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5 15:36:2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民间传统技艺,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传统工艺 市场开发 挑花 营销策略
望江挑花是流传在望江县境内的一种家庭手工技艺,源于唐代,用麻与发为材料,制作祭祀供品。至晚唐始用本地棉花为原料制作,用于生产衣饰及家庭器用装饰制品,并逐渐形成每家每户女性必须精通的手工技艺。
一、文化背景
古皖民间挑花艺术相传始于唐代,最兴盛的要数合肥、芜湖、望江和怀宁等地。最早人们以发绣作为敬神佛的敬褡,后逐渐形成以人物、动物、花卉、风景、图腾纹样、当地的民俗为主题的组成图案,再现于经纬,应用于生活容艺术性与实用性于一体。望江挑花始于唐、兴于今,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较高的艺术成就。2008年,望江挑花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作为一种独特的民间工艺品,1979年、1981年、2000年三度进京装饰人民大会堂,并多次作为礼品赠送国内外友人。近年来,望江挑花工艺品先后参加了1992年中国旅游产品交易会、1992年中国黄山工艺美术品博览会、1999年广州工艺品博览会、2000年芜湖旅游工艺品博览会等并多次获得名特优新产品奖。
二、“挑花”针法简介
古皖民间挑花的传统操作技法分“挑、钻、游、织”四种,《中国风俗辞典》记载:挑花,亦称“十字花”,汉族民间传统手工艺,流行于江南部分地区。挑法也称“十”字针分单面“十”字针和双面“十”字针,单面“十”字一面以“十”字交叉进行组合,另一面以“一”字连线进行组合。双面“十”字针则以双面“十”字交叉线进行组合,且每针所跨的经纬纱一致,俗称“架花”。钻针即在经纬布上,沿着经向或纬向,根据图案的需要正反密铺而成,成形后的图案色彩正好两面相反,似提花效果,规范而厚重,每针所跨纱数视图案的需要而定。游针是以双勾和游线的方式形成图案,两面完全一致,没有什么区别,每针所跨纱数一致,淡雅、清爽。织针是将同色或多色经线梳理好,用另一种颜色作纬线以梭挑织,形成的效果与提花一致,图案正好两面颜色相反,一面清新,一面厚重。
三、市场SWOT分析
1.内部优势。望江挑花工艺有她的群众性民族性,世代相传的民风民俗培育了成千上万的挑花织女,劳动力资源丰富。开发挑花工艺品,是解决妇女农民工创收就业,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创造先进文化的特殊产业。挑花工艺纯手工挑织,非机械所能代替,纯情、质朴,给人回归自然之感。挑花工艺创意独特,寓意深沉,集艺术性与实用性于一体,服饰、领带及居室装饰等开发市场空间广阔。
2.内部劣势。纯手工制作导致单个产品生产时间过长,是产量受到极大的限制,最终导致产品的成本过大,价格上处于劣势。没有新兴科学技术的支撑,手工生产必然赶不上科技的速度,纯手工生产给挑花工艺品的生产带来诸多方面的阻碍。缺乏新鲜血液的加入,使这项技艺难以很好的传承下去,要想在这项技术上取得更大的进步就更加困难。
3.外部机会。随着城乡居民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室、服饰、旅游产品、馈赠礼品等的审美具有更高的需求,特别是国外友人对中国传统艺术的赞赏,致民间工艺望江挑花有可观的开发前景。望江是优质棉基地,优质棉花是望江挑花、印花、钩花取之不尽的原料。有了优质的原材料是有了优质产品生产的保障。挑花点叠可带动印花,又可与钩花配套,形成与本地资源相关的产业链。除此外将部分妇女培训成挑花工艺人,不但可以充分利用人力资源,还可以将这项技术传递给下一代。
4.外部威胁。生产地经济发展有限,人们的消费水平发展有限,尽管已经有一些小型的企业发展起来,但是现有企业规模较小,资金不够充足,企业难以迅速的扩张,目前发展状况不佳,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发展趋势,而同类产品发展很好。而且目前望江挑花的消费群体仅限于美术家和学者群体,普通大众对挑花了解较少,此外,随着老一辈人的去世,挑花工艺逐渐失传。新科技发展下,质优价廉的产品的冲击,增加了进入这一行业的困难。同时新兴事物的冲击,使这类工艺品发展艰难。
四、4Ps策略
1.产品策略。目前挑花艺术品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成长期,目标顾客群体对产品比较了解,企业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产品的品质,增加挑花的观赏性与艺术性。此外,企业要加大对企业和产品的宣传,把广告的宣传重点从向目标顾客介绍挑花转移到 树立挑花质高物美的特定形象,从而在目标顾客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另外需要针对各种使用场合,各个细分市场生产不同的挑花艺术品,增加产品内容丰富度,来满足高档市场不同消费需求。
2.定价策略。采用需求为导向的定价策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设置高档、中档和低档不同的价格,以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在市场开发期间,我们可以选择一部分产品以促销价进行销售,让低价格吸引一部分消费者,对于高档产品,我们会给予一定的价格折扣,或者附赠一些小礼品、给顾客办理VIP客户,让顾客在之后消费给予优惠,以此来吸引顾客和留住顾客。
3.渠道策略。挑花作为特色的艺术品,目标顾客群体都比较特殊,针对政府市场需要采取直式分销策略,不经过任何中间商,把产品直接从企业转移给政府。针对美术家和学者及海外友人市场则可以采用电子销售渠道,发展电子商务。另外,可以寻找一些家具商场将“挑花”工艺品作为一个赠品来销售,当顾客购买符合商家条件的商品时,作为赠品来销售给消费者。
4.促销策略。政府市场是组织市场,因而对政府市场主要采用人员推销的促销策略。利用挑花工艺品入选人民大会堂成为安徽厅古朴典雅,美观大方的靠垫、手扶垫等优势,企业的销售人员可以寻找组织市场合适的顾客,为一些会议场所提供装饰。而对其他的消费群体主要以最为经济的广告宣传为主要促销工具,加大目标顾客对挑花的了解和认识,在顾客心中树立高档典雅的产品形象。
五、促进市场化之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既然望江挑花在国内外享有声誉,政府部门应抓住契机,借助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途径扩大宣传效果,让更多地人了解望江挑花。政府举办“挑花”文化节,举办一个挑花工艺品比赛,可以举行一个赛前培训,培训后比赛,一方面可以挑选一部分优秀的工艺人员,另一方面可以宣传挑花技艺,扩大挑花在本地人们心中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呼吁大家学习传统技术,为挑花企业筛选和提供精湛的技艺人员。
2.发展文化旅游。据了解,关于望江有许多的民间故事,有很多文化名人。“不敢越雷池一步”这个成语,出自于东晋明帝司马昭。望江的“三孝子”与“三孝祠”、“王祥卧冰”、“孟宗哭竹”、“仲源泣墓”。还有香茗山的优美自然景观,省内很多高校建立试验基地的候鸟栖息地——武昌湖。这些自然、人文景观资源如果能够得到合理而有效的开发,一定会吸引众多的旅客踏访名人遗迹,感悟文化气息和观光旅游。
3.兴办挑花企业。基于前面的努力,兴办挑花企业活力也就成为了可能。现在,县委、县政府以拨款进行工业园和道路交通建设,并进一步抓好落实以吸引更多地厂商来投资兴办企业。如果县委、县政府能积极正确的引导和推动形成挑花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一定能创造一个望江特色产业。
六、思考与建议
若仅从欣赏价值出发是很难打开市场,让其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才能更好地发展,而“挑花”工艺品本身也是生活必需品,由于诸多因素导致现在的一幅挑花作品的价格昂贵,高价格成为挑花工艺品走向普通群众的藩篱之一。相比之下,“十字绣”没有“挑花”那么精湛,但是大众熟悉度却更高。在市场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十字绣”,如客厅布艺、抱枕、手机包等。它的绣法很简单,易学习,图案丰富。十字绣的工具有:水溶笔芯、绣架、绣框、绣绷等。在科技迅速发展情况下,十字绣机械配件有十字绣打印机、绣花机、装裱机等,看到此处我们不得不反思,为什么挑花走不进现代市场呢?挑花工艺品不仅在技艺上要创新,还要在图案上要融合新时代的元素,与时俱进才能满足群众日益变化的需要。进行合理化的市场开发,美丽的挑花工艺品可以再次飞进寻常百姓家。
参考文献:
[1]郭国庆.《市场营销学通论(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关键词:传统民间美术;当代艺术设计;发展取向;文化意涵
一、对民间美术的再认知
作为一种相对固定的文化形态,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民间美术的发展延续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其丰富的种类、多样的风格、精湛的技艺和具有原质特色的文化意涵却为今天的艺术设计积累了丰厚的资源,这座富裕的宝藏,向我们展现出一个深广的文化延展空间。民间美术的“现代价值”可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具有表层的普及性意义,如一些视觉符号可以为现代设计所直接化合引用;另一层意义则需要深入到文化精神本质中去研究,索寻其有益于启迪现代艺术设计的隐性义理内涵。具有吉庆性、寓意性、完整性、装饰性的民间美术作为一种世代相传的文化行为方式,在生成与结构、稳定性与变异性、传承性与创造性以及价值判断等方面均有不容被忽视的风格特征,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构成因素。民间美术既从全文化的视界彰昭出自身留存文明、传承文明的生命活力,更以其丰厚的哲学理念、美学内蕴等综合特质成为构筑现代文明尤其是当代艺术设计所不可或缺的启动平台。对于这些特点的认识,无疑是当代设计艺术学科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研究内容。对传统民间美术的学习、研究和借鉴,不但是继承优秀民族精神的重要方式,而且还是弘扬华夏文化、形成中国设计艺术民族化特色的重要途径。
二、当代艺术设计的境况与发展取向
应当承认,现代艺术设计活动的繁盛的确把我们带入一个全新的立体化审美域境。经济的发展、现代技术的提高使艺术设计也在不断延伸。可以说,艺术设计正以其旺盛的活力而成为当代文明机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一经出现,便迅速蔓延到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新的材料、新的技术、新的结构、新的形式、新的功能、新的理念……使我们在新的生活秩序中获撷到前所未有的近乎奢侈的新体验。
尽管如此,当代中国的艺术设计依然遭遇着别样的尴尬。“瞻前顾后,现代设计的结论几乎都是别国的模式。而当代设计文化的引入和发展的时间还很短,中国特色的设计思想还没有形成,寻找和确立中国现代设计之路便是一个重要课题。”[1]具有现代概念涵义的设计艺术学科的出现是近几年间的事,这一新学科对民间美术的学习研究基础更为薄弱,可以说,发掘传统文化中民间美术的文化资源以创造现时代的中国设计艺术依然任重而道远。
目前,中国艺术设计所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是,当代中国文化在国际性的文化交流和全球一体化的文化发展中,如何能作为独特的一元获取认同,如何构筑与世界整体文化相关联,同时还要具有独特而鲜明个性的现代中国文化事业,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一个新文化课题。缘于此,我们是否可以把探讨当代艺术设计发展取向的诉求点,从设计事象的客观存在与设计师的主观意识层面转移到把设计本体置于文化领域内,以宏观的文化价值形态体系来进行审视和解析呢?
