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高中语文的教与学8篇

时间:2023-10-13 15:35:2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中语文的教与学,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中语文的教与学

篇1

【关键词】语文教学;个性化;教与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高中阶段是高中生个性成熟、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新课标改革下的高中语文个性化教学希望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进行个性化教育,使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得到提高,最大限度地展现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的魅力,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语文素养与道德品质相互促进,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一、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一直以来,我们的高中教学追求的都是齐头并进、整齐划一,全部学生都按照同一种教学及学习方式。这样的教育只能使我们的高中阶段在“步伐慢”、“效果差”、“精力耗”的老路子上前行。学生在传统教育模式下不能发挥自身潜在特长,应有的个性被磨灭。高中语文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脱离了当今教学理念的发展轨道。

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个性化的意义

(一)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也在不断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个性化的教育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流,更加强调突出学生个体独立的发展优势,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身发展学习的节奏。力求打破传统教育中的封闭性,强调人的个性发展,在我国新课标理念的引领下,高中语文个性化教学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

新课标中指出应该强调突出学生的个性化特点。高中语文教学要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充分关注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为其个性化的发展提供保障。新课标语文教学个性化的发展,最大程度的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具有创造性能力的人才。

(三)个性发展的需求

高中阶段是高中生个性发展逐步成熟的重要阶段,高中语文个性化教学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个性化教育的实行,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创造能力,进行独立的思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自身的努力逐步完成目标。在高中语文个性化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语文活动都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有关,因此必须依据高中生的心理变化来进行个性教育。

三、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个性化的实施策略

语文教学改革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目前我国高中的教学模式还是大班教学,这对于实施个性化教育工作的实施和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由于同学们的人数多,上课的时候老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的兴趣和学习的情况,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比较难把握,也给教师的备课以及课堂内容的安排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要逐步恢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中要不断转变观念,以适应学生们的情况同时也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一)个性化的施教手段

教师是课堂学习的主导者和领导者,是指引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关键。因此,教师自身也要培养自身的个性化品质,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也就有着不同的教学风格,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手段也各有不同。在高中语文的个性化教学中我们应该张扬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敢于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将其应用到教学当中来,同时也要注意同学们的学习情况,两者相互结合,在轻松和谐的氛围内进行个性化的学习。

(二)个性化的作业布置

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多的弊端,每天机械的抄作业,做同步练习,每天重复相同的作业内容,枯燥乏味,学生们很难提高学习兴趣并且喜欢学习语文知识。因此,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进行个性化的作业布置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教学内容完成时,教师应该根据课堂内容,布置一些个性化的作业,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使同学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化品质,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到苏教版高中语文诗词写作部分的时候,教师可以放开写作范围,让学生依据自身的喜好,结合平仄变化的旋律来“吟诗作对”。学生自己在创作过程中会整合过去所学词汇,体会平仄之变,实现高效教学。

(三)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日渐成熟,我们通过信息技术建立语文学习的平台,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更加直观的向同学们展示语文教学的魅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应用电子邮件等工具,教师可以随时收发作业,学生也可以与教师进行更好的交流,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难题。

例如,在讲到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文《雷雨》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做出较为详细的铺垫。教师将课文分析透彻后,也可以播放由著名演员濮存昕演的话剧,或将同学分成小组进行实际表演。通过自身实践,学生更能体会到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及文章主题。

篇2

一、从关注“物的世界”转向关注“事的世界”

自然,学生语文经验的重建无法绕开语文知识这个中介。对学生而言,语文知识是一种从未知到能知的学问,一个从先验存在到经验存在的变化。语文知识作为“物”,必须纳入到“事”中,即学生的语文知识探究行动中,才具有价值和意义。“事”的世界强调做,以前语文学习强调听说读写,现在提出“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并增加研究性学习。做“事”凸显与他人的共在关系,创造与他人的互动关系,要求学生主动选择、勇于探索与敢于承担,体现知行统一。语文知识体系是一个“物”的世界,而语文知识教学是一个“事”的世界。“事”的世界并非教师所预设的确定性内容,而意味着不确定性的情境遭遇,需要临场应变能力。应试语文教学,多深陷于“物”的世界,而远离了“事”的世界。

