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管理学基础知识8篇

时间:2023-10-13 15:35:3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管理学基础知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管理学基础知识

篇1

关键词:管理学基础,效果,教学方式,竞争机制

为了扩大中职学生的就业范围,扩宽学生的就业岗位,我校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增加了相应的学科,比如:管理学基础、市场营销、应用文写作等,从而迎合社会对人才的综合需求。由于这些课程处于相对尴尬的位置,学生对这些课程缺乏浓厚的兴趣,教师的教学方式又常常是传统的讲授,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本文从近几年的这些课程的教学工作出发,就《管理学基础》这门课程在教学方法有较深刻的体会,并在教学方式上做出一定的改变,效果显著。

一、中职《管理学基础》教学效果不理想成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

1、学生意识上不够重视课程。

《管理学基础》这门学科既非会计专业的专业课程,又非公共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非专业课程在心理上有难免的“小视”,其表现可以在课程上体现。课堂上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整节课下来要不是鸦雀无声,要不就是一问三不知。从学生那毫无神采的眼神中不难推测他们的思绪已经神游了。除每周的课堂外,没有其他的空余时间用到这门课程上,平时作业也大量出现雷同现象。

2、学生对其在认识上有偏差,并对自我缺乏信心。

普遍学生认为这门学科是对管理者而言是非常好的,但是对学生自己却没有用处;并且有部分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这样的能力能达到管理者的水平,只能做一名普普通通的职工。就这样的认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学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方面

1、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学生厌烦上课。

《管理学基础》课程中理论教学多,授课教师授课方式大多数是理论和案例相结合。虽然有案例作为补充,丰富课程,但是往往这些教学案例是企业公司的例子,学生又缺乏对企业的了解,从而使得真实的案例变的空洞了。学生无法把理论知识与案例联系起来,学习便产生障碍,引发对课程的厌倦。

2、缺乏实践基础,教学欠深刻。

从事《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虽然有着高学历、重点大学毕业,但往往这些教师缺乏实际专业工作的经验,从而教学过程缺少生动鲜活的例子。甚至有些中职学校任课教师非专业课教师,他们对本专业的研究不够深入,只能讲个大概,却缺乏深刻。

二、教学方式的新尝试

(一)课程内容以简单易懂方式讲授,从现实生活中寻求相交点。

任何一门学科最好的教学方式无非是简单易懂,并且与生活息息相关。《管理学基础》课程虽然理论性强,但是只要留心的发现,生活处处都是其体现。比如在讲授“管理者及管理者的类型”时,最简单最形象的例子就是班级里的管理者及其类型。教材中管理者可以按纵向的管理层次和横向的管理领域进行分类。这时课程中可以让学生将班级的管理者按纵向的管理层次划分,分别为高层管理者:班长;中层管理者:生活委员、学习委员、纪律委员等等;基层管理者:各科课代表及小组长;这例子也可以让学生按横向的管理领域进行划分。课后的练习可以布置学生对学校管理者进而划分。这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例子,不仅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让学生较易理解,从而融会贯通。

(二)开放教学课堂、活跃课堂气氛,打破传统固定的教学场所。

《管理学基础》教学课程中,允许学生采用自由组合、自主调动位置;可以围成圈坐,可以一字摊开坐;对坐姿不做过多强求,舒适得体即可。这种课堂方式能很好吸引学生的兴趣,便于对课程的讨论,小团体中相互学习,促使学生接触更多的思维方式。教学场所丰富,以课室为基础,外加校园各处,积极争取到企业实地观摩学习。

(三)项目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自主学习。

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的学习体系。在《管理学基础》教学中这种教学方式效果明显,学生学习兴趣高,掌握程度深。“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在《管理学基础》课程的“制定企业工作计划”内容,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种策划一个节日的活动,写出一份计划书,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计划书涉及的各要素及注意事项。

篇2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学校 管理问题 措施

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提高管理效能,服务学生身心健康,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真正使农村寄宿制学校成为学生发展的沃土,是目前国内寄宿制学校面临的首要问题,以下就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可行性建议做出相应的探讨。