笔者认为,解决方案理所当然要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性中去找寻。在这一方面,当代一些设计师已然迈着坚实的步伐彳亍于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艺术之间并初步取得了较为卓著的成就:世界公认的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在设计北京香山饭店时,借鉴运用江南水乡青砖、黛瓦、粉墙等元素格调,使该现代建筑融入了传统文化情愫;世界优秀华人平面设计师靳埭强先生在其系列招贴设计作品中,更是把中国传统的造型纹样和水墨气韵发挥得淋漓尽致……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文化都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设计作为文化的一个领域同样也是如此。作为在中华五千年文明沃土中滋生繁衍的中华本土文化之一的中国民间文化――民间美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启动新文化课题的难得契机和切入点。
三、文化意涵的共通与衍生
1.人文精神的回归
无所不在的人文观念贯穿在民间美术的各类活动事象之中,原始信仰、宇宙哲理、生命价值、人生理想、生活习俗等交汇成一个立体的本元文化时空。人们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祈望美好现实生活的意识观念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法和形式表现出来。我国传统民间美术中蕴积着大量的民俗意涵,可以说是民俗人文景观的一个形象世界。具有浓烈民族性的民间美术焕发出的独具风采的人文情怀,“鼓舞着我们的民族精神,弘扬着东方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它把人文主义思想带进了现代化、高科技的时代。”[2]
现实生活中,以微电子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的推进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日益“格式化”,绝对抽象和理性的机器工业所生发出的强劲力量使设计品愈加背离人类属性的轨迹,现代设计在为我们创造出极端富足的产品形态和近乎奢侈的物欲满足背后,又如影随形般地留下了些许冷漠、孤寂和怅然若失的余味。高技术还需高情感来平衡,人们在享受极其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又渴望得到人文关怀,希冀既充分展现个性,又能获取精神审美的体验。事实上,原本应该回归人文、“以人为本”的现代艺术设计不但没能给人类以终极关怀,相反却在日益剥蚀和疏远着人类的灵性天赋。
回眸静思,民间美术的造物原则恰如一片纯净的精神家园,让我们可以从中寻绎正在离我们渐行渐远的人文思想。民艺学博士潘鲁生对这一问题有着颇为深刻的认识:“民艺的科学特征,即它那浸润着人类伦理和审美情感的,被各种人文观念光芒所笼罩的、和自然及人类灵性相接近的经验理性却为现代设计艺术提供着有益的启示和人文主义思想之源。”[3]直面传统民间美术给我们提供的大量优秀范例,在艺术和技术相结合的平台上,现代艺术设计还应该切实关注人类自身合理、和谐发展的因素,以谋求与人文观念新层面的综合与提升。无论是从空间观念还是从时间观念上,民间美术体现的人文意蕴所昭彰出的内在巨大价值力,正是形成今天中国设计艺术多元属性(兼具传统性和现代性、民族性和世界性、物质性和精神性等)的向心力量。
2.自然观念的升华
对于民间美术的造物而言,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物质资源是其先决条件,中国博大的地域和丰富的物产熔铸出璀璨多姿的民间美术的工艺和形态。民间美术较多地保留了人类初始时期艺术发生的基本原发性特质――生活与艺术浑然一体。民间美术创作对待材料不拘一格,人们直接利用身边普通的材料和简单的工具来创造作品,并表现为简约纯朴、质拙淳厚、自由率真的艺术审美意趣,充溢着生命的活力。黄泥和土布、石头和竹木、纸张和皮革、面粉和纱麻、藤条和棕草……民间美术选用生活中这些简易普通、俯拾皆得的自然物质,借助其肌理、光泽、纹饰等自然形态特征和材料性能,通过一定的工艺制作,幻化成心中最理想的超越于自然属性之上的艺术造型。
与自然始终保持着绝对和谐的民间美术的造物观恰如一座耸然的灯塔,以独具着哲学思辩的东方智慧导引出一条现代艺术设计的航行之轨。民间美术造物的自然观对于日显弊端的现代设计不失为一剂滋补良方。设计造物应该在遵循客观自然规律和能动得益于自然环境间保持一个动态化的平衡格局,关注生存环境,发扬朴素的传统自然观,力求以合乎自然规律的设计来话语人与物的关系,以本真的原则消解人类和自然心灵之间日趋顽固的壁垒。
3.民族图式的延展
民间美术作品审美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外在的涵括造型和色彩等视觉要素在内的显性形态之中。在传统民间文化观念和集体意识的规限下,在历史图景和现实情境的交融中,伴随着民间美术创作实践的深入,逐渐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通用造型语汇,这些语汇进而铸塑成具有高度程式化、集体趋同性、承传稳定性的民间美术独特的视觉语言。在长期的流变过程中,这种民间文化观念演构成民间美术中相对稳定的富含着某些历史先验性象征涵义的观念性造型符号。
千变万化的民间美术造型一方面为我们直接提供了用之不竭的图库宝藏,另一方面所蕴涵的气韵态势等深层文化心理结构则更加值得借鉴。我们首先可以在学习、消化的基础上,从传统民间美术图式中提取形的元素并将之解构,然后再结合现代设计形态的编排组合规律予以设计重建并使赋予新的形式意义。即立足民间美术传统图式本体,对其原态内涵进行有机的分化、提取、转接,以重构、衍生出既能留存传统民间美术神韵又能凸显鲜明时代精神、传达现代设计理念与个性的具有新的视觉表达动力的设计艺术。更为重要的是,透过这些民间美术图形图式的外在视觉表征,我们还要发掘其所蕴藏着的更深层的文化意涵,进而在现代设计中延伸出更新、更深的精神理念以及审美象征意义,使设计作品更具有文化性和社会性。
具有强悍视觉穿透力的民间美术的色彩体系完整、特质鲜明,亦属于民间美术的外在显性形态范畴。对色彩象征性的崇尚成为民间美术的一个审美共性。对民间美术色彩的认知、吸收和发展当然不能停留在现象的描述上。从民间美术色彩的整体观念和特征来看,既重视呈现斑斓多彩的景象以诉诸于视知觉,同时还受到社会环境和文化观念的影响。受民间美术色彩观的启发,色彩作为现代艺术设计的重要视知觉因素,在遵照文化历史观念的前提下,要进一步探究其视觉意境,即依据民艺色彩的象征性、寓意性传统,注重揭示色彩传达的外在视觉表意和内在视觉心理美感效应,使色彩的情调与深层文化观念相叠映。即色彩首先是一种基本的感性视知觉形式,同时我们又可以把色彩运用成一种主观的图式符号,以阐释、比附、象征某些特定的信息、情感和文化理念,以传达现时代的思维方式和生活准则。
总之,具有多元复合文化意涵和价值的民间美术再次受到应有的瞩视是时展的必然需求。在更为宏阔的文化生态背景下把握民间美术历史发展的文脉和潜在的民族精神结构,以新的角度和眼光审视中国丰富独特的民间美术,解构其造型图式并发掘其蕴含的文化历史内容和观念性涵义以塑建具有国际性的新民族图式,是发展我国现代设计艺术文化的必由之路。
我们还应该看到,尽管民间美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启迪是多层面的,其自身所蕴涵的母体文化宝藏是我们进行艺术设计创造的源泉和动力,但文化的融合与发展提升是全方位的,现时代精神所汇炼出来的代表着现代人生存特征的设计原则和思想依然是发展的主流,设计审美应是一个多元架构,现代设计的表达形式亦应是多姿多态的。
参考文献:
[1] 赵农.设计概论[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46.
