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的真正意义8篇

时间:2023-10-12 10:26:0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辩论的真正意义,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辩论的真正意义

篇1

【摘要】 目的 观察和探讨小青龙汤对阵发性咳嗽的疗效。方法 对一例患者运用小青龙汤治疗阵发性咳嗽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治疗后,药后无不适,痊愈停药。结论 治疗外感病的小青龙汤只要辨证得当,在临床上可以被移用于治疗内伤病。

【关键词】 阵发性咳嗽;嗽辨证论治;体会

现代医学认为,咳嗽不是病1,而是许多疾病都可能出现的一种症状。咳嗽属于一种防御性反射运动,当呼吸道有分泌物或异物时,通过咳嗽可以将它们清除掉,这通常是一种保护性生理功能,但是剧烈而频繁的咳嗽,不但影响休息,还会引起呕吐及其他不适。因此对于咳嗽,一定要鉴别是何种原因引起的,再对症处理。临床诊治过程中,我们接触的多为慢性咳嗽患者,往往占就诊患者的2/3。所谓的慢性咳嗽通常指:以咳嗽为惟一症状或主要症状、时间超过8周、胸部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者称为慢性咳嗽。该类疾病病因不明,症状不典型,需排除因素较多,检查手段复杂,费时和花费大而影响诊治。引发慢性咳嗽最常见的疾病很多,西医治疗有时很难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女,28岁。2011年12月25日初诊。阵发性咳嗽3月余,多处求医,阵发性咳嗽无好转。病起于空腹饮冷。咳嗽呈阵发性、连续性,干咳无痰,咳则胸憋,晚上较白天咳嗽多发,影响睡眠。口干不喜多饮,纳食尚可,大、小便调。舌质淡暗,舌苔薄白,脉沉细弦。证属寒饮内停,肺失宣降。

1.2 治疗方法

1.2.1 辨证论治

脏腑辨证:咳嗽日久,干咳无痰,舌质偏暗,舌苔不腻,脉象显细,可辨为肺阴虚证;咳嗽呈阵发性,考虑风邪内滞;纳可、便调,说明脾胃无损,病在上焦。治疗可以考虑以养肺阴为主,兼祛风邪,可选用养阴清肺汤加减。选用养阴清肺汤和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杏仁汤两方治疗,都是可以短期见效的,但都不可能治愈。前者留邪、闭邪,会使病程继续延长;后者见效稍慢(较小青龙汤方),且很快会出现口干、咽燥等反应。

1.2.2 功能主治

1.2.3 药物组成及用法

治以温化寒饮为法,方用小青龙汤加减。处方:生麻黄3克,桂枝3克,干姜3克,细辛3克,姜半夏9克,生白芍9克,五味子9克,生甘草3克。7剂,水煎服。

1月2日二诊:上方服1剂,咳嗽即明显减轻。现症见咽干、偶咳,舌苔薄白,脉细弦。治以温化寒饮佐以利咽。处方:生麻黄3克,炒杏仁12克,干姜3克,细辛3克,五味子9克,射干12克,桔梗12克,生甘草6克。5剂,水煎服。

2 治疗结果

患者药后无不适,自感满意而停药。

3 讨论

本案用脏腑辨证法,选用小青龙汤方,应当是最恰当的选方。小青龙汤,方出自《伤寒论》,云:“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论中明言小青龙汤适用于治疗“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

事实上,小青龙汤本由麻黄汤加减而来,治疗“伤寒表不解”,其中以麻黄为君药。金代医家成无己在《伤寒明理论》中即指出:“麻黄味甘辛温,为发散之主,表不解,应发散之,则以麻黄为君。”

本案中所用首方,从方药组成看,属小青龙汤方,但所用剂量并不是小青龙汤方的。经方通常包括药物的组成,同时也包括剂量。既然方中以麻黄为君药2,那么麻黄的用量理应不少于他药。原方剂量为麻黄、桂枝、芍药、干姜、细辛、甘草各三两,五味子、半夏各半升。麻黄在方中剂量最大,方能显出“青龙为神物”之效。

本案为内伤病,而非外感病,是在空腹阳气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冷饮内伤所致。笔者考虑到,要是依上述用法,麻黄在方中剂量最大,可能的结果是咳嗽顿减而喘、汗并作。因为案中没有“伤寒表不解”,没有“伤寒”。

清代医家陈修园曾在《伤寒论浅注》中所说:“《伤寒论》及《金匮》方出自上古及伊尹汤液,明造化之机,探阴阳之本,所有分两、煮法、服法等,差之一黍,即大相径庭。”因此,笔者在运用小青龙汤移用到本案中治疗内伤病所致的阵发性咳嗽时,考虑厂到既然病在里而不在表,就没有必要使用大剂量麻黄、桂枝、细辛去发表,而只取小剂以温通阳气,佐以相对剂量较大而走里的白芍、半夏、五味子,以保证药物全方作用部位在里而不在表,故收到了患者满意的疗效。

因为本案属内伤病,咳嗽既非急性发作,也非见效即止,而是连服7剂,并未见任何副作用。而所用小青龙汤也已非原方,剂量上进行了加减,加减的目的3就是可以让患者可以较长时间服用的方剂。

值得指出的是,小青龙汤用得其宜,效如杆影;误用过用,祸亦旋踵。其主治寒饮咳喘,为辛温峻剂,服用以后容易产生变证,此为历代医家所共识。因此,刘渡舟在《伤寒论诠解》中指出:“……在临证时对年高体弱、婴幼儿童,特别是心肾机能虚衰的患者,仍要慎用,恐有拔肾气、动冲气、耗阴动阳之弊。对于一般的病人,使用本方也只是在喘咳急性发作时的救急之法,不可久服多用。且一旦疾病缓解,即应改为苓桂剂温化寒饮,以善其后。”故上述小青龙汤使用注意和禁忌只适用于治疗外感病时。从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嗜酸性粒细胞在哮喘的发病中起着关键作用,小青龙汤能明显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的生存率及其脱颗粒4。

参考文献

[1] 段富津.方剂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5.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Ⅰ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9.

