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农产品走势8篇

时间:2023-10-13 09:34:1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农产品走势,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农产品走势

篇1

我个人认为,就未来的中长期趋势看,中国农产品价格将保持目前的高位和温和上升态势。其理由是,在科技没发生重大进步和变化条件下,中国未来农产品(粮食)总供给增加将会是在“三个成本不断推升的前提下”实现:

第一个农产品成本推升要素仍然是劳动力价格。农业用工价格仍将不断上升一个时期;这是过去5-10年已经发生的事实。

第二个农产品成本推升要素是农地租金和价格。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出现(短期内主要是共生资本进入,长期是规模化的家庭农场)必然推高农地租金,更重要的是,过去传统农业家庭经营条件下农地成本是以影子成本形式存在的——并未完全进入成本的会计核算,从而对农价的影响不大。现在的农地价格(租金)的上升都是要进入产品成本核算的,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工商农业企业一定会通过价格手段把其支付的高额租金收回并实现盈利。由此决定了未来农地租金上升从而推升农产品价格的趋势明显和必然。

第三是水价。农产品总量供给是水土条件相匹配的统一过程,我们现在对“地”有足够的强调和重视,对“水”开始强调和重视但仍然不够。农业用水占总用水的比例大、用水效率不够高是显见的事实。除了发育更多更好的节水技术措施(这本身也体现为水的成本)外,提高农用水使用效率的“看得见、摸得着、负面小、行得通”的办法还是要通过水价来调节。因此农业用水“无价变有价、低价变高价”的趋势将是必然。

后两个农产品成本推高因素是新近变得更为凸显的因素。假定没有其他技术的、经济的、政治的因素的介入,这种情形下,今后一个较长时期中国农产品价格走低的判断很难令人信服!

篇2

据对全省42个主要农产品和对全省13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每日监测情况显示:与2010年相比,江西省主要农产品价格在2011年几乎全面上扬,其中畜禽、粮食指数分别为125、118.5,同比分别上涨25%、18.5%,涨幅居前列。油料、水产品、蔬菜类价格指数分别为110、109、102.5,同比分别上涨10%、9%、2.5%。柑橘、棉花类价格指数分别为75、84,同比分别下降25%、16%。虽然柑橘、棉花类产品价格下降,制约农民增收,但由于产量大增,对农民收入总体影响有限。

初步测算,2011年农产品价格上涨带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00元,对农民增收贡献率达18.1%。具体情况分述如下:

?隰粮食价格高位运行 2011年全省粮食总产达410.56亿斤,同比增长5%。从江西省农业厅市场处对全省20个产粮县稻谷收购市场监测情况看(早稻监测期7-9月,中晚稻9-12月),早、中晚稻开秤后都呈现高开高走态势。早稻收购均价118.4元/百斤,较去年增21.6元/百斤,增幅22.3%;中晚稻收购均价129.5元/百斤,同比增19.5元/百斤,增幅17.7%。

2011年粮食收购市场可谓是购销两旺,量价齐增,相比2010年收购市场红火很多。早、中晚稻都在远高于国家最低收购价价位上开秤,让不少国有粮企前期“颗粒无收”,经过2-3次提价后才稳住脚跟。某些品种如美香粘,个商收购价一度超过200元/百斤。广大农民对今年粮价也十分满意,喜笑颜开,售粮十分踊跃。据省粮食局初步统计,2011年全年共收购粮食203.6亿斤,比上年增加75.7亿斤。早稻收购80.4亿斤,比上年增加28.2亿斤。其中国有收购33.5亿斤,比上年增加11.5亿斤;中晚稻收购123.2亿斤,比上年增加47.5亿斤。其中国有收购28.7亿斤,比上年增加9.6亿斤。(非国有收购渠道数据为各地上报数。因国家可能对非国有收购渠道收粮也将出台补贴政策,数据可能偏大,供参考)。在晚稻收购后期,由于加工企业、个体粮贩风险意识加大,入市较为谨慎,加上国有粮企无意再提高粮价,市场上出现“买卖僵持”现象,既农民不愿卖,企业不愿收,粮价略有下跌,收购期明显延长。

由于2011年粮食价格大幅高于上年同期,虽然化肥、机械费用、人工成本上升,粮食种植总体效益仍大幅好于往年,农民增产又增收。据测算,早稻亩均成本540.5元,同比增49.4元,亩均收益391.1元,同比增112.2元,增幅40.2%;晚稻亩均成本585.1元,同比增81.6元,亩均收益582.9元,同比增119.4元,增幅25.8%。农民种植两季水稻亩均纯收益973.9元,加上补贴160元,总收益1133.9元,总收益首次超过1000元,较2010年增209.9元,增幅22.7%。

在粮价大幅上涨拉动下,大米市场价格也“水涨船高”。早籼米年均价3.83元/公斤,同比增18.2%;中晚籼米4.42元/公斤,同比增22.6%。

近年来不断提高的种粮补贴标准和持续上涨的粮价,让农民尝到了甜头,加上最近国家公布2012年早、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分别是120元、125元/百斤,都较去年提高18元/百斤,此举进一步激发了农民种粮的热情。近期种植意向调查显示,全省早稻种植面积将达2083.6万亩,同比增0.35%。(去年基数为江西农调总队数据)。有国家最低收购价托底,加上种植成本增加,国际粮价仍高于国内,预计今年粮价仍有上升空间。但随着国家调控物价力度加大,加工企业高价收粮风险增强,且消化存粮尚需时日,预计早稻将125元/百斤左右价位上开秤。

?隰油料价格逐渐回暖 由于全球油脂、油料供给继续偏紧,国际油价与国内价格基本持平,2011年我国进口油料预计同比下降6%左右,对国内油料价格冲击减弱,加上2011年国家再次提高油菜籽最低收储价,达4.6元/公斤,较上年提高0.7元/公斤,对油料市场是一次较大的提振,油料市场出现继2008年后首次回暖。2011年全省油菜籽年均价为5.3元/公斤,同比增12.5%。花生市场更是迅速升温,花生仁价格同比上涨23.7%。菜籽油和花生油价格同比也分别上涨10.3%和15.5%。今年油菜籽和花生种植亩均纯收益分别达851.3元和175.5元/亩,同比大涨42.7%和214%,农民发展油料生产的积极性有所提高。

我国食用油对外依存度高,国际油料价格基本就是国内油料价格的风向标,受欧债危机影响,近期国际油脂价格陷入低迷,短期难以上涨,相对较低的油料价格对国内价格将造成一定冲击,今年油料价格走势恐怕仍将较大程度依靠最低收储价的支撑才能走出好行情。

