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债券投资市场分析8篇

时间:2023-10-13 15:35:4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债券投资市场分析,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债券投资市场分析

篇1

监管部门须定期稽查各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并在必要时公布指导性资产配置比例。对可能发生偿付能力危机的投资资产配置,或缺乏变现能力的投资资产配置的公司,及时整改要求,直至强制其重新配置投资资产。 树立以固定收益模式

为主的投资理念

欧美保险公司多年的实践证明,投资于有固定收益的投资对象应当成为保险公司投资的主渠道。上世纪90年代至今,政府债券投资在这些国家的保险公司可投资资产中占15%左右,企业债券投资占41%以上。这就是说,投资对象应当是变现能力较强的债券,决非实业投资,也不是不动产投资,更不是保险公司自己去经营管理的实体性投资。

允许设立专业保险

投资机构模式

这一方式适用于可投资资产规模较大的保险公司。搞好保险投资,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投资人才,涉及懂保险资产性质、法律、财务税务、投资管理和市场分析的人才,当然还包括具体的投资操作人员,人力成本非常高。若投资资产规模不大,不足以支付必要的投资交易成本,那么,把投资资产委托给第三方资产管理人,或直接投资上市交易的债券,或干脆委托银行管理,是更明智的选择。

鼓励委托第三方

资产管理人管理 保险公司可投资资产 这一方式适用于可投资资产规模较小的保险公司。其实,把可投资资产交给第三方资产管理人来运用,即使在欧关也是很流行的。如在德国,其所管理的资产已占保险总投资资产的23%。在美国,选择第三方资产管理人的保险公司数目占到总数的75%。事实证明,选择第三方资产管理人通常要比自己设立专业投资机构具有成本优势,而且更具成本效率。

目前,中国的证券投资基金对于保险公司而言,似乎担当了第三者资产管理人的角色,但其特殊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决定了现有的证券投资基金不利于保险投资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但从政策上讲,不能因此而否定第三方资产管理人的重要作用。 大力发展债券市场,为 保险公司拓展投资空间

伴随社保资金的日益庞大,可供保险投资的渠道和品种就越发显得空间狭小。因此,债券投资应当成为保险投资的首选和主要品种,得到大力发展。

加快培育金融

篇2

在这次加息恐慌中,美国自然是人们关注的中心。6月美国新公布的每一个宏观经济指标都倍受瞩目。在投资者看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要调高利率已是不争的事实,剩下的只是何时调及调多少的问题。有些市场分析人士甚至断言,如果联储采取“一步到位”的做法,即一次将利率上调0.5个百分点,则市场会赢得喘息的时间,近乎直线上升的收益率会有所回调;但如果联储采用“循环渐进”的方式,则市场将会持续振荡。

在美国加息阴影笼罩下,欧洲主要国家也面临着是否加息的挑战。为此,被视为欧洲市场参照基准的德国政府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创下自去年8月以来新高。意大利政府10年期债券收益率也创下近几个月新高。

欧洲国家中只有英国政府似乎不包括在加息的国家名单中。6月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将其基础利率下调了25个基本点,使其达到5%,这是英国20年以来利率最低水平。上一次英国利率达到5%的时间是1977年月10月。但是英格兰银行的这次降息并未对英国债市价格起到提升作用,相反,由于投资者普遍认为这有可能是政府的最后一次降息,于是对未来的负面预期反而导致英国债券价格下跌,其10年期基准国债的收益率当天就上升了12个基本点,达到5.1%,为自去年10月份以来的最高点。

日本的债券市场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价格继续上月的跌势,收益率不断创新高。6月日本政府公布头三个月的经济增长从原负增长跃至1.9%,按此计算,全年的经济增长将达7.9%,这无疑表明日本的经济已开始复苏。为此,政府有可能放弃目前短期利率几乎为零的政策,逐步提高银行利率。受此影响,日本10年期基准债券收益率迅速上升,近期债券市场对加息的恐慌仍将持续,二级市场短期内难以步出阴影。

篇3

产品分析

这类产品是投资债券市场的结构化阳光私募产品,属于浮动收益类,投资于银行间和交易所市场债券。与固定收益类信托不同的是,这类产品由市场上的投资顾问公司管理,信托公司作为产品的发行平台,承担对投顾的操作进行合规监管的责任和信息披露的责任。既然是投资证券市场类的产品,就会有市场价格的波动,投资风险由投资者承担。

产品本身的结构分为优先和劣后两级(也有三级结构的设计),一般优先与劣后的比例为9:1,优先资金由银行负责募集,成本在年化6%左右,劣后级保障优先级的本金和收益,劣后级拿优先成本以外的其他收益。产品主要投资在信用债上,一般来说,单只信用债的收益率很少能达到8%,对投资者没有吸引力,这也是这类产品需要放杠杆的原因。用稳益产品当时的优先级成本5.5%来举例,假设债券票面利率为7%,不考虑价格波动和费用的情况下,那么劣后级的收益为7%+(7%-5.5%)*9=20.5%,这就是投资机构放杠杆的原因。但任何投资的风险和收益都成正比的,杠杆策略在放大债券私募基金收益的同时,也同样放大了风险。

