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高效能建筑8篇

时间:2023-10-17 10:53:0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效能建筑,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效能建筑

篇1

【关键词】公共系统;暖通空调;提高能效;

中图分类号:TB657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我国的主要建筑分为居民建筑和工业建筑,绝大部分的居民建筑包括商业用途的建筑,比如是商场、酒店、写字楼、商场等等,目前我国的公共建筑耗能达到了普通居民耗能的6倍,对于一座大型的配置有暖通风空调系统的建筑来说,暖通空调的耗能达到了建筑耗能的70%,而且空调系统的运行又加多了电力的负荷,所以公共建筑的节能具有很大的发展意义和发展潜力,对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二、公共建筑暖通空调系统

1.暖通空调的含义

采暖通风与空调(HVAC):控制建筑热湿环境和室内空气品质的技术,包括对噪声的控制。

采暖(Heating)――又称供暖,供热;技术职能:按需向空间供给热能,补偿热损失,达到室内温度要求。是人类最早开始使用的室内温度指标控制手段。

系统组成:热源、输送管道、散热设备、调控构件

分类:分散式:热源与散热设备在一处,火坑、火炉、火墙、 火地;集中式:热源与散热设备分开,城市、区域集中供暖。

通风:(Ventilation):技术职能:通风换气、防暑降温、改善室内空气品质、防止内外环境污染。

主要功能:提供人呼吸需要的氧气;稀释室内污染物或气味;排除工艺过程产生的污染物;除去室内多余的热量(余热)和湿量(余湿);提供燃烧设备所需氧气。

系统组成:通风机、送(排)风口、风道、净化装置、调控构件等。

2.空气调节(Air-conditioning)

系统职能:用来对房间或空间内的温度、湿度、洁净度和空度流动速度进行调节,并提供足够量的新鲜空气的建筑环境控制系统;可以对建筑热湿环境、空气品质实现全面控制,即包含了采暖、通风部分。

系统组成:冷热源、空气处理设备与末端装置、风机、泵、管道、风口、调控构件等:使用采暖,通风或空调要区别考虑。

工作原理:民用建筑(商用建筑、公共建筑);得热:人体、照明、电器、太阳辐射、室内外温差;得湿:洗涤、晾衣物、烹饪。

热负荷:为维持室内温度高于环境温度,向建筑物提供的热量;冷负荷:为维持室内温度低于环境温度,所排走的热量。

湿负荷:为维持室内所需要的湿度,所排走的湿量。

工作原理:向室内提供冷量、热量,加湿或减湿,稀释室内的污染物,保证室内具有适宜的冷热舒适条件和良好的空气品质。

3.工业建筑

特点(与民用建筑比):空间大,人员密度小,不宜对全车间进行全面温、湿度控制(除一些特殊的生产工艺或热车间)。

排风系统:为排除室内的有害气体,蒸气,固体颗粒等污染物,使室内污染物浓度达到要求所设立排风系统。

送风系统:为稀释室内的有害气体,蒸气,固体颗粒等污染物,补充排出室内的空气量而设置送风系统。

工作原理:当室内得到热量或失去热量时,从室内取走热量或向室内补充热量;当室内得到湿量或失去湿量时,从室内排走湿量或补充湿量;当有污染气体时,排走污染空气,补入等量的清洁空气。

4.按照用途分类:

(一)舒适性空调――保证创造舒适健康环境的空调系统;民用建筑,商用建筑,公共建筑,住宅,办公楼等;特点:温度、湿度精度要求不高。

(二)工艺性空调――为生产工艺过程和科学实验创造必要环境条件的空调系统。

特点:按工艺类型不同,功能、系统形式的差别很大,精度有时要求较高;电子:含尘浓度;纺织:相对湿度 ;计量室:温度;医药:无菌。

5.暖通空调发展历史

(一)历史

人类使用火的开始,就有了采暖。后发展为火坑、炉、地、墙均属辐射采暖;自然通风古代已被利用;秦、汉年间就有利用天然冰降温的空调房间。

(二)发展

近代采暖发展起源于1673年;1784年英国开始应用蒸汽采暖;1904年纽约交易所建成空调系统。

(三)我国发展

建国后20世纪50年代,主要是采暖通风,工艺性空调,当时依托前苏联技术。开设了“供热、供燃气与通风”专业;60-70年代热水采暖,集中供热,加热器、散热器、热水锅炉的研发生产,洁净空调系统、舒适性集中空调、空调产品的发展。1975年颁布《工业企业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80-90年展最快,空调由工业转向民用;21世纪考虑可持续性发展,节能,新能源开发利用,环保。

三、公共建筑暖通空调提高效能措施

1.室内设计计算温度的取值问题

在冬季供暖工况下,室内计算温度每降低1℃,能耗可减少5%~10%左右;

在夏季供冷工况下,室内计算温度每升高1℃,能耗可减少8%~10%左右。

为了节省能源,应避免冬季采用过高的室内计算温度,夏季采用过低的室内计算温度。办公室、居住等建筑的冬季的采暖不宜高于20℃,公共建筑一般房间的夏季空调不宜低于25℃。

2.采暖系统的设计

采暖系统设计得合理,采暖系统才能具备节能运行的功能。不管是住宅还是公共建筑,合理的设计节能采暖系统主要原则是:一是采暖系统应该能保证到对各个房间(楼梯间除外)的室内温度能进行独立调控; 二是便于实现分户或者是分区域热量(费)分摊的功能;三是道线路系统的简单、管道材料消耗量少、节省一开始的工程预算。

3..空调冷却水系统的设计

(一)冷却塔应布置在环境清洁、通风良好、远离高温的地方,以确保其冷却效率。

(二)多台冷却塔并联使用时,冷却塔之间应设连通管 或共用连通水槽,以避免各台冷却塔补水和溢水不均匀,造成浪费。

(三)冷却塔的总供、回水管之间,宜设旁通管并装电动两通调节阀或采三通调节阀调节控制,保证冷却水混合温度满足冷水机组对冷却水低温保护要求;并宜采用出水温度控制风机启停或变频调速控制,达到节电目的。

4.冷热源设备的选型

(一)空调与采暖系统的冷、热源宜采用集中设置的冷(热)水机组或供热、换热设备。机组和设备的选择应根据建筑规模、使用特征,结合当地能源结构及其价格政策、环保规定按下列原则通过综合论证确定:

在有天然气供应的区域,要使用分布式的热电冷联供和燃气的空调技术,实现错峰用电,提高能源的利用。

凡是执行峰谷电价以及峰谷电价差较大的地区,同时空调负荷不均匀,并在用电高峰期使用为主的建筑工程,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均可采用蓄冷(热)系统,以便减少装机容量、提高运行效率、降低制冷能耗。

具有多种能源(热、电、燃气等)的地区,宜采用复合式能源供冷供热;

