国家规范药品流通领域的契机,加快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实现由传统的人工仓储向自动化物流的转型。通过现代化的自动存储、自动拣选和功能齐全的计算机仓储管理系统,将大大降低差错率和物流成本,提高劳动效率和利润率。
(2)管理现代化。随着我国药品市场的不断整合和规范,在淘汰了相当一批效益低下、管理落后、运作原始的药品流通企业后,经过GSP认证达标的系统改造,药品流通企业的管理体制将日趋完善,管理能力逐步提高,特别是一些大型药品流通企业通过体制改革,逐步朝着企业集团化、管理现代化的方向发展。集约化管理、规范化经营是药品流通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管理效能的提高最终会使药品流通企业经营利润提高,有力地支持企业的生产和发展。为此,所有药品流通企业必须不断吸引、培养和提升专业的管理人才,不断改进和完善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能。
(3)企业规模化发展。我国的药品流通企业必须实行强强联合,进行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和联合,实现企业发展的规模化,从而降低物流成本,增加利润空间,维持企业的生存和持续发展,尤其是在外资物流企业利用资金和管理优势进入中国市场的情况下。
(4)销售合理化。随着政府各项降价措施的实施,在限定出厂和零售价的情况下,药品流通企业的利润必将受到影响,为了提高利润、合理化药品销售网络,由原来的几级分销变为直接向销售终端供货,如组建连锁药店,也是现代化药品流通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此外,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推行,根据“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将实现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目标。这意味着,未来5年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推行将可能带来每年大约450亿元的药品销售市场。目前我国农村药品流通尚处于流通业的初级阶段,药品的分销层次繁多,销售网络冗繁,与大中型城市药品流通现状相比,有许多地方需要完善和提高,但这对于拥有完善分销网络的大型药品流通企业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因此,药品流通企业应加快完善网络建设,扩大网络覆盖面,逐步实现向终端市场直接销售的目标,同时抓住农村药品市场快速发展的契机,扩充业务覆盖范围。
(5)贴牌生产。根据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药品生产企业可以接受委托生产药品,这对于药品流通业来说是一个新的发展契机。有实力的流通企业可以通过药品委托生产来发展自有品牌,通过后向一体化有望获取新的赢利点。一些上规模的连锁药店可以仿效沃尔玛、屈臣氏连锁超市等迅速推出自有品牌。对于这一政策的出台,药品流通企业应积极地探寻新的商业模式,寻求与药品生产企业的战略合作,建立自己的品牌。这样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知名度,而且可以通过后向一体化获取新的利润增长点。
2、建立现代化药品流通企业的路径
确立药品流通企业的发展方向之后,就需要国家、社会和企业采取必要措施来确保现代化药品流通企业的建立,具体路径如下。
(1)严抓药品的审批。严抓医药企业和药品的审批就是防止药品注册审批中的作假,是从源头上控制医药业的低水平重复,为医药行业注入新鲜血液的源头。这个过程要以监督为中心,突出对药品研究、生产、销售、使用等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保证申报新药、仿制药品的科学性、真实性,注重对新药研究原始试验资料和档案的真实、科学、规范性的监管;加强对药品研制单位的监督管理,加大对申报新药过程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的处罚力度。如:第一,建立一个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完全独立的评审中心,这个评审中心一定要重视社会监督的作用;第二,改革专家委员会的产生办法和药品技术审评模式,实行透明、公开的审批体制;第三,加强对于药品审批部门官员的监督,制定严格的内部审批监督管理措施和责任追究制度;第四,确保法律实际实施效果,立法以预防为主,打击并重,治理与整顿并举,从源头上遏制药价虚高、从业腐败等现象的发生。
