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骨折后康复护理8篇

时间:2023-10-15 10:06:4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骨折后康复护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骨折后康复护理

篇1

【关键词】老年骨折后关节僵硬;康复锻炼;肘关节;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083-01

骨折是骨科的常见疾病,多指骨骼的完整性、连续性中断,关节僵硬是其常见并发症,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留下后遗症,将严重影响患者正常工作和生活[1]。有效的康复护理,可以预防关节僵硬的发生,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2]。本文由此出发,提出对我院骨折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护理,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11月于本院治疗的36例骨折术后肘关节僵硬患者,所有患者均行X线检查及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骨折后关节僵硬,入组患者均获知情同意,排除有感染性疾病、高血压以及神经性疾病病史患者。其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61-80岁,平均年龄(74.4±3.6)岁;骨折类型:肱骨内髁骨折12例,肱骨外髁骨折11例,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7例,尺骨鹰嘴骨折5例,病程2-9d。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他们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例,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史等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对僵硬关节进行推拿:患者采用仰卧位,将患者肱骨固定,手握住患者桡骨远端进行牵拉,舒展肘关节,另外一只手握住患者桡骨背侧,掌心向外侧推;然后扣合患侧手大鱼际,固定尺骨、肱骨近端,手掌向桡骨长轴发力;之后施术者一只手环绕其前臂固定尺骨,另只手环绕患者桡骨头部,向掌侧推桡骨头,同法施治桡骨远端,5min/次・d,3次/周,4周为一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指导:对于骨折严重患者,从被动运动开始进行指导,该活动需在治疗一开始指导家属进行,主要对损伤的关节进行屈伸活动,对上肢肌肉进行按摩,力度以患者耐受为宜,每天3次左右,每次约半小时;之后逐步指导患者过度到主动伸缩关节,做前壁旋转运动,同时训练患者伸直能力,如:高空取物品、地上捡东西等动作;自身承受能力、康复进程、病情等多方面调整锻炼内容和强度,使训练保持持续性和规范性,训练时如果患者感到疼痛要及时停止此动作,护理人员要做好指导工作。

1.3疗效评定

护理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以Mayo 肘关节功能评分为评判标准[3],对患者关节疼痛、稳定性、活动范围及特殊动作进行评价,满分100;采用GQOL-74量表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用X2检验,用( ±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发现观察组患者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7.5%,对照组患者关节优良率为68.8%,观察组患者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骨折是骨科的常见疾病,多指骨骼的完整性、连续性中断,关节僵硬是其常见并发症,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留下后遗症,将严重影响患者正常工作和生活。骨折后关节僵硬属于气血壅塞、经络不通引起,患者经脉肌肉不能被气血濡养,使得肌肉失养萎缩挛缩,导致关节僵硬 ,本文利用牵引、摆动等技法推拿、松动关节,牵伸患者关节韧带,松解关节内粘连,促进滑液浸透、扩散,缓解疼痛,从而改善患者关节活动范围,并通过循序渐进康复指导,先行被动锻炼,待患者病情稳定、肌力逐渐提高后,考虑逐渐过渡到主动运动,并鼓励患者用健侧肢体协助患侧肢体运动,之后逐步过度到患者能够自理生活乃至完全恢复。

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庞小萍, 莫显娇. 关节功能康复护理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 中国伤残医学, 2012, (11):144-145.

篇2

【关键词】 髌骨骨折;术后护理;康复护理;功能锻炼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71-01

1 临床资料

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髌骨骨折35例(粉碎性髌骨骨折14例)本组均手术治疗。其中: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32至78岁,平均54岁。内固定类型:可吸收螺钉10例,爪髌器8例,克氏针+张力带12例,空心钉+张力带5例。住院天数:15至37天,平均23天。

2 术后护理

2.1 一般护理 髌骨骨折患者一般多采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术后可根据患者一般情况进行护理,如高龄或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时,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吸氧、心电和血氧饱和度监测,患肢皮温、颜色、肿胀、活动等情况。

2.2 疼痛护理 查明是切口疼痛,还是绷带束缚太紧,根据情况给予对症治疗和护理。

2.3 饮食护理 大便通畅后,鼓励进食高蛋白,多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多饮水。

2.4 肿胀护理 术后肿胀为创伤性水肿,一般术后22-36小时达到高峰,需要患者从入院后开始持续抬高患肢,膝下垫一软枕,高于心脏水平15-30度,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水肿,保持患肢中立伸直位,必要时使用脱水药物。

2.5 康复护理 在不影响骨折稳定和愈合的前提下,尽早开始患肢膝关节功能练习,较严重的粉碎性骨折和年老体弱者可适当延缓功能锻炼。

2.5.1 初期(一周内) 在术后24小时开始卧位的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即用力紧绷和放松。每次收缩停留5秒,30下/次,3次/天;利用下肢持续被动运动(CPM)机进行膝关节的持续被动运动,一般30度开始,每天增加5度,每次40分钟,2次/天。并增加髋、踝关节的主动运动和直腿抬高练习。

