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创业财务风险8篇

时间:2023-10-13 09:34:2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创业财务风险,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创业财务风险

篇1

(一)创业板上市企业的优点

1.创业板上市企业具有高创新性。第一,创业板上市企业的价值就在于改进已有产品和服务、生产方式和组织结构,发明新的产品和服务,以及创造并开拓新市场等(Schumpeter,1934)。第二,我国对申请创业板上市企业的基本要求是“高成长、高科技、新经济、新能源、新材料、新服务、新农业或者新商业模式”,以其独创性而“称霸”。

2.创业板上市企业具有高成长性。与稳定成熟期企业相比,创业板上市企业的目标是通过创造新价值,达到追求经济利益的目的。由于创业板上市企业管理层级较少,创业团队的管理层在面对频繁的市场变化和经营环境变化时,信息传递链条少,能够及时地进行管理转变,做出政策调整,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企业较强的适应能力表现在其能够根据环境变化做出灵活的反应,更快地满足市场新需求。一旦新服务或新商业模式得到市场的认可,创业板上市企业凭借其创新性能迅速占领市场,从而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并快速成长。其成长和发展速度远远高于成熟企业。同时,在政府扶持和各种优惠政策的引导鼓励下,创业板上市企业往往能够快速发展,拥有良好的成长性。

3.上市条件较为宽松。创业板上市企业不管从财务还是股本等方面,都体现出了较为宽松的要求,见表1。企业在创业板发行股票条件较为宽松,再加上高成长性,对于那些正处于创业初期、规模还不太大的企业来说创业板对他们有着强大的吸引力,无疑是直接融资渠道的最佳选择。

(二)创业板上市企业面临的问题

1.创业板上市企业组织结构不健全、内部管理不完善。对于创业板上市企业来说,为了节约管理成本和提高决策效率,其组织结构通常采用集权制,管理层级少;成立时间短、管理团队积累的经验不足,企业规章制度中有关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体系不完善,尚未形成一套成熟有效的管理体系。对于发展成熟的创业板上市企业来说,由于企业自身的特殊性,经常进行自创新活动,需要随市场动态的环境调整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指导并监督创新项目的进行,因此其内部管理和控制机制仍然处于发展和变革之中。

2.创业板上市企业高创新性和高成长性带来的高风险。创业板上市企业也被称为风险企业,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新技术能否成功开发,新产品或新服务能否得到市场认可,新技术能否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等都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创业板上市企业的创新程度高,研发投入成本高,投放市场收益不确定,一段时间内不能形成稳定的现金流。抗风险能力相比成熟企业较低,很容易招致财务风险

二、创业板上市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我国创业板市场波动幅度大,创业板上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因此面临着各方面的风险,包括战略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等。其中,财务风险处于核心地位(纳鹏杰,2009)。下面主要分析创业板上市企业可能面临的五大财务风险成因。

(一)投资风险

一方面,创业板上市企业的高成长性决定其与风险共存;另一方面,处于成长期的创业板上市企业,上市初期就是为了募集一定量的资金,实现企业的创新和发展,与主板上市企业相比,募集资金所投的项目有着更大的不确定性,意味着将面临更大的投资风险。

(二)再融资风险

创业板上市企业一般处于成长期,由于高成长性决定其后期的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与主板上市公司相比,再融资问题将成为其核心问题。上市企业再融资的方式包括增发股票、发行债券,由于其发展的不确定性,有可能导致再融资中出现资金来源困难、融资成本高等问题。此外,市场的金融工具品种及融资方式的变动也会增加企业再融资的不确定性。最后,企业自身的筹资结构不合理也可能导致再融资风险增加。

(三)经营风险

创业板上市企业处于成长初期,其市场有待于进一步开拓,主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与成熟企业相比不够强;其次,创业板上市企业的普遍特点是规模小、业务单一、依赖大客户。经营过程中任何环节的不确定因素都可能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及价值的变动,增加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风险的可能性,其面临的经营风险不可小觑,市场变化时也易受到冲击。

(四)流动性风险

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后,盈余资金的低效管理,可能致使企业资金的流动性风险增加。如果企业严重依赖税收优惠政策,一旦税收优惠政策发生不利变化将会对企业未来经营业绩、现金流水平产生不利的影响。此外,企业运营中的“应收账款挂账”构成了企业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潜伏着企业资金的流动性风险。

(五)收益分配风险

创业板上市企业由于高成长性疯狂融资,但到目前为止,只有少数企业对其募集来的资金进行全面有效的预算管理,导致了大笔闲置资金长时间存放于银行,使得创业板上市企业的高市盈率失去意义,无形中增加企业的未来收益分配风险。其次,创业板上市企业的股权集中,大股东为了套现极有可能进行大规模的现金分红,也增加了企业的收益分配风险。同时,企业不完善的内部控制导致不合理的分配制度也增加了收益分配风险。

三、完善内部控制机制,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我国企业尤其是创业板上市企业在改革过程中面临着更大的财务风险,很容易给这些本来就不太稳定的企业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笔者从内部控制的角度谈谈如何加强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防控。

(一)建立健全创业板上市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任何企业的财务管理,包括创业板上市企业,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和企业的其他管理如风险管理、绩效评估管理等密切相关,以财务风险管理为切入点,向外扩散,“以点及面”地完善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创业板上市企业要建立良好的组织结构,不断优化及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其次,保证其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的灵活性,规避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风险,进而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以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包括优化股权结构、完善董事会构建机制、完善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完善经理层激励机制等。首先,做到股权清晰、控股权适度分散、稳定;权责分明、各司其职。企业的管理层也应不断学习新的管理理念,汲取精华、剔除糟粕,不断更新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其次,企业应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建设,提升员工对工作的胜任能力,营造防患于未然的企业文化氛围。

(三)树立全员财务风险意识

根据美国政府财务官协会(GFOA)(2004)的观点,任何真正全面的内部控制框架都必须具有五个基本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和评价。处于首要位置的便是控制环境,企业的内部控制一定是处理特定环境下的内部控制,而不是在真空中运行。在控制环境的诸多要素中,人又是控制环境的决定因素。除了管理层和治理层,它还需要引起企业每一个员工的高度重视,此时,管理层应当积极主动,将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通过领导力传递给公司中的每一位员工,在整个公司内营造一种重视财务风险防范的氛围,将财务风险意识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去,并协作建立起企业健全的风险防范机制,使企业对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真正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补救。

(四)加强内部审核监督,强制信息披露

篇2

关键词:创业板;财务风险;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7)02-86 -03

创业板在我国创业板特指深圳创业板,其地位仅次于主板。它是为短期内不能在主板上市的新兴企业提供融资平台和成长空间的场所。创业板是对主板市场的重要补充,在资本市场中地位也不容小觑。创业板和主板市场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上市门槛、信息披露、监管制度、交易者条件、投资风险等方面。其目的主要是帮助处于新兴企业快速成长,为小企业提供融资平台,为建设资本市场添砖加瓦。我国创业板的定位很明晰,科技含量高、成长性高、商业模式新等。

一、创业板市场的基本特征

由于创业板市场的独特性,其具有以下几项特征。

(一)上市标准相对宽松

证券交易出于为保护投资者利益考虑,会严格规定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虽然新兴成长性企业发展前景很被看好,但在起步阶段也很难达到主板市场的上市标准。创业板市场因为对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赢利能力等规定较松,从而把那些无法在主板市场上市的公司吸引到创业板上市。从交易类型来看,主要是以不能在主板登记上市的证券和定期还本付息的债券为主。从发展趋势来看,交易种类日益增长。