篇2

关键词:湿疹;中医体质;皮肤病辨证

中图分类号:R75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5-0013-03

湿疹类皮肤病是由多种内外复杂因素引起的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具有皮疹多样性、对称发作、渗出倾向、剧烈瘙痒等特点,常容易复发,病程迁延。湿疹在皮肤病中占有一定的比例,约占全部变态反应性疾病的58.53%[1]。近年来湿疹发病率正逐步呈上升趋势。由于湿疹皮疹瘙痒剧烈,急性期有较明显的渗出倾向,慢性反复发作使皮肤干燥、粗糙、苔藓样变,不但影响美观,而且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本类疾病的发病原因,现代医学认为是由复杂的内外激发因子引起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但病理机制仍不十分清楚。虽然,近年来湿疹发病机制及相关因素的研究涉及面很广,在遗传学、免疫学、超抗原、细胞因子等方面已取得一些进展,但是仍然缺乏特异性和针对性,不能真正、全面、完整地揭示其本质。目前湿疹的西医治疗无特效药物,大多为对症治疗,西药虽然能较快缓解症状,但副作用较大且停药后易复发,不良反应较多,也不能改变患者变态反应体质。而中药具有西药无法替代的优势,且中药能调理体质,达到提高巩固疗效的目的[2]。

1 中医辨证论治湿疹的研究现状

根据临床特征及发病部位的不同,湿疹相当于中医古籍中记载的“湿疮”、“浸疮”、“旋耳疮”、“绣球风”、“四弯风”等病。本病的基本病因病机,《诸病源候论》中提到:“浸疮,心家有风热,发于肌肤……”。清《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概括为“由心火脾湿受风而成”,“湿热内搏,滞于肤腠,外为风乘,不得宣通”。现代中医医家继承前人的理论,并应用中医辨证论治,对湿疹的证治规律不断探索、研究、总结,以期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

1.1 中医治疗方法 辨证论治湿疹是采用最广泛的方法,也是符合中医临床诊疗特色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常见病证诊疗常规》中,将湿疹辨证分为湿热浸、脾虚湿蕴、血虚风燥三型。临床报道湿疹证型分类较多,名称各异。旷燕飞[3]对1992~2008年,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的相关1864篇临床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按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及证候规范方法整理分类,得出临床湿疹诊疗主要辨为:湿热证、血燥证、风热证、脾虚湿蕴证四大证型。

医生根据西医病情、病程分期的方法,采用分期辨治。针对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慢性湿疹不同时期,进行中医辨证。运用辨证与病期相结合的方法,均取得较好疗效[4~7]。

根据湿疹的病因大多围绕“风、湿、热”以及日久湿恋伤阴,血虚失润的机制,也有研究者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经验,采用成方或验方加减治疗。亦或采用清热利湿,祛风止痒,滋阴,活血等中药外洗外擦。以及内服外治结合,穴位注射等等。总之,湿疹中医药诊疗方法多样,内容丰富。

1.2 中医辨治湿疹存在的不足 虽然多种中医药治疗方法的应用,临床治疗湿疹疗效显著,但也存在许多不足和争议,例如辨证类型繁多,湿疹分型和中医临床辨证的不统一,疗效评价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湿疹由于临床表现多型,病程阶段不同表现各异,而且其复杂性还表现在,局部皮损辨证与整体辨证会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因此证型组合较为复杂。例如旷燕飞[3]等的统计中,虽然主要证候类型只有四个,但是其中的亚型有26个证型之多。对分期辨治的方法有些学者[8]持不同意见,认为不能简单地以西医的急性、亚急性、慢性湿疹与中医辨证分型套用。许多报道疗效显著的单方验方及治疗手法,则难以有后续的研究和推广使用。

由于缺乏规范、统一的标准来确切评价和比较药物及疗法间的疗效,导致了中医药辨证治疗湿疹虽然具有良好效果,但许多临床经验较难被统一、认可并上升到理论水平去指导临床辨证用药。因此,加强湿疹中医病因病机和辨证规律的研究十分必要。如何更加科学地归纳湿疹的证候规律,优化、规范其辨证方法,寻找湿疹诊疗的新思路和方法,值得积极探讨、研究。

2 中医体质学说与湿疹辨治的关系

2.1 中医体质与病证的关系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毋庸置疑,其核心就是“个体化诊疗”。而“个体化”本身就包括了体质差异。体质与证候之间有内在、密切联系。体质是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以及心理状态等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体质的偏颇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体质类型决定对病邪的易感性和病变过程中的倾向性;体质因素参予并影响不同证候与病机的形成;体质特性影响着病程与转归[9]。可以说,证候是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体质,在体质基础上演变和发展以后形成的临床类型。

