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6 09:49:2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经济学发展简史,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然而这个被经济学家视为“漂亮娃”的理论,在某些经济地理学家眼中却不过是“丑小鸭”,他们批评空间经济学的非现实假设和数学模型,认为奉行的是实证主义范式,并不能有效揭示经济空间中的现实机制。因此,围绕着空间经济学模型是否具有现实性存在着重大理论争议。这涉及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空间经济学利用非现实系统假设所揭示的聚集机制是否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现实机制?该问题集中反映了人们对空间经济学理论模型系统的质疑,直接关系到空间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有效性。
本文力图揭示空间经济学理论模型的聚集机制的内在本质,指出它所揭示的聚集生成机制超越了非现实系统假设与数学模型的外在理论形式,其循环积累的正反馈机制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现实机制。因此,我们可以突破传统经济空间理论的静态、机械的先验论与构成论,从生成机制的动态过程中揭示出空间经济学聚集的现实机制,从而给空间经济学以一种新的发展路径,进而展示空间经济学真正的发展潜力与方向。
一、空间经济学非现实假设与现实结论的争议
1.非现实系统假设批判。地理学家批判空间经济学实证主义的非现实系统假设。谢泼德指出,经济学家将地理空间视为同质化的、一维的和牛顿力学的。1]152马丁批评克鲁格曼等人给空间理论研究穿上的数学化“主流”的紧身衣使空间经济的发展中社会、文化和制度因素被忽视了,例如在空间集聚模型中有着重要表现的历史和路径依赖的概念。“历史”并非指“真实”的历史,即实际空间聚集并未伴随着真实的和特殊背景的时间段演化,区位模型中的时间概念是抽象逻辑的或模拟的。同样,“路径依赖”也是简化的模拟或解决序列,其程度和区域形式仅仅由区位模型中的特殊化的初始条件和参数决定,而非由技术、制度与社会演化中真实复杂的、地方化嵌入的及自发的社会一历史过程所决定。桑雷认为空间经济学在简单的两区域基础模型发展到多区域经济和引入农业运输成本趋势中始终存在非现实主义的缺陷,即使初始的非现实性条件后来发生了变化。
2.非现实系统假设与现实性结论。一些经济哲学家认为,尽管对空间经济学非现实性模型的指责在多种意义上是正确的,但是这些模型所展现的真实世界现象的核心可能是真实的(或近似为真实),故可得出现实性结论。他们认为,由于克鲁格曼关注复杂性的易处理性,其系统模型自身要求简化许多现实方面,侵犯了全局真理①;克鲁格曼认可新古典经济分析是一种有用的虚构,或者说是对有用的虚构的利用,尽管这些虚构在字面上是非真实的,侵犯了绝对真理标准②。系统地侵犯全局真理与绝对真理标准不可避免地产生某些“谬误”。然而当谬误是关于研究现象的非本质/非相关特征或是仅被暂时孤立的特征因而服务于对本质和相关特征的真理追求时,借助于这些谬误空间经济学能揭示复杂现象的本质。这些经济哲学家同时注意到,克鲁格曼将科学发现的目标视为在实用考虑的约束下追求相关方面的真理,随着建模技术的发展,科学研究以识别真实世界现象的本质元素为目标。
3.非现实系统假设的再批判。地理学家塞耶对上述观点持有异议,塞耶指出非现实假设应用的合理性在于其是否影响研究客体的关键属性或过程。若非现实假设而仅与研究客体偶然相关,或许有助于澄清关键客体的性质。若非现实假设对研究对象很关键并且影响研究过程,则假设将产生问题。使用非现实假设模型的关键还在于模型结论是否被直接应用于实际的具体案例。若关键过程或关系在抽象过程中仍保持其性质和力量的基本特征,则抽象推论可被运用于具体案例。尽管如此,仍有必要从抽象谨慎地回到具体,加入偶然条件与其产生差异的测定。若模型假设的非现实性不仅是关于偶然事件方面的,而且是关于必然属性和关键对象预测方面的,则建立在模型基础上的具体系统可能产生严重误导,即便模型假设仅作为思想试验。
据此,塞耶批判空间经济学使用了新古典实证主义模型,关注事件规则而忽视变量的概念化和理论的具体化。其“缺陷”在于使用假设孤立出关键机制却以忽视其大部分关键性特征为代价,故是一种“伪具体性”解释,表现为建立模型对少数元素进行抽象,在抽象模型基础上理解具体情形下发生的事物,而非通过连续的调整和添加元素从抽象回到具体。塞耶看来,克鲁格曼“将具体研究作为一系列隐藏在文字自负下的误解予以消除。在维持主流理论和可解性愿望的驱使下,空间经济学用数学表述遮盖了一系列概念化而产生了问题”。
综上所述,空间经济学利用非现实系统假设能否得出现实结论存在争议,争论双方均沿袭实证主义假设一结论逻辑链条,经济哲学家强调作为链条后端的结论的有效性,即非现实假设可得出解释真实世界现象的有效结论;而地理学家关注研究客体性质和具体环境及条件,因而强调链条前端的假设环节,要求对经济空间进行具体化和经验化研究。空间经济学如何使用非现实系统假设得出有效结论和现实机制这一核心问题仍悬而未决,该问题涉及空间经济学理论建构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空间经济学的非现实假设与现实机制
空间经济学的结论能够不同程度地解释现实世界的聚集现象已被大量的实证研究所检验,但结论与某些现实的耦合却并不足以必然性地推论出空间经济学基于非现实系统假设的聚集机制是现实存在的。对聚集机制的真实性或现实性的讨论,需穿透空间经济学的数学语言和模型形式。考察克鲁格曼等人建构理论的深层逻辑,本文认为,空间经济学中的聚集机制并非实证主义的事件规则,而本质上属于一种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研究者观察/发现的现实机制,因而具有强大的解释力。机制现实存在性的讨论要求超越“假设一结论”实证主义逻辑的樊笼,用(批判)现实主义的视角重新审视空间经济学探索聚集生发机制的过程。
实证主义旨在揭示事件呈现出来的经验规则,反映离散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这种将科学置于事件规则性(演绎法)基础上的思想起源于休谟因果律,它由感觉经验出发,所关注的现实仅由原子式的事件组成,一般以“如果x事件发生,则事件y发生”的形式出现。基于实证主义视角非现实性假设与孤立封闭系统在空间经济学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意义,正是借助于上述条件经济学家才能孤立出与聚集经济相关的原子事件及其发生次数/序列,从而总结出聚集的经验规则。而批判现实主义坚信科学研究现象背后的结构和机制并非经验主义的单纯现象,而是一种更为持久的真实结构,其不但独立于我们的认识和经验之外,同时也独立于获得它的条件。空间经济学所揭示的聚集机制正是这样一种独立于非现实假设和封闭系统的现实机制。
(批判)现实主义提出了生成机制的概念,并对机制的必然性和真实存在性进行了说明,“真实存在的生成机制是区分必然与偶然序列的标准,一个序列Ea、Eb是必然的,当且仅当存在一个生成机制在被‘Ea’事件刺激时,产生事件Eb。”在空间经济学中,聚集事件/性质/结果是在初始扰动下,由聚集生成机制经由不同阶时段自组织生成的,在生成过程中t期事件的结果是t+l期事件的动力源,由生成机制反复迭代,持续作用。
党的十七大提出:“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建设,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为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诚信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而现实的经济社会生活中,由于一些企业没有建立诚信制度,经营缺乏诚信,存在的信用缺失问题,已严重困扰了企业经营和市场经济秩序,成为经济社会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诚信”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培育员工思想意识,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员工秉承“诚信、拼争、开拓、奉献”的企业精神,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做强主业、延伸链条、综合开发、提升价值”的发展战略,树立了形象,赢得了市场,促进了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一、以诚信带队伍,树立企业良好社会形象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信用经济,也是诚信经济,更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得以立足、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当今社会正处于市场经济时期,市场竞争的激烈、经营行为的短视、经营理念的冲突都会导致企业在生产经营的某些方面价值失衡,出现不诚信行为,其根源在于企业管理过程中对诚信理念的忽视。减少和消除不诚信经营行为,努力提高企业管理者及员工队伍的诚信素质,是当前企业管理过程的迫切需要。
