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5 10:06:4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煤矿井下安全管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煤矿井下电气设备工作环境恶劣,空间狭小,通常为保证生产安全需安装防爆电气设备。防爆电气设备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因环境条件、使用方法及设备自身质量问题等因素的影响,会产生各类机械磨损、材料老化等问题,对其防爆性能产生影响,从而埋下事故隐患,因此,加强煤矿井下防爆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尤为重要。
【关键词】
煤矿;井下;防爆电器设备;安全管理
引言
由于煤矿井下环境比较恶劣,对煤矿防爆电气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就成为煤矿设备管理的重点和难点。煤矿井下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易燃易爆气体和固体,这对煤矿井下的大多数的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下面就如何加强煤矿井下防爆电气设备安全管理,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谈谈自己的若干建议,以供同领域者研究者参考。
一、加强煤矿井下使用防爆电气设备的意义
煤矿井下各类电气设备,对其采取安全技术措施以后,保证其在一定的爆炸危险场所使用,实现安全供用电,那么这种电气设备通称为防爆电气设备。为了防止井下瓦斯煤尘发生爆炸事故,一方面要限制它们在空气中的含量,另一方面,要杜绝一切能够点燃矿井瓦斯煤尘造成爆炸的点火源和危险温度。煤矿井下可能引起瓦斯煤尘爆炸的火源由:电气设备的电火花、违章放炮产生的火焰、机械撞击和摩擦产生的火花、矿灯故障产生的火花、架线电机车或电缆破坏产生的电弧以及煤炭自燃、吸烟、明火等。电气设备正常运行或故障状态下可能出现火花、电弧、热表面和灼热颗粒等,它们都具有一定能量,可以成为点燃矿井瓦斯煤尘的点火源。由此可见,加强煤矿井下防爆电气设备安全管理意义重大。
二、煤矿井下电气设备防爆主要方式
一般电气设备防爆主要方式包括三个方面:其一,选择隔爆外壳,把电气元器件装在不传爆外壳中,将爆炸范围控制在内部,通常井下高低压开关设备、电动机等设备会采用隔爆外壳进行防爆;其二,增安,即针对电气设备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发生设备过热、电火花及电弧现象等,比如提高绝缘强度、对最小电气间隙做出规定、限制表面温度升高等,一般情况下,电动机、变压器及照明灯等会选择该措施;其三,本质安全电路,所谓本安电路是指即使电路外露其所产生的火花也不会点燃瓦斯及煤尘,当然这类电路的电压值、电流值均相对较小,所以只能应用于通讯设备、仪表设备及自动控制系统等;其四,超前切断电源,该防爆措施是利用瓦斯、煤尘从接触火源到引发爆炸之间的时间差的特点,使电气设备在正常和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热源或电火花在没引爆瓦斯、煤尘之前切断电源达到防爆目的。
三、强化煤矿井下防爆电器设备安全管理的若干建议
(一)严把井下电气设备防爆关
第一,严把检修关。隔爆电气设备检修后,要保证台台合格、台台防爆。每台设备上井后,都解体检查,更换易损器件,防爆面经打磨后磷化、涂油,外壳如有变形,则要整形,并在外部涂上防锈漆,内腔涂耐弧漆;测定各防爆面间隙、隔爆面有效长度和各隔爆面参数;更换有裂纹的接线柱;操作、吸合机构要灵活可靠等等。第二,严把验收关。对检修后电气设备的验收,由技术员、防爆检查员共同负责,再次通电试验,测定隔爆技术参数,做好验收记录,新设备或外委大修设备到矿,由机电部组织相关使用单位,共同验收入库,登账建卡。第三,严把入井关。电气设备下井前再次通电试验,必须凭“防爆电气设备验收入井登记表”和“防爆合格标志”签发入井合格证。设备管理人员要定期、不定期的检查设备“入井合格证”。
(二)强化防爆电气设备供电可靠性
一方面,每年要对地面变电所、井下变电所进行用电负荷统计,一旦相关参数发生变化,则要对短路电流进行重新核算,以保证继电保护计算、整定及试验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另一方面,一级负荷要采用双回路供电,即两个独立电源,以保证连续供电,一级负荷主要针对供电突然中断会导致设备严重损毁的、对人员生命产生威胁的、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负荷;二级负荷通常设一回路专用供电线路,条件允许也可以设置两回路供电,二级负荷主要指会由于停电而带来较大经济损失的负荷,比如生产系统中的主要设备等;三级负荷通常采用单回路供电线路即可。同时,井下供电系统中坚决杜绝“明接头”的现象,以保证电网对地绝缘良好。
(三)科学设置井下装置机械连锁
这是煤矿井下电器开关主要的连锁手段,对煤矿井下正常运行时产生火花或电弧的电气设备必须设有连锁装置,即电源接通时壳盖不能打开,壳盖打开后电源不能接通。连锁机构靠移动门盖的电气连锁,需注意连锁动作时不能破坏其防爆性能。考虑到煤矿紧急情况可能发生事故的原因,曾经因有拉隔离开关引起电弧烧穿隔爆外壳引爆瓦斯事例,因此,防爆电气产品标准中对隔离开关有分断1倍到6倍额定电流的要求。
(四)建立健全相关监督检查机制
煤矿井下供电,不但要做到设备本身零部件完好无缺,而且要注重对各种安全保护装置的检查和管理,如检漏继电器、低压馈电开关等,要确保其性能良好,始终处于“待命”状态。其一,检漏继电器坚持每天近试一次,半月远试一次。其二,对运行中的馈电开关每月三次全面检查定值,核对保护系数。升井检修时校准过流整定值,并重新标上刻度。其三,煤电钻综保坚持每班做一次接地试验。该装置一次熔丝额定值不超过10A,二次不超过15A,煤电钻配用电缆必须采用截面不低于4mm2、长度不大于一百米的椽套电缆,并在煤电钻一端安装小链和卡兰,避免因外力将橡套拔出造成“羊尾巴”。其四,定期检查和试验风电闭锁装置。
