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6 10:33:2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强化经济运行分析,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做好工业经济运行调度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年度预期目标任务,实现工业增加值25.4亿元,增长20%;主营业务收入85.8亿元,增长20%;利税总额7.3亿元,增长10%。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户,达84户。
二、工作措施
1、搞好经济运行调度。一是健全经济运行监测、统计、分析机制,坚持每月29日召开一次经济运行监测、统计、分析协调会议,对全县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统计分析,严格执行例会制度,提高例会效果。二是抓好重点企业运行调度。按照市月调度制度对我县列入市重点调度企业进行重点调度,做好上下联络、信息采集汇报工作;积极开展调察研究,对工业运行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并报请县委县政府定期、不定期召开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现场办公会,帮助企业扩大投资。三是做好企业入规模统计范围工作。重点抓好依路玛荧光材料有限公司、金泰阁钴业有限公司、锴升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华润铜矿有限公司、洁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久盛工贸有限公司、县华翔塑胶有限公司、佛山中南药化有限公司、开元水产有限公司、永泰玩具有限公司、香巷志成实业有限公司、天祥果品有限公司等在建(投产)企业的建设和运行,力争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0户以上。
2、强化工业统计管理。建立业务主管部门和经济主管部门的协调机制,实现统计、经贸、国土、财政、税务、金融、质监、口岸等部门信息资源共享。强化工业统计管理,加强工业企业基层报表管理,每季度末由县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县经贸委)召集全县规模以上企业统计人员参加调度会并进行业务培训。强化资金保障,将企业统计人员培训经费和工作经费纳入财政综合预算,由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安排,以充分调动企业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全面、科学、准确反映我县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奠定基础。
3、认真履行股室职能。根据省、市业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及时提供和上报各种材料和数据,每月按时向市经贸委报送工业经济运行数据和情况分析;加强与省、市经贸委经济运行科、“两会”(市企业联合会和市企业家协会)及本县相关部门的联系与协调工作,尽职尽责完成股室日常工作。
4、做好《县工业经济月度快讯》的编制工作。加强与县统计局的沟通与协调,做好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于每月20日前汇集、编制、印发《县工业经济运行月度快讯》,做到时间及时、数据准确、分析全面,为县委、县政府和经济管理部门进行经济运行分析、调度、预测和决策提供依据。
5、做好争先评优工作。按照省、市工业先进县(市、区)的考评方案,做好工业发展先进县申报工作;积极组织和指导符合条件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最佳企业”、“优秀经营者”、“年度贡献奖”的评比审报工作。
6、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充分整合各类资源,搭建交流平台,拓宽信息渠道,积极推介我县发展环境,广泛捕捉招商信息,根据县定产业链招商目标,突出产业链招商,力争在产业配套项目和大项目上有突破。
*年我省工业商贸经济总体上面临较好的发展环境:世界经济整体保持平稳增长的发展态势;我国经济仍处于较快发展阶段,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结构性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我省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协作、对接东盟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重化工业发展加快以及一批品牌企业优势为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奠定基础等。同时,我省经济运行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煤电油运供应紧张仍未缓解,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突出;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国家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和人民币升值将对出口产生影响;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增加;企业流动资金偏紧,效益有继续回落趋势等等。
