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3 09:34:1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考音乐生培训,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高额回扣
在各种艺术高考培训机构恶性竞争的背后,高额学费回扣成为其招生的最大筹码。两成、三成、四成,甚至五成,无数挤着过独木桥的艺术类考生,就这样被“熟人”或自己的老师、校长“卖”给了考前辅导班,成了他们牟利的“富矿”。推荐老师拿的回扣都是自己学生的钱,回扣高了,学费自然跟着涨,现在,回扣水涨船高,加之培训班相互间恶性竞争,所给出的回扣涨到了学生总学费的50%,随着“回扣风”愈演愈烈,培训班与学校老师做起了高额回扣“买卖”学生的交易。“羊毛出在羊身上!到头来,老师拿的回扣钱其实都是自己学生的。回扣给的高了,学费自然会跟着涨,受益的是老师,挨宰的肯定是学生。”各家培训机构明确开出提成条件,从两成到五成不等。如此一来,培训机构招收学生不是靠好的教学质量,而是靠给介绍学生的老师提成来维持。鱼龙混杂的艺术高考培训市场,让艺术类考生成了“待宰羔羊”。
二、虚假宣传
一些艺考培训机构冒用教授名号招揽生源,招生简章抄来抄去、东拼西凑,不用这些人撑场面,他们很难招到学生。为招揽生源,以知名教授讲课作为虚假招生噱头,实际上授课者多为在读学生。但是,对于渴望进入高等学府深造的音乐高考生来说,这些“知名教授”的吸引力实实在在。多名参加音乐高考培训的学生对记者说,他们花大把钱、用近半年的时间封闭培训,就是为了得到名师、甚至参与考试招生老师的指导,这样才能离梦想更近。
三、“保本”承诺
艺术高考生与培训机构签下保本协议,不少音乐培训机构招生“利器”之一是承诺“保本”,收取高额学费,保证学生达到艺术考试本科分数线,如未能过线,学校将返还一定学费。“保本”承诺其实是一桩对赌。艺术高考生签下保本协议,用更多的金钱、时间去赌大学梦。不幸的是,他们其中很多人成了赌局的输家。承诺退费的 有的一年也没能实现
四、残酷现状
对艺术类高考生来说,大部分高中没有艺术班的,考生们只好背井离乡外出参加培训。作为教育大市,很多院校设置艺术及相关专业,学校周边培训机构多,这让艺术考生趋之若鹜。
高考何止是独木桥,还是一条没有掉头位的单行道。他们告别亲人,租住在城中村内,有的考生甚至耗费两年甚至三年时间去大城市参加考前培训班。
这是一条必须走下去的路。没有整齐划一的学校、宿舍、食堂。一日三餐游走于多家高校食堂之间,他想方设法节省生活费,但在音乐培训上,只要有希望提高考试成绩,花起钱来从不含糊。于是,考生们期待通过短短数月的专业机构集中培训,“冲刺”考入理想的大学。
五、严格梳理市场
1、首先主管部门应对艺术培训机构加强监管。逐一登记,查实其办学条件,打击虚假宣传、无教师资格、乱收费等问题,物价部门对学校收费作出明确规定,督促学校退还学生学费的不合理部分。
2、那些音乐、美术特长生多的学校,可以适当请一些音乐院校的老师来校上课,这样学生既能不中断文化课,又不用离家到外地上课。对于零散考生,由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批办并监管的正规高考培训机构授课。“以前有音乐院校自行举办长、短期补习班,师资稳定正规,效果也很好。”
关键词:昌都音乐高考生;家庭;学校;社会
昌都,地处东部,山高谷深,受其地理、社会环境的影响,音乐高考生们的心态也在发生变化。目前,昌都音乐高考生接受着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压力,怎样面对这些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影响因素
1.来自家庭
昌都学生的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小学、初中、高中之间出现脱钩的情况。
家庭是影响学生的重要环境。家长的思想、家长的行为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广大农牧区,经济收入主要是牲畜、虫草。部分家长看到眼前既得利益,不愿把孩子送到学校上学。
随着政策的落实,很多农村孩子走上工作岗位,部分家长看到此景,愿意把孩子送到学校上学,可孩子已经过了读小学的年龄,只能送到初中学校。到了初中,就成了脱节的学生,给教师带来了压力,这些学生进入高中后,文化知识跟不上进度,就形成后进生。
在音乐高考生中,有一位学生向我倾诉:“老师,我想高考报考音乐,可家长要我报考体育,我不想学,更不想考体育。我准备体育第一次选拔时表现得不好,因为我喜欢音乐。”
2.来自学校
学校是知识传播的主阵地。师资配备、学校制度等因素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率。
(1)师资配备
作为音乐学科,农村小学音乐教师严重不足。有些中心小学校无音乐教师,上音乐课用其他学科教师,更无音乐设备。初中音乐教师也存在着不足。高中音乐教师专业技能良莠不齐,有的声乐好,键盘差;有的舞蹈好,声乐、键盘差;而有的只教理论。
(2)课程配置
在小学,有的无音乐课;在初中,有些学校音乐课未开齐,并不断被挤占。大部分初中学校每周开设一节音乐课,只开设初一、初二两个年级,初三年级不开设,目的是为了应付中考。存在着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帜,实质上还是应试教育的做法。
(3)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高考音乐中,大学音乐学专业必考四项:乐理、视唱练耳、声乐、舞蹈。按照每项每周一次课,四项就应安排四次课,但课时却压缩了一半,再减去学校公共活动的时间,所剩时间寥寥无几。产生的影响是学生没学到多少知识,也降低了教师的积极性。在有些人眼里,音乐是副科,所以带着另类眼看待:“只有文化成绩不好的人才学。”有的学生向我诉苦说:“班主任不让我学。”教学用的钢琴,七八年才调一次律。
(4)学校只为追求升学率
在接近音乐术科考试时,学校把成绩不好的学生安排到音乐特长班进行学习。有的家长甚至在术科考试前十天时,才把自己的孩子送来特长班。
(5)大学院校近年来招生人数与考试人数出现新的变化。大学2014年音乐专业招生人数为30人,2015年降至24人,而报名人数呈上升趋势。对音乐高考生来说压力也越来越大。
3.来自社会
昌都市是一个经济相对滞后的地区,所以,音乐高考也不被人们所重视,甚至受歧视。在这里,音乐高考生接触到的培训、比赛、演出少之又少。音乐培训仅限于学校培训,如果加之学校不重视,更是苦了想学音乐的学生们。由于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交通不便,信息滞后,经济落后,因此,对音乐高考了解得甚少。在他们的音乐世界里,流行音乐占据主角。有些学生对高中音乐课的开设抱着可有可无、无关紧要的想法。有的学生说:我又不考音乐,学它干吗?