近年来,随着中医体质学发展的逐步完善、规范,围绕中医体质与疾病关系的研究日渐增多。通过体质调查研究,中风病、冠心病、糖尿病、痛风、甲状腺疾病、消化性溃疡、慢性胆囊炎、脂肪肝、不孕症、老年抑郁症、亚健康、儿童哮喘、骨质疏松等多种疾病中,各自都有着明显的临床体质类型特征。

2.2 中医体质与皮肤病辨治密切相关 在皮肤病方面,体质学说对许多皮肤疾病的防治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早在《灵枢·经脉》中就有“虚则生疣”的说法;《诸病源侯论·漆疮侯》则记载:“漆有毒,人有禀性畏漆,但见漆便中其毒。”禀性即指人的体质;《医宗金鉴》中也认为“漆疮”的病因是“此证由人之腠理不密,感漆辛热之毒而生”。明·申斗垣《外科启玄》中也提到:“病分寒热者,是人素禀之偏。……虽万病莫越于此,岂止痈疽疔肿乎。”“肥人多湿多痰,多气虚,……故气虚之人生疮疡故多痈。……宜内托之,使邪不内陷则易溃而易完。夫瘦人多火多血虚,……筋骨瘦而不胜于寒,……如生疮疡则多疽,……属阴,……故疽多附于骨,肉色不变,故难溃,溃而难完。”

可见体质是疾病,包括皮肤病,发生的重要物质基础,中医体质学说对皮肤病诊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发病、疾病的从化、治未病等方面,且有其独特性[10]。比如杨文信认为,禀赋不耐,气血不足之体质,是慢性荨麻疹的发病基础,将中医学体质理论灵活运用于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临床疗效良好[11]。

还有谢知音等人,关于银屑病的中医体质研究报道,虽然频数比例及体质类型有差别,但都发现患者容易表现出气虚型和气郁型体质[12~13]。其体质不同,证候类型,病情轻重等有着明显差异。

许多皮肤病,尤其湿疹,常常存在局部皮损辨证与整体辨证不一致的情况,因此更应当注重内在体质与外部皮损兼顾,整体状态的辨证,综合分析。辨质是辨证的前提,在辨质基础上再辨证,能够提高辨证的精确度;因质论治与辨证论治结合,将显著提高治疗效果[14]。

2.3 湿疹辨“质”论治的研究及思考 有学者认为,湿疹患者具有一定的过敏素质,湿疹是在遗传背景支配下,受环境因素和身体健康状态等因素的激发,导致机体处于一种致敏状态[15~16],有许多学者认为脾虚湿盛是导致湿疹类疾病发病的重要病理基础,脾虚是此类患者的体质倾向[17]。宋坪[18]在治疗慢性湿疹时,除分型施治外也提出,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随证加减,对获得较好的疗效至关重要。

通过文献研究发现,探讨中医体质特点与湿疹的发生、变化与预后转归等方面关系的内容较少,仅有袁安香等根据著名体质学专家王琦教授的体质九分法,通过小儿体质调查问卷判定小儿湿疹的体质类型,结论是小儿湿疹证型与中医体质类型关系密切:特禀质、痰湿质与小儿湿疹的关系密切;特禀质、痰湿质易迁延为慢性;痰湿质的小儿易患湿热并重证;易并发过敏性鼻炎[19]。

陈立翠[20],庄严[21]以六分法的分类标准,将湿疹患儿临床症状与各型体质相关的特点进行了对应分析,结果大致相同,各体质类型所占研究总数的比例分布由高到低均排列为肺热阳盛质、痰湿腻滞质、阴虚燥红质、气虚倦怠质、阳虚迟冷质与平和正常质。

由上可见,湿疹与中医体质关系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拓展。目前只有关于小儿的少量研究,采用分类标准与国家认可的标准有一定差异,这可能与小儿的生理发育特点有关。没有相关成人湿疹的中医体质类型研究资料。而且也缺乏结合体质类型,开展治疗、预防干预的报道内容。

湿疹病的发病以及复发、加重都与遗传、性别、年龄、地域、诱发因素等体质因素密切相关,这些易感因素提示湿疹患者具有易感体质。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湿疹辨证与体质类型之间相关性的研究,探讨湿疹患者的中医体质特征。通过对湿疹患者体质类型和证候特点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归纳体质在湿疹发病、病理演变中发挥的作用,从而让临床诊疗更具有目的性、科学性和针对性,更好地提高治疗效果,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诊疗中的特色和优势。为湿疹的防治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叶冬青.皮肤病流行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56~358.

[2]王远红,王相明,吴康君,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近况[J].黑龙江中医药,2009,3:54~56.

[3]旷飞燕,杨志波,曾碧君.湿疹中医临床证候分型及用药情况的文献调研分析[J].中医药导报,2008,14(12):84~86.

[4]时水治.中医辨病辨证治疗湿疹初探[J].中华现代皮肤科学杂志,2004,1(2):160.

[5]许金华,佟雪梅.中医辨证论治湿疹浅识[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1):27~28.

[6]白彦萍.湿疹的中医诊治[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8(4):259~261.

[7]沈冬.湿疹的中医治疗[J].中国临床医生,2011,39(2):20~21.

[8]瞿幸.中医辨证治疗湿疹85例[J].中医杂志,1995,(10);615.

[9]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10]王亭,唐志坤.中医体质学说在皮肤病防治中的应用[J].求医问药,2012,10(3):488.