(2)规范药品定价制度。规范药品定价制度要求政府完善药品价格管理制度,提高定价的科学性、合理性。政府必须要严把药品价格初审关,协调好各方的利益关系,严格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倾向,不留价格水分、压缩价格空间,从源头上控制药品虚高价格的产生,增加老百姓对药品的知情权,有效地抑制药品市场中的无序竞争。如:第一,出台药品商品名称管理法规,规范药品名称,对部分常用药品进行统一合理定价;第二,实行最高零售价格限制,形成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价格控制的倒逼机制,缩小流通环节特别是隐易者的价格空间;第三,跟踪和利用药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成交价,及时校正政府定价;第四,对原创药和仿制药、品牌药和非品牌药,应实施差别对待的定价办法;第五,采取让政府定价与市场形成价格相结合,在降低药品价格减轻患者负担的同时,兼顾生产企业和分销企业的承受能力,合理确定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三种形式的比重;第六,建立职能完备的药品价格监督管理机构,实现药品定价部门与新药审批部门的一体化管理,将价格定价部门、质量成本监控部门与市场准入、运行规程制定与管理机构合并,让药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经销单位以及广大群众了解药品价格政策,规范行为,接受监督;第七,完善药品价格监测报告制度,密切关注药品市场价格行情变化;第八,改进药品价格监测方法,扩大监测内容,既监测市场零售价格,又监测流通环节实际成交价格,及时上报药品价格动态;第九,建立和完善药品价格信息披露制度,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等多种形式为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零售单位和群众提供全面、快捷的价格信息服务;第十,在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主导下,建立由企业代表、消费者代表、专业性消费者协会代表等共同参与的价格听证制度,形成相互制衡的约束机制和信息沟通机制。
(3)为药品流通提速并加强监督力度。面对我国药品流通的分销层次繁多、销售网络冗繁的现状,在药品流通过程中需要做到:第一,引导流通企业进行差异化竞争、品牌竞争,培育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控制率;第二,规范药品流通的市场中介组织,通过配套改革,建立“药厂―物流配送中心―零售终端”的药品流通模式,大力减少流通环节,为药品流通降费增效提供条件;第三,以大型药品制造和流通企业为轴心,构建快速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第四,在药品采购方面,成立区域型(类似云南宣威的模式)专门的药品集中采购组织,接受多家医疗机构的委托,形成较大的药品采购订单,再与药品生产商或批发商谈判,在获得比医疗机构分散采购更低的药品价格的同时,把医疗机构从繁琐的采购事务中解放出来,降低医疗机构的运行成本;第五,大力规范药品的广告宣传,尽量详细地向公众展示药品生产和流通企业在生产、经营和制定药价等方面的全部过程,增强舆论监督,提高各个流通环节的自律和信用,减少药品流通中的信息不对称。
由此可建立现代化药品流通企业路径,如表1所示。
三、建立现代化药品流通企业的系统动力模型
建立现代化药品流通企业需要以下四大条件(医药产业不断发展的客观需要;相关产业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国家政策法规对改革的支持;良好的融资环境)为动力,以物流信息化、管理现代化、企业规模化发展、销售合理化、贴牌生产为方向,以三大路径具体措施为主体,最终实现药品流通企业的现代化改造。可以得出建立现代化药品流通企业的系统动力模型,如图1所示。
【参考文献】
关键词:药品;包装材料;液体药剂;质量;影响