债券产品的投资收益主要分两部分:票面利率和资本利得,资本利得也就是市场波动的差价。这类产品投资于债券二级市场,就会有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假设资本利得损失2%,那么上面的测算加上市场波动,可以写成7%-2%+(7%-5.5%-2%)*9=0.5%。如果单只债券的投资损失更大,加上杠杆放大的效应劣后级就会出现大幅亏损。

市场分析

既然债券结构化产品与债券市场波动息息相关,在债券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劣后级出现亏损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尤其是在2013年的债券市场。2013年债券市场遭遇近十年来最大的熊市,有人形容去年的债券熊市相当于2007年的股市从6000点跌至2000点。

2013年债券市场在基本面、资金面、供需等多方面影响下,收益率呈现先低后高的态势。2013年一、二季度,CPI(除春节当月)同比增速在2%-2.5%之间窄幅波动。经济增速在1月份出现拐点然后下行,引发市场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外汇占款的持续流入使得货币市场资金面宽松,资金利率维持低位。基本面和资金面的配合,带来了上半年信用债的一波小牛市。同时,银监会年初8号文对理财产品进行规范也引发了市场做多信用债的热情。6月份,在市场预期QE即将退出、外汇占款锐减、银行半年末考核等因素影响下,货币利率出现飙升。而在银行非标、同业业务迅猛发展导致期限错配严重的背景下,央行仍然坚持偏紧的货币政策,引发“钱荒”。此后数月,央行继续采取“锁长放短”策略,使得货币市场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回购利率中枢的大幅上调引发了债市的深度调整,也带来了下半年收益率的持续上行。进入7月后,资金成本虽有所回落,但由中债登公司主导的债券估值价格持续下跌;大量债券在两周内收益率上行了80-100个基点,这种情况在中国债券市场是前所未有的。债券估值的持续下跌又引发货币市场在短期内连续反应,货币基金与债券基金被大量赎回,导致基金大规模减仓,进一步加剧了债券估值下跌,市场上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的业绩全面下挫。在没有货币政策冲击的情况下,如此短的时间内这样的跌幅是从未有过的。9月份开始,企业债恢复供给、发行量猛增,银行间开户则继续暂停,供需力量的失衡也是信用债熊市的原因。

2013年6月初-12月底,作为债券市场基础性利率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接近130bp,超过了2007年的高点水平。2010年国开债收益率上涨170bp,绝对水平创出历史新高。

企业债到期收益率在2013年下半年同样大幅上行。以剩余期限5年期为例,AAA等级上行180bp左右,AA+等级上行200bp左右,AA等级上行220bp左右,AA-则上行220bp左右,上行幅度历史最大。历史上6个月内5年AA最大上行幅度为170BP,比这次低50BP左右。

上述前所未有的利率飙升,却是在基本面相对平稳的背景下发生,完全超过了过去十年的投资逻辑所能判断的范围。

相对普通股票型阳光私募基金来说,债券私募由于收益相对较低,多年来在国内一直发展缓慢。2010年以来股市行情持续震荡低迷, 2011年股票型基金大跌,股市赚钱效应缺乏,投资者的风险厌恶情绪上升,相比股市的高风险及缺少赚钱效应,承受较低风险、收益稳定的债券类产品受到大多数投资人的追捧,成为市场的避风港。借助2011年底和2012年上半年的债券市场的小牛市,劣后级收益可以达到20%甚至更多,结构化债券产品取得爆发式增长。2012年成立的产品超过百只,存续总规模近500亿。2013年初,这类产品继续保持强劲的势头,经历下半年的大跌后,整体损失惨重,年底是几乎是债市的最低点,买盘很少,这期间到期的产品因为要按期兑付,不得不大幅折价,所以才有了30%以上的亏损。

如何选择产品

篇4

市场很缺钱 利率连飙升

节前的两周,货币市场指标利率――7天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持续走高。据中国货币网公布的数据显示,7天质押式回购利率,继1月19日大涨128.11个基点后20日上升208.30个基点,飙升至6.1500%,创下2010年12月23日来最大单日涨幅。同时是连续第5个交易日上涨,这一指标创下2011年1月4日来新高。

银行间市场中同业拆借利率同样大涨,IBO001(1天期同业拆借)最新利率为6.0200%,上涨301个基点;IBO007(7天期同业拆借)最新利率为6.1100%,上涨161个基点;IBO014(14天期同业拆借)最新利率为5.96%,上涨126个基点。不过,期限较长的IBO021(211天期同业拆借)为4.0000%,反而下降了180个基点。再次说明期限越短,资金面越紧张。