关键词:民族民间传统艺术;展演化;发展;趋向;影响
中图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
文化是不同民族之间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每个民族都因拥有自身独特的文化而获得内源的族群认同及外源的地位确认。民族民间的传统艺术则是各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在某种程度上说也常常成为民族的标志和特色所在。
一、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的展演化
各民族民间的传统艺术依托于本民族特殊的生态文化系统而生存,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大多也一直未脱离本民族独有的生态文化环境。然而,随着现代化和全球化浪潮的席卷、旅游业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勃兴等多方面的原因,各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的生存状态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改变。很多民族民间的传统艺术不再象以前那样是相对封闭型的发展,而是以开放性的势态接纳着外来者的体验和审视;也有很多民族民间的传统艺术其生存的空间不再是以前那样狭小的民族本土,而是走出家门,甚至走出国门,走向更广阔的外界。在这种“迎进来”和“向外走”的趋势当中,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的存在方式也发生了极大变化,从原本的仪式性、日常性和自娱性走向了展演化、市场化和舞台化。
本文所谓的“展演化”,不仅仅指传统民间艺术生存空间上的变化,即从生活走向舞台,同时也指民族民间传统艺术形式上的改变,即从嵌合于民众自我走向展现给外界他者,当然也包括了诸如手工艺品之类的民间传统艺术的商品化现象。归纳起来,当前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的展演化倾向大致表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旅游发展将民族民间传统艺术推向展演舞台。
有的民族提出在当地建立民俗旅游村、生态文化村、民俗文化村等建设目标,利用当地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吸引游客前来旅游观光,以旅游带动经济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多数地区所利用的传统文化资源中都不会缺少民间传统艺术的内容,但这些传统艺术的内容、生存状态和发展模式也无疑会随着旅游活动而发生改变。一些歌舞类的动态艺术多朝着展演、表演的方向发展,而一些传统手工艺类的艺术其中的工艺制作过程可能会向展演化和游客参与体验式转变,其中的工艺成品则往往向市场化、商品化靠拢。
以云南近年来旅游发展迅速的几个地区或村寨为例,泸沽湖畔的落水村,摩梭村民每晚定时举办篝火晚会,表演传统的歌舞,游客可以欣赏也可以参与其中;红河元阳箐口村的哈尼人民在村中建成展厅,展出传统服饰等民族文化内容,并定时在广场上表演民族歌舞,供游人欣赏,甚至传统的纺织工艺也被再现于游人经过的地方,但其目的是吸引游客拍照后收取一定的费用;大理鹤庆的新华村,几乎每家都有私人作坊,置身村中,可以听到艺人们敲击制作银铜器的叮当声,可以看到艺人们拿着工具专心工作的情景,每家每户的手工作坊也不拒绝游客的参观,村中沿路的民居还被改造成店铺,广场处修有停车场、购物商场,所有的这些都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将手工艺品展示并出售给游客,来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收入;石林地区彝族的支系撒尼人,拥有传统的刺绣手工艺,在石林旅游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这一传统工艺也逐渐发生变化,为了吸引游客,撒尼人制作了更多样化、更轻便和便于携带的工艺品,刺绣工艺品的出售成为当地居民经济来源中的重要部分。在当下的环境中,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其二,开放的环境中民族民间传统艺术不断走向外界和展演化生存。
在一些地区,民族民间的传统艺术不再局限于本村寨、本地区的本土范围内,也不再是与、神圣仪式或者世俗生活、自娱自乐相关联,随着外界关注的增多,这些艺术活动走出了世代生活的本土空间,到了更广阔的空间和舞台上展示自已,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一种展演性的艺术活动。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一方面是民族本土有着对该种传统艺术的深厚浸润和养育,使得其具备了为更多的人所接受的基础条件;另一方面是现阶段普遍存在的关注民族文化、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导向和现代社会鼓励多元、渴望多元的民众需求,当下的社会语境为民族本土传统艺术走向外界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使得那些乡民的艺术走向更多的大众。
这方面的个案同样很多,2006年第12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的李怀秀、李怀福姐弟就将当地彝族传统的海菜腔带给了全国的观众,也征服了评委和观众,最终手捧原生态唱法的金奖而归。丽江的纳西古乐“走出去”的尝试就更早了,1980年在宣科等人的努力下丽江中国大研纳西古乐会重建,一批老艺人被集中起来演奏传统音乐,后来古乐会开始对外公演,再后来,那些原本在各个乡村与仪式和日常生活相关的古老音乐,在宣科的带领下走出国门,到英国、挪威、芬兰、丹麦、法国、瑞士、意大利、德国、葡萄牙、西班牙、日本等世界各地演出,这或许是那些头发稀白、耄耋之年的老者们从来都没有想到过的。大理州剑川县石宝山中的石龙村,一直以来有唱白族调的传统,当地唱的白族调,种类丰富,有传统的本子曲,有情歌(又分为有情曲和无情曲),还有节日庆贺曲、迎宾曲、敬酒歌等,一般情况下多为男女二人对唱。每一首调子一般有八句,格式为三七七五、七七七五的山花体式,当然在对唱的时候,你八句、我八句,就可能会不断地延伸下去,调子也就越唱越长,但八句可以说是一个单位。歌词多是即兴的,要求押韵,押的不是平仄韵,而是以高低谐律,称为高低律。唱时,有专用的伴奏乐器龙头三弦。过去,石龙村民祖祖辈辈唱白族调,但都是在山间地头干活之余自我调剂,或者是在民族节日中民众自娱自乐的形式之一。比如每年的农历七月底石宝山歌会节,三天的会期内,剑川各地、洱源、大理、丽江、兰坪等地的白族群众相约聚集在石宝山对歌。石龙村离歌会的主会场宝相寺仅25公里,村里的群众几乎都要来参加歌会。即兴的对唱,谁都不愿服输,往往对上了就停都停不下来,有时候要对通宵达旦。石龙村民唱白族调所发生的改变,应该说也和石宝山的旅游开发联系在一起的。石宝山内石钟寺石窟早在晚唐时期便已开始开凿,距今已有1000多年,但由于地处深山、交通封闭,一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石龙村这个居于石宝山腹地的小山村同样如此。1961年,石宝山的石钟寺石窟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石宝山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注:参见云南省剑川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剑川县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第763页。]1985年,石宝山旅游公路开通,[注:参见云南省剑川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剑川县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第267页。]伴随着石宝山旅游开发的展开,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入景区,石龙村与外界的交流也日益增多。当地政府和文化部门注意到石龙村歌手较多的情况,将一些著名的歌手吸收到石宝山管委会工作,主要让他们参与旅游和政府接待,为游客和考察者演唱白族调。20世纪80年代初,剑川县文化部门在石宝山设对歌台,开展赛歌活动,为获胜者颁奖,强化了白族调对唱中的竞技性和荣誉感,这时的白族调演唱应该说已经和过去有所不同。而石龙村的著名歌手和在对歌台上展露实力的人们又不断地参与了更大范围的比赛活动,并最终成长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大理州“歌王”、“歌后”。其中大理州的“歌后”李宝妹就是在石龙村出生和长大的。此外,石龙村的李根繁、李福元等歌手也已名声在外。在文化部门的支持下,很多歌手都出唱片、VCD,越来越像明星。现在,每到过年过节,剑川县的其他村寨甚至大理州的其他县市,以及丽江、怒江兰坪等地都不断有人邀请他们前往演唱,支付给他们的酬金也越来越高。姜续昌、董继兰等10多岁的小歌手还被著名舞蹈家杨丽萍选中,将他们带到昆明进行培训和演出。所有的这一切,都表征着石龙村的白族调已经从传统的自娱转向了更具商业价值的展演,而其舞台也已经不再是小山村的乡野山间,而是走向了更广阔的空间。
二、民族民间传统艺术展演化的影响
作为当下民族文化领域出现的一种重要现象,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的展演化无疑对各民族产生了极大影响,这种影响既表现在民间传统艺术本身的生存和发展方面,也表现在民间传统艺术的所有者也就是文化持有者的身上;这种影响既有对民间传统艺术保护和传承的促进,也有对民间传统艺术的改变和置换,值得我们关注和探讨。
1、对民间传统艺术的影响
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的展演化,给民间传统艺术本身带来了极大影响。具体表现为:
其一,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的展演化改变了民间艺术的生存环境和存在方式。由于是展演化的民间艺术,所以传统艺术生存的环境已经从原来的相对封闭、有限改变为更加开放、广阔。在很多地区,传统艺术已经不再局限于原来的生存范围,而是不断走向外界,即使是那些没有改变演出的具体环境,依然在本土演出的艺术形式,其观众已经发生了极大变化,外来者和游客成为了其观众的主要来源和构成,而本土的观众则很少参与到此类展演性演出的观看中。
从存在方式而言,传统的民间艺术往往与仪式活动和村民日常生活共生共存,而展演化倾向使得传统的民间艺术脱离了宗教仪式和日常生活,成为单纯地外向型展示和演出。很多民族传统的民间艺术在过去或者与有关,或者是含有神圣意味的仪式行为,其举行的时间、地点、程序、主持者都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展演化倾向的出现,多数传统艺术和神圣信仰、严密仪式相分离,完全成为展演性的文化。比如过去很多民族对神话、史诗等本民族“根谱”性的文艺内容怀有神圣态度,只能由民族首领、宗教祭司等在本民族重大节日等场合才能演唱,有时甚至对观众的构成也要加以规定,但现在,在一些地方,由于旅游开发的影响和游客对此类文艺现象观赏的需求,逐渐出现了将这些神圣性的活动与宗教仪式分离的现象,活动内容、程序不再严格按照古规执行,其目的仅只是为了满足游客的需要。在另外的一些地方,其传统的民间艺术与宗教仪式并无关系,传统艺术主要是和民众的日常生活交织在一起,是村民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他们调节生活节奏、自我娱乐的一种方式和手段,但在现代化条件下,却也发生了不小的转变,这些传统的民间艺术也不再是村民日常生活中的自娱的方式,而是成为特意为游客或外界表演的、娱悦他人的艺术展演。这同样意味着传统艺术的存在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比如上述石龙村的村民唱白族调,过去是在生产生活的过程当中,随心所欲地歌唱,是为了自我娱乐。即使是有很多观众时的对唱,演唱者的目的也可以说只是“兴之所至”而已,因为此时并无经济利益的驱动。然而,在展演性的演唱中,或者是为了满足外来的游客,或者是歌手亲自到外地演出来征服当地的观众,无不是以经济利益即演出报酬为最主要的源动力。
其二,民间传统艺术的展演化使得民间艺术在形式和内容上出现了一定的变异和置换。由于民间传统艺术的展演化要求艺术的表演面对的对象是单纯以“欣赏者”、“观众”身份存在的游客或本土以外人群,所以很多时候就需要依据他们的审美需要来对传统艺术进行一定的改变。比如纳西族过去表演纳西古乐的均为中老年男性,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纳西古乐的商业演出中,组织者加入了一些新鲜的元素,一些年轻的女性在经过培训后也加入到了演出的队伍中,这样一来,给以游客的视觉冲击力就大大加强了。再以石龙村的白族调为例,过去,白族调或者是村民上山下地时自己放开嗓门唱上一段,或者是在节日和平常生活中采取对唱的形式进行,但这种对唱主要是即兴的,当然也有一些经典的唱段已经深深地浸烙在歌手的脑海里,但他们在运用这些经典唱词、曲子的时候也往往要加上自己的创造,灵活运用。而现阶段,为了展演的需要,在文化部门和歌手的努力下,创造出了迎宾曲、敬酒曲等相对模式化的曲子,运用的场合也较为单一,主要是一些迎来送往的场合。红河元阳县的箐口村和弥勒县的可邑村都在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在两个村寨我们都可以看到歌舞表演,但是表演的内容当中却有很多变异和新的创造。
其三,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的展演化使得民间艺术的生存空间更为广阔。尽管很多学者关注的是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的展演化带来的负面影响,认为被舞台化的传统艺术已经脱离了民众日常的实际生活,展演化趋势甚至催生了大量的“伪民俗”,但笔者认为,对这个问题还是应该看到它的另一方面。完全脱离实际生造的“伪民俗”当然不足取,但舞台化的民族民间传统艺术却并不能说就完全与民众现实生活无关,更不能和“伪民俗”划等号,各民族的民间传统艺术并不是完全封闭的,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谁又能肯定在时间的推移下舞台化、展演化的民族民间传统艺术不会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常态”的组成部分呢?中山大学叶春生教授指出,在现代社会中,辨别民俗的真伪并不重要,传统的“真”民俗为了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很容易就沦为二手民俗,而“伪”民俗经过包装,也会得到族群的认同而转化为“真”民俗。[注:参见关昕《“文化空间:节日与社会生活的公共性”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一文,《民俗研究》,2007年第2期。]因而,我们在看到展演化趋势带来的诸多问题的同时,也要看到它所带来的一些积极因素。由于现阶段本土群众自娱之外更大需要的出现,使得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的观众范围不断扩大,对传统艺术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此外,展演性的民间艺术和传统的民间艺术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与经济利益发生了联系,这种经济上的获得会反过来促使乡民更加关注自己所拥有的传统艺术,从而使传统艺术获得更大的发展。
2、对文化持有者的影响
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的展演化趋势除了对传统艺术本身产生极大影响外,也会对文化持有者即传统艺术的拥有者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民间传统艺术的展演化会给当地人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他们的生存境遇。传统艺术的展演化为文化持有者吸引和容纳了更多的观众,更多的观众也就意味着更大的市场需求,当然也就意味着将有更多的经济收益。这对于很多生活在山区、半山区较为封闭的村落中的乡民而言无疑至关重要,因为传统的艺术有可能改变他们的生存状况,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其次,民间传统艺术的展演化会提供给文化持有者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在传统艺术从本土走向外界,从自娱走向娱人,从没有观众或很少的本土观众走向大量的观众和外界的关注,这其中,除了显而易见的改变外还蕴藏着更多的内容,那就是这种“向外”的发展所带来的更多的机会和更广阔的空间。一些文化持有者正是抓住机遇而成为了村寨中最先从传统艺术的展演化当中受益的人,他们不仅在经济上大有改观,而且成为当地人羡慕的对象和外界的关注中心。大理鹤庆新华村世世代代打制银铜器,古老的手工艺传承了不知多少年,虽然每一代人当中都可能涌现出技艺超群的人物,但他们从来没有能够获得更大的声名。而今天,在当地发展旅游、发展民族手工艺的背景下,很多人出了名,成为工艺大师,这样的殊荣是他们的先辈无法拥有的。如艺人寸发标,从小就跟随父辈走乡串寨打制银器,但他的成功是和新华村的开发分不开的,在新华村民族工艺的开发过程中,他因自身的积累和技艺涌现出来,1999年,他被云南省文化厅授予“云南省民族民间高级美术师”称号,2000年,他被云南民族学院聘请为客座教授,2004年,又被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聘为客座教授。2004年,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民间工艺大师”称号,他设计的“标祥牌”系列酒具还注册了商标并于1998年申请了国家专利。而石龙村歌手李宝妹,在不断的表演和比赛的过程中,得到了大理州“歌后”的美誉,并且在更多的地区演唱白族调,获得报酬,在此过程中,不仅在经济方面有所收益,而且也为了赢得了更大的名声。现在,“歌后”的名声不仅仅局限于大理地区,而是已经远播到相邻的怒江兰坪、丽江等地。红河石屏的李怀秀、李怀福姐弟就更不用多说,尽管她们参加青歌大赛并非简单的对游客的展演,但她们在参赛并获奖之前其实已经有了大量的展演作为铺垫,也可以说正是先前无数的展演活动让她们积累了经验、提高了技艺并最终在大赛中取得了成功。不管怎么说,这些事例本身给予村民的最大启示,是让村民看到了通过自已拥有的传统艺术走出大山、改变命运的希望。村民们没有想到,原来祖祖辈辈上山放羊、下地干活的时候唱的山歌调子,在今天会如此受到外界的关注,会成为改变他们命运的契机。在很多人看来,这些歌手、艺人已经成功了,而这种成功,源自于传统。
最后,民间传统艺术的展演化又促使文化持有者更加关注和重视自己所拥有的传统艺术。伴随着民间传统艺术的展演化,文化持有者得到了许多的实惠,这无疑会让文化持有者本身反过来更加关注自己的技艺,更加重视从传统中继承下来的艺术,并力图使之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下去。同时,一些文化持有者受益于传统艺术的展演化所起到的示范带头作用,将引导更多的文化持有者参与到对民间传统艺术的承袭和展演当中。不管文化持有者对传统艺术的关注其最主要的动因为何,在与外界的比对中,他们都会更加关注和珍视自己的传统,更加自愿自觉地去传承传统艺术,这或许是民间传统艺术展演化最大的功劳。
三、对民族民间传统艺术展演化的思考