(二)交易机制灵活

创业板市场的交易基本是券商与券商、投资者与券商双方之间的直接交易。价格方面,一般交易之间都是按净价基础来确定,不收佣金。交易额方面,零数交易和大额交易都可以,并没有数量单位的限制。市场参与者方面也没有限制,机构和个人都可以。良好的流动性才能保证创业板市场发挥其功能,而新兴企业的小盘股便常会遇到流动性不强的问题。

(三)产业构成以新兴行业为主

创业板市场以新兴高科技公司为主,其现代化的交易、低门槛和较好的服务,都让高科技公司认为创业板市场是上市交易所的不二之选。

(四)投资者构成以机构投资者为主

创业板市场的高风险决定了该市场的主要投资者为机构投资者,而不是向所有投资者开放。个人投资者主要通过其他途径间接参与市场,最终创业板市场中投资者市场便呈现出投资机构化的倾向。

二、创业板企业的财务风险

(一)创业板企业的风险概况

创业板企业风险包括来自市场的风险和来自创业板本身的风险。类似于主板市场存在的诸如:上市公司经营风险、诚信风险、盲目投资风险、股票大幅波动风险、市场炒作风险、中介机构不尽职引发的公司质量风险等,这些创业板市场都会存在;另外,创业板本身也存在风险:由于创业板市场上上市公司资产规模相对较小,大多仍处于创业成长期,发展并不成熟,所以相对于主板的风险,创业板的风险会较高。例如:

1.公司经营上的风险,由于创业板公司规模比较小,更容易受到市场的影响和冲击;

2.技术上存在的风险,创业板企业虽然有着较强的种种创新能力,但不能避免会遇到技术失败或被其他企业技术替代的糟糕情况,更严重的是可能出现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等问题;

3.规范运作方面的风险,创业板市场中不乏很多民营企业或者家族企业,这类企业中独大的现象很常见,较易出现运作方面的风险;

4.股价波动的风险,创业板上市公司因为普遍股本较小,股价就很容易纵,就会引发股价波动的风险;

5.创业板企业估值的风险,创业板因为出现了很多新的经营模式甚至新行业类型,但市场上却没有相应的评估体系,这就可能导致对创业板企业估值不准确,所以此类估值也存在着较大风险。

(二)创业板企业的财务风险

在经历十年的长跑与冲刺之后,2009年10月23日,创业板终于迎来了第一批二十八家企业的挂牌上市,自此创业板交易正式开始,此举成为创业阶段的企业寻求融资的快捷途径。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创业板一方面被人民赋予高期望,但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及各机构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评估方法,所以评估模型各不相同。与此同时,2009年6月我国实施了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按照新规采取竞价方式购买新股,竞价抢购,价高者得。

创业板开盘之初,各家机构竞投使得首批股票的发行价越来越高,导致创业板发行出现了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比例的三高现象。具体情况是第一批二十八家公司上市发行的平均市盈率为56.7倍,28家创业板公司实际募资资金合计154.79亿元,而预计募集资金仅为约70.78亿元,实际比预计超募84亿元,超募比例高达119%。原因是发行价上升,直接导致市盈率和超募比例的上升。所以市场的风险显而易见。

此外,创业板企业自身的投资风险、经营风险、流动性风险及再融资风险都会给自身的财务管理带来风险。

(三)与其他板块风险的比较

创业板是高科技、高成长企业的摇篮,也是低门槛、高风险但同时监管严格的股票市场。

根据证监会提出的管理办法,主板和创业板即沪深股票市场主要有三大区别。第一是财务指标要求低。创业板对拟上市企业的财务指标要求是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而主板要求最近3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亿元。创业板要求拟上市企业连续2年赢利,总额不低于1000万元;而主板要求连续3年赢利,总额不低于3000万元。不难看出创业板门槛比主板要低不少,但是风险控制要求方面,却比某些海外创业板要高。三是对投资人要求高。管理办法中提到,创业板市场应当根据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建立投资者准入制度,并且向投资者充分完全的提示风险。虽然相关细则还未出台,但预计创业板市场某些方面将会比主板更加严格,比如投资者资金要求和涨跌停板限制等方面。

整体来看,虽然某些风险可控,但创业板风险仍比主板风险高出很多。

三、创业板企业财务风险的应对策略

创业板公司在经过三高发行后,投资者便开始担忧起风险来。首批发行企业市盈率和超募比例都出现了惊人的高值,这必然会加大企业日后的经营活动或投资的风险。

针对财务风险,提出如下应对策略:

(一)应对投资风险的策略

投资风险是指企业所投资的项目没有收到预期效益,继而影响企业盈利水平和偿债能力的风险。企业投资风险有以下几种情形:

1.投资项目未能按期投产或是虽已投产但亏损,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2.投资项目不亏损但盈利低,利润率甚至低于银行存款利息率。

3.虽然没有出现上述两种情况,但仍然低于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率。

创业板公司上市发行的目的就是为了筹集资金,实现公司创新和发展的目标为规避风险,谨慎科学的决策如何使用募集资金尤其是巨额募集资金,是极为重要的。上市企业应制定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实施有效的投资管理,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切忌主观臆断,需尽量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制定出可行性方案;在决策执行的阶段,当发现投资项目的盈利能力可能会与预期背道而驰时,或者出现超预期的长时间的亏损,以及投资与回报难以匹配时,应该适时终止执行,充分考虑不利因素带来的不利程度,及时制定应对方案。

此外,超募资金如何使用才能提高投资回报的问题也值得深思。在决策投资方向方面,需坚持发展主业,这不只是证券监管部门对募集资金用途的规定,更是创业板公司对自身发展壮大的内在要求。深圳证券交易所要求创业板公司在六个月内明确超募资金用途,作出使用规划,并要追踪监管超募资金。因此,为合理高效的使用这笔资金,创业板企业应在提升创新能力等核心竞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配合科学有效的决策和执行能力,企业才能最大限度降低投资风险。

(二)应对流动性风险的策略

补充流动资金往往是创业板企业在募集资金的重要用途之一,这更加突显了企业加强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性。企业流动风险可控,在一定程度上就需要企业最大可能的减少坏账损失,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现金和库存量都在合理的范围内,同时加速资产周转,实现企业盈利能力的目的。

(三)应对再筹资风险的策略

不断地资金流的支持才能使创业板公司发展壮大,仅仅一次的上市发行并不能满足企业对资金流的需求,企业日后还可以通过类似方法来筹集到资金。我们文中所讨论的是创业板公司首次发行后再融资的风险应对,如果企业没有能将首笔募集资金合理有效地使用,没有将其发挥最大效用,股东对实际收益不满意,这肯定会对企业日后的筹资活动产生不利影响。所以企业不能为了追求大而全就乱投资,而应该立足于发展主业。应该通过企业自身挖掘和技术改革,研发新产品新技术等方式实现长远发展;再用过新设立分公司、子公司或者收购兼并等方式扩张自己,使超募资金的用途得以真正发挥出来,在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投资者不仅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还能使企业在债权人和投资者的心目中留下好印象,为企业今后的再融资提供便利条件。

(四)应对经营风险的策略

经营风险是指由于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动、经营方式的改变或者是经营决策的失误等所产生的风险。其他因素固定时,市场对企业产品的需求与企业未来的经营收益成正比,稳定的需求带来稳定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经营风险才越小。因此企业应该先深入调研市场,根据产品在市场中的适销程度,来决定是否要大力生产该种产品。有些企业对单一客户的依赖性过强,这类企业更应该认真看待募集资金投向的问题,认真考虑通过投资运营新项目是否能过规避或者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管理者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是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还是经营风险。此外,创业板中有很多企业属于民营或者家族企业,这类企业内部容易出现独大现象,所以更要完善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决策机制,确保企业规范高效的运转,才能规避运作方面的风险,进而规避企业可能出现的经营风险。