市场分析人士表示,央行在春节前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个在时点上有些令人意外。原本春节后回收假日所需的资金更加顺理成章,而如今时点提前,打乱了市场对央行调控目标和具体节奏的预期。此前银行间市场上拆借利率一直维持在相对高位,反映了银行类金融机构对央行政策前景不明朗的担忧,而央行本次的政策调整恰恰兑现了这样的政策预期。

尽管节前央行暂停了公开市场操作,使得2490亿元到期资金全部投放市场,但市场流动性仍然趋紧。分析人士指出,银行为了准备资金上缴以及为春节资金备付做准备,都减少了资金融出或者增加了资金融入需求,这导致回购和拆借市场资金供需矛盾加剧,这一状态在春节前也没能得到有效缓解,资金利率难以回落。

利好固定收益理产品

篇5

选择一:如何选择债券基金(货币、短债基金)

新人优于老面孔 短债更胜长期债

债券市场在出乎市场预期的加息冲击之下,先是在8月21日加息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大幅度跳水,其后逐步反弹。综合来看,目前所采取的加息政策对市场流动性泛滥的局面并没有本质的扭转,即使是已经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的组合,都没有从根源上改变经济结构性矛盾(外汇储备过多等)导致流动性泛滥的持续产生机制,所以每次紧缩政策的出台,都可能被市场理解为紧缩政策短期有所减弱,在资金充裕的推动下,债券市场容易出现反弹。

实际上,央行加息后随即在公开市场操作连续三周,净投放资金,使得反映资金宽裕程度的回购利率出现大幅下跌。

市场分析ANALYZE

新券票面收益高

■加息实际上比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影响要小,因为这一政策并不直接收紧货币供应,而只是提高了资金成本,加之目前银行贷款收紧,并且央行在加息同时进行了资金投放,因此整个债券市场的资金流动性仍然较强,债券市场实际上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但是考虑到消费指数(CPI)可能继续上涨,以及调控措施可能进一步出台,短期债的安全性优于长债。

■而根据以往经验,投资者在没有对债券市场形成一致预期前,往往倾向于投资短期品以规避风险,再加上银行间资金面日益宽松,预计未来短期品种将趋于强势。

建议ADVICE

1.新人更比旧人好

综合看,债券市场整体受到加息的负面影响不大,但是现有券种价格将有波动,新债券票面收益会随着加息有所提高,因此老的货币(债券)基金将不得不面对是否进行以及何时进行仓位结构调整的问题。

如果追求收益水平,老基金可能会选择卖出现有持仓品种,但是老基金现在卖券又不合适,因为老券票面利率收益加息后相对下降,市场价格因此下跌;基金如果择机逢高卖出或者持有到期,资金的时间成本又相对增加。同时,这种从容的操作又是在没有出现赎回潮的情况下才会实现的,如果出现大规模赎回,基金将不得不在债券下跌过程中卖出,情况更加被动。

而新发基金在建仓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可以直接投资高收益率的新券,没有任何历史负担。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新发基金或者进行持续营销、规模有一定增长的老基金,老基金现金的增加,会对其调整仓位结构提供帮助。

实际上,从加息一周后的表现看,收益率居前的是大成货币基金B、A、博时货币、海富通货币B、嘉实货币等老基金,收益率较低的是巨田货币、广发货币、国泰货币等,体现出比较明显的新老分化特点。

2.大牌公司优势多

需要投资者注意的是,目前货币基金和中短债基金的主要交易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交易形式,同股票市场有很大不同,这是机构投资者进行大宗批发交易的场外市场,价格的确定采用交易双方场外协商的方式――询价,自主谈判,逐笔成交――而不是证券市场的集合竞价。因此,价格的确定同交易对手有很大关系。

银行间市场是商业银行的传统优势领地,根据统计,我国目前70%的债券存量由商业银行持有,而短期融资券至少有60%以上由商业银行持有。目前,我国企业短期融资券稀缺,其中信用度良好、收益率高的短期融资券更是稀少,优质券种未来将成为各投资主体之间争夺的焦点。在拿券能力上,银行系货币基金具有天然的优势。

另外,股东背景深厚、管理资产规模大的基金公司,在同交易对手确定价格时也有一定的优势。

选择二:如何选择股票型基金

金融地产最热门 资产配置需看清

加息后,股票市场以大幅跳空低开,快速大幅反弹做出回应,其后展开一轮上涨,从加息后一周时间内的净值表现看,旗下基金表现较好的公司主要有广发、景顺长城等,而加息后领涨的板块主要是银行、地产,由净值表现推测,这几家基金公司很可能在这两个行业投资上配置了较大的比例。

链接

其他看好房地产银行板块的机构投资者

1.银华核心价值优选:

在未来的操作中,采取更为稳健的投资策略,适当控制股票仓位,在投资标的选择上,重点选择受益人民币升值和内需增长的金融、食品饮料、零售、装备制造、地产、旅游传媒等行业。

2.上投摩根阿尔法:

从发展趋势来看,消费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的驱动力,消费类个股面临着长期、持续的发展潜力,此外,交通运输、机械、银行等行业的上市公司业绩增长明确、估值合理,预计会有好的表现。