具有天然水资源或地热源可供利用时,宜采用地源热泵供冷供热。对全年进行空调以及各房间和区域负荷特性相差较大,长时间同时分别供热和供冷的建筑物,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后,可采用水环热泵空调系统,但冬季不需供热或供热量很小的地区不宜采用。

(二)除了无集中热源且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外,不得采用电热锅炉、电热水器等作为直接采暖和空调的热源:

电力充足、供电政策支持和电价优惠地区的建筑;

以供冷为主,采暖负荷较小且无法利用热泵提供热源的建筑;

四、结束语

作为公共建筑中耗能最多的暖通空调系统,因为通过设计其室内的参数,准确的计算建筑的冷热负荷情况,以及采用新的节能技术,这能有效的提高暖通空调的系统,对于公共建筑来说,必须严格的制度符合自身的耗能管理系统,要严格控制其耗能,这对于建筑有着长远的意义,对于我国的环境生态保护来说更是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孙纯武,郭林文.重庆市大型公共建筑集中空调系统能耗状况及分析[J]. 洁净与空调技术.2011(8):90-92

[2]江亿.我国建筑耗能状况及有效的节能途径[J].暖通空调.2013(4):20-22

篇2

新建建筑围护结构的变化是建筑节能的核心内容,其节能效果主要依靠改善并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来实现.建筑围护结构节能主要包括墙体、门窗、屋面、楼地面等部位采取保温隔热措施,这些保温隔热措施的采用有利于建筑主体结构保护、新型绿色建材的推广以及工程质量的提高.

1.1墙体节能

墙体是建筑护结构的主体,其所采用材料和砌筑型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耗热量.由于单一材料的墙体往往难以同时满足较高的保温隔热功能,尤其是寒冷和严寒地区,因而可以在单一材料墙体的基础上增设一层有保温功能的材料组成复合墙体,通常墙体保温材料有聚苯乙烯硬质泡沫塑料、玻化微珠、聚苯乙烯保温颗粒等等.另外,可以通过墙面的垂直绿化以及色彩的不同,降低墙面太阳辐射和较高的吸收太阳辐射,而且还美化环境.

1.2门窗节能

由于高校建筑的使用学生数众多,为满足自然的日照、采光、通风等要求的前提下,设计的门窗洞口尺寸均较大,以致于门窗是能耗散失的最薄弱的部位.户门和阳台门应结合防火以及防盗的要求,在门的空腹内填放15~18mm厚玻璃棉板或岩棉板.窗户节能技术主要从减少渗透、传热和太阳辐射三个方面采取措施.如使用新型的、密封性良好的塑性窗框加上双层中空玻璃;门窗框与墙间的缝隙可用弹性密闭型材料和边框设灰口等密封;窗扇与窗扇之间可用密封条、压条以及高低缝等形式.

1.3屋面节能

屋面节能主要通过改善屋面的热工性能阻止热量的传递,主要节能技术有:选用密度较小、热导率较低、吸水率较小的保温材料做屋面保温层,如采用膨胀珍珠岩保温芯板代替常规的水泥珍珠岩或沥青珍珠岩;采用架空、蓄水、种植或铺贴绝热反射膜等方式做屋面的隔热层;在屋面构造形式上采用目前发达国家流行的倒置保温做法,即将保温层置于屋面防水层之上,改变传统的把无机多孔材料(如膨胀珍珠岩、炉焦渣)置于防水层与结构层之间的不利做法.

1.4楼地面节能

高校建筑主要是公共建筑,使用人数众多,显然做成木地板或类木地板是不合适的.因此,可以将楼地面保温节能做成层间楼板(底面不接触室外冷空气)和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悬挑,保温层可直接设置在楼板底面;采用不采暖的地下室顶板作为首层的保温隔热,加强房间与房间的保温隔热.另外,用于楼地面节能工程的保温隔热材料,其厚度、密度、压缩强度、导热系数和阻燃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各种保温板或保温层的厚度不得有负偏差.

1.5利用太阳能

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陆地每年接受的太阳辐射能相当于2.4×1012t,大约2/3国土面积的总辐射量超过0.6MJ/m2.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不仅资源丰富,免费使用,而且对环境无任何污染,有着矿物能源不可比拟的优越性.高校作为引领社会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应加大对太阳能源充分利用技术的相关研究,在高校这个耗能大户里优先、全面的使用太阳能技术并积极推广,以降低整个社会对不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太阳能在建筑上的利用技术主要有被动式太阳能取暖、太阳能集热供热水、太阳能发电、主动式太阳能取暖和空调等.这里面值得一提的是太阳能空调,由于在我国的建筑终端能耗中,空调能耗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利用太阳能制冷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利用光电转换器实现以电制冷;二是利用太阳能集热器实现光热转换,以热制冷.具体实现太阳能制冷的系统主要有: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系统、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太阳能蒸汽喷射式制冷系统、太阳能除湿式制冷系统以及太阳能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安徽省政府、教育厅决定在全省106所高校的教学科研场所、学生宿舍和食堂安装空调,实施“空调进高校”工程,这对于高校利用太阳能空调技术来建筑节能,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发展平台和良好的基础条件.

2新建建筑节能检测技术

2.1节能检测技术发展现状

结合我国现时国情并达到降低建筑能耗的目的,国家于2007年颁布并实施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这是我国第一本关于建筑节能方面的规范和标准,全面规定了在建筑节能工程方面需要验收的项目以及建筑设计、施工中部分强制性执行的标准检测项目,为建筑节能施工提供了基础和必要的施工要求和验收标准.以后我国又陆续颁布并实施了《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77-2009)、《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95)和《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32-2009)等建筑工程行业标准,为新建建筑的各类节能现场检测方法标准提供了技术支持和较为科学的测试依据.目前新建建筑节能检测技术主要在建筑围护结构方面有所研究,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也做过一些探讨和研究[3].如山东建筑大学潘雷等人对建筑围护结构的现场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出适用于不同保温形式围护结构的修正系数.北京中建建筑科学技术研究院费慧慧等人对新建建筑节能现场检测技术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影响现场检测技术的主要因素及解决方法.山东省建设发展研究院的朱传晟总工对建筑节能现场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研究,如热流计法、热箱法和红外线摄像仪法,重点对热流计法的检测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扬州大学杨鼎宜教授等用冷热箱法测定了稳定传热状态下混凝土空心砌块砌体的保温隔热性能等.国外对于建筑物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现场检测技术研究及报道也处于起步阶段,而且大多在实验室里完成对建筑材料的热工性能检测,相关的检测性能参数也是在稳定的状态下完成的,如日本对建筑围护结构的对流换热系数进行了测试,提出了建筑物围护结构对流换热系数和风速的关系式.