[11]张剑,邓永琼,杨茜,等.杨文信教授辨质论治慢性荨麻疹经验介绍[J].新中医,2011,43(12):147.

[12]谢知音,白彦萍,杨顶权.银屑病的中医体质与辩证分型的相关性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6):823~825.

[13]卢传坚,姚丹霓,吴大嵘.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体质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7):1255~1257.

[14]李斌,张成会,刘红霞.583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中医体质特征研究[J].四川中医,2010,28(10):62~64.

[15]崔媛媛,李波,郑义宏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15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5):867~868.

[16]陆丽明,陈楷涛.湿疹发生机理的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07,3(9):76.

[17]何丹,林青,王研.特应性皮炎的中医辨证及用药规律[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4):66~70.

[18]宋坪,李博鉴.慢性湿疹的中医辨证治疗[J].中国全科医学,2004,7(12):857~858.

[19]袁安香,张茜,时贞红,等.中医体质类型对小儿湿疹发病及病理过程的影响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6):895~896.

[20]陈立翠,谭艳,余涛.小儿常见变态反应性皮肤疾病的中医临床体质类型研究[J].中医儿科杂志,2010,6(1):37~39.

篇3

[关键词]带状疱疹;中医辨证分型;内服中药;高能红光;综合疗法

[中图分类号]R27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16)06(b)-0142-03

Effect observation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in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comprehensive therapy in treating herpes zoster

YE Zhi-qiang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ingxi County Hospital in Fujian Province,Mingxi 3652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in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comprehensive therapy in treating herpes zoster.Methods 156 herpes zoster patients of Chinese medicine dermatology from June 2012 to June 2015 were random divided into two groups.78 case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mprehensive therapy included oral administration aciclovir tablet,stab bleb and released liquid,high-energy red glow and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Jidesheng Sheyao tablet.78 cases in treatment group were further give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in Chinese medicine of Chinese medicinal decotion 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The course was limited in 10 days.The index of rash healing time,pain disappeared time and clinical effects at the end of treatment were observed.Results After treatment for 10 day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reatment group was 94.87%,which was obvious higher than that was 82.05% in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Herpes zoster;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in Chinese medicine;Chinese medicinal decotion;High-energy red glow;Comprehensive therapy

带状疱疹是临床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皮肤病,是由潜伏在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次激活感染神经和皮肤所致,皮损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痛如火燎的簇集性小水疱,累累如串珠,排列成带状为特征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病情严重者疼痛剧烈难忍,少数可遗留有后遗神经痛,中医学称此病为“蛇串疮”,因其多发于胁肋、腰部,呈带状分布,故又名“缠腰火丹”,亦称“火带疮”“蛇丹”“蜘蛛疮”等。祖国医学认为此病多由于情志内伤、肝郁化火、肝经火毒蕴积;或脾虚失运、湿热毒蕴下注于及下肢所致。笔者采用中医辨证论治联合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中医皮肤科诊治的带状疱疹患者156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78例,男38例,女40例;年龄18~76岁,平均(53.68±7.26)岁;病程为(6.65±2.79)d;对照组78例,男39例,女39例;年龄19~75岁,平均(51.83±6.62)岁;病程为(6.05±2.89)d;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均符合《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1]中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①发疹前常有不同程度的乏力、低热、纳呆等全身症状;②患处皮肤自觉灼热、疼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③好发部位为肋间神经、臂丛神经、三叉神经、坐骨神经等神经支配区域的皮肤;④皮疹为片状红斑上簇集性粟粒至绿豆大的水疱,疱液常澄清;⑤皮疹常单侧分布,一般不超过正中线。

1.3排除标准

①伴有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疾病者或皮疹广泛、病情严重需要住院治疗者;②发生在颜面部不能用高能红光照射治疗者;③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④带状疱疹后期属气滞血瘀证者;⑤带状疱疹后遗症慢性神经痛者。

1.4治疗方法

1.4.1对照组

口服阿昔洛韦片(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B150901180)0.8 g,4次/d,甲氰咪胍片(天方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50609091)0.2 g,3次/d,甲钴胺片(上海新亚药业闵行有限公司,批号:150902),0.5 mg,3次/d,疗程10 d。皮疹有感染者加服抗生素。皮损处只要有水疱、丘疱疹者第1天均以一次性针灸用的毫针或者2 ml注射器刺破放液,用消毒棉签或棉球挤压吸干,并局部碘伏消毒后,高能红光(重庆德马光电有限公司生产的Derma光照治疗仪,产品类型:Derma-415,输出波长:633 nm,输出强度:≥300 mW/cm2)局部照射治疗,照射距离:8~10 cm,每个部位照射20 min,1次/d,回家后嘱患者以季德胜蛇药片研粉后和阿昔洛韦软膏调成糊状外敷患处。

1.4.2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论治内服中药治疗。中医辨证分肝经郁热证型和脾虚湿蕴证型,而瘀血阻滞型病例较少,未在本观察范围内。

1.4.2.1肝经郁热证 红斑、水疱多发于腰腹部及以上部位,症见:皮损鲜红,灼热疼痛,疱壁紧张,口苦咽干,心烦易怒,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以龙胆泻肝汤加瓜蒌红花青紫汤化裁,基本方:龙胆草9 g、生地黄12 g、S芩10 g、当归10 g、山栀子10 g、泽泻15 g、车前子10 g、柴胡9 g、全瓜蒌20、红花3 g、板蓝根15 g、大青叶15 g、紫草10 g、甘草6 g。