二、从关注语文知识授受转向关注学生自我转变

应试语文教学中,教材语文知识成为首要目标,却不是学生自由思考主动探索的学习对象。这样,语文知识仍旧可能只是作为一个先在结论,而不是作为学生的语文经验事实得以展现的。一些教师喜欢用自己的分析取代学生的理解。在高三阶段安排强化训练,并在高考前猜题押宝,只考虑学生在考试中顺利提取知识得分,不考虑其灵活运用问题。其实,语文知识学习要实现从知的层次向德、智与美的层次过渡与转换,必须谋求学生的自我转变。例如学习《祝福》,并非为了记住造成祥林嫂的社会根源,而是要让学生从祥林嫂人生悲剧中觉醒,形成分析人生命运内容成因的能力;学习《孔雀东南飞》,也并不限于反对封建家长制与渴望自由爱情,而应让学生从焦刘婚姻悲剧故事中得到启迪,生成要善待他人与珍视生命的人生感悟;学习《荷塘月色》,主要不在于把握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如何优美,而是要引导学生产生对身边优美意境的审美追求。这样,语文教学就是佐藤学教授指出的,不仅是形成知识的实践,还是形成朋友的实践,与形成自我的实践。

三、改“以教定学”为“以学定教”,追求教学关系的重新定位

篇3

一、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

(一)建立新的语文观。语文不仅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还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类的社会历史文化、与人的具体生命活动紧密相连。学生在学习语文,也是在接受人类文化的熏陶,在继承和发展人类的文化。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其实就是人的一种生命活动。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能还停留在过去的“重视工具性、基础性,忽视人文性、实践性”的观念上,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更要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要尊重他们的生命体验,要引导他们从教材中去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自觉地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如学习必修一第一专题我让学生做了这样几件事:自己设想自己的未来、请父母以书信的形式谈谈对子女的未来的安排(为何如此安排)、读了父母的信后自己有何感想,最后请学生再谈自己对未来的思考。通过这样的课前准备,把第一专题的内容串联起来,让学生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体悟人生、设计未来,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建立新的教学观。传统的教学活动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生围绕教师转。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这种教学,要想培养学生的素养和能力,要想使他们成为具有独特个性和创新意识的人才是不可想象的。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学是一种师生之间互相“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它强调的是沟通,是互动,是交往,是合作,意味着老师和学生完全是平等的,应该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从而求得新的发展;意味着教学的过程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合作建构。因此,教学必须是师生间的互动过程。教学要重视结论,更要重视过程;要关注学科知识,更要关注人的发展。“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应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行动指南。

(三)建立新的学生观。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既没有拒绝的权利,也没有选择的余地。学生完全在教师的支配和控制之下,没有一点自主学习的权利,更谈不上创新意识的发挥、创造能力的培养。新课程则强调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发展的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学习的主体,同时也是责任主体,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要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有自由发展的权利,我们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千差万别的学生,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评价学生,要尊重和保护孩子单纯美好的心灵,要遵循学生的身心的规律,不要挫伤学生的心灵,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教育的可能,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要宽容学生的所谓“调皮”,不要求全责备,处处看不顺眼。

二、新课程对学生的要求

新课程中,教育的主体―学生同样也面临着新的问题。本

(下转第69页)

(上接第68页)

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此,我们今天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学习是经验的重新组织和重新解释的过程。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是指教学条件下的学生的高质量的学习。而合作学习是指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与“竞争的学习”。探究学习又叫发现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具体说来,学生该怎样去做呢?

