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精神病人心理治疗8篇

时间:2023-10-15 10:06:4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精神病人心理治疗,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精神病人心理治疗

篇1

临床表明,精神病患者康复期实施有效的认知心理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性。本文旨在分析对康复期精神病患者实施认知心理治疗的远期效果,特收集我院的80例康复期精神病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的80例康复期精神病患者,本组患者均经ICD-10诊断标准[1]和CCMD-3诊断标准[2]确诊,急性期治疗后PANSS减分率超过百分之五十或总分低于百分之六十、BPRS减分超过百分之五十,本组患者均无躯体严重疾病,在接受本次治疗过程中有一名以上的监护人员实施监护,本次研究均获得患者和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患者的干预方式将其分为认知心理治疗组(40例)与普通知识宣教组(40例),认知心理治疗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18岁-42岁,平均年龄(28.65±10.14)岁,其中有10例为情感障碍,30例精神分裂症;普通知识宣教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17岁-43岁,平均年龄(29.13±10.22)岁,其中有11例为情感障碍,29例精神分裂症。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普通知识宣教组患者仅进行一般的精神卫生知识宣教,认知心理治疗组患者则在普通知识宣教组的基础上加强认知心理治疗,具体措施为:首先是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详细的精神卫生知识宣教,为其讲解病情发生发展、治疗方法、认知心理治疗的重要性等知识,并根据实际情况,调动患者家属联合医院资源为患者建立家庭社会支持系统,使患者能够得到更多来自家庭、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为患者营造良好的恢复环境;同时为患者进行各种生存技能训练,包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沟通等;在开展认知心理治疗过程中应循序渐进,比如治疗初期主要了解患者的困惑、不良情绪等,并告知患者以上问题是由于错误认知、信念导致,然后要使患者充分认知到对自己不良情绪和行为等结果患者本身是有责任的,再次是帮助患者纠正或放弃不合理信念,最后是通过学习建立正确的观念以及接受理性的生活哲理,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掌握治疗技巧,积极通过引导、鼓励等方式得到患者依从性。

1.3效果判定标准

对患者实施为期两年的随访,观察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的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社会功能缺陷评分以及复发率和再次住院率、再就业率情况[3]。其中,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主要采用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 [4]进行,社会功能缺陷评分主要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 [5]进行。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加以分析,使用χ2检验统计计数资料,使用(x±s)表示本实验的计量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认知心理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的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社会功能缺陷评分均明显优于普通知识宣教组(P

篇2

发作期的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

临床上多数病人出现明显的思维障碍,自知力缺乏,生活能力下降,有些病人出现兴奋、躁动、伤人,毁物、自杀、自伤、或木僵、不语、滴水不进,此期病人完全处于精神障碍发作期,把自己封闭在自我意识当中,不想接受治疗,对这些病人除了应用精神科药物治疗和其他辅治疗外,还要分析了解病人在病前所遇到的精神刺激。

首先要想办法接近病人,关心体贴病人。在病人整个住院治疗过程中,既要尊重病人的人格,包括病人的隐私,避免一切恶性刺激,尽快消除或减轻病人的消极情绪和反常行为,使他们从自我封闭的小圈子里走出来。对病人提出的一些合理的和不合理的要求,应及时恰当地给予解决或解释。同时医务人员还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语言,来消除病人的紧张心理和逆反心理以及对医院的恐惧心理,使他们充分体会到医院的温暖。

在住院的病人中,发作期的护理工作复杂而艰难,需要我们医务人员既要有丰富的临床知识和心理学知识,运用心理学理论,充分发挥心理护理在精神科治疗中的作用,同时还要有耐心、细心、责任心,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这样护理工作就好做了,并为下一期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有的人认为这一期的病人思维障碍及其他精神状况较重,治疗、护理不配合,心理工作不好开展,但如果为此放松这一期的心理治疗,就会给后期工作的开展带来很大的麻烦。