然而在学校组织的音乐特长班中,连最基本的音乐资料都无法解决。不能收费,上乐理课只能教师在黑板上抄,学生在本子上抄。空白五线谱也要老师制作。
二、解决因素
1.个人持之以恒
学生个体因素决定其以后的发展。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结构、身体素质等情况可自行决定自己现在能干什么?通过努力,将来能干什么?有些学生没有主见,家长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家长、老师、他人只能是建议的作用,将来的道路还得自己走。因此,综合思考后,认为什么是自己将来想要的,选对方向,就大胆地、持之以恒地走下去。
2.家庭大力支持
家庭对音乐高考生的支持,主要指物质经济上、思想上和精神上。精神思想上,主要是家长要支持学生对音乐高考的决定,感情上认同学生以后人生的发展方向。家长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建议和意见,但不左右学生的思想。物质经济上,家长要大力支持学生学习音乐所交的一些必要费用,如资料费、学习费用等,保障学生的正常学习。
3.学校阵地作用
学校是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要场所,学校应为学生提供以下帮助:
(1)配备良好师资
按照音乐高考专业要求,配备相应师资。一个好的老师能带领学生少走很多的弯路,而且效率倍增。
(2)安排足量的课时
足时保量是保障效率的前提,只有具备一定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因此,课时的保量是前提。
(3)提供锻炼的机会
音乐是一门表演艺术,没有经常登台演出的实际经验,就不会获得好的直接体验。学校可组织各种演出、比赛的活动,既可达到释压、放松的效果,也可达到锻炼的目的。
(4)提供物质保障
在不能收资料费、学费等前提下,学校提供给音乐高考生所必需的学习资料、学习费用,保障并帮助其完成音乐高考生的大学梦。
(5)通过学校召开家长会、座谈会、电话等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使家长、学校对音乐高考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6)提供教师培训机会,提升教师综合能力
现代知识不断猛增,思想观念、教育教学方式不断更新,为适应现代条件下的教师快速成长,增加教师培训机会。
4.社会辅助
社会对音乐高考生可以提供以下帮助:
(1)通过网络资源,可能提供给音乐高考生丰富的在线音乐资源。这些资源,大多是免费的。通过浏览、欣赏这些资源,可以增加音乐资源量,拓宽音乐视野,了解多元音乐文化,丰富音乐情感。
(2)参加乡、镇、县、市的一些音乐活动。可增加演出经验,积累舞台经验。这些直接的经验来自对活动的亲身体会,如跳锅庄、跳踢舞等等。
一、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对高考男生声乐水平的具体要求
1.中学男生的发声特点
由于每个人在先天条件和所受训练的不同,所以人自身的声音条件也出现巨大的差异。所以,男生基本声乐技能的训练,对于自身声乐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对于中学男生来说,其声乐训练需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1)没有声乐基础的男生对自己喜爱的歌曲进行模仿,在此阶段,缺乏相应的专业指导,男生往往基于自身理解,对歌曲进行演唱。(2)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声乐学习,教师在充分了解男生的先天条件和演唱情况后,对其问题进行指出。(3)在一段时间的声乐学习后,男生开始逐渐掌握科学的发声技巧和训练手段,并找到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
2.声乐高考教学的特殊训练
一般来说,对于男生的声乐训练需要在了解其声音特色的前提下进行以下训练,如歌唱姿势、歌唱呼吸调节、歌唱的共鸣、歌曲的艺术处理手段、声音的位置等等。我们也需要注意到,高考声乐考生有一定的时间性,因此在教学当中,需要结合科学的教学方法,保证教学效率的提高,使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掌握最多的歌唱知识。
二、声乐高考男生的训练策略分析
从声乐高考男生的歌唱姿势、歌唱呼吸、歌唱发声等方面的训练情况进行了相应的总结和探讨:
1.歌唱仪态和歌唱姿势
良好的歌唱姿势是形成呼吸的基础,更是声乐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良好的歌唱姿势和歌唱仪态,才能使发声器官达到协调的状态,而男生在歌唱状态当中,一般需要达到以下要求:(1)面部表情自然,身体达到舒展状态,两眼平视前方,下巴微收,双手自然下垂,双肩微微向后展开,小腹收缩,两脚微微分开,与肩同宽。(2)身体各个部分的状态要达到协调,既不能紧张,更不能松垮,注重声带、呼吸、肌肉等方面的调节。
2.男生歌唱过程中呼吸的调节
男生在初学阶段,往往未能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在歌唱过程当中,一般是运用胸腹联合式呼吸的方式。但是在训练当中,我们发现,许多男生在唱歌呼吸的调节时,仅仅重视呼吸的调节,却不重视唱歌的姿势等与呼吸有关的方面,因此在训练过程当中,需要将呼吸、发声、气息等方面紧密结合,在舒服、自然、轻松愉快的状态中进行演唱,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3.歌唱的发声
在对男生进行发声训练的过程当中,要让男生在训练过程当中,充分体会到喉咙打开、放下气息、运用身体的共鸣等手段,帮助男生达到最好的发声效果,而在一段时间的科学训练后,男生往往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正确的发声方法,并唱出美好的声音。
4.歌唱过程
在进行训练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声音特点和前期训练情况,先选择一些相对简单且旋律平稳的曲目让学生进行训练,比如《故乡的小路》《我亲爱的》等等。而且在训练中,注意对男生进行音准和旋律感的培训,在训练中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注重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进行音乐素养和文化素质的培养,从而帮助声乐高考男生完善自身的声音技巧。
1.艺术毕业生不断增加,其增长幅度远大于文化单位和社会的需求,艺术市场供大于求。
2.就业难度增大,就业率下降。艺术类毕业生社会需求较少,就业困难,一些并不太执着于音乐发展的学生因不能凭己所学谋生而被迫改行,造成了社会音乐教育资源和投入的巨大浪费。
3.“高考捷径”演变成“独木桥”。从近两年各高校的录取分数看,对艺术类考生的文化课成绩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且,相比就业好的院校及专业来看,附加科目增多,比重增大,难度也越来越大。
4.社会对毕业生专业素质的要求加大。以音乐艺术为例,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其有更高的要求,要有更专更精的专业素质才能胜任专业教育,这导致许多音乐类毕业生只能从事低端工作。