(一)自主学习,即指学生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自觉、自主地进行学习,并努力使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学习者:(1)能参与学习目标的制定,能安排学习进度,设计评价指标;(2)能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3)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情感体验。如在学习《陈情表》时,放手让学生在对文本的阅读中找出李密的请求得到晋武帝同意的理由,学生不但找出了我们的教学参考书上所说的几点理由,更有学生从文本中找出证据说明李密打动晋武帝的原因是晋武帝被李密的奉承话击倒,要不然为何不能看出李密说的“而刘夙婴疾病,臣侍汤药,未曾废离”与后文“为官蜀国”之矛盾呢。虽然学生的问题有点稚嫩,但他们能在学习过程中思考,进而有所获。

(二)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它需要组员的密切配合,需要组员有高度的责任感,需要组员能建立相互信任、互相沟通的和谐关系,并能对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加工、评估,并找出更好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具体地说可以从这几方面去做:①积极承担共同任务中的个人的责任;②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③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

篇4

关键词: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困境;对策

高中语文教学中,散文是一个不可缺的整体,它的地位也极其重要。学生通过学习散文,既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还能对文学鉴赏得到独特的见解,在不断的学习中能积累到很多知识。在情感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审美观,还能实现美学教育。所以说高中教师一定要重视散文阅读。

一、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困境

1.散文教学模式的盲目性

目前,各所高中都在进行散文教学改革,但很多都是盲目的,将文本割裂开来,设置一个个问题,让学生去分析,这对于学生学习散文不利。例如,教材中那些通俗易懂的内容,能够实现文本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学生也能够被散文的美感所吸引,就不需要为了改革而改革,过度分析,破坏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性。

2.对文本解读的忽略

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对本身的教材不予解读,让学生对文本知识置之不理,让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书,认为这样就是在灵活地运用教材,是在让学生接受新的学习理念。这些都是不可取的。“文学作品的意义理解必须从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出发,不能漠视文本自身的存在价值。”那些文学作品都有自身的意境和意义,它既科学又人文。不是任由学生凭自己的想象力想怎么说怎么理解都认为是对的。创新要抓,但不能误导,不能曲解文本自身的意思,不能把那些虚浮、轻率的缺点带到学习中来。

教师应该以文本知识为重点,以课外书为辅导,引导学生领会文本精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准确、严密的思维能力,带动学生全面发展,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好书本知识。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散文阅读能力的方式

1.注重对高中生散文阅读主动性的培养

在高中散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从多个角度采用新颖的形式,来表现散文的基本特征和它独特的优美之处。同时,也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散文在文体风格、题材内涵上的与众不同,以此来实现对散文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高中生散文阅读中体会到的情感和意境,转化为对散文阅读的原动力。还可以通过视频、图片、音乐等辅助教学方式,适时地营造出与阅读的散文相关联的教学场景,借此也可以很好地提高高中生散文阅读的积极性。

2.引导高中生抓住散文要领,把握中心内容,高效进行阅读

散文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题材形式,自然也具有其独到之处。这就要求我们在散文阅读实践中,引导高中生在进行散文阅读时,明确散文阅读的要点是什么,所要表达的中心内容和它的表现形式。这些都属于散文的阅读基础点,而散文中所蕴含的情感也是以此为基调来展开的。只有在进行散文阅读的同时,注意和注重了这些重要的散文阅读方向,才能有效地对各类散文展开阅读和学习,也才能提升高中生对散文阅读的兴趣。

3.注重培养和形成高中生对散文阅读的个性

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学生在阅读上的个性化培养,并以此来激励学生有效、持续地进行阅读学习。为了实现这一学习目标,我们首先要利用散文本身固有的优美意境,来培养学生自身的丰富情感的展示。只有在阅读中融入自我的情感,才能对散文内容本身形成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其次,要有针对性地去对阅读的散文进行梳理,把握其主要内容,秉持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原则,积极加以理解和运用,并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与阅读内容相适应的思考类型的题目。通过师生互动、讨论交流,不但可以加深高中生对散文阅读的理解,还有助于形成高中生对散文阅读的个性化见解。这既是现行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对提高学生散文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也是一种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使学生掌握散文学习与理解的积极性的方式。

高中生的语文散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它有利于学生的自身发展。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要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起来,抓住散文阅读的要领,鼓励学生自主地多读一些课外书,在教学中形成一套个性化的阅读模式,以此来提升学生自主阅读语文散文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任艳红.刍议高中语文学科走出阅读教学困境的方法[J].才智,2013(17):67.