**县**公司在创业之初,也曾面临着资金短缺、人才匮乏、装备简陋、工艺落后、队伍涣散等一系列困难。处于市场经济发展阶段,我们清醒的认识到,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崛起,就必须坚持“诚信”理念,把诚信作为创业之基、立业之本,牢牢把握“诚信”这个灵魂,果断提出了以诚信树立企业形象的战略构想。一是加强舆论引导,广泛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注重在制度规范上为“诚信”“建章立制”,先后制定了覆盖各工种的“岗位标准化规范”、“员工行为规范”。联系企业实际,精心打造出具有煤炭企业特色的“员工誓词”和“诚信、拼争、开拓、奉献”企业文化精神;二是注重职业理念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广泛开展“三爱四有”评比和“上标准岗、干标准活”教育活动。涌现出一大批“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模范标兵,每年“四有职工”率都在90%以上,正是有了这样一支诚信员工队伍的支撑,才保证了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二、以诚信严管理,赢得企业绝对优势市场
企业的经营目的是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无论供需双方是谁,其实质都是在价值需求、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保护这个链条上搏弈。长期的经营实践,使我们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到,诚信是一种魅力,也是一种品牌,更是商品市场的试金石。所以说,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要想赢得市场,首先要有一个质量过的硬、用户受欢迎的好产品和诚实守信、依法经营的“诚信品牌”,这是企业赢得市场空间的重要条件。而要打造出深得用户满意和信赖的产品和服务品牌,就必须要有一套严密的管理体系、制度体系和保证体系,这是产“诚品”、出“名品”、上“精品”的重要保证。
实践证明,好的产品靠好的管理,好的管理出好的产品。因此,我们把建立诚信管理体系作为产“精品”出“名品”的重要环节,努力从员工培训、劳动组织、设备管理、生产工序、质量控制、产品检验、验收入库等重要环节上严格把关,大力实施精细化管理工作法。从原煤生产的优化设计开始严把煤炭生产的源头关、出井检查关和入仓验收关,把产品质量控制在生产工序的各个环节。同时,我们还把企业的工程质量、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作为企业诚信度的重要标志,不仅联系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标准要求,而且还把各项质量工作纳入百分考核与本月工资、奖金直接挂构,使企业的工程质量和产品质量合格率始终保持在100%,经上级检查验收采掘优质工程率达90%以上。原煤、精煤、冶金焦三大产品,经市场调查、用户反馈产品质量满意率达100%。
三、以诚信谋项目,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作为参与市场竞争主体的企业,如果在经营活动中缺乏诚信损害客户的利益,虽然可能在短期内获得一定的收益,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它则是一种自我毁灭。从张瑞敏信守诚信砸冰箱到世界的海尔,从三鹿三聚氰胺引发奶乳业地震到一夜破产,两个截然不同的案例足以说明,诚信是企业兴衰存亡的试金石,脱离“诚信”企业就将失去合作伙伴,不讲“诚信”企业就会失去社会这个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大舞台。
今年是我县的“招商引资项目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风能利用、水晶开发等大项目相继成功签约,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差距和不足。如何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明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措施,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新进展和更大突破,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和着力解决的问题。
一、以项目为根本,高标准推进项目库建设
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往往流向最赚钱地方。投资者不是慈善家,能够吸引他们的只有能盈利的项目。高明的投资者一般不会轻易的选择项目,更不会轻易的投资。当他们根据企业发展需求,把握一个机会和选择一个项目时,会进行大量的市场调查,论证项目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到底有多大。一旦选择投资,其要求的投资成功率是100%。比如以色列梅尔(凯瑟)投资公司,确定对我县石英资源的投资意向后,仅前期详查论证就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派遣了多位专家来我县工作,在拿到准确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后,才正式签定开发协议。这些工作如果我们预先做好,可大大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可见,投资者的冷静、理性和成熟,使投资市场对我们在项目规划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下大气力,把项目储备和项目库建设作为招商引资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优势和特色,精心筛选项目。结合我县经济发展状况和土地、矿产、农牧业、闲置资产等资源,按照国家产业要求确定优势项目,把可行程度高、有发展潜力、投资效益好的项目充实到项目库。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大投入,把项目配套工作做实做细。基础研究项目初选后,要组织土地、环保等部门和有关专家,对项目的可行性、技术水平、经济效益、空间选址和生态影响进行论证,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在此基础上,聘请专业人士,对项目进行科学的可行性研究论证以及专业包装和策划,为客商投资提供理论和市场依据。每个招商项目应备有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议书,同时编写包括项目名称、投资总额、市场预测、效益评估、合作方式、项目现状、项目单位简介、联系方式等基本要素的招商项目说明书。做到文字简明扼要,内容翔实准确,预测分析充分。
二、以服务为宗旨,营造一个优良的投资环境
投资者除看合作者能否让他赚钱之外,其次关心的就是投资环境。投资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努力为外商营造一个投资效益最好、安全系数最高、投资成本最低、政府效率最高、服务质量最好的投资环境至关重要。一是以教育、引导为重点,营造和谐向上的舆论环境。从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做起,切实增强经济环境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对全县经济发展形势和经济环境建设的宣传,逐步使国家公务人员树立起亲商、爱商、护商的服务观和发展观,努力形成全社会“人人都是环境,事事关系环境,处处体现环境,时时关心环境”的经济发展氛围。二是以规范、快捷为重点,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强化主动服务意识,规范行政行为,全面实行政务公开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过错追究制等各项制度。改进服务态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重点加强“窗口行业”的形象建设。坚持政务中心一站式联合集中办公和重大引资项目县级领导对口联系制等一些行之有效的项目推进机制,加强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推进招商引资企业投资核准、备案和投资项目规划、审批的实施,更大限度地调动引资企业投资积极性。三是以诚信、践诺为重点,营造宽松优越的政策环境。最好的环境是诚信,要大力倡导以诚信为本的理念,特别是要把诚信理念内化到政府公务人员的心中,切实强化信用意识和责任意识,用诚信理念来规范和约束行政行为,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对制定的优惠政策坚决兑现,不折不扣地执行,对承诺的事情坚决落实,保证政策的统一性、延续性、严肃性和权威性,以取信于投资者。对于已不适应发展和与现行法律法规要求相抵触的有关规定,要及时进行修正,努力营造统一稳定的政策环境。四是以学法守法为重点,营造规范有序的法制环境。加强对执法人员教育管理,努力增强法制观念,切实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严格规范执法行为,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要完善投资发展环境的投诉举报机制,做到有报必查,查必有果。对、弄权勒卡,从个人和部门利益出发,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损害我县投资环境的行为要严肃处理,消除“中梗阻”,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健康成长。总之,就是要采取一切措施,真心招商、热心待商、诚心助商,以效率服人,以感情留人,让投资者能在通河落户、生根、发展。