(五)应对收益分配风险的策略

创业板公司在经过三高发行后,加上二级市场的爆炒,首日收盘的市盈率便超过100倍,最高的更是达到200多倍,这看似利好无数,但面对现实,上市公司本身和理性投资者并不对虚高的价格有所期待,因此,创业板公司更加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股利政策,避免因为不当的收益分配给企业的后续经营管理带来不利影响。应对收益分配风险的策略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1.合理发放盈余,过度发放或者以现金形式发放盈余,都会对企业的流动资金和偿债能力产生不利影响;2.投资者的积极性会因为企业受益过度留存而打消,股价不涨反跌,同时对企业日后的筹资活动产生不利影响。企业的投资报酬率长期是呈逐渐下降趋势的,因为企业规模扩大市场竞争激烈,当企业的投资报酬率不能满足股东期望时,他们的积极性便会被打消,又因为对未来收益如何不能确定,股东会更加重视自己的短期利益而忽略长期利益,这种情况下,股东会因为企业不分配或者少分配收益而更加不满,这对企业未来的发展百害而无一利。因此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自身的科学合理的股利分配政策,才能更好地规避企业收益分配带来的风险问题。

四、关于创业板的进一步思考

创业板企业的三高发行并不是市场和投资者们所期待的,对这个问题,必须从制度层面对此作出规范。

首先,可以让更多符合条件的新兴的、高成长型的企业在创业板上市,使供应量增加,满足市场需求;其次,通过建立合理的统一的估值体系来降低创业板企业的估值风险,使投资者通过合法渠道获得目标企业的评估价值,促进理性投资;最后应出台针对超募资金该如何使用的制度,对超募资金的使用用途作出安排。

篇3

关键词: 创业板上市公司, 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控制

Abstract: the gem companies from listed with greater growth since although space, gained greater chance of financing, but as the company's development, there appear company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so gem companies facing greater financial risk. So, we must to gem companies financial risk control problem of further research.

Keywords: gem companies, financial risk, financial risk control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财务风险的概述

财务风险是公司风险的一种,是用来衡量公司财务成果和财务状况的一种风险。通常理论界对财务风险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观点认为:公司财务风险是指在公司的各项财务活动中间,由于各种不确定、无法控制的因素以及内外环境的变化造成财务系统的运行偏离预期目标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性。一般情况下财务活动结果包括收益(财务活动成果)和财务状况(偿债、营运和获利能力)。因此财务风险也指收益减少和财务状况恶化的可能性。

狭义观点认为:财务风险则是指举债经营给公司收益带来的不确定性,通常用股东权益收益率(ROE)或每股收益(EPS)的变动(标准差、财务杠杆等)描述财务风险的大小。这种风险主要来源于利率、汇率变化的不确定性以及公司负债比重的大小。如果公司的经营收入到期不足以偿付利息和本金,就会使公司产生较大的财务风险,甚至导致公司破产。

一般情况下广义的财务风险定义符合人们的理解,便于人们从更加广阔的视角来分析财务风险,所以笔者采用广义的财务风险定义。

二、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控制

(一)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外部控制

由于创业板上市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较大,所以我们应加强对财务风险控制的研究,寻找公司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方法,以保证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健康、长久的发展。

1、创业板市场监管制度要统一

对于具有高风险的创业板来说必须建立一套完善、规范的监管制度。创业板上市公司从监管入手,转变监管理念,真正贯彻公平公正原则,严格按照市场准入制度办事,接纳符合规定的公司进入创业板。同时要进一步强化监管制度创新,充分发挥创业板公司制度创新功能,在创新中发挥创业板疏通资本市场渠道的功能,引导和满足投资者的投资需求,确保投资市场的稳健发展。

2、防范我国特有的政府管制风险

创业板市场应认真贯彻市场机制和市场原则,尽可能减少政府部门的干预行为。在创业板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一些政府部门为了一己私利,通过违反市场规则的行为支持公司上市,并将部门意见强加于公司和股市,造成公司运作机制和股市运作机制双重扭曲,从而影响了创业板市场的正常秩序。因此,在整个上市公司的发行与上市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市场准入制度办事,减少政府的干预行为,防范政府管制风险。

(二)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

1、加强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财务活动的管理

加强现金流管理。创业板上市公司大多处于创业期,在公司的成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这就要求更加注重现金流管理。首先编制现金流量预算,用于量化公司的现金流量,建立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状况。其次,建立有效的现金流量财务预警模式,从偿债能力、运营能力、获利能力、发展能力这四方面来分析,预测公司的现金流风险。

寻求最优资本结构,降低筹资风险。在不同的资本结构下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不同的,所以寻求最优资本结构仍然是创业板上市公司应该重视的问题。应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合理安排股权资本和债务资本的比例, 使其达到最优组合,即在资本利润率(息税前利润率)高于负债利息率的前提下提高负债比重,进而达到防范财务风险的目的。

加强投资风险的控制。首先要加大对无形资产的投资。创业板上市公司大多为中小高科技企业,无形资产在企业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应加大对先进技术和高科技人才的投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更好地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其次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也是加强投资风险控制的方法。通过投资组合来降低长期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从而降低风险,实现收益的稳定性;公司也可以加强对投资项目的立项、评估、决策、实施、处置等环节的严格控制,用于控制公司投资风险。对于公司的短期投资,则可以通过存货项目分析,加强存货的流动性以及应收账款的流动性,同时选择适当的长、短期投资数量也是有效控制投资风险的方法。

2、加强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分阶段管理

上市公司对财务风险的管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尤其是创业板上市公司更应该加强对财务风险各个阶段的管理。

事前控制。一方面要求公司建立完善合理的财务预警系统,通过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建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和长期财务预警系统等提前预测将要发生的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和损害程度。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公司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财务人员和经营管理者的风险意识,加强财务人员建立和管理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专业能力,从各个方面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

事中控制。包括投资活动、资金营运活动、筹资活动、资金分配活动。建立健全各种风险防范制度来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及时调整财务策略,将财务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降低财务风险的影响。

事后控制。首先要在经营管理者的带领下及时认真的总结公司风险管理的经验与不足,以发生过的财务风险分析资料为依据,指导公司未来财务风险的管理工作。其次,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档案,记录和分析已发生的财务风险,避免同类风险的再次发生(王芳云,2005)。

3、加强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分散化

分散化是管理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工具。财务风险的分散化是指公司采取多角度经营、多方位投资、多方面筹资、资金多样化、吸引多方供应商、争取多方客户以分散财务风险的方法。

例如投资资产的分散化能够减少由于一个发行者失败而导致的损失程度。客户供应商和资金的多样化能够减少企业受到管理层控制范围之外的不利影响的可能性。虽然损失的风险仍然存在,但是分散化能够减少不利结果的出现机会。

参 考 文 献

1、丹阳《创业板投资》

2、房四海《风险投资与创业板》

篇4

一、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基本分析与评价

的基本比率分析

在分析上市公司经营活动时,我们往往要首先分析企业的“现金”支付能力。

支付能力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扣除用现金支付本期经营活动的支出后,用“现金”偿还负债、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和支付股利的能力。支付能力的评价用充足率来表示:

充足率=经营活动净额/负债偿付额+资本性支出额+股利(利润)支付额

笔者认为,“充足率”是创业板上市公司分析的最基本比率指标。因为它涵盖了经营活动和融资活动中的负债偿付、投资活动中的资本性支出及股利支付,贯通了各项主要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支付能力及风险。一般认为,该指标应大于1,并且越大越好;如果该指标小于1,说明企业来自经营活动的不能满足必要的运用及支出。例如:创业板某企业某年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净额为400万元,本年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为200万元,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资本性支出为250万元,对外分配利润为50万元,该企业的充足率为400/(200+250+50)=0.8。但如果就此得出企业经营收现能力较差,财务状况不好的结论,就有可能属于错误判断。原因如下:假如,该企业的“三项”支出数(200+250+50)不折不扣地完全是按计划支付的——债务全部偿还,内部投资项目全部到位,“红利”也全部分配给投资者,即使有20%的缺口,企业还能用其他活动产生的现金来弥补这一不足,即使使用减少“现金”置存额的方法弥补,企业财务前景仍然乐观。但是如果债务的偿还,项目的投资以及“红利”的分配只完成了计划的50%,即(200+250+50)×50%=250万元,那么这个指标的数值将会提高到1.6(400/250),常规分析的结论将十分乐观。如果得出企业很充足,支付能力很强的结论,则又进入了财务分析的误区。因为该企业有许多该做的事情没有做,许多应支付的现金尚未支付,以后年度的压力将会增加,负担将会更加沉重,财务状况实际是不佳的。

对于上述指标评价,应结合企业内部决策的计划来进行,并与企业历年水平比较,与同行业水平比较,才能得出较为正确的结论。一般来讲,如果企业连续几个会计期间的充足率都大于1,则说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在满足偿债、扩大生产、分配利润等必要支出后还有盈余,企业的财务状况应该是良好的。那么,作为供应商来讲,可考虑与之赊销货物;作为投资者来讲,将来可以收回投资成本,赚取“红利”,进而增强继续投资于该企业的信心。

2.分析的基本评价

在分析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时,可了解企业本期及以前各期现金的流入、流出及结余情况,发现企业在经营与财务方面存在的问题,正确评价企业当前、未来的偿债能力、支付能力,以及企业当前和以前各期取得的利润的质量,科学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虽然为我们提供了众多有价值的信息,但它本身也有一些缺陷,诸如受信息不对称的限制、行业特点的差异性、公司所处生命周期及规模的影响、外部环境的差异及变化等,甚至有时会出现假账。为此,有些市场人士和一部分投资者甚至于全盘否定其作用。很显然,片面地强调或者全盘地否定都是不足取的。所以,在理性投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的今天,财务报表作为创业板上市公司基本面分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并且作出动态的行业性强的稳健分析。笔者认为,注意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表外非财务信息的分析不失为弥补本身缺陷的一种好的方法。

二、创业板上市公司特点分析

1.上市公司的结构分析

结构分析包括流入结构、流出结构和流入流出比分析,可列表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掌握本公司的各项活动中的变动规律、变动趋势、公司经营周期所处的阶段及异常变化等情况。其中:(1)流入结构分析分为总流入结构和三项(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流入的内部结构分析。(2)流出结构分析也分为总流出结构和三项(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流出的内部结构分析。(3)流入流出比分析即分为经营活动的入流出比(此比值越大越好);投资活动现金的流入流出比(发展时期此比值应小较好,而衰退或缺少投资机会时此比值应大较好);筹资活动的入流出比(发展时期此比值较大较好)。财务分析者可以利用入和流出结构的历史比较和同业比较,可以得到更有意义的信息。对于一个健康的正在成长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来说,经营活动应是正数,投资活动是负数,筹资活动的应是正负相间的。如果上市公司经营的结构百分比具有代表性(可用三年或五年的平均数),财务分析者还可根据它们和计划销售额来预测未来的经营。

2.上市公司的资产流动性分析

公司资产的流动性是指公司资产经过正常秩序,无重大损失地转化为现金以及公司债务契约或其他付现契约履行的能力,它是蕴涵于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动态意义上的偿付能力。根据资产负债表确定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虽然能反映流动性但有很大的局限性。这主要是因为:作为流动资产重要成分的存货并不能很快转化为可偿债的现金;存货用成本计价不能反映变现净值;流动资产中的待摊费用也不能转为现金;应收账款会有一定的坏账发生。许多公司有大量的流动资产,但现金支付能力却很差,甚至无力偿债而加大财务风险,导致最终破产。真正能用于偿还债务的是。所以必须用上市公司债务进行比较分析才能更客观地反映其真实的偿债能力。主要分析指标包括:(1)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的债务;(2)负债比=经营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3)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现金净流量/债务总额。

上述指标越大,说明企业经营活动越快,流量越大,企业的财务基础越稳固,内部控制合理有效,从而偿债能力与对外筹资能力就越强,公司流动性越好,抗风险能力越高。一般来说,本期到期的债务是指本期到期的长期债务和本期应付票据。通常这两种债务是不能展期的,必须如数偿还。负债比不但可以衡量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还可以预测出公司整体财务状况,如果该比率大于40% ,表明公司的财务状况良好。而现金债务总额比是评估公司中长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预测公司破产的可靠指标。该指标越高,公司承担债务总额的能力越强。对于处于高投资高融资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来说,资产流动性分析固然必要,但债务的比率分析显得更为重要。

3.上市公司获取现金能力的分析

获取现金的能力是指经营现金净流入和投资资源的比值。它弥补了根据损益表分析公司获利能力的指标的不足,具有鲜明的客观性。投入资源可以是主营业务收入、公司总资产、净营运资金、净资产或普通股股数、股本等。具体指标有:

(1)销售现金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主营业务收入。该比率反映每元销售得到的现金大小,即销售收入的货款回收率,既可从一个方面反映公司生产商品的市场畅销与否,又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公司管理层的经营能力。其数值越大越好。

(2)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经营现金净流量/普通股股数。该指标反映每股流通在外的普通股的资金流量,它通常高于每股收益,但不能替代每股收益。因为没有减去。它能反映公司最大分派现金股利的能力,超过此限度,就要借款分红。

(3)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全部资产×100%。该指标说明公司全部资产产生现金的能力,该比值越大越好,可与同业平均水平或历史同期水平比较,评价上市公司资源配置获取现金能力的强弱。

创业板上市公司大多数处于创业期到成长期,经营活动获取现金的能力折射出公司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能力。

4.上市公司的财务弹性分析

所谓财务弹性是企业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和利用投资机会的能力,也叫财务适应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支付现金需要的比较。有剩余的现金,适应性就强。因此,财务弹性的衡量是以经营与支付要求进行比较。支付要求可以是投资需求或承诺支付等。具体指标包括:

(1)现金满足投资比率=近5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近5年资本支出、存货增加、现金股利之和。该比率越大,说明资金自给率越高,对外借资金依赖性越小,财务风险越小。此指标达到1时,说明公司可以用经营获取的现金满足扩充所需资金,公司有一定的成长潜力。若小于1 ,则说明公司是靠外部融资来补充,虽可在一定程度上利用财务杠杆,但会加大公司财务风险。

(2)现金股利保障倍数=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每股,此比率越大,说明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越强,公司运用股利分配政策的余地越大。

以上两个比率越大,说明上市公司财务弹性越大,适应各种环境和资金需求的灵活性越强,抗风险的能力越大。这种抗风险能力的分析对创业板上市公司广大投资者来说特别重要。

5.上市公司的收益质量分析

收益质量是企业公开报告收益与其经营业绩之间的离差程度。它是完整性、可靠性和可预测性的综合。收益质量分析主要是分析会计收益的比例关系。由于上市公司收益质量主要受到会计政策的变化和选择,收入和费用确认的时间,公司对自行列支成本的选择,以及管理者的财务决策等因素的影响,评价公司收益质量的财务比率是营运指数。营运指数=经营现金净流量/经营应得现金,其中:经营应得现金是指经营净收益与非付现费用之和,经营活动净收益=净收益-非经营收益。可以通过计算营运指数对公司收益质量进行评价。有些项目如折旧、资产摊销、信用政策等虽不影响经营活动的但会影响公司的损益,使当期会计收益与经营活动不一致,但是两者应大体相近。