四、结束语
一直以来,电气设备防爆的安全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占据显著地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我们煤矿生产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煤矿井下防爆电器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以提升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
参考文献:
【关键词】煤矿;井下运输;安全管理
1 煤矿井下运输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1.1 管理制度无法贯彻落实
在煤矿斜巷运输过程中,按照规定绞车应安置安全设备并编制严格的管理机制,但是为了省事却不用。矿车串挂应当具有严格的规定,可是依然有车辆超挂,再加上监督检查力度不够,造成煤矿运输事故频繁发生。如在绞车坡用矿车提升或下送材料时,由于钢丝绳严重存在着锈蚀并且超过了断丝规定、把钩工没有认真负责、矿车连接销子没有插上,绞车坡安全梯不起作用等这些都是发生碰坏设备、撞伤人员的因素。
1.2 工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
煤矿工作人员没有树立牢固的安全防范意识,安全管理思想淡薄,重视生产、轻视安全,具有十分严重的侥幸心理,并且时常违反操作规程进行作业。某煤矿准备区域的斜巷安排一部分工作人员运输材料并且在此实施钉道。在没有撤离巷中工作人员的情况下,利用绞车拖拽小绞车的滚筒,当拉紧小绞车的钢丝绳时出现了崩倒,令木支架产生了垮顶,3名工作人员被埋,经过现场实施的抢救,依然造成死亡1 人、重伤和轻伤分别1人,这属于一起典型的重视生产、轻视安全、违规作业的事故。某煤矿的运输区域,1名员工在绞车道主井上寻找矿车轮对时,随车蹬钩上堤,利用人车刮线产生信号联系绞车司机采取紧急刹车的方式,对绞车道上掉落的矿车轮对进行处理。因为在斜巷水平交岔口位置的信号线是长度为42m 的皮线电缆,在这个位置正好出现了矿车轮对,该员工看到后速刮线之后告知绞车司机采取停车措施,可是并没有及时停车,串车迅速上堤碰撞矿车轮后发生翻到,绞车司机察觉突然增大的绞车负荷之后及时采取停车,可是为时已晚,翻倒后的矿车将该名员工的胸部与腹腔撞伤致其死亡。分析原因,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淡薄,违反规定进行作业,贪图省事,冒着生命危险蛮干,存在着侥幸心理。
1.3 特种作业人员业务水平低
特种作业人员大都是经过当地劳动部门或供电部门专业培训取得操作合格证后作业者,对他们的工种不宜随意予以变动。但是,矿山某些技术性工种,有些企业领导不去考虑学识水平,不讲究用工要求,而是当作好工种,并通过人情关系把一些不合格的人员充塞进去,加之一些人员不钻研技术业务,违章违纪现象比较突出。另外,临时性工作调整时安全培训工作没有及时到位也带来了安全隐患。
1.4 安全基础工作薄弱,安全可靠性差
一是安全投入不足,考核不严,运输标准化工作难以到位;二是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不够,职工都在满负荷甚至超负荷状态下工作,有的岗位还打破了8小时工作制做连班,要抽出人员进行脱产培训的确很难。因业务培训难以组织或组织的成效不大,从而使工人不能得到很好的培训,技术素质得不到提高。
1.5 违规操作与盲目指挥
煤矿在绞车坡运行时,要严格实行“开车不行人,行人不开车”的制度,如在绞车坡运行时,队长违章进行操作指挥,安排1 名没有进行岗位培训,缺少操作小绞车司机资格证的员工开绞车,该员工又违规操作,另一员工在前方挂空矿车,凭借矿车的自重下矿车,自己也紧随前面矿车而下,并且一次挂3辆矿车(规定最多两辆),造成途中矿车掉道,该员工缺乏工作经验,站立角度又不正确,矿车在下滑过程中横转被挤伤。
2 做好井下安全管理的措施
2.1 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思想
对待安全生产以及各项煤矿工作,重点强调安全,一切工作都将安全放在首位。同时煤矿各级领导者要将安全生产作为大事进行管理。目前很多煤矿的生产环节大都设置承包岗位模式,承包人为了追求最大化的经济利益,通常忽略了安全防范工作,设备一般带病工作,违反了有关的操作规定,更加无法保障安全生产。因此,安全工作不能松懈,同时还要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全面调整各个生产部分,统一部署安全管理目标,时刻将安全工作放在首位。
2.2 加强设备的技术管理,定期检查、检修各环节设备
(1)使用合格的达到规定安全系数的钢丝绳,定期检查钢丝绳的磨损、锈蚀、断丝情况,不符合要求及时更换。(2)斜巷使用的矿车连接环、链和插销等,必须执行下列规定:批量生产的,必须做抽样拉断试验,不符合要求时不得使用;初次使用前和使用后每隔2年,必须逐个以2倍于其最大静荷重的拉力进行试验,发现裂纹或永久伸长量超过0.2%时,不得使用。(3)矿车与矿车之间的连接装置、矿车与钢丝绳之间的连接,都必须使用防脱装置。(4)提升机制动装置要灵活可靠,司机操作停放车时,要注意防止发生松绳冲击事故。(5)倾斜井巷阻车设施、声光信号要确保安全准确可靠,并操作正确。
2.3 加强特殊工种的管理
煤矿运输工作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各个岗位工种都不要出现照顾身份,因为这些岗位需要专业技术、思想端正的工人担当,同时对临时用工加强安全监管,尽可能不雇佣或者少雇佣临时工人。特殊岗位员工不可以随意进行更换,要严格实施考核并且发放证书,持证上岗。