为确保今年我省工业增加值增长15%,经济效益稳定提高,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有所下降,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的预期目标,今年经济运行工作基本思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经济大运行调节机制,强化工业商贸经济运行调节职能,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效益,确保全年工业增加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今年经济运行工作要继续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并将省委开展以“三个走在前面”为主题的排头兵实践活动的部署和要求,切实落实到确保我省工业商贸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工作中。着力提高五种能力:一是科学判断形势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能力;二是统筹兼顾和综合协调煤电油运能力;三是驾驭复杂局面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能力;四是加强开拓创新和正确制定政策能力;五是依法行政和公共服务能力。
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信息平台建设,提高监测分析水平
(一)建立完善省、市、县(区)以及跨省市信息交流平台
建立与县(区)级经贸系统信息交流平台。从今年开始,我委的经济运行月度和季度分析报告将发至县(区)经贸部门,要求各县(区)经贸主管部门的月度分析报告和重要经贸信息向我委及时报送。
建立完善与各市经贸局信息交流平台。今年着手建立全省联网的实时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系统,实现省市资源共享;完善现有的月度信息交流制度,要求各市经贸局不断改进经济分析方法,进一步提高分析水平,及时提交各类报告和材料,规范报送内容,每月中旬向我委提供月度分析报告电子版;计划上半年举办业务培训班对各市经贸局有关人员进行培训。
建立与省有关部门信息交流平台。上半年前完成与省府发展研究中心、统计局等有关部门信息交流平台建设,共同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并向省政府提交专题报告,每季度就一些关注的问题提交动态简报。
建立完善与国家有关部门的信息交流平台。通过全国经济运行调度信息网络系统,以及国家发改委运行局内部网站等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国家经济信息动态。
建立完善与山东、江苏、浙江、上海等五省市信息交流平台。从今年开始,按照去年底建立的五省市经贸委信息交流制度,每月交流经济运行基本情况,重点热点问题及时交流。
(二)完善月报、季报、简报、信息新闻会和要情专报制度
继续完善以月报、季报、简报、新闻会为主要形式的信息制度,及时向社会通报经济运行情况,就经济运行中的热点问题及时给予正确引导。其中,月报在每月15日前后,简报根据具体情况不定期,新闻会每季度第一个月下旬召开,通报上个季度我省工业商贸经济运行情况,以及国家和省产业政策、金融信息、市场信息、国际能源供求状况等内容,引导企业调整结构,做好应对工作。
继续完善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的动态监控,要求各级经贸部门加强与专业镇、重点(龙头)企业联系,与统计局共同完成我省4134家大中型工业企业联网直报工作,直接收集各联系点有关经济运行和经济效益等情况,及时了解、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问题。请有关专业镇、重点企业积极配合及时反映企业情况。对突出问题各级经贸部门要形成要情专题报分管领导和有关部门。
(三)加强商贸经济运行监测分析
针对目前我省存在的商贸经济运行指标统计难、监测分析不到位的问题,各级经贸部门要与统计局共同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统计局组织实施的《社会物流统计制度及核算表》填报工作,落实商务部与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出的《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场监测工作的通知》,切实做好《重点流通企业基本情况统计年报表》、《重点流通企业综合情况统计半年(年)报表》、《重点批发零售企业商品类值统计月报表》、《重点流通企业商品零售数量统计月报表》、《餐饮行业重点企业经营情况统计月报表》、《重点流通企业集团基本情况统计年报表》等报表的填报工作,尽快建立适合我省实际需要的流通行业数据库和监控体系,建立直报监测系统。建立和完善月度商贸流通形势分析会制度,每季召开一次商贸分析会,定期市场监测月报。对春节、国庆、劳动节等重大节日作市场监测分析,对市场异常波动进行专题调研。
二、加快预测预警系统建设,提高经济分析科学性
加快我委工业商贸经济预测预警系统开发进度,争取上半年首先完成工业经济运行预测预警系统项目开发并投入试运行。通过经济模型量化分析,探索经济运行各因素的相互影响状况,结合以专家座谈会等方式进行的定性分析,增强经济预测分析的及时性、科学性、准确性,把握全省经济发展的走势和趋向,实现对全省经济运行状态的即时预警,变事后纠正为事前、事中预测纠偏,为有关政策和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系统运行正常后,拟组织向全省各市推广,在全省经贸系统建立即时交流、科学分析的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平台,实现全省经贸信息资源共享,以提高经济运行工作科学性及效率、质量、水平。
三、完善大运行机制,强化运行协调工作
今年主要任务是完善跨省(区)、跨部门、系统内和委内四级协调机制:
充分发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优势,建立跨省区煤电油运协调制度。与贵州、广西合作开辟煤炭运输的“贵港通道”,加大西部省份的西电东送力度等。
由我委牵头,电力、铁路、交通、海运、港口、重点企业组成的跨行业生产调度委员会,共同综合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每月召开一次。
健全全省经贸系统半年度工业商贸经济运行分析协调会制度。参加会议单位有各市经贸局、省工业企业50强、省现代流通25家龙头企业。会议内容主要是通报全省工业商贸经济运行以及电力、交通运输、原材燃料供应情况;分析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应对措施;交流经济运行工作经验。会议时间在每年4月和10月中下旬。
健全省经贸委内工业商贸经济运行季度分析协调会制度。由委领导主持,有关处室参加,共同研究、分析、应对近期经济运行存在的突出问题。每季度第一个月中旬召开一次。
