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2 10:25:5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法律法规的特点,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1 国外度假旅游与旅游度假地的发展
度假旅游始于公元初,开始是作为少数统治者消磨闲暇时间的一种需要。如最早出现的为了满足执政官需要而建立的公共浴室和相应的旅店配套设施。直到 18世纪,休闲度假也只是少数统治阶级和富裕阶层消磨闲暇的一种活动,而并非大众生活中的组成部分(Tower,1996)。大众化的休闲度假出现于19世纪,随着中产阶级规模的扩大,可自由支配的财富的增多,便捷交通的出现 (刘家明,1999),尤其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环境问题日益加剧,使大众休闲度假在欧美等国家日益活跃,具有医疗性质和保健性质的环境质量优越的地域成了人们在闲暇时间竞相追逐的地区,出现了海滨度假、湖滨度假、山地度假和温泉度假等不同资源类型的度假地。进入20世纪60年代,伴随着度假旅游的大发展,在加勒比沿岸、地中海沿岸、东南亚国家的海滨地区、夏威夷、澳大利亚的海滨地区形成了以夏季休闲度假为主要目的的海滨旅游度假区,在欧洲的阿尔卑斯、韩国汉城附近的山地,出现了以冬季山地运动、健身为主要目的的山地度假旅游区。20世纪70年代后期,大多数欧共体国家有一半或一半以上的人口每年离家休假至少1次。到20世纪末,欧美一些国家的度假旅游甚至成为各类旅游产品中居主导地位的产品。1994年,以度假旅游为主要目的的旅游者——英国占59%,德国占75%,法国占57%,西班牙占55%(骆文滔,1997)。
20世纪后半期,随着亚太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也成为该区域的新时尚。1994年,亚洲除韩国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旅游者中休闲度假的比例至少占外出旅游的2/3。到泰国旅游的外国人中80%以上是为了度假观光,而新加坡的入境旅游者中以度假旅游为主要目的的人数占旅游总人数的60%左右(刘家明,1999)。热带、亚热带海滨度假地是休闲度假的最主要去处。
为配合度假旅游的迅速发展与旅游区建设的需要,世界旅游组织聘请的有关专家,专门对世界上较著名的6个旅游度假区:西班牙的加那利蓝岛、土尔其的南安塔利亚、多米尼加的波多普拉、墨西哥的坎昆、韩国庆州的波门湖和印尼的巴厘杜阿岛等地的发展条件,规划与建设,对地方社会经济的作用进行了调查研究与总结(E. Inskeep,Mark.C.1993)。
1.2 我国度假旅游与旅游度假区的发展
我国的度假历史也很早,早期的度假较典型的为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式的旅游度假区,如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北京的颐和园等皇家园林,以及苏州、无锡等地的私家园林,但度假的主体为极少部分帝王将相、皇亲国戚和社会名流。现代休闲度假则主要集中在海滨、山地和温泉疗养地等,以避暑和修疗养为主要目的。前者如著名的避暑胜地河北秦皇岛、江西庐山;后者主要为解放以后建立起来的各类修疗养院,如云南个旧为锡矿工人建造的温泉疗养院等。真正大众化的休闲度假始于20世纪90年代。以1992年国务院批准建立的12个国家旅游度假区为标志,我国的大众化度假旅游产品开始启动,特别是 1995年“五一”双休日假期的启动,以及1996年国家旅游局推出的“度假旅游主题年”活动。经过8年的发展,现已大体形成了一个“三三”式结构:一是以满足海内外度假需求为导向的国家旅游度假区和部分省级旅游度假区;二是以满足暑期度假休闲需求为主的海滨度假地;三是以满足双休日需求的环城市旅游度假设施。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国度假旅游的发展趋势:观光度假旅游成为市场的主体。从单独分列的1999年来看,国内游客中以度假/休闲为主要目的的出游者占到总量的8.6%;2000年增至16.8%;2001年上升至17.7%。
从休闲度假的核心市场区——京津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来分析,其度假旅游的发育程度与速度惊人。京津环渤海地区以最典型的北京市为例,根据2000年的调查,在北京市常住居民中,占人口总数50%(中等收入者35%,富裕阶层11%,富有人群3%,豪富人群1%)的中等收入以上的人群中每年平均有1次以上的休闲度假活动,每年以休闲度假为主要目的的旅游者占这部分人口中的比例超过50%。长江三角洲地区以上海市为例,1998年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其以休闲度假为主要目的的旅游者的比例达到了29.3%。珠江三角洲地区以最具休闲度假功能的珠海市为例,珠海游客的78.2%来源于珠江三角洲,从1999年的调查统计显示,到珠海旅游的游客中以休闲度假为主要目的的占32.7%。我国的12个国家旅游度假区除了云南昆明的滇池、福建南平的武夷山外,其余皆分布在京津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或与此相近的海滨地区。
1.3 我国旅游度假区的现状问题与度假旅游的发展趋势
美国未来学家甘赫曼将人类社会发展的第四次浪潮预言“休闲时代”,据一些国外权威研究机构的预测:旅游、环保、IT产业和文化产业将是21世纪全球发展最快的产业部门;据WTO预测:到2020年国际旅游将达16亿人次,2万亿美元。休闲产业将取代传统的主导产业和现代的信息产业等,跃居世界第一大产业的位置,而我国到2020年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第四大客源国。中国国家旅游局未来20年的目标是“从亚洲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迈进”。