2.4 积极组织安全教育培训
利用各种途径教育引导员工,说明事故产生的严重危害性,避免出现侥幸心理,加强安全教育。利用典型煤矿运输事故案例教育员工,定期为员工开放展览典型事故案例室,通过形象的事故典型案例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使员工深刻认识到“三违”产生的危害,增强员工防范事故风险的意识。
2.5 加强矿井质量标准化管理
煤矿安全的重要前提就是加强矿井质量标准化管理。经过大量实践表明,只有对煤矿质量标准化投入大的矿井,才能够获得较大的产出效益,也有力地推动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要将这项工作当成经常性的工作来抓,要从静态化的达标逐渐转变为动态化的达标,从重视结果转变为重视过程,充分实现煤矿生产整体过程的达标。
2.6 加强安全工作力度,向管理要安全
实践证明,要抓好安全工作,离不开有效的监督,失去了监督作用,必然助长麻痹侥幸、违章蛮干的现象。监督不到位或流于形式,是导致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充分发挥现场安监人员的作用同时,必须坚持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建立和完善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工人的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人的安全职责。另外,采取安全资金激励机制,通过经济杠杆,严格考核,兑现奖惩,从而促进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
3 结束语
我们国家的煤矿运输工作总体形式非常不错,其伤亡人数也在减少,总体的安全状态也在不断的变好。不过该项运输相关的安全活动并不是非常的有序,由于违规而导致的安全事项非常多,特别是跑车现象时常的出现。为了确保运输工作的稳定性,就要积极的做好监督管控工作,特别是跑车问题。只有开展好该项活动,才可以切实的确保井下活动能够顺畅有序的开展,降低问题的发生几率。
参考文献:
[1]张鹤霄.煤矿井下倾斜井巷运输事故的原因及预防[J].煤炭技术,2011(4).
[2]孙继平.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1(1).
关键词:煤矿 无轨胶轮车 安全管理
0 引言
随着我国高产高效矿井的不断发展,无轨胶轮车已经大量应用于煤矿的生产中。无轨运输在我国煤矿是一种新的辅助运输方式,具有载重能力大、使用灵活、爬坡能力大和一机多用的特点。但无轨胶轮车的适用条件、技术特征、作业环境以及人员操作等问题仍然是制约胶轮车安全运行的客观因素,是无轨胶轮车安全管理不容忽视的问题。
1 煤矿井下无轨胶轮车的状况
目前,煤矿井下使用车辆主要包括运送人员车辆、运送物料车辆、大型装载机、小型挖掘机以及工作面安装回收期间使用的铲板车和大型支架搬运车。由于车型多、运行时间不固定,造成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的来说可以分以下几个方面。
1.1 驾驶员未经矿安全、操作技能培训进入井下生产作业现场
驾驶员对入井车辆操作性能不熟悉,或因工作量大违反劳动纪律疲劳驾驶。对井下巷道布置、线路及井下作业巷道空间不了解,违反操作规程,造成事故。如入井驾驶员未取得入井资格证擅自开车入井,误入禁止行车巷道,造成车辆损坏及人员伤害事故。
1.2 开展危险源辨识不认真
没有根据当班车辆情况、执行工作任务和现场情况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导致驾驶员对当班存在的风险认识不清。如驾驶员没有对所驾驶车辆进行危险源辨识,不了解车辆存在问题,行驶至井下发生刹车失灵或大灯不亮等情况时,易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1.3 车辆检修、保养制度执行不严
由于受维修人员缺少、维修场地不足和技术力量薄弱等因素的制约,没有严格执行车辆检修保养制度,致使车辆维护保养不到位,车辆完好状态较差,主要表现在车辆动力下降,油耗增加,部件漏油、漏水、漏气现象严重,瓦斯超限断电仪损坏较多,车体变形,防腐油漆缺损严重,电气接线质量较差,待修车辆较多。车辆存在“带病”作业现象,给安全生产留下隐患。
1.4 习惯性违章
驾驶员入井不按规定佩戴安全帽、自救器及矿灯;井下巷道行车存在超速、超员和超载现象;入井前对车辆检查不到位;货车司机没有检查货物的装车和捆绑情况。探究造成事故的原因,既有当事人的习惯性违章,也有当事人对安全存在的侥幸;对事故后果的严重性没有充分估计,安全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没有履行当班的职责。
1.5 安全生产基础薄弱
有些单位车辆超年限服务,车辆隐患多,运行安全性差;有些单位对车辆的冬季防冻工作不重视,导致车辆水箱及管路冻坏,造成车辆的利用率增加且对车辆的维护和检修不到位。个别车辆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未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加之对燃油的管理不重视,导致车辆发动机的磨损严重,缩短使用寿命。
2 无轨胶轮车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
2.1 加大安全生产投入
①抓好胶轮车驾驶员安全管理的同时,应加大对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资格审查,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做到随时掌握胶轮车驾驶员的动态,因材施教。