恢复期的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

经过服药治疗和心理治疗后,精神症状明显缓解,病人有一定的自知力和分析力,此时病人的病情进入恢复期。

恢复期的病人绝大多数还在住院治疗,但这时的病人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缓解,精神症状基本消除,自知力开始恢复,这一阶段的病人除了给予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外,此时病人的心理活动较为复杂,因此,对恢复期的病人更要加强心理护理,解除心理障碍。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开展各种工娱治疗和心理治疗。

因此时病人自知力开始恢复,对自身现状已能认识,他们除了积极配合治疗外,对自己的出院以后问题考虑最多,因此这时的心理压力较大。首先他们面临一个出院回到社会的问题,怕因患过精神病而受到歧视;怕出院后精神症状复发再次住院;怕智力不能恢复如初;担心自己的工作能力下降;领导会另眼相看;怕完成不了工作或怕自己找不到工作;如果是学生怕同学知道而受到嘲笑或学校了解病情后而令其停学;已婚的病人怕影响家庭生活;怕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而引起下降导致婚姻破裂;未婚的病人担心找不到对象或因自己曾患过精神病而告吹;没有经济来源的病人怕自己久病欠债而无力偿还如此等等,使他们背上沉重的精神负担,对自己的未来失去信心。

此时是住院的病人,病情能否尽快康复,在临床上除了药物维持治疗外,针对他们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分析,采取各种各样的形式,施行有效地心理指导,使他们解除心理障碍,巩固疗效,稳定情绪,建立信心,对预防病情复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另外,合理安排病人的生活也很重要,可以组织病人到康复科参加各种工娱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和读书,读报,学习使其认识到自己与正常人没有区别,充分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成为有益于社会或减少社会负担的人。

开展工娱治疗活动:工娱治疗活动,是在护士的指导下,安排病人进行文艺活动、体育活动、手工艺活动等等。相应的我院康复科有音体活动室,可让病人唱歌跳舞。有乒乓球室,体育活动室,可以组织病人每日做操,通过这些有意识的活动改变病人的注意力,使病人的大脑皮层兴奋点转移,从而减少病人的紧张焦虑情绪。根据病情的不同,可以分为镇静性工疗,振奋性工疗,一般性工疗。在病人一旦熟悉了某项操作而开始展示出厌烦情绪时,即应考虑更换项目。通过各种不同的活动,丰富他们的住院生活,尽快营造一个与外界相同的和谐修养环境,以利于病人出院后很快适应社会环境。

心理治疗:有些病人的心理负担牵扯到个人隐私问题,不愿意让别人知道, 这时护理人员应采取一对一的心理治疗,对一般心理问题以及病情相同的一组病人,要进行集体心理治疗,把病人组织起来,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讲解一些精神科医学知识,使他们对疾病有一些充分的理解和认识,掌握一些防止疾病复发的一些知识和护理。

治疗期的心理治疗及护理:指导病人及家属,在出院前期实施心理治疗和护理。如果上期治疗得当,心理护理工作跟上,就会使更多的病人病情稳定,思维及行为基本恢复正常,生活能自理,能参加工娱活动。这时病人应该出院进入社会。此期病人在心理上又进入一个好发期。他们初入社会病情刚愈,情感较脆弱,情绪易波动,易受外界的影响。如果外部环境较差,就容易使病人重遭挫折,精神再度崩溃,使前一段的治疗功亏一篑。所以说只有良好的医疗环境,对精神病人的康复还远远不够,外部环境的好坏,对患者的精神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病人出院后,要靠家属的作用让病人坚持长期服药维持治疗。医护人员要与病人及家属经常保持联系,了解病情,指导用药,或嘱咐病人到医院复查。

篇3

[关健词]人性化;心理护理;精神病;治疗

人性化护理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最优质的服务,极大推动了护理事业的发展,真正把“以患者为中心”推向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发展轨道[1]。我院于2008年9月~2010年2月对住院接受治疗的外伤性精神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并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进行了临床护理效果比较,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年9月~2010年2月选择在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外伤性精神病患者58例,其中男31例,女27例;