目前,我国旅游市场的总体特征是:旅游已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国际旅游向东亚太转移(旅游人数从1975年3.9%增加到1997年14.7%),我国已成为国际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旅游产品正从观光型向观光、度假和专项旅游相结合的趋势发展,度假旅游正成为发展速度最快的旅游产品。一些书籍甚至预测到2010年我国的度假旅游收入将达到7200亿元人民币,占当年旅游总收入的51%。
鉴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趋势特征,在“十五”计划期,国家和多数地方政府都将度假旅游的发展与度假区建设作为其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国家旅游局提出的旅游度假区的发展目标是“要在国务院批准的12个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基础上,将一批条件比较成熟的省级旅游度假区和外资建设的度假区批准为国家旅游度假区,以增加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数量,扩大国家旅游度假区的规模”;“把集中力量抓好海南热带海岛海滨度假地的建设作为全国开发旅游度假产品的重点”;“把青海、甘肃、新疆、黑龙江建成暑季度假旅游的新的热点地区,分流东部海滨压力,促进西北大开发”;“其他地区要在“十五”期间,规划建设一批借助山间、湖畔、林地、温泉等区位和资源优势的旅游度假地,以形成度假产品的多样化”;“环城市度假设施要更加适应家庭式旅游的需求,逐步增加和调整经营项目,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地方旅游度假区的发展以长江三角洲度假区为最。目前,江苏省已有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和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2个,在江苏省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中,将规划建设8个旅游度假区(省级及国家级),其中多数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区域内,以苏锡常地区和南京为主(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天目湖旅游度假区、阳澄湖旅游度假区、苏州金鸡湖旅游休闲区、连云港海滨浴场、常熟尚湖旅游度假区、东海温泉等)。上海市对度假旅游区的发展也相当重视,但限于自身的资源条件,度假区数量相对较少,除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外,主要分布于滨海和城郊区(县)。浙江省在2005年以前,将按照成熟一个批准一个的原则,批准建设13—15个城郊休闲型、历史文化型、湖山型、滨海型、海岛型和温泉型旅游度假区。苏州市在《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1996—2010)》中,将规划建设除太湖度假区外的淀山湖度假区和阳澄湖度假区等5个地方级的度假区。北京市在1996年就已批准设立6个市级度假区,目前发展的趋势有增无减。
与旅游度假的红火发展和度假旅游区的雨后春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目前存在的问题。国家旅游局将其归纳为3个方面: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国际化水平不高;海滨度假地的淡旺季严重失衡;环城市旅游度假设施的总体质量差强人意。除此之外,对度假旅游需求与旅游度假区发展趋势把握不准;旅游度假区策划创意与规划设计缺乏新意,雷同模仿;以及个别地方设立度假区的动机不纯(如以房地产开发为主要目的)等,也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针对度假旅游的发展趋势和目前我国旅游度假区存在的突出问题,借鉴国外成功度假区的经验,旅游度假区的发展与规划将主要集中在2个方面:度假环境的营造与旅游项目的策划(发展趋向)。
2 旅游度假区的环境营造
2.1 度假旅游与旅游度假区的概念
事关公平正义与伦理道德是网络热点事件发酵的基本前提
网络对物理空间的突破,来自不同地域、各个阶层的群体成员,彼此之间先前几乎没有任何规范维系相互关系,且他们可以随时加入随时退出,所以这个群体的异质性较大,对事物认知具有广泛性和敏感性,因而现实社会中的任何矛盾几乎都能在网上形成舆论热点,有关部门对网络舆论的专题调研发现,互联网热点话题比较容易集中在八个方面爆发:涉“官”与涉“腐”内容;涉“富”或贫富差距;涉及社会“公平”和“正义”;涉及民族主义以及、中外关系;涉及伦理道德;涉及民生的内容;涉及公共安全、重大事故、自然灾害、环境污染;涉及明星“星闻”、“绯闻”及知名企业、敏感地域。以上八个方面可用八个字加以概括“公平正义”与“伦理道德”。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较为集中于这一时期,网络这一匿名平台正好给予了各种意见与价值观加以表达与展现的平台,从而使得网络成为社会价值观的集散地与放大器。各种价值观在寻求表达的过程中往往借助于传统的“伦理道德”思想与现代的“公平正义”观隐藏地加以表现,从而形成一个又一个独特的网络热点事件。
网民个性化自我表达是网络热点事件形成的关键因素
网民由于可以隐匿身份,自恃是“无名的大多数”,结成的暂时性群体关系通常是虚拟的、短暂的、缺乏约束与承诺的,由于彼此不相识,人数众多,常常会因彼此的暗示、情绪上的传染而陷入到一种非理性状态。