②要积极开展本质安全胶轮车班组的创建活动,对照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考核标准,建立本质安全胶轮车班组考核激励机制,提升本质安全管理水平。
③要购置便携式车辆测速仪,由胶轮车安全检查人员负责,不定时间、不定地点对入井胶轮车的行驶情况进行监测,杜绝超速行驶。
④要加强对外委施工单位装载机的使用安全管理,依据巷道的设计高度,选择合适的装载机型号,严禁改装装载机的驾驶室,进入安全高度不够的巷道施工。
⑤各胶轮车使用单位要加强入井胶轮车的装载管理,充分发挥井口称重仪的作用,杜绝超载车辆入井行驶。
2.2 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在本单位施工作业胶轮车的标准实施细则、规程、制度。标准实施细则、规程和制度包括:胶轮车检查、检修、检测标准实施细则,胶轮车操作规程,胶轮车修理规程,各级胶轮车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驾驶员岗位责任制,检查检测工岗位责任制,维修工岗位责任制,胶轮车维护保养制度,胶轮车安全管理等制度。按照制度规定规范记录的填写,以备检查。
2.3 分时段运行原则
使用胶轮车施工作业的煤矿应根据生产需要,将运人与运料胶轮车入井行驶时间分开,运人时段内,运料胶轮车不得运行且火工品运输胶轮车在运送火工品时不得与其它车辆同时运行。
2.4 建立完善的应急体系
在巷道内发生交通事故时,前后40米以外设置明显的警示牌,并立即向调度室汇报,调度室及时通知相关部门,积极组织处理;车辆在上、下坡路段或巷道不够宽的地点禁止调头,车辆调头应在会让硐室或巷道宽度允许调头的平巷;倒车时必须观察周围无人员、无障碍后,缓慢倒车,运送特殊物料或特殊地点或空间较小地点倒车时,应由跟车人员指挥倒车,指挥人员必须站在设备倾倒或滑行范围以外的安全地点指挥。
2.5 无轨胶轮车使用安全注意事项
①必须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证》和《安全资格证》,特种车辆还必须持有《特种车辆操作证》。
②必须按规定严格着装:穿工作服,戴安全帽,佩(携)带自救器和矿灯;严禁携带烟、火等违禁物品;严禁穿化纤衣服。
③严禁酒后上岗,不得疲劳驾车。
④必须熟悉井下路线、作业地点及周围环境。
⑤必须熟悉所驾车辆的结构、性能和原理;具备一定的维修保养和故障判断处理能力。
⑥严禁将车辆交给无证人员驾驶。
⑦必须服从业务及安全管理人员的监督检查和协调指挥,积极配合业务及安全管理人员进行证件、人员、载人(物)和车辆状况的检查。
3 落实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安全教育是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根本上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的重要措施,也是预防和控制事故的重要手段之一。做好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才能保证其它安全工作和企业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①安全意识教育就是通过对员工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员工端正事项,提高他们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的认识。在提高思想意识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并积极贯彻执行相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强自身的保护意识,不违章操作,不违反劳动纪律,做到“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同时对队内各级管理人员(包括领导、班组长、技术人员等)也应加强安全思想意识教育,确保他们在工作时做好带头作用,从关心人、爱护人的生命与健康出发,重视安全生产,做到不违章指挥。
②将安全教育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中,加强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和安全教育的长期性。做到“全员、全面、全过程”的安全教育。因为生产与安全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哪里有生产,哪里就需要进行安全教育。
③安全教育形式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灵活多用,尽量采用符合人的认识特点的、感兴趣的、易于接受的方式。
4 结语
在现代化矿井中,无轨胶轮车已成为不可替代的辅助运输工具。无轨胶轮车在煤矿井下受人员的操作(人)、车辆完好情况(机)及井下道路、环境、空间的限制(环境)和制度上的欠缺(管理)的影响,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安全隐患,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树立本质安全意识,预防和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方面的缺陷和管理方面的漏洞,协调人、机、环境、管理达到和谐统一,保证煤矿井下无轨胶轮车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张良库,姚少武.我国煤矿无轨胶轮车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年27期.
[2]陈贤忠.我国无轨胶轮车辅助运输的回顾与展望[J].煤矿机械,2011年03期.
[3]张彦禄.我国防爆无轨胶轮车辅助运输的应用与启示[J].煤炭工程,2006年06期.