本文所讨论的民族民间传统艺术展演化现象不仅仅存在于现代旅游之中,这种现象已经波及到了更广阔的领域,但旅游中的文化商品化、展演化及其相关讨论无疑值得我们关注。事实上,在旅游人类学的研究中,学者们早已注意到了旅游所引发的文化变迁问题。美国人类学家欧文・钱伯指出,当地人过去为自己生产的艺术品,现已被变成旅游纪念品被拿到市场上出售,原旅游地的传统文化如歌舞、仪式等被搬上了舞台向游客进行表演,这样的文化商品化现象无处不在,并已成为现代旅游业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注:参见张晓萍主编《民族旅游的人类学透视――中西旅游人类学研究论丛》,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28页。]东道主地区为吸引游客而设计的“舞台真实”到底是好是坏,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认为,舞台真实是“伪民俗”,舞台表演会破坏文化的真实性,格林伍德在《文化能用金钱来衡量吗?》一文中对文化商品化进行了猛烈抨击。有的认为舞台真实并非坏事,舞台表演及其获利增强了东道主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和保持。[注:参见张晓萍主编《民族旅游的人类学透视――中西旅游人类学研究论丛》,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30页、131页。]在民俗学界,也有与旅游人类学中“舞台真实”相类似的问题,20世纪60年代德国民俗学家汉斯・莫塞尔提出了“民俗主义”的概念,主要指民俗文化脱离其原本的生存空间,被第三者利用,为了新的目的,以新的功能加以演绎的现象。[注:参见关昕《“文化空间:节日与社会生活的公共性”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一文,《民俗研究》,2007年第2期。]
对于民族民间传统艺术在现阶段所产生的变异,学者们所持的态度也还不太一致。有的认为展演化使得民间传统艺术变味,在某些方面不再保有传统的特征,甚至出现了一味只为迎合消费者需要而改变传统艺术本来面目和制造新的艺术形式的情况,这种现象对于传统艺术的保存和传承非常不利,会加速传统艺术的变迁。也有学者认为民间传统艺术的展演化虽然在某些方面改变了传统面貌,但总体而言是继承了传统特色的,而且展演化拓宽了传统艺术的生存空间,也使得民众对传统艺术更为关注,因而最终会促使传统艺术更好地发展,使传统艺术的生存和发展进入新的良性循环。当然,也有学者对上述两种观点采取折衷的态度,认为上述两种情况在民间传统艺术的展演化中都可能会存在。笔者并不想一味调和两种观点,但也认为我们必须客观地看待民间传统艺术的展演化现象。我们不能否认民间传统艺术展演化的过程中,既有对其生存和发展有利的促进因素,当然也有对其保护和传承不利的消极内容。为了更好地达到其间的平衡,我们应该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尽量保持民间艺术的传统性。尽管民间传统艺术在展演化的过程中面对的是外界和观众,受到市场需求的影响和制约,但文化持有者不应该只是一味地迎合市场和外界,要记住我们要向外界展示的是我们最具特色的传统艺术,而不是外界希望看到的艺术形式和内容。只有这样,文化持有者才不会迷失在外界的希望和市场的需求中,而是保持传统与自我。如果我们一味仅以市场为导向,可能会陷入市场需求假象的泥淖并丧失自我特色和对外界的吸引力、竞争力。当然,由于民间艺术已经进入了展演化的层面,其生存的环境已经和过去相比发生了极大改变,因而,在尽可能保有传统特色的同时也应该考虑适当创新的问题,这也是保持民间艺术的生命力所不得不正视的问题。
第二,建立起民间传统艺术生存发展的良性循环系统。我们需要部分民间传统艺术的展演化发展以获取更多的资金,改善文化持有者的生存状况,我们也需要将更多的资金、人力、物力重新投入到民间传统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当中,保障民间传统艺术生存发展的良好环境。如果能在展演收益和传统艺术生存发展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和规范的机制,也就意味着建立起了民间传统艺术生存发展的良性循环系统,这不管是对文化持有者而言还是对民间传统艺术本身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现代工业;中国传统民艺;实用性;功能;利润
从工业革命开始后,科技极速发展,人们对生活用品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但利用科技不断向自然索取资源的方式终有尽头。从19 世纪开始,很多学者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试图寻求答案。19 世纪莫里斯试图用工艺美术运动改良工业革命;本文则想通过对工业生产和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的比较,来寻找问题的答案。
一、主导现代工业设计生产的原动力
现代工业生产是利用现代科技为人类提供更多、更好的生产生活用品。但单纯依靠欲望推动的发展,和人性一样有着两面性。因而主导现代工业设计生产的原动力也有两个方面。
(一)基于使用的生产
在追求美好生活、战胜自然的自我实现、悲天悯人的济世情怀下,诞生的产品代表着现代工业的本心,有基本的实用性标准。产品能否实现核心使用功能;用什么样的技术和成本实现;外观尽可能地符合审美。标准围绕功能、以技术为保障,也尽可能考虑美观。在这样的原则指引下,我们创造、生产了越来越多改善人类生活的产品。
(二)生产行为伴生的利益驱使
依靠欲望推动的进步决定了生产的原动力不是单纯的,包含着对利润的渴望。这就导致大众的物质需求基本满足情况下,为继续得到生产利润,出现违背实用原则的生产。代表性的有如下几种。第一,有害但持续生产的产品。此类产品数量不多,但对人类有害无益。如烟草制品、一些明令禁止的有毒有害产品,因为丰硕的利润存在,始终没有办法停止生产和销售。第二,附加值远超使用价值的产品。产量不大,但单体利润很高。如基于畸形消费观的奢侈品,说不清明确作用的养生、化妆品等。有一部分奢侈品的功能、外观确实高于普通产品,但从技术和经济指标来看并不成比例。其附加值往往来自于宣传诱导。第三,依靠大量生产创造利润的产品。如大量的一次性使用品、浮夸的包装盒、限定使用次数或时间的产品。表面上危害不如第一类,但其利润的获取建立在大量生产的基础上,对环境的影响实际上更大。一次性用品为现代快节奏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其中很多原本是可以避免使用的。
二、传统中国民间工艺的概念和特点
(一)中国传统民艺的概念
民艺从字面看,“民”理解为“平民”“民间”“人民”,“艺”引申为“工艺”或“艺术”。合起来解释成“民间工艺”“民间艺术”。“民间艺术”和“民间工艺”很难割裂,因“民艺”应该是二者的叠加,甚至包涵更大的范畴。本文重点研究现代工业设计与传统民艺产品之间的关系,侧重点偏向“民间工艺”。民间工艺指在某一地区或时段,人民群众在未经组织的情况下使用相对统一的生产工艺手段,自发生产制造的、功能和造型相对固定的生产、生活用品。研究范围包括生产工艺手段及其产品的功能、造型,乃至文化内涵等。中国传统民间工艺不胜枚举,以江苏为例有苏工榉木家具、南通蜡染蓝印花布、宜兴紫砂等。
(二)中国传统民艺的特点
由于依托的是寻常百姓家的日常生活,中国传统民艺有如下一些特点。第一,功能至上,产品出自淳朴的实用本源。民间工艺非常单纯,老百姓需要什么就设计制作什么。华而不实、徒有其表的会被自然淘汰。同样,原料选择廉价、易得的,工艺会选择容易的方式。第二,历史长,设计和制作反复改良。民间产品刚刚产生的时候也许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但只要这个产品有用,会不断有人改进其设计和工艺。在群体智慧下直到非常成熟合理后,制式会相对固定。科技进步的加快致使现代工业化产品的更新换代频率倍增,很多创造尚未成熟就已然淘汰,谈不上改良。第三,受众数量大。传统民间工艺的服务对象是人民群众,这就决定了其拥有者和使用者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这个特点和当前的工业化生产是一致的。
三、现代工业与中国传统民艺的异同
(一)生产目标的变化
传统民间工艺产品基于生活必需品展开,较少涉足脱离生活的用品。现代工业时代背景下基本生活需要的生产已经基本成熟,当代从业者必须创造更高级的产品,或者引导消费从而创造利润。
(二)从业群体的变化
社会进步,工作领域细分。当代从业人员更专业化,其优势是可以完成比传统民间更细致复杂的设计和制作;缺点是群体受到管理者的影响。传统工艺中出自皇家造办处的,一般精工细作、科学合理,但易受统治者喜好影响。同理,现代工业设计者受制于财团利益左右,更容易出现前文所述畸形的产品。
(三)生产条件的变化
现代工业化生产有更多的材料选择,机械化生产的高精度、大规模生产,使得产品数量、质量都远超过去。传统民间工艺产品材料一般取自天然,加工依赖操作者的技巧而精度无法保证,无法实现大规模生产。
四、结语
如果把科技和文化比作人类向前发展的两翼,现代科技已经足够健硕,但刺激科技发展的精神已经不能制约和平衡它。这正是出现问题的原因。利润原本是生产行为的伴生,现在很多情况下却成为主导。反观传统民间产品确实有很多不足,但前人已经尽可能做到最好,尤其是很多传统工艺制作的用品,结构合理、造型优美、耐久性甚至超过现代,这正是得益于传统民艺正确的出发点。将传统民艺与现代工业放在一起,传统民艺在技术上显然落后,我们也不能抱残守缺、故步自封。传统民艺很多已经淘汰,这非常正常;但是可以学习的是功能至上、尊重自然资源、尊重劳动本身等方面的精神。
[参考文献]
[1]钱穆.晚学盲言[M].2004 年6 月第1 版.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年:52-59 .
[2]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M].2005 年5 月第1 版.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年:10-11 .
[3]柳宗悦.工艺文化[M].2006 年1 月第1 版.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年:68-79.
[4]林语堂.谈中西文化[M].2011 年6 月第3 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 年:268-275.
[5]濮安国.明清苏式家具[M].2009 年10 月第1 版.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 年:9-18 .