?隰棉花价格大幅跳水 棉花价格自2009年9月开始节节攀升,至2010年新棉上市时达到高点,2011年棉价受下游纺织业外贸订单减少,资金链紧张、收购量减少等因素影响,棉价一直震荡下行,待新棉上市时更呈“大幅跳水”之势。12月籽棉价为7.74元/公斤,同比下降19.8%,亩均种棉纯收益下降近40%。虽然国家对皮棉实行了19800/吨的临时收储政策,但由于收储价太低,对棉价支撑作用不明显。低迷的棉价挫伤了农民植棉积极性,最新意向调查显示,今年江西省棉花种植面积将下调7%。

我国棉花进口量及棉纺织品出口量都居世界第一,受国际经济大环境影响极大。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预测,2011年全球棉花库存量增多,市场供大于求,加上欧债危机影响,纺织品市场不景气,棉花消费形势将不乐观,预计棉花价格走出低谷仍需时日。

?隰蔬菜价格宽幅振荡 蔬菜价格受产品结构性、区域性、季节性因素影响极大,2011年表现最为突出。1-3月,全省蔬菜主要靠海南、广东供应,青椒价格一度涨至8.86元/公斤历史高价位,后因天气迅速升温,南方露天蔬菜提前上市,与山东等大棚蔬菜上市期重叠,蔬菜价格又“瞬间”跌入谷底。至11、12月,曾经一度“姜你军、蒜你狠”的高价姜、蒜、土豆又遭遇“寒流”,烂在地里无人收。

2011年国家实施第二轮“菜篮子”工程,扩生产、调结构、搞窖贮、强冷链、畅物流等措施加强,并从2012年开始免征蔬菜批发和零售环节增值税,减免部分路桥收费,降低流通成本,此举激发了各地发展蔬菜生产的积极性,2012年农民蔬菜种植意愿明显增强。预计2012年蔬菜走势仍将受天气季节、品种结构及流通运输等条件变化而较大幅波动,但涨跌幅度预计将减弱。

?隰生猪价格高歌猛涨 近年来生猪价格有如“过山车”,在历经2009年5月、2010年6月两次探底后,2011年走出一波高涨行情,5-9月,连续突破16元、17元、18元、20元/公斤整数关口,9月达20.6元/公斤历史高价,养殖一头生猪纯利润达800元,养殖户着实“火”了一把。2011年全年生猪、仔猪、猪肉平均价为17.6元、34.9元和25.8元/公斤,同比分别上涨36.2%、61.8%和40.8%。

2011年全省生猪出栏量超3000万头,当前养殖规模仍在扩增,生猪价从10月始已开始回落,目前已回归至17.6元/公斤。结合近年来生猪价格“W”型走势特点,预计生猪价格可能将继续回落,目前国家也正在采取措施应对生猪价格过度下跌,预计下跌幅度将在可控范围内。

?隰水产品价格涨势稳健 近年来,江西省水产品价格走势一直较稳健。2011年春夏连旱,鄱阳湖水位降至历史低位,捕捞量大幅下降,引发鱼类价格较大幅上涨,鱼类价格在7、8月间陆续达到近年来高位,后在加大养殖量、确保有效供给的措施保障下,价格又有所回调。与2010年相比,鲤鱼、鲢鱼上涨11.8%和11.7%,草鱼上涨7.4%。特种水产中鳗鱼、泥鳅涨幅分别达55%和26%,甲鱼和青虾也有14%左右涨幅,养殖蛙类由于受海南蛙类冲击较大,价格下跌10.3%。

2011年水产自营出口额2.2亿美元,居内陆省份第一。随着水产加工业延伸和出口力度加大,加上饲养成本推高,预计2012年水产品价格整体仍将保持温和上涨态势。

?隰柑橘价格跌幅居首 2011年柑橘大丰收。赣南脐橙突破140万吨,同比增30%。南丰蜜橘达130万吨,同比增270%,较历史最高年份2009年增长39%。全国柑橘60%增产来自江西省。产量大增,鲜销压力加大,价格受到一定影响。赣州果业局反映,脐橙产地统果价格2元/公斤,同比下降30%,销地批发价格4元/公斤,同比下降10%;南丰蜜橘产业局反映,南丰蜜橘产地统果价格1.6元/公斤,同比下降35%,销地批发价格3元/公斤,同比下降30%,年前价格有所回升。从亩均成本收益来看,脐橙亩均纯收益1610元,同比下降17.3%;南丰蜜橘亩均纯收益2300元,同比下降10.4%。

篇3

粮食消费总量将超过12000亿斤,增幅4%以上

稻谷、小麦将小幅上涨;玉米将结束下跌走势,逐步企稳回升

国内棉价将在高库存、低需求的双重挤压下总体走弱

下半年,猪肉价格可能逐步企稳并进入上行通道

牛羊肉受资源条件约束,供应量短期内难有明显增加

2012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棉油糖、果菜茶、肉蛋奶、水产品等再次全线飘红,秋冬种形势较好,奠定了2013年农产品市场稳定的坚实基础。同时,来自农业外部的影响不断加深,市场运行环境更加复杂:从国际看,欧元区在债务危机中难以自拔,美国可能陷入“财政悬崖”,日本经济衰退迹象明显,这一方面将抑制农产品需求,另一方面将引发宽松货币政策预期,加剧市场投机;从国内看,尽管2012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筑底企稳,但2013年经济增长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将影响大宗农产品需求。

2004~2012年,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年均约涨9个点,其中,2007~2008年受国际市场大幅上涨带动,涨幅在15个点左右,2008年下半年起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小幅下跌,2010年有所反弹,2011年涨幅扩大至20个点,2012年涨幅趋缓。综合农产品价格变化的历史规律和当前国内外市场形势,预计2013年我国农产品价格总体正常上涨,但涨幅可能会小幅回落。预计2013年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约为205,比上年高7个点左右。运用中国农业政策分析预测模型(CAPSiM)模拟,2013年国内大米、小麦涨幅在5%左右,玉米涨幅3%~5%,棉糖分别下降3%和7%。

用粮需求或将增长

从生产看,201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11791亿斤,比上年增长3.2%,玉米产量首次超过稻谷,改善了粮食内部结构性矛盾。从库存看,2012年9月末全国粮食库存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同比增长9.9%,其中政策性粮食库存增幅较大,国家调控市场能力明显增强。从需求看,今年如果经济回暖趋势较为明显,工业和饲料用粮都将增长。据农业部预警专家委员会预测,2013年粮食消费总量将超过12000亿斤,增长4%以上。从国际看,据FAO最新预测,2012年全球谷物产不足需,库存消费比下降2个点,为20.5%;2013年全球粮食价格将高位波动,粮食进口价格优势不明显。预计受托市价提高拉动,国内稻谷、小麦将小幅上涨;玉米将结束2012年10月以来的下跌走势,逐步企稳回升,但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尤其是黑龙江等部分地区因玉米水分含量高、农民惜售,2013年可能出现集中售粮、价格难涨的局面。

