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5 15:32:4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手术室护理诊断及措施,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质量改进;手术室;快速冰冻标本
在外科肿瘤切除手术中,活体组织的快速冰冻病理诊断报告决定实施手术的方式,而手术方式又决定患者的预后和生存时间[1]。虽然现代医学中有许多先进的实验技术和诊断方法,但活体组织病理诊断仍是外科疾病最可靠、最直接的“第一诊断”,是“金指标”。随着患者需求的增加,术中快速冰冻越来越多,通过回顾2011年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手术室 快速冰冻标本送检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质量改进,以提高认识,完善手术室标本管理。
1 临床资料
本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年手术量1.2万例,2011年1月~2012年1月,术中快速冰冻标本687例。存在问题标本50例,占7.28%,其中手术医生原因23例,占46%,病理科原因18例,占36%,手术室原因9例,占18%。
2 快速冰冻标本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①手术医生原因:未提前联系病理科,术中临时电话通知;术前医生忙于术前准备、开医嘱等未填写病检单;病理检查单字迹潦草,患者资料填写不全,标本切取部位描述不准确,给病理科诊断带来困难。②病理科原因:正常工作日中午或下班时间无人值班,择期手术快速冰冻无法进行,手术时间只好推迟到下午,节假日或休息时间临时冰冻无法进行。③手术室原因:无专职人员送检;与病理科人员口头交接,无文字记录;病理结果口头传达,无书面报告。
3 质量改进措施
①实行预约制度。术前一日手术医生和病理科预约冰冻时间,由于手术时间不确定,病理科接到通知后预留值班人员。节假日或休息时间病理科安排听班,每个手术间张贴听班人员的联系方式,建立临床科室各部门之间协调关系,在良好沟通中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各自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②手术室固定专职护士送检。手术标本切下后根据术者需要做特殊标记,洗手护士将切下的标本交给巡回护士,填写标本袋上标本签,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标本组织名称、标本数量、手术间电话。将标本放入标本袋,填写快速冰冻登记本,将标本、病检单及快速冰冻登记本交专职护士核对后即刻送至病理科,病理科收到标本后在登记本上签名并将登记本带回。由于专职护士对预约患者心中有数,了解手术进展,缩短每份标本送检时间5 min。快速冰冻标本不需加固定液,必须立即送检。③更换全省统一的病检单。病检单是病理科医生做出病理诊断必备的文字资料,为进行病理学检查和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或依据。手术当日将填写好的病检单随病历带至手术室,术中所见由主刀医生口述指导下级医生完成。根据《河南省加强二级以上医院病理科规范化建设通知》要求,更换了全省统一标准的病检单,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医务科应组织手术医生学习相关要求,规范病理资料的书写。对不合格标本及申请单进行登记,详细记录不合格的原因及送检人、所在科室。医院不定期对申请单、标本进行抽查,并分析、总结抽查结果。
4 建立危急值报告登记本
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诊断报告发出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手术时间。病理科与手术室之间传递冰冻报告结果通常是电话告知方式,虽实施多年未发生错误,但是口头转述必然存在安全隐患,为此制定了快速冰冻报告接听管理措施:①每个手术间设立危急值报告登记本,记录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病理报告者、接听人、接听时间、快速冰冻报告内容、手术方式、手术医生等。②巡回护士接听后及时汇报主刀医生,采取相应手术方式。③患者家属签字后将书面冰冻报告带至手术室。④争取医院支持,申请手术室安装传真机,用于快速冰冻报告。
由于手术室医护人员严格执行各项手术标本管理制度,积极采取有效措施,2012年2月~2013年2月术中快速冰冻标本758例,2例由于手术医生二次取材,耽误病理诊断,未发生1例手术室原因造成的标本延误送检,使手术室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和提高。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隐患;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272-02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手术室作为医疗单位的重要场所,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抢救以及手术治疗,存在变化较快、要求较高及流动性状况明显等特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良好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到手术治疗的效果以及预后,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质量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强化手术室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水平,已经成为新时期手术室护理工作发展的主要目标。
1 手术室护理隐患
1.1人员因素:随卫生改革加深和经济意志加强,各医疗机构引导竞争体制,管理层为节省人力成本,加强经济效益,尽量压缩医务人员编制,护士人数远不能达到卫生部编制要求,护士加班,超负荷工作,易产生身心疲惫。
1.2技术因素:手术室护理工作繁杂程度大、技术需要高的项目日益增加,倘若护士业务知识匮乏或经验不够,医护交流不足,和医生协作差,则存在隐患。新展开的手术或手术中需要重新改变手术方案,护士不熟练手术过程和医生个人习惯,手术协作忙乱,易出现器械清点差错。
1.3药物因素:在病人手术中病情变化快,用药种类多且需要及时。特别是体外循环和器官移植手术,病人输液途径多,护士缺少药品知识,加上不熟悉病人病情,易出现用药差错,产生不安全元素。
1.4管理因素:原本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很难适应现代手术室管理。品质监管体制是护理安全监管重点,管理体制不完善、品质监控不够均会产生护理不安全主要因素。
2 预防措施