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43.1±12.3)岁。按照随机数字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情等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及精神科专科护理,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由2名从事精神科多年的临床主治医师和心理医师进行评定,评定者不参加人性化护理服务的独自评定,且对患者是否接受人性化护理服务均盲。采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cale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gative symptoms,SANS)、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nurses,observation scale for inpatient evaluation-30,NOSIE-30),分别于入组时(入院2周)及入院8周时进行评定[2]。

1.3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 SANS评分由表1可知研究组的SANS评分在人性化护理前后有明显变化,且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患者2周末与8周末后SANS评分对比(分,)

因子 研究组(n=29) 对照组(n=29)

2周末 8周末 2周末 8周末

情感淡漠 8.71±1.25 6.35±2.31ab 8.78±1.24 7.45±1.66

思维贫乏 12.03±1.43 9.41±1.21ab 12.45±1.23 12.32±2.32

意志减退 9.88±1.56 8.23±1.32ab 10.01±1.45 9.89±1.47

注意障碍 11.87±1.33 9.44±1.02ab 11.23±1.45 11.45±2.41

兴趣缺乏 10.44±1.56 8.64±1.43ab 10.14±1.24 9.67±1.78

注:与本组2周末比较,aP

与对照组8周末比较,bP

2.2 NOSIE-30评分由表2可知研究组的NOSIE-30评分在人性化护理前后有明显变化,且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两组患者2周末与8周末后NOSIE-30评分对比(分,)

因子 研究组(n=29) 对照组(n=29)

2周末 8周末 2周末 8周末

积极因素 33.27±11.33 59.46±10.02cd 39.23±10.45 33.42±12.01

消极因素 72.44±6.26 30.46±9.11cd 73.10±11.22 71.87±13.32

注:与本组2周末比较,cP

与对照组8周末比较,dP

3讨论

人性化护理将“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护理模式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模式。而这种人文关怀集中体现了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权利和要求、人格和尊严的关心和关注。人性化护理不仅只表现在护士优雅的举止,整洁的仪表,轻盈的动作,给人以美感,更重要的是人性化护理能体现护士对患者的真情实意,针对不同的患者,及时提供不同的人性化护理,使患者在短时间内身心恢复到最佳状态,实行人性化护理,是护理学的又一发展。

本文对收治的精神科住院患者实施了以下几点人性化心理护理:①身心照护,积极沟通,提高家属参与的积极性。家属是患者最亲近的人,在治疗中如能共同参与治疗决定,用更多的时间陪伴患者,这样可消除她们的孤独感,使她们积极地配合治疗,尤其是配偶,给予细心呵护。在生活上适当地给予更多关心和照顾,根据患者的身体功能水平,多安排一些集体活动,使其保持愉快的心情和社会适应能力,也有利于增加患者之间的了解和互助[3]。②因人而异,制定个性化护理。了解每一位患者的职业、宗教文化背景、家庭、配偶及个人生活境遇等,熟悉每一位患者疾病的程度、治疗方案、具体治疗方法、药物的使用、心理状态,其治疗、预后等因素,在掌握全面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根据不同患者及其家属的职业、社会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健康水平,及时给予明确的解释和说明,同进或超前的测知她们将要可能出现的心理变化和心理规律,有针对性的解除她们心理上的障碍。人性化护理在维系精神病患者的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方面也起着积极的作用;情感支持帮助患者克服孤独感和无助感;生活关怀满足了患者的生理需要;文化护理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行为准则和生活态度。本研究结果表明,人性化护理服务符合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理念,能够有效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的改善,恢复和改善社会功能,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

[1]雷志娟.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6):109-110.