棉糖价格下行压力凸现

尽管2012年植棉面积下降,但由于单产提高,棉花总产仍持平略增。加上500多万吨的国储棉,以及450多万吨的进口棉,2013年棉花供给相当充裕。而在全球经济不景气背景下,我国棉花需求将难以明显改观。预计2013年国内棉价将在高库存、低需求的双重挤压下总体走弱,新棉播种前公布的临储价格将左右市场走势。2010年以来,我国糖料生产恢复性增长。2012年食糖产量约1400万吨,同比增长20%以上,2012/2013榨季食糖产大于需150万吨左右,加之2012年食糖进口大增、库存高企,以及国际食糖供大于求、价格明显低于国内,2013年国内市场形势将更加严峻,价格将继续承压下行。

食用油价格将高位运行

近年来,我国油菜籽面积基本稳定,大豆面积持续下滑,食用油缺口继续扩大。据FAO预计,2012/2013年度全球油料与食用油供给总体趋紧,国际市场价格将保持高位。预计今年国产大豆、油菜籽价格将在临时收储政策支撑下小幅上涨,食用油将继续高位运行,受国内库存水平高、调控能力增强影响,价格波动幅度将小于国际。

猪肉价格下行趋势或将改变

2012年我国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增长,9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幅达到2011年以来最高点,10月生猪、能繁母猪存栏环比仍持平略增,同比分别增长0.8%和4.2%。预计2013年春节期间猪肉市场供给充足,如今年春季不发生严重疫情,全年供给有保障。预计2013年初价格将在节日需求拉动下小幅上涨,之后将继续低位运行。从历史规律看,2011年10月以来总体处于下跌阶段,按43个月波动周期,到2013年下半年,猪肉价格可能逐步企稳并进入上行通道。牛羊受资源条件约束,养殖数量受到限制,加之繁育周期长,供应量短期内难有明显增加。同时,饲料及牧草以及人工费用不断上涨,肉牛羊养殖成本逐年攀升,消费需求大幅增长,预计2013年牛羊肉价格将继续上涨,随着产能逐渐提高和其他肉类的部分替代,涨势将有所缓和。

蔬菜市场供给充足

篇4

关键词:农产品价格;上涨;调控

中图分类号:F3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8)07-0085-04

自2007年1月以来,我国居民消费品价格不断上涨,特别是6月份以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突破5.6%后便持续上扬,到今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达到7.1%。在8类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动中,食品价格上涨最快,上涨幅度最高(见表1)。比如,从2007年6月份全国食品价格同比从5月份的8.3%上涨到11.3%后,就开始连续上升,到今年2月食品价格指数上涨幅度达到23.3%。就是说,在价格总水平上涨中有80%左右的份额是由食品价格贡献的。对此,有人认为,当前通货膨胀是由农产品价格上涨过快引起的。如何看待食品以及农产品价格上涨,它与通货膨胀是什么关系,这里试提出一些分析和看法。

一、当前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基本特点

首先,这次农产品价格上涨是从部分农产品开始的,具有由点到面的特点。2006年11月份,当我国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同比上涨只有1.5%的时候,全国集贸市场上的猪肉和玉米价格就出现了10%以上的涨幅,12月份集贸市场上主要农产品价格指数涨幅超过10%的品种增加到10种,它们主要集中在猪肉类、蛋类、食用油、油料和玉米等方面。进入2007年,农产品涨价范围继续扩大,只有水果、蔬菜等集贸市场价格仍然是负增长。但到了2007年6月份以后,农产品涨价范围进一步扩大,几乎所有农产品价格都开始上涨。

第二,这次农产品价格上涨由低到高持续上升,涨幅越来越高。从消费价格指数变动看,自2006年11月份以来,食品价格指数一路上扬,从2006年11月同比上涨3.7%开始,2007年5月升到7.7%,7月升至15.4%,8月18.2%,此后就一直在16%以上波动。分品种看,2007年5月份,粮食价格同比上涨5.9%、油脂21.4%、肉类26.5%、蛋类37.1%、水产4.1%、鲜菜-2.3%、鲜果-11.2%、调味品-4.1%;8月份粮食6.4%、油脂34.6%、肉类49%、蛋类23.6%、水产6.2%、鲜菜22.5%、鲜果22.5%、调味品4.4%;今年2月,粮食、油脂、肉类、蛋类、水产、鲜菜、鲜果、调味品等食品价格同比又分别上涨了6.0%、41.0%、45.3%、6.0%、13.8%、46.0%、8.7%、4.1%,其中猪肉价格指数同比上涨63.4%。无论是从消费价格指数还是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看,猪肉、油料、食用油、牛羊肉、禽蛋、鲜菜等农产品涨价幅度最大,个别农产品在不到一年时间上涨一倍多。比如2007年5月底,全国286家产销地批发市场猪肉价格最低位9.17元/公斤,到2008年1月25日,猪肉均价已达23.07元/公斤,上涨了1.53倍;大豆油东北产地报价从2007年1月每吨6850元上涨到今年的13000元,上涨了近一倍。

第三,这次农产品价格上涨在地区范围上既带有广泛性,也具有差异性。从城乡看,2006年11月份以来,我国农村食品消费价格上升幅度连续15个月都超过城镇食品消费价格上升幅度,比如2007年1-12月,城镇居民食品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1.7%,而农村上涨了13.6%。从31个省(市区)看,本轮农产品涨价范围广,涉及到全国所有省份,其中有20个省(市区)去年食品消费价格上涨幅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这些省份大部分是中西部地区。比如,河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青海等省市区食品消费价格涨幅都超过14%,涨幅最高的省份是贵州(16.7%)。从农产品生产价格变动看,在2007年第四季度,全国绝大部分省份农产品生产价格涨幅都在10%以上,其中有16个省份涨幅超过20%,黑龙江、湖南、广西、重庆等省份分别达到31.9%、36.7%、31%、41.5%。分品种看,在2007年第四季度,全国有19个省份畜禽产品生产价格涨幅同比超过30%,其中有12个省份涨幅超过40%,涨幅最高省份是湖南(65.9%)。

二、农产品价格上涨成因分析

这次农产品上涨,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货币溢出效应、经济周期影响作用,也有成本推动和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传导作用。