关键词: 包装设计 传统文化 民间艺术 艺术传承
在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浪潮之下,产品若想取得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则单靠性能的优异是难以取胜的。现代化的包装设计是商品同艺术品的统一体。当全世界的目光都关注到中国的环境背景之际,把中国民间传统艺术运用到包装设计中来,是包装设计改革的一种必然趋势。而现代包装设计中可以容纳哪些传统民间艺术文化元素,怎样使这些艺术文化元素得到升华,是当前研究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包装材料是传统民间艺术的优良载体
包装材料的类型有很多种,原生型自然材料及人工再生材料在包装设计中都得到了美的展现。包装从自然而来,从生活而来,利用自然里面的原生材料及人工合成的再生材料,给产品以合适的包装,这在产品尤其是传统型产品的包装运用过程中经常可以见到,比如有着长久历史的酒文化里面,人们以坛子盛装酒类,再以草纸对其进行封口,最后加盖印章,这是酒类产品最早的包装样式。再比如大家比较熟知的粽子,糯米里面夹入各种品味的馅芯,接下来用植物叶子包裹成型,再用各式捆扎办法将其进行精巧包装,此类包装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优良结晶,而且可以让人享受到包装叶子本身带来的自然材料的原味清香。再比如,纯米酒用稻草进行包装,软质的稻草不但能够给米酒玻璃瓶以必要的保护,而且展示出米酒醇香的特质,草绳编就的提手位置,似乎不经意留下的未脱稻米,更可以起到暗示酒是纯粮食成分酿成。用稻草包装而成的鸡蛋,客观效果也是如此。这样的例子非常多,有些从自然中取材的竹子、木料、泥土、稻草、茎叶,还有在此基础之上衍生出来的纸张、陶瓷、纺织材料等,在包装设计的运用中层出不穷,装白酒的瓷瓶、装果酒的木盒都是包装的精品。此种灵性设计的根源是人类的生活实践与传统质朴的审美观点,其中反映出来的是一种近于完美的传统民间艺术文化。
二、传统民间艺术在包装设计表现上构思
(一)从包装材料的造型与使用中,考虑到包装材料需要应用更多的天然物品。比如麻、藤、木、竹、葫芦、贝壳、茶叶、芦苇叶等,把它们设计成具有返璞归真意味的并且富含地方特点的包装设计,在包装设计的结构与造型上可以大量借用传统文化内涵中的建筑、家具、娱乐用品、生活用品、交通工具、宗教用品、文具用品等,设计时要让包装物与被包装对象产生紧密的联系,体现出被包装物的内在特征,还要注意造型的精巧、别致、美观,注意包装物的牢固度和科学性。
(二)在包装的形式上,要更多地考虑到视觉效果良好的传统艺术图形。比如国画、书法、剪纸、雕刻、刺绣等类型的工艺品,还有服饰、戏剧、兵器、道具、脸谱、纺织印染品等纹样、图案、色彩等,再比如民间传说、古典文学、神话故事之类的作品场景、装帧形式等,只要形成与被包装产品的内在联系,且可以被合理处理,就可以拿来为产品包装设计所用。
(三)在包装的平面编排设计过程中,让富有视觉效果的图形、文字、色彩等艺术元素有机结合。各种艺术元素有机结合,让包装平面展现出独特的造型感觉,编排设计人员应当在美学规律限制之下,使包装达到形式和内容的相互协调统一,让视觉变化更具规律性,更符合消费者的审美观点。
(四)书法艺术是传统民间艺术中的瑰宝。汉字是一种文字,更是一种艺术,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凝结了中华民族数不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文明与文化的标志性内容,也很典型地出现在民间艺术之中,同其他民族的文字相比,更具形象思维观念,属于语言的图画。在包装设计上应用书法艺术,是普遍应用的方法,还可以利用更加纯熟的技术,如文山包种茶在包装上,淡化了图形和国画之间的界限,用写意的形式把文化地区的茶山带过,简约含蓄,又不失美感,非常值得借鉴。
基于以上几点考虑,我们应该在多层次多角度上发展延伸包装设计的传统审美意味,让传统民间艺术文化在新形势下得到传承,在理解精髓的基础上留其形、融其意、传其神。把握住传统艺术图形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并让这样的文化气韵在自然的流露中充分展现,让民族文化精神同世界共通的包装设计语言达到和谐共通,整合成为现代艺术设计的主流趋势,促进民族性、社会性与文化性的更好交融。
三、传统民间艺术应用于现代包装设计之实例
(一)剪纸。剪纸艺术从中国起源,是一种独立存在的艺术种类,它的思维方式与造型方式都显现出与众不同之处,比如陕西省的剪纸艺术就极具民间特色,不管是春节窗花,还是元宵灯花,抑或是婚礼喜花,都来源于自然生活,是用心去观察,而非单纯用眼睛去摹写。每幅剪纸都是一件艺术品,表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喜庆气氛。陕西的剪纸艺术的主色调为吉祥的红色,它给人留下兴奋的感觉和深刻的印象,具有非常良好的视觉效果。如果把剪纸艺术的内在魅力应用到包装设计之中,就会让包装的文化品位更高,使消费者可以在享受产品本身的同时,感受到民间艺术的多姿多彩。以某食品礼盒为例,外盒里面包括四个卷筒式包装,里面分别装有韩成熏鸡、西安羊肉、西方牛肉、凤翔腊驴等名食,对于食品包装而言,在设计的时候也必须把食品当做主要的包装设计元素,用直观形象的方式让消费者感受到产品特色。这款食品包装中包括驴、羊、牛、鸡等四种动物的剪纸艺术形象,这样既表现出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又让形象更加贴切、造型更加生动,极具乡土气息。剪纸艺术通常以红色为主,会显得非常喜庆吉祥。在应用剪纸类艺术图形时,应重点体现造型的优势,使构图充满变化,如此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二)刺绣。在民间,刺绣工艺流传在少数民族地区比较多,尤其以西南的苗、壮、瑶等族代表性最为突出,当地的织绣图案生动、精美,不管是在构图上还是在造型上都显现出灵活多变的特点。总体来讲,刺绣品种繁多、形式多样,图形色彩秀丽,纹理丝路清晰,主要内容有:牡丹凤凰、人物戏曲、吉祥词句、走兽山水、翠鸟莲花等。能够准确表情达意是民间刺绣艺术的优势,在包装艺术里面适当地添加刺绣艺术也可以起到维系销售者与消费者之间感情的作用。比如曾经出过的一套民间刺绣特色火柴,就将挑花手帕、绣花荷包、织花背带等刺绣艺术融入到包装盒上,传递出民族地区独有的恋爱情怀,也间接地隐喻着火柴的产品属性。而刺绣被艺术地应用到食品包装中,也是比较常见的案例。
四、结语
商品同时代的发展联系越来越紧密之际,人们对于传统艺术文化却更加依恋,这是由于人们身处高科技快信息的时代,工业文明不能让人们觉得温暖所致,传统民间艺术的温馨感让人们充满了向往。中国有着悠久而灿烂的文明,积累了很多艺术文化精华,只有把握住这份精华,才能让包装形象更好地为商品服务。所以不管是哪种创新设计形式,都应当同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相结合,让人的情感、商品形象、消费文化形成有效的沟通。
参考文献:
[1]徐慧丽.浅谈食品包装设计[J].现代企业文化,2010(14).
[2]孙炳新.创新型思维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3]吴艺华.来自东京银座的食品包装设计[J].包装&设计,2011(02).
[4]蔡新元.食品包装设计的味觉心理[J].包装工程,2004(03).