1.4.2.2脾虚湿蕴证 水疱多发于腰部以下部位,症见:皮损色淡,疱壁松弛,疼痛不显,食少腹胀,大便时溏,舌淡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以除湿胃芩汤加瓜蒌红花青紫汤化裁,基本方:苍术8 g、陈皮6 g、厚朴8 g、茯苓15 g、猪苓10 g、泽泻15 g、黄芩10 g、薏苡仁30 g、白术10 g、全瓜蒌20、红花3 g、板蓝根15 g、大青叶15 g、紫草10 g、甘草6 g。

1.4.2.3加减 发于头面者加牛蒡子、野,发于下肢者加牛膝、黄柏,有恶寒、发热、一身酸痛不舒等表证者加荆芥、防风、羌活,有血疱者加丹皮,热盛者加石膏,便秘者加大黄,疼痛明显者加元胡索、制乳香、制没药,脘腹胀满者加木香、砂仁,瘙痒明显者加白藓皮、地肤子,水疱大而多者加土茯苓、萆Z,气滞血瘀明显者加桃仁、元胡索、红花加倍使用。1剂/d,水煎服,早晚分服,疗程10 d。

1.5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皮疹愈合消退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及治疗结束时临床疗效,记录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6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皮疹消退,临床体征消失,无疼痛后遗症;好转:皮疹消退30%,疼痛明显减轻;未愈:皮疹消退不足30%,仍有疼痛。总有效率(%)=(治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7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9.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皮疹消退时间和疼痛消失时间的比较

治疗组皮疹消退时间和疼痛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10 d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5%(χ2=4.02,P

2.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治疗组有3例口服龙胆泻肝汤化裁的出现胃脘不适及腹泻稀便,加健运脾胃药后缓解;有2例出现腰酸下坠感,加服杜仲、淮山后可坚持服完中药;对照组中有2例口中有异味感,3例上腹部胀闷不舒,加保胃药后缓解,两组患者用药后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高能红光照射治疗后均无明显副作用发生。

3讨论

带状疱疹属祖国医学中的“蛇串疱”“缠腰火丹”[3],多由于情志内伤,肝气郁结化火,再感湿、毒之邪,肝经火毒蕴积;或脾失健运,蕴湿化热;或感染毒邪,湿热火毒蕴结于肌肤,则见皮肤红斑、水疱、灼热疼痛,故肝经郁热证者治以龙胆泻肝汤清泻肝火、解毒止痛,方中龙胆草既泻肝胆实火,又能利肝经湿热,泻火除湿[4-6],切中病机,为君药,S芩、山栀子泻火解毒、燥湿清热,加强君药泻火除湿解毒止痛之力,泽泻、车前子利水渗湿,导湿热从水道而去,生地黄、当归养血滋阴使邪去而阴血不伤,且有活血、凉血、止痛之功,方中多苦寒降泻之品,易抑肝气,故用柴胡疏畅肝胆之气,并引诸药归于肝胆之经。脾虚湿蕴证则以除湿胃苓汤以健脾祛湿、解毒止痛,方中以平胃散之苍术、陈皮、厚朴及白术燥湿健脾,茯苓、猪苓、泽泻、薏苡仁甘淡渗湿、健脾利水,黄芩泻火解毒。瓜蒌红花甘草汤是明朝孙一奎所著《医旨绪余》中一首治疗带状疱疹的专方,临床上多有报道治疗带状疱疹效果明显,原方为全瓜蒌24 g,生甘草3 g,红花1.5 g,笔者再加大青叶、紫草、板蓝根,以加强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之功而成瓜蒌红花青紫汤,方中以瓜蒌为主,《本草纲目》云,瓜蒌能降火、涤痰结、消痈肿疮毒,故能够清火毒、祛湿热[7-8];配少量红花以活血润燥、祛瘀止痛;生甘草缓急止痛泻火,而带状疱疹病因病机以湿热火毒为主,治疗以清热、利湿、解毒、祛瘀、止痛为主,瓜蒌红花青紫汤切中病机,全方共奏清热解毒、化湿祛瘀止痛、凉血消斑之功[9],故笔者在辨证论治治疗的基础上再加瓜蒌红花青紫汤治疗,疗效满意。

皮肤病的治疗离不开外治法,笔者在皮损处刺疱放液,以微微渗出血丝为度,可达刺络放血的功效[10-12],再以高能红光局部照射治疗,效果明显,其中高能红光能有效促进细胞酶促反应和新陈代谢,加速肉芽组织生长,改善微循环,加速炎症吸收及溃疡皮损的愈合,具有消炎、镇痛、止痒的作用[13-16],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于带状疱疹、皮肤溃疡等的治疗,在止痛和促进皮损干涸、愈合上取得了明显的疗效。季德胜蛇药片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可内服、外用[17],因取材便捷,使用方便,故笔者用之研粉后和阿昔洛韦软膏调成糊状外敷治疗带状疱疹,效果明显。

综上所述笔者以中医辩证论治内服联合高能红光局部照射等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患者止痛、止疱快,较少发生后遗神经痛,效果明显,接受度高,可达满意效果,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59.

[3]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65.

[4]周海啸,舒友廉,许慧荣.龙胆泻肝汤加味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 3(2):99.

[5]万宏程,杨森,范利,等.153例住院带状疱疹患者临床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3(4):225.

[6]谢建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6):118-120.

[7]陈洪文,李园春.参麦清补汤加减治疗43例迟发型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7):98-99.