首先,本次农产品价格上涨在很大程度上是货币溢出效应。2007年末我国广义货币(M2)投放达到40.34万亿元,比2003年末增长82%,而同期农业增加值仅增长21.8%,粮食产量增长16.4%,油料增长-12.5%,糖料15.2%,棉花56.4%,肉类-1.9%,水产品0.7%。在货币增长远快于农产品供给增长速度时,货币与农产品价格比例关系就发生了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农产品特别是食品需求弹性低,增产或不增产的产品价格都要上涨,往往是减产的农产品带头涨价,而且上升幅度较大。因此,农产品价格上涨是货币超经济发行的最终反映和结果,而不是引发通货膨胀的原因。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货币与农产品价格是一种特殊关系,受农产品统购统销体制支配,当政府决定要调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时,央行就必须按照计划发行相应的货币,此时确实是农产品涨价引起货币供给的增长。但现阶段不同,货币发行在先,农产品涨价在后。因为农产品价格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而货币是在投资、外汇储备等持续高增长条件下超经济发行,当货币供给不断快于国民经济和农产品供给增长时,农产品价格迟早会上涨。

其次,农产品涨价与经济增长周期密切相关。从周期理论分析,每一经济增长周期都可分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上升阶段称繁荣期,下降阶段称为收缩期。在经济增长的上升阶段特别是顶峰时期,如果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超过供给的增长,农产品价格就会在“珠网效应”作用下,以快于需求量增长幅度向上攀升;当经济增长处于收缩时期,如果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慢于供给的增长,农产品价格又会在“珠网效应”作用下,以快于需求量下降速度向下滑落。当前,我国经济已连续5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幅度,恰恰处于本次经济增长周期的繁荣时期。经济高增长既带来了非农产业对农产品原料需求量的快速增加,也带来了居民对食品量(以肉蛋、植物油为代表)的快速增长。在农产品生产增长低于需求增长的情况下,价格必然迅速上扬。

再次,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也拉动农产品价格上涨。2003年以来,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人工成本也在不断增加,由此导致农业生产成本上升。从表2看出,2006年六种农产品的总成本比2003年提高幅度在17.8%―50.5%之间,其中蔬菜、棉花、生猪成本提高较快。进入2007年,农产品成本提高还有加快的趋势,因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从1月份同比上涨3.9%开始也一路上扬,11月份达到11.8%,12月份达到13%,今年1月升至14.3%。毫无疑问,步步攀升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还会将农产品生产成本向上推进。

农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必将推动农产品市场价格上涨。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一份报告计算,当粮食的生产费用每提高1%,市场粮食价格就会提高0.875%,当粮食生产的劳动力成本每提高1%,市场粮食价格也会提高0.75%。很显然,在市场上,当农产品生产成本明显提高后,如果农产品市场价格不变,生产者就会自动压缩生产量,直接引起市场供给减少,农产品市场供给减少又直接导致价格上涨,最终农产品供求在价格上升中达到新的均衡。比如目前的生猪、油料市场供求变化就是典型的例证。因此,在一个时期里,只要农业生产成本出现了较快上升趋势,在市场供求规律作用下,农产品市场价格就一定会上涨。

最后,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还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国内农产品的涨价。从2005年初以来,国际大豆、玉米、小麦和食用油等农产品连续涨价,并屡屡创下新高,也影响了国内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一方面,我国大量进口大豆和食用油,必将直接引起同类产品和相关副产品的跟随式涨价;另一方面,国际农产品普遍涨价,还抬高了国内流通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涨价预期,由此形成了农产品涨价的波及效应。

三、对未来农产品价格走势判断与对策建议

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受美国次贷危机蔓延的影响,美欧经济增速趋缓,对我国的出口需求下降,这将把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向下拉,去年以来的宏观紧缩也是要将偏快的经济增长速度降下来,在这“双重力量”作用下,我国经济从高位下降会使农产品的总需求下降,由此农产品价格上涨压力会有所减轻。但是,今年开春后,燃油、化肥、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继续快速上涨,流动性过剩矛盾还在不断积累,这些因素又会给农产品价格继续上涨增加较大的动力。因此,今后几个月,农产品价格可能还将延续上涨的趋势。

农产品价格上涨既有内生因素,也有外生因素,它是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标志和客观反映。要想将当前农产品价格调整到合理范围,就必须采取内外结合的政策措施。

第一,坚持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流动性过剩,从宏观层面减轻农产品价格全面上涨的压力。在货币连续超经济发行,形成比较严重的流动性过剩时,与城乡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将是一个趋势。控制食品以及农产品价格全面上涨,首先必须解决货币供给从松的问题。去年以来,我国虽然采取了一系列从紧的货币政策,但农产品价格全面上涨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必须加大货币政策的从紧力度,综合利用利率、准备金率和票据对冲等手段,继续减少资金的流动性,改变市场流通中货币篮子与食品篮子两者的比例关系,挤出货币溢出效应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

第二,要从政策上支持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本次农产品涨价与前几次有所不同,前几次农产品价格上涨都是先从粮食开始,尔后扩张到棉油国菜肉禽蛋等方面。这次农产品价格上涨先是从肉类、油脂、禽蛋类开始,最后蔓延到所有农产品。因此,当前我国农业政策除了继续加强粮食生产支持政策外,还应该支持油料、肉类、禽蛋等农产品的生产,政策支持重点要放在降低生产成本方面,可对这些产品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进行价格补贴,补贴对象是规模化种养殖户。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强政府对农业的公共服务能力,比如在良种繁育、动植物疫病虫害防治、科技推广与农业技能培训、信息服务、农业保险等方面,为农民提供支持,搞好农业的公共服务,既能明显降低农业的生产成本,同时还能提高农产品的生产能力。因此,各级政府应该在财力、物力和人力上,增加对农业公共服务的支持。

第三,加强对重要农产品的市场调控,利用进出口和储备调节当前的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2007年12月以来,为了抑制国内粮食价格上涨,国家首先取消了小麦、稻谷、大米、玉米、大豆等原粮及其制粉的出口退税,接着又增加了这些产品的出口关税,同时实行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可以肯定,这些出口限制措施对增加国内粮食有效供给必将起到积极作用。但是,这些措施对抑制畜禽产品价格没有直接影响。为了抑制国内畜禽产品价格过快上涨,可以考虑采取一些出口限制措施,对猪、牛、羊、禽蛋等产品采取临时的关税限制政策。另外,我们还可以适当增加畜禽产品的进口数量,并动用国内主要农产品储备进行必要的市场抛售,以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最后,增加对困难群体的补助,减少农产品价格上涨对社会的负面影响。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本次农产品价格在短期内很难降下来。但是,农产品价格上涨对于低收入群体已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该群体收入水平低,食品支出费用比重高,粮食、食用油和肉禽蛋菜涨价大大增加了他们的负担。在农产品价格上涨过程中,只要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和救助强度,则可以将价格上涨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程度。因此,面对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各级政府应该筹集一定财力,尽快提高低保标准,向低收入群体和生活困难家庭发放食品价格补贴,以减少他们的损失。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农产品;价格;农业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10-06 -02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极佳的阐释了农产品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为生存之本的农产品一方面解决民众吃的问题,另一方面又在大量的工业生产中作为原材料使用。农产品刚性需求很强,需求价格弹性极小,而且相对应的是供给存在着极强的脆弱性,自然因素、流通环节等都能影响农产品的供给。供需的不匹配导致农产品价格更多是处在一个动态平衡的位置上。

