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2 10:25:5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海绵城市的措施,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 U416.2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沥青作为一种路用结合料,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乡村道路到城市道路,从三级路到高速公路,从路面底基层到路面面层,均普遍采用。成为公路建设长久使用不衰的一种材料。随着道路交通量日益增大,使道路路面面临严峻的考验,由于沥青材质本身的差异,以及受设计和施工水平的影响,沥青路面常常出现裂缝、水破坏、松散、泛油、推移等常见病害,这些病害的出现严重缩短了沥青路面使用寿命,影响了道路投资效益。目前这些病害是道路工程质量的通病,针对公路沥青路面几种常见病害的产生机理,提出整治方法。
二、病害出现原因分析
从现实情况来看,沥青路面的病害问题十分普遍且造成的影响很大,不仅浪费且增大了修复路面的工程量,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资源的浪费,给工程投资带来的负担可想而知。因此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探讨产生沥青病害的原因:
2.1 原材料的影响
(1)矿料
设计好的沥青混合料首先应认真抓好矿质原材料的选材,严格控制矿质原材料备料质量。目前,市场上供应水泥砼用或建筑用集料多采用传统小型锷式破碎机生产,加工的碎石针片状含量大,级配和材料均匀性差,采用这样的矿料很难生产出质量稳定的沥青混合料。
(2)沥青
由于近几年交通作为国家基础设施重点投资,全国各地二级路、一级路、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开工项目很多而建设资金又有限,因此,在道路结构层的厚度设计、材料的采用本着经济适应的原则,而对交通量的变化,使用年限并没有重点研究,像高等级沥青路面,许多省市采用的是上面层使用进口沥青,而中面层、底面层则采用国产沥青,就国产沥青而言能达到规范要求的厂家并不多,而且数量十分有限,不可能满足国内建设规模的需要。作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十分清楚这一情况,但从节省资金的角度来看只能勉强采取这一方法。
2.2 透层油、粘层油对路面的影响
为了使沥青路面与路面基层以及沥青砼本身层与层之间具有良好的结合性,洒一定数量的透层油和粘层油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在施工当中透层油一般按1.2kg/㎡,由于目前高等级道路大部分采用二灰碎石或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渗透性能均比较差,加上局部挤压平整度稍差,经常有透层油窝积现象。此外,粘层油设计一般要0.8kg/㎡,而施工单位也好、监理工程师也好,并没有考虑粘层油对沥青砼油石比的影响,
以上两个方面说明了有些高速公路局部路段油石比显然大,导致路面发软,出现扭曲、推拥的原因之一。
2.3 气候的影响
近年来,由于温室效应影响全球,在我国也不例外:气温普遍提高气候反常,北方气候发生显著变化,冬季气候变暖夏天持续高温时间增长,特别是今年夏天在华北地区气温在32℃以上持续了40多天是多年来十分罕见的。这种气候条件是否持续下去有待时间的检验,由于气温的提高,而导致华北地区沥青软化点的不适宜是否应降低标号,值得考虑。
2.4 施工因素的影响
(1)车辆超载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某些部门仅从自身利益出发,车辆超载严重,甚至达到了令人无法想象的程度。严重超载是造成早期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2)路基施工缺陷的影响
有些道路早期破坏与路基施工质量有关,特别是软土地区。路基软土地基不稳定、地基换填或挤淤处理不彻底、路基填筑密实度不足、路基填料的液限偏高、路堤不均匀沉降等都会导致路面的早期破坏。
(3)沥青砼配合比设计存在的问题
沥青砼配合比设计按规范要求应经过四个阶段,有的单位压缩两至三个阶段,有的干脆凭经验进行施工,因此,从理论和实践来讲存在较大的偏差,从而导致沥青砼内在质量存在先天不足。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国家现状所致,高速公路工期较短加上标价偏低,碎石料场不规范,大多地材都由个体企业承担,料场分散,设备落后,材料的均质性,稳定性均有较大的差别,这是导致路面出现一些常见病害的原因之一。