这种非理性状态表现在行为上就是网民们有明显的群体娱乐特征,参与事件传播的人更多的是怀着一种唯恐天下不乱的看客心理,甚至可能在言论和行为上走向极端化,从事件混乱发展的过程中取乐。于是,越是消极性、越有攻击噱头的事件和人物越能得到一部分网友的响应。不少网络事件本身并无特别之处,但只要存在矛盾,网民们就会尽力找出突破口,挖掘到事件深处,以道德的名义参与事件的发展。这当然与人的本性有关,“潜藏在人类心灵深处的原始冲动,总是渴望挣脱和释放,一旦条件成熟人们总乐于表达”。
非理性状态还体现在对虚假的、夸张的、不确定真实的事件不容易在短时间被鉴别,常常会延续一定时间的错误继续进行传播,使得事件的后续影响较久。
网络公关大行其道是网络热点事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通过考察近年来的网络热点事件,我们发现样本中超过五分之一的事件牵涉到国家、政府、企业、外国人和外国媒体,并最终都引起各主体采取公关措施。以企业为例,市场上的企业危机事件呈现出一个明显的特点:无论是危机的兴起、扩散还是深化,背后都有明显的网络推动的痕迹,众多的网民在有意或无意间扮演了企业的“杀手”――恒源祥十二生肖广告危机风波、“艳照门”对洁尔阴等企业的危机风波、万科“捐款门”事件引发的危机风波、抵制家乐福事件、三鹿产品信任危机等,无一不反映了网络热点事件理应得到行为主体的关注和警惕,网络公关成为各行为主体必须面对的工作。
据网络业内人士称,中国现在的网络推手至少有数万人。著名的网络推手阿任说:“现在是网络推手的春秋战国时代。”透过很多的网络事件和网络红人,人们渐渐发现,“红人”并非偶然成名,他们的背后是网络推手。“天仙妹妹”的背后是推手浪兄,“芙蓉姐姐”的背后是网络推手陈墨。 “封杀王老吉”的帖子经过网络传播后,让王老吉销量大涨。其背后也是网络推手。
网络推手的兴起是利益驱动使然,把普通人、普通事在网络上炒红,再利用事件和人的热门效应获得经济效益,这是网络推手工作的一部分,当然其主要工作还是对企业和产品的推广,这些网络营销策划师很善于把握网友的喜好,网友们则不知不觉跟随推手们一起转帖、讨论,不自觉地被网络推手“牵”着鼻子走。
传统媒体的不断加入是网络热点事件发展的真正动力
互联网由于具备比传统媒体更强大的互动性和快捷性,使得传统媒体很乐意和互联网结合,从互联网上撷取一些有价值的新闻。互联网又因其言论的平民性,需要传统媒体权威的声音,以及一些社会舆论的延续,深受传统媒体舆论的影响。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发展产生影响。由此可见,网络传播可以延续传统大众媒介创造的舆论环境,同时也能制造网络环境里的新舆论。
对于热点网络事件,有的源于传统媒介,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现实社会中算不上热事,而透过网络的扩大,强化了影响。
我们处于一个被媒体全包围的时代,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一起构成了触角无处不在的传播网。
“人肉搜索”是网络热点网络事件吸引网民的黄金法则
网络事件发生之后,如果一切都是已知的,缺乏未知数,那么网民很快便会失去热情。但是当事件和人物引起足够关注而却保持匿名之时,它便挑战了网民们的好奇等心理,此时“人肉搜索”便以一种“活动”加“游戏”与“完形”的方式吸引着人们参加。在网友的合力搜索下,网络上演了多次的“人肉搜索”及追杀令,对现实中的个人和群体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当“人肉搜索”触碰到一些不合理、不公正的公共事件时,即使包括那些对“人肉搜索”所意味的网络暴力颇有微辞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它作为一种网络监督的力量。“人肉搜索”以一种不期然的方式挺进公共事务,也以一种意外的方式弥补着现行法律的某些缺陷,此外,对某些诸如腐败、社会不公正等社会问题的涉入将进一步拓展网络民主与言论自由的领域。然而由“人肉搜索”引起的暴露个人隐私、道德侵犯、“网络追杀”为目的的暴力倾向等,也成为影响互联网健康发展新的瓶颈,应当引起相关的重视。
【关键词】配电网;规划;特点;理论线损率;估算方法
配电网的规划中,存在一定的特点,需要规划人员根据其特点,结合配电网实际的用电需要,实现对理论线损率的估算。配电网线损是我国电力部门中一项具有综合性技术和经济的指标,全面反映出了配电网运行管理的实际情况。现代配电网规划中,对不同阶段目标年度涉及的规划都有综合线损率的规划目标要求。因此,需要电力企业进行必要的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计算的内容主要包括高压线损率、中压线损率和低压线损率,这些指标对配电网规划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作用。
1.简述配电网规划的特点
1.1 配电网规划的定义
配电网的规划,主要是以对我国城市配电网中未来负荷的增长情况的分析和研究作为基础,对城市配电网系统的扩建和改造进行设计。以最大化的满足未来电力用户容量和电能质量作为前提,对配电网规划中可能出现的不同的线路数、接线形式和导线截面等进行考虑,以配电网的运行经济性作为主要指标,选择出最合适的配电网规划和改造方案,以获取更高的经济利益的一项过程。
1.2 配电网规划的内容
配电网规划的内容基本上相同,具有明确的目标。例如,配电网规划中的内容包括对配电网的布局和负荷分布现状进行分析,明确配电网规划中供电的可靠性、制定合理的目标等;划分出不同的供电区域;预测出电力线路中产生的电力负荷,对城市中的电网结构进行分期的整体规划;对配电网规划实现后的经济效益和扩大的供电能力进行估算;编写出配电网的规划说明书等。
1.3 配电网规划的特点