2.2新建建筑节能检测技术

2.2.1热箱法

热箱法检测技术是需要人工制造一个传热的模拟环境.具体做法可以参考如下:分别在试验试件两侧各布置一个所需温度、风速和辐射条件的热箱和一个冷箱,待试验环境条件达到稳定后,采用相应的仪器设备,分别量测冷、热箱体内壁的温度、模拟环境的空气温度、试件的表面温度以及计量箱中的输入功率,再根据物理计算相关原理和公式,计算出被测试试件的传热的性能指标,如热阻、表面换热系数等相关指标.热箱法检测测试技术适用于室外相对湿度不高于60%,室外空气平均温度不高于25℃的自然环境,且试验所用热箱的内部温度不低于室外自然最高温度8℃的情况[4].在建筑构造方面,热箱法检测技术对于门窗、楼板、外墙的传热性能指标的室内实验室检测非常有利,测试的结果一般较精确.由于需要模拟试验环境和条件的限制,此种方法不适宜用于现场施工的检测,但自然气温对实验室试验的结果影响微乎甚微,可以用实验数据作为现场施工的参考.

2.2.2热流计法

建筑耗热测定中最为常用的仪表就是热流计,也是传统的建筑能耗量测仪表,主要适用于对各种材料组成的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进行分析.使用时将其传感器埋设在绝热结构内或贴敷在绝热结构的外表面,可直接测量得到热(冷)损失值.检测时间宜选择一年中最为寒冷的月份,要求室内外自然气温差必须大于20℃的条件下才能测试,而且要求室外气温的变化起伏不是很大,测试的条件应放在至少稳定7d的人为制造室内外温差或连续采暖条件下的房间里进行,以此来保证测试数据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根据大量的试验数据结果显示,室内外空气温差愈大,热流计读数的误差相对愈小,计算所得之结果亦较为精确,因此此法受季节影响较大,一般需要在冬季才采用此法.

2.2.3红外热摄像仪法

红外热像技术是目前新研发的一种建筑节能检测手段,也是基于红外线技术理论以及先进的红外图像处理技术、光电子技术和红外线探测器技术的一种非接触性的、综合性的测量技术高科技产品.红外热像技术的原理是利用摄像仪对新建建筑物的围护结构的热工缺陷进行检测,分析检测得到的各种热像图来显示各种建筑构造有无热工缺陷,并对分析检测结果做比较参考,以此作为验收、修复、增强建筑节能施工措施的理论数据依据.红外热像技术既不破坏被测物体或试件的温度场,又能测量细微目标和运动中的目标[5].此法具有可利用计算机存储测量数据和处理分析,方便长期保存和几何运算;采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并显示被测物体温度的热图像;对于温度的分辨率较高,精度可达到0.01℃;现场节能检测的红外热像仪器具有携带方便、操作简单、还可以形象、直观地显示物体表面的温度场,为简化检测程序和优化检测数据等都有很大益处.此法具有较多优点且不受季节的限制,还可以远距离测定建筑构造的热工缺陷,这必将会极大地完善和提高新建建筑节能现场检测技术,所以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开发前景.

3存在的问

题(1)检测技术和设备的不完善性.新建建筑的几种检测方法本身的不完善性给检测数据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产生影响,因此如何针对地区气候特点和建筑能耗特征研究制定出检测精度高、快速准确的节能检测系统是一个迫切现实问题[6].(2)现场与实验室的对比检测结果差异较大.由于现场检测条件受自然气候条件、新建建筑构造自身状态、安装设备系统运行条件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般地,造成检测结果与标准理想状态偏离较大,测试结果不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但在标准的实验室条件下,易将被检测试件的周边模拟或制造成近似热绝缘状态,对于检测试件的热工传导系数的测试结果较为准确.由此造成虽然采用的是相同的原理和方法进行检测,但是得到的检测结果却大相径庭,对成果的取用造成混乱.(3)检测方法有待统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建筑节能检测方法由传统的、粗略的检测技术向新型的、精确的测试方法迈进,还有一些衍生发展出来的检测技术和方法,形成了很多对有关热工传导系数的检测技术和方法标准.该如何统一规范测试条件和检测方法,建立一个比较同种项目的检测技术使用和结果的平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及相关高校还须对检测技术进行大力研究和发展,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节能检测的标准和规范,以保证行业的发展需要.(4)专业型建筑节能检测人才队伍匮乏.目前高校开办建筑节能检测的本科专业较少,一般都是研究生以上才有相关的研究方向,这就造成社会上的建筑节能检测行业的从业人员学历水平不高,对于专业型的人才更是缺乏.以致目前大多建筑节能检测人员由原实验室的土木工程材料实验人员转型而来,专业知识水平不高,对新型检测技术和方法知之甚少.因此,为加快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降低新建建筑能耗量,建筑节能检测专业人才的培养将是我国未来“十三五”规划中必不可少的建设内容,也是高校培养人才类型的一个重要方面.

4结论与建议

篇3

关键词:建筑;节能;途径

Energy Conservation of Construction in Universities

WANG Feng

( Department of plan and Construction,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e,Sichuan Dazhou,635000 )

Abstract After analyzing and researching the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of power-consumption in public rooms of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this paper sets forth a system of practical solutions to save energy in order to reduce the energy-consumption and construct a type-saving university.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ergy conversation, solution

0 引言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发展必备的物质基础,化石能源的不断枯竭已是全人类的忧患,节约能源及开发新型可再生能源是当今人类的共同使命。我国人口众多、能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基本国情。改革开放30年间,社会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能源和环境方面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一方面,能源供应不足,一方面能源浪费惊人,这种资源短缺和低效利用并存,使得本就突出的矛盾更加尖锐。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节能减排是当前国家重大的战略部署[1]。中国政府把节约能源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列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中,规定了发展经济的具体节能指标(“十一.五”期间单位国民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因此建设节能型高校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为教书育人的高校,人口密集,人员属性复杂,是能源消耗集中、管理难度较大

的地方。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冷暖设备普及应用于高校建

筑室内,这给高校建筑节能带来了更大的空间,因此高校建筑节能及其优化的后勤节能管理也日显必要和紧迫。

笔者对四川文理学院能源使用状况与节能工作进行了长期的调研分析,浅析了学院建筑节能的潜力、节能的途径,总结了高校建筑使用运行中节能管理的一些实践经验。

1 四川文理学院能源状况概述

1.1电能消耗现状

我校能源消耗种类有电、煤、油及天然气,下面着重分析建筑室内消耗量及节约空间较大的电能。

学院地处秦岭以南的四川东北重镇达州市,冬天平均气温10℃,夏天平均气温34℃,全校师生共计1万余人,有公共建筑面积(不含职工住宅)约10万平方米,建筑室内除采暖、制冷用空调、电风扇等耗电设备外(未配置锅炉采暖系统),还包括照明、饮用开水、电教设备等耗电设备,平均建筑室内耗电量为28kWh/・年,总耗电量280万kWh/年。其中教学科研楼用电设备较多,耗电量最大,达到了35%,其次是行政及生活楼,耗电分别为24%和20%,其余为室外公共用电及线路损耗。全校电能消耗量大,浪费较为严重,给我校带来了沉重经济负担。