三、以素质为核心,造就一支精干的
招商队伍招商引资涉及的领域广、对象多,一些发达地区的经验表明,一个地方招商引资成功与否,关键要看招商人员的素质。从我县实际看,招商人员要提高三种能力。一是业务能力。要切实加强学习,每一名工作人员既要对我县基本情况了如指掌,又要具有开阔的视野,更要熟悉与招商引资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财会知识,真正能担负起招商引资重任。在招商过程中都要能把我县的优势和特色说细说透,与客商之间架起一座沟通桥梁。同时,要注重加强对项目的研究分析,圆满解答客商最关心的问题,以此提高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二是公关能力。一个好的招商人员一定要比较善于与人相处,要有热情、激情、豪情,对内要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对外要广交朋友。既要发扬吃苦耐劳、锲而不舍的“钉子”精神,同时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要让对方厌烦,靠坚韧和精诚打动对方。特别是在付出和得到不平衡的时候,要保持一个平常心。三是谈判能力。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先机,把更多的资金和好项目引进来,不仅要有毅力,更重要的是要有高超的沟通、谈判实战能力。要讲效率、讲策略,做到真正能独立地与客商进行谈判。在谈判中,审时度势要灵活,把握节奏要得体。要强化攻坚能力,有时候个人谈不下来,可以请相应的专业人员。特别是对外商,既要坚忍不拔又要稳扎稳打。
一、县域经济发展必须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明确科学的发展思路。
促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一定要有开拓创新精神,要有科学的发展思路。2006年换届以来,××县始终把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科学谋划、跨越发展作为首要的工作来抓,把解放思想渗透到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中,时刻以创新的理念指导工作,以创新的思路谋划工作,以创新的实践完成工作。根据发展形势的变化,及时地对××的发展目标进行了新的明确定位,提出了“争创×ב三化’一流县,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的发展思路。工作中,不断强化“等不起”的责任感、“低不得”的目标感、“坐不住”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欠不起”的使命感,坚持“三化”并举、和谐发展、协调并进,依据工业、农业、城镇化建设工作实际,实行县四家班子领导分块抓落实的责任制,分块评比、考核、奖惩,确保了工农同步发展、城乡建设与旅游事业协调并进。
二、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以科学的理念推动工业化城镇化这个核心,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
工业化是“三化”建设中最重要的一化,实现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的核心基础。没有工业化,城镇化就会失去产业支撑,服务业发展就失去了依托,“三农问题”就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因此,××县把工业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坚定不移地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促进了工业经济跨越发展。一是立足××实际,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在巩固建材、医药、酿酒、化工、竹木和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着力培育壮大新型无机粉体材料产业、电镀、太阳能和锰产业四大新型支柱产业。二是扶持培育一批重点规模企业。深化县领导、县直部门定点帮扶企业等制度,积极推进银企合作,着重把××海螺培育成年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把其他22家重点企业作为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培育。三是实施园区建设大会战。2007年××工业集中区被评为自治区首批a类工业园区,并实行“一区三园”联动。先后投入资金1.5亿元,完成园区“五通一平”及2.7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工业集中区集聚功能和带动作用初步显现。四是创新举措抓强招商。通过制定实施“飞地工业”、引资入园“一票否决”、驻点招商、重奖招商先进等制度,在全县营造出浓厚的亲商、安商、富商氛围,实现了招商引资工作新突破。
城镇化主要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工业、农业两大产业失衡问题。近年来,××县坚持以规划为龙头,城市建设与管理并重,走经营城市之路,有力地推进了城镇化。一是城镇规划取得较大进展。自2006年来,按照《××城市战略规划》和《××县城总体规划》,先后完成现状测量45平方公里,完成控制性规划设计20平方公里;组织编制了8个区域性详规,完成了县城给排水、燃气等专业规划。各乡镇总规修编工作进展顺利,并通过评审。二是认真把工业园区规划与城镇化发展结合起来。××县工业集中区为自治区a类工业集中区,分一区三园,即县城西产业园、溶江产业园、界首产业园,分别处于县城、国家级重点镇和自治区级重点镇,工业园区的建设极大地推动了城镇化建设步伐。三是城乡建设稳步推进。2005年以来投入资金10多亿元,完成了一批城市建设改造工程,县城面积从原来的3平方公里,发展到现在的12平方公里。房地产项目快速发展,仅2008年县城完成建筑面积38.7万平方米。各乡镇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道路、排水排污、房屋立面改造、公共活动场所等建设不断完善,乡、村两级环境明显好转。四是想法激活三产,集聚人气。通过举办湘桂同源旅游推介会、桂林米粉节、国际市民古灵渠徒步大会等节庆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提升了××知名度,繁荣了旅游市场,促进了城镇化。
三、县域经济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三农”问题是县域经济工作的重点,而“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近年来,××县认真贯彻实施“精品农业、礼品农业、工业农业”思路,取得较好成效。一是着力发展新型优势特色产业。每年从县财政安排600万元用于发展农业产业,银杏、葡萄等传统主导产业进一步巩固,甜玉米、食用菌、肉牛等三大新兴产业迅速壮大。从2006年试种几百亩甜玉米,到目前年种植增加到6万亩,××出口的甜玉米罐头占全国出口量的65%;食用菌从2006年70多万平方米增加到310万平方米;肉牛养殖从零起步,建成千头以上牛场2个,2008年出栏肉牛1.2万头。二是重点扶持规模示范场点建设。县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扶持规模示范场点建设。三是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蓬勃发展。全县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110多家,其中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莱茵公司被评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县基本形成果蔬加工、酿酒业、林产、林化、中成药及植物提取物等农产品加工特色产业。2008年,全县农产品加工率达36%。四是扶持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全县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7个,有10个协会建有生产示范基地并拥有自己的品牌。
一、县域经济发展必须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明确科学的发展思路。