[8]刘华之,何光华.清热解毒止痛散联合西医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31):149-151.

[9]李伟峰,李培芳,程璐,等.瓜蒌红花甘草汤合龙胆泻肝汤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3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3, 45(7):33-34.

[10]王韶鹏,周玉莲.针刺拔罐治疗带状疱疹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5,22(11):44.

[11]李日庆,何清湖.中医外科学[M].9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52

[12]徐忠良,金瑛,周金土.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伴发神经痛40例[J].中国乡村医药,2015,22(23):41.

[13]马风双.更昔洛韦、氦氖激光联合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7):50-51.

[14]王世广.梅花针叩刺配合拔火罐放血法治疗带状疱疹35例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2,31(8):603.

[15]陈达灿.皮肤性病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丛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2.

[16]刘泽虎.新癀片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3(2):101.

篇4

把辩论赛这种形式引入中学课堂,这是由政治课的理论性和思辨性的特点决定的,也是达到中学教学“三维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培养中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首先,符合新课程改革精神,有利于中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求知”。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著名教育学家顾泠沅说:“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应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学生在辩论这个过程中,离不开个人才华的展示,即要“学会求知”;离不开四人小团体队友之间的合作,既需要队友之间的配合与默契,更离不开大集体――班级同学的支持,即要“学会合作”。

其次,有利于体现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指,辩论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设计、指导,教师要成为学生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在辩论赛的整个过程中,学生是真正的参与者、活动者,其主体地位得到突现。师生之间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双主”地位及其作用各自得到强化和发挥。

再次,有利于调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著名教育学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有了兴趣的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乐思方有思泉涌。辩论赛是一种竞赛活动,既然是竞赛,就有输赢,这符合中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从而教师在不费力的情况下,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对自己的挑战性期望,从而利于自主生成知识。

最后,有利于促进中学生把课堂内外结合起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促进知行的发展和提高。国际学习科学领域有三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做过的才能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是上好课的关键。”辩论需要搜集大量的资料,而这些仅仅在课堂内是无法办到的。辩论式教学有利于创建一种开放的课堂结构,让学生能够走出课堂,在一个开放、立体的空间进行学习、研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这种开放的空间中双向互动、合作研究,必然会发生思想碰撞,激发求知欲,使知识得以不断更新,能力得以不断提高。

但是,辩论引入课堂教学也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辩题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即辩题本身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具有符合社会发展的主流即教育人的意义。通过辩论能不能给人们一种思想启迪,这不但影响学生对辩论赛的热心程度,而且影响参赛学生的热心程度,最终会影响辩论赛的气氛和效果。

第二,辩题具有可辩性。如果辩题所规定的一方观点明显是正确的,另一方观点明显是错误的,缺乏可辩性,那么,观点明显错误的一方不能有力地反驳对方观点,同时因为观点明显错误,给人的印象总是缺乏说服力。而观点明显正确的一方也不容易深入地论证自己的观点,最终会使双方难以深入地展开辩论,影响辩论效果。

第三,辩题要具有可操作性,符合教学需要。这就是说,辩题的选择要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能使他们容易搜集到材料。同时,辩论要围绕所学知识展开。切忌为辩论而辩论,脱离教育教学目标。

第四,辩论赛在课堂教学中不可滥用,也不可多用。教师一定要细细选择教学内容,该用的就要用,不该用的就坚决不用。切不可为追求所谓“热闹”而强加使用,那样既浪费精力,又得不到任何收获。另外,这种形式如果多用,就会影响到学生的精力,甚至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而且,如果这种形式使大多数学生做看客,只有那么几个学生参与,时间长了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第五,教师要做好课前辩论赛的指导工作,做到“事做在课外,功成于课内”。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辩论赛的主持、规则、辩论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处置等,都需要教师去操控。作为课堂教师,一定要做好指导和领导,保证辩论赛为教学目标服务。

总之,辩论式教学,并不是万能钥匙,也不是百宝箱,什么教学内容都可往里装。它只是成千上万种教学方法中的一种。所以,任课教师在使用时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篇5

卡西尔与海德格尔的辩论,常常是含蓄远胜于直率,远远超出了他们1929年春天在瑞士达沃斯的私人性遭遇。同样地,它也远非意味着一场关于康德或者学科的辩论。事实上,相当持久的卡西尔-海德格尔辩论的重要性,从1920年代持续到1940年代-从卡西尔3卷本的(1923,1925,1929)到他的最后一本完成了的著作《人论》(1944),从海德格尔的划的《存在与时间》(1927)到他的《一封关于人道主义的通信》(1946/1947),不仅仅是针对两种康德或哲学-一方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哲学”,另一方是Seinsfrage ,“存在”,对“存在形而上学”的批评-观点之间的对抗,它同时也代表着一个人道主义和反人道主义之间的冲突和关于西方内涵的辩论。

列维纳斯的人道主义标签贯穿于其作品,但特别集中在这三章-“意义与感觉”(1964),“人道主义与无-政府主义者”(1968)和“没有同一性”(1970)-这三章在1972年被收集在如今天版本列维纳斯名之为《他人人道主义》的书中-必须放在智力和精神文本以及由那场二十世纪的关于哲学本质和人道主义价值的深邃而广泛触及的的辩论所建立的参数之内来理解。这固然是一场多方涉及的辩论,有很多投稿者和对话者。但其真正深度却要在卡西尔和海德格尔间哲学的和个人的对抗之中来探明。