因此,若营运指数大于或等于1,说明会计收益的收现能力较强,收益质量较好;若小于1,则说明会计收益可能受到人为操纵或存在大量的应收账款,收益质量较差,有虚盈实亏的可能性,必须进一步分析会计方法或会计估计的影响。应采取相应的理财措施,改变企业的营销策略,提高公司的收益质量。

三、创业板上市公司风险分析和控制手段选择

1.上市公司的风险

从目前创业板上市资源的情况看,上市公司大量集中在新技术、新经济、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在技术和商业模式上具有明显的创新特色。这些企业的发展历史不长,经营的稳定性整体上低于主板公司,经营风险较大,投资风险也大于主板的。 此外,作为创业板上市公司主打概念“两高六新”中的技术创新,其在面对市场时,科技转化为产品存不确定性;掌握核心技术的高管离职,技术有外泄风险,这些不确定性在带来巨大机遇时也蕴藏着巨大的风险。

2.流动性风险

所谓流动性风险就是股价变现时价格的波动幅度和撮合成交的速度。因为创业板公司规模比较小,发行的股数少,且公司经营不稳定,从理论上讲,股本较小的企业,往往面临股价大幅波动的风险,变现难度也较大,如果想要及时兑现,则需要价格让利的幅度更大。

3.估值风险

创业板市场上的企业,无形资产比重高、成长性好、经营不确定性大,主板市场中传统的每股收益(EPS)、净资产收益率(ROE)、市盈率(PE)等估值指标在创业板上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现象。如果简单地将主板市场的投资策略、分析方法复制到创业板企业中去,投资风险会被放大。此外,创业板市场还会涌现一些行业划分更细更专业的企业,投资者要想较为全面地了解这些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背景。

4.操作风险

创业板交易规则与主板市场相比有所不同。在活跃市场的同时,增加了市场的波动性,股票价格涨跌幅度弹性大大增加,在获取高收益的同时也带来高风险,给投资者带来更大的投资风险。所以投资者很有必要在投资创业板之前认真学习创业板的交易规则。

5.信息不对称和理解偏差风险

除了传统主板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诚信风险,由于创业板上市公司所处的行业特殊,技术含量比较高,投资者理解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信息有相当的难度,难以把握企业未来发展的前景。

6.盲目炒作风险

创业板市场设立初期,上市公司数量少,规模小,难免出现短暂的过度“繁荣”,盲目追高蕴藏着极大的风险。此外,由于中小投资者资金水平有限,不能以投资组合来规避单个企业的非系统性风险。所以,过度投机炒作不仅对于投资者来说容易引发较大的投资风险,也对创业板市场长久发展不利。

7.退市风险

篇5

[关键词] 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B

一、引言

根据风险在经营过程中的不同表现,将财务风险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财务风险。狭义的财务风险认为公司的风险是由负债引起,简而言之认为没有负债就没有风险;广义的财务风险认为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或融资的不当使公司存在可能无法按期支付的负债、融资所应负担的利息,从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落的风险。例如企业如果因为呆帐过多导致其现有资金不足以支付利息,或者举借了更多的负债,所得利润不足以偿还负债等。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要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管理者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财务风险带来的危机,而不可能完全消弭危机。

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的打开给中小型创新企业和广大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融资和投资的平台,但从其成长之初的七年多的历程来看,不仅很多中小投资者在投资中受到重创,众多上市公司的业绩也是大起大落,究其原因是多数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较大并且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较低。

二、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影响因素的阐述

影响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U的因素有很多,从宏观经济学方面的运行环境到微观经济学方面的主体行为等影响因素,都可能从不同的层面直接或间接地诱发企业财务风险。从宏观经济学方面来看,目前我国创业板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资本市场的动荡极易影响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运营;另一方面,创业板上市公司大多属于高新技术企业,其发展受到国家扶持政策和产业政策的约束,当国家政策有利于行业发展的需求时,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度相对降低、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也相对升高;相反,当企业所处行业的发展受到国家政策的约束时,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度相对较高、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也较低。从微观经济主体行为角度来看,内部因素对财务风险的影响表现的更为直接,微观因素主要包括公司规模、股权集中度、资本结构、创新能力等。由于本文意在从公司治理角度出发,展开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研究,因此本文重点分析微观影响因素。下图为财务风险影响因素的关系图。

(一)公司规模

创业板上市公司多为中小型公司,公司的规模相对较小,但企业规模是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程度的一个首要因素。公司规模一方面体现了企业的财务实力,另一方面体现着企业组织结构的健全程度。企业规模越大,所具有的经济效应就越好,外部融资成本就会下降,信息不对称程度相对较低,爆发财务困境的可能性就会越小。相反当企业规模越小时,所具有的经济效应相对较差,外部融资成本相对较高。当外部市场环境发生动荡时,企业极易受到影响,并且当企业规模较小时企业的组织结构也相对简易,财务风险预警信号不易被及时察觉,因此公司规模较小时,企业财务风险程度较高。本文以资产的对数衡量公司规模并用S代表,即S=年末总资产账面价值的自然对数(lnC)。

(二)股权集中度

股权集中程度是股份制公司的全部股东因持股比例不同表现出来的股权集中还是分散的衡量股权分布状态的指标。股份制公司收益权和控制权是由每位股东根据自己的出资比例决定的,股权的分布状态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如何分派股东的控制权,股东可以根据自己掌握股份的份额对公司的决策实施干预,股东不同的行为方案给企业带来的财务成果也截然不同。股权的过度集中会产生控股股东,他们可能乱用自己的控制权,与经营者协谋侵占上市公司和小股东的利益,从而导致管理效率下降,财务风险产生。

据统计截止2015年12月,创业板中第一大股东及其关联人持股30%以上创业板公司就有233家,占总数的49%,大股东股权高度集中成为创业板的一大特征。本文用Z指数衡量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集中程度,Z=第1大股东持股比例/第2大股东持股比例,该比值越大说明股权越集中。

(三)资本结构

企业的资本结构主要来源于两方面,即来自债权人的债务资本和来自投资者的权益资本。企业的债务规模决定着企业财务风险的程度的高低。企业资本总额中自身持有资本和借入资本所占比例不合理对收益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形成的财务风险。企业资本结构中借入资本所占的比例越大,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就越高,财务杠杆利益也就越大,伴随其产生的财务风险也就越大。因此债务融资是否合理、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之间的配比关系是否合理,影响着企业的加权资本成本、财务杠杆的使用程度从而影响着企业财务风险的高低程度。本文以资产负债率衡量企业的资本结构,即R=年末负债总额/年末资产总额。

(四)创新能力

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对企业的财务风险有密切的影响,具有较强能力的创新型企业与一般的普通企业相比,企业在管理理念、产品、技术开发和企业未来发展战略方面都高于普通企业,所以这类企业的发展能力很强,而且企业的筹资能力也比一般企业较强,自然面对的企业财务风险也较小,或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企业的财务风险。创业板主要服务于成长型、创新型企业,目前创业板上市公司中绝大多数属于高新技术产业,企业的创新能力决定企业核心能力的创收性,而创收性越强企业的竞争力越大,企业的财务风险相对较小,相反若企业的创新能力薄弱,创收性低,企业就面临被淘汰的可能,因此也会遭受很大的财务风险。本文采用高技术超额利润率指数衡量创新能力,即D=高技术利润率/市场平均利润率。