促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一定要有开拓创新精神,要有科学的发展思路。2006年换届以来,**县始终把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科学谋划、跨越发展作为首要的工作来抓,把解放思想渗透到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中,时刻以创新的理念指导工作,以创新的思路谋划工作,以创新的实践完成工作。根据发展形势的变化,及时地对**的发展目标进行了新的明确定位,提出了“争创**‘三化’一流县,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的发展思路。工作中,不断强化“等不起”的责任感、“低不得”的目标感、“坐不住”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欠不起”的使命感,坚持“三化”并举、和谐发展、协调并进,依据工业、农业、城镇化建设工作实际,实行县四家班子领导分块抓落实的责任制,分块评比、考核、奖惩,确保了工农同步发展、城乡建设与旅游事业协调并进。
二、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以科学的理念推动工业化城镇化这个核心,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 城镇化主要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工业、农业两大产业失衡问题。近年来,**县坚持以规划为龙头,城市建设与管理并重,走经营城市之路,有力地推进了城镇化。一是城镇规划取得较大进展。自2006年来,按照《**城市战略规划》和《**县城总体规划》,先后完成现状测量45平方公里,完成控制性规划设计20平方公里;组织编制了8个区域性详规,完成了县城给排水、燃气等专业规划。各乡镇总规修编工作进展顺利,并通过评审。二是认真把工业园区规划与城镇化发展结合起来。**县工业集中区为自治区a类工业集中区,分一区三园,即县城西产业园、溶江产业园、界首产业园,分别处于县城、国家级重点镇和自治区级重点镇,工业园区的建设极大地推动了城镇化建设步伐。三是城乡建设稳步推进。2005年以来投入资金10多亿元,完成了一批城市建设改造工程,县城面积从原来的3平方公里,发展到现在的12平方公里。房地产项目快速发展,仅2008年县城完成建筑面积38.7万平方米。各乡镇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道路、排水排污、房屋立面改造、公共活动场所等建设不断完善,乡、村两级环境明显好转。四是想法激活三产,集聚人气。通过举办湘桂同源旅游推介会、桂林米粉节、国际市民古灵渠徒步大会等节庆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提升了**知名度,繁荣了旅游市场,促进了城镇化。
一、__县公路现状
__县属非铁路沿线,西距省城__市180公里,东距佳木斯市190公里。全县有两条省级公路,其中:哈肇公路116.11公里,铁通路(现称鸡讷公路)53.9公里,乡级公路47条208.077公里,村级公路44条138.671公里。
多年来,由于__县受自然、经济、区位等因素,公路建设远远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进程,20__年之前,__县硬化公路只有__镇过境路4.65887公里,通乡通村公路硬化率为零。省级公路__段只有24公里的二级砂石路,其它都是三级、四级或等外路砂石路,道路泥泞、难以通行,抗灾能力低。20__年未,全县乡村路面建成白色路面2条,17.7公里,完成通达公路35条28.8公里,剩余路无路面。1999年由交通局争取市交通局投资3000万元,县投资400万元建成15公里小方通白色路面(建在江南方正境内)打通了__与哈同高速公路的瓶颈,__去往方正哈同路仍需靠轮船摆度,北与铁力市隔山无法通行,哈肇公路仍成为我县连接外县市的主要通道。公路建设的落后严重的滞约了__经济的发展。
20__年以来,国家加大了对公路建设的投入,在农村公路建设上“十一五”期间国家实施了农村公路建设千亿元计划,__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这个历史机遇乘势而上,举全县之力,全力推动公路建设。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交通局加大融资力度,20__年至20__年的四年间,融资1.5亿元,投入到农村公路建设之中,建设3条乡级白色路面43.8公里,村级路白色路面60条189公里,通村率已达93.9%。哈肇公路__西段建成白色路面二级公路45.492 公里。目前,公路建设方兴未艾,今年9月—10月交付使用的鸡讷公路和松花江大桥是黑龙江省干线网络“三射、四横、六纵”规划中的横二线,也是铁通公路铁力至通榆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__至铁力的开通,使我县公路又增加了一个与外市、县连接的出口,实现了南北贯通。哈肇公路东段(__镇至清河镇)今年已立项准备开工建设,设计里程70.618411公里,于20__年11月份竣工。农村公路将完成19项52.5173公里的建设任务,到20__年末,通村公路通村率将达95%,公路建设前景形势喜人。
二、公路建设促进了经济发展
几年来,__县的公路建设以形成了以省级公路为龙头,以县乡道为支架。以村道路为支脉,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公路基础设施的迅猛发展,推动了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1、极大的方便了人民群众的出行,促进了农村城镇化进程,接受大中城市信息辐射作用明显增强,推动了乡(镇)、村基础设施不断扩展,缩小了城乡差别,加快了城乡一体化建设。
2、交通环境的改善,进一步优化了地方投资环境,使广大农村资源优势迅速转化为经济优势,吸引了大批外地客商到乡镇投资创业,近年来各乡镇招商引资的数量和规模大大超过了以往时期,不仅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安排了闲置农村劳动力,使农民收入得到了提高。
3、公路建设的发展促进了县旅游业的发展,为县旅游业提供坚实保证,随着青山桥的开工建设,铧子山林场到凤山镇青山村13公里农村路的建成,将铧子山旅游景区和岔林河漂流景区相连通,极大的缩短了两个景区的往来时间,使登山旅游和漂流融为一体,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便利的旅游环境,更为我县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交通环境。
4、实现了农村客运网络一体化,新开辟农村客运线路3条,调整和发展区域旅客运输车辆12台,达到村村通客车,极大的发便了人民群众的出行需要。同时,农村购私家轿车增多,仅去年下旬到现在,全县农村购置的轿车达60多台。农村公路的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
三、我县公路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
(一)我县是非铁路沿线,哈肇公路与鸡讷公路是我县与处界连接的重要通道(二级白色路面),公路等级低,公路服务功能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使我县接受大中城市的幅射作用比外县明显减弱。
(二)至20__年底,省级哈肇公路仍有70.618411公里的砂石路面,全县四个乡镇没有通上白色路面,严重滞约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低,通达深度不够,虽然我县村屯大部分座落在公路主干路旁,但从整个农村公路网看,还处于初级阶段,通达深度明显不足,特别是村与村、屯与屯之间未能连成网络,“断头路”和瓶颈路较多,自然村屯通公路总量不足。
(四)筹措公路建设资金压力很大,资金问题将成为制约农村公路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瓶颈。农村公路不同于干线公路,其建设资金主要靠各级政府和群众的力量来解决。上级所拨付的资金为补贴性质,单靠上级的补助资金修建农村公路是远远不够的。况且我县是省级贫困县,财政收入较低,落实配套资金难度较大,一是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政府没有财政收入,不可能拿出钱来修路,只有实行“一事一议”的办法来筹资,但“一事一议”又受筹资额和筹资范围限制,群众筹资修路的积极性不高。二是建筑材料如:水
泥、砂、碎石等价格的提高,大大增加了造价成本。三是工程造价较低,质量难控制,虽然我们加大了质量管理,但也难免出现质量偏差。 (五)农村公路缺少养护资金,农村公路白色路面建成后,后期的管养工作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农村公路养护体制还没形成,养护配套资金还没落实。目前,农村公路的养护处于肓区。
(六)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机制还没有建立,缺少必要的管理手段和执法权,使公路处于无人管理的肓区。
四、加快我县交通公路的几点建议