二、让艺术高考回归音乐教育的本质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普通高中;艺术教育;课程改革
2004年9月,山东、广东、海南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作为全国首批参加普通高中新课改实验的省份,率先在城乡普通高中实施了艺术新课程改革。自2006年秋季起,新课改进入了包括辽宁省在内的全国第二批参加实验的省份。时光荏苒,普通高中艺术新课改的实施至今已有六个年头。可以说,对普通高中艺术新课改实施情况的探讨已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这既可为深化普通高中艺术新课改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又可为国家今后修改《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及其系列高中艺术实验教材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为全面客观地把握普通高中艺术新课程的实施情况,笔者从实际的研究条件出发,选取了辽宁省的大连市、铁岭市、东港市和海城市这四个发展水平不同且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了解了普通高中艺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其面临的困境,并针对关键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一、普通高中艺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情况
总体上说,各类城乡普通高中基本上都能实施高中艺术新课改,并在师资配备、教室使用、教师培训和课时安排等方面提供基本保证。以辽宁省为例,在教室配备方面,有2/3的学校配备了各科艺术课的专用教室,有1/3的学校设有艺术课共用教室。在课时安排方面,有近2/3的学校教学计划中安排每周有一节艺术课。在课程设置方面,大多数学校主要开设音乐和美术课程;开设舞蹈和戏剧课程的学校则微乎其微,仅占一两个百分点;而调查中的所有学校都没有开设高中综合艺术课程。从教师参加高中艺术新课改培训的情况看,有近一半教师能够经常参加培训,而一半多教师则偶尔参加过培训或从未参加过培训。在教材方面,辽宁省使用的教材非常统一,音乐教材都是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音乐鉴赏》,美术教材都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美术鉴赏》。大多数师生认为高中艺术教材难度比较适中,教学辅助材料比较丰富。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大多数师生认为高中艺术新课程对学生发展具有良好的影响,有超过3/4的师生认为高中艺术新课改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艺术能力的提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与主动性,并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当然,在全面推进高中艺术新课改的过程中,广大高中师生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与问题。以辽宁省为例,认为自己遇到困难非常多和比较多的教师竟占被调查人数的71.11%,只有28.89%的教师认为遇到的困难较少和很少;有3/5的学生认为自己遇到的困难非常多和比较多。可以说,普通高中艺术新课改前行的步履并不轻松,面临着各种困境。
二、普通高中艺术新课程面临的困境
(一)现行的高考制度成为制约普通高中艺术新课程改革的瓶颈
尽管在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早已明确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中国整理)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高中教育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却远未建立起来,学生的学习成绩仍然是评价学生发展和学校办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可以说,现行的高考制度是制约我国进一步深化普通高中艺术新课程改革的瓶颈。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强大作用,作为非高考科目,高中艺术新课程在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处于极其次要的地位也就成为必然。在调查中,很多学生表示,自己之所以愿意上艺术课多是出于放松自己、缓解高考压力等原因,这样就可以为自己更好地学习高考科目提供心理上的“缓冲区”,而艺术课程本身归根到底没有发挥什么作用。
(二)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力度小,有些高中开设的艺术新课程名不副实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师生对普通高中艺术新课改持欢迎态度,但是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对高中艺术新课程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却显得明显不足。有近一半师生认为高中艺术新课程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在课时安排、规章制度和教学经费等方面得到强有力的支持。通过调查得到的一个数字是颇为引入深思的,那就是有25.4%的被调查学生认为自己学校只是发了艺术课教材,而没有真正进行艺术课教学。另外,那些已开设高中艺术课的学校情况也是不尽如人意的。一方面,教学计划中安排的艺术课时太少,不少学校每两周才能上一节艺术课;另一方面,很多学校经常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完成上课时数,其他学科课程或学校的其他事情经常占用艺术课时,这样就使本来就很少的艺术课时更加显得捉襟见肘。
另外,与音乐、美术这两门原有的分科课程相比,本次高中新课改中增设的高中综合艺术课程的实施情况则更堪忧。该课程以学生各种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为总目标,按照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这四个系列来组织课程内容,并分别从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不同艺术门类切入,组织学生进行完整的、综合性的艺术学习。各地区和学校对于这三种高中艺术课程可根据情况自主选择。然而,从对辽宁省的调查结果来看,被调查的各类城乡高中竟然没有一所学校实施了高中综合艺术课程,它们实施的都是分科的音乐和美术课程。可以说,高中综合艺术课程完全处于被忽视和被冷落的境地!