三、实证分析

(一)模型构建及样本选取

根据上述分析,将各影响因素设为解释变量,以创业板公司财务杠杆系数Y为被解释变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构建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Y=β0+β1×S+β2×Z+β3×R+β4×D+ε

其中: β0为常数;

βi(i=1,2,3,4)为自变量系数;

ε为随机误差变量;

本文使用的数据主要来自于国泰安统计年鉴数据库和和讯网披露的数据。选取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484家公司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回归分析。

(二)回归分析

通过SPSS统计分析软件的数据输出,其模型的回归方程表达式为:

Y=1.573-0.875×InC+1.029×Z+0.767×R-0.057×D

由表1、表2可知,在样板属于面板数据的情状下,R2为0.553,拟合优度较好,自由度为4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自相关性。根据回归数据表3,从变量的显著性水平可以看出,公司规模(C)、股权集中度(Z)、资本结构(R)均在0.00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创新能力(D)在0.00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影响因素的具体分析如下:公司的规模的大小和其创新能力的高低与企业财务风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股权集中度的高低与资本结构是否合理与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理论分析是相符的。

四、降低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若干建议

(一)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意识。创业板上市公司应充分发挥财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来积极地防范财务风险。企业的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枢纽中,任何一个环节上的工作失误都会给企业带来不可预测的财务风险,因此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意识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二)创建财务危机预警机制。企业的财务危机是由企业财务状况的不断恶化生成,因此要建立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机制来预警可导致财务恶化的早期信号,及早的解决那些可能会危及企业生存的危机。

(三)保持合理的Y本结构。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结构管理的核心应该是将企业的资本、负债和投资的结构保持在合理的比例范围内,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偿债能力和企业平常运营能力的正常进行。

(四)加大企业主行业的科技投入力度,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业板公司是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为利润源泉的。主业的发展是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因此,必须将高新技术与主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主业角度着力研发高新技术,提高企业的创收能力,使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最大化,从而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参 考 文 献]

[1]沈莉莉.基于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原则[J].中国外资,2011(24)

[2]刘兰兰.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影响因素分析[J].企业导报,2011(13)

篇6

关键词: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1 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基本特点

1.1 公司规模与主板市场相比较小

创业板上市公司与主板上市公司相比,无论是营业收入、净利润率还是总资产规模差距甚远,这些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快的中小企业,不符合主板上市的条件只能在创业板筹集资金,它们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靠股东的初始投入和向银行贷款。在遇到财务风险时抵抗力较差。

1.2 公司科技含量高

创业板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制造行业和信息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以及现代农业等都是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重要组成行业。由此可见创业板上市公司科技含量较高,研发产品所需资金量较大,而新产品上市后市场接受程度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资金周转回笼的财务风险较大。

2 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创业板上市公司在长期债务偿付上陷入困境

现金流量是企业偿还债务的重要保证,这主要体现在企业的经营现金净流量。但是,目前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随机调查发现,有许多公司经营现金净流量为负,甚至这种现象占到被调查样本公司总数的43%。这说明,创业板中有较大一部分公司在面临着财务风险,如果不及时控制负现金流量企业很可能面临财务风险的发生。

2.2 创业板上市公司在投资决策上随意性较大

创业板上市公司多为高科技企业,这些企业不像传统企业一样偏好固定资产投资,它们更愿意将大部分资金投放于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上。而在公司募集的资金用途方面,募集的资金要求专款专用,但是一些公司为了满足公司短期偿债的需要,使用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随意改变资金用途。这些都表明企业在投资决策上随意性较大,如果不积极解决这些问题,企业很可能由于投资选择失败而给企业带来风险。

2.3 创业板上市公司选择的经销商信用评级低

一方面,由于创业板上市公司大多数为高新技术行业,它们对自己的产品期望值较高,因而急于扩大企业规模。另一方面,认为自己的产品具有竞争实力,乐观估计销售和回款,从而降低了对经销商信用的考察力度,过快的确认收入,导致应收账款的回收需要较长的时间,甚至可能成为坏账无法收回。这将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影响企业的发展。

3 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3.1 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财务运行管理机制执行不到位

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财务运行管理机制执行不到位,主要体现在投资活动和收益分配。

目前,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之中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普遍存在,企业投资决策依据的信息不全面,并且没有对投资项目进行周密分析,从而导致项目投资收益率不高,甚至投资失败,使企业的资金流循环受阻,资金周转缓慢停滞,引发企业财务风险。创业板公司为了加速发展壮大,盲目上马缺乏可行性依据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投资项目,无视公司扩张与其资金实力、公司规模等方面的配比性。过度的扩张必将导致上市公司资金需求量增加,一旦投资失败,公司则难以偿还巨额债务而面临财务危机。

分配过度和分配不足是引起收益分配活动失衡的主要原因。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中,大部分公司为了吸引投资者采用高股利政策,使公司内部留存收益降低,降低公司的偿债能力,一旦债务到期很可能因为无法偿还债务造成财务风险。而有些公司为了研发新产品,采用低股利政策留存大量收益,这将会导致投资者失去兴趣,股票下跌,再融资困难,频繁的股价变动将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

3.2 创业板上市公司部分经营者的财务风险意识不强

创业板上市公司同其他主板上市公司一样,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甚至比主板上市公司的风险更大。但是部分创业板上市公司管理人员认为创业板上市公司是高科技行业,投资相对于传统产业较小,适应和调整能力强,从而放松了对财务风险的警惕性。

3.3 创业板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

通过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抽样调查结果知其内源融资额占平均总融资额不到5%,而外源融资所占比值达到了95%以上,这表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资金来源大部分来自外源融资,而自身的盈利能力较差,很少通过自身的盈利来扩大公司规模。虽然降低了企业的债务压力,但是企业将大部分收益用来分配股东股利,自身留存收益较少,降低了企业自身的偿债能力和抵抗财务风险的能力。

3.4 创业板上市公司过度融资现象严重

根据近三年创业板首批上市的28家企业公布的年报数据显示,自2009年9月起,原计划募资总计67.86亿元的28家公司,实际却超额募集,实际募资规模总计达到145.25亿元,是上市公司融资需求计划的2倍多,平均融资规模水平达到5亿多元。28家公司超额募集资金77.90亿元,平均超额募集率高达115%,平均每家公司超募2.78亿元,其中神州泰岳超额募集比例最高,达到264.7%。

4 加强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的对策

4.1 加强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财务活动的管理

4.1.1加强现金流管理

由于创业板上市公司大部分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处于成长期的公司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就要求加强对现金流管理。在现金的投资使用方面要先进行财务预算,使现金的使用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其次公司还要建立完善的预算机制,对现金的收支状况进行预测,掌握公司的营运状况,预测公司的现金流风险,及时进行控制。

4.1.2寻求最优资本结构,降低筹资风险

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筹资方式主要有股权筹资和债务筹资。为了能够降低筹资风险,企业要选择风险相对较小,利益相对较大的最优资本结构。如果企业息税前利润率高于预计负债利息率时,增加负债资本。

4.2 加强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分散化

分散化是管理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工具。财务风险的分散化对企业的发展是很重要的,为了帮助企业发展,加强企业风险分散化是十分有利的。投资资产的分散化能够降低由于一个项目的选择失误而导致的投资损失。筹资方式的分散化可以避免由于暂时的经营失败而导致债务缠身,使公司陷入财务危机。财务风险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财务风险分散化可以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4.3 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由于财务人员是企业成员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财务人员也是最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为了帮助企业快速高效的发展,加强企业的财务人员的管理培训是十分重要的。企业需要有固定的财务人员财务风险意识培训基金,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此外,还要让财务人员意识到他们日常的行为活动的不规范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适时地对日常的风险控制管理进行经验总结。

4.4 建立财务风险基金

财务风险基金的建立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安全保证,创业板上市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的提取准备金,一旦损失发生,公司可以从基金中列支,或者进入经营成本,降低企业由于财务风险的发生对公司正常经营活动的影响。要采用合理的基金使用制度,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分配基金的使用量,不能随意用基金弥补损失,保证基金的合理使用。

4.5 制定合理的股利政策

在收益分配之前,必须综合考虑企业的偿债能力、筹资能力等因素,选取合理的股利发放率。一般情况下,在企业进入高速发展期时,为了给企业发展需求提供充足的资金,应尽量减少发放现金红利而以股票股利为主,避免企业因资金紧张甚至短缺而发生财务风险;在企业进入平稳发展期时,由于企业的现金流较为平稳,为了保证企业资本结构和控制权的稳定,可以考虑现金红利为主。

参考文献:

[1]常海英.经济论坛[N],河北省科学院,2011,(8):1-5.