1.2 存在的问题

(1)由于历史原因,传统旧建筑外墙围护基本采用实心粘土砖,其传热系数大,保温效果差,在安装空调后电能消耗大。

(2)建筑实用节能技术缺乏普及应用。由于学校办学经费和建设发展资金紧缺,一些实用的建筑节能技术应用太少,缺乏普及。

(3)师生员工节能意识淡薄。长时间无人的办公室空调、电脑等照常运转;教室、学生宿舍楼“人走灯不灭”现象时常发生;“无论白天黑夜、人多人少灯火通明”情况也较常见。

(4)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由于节能奖惩制度不健全及监管不严,办公楼、教室及实验室等公共场所没有实行单独计量控制等原因,师生对用电多少无感知,抱无所谓态度。近年来高耗电设备逐渐进入校园,因此应严格使用规章制度,如空调应严格限制使用时段及调节温度,高耗电实验仪器设备应严格使用操作规程,杜绝浪费现象。

(5)部分配送电设备及线路老化,设施陈旧,且时常超负荷运转,加大了线损和变损。

1.3 节能潜力分析

我国的建筑节能水平与发达国家比较存在很大的差距,国家经贸委资源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在《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中指出,“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全面执行节能50%的标准是现实可行的,与发达国家相比即使达到了节能50%目标以后仍有节能潜力”。可见,我国建筑节能挖潜降低消耗存在着很大的空间[2]。

从我校的实际情况看,建筑节能同样存在巨大的潜力,通过对2008年我校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学生宿舍、食堂、教工宿舍、后勤服务、行政等各类建筑用电及路灯、线路损耗、供水加压等用电分类剖析,其建筑室内实际耗电指标和节能先进指标逐一比较,全校建筑控制在合理用电指标后,我校全年有72万 KWh节电空间,节电率可达12.8%。

2 节能途径

2.1规范节能设计,建造节能建筑

首先,新修建筑应严格按照节能规范统筹设计及建造,去年8月,国务院出台了《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四川省出台了《四川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要求对不按建筑节能标准审查施工设计图样或图样审查不合格的,将不予颁发施工许可证;对竣工验收达不到节能设计标准的工程项目,将不得交付使用,不得办理产权证,2006年四川省建筑节能工作汇报会强调指出:到2010年,全省新型墙体材料占建材生产总量的65%以上,建筑应用比例达70%以上,实现新建建筑节能50%的目标。

因此要求建筑物的外墙围护材料应具备良好的隔热保温性能。据统计普通建筑用于冬季采暖、夏季制冷能量的30%都通过墙体、窗户及屋面散失到室外。而使用传热系数低(热阻高)的外墙围护材料是节能的最佳途径,比如外墙体采用空心保温砖代替传统粘土砖、屋面采用聚苯板等隔热建筑材料。目前最新建材研究成果表明,将烧结后的多孔页岩空心砖内二次充填发泡聚苯颗粒材料的复合阻桥保温砖具有最佳的隔热效果,经四川省建材科学研究院按照《建筑构件稳态热传递性质的测定和防护热箱法检测方法》(GB/T13475-1992)检测,其24墙传热系数小于1.07W/m2.K,其价格仅为同体积普通粘土砖的1.5倍左右,该砖适用于非承重的框架结构墙体中,可大大提高室内采暖、制冷系统的热利用率,从而省下昂贵的采暖和制冷费用,下面通过粗略计算比较,采用复合阻桥保温砖虽然一次性建筑成本较高,但若室内长期使用空调是十分合算的。

外墙体采用复合阻桥保温砖建材后增加了建筑成本费用,但由于室内安装使用空调又能节约电费,计算增加的建材成本与使用空调的节电成本之间的时间平衡点。

参数:普通粘土砖砌成24厚砖墙平均传热系数1.65 W/(m2・K),每匹砖(标砖240×120×60)市场售价为0.3元,复合阻桥保温砖砌成24厚砖墙平均传热系数1.07W/m2.K:每匹砖(240×240×200)市场售价2.10元/匹,当地民用电价0.55元/KW.h,一般办公室面积15 m2(5 m×3 m),层高3m,装有冷暖空调,每年冬、夏两季共使用空调60天,每天8小时,空调能效比90%,夏冬室内外平均温差为t=12℃,墙围面积(去门、窗面积5m2)43 m2,耗粘土标砖约4730匹,耗复合阻桥保温砖817匹。

(1)采用粘土砖时墙体散失热量:1.65W/(m2・K) ×12℃×43 m2=851 W

(2)采用保温砖时墙体散失热量:1.07W/(m2・K) ×12℃×43 m2=552 W

(3)每天耗电价差: [(0.851kW-0.552kW)÷90%]×8×0.55=1.46元/天

(4)采用两种砖墙材料的价格差:817×2.10-4730×0.3=297元,

(5)增加的砖成本回收时间:297元÷1.46元/天=203天

既在安装使用空调203天后(即3.4年左右)节约的电费就能与增加的建筑成本费用相抵消。

其次,建筑物窗墙比适度并安装隔热型玻窗。因为大面积飘窗其保温效果远不如砖墙好,窗户与实体墙的比例对建筑节能影响很大,窗墙比例大,浪费的能量更大,这就要求科学合理地设计窗户尺寸,即能充分采光,又要考虑节能,比如采用导热系数低的玻璃材料,中空双层玻璃。此外,东、西墙和屋顶当晒,应更加注重墙体隔热处理,降低建筑能耗[3]。

总之,整个建筑设计要利于施工和日后的运行维护,并最大限度地综合利用各种节能技术及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物能耗,最终达到高校建筑良好综合的节能效果。

2.2改造旧建筑,利用新型能源

加大对传统旧建筑墙体隔热保温改造力度,运用先进的外墙保温新技术,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能。在早年修建的房屋中,墙体材料全采用的实心粘土砖且墙体较薄,隔热效果很差,安装进空调后电耗大,必须加以墙体隔热保温改造,比如墙体材料采用陶粒混凝土砖代替粘土砖,专用外墙保温板,屋面采用聚苯板等。2006年四川省建筑节能工作汇报会强调指出:建筑节能工作十分紧迫而重要;对既有建筑要逐步实施外墙保温改造,各地相应成立了墙改办(挂靠于建设厅局)。

同时,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太阳能、地热或热泵原理为建筑采暖及热水系统提供热源。

2.3 完善节电管理机制,加大监控力度

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节能管理制度。高校节能管理是一项综合而复杂的管理工作,技术性、政策性较强,首先应从组织上、管理机制上保证学校教学、科研、生活的有序进行前提下,建立和完善节能管理制度、节能绩效评估体系及有效的节能奖惩制度,并根据学校具体情况查找研究节能挖潜方案和远景规划,实现节能的安全、长期、有效管理,将节能优先的方针落到实处。