篇4

〔关键词〕恢复期精神病;心理需求;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7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6019-(2010)04-50-02

精神病人恢复期的护理可分为住院期间的护理和出院后的护理。恢复期的护理主要是针对于病人在恢复期各方面的心理需求及形态而进行的。

1恢复期精神病人在院间的心理需求及护理

1.1尊重和发挥病人积极参加治疗的主动权由于药物的影响,有的病人会出现各种药物反应,当意识清晰的病人叙述不适,且反复纠缠医护人员寻求帮助时,我们千万不要认为他们是无理取闹,他们有权提出疑问要求解答,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其“呼声”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1.2爱护病人,礼貌地对待他们是护理上的精髓恢复期精神病人在这个时期对外界事物所产生的反应极为敏感,若这时有病人主动向你打招呼,应以礼相待。决不可冷淡对方,更应避免不良言行刺激病人,否则会伤害病人的自尊心。甚至导致病人自卑心理,使病情恶化。医护人员的一言一行,病人常不加分析地将有关信息与自身疾病联系起来,正确的暗示可使病人由消极因素变为积极因素,反面的暗示则可使病人自我意识紊乱甚至丧失生活信心。要尊重他们的人格,给予他们性格上和生活习惯的尊重,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并用来治疗效果好的一些生活事例激励他们,多用社会和家庭的美好前景去启发病人战胜疾病。

1.3要加强巡视,严密及时作好心理护理恢复期精神病人自知力基本上已恢复,都盼望早日回家,但许多病人因回家心切而家人又长时间未接出院,这时病人情绪波动很大,有的病人又感到紧张、焦虑,认为家人不要他了,自己可能一辈子要住在医院里,因而变得郁郁寡欢,情绪低落,对住院不安心,甚至还产生自杀及逃跑的念头。其中还有些病人因对自己犯病时的表现感到羞愧,怕以后被人鄙视,感到绝望因而以又乱猜想引起病情再一次复发。这时期的患者由于接近出院,但由于又过多的考虑个人、家庭、婚姻等多方面的问题,常感到前途渺茫,内心痛苦,产生悲观失望情绪,导致消极自杀观念。由于这时病人心理状态与他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护理人员应善于观察,主动接近病人,通过与病人的交谈,从表情及行为中可以体会到他们的心境,初步掌握病人病态性格上的掩饰性,及时疏导,关心与同情,诱导并启发病人努力倾诉内心痛苦,对极想回家的病人要保护其期待心理,婉言相商,诚恳解释。对企图自杀和外逃的病人除加强巡视外,更应加强心理护理,清楚地告诉他们精神病与其它疾病一样都是可以治好的,消除病人模糊的焦虑感,使之感到医护人员能够为他们分担痛苦,使之感到心理上的安慰,安心住院,特别是病人即将采取自杀的关键时刻,医护人员的帮助会起到挽救病人生命的作用。总之,护理人员因针对不同的情况灵活地采取有效的措施,以保证病人情绪的相对稳定。

1.4向病人家属作好出院前的宣教工作,指导病人出院后的注意事项。

篇5

人们常说“自己最了解自己”,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一个人心里有什么想法,做过什么事,不说出来一般别人不知道,只有自己最清楚。但是,自己的想法、行为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正确,就不一定都能认识和了解了。

例如,一个人患了精神病,有许多不符合事实的想法和古怪的行为,但其本人在治愈前是不会认识到自己的言行是病态的,因为他们失去了自知力。许多强迫性神经症的病人强迫自己做出一些重复的动作,例如反复长时间洗手、反复锁门等。他们在道理上也认识到不必如此,但有一种很强的力量在驱使自己非这样做不可。这种力量是从哪里来的呢?病人在心理治疗前是不知道的,也没有自知力。

事实上,即使没有明显心理疾病的人或健康人,在日常生活中尤其在人际关系中出现矛盾和冲突或心情不畅时,大多数人不能正确、合理地评价自己的言行。例如两个陌生人在公共汽车上因互相挤了一下就可能打骂起来,各讲各的理,难解难分。如果都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的所作所为,就不一定会争吵起来,情绪也不至激动了。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有的人老说别人有某些缺点,如“不诚实”、“拍马屁”等,却不知自己恰恰有这些作风。由此看来,不论是精神病人、轻微心理疾病的病人或健康人都不能完全认识和了解自己。所以,缺乏自知之明是人类普遍存在的特性之一,只不过是程度不同而已。