配电网的规划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特点,包括复杂性、离散性、动态型、非线性、多目标性和不确定性等,对规划人员具有较高的要求。配电网规划中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涉及的内容比较多,需要考虑较多的因素,不能实现准确的确定化和定量化。而且,配电网的规模在日益扩大,不利于规划管理;配电网的离散性,主要体现在电力线路的架设主要是依靠整数回路进行的,所以在进行规划决策的时候,所取的值基本都是整数或者离散的等。
另外,配电网规划中的动态性,主要是体现在进行网架规划的时候,不仅需要满足一定的规划年限内的技术和经济等性能指标要求,还必须对配电网的未来发展和以后性能指标的实现等问题进行全面的考虑。多目标性主要是指,配电网中的规划方案不仅需要满足新形势中配电网的技术和经济等要求,还需要对配电网所处的环境、社会和政治等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而这些因素,大部分都是相互矛盾或者相互冲突的。例如,在实际的规划过程中,电力网络的建设不仅要求应用最少的投资费用,还要求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较少的占地面积和较小的环境污染等。这些不同的要求,要求配电网在进行规划的时候,必须对如何对这些目标之前进行综合衡量进行充分的考虑。另外,不确定性也是配电网规划特点中的一项关键因素,主要是因为配电网中的设备有效度和负荷预计等工作存在明显的不确定性。因为配电网规划具有独特的特点,因此在实际的规划中,对规划设计人员的要求也相对比较严格。例如,配电网规划设计人员不仅要全面掌握自身专业和涉及部门中存在的专业领域,还需要满足配电网在经济技术等方面的特殊要求,需要规划设计人员和相关部门进行交流沟通,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配电网的规划还呈现出多阶段性的特点,在实际的规划过程中,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或者短视行为。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在进行配电网规划的过程中,电力企业应该从长远的角度对电网的布局进行整数综合考虑。换一种说法就是在当前阶段的配电网规划设计中,全面考虑不同规划设计方案所选线路对以后各规划阶段的影响。
2.配电网中理论线损率的估算方法
目前,配电网的规划中,传统的电力线路线损率方法包括台区损失率法、等值电阻法和电压损失率法等。虽然这些线损率计算方法在我国的工程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系统数据。因此,主要是用来实现对现状配网线损的计算。下面分别叙述不同电压等级下的配电网线损率估算。
2.1 高压配网线损率估算
相对来说,高压配电网的结构比较简单,收集相关数据的时候比较容易。在进行高压配电网的线损率计算的时候,计算人员只需要按照高压配电网中对网架规划和不同区域负荷的预测,就能实现对高压配电网的潮流计算,得出高压配电网中的最大负荷总耗Ph,max,再利用最大负荷损耗时间计算出高压配电网中的年线损电量和线损率:
其中,lmax 是指高压配网中最大负荷状态下损耗的小时数。
2.2 中压配网线损率估算
中压配网中的网架结构,相对比较复杂,如果依次对中压配网线中的馈线进行线损计算分析,会形成比较大的工作量,不利于保证线损率的计算质量。不同地区中的中压配网线具有不同的馈线接线方式,但是馈线结构基本相似,可以按照馈线中接线方式的不同,进行分区域的线损计算,然后在逐个累加计算结果,以得到整个中压配电网的线损。例如,如果中压配电网中馈线的接线方式主干线的负荷处于均匀分布的状态,配变装接的容量比较合理,应用的型号也基本形似,可以实现对中压配网中单条馈线平均配变总容量和台数的估算。然后,按照一定的损失系数法,也就是电压损耗和馈线的功率损耗分别利用电力线路末端记重进行负荷供电时产生的功率损耗乘以某一系数Gu和Gp进行估算。这种方法可以按照中压配网中每条馈线首端的负荷、主干线参数和电力线路上负荷的分布形式对该条馈线中的电压损耗和功率损耗进行直接的估算,不需要逐点进行计算。例如,对配电网线路中馈线功率损耗的计算,每条馈线损耗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PL0主要是指电力线路末端集中负荷时所产生的功率损耗。
2.3 低压配网综合线损率估算
低压配电网中具有较多的节点、元件和分支线,而且不同分支线的型号、运行数据和功率因输等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低压配网的线损计算过程中,因为这些数据收集的时候比较负责,工作难度比较大,所以不能保证线损计算结果的精确性。因此,低压配电网的规划过程中,实现对配网中线损率的计算,工作难度比较大。在低压配电网的规划过程中,会受到两个约束条件的限制,分别是电压损耗率和平均线损率。在进行低压配电网线损率的估算的时候,计算人员可以先以满足电力线路中最大允许电压损耗率和最大允许线损率作为基础,找出同时满足这两项要求的,并且在定线路负载率的情况下,电力线路中主干线的基线长度,再根据一定的公式输入实际配电网规划结果中的关键数据,修正电力线路中要求的最大允许线损率,实现对低压配电网规划线路中线损率的估算。
3.总结
目前,我国配电网的规划已经成为我国电网的建设和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在电网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全面了解配电网规划的特点,根据实际的电力用电需求,选择合适的线损计算方法,对不同区域配电网规划中的线损率进行估算,保证估算结果的准确性,才能为配电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促进我国配电网规划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秀卿,汪海,许传伟等.基于免疫遗传算法优化的神经网络配电网网损计算[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9,37(11):37-39.