KJ25IA型人员定位系统的构成包括井上地面计算机、监控主机、服务器、信息传输平台、人员定位分站、人员动态识别功能、人员标识卡以及信息传输线路等。其中,监控中心主要负责对系统所有设备以及井下人员标识卡进行检测、数据收集、检测分站数据的传输、统计数据的存储、人员显示、井下人员实时查询与数据打印、网络通讯、画面编辑等。其具体的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井下定位系统的软件功能实现包括:井下人员信息编码采集——人员信息识别——人员数据信息加工——人员信息数据显示——人员信息存储——井下人员的查询及报表打印。人员定位分站通过与动态识别器的直接通讯,实时获取人员编码相关信息,负责直接与监控主机进行联系。系统的动态目标识别器的主要功能在于接收井下人员标识卡发出信息编码,并将之作为与井下人员联系的唯一编码信息。当激活标识卡之后,其发送无线信号给人员动态目标识别器。人员标识卡的主要装载于矿灯、矿帽、腰卡以及胸卡等部件。
2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在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通过利用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安全管理功能,可以有效地解决煤矿井下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诸多问题,概况为以下几个方面。
2.1煤矿工作面劳动组织与作业查询管理
软件系统应用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将识别卡进行统一的编号管理,并将所有员工相对应的信息录入到软件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中。每一张识别卡中所包含的井下人员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工种、照片等。通过系统所具有的考勤、报表查询功能,煤矿安全管理部门可以与工作面的当班工作人员进行系统考勤、报表查询等操作,便于煤矿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同时,还可以针对工作面上的特殊工作,例如跟班干部、电钳工、班组长等,按规定要求对出勤进行配置。人员定岗、班组工作是否到位、超时作业状况,从而使得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得到强化。
2.2巡回检查管理
巡回检查人员是确保煤矿井下安全的重要措施,其主要执行人员包括安检人员、瓦斯检查人员以及科室跟班人员。利用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可以对安检人员、特殊工种和科室跟班人员的巡检情况进行轨迹查询,从而找到所有人员各个阶段经历的路径,并能够进行人员活动轨迹的回放。利用系统的轨迹查询功能,可以获得人员所在地、人员所到地点到/离时间、巡检工作时间等相关信息,从而督促并落实巡检人员按照既定的制度进行巡检,从而从根本上消除造成系统的安全隐患、事故。
2.3安全调度、救援呼叫应用
系统通过联网可实现远程终端信息显示功能,并可实现信息多点共享,供多个部门及领导同时在不同地点查看信息,系统程序通过计算机能够显示出而相关信息。井下人员遭到险情时,可以通过佩戴的识别卡主动发出求救信号,调度人员接到系统报警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开展救助。同时,调度人员接到险情报告时可以通过系统的呼叫功能,像受险情威胁的相邻区域人员发出呼叫撤离信息、通知人员提前撤离危险区域,避免事故的发生或扩大。
2.4安全管理警报
通过利用系统的安全警报功能,安全管理及通风部门可以对井下不安全的区域进行设定。当佩戴有标示卡的人员进入到该区域之后,系统将自动报警,并在系统的显示界面显示进入该中的人员姓名,调度值班人员在接到告警信号之后,则立即启动对应的安全管理程序,指挥进入的人员立即撤离不安全区域。
2.5煤矿井下救灾演练应用
为了加强矿井的安全管理工作,矿井安全管理人员日常需要进行救灾演练。但是,当所实施的救灾演练、演习以及工作面顶板强放爆破等风险相对较大的演练方案时,可以将所有可能受影响区域的人员、车辆等纳入到定位管理系统追踪体系中,便于在紧急事件发生时撤离危险区域,且在演习之后便于安全管理人员通过该系统确认人员是否已经完全撤离,从而有效避免井下出现险情。一旦井下发生水、火、顶板等灾害事故时,地面监控主机可以显示事故发生的类型、发生地点、所影响的人员等信息,便于制定并采取对应的救援预案,增加抢险救援的效率和针对性。
3系统运行过程中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井下 通风管理 信息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D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0-0123-01
矿井通风管理是矿井生产过程中重要管理内容。通风状况直接影响到井下工人的生命安全和生产效率、经济效益。因此,要针对现场实际情况,解决相关的矿井通风技术难题,从系统安全角度出发,提高通风管理的整体水平。
一、加强通风安全管理
1.1 计划管理
在通风安全管理工作中预先的计划管理处于首要位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计划编制:编制计划的主要依据是国家安全生产方针、矿井生产发展计划、技术装备、技术水平及通风安全技术资料。计划可分为中长期计划、年度计划和月计划。 (2)计划落实:根据计划要求合理分配资金、人力、物力,认真贯彻落实,无特殊条件变化应确保计划实现。 (3)计划检查、总结和分析:每期计划执行中和结束后要进行检查、分析和总结,对事故隐患及计划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并对下期计划进行全面安排,提出保证计划完成的措施。 (4)计划调整:如果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地质条件变化、资金或设备不能到位,采取措施后仍不能解决时,可适当调整计划,但必须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1.2 技术管理
(1)技术文件和技术资料管理:图纸要齐全,反映实际情况。每个矿井必须有通风系统图、通风网络图和防尘管路布置图,对于有监测系统、煤矿防火灌浆和瓦斯抽放系统的矿井,要有监测系统图、防火灌浆和瓦斯抽放管路系统图等,技术数据要齐全。需要收集、储存的数据有主要井巷的通风参数,如长度、断面、风阻;煤矿中厚煤层瓦斯含量,瓦斯相对涌出量,瓦斯绝对涌出量,瓦斯地质资料,煤层的自燃倾向性鉴定资料,自然发火期统计资料,煤层的最短自然发火期等;主要通风机的性能曲线,局部通风机的型号及其性能参数。各种报表应数据齐可靠及时。技术文件要齐全。施工应有安全技术措施,各工种有岗位责任制和技术操作规程。建立健全技术档案。各种报表应存档,各类台账健全,各种检查记录齐全。 (2)制定符合本矿的风量计算办法,矿井和采掘工作面配风合理。定期进行主要通风机性能测定和矿井通风系统阻力测定,以获得主要通风机性能实测曲线和关键阻力路线的阻力分布等资料。
1.3 通风系统管理
井下一切通风设施,如风门、风窗、风桥、密闭墙等必须有专人负责维修管理,使其保持完好状态。随工作面推进和迁移应及时进行系统。
1.4 计算机技术管理
矿井通风技术管理信息系统根据矿井的实际情况,可包括如下子系统:建立煤矿瓦斯数据库,瓦斯突出数据库,防尘数据库,通风监测技术数据库,通风测定仪表数据库,矿井火灾数据库。矿井通风技术管理信息系统能有利于矿井通风技术管理,全面提高矿井通风科学管理水平。
二、建立通风安全信息管理系统