2.1 加强人员配置,提高人员素质 根据手术室工作特点,按护士的不同层次,分别定期进行学习,加强护理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使之及时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新仪器的使用[2]。按资历安排外出进修、学习,加强专业技能。在工作安排上,尽量做到工作时间、手术大小、手术类型安排“三合理”,保证最高的工作效率。
2.2 健全规章制度,保证减少院内感染 根据手术室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制订出相应的制度,加强手术室工作人员的护理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加强医疗护理技术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强化责任,规范操作规程;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把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贯穿于护理操作实践中,确保诊疗的安全性,还要在护理工作中强化服务意识,更新服务观念,加强工作责任心,使护理人员牢固树立“一切为了患者,为了患者的一切”的服务理念,也是杜绝差错事故的重要内容[3]。建立和完善各项消毒隔离制度,对于限制区与非限制区、无菌区与有菌区有明确标识,术中严格控制手术室内参观人员数量,防止院内感染发生。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器械护士不在手术结束前交接,巡回护士不在手术用物点清前交接,值班护士需在清点完科室日常物品后交接班。
2.3 严格核查制度,预防差错事件 为了杜绝开错刀事件发生, 护理上我们严格执行“五查”、“十二对”,接患者时查病室、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诊断、术前准备等,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再次查对;“十二对”:在接患者前、入手术室后、麻醉前以及切皮前查对患者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术中用物、器械情况以及手术用物是否齐全,对于老年患者、小儿以及昏迷不能合作患者查对腕带,查对时由麻醉医师牵头,手术主刀医师和护士共同参与。
2.4 密切观察患者,严防意外发生 对于小儿以及急腹症、醉酒不合作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需有专人看护,切忌使患者独处,并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有效利用约束带,在接送患者过程中护士要把推车的护栏拉上,对于欠合作患者,合理使用约束装置。
2.5 规范术中物品,确保前后一致手术过程要严格备查,术中尽量不更换器械护士,术中添加物品由巡回护士亲自送交,纱布器械掉地及时拣起,零散物品应放入固定器内,尽量使用可以显形敷料、带线棉片,手术切皮前,常规清理手术间[4]。
2.6 严格标本管理,切忌随意丢弃 患者活体组织病理是患者诊断的“金标准”,切忌将患者标本随意丢弃,混淆患者术后诊断,作为手术室护理管理一项重要内容。术中器械护士需妥善管理好标本,做好标记,术毕交由手术医师处理,将标本放入标本袋后注意核实后将患者基本信息标记于标本袋上,统一准确存放,由专人送检,并与病理科验收者双签名验收。
2.7 摆好手术,确保患者安全舒适 摆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暴露手术部位,利于手术医师操作和麻醉安全,在为患者摆放时注意患者舒适,严防压疮发生,在长时间手术时,每隔30~60 min 为患者按摩受压部位,术后过床时注意保护患者颈部,需有三人同时将患者平移过床,还要注意轻抬轻放,因此时患者如遇麻醉状态,容易引起循环呼吸较大的波动。电刀电极板贴放注意选择合适部位,预防电灼伤发生。
2.8 完善护理记录,减少医疗纠纷 真实、客观、准确及时填手术护理记录单,写患者的相关情况:一般情况、入室时间、手术、手术方式、麻醉者及方式、术中输血输液、皮肤及药物过敏情况、使用止血带的压力及时间、标本名称、物品数目等并签名[5]。并且书写规范,不能涂改,遇危重症患者需要抢救时,尽可能安排两人或以上人员巡回,其中一人主要负责完善相关记录单,如实反映整个抢救过程及护理方面的操作。
3 讨论
对于手术室护理管理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控制原则,强化每一位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责任状态,重视护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为患者实现最优质的手术室护理服务,预见性地做好各项护理工作,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实现和谐医护关系,促进医疗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 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1-192.
[2] 向华居,刘爱知,谭仁琼.手术室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J].重庆医学,2008,37(7):17-22.
[3] 宋烽,王建荣.手术室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279.
【关键词】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手术室护理干预
许多骨科手术常为修复或重建手术,比如关节置换,脊柱内固定、骨病矫形手术等等,因大量使用内固定材料和各种同种异体植人物,术后感染一直是医生和病人担心的问题[1],是影响手术效果的一个重要问题,一旦感染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后患无穷,不但会延长疗程、还加重患者病痛、增加治疗费用,甚至可导致肢体残疾或生命垂危,因此,预防感染是首要的任务,护理工作是造成医院感染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感染的发生和预防与护理质量密切相关。为了有效控制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需要掌握其相关因素,针对性提出护理干预措施,我院针对2005年4月-2010年3月骨科无菌手术患者2000例,选取经结合其临床症状、切口愈合程度诊断为切口感染的32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5年4月-2010年3月我院骨科无菌手术患者2000例,研究对象为经结合其临床症状、切口愈合程度诊断为切口感染的32例患者,男19例,女13例;年龄17-58岁,平均年龄为35.6±11.4岁。
1.2方法