[2]管丽明.我国证券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财经界(学术版)2011,(3):67-89.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176.

[4]张军华.资本结构,资产结构与企业绩效--基于创业板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11,(5):175-176.

[5]张庆利.研发投入影响企业绩效的传导路径分析--引入中介变量:技术效率[N].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11.12.15.

篇7

一、大学生自主创业财务风险产生原因分析

(一)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大学生自主创业没有充裕资金保证,而且主要资金都来源于自有资金,来源渠道十分单一。现在大学生的收入来源有奖学金、在校做兼职收入等,这些资金作为项目启动资金一般不够,不足部分一般是向家人要,或者向亲朋好友借,基本没有其他办法。大学生的融资手段受限主要是他们的信用等级无法评定和拥有的资产规模有限,所以无法通过其他渠道筹集资金。

(二)资金应用缺乏合理安排 有些大学生的自主创业项目所需要的启动资金并不多,可为何没有持续经营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合理安排资金使用计划,有些资金是不能动的,否则会使企业失去很好的发展机会。一位大学生在大学城开网店,公司的定单每天基本上维持在30~50 单,日常资金量比较稳定。有一次物流公司因油费上升要提价5~10%,否则不发货,公司把原有20%的浮游资金用来拓展其他业务,结果一时筹不到足额资金,因规模小和物流公司没有任何议价能力,结果公司的信用等级急跌,后来该公司牺牲其他业务来重整网店,但此时已经失去很大的市场份额。可见对一个资金紧缺的自主创业大学生创业公司而言,合理安排和使用资金是非常重要的。

(三)缺乏成本意识 现在大学生一般都学过一些财务知识,知道一些有关成本的概念,但在实际过程中却不能很好地应用,在创业初期缺乏全盘成本意识。在创业过程中有几个项目是必须要考虑的,首先是房租、水电、交通和通讯费;其次是广告费用;最后是人工费。随着公司业务的展开还有许多其他费用。可见公司的成本是一项重要考虑因素,因为成本压缩就是利润。

二、大学生自主创业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一)拓宽融资渠道 大学生自主创业中资金的来源单一,如何寻找更多资金来源是很多创业者无法逃避的现实问题。上市公司的资金来源渠道有债务性融资和权益性融资,债务性融资常见有向银行举债或向债权人发行债券两种形式,权益性融资表现为发行股票,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也可以借鉴上市公司的一些做法。

首先,创业者可以通过适度的负债。由于大学生的资产规模有限和信用等级不好评估,所以获得银行信贷额度是很难的,这时要充分利用国家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贷款政策。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可以利用商业信用,比如在进料时不用现款提货,尽量争取更长的信用期限,这样就相当于获取一笔无息贷款;在卖自己的商品或提供劳务时可以采用现金折扣的形式,可以吸引客户提前还款,加速资金的回笼速度。在创业初期所需要的设备或固定资产可以通过租赁的形式获得,比如需要一台设备,需要的资金量比较大,对一个初始创业的大学生而言是天文数字,但没有设备又无法正常运营。这里可与合作方签一份租赁协议。最好是签一份经营性租赁协议,目的是自己有大量的现金时,可以买一个性能更完善的设备。

其次,通过设立股份的形式筹集资金。对于一个准备自主创业的大学生而言,除了有创业的头脑外,还要有一个团结的团队,这样就可以分散很多风险。在创业初期团队成员都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作为股本,这时一定要以现金的形式进行入股,其他形式在此时很难评估,而且在创业初期现金特别紧张。在企业试营业之前这段时间里,原始股东每个月的工资不进行现金支付,而增加各自的股本,这样大家就可以同舟共济,极大提高每个成员的工作热情。

最后,对一个初始创业的大学生而言,资金节流是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平时的资金节约使用,会给企业日常的运营带来很大的便利。

(二)专款专用 很多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都错误地认为,创业时就是缺钱,缺钱是大多数创业者失败的重要理由。实际上缺钱是一个结果,如果在创业过程中合理规划资金应用可能就不会面临失败的结局。在创业阶段资金链断裂是常态,因为这个时候企业没有现金流入,资金循环是单向的,所以资金链断裂后很难修复。上市公司则具有强大的资金链修复能力,因为它有大量的现金流入公司,可以及时补充现金的缺口。这样看来,在初始创业时必须有“专款专用”的意识,否则就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局面。如何做到“专款专用”?首先要做一份资金计划报告单,对资金用途做一个合理规划,比如投资固定资产的资金必须足额,否则企业无法开张,要保持一定量的浮游资金作为预防性和交易性需要。最忌讳的是不可以把短期的资金作为长期投资使用,因为长期投资的回收期长且速度慢,很容易使资金链断裂。也不可以把长期资金作为短期资金使用,因为这样的资金成本较大。

(三)加强成本控制 大学生自主创业中成本有时候考虑不全面,导致入不敷出。创业初期的成本主要包括房屋租赁中介费用和租金、基本设备采购、人员招聘、办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等费用,这些成本有些是可控成本,有些是不可控成本,其中可控成本又分为可控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在创业初期一定要核算可控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因为创业者通过对这些费用的控制可以提升盈利能力。在可控变动成本中员工工资和材料费用占的比重比较大,如果没有考虑到成本就很容易出现工人怠工和库存积压的现象。调查发现资金链断裂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成本意识,有时对市场需求缺乏深度调查,就购买大量材料,投料进行生产,生产出的产品没有销路,增加产成品的库存压力,过剩产能的固定资产折旧增加当期的成本,很快导致企业的资金链断裂,而且是不可修复的,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外资的注入或整体转让,否则这家企业就倒闭了。总之,大学生自主创业必须在创业准备阶段就有成本控制的意识,在创业过程中提高生存能力,从而在企业正常运营阶段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创业板;财务风险;公司治理

一、创业板上市公司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

创业板是地位次于主板市场的二板证券市场,是专门为暂时无法在主板上市的中小企业和新兴公司提供融资途径和成长空间的证券交易市场,是对主板市场的重要补充,在资本市场有着重要的位置,著名的NASDAQ市场就是创业板的代表。经过10年的准备,中国的创业板市场于2009年10月23日在深圳开市,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在深圳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已经达355家。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公司大多从事高科技业务,具有较高的成长性,但往往成立时间较短规模较小,业绩也不突出,但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但也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表现在财务上就是有着较大的财务风险。

根据创业板的特点,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投资风险、再融资风险、经营风险、流动性风险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

1.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指企业投入一定资金后,因市场需求变化而影响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的风险。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特征决定了其投资风险不容忽视,首先这些公司一般是高科技类的公司,未来的成长性与风险共存;其次,创业板上市公司一般处于成长期的初期,上市就是为了筹集资金实现企业的创新和发展壮大,募集资金所投向的项目和主板相比也就有着更大的不确定性,也就是有着更大的投资风险。