四、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掌握经济运行出现的突出问题
针对今年存在较多影响经济运行的不确定因素,各级经贸部门要加强对经济运行热点问题以及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调研,分析差距和薄弱环节,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同时,关注今年新增经济增长点情况,对一些重大项目要跟踪调查,并将进展情况及时上报。我委争取每季度进行一次分片区的有针对性调研;对一些热点问题、重点问题,联合有关单位共同分析研究。
今年要加强对以下热点问题的调研:
一是我省煤电油运供需形势对经济运行情况的影响及对策;
二是水泥、钢铁、汽车等产能过剩行业的产销情况及存在问题;
三是加工贸易政策、汇率政策调整和国外贸易保护壁垒对我省主要出口行业及企业的影响和对策;
四是工业经济效益和企业资金供应情况,重要影响因素及对策;
五是主要行业及重点企业的情况与先进地区及企业的差距、改进措施及意见。
五、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经济运行的协调和指导,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我委将统一部署,不定期组织调研组,到各市了解经济运行情况,加强对重点地区的协调和指导,推广有关市保持较快增长速度的工作经验,协调解决各市存在的突出问题,指导经济加快发展。要求各市认真分析本地经济形势,找出差距和薄弱环节,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工业商贸经济良好发展势头。
关键词:经济运行监测;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6-0055-02
一、经济运行监测定义、作用及现状
(一)经济运行监测定义
经济运行监测是对国民经济中的各项宏观经济指标进行即时采集整理,使用数据模型对其进行分析加工、汇总对比、总结预测,将得到的结果反馈给决策者、研究者和各项相关部门,为宏观调控、经济管理及研究工作提供定量的、客观的和科学的依据。
(二)经济运行监测作用
经济运行监测是做好经济运行调节工作的基础。经济运行监测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监测预警作用。实时监测经济运行的走势、国际国内市场供求变化的情况,及时分析采集回来的各种信息,全面准确研判经济运行走势。二是沟通纽带作用。及时做好宣传和贯彻各项政策措施及产业政策工作,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及时发现运行中的倾向性问题和突出问题,及时上报,尽量避免经济运行出现大的波动。三是参谋助手作用。根据经济运行的走势,提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各种政策措施建议,为决策机构提供有益参考。
(三)商务区经济运行监测工作现状
一是及时建立监测机构。为及时准确了解经济发展情况,锡东新城商务区(以下简称“商务区”)成立后就及时建立了经济运行监测制度,精心选拔人员,组建专门机构,专职从事经济运行监测工作。
二是初步构建监测指标体系。鉴于商务区经济是多种经济成分有机构成的一种区域性经济,它处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部,也是社会经济功能比较完善的基本单元。在经济运行监测指标上,选择了财政收支、开票销售、两税收入、工业产值(利税)、用电量、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市场销售、限上零售额、对外经济、工商注册等10个一级指标和33个二级指标作为监测对象。
三是经济运行监测有效推进。由专职人员实时监测经济运行的走势,及时分析监测指标数据信息,并通过每月编制《商务区月讯》、每季度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等形式,让领导及相关部门准确把握经济运行的动态和特点,各主要经济指标完成进度和各项重点工作推进落实情况,分析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举措,有力地促进了商务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是监测研究成果丰硕。在强化经济运行监测的同时,为加快新兴产业培育,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商务区适时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楼宇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科技金融创新与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扶持楼宇经济、科技、金融等产业发展;针对商务区发展实际,加大产业研究力度,先后撰写了《“两车” 产业研究及发展思路、策略》、《电子商务产业研究》等一系列调研报告,为商务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二、当前经济运行监测存在问题
(一)监测机制不尽完善
经济运行监测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实施需要在组织、人员、经费、制度等方面提供有效保障。而目前却存在诸多问题。首先,人员配备不足,商务区专职从事经济运行监测工作仅有2人,且所学专业、知识结构与岗位要求尚有一定差距;兼职数据收集人员往往积极性不高。其次,制度不完善,当前商务区主要是通过一个相对松散的联席会议来推进经济运行监测工作,往往导致实施不得力,容易演变成为一个部门或一两个人的事情,深层次推动难度较大。再次,长效机制缺失,在监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或带有苗头性的迹象,很多时候缺乏持续有效的机制进行调控,不少问题常常得不到解决,致使经济运行监测失去意义。
(二)指标体系不尽合理
经济运行监测指标选取工作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有其科学的体系结构、程序流程和技术规范;同时又是一项极为复杂而又十分重要的工作,直接关系着对经济运行态势判断的准确性。受现实的统计基础、人员业务素质、新城独特经济结构等的影响,导致现有监测指标体系不尽合理,当前主要侧重选取总量指标、同比指标、事后指标进行监测,不能完全反映经济运行全貌。