心理治疗为了恢复自知之明

许多精神病人,尤其是最常见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病人,尽管他们的外表行为可能并不十分错乱,但有许多病态想法,如认为有人在设圈套陷害他、旁敲侧击地讽刺他,甚至窃听他的讲话等,他们往往坚信是真的。因此,要想用正常人的逻辑说服他们改正这些不符合实际的想法是徒劳的。如果医生用药物或其他的方法给他们治疗,病情好转时,病人便会认识到他们病中的想法和行动是属于病态的,好似从梦中醒来一样,这时就可以认为病人有了自知力。医生常以自知力恢复的完整程度来判断精神病病情的好转程度。

心理治疗使神经症病人得到自知之明

有些心理疾病如强迫性神经症,药物治疗效果不大,可以采用心理治疗。其目的就是帮助病人自己找出驱使他们做强迫行动的力量。有一位36岁的女病人,4年前第三次妊娠做人工流产时,在候诊室里看到其他病人从手术室出来时口流涎液,表情痛苦,她手术后回家不久,就觉得自己双手和身上不干净,便反复洗手洗澡,但仍觉得没有洗干净。此后逐渐加重,以至洗一次澡要花十余小时。由于多次使用肥皂,以致手背皮肤出现皲裂。自己也觉得这样做不正常,既影响了生活,又影响了工作,但不知为什么总是觉得自己身上没洗干净,似乎有一种很强的无法抗拒的驱动力促使她这样做。在心理治疗中,病人在医生指导下慢慢回忆起一件久已忘掉的经历。大约在她4岁时的一个夏天,一次在炕上玩耍时不小心跌下来,掉在哥哥姐姐养的蚕筐里,结果许多被压死的蚕粘在身上。她非常恐惧,几天都没有睡好觉。在她叙述了这个经历后,领悟到自己身上并不脏,怕脏的恐惧和驱使自己反复洗的驱动力是幼年时的精神创伤所形成的,此时才真正醒悟过来。以后要洗的愿望就不再那么强烈。心理治疗虽然花了不少时间,一旦找到了那个以前不可理解的驱动力的来源,症状就很快减轻以至消失。

心理咨询可提高或增加自知之明

许多人虽没有什么严重疾病,但常常会有种种烦恼和伤脑筋的问题需要求助于心理咨询医生。他们常常把烦恼的原因归罪于外界和其他人,这时如果仅仅鼓励、安慰他们,表面上也会使这些人宣泄了郁闷,感觉心情舒畅一些,但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医生则会注意到求助者的谈话和行为,从中发现他们是在哪些方面缺乏自知,而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想法和感情,从提高他们的自知力着手逐渐引导他们达到人格成熟。美国心理咨询家M・E・卡万那曾说过,必须使求助者认识到心理咨询是无法改变他们的外在环境的,而要问他们:“你能在认识上和行为上做出哪些改变以帮助你减轻自己的困难?”这样才能触及到求助者的自知力问题。

篇6

【关键词】 精神病恢复期;心理治疗

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患精神疾病的人数也较前增多,而精神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已经不是问题,治愈率也较前增高,但精神病的复发率也高,特别是在恢复期精神病的复发率更为明显,所以控制恢复期的复发是治疗精神疾病的不开缺少的环节。

精神疾病的主要生物学因素大致是遗传、环境、感染、躯体疾病等致病因素导致的大脑神经发生紊乱,但其共同的临床特点都为心理行为和情绪异常。

心理治疗是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运用专业的心理学技术,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沟通,达到解除精神疾病患者的痛苦或者是行为障碍的目的,改善患者心理环境,增强患者对环境的适应力,最终实现康复目的过程。心理干预治疗贯穿了整个精神疾病的治疗过程。精神病恢复期的患者更需要心理治疗的介入,有研究显示,精神病恢复期患者焦虑症发生率为35.0%,抑郁症状发生率为46.6%[1]。控制此类症状的发生,是恢复期治疗的重要任务。