矿井通风的日常事务管理主要包括人员的分工、停开工区域通风调整、通风报表、处理日常通风问题等。目前,我国煤矿通风管理的模式基本上是总工程师、通风副总工程师、通风区(科)长负责制。在进行具体决策时,由负责矿井通风和安全的通风区(科)长根据任务安排、通风调度的记录等进行。这种传统的通风管理方法的优点在于任务安排直接、决策快捷。但总工程师、通风(安全)副总工程师、通风区(科)长每天要做出大量决策,而对于某一具体决策,一般都是根据经验进行,由于个人经验的局限性,可能出现偏差。而通风日常管理信息系统,是将矿井通风所有信息存储在系统中,可以随意调用,且带有系统分析功能,能从一定程度上协助总工程师、通风区长进行决策,有利于实现决策的科学化。
关键词:煤矿;电气;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D61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0(C)-0105-01
引言:由于煤矿生产作业环境的特殊性,对煤矿井下在用的电气设备具有特殊的要求,对其防爆性能国家制定了专门的标准。从近年来多起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分析,大多爆炸引火源为设备失爆产生电火花。要杜绝此类现象,必须加强煤矿电气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只有做好了电气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才能够预防事故的发生。
一、煤矿电气设备常见事故分析
(一)电网漏电故障。漏电可分为集中性漏电和分散性漏电2种。前者指电网某一处发生漏电;后者指某条线路的整体绝缘水平降到安全值以下。漏电易造成人身触电伤亡,引起瓦斯或煤尘爆炸,引起火灾等重大事故,必须引起足够重视。预防措施主要有:(1)避免电缆、电气设备浸泡于水,防止挤、刺而使电缆损坏;(2)导线连接要牢固、无毛刺,电缆连接要采用接线盒连接;(3)不增加额外部件;(4)设置保护接地;(5)对于电网的对地电容电流进行补偿;(6)设置漏电保护装置。
(二)电网过流故障。过流是指电气设备的实际电流大于额定的电流值。过流会使电气设备绝缘老化,降低使用寿命,造成电气设备烧毁,引发电气火灾,引爆瓦斯、煤尘。预防措施主要依靠日常检修和巡回检查。
(三)触电伤亡事故。触电包括与正常带电部分接触触电,与漏电部分接触触电和没有直接与电气设备接触触电等。触电可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电击指电流通过人体内部器官损坏,导致残废或死亡。电伤指电弧对人体表面造成烧伤。为了防止触电事故发生,在电气设备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过程中,要认真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煤矿设备检修规程》等有关规定,做到安全用电。防止触电的主要措施有:(1)使人体不能接触或接近带电体,如采取栅栏门隔离、设置闭锁机构等;(2)设置保护接地;(3)在井下高、低压供电系统中,装设漏电保护装置;(4)采用较低的电压等级;(5)维修时使用保安工具。
(四)电气设备失爆。在瓦斯和煤尘爆炸事故中,由于电火花等电气设备失爆引起的瓦斯和煤尘事故占有较大比例。为了满足煤矿井下需要,国家制定了防爆电气设备标准,各种类型防爆设备的防爆措施不同,必须依据国家标准GB3836执行,保证各类防爆措施有效。
二、煤矿电气设备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人员方面。人员素质、知识、技术水平满足不了实际工作需要;日常工作中对需严格执行的规章制度、措施,执行力度不够。
(二)软件方面。各单位都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实施力度不够。同时,普遍存在着领导干部重视瓦斯、煤尘、水灾等重大事故,对机电事故重视不够的现象。因此,具体工作人员在操作时对各类制度、措施的实施大打折扣,留下了许多重大隐患。
(三)硬件方面。电气设备,如电缆、矿用隔爆开关等技术指标不过关,给煤矿安全留下了巨大隐患;没有配备相应的检测设备,无法对购进设备进行必要的性能、指标、安全性能检测;维修、检修用配件、工具不足;运行中的大型设备及电网供电采用的保护装置不完善等。
三、加强煤矿电气设备安全管理的措施
由于煤炭行业受资金、人才的影响较大,目前硬件方面如电气设备等,尚存在一些主要问题,虽然各单位都制定了相应的制度、规章,但实施力度不够。同时,普遍存在着领导干部重视瓦斯、煤尘、水灾等重大事故,对电气事故重视不够的现象。因此,要切实做好电气安全管理工作,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对人、财、物资源合理配置从而建立电气安全管理系统,并使之正常运转起来。
(一)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适合本单位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各类设备台账、卡片、采购标准、出入库管理、安装调试、维修、检修以及责任追究等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等规章制度,从制度抓起,从基础管理抓起。同时认真做好电气设备的采购、检测、安装调试、检修、维修等人员的技术培训,并做到制度化、经常化,同时制定岗位责任制,全面提高电气安全各类人员的整体文化、技术素质和工作水平。
(二)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合理配置必要的检测仪器、仪表,检修、维修工具和备件,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建立电气设备采购制度和标准,并附以必要的检测,确保合格的产品投入使用。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和建立健全高效的安全管理机制加强矿山安全生产。
(三)重视日常的维护。重视和加强日常巡检、维修和检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把重大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并对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使用人员要单独组织,要求配备有一定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同时组建专门的电气安全监察队伍,其工作职责是监督、检查电气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以避免人为因素引发的电气安全管理系统失控、失效。
结束语: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一些技术先进、自动化程度高的供用电设备不断引进和投入使用,加之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制定了更为严格的管理规定,这些对于高瓦斯矿井的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和完善电气设备安全管理系统是做好煤矿安全工作的保障之一,对避免和减少煤矿井下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口孜东煤矿安检科
参考文献:
关键词:信息技术 煤矿 安全监控 安全管理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信息技术革命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重大影响,根本上推动了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同时也给矿产业带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安全是煤矿业生产和管理的重要问题。目前,我国煤矿业的管理技术和手段落后,单靠管理者的经验、知识和有限的责任心,很难应对煤矿业事故的复杂多变性。所以煤矿企业的目前的安全管理模式必须依靠信息化技术,建立起煤矿数字化信息系统,才能有效提高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并收到良好的安全监控效果。