2.5.2 中期(第2-3周) 继续初期的康复治疗,患者可带石膏扶拐患肢非负重下地行走。每天上午、下午各1次,每次5-10分钟,每次锻炼行走后患者要抬高患肢以减轻患肢的肿胀,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和肺栓塞的发生。

2.5.3 后期(第4-6周) 此时可去除石膏或支具拍X线片,通常髌骨骨折已愈合或接近愈合。可以在CPM机上练习膝关节被动活动。并嘱患者行主动的膝关节屈伸活动。同时继续初期的肌肉力量训练。关节的活动度练习应循序渐进。以病人能够耐受为宜。患者可扶拐患肢部分负重行走,每天上午,下午各1次,每次10分钟,以增加肌肉力量和促进血液循环的恢复,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第六周后,可让患者逐步过渡到完全负重行走,主动下蹲练习等,以增加肌肉抗阻训练。

2.5.4 相关事项 如有外固定,应注意石膏或支具的卡压和松动,折断,以免导致骨折固定失效,骨折移位,影响愈合。功能练习应循序渐进,以病人能够耐受为宜,注意迟发深静脉血栓等形成。

3 小结

通过对35例髌骨骨折术后的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6个月18例膝关节功能完全恢复,6 12个月17例部分恢复(18个月后膝关节基本恢复),无并发症发生,日常生活动作和步行能力,膝关节活动度满意,所以术后力争早期康复锻炼,最大限度的恢复其功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篇3

关键词 肱骨骨折 康复护理

资料与方法

2005年4月~2007年10月收治肱骨干骨折患者149例,男95例,女54例;年龄10~79 岁,平均31岁;上段骨折29例,中断骨折79例,下段骨折41例。89例肱骨干骨折均采用小夹板固定治疗,本组无1例合并血管、神经损伤。60例肱骨干骨折采用了切开内固定治疗,开放性骨折28例、陈旧性骨折16例、手法复位失败9例、合并桡神经损伤者7例。

术前护理:术前向病人介绍肱骨干骨折相关知识、外固定和手术的必要性,以及固定后和手术后可能出现的相关问题,固定后和手术后功能康复锻炼及护理知识。使病人消除对疾病及手术和预后的顾虑,让病人的身体及心理都处于最佳状态来接受手术[1]。

术后护理:①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患肢末端血液循环及肿胀等情况,特别在骨折复位固定1~3 天内,更应注意肢端的温度、颜色、手指的主动活动、动脉搏动及肿胀是否加剧等。如发现手部肿胀及疼痛严重,手指麻木,皮肤颜色发紫、苍白、皮温低等情况时,应立即将横带放松后观察1小时,同时立即通知医生。如血运仍不好转,应赶快拆除小夹板并给予重新包扎,以免产生压疮、缺血性肌挛缩,甚至肢体坏死等不良后果。②注意有无固定的疼痛点,尤其在骨骼隆起部位及压力垫下出现固定的疼痛点时,应及时拆除小夹板绷带进行检查,以防产生压迫性溃疡。③小夹板固定3~5天,肢体肿胀消退,容易造成骨折再次移位,所以要适当调整夹板松紧,加快骨折愈合。④切开复位者应注意观察患肢的末梢血循环情况及伤口渗血情况,有无压迫神经和血管现象,手部是否肿胀等。术后伤口疼痛,可适当给予止痛药。⑤小夹板固定指导:小夹板固定后,很多病人都不愿意住院而要回家休息,那就更应仔细向病人及家属交待注意事项,尤其在伤后3天内。注意事项包括:小夹松不可任意移动位置;注意患肢手指的血液循环情况,有异常情况及时来院就诊检查;小夹板固定5~6周后可根据骨折愈合情况拆除小夹板,3个月内避免提重物;对老年患者更应嘱咐尽早开始肩肘关节锻炼,以免发生关节粘连、功能障碍等并发症,预约定期门诊复查。

康复锻炼:术后功能康复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对关节活动障碍的预防和治疗,有效手段莫过于早期进行康复锻炼。指导病人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以改善肢体的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促进骨折愈合。①在骨折复位和夹板固定后,可立即作手指及肩、肘、腕关节的伸屈活动,以免发生关节僵硬。并作上臂肌肉的主动舒缩练习,以加强骨折端在纵轴上的挤压力。禁止做上臂旋转活动。②在固定的2周内逐渐加大活动量,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由轻至重,由少至多,逐渐加大活动量。2~3周后练习肩、肘关节活动。伸屈肩、肘关节:健手握住患侧腕部,使患肢向前伸展,再肘后伸上臂,肩关节环转及双臂上举活动。③固定解除后,骨折断端愈合稳定,此时进行全面锻炼,可增加锻炼的次数和活动范围,直至骨折愈合。应经常对肩关节、肘关节进行活动训练,活动度从小到大,手法要轻柔、力度适中,不可过急,以防再度损伤。④帮助病人不断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早、中期严禁作上臂旋转活动,外固定解除后,逐步达到生活自理。