(三)教材缺乏时代性与趣味性,不能与当代高中生的发展特点相契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笔者在与辽宁省各类普通高中艺术教师的访谈中发现,有不少教师认为自己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教材问题,高中艺术新课程教材有些地方不能契合当代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艺术教材不够新颖,没有多少反映当今时代风貌的作品,缺乏时代性与趣味性。铁岭市的—位教师坦言:“教材内容分散,逻辑性不强,内容难度较大,例子生僻,学生不太感兴趣,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设计教材内容。”对于高中艺术新课程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学生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大连市的一位高中生写道:
“我感到教材所提供的都是比较旧的音乐段子,因为时代久远,我们根本无法体会到音乐真正想表达的东西。教材过于生硬,无新意。”可以说,与之相类似的回答在问卷中并不少见,它们反映了广大师生的心声。(四)教师对高中艺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缺乏深刻理解,教学方法亟待改进
普通高中艺术新课程改革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它不仅需要教师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有所创新,而且需要教师对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进行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方案》超越“单一任务”或“双重任务”的主张,把普通高中教育的基本任务定位于培养高中生的健全人格或公民基本素养,明确指出了普通高中教育最根本的价值追求。然而,在实践中,很多高中教师仍然囿于高中教育的传统观念,未能深刻领会高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对于高中艺术新课程的新观念更是缺乏明晰的认识。这就导致很多高中艺术教师不能及时适应艺术新课程的变化,还因袭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单纯的艺术知识传授为核心,使艺术课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使学生广泛的艺术兴趣与相对贫乏落后的艺术教育之间形成矛盾。
三、建议与对策
(一)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高考制度和学生综合评价方式
推行高中艺术新课程遇到的最大困难莫过于现行高考制度的制约。在现行的高考制度下,与那些高考科目相比,作为非高考科目的艺术课在广大师生和家长的心目中自然处于次要地位。因此,改变高中艺术新课程困境的根本措施就是改革现行的高考制度,建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高考制度和模式。其实,早在高中新课程改革进入第一批实验省区之前,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指导意见》中,国家已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高考改革,“教育部将成立高校招生考试改革工作组,在各实验省(区)提出的高考改革建议的基础上,于2004年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开始前,提出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思路”。随着高中新课程的推进,我国已陆续有一些省份对现行的高考制度进行了各种调整,但从总体上说,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高考制度和模式仍然任重道远。当然,高考制度的改革是一个关涉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必须慎之又慎!必须注意的是,将艺术课列入高考科目绝非良策,那样也许会无情地扼杀更多高中师生对艺术的喜爱。在当前形势下,首先应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宣传,引导人们从长远的角度看待艺术在学生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高考制度和学生综合评价方式,逐步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运用观察、交流、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建立综合性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评价学生各方面的成长。只有这样,才能从制度上推进高中艺术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与发展。
(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监管和支持力度
客观地说,与实施艺术新课程之前相比,各类高中对艺术教学的重视程度普遍有了提高,很多学校以前只是为那些要参加艺术类考试的学生开设艺术技能技巧强化训练课程,而从未对其他不参加艺术类考试的学生开设过艺术课程。由于高中新课改的推进,全体学生都有了感受艺术之美、提升人文素养的机会,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然而,我们也必须清楚地看到,将高中艺术课作为“摆设”的学校并不在少数,尤其是不少农村高中从未开设过任何艺术课,学校只是发放了艺术课教材,却无艺术课教学的师资和设备。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通过强有力的督促和检查,杜绝“只发教材,实际不上课”和“只有计划课时,实际不上课”等名不副实的情况出现。此外,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政府行为,加大对高中艺术新课程的支持力度,制定并完善各种相关政策和配套制度,保障教学设备和教学经费,协调好各方面关系,为高中艺术新课改的推进提供制度和经费等方面的支持与保证。
(三)进一步修改与完善高中艺术新课程教材
高中艺术新课程自身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课程教材问题,其教材必须进一步加以修改和完善。笔者认为,在今后修改新课程教材时,必须着重考虑和处理好两个问题:一是如何使教材更加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以真正适应学生兴趣、情感等心理发展的需要;二是如何使教材的纵向组织和横向组织相互整合,加强教材的系统性和融合性。总而言之,经过进一步修改和完善,高中艺术新课程教材应该既增加了教材的时代性与趣味性,又充分考虑了当今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成为集新颖性、时代性、趣味性和可接受性为一体的优秀艺术教材,以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艺术能力。