1 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和问题
近几年来由于我国煤矿业事故频发,我国采取了加强煤矿治理的措施,加大安全投入率,强化管理监督,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煤矿事故仍然不断发生,安全生产和管理情况依然严峻。据2005年的统计资料,全国共发生煤矿事故3341起,死亡人数5986人,重大事故279起,死亡人数3586人。这些数据反映出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存在很多问题。煤矿事故频发,安全管理问题凸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我国煤矿管理处于经验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的煤矿安全管理只要以经验教训作为管理依据,加上很多中小型煤矿企业的经济实力不足,我国的煤矿安全监控设备非常落后,人力财力不足,安全管理起步较晚,重大的安全技术问题不能完全控制。安全信息管理体制不完善。现代安全管理系统是以企业生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象,采用系统安全分析手段和现代控制方法,分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并做好预防和控制,把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里。我国目前的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处于传统经营逐步现代化信息系统管理过渡的阶段,但是现代信息化系统安全管理所占份额还很少。
信息是管理工作的依据。很多矿井在对安全信息的记录分析上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对有效信息没法及时地传递,使安全信息管理的具体应用受到限制。另外,缺乏专业的安全管理技术人才,从业人员的技术素质不高。煤矿的生产以及从过去单纯的挖掘发展到现在的挖掘机械化,生产集中化,管理系统信息化的新阶段,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正逐步提高。而实际上,我国煤炭企业的员工素质和其他行业相比较,存在明显的差距。据统计,到2010年底,全国规模的煤炭企业的员工具有高中中专文化程度以上的占职工人数的18%,专业技术人员只占15.4%,大专以上的只有8%。煤炭行业需要的机电专业人才更是匮乏,据统计有90%的煤矿企业缺乏专业开发人员和安全工程专业人员。
1.2 我国煤矿业没有严格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
近几年在我国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煤矿企业经营环境的客观要求下,绝大多数的煤矿企业对安全监控和管理工作都有了新的关注和重视。大多数企业就安全监控管理工作提供了专项资金,购买安全设备,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开支管理工作。并且安装了现场安全管理监测系统,取得了很不错的成效。但是这个作用只体现在了煤炭企业的生产环节和短期目标,缺乏对于整个企业的全过程,全员工的独立的安全管理体系和现代信息化的监控网络。目前的安全监察模式多数受制于生产过程,对安全管理习惯于事后控制,缺乏对安全生产问题的因果考虑和对事故原因作出前瞻性的研究和分析,只对单一的原因进行分析,而不是从人、心理、情绪、所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等多方面结合起来考虑。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没有得到实际的落实,预防为主流于口号和程式。
2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煤矿安全管理应用
信息技术对于煤矿安全生产安设备、人才、技术和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安全第一”和“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理念,安全管理的功能和作用更加重要。煤矿安全管理是整个煤炭企业生产管理中的最重要的构成部分,为煤矿生产提供了安全保障。我国的煤矿安
全管理模式正在从单一管理向网络系统管理过渡,实现动态管理代替现在的静态管理。主要从矿井的考核管理、专家的智能管理和矿井检测管理三个方面具体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2.1 基于信息技术的矿井考勤管理
矿井考勤管理主要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安全考勤系统对矿井实行考核管理,主要的流程是首先要选定合适的考勤点,然后在考勤点安放连接网络的信息化的考勤机,通过通讯线路把矿井管理计算机的主机和考勤机相连结,实现对矿井考勤状况的实时性监控与管理。在矿井考勤管理中,一般有两种普遍的安全考勤系统:卡片式安全考勤系统和井下安全考勤系统。卡片安全考勤系统是利用金属卡片进行打卡考勤,井下安全考勤系统需要借助于矿井中的矿灯灯头才能实现打卡考勤。
2.2 基于信息技术的专家智能化管理
专家智能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监控和管理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研究领域的焦点问题,同时也是我国现阶段煤矿安全生产监控和管理工作的一种最高层次的信息化系统。利用专家智能化系统对煤矿安全生产监控和管理进行系统管理,一般情况下,这种管理系统由专家信息化数据库和专家智能决策两个部分构成。其中,数据库是实现安全管理信息化的基础,智能决策是煤矿安全监控和管理的重点,是信息化管理成效是否达到满意的效果的主要体现。
2.3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煤矿矿井监测管理
信息化管理技术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应用最全面最普遍的方面就是在煤矿矿井的监测管理中。在这个环节,信息化安全监控和管理的应用主要是对通风、矿压和瓦斯三个方面的监测管理。
2.3.1 通风监测管理
通风监测管理在煤矿安全管理中主要利用由传感器,井下站点、传输设备和地面控制中心组成的监测系统。利用计算机的模拟和仿真功能,对矿井中通风系统的安全系数,通风装置的合理性和动态模拟等技术进行信息化和模拟化的研究分析,提升矿井中通风网络的安全系数,确保当遇到突发事故的时候可以利用通风监测管理系统对风速和风向进行控制调整,做好救灾的辅助工作。
2.3.2 矿压监测管理
矿压监测系统的构成有三个部分:计算机,传感器和传输线路。矿压监测管理主要利用矿压监测系统对矿井的内部压力实现监控。传感器是液态支架构成的压力信号,多个传感器连接各个站点并通过通讯设备和调节器将信号传输到计算机。计算机对矿压信息进行存贮和分析,计算机对超出限额的压值发出预警,提示和帮助技术人员调整矿压,实现安全管理。
2.3.3 瓦斯监测管理
瓦斯问题是造成煤矿事故的主要原因,所以对矿井中的瓦斯实时监控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方面。现代化的瓦斯监测系统通过传感器,地下站点,传输设备和控制中心的配合,对矿井中瓦斯含量信息及时的收集分析。当含量超标时自动发出警报时管理模式自动切换到最紧急状态。要保证现代化信息系统应用效果,还需要施工人员的严格要求,把该系统切实贯彻到煤矿安全管理中。
参考文献:
[1]王军.我国现代煤矿安全管理分析与对策[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6,(1):69-72.