(三)数据采集不尽及时
经济运行监测指标数据采集具有一定的时效性,直接影响经济运行监测工作推进速度。首先,由于缺乏数据共享平台,通过人工逐一收集数据,工作效率较低,且很多关联数据准确性不高,甚至出现前后矛盾的情况。其次,各监测指标数据申报时间节点不同,导致收集数据进度不一,制约了整体工作推进。再次,由于提供监测指标数据的单位隶属性质不同,协调难度较大,往往通过个人感情、领导沟通才能解决问题,严重影响工作进度。
(四)监测分析不尽科学
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是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经济运行调控的效果。首先,分析方法不科学,多侧重于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较少,模型分析少,验算推理少,文字描述多,内容较为空洞。其次,分析质量不高,往往能够发现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困难和原因,但是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建议较少,指导性不强。再次,形式较为单一,缺少向各种不同需求对象不同形式的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报告。
三、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机制建设,构筑制度保障
一是完善经济运行监测工作推进机制,明确职责,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形成以商务区牵头,商务区各办局、安镇街道相关部门、国税、地税、工商等部门共同协作的经济运行监测工作推进机制。二是建立经济运行监测督查机制,将经济运行监测工作完成情况与部门绩效、人员岗位绩效考核评价结合起来,提升监测工作水平。三是完善与区发改、经信、房产、商务、统计局及市商务局等部门定期的信息交流制度,及时了解商务区经济发展在全区及全市开发区所处的位置,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四是建立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定期深入基层、重点企业开展调研,及时了解企业发展中遇到问题、困难,通过重点企业这个点来剖析相关行业经济运行态势,以达到点面结合、综合分析、全面评价的效果。
(二)加强队伍建设,健全激励机制
一是加强专兼职工作队伍建设,通过“内训外引”方式,提高队伍素质。一方面,通过以会代训、专题讲座等多种培训形式,强化现有专兼职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的学习,以期提高人员自身业务素质,增强应对经济运行监测工作的驾驭能力;另一方面,适当引进一些经济学、统计学等专业方向的高层次人才,壮大现有工作队伍,提高队伍整体水平。二是健全激励机制,积极营造良好工作环境,激励专兼职工作人员苦练基本功,提高业务水平;在薪酬、荣誉等方面坚持向经济运行监测一线员工倾斜,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有效地保障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工作的良好运转。
(三)加大资金投入,构建信息化平台
一是构建经济运行监测数据共享平台。加大资金投入,特别是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通过建立监测数据网络管理系统,来构建经济运行监测数据共享平台。数据共享平台由商务区统一扎口管理,平台包括企业数据直报系统和各协作单位数据共享平台两个部分,其中,企业数据直报系统,可以直接获取企业一线申报数据,数据来源直接,时效性和真实性比较好;协作单位数据共享平台,以定期共享汇总各协作单位数据作为基础,便于进一步的统计和分析;同时,数据共享平台还需具备数据查询功能、统计功能、运算功能、功能、预警功能、报表生成功能,为经济运行监测提供便利。二是推广使用监测数据共享平台。通过多种途径,全面推广使用监测数据共享平台,确保专兼职人员熟练使用监测数据共享平台,便于及时开展相关工作。
(四)科学合理监测,提高监测质量
一是科学选取监测指标。经济运行监测指标的选取是一项极为复杂而又十分重要的工作,直接关系着对经济运行态势判断的准确性。在指标选取上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全面性;(2)可比性;(3)可靠敏感性;(4)适用可行性。同时,针对商务区实际,在原有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适当选取一些主要先行指标进行监测分析,在房地产、商贸服务、工业经济等方面进一步细化监测指标体系,力争做到“事前有预判,事中有监控,事后有总结”。二是合理使用分析方法。在分析方法上努力实现五个转变:由单一的定性分析,转变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由单一文字描述分析,转变为以文字描述为主,辅之以模型分析、逻辑推理分析;由侧重总量的监测分析,转变为总量、行业和结构的全面监测分析;由侧重事后分析,转变为抓住主要先行指标进行监测分析;由侧重同比监测分析,转变为环比、同比全面比较的监测分析。三是扎实提升分析质量。通过准确把握“准、实、快、精”四字方针来提升监测分析报告的质量。首先,把握“准”,突出监测分析重点,围绕中心工作,从经济运行的走势变化中进行分析;其次,讲究“实”,杜绝虚假和编造的信息,做到喜忧兼报;再次,突出“快”,严格规定各类分析报告尤其是重要、紧急报告报送时限;最后,注重“精”,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进行分析。四是构建不同来源观点互补的监测分析机制。采取多种形式与专家学者、行业企业负责人座谈交流经济运行的情况,认真听取他们的分析及建议,吸纳不同来源观点,力求多维度、多角度掌握经济运行情况,做到宏观与微观、全局与局部、点与面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对经济运行的全面把握能力。
参考文献:
[1] 蔡艳芳.县域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价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2,(12):134-135.