对高校节能潜力进行科学评估,合理核定用电定额指标,实行指标计量管理,推行二级责任管理和目标定额考核制度。把节能降耗纳入学校发展、职工年终考评的考核体系,建立信息定期公布制度。查找耗电大户及低效薄弱环节,建立群众监举制度,严格新装用户的手续审批。加强电路设施巡查,及时抢修损坏设施,杜绝乱拉乱接的偷电现象。

2.4 借鉴节能经验,培养管理人才

建筑节能是专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项经常性、繁琐性的工作,需要付出大量的心血和精力,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综合各个部门及环节,齐心协力才能见到好的成效。因此,先进的节能经验和专业的管理人才是保障节能工作见成效的关键所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建筑节能成熟经验和培养引进节能管理人才是当前高校节能管理的重要措施。

3 结语

本文以四川文理学院为例,对全校的电能消耗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查找该校节电薄弱环节,为节电挖潜提供科学依据,并对高校普遍节能途径提出一些建议。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高校实施建筑节能是大势所趋,通过长期摸索总结,在学校基建资金不充裕的条件下,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建筑节能新技术及实用技术,做到与学校经济能力相协调,达到建筑节能合理可行的目的,最终整体推进高校建筑节能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文庄.高校建筑节能的思路与对策[J].建筑节能,2009,(1):56~57。

[2] 吴旭,陈江. 高校建筑的节能潜力分析与运动[J].中国水运,2006,4(8):38~39。

篇4

实际模拟的高校属于我国重点高校,随着建设规模的不断增大能源消耗量非常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该校园处于建设发展时期,因此每年用能量均处在不断增长中。例如,不断改善校园环境以及办公、科研、后勤软硬件等,均导致耗能的增加。另外,学校不但从事正常的教学工作,而且在服务社会以及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致使能源消耗增加。当前学校年用电量超过2300万kWh,其中生活用电占40%,科研用电将近48%,其余为教学用电;其次,学校拥有多个校区且多数小区年代已久很多设备性能老化,一方面增加了管理难度,另一方面耗能量较为严重。模拟高校建筑分类参照已经公布的大型公共建筑分类方法,结合校园特点进行修订。即在大型公共建筑的关于建筑分类的“学校建筑”编码后增设子项编码,以对应校园建筑的不同使用功能和用途。子项编码分为以下14类。

2节能监测实训系统设计目标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主要实现以下目标:利用数字电表采集用电数据信息,并经过智能电表网关传送到能耗管理中心,管理人员借助相关软件对用电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进而为校园各用电部门提供参考。另外,设计时为了减少投资成本,要求以“因校制宜,简约可靠”为原则,充分利用已有资源。

3节能监测实训系统架构

节能监管系统主要适用于对校园建筑设施能耗的计量、数据分析、数据统计、节能分析及节能指标管理,区别与一般以对建筑设备系统进行自动控制为主要目的的建筑智能控制系统(BA系统)和以收费管理为主要目的的水电气表远程集抄系统。但鼓励共享建筑智能控制系统的相关数据。校园建筑节能监管系统由计量表具、数据采集及转换装置(本导则简称网关设备)、数据传输网络、数据中转站、数据服务器、管理软件组成。系统应基于互联网技术、采用BS软件构架。系统应具备能耗数据实时采集和通讯、远程传输、自动分类统计、数据分析、指标比对、图表显示、报表管理、数据储存、数据上传等功能;满足校园节能监管内容及要求。

3.1计量类型

为了满足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节能监测系统建设要求,前端计量装置应进行分类、分区、分户的电能统计。因此,应将校园用电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并根据不同类型配备专门电能计量设备。该校园用电类型主要分为照明、空调、动力以及特殊用电四种类型,其中照明用电包括各建筑物以及照明区域中的用电;空调用电指为校园各建筑物提供采暖、空调服务的设备用电,例如锅炉、冷冻机组等;动力用电指生活用水、自来水加压、电梯等能够提供动力服务的用电;特殊用电指校园常规用电之外的用电,例如洗衣房、信息中心、实验设备等。

3.2划分计量单元

根据该校园建筑分布特点,在参考不同的计量分类的基础上划分不同的计量单元。首先,为了实现对用电负荷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测,为电能的计量和管理提供方便,学校后勤应结合教学区楼群分布和楼层的实际情况,划分合理的计量单元;其次,将办公区、院系楼、学科等部门划分不同的计量单元。该校办公区大部分为单相用户,因此应根据不同的房间划分计量单元,尤其应注重细节方面的设计。例如在不同的办公室安装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并在不同楼层集中安装数字电表,而在群楼安装三相数字电表,进而能够评估和掌握不同单元耗能情况。该校实验室安装有动力配电箱,从而能够为室内的动力装置和空调提供电能,为此需要对该部分电路进行一定的改造,即将室内的插座和照明负荷均接入动力配电箱中,并将三相和单相数字电表集中安装在不同楼层中,将三相数字电表设置在楼群中。针对实验室公共部分的用电应进行分开计量;最后,划分学生宿舍、服务实体、教学生活辅助用房计量单元。其中考虑到学生宿舍不同房间已安装计量装置,设计时为实现对原有设施用电情况的计量,应安装三相数字电表进而能够将用电数据传输到用电管理中心;餐厅、礼堂、图书馆服务实体以及生活辅助用房,均应在楼群中按照三相数字电表。

4监测实训系统硬件设计

4.1监测系统硬件结构

为了保证监测系统硬件设计的合理性,应对其整体结构进行全面的把握。该校园节能监测准备利用集散控制系统,该系统由管理中心、通信网络、采集设备三部分构成。其中管理中心在遵守TCP/IP协议的基础上连接在校园网络中,其较为重要的部分为计费系统。计费系统主要负责用电信息的统计和用电费用的结算,另外,还能对网损、线损以及电量平衡等进行考核;为实现自动化通信,数字电表的接口方式为异步半双工RS485接口,在该接口下每个智能电表网关可接入256×128台数字电报,并按照Modbus-RTU协议要求进行通信,距离可达一千米。通信网络架设主要利用较为经济的双绞线结构;现场电能信息的采集是整个监测系统的基础由数字电表和断路器组成,其中数字电表分布在不同房间和楼层、楼中,设置在配电柜中并通过电表网关连接在校园上。

4.2监测系统硬件评估

首先,经过全面的分析,设计时系统硬件结构符合国家规范关于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要求;其次,智能电表网关通信方式多种多样,不管用电信息的采集还是传输优势较为明显。另外数据信息传输主要以有线和无线结合方式进行,因此保证了用电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再次,智能电表网拥有较高的数据采集速度,能够接入不同计量设备的接入。而且数字电表和位于网关中的数字采集器连接形式为星形,该结构不但工作性能稳定,而且当有大量数字电表接入时,能够有效解决可变波特率、冲突、寻址等问题;最后,通常情况下,不同类型的数字电表采用的通信协议和串口参数不同,而智能电表网关可以接入不同类型的数字电表,并且不同端口之间的工作互不影响。