[2]霍佳丽,王主丁,聂崇峡.常用电能损耗近似计算方法的误差分析[J].电网技术,2009,33(18):50-5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调研2011年我院发生的280例青霉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事件的相应报告。
1.2 分析方法
采用Excel表以及手工筛选方法统计280例患者的资料情况,统计内容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药品种类、不良反应发生涉及的系统/器官损伤等情况。
2 结果
2.1 病例
280例报告中,男138例,所占比例为49.3%,女142例,所占比例为50.7%;患者最小出生5 d,年龄最大87岁,具体年龄分布情况:小于18岁53例,所占比例为18.9%;19~29岁40例,所占比例为14.3%,30~39岁46例,所占比例为16.4%;40~49岁46例,所占比例为16.4%;50~59岁34例,所占比例为12.1%;60~69岁21例,所占比例为7.5%;70~79岁16例,所占比例为5.7%;大于80岁24例,所占比例为8.6%。
2.2 不良反应所涉及的药品种类以及给药途径
研究表明,不同给药途径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有较大影响。口服用药不良反应139例,所占比例为49.6%;静脉滴注133例,所占比例为47.5%;静脉注射4例,所占比例为1.4%;肌注3例,所占比例为1.1%;皮内注射1例,所占比例为0.4%。280例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到多种青霉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最多的是口服阿莫西林阿莫西林,主要是因临床应用比较分析。具体的药品不良反应所涉及的种类分布如下。
3 讨论
【关键词】 水溶性维生素;不良反应;一般规律;特点分析
水溶性维生素是能溶于水的有机营养成分,主要有维生素C、维生素B2、维生素B1 等,是患者机体相关生化反应能够正常运行的重要成分,在临床上作为辅助用药使用。水溶性维生素在使用时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为对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进行分析,作者对南阳油田总医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采用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6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采用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65例患者,男36例,女29例,年龄1.5~67岁,患者平均年龄36.9岁。其中10岁以下患者21例(32.3%),10~50岁患者13例(20%),50岁以上患者31例(47.7%),患者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后均出现不良反应。
1.2 用药情况
所有患者均采用静脉滴注方式治疗,其中39例患者将水溶性维生素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进行稀释后静脉滴注,12患者采用水溶性维生素溶于5%葡萄糖氯化钠进行静脉注射,9例患者采用水溶性维生素溶于10%葡萄糖进行静脉注射,其余5例患者采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进行稀释后注射。患者均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治疗,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后立即停药并进行积极的对症治疗,对患者不良反应现象的消失进行观察。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患者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治疗后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统计分析具体见表1。
3 讨论
维生素在维持人体代谢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人体必备的物质成分,然而水溶性维生素在体内容易随着尿液被排除,体内没有非功能性的单纯储存形式,人体内维生素量超出人体所要后会自尿液中排除,这种自动调节功能避免了维生素聚集所引起的中毒情况。水溶性维生素作为临床治疗中给予患者肠外营养的重要物质,能够满足人体每日的基本生理需求,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体力,对于患者的康复有着较好疗效,因此在临床治疗中普遍使用。随着水溶性维生素在临床辅助治疗的广泛推广及使用,水溶性维生素的不良反应逐渐增多,因此对水溶性维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进行分析,对于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一般认为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有:1.患者自身原因,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不同,一些过敏性体质患者对于药物的过敏程度较高,目前进行临床药敏测试时,主要是针对药物进行而忽视了维生素的测试。水溶性维生素的药物成分比较复杂,无法准确的测定过敏原,这就导致一些高过敏体质患者在用药治疗时,可能对某一成分过敏从而产生的严重过敏现象。2.水溶性维生素有自动调节功能,多余部分能够自行排除,因此一些医护人员在进行静脉滴注时对药物剂量不够重视,未严格掌握,导致患者体内出现大剂量的维生素,从而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患者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等受到损害。3.水溶性维生素具有一定的毒性,然而在临床治疗中,认为水溶性维生素安全性较高,因此毒性通常被忽视,较大剂量的药物使用对患者的肠胃造成严重刺激,患者肠胃功能紊乱,出现呕吐、恶心,腹泻等现象。因此在使用时应该严格遵照医嘱或者药物说明书的用量,对于不同年龄、体重的患者给予不同的用量,体重在10kg以上的儿童或者成人每天一瓶,本次参与研究的患者,在药物使用时,每天给药均为两瓶,严重超出说明书要求的剂量,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4.在静脉滴注时,滴注速度过快超出患者的可承受力,患者体内血药含量过高,对于一些体质虚弱及过敏体质患者来说,药剂已经超过患者可承受的安全范围,导致出现不良反应。
结果显示,老年患者及幼儿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明显高于年轻患者,这是由于两类人群身体较为虚弱,药物耐受力较差,因此在药物使用时,针对此类人群用药的剂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在患者滴注时,医护人员随时观察,对患者药剂滴注速度及情况进行观察,发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立即停药并采取有效措施。医护人员在对患者用药时,要准确掌握药物的适应证,药物禁忌等,对于可发生反应的药物禁止同时使用,对于高过敏体质患者用药时,医护人员要谨慎使用。患者用药出现不良反应时,医护人员要立即停药对患者进行紧急处理,缓解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对患者进行安抚,减少患者的紧张心理,医护人员对停药后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观察,若情况严重立即进行急救。
参 考 文 献
[1] 张黎娟,崔静静,王燕,复方水溶性维生素过敏反应1例.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13(11):1752.