精神患者在正规治疗2周~2个月后,患者的精神症状逐渐减轻,甚至消除,各种认知能力开始逐渐恢复正常,这时,他们逐渐回归社会,参与现实。但现实中的很多问题又开始困扰着他们,固有的认知模式使他们内心矛盾重重,各种心理反应不断出现。这时,如果只用药物维持治疗,而忽略了患者的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恢复,将会导致患者的病情复发。因此,在精神病恢复期的治疗不但要继续服药物巩固治疗外,还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心理和社会功能的恢复,应将生物治疗转变为以心理治疗为核心的“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并成为精神病恢复期的主要治疗手段[2]。

本研究从31例精神病恢复期患者的心理治疗的案例入手,具体分析精神病恢复期心理治疗的过程,形成对精神病恢复期患者的心理状态、心理治疗策略以及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资料是选取主要在吉林市精神病院、吉林市中医院神经科等医院接收的精神病恢复期的35例患者,全部患者均为接受半年以上心理治疗的精神病恢复期患者,这些患者中有32人是出院后主动选择心理治疗,全部案例皆获得了家庭的积极配合。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在16~35岁之间,病因表现上,精神分裂症4例,情感22例,心因性精神障碍9例,平均病程(2.9±5)年。这些康复期患者中,大专以上5例,学生24例,其他6例。恢复期标准主要依据南京精神科学术会议拟定的疗效评定标准,即精神症状基本消除,病情稳定,排除因精神疾病本身所致的一些情绪因素,已具备自知力或部分自知力。

1.2 方法

1.2.1 面谈法 与精神病恢复期的患者、家属及精神科医生进行了标准化访谈,了解患者的主要发病病因、病程、治疗经历,尤其是这些患者在恢复期的主要压力和问题以及目前的社会适应状况、生活质量和情绪反应状态。

1.2.2 临床总结 对每个患者的治疗状况、具体应用方法及成效表现进行具体的临床总结。

1.2.3 统计和评估 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对35例病例进行测评,并与全国常模成人组进行对比,分析这组案例在接受了心理治疗后的心理健康水平。

2 结果

2.1 通过访谈发现,精神病患者在恢复期后,其认知功能得到恢复,但其在现实当中仍有很多矛盾和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认为自己病情好转,对继续服用药物持怀疑的态度;第二,对因药物引起的副反应的担心,害怕长期的服药;第三,既想参加社会现实,又担心自己能力不足,社会适应性低、无生存能力,无法面对现实的残酷;害怕面对过去的环境和熟人,又害怕孤独寂寞。担心社会和家庭的接纳度;同时,表现为强烈的自卑、焦虑、抑郁甚至一定程度的敌对。

2.2 研究发现,心理医生在进行心理治疗时,主要关注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技术的培养、情绪的调整和训练,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几乎所有的成功的康复案例都有家庭的积极配合和参与。其方法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小组干预治疗:主要利用集体的形式和氛围来改变个体的不良认知模式。②情绪调整训练:利用放松疗法、脱敏疗法、情绪疏导等行为主义疗法进行情绪训练,使患者面对情绪不稳时能够积极求助或者自助,避免情绪的失控。③社会交往技能训练:采用团体心理训练、心理剧等方法,通过真实情景演练,加强对群体关系的积极理解,进一步的尝试如何寻求支持,如何与他人交谈、合作,掌握常用的社会交往策略并能有效应用,从而树立信心和勇气,敢于面对困境并能有效化解。④家庭心理治疗:即通过改善家庭环境和人际关系来进行的心理治疗。改进家庭心理功能,实现对精神病恢复期患者的全面心理保健。

2.3 数据分析结果 经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结果显示:各因子分及阳性项目数与全国常模比较精神病恢复期患者的恢复状况良好,其抑郁、焦虑、恐惧、敌对4项的因子分与成人心理健康的全国常模比较接近,心理健康水平达到了全国成人心理健康的常模水平,说明这些患者已经具有正常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治疗疗效显著。