药品包装材料是直接接触药品的容器,常见的容器有瓶、袋、内塞等类型,在药品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做好药品包装材料的生产,为了包装药品的安全,需要做好包装材料材质配方的优化工作,还要对生产工艺进行改良,这也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在对液体药剂进行装配时,应选择适合的材料,考虑不同材质对药品质量的影响,如果选择的材料不合格,可能会对患者的身体带来一定危害,严重时还会引起医疗事故。下面笔者对药品包装材料对液体药剂质量的影响进行简单的分析,以供参考。
1 塑料包装
塑料包装是一种常见的药品包装材料,其出现的时间比较早,而且有着广泛的应用范围,与玻璃瓶相比,塑料包装的质量更轻,其采用的是聚烯烃和聚氯乙烯材质,在与液体药剂接触后,具有高阻断的性能,属于复合材料,而且无毒、阻光,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以及耐热性,采用高压灭菌技术,可以保证药品使用的安全性。由于塑料包装容器具有透气性,所以,溶液中可能会迁移进一些物质,这会影响药品的配方组成,影响了药品的质量,也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在使用塑料包装时,一定要做好密封工作,还要保证材质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
塑料材质本身是无毒无害的,比如PVC树脂材料,但是在制成塑料时,需要加入增塑剂,这会产生增塑剂钛酸及其衍生物,会对粘膜产生一定刺激。在制作塑料时加入的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酯经测试会导致雄性白鼠生殖系统发生病变,造成畸形生育,其对人体的危害还在进一步研究中。PVC材料制成的PVC袋子具有较高的通透性,其对硝酸甘油的最大吸附率为33.2%,所以在储存这类液体药剂时,应避免采用PVC材料。经测试,PVC袋子还会吸附VitA,在贮存24h后,吸附率达到了78%。具有亲脂性的塑料一般都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所以在临床中,对PVC输液袋的使用范围有着明确的规定,必须采用有效的措施对药品包装材料进行有效的控制。塑料输液瓶在生产时,流程比较大,效率也比较高,但是在遇到静电问题后,会产生药液污染,应结合塑料材质的优缺点,解决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2 玻璃包装
玻璃容器在医疗行业比较多见,注射剂、输液瓶、口服液都采用的是药用玻璃包装,其可以长期与药品接触,而不发生化学反应,这主要是因为玻璃材质具有较高的理化性质稳定性,不容易与药物发生作用,而且透光性较差。玻璃容器的材质有很多中,其融化情况对药品质量有着影响,我国药品行业由于发展比较晚,在药用玻璃包装的材质研究中与西方发达国家有着一定差距,在我国药品包装材料生产行业,多采用的是乙级材料,但是我国在生产管制抗生素瓶时,氧化硼的含量为2-7%,与国际标准10%有着一定出入,这影响了玻璃材质的理化性质,需要调节金属氧化物的含量,从而降低包装对药品质量的影响。
要确保药品在储存和使用期内不产生化学性质的变化而变质或失效,在使用前考察玻璃瓶碱性离子的释放可能导致药液PH值的改变,或使生物碱、胰岛素和肾上腺素等对pH敏感的药物变质;考察蛋白质和多肤药物是否易被玻璃吸收,光线是否会通过玻璃使药物分解,玻璃脱片是否会改变药物的澄明度等问题。小针剂包装所用的易折安瓶产品标准水平低,安瓶颈丝粗细差别过大,壁厚不均及折断力指标达不到要求,也同样会给用药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尽管如此,药用玻璃包装仍作为药品包装的首选材料,就抗生素粉针剂而言,其他包装材料还无法涉足这个领域。在国外,水针剂和高档营养输液包装容器还是以玻璃包装为主。
3 橡胶塞
目前我国使用的橡胶塞(包括输液,口服液等各种剂型用胶塞)为天然橡胶塞和丁基橡胶塞两种,天然橡胶塞是从橡胶树上收集的天然乳胶,为了便于成形并赋予橡胶塞一定的理化性质,加人大量的附加剂,如促进剂β-硫基苯骈噻唑、二硫化四甲基秋蓝姆、防老剂N-苯基β萘胺、填充剂氧化锌、碳酸钙及硫化剂等。由于其成分比较复杂,化学稳定性也差,易老化,屏蔽性能、密封性差,当液体制剂与橡胶塞接触后,其中一些物质溶出并进人药液,使药液出现异物或浑浊,有些药物还可与橡胶塞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溶出的对人体有害杂质,如异性蛋白对人体可能是致热原,济出的毗咤类化合物是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确定因索;由橡胶塞引起大输液中的微粒致人体相应部位的组织损伤等严重的隐患。橡胶塞还可吸附溶液中的主药和抑菌剂,特别对于抑菌剂的吸附可使抑菌剂效能降低,应引起注意。