一、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问题的具体体现

1.寄宿安全存在的问题

首先,据调查,在当前的寄宿制学校存在的安全问题中,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校园巡逻存在漏洞、门卫管理麻痹大意是主要表现,一半以上的受访学生认为学校并没有设立专门的巡视人员,安保工作落后,导致学生安全管理方面无人问津。

再者是,学校的校舍及基础设施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校舍各种配套设施陈旧,年久失修,对于老化的设备没有及时更换,危房没有及时改造或拆除,加之学校安全管理漏洞,大量没有经过安全检验的设备进入学校使用,为学生安全埋下重大隐患,对于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构成巨大威胁。

最后是,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不到位,忽略安全教育内容,导致学生自身安全意识薄弱,容易让学生遭受不必要的人身伤害。

2.学校饮食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学生饮用水管理问题上存在重大缺失,调查发现,一般寄宿制学校并没有配备完备的自来水过滤系统,热水供应设施简易落后,有的寄宿制学校虽然制定饮用水管理条例,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得到落实,一些群体性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同样给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伤害。

再者是,食品管理方面,实地调查发现,农村寄宿制学校的食堂面积窄小,多为与其他工作公用一个建筑物,在用餐高峰期不能保证学生顺利用餐,而且,食堂工作人员无证上岗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食堂硬件落后,一些学生为了赶时间,只能在校外向小商贩买食物,由于小商贩的食物缺乏卫生管理,很容易导致学生因用餐问题造成的伤害。

3.住宿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住宿管理方面,同样也存在很多漏洞,首先是缺乏一套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有的虽然条例明确,但是管理不成系统,没有一定的强制约束性,执行能力低下,这样一来,学生的安全管理便得不到保障,寝室内部打架斗殴事件时有发生,给学生寝室文明造成不良影响;根据规定,寄宿制学校必须依照学生容量配备一定的生活老师及辅导员,但是,根据调查结果发现,一般农村学校没有配备专业的生活老师,多由一些退休教师或班主任兼职,由于老师每天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没有更多精力投入在宿舍管理上,加之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的补贴相对较低,老师在管理上又缺乏积极性,宿舍管理上存在重大疏漏。

二、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问题解决的对策与建议

经过以上分析,传统的建设性意见,在已有的文章中已经提到过,本人希望采取全新的视角、科学的理念,破解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问题,特进行以下分析。

首先,是要完善老师的教育方法,将安全理念以个性化、趣味化的形式向学生展现出来,善于培养学生主动发现安全问题、迅速寻求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本着保护学生身心安全的角度思考管理问题,做到安全教育的人性化转变。

再者,是要重视寄宿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良好的心理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拥有健全的心理,是学生面对未来人生挑战的强大后盾,是学生发展的核心动力,由于寄宿学生往往远离家乡,在面对家庭及外界的干扰时,会不堪重负,这就需要宿舍管理人员,深入到学生寝室,体察学生的生活状况,一旦发现有反常心理的学生,要及时与其沟通,迅速解决其心理问题。

最后,是要健全相关制度,升级学校硬件,在制定管理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想法,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使得管理条例不至于脱离学生,在处理学生的反馈时,不能简单的嗤之以鼻,要学会倾听,倾听学生的心声,与学生达成共识,以此来解决问题。在校园硬件方面,学校应该向当地政府申请资金,对于老旧房屋要及时修缮,陈旧的设备要及时更换,保证学生使用安全。

在义务教育走向新世纪之际,由于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生源分布不集中,建设大量地方性寄宿学校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国情问题,如何让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更加完善,这是需要教育工作者共同面对的问题,本人针对出现的一些弊端,提出的相应意见和建议,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若想使我国的农村寄宿制学校顺利发展,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顾明远.学校学生管理运作全书.开明出版社,1995

篇3

关键词:管理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6-003-01

《管理学基础》是高职经管类专业必修课程,要使学生既能牢牢掌握理论,又能在实践中灵活应用,这就要求教师要紧密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不断摸索与创新教学模式,提高《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质量。