【关键词】分析;传统民间艺术;动漫设计作品;表现
当前我国的动漫事业发展步陷入了瓶颈。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盛行的时代下,我国的动漫艺术设计必须进行新的探索与改革。其中利用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元素的挖掘进而拓展动漫设计道路的重要形式。首先要更新设计的理念,再对于传统的民间艺术进行探索,以及和当代动漫艺术设计作品的交汇点,以带动动漫设计相关的变革与创新,如中国的动漫《秦时明月》,就是有效利用民间的传统艺术和动漫相结合的重要案例,是一次包含民间艺术韵味的全新探索[1]。
1对于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认识
中国的历史悠久,中国的文化艺术博大精深。提及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最先想到的就是“琴棋书画”、民间剪纸、泥塑艺术、编织、风筝、杂技以及戏曲艺术等。据统计约有数百种民间传统的艺术形式。仅从“琴棋书画”方面就有巨大的研究价值。这里的琴指的是民间流传的古体琴,是古代众多诗词文人喜爱的器具,棋指的是围棋,是陶冶情智的重要方式。书无疑是我国传统的书法艺术,如王羲之、颜真卿的书法得到广泛的传承。画指的是国画,表达的是对于祖国山河雄伟壮丽的颂扬与热爱之情怀。还有民间的剪纸、戏曲等艺术更是多种多样,还形成了鲜明的地方风格与流派。不仅带来视觉的美感或是听觉的享受,还包含了很多的经典故事与人文祝福,浓缩了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精髓[2]。
2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在当代动漫作品里的重要表现
2.1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和动漫设计的结合
我国的民间艺术里的功夫、乐曲、礼仪、民风、服饰等皆可以为当代的动漫艺术设计作品提供创作灵感。《功夫熊猫》就属于将中国民间艺术形式与动漫设计良好整合的精典例子,如塑造主要角色熊猫阿宝的形象时,以憨态可掬的形态增添了活泼可爱之感,其武功的动作把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表现得十分到位。此外,在这部作品中还应用于传统的音乐、服装等形式,对于中国的影迷起到了强烈的感染力。因此,我国在创作动漫作品的时候,也应当借鉴这样的艺术手法的展现。首先,动漫设计可以创编乐曲。如在设计过程中融入主题音乐、背景音乐、配音等相关的音乐元素,起到渲染动漫作品主题的作用,使故事发展的情节起伏得当,对于人物角色的设计也会更为真切。其次,把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里的服装有效地运用于动漫作品里。为不同的角色加以打扮,展现我国民间服饰的个性化特征,使得动漫的角色得到更多国民观众的共鸣[3]。
2.2中国民间艺术的题材与表述和动漫设计的结合
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里有很多历史的题材与相关内容的表述可以作为当代动漫艺术设计里重要的元素。因此,应当把以上的内容进行组合与串联,构成一个完全的整体。首先,重视传统民间的艺术里相关表述和动漫设计的结合。在中国的民间传统艺术里,很多的表述都带有极强的中国气息,这样别具一格的民间传统表达方式可以更好地展现中国文化的韵味,若是和当代动漫相结合的话,则对于动漫主题的深化会起到点睛作用。其次,重视传统的民间艺术重要的历史题材和动漫艺术设计的结合。中国的传统民间传说里包含众多的精典历史题材,这样的艺术历史可为动漫设计带来多样化的构思。在现阶段我国的动漫设计过程中,很多人提倡西方的故事加上中国画的形式,借助西方的神魔故事进行动漫的设计工作。然而,在著名的国家如美、日等动漫强国,却充分利用了中国的故事或者小说为题材,对动漫进行编辑创作,并推出了世界级的大型动画作品。如《功夫熊猫》、《龙狼传》等。
2.3中国民间的文化和动漫设计的结合
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与文化的大国。因此,对于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向来是一项重要的国民义务。正是为了更好地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才形成了各式各样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如国画、木雕、剪纸、皮影等,皆是对于民族文化的艺术展现。而动漫事业自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后对于中国的民间艺术的文化进行了创造,形成动漫里的中国流派,如中式的皮影戏、剪纸艺术。在《猪八戒吃西瓜》的动漫作品里就融进了一些民间的剪纸工艺,而且还利用了皮影戏的方式进行表达,可谓在动漫艺术设计里创先之笔。现阶段,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因此我国的动漫作品里应当有效地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同时,注意和传统的民间艺术文化的结合,进而形成既包含中国特色的民风,且体现时代特征的动漫产品。
2.4中国民间的伦理道德和动漫设计的结合
实质上,动漫作品的主题重点是对我国民间传统的美德与精神加以传颂和继承,进而影响与感染广大的观众,对其优秀品德的塑造发挥作用。因此,动漫艺术设计里恰当地融进我国传统美德的“真善美”,也充分展现了我国民间道德的育人理念。第一,传统的民间美德里的真和动漫艺术设计的结合。动漫设计师要以艺术的角度,应用独特的艺术形式对现代的人事现象加以映射。如对于生命珍爱、伦理道德、爱情观念、精忠报国等精神的传扬可以作为当代动漫艺术设计里永恒的主题。第二,传统的民间美德里的“善”和动漫设计的结合。善作为人们的共同心理诉求。因此,动漫设计里把“善”的思想加以深化,可以促进众多的观者从动漫作品中得到灵魂的慰藉。最后,动漫设计中要重视对于人性“美”的表达。总之,我国的动漫设计里不能忽视对传统文化道德的渗透。
3结束语
我国具有丰富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与内涵,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动漫企业创作者也应当在紧跟科学技术的同时,注重对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播与渗透。从选材到塑造角色、场景设计、文字表述等相关内容的设计皆可有效利用与借鉴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在动漫事业的改革创新过程中,促进民间艺术和动漫设计的完美结合,让我国当代的动漫作品再上新的阶梯。
参考文献
[1]赵亮.关于中国画元素在动漫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知音励志,2016,(12):227-227.
[2]景仲龙.传统民间艺术在动漫设计作品中的表现与分析[J].室内设计与装修,2016,(05):195-195.
关键词:传统民间美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应用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中,为了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只好让自己变得十分忙碌。数字网络不仅可以开拓人们的艺术视野,但同时文化观念和审美标准也会逐渐受到改变。当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寻找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时,却并不知道自己的根源在何处。中国的文化传统是何其的神圣,可如今看着高楼大厦等建筑物会感到格外彷徨。因此,设计师在设计建筑物时会不由自主地把民间美术运用进去,这种设计会得到观众们的喜爱和共鸣。人们希望将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与现代环境艺术风格融合起来,并唤醒出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需求和人文关怀。
一、民间美术的发展背景及内涵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现代艺术社会工作为了能够接受全球化的视野审视,在促进文化艺术及现代文明的道路上,做了充分的准备。民间美术的审美价值不单单局限于在少数具有突出代表的作品上,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也是各种各样的。由于文化内涵比较深厚,可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上带有一定的使命感,因此,在差异上也仅仅只是表现在造型规律和其他的领域规律上面。民间美术可以反映出不同地域的民俗风情及当地艺术文化,通过与当地的技术、经济、人文的发展逐渐展现出来的艺术文化特色。在进行实际设计的时候,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环境设计工作,要把民间美术插入到科学应用中,民间美术在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工作时,可以大幅度提高环境艺术设计水平。中国民间美术是由中国人民群众创作的,目的则是为了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是流行于日常生活的美术设计。民间美术是各个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当把民间美术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结合起来后,可以创造出艺术的文化宝库。由于民间美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根源,它不仅代表着传统艺术的语言和文化符号,也能够体现人类在劳动生活里比较简单质朴的艺术思想,因此,民间美术才会受到人们的喜爱。当人们的生活元素开始变得丰富后,就会意识到,现实生活的另一方面则是艺术,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发展。艺术的伟大使命赋予在社会上,而这种使命则是将社会和艺术变为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主要办法。
二、民间美术在现代环境艺术中的具体应用
(一)融入设计者的情感
现如今,全球化的经济已经成为了一体,国际化设计也逐渐受到热捧,许多国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越来越薄弱。传统民间美术走到现在,也逐渐变得微弱,虽然是有必要改变观念,但不能一味地抛弃自己所有的文化底蕴,因此,得做到同步文化观念的转变及转型。民间美术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审美价值和作品价值上,还体现在造型规律和文化内涵中。民间美术不仅承载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审美上也蕴含了独特的传统韵味。民间美术,它的根源是民间的乡土文化,不仅是环境艺术地域文化的承载体,也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的民俗风情。当一个地区受到经济、技术以及观念上的约束,恰好农村与城市中的热闹大相径庭,也能不被西方艺术思潮所影响,因此,可以更好地反映出民间社会的生活状态和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和底蕴的。在进行探索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传统元素时,需要插入民间美术的精华因素。其实,在融合民间美术与现代环境时,只是融合了表层,并没有将内在的文化精神带入进去。为了能够将传统民间美术更好地融入于环境艺术设计去,需要展现环境艺术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征。
(二)整合自然环境与人文诉求
过去,设计师们的现代环境设计灵感基本上都是来源于西方的社会文化,而现在的设计师为了得到更多的设计灵感,便踏上了寻根之路,为了发展能够更好,许多设计师们决定把中国的传统文化逐渐升华,便可以吸取中国文化的精髓。在欧洲进行室内装饰,为了能够让室内装饰的格局变得更有韵味,通常会在设计室内空间时会把绘画作品带入进去,恰好设计师们在设计室内装饰是也可以把中国的古代山水墨画加入设计中。随着历史的演变,民间美术也逐渐完善起来,民间美术虽然是来源于生活,可是却又高于生活,不仅展现出了地域性以及民族性,而且与现代艺术环境设计更合拍。民间美术的创作思想来自于“天人合一”的思想,民间美术的整体格局意识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带来不可估量的启发。因此,我国山水画的整体感觉也体现了这种“天人合一”思想,可以在山、水、鸟、鱼、花、木、人等一些事物中找到共生的和谐之所在。为了可以更好地达到和谐目的,需要在进行探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时,有必要整合环境和人文的诉求。
(三)区分不同的设计对象
民间美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创作理念中,祈福、驱邪、繁衍都是不能忽视掉的,通常把“大、活、美、满”当作具体的创造理念,这种民间美术也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民间美术图中还会包含较多的动植物,对各种各样的吉祥寓意中会用表号、象征和谐音等图案来展现。民间美术的作品含有许多想象力,无论是从抽象、夸张还是异形同构方面都要用不一样的装饰技巧来体现装饰上的美感,从而展示出装饰上的对称、完整、圆满等特征。民间美术应用于设计内部环境时,通常会把房屋内居室、酒店、商场大厦等建筑物当作设计对象,设计者通过不同场所的风格把民间美术融合进去,并制定出合适的设计方案。居室空间设计不仅要达到房屋构造,还要根据业主的兴趣爱好和职业特征进行规划,当家居设计包含着一定地域特色和室内装饰会让住户舒适度能够更良好,再带有农村的乡土气息则会带来浓厚的人情味,让住户会感觉更有归属感和亲切感。在设计室内微型景观时,可以恰当引用室内山水画进行装扮,不仅可以营造出舒适惬意的环境氛围,还可以缓解业主在工作中受到的压力,令人回到家中就能得到舒心愉快的状态。民间美术应用于设计外部环境时,通常会把居民区、高楼商厦、路边街道作为设计对象。由于外部环境属于开放性和整体布局,因此,设计师在设计时更要着重展现民间美术的特征,把创作风格放在传统文化中。在购买房屋时,居民区的美观设计会受到更多人的青睐,小区的环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分不开的,会让更多住户更愿意接触户外的环境,心情也会更加愉快。时至今日,上海里的老弄堂、北京内的四合院、北京胡同都能得到大家的偏爱,因为这些建筑物已经不似曾经那样多了,所以喜欢这种本土文化设计的人也会格外珍惜这些建筑物。想要使现代城市打造地区的本土文化,则要从民间艺术中提取精华进行设计,逐步打造新型居住小区,不仅新颖别致,也会更有民族特色。
三、结语
在中国,民间美术资源也是丰富多彩的,不仅有多样化的民间美术理念,还可以给更多现代艺术设计带来较多的艺术财富,在促进现代艺术设计工作开展的同时,也应该让民间美术资源不再流失。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还在“国际思维”国际化的进程中,人们会对自己家乡的特色慢慢失去记忆力,在高楼大厦的城市中很难找到存在的归宿感。当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出现了对民族本土化和自然主义的趋势,更能回归本土和自然的情感寄托,人们对生命情感的探寻是会永远不停歇的。因此,设计师在设计时可以将各个地区特色与当地相关的文化元素结合起来再进行创作,这样更能体现出传统民间美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参考文献:
[1]李沙,乔薇.传统民间美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1,(4):226-227.