5监测实训系统软件设计

5.1监测系统软件体系

节能监测系统中管理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软件进行管理,能够根据不同的应用功能将服务对象划分不同的类型。设计时最为重要的部分为将服务数据基础框架搭建完成,接着在其中加载各种服务对象。另外,在节能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管理平台可对框架中的数据进行更新,以满足节能的各项要求。

5.2监测系统应用软件组成

监测系统应用软件能够提供数据采集通信、数据采集数据解析、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分项能耗结算服务。其中数据采集通信服务接收和存储智能电表网的数据包,主要通过Socket协议实现(软件流程如图1所示);数据解析服务主要任务在于读取智能电网卡数据包,并将其解析成结构化的记录,并将解析后的数据信息存储在对应的数据库中;数据处理主要负责三个方面工作:首先,读取出解析后的结构化数据;其次,对结构化数据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进行检查;最后,将用电设备的日结算记录以及各项能耗用量计算出来;分项能耗结算服务负责分项能耗用量的读取以及能耗日志记录的计算工作。

6预测节能目标

根据模拟建筑可能的不同用电运行模式,通过制定节能工作计划,应用节能监测系统并结合使用加强供电设备维护,不断优化低成本控制措施等方法,对该系统节能目标进行计算评估可知该体系可节约能耗超过20%,累计节约用电2100万kWh,能为学校节省大量用电成本开支,符合建设节约型校园的目标要求。

7结束语

篇5

关键词:复杂高层建筑;抗震;减震消能

Abstract: with the modern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city's population is more and more. Too much of the city's population increased tension in the city land for construction, if want to let this limited land maximum value, will have to increase the height of the building. But the complex of high-rise buildings aseismic and away to has been damping performance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key. So, in this of a high-rise building seismic and away to do the following analysis shock.

Keywords: complex high-rise buildings; Seismic; Damping away can

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现代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发展和城市用地的日益紧张的趋势,现代建筑的跨度和高度都在不断增加,结构也越来越复杂,这样对于抗震和消能减震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对于一些可能发生强震的地区,其要求会更高。如何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和消能减震性能成为建筑是否能够安全地为人民服务的关键。

一、组合剪力墙和筒体的结构

剪力墙和筒体是高层建筑中应用最多的抗侧力构件,其抗震性能对整个建筑的安全性非常重要。钢板剪力墙结构具有较大的刚度、良好的塑性性能和变形能力、滞回特性非常稳定,非常适用于地震区的建筑。纯钢板剪力墙有着自身不可避免的缺点,比如耗钢量大、刚度小、对结构的耐久性要求高等,为此研究人员提出了组合钢板剪力墙,组合钢板剪力墙的核心抗侧力构件仍然是普通钢板,通过螺栓或者栓钉等与钢筋混凝土板连接,混凝土板侧向约束钢板,防止钢板失稳,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钢板的抗剪承载力提高了,改善了结构的抗震能力,还可以将混凝土板视为钢板的防火保护。

双重组合剪力墙和筒体是北京工业大学研究出来的,它集剪力墙抗震承载力大和钢结构竖向桁架抗震性能好于一体。内藏钢桁架不仅制约了剪力墙和筒体裂缝的开展,而且为内力重分布和刚度衰减慢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可以说是多道抗震防线,更有利于将剪力墙和筒体抗震耗能能力墙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暗支撑不仅包括钢筋混凝土暗支撑,还包括型钢与钢筋混凝土组合的暗支撑,钢筋混凝土暗桁架是由剪力墙中的暗梁、暗柱与钢筋混凝土暗支撑一起构成的,实现了桁架与剪力墙的有效组合。有关研究表明:内藏钢支撑以45度到60度为最佳角度,钢管混凝土边框不能小于剪力墙的厚度,否则无法保证对墙体的约束,钢管混凝土边框架与剪力墙接触面的连接是抗震设计的关键。

二、钢管混凝土结构

钢管混凝土结构被广泛用于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中,不仅适应了现代工程结构的发展,而且高度符合现代施工技术的要求,。钢管混凝土柱可分为矩形钢管混凝土、圆钢管混凝土、以及异形钢管混凝土等。节点的连接和设计方法是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抗震中的关键部分,外加强板式、内加强板式,以及贯穿加强板式是方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的主要连接形式。同济大学研制了两种新型连接型式:这两种节点减少了现场焊接的数量,施工方便,费用低,设计方便,不仅提高了节点的延性,而且避免了钢结构中的脆性断裂,进而改善了结构的抗震性能。异形钢管混凝土柱是特殊的钢管混凝土结构,有其特殊的工程特点和独特的力学性能。异性钢管混凝土柱拥的抗侧刚度非常大,截面形状非常好地配合了建筑房间的墙体布置,有效地增加房间的使用面积,因此在钢结构高层建筑中有较好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三、结构模型试验

当前结构非线性动力的分析水平不高,需要进一步验证高层结构弹塑性的准确性。结构模型的振动台试验是检验结构抗震性能的直接手段,在高层建筑工程的抗震审查时被广泛使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了40多个高层工程的振动台模型试验,包括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广州珠江新城西塔、上海国际设计中心、广州南方电力调度大厦、南京多媒体大厦、北京中国建筑文化中心、LG北京大厦、深圳商隆大厦、上海浦东中外宾接待中心、上海凯旋门大厦、上海久百城市广场、上海嘉里中心等,遍布全国各地。通过这些试验,不仅得到了原型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还发现了结构的抗震薄弱部位,提出了改善结构抗震性能的措施,保证了大型工程的地震安全性,使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双赢。

四、消能减震

消能减震技术是结构抗震控制中研究较为成熟的技术,不仅能够适用于新建建筑,也可用于传统建筑的抗震加固。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已经研发了大量消能减震装置,初步可分为四类:粘滞阻尼器、金属阻尼器、摩擦阻尼器、粘弹性阻尼器,这些装置多是是单一种类的消能器。当前开发了一种新型的组合式抗震消能支撑,这个装置首先由铅芯橡胶消能器与油阻尼器并联,然后再与钢支撑通过节点板串联构成。这个消能支撑已经应用于许多重大工程,比如上海港汇广场商务楼,其结构的抗震性能不仅达到了相关要求,而且是国内加固设计工程中消能减震支撑使用规模最大的。同济大学的土木大楼是国内首次在钢结构中使用消能减震装置。当前,这个消能支撑在四川地震灾区和新疆抗震设防区已经广泛使用,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益。隔震技术是结构抗震控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基础隔震能降低结构的自振频率,让变形尽量集中在隔震层,基础隔震主要应用于中低层建筑结构。现代都市中,由于用地紧张,建筑物可能采用天桥连接,在发生强震时,相邻结构很可能发生碰撞,这时采用控制装置来连接相邻建筑能够有效提高相邻建筑的抗震性能,同时防止它们之间的碰撞。

总结:

复杂的高层建筑将是我国未来城市建设的重点,而如何提高其抗震和消能减震的能力是我们所必须做的。只有建设高质量的大型复杂高层建筑物,才能缓解现代的城市用地紧张,才能加快城市化的建设。因此,在建筑设计时一定要按照抗震和消能减震的基本规则设计,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随着现代的新型材料和新科技的应用,未来的建筑抗震和效能减震能力一定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吕西林.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指南[M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9.