3.景顺长城内需增长:

在行业配置方面,侧重于消费品、商业、金融服务业、地产、军工、机械设备等行业。

市场分析ANALYZE

银行地产颇有龙头相

■实际上,通过中期报告可以发现,地产和银行成为2006年下半年股票市场主流热点的可能性非常大。

上半年回报率最高的10只偏股型基金中,至少有4只的基金经理在中期报告中明确表示,下半年将重点投资放在地产和金融类资产上。按照广发聚丰基金的说法:寻找一些估值相对便宜――因为消化各种负面因素而一直股价没有表现的公司,如房地产、银行等。或者我们可以这样看,在加息的潮水退去后,我们看到的投资机会实际上就是政策打压下估值水平较低的地产行业。

在东方证券研究所7 月公布的2006年下半年度投资策略报告里,27 家机构(包括10 家券商研究所和17 家基金)当中,机械、商业零售、交通运输、房地产是看好机构数量最多的板块。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市场对宏观经济趋势的看法趋于一致,对行业的认识的逐步趋同,那些新的取得共识的行业可能更有投资机会,比如商业零售、银行、旅游、食品、软件、电力设备、地产、传媒、机械等行业。

■我们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分析加息后金融和地产行业。

1.加息增强升值预期。

人民币升值已经公认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主题,而加息提高了本币的收益率,这将进一步增强人民币的吸引力。实际上,加息后人民币兑美元在8月底连续走强,不断刷新纪录,就是对此做出的反映。

2.本币升值资产走高。

人民币升值后,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概念资产价格将不断走高,而地产和银行就是资产类股票的代表。而从升值对于资产价格的推动角度看,地产和银行近几年不断被反复挖掘,不过由于这两个行业对于政策的高度敏感性,因此对这两个行业投资需要从长期经济趋势和短期政策环境两个方面分析。银行业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一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而根据招商证券研究所的研究,地产行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短期内也不会逆转,因为地产市场兴旺繁荣的最根本因素应是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人口红利”的集中体现,而这两大因素肯定会持续较长时间,因此目前的调控措施都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房地产行业处于行业景气周期阶段的现实。

建议ADVICE

关注银行地产配置较多的基金

综合以上分析,下半年应该重点关注对银行和地产配置较多的基金,或者整体投资偏好侧重于这两类行业的基金公司的新产品。

可以从两个角度去寻找这种潜力基金:

篇6

物价上涨是最近的热门话题。所谓好的投资者,制定应对的策略要比预测和分析更重要。所以绕过背景分析,笔者直接谈投资建议。

高票息债券投资价值凸现

首先要申明,用股票和其他投资来应对通胀,非本文重点。笔者一贯以为,一个局部的经济指标对股市的决定作用是很弱的。如果有一个决定股票中期涨跌的经济模型,通胀和利率变量的影响系数只有20%甚至更低的水平,那么这个变量也就基本可以忽略了。举一个不很恰当的例子:是否爱吃肥肉,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是挺大的,但以此作为预测某个人寿命的变量,就显得相关系数不够大了。现在很多股票分析师在干的活儿,偏偏正是用肥肉摄入量来预测某人还能活多少年。

相比之下,债券等固定收益的投资分析可以更加客观、更加量化。股市里所谓的“输时间不输钞票”,大多是失败投资者的,但是拿到债市里,很多时候却是有效真理。目前通胀阴云笼罩下的债市,收益率已经不菲。虽然债券的二级市场价格也会涨涨跌跌,但是持有到期的收益,一般是购买的时候就锁定下来的。除了担心信用风险,其他的只是数学问题。

截至2010年12月中旬,剩余期限在五年左右的AAA企业债以及一些上市银行次级债,到期收益率已近5%。而信用评级比较差的债券里,有些税前收益率甚至超过7%,税后收益率超过5%的更是一大堆。至于信用风险,至少在中国大陆证券市场有企业债的历史里,这些所谓“烂债”的违约破产率几乎是零!

对照一下最新银行定存五年的利率,每年只有4.20%,而且是单利,折算成和债券有可比性的复利,连3.90%都不到。再考虑到存款缺乏流动性,中途提取会损失利息,所以正常情况下高等级债券的到期收益率应该略低于存款利率才合理。难怪有人说:现在债券的下跌,已经透支了加息一到两次的预期。

现如今的债市,感性上说,有点像2008年底的股市。跌到2000点的时候,大家都知道值得投资的区域就在眼前,但是真的敢立马跳入价值洼地的人却少之又少。但是,不在2000点入场的谨慎派们,自问一下股市从1664点回升到2000点的时候,是不是还有心情重新追涨呢?债券相比股票,更有每日累积的应计利息收益问题。如果拿着现金等一个票面6%的债券下跌,每熬两个月就是1%的机会成本损失。所以大多数时候,债券的空头要比多头更为忧心忡忡。

惟一的担心:利率会不会达到历史极端高位?