3 讨论

研究表明,心理治疗对精神病恢复期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且效果是显著的。这些案例说明心理治疗对防止精神病复发是有效的[3]。家庭在精神病恢复期心理治疗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访谈和心理治疗结果发现,在本项研究中,所有患者的家庭成员都很支持,积极参与配合心理医生的安排,甚至学习治疗方法,充当心理治疗师的角色。研究中还发现,精神病人仍然或多或少的受到社会的歧视,使精神病恢复期的患者承担社会角色和义务的愿望受阻,心理压力增大,极易导致精神病的复发。药物治疗仍然是精神病康复期必要的治疗手段。

此外,在本研究的样本中,青年期人数略多,而青年人具有青春期发育引发的情感激烈等特点,发病时间较短,复发次数较少,配合有效地心理干预治疗后,效果更加明显。

参 考 文 献

[1] 李秀珍,闫淑玲,宋淑玲. 精神病患者康复期的心理分析和护理.牡丹江医学院院报,1997,18(4):6465.

篇7

心理护理系指护理人员运用医学心理知识,以科学态度、恰当方法、美好语言对病人的精神痛苦、心理顾虑、思想负担、疑难问题进行疏导。用启发、诱导、说服、解释、安慰、劝解及调整环境等方法,帮助病人摆脱困难。由于精神病人的异常行为常被人误解,受人歧视,在社会和家庭得不到尊重和理解,加之疾病折磨,病人精神痛苦,心理矛盾比较激烈,常可导致自杀或伤人。心理护理任务艰巨。要为病人排除紧张、恐惧、忧伤、愤怒及消极情绪,使他们心情愉快,坚持治疗,树立信心,战胜疾病。鼓起勇气,面对现实,重新走向新生活。

2、护理

(1)在进行心理护理时,首先应仪表端庄、态度和蔼、言语温和,动作文静、沉稳,给病人以亲切感和安全感。使病人愿意与护士交往,并建立良好护患关系。逐步取得病人信任,为进一步开展心理护理打好基础。

(2)要了解病人主要病史。对不同身份、职务的病人应一视同仁,平等相待。要尊重病人,为病人解除痛苦。对暴露出的各种心理矛盾,应给予足够重视,不得歧视。要综合分析,善始善终给予解决。护理人员的行为是无声的治疗。生硬或冷淡的护理态度,不仅使相别病人产生烦感,对周围病人心理也是一恶性刺激,护理道德的败坏绝不会取得心理治疗的成功。

(3)要针对疾病不同特点进行护理。某些重性精神病患者无自知力,常拒绝住院和治疗。此时要耐心劝解病人暂住下来做系统检查,向病人讲解精神卫生的重要意义,使病人能接受治疗要求,安心住院。患有神经官能症和焦虑症的病人,常纠缠工作人员,述说内心忧伤向躯体不适,对自身疾病焦虑不安。要向病人宣传疾病知识,解除思想负担,可根据病人病情及文化程度,就主要心理矛盾个别交谈。语气要肯定,观点要明确,使病人有一定收获,争取再次谈话时达到预期目的,以使病人得到安慰。增进信心,缓解忧伤情绪。

(4)针对治疗不同时期的心理问题开展护理

①新入院病人我是被哄骗、强迫而来,心中愤愤不平。入院后又增加了对环境的陌生、恐惧感,也有的惧怕治疗等,心理上有不安全感。病人离开亲人,需要关怀和温暖,需要得到爱护与尊重,希望能有好的医疗环境和护理。此时要热情诚恳的接待病人,帮助病人尽快熟悉医院环境,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和友谊,逐步打消各种顾虑,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

②病人进入缓解期,开始对疾病过程进行回忆。病人常为发病时的病态行为(如丢失钱财,毁坏贵重物品,伤害亲人等)后悔莫及,悲痛欲绝,展示前程,心灰意冷。此时要关心理解病人,诱导病人分析有利前景,珍惜治疗成果,正确对待过去,重新开创未来,创造美好的新生活。新晨