[关键词]普通高中;艺术教育;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10)07-0037-03
2004年9月,山东、广东、海南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作为全国首批参加普通高中新课改实验的省份,率先在城乡普通高中实施了艺术新课程改革。自2006年秋季起,新课改进入了包括辽宁省在内的全国第二批参加实验的省份。时光荏苒,普通高中艺术新课改的实施至今已有六个年头。可以说,对普通高中艺术新课改实施情况的探讨已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这既可为深化普通高中艺术新课改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又可为国家今后修改《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及其系列高中艺术实验教材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为全面客观地把握普通高中艺术新课程的实施情况,笔者从实际的研究条件出发,选取了辽宁省的大连市、铁岭市、东港市和海城市这四个发展水平不同且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了解了普通高中艺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其面临的困境,并针对关键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一、普通高中艺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情况
总体上说,各类城乡普通高中基本上都能实施高中艺术新课改,并在师资配备、教室使用、教师培训和课时安排等方面提供基本保证。以辽宁省为例,在教室配备方面,有2/3的学校配备了各科艺术课的专用教室,有1/3的学校设有艺术课共用教室。在课时安排方面,有近2/3的学校教学计划中安排每周有一节艺术课。在课程设置方面,大多数学校主要开设音乐和美术课程;开设舞蹈和戏剧课程的学校则微乎其微,仅占一两个百分点;而调查中的所有学校都没有开设高中综合艺术课程。从教师参加高中艺术新课改培训的情况看,有近一半教师能够经常参加培训,而一半多教师则偶尔参加过培训或从未参加过培训。在教材方面,辽宁省使用的教材非常统一,音乐教材都是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音乐鉴赏》,美术教材都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美术鉴赏》。大多数师生认为高中艺术教材难度比较适中,教学辅助材料比较丰富。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大多数师生认为高中艺术新课程对学生发展具有良好的影响,有超过3/4的师生认为高中艺术新课改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艺术能力的提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与主动性,并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当然,在全面推进高中艺术新课改的过程中,广大高中师生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与问题。以辽宁省为例,认为自己遇到困难非常多和比较多的教师竟占被调查人数的71.11%,只有28.89%的教师认为遇到的困难较少和很少;有3/5的学生认为自己遇到的困难非常多和比较多。可以说,普通高中艺术新课改前行的步履并不轻松,面临着各种困境。
二、普通高中艺术新课程面临的困境
(一)现行的高考制度成为制约普通高中艺术新课程改革的瓶颈
尽管在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早已明确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高中教育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却远未建立起来,学生的学习成绩仍然是评价学生发展和学校办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可以说,现行的高考制度是制约我国进一步深化普通高中艺术新课程改革的瓶颈。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强大作用,作为非高考科目,高中艺术新课程在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处于极其次要的地位也就成为必然。在调查中,很多学生表示,自己之所以愿意上艺术课多是出于放松自己、缓解高考压力等原因,这样就可以为自己更好地学习高考科目提供心理上的“缓冲区”,而艺术课程本身归根到底没有发挥什么作用。
(二)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力度小,有些高中开设的艺术新课程名不副实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师生对普通高中艺术新课改持欢迎态度,但是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对高中艺术新课程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却显得明显不足。有近一半师生认为高中艺术新课程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在课时安排、规章制度和教学经费等方面得到强有力的支持。通过调查得到的一个数字是颇为引入深思的,那就是有25.4%的被调查学生认为自己学校只是发了艺术课教材,而没有真正进行艺术课教学。另外,那些已开设高中艺术课的学校情况也是不尽如人意的。一方面,教学计划中安排的艺术课时太少,不少学校每两周才能上一节艺术课;另一方面,很多学校经常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完成上课时数,其他学科课程或学校的其他事情经常占用艺术课时,这样就使本来就很少的艺术课时更加显得捉襟见肘。
另外,与音乐、美术这两门原有的分科课程相比,本次高中新课改中增设的高中综合艺术课程的实施情况则更堪忧。该课程以学生各种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为总目标,按照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这四个系列来组织课程内容,并分别从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不同艺术门类切入,组织学生进行完整的、综合性的艺术学习。各地区和学校对于这三种高中艺术课程可根据情况自主选择。然而,从对辽宁省的调查结果来看,被调查的各类城乡高中竟然没有一所学校实施了高中综合艺术课程,它们实施的都是分科的音乐和美术课程。可以说,高中综合艺术课程完全处于被忽视和被冷落的境地!