请注意这些章节都是在著名的“1968年5月事件”狂热的巴黎学生抗议之前、之中和之后写成并出版的,还有,我们也须知,甚至更强烈地,苏联和毛主义的极权主义、一战和二战中的大量屠杀、二十一年的纳粹恐怖统治、一百万犹太儿童和五百万犹太成人死于大屠杀以及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爆炸这些更大的背景。二十世纪,尽管在和技术上有许多进步,或许是人类历史中最血腥的。列维纳斯不仅仅是对悠久的哲学传统和其在当代哲学上的最大作出回应,也是痛苦地对二十世纪的法国、欧洲和世界境遇作出回应。

我们会忘记列维纳斯是在一个为法籍犹太士兵而建的战俘劳动营度过战争岁月,或者他的父母、兄弟还有数百万与他宗教信仰相同的人被纳粹杀害吗?列维纳斯肯定不会。他的第二本著作,《不一样的存在或者本质之外》(1974),献辞这样写道:“给最亲近的被国家主义者屠杀的六百万之一,肩并肩地成千上万的所有招供者和因相同的仇恨他者和反犹主义而成为牺牲品的国家。”但是,列维纳斯以爱来报答恨,“爱的智慧”,以“他人的人道主义”反对“仇恨他人”-一种艰难的爱,是的,但无疑也是一种“困难的自由”,无疑,微妙也正如从未如此吊诡的当代哲学的残酷。

《他人人道主义》这三章每一章都在捍卫人道主义-来自不同角度和建立在对不可还原的“人的尊严”之信念-一种在功效和价值上对人的自由的信念-上的世界观。每一个都反驳着不同的哲学对手-它们都将人还原成非人。

在“意义与感觉”-出版于1964年,比他的第一本主要著作《整体与无限》(1961)稍晚几年,但已经预示了《不一样的存在或者本质之外》的最后-中,列维纳斯微妙地讨论了意义的起源及其与文化符号的关系。这里,没有指名道姓,对手是卡西尔的文化哲学。我们将在后面回到此章。

篇6

小学语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注重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阅读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在这种教学活动中,阅读是本,理解是本,体验是本,探究是本,发现是本,创新是本。因此,许多教师为了跟上课改步伐,主动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式,但部分教师忽视文本载体,导致灵魂与载体的脱离,忽视文本导致语文课堂高耗低效。我想,语文课堂只有植根于文本语言这块肥沃的土壤,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语文教学才会迎来艳阳天。

语文是以语言的学习掌握为主要任务的。语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以语言为主要学习对象,让学生感悟语言、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否则,就会使语文课缺失了语文味。然而,眼下不少阅读教学课堂出现了许多新生的怪现象。教学过程中不依附文本语言,引导学生读书、感悟、探究、发现,而是把所谓的有“创意”的教学手段、教学环节、教学活动搬进课堂,让学生活跃其中,整堂课下来,有太多的资料补充,太多的多媒体演示,太多的非语文活动,太多的形同虚设的小组讨论、大组发言,处身其间,常感“乱花渐欲迷人眼”。课是热闹非凡、多姿多彩,人却飘幻至极,稀里糊涂,众人是“食而不知其味”。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我的第一首诗》一文时,先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父母对我的第一首诗的不同评价,学生找出来后,让学生分别读文中相关句子,说说自己如果听了爸爸、妈妈这样的批评和鼓励后会怎样想,接着用大量时间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分别以父母的教学方式哪种好为观点举行辩论会。实际上,由于学生事前没有准备,辩论会既不“热烈”,又不“精彩”。课堂上,少数学生忙于自我表现,多数学生被动充当陪客的辩论会,实在没多大意义。一方面,学生虽各执一词展开辩论,但自始至终都没有说出令人信服的内容观点,这难以让学生的认识得到深化;另一方面,因为辩论,学生很难就某个问题达到共识,到辩论结束,双方仍各持自己的观点,这对于学生理解课文没任何裨益。退一步说,就算这个辩论会辩论成功了,对学生理解课文又没有多大价值,学生游离于课文之外,不读不思,光凭你一言我一语的辩论,他们能得到阅读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吗?这种脱离了文本语言的教学,只是一种天马行空式的教学。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本无非是个例子,借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和载体,是发展思维的最好手段。文本语言的土壤是肥沃的,是任何其它媒体无法替代的。有载体才能有灵魂。孩子只有通过观察语言文字,借助语言文字,才能唤起“活动形象”,只有用心去思考,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才能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情感,只有通过一定的载体才能真正完成精神传承的任务。

教育专家成尚荣先生说:“阅读是一种聚会,是读者被作者相约或召唤入场,读者与作者对话,理解文本,在理解文本生成意义,而且生成新的意义,这样,对话在文本阅读中获得文化。行进在拐点上的语文教育,是用浮躁的活跃让学生习惯肤浅,还是用思维与精神的历险使学生走向博大?”多么值得深思的告诫。教育拒绝浅薄!教师必须进行有意义的引领,使孩子在肢体获得快乐的同时获得思维的快乐。这才是新课程要追求的境界,有温度,更有深度。如一位教师教《妈妈的账单》一文时,让学生在学习了彼得和妈妈的账单后,老师出示最后一节的插图,问读懂了什么?然后想象说话:现在如果你是彼得,或是妈妈,你心理在想什么?课堂上,多处穿插说话训练,将语言训练落实到实处,接着出示两份账单,让学生对比着读读母子的两份账单,问学生对妈妈的账单有没有更深更新的认识?最后让学生读这份饱含妈妈良苦用心的账单。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多角色、多层面地触摸语言,揣摩语言,将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言语,让学生真正用心去咀嚼、去体验语言文字中蕴含着的思想情感,将妈妈的账单寄予的深刻情感步步推进,层层提升。如果教学没有锁定在学生的语言实践上,课堂教学必定漂浮游移,华而不实,从根本上失去语文学习的意义。因此,我们要依托文本语言,引领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潜心会文,披文入情,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强调内化吸收,强调外化表达。