鼓励大家现在买入高息债券的大前提,是利率不会在短期内突然走到一个离谱的高位。所谓离谱,是达到两位数以上。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境,那么不管是拿现金还是买到期收益率6%的债券,都是重大失误。如果能做事后诸葛亮,那么恶性通胀时最好的投资是:前期投机资源类资产、囤积生活必需品,后期兑现资产存银行、买债券、买长期寿险。

利率达到两位数以上,并非没有先例。如1993年的五年定存利率是13.86%,八年是17.10%。无风险利率加上保值贴补,曾经接近20%。

事实上从1980年后,五年期利率就从5%开始逐年攀升,在1989年时曾达到比1993年还略高的水平。可以说,对笔者这样的“70后”而言,至少有十年的中长期银行利率是在5%~10%的水平的。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还不多,普通老百姓金融意识也不强,所以对这么高的利率意味着什么,并没有切肤的认识。也许那时虽然物价上涨,但是父母的工资增长也不慢;因此虽然当时在某些省份出现了银行挤兑和居民囤粮,但是生长在80年代的孩子并没有家庭生活水平明显下降的记忆。不妨设想,如果那时就有总市值几万亿的股市,或者各大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存款和债券必须以市值计价,那会是啥情形?

各种通胀程度下的情景模拟

由于上述担心,笔者模拟测试了一下不同程度的情况下债券的量化投资回报。由于主要考虑的是五年期债券投资,从计算结果看,结果不赖,甚至可以说还算令人满意。

假设我们现在买入一个100元的企业债,到期时间5年,票面利率6%,每年派息一次。为简明起见,我们不考虑税收问题和再投资收益。下表中,折现率是指同期限的其他债券的市场利率,年末市值是指当年末该债券市场净价加上历年累计派息,合计的资产总值。显然,只要企业债不出信用风险,不管利率怎么波动,持有五年到期后的资产都是100+6×5=130元。

不同情境下的差异,主要是指持有债券的这五年里,我们资产增长的速度,以及波动的幅度。一般来说,在利率温和稳定的情况下,资产的增长更多体现在前几年;而通胀和加息严重时,前几年投资收益增长变慢,甚至出现亏损,但接近到期日时,资产会加速度上涨,爬升到本来就该达到的本息总额目标。上图比较直观地反映了这个规律。

以上可以直观地看到:投资于票息6%的五年期高息债,即便碰到1990~1993年的通胀(即图表中的“可能3”),市值上也很难出现亏损。而如果碰到“可能2”,也就是目前大多数市场分析人士预测的那样,在2011年通胀达到峰值,然后逐渐回落,那么我们只是在第二年拿到一个稍逊的投资回报,而在后几年的资产增长速度仍然是很快的。

打折的封闭式债券基金是更好的选择

和高息债券比较起来,笔者更想推荐的是一些封闭式债券基金。这些基金在封闭期内不必考虑流动性风险,所以可以比较激进地投资于高收益的信用债券,甚至可以利用回购融资去“透支”买债,或去打新股放大收益。目前的市场环境下,最激进的债券组合有望获得6%以上的收益,加上回购放大,可能达到8%以上――当然前提还是不出现信用风险。

2008年秋季诞生了市场上第一个封闭式债券基金富国天丰(161010)。由于这个领头羊在过去两年里的优秀业绩表现,更由于产品设计理念很对机构投资者(尤其是保险公司)的胃口,因此口碑颇佳。今年二季度后,许多基金公司一窝蜂地推出了几个类似的产品,一度在二级市场出现3%以上的溢价,让基金公司和认购者皆大欢喜。

然而,由于四季度后通胀压力加大、央行突然加息,更因为同类基金发行过多导致供求关系失衡,这些基金在二级市场上出现了3%~6%的折价。但这也给新投资者创造了更好的机会。如果在二级市场买入,相当于用九五折左右买入一篮子高收益的债券组合。喜欢年末参加商场特卖酬宾的读者,可能觉得这个折扣不值一提。但是债券类资产不同于毛利很高的名牌箱包、大衣、皮靴,5%的折扣实在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如果算上折价率,个别封闭式债券基金的年化收益率有可能达到两位数!

篇7

【关键词】债券投资;银行业;投资

【中图分类号】F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3-0156-1.5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也揭示了债券投资这一传统稳健业务在管制放松后可能聚集的巨量风险。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的债券投资业务方兴未艾,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将在反思美国次债危机教训的基础上,对我国银行债券投资业务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一、我国银行业债券投资现状分析

相对于高度成熟的美国债券业务,我国的债券业务还处于初级发展时期,风险管理体系并不健全,风险控制更多依靠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债券发行人和市场参与者严格的准入限制这一行政手段。近年来,随着债券市场的深度、广度的不断扩张和银行业债券投资业务的迅速发展,债券业务重要性正不断上升。

(一)债券市场的市场化趋势不管加强

与我国金融领域中的其他部份一样,我国债券业务正在向市场化有序进行,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参与者日趋多元化,债券种类呈现多样性,信用层次不断丰富。