一、长期看农产品价格上涨是必然趋势

前段时间物价过快上涨成为经济运行的难题和宏观调控政策的首要目标。随着调控的步步深入,农产品价格上涨步伐开始趋缓。然而,从长期看,农产品价格上涨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一)土地资源缺失和人口增长

耕地减少是全球性问题,在人多地少的中国,这一问题更加让人担忧。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一些省市人均耕地面积甚至低于联合国所确立的人均0.8亩警戒线。虽然我国提出18亿亩耕地面积红线的概念并为之做出努力。但不可否认的是,耕地面积仍然面临着城市化、工业化高速发展带来的土地需求的危险。耕地面积大幅增长无望而且面临衰减可能,相对应的是我国是人口第一大国,至今仍未改变人口总量继续增长的趋势,人多地少的情况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恶化的可能性逐步增大。由此造成的供需缺口轻则提升农产品价格,增加物价调控压力,重则影响整体粮食安全,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

(二)农民收入提升和生产成本提升

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价格偏低,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导致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基尼系数已接近0.5的国际警戒线。由此我国提出了一系列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举措。而同时,随着“刘易斯拐点”的临近以及城镇化的持续,劳动力供给由供给过剩转向局部、结构性短缺,造成大量农业劳动力流失,人力成本的提升成为长期趋势。加之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其他 物质和服务费用均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造成农产品生产成本提升,由此造成农产品价格上涨压力依存。

(三)国际市场和国内价格

我国大量的粮食作物,如小麦、稻谷和玉米等,其价格主要取决于国内的供求状况。但同时由于对外依存度上升,国际价格的传导因素不断增强。这类产品因为涉及到国计民生,属于国家重点调控的范围,因此价格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较小。而对外依存度较高的产品则有所不同,如大豆受国际价格影响程度很大,国际国内价格相关性很高。未来一段时间全球粮食生产面临的形势也很严峻。从供求来看,一方面全球人口增长,农产品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全球粮食产量增速放缓。农产品供需缺口加之生产成本的提升、投机资金炒作等因素推高国际农产品价格,从而促使国内外联系紧密的农产品国内价格的上涨。

(四)自然灾害和供给增长

随着支农政策力度加大、植物品种提升亩产等等因素刺激,我国粮食总产量从2003年的43069.53万吨提升至2010年的54647.71万吨,粮食连续七年实现增产。但同时我们需要看到的是粮食综合生产力和种植面积难有重大突破的背景下,粮食生产继续保持增产态势的难度将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在全球变暖的格局下,旱涝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将更加频繁。我国农业基础薄弱,易遭受自然灾害影响,自然灾害将加重粮食产量损失程度,反噬粮食产量增长空间。自然灾害所带来的损失不容忽视。

二、短期看农产品价格走势将出现分化

农产品既是自然再生产又是经济再生产的过程,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影响,具备一定的周期性。纵观2012年,供需平衡的不同及周期的不一致性导致农产品价格走势将出现分化。基础农产品,如玉米、大豆、小麦等价格保持高位运行概率较大,而畜产品价格则会呈现缓慢回落的局面。

(一)大米、小麦价格将保持小幅增长

2012年,人力成本上移、农资价格提升,大米小麦种植成本继续维持上移态势较为确定。在国家倡导提高农民收入及农民收入主要依赖于农业生产收入的大背景下,国家上调粮食最低收购价已成必然,大米、小麦价格的上移动力依然存在。另外国家上调最低收购价也会使市场形成一定的价格看多人,一旦市场价格不随着增长,农民惜售心理将使供给量受到影响,反过来更加促使粮食价格提升。

但同时,USDA10月供需预测数据显示,明年国内大米产量增加1.5%至1.39亿吨,小麦产量增加1.6%至1.17亿吨,均保持产量略大于消费量的态势。而且,大米小麦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大宗农产品和国家控制力极强、自给率极高的品种,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

明年在成本推动和农民收入提升的要求下,大米、小麦价格仍有上涨空间,但同时由于供仍略大于求且国家控制力度较强,价格大幅上涨可能性较小。

(二)玉米价格将高位运行

国际方面,美国农业部最新公布的月度报告预计2011~2012年度全球玉米产量将增加3.8%至8.6亿吨,而消费将增加2.9%至8.67亿吨(其中饲料消费增加3.1%)。玉米消费量连续三年大于产量,导致全球玉米库存消费比降至14.2%,库存消费比历史新低说明世界玉米库存出口能力下降,这将加剧明年我国玉米供给紧平衡状态。

国内方面,USDA公布的10月月度报告显示,我国2011~2012年度玉米产量有所提升,达到1.82亿吨,同比上涨2.7%。相对应的是,由于国家对生猪饲养扶持以及玉米深加工对原料的消费提升,消费量提升6.0%至1.87亿吨。产量再次出现小于消费量的情况,导致我国玉米库存消费比从30.4%下降至27.2%,连续第四年呈现下降态势。

从国际、国内的数据看,明年玉米产量仍有所提高,但由于饲料、生物燃料需求增长,导致玉米消费量仍呈现大于产量的局面,库存消费比持续下降显示供需紧平衡状态仍然存在并有所恶化,预计明年玉米价格仍将维持高位运行状态。

(三)大豆供需情况更为紧张,出口依赖更加严重

国际方面,USDA最新月度报告显示,由于南美天气情况不佳及农户种植意愿下降影响,全球大豆产量下降2.1%至2.586亿吨,而消费量呈现上升态势,消费增长4.2%至2.618亿吨,产需缺口加大导致大豆库存消费比从27.6%大幅下滑至24.1%。

国内方面,由于大豆种植效益相对较低,我国大豆主要产区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国内大豆产量大幅下滑7.3%至0.14亿吨,而同时消费量增加8.6%至0.716亿吨。进口需求从2010~2011年度的0.509亿吨上升至2011~2012年度的0.576亿吨出口依存度进一步提高,库存消费比进一步下降。