我们在教学中,要把文本语言,通过多种形式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在运用中吸收内在,在运用中把握语言的特点。语文教学的魅力在于提升生命韵味,陶冶人文情怀。语言和精神永远是语文教学的两根支柱,离开了精神的语言缺失生气灵性,离开了语言的精神空洞乏味。因此,我们只有让灵魂深深扎根在语言文字这个肥沃的土壤中,语文才有生命的活力,因为这种植根与语言土壤中的认识才是真实、丰满、鲜活向上的!

篇7

为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联系生活体验,感受语文的美

“生活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是生活的工具。”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切实以生活体验为依托,结合教材内容,寻找生活中丰富的学习资料,在掌握学习资料的基础上对课文的讲解,引申与挖掘才有真正的实践意义,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展开有意义的教学实践,充分调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教学资源为语文教学服务,切实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教材准确把握的力度与深度。

二、拓展阅读广度,开阔学生眼界

在语文教学中,除了必要的生字生词的学习与识记之外,其他的学习都是要摆脱教材的束缚,开展丰富多彩的“经典诵读”“经典诗文朗诵”等活动,一来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二来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应用于实践的能力,通过学生自己选材,阅读经典,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

三、课堂生动活泼,充分调动学生

语文课堂教学时充满活力和热情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分角色朗读、话剧表演、分段阅读等方式,可以达到提升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与创造性的目的,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加强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的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中应该对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进行充分的调动,在学生活跃的气氛中进行课堂教学,十分有利于提升语文教学的实践性与学生的创造性。

四、创建和谐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课堂气氛

教师只有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效果与效率都得以显著提升,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教师跟学生进行充分的合作,在教学中落实赏识教育,学生与教师充分思考,进行赏识性教育,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能力,对学生的成长与学科学习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需要从简单的、机械的识记与背诵的关系中解脱出来,将语文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师生关系的和谐可以直接促进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学生对教师的肯定是现在的环境下学生进行课程学习的一项很重要的学习动力。学习中应该加强与学生和谐师生关系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将语文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语文的生命在于实践,在实践中加强学习,在学习中加强语文实践教学的培养,互相协调,相互促进。

五、开展辩论比赛,培养辩论能力

在中学教学实践中,我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辩论活动,活动主题一般是结合课堂教学实践中比较有讨论意义的话题。在开展的辩论活动中充分重视学生对课文的把握能力与力度,又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辩论能力,在辩论中促进学生发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的提升和辩论能力的培养。如在拓展阅读活动中,学到一课《羚羊木雕》时,让学生针对爸爸妈妈与“我”的两种思考问题的观点进行辩论,学生对孰是孰非有着自己的理解,在举手表决过程中很自然的分为两派:一派认为“我”的做法是正确的,赞成“情义无价”,另一部分则认为爸爸妈妈的观点是正确的,物品属于贵重物品,不可以随便送人。双方各持己见,据理力争,都依据生活常识和生活中的常见问题以依托,进行仔细认真的准备,用自己的素材去支持自己的观点。通过辩论赛的进行,有力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与意义的理解与掌握,又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进行彻底的反思,印象深刻,意义重大。另外,激烈的辩论,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也起到关键的作用。辩论比赛结束后的几周的周记中总有学生从各个角度,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对辩论赛的描述与回忆,也有对通过辩论活动所得到的感悟与自身对语文教学活动的美好体验的总结与阐述。这也许就是对语文教学活动感兴趣与教学活动有一定的效果的侧面的反映与展示。

篇8

甚至我都不觉得这样坚持下去还有什么意义。我不知道为什么要一直待在这里呀!因为一开始来到这里我就说了,学东西的呀,如果再也学不到东西,或者从凯当你开始发现你在这里学不到东西的话,你还会选择继续在这里呆下去吗?肯定是不会的呀。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你生气算什么呀对不对。

你总是说要尊重别人的选择,要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可是你一直都在生气啊,就说明你从来都没有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你一直都觉得自己是对的,你一直都觉得别人做出这样的选择,对你这个角度来说是不利的,给你造成了很多麻烦,所以你才会生气,才会觉得那个人真的不行,可是那个人是真的不行吗?人家只是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而且我觉得现在的辩论真的是很让人难受,因为他们没有掌握真正的辩论技巧。就像我们今天采访过于宽老师,他说辩论,其实就是一种学问上的讨论。就是要打开那种深奥的学问了认真,可是我们平时呢就是把辩论当成互怼的一个平台,就是文明的骂架,我一点都不喜欢这样。 并且一点都不感觉这样的辩论是有意义的,我能从中学到什么东西呀?我觉得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无论到最后我们是留在这里还是选择离开我都希望我们能够好好的想一下,我们来到这里的初衷到底是什么?我们来到这里要学什么,或者是给他创造什么样的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推荐期刊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文秘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