结 果

肱骨干骨折固定后康复知识的了解情况,见表1。

讨 论

术前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基础,术前向病人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术后注意事项和功能锻炼方法,有助于病情恢复。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认识到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患者骨折后易出现焦虑与恐惧的心情,护士应主动地关心病人,与患者交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早日康复[2]。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障,术后对病人全身及局部的护理保障了手术效果。国外许多学者认为护理人员对术后病人深静脉血栓的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可明显减少此并发症的危害程度[3]。护理人员能及时主动地了解骨折复位的情况,根据病情进行护理以防因夹板固定位置不当而造成骨折再次移位。①夹板固定后,不可任意拆除或剪断夹板。②夹板固定后,要随时观察夹板的松紧度,应保持横带在夹板上可以不费力地上下移动1cm 为适宜,如过紧容易造成肢体胀肿、血管压迫,出现缺血性肌挛缩等并发症。术后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对关节活动障碍的预防和治疗,莫过于早期进行康复锻炼,指导病人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以改善肢体的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促进骨折愈合。所以,我们认为康复护理能使关节功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恢复,而达到这一目的的原则是必须尽早付诸实施,同时要自始至终地给予病人帮助。

参考文献

1 杜静.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35例.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2):32-33.

篇4

【关键词】骨折术后 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155-02

随着人口老化,老年人髋关节骨折日趋增多,骨折后愈合速度慢甚至不愈合,故需行手术治疗。由于患者年龄大、合并症多、病死病残率高[1],因此,做好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尤为重要。我科2008年3月~2010年7月共对120例高龄髋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经过精心的治疗、护理,临床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120例,为我科2008年3月~2010年7月住院部收治的髋部骨折术后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60例中,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龄(61.26±12.72)岁;平均病程(10.60±4.76)月。对照组60例中,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59.83±14.13)岁;平均病程(9.84±5.62)月。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术后患者取平卧位,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20°~30°, 必要时给予皮牵引或者穿“丁”字鞋,制动,忌内旋位,严密观察伤口的渗血、肢端血运、感觉活动及术后肢体组织肿胀程度,如有异常情况时及时处理,在肠蠕动等恢复后予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食物,如果患者疼痛,给予镇痛药或者在术中安放止痛泵,预防术后疼痛的发生,早期不介入康复护理,术后患肢肿胀、疼痛等症状消失后,1周左右介入传统护理,即根据医嘱执行常规护理,包括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密切观察病情,记录饮食和排出物的量,适度翻身按摩,根据病情需要帮助病人更换、擦澡、洗头、剪指(趾)甲等,每隔1―2小时巡视1次,既了解病情和治疗情况,又帮助饮食起居,进行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在术后3周后X线检查显示,骨折对位对线良好,骨折线模糊,有少量骨痂形成,关节置换无脱位现象,稳定。

1.2.2 实验组 术后患者取平卧位,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 20°~30°,必要时给予皮牵引,或者穿“丁”字鞋,制动,忌内旋位,病情观察及饮食护理同对照组, 但于术后1天即介入康复护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1.2.2.1 心理护理[1]由于治疗时间长,活动受限,生活不能自理。所以患者往往出现焦虑、烦躁情绪,影响疾病的康复。因此应以耐心、宽容的心态对待患者的言语和行为,鼓励患者树立积极、主动的战胜疾病的良好观念,并且使其主观上积极地参与康复锻炼的活动,正确、愉快地配合各种康复计划,促使自身功能恢复,克服焦虑、紧张情绪。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主动关心呵护患者,尽最大努力帮助患者克服各方面的困难,使其每时每刻都感受到医院大家庭的温暖,通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将术后康复锻炼的目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向患者做好系统的说明,使其变被动训练为主动训练。

1.2.2.2 主动锻炼(1) 术后6小时在床上做简单的活动,帮助患者从被动活动过渡到主动活动,如进行上肢运动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练习3点支撑,即抬臀练习,具体方法为:弯曲健腿、健足与双肘,用3点支撑肢体,腰部稍用力将臀部抬起,以防止臀部长期受压形成压疮。(2) 术后1―2天,拔除负压引流管,开始髋关节康复练习,练习强度以每次训练量不引起肌肉过度疲劳为宜。术后第2天开始做膝关节为主的屈伸活动,膝关节弯曲20°~30°,每天10次,每次15分钟,但以患者髋关节能耐受且不感觉疲劳为度,屈髋关节小于45°,以后逐渐增加度数,但避免大于90°。( 3 ) 术后1周左右,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进行练习。坐位练习,即进行髋关节的屈伸练习,每天2~3次,每次30分钟。行走练习,由他人协助,抬起上身,使腿离开床,屈髋