一、启发式教学模式

启发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要善于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并提出种种观点、看法,鼓励学生放飞思维,形成自己的观点。每次讲授新的课程内容时,完全可以先通过设置一些难度系数不高的问题来引入,而不是平淡无奇的叙述。如在讲解“沟通”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就可以先让学生思考一下:在生活当中自己是否有过沟通行为?具体用哪些方式和别人沟通?你认为你的沟通能力如何?你和父母、老师、同学的沟通有障碍吗?这些障碍是什么呢?然后可以提问几位学生。当然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当中,教师还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引导。如此一来,学生就不会是在接受令人昏昏欲睡的“填鸭式教学”,而是一起参与到教学中来主动地思考和学习了。这个方法在实践中表明,通常都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们能够集中精力听课,而且最主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很大程度上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除了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外,也可以从企业请来从事管理工作的成功人士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及报告,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生通过与专家面对面、近距离地交流,会受到很多启发,而这些是在课堂上很难得到的。

二、参与式教学模式

所谓参与式教学模式,即教师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若干个案例、作业、课程设计等任务中,教师通过任务提出问题,师生教与学都以完成任务中规定的内容为中心。具体流程是“任务设计—分析讨论—书面总结—代表报告—老师点评”。其成功运用的关键在于把握好任务的精选、学生团队互动学习和老师的点评激励3个重要环节。如下图所示:

以上三个环节相辅相成,互为前提,互为结果,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效进行。常用的参与式教学方法有:

1、小组讨论法

小组讨论法就是将一组人集中在一起就某个话题展开讨论,教师在讨论正式开始之前向大家宣读讨论的题目,讲明发言规则,并负责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所有事项交待清楚之后,请全班学生以组为单位自由开展讨论。讨论结束之后,请每个小组派出代表按照预定的发言规则进行发言,各小组之间展开竞争,小组内部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2、实地调查法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应该让学生能够掌握理论知识,还应该让他们知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去运用这些知识。根据《管理学基础》这门学科实用性强的特点,可以采用市场调查的方法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及社会实践技能。例如:在讲授组织结构设计时,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地调查,了解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及部门设置情况,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所调查的企业组织结构的合理性及存在的弊端,并根据自己的调查结果展开讨论,教师负责回答学生从社会实践中带来的各种问题。这样增强了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并对教学内容起到了补充、延续、深化的作用。

三、互动式教学模式

《管理学基础》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强化学生间、教师间、师生间的多维交互,完成“自学、导学、助学和促学”相互联系的教学过程。常用的互动式教学方法有: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呈现的形式多样化,包含的内容丰富,使学生以直接体验基础上的理解代替了硬性的抽象记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突破学习难点。案例教学法营造了一种民主、开放、合作的课堂气氛,提供了师生共同参与教学的机会,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外,案例教学中频繁的小组、大组、全班合作有利于学生学会与他人沟通和合作,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

实施案例教学法要结合教材内容,选好教学案例,拟定研讨目标。教师要根据教材章节,按教学需要,选择具有客观真实性、思考性、实效性、针对性和典型性的案例,构思并拟订案例教学的组织方案。

2、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旨在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角色扮演有两种做法:一是有计划有安排,在演练之前进行讲解、准备,在一种演练的气氛和环境中,让学生进行实地角色演练。二是即兴的角色扮演。学生没有事先准备,全凭即兴发挥,做一件或几件事情。比如,在电梯口遇见你的领导,在短短的20秒,你如何给领导留下一个好印象?这种即兴的角色扮演除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外,还能检验他们的感觉和应变能力。角色扮演既可以单人进行,也可以成组进行,扮演的内容既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假想的。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班级管理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9-0182-01

五年制师专学校学生大多数是义务教育阶段处于学生群体中的弱势,文化课成绩不理想,有严重的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自信心不强,纪律涣散,自制力差,缺乏团队精神,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