关键词:假动作;概念;教学训练
篮球作为一项竞争性、对抗性均较强的运动,对运动技术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故要求运动员不但身体素质好,也要掌握一定的运动谋略。假动作是篮球运动中应用最多的一种进攻技术,故球员经常会采用该战术,以掩盖自己的进攻意图,获得更多的进攻机会。那么,假动作在篮球进攻技术中都有哪些特点与规律,在教学中又应如何对学生进行训练?以下主要就这几个问题进行分析。
一、假动作的概念与特点
所谓假动作,则为假的、虚的动作。在篮球运动中,假动作是一种假装进攻,吸引或诱惑对方的动作,目的是让对方因假动作而作出错位判断并采取防守,从而寻找真正进攻机会的掩饰动作。假动作是篮球技术的有机组成部分,也体现并丰富了篮球技术内容。
二、假动作的特点与规律
假动作最大的特点是模式并非固定、统一的,简而言之则为一个字“变”。第二个特点是隐蔽性强,可避实就虚,以巧或以智取胜。在进攻中,假动作既可接真动作,也可接假动作,故假动作的位置与其规律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若想进攻离篮球圈较远的位置,假动作可发挥的空间则更大,假动作的类型也会更丰富,包含左右、前后、上下及旋转等多种形式。
假动作的表现形式与进攻位置密切相关,以进攻位置为分类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表现形式:(1)捍卫与得分后卫位置,假动作最全面,要求上下、前后、左右及转体都有;(2)大前锋位置,要求有上下、左右及转体这几种表现形式;(3)中锋位置,要求有左右、转体这两种表现形式。另外,同一位置上身材不同的球员,所采用的假动作表现形式也会有差别。中锋位置,若球员身材高大强壮,要求有简洁的转体假动作。前锋位置,身材高大者需要运用的假动作少于身材瘦弱者。掌握了基本的假动作规律后,根据每种进攻技术的特点,有效地使用与自身特点相符的假动作,并在实践中继续深化,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假动作在进攻技术中的教学训练
在篮球运动中,假动作是体现一位球员灵敏度、协调能力及技术水平的重要依据。因此,对学生的假动作教学训练,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包括运球、传球及投篮等。
1.基础训练
首先,让球员进行各种姿势的起动练习,包括原地静止、原地碎步、跳跃及滑步等姿势的快速起动练习,且能从正向、背向及侧向等多个方向听令快速起动。其次,进行各种姿势的跑动练习,包括曲线跑、折线跑、侧身跑、正常跑与后退跑等,以利于球员行进间动作灵活性和协调能力的提升。再次,转身技术的练习,包括前与后转身、全转身、半转身及前转身连接交叉步等组合练习,主要是提升球员的协调性。
2.徒手假动作的训练
第一,徒手假动作连续穿过障碍物的练习,要求球员动作幅度自小至大,保持脚步动作的清晰,且动作要轻盈、协调。第二,徒手一攻一守练习。第三,无防守练习。在没有防守的前提下,原地持球并左右虚晃、上下虚晃、前后虚晃练习,幅度也是自小至大,在保持逼真的前提下能够随时跳投。
3.传球时假动作的训练
传球时篮球运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传球假动作的训练下:要求学生掌握传球的各种方法或技巧,如双手传球、击地传球及单手传球,然后再训练其传球的准确度、速度及力度。待传球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后,即可带入假动作。在传球中运用假动作,要求学生注意真假结合,学会出其不意、声东击西。
4.持球突破时假动作的训练
首先,要求保持稳健的脚步,在观察对方的站位基础上选择假动作的形式。其次,学生应着重从两方面训练:一为突破假动作变突破,一为投篮假动作变突破。在持球突破中,还可以充分运用突破或投篮等假动作,将突破、传球、投球等假动作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突破或投球的目的。
5.投篮时假动作的训练
投篮技术多种多样,是最关键的进攻技术。在进行投篮训练时,应紧密结合投篮和突破、真投篮与假投篮、投篮与传球等技术训练。投篮假动作转变为投篮时,应充分利用手臂、头部做小幅度虚晃投篮动作,当对方上当后,则可利用那段时间迅速起跳投篮。
假动作是篮球运动中使用最多,也是最重要的一项进攻技术,与篮球比赛的观赏性和结果有紧密联系。掌握假动作的特点、规律,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训练,能够不断提升学生打篮球的水平,为篮球运动增添更多精彩。
参考文献: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小儿疾病;上呼吸道感染
中图分类号:R18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3-045-02
近年来,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长的趋势,如若不能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断治疗,极有可能发展成为支原体肺炎,严重影响着患儿的生命安全。我院从2009年6月至2010年9月收治了380例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使其与正常小儿比较,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6月至2010年9月我院初次就诊的380例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组成观察组,其中男性患儿207例,女性患儿173例,年龄0~1岁105例,1~3岁158例,3~6岁71例,6~12岁46例。另有100例健康小儿组成对照组,其中男性小儿47例,女性小儿53例,其中50例小儿系在本院儿童保健做常规体检的8个月~7岁的小儿,另50例为本市一个小学2~5年级的学生,年龄在8~12岁,两组小儿在年龄、性别等自然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蘸有生理盐水的无菌棉签,在小儿咽峡部采集咽拭子样本,然后放置上海奥普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肺炎支原体选择性液体培养基瓶中,将拭子用力旋转多次后,再在瓶壁处挤压干,然后弃去拭子后将基瓶加盖,混匀将要接种的液体培养基瓶,在温度为35℃至37℃环境将其培养48小时后,每日进行观察培养结果并记录。若培养基液体由紫红色变化为黄色,并且振摇液体后仍然澄清或者基本澄清则表示为阳性,若为混浊(无论培养基液体是否变色),表明已被污染,需重新采取样本。7日后如果培养基颜色不变即为阴性。详细记录每例观察对象的体征、临床症状等,并跟踪随访其转归。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2.1 2组小儿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养结果(表1)
表1数据说明:观察组380例小儿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养,138例阳性标本(36.32%),对照组100例小儿,8例阳性标本(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
2.2 观察组小儿不同年龄的咽拭子肺炎支原体阳性率比较 (表2)