(一)要加强领导,高度重视交通公路建设工作。公路建设工作牵涉面广,工作量大,关系到方方面面,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今年,哈肇公路东段即将施工建设,各种复杂问题会接踵而来,在县公路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成员部门要高度负责,本着“谁的孩子谁抱,谁的问题谁解决”的原则,高效率的解决和协调各种问题,矛盾不上交,工作不推诿,全力做好公路建设工作,为交通公路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同时,建议各级乡镇政府加大公路建设的重视和支持力度。
(二)哈肇公路省里投资为每公里200万元,资金不足部分由县里自行匹配,我们建议,县里应无偿提供石场、土场、砂场,这样可以减少财政压力,弥补匹配资金不足的问题。
(三)目前公路建设发展很快,但是偏远村屯公路的基础很差,虽然通达工程给偏远山区解决了出行难、看病难和上学难的实际问题,但通行能力差,抗灾能力弱。20__年以后,国家对公路建设不再给予补贴,再修公路就由县里全额解决,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有限时间,对偏远村屯和较大自然屯的公路列入改造项目,根据偏远村屯的道路大型车辆很少进入通行的特点,建议可修3.5米宽的白色路面,既解决偏远村屯公路畅通的问题,也大大的提高偏远村屯的公路等级和抗灾能力问题。
(四)多措并举,筹措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农村公路建设面临最大困难是资金问题,建议县政府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下,在不增债务包袱前题下,通过以下办法筹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
1、交通部门争取点。交通局要积极、主动多立建设项目。
2、财政部门补助点。建议县政府对农村公路建设给予更多的资金投入,补助标准提高到每公里 万元。
3、乡镇自筹一点。在群众自愿的原则下,用好用活“一事一议”政策,用民主的方法筹集资金。
4、社会捐资一点。可发动企业和各方面人士对家乡建行赞助。同时,全县所包扶单位把用于包扶资金投入到农村公路建设上,这样可以在国家不再为农村公路建设投入补贴时,我县已完成农村公路建设。
5、项目资金上列一点。在扶贫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中列出一部分用于农村公路建设。
(五)建立管养体系,完善路政管理。结合费改税政策,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系,将原收费人员转岗并入路政管理部门。要明确农村公路管理内容,责任体系,事权划分,资金渠道,养护标准等;制定技术性的标准规范,包括养护质量标准,养护操作规范,检查评定方法等。
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县人大应对县农村公路管理立法,赋予交通部门执法权限,保证农村公路产权、路权不受侵害。
(六)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县财政应给予必要的资金给予补贴,用于农村公路建设。
一、加快改造和提升传统资源型产业
自治区立足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后,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全国能源、原材料需求迅速增长,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自治区煤炭、电力、冶金等资源型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全区煤炭、电力、钢材、铝材等能源原材料产品大量外运,为全国宏观调控大局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十一五”期间,按照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要求,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坚决淘汰规模、技术和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关停小火电装机容量137.5万千瓦,淘汰小钢铁产能459万吨、小水泥500万吨、煤炭2000万吨、焦炭420万吨、铁合金60万吨、电石120万吨、铜4万吨、铅5万吨、锌1万吨。
二是加快产业升级改造步伐。在发展煤炭、电力、冶金等资源型产业的过程中,要把提高质量放在首要位置。在电力工业方面,着力提高火力发电的技术装备水平,新上火电项目,单机容量要以60万千瓦以上节煤节水高效机组为主。在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要根据国家产业发展规划和区域布局,合理控制开采规模,提高行业准入标准,大型整装煤田新开工项目单井井工开采规模必须达到年产120万吨以上,露天矿单井规模达到年产300万吨以上,资源回采率达到70%以上,并停止对单一开采煤田项目的审批,新上煤炭项目就地加工转化率不得低于50%。把发展煤化工产业作为产业延伸和升级的突破口,新上煤化工项目在规模、技术、安全、环保等方面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有关规定。在冶金工业方面,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突出发展精深加工产品,重点抓好钢铁工业“上大压小”工作,加快铝业由初级产品向硅铝合金、铝箔等深加工产品方向延伸发展。
三是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内蒙古风能资源居全国第一位,太阳能资源居全国第二位。自治区发展能源工业,要更加注重开发利用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加快大型风电场和太阳能发电项目建设,不断提高新能源的比重,促进全区能源结构调整,逐步改变我区能源工业发展过分依赖煤炭资源开发的不合理状况。特别是要加快风能资源开发利用步伐,大幅度增加风电装机容量,并根据风电发展的实际需要,积极推动风电配套电网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力争到2010年全区风电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
二、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
内蒙古在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发展资源型产业的同时,也一直重视促进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服务业等非资源型产业发展。加快发展非资源型产业,是从总体上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特别是促进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
一是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在加快发展商贸流通等传统服务业的同时,突出发展金融保险、旅游、信息中介等新兴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特别是要发挥自治区草原、森林、沙漠、冰雪、口岸、民族风情等资源优势,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旅游热点地区。对列入国家鼓励类的服务业,在税收、价格、土地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不断扩大服务业引导资金的规模,通过贷款贴息、补助投资等方式增加投入,吸引银行贷款和民间资金进入服务业的薄弱环节、关键领域和新兴行业。研究制定《服务业发展条例》,依法促进服务业健康发展,为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是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内蒙古的装备制造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我们将按照有限目标、重点突破的原则,在巩固提升现有产业基础的前提下,围绕自治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配套产业,逐步壮大装备制造业。“十一五”期间,着重发展数控机床功能性部件、大型上网风电设备、重型汽车及专用汽车等重点产业,特别是要把风电设备制造业作为发展装备制造业新的增长点。自治区规划到2010年全区风电装机容量将由目前的51万千瓦增加到500万千瓦,发展风电设备制造业在市场和销售成本上都具备一定的优势,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当前发展的重点是兆瓦级大型上网机组及配套产品。