[2]于险峰.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1 )

[3]刘光绅.吴建奇.建筑结构抗震设防设计中的若干问题探讨[J].山西建筑,2010(03)

篇6

一、转变思想,接受新理念

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有跟上时展的步伐,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为此教师要转变思想,接受新理念。新课改最显著的特征,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建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意识,在被动地灌输中很难提高课堂效率。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要学习方式和学习模式。

二、克服困难,实施新模式

伊春友好三中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是通过导学案的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做到在合作学习中提高效率,在课堂展示中肯定自己的价值,在精讲点拨中消化知识,在课堂训练中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

1.设计制作导学案。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首要的环节就是设计导学案。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其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因此,课前我们都要精心设计导学案。在设计导学案时,要力求条理清晰、内容详尽、结构合理,使学生做完后能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清楚地掌握每节课的线索。设计完每篇导学案后,都要对照教材详细地做一遍,使每篇导学案都不脱离教材,把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整合,从而实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设计制作导学案既是高效课堂的首要环节,也是一大难关。每篇导学案从设计、制作、修改、打印、审稿到最后定稿,要克服种种困难。只有全力以赴、认真对待,才能做好每篇导学案。

2.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制作导学案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决定着课堂效果。课前要指导学生填写导学案,同时熟悉教材,使学生知道教师要讲什么,他们要学什么。由于学生在校没有更多的自习时间,所以要求学生回家去做,同时把导学案中需要拓展的内容出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回家查找资料。在这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方下,式学生就是课堂的主角,所以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展示的内容要具有典型性,突出重点。教师的讲台成为学生验证自己的舞台,学生到讲台上展示自己的成果,可以检验他们自主学习的成果,还可以锻炼表达能力。然后教师对发言的学生都给予一定的鼓励,学生会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上争先恐后地发言。

3.教师要及时点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让学生更多地展示自己的成果。对于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以及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作精彩点拨。至于教师在课堂上讲多少,要取决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虽然教师在课堂讲得少了,但是讲得精了;虽然教师在课堂活动少了,但是课前的准备活动大大增加了。课堂上学生的问题是随时产生的,教师要面临更大的挑战,要具备更高的水平,才能轻松应对这种变数较大的课堂。

三、不断努力,取得新成果

1.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中,教师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备课上。在校备课任务完不成,就利用更多业余时间来备课、研究教材、教参,研读有关新课改的文件和精神,精心设计导学案。一个好的导学案是教材与课标的结合,是教与学的结合。所以,导学案的设计会大大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使之更明确今后的教学方向。

2.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要在课堂展示,所以课前必须先自主学习,在课堂上的发言才能精彩,才能赢得同学们的掌声。一些原本不爱学习的学生,现在也学习了,原因是他们也想证明自己的能力。对一些不爱发言的学生,教师要在课前就指定他们准备发言,鼓励他们要有勇气向大家证明自己行。

篇7

【关键词】自主学习 兴趣培养 英语课堂 课外自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1-0135-01

有人说:“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自学的人。”我国当代教育家刘佛年先生也曾说:“有两种能力更重要:一种叫自学能力;一种叫独立工作能力。”可见,学会学习是每个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教育部新近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师要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探究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既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又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格,从而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可见自主学习能力是终身学习的前提。那么,如何在英语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转变教学观念,跟上时代潮流

我们一直在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但在现在的英语课堂上,仍然存在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机械记忆的现象。这与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密不可分。英语学科本身是一门交际性学科,它要求学生通过英语知识的学习,亲身体验形成一种学习方法,具备一种能力。老师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我领悟到的是不可相提并论的。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不符合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坚持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学法,让学生亲自体验,这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二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上教师,“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的教师一进教室,课堂的气氛就会显得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会油然而生。另一方面要营造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少一分责备,多一分鼓励,少一分唠叨,多一分耐心,少一些严肃,多一些欢笑。此外,教师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喜悦的心情、充满激情地上好每一节课,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感染学生,用强烈的责任心、优化的课堂教学技巧,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 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供自主学习机会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主动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也要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小组合作的机会。

上课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加以引导、应用提问、转换角度思考、竞赛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提供发表意见、互相讨论的机会,让一切教学活动设计都围绕学生如何去学。如在讲解课文语言点时,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笔记上记录。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有些知识点记不下来,即便记下了,也没有完全理解,费时、费力,教师和学生都觉得辛苦。所以,现在笔者改变教学方式,把课文中的语言点先告知学生,让学生查字典、查资料,然后小组讨论,互相讲解,集中疑难问题让好学生担任小老师讲解,讲解不到位时教师适当点拨。由于是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得出的知识,因此也记得牢,效果较好。这样经过一段时间有意的训练,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高涨,同时也拓展了创新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培养学生课外英语的自主学习能力

该怎样培养学生课外的自主学习能力呢?课堂教学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阵地,但却不是完整的教学体系。为了学生能够更自主地参与学习,还应该在课堂外进行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师让学生反思其学习观点和学习过程,从而使他们将其已有的知识从无意识层面提高到有意识层面。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可通过自己归纳课堂的教学重点,写学习心得,并用英语写学习日记,填写英语调查问卷,参加英语会话和讨论等灵活方式或手段作为自主学习的切入口。要抓好课外自学,还要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利用网络和班级英语自主学习进行大量的英语听读训练,如听一些英语录音、广播、电视节目等,这些节目语言地道、形象生动,信息丰富,节奏明快,有助于培养学生注意力,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求学生坚持多阅读课外读物,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教师可与学生就一段时间的自主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及时了解和跟进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情况,并对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的疑问进行解答,及时纠正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时不恰当的学习方式等。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充分认识这一点,在平时的教学中利用多种策略发展他们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并及时引导,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有效地、自主地进行学习。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也才能成为一名轻松、幸福、有成就感的教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8

关键词:建筑暖通;提高空调能效;方法分析

1.引言

建筑的暖通空调(Thermal Comfort)三个主要功能是暖气、通风及空气调节,三者相互关联。建筑物暖通空调的目的是为室内提供舒适温度,适当的室内空气品质,提供建筑的通风功能,减少空气渗透,维持室内外或不同房间之间的压力关系。暖通空调系统是大中型工业建筑和办公建筑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暖通空调在为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存在着其自身的一些缺点。