一方面国内需求上升、产量下降,对外依存度提高,价格提升动能较强;另一方面国外产量也在下降、需求上升造成出口量呈缩量态势。因此明年大豆价格继续攀升可能性非常大。

(四)猪肉价格将缓慢回落

去年7月以来,仔猪、生猪、猪肉价格不断攀升,尽管国庆后价格出现了回调,但同比仍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的。全国出栏肉猪均价近期已跌至16.84元/公斤,同比涨幅27.8%,猪肉均价28.08元/公斤,同比上涨35.7%。仔猪价格34.99元/公斤,同比上涨92.4%,母猪价格1832元/头,同比上涨28.0%。国庆后的价格回调,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前期补栏的生猪到了集中出栏时间,供给增加;二是生猪养殖疾病的发生,导致部分生猪提前出栏;三是随着秋粮秋收的到来,养殖户集中出栏,进行秋收。越是价格下降,越是促使养殖户压价出栏,使猪价回调。从能繁育母猪的补栏情况看,去年3月份出现拐点,补栏数量逐步超过淘汰数量,猪价会是一个缓慢回落的过程。

(五)鸡苗未来价格将比较平稳

鸡肉和鸭肉有着猪肉的替代效应,也受到生猪价格的影响,去年七月份起有了大幅上涨,但同比涨幅不及生猪价格的涨幅,主要原因是鸡鸭的生长周期较猪短,波动周期比生猪短。未来鸡苗和鸭苗的整体价格与生猪价格趋势基本保持一致。

三、应对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策略是农业科技创新

从长期看,应对农产品价格上涨的策略主要在于增加供给,次要在于对流通环节的改造。相对于加大进口等方式,加强和重视国内农业生产、促进主要农产品稳定增长,才是根本。提高供给无外乎以下几种方式:1.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是加快良种化和农机化。加快良种培育需要加快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和大型种子企业集团建设;农业机械化需要提高农机包有量和田间作业机械化水平。2.持续水利改造。水利建设关系到防洪、供水、粮食安全,大力加强水利建设,能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流通环节改革。要加强流通环节改造,深入推进农田和超市的对接,降低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成本。而从这三点看,水利改造、流通环节改善起到的更多的是治标不治本的作用,最关乎农业生产的环节仍是涉及到良种改造和农机改造的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科技创新。

篇6

分类别看:

一是粮食类价格总体上涨2%。其中早籼稻均价为129.2元/50公斤,同比上涨4.8%;中晚籼稻均价为132.2元/50公斤,同比持平;早籼米4.08元/公斤,同比上涨1%;中晚籼米为4.67元/公斤,同比上涨0.8%。今年国家公布粮食最低收购价,早籼稻132元/百斤,中晚籼稻135元/百斤,粳稻150元/百斤,分别比上年提高12元、10元和10元,加上粮食种植成本上涨刚性推动,今年粮价仍有上涨动力。但同时,受进口大米冲击和湖南大米镉金属超标事件影响,大米走势偏弱,加上国内粮食储备充裕,全球大米产需基本平衡,预计今年粮价缺乏大幅上涨的可能,早稻可能在最低保护价线上开称。

二是油料价格总体上涨2.5%。其中油菜籽均价为5.23元/公斤,同比下降3.8%;菜籽油15元/公斤,同比上涨7.8%;花生仁均价14.8元/公斤,同比持平;花生油21.5元/公斤,同比上涨13.6%。近年来,国内大豆面积持续下滑,食用油缺口继续扩大,对外依存度达60%以上,大豆依存度高达80%以上。国际油料供给总体偏紧,价格保持高位的态势仍将影响国内价格走势,预计今年江西省油料价格将在临时收储价的支撑下保持小幅上涨格局。

三是籽棉价格小幅上涨1.6%。籽棉均价8.5元/公斤,同比上涨1.6%;皮棉均价20133元/吨,同比下跌6.7%;桑蚕茧均价33元/公斤,同比上涨8.2%。当前全球经济疲软态势未变,棉纺行业难以走出困境,加上进口仍大幅增加,2012年国内棉花总产持平略增,国储棉达500多万吨,今年棉花供给相当充裕。预计今年棉价将在高库存、低需求的双重挤压下继续走弱,棉价要走出低谷尚需时日。

四是蔬菜价格总体下降5%。春节过后,蔬菜价格连续数周下跌。与去年相比,受监测蔬菜品种2涨3跌。当前蔬菜生产正处换季期,批发市场价格监测,蔬菜价格已连续3周较大幅上涨。预计蔬菜价格仍受季度影响呈宽频震荡走势,但总体仍将保持上涨态势。

五是生猪价格持续下跌,禽类价格掉头向下。毛猪均价为16.4元/公斤,同比下降5.7%;猪肉均价为26元/公斤,同比下降0.8%。春节过后,生猪价格连续10周呈下跌态势,当前生猪价格13元/公斤,较年初下跌30%,猪粮比价5∶1,已连续7周低于6∶1的盈亏平衡点。从余江等生猪养殖大县了解情况看,目前出栏一头生猪净亏200元左右。当前生猪存栏量依然充裕,且处于消费淡季,预计生猪价格仍有一定下跌空间,生猪价格筑底反弹期将延长。此外受H7N9禽流感疫情影响,省内多家家禽交易市场关闭,鸡、鸭等禽类价格均大幅下跌,养殖户遭受重大损失。

与生猪、家禽低谷徘徊相比,受供应持续偏紧影响,牛羊肉价格继续高歌猛涨。牛肉价格69元/公斤,同比上涨37.5%;羊肉稍显温和,达62.9元/公斤,同比上涨17.7%。

六是常规鱼类价格总体上涨10%。鲤鱼均价为11.9元/公斤,同比上涨7.7%;草鱼均价为15.5元/公斤,同比上涨14.6%。鱼类饲养成本推高,城乡居民消费观念转变及替代鸡鸭肉作用,是助推一季度鱼类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

篇7

清镇市的王女士来电咨询:

水灾后种植蔬菜该选择那些品种,种植时应采取什么措施?