(4)沥青砼拌合温度的控制
沥青砼拌合温度的控制,从规范角度控制比较严格对石油沥青拌合出厂温度要求在120℃~165℃,而实际上有些施工单位,在拌合温度控制方面不是那么严格,时高时低很不稳定,有的沥青砼拉到工地量测将近180℃,而有时不足110℃,温度过高可能导致沥青变质,没有粘性使沥青砼松散,温度过低,沥青混合料拌合不匀,影响级配,这些也是导致沥青路面有时局部松散或其他病害的一个原因。
(5)沥青砼拌合的控制
拌和设备出现意外情况:刚开炉,料温低、含水量大时,会出现料温不均匀现象;当筛分系统出现问题时,造成骨料级配发生较大变化;有时也会出现花白料,使路面难以摊铺成型;温度过高造成沥青老化,不能保证沥青混凝土摊铺质量;拌和能力过小,出现停工待料状况,使接头处温度降低,出现温度差,形成一个个坎,当运输设备不配套或司机技术较差时,会撞击摊铺机,使机身后移,形成台阶。
(6)养护与管理
路面早期养护措施不及时、不完善等也是干线公路沥青路面产生早期破坏的原因。允许超载车辆进入干线公路或对超载车辆控制不严则更是早期破坏的直接原因。
3路面病害的防治措施
综上所述,沥青病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从各个方面注意起来,就以上原因提出几点防治病害的建议:
3.1质量控制
优秀的设计,合理的工期是修筑高质量的基础,而科学施工则是高质量的保证。
① 材料的选配
(1)集料选用的骨料应选用表面粗糙、石质坚硬、耐磨性强、嵌挤作用好、与沥青粘附性能好的集料。特别是集料场应固定,选择1-2家能保证施工进度的厂家供料,混合料的级配确定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疲劳性能、低温抗裂性,路面表面特性和耐久性是两对矛盾,相互制约,照顾了某一方面性能,可能会降低另一方面性能。
(2)沥青的选用十分关键,沥青应选用具有良好的高低温性能、抗老化性能、含蜡量低、高粘度的优质国产或进口沥青。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在沥青中掺加各种类型的改性剂,以提高基性能指标。此外,透层油,粘层油沥青应采用与沥青砼用同一种沥青,特别是油石比的选择应考虑粘层油透层油返油时对其影响。
② 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实际上是在各种路用性能之间搞平衡或最优化设计,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交通情况做具体分析,尽量互相兼顾。当然为提高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还可以考虑以下两个途径:第一是改善矿料级配,采用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第二是改善沥青结合料,采用改性沥青。除了常规的几组马歇尔试验外,还应增加抗车辙的动稳定度试验,并衡量是否满足规范要求的一个条件。
③ 沥青混合料拌合
沥青混合料拌合时间、出厂温度、摊铺温度、碾压成型等温度控制必须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合理安排工期,避开不利天气施工。
摊铺机应选用熟练的摊铺机操作手,并选择两台前后错开同时施工,在摊铺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停机,注意路面纵向接缝的成型及碾压工艺,而少采用全断面摊铺机,注意路面纵向接缝的成型及碾压工艺。
④ 路基的强度
首先压实度是反映路基强度的重要指标,也是提高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技术措施,施工中必须严格检测控制。使其达到规定值。填土层的厚度对压实度有直接的影响,每层的松铺厚度不应大于30cm。必须严格控制路基的填筑工艺,确保路基强度。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路面早期破损已成为沥青路面的主要危害之一,沥青路面质量好与坏,不止是施工单位单一的质量控制,还涉及到设计水平、政府行为,因此,为了建好路消除沥青路面的常见病害,需要各部门齐心协力,坚决杜绝今年竣工明年返工的现象。我们必须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从管理部门、设计部门到施工部门,层层重视、层层控制、层层落实。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沥青路面的早期破损现象的发生,使公路建设质量全面提高,更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中国公路,2006.10,ISSN1006-3897.