2.再筹资风险

再融资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市场上金融工具品种、融资方式的变动导致企业再次融资产生不确定性或企业本身筹资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再融资产生困难。正是由于创业板上市公司一般处于成长期的初期,其后续的发展需要不断的资金支持,不是仅仅一次IPO就能满足的,因而与主板市场的上市公司相比,再融资问题显得更为重要。再融资的渠道可以通过增发股票、发行债券和从银行贷款,无论哪种途径,因为其发展的不确定性,导致再融资中出现资金来源困难、融资成本高等问题。

3.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又称营业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供、产、销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产生企业价值的变动。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更是不容忽视,首先因为其处于成长初期,其市场有待于开拓,其主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够强;其次,创业板企业的规模比较小,普遍存在业务比较单一,且存在依赖于大客户的情况,因而在市场的变化发生变化时更容易受到冲击。

4.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资产不能正常和确定性地转移现金或企业债务和付现责任不能正常履行的可能性。创业板企业上市后,流动性资金得到补偿,而且很多公司超额募集,需要对多余的资金进行管理,追求利润最大化,这就产生了流动性管理带来的流动性风险。

5.收益分配风险

收益分配风险是指不合理的分配政策导致公司现金流量不足、财务结构不合理,使得财务风险发生,这一点对创业板上市公司也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些企业因为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需要更多的资金,但股权的集中,大股东容易为了套现可能推动大规模的现金分红。

二、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形成的内部治理因素

财务风险的形成既有内部的原因,也有外部的因素,而创业板上市公司存在一些内部治理上的缺陷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或加剧,而这些因素是往往是财务风险的源头。

1.家族色彩浓厚,股权结构一股独大

深圳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在股权结构上出现的夫妻、父子、兄弟等类型家族上市公司的“一股独大”。据一项对212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调查[1],其中200家企业都是家族企业,其发行上市前平均第一大家族股东平均持股比例高达54%,持股超过70%的有51家,50%至70%的有64家,30%至50%有61家,30%以下的仅有23家。随着创业板家族企业的不断上市,新“一股独大”问题开始逐渐显现,控股股东股权高度集中,中小股东股权高度分散,股东之间难以相互制衡,控股股东很容易操纵股东大会的决议,大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的事情更易发生,如可能产生控股股东通过控制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股权交易等方式达到自身收益最大化,然而却损害上市公司及其他股东权益的行为,这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营与决策风险。

2.董事会缺乏独立性,决策机制不科学

股权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选举“内部人”为董事来影响董事会的运作,董事会易于成为控股股东的掌中之物,一般都是由实际控制人担任董事长,董事会的独立性很难得到保障。董事会的决策机制大部分采用“家长式”的集权决策,企业的重大决策如创办新企业、开拓新业务、人事任免、决定公司的接班人等都由家族中的同时是公司创办人的家长一人做出,当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个人综合素质还不全面时,缺乏集体的决策机制,特别是干预一个人的错误决策乏力时,企业的决策风险极大。

3.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难以发挥作用

家族型的“一股独大”导致经营者出现两种可能:一是以总经理为首的经理层多半由家族内部人员担当;二是引进职业经理人。但无论在何种情况下,经营者都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于前一种情况,采取的是建立在家族利益和亲情基础上的激励约束机制,家族企业不能根据成员的资格和业绩来任命、奖赏、惩罚和开除成员,因为个人待遇总是被曲解为归于家庭角色的责任;即便引进职业经理人,有激励约束机制的存在,但在实际控制人处于绝对强势的情况下也形同虚设,对于不规范的治理状况和不正确的决策行为,要么选择顺从,要没选择离开。

4.制衡与监督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企业为了达到创业板上市的要求和条件,在保荐人的辅导下内控机制会得到规范和完善,市场的外部监督力量进一步增强,但制衡与监督机制仍存在缺陷,具体表现在:其一,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难以形成相互制衡的局面,其根源仍旧在于“一股独大”的家族制下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统一,经理层或者多数是家族内部人员(相当一部分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是两职合一的),或者是完全受内部人控制;其二,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监督作用难以发挥,前者是由国内独立董事制度的不完善密切相关,而监事会尽管是董事会平行的机构,但其成员的身份和行政关系不能保持独立,其职位的任命、工薪等基本都由管理层决定,监事会受内部人控制也就自然而然了,其监督和制衡作用也就成了空话;其三,保健机构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持续督导作用存在问题,保荐机构对持续督导的公司制度完善方面关注不够,比如有的公司在重大事项授权审批制度等治理、内控制度方面还有待完善,有的公司内控制度执行不力,保荐机构未能督促整改。

三、完善创业板公司内部治理,防范财务风险

公司治理结构是否完善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经营决策,也会影响到企业的财务风险,这一点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更为重要,为此本文提出如下的建议。

1.优化股权结构,引入机构投资者

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很多的缺陷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或加剧,其根源在于家族制下的“一股独大”,公司控制人、董事会、经营者等角色的多重重合,控制股东既能操纵股东大会的决议,也掌控了董事会及经理层,为了自身的利益,控股股东可能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即便不是这样,其决策缺乏约束性与科学的程序,也不利于公司自身的发展。因此必须通过分散股权来解决公司治理存在的种种问题,分散股权那就需要控股股东转让部分股份,一是转让给中小投资者,二是转让给机构投资者,转让给前者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因为国内中小投资者普遍存在“搭便车”现象,习惯于用“脚”投票,控股股东股权比例虽然降低但不会影响其控制权;引入实力强大的机构投资者,其接受转让的股权比例相对大,既有动机也有能力参与公司治理,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

2.完善董事会与监事会制度

国内企业采取的是二元制决策与监督体系,股东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对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对董事会、经理层进行监督,但股东大会不能经常召开,一些日常性的决策董事会完成,股东大会对于董事会的监督作用也就成疑,因此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与决策的科学性,加强监事会的监督职能也就成为极为必要了。

首先在董事会建设方面,为保证董事会的独立性和决策的科学性,可以借鉴台湾证交所的做法,对属于关系人、配偶、二代直系血亲、三代旁系血亲等的董事会成员比例进行限制;同时,提高非管理层人员担任董事的比例,尽量避免董事长与总经理由一人担当,提高独立董事的比例,以提升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和对管理层的有效监督。

其次要重视监事会建设。国内企业的监事必须由股东或职工担任,其选举基本上是由控股股东或董事会操纵,其身份也注定了其不能真正履行监督职能。为了增强监事会的独立性,建议对《公司法》有关条款进行修订,增加监事的组成来源如债权人代表等外部监事;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监事会的监督检查权,如通过扩大监事的可监督范围和赋予一些硬性的审批决定权来增加监督的有效性,通过允许监事个人对董事会进行检查监督,以提高监督效率。

3.加强制衡与激励约束机制建设

财务风险的防范,还需要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构建适当的制衡机制,并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首先,在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核心管理人员的选聘上引进正的累积投票制,提高提高中小投资者的话语权,降低第二重可能引发的负面效应;其次,要加快职业经理人的引进,在经理层中尽可能聘用职业经理人,并在制度上保证其独立行使经营权,避免控股股东的掌控,使得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相制衡;最后,要完善对管理层(董事会、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尤其是完善与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在此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激励的度和期限问题。

参考文献:

[1]刘纪鹏.家族企业一股独大是创业板问题的实质[N].经济参考报,2011-5-23.

[2]梅慎实.现代公司机关权力构造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91.

[3]韦磊.试论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问题[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