从债券发行人看,范围由2004年的人民银行、财政部、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企业延伸到目前的铁道部、银行金融机构、国际开发机构;从投资范围看,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投资品种由2004年的国债、政策性金融债、企业债和商业银行用于补充资本的次级债扩大到政策性银行债、普通金融债、短期融资券、资产支持债券、混合型资本债和地方政府债等十余个品种,2010年又推出了超短期融资券,市场再添新品种。

从债券投资者看,目前已有银行、证券公司、基金、保险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信用社、财务公司和企业等类型的投资者,且户数逾万家,较2004年末翻了将近两倍。

从市场容量看,2010年债券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截至2010年末,债券发行量已达到9.76万亿元,比2009年增长9.30%;债券市场存量20.72万亿元,比2009年增长15.42%;各类债券托管量突破20万亿元,达20.18万亿元,较2009年增长15.09%。

从制度建设看,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制度建设得到长足进步,首批信用风险缓释合约已正式上线,标志着我国金融市场特别是金融衍生品市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二)银行参与债券投资业务的动力不断增强

由于政策、市场和自身特点三方面因素的影响,银行间投资债券市场的意愿较高。

一是宏观调控政策促使银行加大债券投资。受宏观调控政策的持续影响,银行的信贷投放规模受到较严控制,债券市场进而成为银行配置资产的一个重要渠道。此外,存款准备金的联系上调也促使银行增大了对流行性资产的配置力度。

二是银行间债券市场在广度和深度上的迅速发展改善了银行债券投资的市场环境。债券市场参与者数量的迅速增加和类型的多元化,为银行提供了更多不同投资取向的交易对手,提高了交易成功的概率;债券发行量的扩大则有利于银行更自由地调整资产结构,使银行的资产管理具有更大的回旋余地。

三是银行制度成为投资债券的内在因素。在我国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体制下,银行的资产配置受到严格限定,是债券成为除信贷投放外的另一重要资产配置方式。这对中小型银行业机构尤为明显。此类银行均存在经营规模狭小、营业网点不足、产品创新乏力、营销能力较弱的特点。在市场狭小、优质客户资源有限、中小企业利润偏低的市场背景下,中小型银行处于竞争优质客户乏力、培育小客户成本过高、无力独自研究和退出新产品的不利地位,限制了其贷款业务的发展;相对而言,银行间债券投资业务具有经营成本低廉、参与者市场地位平等、交易可控性强、不需要营业网点的支持、利息收益相对稳定的特点,有效规避了小银行的市场竞争短板,并可使其通过对债券期限结构的合理配置,兼顾资产流动性需求。

二、我国银行业债券投资业务面临的主要问题

反思美国银行业债券投资业务的教训,并对比美国银行业在债券业务中风险管控的情况,可以看到,我国银行业虽然收到的制度约束和外部监管较为严格,尚不会出现较大的系统性风险,但发展差距显而易见,并且严格而言,我国银行业整体上处于尚未建立完整、系统的债券投资风险管理体现的阶段,管理水平先归于业务发展显得较为滞后,不利于低于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债券风险。

(一)风险投资策略不明确

我国大部分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近年来虽已展开了对债券的分析研究,但受专业人才缺乏、内外信息资源不足的影响,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多集中于单项业务或局部问题,缺乏系统性研究,不足以从全行视角出发为债券投资提供系统性的前瞻指导,未能对债券业务的发展方向、规模、种类、期限配置制定长期规划,致使银行债券业务缺乏市场定位,无法形成明确、持续的具体措施,影响了低于市场波动的效果。

(二)风险管理制度有所缺失

在业务规范上,多数银行还未建立起一整套能全面覆盖债券业务风险环节的管理制度,未能针对债券业务特点指定才做操作性强的自营业务、业务、代持业务具体细则或业务流程。日常管理主要依靠管理货币市场的业务的各项内部制度。而此类制度的内容多为各个部门的职责规定,没有可用于具体操作的风险量化指标,客观上难以在部门和岗位间形成有效制衡,削弱了债券投资管理的约束力。在投资决策上,银行主要依靠从业人员的经验判断,未形成亿债券种类、期限、价格和市场利率等因素为基础综合评定的决策机制。

(三)风险信息归集相当困难

一些银行的各类信息系统缺乏有效整合或梳理,无法满足《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指引》的要求和市场风险需要。此类情况或表现为分别记录的会计核算信息、财务管理信息和风险管理信息处于割裂状态,缺乏有限沟通渠道;或表现为自营业务、业务、代持业务台账未分类记录,无法统计各项业务总体数量。在各类信息系统尚未有效整合的情况下,银行的市场风险管理无法上升到依据风险计量、检测等手段进行科学决策的层面,只能停留在主观判断阶段。