企业要实现有效的自我监督,必须首先健全完善适应企业经济发展需要的内部监督组织保障体系。
(一)构建职能部门监控平台。要针对过去职能、业务部门混合、监管部门不健全的实际,对部门职能进行重新分类。要加强具有监督监控职能人员的组织管理,对权属企业具有监督职能的部门人员进行任命,企业职能部门要有决策权;对重要部门内部监督人员,实施“监督委派制”,履行监督职责。
(二)完善党群组织监控平台。针对企业改革和经营中带根本性、倾向性的重大问题,实施监督保证;完善纪检部门职能,开展效能监察活动,加大案件的查处力度,充分发挥纪检组织的监督作用;加强民主监督、群众监督,坚持民主测评,充分发挥各级工会等群众组织的民主管理和监督的积极作用。
二、构建完善的内部监督制度保障体系
企业要加强企业监督制度建设,构建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为有效实施监督监控提供制度保障。
(一)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要针对企业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机构改革,改进审计机构,强化内部审计职能。一是要加强审计机构建设。成立审计委员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配备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不参与具体的经营管理活动,确保审计职能的独立性。二是要健全审计制度。制定《内部审计实施细则》,细化审计范围和审计标准,明确审计程序、审计责任、审计处罚,奠定依法合规审计的基础。三是要拓展审计职能。强化常规审计;加强内控制度审计;开展效益审计;开展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和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强化经营风险审计。四是要完善审计闭环管理。推行经济运行审计复审制度,加大问题整改力度,做到审计、复审、整改的闭环管理,确保问题及时整改,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二)推行经济运行评价制度。经济运行评价就是企业按照确定的评价指标与标准,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经营综合评价考核与企业基础管理工作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定期对企业经济运行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一是要严格按照确定的原则评价。确立经济运行评价的原则:可量化原则、共性和个性相结合、分类评价原则、发展性原则、可追溯原则等。二是要构建一套成熟的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依据国家法律法规、上级有关规章制度,同行业、同规模先进企业的各项指标,合理确定经济运行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指标由财务定量评价指标和管理定性评价指标两部分组成。三是要完善评价发现研究问题的责任机制。对于评价中发现的共性问题,明确专人设立课题专题研究,形成“专家查问题,部门抓监督,单位抓整改”的经济运行评价闭环管理机制。
(三)建立经济运行分析考核制度。一是要建立经营分析会制度。每月初,由总经理组织召开各单位、各部室主任参加的经济运行分析会,各经营部门分别从职能出发,通报本部门对各分企业、项目部上月经营指标考核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整改的建议措施。二是要建立经营管理人员例会制度。由分副总经理每周定期召开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会议,沟通情况,落实任务,加强专业化管理,指导监督下属企业经营行为。
(四)完善全面预算及统计管理制度。一是要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针对各单位工作特点,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系,组织开展企业多元化经营体制下的预算管理课题研究,细化全面预算管理,强化预算分析与考核,修改预算管理流程,充分发挥全面预算在经营管理中的控制指导作用。二是要完善统计管理制度。加强统计规章制度和网络体系建设,建立四级统计管理体制,制定统计岗位职责,明确各类统计人员的工作标准,提高统计人员素质,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统计效率,确保统计信息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三、构建内部监督体系
要在部门职能设计中,强化监督和服务职能,注重发挥部门对经济运行的内部监督,发挥职能部门的专业化特长,按业务类型强化对经济运行的内部监督。
(一)加强财务监督。财务监督是企业内部监督体系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企业经济活动可靠性和企业经营效率效果的重要保证,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财务监督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企业要高度重视企业财务监督,树立了“业务拓展到哪里,监督监控就紧跟到哪里”的观念,有效提高企业财务活动的可控性,降低财务风险,有效堵塞管理漏洞。
(二)加强人力资源的监督监控。以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为依托,形成人力资源信息平台,并且将权属企业工资计算、保险核算及全矿奖金系统纳入这个信息平台,使全企业工资、奖金、社会保险扣缴、劳动保护审批、人力资源技能开发、人员调配、职工教育培训等环节形成统一的闭环管理,实现了人力资源的集中管控,有利于发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优势,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良性循环。
(三)加强绩效薪酬的监督监控。合理控制绩效是加强企业内部监督的重要手段之一。企业要加强内部监督,注重加强绩效薪酬的内部监督。要以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平台为依托,将下属企业的薪资分配全部纳入系统平台,通过设置统一的薪资体系,自动全面掌握下属企业薪酬数据,实现对下属企业薪资发放的有效监控。
(四)加强法律的监督监控。要注重发挥法律的内部监督作用。要设立企业法律顾问和法律事务所,按照“事中参与、预防为主”原则,全过程参与企业重大经营项目和重要经营活动。加强合同管理,严格合同审查、签订程序,企业各类合同一律由法律事务所审查,对于未经法律事务所审查的合同一律不得签订,杜绝无效合同或欺诈合同的发生。
为进一步组织好经济运行,全面提高工业经济的运行质量和效益,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全市工业经济稳健运营、综合竞争实力不断增强为目标,以“三提三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突出运行监测分析、市场开拓、重要生产要素保障、技改投入和节能降耗等重点,加快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提升全市工业发展水平。
二、工作目标
每年下达经济运行调控目标,年主要目标是:
1、全市区域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比年增长1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36亿元,同比增长14%;实现利税253.1亿元,增长16%;利润154.2亿元,增长16%;
2、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户;
3、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20亿元,项目开工率和完工率分别达到95%、70%以上;
4、万元GDP能耗控制在1.153吨标准煤以下,比年降低3.9%。
三、工作重点