面对这样一个基础差、行为习惯差的群体,身为五年制师专学校的一名班主任,该如何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呢?本人通过反省总结,得出以下几点做法:

一、教师用爱心去接纳每个孩子,开展赏识教育

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师生情感和谐融洽,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学其道”。要善于关心爱护学生,不仅是生活上“扶贫”,学习上“扶智”,更应该是精神上“扶志”,品行上“扶德”,心理上“扶健”。要善于尊重信任学生,我们有责任了解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要善于理解宽容学生,冷静地采取为学生所理解所接受的方式去处理问题、解决问题。

只要教育得当,多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走进他们,就能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而成功转化他们,使他们成为可教之才。只要让他们感知人格受到了尊重,那么他们的自信就能复苏,他们成才的梦想就能实现。这才是学校存在的真正社会价值,这才是教育存在的真谛。

二、教师要抓方向、抓原则,进行有效的常规管理

五年制师专学校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学习目标和班风、班纪等日常行为规范必须常抓不懈。“抓”的过程体现在对学生的严格管理和教师的勤快上。

在建设班集体之初,以我校的学生管理规定和学生操行量化管理条例为前提,班主任与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制定出一个符合学生班情的班规。并且班规制定完就要付诸行动,言行一致,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和管理。久而久之,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严格管理,就是要抓住一个典型的问题不放手,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对学生的严格管理,也体现教师在处理问题时要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让学生明辨是非,知道对错,自觉接受老师的教育。

教师要走进学生,通过晨会、课间、间操、班会、团会等各种活动时间深入到学生中间,通过细致地观察来发现学生的行为目的,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时进行教育管理。

三、多渠道、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1.实行公示制度,增强班级管理的有效透明。为了能让学生更好、更及时地了解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学生自身行为习惯的养成,在班级实行公示制度。将班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荣誉、好人好事、各类考核结果等张贴在公示栏内,这样做能增强班级管理的透明度,促进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增强学生进取精神的培养,有利于科任老师对学生基本情况的了解掌握,促进了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2.健全班委会,发挥班级干部作用,全面锻炼学生。发挥班委会模范带头作用,根据班内的实际情况将班内事务安排给每一位学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培养学生的踏实、进取精神,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增强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

3.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扩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更好地充实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要大力开展各种活动,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质。活动由班委会负责,活动过程要有计划、有预案、有组织、有记录、有总结。

(1)让学生积极踊跃地参加丰富多彩的各科知识类竞赛,积极开展网上读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2)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竞技和文艺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以增强学生的体质。

(3)以主题班会、团会为契机,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加强文明守纪教育、感恩教育、“八荣八耻”教育等主题活动。

(4)结合学科特点,通过小报制作、平面设计、网页设计展览,科技艺术大赛,职业技能大赛等学科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提高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班级管理的有效优化,必须以教育学生为基础,教育好学生是实现优化班级管理目标的前提条件。班主任要正确处理好班级管理与教育学生的关系,扎扎实实地抓好各项具体的工作,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优化班级管理和提高教育学生的有效性。

篇5

【关键词】基础护理学 实践教学 质量 管理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5-0039-02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而基础护理学又是各专科护理学的基础。实践教学是深化理论课的重要手段,是培养护理人才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近几年,通过我们对往届毕业学生的调查表明,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对护理专业毕业生的护理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加强在校期间的实践教学,提高护理技术操作能力,对学生顺利进入医院实习、尽快适应临床工作、减少护患矛盾至关重要。切实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强化实训效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技能型护理人才的管理重点。

一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转变教育的思维定势

1.加强教育,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山东协和学院原是一所职业技术学院,于2011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评审,批准改建为普通本科院校。山东协和学院护理学院根据高职人才培养基本理论及办学指导思想,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用得上、留得住”,实践能力强,面向基础医疗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一线等工作岗位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专门人才。近三年,在教师队伍中,加强教育学习,培养教师牢固树立护理专业不同教育层次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人才培养目标上来,统一到学院的教书育人工作上来,形成共识,并落实到实践教学中。