[2]皮佳.传统民间美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现代园艺,2015,(22):137-138.
[3]张蔺.传统民间美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5,(12):308.
[4]张琼.传统民间美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6,(10):52.
[5]辛路娟.传统民间美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6,(11).
[6]张军.传统民间美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探讨[J].人民论坛,2015,(a11):34-35.
[7]杜轶姝.民间美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6,(22).
我国传统民间美术具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是在我国历史文化的酝酿下,由多民族美术文化相融合产生的,具有独特的民族性以及地域性特点。随着近年来我国居民对现代环境设计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民间美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从传统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入手,对其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传统民间美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应用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根本目标是为居民提供符合生理需求以及心理需求的高品质生存空间,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产物,在很大程度上指导着我国居民的审美取向与行为方式。因此对如何将传统民间美术中蕴含的文化精髓以及民族情感,融入到现代环境技术设计中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传统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
传统民间美术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存在着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关系,随着西方文化逐渐对我国艺术思想以及思维方式造成影响,对我国传统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进行挖掘具有一定的必要性[1]。传统民间美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融合过程,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民间美术从民间衍生而来又根植于民间。传统民间美术是我国艺术设计理念的基础以及源泉,是艺术心理的发端。传统民间美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部分,不仅包含了我国传统艺术语言以及文化符号,而且凝聚了我国人民最为纯粹最为质朴的艺术思想。传统民间美术作为一种造型艺术形态,具有多变性以及独特性的特点,其美术造型风格多样、造型各异,且自身艺术思维方式较为独特,审美意识具有我国的民族特点。面临着现阶段中国传统本土文化逐渐迷失的问题,对传统民间美术中的精华元素、人文精神以及民族情感进行挖掘与提炼,并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进行融合,可以有效地丰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语言,从而创造出更具民族特色的高品质生活空间,满足我国居民的心理需求以及生理需求。
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概述
1、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建立在环境科学研究基础上的边缘性新型学科,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与发展空间。环境艺术主要指的是构成人类生存空间并进行美化的系统化设计,是对生活环境进行规划的设计过程。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涵盖了人文、生态、经济、艺术等多个方面[2]。现阶段环境艺术设计逐渐被社会所重视,对于推进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也有着较为特殊的意义。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根本目的主要在于为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符合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的高品质生存空间,这就需要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不仅要尊重文化传统,还应当顺应时展趋势。
2、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特征
1)艺术化特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我国居民对精神文化提出了相应的需求,要求社会环境中各种物件体现出相应的整体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是整体性艺术,对空间关系、形体关系以及色彩关系都有所把握,具有统一性艺术化特征。
2)现代化特征。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单一性的设计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需求,因此绝大多数设计师在开始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环境艺术设计进行融合,在赋予现代环境技术设计一定的声光设计效果的基础上,为现代艺术设计赋予了现代化特征。
3)情感化特征。现阶段国际环境艺术设计发展方向逐渐向情感化设计偏移,简单来讲就是在现代艺术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关注居民实际需求,集中力量进行人性化设计。在情感设计基础上对设计手法进行探索与创新,使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在符合时代需求的同时,设计出人性化的生活空间。
4)民族化特征。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单方面强调设计的现代化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但也导致我国居民失去相应的民族文化寄托。因此现阶段设计师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逐渐开始将我国悠久的民族文化与现代设计进行融合,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赋予相应的民族化特征[3]。
三、传统民间美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1、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造型上的应用
传统民间美术的造型元素主要起源于我国人民的生产活动与日常生活,是人们通过对生活进行总结从而绘制出的图形与图案,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并服务于人们的精神需求。从传统民间美术的视角进行分析,造型运用是较为重要的表现形式,不同的造型与图案可以满足人们差异性的观赏与使用需求。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民间美术的造型运营可以有效地提高设计水平,保证艺术设计可以在对传统民间美术艺术进行创新的同时,结合实际设计需求,从而推动传统民间美术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传统民间美术讲究意形融合,这在很大程度上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造成了积极性的影响,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传统民间美术的融合,可以有效地拓宽其现实作用与历史意义。与此同时,传统民间美术中的各种意象与符号也都具有深刻蕴味与意义,这种意象与符号也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4]。
2、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形式上的应用
传统民间美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形式上的应用是二者相融合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设计作品纹样、色彩等传统民间美术方面的视觉传达。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首先应当建立在尊重艺术精神基础上,在融合的过程中既应当考虑传统民间美术色彩、造型上的视觉表达,尊重原有艺术形式的秩序与韵律,也应当深入考虑对艺术设计气韵的营造。在融合过程中不能仅仅停留在形象上的拷贝与复制,而应当借由传统民间美术创造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有意味的形式。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创作过程中,应当对整体设计的韵味与气质进行把握,在设计中融入传统民间美术的灵魂,从而提升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的灵动性。
3、对传统民间美术元素进行创新运用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主要通过对传统民间美术元素符号进行提取、转化与重构,从而突破传统环境艺术设计的思维定式,对传统民间美术元素进行演绎。尽管传统民间美术是我国民族文化的象征,但其在审美情趣等方面仍与现代元素有所差异,因此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传统民间美术进行融合的过程中,应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传统民间美术元素进行合理的加工。并通过对传统民族美术元素进行解构与重塑,使其成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5]。对传统民间美术元素的应用应当结合现代化元素进行合理的改变与创新,从而有效地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当传统民间美术元素同现代化设计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冲突时,应当明确传统民间美术元素的滞后性,在有机运用的过程中将优秀的传统民间美术元素与现代化先进设计理念进行融合,从而有效地提升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水平。
4、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地域元素
地域性与民族性是我国传统民间美术最为显著的特征,因此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对独特的地域文化进行考虑,通过将传统民间美术元素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进行融合,创造出具有地域特色且符合区域性文化环境的设计作品,从而丰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的表现形式[6]。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不仅应当体现出地域性的风格与特色,还应当对地域历史文化的传承进行考虑。将地域性元素应用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可以塑造出既符合传统民间美术审美观,又富有地域特色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产物。传统民间美术的地域性元素经历了悠久的发展历程,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演化为一种地域性的文化认知,因此,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应将传统民间美术的地域元素加以应用,在充分联系设计实际的基础上,对地域性的风土人情、文化内涵进行融合。
5、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材质上的应用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根本目的主要在于为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符合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的高品质生存空间,环境设计工作的主要矛盾就是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间的冲突。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如何提高原有资源的资源利用率,创造具有自然性特征的新空间是设计师的重要研究课题。在选取设计材质上,可以借鉴传统民间美术的造物造景经验,充分利用设计材质的自然属性,对设计材料的自然美感进行有效地提炼[7]。这就要求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采取当地特有的材料以及人工资源,在尊重地域性地理特征的基础上对特有资源进行有意识的开发与创造,从而拓宽环境艺术设计的多样性。
四、结论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国民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文化艺术内涵需求越发强烈,将传统民间美术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进行融合,可以为民众的艺术情感带来寄托,并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提升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设计水平。
作者:李盖 单位: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
参考文献
[1]李沙,乔薇.传统民间美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1,04:226-227.
[2]皮佳.传统民间美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现代园艺,2015,22:137-138.
[3]袁磊.民间美术的构成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2:184-186.
[4]胡悦.艺术设计对民间美术元素的吸收与应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4.
[5]何静.民间美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析[J].大众文艺,2014,0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