篇5

关键词: 人文精神 高中语文教学 人性之美 人文化教学环境 人文课堂

人文精神是素养的体现,是属于人自身生活、生存、发展的精神,是对人的人生、人格、人性、价值、责任感和责任心的尊重、关怀、关注、关心和弘扬,体现人生信念和理想,更是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人文精神教育对学校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语文课中开设与人文精神相关的课程,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是塑造、启迪、传授知识的有效手段,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全面发展,进而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

1.更新高中语文教学的理念

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需要以新的理念和新的方法增强活力,教师应重视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内容的安排到教学过程的设计,都应精益求精,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高中生比较有个性,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合理引导学生学习。通常学生的想法都比较异想天开,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从知、情、意等方面接纳、感染、教化和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弘扬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性之美

教材课文是语文信息的载体,本身渗透着真理与美好的人性。新课标将高中的语文教材作为指导,从内容上进行选编,充分体现人文主义价值取向的精神。语文教材的内容有浓厚的文化内涵,能够有效培养高中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语文学科的文章题材比较丰富,涉及古今中外人文精神的文章或作品较多。由于学生的文学语言感知力和想象力都比较强,以文本的方式能够有效培养高中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其人文素质,从而拓宽高中生的学习视野和知识面。

例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一课,书中以全景式描写中国现代的城乡生活,主要以孙少平等人的矛盾纠葛为主线,刻画社会各阶层中普通人的形象,将人生拼搏、奋斗、追求、挫折、欢乐、痛苦相互交织在一起。路遥的平凡世界中,体现的是平凡人的丑与恶、善与美,令人读起来荡气回肠。孙少平对自己曾经工作的地方还存有眷恋和热情,调出煤矿时,刚来到城市选择的也是煤矿,选择平凡。学生在学习时可以将人性的丑恶与美好相联系,仔细体会其中对于真善美的向往和期待[1]。

3.创建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化教学环境

人文精神是将以人为本作为核心,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语文教学课堂应具有一定的人文性,为高中生创造良好的人文化学习环境,提高高中生的人文素质。高中语文教学需要将学生放在主置,充分实现其自身价值,以课堂形式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从而为构建人文化的教学环境提供有效保证。课堂教学是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往,且重视师生的对话与交流,教师在创设学习情境时,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高中生的主体意识很强,应根据学生各自的需要和特点,引导学生调整学习策略和学习心态,并探寻合适的学习途径与方法。校园环境包括学校传递的道德规范、价值取向、人际关系、校风传统、行为模式等文化意识,是校园文化营造与传播活动载体或物质实体的有效途径。通过营造文化氛围和树立浓厚的人文精神,组织多样化的学术文化活动,如如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话题或时事热点,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术讲座;邀请校内外的学者、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并组织学生参与座谈讨论,从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2]。

4.提升高中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教育具有人文性主要体现在文化观,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关注的是民族文化和人的发展,吸取各地优秀的文化。如诗歌,古诗就像文言文比较难懂,弄清楚字词的意思才能逐步体会其中的思想情感,从而完成教学任务。优秀的诗歌是文化浓缩的精华,具有极高的人文内涵和价值,轻视古诗词就是摒弃全民发展的情感经验和理想等人文内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让诗歌回归教与学的人文精神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从而培养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质。

与此同时,教师应重视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全身心投入语文教学的活动中,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理论知识和体察生活与人生的真实,获得情感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达到耳濡目染、言传身教的效果。高中语文教育方法与方式、教育内容是教育媒介,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思想教育、人文精神等因素,并贯穿整个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优秀的文化遗产,让学生充分感受其中蕴含的处世之道、生存意识、人生理想、人格精神、道德意识等,学会适应和认识社会[3]。