贵州农经网专家付芳婧解答如下:

一般来说,水灾过后可选择种植的蔬菜没有什么特别要求,白菜、萝卜、莴笋、四季豆、黄瓜、芹菜、生菜、茄子、甘蓝、豇豆等都可以选择进行种植。在品种选择方面,只要注意选择受当地市场欢迎、抗病力强、生长期短、耐高温的品种即可。

受灾不重的田地,应立即对作物进行扶苗,清淤,并施一道广谱杀菌剂以预防病害发生。受灾较重的田地,可选择重新种植蔬菜等补救办法。育苗时用遮阳网等进行抗高温育苗。移栽时,注意施足底肥。除去瘦弱病苗,只栽健壮苗。苗期注意施清粪水进行提苗。目前处于汛期,高温高湿,极易发生病害,一定要小心预防。

灾后补栽的白菜,容易发生霜霉病、病毒病、软腐病。霜霉病病叶上会出现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背面生白色霉状物,病重时叶片枯黄。防治方法是在发病初期喷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病毒病发病时白菜叶片出现花叶、皱缩、坏死斑、条斑矮化等症状,特别是幼苗6-7片叶前为感病的敏感期。防治方法是在发病初期喷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每隔10天喷1次,连喷2-3次。软腐病一般由菜帮基部伤口侵入,初为水渍状,后扩大并变为淡褐色,组织呈软腐状,有恶臭味。防治方法是在发病初期喷洒100-150PPM农用链霉素,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或喷新植霉素3000倍液。

省内农副产品价格及走势

2007年6月1日~6月15日,据贵州农经网监测分析,与5月下半月相比,我省农副产品零售市场价格变动情况如下:据商务部的监测数据显示,“五一”过后,全国许多地方猪肉价格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涨,济南、南京等地的猪肉价格已达历史最高点。受全国猪肉价格上涨影响,5月上半月我省肉类、粮油类价格持续上扬,其中猪肉价格涨幅稍大,而猪肉价格上涨也拉动其他肉类产品价格的波动。蔬菜类价格有小幅上涨;水果类价格有所下跌,其中西瓜价格受西瓜上市的农时影响,跌幅较大。各类产品均价及涨跌情况如下:

1.大米均价2.97元/公斤,半月内最高价3.10元/公斤,最低价2.87元/公斤。与4月下半月相比,大米价格有小幅下跌。

2.菜籽油均价9.30元/公斤,半月内最高价9.47元/公斤,最低价8.98元/公斤。

3.肉、禽类。牛肉均价19.9元/公斤,半月内最高价20.18元/公斤,最低价19.36元/公斤;猪肉均价15.00元/公斤,半月内最高价15.80元/公斤,最低价14.6元/斤;活公鸡均价17.9元/公斤,半月内最高价18.10元/公斤,最低价17.20元/公斤。

4.水产类。鲤鱼均价12.01元/公斤,半月内最高价12.20元/公斤,最低价12.00元/公斤。

5.蔬菜类。由于省内为了应付“春淡”而种植的大量速生蔬菜上市,莴笋、生菜、菠菜和小白菜等蔬菜价格有小幅下跌。胡豆、豌豆等时令蔬菜由于即将退市,价格有所上扬。

6.水果类。苹果均价5.28元/公斤,半月内最高价5.45元/公斤,最低价4.94元/公斤;西瓜均价2.63元/公斤,半月内最高价3.68元/公斤,最低价2.33元/公斤。随着本月内西瓜陆续上市,西瓜价格波动较大,但总体价格走势是下跌。

猪肉高价不会持久

物价部门和有关专家指出,作为生猪饲料的玉米价格近期一直高居不下,甚至轻微上涨,一度超过小麦价格,加之饲料等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直接导致出栏生猪价格上扬。同时,生猪出栏量锐减也导致了猪肉市场价格上扬。由于2005年夏季国内大范围发生“猪链球菌”病,大量生猪死亡、宰杀、抛售,导致目前很多地方猪源紧张。因此,生猪收购价升高刺激了农户的养猪积极性,养猪户开始增多;其次,随着夏季临近,猪肉存放的时间不能太长,居民的消费习惯会有所改变,猪肉的消费量会减弱;最后,虽然生猪肉价格不断上涨,但其他的肉类品种价格并未发生大的变化。所以高价猪肉不会持续很长时间。估计6月中下旬,肉价会有小幅回落。(郝金荣 申 谋)

【产销架桥】

供应信息

天柱县石洞镇皮厦村供应数十万斤脱毒马铃薯。

遵义县三合园艺场供应塔柏树上千棵。

麻江县景阳乡景阳小坝野鸭养殖场常年供应肉鸭。

威宁自治县玉龙乡大寨村供应早熟洋芋数百万公斤。

修文县小箐乡青中花卉基地供应玫瑰数千株。

雷山一专业户供应菜架竹,竹长2-3米,小头直径1公分,可长期供应;另,该县一专业户供应直径1至3工分的楠竹苗。

榕江县方榕兄弟园艺场常年供应乐唱含笑。

雷山县大塘乡咱刀村供应优质花椒。

贵阳市花溪区燕楼乡供应红皮大蒜。

息烽县鹿窝乡供应大葱,其大葱种植面积数百亩。

丹寨县兴仁镇摆泥村大量供应桃树苗,苗高50公分左右。

紫云自治县达帮乡大量供应脱毒马铃薯。

水城县纸厂乡前进村前进组供应芹菜,种植面积数十亩。

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达夯、谷通村供应樱桃,种植面积数十亩。

纳雍县玛瑙红樱桃有限公司供应樱桃苗20000万株,该品种当年栽种当年可挂果。

凯里市畜牧水产局本地土鸡繁殖场供应本地土鸡苗。

修文县龙场镇水塘村供应上万公斤科技青菜。

求购信息

镇远县大菜园求购折耳根。

修文县谷堡乡求购四川白鹅仔。

毕节市长春镇林业站长期求购果木种子。

六盘水钟山区凤凰街道办事处求购各种棚栽水果苗,主要品种为美国红提、美国樱桃、猕猴桃苗。

镇远县青溪镇求购三元杂交仔猪。

金沙县后山乡求购公黑山羊种约20只,母羊280只。

石阡县鲜花新区酱卤食品系列厂求购种鸽。

招商引资

德江县畜牧事业局优质肉牛生产基地项目。项目区位于德江县煎茶镇,项目区内宜牧草山29.6万亩,尚有29.4万亩未开发利用。该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合资或合作均可。联系单位:德江县畜牧事业局;联系电话:0856-8533125;联系人:朱先生。

篇8

在目前的物流市场中,冷链物流无疑是最为关注的细分领域之一。随着近年来农业结构调整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生鲜农产品的产量和流通量逐年增加,全社会对生鲜农产品的安全和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农产品冷链物流被日益重视。而由于农产品在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整个冷链物流链条中,都对相应的冷链物流设备有着较高的需求,因此,农产品冷链物流设备将成为未来市场的又一大拐点。