1.2.2.3 CPM机锻炼 术后2周开始进行CPM机锻炼,即用下肢关节锻炼器进行关节屈伸方向的功能锻炼,使用时先将患肢放置于下肢关节锻炼器上,绑好固定带,接通电源,然后打开开关,开始使用时角度为15°,以后从小到大逐渐增加到最大范围, 每次40分钟 ,每日1 ~ 2次。匀速运动持续 10~14天。

1.2.2.4 电脑骨折治疗仪辅助治疗 术后48小时开始用电脑骨折治疗仪治疗,2对电极板在患者骨折处交叉放置,每天2次, 每次40分钟,术后第2天选择消肿止痛模式,术后10天选择运动康复模式。

1.3 资料分析2组治疗护理效果,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2组内比较用t值检验,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 X2 )分析。

2 结果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见表1、表2 、表3)治疗2周后,统计2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并发症的比较,结果表明:局部疼痛程度, 在2周时间内,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 0.05;关节活动度 2组比较 P

表1 局部疼痛程度的比较

注: 对照组与实验组相比,X2=10.63 ,P

表2 关节活动度的比较

注:对照组与实验组相比,X2=13.74 ,P

表3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n(%)]

注: 对照组与实验组相比,X2=11.18 , P

表42组患者出院时及6个月时的Harris评分比较(x±s)

3 讨论

高龄髋关节骨折患者由于年龄大 、体质弱,术后生活不能自理,进食、排便等基本生活需要他人帮助,加上环境改变导致睡眠紊乱,以及担心家庭、医疗费用及治疗效果等,均可产生不同程度的精神不振、焦虑、抑郁,对锻炼不积极、缺乏信心等负面情绪,极大地影响患者健康恢复和生命安全。故加强患者术后的健康护理教育,对树立患者生活信心,坚持康复锻炼,提高自身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2] 手术是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手段,营养状况与手术的耐受力密切相关,由于老年患者代谢降低、蛋白合成减少,组织修复愈合能力下降,几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缺钙等现象。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其神经系统、激素分泌与生化代谢均发生一系列变化,垂体―肾上腺素功能的改变,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促生长激素等促进分解代谢的激素增多,而胰岛素分泌减少进一步引起热量供应不足,加速蛋白质分解,使血浆蛋白下降,直接影响切口的愈合,组织的修复与免疫功能[3]。因此,必须加强基础营养支持,补充充足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持正氮平衡和热量平衡,以维持机体蛋白质、免疫系统和组织修复的需要。肌肉运动是保持全身及各系统器官正常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刺激剂,持续制动及长期卧床导致肌肉活动严重丧失,必然引起不良的生理效应,并可损害免疫系统,影响康复、甚至会产生各种并发症[4] 。临床上应做到术后严密观察病情、注意生命体征变化、做好并发症的防护、加强心理护理、进行有效康复训练指导,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处于最佳的治疗状态,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积极、正确的康复护理是骨科手术后成功的重要环节。有效的早期康复训练是恢复髋关节功能的关键。因此,术后早期进行康复功能锻炼是对运动的补充,可弥补运动不足的影响,促进疾病痊愈或创伤愈合,且能预防和消除长期卧床对机体的不良影响,活跃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和全身各系统器官的生理功能及新陈代谢,从而防止和减少肺炎、褥疮、尿路感染或结石、静脉血栓形成、便秘等并发症的发生,并能改善患者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增强其舒适感。肌肉舒缩练习可以在不影响内固定的情况下,可以对局部静脉起到按摩作用,促进静脉、淋巴液的良好回流,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减轻肢体肿胀, 避免静脉血栓的形成。CPM机的出现是骨科功能锻炼特别是关节ROM方面的重大进展,早期的被动活动可以在不影响骨折内固定的情况下完全松解粘连,为有效的主动活动创造条件。术后3天关节发生的粘连,经CPM机锻炼后可产生透明软骨修复[5]减少了关节内粘连,从而使髋关节在屈伸方向获得较好的活动。电脑骨折治疗仪疗通过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内源性内啡肽物质的释放而达到镇痛的作用,并能增强肌肉张力和力量,对骨组织有明显的激活作用,可实现成骨效应,促进骨折愈合。

本研究通过随机分组,对比研究,证实早期康复护理在高龄髋关节骨折患者术后的重要性,对骨折术后的功能恢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许迎晨,高志娴,刘玉风.骨科患者的心理护理[J].职业与健康,2005,11:103―104.

[2]黄津芳,刘莹,杨春梅,等. 外科病人健康教育需求特点及施教对策 [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5):270.

[3]李宁.加速康复外科治疗中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8,15(2):86.

[4]范振华.骨科康复医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27.