5.构建高中语文的人文课堂教学

人文精神是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通过将人文精神贯穿于高中语文教学,为学生构建平等和谐具有人文关怀的学习环境。教师应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以饱含情感的方式阅读,并结合启发性的提问方式,为学生打造具有人文精神的课堂。例如,《报任安书》一课,司马迁面对奇耻大辱写下坚定的信念,并完成《史记》,与他的遭遇相比,学生会受到挫折教育,对学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人文精神是对人们人生信念和理想的体现,更是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对学校教育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姜佑文.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科教导刊,2012,6(24):134-135.

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诗词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4.071

高中语文学科的教学,历来受到学校与语文教师的重视。考虑到学生们从小接触和学习语文知识的时间比较长,因此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需要教师们不断更新教学信息,创新教学方法,对课文中的古现诗词进行精炼讲解。而为了促进高中语文的诗词教学,语文教师除了不断丰富自身的古现诗词文学素养,完善课堂教学方法,还需要注重密切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了解学生对古现诗词的掌握情况,进而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制定出详细有效的教学策略。所以,在对高中语文的诗词教学,笔者认为,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谈谈。

一、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

高中生在基础教育的基础上,对基本的古现诗词已经有了大致的学习体验。通常情况下,学生们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对诗文内容进行背诵,而忽视了寻找或总结有效的学习方法,以最短的时间理解和掌握古现诗词内容。而对这些古现诗词内容的学习,高中生们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对课本教材的学习,最好是要结合作者和诗人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经验,进而进行联系学习。

首先,语文教师要在本专业知识掌握的基础之上,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内容,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充实与多彩。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在古现诗词教学阶段往往趋向于私塾教学,侧重学生们对诗文内容的记忆,而忽视了学生们对内容的理解程度和记忆的持久程度。所以,新的教育教学背景下,语文教师要立足自身,不断丰富教学内容,运用互联网、图书馆等方式,从内容与形式上不断完善课堂古现诗词教学。例如,语文教师在教授《孔雀东南飞》时,可以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在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发现最佳的教学内容,并根据自己的所学专业结合学生的课堂教学反应,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其次,语文教师除了不断丰富和完善课堂教学内容,还可以在与其他语文教师的相互交流中,学习和借鉴优秀的教学资源,通过资源共享与交流,实现古现诗词教学内容的丰富化与多样化。所以,通常情况下,语文教师要具备开阔的教学视野与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意识到合作教学的重要意义。这样,语文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内容可教,学生们在充实丰富的古现诗词的教学内容中获得更多传统文化知识。

二、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为了促进高中语文学科的诗词教学,语文教师还应该在充实知识材料的基础上,不断获取并借鉴其他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学习和更新课堂教学方法,继而调动语文课堂的教学氛围。

首先,针对古代或者现代诗词的文本特点,语文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课堂教学方法。通常情况下,高中生在课前复习的基础上,要依据老师的课堂教学安排,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从而加深对诗词意义的理解。语文老师在对类似古代诗词的教学时,可以采取师生互助的教学模式,学生们要在课前积极准备诗词中所涉及的诗人创作经历、创作背景,并预习将要学习的诗词内容,之后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问答的教学模式,利用学生所准备的相关知识点,实现课堂教与学的互动,继而加深高中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在教授现代诗词时,语文教师通常可以借助多媒体的音频和视频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在试听觉的冲击下感受现代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以及建筑美。

其次,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除了创新教学方法,调动课堂上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需要时刻注意把握课堂教学的活动气氛,尽量争取兼顾到每位同学的利益。所以,在教学古现诗词的时候,语文教师要打破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在诗词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之间水平的差异,进而要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难易程度的要求。而对于诗词水平比较高的高中生,老师可以让他们起到带领学习氛围的作用,并在课文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探寻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与灵活运用;而对于诗词水平比较薄弱的高中生,老师可以注重加强对他们课本内容的详细解析,并检查他们对课文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而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提高他们的诗词应用能力。