丁基橡胶塞主要适用于长期与注射剂直接接触的医药包装,其质量稳定,技术成熟,是标准可控性好的理想品种,是天然橡胶塞的替代产品,本品是山异丁烯和少量异戊二稀在-95℃左右超低温条件下聚合而成的共聚物,其化学性质稳定,气密性和生物安全性要优于天然橡胶塞;丁基橡胶塞具有很好的抗老化作用,临床使用时无穿刺落屑,耐低温,耐酸碱,洁净度好,但其弹性较差,在输液封装时免去加盖涤纶薄膜衬垫的土序,简化了分装工艺,是一种具有诸多优越性的医药包装材料。目前,我国生产的输液中丁基橡胶塞的用量还不到输液产量的10%,有人建议还需使用涤纶薄膜作为输液和胶塞的隔离介质。这就迫切需要胶塞生产企业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按法定药品包装材料标准生产,从源头上使产品质量处于受控状态,使其在真实意义上与国际接轨。
结束语
药品行业近年来发展很快,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相关部门对药品行业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选择药品包装材料时,一定要考虑包装材料材质对药物的影响,还要做好包装材料配方工艺的优化工作,改进生产工艺,做好附加剂的添加,从而包装药品的质量与安全。药品包装材料的质量与液体药剂质量有着一定关系,相关工作人员应加强对包装材料的监督与管理,包装包装材料的生产符合药用标准,这样才能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
参考文献
[1]张芳艳,赵欣欣,余萍.药品包装材料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用药安全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2(16).
[2]钱秋娟,赵小洁,马庆华,蒋井明,魏然,陈刚,傅林锋.药品包装材料与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相容性研究[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2
[关键词]药品价格;制药企业;医药流通;政府
[中图分类号]R9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2-0266-02
目前药品价格问题已严重抑制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出现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它阻碍和干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更是当前社会的焦点。
1 我国药品价格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药品价格高于其生产成本:在我国目前的药品流通体制下,药品的生产成本只占最终药价的30%~40%左右,其余为医院、零售商的利润和流通中产生的成本,药品的购销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折扣的现象[1]。
1.2 政府最高限价高于药品中标价格:政府最高限价高于药品中标价格,留下了较大的价格空间,使政府定价在一定程度上得不到良好的执行。
1.3 政府最高限价高于平价药店销售价格:政府的最高限价高于一些平价零售店的药品销售价格,各地新出现的平价药店里的某些药品即使大幅度降价,仍有很大的利润空间。
2 药品价格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从制药企业角度分析
2.1.1 企业数量多,竞争激烈:在我国,部分企业追求经济利益的需求,谋求短期效益,忽视了高风险、高投入。目前,我国共有药品生产企业6000多家,医药批发企业16000多家,具有数量众多、分布面广的特点。由于我国医药企业多,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很多产品供大于求,为恶性竞争埋下了伏笔。