篇5

【摘要】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功能重建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在2009年2月-2010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38例股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8例患者均于术后进行功能重建,统计其治愈率,总结其护理方法。结果:本研究38例患者中恢复时间为3-12个月,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折愈合标准,其中36例患者达到功能恢复,2例患者为骨性愈合。治愈率为94.73%。结论:对股骨干骨折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效减少和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达到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后生活质量。

【关键词】股骨干骨折;功能重建;康复护理

股骨干骨折(fracture of shaft of femur)是指股骨转子下至股骨髁上部位骨折,以局部压痛、疼痛、肿胀,出现旋转、成角、缩短畸形,异常活动、可扪及骨擦音为主要表现。股骨干骨折的治疗原则是:复位、固定、功能锻炼。本文对我院38例股骨干骨折患者进行术后功能重建康复护理,具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2月-2010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38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其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3-74岁。其中13例中下段骨折,15例中段骨折,10例中上段骨折。21例左侧股骨干骨折,17例右股骨干骨折。

1.2 护理方法:对所有患者于牵引前进行皮肤护理,牵引时注意绷带、牵引肢体情况、预防并发症,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解除牵引后护理等综合护理。

1.3 疗效判定:参照欧长代[1]疗效评定标准。差:旋转畸形大于15°,成角畸形大于25°,重叠移位大于2.0cm,膝、髋关节活动较健侧减少大于20°;可:旋转畸形在10-15°之间,成角畸形在15-25°之间,重叠移位在1.5-2.0cm之间,膝、髋关节活动较健侧减少10-15°之间;优:旋转畸形在5-10°之间,成角畸形在10-15°之间,重叠移位在1.0-1.5cm之间,膝、髋关节活动较健侧减少10°以内。

2 结果

本研究38例患者中恢复时间为3-12个月,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折愈合标准,其中36例患者达到功能恢复,2例患者为骨性愈合。治愈率为94.73%。

3 讨论

股骨干是人体中最长的管状骨,包括股骨髁上2-5cm至粗隆下2-5cm的骨干。由于大腿的肌肉发达,骨折后多有错位或重叠,另由于内收肌的作用,骨折远端常有向内收移位的倾向。对股骨干骨折患者应加强术后功能重建护理,使患者达到功能恢复。

综合护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牵引前护理:牵引前应避开伤口处,剃尽毛发,擦净皮肤油污,涂上滑石粉或安息香酸酊,增加胶布粘度,保护皮肤。(2)牵引时护理:保持床整、干燥、清洁,观察牵引绷带及胶布有无脱落或松散,抬高床尾利于体重作反牵引,确认牵引方向与近端肢体成直线,观察牵引肢体趾活动,温度,皮肤色泽,肢体远端血运及感觉,评估毛细血管充盈情况及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鼓励患者多摄取含有纤维的食物,多饮水,预防便秘,开展功能锻炼,预防关节活动障碍[2],注意保暖,多做深呼吸,预防淤积性肺炎。(3)心理护理:对患者态度和蔼,针对患者不同教育程度和不同性格特点,进行心理开导,使患者能心情愉悦,配合治疗。(4)饮食护理:避免患者食用酸辣、油腻的食物,鼓励患者多食蔬菜、水果,多摄入维生素D,多吃用清补肝肾的食品。(5)牵引后护理:为防关节僵硬,减轻肿胀,患肢下垫气垫以适当屈曲,关节僵硬者应用下肢关节康复器进行下肢关节锻炼[3]。

初期每次锻炼1小时,每天锻炼2次,从0-10°开始,后可循序渐进,每日递增5-10°,增加训练幅度,直至90°时可停止训练,进行主动功能训练。为防止损伤和意外,个别感觉疼痛无法忍受的患者应减少训练时间和活动幅度。(6)健康教育: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股骨干骨折的治疗及护理要点,取得患者配合,利于临床工作的开展,使患者坚持锻炼,整复固定后,鼓励患者进行股四头肌收缩活动,踝关节背屈活动和脚趾自主活动。牵引结束后增加活动次数、强度和范围,关节功能基本恢复应逐步增加旋转摇膝、起立、蹲下、提腿等动作,恢复正常功能,增强肌肉力量。出院后嘱患者坚持锻炼,直至功能完全恢复。

综上所述,对股骨干骨折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效减少和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达到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欧长代.桥式石膏悬吊牵引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J].中国骨伤,2003,16(3):169-170.

[2] 顾沛.外科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58-259.

篇6

关键词:老年;股骨颈骨折;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192-02

老年人因骨质疏松,股骨颈脆弱,股骨颈骨折发生率高,严重威胁着老年人晚年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股骨颈骨折占全部骨折总数的3.58%,随人的寿命延长,发病率日渐增高。骨质疏松是老年人骨骼衰老的表现,骨质疏松使骨质逐步丧失,对压力和张力的承受能力明显降低,以致骨质脆弱,只要有轻微外力就能引起骨折。股骨中股骨颈较细,承受的力量最大,所以随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发展,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3月~2010年7月在我院收治的高龄股骨颈骨折100例,其中男40例,女60例,年龄65~98岁,平均78.5岁。手术方式: 手术整复后骨牵引39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术36例,股骨头或全髋关节置换术25例。骨折类型: 头下型35例, 颈中型40例,基底型25例。致伤原因: 交通事故伤19例,跌伤81例。