三、师生之间强化训练,增强对诗词的记忆

高中生对语文诗词的学习,除了要依靠老师丰富的教学内容与新颖的课堂教学方法之外,也需要依靠对这些古现诗词内容进行反复练习和复习巩固。由于现代白话文应用的普遍,诗词主要出现在文本当中,而较少应用在人们的口语中。所以,高中生往往需要借助课堂时间以及课外时间,加强对它们的训练,继而增强对诗词的记忆。

首先,在课堂时间内,当语文教师讲解完整篇诗词的意义,以及文本涉及的重难点,即大致要结束该篇课文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们及时地对所学的诗词进行记忆背诵,考虑到人的大脑对瞬间记忆的时效性,刚刚被讲解完的并能够清楚被理解的诗词,对大多数的学生来说,记忆与背诵的难度相对是比较小的。所以,在课堂诗词教学之后,语文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随堂背诵,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进行背诵抽查。

篇7

关键词:创新教育;高中语文;写作教育

随着目前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学科在教育模式上都实现了深化改革和完善。在改革的过程中所运用最多的就是创新教育,这点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表现得最为明显。高中语文中的创新教育实际上就是要求在对语言文字、阅读写作各项教育内容中都要体现出创意的和个性上的表达。

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为切入点,简单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进行了研究。

一、目前我国高中写作教学在创新上所存在的问题

1.在教学中重文体、轻风格。目前在很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依旧将应试教育作为教育的主攻方向,表现在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上,就是很多老师非常注重写作文体,在写作文体的选择上更多是为了迎合高中大大小小的考试。虽然在语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中也提出了创新的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谓的创新也只是找出更符合考试要求、可以拿高分的写作文体,而忽视了写作本身的创新性。

2.课堂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目前在很多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都存在当堂作文这种教育模式,其实质应该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可是在实践中却变成了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实际上就是在训练考试中的作文能力,而不是真正的写作。同时老师往往仅仅是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话题,然后就是规定一定的时间进行写作。这种教学方式过于重视结果,即看大家在一定的时间内到底可以完成多少,或者说在一个学期可以完成多少。但是这并不能保证写作的质量,也无法实现写作教育上的创新。

二、新时期下高中作文写作教育的创新要求

目前我国在教育改革上提出了全新的课程标准,这种标准体现在高中语文写作的创新要求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写作内容要求自由表达。教育改革中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和认识到社会认同和自由表达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在写作方面不会一味地照搬照抄老师的观念和写作要求,而在语文写作过程中真正表达出自身的真实感受,在文章中体现出真性情、真体验和真感受,这才是写作的真实目的所在。要明确写作目的在于情感上的抒发和心灵上的抒发,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应试教育。

2.读写关系要求与自然融合。写作不是一种可以闭门造车的活动,而是必须将写作跟实际的生活相结合,更通俗点说是必须在自然中寻求写作的灵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读跟写之间的关系,要明确新的课程标准下对写作理念的全新认识和构建。

3.写作目的要求从工具理性走向人文理性。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使用“表达与交流”这一表述方式,就是力求从以人为本的高度,从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高度,来认识这方面的语文课程内容,以彰显写作的人文特征。将写作视为一种生命状态,是一个人的自然状态、社会状态和精神状态的统一体。

三、新课标下高中作文写作体现创新性的具体措施

1.实现以写为本,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我们知道,目前的高中作文教学仍然处于“以读促写”阶段,是以阅读为本位、以写作为附庸的格局。我们必须从语文教材的改革入手,加大作文教学内容的比例,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做出科学合理的编排,从而给师生提供教与学的依据;或者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真正确立写作和写作教学的本体地位,从而形成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高中作文写作教学新格局。

2.牢固树立大作文教学观,建立开放的、活泼的写作训练体系。首先,作文教学必须突破封闭格局,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的怀抱和社会生活的洪流之中,使学生懂得作文必须有感而发,只有不断地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实现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其次,要注重从阅读及视听媒体中汲取营养,特别是电视、电脑进入千家万户,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教师应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有利因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篇8