2.注重培训,转变教育方式上的思维定势

目前,我院基础护理学的任课教师都较年轻,全部是大学本科或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直接来校任教,其接受教育培养的模式与应用到本院的实践教学有一些差距。教师们注重大学的教育模式,偏重理论知识的学术性、系统性的授课方法。同时,学生到医院实习后反馈信息,认为我们的教学与医院的实际工作有一定差距。教师即使在教学实践中经过“双师”培训,并积累了一些经验,具备了一定的技术操作能力,但还是面临着与临床实际工作脱节的问题。因此,要转变教师在大学中所受教育方式的思维定势,从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护理人才出发,从社会需要出发,确定教育定位和培养目标,经过培训使全体教师转变高等教育方式的思维定势,逐步形成有别于大学教育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育思想。

3.注意引导,在各教学环节中紧扣人才培养目标

注意引导教师在备课、课堂教学、示教、实训等教学过程中注重课程内容的合理整合,紧紧围绕培养人才目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邀请临床一线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织开放课、讲学、观摩教学等,有计划地了解当前医院先进护理理念、学术动态及护理技术的发展现状,充分利用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培训、研讨,合理应用扎实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组织实训教学,积极练习护理操作技能,熟练掌握操作技巧,认真备课,改变教学理念,达成共识,并及时渗透到教学中,尽量弥补学校教学与临床实际状况之间的差距,使教学各环节与临床实际融为一体。

二 突出实践教学特色,强化实践教学质量管理

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是高职护理人才的主要特征。因此,在基础护理学的教学中,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及时调整理论与实践课学时的比例,建立有效的实训教学管理体系,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实训教学质量的提高。

1.完善实训教学管理制度

为确保实训课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研室要从建立有效的实训教学管理制度入手,对实训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先后制定了实验课管理细则、实验课排课管理细则、实验课教师管理细则、实验课学生管理细则、达标测试及达标卡管理细则和实验课质量检查标准。对实训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坚持每周检查一次,每次检查有记录,定期有讲评。在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中坚持学院、二级学院、教研室“三级监控”,坚持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同行和社会评价教与学的“三评监控”制度,以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2.创建技术操作达标标准

创建制定技术操作达标标准,给每名学生建立达标手册,记录每项技术操作的考试成绩,此成绩占《护理学基础》学科总成绩的40%。教研室主任坚持参与听示教课,巡查实训课堂,参与学生的实训课、达标测试及技术操作竞赛,以掌握、了解教学进度和学生技术操作能力的情况,及时反思实训教学中的不足,引导教学方法的改进,加强辅导训练,逐步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3.对任课教师进行岗前培训

对基础护理学的实践教学内容、操作方法和新的护理用具的使用等,充分利用教学活动日,在每一项技术操作前,组织授课教师集体备课,并进行系统演示、示教、练习,强化教师技能操作的能力和质量意识,熟练地掌握操作流程和技巧。对新开课的教师,必须经过教研室主任对每一项技术操作验收、把关后方可授课,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备学生应用能力培训的理念和技术水平,注重培养学生对技术操作练习的兴趣和自觉性。

篇6

1、管理中的是指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检查、监督,确定组织活动进展情况,对实际工作与计划工作所出现的偏差加以纠正,从而确保整个计划及组织目标的实现。

2、 控制管理的要素包括:控制对象、控制主体、控制方法等。

3、控制工作的基础是计划。

4、计划是控制的标准、程序和范围。

(来源:文章屋网 )

篇7

摘 要:寄宿制学校必须在各个方面加强学校的管理制度,以此来管理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心理思想变化、行为变化等,在加强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也重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品质的塑造。主要阐述了在现代化的寄宿制学校中如何加强管理制度,希望通过分析能够对学校的管理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寄宿制;管理模式;初探