表2数据说明:观察组的0~1岁患儿的咽拭子肺炎支原体阳性率11.43%,明显低于其他3个年龄组,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阳性率8%,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
2.3观察组肺炎支原体阳性与阴性患儿的临床表现比较(表3)
表3数据说明:138例肺炎支原体阳性患儿的体征均有扁桃体红肿表现,临床症状以咳嗽、发热为主要症状,肠胃道症状与卡他症状较少,未发现有眼结膜充血、口腔疱疹、溃疡及皮疹等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体征,也未发现有并发劲淋巴结炎、鼻窦炎及中耳炎。
2.4 肺炎支原体上呼吸道感染的转归
观察组肺炎支原体阳性患儿中有21例(15.22%)最终发展成为肺炎,而阴性患儿中有15例(6.20%)发展成为肺炎,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
3 讨论
上呼吸道感染在小儿时期是较为常见的,其四季皆可发病,秋冬季较为多见[1]。近年来,由肺炎支原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显著升高,多为病原体侵犯咽、喉、鼻、扁桃体等部位引发炎症,主要以接触感染、空气传播等途径引发呼吸道感染。由于其发病率高,重症感染者较多,而其最重要的传染源为轻症者及支原体携带者[2]。因此如何进行对支原体感染的防治是目前社会关注的大问题。而对于咳嗽、发热的疑似患儿,应及时给予隔离,防止交叉传染,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控制肺炎支原体引发的上呼吸道感染。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物流法律法规 第一堂课 教学构思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11.062
Abstract The course of Logistics laws and regulations is one of professional logistics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In the course of the first class, whether teachers can successfully guide students in an introductory, and let the students generate interest and a sense of identity is the key to ensure the good teaching effect in the future.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first class of Logistics laws and regulations, conceive of teaching and how to teach the first lesson.
Keywords logistics laws and regulations; the first class; teaching conception
“物流法律法规”是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共50学时(分为40个理论学时40,10个实训学时),2.5个学分,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物流专业的职业综合技能,熟悉物流领域的法律法规知识,掌握基本的法律技能,在发生物流纠纷后能合理解决问题,当然更重要的是懂法、用好法,做到防患于未然,避免法律纠纷的产生。笔者结合自身讲授该门课程的实际情况,简要谈谈如何讲好“物流法律法规”的第一堂课。
1 讲好“物流法律法规”第一堂课的意义
从目前的就业形势来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去向是企业,尤以物流企业居多。在目前物流法律法规尚且不健全的市场环境下,物流企业所面临的法律风险是花样繁多,企业在管理上一有疏忽就可能导致亏损甚至破产,因此学好“物流法律法规”这门课,对学生日后的就业以及个人法律风险的规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校的“物流法律法规”课程时在大学第一个学期开设,学生对物流管理的专业知识还处于零基础,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方法也没有一个系统的概念。以笔者的教学经历来看,“物流法律法规”的第一堂课犹如为学生走向物流专业领域的第一道门,在这一堂课上,教师就必须深入浅出地为学生大致描绘物流领域的基本常识,让学生了解“物流法律法规”课程的性质和特征、方向及其对他们未来就业的影响,充分调动学生想更多地了解物流专业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 “物流法律法规”第一堂课教学构思
2.1 课程介绍
“物流法律法规”课程涉及的内容既有体法内容,也有程序法内容,知识点多,且实践性较强,在教学目标上应侧重于学生对物流法律法规的理解和应用的把握上,特别是法律风险的识别和防范技巧上。
在第一堂课上,向学生介绍“物流法律法规”课程的性质和特点、课时安排、课程的教学主要内容(包括理论学习和实训学习内容)、课程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考试考核标准和要求、课程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该课程的意义和重要性。
2.2 第一堂课的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
自开设“物流法律法规”课程,考虑到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以及学生课堂表现特点,我们选用了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陈石清主编的校企合作教材《物流法律法规》。同时,在借鉴有关本科教材和其他高职教材的基础上,对本课程的第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做如下设计。
2.2.1 物流法的定义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统一规范物流活动的物流法,调整各类物流活动的规范主要散见于各种法律法规中,因此,物流法指的是国家制定的用来调整在物流活动中产生的以及与物流活动有关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在该部分的教学上补充讲述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比如法的效力层次,法的制定机关,规范物流活动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2.2.2 物流法的特征