根据笔者的工程经验和实际调查,暖通空调在耗能方面可算是大户,其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 15%以上,图1为笔者对某地的商场酒店等的空调能耗统计分析,从统计数字可以看出暖通空调设备的能效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同时也关系到国家的能源损耗和环境污染。因此如何在发挥暖通空调的功效实现提高建筑物室内舒适度前提下,实现能耗和环境污染的减少显得尤为重要。合理的暖通空调设计才能实现整体热量的最有效利用,减少热量的耗损。

图1某地商场、酒店和办公楼暖通空调能耗比例图

2.建筑暖通空调低能效的原因浅析

首先暖通空调方案设计经常被忽略不加以考虑,大多数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的最大化,当他们接手一些工程的时候,更加注重的是建筑本身的设计,暖通空调的设计经常被忽视;其次是暖通空调设计缺乏科学评价体系,虽然现行的暖通空调设计规范中有不少地方提到应通过技术经济性比较来确定具体的设计方案,但关于应如何评价比较,设计人员却找不到答案,这就是说暖通空调设计缺乏科学的评价方案;还有就是暖通空调图纸设计以及风冷热泵式冷热水机组和多联机机组的应用存在诸多的不合理之处。

笔者虽然专业研究水平不高,但是认为我国暖通空调的相关人员没有强烈的技术创新研究意识。笔者在研读相关文献中发现提升空调能效水平是一个系统工程,空调的能效水平与压缩机、换热器、电机、风机、风系统、制冷剂、控制系统、系统匹配等众多因素有非常密切的作用关系,所以这是非常值得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的。

3.提高能效的几点方法研究

3.1通过空调系统的合理设计

笔者阅读相关文献以及结合实际工程经验得知要降低建筑的空调能耗,设计阶段十分的重要,一个设计好的暖通空调系统可以极大地减少运行能耗。在设计阶段,合理确定室内设计温湿度,准确计算建筑冷热负荷,选择合理的系统形式。根据建筑的实际负荷变化合理配备冷水机组装机容量和台数,以及恰当的输配系统等,都将大大提高暖通空调系统的能效。

要做好全年逐时动态负荷计算,因为空调建筑的负荷计算是一切空调工程设计的基本依据,注意控制合理的室内环境设计标准,不应盲目提高室内温度、湿度指标值;提高输配系统的能效,比如在宾馆等公共建筑中,日负荷变化较大并且经常有会议进行,时常会造成短暂的负荷增大,而变频技术在该类建筑空调系统中的节能潜力很大:变水量系统,通过变频调速技术,实现冷水泵、冷却水泵以及冷水机组在部分负荷时的高效运行,减少了管路系统的能量损失;变风量系统减少了系统设计风量和相应的空调设备容量,从而节省了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

既然建筑暖通空调的设计很重要,相关人士就要确切的重视到这一点,不断的对于暖通空调的设计给予支持,加大这方面的支持和投入也是可以激励其设计人员工作的,这样在暖通空调设计的创新方面是有帮助的。同时要完善暖通空调设计的评价体系,强化设计者的责任意识。

3.2改善运行管理方法提高暖通空调能效

建筑暖通空调的运行管理对空调系统节能和提高能效有很重要的影响,但是却在实际中被经常忽视。笔者认为空调系统运行中的节能控制,可以一定程度弥补管理模式或能源设计本身不合理的缺陷,提高对设备运行的控制能力,使能源更加合理、精确地消耗。如果空调控制系统在全面采用最佳设备投运台数控制、最优启停控制、焓值控制、供水系统压力控制等有效节能运行措施后,可以减少约20%的能耗。有的高层建筑可以借助于楼宇的自控系统,实现建筑运行的节能管理就更加的方便了。不过据笔者了解目前大部分已建建筑的智能化程度不高,空调系统运行管理很差,基本上没有空调自控系统,建筑设备运行存在着很大的不合理成分,所以这方面的改进可以极大的提高建筑暖通空调能效,以后的工程建设和管理应多多注意。

3.3关于百叶窗翅片换热器的简单分析

前面的一些措施无疑是针对广泛存在的问题,笔者研读一些较为深刻的知识后发现百叶窗翅片换热器对提高空调能效有很重要的研究前景。传统的空调换热器一直采用翅片管式结构,其技术已相对成熟,提高其换热性能的途径主要通过下面的几种途径:首先是对其内部结构、尺寸及管排进行改进或调整;然后是改变空气侧翅片形式及其结构参数。但是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性能,但随着家用空调对紧凑、高效和低成本的要求的提高,翅片管式换热器越来越难于满足要求。

我们必须意识到上述改进措施旨在扩大管内外的换热面积,就会导致流动阻力增加、设备体积增大,从而不利于家用空调对低噪声和紧凑性的要求。此外,翅片管式换热器对贵金属铜的依赖性很强,随着全球铜材价格的上涨,空调的生产成本大幅提高,所以空调选择一种新型的换热器会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百叶窗翅片换热器由铝制百叶窗翅片和扁管组成,具有结构紧凑、换热系数高、质量轻、制冷剂充注量低、制冷剂侧和空气侧流动阻力小、便于安装、坚固耐用、运行安全可靠等特点,必然会成为新一代家用空调换热器的潜力军。虽然作者无法对此进行深入分析,但百叶窗翅片换热器的研究对提供建筑暖通空调能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结语

建筑暖通空调是公共建筑能耗的大头,所以提高其能效的空间和意义都非常大。新建建筑应注重设计阶段,准确动态地计算建筑冷热负荷,合理采用一些节能技术;既有建筑应重点注重暖通空调的运行调控,弥补管理模式或先前的能源设计的缺陷,加强对设备运行的控制能力。此外自然通风,太阳能利用,热泵技术等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也将间接提高建筑暖通的能效。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采用的多种技术措施的能效提高,往往会导致成本的增加,这个成本增加是否值得应从整体效应中加以评价。如果将现在实施的强制型的能效限定值(EER)标准,提高10%,变成节能评价值的能效比(EER),不仅减少了电力需求量,降低了电网峰荷,节约了电力基建投资,节电收益将超过成本增加值,其收益比可达1.43,总的结果是得大于失,利大于弊。总而言之,提高暖通空调能效对于整个建筑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各方面的考虑因素下不仅要借鉴别国的经验,而且要站在自己的实际的情况之下思考,不断的进行方案和技术上的创新,提高国家的建筑暖通空调能效。

参考文献

[1] GB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S].2005.

[2]薛志峰,江亿.北京市大型公共建筑用能现状与节能潜力分析[J].暖通空调,2004,34(9):8-10.

[3]李峥嵘,彭姣,王宝海等.上海市公共建筑能耗与运行管理现状调查[J].暖通空调,2005,35(5):134-136.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