针对32例存在切口感染的骨科无菌手术患者的病案进行了调查,回顾性汇总和分析如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手术地点、手术类型、是否接台手术等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并针对其相关因素提出了一定的护理干预措施。
2结果
2000例骨科无菌手术患者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有32例,感染率为1.6%。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见表1。
32例患者的骨科无菌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与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手术地点、手术类型、是否接台手术等有明显相关性(P
3讨论
切口感染是常见的骨科手术并发症之一,在医院感染中发生率较高。切口感染除了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之外,还提高了发病率和死亡率,带给患者的身体上的痛苦及治疗费用的沉重负担。
3.1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32例患者的骨科无菌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与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手术地点、手术类型、是否接台手术等有明显相关性(P
3.1.1手术时间
手术时间长,手术室中细菌直接落入机会增多,导致手术及各种医疗器械、甚至手术切口的细菌数量增多;长时间手术,伤口暴露时间长,组织挫伤、牵拉、干燥、出血及局部血肿等,减弱全身和局部抵抗力;手术时间长导致操作医师由于劳累过度易疏于无菌操作使患者切口感染率增加。
3.1.2手术部位
除了手术时间以外,手术部位也与切口感染有关系。例如,肢体上的手术,尤其是下肢,因为血液循环相对较差,切口愈合也慢,感染机会相对较大;而躯干,颜面,头部的血液循环丰富,切口愈合相对较快,切口感染机会相对较少;关节部位由于活动量大,愈合较慢,切口感染机会较大。
3.1.3手术地点
手术室空气质量与其切口感染率有一定相关性[3]。本组研究发现,层流手术室及无参观人员手术室的感染率较低,这是由于层流手术室可以显著降低室内的细菌浓度,降低感染机会:且控制手术室参观人员数量,可以明显降低人员流动导致的空气污染。
3.1.4手术类型
急诊手术患者因时间仓促,患者病情危重,术前准备多不充分,无法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对引起机体抵抗力降低的原发病无法进行有效的治疗,而使切口感染的机率增加。
3.1.5是否接台手术
有报道称,接台间隙更换消毒布及各种手术准备品且送接患者,使尘粉、纤维、微粒随着物品或人员发生流动引起手术室内环境的污染,进而导致切口污染的几率增加。可见,接台次数是导致切口污染的几率增多的相关因素。
3.2手术室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
3.2.1做好术前病情评估
术前病情评估在减少切口感染中起到关键性作用。术前对患者全身及手术局部情况进行有效评估,对及时有效控制引发抵抗力下降的原发病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明确具体手术区域,进行相关皮肤护理,且严防皮肤损伤,以免发生术后感染。
3.2.2做好术前准备
手术物品的灭菌是控制切口感染的重要对策之一[4],应选择正确的灭菌方法,手术器械原则上用高压蒸汽灭菌,对于不能耐高温、耐湿的物品首选环氧乙烷,环氧乙烷是有效的低湿灭菌的物品(橡胶类、塑料类)最佳消毒方法。对能耐高温、耐湿、耐热的器械、敷料等应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一次性手术用品应专柜存放,离地面30cm,柜内清洁干燥,通风良好,温度与湿度要适中,定期进行空气消毒。专人管理一次性手术用品的计划、领取,每日清洁货架、贮物箱、检查手术用品的外包装有无破损、霉变、有效日期及数量,按日期先后顺序发放使用,并及时反馈一次性无菌物品的使用情况。对复杂费时手术,尽量使用层流手术间,减少接台次数。必须接台则尽量控制人员流动[5],并且在接台手术间隙通风,对室内空气细菌浓度进行稀释,以减少手术室的污染。
3.2.3做好手术室空气质量的维护
强化手术室空气质量的管理[6],保持室内洁净[7],手术护士需要在术前把术中所需所有物品备好,动作需轻柔,在入室时吹去衣外大多数细菌,使之室内可望达到在手术过程中接近无菌的程度,尽量杜绝参观,即使参观者也要保证与手术医生保持30 cm以上的距离。控制在室内来回走动的次数,严谨从感染手术间走到骨科手术间,从根本上杜绝和防止切口感染的可能。
3.2.4努力减短手术时间
手术室护士需要在术前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患者术中注意事项,得到患者的信任,帮助患者减少恐惧,取得患者配合,缩短手术时间;医生和护士要配合默契,以顺利完成手术任务;手术物品准备要充分,要对手术相关仪器进行全面了解,可独立解决术中出现的小故障;专人管理手术设备,定期检查并维修,以免术中发生故障。
总之,骨科无菌手术的术后切口感染一直是医生和病人担心的问题,是影响手术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旦感染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在感染的预防工作中,可针对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手术地点、手术类型、是否接台手术等其相关因素采取针对性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达到疾病防治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义生,王孔献,谢金则,等.骨科术后感染[J].中华骨科杂志,1991,(1):58-60.程少霞,蒋敏,刘标英,等.
[2] 动态条件下洁净手术室污染状况与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08,22(7):1852―1853.
[3] 宫庆月,矫玲.动态条件下洁净手术室污染监测与医院感染管理[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06,5(1):11-13.
[4] 龚喜雪,卢梅芳.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 2011,8(3): 91-92.
[5] 曹艳冰,戴红霞,常后婵,等.洁净手术室第1台手术与接台手术空气质量的对比研究[J].护理研究,2007,21(7):1943―1945.
[6] 胡国庆. 空气洁净技术及其在医院的应用[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3,2(4):329-333.