(三)教材缺乏时代性与趣味性,不能与当代高中生的发展特点相契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笔者在与辽宁省各类普通高中艺术教师的访谈中发现,有不少教师认为自己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教材问题,高中艺术新课程教材有些地方不能契合当代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艺术教材不够新颖,没有多少反映当今时代风貌的作品,缺乏时代性与趣味性。铁岭市的―位教师坦言:“教材内容分散,逻辑性不强,内容难度较大,例子生僻,学生不太感兴趣,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设计教材内容。”对于高中艺术新课程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学生也表达了类
似的看法,大连市的一位高中生写道:
“我感到教材所提供的都是比较旧的音乐段子,因为时代久远,我们根本无法体会到音乐真正想表达的东西。教材过于生硬,无新意。”可以说,与之相类似的回答在问卷中并不少见,它们反映了广大师生的心声。
(四)教师对高中艺术新课 程的基本理念缺乏深刻理解,教学方法亟待改进
普通高中艺术新课程改革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它不仅需要教师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有所创新,而且需要教师对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进行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方案》超越“单一任务”或“双重任务”的主张,把普通高中教育的基本任务定位于培养高中生的健全人格或公民基本素养,明确指出了普通高中教育最根本的价值追求。然而,在实践中,很多高中教师仍然囿于高中教育的传统观念,未能深刻领会高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对于高中艺术新课程的新观念更是缺乏明晰的认识。这就导致很多高中艺术教师不能及时适应艺术新课程的变化,还因袭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单纯的艺术知识传授为核心,使艺术课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使学生广泛的艺术兴趣与相对贫乏落后的艺术教育之间形成矛盾。
三、建议与对策
(一)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高考制度和学生综合评价方式
推行高中艺术新课程遇到的最大困难莫过于现行高考制度的制约。在现行的高考制度下,与那些高考科目相比,作为非高考科目的艺术课在广大师生和家长的心目中自然处于次要地位。因此,改变高中艺术新课程困境的根本措施就是改革现行的高考制度,建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高考制度和模式。其实,早在高中新课程改革进入第一批实验省区之前,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指导意见》中,国家已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高考改革,“教育部将成立高校招生考试改革工作组,在各实验省(区)提出的高考改革建议的基础上,于2004年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开始前,提出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思路”。随着高中新课程的推进,我国已陆续有一些省份对现行的高考制度进行了各种调整,但从总体上说,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高考制度和模式仍然任重道远。当然,高考制度的改革是一个关涉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必须慎之又慎!必须注意的是,将艺术课列入高考科目绝非良策,那样也许会无情地扼杀更多高中师生对艺术的喜爱。在当前形势下,首先应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宣传,引导人们从长远的角度看待艺术在学生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高考制度和学生综合评价方式,逐步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运用观察、交流、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建立综合性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评价学生各方面的成长。只有这样,才能从制度上推进高中艺术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与发展。
(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监管和支持力度
客观地说,与实施艺术新课程之前相比,各类高中对艺术教学的重视程度普遍有了提高,很多学校以前只是为那些要参加艺术类考试的学生开设艺术技能技巧强化训练课程,而从未对其他不参加艺术类考试的学生开设过艺术课程。由于高中新课改的推进,全体学生都有了感受艺术之美、提升人文素养的机会,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然而,我们也必须清楚地看到,将高中艺术课作为“摆设”的学校并不在少数,尤其是不少农村高中从未开设过任何艺术课,学校只是发放了艺术课教材,却无艺术课教学的师资和设备。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通过强有力的督促和检查,杜绝“只发教材,实际不上课”和“只有计划课时,实际不上课”等名不副实的情况出现。此外,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政府行为,加大对高中艺术新课程的支持力度,制定并完善各种相关政策和配套制度,保障教学设备和教学经费,协调好各方面关系,为高中艺术新课改的推进提供制度和经费等方面的支持与保证。
(三)进一步修改与完善高中艺术新课程教材