三是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突出发展稀土工业和新型材料。自治区稀土永磁电机、稀土新材料具有较好的基础和良好的发展势头,包头市汇全稀土实业公司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稀土永磁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现已并入电网进入连续自动发电运行阶段,具备批量生产条件。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关键材料开发,重点发展大型火电机组急需的大口径厚壁钢管以及大截面异型材、稀土重轨、稀土圆铝杆、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化工防腐新型涂料、稀土柔性搪瓷板环保材料等产品。
四是调整招商引资方向。在“十五”以来的六年时间里,内蒙古累计引进国内(区外)资金5385亿元,平均每年引进资金900亿元左右,有效缓解了长期以来资金供给不足的矛盾。但从资金投向上看,招商引资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资源开发领域。我们要把招商引资的重点转移到非资源型产业上来,今后自治区不再重点支持火电、煤炭、电石、硅铁、焦化、造纸、钢铁、电解铝等领域的招商引资项目。
三、加大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力度
自治区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压力很大,特别是节能减排的任务非常艰巨。“十一五”期间,自治区节能减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1.86吨标准煤,较2005年降低25%;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140万吨以内,削减3.8%;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在27.7万吨以内,削减6.7%。
一是停止审批和建设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对电石、铁合金、水泥熟料等高耗能项目一律停止审批,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一律停止建设。严格执行新建项目节能评估审查、主要污染物总量前置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项目核准程序,并建立项目审批问责制。
二是继续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按照自治区政府出台的《全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实施方案》,分解落实各项任务,确保完成方案确定的工作目标。建立和完善落后产能退出补偿奖励机制,处理好企业转产和职工安置等各项工作。
三是限量生产高耗能产品。对电石、铁合金等高耗能产品,实行限量配额生产制。根据市场、产能、耗能等情况,制定高耗能产品产量控制计划,按地区分配限量指标。2007年电石产量要严格控制在500万吨以内,铁合金产量控制在300万吨以内。
四是全面落实污染减排的各项措施。加强脱硫设施建设,对冶炼、有色金属、烧结、焦化和以煤炭为燃料生产化肥、玻璃、化工产品要加快安装烟气脱硫装置,新建电厂要与主体工程同步建设脱硫设施,同步通过运行测试,火电机组要在年底前全部建成在线检测。加快污水处理项目和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建设步伐,争取尽早投入运行。
五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利用和社会消费等环节,从企业、工业园区和城市三个层面,以节水、节材、节能、减排为主要目标,以煤矸石、粉煤灰、有机废水等废弃物循环利用为重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到“十一五”末,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提高到60%以上,区域中水回用率达到80%,主要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6%。在全区20个重点工业园区内有重点地在煤―电、煤―电―化、煤化工、冶金、建材等行业间建立循环经济链条。
六是实行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价格和税收政策。研究制定《自治区主要用能产品能耗限额目录》和《自治区主要耗能产品超限额耗能加价管理办法》,对超过耗能限额的产品,根据超额幅度给予加价收费处罚,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调整提高二氧化硫排放和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
四、积极推进主体功能区划
内蒙古属边疆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但自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从资源承载能力看,应属于国家重点开发地区;从生态条件看,又属于限制开发地区。要正确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实施主体功能区划是一项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措施,通过对不同类型的主体功能区实行区别对待的区域发展政策,在资源开发的同时很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一是将资源富集地、交通区位条件优越、经济发展条件较好、开发潜力大的区域设置为重点开发区。如呼包鄂经济基础条件较好区域,东部能源富集区,交通干线节点、满洲里、二连浩特等对外开放口岸,包头稀土、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等20个国家和自治区级工业园区等。重点开发区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交通区位与资源特点,明确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及重点,接纳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的人口转移。我们已经规划建设2个亿吨级和3个5000万吨以上规模的大型煤炭基地、5个大型坑口电站群、5个大型煤化工基地、5个100万千瓦的风电基地和2个大型太阳能基地。
二是将生态承载能力弱、关系大范围生态安全的区域设置为限制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的设定比较困难,方法选择上,考虑将除重点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以外的所有地区设置为限制开发区(部分限制开发区可作为待开发地区),主要包括腾格里、巴丹吉林、乌兰布和、库布其等干旱沙漠区,呼伦贝尔、科尔沁、浑善达克、毛乌素沙漠化防治区,大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阿拉善戈壁生态功能区和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流失防治区,松辽流域、黄河流域、海河流域等水资源保护区。主要任务是实施禁牧舍饲、围封转移、生态移民,适当发展与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特色优势产业。
三是将各类保护区设置为禁止开发区。根据国家对禁止开发区的定位,将各类保护区设置为禁止开发区。主要包括188个自然保护区、43个国家和自治区级森林公园、4个国家和自治区级地质公园、2个国家和自治区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主要任务是转移分散人口,实行强制性保护,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
五、加强自主创新工作
坚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重点支持能源、化工、冶金、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和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努力突破一批制约行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一是推进重点行业的技术创新。“十一五”期间,规划对涉及14个重点领域、有可能在近期获得技术突破的68个优先课题,开展重大关键科学和技术研究攻关,以引领自治区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进程,努力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先进技术再创新方面不断取得关键突破。近期突出抓好利用废旧橡胶和废旧塑料制备新型环保型热弹体及其制品、味精高浓度废液资源化处理、羊绒无水或少水印染等关键技术的研发。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研究,为节能减排提供技术支撑。