[2]李世华。道路桥梁维修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张登良。沥青路面工程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4]沈金安。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5]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人民交通出版社
[6]黄晓明,沥青与沥青混合料,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公路建设项目日益增多。路基路面不仅是工程建设中的重点环节,也是工程建设中最易出现病害的区域。本文总结了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常见病害,并对常见路基路面病害提出了处理措施,从而确保车辆的正常通行,有效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
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处理
1公路工程中比较普遍的路基路面病害
1.1公路路面高低不平路面不平整会影响车速和行驶安全。造成这种病害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施工中铺路和压路环节技术规范不到位,监理单位监管不严格。
1.2路面呈现粗糙和马蜂窝现象
这种情况会造成公路承压能力差,使用寿命短。引起这种病害的主要原因,一是在沥青施工中,沥青材料的制作不符合施工要求;二是对沥青的养护时间不足。
1.3路面裂痕
路面出现裂痕是公路工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害,这不仅影响公路的承压能力,还会为车辆行驶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这种病害的发生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1)施工材料质量不达标,材料杂质多、沥青质量不合格、砾石硬度不够等;
(2)施工技术不规范,施工工人没有严格按照施工流程进行施工。
1.4公路边坡滑坡和塌方现象
该种现象属于比较严重的病害情况。塌方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施工技术不规范和水流的破坏引起的,而滑坡主要是地质情况造成的。塌方和滑坡情况主要发生在土壤地质疏松和雨水量较大的地区。由于土壤的地质结构本身就容易坍塌,加上长时间的水流冲刷,从而出现了坍塌现象。
1.5路基出现变形
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有三个原因:
(1)施工技术问题;
(2)材料质量问题;
(3)超重超载车辆的压力破坏。
2公路工程中常见路基路面病害的具体处理措施
2.1路基路面中的边坡病害处理措施
公路工程中的边坡有自然边坡和人工开挖两种。边坡变形或失稳情况发生时,都会对公路路基路面造成较大的影响。在边坡病害治理中,要根据病害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对于一些易坍塌和地质松软的边坡,进行合理的加固防护处理,通过控制边坡的变形来降低其对路面的间接危害。在一些地形较为复杂的山区进行公路施工,采取的防治措施要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以利用锚喷支护、锚喷索道网防护、设置防滑桩、土墙档护等形式,还可以采用植被覆盖的形式进行边坡加固处理。植物强大的根部体系能够有效缓解水流对边坡突然的冲刷,使公路边坡在结构上形成相对稳定的状态,既能防止边坡滑坡和塌方,又能降低泥石流等情况的危害程度。
2.2路基路面中岩溶地带的病害处理措施
我国在地形上有着很广阔的岩溶分布。在这些地带的公路工程施工中,要结合岩溶地带的地质特征、发育规律和分布情况,因地制宜的制定防治路基路面病害的处理措施。
(1)大规模岩溶地带的公路路基路面病害防治。对于不符合公路施工的岩溶地带,在病害防治上的主要措施就是绕开岩溶地带。通过对岩溶地带具置和范围的准确勘察,进行合理的公路路线更改来避免大型岩溶地带可能给公路路基路面带来的危害。
(2)中小规模岩溶地带的公路路基路面病害防治。对于中小型岩溶地区的公路工程施工,首先应该进行严格的地质勘查,并结合岩溶的发展规律,将施工位置设定在岩溶占用面积最小的区域,并采取相关的岩溶处理技术来制定岩溶地带的加固和控制其蔓延的处理措施。实现公路工程在岩溶地带的安全穿越,有效预防岩溶地带对公路路基路面的病害威胁。
(3)岩溶地带中有冒水区域的路基路面病害防治。在岩溶地带进行公路工程建设中,对于岩溶地带有泉水和冒水洞时,就要有针对性的水处理方式,在路基路面下边设置储水井,建立引流水渠将水合理引流等,将水流方向转移或排到外边,以降低水对公路路基路面的冲刷所造成的危害。
(4)对于无水的干溶洞区域的路基路面病害防治。这种情况下的处理基本都是围绕加固进行。在一些强度不够的干溶洞顶部进行公路工程施工,很容易有路面塌陷情况发生。处理方法就是将不稳定部分炸掉,通过混凝土填充和打入钢筋桩的形式进行人工加固处理。当然,对于体积较大的溶洞,相比于通过钢筋混凝土加固处理来说,通过施工线路的改变有效避开溶洞更具有可行性。同时,对于岩溶地区的公路工程施工,还应该对溶洞的发展趋势进行准确判断,防止施工完成后,由于溶洞的自身蔓延性给公路的路基路面带来严重的危害。