物流法不同于其他法律,它自身具有很强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源于以下两个原因:一是其他部门法律法规大多是从宗教、道德等方面演变而来,而物流法律是源自物流业务活动中,尤其在当今物流行业已广泛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的情势下,物流业务发展非常快,但物流业专门的法律法规的建设明显滞后;二是物流行业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涉及的环节非常广泛,一般包括运输、仓储、包装、配送、搬运、流通加工和物流信息等诸多环节,这些活动都是技术含量较高的活动,每个物流环节的特点不一,每个环节都需要法律规范对其进行规范和约束。而物流活动的参与主体之间既有横向的法律关系,又有纵向的法律关系,如有政府、行业协会、物流企业等等。随着国际物流的发展,物流活动跨越国界,尤其跨国公司的,物流供应链覆盖到多个国家,在物流活动中必然产生不同国家物流法律规范的适用问题。
鉴于物流活动的以上特点,物流法与其他法律规范比较,具有广泛性、技术性、国际性、综合性等特点。特别要说明的是其广泛性,由于物流活动的参与者涉及不同行业及部门,如仓储业主、物流包装服务提供商、各类运输方式承运人、装卸业者、承揽加工业者、配送企业、物流信息运营商等。所以物流法在规范的内容上和表现形式上都具有多样性。
2.2.3 物流法的调整对象
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是指某一法律部门所调整的特定的社会关系,物流法的调整对象是物流相关作业的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称为物流法律关系),包括物流作业过程中发生的法律关系和行政层面的物流管理法律关系。物流作业法律关系主要是体现民商事物流法律关系,主要是物流关系中的平等主体通过签订民商事合同的方式进行交易活动。物流管理法律关系主要体现为行政物流法律关系,是物流活动中关于物流企业设立、物流活动监督管理而发生的法律关系。主要是国家机关在对物流企业的设立、运营进行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法律关系。①
2.2.4 我国物流法的现状
虽然物流业的发展如日中天,但迄今为止规范我国物流行业的物流法还没出台,现有的有关物流方面的法律性规范文件分散于海陆空运输、装卸、仓储、信息处理等方面的法律以及各部委分别制定的有关规章、管理办法以及实施细则、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及各种技术规范、技术法规中。规范物流领域的基本法有《合同法》、《海商法》等,行政法规有《海港管理暂行条例》、《航道管理条例》等,中央各部委颁布的规章有《关于商品包装的暂行规定》、《铁路货物运输规程》等。此外,还有一些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地方性法规以及物流技术规范等形式。
再有,由于物流业涉及的环节和领域较多,规范这种活动的法律规范又多分散于不同的不同的政府行政部门根据各自的行业特殊情况和部门利益制定和颁布的部门法规,这些部门在制定法律规范事协调不充分,基本是各自为政,因而导致这些法律规范之间缺乏统一性、总有不协调甚至存在冲突。
我国现在的物流业早已不是传统的仓储运输业当道的原始物流业,针对现代物流的新业务、新问题,我国目前甚至还没有法律法规加以调整及规范,存在不少的“法律真空”。这些问题的存在,将直接影响到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3 如何讲好“物流法律法规”第一堂课
3.1 在教学中融入法律风险教育,增强课程的实用性
在物流法律法规的第一堂课教学中,重点不在于开展课程教学内容的详细讲述,更重于将法律风险教育融入到课程中,使学生养成敏锐的法律风险意识,更好地适应风险日趋升高的社会环境,应对当前及今后所面临的法律风险。②在课程的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教师不只是要讲解教材中的概念和各种理论知识,更要结合市场风险种类,从头至尾都强调“法律风险”这四个字。
3.2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第一堂课上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会对今后的教学产生极大影响。学生接受一门新的专业课程,就像面对一个新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的。因此教师如果能精心设计这一次课,以自己的风采感染学生,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这门课,喜欢这门课。在课堂上教师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树立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3 精心设计课程内容,定位教学培养目标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法律法规”教学内容既要o贴物流行业特点,又要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因现代社会已然是一个风险社会,法律风险发生的概率相比以前有了很大增长。而物流活动涉及的法律关系错综复杂,既有横向的,也有纵向的法律关系,物流市场环境的完善程度与物流业务的增长程度不成正比,在诸多方面存在法律真空地带,发生法律风险的机率较大。
从课程的内容上说,主要要讲述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调整物流主体的法律制度、调整物流作业的法律制度、物流合同法律制度、解决物流争议的仲裁和诉讼法律制度。
在这一个教学内容上,教师除了给学生介绍物流法的现状,更重要的是引导和启发学生做课后的知识搜索和思考。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影响力的物流法律案例,在案例中发现存在哪些法律风险、法律纠纷,再带着问题去思索物流法的建立和完善要从哪些方面考虑。
在“物流法律法规”的第一堂课上,教师须对教学的目标精准定位,强调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学习该课程的目标是做到能充分利用所学法律知识对当前及今后所面临的法律风险有防范意识,具备基本的处理能力。这一堂课的教学宜深入浅出,其授课效果与学生后续对课程的兴趣度和关注度有很大关系。
3.4 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
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已被大多数高校广泛采用,它一改传统教学的枯燥与死板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种功能,刺激学生的感官神经,将一些比较枯燥的专业课知识,以让学生感兴趣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让死板、枯燥的专业课课堂变得丰富生动起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③另外,在“物流法律法规”的第一堂课上,可以引用一些当前比较热的物流热点问题或案件纠纷,鼓励学生展开讨论,进行演练推理,营造出浓烈的求知氛围。
注释
① 陈石清.物流法律法规[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