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是产学研结合创新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支撑条件。英国政府不仅积极利用、借助科技中介机构推进产学研结合创新,还制定了必须有中介组织参加的法拉第合作伙伴计划。我们应当学习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创造性地发展和推动各种中介服务,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完善和提高中介服务机构的功能。中介机构不仅应具备咨询服务功能,还应具有担保功能并能及时回收对科技研究的投入所消耗的成本,监督转让双方履行转让协议或合同。政府应通过示范,采取相关的措施促进产学研三方对中介机构的了解和需求,促使中介机构为产学研结合创新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完善的产学研结合社会化投入体系
资金投入是产学研结合各项政策实施、科技成果研发转化和最终实现技术创新目标的基本保障。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目前都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包括政府财政科技投入,风险资金投入、国际合作投入在内的产学研社会化投入体系。该体系包括以下特征:一是产学研社会化投入机制具有有效的制度安排;二是企业在产学研社会化投入机制中处于核心位置;三是政府在引导产学研社会化投入机制形成方面发挥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四是科技投入社会化供给的多元化主体结构的形成;五是产学研社会化投入机制的国际化趋势明显,这是由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对世界科技资源配置竞争力的比较优势所决定的;六是风险投资在产学研结合项目中的作用日益凸现,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产学研结合模式选择的多样化
理论和实践充分表明,产学研结合模式由浅到深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有其自身规律。美、法、德、日等各具特色的产学研结合形式也表明并不存在什么“最佳模式”,也就是说,“合适”的标准是合作的各方是否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力。不管采用什么模式,必须充分考虑产学研各方的优势和价值观,充分体现优势互补,达成相互理解,才能保证结合的成功。从国际趋势看,科技园区将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产学研联合的主要模式,例如美国的“斯坦福工业园”即“硅谷”、英国的剑桥科学园区、日本的筑波科学城和九州硅岛、韩国的大德研究园地、以及新加坡科学工业园、印度班加罗尔软件园、中国台湾新竹高科技园和北京中关村科技园等,科技园区已成为各国产学研载体的主要载体。另外,技术转让由于一不涉及人员问题,二不涉及体制问题,既简单又方便,即使在产学研结合形式十分多样化的美国,技术转让也仍然是其主要形式。此外,人才培养和交流也是产学研结合的有效形式。因为产学研的联合,说到底是知识的联合、人的联合。
我国产学研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产学研结合得到长足的发展。在政府的推动下,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积极运作、实施,通过专家咨询、技术转让、共建技术中心、共同研究开发、共办高校科技实体等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有力地推动了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并在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先进制造技术等领域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成套设备,培育了一大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增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促进了产业机构优化升级,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仅1992年至2002年的十年间,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共实施了520多项国家级重点产学研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实现新增销售收入1020亿元,利税210亿元。产学研结合共开发了国家级新产品11600多项,新产品利润率达到859亿元。目前。我国有4000多个技术开发型科研机构基本完成企业化转制,其中九成的院所进入了企业集团或转制为科技型企业,使我国科技资源的分布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产学研结合的发展趋势表现为以下几点:
产学研结合不断发展,层次逐渐提高
从总体上来说,我国正在形成一个以企业为主体,以学研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突破口,以形成创新机制为主线,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的产学研结合新体系。不少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由原来的突击式的合作走向经常性的合作,由碰撞式的合作走向网络式的合作,由国内合作走向国际合作。以宝钢集团为例,宝钢集团的产学研结合范畴已从单一技术开发为主逐步向人才培养、成果产业化应用、集成技术发展;合作渠道从以高校为主逐步向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国家基金、同行及产业链企业等拓展;从以国内为主逐步向国外拓展。可见,通过各种合作模式的推动,我国产学研合作已进入快速发展期,而且层次也越来越高
产学研结合模式不断创新,日趋多样化
随着“科教兴国”、“自主创新”等战略目标的提出,中央政府及各地政府不断重视提高区域的科技能力水平,产学研合作也逐渐由各地自发性的探求摸索发展上升至具有较强理性的战略高度。从实践来看,我国现有的产学研结合模式已基本囊括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较为成功的合作模式,并结合我国实际,不断创新模式,产学研结合进一步向纵深发展,成为实质性生产要素的内在联合,产、学、研各方都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潜力,合作成果既体现了学术价值,又创造了经济效益,有力地直接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政府高度重视,积极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整体协调发展
我国大部分省市都十分重视对产学研结合的协调领导和积极推动,山东、福建、广东等省份均成立了由省长或副省长挂帅,由各有关部门参加的产学研联合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长期有效地开展产学研结合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目前,山东省产学研办公室已与全国20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信息网络,与省内各行业部门、信息情报部门和1000多家企业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成为科技成果重要的集散中心;广东、江苏等省份也在多个所属城市成立了产学研联合领导小组或办公室,负责制定本地区产学研合作开发的发展战略、政策和计划等工作。
政府职能转变,在产学研结合中牵线搭桥促进产学研结合工作的深入发展
政府行为在我国产学研结合过程中起到了非常明显的作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现象已普遍存在,这体现了政府职能的转变,为产学研结合各方提供良好、有效和发展的机会,受到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普遍欢迎、各省市的产学研结合实践中,几乎每个省市都有举办或参加信息交流会、成果交易会、项目洽谈会等活动,尤其是深圳的“高交会”、上海的“工博会”和北京的“科博会”等交易会,层次较高,影响较大,内容丰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上海市产学研办公室组织建立了16个产学研结合工作示范点,并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多次召开全市性产学研联合工作大会。上海市还注重推动区政府与所在区的高校、科研机构进行全面合作,形成点面联合发展的局面,如徐汇区政府与上海交通大学全面合作,又如虹口区
政府与同济大学签订了建立紧密科技战略伙伴关系协议,并拟建“宝石产学研联合体”。
以市场导向,突出人才培养已成为我国产学研结合的一大趋势