【关键词】创新教育;高中语文;写作教育

【中图分类号】G203.12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9-0076-01

随着目前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学科在教育模式上都实现了深化改革和完善,在改革的过程中所运用最多的就是创新教育,这点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表现的最为明显。高中语文中的创新教育实际上就是要求在对语言文字、阅读写作各项教育内容中,都要体现出创意的和个性上的表达。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为切入点,简单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进行研究。

一、目前我国高中写作教学在创新上所存在的问题

1、在教学中重文体,轻风格。目前在很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依旧将应试教育作为教育的主攻方向,表现在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上,就是很多老师非常注重写作文体,并在教育过程中,在写作文体的选择上更多是为了迎合高中大大小小的考试。虽然在语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中也提出了创新的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谓的创新也只是需找出更符合考试要求,可以拿高分的写作文体,而忽视了写作本身的创新性,这种过于重视文体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在写作中真正特点的发挥,更不用说无法真正实现创新性教育的意义。

2、课堂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目前在很多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都存在当堂作文这种教育模式,但是其实质应该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可是在实践中却变成了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其实际上就是在训练考试中的作文能力,而不是真正的写作。同时老师往往仅仅是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话题,然后就是规定一定的时间进行写作,这样的写作模式即便是其写作话题十分新颖,学生所能想到的内容也非常的新颖,但是新颖的话题和内容并不一定代表你写出来的文章本身是新颖高质量的。实际上这种教学方式过于重视结果,即看大家在一定的时间内到底可以完成多少,或者说在一个学期可以完成多少。但是这并不能保证写作的质量,也无法实现写作教育上的创新。

二、新时期下高中作文写作教育的创新要求

目前我国在教育改革上提出了全新的课程标准,这种标准体现在高中语文写作的创新要求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在写作内容要求自由表达。教育改革中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和认识到社会认同和自由表达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在写作方面不会一味的照搬照抄老师的观念和写作要求,而在语文写作过程中真正的表达出自身的真实感受,在文章中体现出真性情、真体验和真感受,这才是写作的真实目的所在。要明确写作目的在于情感上的抒发和心灵上的抒发,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应试教育。

2、读写关系要求与自然融合。写作不是一种可以闭门造车的活动,而是必须要将写作跟实际的生活相结合,更通俗点说是必须要在自然中寻求写作的灵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明确读跟写之间的关系,要明确新的课程标准下对写作理念的全新认识和构建:首先写作是建立在一定语文阅读的基础之上的;第二是写作必须要进行一定的生活体验;最后文章本身是自然以及生活状态的一种呈现。

3、写作目的要求从工具理性走向人文理性。写作是一种思想的过程,也是一种心灵成熟的过程。因此,写作乃至整个语文课程的价值主要侧重于塑造和拓展人的精神世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使用“表达与交流”这一表述方式,就是力求从以人为本的高度,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高度,来认识这方面的语文课程内容,以彰显写作的人文特征。将写作视为一种生命状态,是一个人的自然状态、社会状态和精神状态的统一体。

三、新课标下高中作文写作体现创新性的具体措施

1、实现以写为本,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我们知道,目前的高中作文教学仍然处于“以读促写”阶段,是以阅读为本位,以写作为附庸的格局。我们必须从语文教材的改革入手,加大作文教学内容的比例,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做出科学的合理的编排,从而给师生提供教与学的依据。或者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真正确立写作和写作教学的本体地位,从而形成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高中作文写作教学新格局。

2、牢固树立大作文教学观,建立开放的、活泼的写作训练体系。首先,作文教学必须突破封闭格局,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的怀抱和社会生活的洪流之中,使学生懂得作文必须有感而发,只有不断的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实现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其次,注重从阅读及视听媒体中汲取营养,特别是电视、电脑进人千家万户,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教师应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有利因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