篇8

压力源是指凡是能够对身体施加影响而促发机体产生压力的因素均称为压力源。机体在压力源的刺激下出现一系列以交感神经兴奋性的改变表现为血糖,血压升高,心跳加快,肌肉紧张度增加。而机体面临不断的压力会产生一些共同的症状和体征,如全身不适,体重下降,疲乏,倦怡,疼痛,失眠,肠胃功能紊乱等。而精神科护士要面对的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常面临着危重,突发,多变的情况,持续多方面的压力源危害着护士的健康,认识常见的压力源,对其进行干预,能缓解,减轻压力源产生的危害,保护护士的身心健康。

1. 精神科护士常见的心理压力源

1.1社会的偏见

虽然国家卫生部门不断的呼吁提高护士地位,但长期以往的‘大医生,小护士’意识

在很大一部分人心中是根深蒂固,认为护士是伺候人的活,病人来看病,主要是医生的功劳,而护士所付出的微不足道,病人出院总是对主治医师表示感谢,而对护士的辛劳付出漠而不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士的专业认同感,和积极性。

1.2职业压力大

精神病人的暴力因素,抑郁病人的自杀自伤,与家属的交往技巧,极易加重心理负荷,导致心身疲惫。

1.3人员少,工作繁重

如我院的封闭式病房,除刚入院及病情较危重的病人留有家属,多数家属因病人住院时间长,经济紧张,工作时间长,家中无人照看而不能进行陪护,故住院精神病人的生活护理,如洗漱,更换衣服,整理床单元,理发,修剪指甲,洗头洗澡,喂饭,等均需护士督促,或者亲自操作。当患者出现冲动伤人,自杀自伤时,护士还要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当患者出现外逃时,护理人员常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寻找。这要求护士有高度的责任心才能胜任。

1.4竞争压力大,深造机会少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学模式的改变,社会对护理要求越来越高,走出校门的护士们仍需不断学习新知识,否则将有面临被淘汰的危机,从而加重心理压力,而有些医院管理者,“重医轻护”。与同年资的医生或其他专业人员相比,护士晋升机会少,工资收入低,外出学习机会微乎其微,使护理人员逐渐丧失工作热情。导致心理不平衡。

1.5性别特征

护理队伍以女性为主,她们在家承担家务劳动,自身求学等重负,在医院工作繁重,人员配备不足,长常会感到精力不济, 心理压力大。

1.6三班倒工作制

精神科护士实行轮流值三班制度,夜班护士在人员少,患者多的情况下需要较高的警觉性。生活作息无规律性,节假日不能按时节休。家中老人,孩子不能得到很好的照顾,一些护士患有睡眠障碍,胃肠疾病,这些极易造成工作与家庭的冲突。

2.精神科护士心理压力的干预

长期持久的心理压力如不及时进行调控,就会导致不良的生理,心理反应,故针对压力源的干预极为重要。

2.1社会的支持

提升社会对护士的关爱能缓解护士心理压力,医院领导,同事,家人,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支持和理解,铸造良好的从业氛围,能缓冲不良心理反应。如碰到愤怒,紧张,焦虑心理刺激时,可以向朋友,领导,家人倾述,减轻心理压力。

2.2建立减压机构, 如建立情绪宣泄室。

当护士遇到突发事件,情绪波动难以控制时,可利用专门的宣泄器械进行发泄。也可以找到专业的心理治疗师进行心理调控或安抚,从而减轻心理压力。

2.3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充分利用休息,公休假期,培养兴趣爱好。

如练书法,听音乐,旅游等来缓冲身心疲惫。塑造乐观,开朗的性格提高心理防御机制

2.4采取心理防御机制,转移不良情绪。

日常工作中,应用心理防御机制,消除内心的焦虑,面对一些不公平待遇时,不防发挥阿Q精神,来缓解思想压力,摆平心态。

总之,精神科护士面对的是精神病人,工作风险大。心理压力持续处于高水平,对护士的心身健康和工作质量都会造成影响,通过干预手段调控,可减轻或消除心理压力,提高护理质量,保证精神科护士身心健康。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