一、寄宿制学校的重要责任与现状

现阶段,我们国家从小学一直到大学不同阶段,都有寄宿制学校,年龄不同,我们的寄宿制学校管理制度也要随着学生年龄的变化随之改变。在对寄宿制学校学生进行管理的时候,我们要明确寄宿制学校对于学生的成长有利也有弊,利是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强他们的团体合作意识。能够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学习和生活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但同时,在寄宿制学校长时间生活的学生,很容易在性格上产生极端的表现,比如,很多学生由于远离家长的照顾,性格比较内向,学校教师如果没有及时进行开导,最终会导致性格孤僻、自卑。对学生的整个人生都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寄宿制学校中,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同时要引导他们的性格和行为能力在正确的道路上健康成长。更要有明确的意识加强寄宿制学校的学生管理和安全管理。

随着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但是,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我们的生活压力也随之不断加大,我们把时间过多地用到了工作中,在面对家庭的时候难免有所忽略。因此,据调查表明,越来越多的学生自愿或者被动地选择了住宿式学校,孩子选择了住宿制学校,不H减少了家长的时间,也同时方便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管理和互动。但是,随着学生年龄不断增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必要在他们学习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建立健全完整的人格魅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能让学生觉得远离了家长就无人管制,形成叛逆的性格。

二、加强学校的卫生安全意识

首先,我们要知道,在寄宿制学校学生是群体生活,这个时候我们更要保证学生的安全。这些安全问题主要包括课上安全、户外安全和饮食安全。这些当中最重要的就是饮食安全,很多的新闻和网络上都在不断报道,中小学生的食堂饮食不断出现问题。学生集体中毒、学生饮食不健康等问题的不断出现,不仅人心惶惶,也同时侧面说明了我们大部分学校对于食堂的饮食管理不到位,没有一个强制的安全措施来维护和管理学生们的饮食健康问题,无法对学生的饮食安全提供保障。因此,作为寄宿制学校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对学校食堂的饮食安全管理,确保学生的饮食健康。加强食堂人员的服务意识,注重他们的穿着整洁,加强对食堂管理人员的培训和人员素质管理,提高他们的卫生安全意识,保证他们在准备食物时能够干净卫生。同时,学校管理人员要加强对食堂的巡视,经常性地对食堂进行清理和消毒,从根本上杜绝学生的饮食危害和学校内环境导致的病毒的产生。

三、加强对学生的保护措施

寄宿制学校中,学生在学校里生活和学习,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呆在学校里,因此,我们要知道学生的安全问题是最重要的。我们不仅要加强饮食安全的管理,也要保障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安全管理。尤其是学生集体活动时的安全管理,中小学生处于一个成长的阶段,他们的精力旺盛,集体活动时往往容易造成摔伤和磕碰。所以我们要提高学校的安全管理,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加安全课堂的培训。通过事例向学生说明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警惕性,确保他们自我安全意识的保护。

四、增加学校的户外活动

尤其是在寄宿制学校,我们更要加强学生的户外活动学习,增加他们与自然的接触,增加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生活的魅力,增加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幸福感,更好地去面对生活中的好与坏。并且通过户外活动来增强学生互相合作、互帮互助的能力,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能力。并且通过活动来增强他们自身的思维扩散和创造性思维。

综上所述,随着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选择了住宿制学校。不仅节省了家长的时间,也同时提高了对学生的管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在寄宿制学校中,学校的管理制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要不断完善现代住宿制学校的管理,跟随时代进步的步伐,不断改变教学和管理方式,提高师资水平,加强对学生的学习和人格魅力的建设,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拥有健全的人格魅力。

参考文献:

[1]魏少庭.农村寄宿制初中“留守学生”德育策略有效性初探[J].新课程(下旬),2016(8).