1.2 术后康复护理方法

1.2.1 正确指导功能锻炼:正确的功能锻炼能预防并发症和促进骨折愈合,应该向患者说明功能锻炼的注意事项和运动方法,术后待麻醉消失后,应该指导患者做长收缩运动,如股四头肌和踝关节主被动屈伸等。术后第2天对患者复查X线片,假置良好,指导患者进行旋转练习、膝关节屈伸练习、髋关节练习;术后1周之后应该指导患者进行活动患侧髋关节的联系,膝关节可完全屈曲,允许屈曲<90°。术后2周开始让患者进行外展练习,避免左右摇动,可双腿下垂,在床边坐起,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坐位时间不能太长。术后3周开始医护人员应该帮助患者练习在患肢不负重状态下行走,用健腿和双拐支持站立,底端配防滑装置,顶端用软垫包裹,注意拐杖高度适合, 2~3个月不弃拐,负重锻炼,循序渐进,直至肌力恢复正常。此外,还要训练走斜坡,上下楼梯等,进一步增强肌力和ROM,加强平衡力和协调力。

1.2.2 在术后对患者的个体特殊性进行个性护理:每一个个体都有着他的特殊性,因此可以看出,患者个体之间的差异是十分巨大的。医护人员应该在实践中加深认识,在术后对患者的个体特殊性进行个性护理,全面地掌握每个患者社会、心理、生理的特点,因人施护。如有些幼儿患者和老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很容易会产生孤独寂寞的心理,医护人员应经常陪伴或者加强巡视,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同时,高龄患者、尤其是牵引卧床时间长的患者患脑血栓的几率最高,因此适当应用如肠溶阿司匹林之类的血管扩张剂,50mg口服,每天1次。同时还可以鼓励患者借助骨科床的拉手来练习床上翻身、坐起,预防血栓形成,促进全身血液循环。

1.2.3 饮食营养护理:老年人肠道吸收功能差,易引起低蛋白、低维生素、贫血等造成手术后组织修复愈合能力低下,至切口感染及愈合不良,患者的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粗纤维为原则,给患者补充足够的营养,促进术后组织修复,对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的要给予糖尿病饮食,低脂低盐饮食。由于患者长期卧床, 肠蠕动减慢,易引起便秘,鼓励患者多食水果及含粗纤维多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1.2.4 健全护理工作制度,规范护理管理。修订完善《护理工作制度》、《护理岗位职责及考核标准》等各项规范,要求医护人员要人人掌握,使工作中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医院护理部以抽查、提高、考核的形式检查各项制度、职责、规范落实情况,使护理工作向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迈进。多渠道收集反馈意见,完善护理工作。病区设意见本、意见箱,每月发放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征求患者意见,同时可以组织一次家属和患者的座谈会,及时总结反馈意见,将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和家属的反馈意见作为骨科改进自身服务的突破口,根据整改意见来有的放矢地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改善不合理服务环节。

2 结果

3 讨论

3.1 10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经过上诉护理之后,显效(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76例(76%),有效(症状有所减轻)20例(20%),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改善)4例(4%),护理总有效率96%。

3.2 加强出院指导: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在即将康复出院的时候,医护人员应该给患者及其家属给予相应的出院指导。建议患者康复后定期到医院复诊,避免任何会增加髋关节负荷的运动,避免长时间的站与坐,建议不做或少做跑步、爬山等有损关节的活动或者剧烈运动。同时,老年人应积极参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设法增进食欲。必要时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以防止由于维生素D和钙的缺乏而引起的骨质疏松。生活中,老年人要注意不要抬、提重物,避免意外损伤,切忌跌跤,以防止股骨颈骨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樊春亮, 黄亚生.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骨质疏松行人工半髋关节置换21例临床观察[J]. 实用医技杂志, 2011,(04) :409-410

[2] 刘守友, 齐建明, 董浩军. 重建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9例疗效分析[J]. 吉林医学, 2011,(14) :2810-2811

[3] 吴景冬. PFNA内固定微创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体会[J]. 中外医学研究, 2011,(05) :36-37

篇7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康复训练;护理

股骨颈骨折多发生于60岁以上老年人,是常见骨折之一,主要发病原因是青壮年多由于强大暴力所致,老年人多是由于骨质疏松,外伤后发生股骨颈骨折。股骨颈骨折患者特别是老年人多需要长期卧床,在卧床期间易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1]。现总结性回顾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长春市中医院住院的4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的康复训练和护理情况,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42例,其中男15例,女27例。年龄36~85岁,平均年龄67.25岁。21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11例行动力髋内固定,7例行人髋关节置换,3例行三枚空心钉固定,住院时间13~62d,平均24d。

1.2方法

1.2.1运动康复措施

1.2.1.1早期:炎性反应期(0~1周)