高中艺术新课程自身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课程教材问题,其教材必须进一步加以修改和完善。笔者认为,在今后修改新课程教材时,必须着重考虑和处理好两个问题:一是如何使教材更加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以真正适应学生兴趣、情感等心理发展的需要;二是如何使教材的纵向组织和横向组织相互整合,加强教材的系统性和融合性。总而言之,经过进一步修改和完善,高中艺术新课程教材应该既增加了教材的时代性与趣味性,又充分考虑了当今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成为集新颖性、时代性、趣味性和可接受性为一体的优秀艺术教材,以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艺术能力。
关键词: “艺考热” 艺考生 专业考试 文化课考试 艺考经济
一、“艺考热”现象
近几年,全国各地高校艺术类招生考场内外人潮涌动,不仅在一些发达省市,比如北京、上海、浙江、山东等,就连西安等西部城市艺术考试也进行得如火如荼。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考生和家长在各个艺术院校之间奔波、赶考。为了能让自己考上的希望更大,许多考生同时报考十几所艺术高校或综合类大学的艺术系,考试如同赶场。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学生会来参加艺术类考试?有以下原因。
首先,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当代高考生的考试压力越来越大。在中国,学生家长及学校都希望孩子考上一个名牌大学,因为高考决定了考生的命运,这样,就给学生无形中增加了很大的压力。学习好的学生就会在学习方面下工夫,努力考上理想的大学,那些学习并不是很好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就会为自己和孩子的将来想其他的办法,不仅能让孩子有学位可拿,而且可以学一技之长,不少家长就选择了让孩子当“艺考生”。这体现的并不是对艺术的热爱,而是看中了艺术专业对文化课成绩要求低的“好处”。
其次,现代社会掀起的明星效应,让年轻人知道一个平凡的人也可以一夜成名,这些来自社会的诱惑让年轻人心动不已,像“超级女声”、“快乐男生”那样的“一夜成名”是可以实现的,所以在一夜成名之前要先将自身“升级”,那就是学艺术,不但可以让自己在唱歌和跳舞方面可以和别人竞争,而且有一张文凭给自己“撑腰”。
最后,一部分学生从小就学习音乐以陶冶情操,但是文化课高不成低不就――在好的二本大学和不好的一本大学中间抉择。肯定愿意考艺术类院校,毕竟从小一直在学习,还是有竞争力的。还有一些很有天赋的学生,从小学习音乐,而且学习很出色,但家长觉得孩子学习压力太重了,初中课业就让孩子压力很大了,不希望孩子因为高考再有更大的压力,所以就替孩子决定报考艺术类院校,不仅可以减轻孩子的负担,而且可以发挥长处。
二、艺考生――“不一样”的高考
艺术类考生虽说表面上看起来压力小,其实压力也是很大的。艺术类考生除了要考文化课以外,还要参加艺术专业课考试。如果专业课成绩很好的话,也许可以进入艺术类院校。但是有一些学生认为自己文化课不是太好,只要有一些艺术天分,比如唱歌不跑调、跳舞协调好就都可以考入艺术类院校,这样的想法大错特错。
想要当一名艺术类考生,必须参加艺术专业课的考试,考试成绩是高等艺术院校录取新生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第一要考虑的要素,评判标准是在专业水平同样的情况之下再考虑文化课水平的高低。对专业水平非同一般或是可造之材的学生,艺术类院校会将文化课的要求适当降低的方式录取。
艺术类考生面临的专业考试不同于普通的文化课考试。专业课考试有以下几个特点:(1)面对考官,要发挥自己的才能,平时的水平势必会大打折扣,这种心理压力比在考场中面对试卷更大。而且这种压力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自己心里根本没有底,唱得好和坏,跳得好和坏,演得好和坏,等等,自己都不是很清楚,没有老师来讲题,没有正确答案可对照。(2)形象也是艺术类考生的重点要素。学艺术的学生起码也得形象气质佳,要不就是有自己的特色,比如韩红,虽说形象不是很好,但是她的歌让大家一听就知道是韩红,这就是有自己的特色。
在专业课已经通过之后,艺术类考生更加担心自己的文化课。虽说文化课的分数线会比普通的高考分数线低一些,但是这时的思想压力会更加大,因为,当自己的专业课已经通过之后,如果文化课分数不高,成功就会失之交臂。这时,很多人认为自己专业挺好的,只是文化课没过罢了,在下一年备考的时候会忽略专业课,而把重点放在文化课上。很有可能再考的时候会因专业课成绩不佳而落榜。
所以说艺考生的高考是“不一样”的高考,它比普通高考更有压力,这种高考带来的是双重压力,而且很有可能带来双重打击。
三、艺考生带来的“艺考经济”
随着近代高等级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近年来的“艺考热”,艺术类生源数量随之激增。由于艺考类考生都把重点放在专业考试之上,都会在考专业课之前找辅导老师进行辅导,那么在无形中会产生“艺考经济”,而且这样的情况在近些年来愈演愈烈,艺术类院校的老师辅导课费过高。在西安这样的西部发展城市,一个高考生的一节课费甚至达到1000元。1000元相当于一个中等收入的三口家庭一个月的生活费,相当于一个低收入家庭父母双方两个月的工资。静下心来想想,在艺术类院校,一节不到四十分钟的课上讲的知识会值那么多钱吗?虽然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现代有人说:“知识就是金钱。”但是,人的劳动所得是要和他的劳动付出相等的。
在目前我国艺术类高考中,考前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培训和辅导,是考生进行最后冲刺、提高术科整体水平、增强各方面应试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艺考经济”的另一个体现。把考生的考前辅导进行商业化的运作,考生在培训学校或琴行的安排下进行考前强化训练。出于经济利益,难免出现任课老师资缺乏、经验不足、水平有限,考生的声乐培训质量欠高,考生声乐技能普遍偏低等许多不该有的毛病和问题。[1]
按照常理,想考艺术类院校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应该是很好的,中等收入家庭供这样的孩子上学会很吃力的,低收入家庭也就根本不用去想让自己的孩子去考艺术类院校了。这样,不仅会影响考生对艺术的憧憬,而且会影响教师的师德。