2.3对于采空区域的公路施工路基路面病害防治
在地下矿产资源的开挖形成的采空区域的公路工程建设也要充分考虑到路基路面的病害防治处理,这类地形的公路工程很容易出现坍塌现象。对采空区域的病害防治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1)对开挖区域进行回填加固,这种方式只适合于路基的边坡处理;
(2)在公路路基的下方充填也可以缓解路基的塌陷和破坏;
(3)对于采空区面积不是太大,且深度比较浅的区域,可以通过建立桥跨有效避开采空区;
(4)对于开采深度在100~250m一些采空区,可以采用灌注泥浆的方法。对深度大于250m的采空区就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合理施工。另外,在协调开采方面,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路面宽度调整、双层混凝土结构助力等方面进行协调施工,来有效预防采空区对公路工程中路基路面的危害。
2.4路面裂缝的处理
(1)表面封闭法。整体表面封闭法:对混凝土表面的不规则网状裂缝,需预先洒水湿润基层,然后用网状裂缝柔性封闭剂,均匀涂刷,不得有漏涂部位,涂刷厚度1mm左右为宜。表面封闭法分两种,一种是局部表面封闭法,另一种是整体表面封闭法。但采用此方法都应先清除混凝土表面的灰尘和杂质,对顽固性的油漆或其他粘结性强的污物,应采用喷砂方法清除。局部表面封闭法:对混凝土表面的未贯穿裂缝及注浆法不能注入的微细裂缝,可用环氧树脂配合微细裂缝封闭膏沿缝涂刮,宽度20mm;也可开槽嵌入。
(2)灌浆、嵌缝封堵法。宽度在0.5mm以下裂缝,宜采用丙烯酸甲酯类或低粘度改性环氧类注浆材料;宽度在0.5~5mm的裂缝,宜采用无收缩或低收缩的改性环氧类注浆材料,其体积收缩率应小于5%;宽度大于5mm的裂缝,宜采用注浆料或流动性好的无收缩水泥类胶凝注浆材料。灌浆材料固化后,应敲开表面封闭胶层观察,必要时可钻芯取样检验裂缝维修效果,若修补效果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应采取相应的补救或加固措施。
3结语
总之,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交通道路的建设。在不断扩充公路建设的规模时,公路工程质量更需要有效把控。由于受到地质地形、公路工程的基本施工、结构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路基路面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在公路建设中,应该从公路工程路线中的基本地质结构和具体施工情况出发,有效治理公路工程路基路面所存在的病害,保证公路工程的质量,有效促进我国公路工程的健康及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安天柱.浅谈公路工程路基路面易见的质量通病[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7):162.
[2]袁香菊.浅析高速公路路面病害治理优化设计[J].北方交通,2015(6):70-72,78.
关键词:沥青路面;病害;原因;防治措施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一步深入, 我省公路运输交通量快速增长、超载超限车辆增多, 这就对公路的使用状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现状是常常习惯于用传统处治方法进行路面养护, 修复时间长、修复质量不高, 路面病害从发生到修复完成间隔时间太长, 缺乏及时修补和快速修补路面病害的方法和工艺, 同时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防治路面病害方面严重不足。因此急需对路面病害与防治进行研究, 采取有效措施, 科学防治路面病害, 提升公路服务质量, 构建畅通、快捷、安全、舒适的公路交通条件。
1 沥青路面病害出现的原因
1.1 沥青质量问题
由于近几年交通作为国家基础设施重点投资,全国各地二级路、一级路、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开工项目很多而建设资金又有限,因此,在道路结构层的厚度设计、材料的采用本着经济适应的原则,而对交通量的变化,使用年限并没有重点研究,象高等级沥青路面,许多省市采用的是上面层使用进口沥青,而中面层、底面层则采用国产沥青,就国产沥青而言能达到规范要求的厂家并不多,而且数量十分有限,不可能满足国内建设规模的需要。作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十分清楚这一情况,但从节省资金的角度来看只能勉强采取这一方法。
1.2 设计规范存在一定的问题
目前,柔性路面国家设计规范仍然采用弯沉值控制,并以黄河JN- 150 为标准荷载,作为设计参数,使用年限采用累计折合成标准荷载次数作为控制指标,而对重型车,特别是超重型车辆对路面结构强度的影响却没有过多过细的理论保证,规范中的折算系数并没有考虑路面承载极限能力,虽然现在国内许多路面方面的专家也在探讨这一问题,但国家规范并没有修改,设计时仍然要使用目前颁布的规范。