(四)风险管理能力相对不足

一些银行的风险防范水平还较弱,对有风险管理部门负责监控债券风险,并开始逐渐引入市场风险计量模型,限额管理和流动性管理等技术支持,但受人力不足、专业水平有限和工作不专职的影响,在实际监控中未能实现风险分析由定性向定量的转变,没有建立市场风险资本分配机制,也未在压力测试基础上制定出应急处置方案,制约了风险监控的效果。

(五)短期逐利性仍然较强

频繁的债权买卖在一些银行已成为日常现象。有的银行频繁通过出售、购回的形式让交易对手代持自身债券,借以推高债权利率,实现更高的债权收益率;有的银行频繁进行债权买卖,亿获取价差收益。大量的交易使得一些银行1年的债权买入卖出总量高达齐年末债券余额的30倍以上。

(六)内部监督机制实现虚化

债券业务的风险管理在很多银行中长期处于边缘化地位。日常监督中,一些银行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未督促过高级管理层高进对债券业务的风险管理,也未拟定出相关风险约束指标;稽核审计等风险管理部门未对债券业务进行全面检查,也未提出过风险审计报告和风险管理意见。

【参考文献】

[1]中债登债券研究会.债券市场创新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5.

[2]弗兰克.J.法伯兹等著,钱泳译.高级债券资产组合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篇8

债基弱市受追捧

首先让我们看看今年的基金“榜单”,今年的基金回报TOP10完全等同于债券基金前十名,这样的结果也在情理之中。国内股市自去年十月高点开始一路走低,从2008年1月1日到10月15日,上证国债指数上涨6.61%,上证企债指数上涨15.39%,而同期上证综指暴跌62.09%。一年多来股票型基金净值大幅缩水,而债券市场经历了从加息预期到降息预期的转变,正式步入牛市格局。9月16日,央行降低“两率”与雷曼兄弟破产的消息同时传来,上证综指应声下跌4.47%,上证国债指数单日涨幅却达0.75%,创出历史新高。10月8日央行再度宣布下调两率,货币政策的快速转变超出市场之前预期,上证国债指数再度大涨0.68%。债指伴随央行两次降息大幅上升,债券基金净值也水涨船高。随着A股熊市的确认以及债券市场的回暖,债券基金在弱市中分散风险、提高收益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以10月15日开始首发募集的创新封闭式债券基金富国天丰为例,该基金首日认购规模即达到六成,并在三日内因触及20亿规模上限提前结束募集。  债券基金日渐火爆从新基金的发行中可见一斑。根据晨星统计,截至2008年9月末,今年以来新成立基金共61只,募集总规模为1295亿元。按基金类型分,今年新成立股票型基金共26只,占42%,募集规模417.32亿元,占32%;积极配置型基金12只,占20%,募集规模72.76亿元,占6%;债券型基金22只,占36%,募集规模758,57亿元,占58%;封闭式基金1只,占2%,募集规模46.43亿元,占4%。

债市风险加大

做为固定收益类产品,持有债券到期的收益是确定的,没有亏损风险。不过债券在存续期内。其价格会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动,买入债券或债券基金后出现投资缩水的可能性同样存在。

“前期降息和取消利息税对债市构成利好,现在价格迅速上涨包含了对未来的预期,很难说合理不合理。”银河证券高级分析师王群航告诉记者,“但是债券到期收益是确定的,因此价格上涨和下跌空间有限,风险大大低于股票。”

当前债券市场多大程度上反映了未来预期呢?中信证券10月15日的债券市场分析报告给出了答案。从国债收益率曲线来看,10月14日银行间债券市场3、5、10年期国债的到期收益率分别约为3.15%、3.26%和3.83%,而交易所市场中更是低至3.04%、3.17%和3.26%,明显低于最新存款利率水平(3年期5.13%、5年期5.58%)。如果按照每次降息27个基点测算,当前存款利率至少再下调5-6次才会与目前的国债收益率持平。中信证券在报告中指出,当前债券市场的收益率水平已经过度反应了此次降息所带来的影响,甚至对未来可能的进一步降息也有所体现,所以中、长期来看投资价值并不突出。这个观点现在已经被大多数券商和基金公司确认。

分析历史数据,上一轮国内经济下降周期中,5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曾经低至2.06%,考虑通货紧缩因素,国债实际收益率最低为2.7%。如果以当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试算,对应的CPI同比增速约为1%(3.6%-3.8%-2.7%=0.9%-1.1%)。这意味着当前中长债的收益率缺乏有效支撑,投机价值大于投资价值。到期收益率的大幅下降显示债券市场反映过于超前,而未来有其不确定性。即使近期有新的利好(如降息)推出,债市上涨幅度也很可能低于前期。更何况当前国内CPI下降的持续性尚且有待观察,如果未来国内外经济走势超出市场预期,债券市场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调。换句话讲,目前债券价格上升空间越来越小,而短期下跌的风险正在积聚,债券基金净值也面临缩水的风险。