1不安全因素
1.1人员因素
1.1.1规章制度学习不到位 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侵权责任法》学习没有落实到个人,心理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其中的利害关系。对于老的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消毒灭菌制度、标本管理制度、手术护理记录单的规范书写等制度流于形式,没有从根本上重视起来,使护理工作存在很大隐患[1]。
1.1.2护理人员不足 由于人手不足,工作量大,护士在忙碌的夜班之后仍要从事繁多的日间手术工作,精力有限,长期处于疲惫状态,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下,使得护理安全得不到保障。
1.1.3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有部分护士知识不够扎实,生理解剖不太熟悉,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有限,在抢救患者及综合处理问题面前就会表现束手无策,顾此失彼。
1.1.4责任心缺乏 由于工作压力增加,护理人员普遍开始麻木,失去了刚刚工作时的激情,大大降低了整体护理质量,延误观察第一手的患者情况,而导致不可估量的后果,甚至会影响患者的预后。
1.2环境因素 手术室环境复杂,患者陌生环境的难以适应,麻药的作用,电刀废气的污染,监护仪麻醉机的声音,医生护士聊及与手术无关的话题,手机的广泛运用,很多医生护士将它带到手术房间,既影响了工作人员的注意力也是交叉感染的源头。
1.3护理差错
1.3.1接错患者 由于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没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四查八对,患者由于年龄、语言、听力、术前镇静催眠药的使用等原因无法正确回答问题,从而导致接错患者或者置入错误的手术间,从而导致不可预测的后果。"四查"即进入病房查、入手术间查、麻醉前查、手术前查。"八对"即核对床号、姓名、住院号、性别、年龄、诊断、手术方式及手术部位。
1.3.2安置不当 在充分暴露手术野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患者的安全与舒适,对肢体捆绑过紧,缺少保暖,四肢过度外展,甚至对于局部压迫时间过长发生褥疮,对于侧卧位、俯卧位患者衬垫安置不当导致患者呼吸循环障碍。
1.3.3器械准备不到位 对于特殊手术患者,由于术前估计不到位导致器械准备不充分影响手术进程,或者对于骨折患者器械商没有提前将钢板螺钉消毒准备导致延误手术,以及手术室内相关配套设施如吸引器、电刀、监护仪、呼吸机、无影灯等不在工作状态,未及时检修排查,都会影响手术进程,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1.3.4标本保管不当 标本信息填写错误,未认真书写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手术部位、标本名称、床位医生、手术护士,导致标本与其他标本混淆,或者左右两侧部位混淆,甚至由于未及时送检导致标本丢失。
1.3.5手术患者术后护送不当 手术结束之后过床时发生引流管、静脉输液管道、导尿管、胃管、胸腔闭式引流管的脱落,全麻患者清醒前躁动时将气管插管拔出,术后患者个人物品遗落手术间等。
1.4医患关系 未认真做好术前访视,对于患者病情没有完整了解,与患者交流时未注意交流的艺术性与技巧性,未切实履行告知义务,医患关系仍处于紧张边缘。
2应对措施
2.1手术室人员素质的提高
2.1.1认真学习规章制度 手术室人员应该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侵权责任法》等法律知识,在发生医患纠纷的时候能够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同时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2]。对于护理相关文书也要认真填写,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消毒灭菌制度、标本管理制度、手术护理记录单的正确书写都要落实到实处,真正提高护理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2.1.2合理配置人员 手术室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减轻护士工作压力,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加强责任心,提高工作效率,切实保障护理安全,规避护理风险。
2.1.3加强业务学习 通过外出进修,科室讲课,三基学习,理论操作考核,互相帮带,老带新,共同进步的方式提高集体的业务学习能力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护士长可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具体情况,制定严格的护士培训计划,逐项培训、考核。
2.1.4提高个人修养 由于手术室的工作特殊性,加强人文科学的知识,心理卫生知识,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的学习,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提高职业素养,珍惜工作机会,珍惜生命。
2.2营造安全、安静的手术环境 手术室工作是一项脑力与体力相结合的工作,思想集中是手术安全的关键,在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将所有仪器的发声调至最低,手机严禁带入手术室,更不可在手术间大声喧哗,讨论与手术无关的一切话题。一方面减少医生分心失误,另一方面缓解患者紧张心理,增加其安全感。
2.3杜绝护理差错事故发生
2.3.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认真落实"四查""八对" 手术室护士应该具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防患于未然。患者进入手术间之后,巡回护士,麻醉医师及主刀医生应按病历手术通知单再次核对后,在手术核查安全表上签字,核对无误之后方可麻醉,手术开始前,摆好后,切皮之前三方再次核对患者信息及手术部位所需用物,方可开始手术。
2.3.2合理安置手术 在充分暴露手术野的前提下,减少不必要的暴露,身体空隙部位适当衬垫,四肢不可过伸,保证呼吸、血液循环的通畅,不影响麻醉师的观察与监测。妥善固定,避免血管神经受压,肌肉扭伤及压疮等并发症,最大限度的保证患者的安全与舒适。
2.3.3防止标本保存不当与遗失 标本是提供患者疾病诊断、治疗的重要依据,术中取下的标本要及时固定,并在标本袋上注明床号、姓名、病区、年龄、性别、住院号、诊断、标本名称、部位、医生与护士签名,放置到妥善的位置保管,并由手术室护士集中送去病理科,与病理科医生核对签字无误后方可完成,
2.3.4手术患者术后安全护送 全麻未清醒患者不可无医生护士陪护,带管回病区患者必须由麻醉医生护士及床位医生护送至病房床上,过床时轻抬轻放,不可暴力拖拽,妥善固定引流管及各类管道,将患者私人物品如假牙等要交至患者家属手中,并核对无误[3]。
2.4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加强对护理人员沟通技巧的教育与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护患沟通技巧,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拉近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距离,让患者和患者家属在诊治过程中能够获得关注感与满足感,取得患者于患者家属的信任,建设双方之间的信任关系,提高患者接受治疗和护理的配合度,从而提高患者于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认可,提高患者满意度。
总之,手术室是一个风险性高的科室,手术室安全管理是整个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手术质量和患者的生命安全。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进行质量监控。手术室护理工作风险防范需要完善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护士的专业技术素质及法律意识,使手术室护理安全科学化、制度化和标准化,以提高护理质量,杜绝差错事故及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玉芬,陈婧,手术室患者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8,22(11C):3080-3081.