(一)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一是强化工业生产运行调度。坚持以企业、产业为中心,加强调查研究,深入一线、深入企业,全面掌握企业运营情况。建立完善调度机制,准确把握工业经济运行动态,及时分析企业生产经营变化情况,提高分析质量和调控措施的前瞻性、针对性。二是高度关注经济运行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关注欧债危机、人民币升值、货币政策和房地产政策变化等对全市经济的影响,积极应对经济增长下行对企业发展带来的不利因素,密切关注能源、原材料等生产要素价格上涨给企业产生的成本压力,着力解决生产运营中的突出问题。三是积极帮助亏损企业扭亏为盈。及时掌握亏损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深入研究分析亏损原因、发展瓶颈等关键问题,帮助企业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难题,健康发展。
(二)引导企业大力开拓市场、强化管理。一是密切监测市场变化。坚持把市场作为组织经济运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掌握市场动态,搞好市场发展动态信息交流,准确把握重点产品市场变化趋势,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及时提供信息指导。二是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抓住上级适时出台的扩大内需和鼓励出口政策变化节点,深入分析政策变化对产品生产销售影响,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参加各类会展活动,开拓国内外市场,推动工业品扩产促销,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三是加强企业管理。引导企业切实把管理作为求生存、保增长的重要措施,针对企业管理中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以精细化管理为重点,全面加强基础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三)努力做好电力、资金等重要生产要素供应保障。一是加强电力运行管理。抓好电力生产与供应管理,强化监测分析,保障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完善电力需求侧管理,及时调整负荷,引导企业错峰避峰,有效降低电网峰谷差,加强迎峰度夏、迎峰度冬和重点期间的电力供需形势预测,确保全市供电有序可靠供应。二是着力破解资金难题。引导企业充分利用我市被纳入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和沂蒙革命老区两大政策,积极策划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和对上争取力度,创新完善银企对接、发行债券、资本运营、战略投资合作、企业上市等方式方法,有效满足实体经济对资金需求。
(四)加大技改投入,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盘活存量资产,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实现内涵式发展;认真做好项目筛选工作,面向市场需求,立足产业前沿,围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创新成果转化、原材料精深加工、产业链延伸配套、高端产品制造等凝练好项目;抓好在建重点项目建设,加强管理,强化调度,力争项目早完工、早见效。
(五)全面加强节能降耗工作。加快整合和淘汰落后产能步伐,降低“双高企业”行业比重;大力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实现能量梯次利用和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全面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推广减量化、再制造、资源化循环模式。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成立全市工业经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指导工业经济运行,具体工作由市经信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单位组织实施。各成员单位要把这项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负责具体调控工作,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亲自抓,负总责,及时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工作任务全面落实。
一、近一时期我处“两提一优”活动开展情况
我处是发改委主抓工业经济运行工作的处室,主要职能有两大项:一是监控分析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为市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二是协调调度全市工业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生产要素掣肘问题,保障全市工业发展平稳健康良好运行。今年以来,在发改委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运行局各处的能力配合下,在全处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了本职工作,并在工作中大胆创新,取得了一定成绩,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部署了工业经济首季开门红工作。为使20__年工业经济各项工作尽早启动,年初,以市政府办公室的形式向各县区、各重点企业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全市工业经济首季开门红工作的意见》,对一季度工业经济目标及运行工作做了全面部署。在工业战线各方努力下,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41.22亿元,同比增长18.19;实现利税18.75亿元,同比增长25.65,其中实现利润6.98亿元,同比净增2.16亿元,增长44.87,实现了首季开门红预定目标任务。
2、强化运行监控,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为抓好重点企业的协调调度,我市确定将35家盈利企业、15家亏损企业、6家高新技术企业、25种主要产品作为监控重点,实行月分析、月调度。对56家重点监控企业在政策上、要素协调保障上给予扶持。工作上,我处重新设计了《__市工业经济运行月报》,使每月反映的数据更全面,更具参考意义,受到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3、建立经济运行联席会议制度。3月份已经召开了由主管市长主持、各联度会议成员单位参加的全市工业经济运行联席会议,从完善协调机制、密切合作关系、争取最大支持入手,努力保障生产要素供应。
4、做好“两提一优”企业减负工作,为企业发展提供宽松发展环境。3月末,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以提高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发展环境为主题的“两提一优”动员大会。按照工作部署,市工业发展运行局承担了全市“两提一优”企业减负工作的实施。我处承担了全市企业减负工作会议的筹备、实施方案制订、日常工作调度工作。为将企业减负工作扎实开展,设计了全市企业减负问卷,并相应组织安排有关部门共同开展问卷调查工作,目前该项工作正进入收卷和问题梳理分析阶段。
5、配合有关处室开展了强化品牌建设工作。全市品牌战略工作设在运行局,按照委领导要求,我处做好有关工作的配合,力促全市企业增强品牌意识,争创名牌,提高企业竞争力。
6、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了“__工业之窗”搏客,反映全市工业经济运行、工业项目建设、生产要素调节、品牌建设战略、企业减负工作及国家工业产业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做法和经验,以进一步宣传全市工业发展动态,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
二、我处“两提一优”自查自纠中的差距
尽管我处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比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两提一优”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