2.1.2 产品科技含量低,重复仿制严重:我国的制药行业中,一些大企业虽然有自己的研发机构,但因其投入有限,不能研发出新药品,往往只是改变原产品的剂型和包装。而国外研发的新药享有专利保护,可以以高价格销售获取利润,从而弥补先前的投入。我国企业只能靠压缩成本获得利润,从而进一步把质量安全推上岸尖。
2.1.3 少数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国家为了控制药品价格,先后20次对药品进行降价。部分企业因GMP改造、生产成本增加、降价压力过大使其无利可得,陷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2.2 从医院角度分析:医院缺乏合理的运营机制:我国的医院中非营利性的医院占据了大多数。在医药不分家的情况下,医院的相当一部分收入来自药品销售。据统计,有的一级医院药品收入约占总收入的50%~60%、二级医院约占40%~50%、三级医院约占20%~30%。
2.3 从医药流通角度分析:在非处方药的销售过程中,控制了市场销售渠道的大中型医药公司,也利用自己的渠道权力优势,向制药企业抬高门槛,也把药品价格抬高了一个层次。
2.4 从政府角度分析:药品定价机制的进一步完善:现行药品定价依据是社会平均成本。社会平均成本难以计算,药品定价缺乏科学依据,使得国家和不同省价格主管部门定价有所差异。
3 完善我国药品价格体系的几点建议
3.1 提高药品市场集中度,促进医药产业良性发展:培育制药企业的创新能力,提高药品市场的集中度、透明度和现代化程度,降低监管成本;构建药品现代物流体系,降低药品经销费用率;建立高效的药品市场监管体制和行业协会组织。
3.2 完善新药审批机制:建立行政审批与技术审评相互制约的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审批者的自由裁量权,强化药品行政审批责任,完善违法药品行政审批责任的监督追究机制。
3.3 加快药品流通体制改革
3.3.1 完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构建符合药品特点的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现代化的药品现代物流体系或平台,形成安全高效的药品物流配送网络,达到流通环节最少化和流通费用最低化。通过制订统一的评价标准和科学的监督管理制度使招标程序更加规范,使各环节真正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多的健康利益[8]。
医药行业中具有良好成长性的小公司有时会比龙头公司更被投资者看好。国际上医药行业的静态市盈率在20倍左右;龙头公司2004年的动态市盈率平均约为19倍;预计2005年为17倍。全球最大的医药企业PFIZER INC,目前市盈率仅16倍,2005年预测市盈率仅13.46倍――该龙头公司的定价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中国的医药行业还是一个中等偏小的行业,工业产值相当于食品行业的1/4,销售收入相当于食品行业的1/6;净利润率在9%~10%,超过食品行业1倍多;然而上市公司数量已经有106家,远远超过食品行业的60多家;因此,医药行业投资策略应当充分考虑到企业数量过多,固定资产比重大,造成净资产收益率与成长性不高,80%的企业达不到行业平均增长水平15%~18%;以及一些公司净利润率水平超高,造成的“低市盈率陷阱”与流动性风险。因此,在充分考虑市盈率将实现国际接轨的前提下,5~10亿元销售的中等规模公司,5%~15%净利润率水平的中等盈利能力,规范的治理结构,以及连续多年的良好成长性公司应当是投资的首选。
政策面-小企业压力大
国内医药工业企业仍有近4000家,一方面生产企业规模小、市场集中度低、产品剂型单一、新药研发投入低;另一方面企业产能过剩,通过GMP认证的企业中,65%的生产线面临开工不足,约60%的中小企业在不同程度地承受着新产品开发、银行还贷、营销渠道建设、流动资金匮乏的巨大压力。
2004年行业内部的亮点不多,主要有部分细分行业运行态势偏暖――中药与生物制品行业景气度回升较快,2004年以来利润增幅明显强于医药制造业;预计未来三年还将持续领先整个医药制造业。
行业面-关键因素分析