【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手术室护理隐患与预防措施。方法:观察我院手术室管理工作中的问题点,参考相关文献,手术室常见护理隐患有,术前患者意外坠床、物品遗漏等,术中物品准备不齐致慌乱、核对不清致治疗有误、患者等因素造成的意外损伤、感染,术后有患者意外坠床、标本丢失等。结果:健全手术室管理流程,提升人员素质,规范用品管理,加强责任制,落实执行的各个环节。结论:加强手术室管理,不仅要做到制度完善,执行严格,还要加强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个人专业技能与素质,加强每项工作记录管理,做到流程顺畅,责任到人。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隐患;预防措施
手术室是医院对病人实施手术,进行治疗与检查、诊断,同时也是抢救的重要场所,具有工作量大、病种多、患者病情重、护理工作繁重等特点,因此存在一定护理隐患,严重的将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近几年,新技术的应用,新手术方式的开展,使手术及手术室护理意外与风险也随之增加,我院结合护理工作实际,参考相关文献,分析我院手术室的护理隐患,提出预防及改进措施,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护理隐患分析
1.1 常见护理隐患
1.1.1术前护理隐患
术前的护理隐患常表现在对于儿童、老年人及昏迷患者,易接错或放错手术间引起严重后果;在护送过程中,易发生引流管脱落;如果因未加床栏约束,烦躁不安的患者易坠床、摔伤、碰伤等,加重患者病情;指引患者行X线片、CT片检查时易造成患者物品遗漏;进入手术室后在过床的过程中,由于手术床较狭窄,易造成患者移动时掉床的危险;全麻患者摆放手术时,因无法表达而造成牵引进某些部位受压,引起该部位不适甚至功能障碍。
1.1.2术中护理隐患
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在术前及关闭体腔前后如手术物品清点有误,加之术中添加记录不及时,交接班不规范,易导致患者体内存留手术用异物;术前如器械准备不全,或对手术可能发生的情况而预估不足,造成术中需用时临时准备;患者随身携带物品,如金属物品易造成烧灼伤,患者如皮肤接触到电刀涉及范围也会造成烧灼伤;患者摆放不当易引起压疮;术中应用抗生素或其他药品,如核准不准,静脉输血输液核对不严易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手术室内参观人员数量多,或消毒隔离、无菌措施执行不严易造成患者感染。
1.1.3术后护理隐患
术中患者标本保管不当发生丢失,甚至混淆,造成医师对症治疗方案错误;医用垃圾处理不当;术后患者过床时坠床、摔伤、引流管脱落等。
1.2其他隐患
手术室管理制度,如手术室安全制度、标本管理制度、护理记录填写及交接制度不健全;护理人员业务能力不够,尤其是应急能力有待加强;护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责任心较弱;手术室环境问题,如隔音问题,手术室内噪声易引起患者的恐惧感,引起不良心理反应,影响病情恢复。
2 预防措施分析
2.1健全管理制度,加强管理
建立并健全手术室管理制度,如安全制度、卫生消毒制度、标本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组织护士学习相关制度,并加强考核,制度制定后不仅有据可依,且要做到贯彻落实,不能让制度锁进抽屉,成为空谈。
加强护理执行环节的细化与标准化管理工作,在执行过程中加入考核与责任制,做到发生问题一追到底,提高护理人员责任意识,更新服务观念,减少护理事故出现。建立与完善消毒、隔离制度,在限制区、非限制区,无菌区、有菌区等有明确标识,严格控制手术过程中的参观人员数量,防止患者感染;护理人员交接时有明确的护理记录及清点记录,每次手术结束后,需有明确的器械使用与使用记录,晚值班护士器械清点完毕方可交接班,出现遗漏要追究到个人。
加强核查管理,仔细查对患者病室、床号、姓名、性别等相关信息,防止出现“开错刀”事件,核对后要有负责的护理人员签字确认。对于老年患者、幼儿、昏迷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前要随时与医师、麻醉师等进行沟通,确认患者信息及治疗方案,确认患者病情情况,做好手术准备。
严格标本管理制度,切忌将患者标本随意丢弃,混淆术后诊断。术后器械护士要妥善保管标本,做好标记,交由医师处理。标本放入标本袋中后核实患者基本信息,并记录在标本袋上,统一存放,由专人送检。送检及收检人员均签字确认。
2.2 加强人员配置,提高护士素质
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根据护理工作内容及特点,每年安排不同护理培训,除常规护理手法加强训练外,还增加新知识学习、新思想教育等,新仪器的使用与学习提升护理人员的业务技能,新思想教育则旨在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与服务意识;培训过程中加强考核制度,使知识后能够有效运用到工作中,提升护理质量;为优秀的护理人员提供外出培训、学习、考察的机会,鼓励护士自我学习与自主参加资质进修等学习、培训。在人员配置方面,尽量选择学历较高、业务素质较强,综合评价较好的人员,以加强手术护理人员的队伍素质。
2.3 严格落实执行的每个环节,防止意外发生
在护理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如小儿、急腹症、醉酒不合作等情况的患者,当患者有烦躁不安等表现,发现有可能发生摔伤、碰伤等情况要及时加以纠正,必要时应使用约束装置,以防出现意外。
观察患者术中摆放是否合理,摆放患者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防止用力拉扯患者肢体,导致损伤,尤其是交通事故、高处坠落、老人、小儿等类型患者,防止加重患者病情。在此我院每年新护士入职时均进行此项培训,以提高护理水平。
2.4规范术中物品,保持物品一致
术前仔细检查患者手术应准备物品清单,防止出现遗漏,手术时出现慌乱状态;必要时可做好手术用品记录,及使用情况,术后仔细清点手术物品是否准确。手术时尽量不要更换器械护士,尤其是小件添加物品,要由巡回护士亲自送交。掉落物品要及时拣起,零散物品要放入固定器内。
3 讨论
随着社会发展与医疗需求的不断提高,医疗安全问题成为患者就医的重要标准,并影响医院声誉,尤其是手术室的护理管理工作,更是医院整体护理管理的重点。加强手术室管理,不仅要做到制度完善,执行严格,还要加强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个人专业技能与素质,加强每项工作记录管理,做到流程顺畅,责任到人,防止医疗纠纷的出现。
参考文献
[1]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上海: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349.