1、在工业发展运行分析的政策性和前瞻性的把握不足。在全市工业经济运行监控中,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国内市场变化的把握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政策理论学习上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2、在要素协调的手段和方法上研究不深不细。比如,目前制约我市工业发展的煤电油运和资金等生产要素等问题,虽然进行了煤炭生产、销售、市场,企业大宗原材料运输等情况的调查,但进一步工作仍未跟上,还需进一步分析并制订相应措施。对企业资金需求状况调查仍需安排部署等。
3、调查研究不够,因种种原因,很少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对企业发展中目前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握不深、不细、不透,故很难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
4、工作的主动性不强,有时会产生忙于一些中心工作而忽视运行工作的现象。
所有这些,都需要在今后工作中积极克服和加以改进的。
三、我处下一步按照“两提一优”要求应做好的几项工作
1、认真开好二季度工业发展运行调度会,认真了解掌握企业运行情况,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情况,搞好运行监控工作,为市政府提供更加准确的决策信息。
2、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利用一切机会深入企业、县区调研,积极快速地反映企业存在的矛盾问题,形成制度,保障企业发展良好运行。
3、认真做好全市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调查,特别是要加强电风、高新技术产业的调查分析,解决新项目竣工过程中出现的要素掣肘问题,保障新的经济增长点快速发挥效益。
4、发挥好工业经济运行联席会议的作用,积极通报情况,会同有关部门一起解决存在问题,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5、强化企业管理创新工作,下大力抓好扭亏增盈工作。创新管理,向管理要效益。
20*年是举世瞩目的奥运中国年。从宏观经济环境看,坚持稳中求进,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协调发展,坚持“好字优先”,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着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20*年经济发展的主基调,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是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综合各种因素分析,20*年*工业经济发展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根据我们对明年工业经济的综合分析,预计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下同)实现工业总产值830亿元,同比增长27.7,实现工业增加值265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利润50亿元,同比增长32,实现税收56亿元,同比增长25。主要工作打算:
1、加强经济运行分析、预警和调节。要充分认识和估计国家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和约束,正确分析和判断形势,积极应对,主动搞好经济运行综合协调,防止出现大起大落。坚持月度分析和重要情况报告,建立定期经济运行分析制度,进一步完善经济运行预测信息网,提高预警预测水平。定期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把握全市经济运行的变化趋势和突出矛盾,及时发现苗头性、趋势性问题,提出操作性强的对策建议。切实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做好市场引导、信息咨询、上下协调服务工作,帮助企业解决具体困难,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2、加强煤电油运综合协调。要大力加强部门配合,积极协调生产要素的供应,优先保证重点企业生产需求,研究不同时段、不同企业的能源、运输需求的优化配置,努力缓解局部性、阶段性要素供应紧张的局面。煤炭方面,要科学组织煤炭生产,增加煤炭市场资源量,组织实施电煤供应工作方案,及时分解落实电煤储备目标任务和责任,加大从省外调煤的力度,增加电煤供应支撑力量和保障程度。电力方面,要督促发电企业要充分挖掘现有的发电能力,发挥设备的效能,合理安排检修,提高运转效率,要加强电网经营企业的电网的运行维护,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的良好运行态势;成品油供应方面,要继续加大成品油资源的调运协调力度,保障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成品油供应。运输方面,要加强与铁路等交通部门的协调,力争增加运力和运量,切实抓好大件运输工作,确保电煤和大宗原材料等重点物资运输需要。
3、继续全面深入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要进一步强化国家产业政策的约束作用,严格控制国家禁止进入的产业发展,要有计划地做好现有高耗能、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产业的退出。要通过产业政策引导企业、金融机构、社会资金的流向,遏制盲目的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按照国家有关法规,继续抓好钢铁、铅锌、铁合金、水泥等行业的结构调整,坚决整合和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准入条件的落后生产能力,认真开展行业准入申报工作,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技术装备的步伐。
4、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力求经济运行工作有新突破。认真学习国家产业政策的措施,及时把握工业经济运行的新动向,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继续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提高企业防灾抗灾能力,督促企业搞好安全生产,确保企业稳定,尽快研究制定出促进生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为工业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发展优势,加快企业联合重组和上市工作力度,提高优势产业的竞争力,认真做好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办公室的各项协调、联系、管理和服务工作,力争*工业经济运行工作迈上新台阶。
20*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和利润分别增长20.3%和35.1%,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超过170%,主营业务收入超过百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10户。今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承接去年良好的发展势头,实现增加值和利润分别达到19.5%和60%。
围绕保障工业经济健康运行,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坚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平台、强化监测,重协调、稳定运行,抓调整、优化结构,创机制、增强保障”的总体思路,坚持“四个结合”、“四个着力”,切实加强和改进经济运行调节工作。
一、坚持建立系统与完善制度相结合,着力抓好经济运行监测分析