篇8

自2009年,教育部鼓励各高校通过建设实验班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本文简要介绍了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基础学科实验班,讨论了自建立两年以来,实验班管理模式在培养方案、专业导师机制、教学资源等方面有待改进的问题并讨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实验班;管理制度;人才培养

早在2009年,教育部就实施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这场“计划”,首先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重要基础学科开始试验,其目的就是使受该计划支持的学生成长为相关基础科学领域的领军人物。根据国家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围绕我院建设“国内一流的复合型数理力人才培养基地和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学院”的奋斗目标,学院确立了“分类指导,分类发展,夯实基础,提升水平”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自2013年学院开始组建了理科实验班,致力培养数理基础理论水平高、有较好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进入学校优势学科领域进一步深造的高端后备人才。在实验班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学院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因材施教,实行全程导师制(前两年为学习导师,后两年为专业导师),注重个性化培养,经过了两年的探索,基础学科实验班教学管理模式日臻成熟,但其不足之初也逐步显现,实验班管理模式仍然有值得反思和完善的地方。

1规范个人培养方案及优化课程大纲

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理念和目标的核心体现,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据。以成立较早的北京大学元培学院为例,该学院对于实验班的培养计划较于普通班级有较大的调整,专为培养拔尖学生而量身而作,总体上通识教育、大类培养、扩大选修和分流培养的理念在其实验班的课程结构上得到比较充分的体现。依据我院人才培养目标,虽然学院为实验班前两年制定了专门的培养计划,但大部分课程沿用与普通班的课程教学大纲及教材,无法满足底子扎实、求知欲强、思想活跃的理科实验班学生的学习需求。此外,我院的实验班制度规定由专业导师与学生共同商议确定学生后两年的个性化培养方案,该制度自实施以来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及大程度地满足学生自主性,在人才培养方面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由于学生过分参与个人培养方案的制定,个人对特定课程的好恶,通常表现为只选自己喜欢的课程而不去考虑课程系统的完整性,不可避免地影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如果专业导师缺少全面统筹的意识和能力,这种弊端将更突出。因此,明确基础学科实验班的人才培养模式功能定位和修订针对性、固定性的培养目标成为首要任务,据此,为学生提供一个合理选课范围并通过学分权重分配来表达人才培养的侧重,不光可以充分地尊重学生权限,还可以保证他们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另外,较于普通班,目前我院实验班学生的必修学分数更多、学习任务更繁重,导致了学生无暇主动进行课外探究性学习。因此,合理整合课程内容,甚至为实验班量身定制学时紧凑、难度合理、综合性要求高的针对性课程,将有助于更深入地推进人才培养改革。

2建立专业导师考核机制,充分发挥导师作用

我院基础学科实验班实行“一生一导师”的管理模式。专业导师除了要进行教学工作,还有一定的科研任务,这两者均进行定量考核。现有教学激励与科研激励机制相比,在评价导向上仍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问题现象。并且,担任专业导师虽然有一定的酬劳,但这项工作往往需要占据大量时间,尤其是业余时间,且缺乏评价考核标准,难以进行量化考核。同时,专业导师的部分学生管理工作往往与辅导员工作重叠,易造成责任推诿,从而出现管理漏洞。针对这一问题,首先需要明确教学质量保障责任主体,如学院领导、专业导师、班导师、课程负责人、辅导员等,在教学质量保障中的责任。其次,整合相关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增强其系统性,保证涵盖教学所有环节。学生、督导对专业导师评教机制有待建立,针对不同指导环节,建立评价标准、管理方法、评价指标、咨询指导等一系列质量保障流程文件。最后,可以通过提高专业导师工作津贴来保证专业导师队伍相对稳定,激发导师队伍创新活力。

3整合全院资源,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学院应建立推进实验班教学质量持续提高的经费投入长效机制,在课程改革与建设、国际交流、学生创新基地、科研训练、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加强专项投入,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积极探索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考核方法、信息化教学模式,力求为学生创造多元化学习的良好环境。提升高职称特别是教授给实验班上课的比例;进一步积极引导实验班学生参加学院开设的新生研讨课、核心课程以及国省级精品课程。除此之外,聘请外教组织英语学习、开辟英语角、开设适量英文课程,可以有效提高实验班学生的英语水平;充分利用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级的留学项目,为实验班学生提供可选择、学术背景丰富的正规交流机会;与国内外一流大学建立本科生联合培养机制,通过短期访学、学术交流、学分互认等机动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国际化素养。

参考文献:

[1]李雄鹰.我国重点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实践与反思.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3).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