[2]任雪英.手术室护理隐患与预防措施的探讨[J].现代护理.2011.8(4):97-98.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对策
手术室是极为重要的科室,它是医院实施检查、治疗、抢救等最主要场所。手术室护理尤其重要,一旦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出现差错,不仅会对病人造成额外的伤害,还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医患矛盾[1]。针对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各项安全隐患,我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予以应对,有效地保证了手术的顺利开展与患者的生命安全。
1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隐患
1.1手术前存在的安全隐患。
1.1.1医护人员对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的患者会给予适当的镇静剂治疗:因此部分患者在接受手术前会处于神志不清的状态,造成患者被接错或被送错手术室。
1.1.2由于接送患者量较大:部分医护人员未对患者病床进行仔细检查,造成接送途中发生引流管脱落、患者从病床摔落等事故或CT等诊断资料、衣裤等物品遗落。
1.1.3手术器材准备出现失误:手术器材与需要不匹配,相关器材的性能差,如手术刀、手术剪等锋利度不足或引流管道不通畅,延缓手术进程。
1.2手术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1.2.1放置不合理:部分患者的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术中患者放置不合理,容易因局部受压、肢体外展过度等原因发生压疮,对患者的神经、肌肉等造成不必要的损伤[2]。
1.2.2语言使用不合理:部分患者的意识在手术过程中处于相对清醒的状态,医护人员在手术中讨论与病情相关的话题,患者会对自己的病情发生误解从而产生不必要的情绪波动。
1.2.3无菌操作规范执行不严格:医护人员未在手术开始前仔细洗手,对出现刺破的手套未能及时进行更换,遭污染的手术器材未进行必要的清洁,未对手术室进行消毒处理。
1.2.4用药不当:部分药品由于长期未使用,其药物标识模糊不清,难以辨认[3]。部分医护人员在执行口头医嘱时出现失误,给予患者错误的药品或药品剂量不准确。
1.3手术结束后存在的安全隐患。
1.3.1病理标本保存不当:手术标本未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分类、保存,造成在登记不清。部分标本未放在固定地点,造成标本遗失。
1.3.2手术护理记录单填写不规范:手术护理记录填写不及时,在填写过程中出现大量修改,造成记录单不清晰或与医疗记录出现偏差。
2应对策略
2.1对手术室的医护人员进行严格的护理安全教育。确保各项规范能够有效落实。手术室的医护人员是手术的直接参与者,其操作水平和职业素养对手术质量和医疗安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4]。手术室中绝大多数的护理工作是由医护人员单独完成,因此杜绝手术中的各项安全隐患,需要每一位护理人员保持高度的自律性。我院对手术室的医护人员开展护理安全教育,将手术室的规章制度、操作规范等装订成册并发放,要求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并定期开展相关考核以检测掌握情况,力求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做到一丝不苟。
2.2杜绝手术准备工作中的失误。
2.2.1在接诊病人时:仔细核对病人的姓名、性别、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等相关信息。将病人的相关诊断资料收集完毕并确认无误后,送入指定手术室。在操作开始前由手术室的分管护士、麻醉师、主刀医生再次确认。在接送病人时仔细检查推车护栏是否竖起,避免患者肢体放在推车边缘。
2.2.2在手术开始前:医护人员仔细检查手术所需的各项器材是否完备。对性能不佳的手术器械,在进行必要的标记后,通知护士长进行更换。
2.3杜绝手术过程中的失误。
2.3.1合理放置患者:在放置前,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的生理条件、呼吸循环功能、舒适度等进行全面考虑,防止患者因长时间手术出现血管、神经等部位的损伤[4]。在操作过程中,保持动作轻柔缓慢,固定松紧合适,使患者保持舒适安全的手术状态。
2.3.2规范医护人员的语言: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安慰性的语言,使患者保持相对稳定的精神状态。在汇报病情时应当尽量回避患者,避免对患者造成刺激。
2.2.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医护人员在手术前用高效消毒剂洗手。护士在手术过程中对手术人员的无菌操作进行严格监督,一旦出现违规操作,第一时间指出并纠正。手套在刺破必须及时更换,防止发生感染。
2.2.4防止用药不当:在使用药物前对药名、剂量、使用方法等信息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再使用。对术中的口头医嘱,巡回护士必须复述一遍进行确认[5]。对药品放置进行严格规范,对静脉药物与外用药物进行分开放置,防止规格、标签相似的静脉用药与外用药拿错的问题出现。
2.4杜绝手术结束后的失误。
2.4.1防止手术标本保管不当:对手术中取出的活体组织,医护人员应仔细询问主刀医生是否送检,严禁自行处理。对患者的活体标本在用甲醇进行固定后,放入标本袋后连同病理单送至病理科,并与医师在标本交接表上签字确认。
2.4.2及时填术护理记录:医护人员对患者的详细信息、手术情况、手术器材使用及清点核对情况进行确认并填写。在填写过程中应当确保手术护理记录的真实、准确、合理、完整,不得擅自涂改。
3讨论
手术室护理质量与手术治疗效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手术室护理中的任何一个失误都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对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手术室的医护人员应当努力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与职业素质,严格遵守手术室护理的各项操作规范,避免出现安全隐患,确保手术能够有效开展。
作者:张亚兰 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牛晓燕.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及应对策略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03:95-96.