1.3 透层油、粘层油对路面的影响
为了使沥青路面与路面基层以及沥青砼本身层与层之间具有良好的结合性,洒一定数量的透层油和粘层油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在施工当中透层油一般按1.2kg/m2,由于目前高等级道路大部分采用二灰碎石或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渗透性能均比较差,加上局部挤压平整度稍差,经常有透层油窝积现象。
1.4 气候的影响
近年来,由于温室效应影响全球,在我国也不例外气温普遍提高气候反常,北方气候发生显著变化,冬季气候变暖夏天持续高温时间增长,这种气候条件是否持续下去有待时间的检验,由于气温的提高,而导致华北地区沥青软化点的不适宜是否应降低标号,值得考虑。
1.5 沥青砼配合比设计存在的问题
沥青砼配合比设计按规范要求应经过四个阶段,即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和试拌试铺阶段,各阶段要达到的目的都有明确的要求。在施工时,有的单位压缩两至三个阶段,有的干脆凭经验进行施工,因此,从理论和实践来讲存在较大的偏差,从而导致沥青砼内在质量存在先天不足,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国家现状所致,高速公路工期较短加上标价偏低,碎石料场不规范,大多地材都由个体企业承担,料场分散,设备落后,材料的均质性,稳定性均有较大的差别,虽然大部分单位在开工前都取样做了筛分分析符合要求,在施工过程中也检测并予调整配合比,但由于变化大,差异性大不可能做到十分准确,油石比级配都在变化,这是导致路面出现一些常见病害的原因之一。
1.6 沥青砼的摊铺
沥青砼的摊铺目前国内问题比较大,总的来说走两个极端,一方面高速公路摊铺要求全断面摊铺设备如ABG或费格勒2000 型,另一方面个别地市交通部门用的还是过去20 世纪60- 70 年代的摊铺设备,面过窄,没有自动找平系统,完全凭经验凭操作人员的感觉进行施工,事实上高速公路有些监理工程师对双向四车道的高速公路要求全断面摊铺,只考虑到了横坡容易掌握和消除了纵向接缝,所带来的弊端却是显而易见的,首先,由于摊铺断面宽,沥青混合料从中间通过铰轮输送到两侧由于距离大必然产生离析,这种离析改变了沥青砼生产配合比,其次由于烫平板从机心向两侧悬臂较长,随着摊铺次数的增加产生变形,对路面横坡的控制也有较大影响。
2 路面病害的防治措施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的防治应从设计、施工和路面维护三个方面着手,只解决一个方面的问题是不够的。
2.1设计规范的修改
从目前的设计规范来看,在车辆荷载等级换算方面可能有较大的偏差,特别是应考虑特大车辆荷载对路基路面所产生的影响,其换算关系不是简单的倍数关系,在这方面要应引进部分省市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或引进国外科研机构提供的一些参数进行修定。高等级公路在选材方面应有严格的标准要求,路面结构层承载能力应适应当前和在设计年限内交通发展的需要,不能片面追求路面的里程量,而降低路面标准,在这方面应进行科学的比较,有的高速公路通车不到一年,大面积返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省钱用国产沥青替代进口沥青,另一方面结构层的设计偏薄,路面基层底基层满足不了行车荷载的作用,因此,在这方面应计算一下是一次到位好, 还是为了节省点钱多修几公里路好,从综合效益来看,由于节省资金造成的路面破远比多修几公里路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大得多。此外,在设计方面也应作一些大胆的探讨,如减薄沥青面层,增厚基层或底基层。这种设计形式有几个方面的好处: 一是优质沥青用量减少,缓解了国内优质沥青供不应求的矛盾;二是由于基层采用的水泥砼或沥青稳定碎石是水稳材料不怕雨水浸入,因此,即使在雨天不致于下雨路面过多积水影响行车;三是消除了沥青泛油,车辙等一系列病害;四是由于开级配中沥青砼具有良好的抗滑性
2.2 施工质量控制
优秀的设计,合理的工期是修筑高质量的基础,而科学施工则是高质量的保证。材料的选配,特别是集料场应固定,选择1-2 家能保证施工进度的厂家供料,使材料级配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不能偏离级配中线太远。沥青的选用十分关键,要挑选符合规范各项要求的沥青,特别是沥青针入度,延度指标必须严格把关,在北方施工由于近些年的气候偏暖,因此,沥青标号宜选择在规定范围内低标号沥青,此外,透层油,粘层油沥青应采用与沥青砼用同一种沥青,特别是油石比的选择应考虑粘层油透层油返油时对其影响。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上要特别重视。从施工机具来讲,拌合能力,摊铺机碾压机具必须配套,摊铺机应选择两台前后错开同时施工,而少采用全断面摊铺机,注意路面纵向接缝的成型及碾压工艺。沥青砼施工期间, 交通管制必须有专人负责禁止非施工车辆上路,防止上路机械漏油保持路面干净整洁。
3结束语