从结合机制方面看,我国产学研结合已趋向采用“风雨同舟”式的合作方式,把产学研结合看成是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三方之间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自觉行为,十分强调市场在产学研结合中的自发调节作用。在市场观念的引导下,一切服务于市场,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多种形式,而不拘泥于框框,力求产学研结合的各方以诚心为前提,以效益为目标,在市场中使合作成熟化和规范化。在人才培养方面,许多高校与企业建立起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一方面,高校利用教学和科研条件,为企业定向培养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已成为企业解决人才匮乏和培养综合性人才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企业利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资金资源为高校提供实习基地和试验基地,也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高校为企业输送的高层次人才已成为企业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的生力军。
省部产学研结合开启我国产学研结合新局面
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做出了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随后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现阶段要重点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并将其作为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在这个大背景下,广东省、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实施的省部产学研结合,具有深刻的时代内涵,承载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成为新时期我国产学研结合的面旗帜。
在有关方面的积极推动和参与下,近两年来,省部产学研结合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已经推动70多所国家重点建设高校和厂东企业联合实施了一大批产学研结合项目,初步建立了产学研战略联盟、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高校与专业镇对接等新模式,探索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高校为技术依托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新模式和新机制。在省部合作带动下,全省产学研合作项目迅速增加,项目水平和层次进一步提高据统计,2006年全省各类产学研合作项目3287项,各级政府财政投人10.5亿元,企业投资16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6%、94.4%和41%;参与企业2368家,参与高校167家,其中部属高校72家,均比上年有大幅度增长;各类产学研结合项目实现总产值1500多亿元,出口创汇30多亿美元,新增利税230多亿元。今年6月27日,广东省、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在广州召开“广东省教育部科技部产学研结合工作会议”。有106所高校校领导参会,其中国家重点建设大学76所,省属高校30所。全国38所“985I程”重点建设高校中的36所高校参加了会议。会议深入探讨了省部产学研合作的新机制、新模式、新经验,进一步发动全国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广东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产生深远影响。产学研结合由松散型走向紧密型,由粗放型走向集约型
以往的产学研结合工作,大多采取业余兼职、咨询服务、单一性成果转让或合作开发等形式,建立起比较松散、目标单一、短期、“点对点”式的合作关系。省部产学研结合实施以来,通过推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建设、省部产学研战略联盟建设、联合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和专业镇整体对接等方式,大幅提高了产学研结合的紧密化、集约化程度。例如。省部合作积极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部属高校为主要技术支撑,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互惠共赢、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产学研战略联盟。目前,围绕广东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已组建起第一批由28所国家重点建设高校与广东省内120个企业共同合作组建的14个省部产学研战略联盟,包括数字电视产学研战略联盟、数字家庭产学研战略联盟、机械装备产学研战略联盟、白色家电产学研战略联盟等省部产学研联盟均制定了具体的联盟发展目标、阶段任务和实施方案,贯彻落实好联盟章程、合作协议等,进展和运行良好,如由中山明阳电器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装备制造工业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组成的大型风电机组整机及关键部件研制技术产学研战略联盟,已经成功研制出1.5MW国内主力风电机组,推动了广东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明阳电器有限公司作为联盟牵头单位,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成立中山明阳西安交大智能电器技术中心,与清华大学联合成立了中山明阳清华大学电力电子研发中心,与天津大学联合开发高压异步电动机三电平矢量控制变频调速系统,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开发大型风力机复合材料叶片等,推动了风电机组设备的技术升级。
产学研各方的角色定位逐步明晰,企业主体地位进一步明确
产学研结合的初期,各方自发地建立起三者之间的联系,角色定位不是十分明确,如何发挥各自的优势,也缺乏长远的战略思考,急功近利的行为比较多,也有不少高校和科研机构走“竿子插到底”,从研究到开发到产业化独立完成的路子。结果长处没有发挥,短处却捉襟见肘,以致削弱了科技创新源头的活力。针对这个问题,2006年8月由广东省政府与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广东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文件明确指出,推进省部产学研结台,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和以部属高校为技术依托相结合的原则,并提出了产学研结合资金投入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投入为辅,积极吸引社会资金的支持等措施。通过近两年的引导和实践,产学研各方对自己的优势和在产学研结合中的角色定位,有了比较准确的认识,尤其是企业实施产学研结合的积极性得到了更好的调动与发挥。目前,全省国家级和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300余个中,有九成以上设在企业,全省的研发机构有近七成设在企业,全省的科技人员近80%在企业,全省的科技活动经费有七成多来自企业,60%以上的高新技术产品是以企业为主体开发的,还有140多个高新技术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了80多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等。2006年,广东省财政对省部产学研结合投人2亿元,带动广东各地市的财政配套投入超过10亿元,带动企业投入超过165亿元;2007年预计将带动各地市各级财政投入超过15亿元,带动企业投入超过200亿元。这些情况表明,广东省企业在产学研结合和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已得到确立。
产学研结合的方式走向多元化,功能走向综合化
目前,省部产学研结合的模式不断增加,主要合作模式见表1。同时,产学研结合功能不断拓展,从解决具体技术问题,转化单个科技成果,转向完善区域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立科技孵化体系、共同培养人才、改进高校教学方式等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