前景广阔 增长缓慢

2010年6月,国家发改委一纸《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出台吹响了冷链物流大举发展的号角。紧随其后,许多地方政府也雄心勃勃地相继出台了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在政策的推动之下,国内冷链物流的发展出现了加速的迹象,冷链物流开始进入人们的关注视角,逐步“热”了起来。

政策的支持只是冷链物流“热”的因素之_,最为关键的因素是广大投资者看到了国内冷链物流的广阔发展前景。

我国是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消费的大国,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蔬菜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60%,水果和肉类产量约占30%,禽蛋和水产品产量约占40%。近年来我国生鲜农产品产量更是快速增长,每年约有4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与这一庞大的冷链物流潜在需求相比,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应用比例却极低。目前,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约为5%、15%、23%,冷藏运输率分别约为15%、30%、40%。但在欧洲及美、加、日等发达国家,肉禽冷链流通率已经达到了100%,蔬菜、水果冷链流通率也达95%以上。巨大的差距意味着巨大的空间。

更重要的是,根据发达国家冷链物流的发展经验,在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5000美元的时候,冷链消费进入起步阶段,5000美元之后就会快速增长。而去年,我国人均GDP就已达到了6100美元。这似乎也意味着国内的冷链物流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在我国并不能完全适用。虽然冷链物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从目前来看,国内冷链物流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离真正的快速增长仍有很大的距离。这从资本市场对于冷链物流的投资多以观望为主,实质性的投资仍相对较少就可见一斑。

据投中集团数据显示,2011~2012年,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共发生7起VC/PE投资案例,累计融资规模逾5亿元。其中,山东荣庆物流有限公司获得Pamoja Capita13亿元注资为近两年规模最大的投资案例。

冷链物流本是投资非常大的行业,5亿元的融资规模其实是非常小的。这一现象也从侧面反映出,资本市场虽然看好冷链物流的前景,但现阶段多在观望。冷链物流“热”的只是表面。对此,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国利作出如下解释:

饮食结构不同。欧美发达国家年人均摄入肉类食品100公斤,饮食结构以动物性食品为主;而我国人均摄入肉类食品仅为美国的30%,饮食结构以谷类、蔬菜为主。从这个对比中不难看出,中国食品对冷链的依赖程度远远低于欧美,因为跟肉类对冷链的要求相比,蔬菜、谷物类的物流对冷链的需求相对较低。

饮食习惯不同。中国多吃烹饪食品,过火后食用,在食品安全角度对冷链的要求相对较低。而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生食食品相对较多,如果不能够保证完好的食品质量,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因此,在食品的物流过程中,对冷链的依赖性就较高。

对价格敏感的人多,对品质敏感的人相对少。这两者之间的比例可能是2:8,甚至更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消费者不接受冷链成本造成的价格提升,特别是果蔬。这是对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最根本的制约因素。

诚信体系欠缺。目前,我国的真假冷链难辨,物流供应商往往标榜自己是冷链物流,但在实际运营中却不能真正做到。供给者不“诚”,消费者自然不“信”。而食品产业信用体系的欠缺,直接导致物流交易成本的不透明,阻碍了产业的发展。

所以,从长远发展来看,国内冷链物流确实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要将这种潜力转化为现实需求,仍有很长的路程。转化速度的快慢,有赖于消费者收入提升、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制度环境的改善等。

总体而言,国内的冷链物流确实具有相当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虽有政策推动,但是市场对于冷链物流的需求仍未真正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冷库设备需求现“冰火两重天”

现阶段,我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与国外相比差距明显。据国家发改委的《规划》中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0年6月,全国冷藏库数量近2万座,冷库总容量880万吨,其中冷却物冷藏量140万吨,冻结物冷藏量740万吨。该规划直指,我国人均冷库容量仅7公斤,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现有冷冻冷藏设施普遍陈旧老化,国有冷库中近一半已使用30年以上;区域分布不平衡,中部农牧业主产区和西部特色农业地区冷库严重短缺,承担全国70%以上生鲜农产品批发交易功能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冷冻冷藏设施。因而《规划》提出,2010~2015年,推动全社会通过改造、扩建和新建,增加冷库库容1000万吨,届时我国冷库容积将达到1880万吨。

从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完成这一目标简直是轻而易举的,大幅超额完成亦完全可能。据中冷联盟透露的最新数据,规模以上企业500个单位冷库总容量为18950252吨。2013年发展指数显示,规模以上121家企业计划建库13576150吨,其中纯第三方冷库经营单位建设806500吨。冷库库容从2008年的850万吨增加到1895万吨,平均每年增加200万吨库容。

从上述两份数据可以看出,2008年至2010年上半年,我国冷库容量几乎没有变化。而在2010年《规划》之后,我国冷库容量开始飙升。仅仅不到3年的时间,冷库容量就从880万吨飙升至1895万多吨。这样的速度足以令人震惊。再加上大量正在计划建设的冷库,国内冷库设备需求似乎已提前进入到爆发式的增长阶段。

然而这一繁荣景象的背后却暗流涌动。仔细留意市场变化就可以发现,自《规划》之后,国内兴起了冷链物流园区建设的热潮,而物流园区又与土地紧密相连。在国内市场对于冷链物流的需求并未进入快速增长的阶段,冷库容量的爆发式增长并不是由真实市场需求拉动的,而是相当一部分企业基于占领资源的考虑,利用政策拿地所导致的结果。此外,新建冷库普遍经营困难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这一问题。

这边紧锣密鼓地大力发展,而另一边却供应过剩,经营困难,冷库设备市场的“冰火两重天”现象也提醒着众多想要涉足冷链物流的企业,虽然冷库设备需求看似已提前爆发,但在市场对冷链的需求尚未真正进入快速增长的前提下,冷库设备需求领域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冷藏汽车需求将保持平稳

与冷库设备一样,冷藏汽车也是农产品冷链物流设备需求的另一大主要来源。在我国,实现农产品货物运输的主要手段便是公路运输。据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2年,公路承担了我国货物运输总量的78%。而在冷藏运输中,这一比例还会更高。由此也可以推测出,在国内的冷链物流运输设备中,冷藏汽车将会占据绝大部分的份额。

从数据上看,国内的冷藏汽车需求保持在一个较为平稳的状态。数据显示,截止到2010年6月,机械冷藏汽车约2万辆。《规划》中提出,鼓励大型冷链物流企业购置冷藏运输车辆,到2015年,争取全社会新增冷藏运输车4万辆,以大幅提升冷链运输能力。据此计算,到2015年我国冷藏运输车辆将至少达到6万辆,是2010年总量的三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0.1%。

这样的目标也与市场真实状况基本相符。据中冷联盟的最新数据显示,规模以上企业冷藏车辆数为32856台,平均每年增加8000辆。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