早期练习的主要目的是减轻疼痛,消退肿胀,提高肌力,避免粘连及肌肉萎缩。以静力练习(关节不活动,保持某一姿势直至肌肉疲劳)为主,逐渐增加小负荷的耐力练习:①麻醉消退后即开始活动足趾及踝关节并开始踝泵练习,通过小腿肌肉挤压作用促进血液及淋巴的回流。这种练习可以促进患肢血液的流通,预防肿胀及深静脉血栓。②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股四头肌及腘绳肌等长收缩练习,每日要大于300次。③术后3d应开始CPM练习(2次/d,30min/次),练习后即刻冰敷30min。

1.2.1.2初期:(2~4周)

初期练习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关节活动度及提高肌力。①开始直腿抬高练习(10~20次/组,1~2组/d)。②在无或微痛及骨折稳定的前提下,开始髋膝关节主动屈伸练习(10~20次/组,1~2组/d),动作要缓慢、用力,屈膝屈髋要达到最大限度,保持10s后缓慢伸直。③继续加大CPM练习角度,若骨折处愈合良好,力求在4周左右膝关节屈曲达120°,髋关节屈曲角度达90°。④在保护下,开始下地扶拐行走,患腿可部分负重(小于1/4体重)。

1.2.1.3中期:(5周~3个月)

中期练习的主要目的是继续强化关节活动度,提高肌力,改善关节稳定性。通过影像学检查,以确定是否可以逐步尝试增加患腿负重,改善步态。①负重及平衡练习:在骨折愈合程度允许的前提下,开始负重及平衡练习。根据骨折愈合的程度,可在平板称上让患腿负重,以明确部分体重负重的感觉。负重由1/4体重、1/3体重、1/2体重、2/3体重、4/5体重、100%体重逐渐过渡,至达到患侧单腿完全负重站立。②继续加强关节活动度练习,在抱膝屈髋位逐渐缩短足跟与臀部之间的距离,在髋关节感到疼痛处保持5~10分,至与健侧腿角度相同。③开始蹬车有氧练习,逐渐由轻负荷至大负荷,并逐渐减低座位的高度。④加强腿部肌力练习,包括后抬腿练习、俯卧位抗阻屈膝、抗阻伸膝练习。⑤提踵练习。

1.2.1.4后期:(4~6个月)

后期练习的主要目的是强化肌力及关节稳定。若骨折完全愈合,并足够牢固,即可开始全面恢复日常生活各项活动。①随着肌力的增加逐渐增加下蹲的角度。②跨步练习,包括前后、侧向跨步练习。③患侧单腿蹲起练习,动作要缓慢、用力、有控制(不打晃)。

1.2.2专科护理①心理护理。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患者康复。要关心体贴患者,对急躁、发脾气或心灰意冷、抑郁的患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放松身心、分散注意力,在允许的范围内参加一些适当的文娱活动等。②饮食护理。患者受伤或手术后短时期内,食欲会受到影响,老年、体质弱或心理承受能力差的患者可能更明显。饮食应注重色、香、味,以刺激食欲。多吃一些辣椒、西红柿、青菜、包菜、萝卜等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蔬菜,以促进纤维骨痂生长和伤口愈台。③二便护理。患者手术后,可能会卧床一段时间,要帮助患者应学用大小便盆排便。骨折早期因忧思少动、气机郁滞、无力推运,常有大便秘结,宜多食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吃些香蕉、蜂蜜等促进排便的食物。必要时服用通便药物,如麻仁丸、番泻叶等。长期卧床易发生尿路感染和尿路结石,可适当多饮水以利于利尿。④护理。患者体息时宜适当抬高患肢,超过心脏水平,踝关节高于膝关节,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患肢置于外展中立位,避免外旋内收,仰卧时在两大腿之间置软枕。⑤个人卫生护理。卧床时,除每日冼脸、刷牙外,还应定期洗头,保持身体清洁舒适。洗澡不便,可改为擦浴。衬衣裤要经常更换,保持皮肤清洁。伤肢穿裤子不方便,脚趾血液供应差,寒冷季节可缝制棉脚套保护。⑥预防并发症护理。应练习深呼吸,用力咳嗽,痰咯不出时,可拍打背部进行协助防止坠积性肺炎;要经常翻身,防止骨骼突起处长期受压而发红、糜烂、形成褥疮,必要时,在骶尾部、脚后跟等处放置气垫或棉圈;如果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要把患腿垫高,严格卧床休息,避免出现脑栓塞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2结果

功能训练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本组42例患者均给予适当的的康复训练,通过训练预防了卧床带来的并发症,功能不同程度的恢复,经电话或上门随访患者均能生活自理或部分生活自理。

3讨论

股骨颈骨折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女性患者,其发病机制多是以骨质疏松为基础的疾病,妇女绝经后由于雌激素分泌低下,肾脏合成活性维生素D减少,小肠吸收钙的能力减弱等原因,致使骨形成缓慢造成骨质疏松症[2]。老年股骨颈骨折后卧床时间3~12周,如果出现并发症,会给患者增加痛苦和经济负担,作者认为早期实施康复训练,可以有效预防并治疗褥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同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加强功能锻炼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才能使患者早日康复[3,4]。

参考文献

[1]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84.