沥青路面正在逐步普及,发展速度很快,但其早期破坏成为了制约其社会经济效能发挥的瓶颈。道路沥青路面早期的破坏与设计、施工、管理养护等各个环节密切相关,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早期破坏的产生,要全面研究、认识其病害原因,采取有效的应对预防措施,需要政府建设部门、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养护管理单位通过完善的建设制度和流程来齐抓共管。
参考文献
关键词:沥青路面;病害成因分析;防治措施研究;
中图分类号: U416.2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是中国的公路发展速度最快,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时期。自2000年以来,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每年将超过2000亿元的投资用于公路建设,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居世界第二。我国用短短的十多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预计2015年将达到55000km。2010年交通部组织了全国农村公路专项调查,并以此为基础确定农村公路统计标准。2011年起,将村道纳入公路统计里程。截至2011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345.70万km,比上年末增加11.18万km。目前高速公路已经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交通设施。
在各地的高速公路建设中,沥青路面以其表面平整度好、无渗缝、振动小、噪声低、行车舒适、养护维修方便等优良性能而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高速公路日益发挥着主通道作用,但随着交通量的不断增长,很多公路沥青路面均呈现出一定的早期破坏,如开裂、泛油、松散、沉陷、水破坏等。这些病害使正常维修期大大提前,直接影响了车辆的运行,对公路的运营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增大了养护管理资金的投入,也影响着交通部门的形象。针对这种现状,总结公路建设的成功经验,分析调查沥青路面的病害成因及对策,对于提高我国公路的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 沥青路面病害因素分析
1.1路面裂纹
路面出现裂纹是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因素之一。相关研究显示,沥青路面裂纹主要分为纵向裂纹和横向裂纹两种,前者主要发生在一些老路段,如路面出现积水状况,则纵向裂纹的发生率会大大提高。导致沥青路面发生纵向裂纹的主体原因是公路的施工地基横向填土密度不够,均匀性不强,从而在一些因素的诱导下引发裂纹。而后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对路面的反应作用。其发生过程如下:路面是受热的导体,公路的表面温度由于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变化幅度较大,当温度达到一定量时,表面温度就会向公路内部延伸,在长时间的温度影响下,沥青成分常会出现老化现象,其路面的抗击能力也会大大降低,温度裂纹发生的机率也随之增高。当路面发生小型裂纹时,温度裂纹就以此为断裂中心,不断的向两边破坏延伸,最后导致严重断裂,引发地基凹陷等路面损坏。
1.2路面整体结构失稳
部分沥青路面在建设过程中,没有根据沥青路面的建设原理进行合理设计,导致沥青路的整体结构失稳。同时,在选材方面,部分沥青路面因没有选择合理规范的混合材料料和小粒型沥青,导致沥青路面的渗水性提高,使雨水易于渗入,从而引发各种路面病害。
1.3路面泛油现象
路面泛油指的是在表层积水的情况下降雨渗入并长期贮存于沥青混泥土内部,当公路在使用的过程中,表层材料发生摩擦破损,导致沥青,内部积水溢出路面时,就出现路面泛油的现象。发生路面泛油最根本的原因是沥青混合材料的内部匹配不符合要求,其粘结力不达标,从而引发集料与沥青隔离,沥青过度集中,从而产生泛油现象。
1.4水作用对路面破坏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部分沥青路面在雨后经常出现排水不畅的现象,从而导致路面出现局部积水。而积水对路面的破坏程度往往不可忽视,其可能导致路面出现疏松、、坑槽等现象。
1.5路面负荷过重
随着各行各业的繁荣发展,人们对交通运输的需求越来越大。公路交通量的大幅度增加也使得各种违法违规运输随之出现,导致路面负荷过重,这是目前沥青路面出现病害的共同因素。据调查资料显示,我国的交通量年增长率迅速上升,其中负载车辆在违法运输中所占比例最大。因此对沥青路面病害采取预防措施时,必须慎重处理好负载问题。
2 沥青路面病害防治措施
2.1路面裂纹的及时处理措施
当发现路面裂纹现象时,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首先要实施围栏保护策略,在彻底清洗路面的基础上,将沥青撒入裂纹路面,并用干净小粒的石屑洒在沥青表层,使其起到保护膜的作用,最后用小型机器进行压制定型。对单个出现的微小裂纹,应该用较稀释的沥青进行涂抹,而对于冬季低温情况下出现的较大裂纹,应采用中型喷灌乳化沥青进行石屑保养处理。对高等公路出现的纵向或横向裂纹,要实行密封胶灌裂的手段,对路面进行施工维护。首先,要用专门机器对裂口进行拓展整形,当裂缝处有一定的宽度时,对裂缝内部进行清理,再实行密封胶的封闭手段。在实施的过程中,要选择适当比例的封胶,其长宽要适合裂口,为了减少车辆对封胶的磨损,可以在裂口两边固定胶带,但要选择适宜的厚度和高度,不可盲目使用。当完成密封胶灌裂修补后,不可直接通车,要继续实施围栏维护手段,等封胶制冷后方可允许通车。