[2]郭伟.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及应对策略[J].基层医学论坛,2014,27:3715-3716.
关键词:介入手术室;安全管理;持续质量改进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6411(2016)02-0172-02
随着外科治疗技术的微创化和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血管疾病和非血管疾病诊疗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治疗方法从以往单一的外科手术向介入手术方向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向发展[1]。介入手术室成为进行介入诊断治疗的重要场所,承担着医院介入患者的手术诊断治疗和抢救任务,介入手术的成功与介入手术室的安全管理密切相关,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本院介入手术室近5年来,特别是自开展对照等级医院进行自查及三级联动检查以来,加大了安全管理的力度,制订了各项细节措施并持续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预防和减少了医疗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院介入手术室2010年3月~2015年2月施行介入手术8753例,主要施行的介入手术有血管介入(如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下肢血管脉闭塞症的介入治疗)、肿瘤介入、神经介入,非血管介入手术有经皮胆道引流术、肝脏肿瘤冷冻消融术等。对介入手术过程进行安全管理并持续质量改进,近年来无发生医疗、护理差错及患者跌倒、坠床等不良事件,但有3例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
2介入手术室的安全管理
2.1介入手术室制度的建立与修订
本院介入手术室在5年前存在房间设置布局不合理,区域划分不明确,设备少陈旧,人员知识结构老化,技术力量薄弱,监管制度不健全的情况。经过近几年的不断持续改进,制订了各项管理制度、流程、常规、职责、审核标准、在职培训计划、考核计划及检查标准,并根据需要每年定期补充制度、流程、常规、职责、审核标准等。本室除执行医院、护理部等制度外,根据科室的特点制订及修订了介入手术室手术患者核对制度及流程,药品使用制度及核对流程,介入手术室危重患者抢救护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出入室制度,感染管理及监测制度,医务人员及患者放射防护制度,医用耗材、器材管理制度,一次性使用耗材废物处理管理制度铅衣的维护和保养制度,应急预案等。使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化、常规化、流程化,加强了各项技能培训。经常对照制度、流程、常规、标准进行检查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并在2012年重新装修手术室时使手术室房间设置布局合理,区域划分明确,更新设备。
2.2安全管理制度及安全目标的学习
每月科及区组织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及护理部、科、区定期抽查考核核心制度及安全目标,考核成绩作为年终总结的成绩,并作为评优的因素之一。每年科室及个人制订预防不良事件、防跌倒及防坠床的措施。提高各级人员对护理安全的意识。
2.3安全措施及细节管理
2.3.1介入手术患者的查对接患者时做到十查,即查病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是否备皮、术前用药执行情况及随带药品、影像学资料。术前严格执行三方核对(护士、手术者、麻醉者或技师三方核对)再次核对患者身份、手术方式、手术部位、物品灭菌合格情况等,核对无误后三方签名确定[2]。2.3.2用药核对手术前核对时了解药物过敏史,严格执行“三查”、“七对”,落实二人核对,保证护理安全。术中用药前与手术者核实需用的药物及剂量,选择合适的溶酶,非整瓶使用的药在摆药单上写明剂量,注意保留安培备查,急救,药物有效期在6个月内提前更换处理,以免药物过期。2.3.3介入手术器材的准备术前1d根据申请单所申请术式内容准备物品(如球囊、支架,滤器、药盒等),其中应准备常用导管和因血管变异所需要的特殊导管。如特殊器材不足无法补充需通知主管医生,急诊及常用的介入器材应随时备用,手术当天再次检查手术所需器材、药物、敷料等是否准备充足,避免因器材准备不妥而延误介入手术时间。所有耗材必须是经过医院设备科采购的产品,介入耗材必须经医院追溯验证。在使用导管、导丝、鞘管耗材等前,应仔细检查,如有折裂现象立即停止使用,避免损伤血管或断裂在血管内。日常准备有抓铺器以防发生异物遗留于血管或体内时急用。防止异物遗留于血管或体内。2.3.4高值耗材的核对高值耗材及植入性医疗器械使用前要与手术者核对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有效期及包装完好,避免开错包装用错型号等造成不良后果。使用球囊及支架前除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有效期及包装完好外,还要注意向医生报告需要使用鞘组的号码,给予合适的鞘组,以防发生球囊进入后取出困难发生意外;另外还要注意球囊及支架的输送长度是否足够,以免开错浪费。使用钢圈、微钢圈要注意导管的大小及输送导丝大小要匹配。取滤器时使用的滤器回收导管要与放滤器时匹配。定期检查无菌物品有效期,提前处理有效期近的物品,以免急用时开错。加强对学生,新调入护士、进修护士的培训,无执业证者不能独立上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证医疗耗材一次性使用以防发生不良事件。2.3.5安全防护对危重患者及不合作的患者要有专人看护,防止发生意外。麻醉没有完全清醒和躁动的患者使用约束带固定患者,固定牢固、恰当,病情重者或不能移动者需医务人员多人共同完成过床。过床后要注意上好床栏,以防坠床、跌倒。做好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及积极配合医生处理患者各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同时严格执行医务人员及患者放射防护制度。5年来做到未发生医疗、护理差错、投诉及患者跌倒、坠床等不良事件。2.3.6锐器伤的预防介入手术室医务人员最常见职业暴露是针刺伤,故应加强损伤性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手术过程中产生的所有锐器均应放入合格的锐器盒内,暂时不能丢弃的锐器应放置在专用于放置锐器的弯盘内。对新到介入手术室的医生、实习生、护士、工人等均要进行锐器的放置及处理培训,以免乱放锐器伤及自己及他人。本科5年来共发生针刺伤3人,其原因是1台实习生手术时未按规定位置放置锐器,造成手术1名医生针刺伤。另外2名入职不到1年的工人针刺伤是未按规定清理物品,用手捡针头造成针刺伤。故需特别要加强对学生及工人的培训,说明锐器放置处理方法及重要性,告知工人用专用捡针头的工具丢弃锐器,禁止用手捡针头。发生针刺伤后要立即按照职业暴露流程处理及上报。
3小结
X线辐射主要是射线作用于物体时由于电离作用造成生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的损伤、过度辐射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血象异常、皮肤损伤等,甚至可诱发癌症[3]。所以医患人员均需注意射线防护,术中保持门紧闭;参与手术人员穿戴防护服、使用防护屏。防护屏和防护服后X线辐射剂量明显低于防护屏前和防护服前辐射剂量[4]。在保证无菌和充分暴露术野的情况下,用防护用品摭挡患者和拍摄无关的部位。特别注意保护甲状腺胸腺及性腺[5],尽量减少射线损伤。同时要做好防辐射用品的维护和保养,以保证防辐射效果,保证医患安全。
参考文献
[1]李雪,陈金华,卢容,等.综合放射介入手术平台的建设与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2,21(12):1042-1043.