对债券信用风险的担忧也已浮出水面。“经济下行的降息周期中,最怕的不是债市涨多了回头,而是部分低信用等级的债会暴掉。前者无非是涨高后短暂回档,但是后者将使投资者遭受重大损失。”好买基金分析师庄正表示, “由于经济下行,部分信用等级低的债券。收益率可能反弹,目前信用利差的扩大已经反映了这个趋势,这样的话,这些低信用等级债券的价格风险较大。”事实上,美国此次发生的金融危机就起源于次债问题,虽然国内债券市场至今尚未出现过真正的信用风险违约事件,但这种可能依然存在。

以今年倍受关注的企业债为例,万科企业债有担保品种发行时认购倍率高达50多倍,而收益率更高的无担保品种发行更为火爆。无担保企业债,其信用风险与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支付能力直接相关。经济衰退期内,虽然无风险市场利率在下行,但企业债券的信用利差却往往大幅上升,导致所发债券价格下降。简单说来,现在的无担保万科债7%的利率有大把人追捧。如果万科经营出现严重问题,投资者必然会要求更高的利率才愿意持有。

去年股市达到最高点前,投资者的情绪也陷入狂热,上投亚太优势首发募集金额达到惊人的1126亿元。投资者情绪成为市场反向指标的无奈现实值得我们警醒。市场预期已经令债券价格步上了更高的平台,对于现在开始想要购买债券基金的投资者而言,应当放低投资回报预期并做好承受风险的准备。债券价格的变动可以看作是到期收益的动态分配,现在价格高则往后回报低,反之亦然。债券基金作为低风险低收益品种,投资回报有限。假设一只债券基金两年收益率为10%,进入降息周期后,收益率上升为15%。由于市场预期的存在,收益率很可能是头一年10%,第二年5%。好买基金庄正告诉记者,“债市最好的一波涨幅已过,而且几乎是无风险的一波。未来像交银增利这样的品种也就是4-5%的年收益。不过在目前的经济下行周期中,债券还是一个很好的避险品种。如果不是交易型的投资人,长期持有债基仍不失为一个好的投资方式。”

对于债市短期透支预期的影响,德胜基金首席分析师江赛春表示:“债券市场短期确实存在一定的风险,但并没有出现投资上的拐点,至于未来几年的情况如何还需要观察,当前从宏观方面看支持债市向好的因素还存在,所以债券基金仍然具有投资价值。”

现在想要购买债基的投资者可适当“选时”,考虑在债市回调之后买入。债市回调的可能因素包括:股市大涨、CPI回升、美国加息、新的降息政策迟迟不出等。投资者可加以关注。对于已经持有债基的投资者来说,出于短期风险的考虑赎回债基并不可取。“虽然债券买卖的费用比较低,由于债基收益率及波动幅度相对有限,费率问题不

容忽视。”江赛春告诉本刊记者,“对债市进行波段操作,难度不亚于对股市的波段操作,一般人很难判断它的涨跌和拐点变化情况,频繁调仓意义不大。”

即将购买债基的投资者则应当关注不同债基或同一债基不同分级的费率差别。一般来说,债券基金A、B、C分级的不同,主要是根据“申购费”和“销售服务费”收取方式的不同来划分。常见的是A类收费结构与股票型基金一致,即收取申购赎回费,费率随投资金额及持有年限的增加而降低,适合资金量大、持有时间长的投资者;B或C类按固定的年费率从基金净资产中计提相应的销售服务费,费率一般为0.3%或0.4%,适合资金量小且持有时间短、流动性较高的投资者。

此外,债券基金的投资范围也应做为选择的重要指标。根据银河证券的分类标准,债券型基金可以被细分为只投资债券的纯债基金;可参与一级市场交易,主要是打新股的一级债基,以及可配置一定仓位股票的二级债基三大类别。据银河证券王群航统计,从今年的市场表现来看,年初截至9月26日,纯债基金的平均净值增长率最高,为3.39%;其次,一级债基的收益也比较高,为2.82%,二级债基的收益受股市大幅下跌影响仅为1.02%。如果投资者出于避险目的,纯债基是较好的投资选择,其风险收益相对稳定。如果想要选择打新股的一级债基,可以从风险控制的角度进行考察,持有新股时间较短的一级债基风险更低。二级债基地位比较尴尬,股市好的时候收益比不过股票型基金,股市差的时候收益低于纯债基金,可在牛熊转换时期考虑适度配置。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许多股票基金都恨不得降到最低仓位,部分保本基金和一、二级债基的投资策略与纯债基金也相差无几了。

债券基金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所持债券的品种上。重仓持有国债、央票和金融债的债基风险相对较低,偏爱中长债、企业债和公司债的基金近期收益更高,同时风险也相应加大。投资者在购买债基之前,也应该对其投资标的有所了解,以便与自己的风险偏好切合。不过,债券基金的投资团队会对风险做出判断,对于具体品种的风险,普通投资者也不用太过担忧。

TIPS债券&债券基金

・如果不是通过买入并持有到期的保守策略投资债券,普通投资者应首选债券基金进行投资。主要是出于两个理由。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