[2]耿丽华,金芳.骨科创伤患者的功能康复护理.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7,12(5):233.

篇8

关键词:髋关节骨折;术后护理;康复训练;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493-01

髋部是老年性骨折患者好发的部位,由于髋部是人体的负重大关节,老年患者骨质疏松且活动迟钝容易发生骨折,老年人骨折受累的最主要的部位。老年患者髋部骨折后血运差,康复较慢,特别是股骨颈骨折多发生股骨头坏死,目前对于髋部骨折,多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手术创伤较大对患者造成较大损伤,老年患者多不能耐受手术疼痛,导致患者不愿意进行术后康复训练且老年患者髋部血运较差,若不注意术后的康复及护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及以后的生活质量,为探讨髋关节骨折术后康复的重要性,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72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择:选取我院2007年-2011年间收治的髋部骨折患者72例,其中股骨颈头下型骨折58例,股骨颈基底型骨折14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25例,患者年龄范围为58-77岁,平均年龄(72±3.5)岁;行全髋置术换56例,单股骨头置换术16例。

1.2术后护理:

1.2.1一般护理:术后加强对患者心率、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监护,尽量使用心电监护仪监护患者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患者术后处于全麻状态,呼吸功能多受麻醉影响受到抑制,且患者多为老年患者多存在呼吸系统基础病,因此须密切观察患者血氧饱和度,必要时给予患者吸氧,纠正缺氧状态。

1.2.2伤口护理:护理工作者对患者伤口护理时,须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感染,密切观察伤口及引流管的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注意引流量,若引流液的量过多须考虑止血不彻底。

1.2.3心理护理:髋关节手术创伤较大,老年患者对手术及创伤的耐受较小,术后患者多存在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特别是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多因恐惧心理影响病情康复,护理人员须及时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疏导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耐心向患者讲解病情、治疗方案以及相关的康复知识。

1.2.4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a、预防感染:伤口换药注意无菌操作,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感染。辅助患者进行翻身、拍背,教导患者进行保护性咳嗽,以防坠积性肺炎及褥疮。b、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髋关节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患者卧床时间较长,长期制动导致患者下肢静脉血液运行不畅,且患者术后血液多处于高凝状态,因此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血栓形成后可诱发肺栓塞,且可影响下肢血供,导致骨折康复延缓。c、预防假体脱落:手术完成后患者仍处于昏迷状态,转运患者过程,须注意避免时患肢过度活动,以防假体脱落。

1.3康复训练: 术后当日:术中充气止血时间过长或手术操作过大是导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因素之一,且手术中创伤过大可诱发神经血管危象,因此术中操作须要尽量避免过度创伤。手术完成后当日须嘱咐患者尽量活动患肢大拇指,尽量活动下肢肌肉,促进下肢淤滞的静脉血回流,避免血液淤滞形成血栓。

术后1-3日:术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早期功能锻炼是恢复患肢活动度及避免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关键,护理工作者需引导患者及时进行与病情相关的康复训练,鼓励患者进行功能锻炼,降低患者的恐惧心理,同时须控制功能锻炼的强度,避免过度训练延缓康复[2]。 术后4-7日:此时患者可根据患者康复具体情况,开始下床活动,特别须注意步态训练,避免步态训练不完善,导致日后行走畸形,患者可在平行杠的辅助下面对镜子进行步态训练,医护人员在一旁予以纠正。随着康复时间的延长,须加大康复力度以增加患者的心血管系统的耐受能力[3]。

1.4康复评价:康复标准: 优:下肢无疼痛,能正常行走无跛行,髋关节屈曲120°-130°,内收15°-20°,外展20°-30°,后伸8°-10°,内旋30°-40° 良:下肢疼痛消失,能行走,但有间歇性跛行髋关节屈曲80°-100°,内收10°-15°,外展15°-20°,后伸6°-8°,内旋20°-30°。 可:下肢间断性疼痛,明显跛行,髋关节屈曲30°-60°,内收5°-10°,外展、外旋至10°,后伸2°-4°。

2结果

本讨论72例髋关节手术患者中70例患者获随访,3个月内对72例患者进行随访,按上述康复标准进行评价发现,康复优者53例占75.7%,良者16例占22.9%,可者2例占2.8%,具体情况见表1。

3结论

髋关节骨折创伤较大,为了促进患者进食康复实施优质护理并进行相关的康复训练极为重要,术后康复训练可迅速促进患者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病情康复,回顾本讨论中72例患者临床资料发现,护理康复能极大促进在髋关节功能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国胜,牛东生,白志刚.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疗效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10,32(4):344-346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