[2]邹爱国,谢丽霞,蒋维连.安全核对表和交接记录本在手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0,10:100-101.
[3]苗琳.一站式复合手术室的护理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8):746-747.
[4]贾中文.C形臂线机透视下骨科手术不同防护用品的防护效果调查[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0(5):643-647.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探讨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护理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护理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护理纠纷或事故,以及影响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和护理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护理不良事件是护理服务缺陷的反应,是影响患者安全的重要因素。手术室是医院高技术、高风险、高强度工作的科室,是对患者进行手术和抢救的重要场所,工作紧张繁忙,护理工作中的任何疏忽都可能酿成大祸,给患者带来严重损害甚至危害生命。因此,必须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至最低,以保障患者的安全。
1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分类
1.1常见不良事件 手术器械遗留到辅料中夹带到清洗中心;术中器械清点不清而延长关腹时间;器械准备不全而延长了手术时间;术前未检查器械设备性能,造成使用时发生故障,贵重器械仪器使用不当而造成损坏。
1.2少见不良事件 使用高频电刀时因护士配合有误而造成电灼伤;病理标本管理不当或丢失;手术放置不当引起患者神经损伤;术中用药错误,药物浓度、剂量不准确,输错血;手术用物遗留体腔;接错患者,开错手术。
2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的防范措施
2.1加强手术室的安全管理
2.1.1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手术室是集抢救、治疗、诊断于一体的场所,护士每天面对的是急诊、重症或是被麻醉而失去表达能力的患者,手术室中仪器、器械多,手术有关物品多,如果没有严格的制度易因忙乱而发生事故。因此必须健全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让护士在做每件工作时都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为每件仪器、设备的使用指定出工作流程、操作要点,并粘贴上墙,便于人员流动时,在最短时间内熟悉流程,一丝不苟的进行各项操作,有条不紊地为患者提供有效安全的护理。
2.1.2每个月召开安全讨论会,共同排查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对已发生的不良安全事件,及时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讨论,分析原因,吸取教训,提出改进措施,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尽量杜绝不良事件的发生。
2.1.3加强学习培训 至少业务学习2次/月,学习内容如复杂手术配合、重危患者抢救、新仪器的讲解及掌握要点等。同时采用护士长早会提问,设护士工作质量登记本,每日记录,月底统计,要求新护士认真做好工作笔记,加强业务学习,熟练掌握手术配合工作,护士长不定时抽查,评定成绩与年底考核挂钩。
2.1.3排班时遵循优化组合、能级对应的原则 将业务水平、健康状况、年龄、学历不同的人员进行合理搭配,有利于护理人员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同时,使结构达到最优化,提高护理安全及整体效率。
2.2加强护士的责任心教育和技能培训
2.2.1加强责任心 责任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护士工作崇高而重要,必须一丝不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大的事故往往是因"小差错"而引起的。作为1名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修养,在工作中养成很好的责任意识,才能做好本职工作。
2.2.2严格执行手术室各种制度及操作规程 各种制度和操作流程是患者手术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证。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认真执行各项查对制度、安全制度、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及各种技能、仪器操作规程,以确保患者安全。
2.2.3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护士在工作中出现不良事故,应立即通知医生和护士长,并逐级上报,讨论后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2.2.4新业务、新技术的不断开展,新的医疗仪器设备的大量应用,导致了手术室护理人员技术方面的风险加大。如不加强学习,往往会发生仪器操作不当,与手术医生配合不协调而影响手术的质量,因此要加强新业务、新技术的学习,注重各种新的医疗设备培训,达到人人熟练掌握,并能排除简单的故障,对新购进的医疗设备仪器,要求供应商对全科护理人员集中规范讲解,包括安装、 使用、注意事项、保养方法、小故障的应对等。对每一台仪器挂操作规程,定期对仪器进行维修、保养、登记,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转。
3讨论
手术室护理人员业务素质水平和素质直接影响手术室护理质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作为1名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应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务必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和崇高的责任感,增强防范意识,保证护理安全,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筱军,张水红,陈静宜.手术室护理差错防范的探讨[J].中华临床护理学杂志,2008,5(108):5418.
[2]薛焕芬,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9,(05).
[3]杨琦运,刘美斯.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隐患与防护措施.全科护理,2012,10(4):93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