经济运行分析和预测的基础在于及时掌握运行情况,通过监测到的一系列真实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其特点不在于权威性,而在于是否真实、迅捷和有效。针对统计数据的相对滞后和缺少时效性问题,我省探索建立了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的“三个系统”,落实了“两个制度”。三个直报系统:一是省百户重点企业直报系统。与省统计局共建,是依法设立的掌握重点企业动态情况的系统。二是行业重点企业直报系统。目前机械、医药、烟草、电力、黄金等行业已运转。三是各市重点企业直报系统。三个系统实行“四个统一、两个监督”,即:统一报送平台、统一报送表式、统一报送时间、统一设计分析软件;数据上报由省、市两级经委监督运行。两项制度:一是重点企业监测制度。从全省遴选100户具有地区、行业代表性的企业作为直接调度对象,实时掌控企业主要产品市场情况、进出口情况、原材料供应和价格情况、电力能源保障情况、生产组织变化情况、重大项目投资和投产情况、国家宏观政策影响情况、突发事件影响情况等等。二是分析预测例会制度。按照“缩短流程,减少环节,提高效率,保障质量”的思路,通过定期的例会制度,多抓情况、少要材料,保证重大情况的及时交流。目前,我委正在建设经济运行调度分析视频会议系统,便于与各市经济运行部门和企业的直接联系与沟通。
二、坚持市场调节与综合协调相结合,着力解决经济运行重大问题
煤炭、电力和运输是计划色彩较浓的行业,解决煤电油运等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既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又要积极发挥政府的综合协调作用。为做好2005年煤炭供需衔接工作,我们创新煤炭订货方式,召开了全省煤炭供需协调会,为煤炭供需双方搭建直接衔接的平台,取得了良好效果。鉴于经济运行与其他工作的内在联系,为提高工作效能,我们建立了由经济运行局牵头,电力、煤炭和运输等相关处室参加的经济运行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经济运行内部协调机制,定期会商,信息共享,防范和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针对20*年煤电双方在电煤价格上的较大分歧,我们在充分尊重煤炭供需双方自主订价权的同时,通过科学测算,研究提出了市场交易参考价作为煤炭供需双方洽谈的参照,有效地化解了煤电双方的价格分歧和供需矛盾。2004和2005年夏季,我省经历了煤电运全面紧张的局面,在加强监测调度和需求侧管理的同时,我们建立健全了煤电运供应责任制和考核激励机制,通过明确责任,加强考核,表彰奖励,有效地缓解了供需紧张矛盾,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力保障。
三、坚持宏观调控与促进发展相结合,着力推进工业产业结构调整
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有保有压的原则,在加强宏观调控、强化市场准入管理、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同时,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行业和企业集中,推进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去年以来,我们积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把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相结合,实施了打造“千亿元产业、百亿元企业”工程;把全民创业与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在对现有工业园区进行规范和完善配套服务的同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把企业改革与资产重组相结合,以强优企业为龙头,通过兼并、联合盘活企业存量资产。加大调查研究工作力度,注重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问题和矛盾。与此同时,我们一方面坚持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根据国家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先后开展了铜冶炼、铅锌、电解铝等项目清理,研究了有关市场准入问题,提出了防止高耗能行业重新盲目扩张的贯彻意见,从源头上较好地防止和控制了钢铁、电解铝、焦炭以及水泥等高耗能新上项目建设。另一方面坚持以项目为载体,加快推进纺织、有色、建材、医药等行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如根据国家关于促进纺织行业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支持纺织行业走出去等政策精神,在通过调研初步摸排了一批重点支持的意向性项目基础上,研究制订了《纺织专项资金项目初审办法》和《评审细则》,组织开展了项目初评和排序,向国家发改委推荐项目30个,最终有12个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支持项目,获取专项资金1800万元。积极组织申报国家重点支持的水泥企业和中药材扶持项目,其中海螺集团被列为全国重点支持的10家水泥企业之一,获得中药材扶持资金100万元,有力地推动相关产业的创新升级。
四、坚持综合协调和应急管理相结合,着力建立经济运行保障机制
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工作,要在继续加强煤电油运等生产资料供需协调,保证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高峰时段供应的同时,加强经济运行应急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建设,通过建立生产物资供应长效机制,全力保证经济运行中生产资料的供需平衡。为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提高应急管理能力,我们以预案编制为重点,逐步探索建立经济运行应急协调保障机制和体制。先后制定印发了《*省煤电油运综合协调应急预案》、《*省医药储备应急预案》和《*省煤矿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指挥机构和应急协调工作体系,初步建立了涉及经济运行的应急预案体系。同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物资储备应急保障工作需要,我们还下达了3400万元年度药品及医疗器械的省级医药储备计划,着手编制《*省物资储备应急预案》,着手开展应急物资信息调度系统项目建设,推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物资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建设。
通过近几年的工作实践,我们对经济运行工作有以下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做好经济运行调节工作必须树立和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
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在经济运行调节工作实践中,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做好经济运行调节工作必须符合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做好经济运行调节的各项工作中,如制定有序用电方案、预防和处置安全生产事故,要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
(三)做好经济运行调节工作必须坚持以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为取向
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是经济运行调节工作的着力点和方向。要根据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在扩大经济总量的同时,注重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在提高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