然而,有些艺术院校增加专业,部分院校的艺术教学条件有严重的弱点,影响、制约了正常教学计划的实施;由于盲目扩招,部分学校生源素质降低,艺术教育质量堪忧,艺术教学的风气败坏,导致有些不符合条件的学生考入院校,而且学生不能完全符合市场的需要,逐渐饱和的就业市场使学生就业面临极大困难。这种过热现象已经显现出一种危机,如果不尽快加以解决,最终必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这正是应引起广泛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高考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1
为了备战高考,大量高三学生涌入了公共图书馆,啃面包、吃泡面,埋头苦读过周末,此现象凸显了长期以来形成的应试压力。同学们每天从早到晚都待在教室里上课,难免对这个再熟悉不过的环境产生厌倦情绪,在教室里大家则相对自由,无拘无束,经常打打闹闹,学习效率很低,因此希望找个有新鲜感的地方调节调节,有时候想多看看书,但又到了关教室门的时间,而上图书馆非常方便,同学们都很自觉,从不高声喧哗,把图书馆当成第二课堂。
在学习型社会中,公共图书馆是一个教育机构,是一个学习的殿堂,是学生们最喜爱的地方,课余时间许多学生来图书馆阅读、休闲和学习,因此图书馆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一学习环境,利用图书馆的资源、设施,以人为本,保障高考学生们阅读、复习和陶冶情操的需要,为高考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方便服务,这是图书馆的工作职责,是特色服务的拓展。
如何为高考生做好服务工作,来体现图书馆的社会价值,笔者认为应该首先了解高考生的需求、充分利用设施、空间为高考生的身心健康服务,提供一切便利指导考生进行分数查询、志愿填报信息等,能充分拓展并发挥了图书馆的服务职能,会成为一项品牌活动。
一、做好高考生读者分析调查
通过对高考生的调查和观察,他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发奋拼搏型。主要是那些主动学习意识很强竞技状态比较好的学生,希望通过最后阶段的冲刺来实现高考这次博弈的胜利。
2.被动自学型。这些孩子是内心厌学但碍于形势逼迫,在大环境的影响下,也不得不抓紧时间大量做题,延长了学习时间。
3.打发时间型。这些学生的学习动机弱,对知识的吸收能力差,大脑的知识储存已经饱和,失去了信心,只是在混日子,怕家长和老师责怪。
4.心理失衡型。这些孩子由于巨大的学习压力已经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和神经症,完全不能学习,只能在图书馆放松和消遣一下,求得内心的松弛。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75%的学生是存在高考压力的负面影响的,如何帮助这些学生摆脱压力,消除烦恼是非常重要的。图书馆应该发挥自身的优势,从心里健康的角度研究青少年日常思想人格培养的问题,引导他们在用馆时间内排遣压力,逐步成熟成长,树立良好的考试观念和价值观。
二、通过阅读和讲座缓解学生高考的心理压力
1.图书馆藏有大量的陶冶性情的书刊,其中有很多优秀的心理健康月刊和报纸,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分散他们的焦虑情绪,可以获得一些心理卫生的知识。图书馆在订阅报刊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高考生的需要,多订阅一些学生们喜爱励志的和文笔优美的刊物,如:《青年心理学》、《意林》、《心理健康》等,使得他们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高考只不过是人生的一个过程而不是人生的全部,良好的竞技状态才是获胜的法宝。从而使他们从不良心理情绪中得到解脱,阅读可以培养平和健康的心态,可以解决学生青春期和大考来临时的心理困惑和烦恼。
2.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减压辅导训练和讲座来解决高考生的心理压力。图书馆是一个公共场所,所以到图书馆寻求解决心理压力的途径是可以不泄露任何隐私和毫无顾虑的,也是便捷和不需要费用的。学校里的心理健康辅导老师太少,满足不了高考生的需要,而在图书馆开展群体的讲座,以群体培训的方式为高考生减压,是省时省力又奏效的好方法,也体现了图书馆这个社区教育和文化中心对高考生的关爱。
一般在图书馆开展的减压心理辅导有以下几种:(1)呼吸放松法:引导高考生闭上双眼,深呼吸,吸气(吸气时要深、满),憋气,呼气(呼气时要慢、匀),反复练习10余次或1到五分钟,一般可能达到放松的目地。(2)运动调节法:引导高考生科学安排生活,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有机结合起来。复习间歇走出教室,活动一下筋骨,按自己的习惯坚持每天早、晚间散步,可以舒缓和调节紧张的情绪。(3)音乐缓解法:听轻音乐对调整人的紧张情绪可能有积极的作用。可以选一些舒缓的轻音乐,比如班得瑞或者恩雅的音乐。(4)快乐冥想法:考生可用“快乐冥想”来缓解紧张焦虑情绪。当感到紧张时,引导他们闭上眼睛,想象过去经历过的快乐往事或想象自己进入了海边沙滩、森林等自然环境,达到身心放松的目地。
三、高考志愿填报专题资讯服务
每年的高考结束后,如何报考各大院校便成为高考生和家长们面临的一大困惑。为此图书馆应该为高考读者特别提供高考志愿填报专题资讯服务。为了让更多的高考生在短时间内准确把握各大高校的报考信息,图书馆应该提前将高考志愿填报的各种信息资料整理成“高考生报考信息库”,将各大高校的简介、专业介绍、专业排名、社会需求、科研实力、历年录取分数线以及填报志愿中的各项技巧建立专门的文档。相对于传统的纸质报考资料,丰富的网络专题资源库更能节省考生的时间,使考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查到自己所要的资料。方便考生、家长和指导老师们及时查询、比较和分析,也可以将相关重要资讯内容刻录成光盘免费发放给学生和家长,这样学生们手拿高考招生计划书,对照图书馆的报考信息库,一边与班主任老师探讨报考意愿,一边征求家长的意见。通过一段时间的信息查询,合理地选择适合自己分数段的院校。
为高考生提供良好的特色服务,需要图书馆员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广博的心理学知识和满腔的热情给高考生提供优美、文明、舒适的复习环境和周到的服务,这是对图书馆员信息服务和个性化服务能力的考验。公共图书馆要研究高考,研究高考学生,研究心理学,为高考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健康讲座和培训,以及高考之后的高考志愿填报专题资讯服务,从而更充分地发挥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做好对高考生的特色服务,为未来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