关键词:非煤矿山 井下 安全管理
非煤矿山井下作业不同于其它工业生产项目,由于其作业环境的特殊性要求其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必须做出适应性的调整和应对。矿山井下作业环境复杂多变,不可预知的突发性因素较多,其作业工序也相对复杂,所需要的作业环节多,工作环境一般比较狭小,施工人员集中,加上现有的井下作业技术水平和相关设备的有限,导致其事故发生率较大。另一方面,相关政府部分以及作业施工方在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上不健全,导致不同程度上加大了事故的发生概率。这势必对我国的现代化经济建设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在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健全非煤矿山井下作业安全管理机制,确保作业的安全性,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的现代化发展带来更高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加强非煤矿山井下作业安全管理的措施如下:
一、划分明确的管理单元
首先,要建立健全且科学的非煤矿山井下作业安全管理系统,必须要对矿区作业环境和各方面的制约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以确定影响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各项指标。根据各项安全作业指标的建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详细的划分,具体可以包括管理制度与细则、爆破作业、井下作业的开采与通风、供电与通讯工作、提升与运输等几个方面,在安全管理系统的建设上,要针对以上几个方面,进行系统性的规划,有层次性的提高各个作业组成环节的安全管理科学水平,全面的保障井下作业的安全性,提高生产的效率。
二、非煤矿山系统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的建立
非煤矿下井下作业安全管理系统的构建是一项复杂且艰巨的任务,需要国家部分的调控,施工单位各方资源的合理性配置,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的提高等各个方面的支撑。针对以上管理单元的划分,我们主要结合井下作业的主要环节分析安全管理的具体实施方法。
1.爆破
爆破是现代矿山开发必不可少的重要技术环节,但同时由于爆破本身所存在的危险系数较高,其潜在的不可预知性因素较多,易发生安全事故且容易对作业环境造成范围性破坏,对爆破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矿山的可继续作业环境构成极大的威胁。对非煤矿山的爆破作业安全管理措施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爆破材料和设备的安全性管理,对爆破资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严把质量关、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2)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措施,由于在非煤矿山的开采中往往使用较多的民用爆破品,材料的运输往往路线众多而难以进行统一管理,这就需要施工单位组织专门人员进行运输监督与调配工作,确保运输过程中的安全,以免造成重大意外性事故;(3)炸药爆破环节的安全管理措施,在爆破环节中,为爆破或者爆破不完全的炸药都存在着爆炸的可能性,对此要做好此类炸药的妥善处理工作,工作人员必须穿戴安全工作防护服,并对炸药的处理方式和位置进行科学的考证,保证不能对人的生命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2.矿井开采与通风
非煤矿山的矿井开采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技术工作,其中所涉及的工艺流程较多,在井下开采安全管理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安全制度要求,保障井下作业的安全且顺利开展。对于井下作业的通风系统管理要特别注意,空气质量直接影响着井下的作业环境和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如果通风效果不良则容易导致人员窒息。因此,要下井之间要检测空气质量是否满足正常作业标准。其次,要控制好通风系统的风量和风速以满足实际作业的需求,并按照国家法规进行系统改良,以满足井下作业的安全性要求。
3.供电通讯、提升与运输
供电和通讯是井下作业的必须因素。在非矿山井下作业中要将供电和通讯作为独立的管理单元,保障供电的持续性以充足性,避免井下作业在昏暗的环境下进行。其次,井下人员要配置随时于地上人员进行联系的通讯设备,井下与地上要有完善的通讯设备体系,以便对作业情况进行及时调控和信息反馈。运输提升是矿山开采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矿山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4.安全生产责任制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其目的是增强企业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和岗位生产人员在安全生产中应履行的职责和应承担的责任,充分调动各级人员和部门在安全生产方面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确保安全生产,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各矿山应依照行业标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并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
5.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应建立、健全安全活动日制度,认真执行安全大检查制度。矿山企业主管部门对其所属矿山每年应至少检查一次,矿每季至少检查一次,坑口(车间)每月至少检查一次,班组每天进行检查一次,应有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参加。对检查出的事故隐患做到责任、教育、检查、整改、落实五到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