国家相关的政策和制度依旧是左右医院用药的决定因素;医院用药增长幅度回升大,品种大类结构发生变化小;全国整个药品市场中,医院所占的份额会被零售市场有所侵夺乃是大势所趋;由于药品招标、药品降价、“二个总量控制(也称预算管理)”等人为因素存在,许多矛盾尚有待于进一步梳理,药品报销范围仍是影响药品市场最主要的因素。
医药行业的关键价值驱动因素向好
宏观经济持续向好,将继续拉动药品消费增长,一般来讲,与GDP提升相应的药品消费弹性系数为2.0附近,由于权威部门预测2005年GDP增长7.5%,预计药品销售增长15%可能性较大。
“分类管理制度”推进OTC药品市场规范发展,OTC市场将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
老龄人口医药需求巨大、农村市场开始启动,为医药市场提供更广阔发展空间;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每年药品需求在,农村人均用药费用将从目前的40多元,提高到60元以上,低价药品受到促进大。
医保目录4年后的调整已经对医院用药产生促进作用。
并购促进行业集中度的迅速提高。尤其是下半年以来,医药行业已经成为并购市场最有活力的行业之一,例如2004年以来被参股的就有哈药集团、华北制药、云南白药、东阿阿胶、白云山中药厂、广药王老吉药业等一批公司;后面还将有越来越多的充分竞争公司被收购。
研究面-企业自主定价能力2005年展望
综合判断,2005年医药行业销售收入与利润将增长15%左右,同时,如果医疗保险、药价改革与招标采购等不利因素趋于合理解决,不排除增长20%以上的可能。
从行业内部看,中药与生物制品行业发展速度仍将领先于化学药行业。 寻找业内的增长点,从治疗领域看,老年病、复合维生素为代表的消费升级自我药疗药物(OTC)、消化系统、皮肤科、妇科、免疫调节市场将有超常规增长。在这些细分市场中,能发挥比较优势的企业,将能够赚取高额垄断利润;同时,在医药商业另外一些竞争充分的子行业中,将伴随着优势企业行业集中度的迅速提高,重点关注。
从定价上看,严格意义上说,中药行业自主定价能力很强的公司只有云南白药、东阿阿胶、片仔癀三家,只有他们能够在提价之后实现价量齐升;而二线公司大多只能依靠改变剂型等方式提高产品的价格,例如同仁堂、马应龙、天士力、九芝堂;相比很多行业,他们的自主定价能力还是比较强的。
除了品牌之外,还需要关注新技术带来的革命性变革,例如益佰制药、恒瑞医药,在他们的治疗领域相当长时间内几乎没有遇到 “强大”的竞争;就是因为他们开发的产品具有差异优势,行业壁垒很高,这类企业通常在3~5亿元销售放大的过程中有超常规的增长。
虽然优势企业数量上并不众多,我们还是看好医药公司的表现,原因是这些前期低成本战略受害者,会在即将到来的新增长周期中把握价格主导权,方式是通过制剂药出口、大型并购、技术创新来实现的。由于欧美企业这三项带来的业绩增长潜力远不如国内企业,尤其是一些经营接近谷底的企业(广州药业、华北制药)。因此,在一段时间内,相当部分治理结构有好转的国内企业估值水平将逐渐提高。
科研面-自主知识产权药物将大大增加
艾滋病疫苗、治疗性乙肝疫苗相继进入二期临床,口服胰岛素也将进入临床,尽管这三项技术国内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是二期临床离产业化还比较远,疫苗业与国产胰岛素行业的真正腾飞尚待时日。
金融面-2005年子行业与代表企业估值判断
中药类公司-防御类为主,由于净利润率太高,注意低市盈率陷阱。
化学制剂药公司-行业降价与高成本“风暴”即将过去,龙头公司高增长将延续。
化学原料药公司-低成本怪圈无改观,特色公司持续性不大,规避为主。
生物制品公司-行业代表性差,但是即将受到政策扶植,关注技术创新与产能转移。
医药商业公司-原则上规避,除非外资并购,业绩翻番等拐点出现。
【关键词】药品发展;形式;市场经济;实施战略
随着现代药品的经济增长,生活消费水平提高,药品消费也逐渐增长,不论便宜或贵重药品消费者对药品需求是量持续增长,为了适应药品行业产业发展,我市重点对药品市场整顿,对药品的注册工作,实行药品生产企业注册情况报备制度.加强了对其他药品企业监管,加强企业的自律意识,提高医疗产品质量。对此,宜昌市实行“三制”对药品的服务,即坚持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跟踪服务制;并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效果.在2013年我市医药工业产值突破20亿元,成为全国重要的红霉素生产基地. 全国最大的丁基胶塞生产基地;两家医药企业的8个产品荣获湖北省名牌产品;宜昌长江药业有限公司对抗禽流感药物达菲原料药试生产成功。
1.药品销售向多元化,多层次和多样化方向发展.
1.1医药市场的经济结构多元化:医药行业所有制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逐渐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经济格局.药品市场在国有医药经济为主导下,各类型的集体经济,都在共同发展.这样多元化的医药经济结构形式,对医药市场大有好处.
1.2 医药市场多层次方向发展构成的多层次,包括大企业或小企业对开放性市场进行招标,以计划为基础的封闭性市场和以自由购销的零售市场,共同特点都是以药品市场为方向,充分体现供求关系。
1.3药品需求多样化:人们对药品和保健食品够用量越来越大。针对有资金支持的消费者对高档药品,新药品有特殊偏爱,而中低层次的消费者任占据大部分药品市场份额。在不同的购销过程中,从而形成新的格局.宜昌市最近两年医药大类销售就呈现如下变化:老年人、妇女、儿童用药有所上升,成年人用药量有所下降;新品种需求量上升,老品种需求有所下降;保健品、名特优成药用药量上升.
2. 生产优质的药品并努力开发新药物从而推进发展.这其中包括. 原料药制剂工程.; 生物技术领域; 中药现代化等等
2.1原料药制剂工程包括:化学制剂工程、微生物制剂工程、生物制剂工程、中药材种植和加工(中药)等原料药生产制剂工程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因为药品生产时一个特殊的制造加工过程.产品是治病救人的,是与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的,因此,优质的原料药质量要求非常严格,必须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执行.宜昌市能生产多种化学原料药,总产量高达上万吨,能生产多种剂型的各种制剂品种,已初步掌握了具有世界共有的先进水平的制剂技术,原料药生产作为宜昌市药品行业发展已重大途径。
2.2 生物技术领域
在人才的规格要求上,宜昌市药品行业药品生产、生产制造、工程设计与建设和技术设备质量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要求必须掌握制药工程领域坚实的工程基础理论、宽广的药学专业知识和药品质量管理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科学。才有资格进行药物生产、设计、调配等等。
2.3 中药现代化
宜昌市支持中药材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种植;为了加快实现中药提取物及中药饮片浓缩颗粒的产业化.近几年来,宜昌市的中药产业发展迅速.每年能生产上万吨中成药,多个品种。中药的生产环境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基本上结束了原来只能生产膏、丹、丸、散的状况,在中药材生产的规范化、质量标准的现代化和生产的现代化方面,无论从基础理论的研究和产业的技术应用,还是从管理规范的制度和实施,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3.宜昌市药厂努力开发药品的新型制剂, 积极推进医药行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医药企业提供原始创新能力和发展循环经济.
目前宜昌市内包括国内生产仿制药的企业居多,对于自主开发的新药甚少几无.历来一直仿制别人的药品,对此,宜昌为了未来医药企业,加大了对仿创药的研制,在国外已有药品的基础上,提出可以对某项核心技术进行改良,从仿制药转型研发仿创药.使企业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制药企业转型是低附加值药品向高附加值药品转型,是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的转型.
4.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宜昌市上半年医药经济发展迅速,上半年,宜昌市采取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强化主导产品、提升管理水平、推动科技创新等有效措施,促使医药经济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逆势强劲增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40%以上的增长,数据如下表:
由此医药市场经济逐渐上升,据有关部门预测,我市药品市场今后5年将以15%~20%的速度增长,其产值将达到上百亿美元,成为国内前列的几大医药市场,作为向特大城市迈进的宜昌,其人口比例随城市规模逐年递增,那么医药市场需求也在逐渐增大,医药企业的小型格局逐步打破,医药市场不断开发,产值也随之上涨。
5.对宜昌市药品迅速发展提出两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