2.2提高路面结构的规范性
沥青路面普遍存在沥青层过厚的缺点,这是路面结构设计不规范的主体表现。在沥青路面设计中,沥青层无需过厚,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沥青路面的承载主体是路基或地基层,而不是沥青层,加厚沥青层以承担路面负载是路面结构设计的误区。(2)要增强沥青路面的使用功效,必须用高质量的沥青混合土,而不是加厚沥青层。(3)温度裂纹是沥青表面的本质反应,沥青的厚度与温度裂纹无关,增加沥青层的厚度无法避免温度裂纹的发生。(4)增加沥青层的厚度会提高车辙的发生率。
1.3科学使用透层油和粘层油。
根据公路建设的相关规定,沥青路面在实施各种铺筑工作前,必须确保表层清洁,不得含有任何杂质。当喷洒车在喷洒沥青时,要合理掌握喷洒车的前进速度和喷洒量,预防出现喷洒过量而造成沥青过多或出现油膜,更不能出现漏洒,要确保路面沥青的均匀性和平整性。
1.4防治水损害的有效方法
当沥青路面出现水损害现象时,首先要进行实地考察,全面了解水损害的原因、过程和发展方向,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有效的治理方案,切不可盲目处理。在水损害发展到一定严重程度时,要果断实行挖补处理,避开病害路段,在比较安全的路段进行挖补施工。同时在挖补过程中,要在原路结构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新结构,有效排除水作用对路面的损坏。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沥青路面的病害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关部门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加大管理力度,加强施工监督。再出现路面病害时应根据路面病害的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确实解决沥青路面的病害,提高沥青路面对交通的贡献性,从而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辉.城市加铺沥青路面病害调查及原因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0.
[2]余晓昆.城市道路沥青路面的病害分析及防治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1(12).
[3]冯辉.浅谈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病害及防治[J].山西建筑.2011(07).
关键词:沥青路面 病害分析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6文献标识码: A
1 前言
S216线为红石山―桥湾的三级公路,修建于70年代,也是连接国道主干线嘉安高速公路与马鬃山边防线的重要公路。该道路所在区域属戈壁荒漠区,大部分为戈壁地带,年降雨量小,日照长,气候干燥,植被稀少,冬季干旱寒冷、夏季炎热、昼夜温差大。具有典型的大陆性荒漠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6.9℃、年平均降水量为63.3、年平均蒸发量2897.6,最大冻土深度>150。该路路基填土矮小,路床处于干燥状态,现有路基宽8.5米,路面宽4.5―7米不等,路基两侧开挖有小壕沟作为排水设施。面层为沥青表处,经多年营运且大部分公路超期服役,目前路面老化严重,面层大面积的裂缝、坑槽趋多,路面啃边、龟裂、沉陷及拥包等病害层处不穷,屡治屡犯,严重地影响了行车安全及边防公路的安全畅通。为了改善行车条件,2007、2008年,省公路局对S216线的沥青路面安排了维修工程,集中处理路面的严重病害。通过维修,改善了路面状况,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从整体效果来看,前面施工后面损坏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分析戈壁地区公路沥青路面病害的成因,并提出合理的治理方法,使其恢复和保持正常的运营能力非常重要。
2沥青路面病害
2.1沥青路面的松散
松散是直接影响行车安全的路面病害,松散可能出现在整个路面表面。也可能在局部区域出现,但由于行车作用,一般在轮迹带比较严重。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1)局部路基和基层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破坏;(2)碎石中含有风化颗粒,水侵入后引起沥青剥离;(3)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多,沥青结合料本身的粘结性能降低,促使面层与轮胎接触部分的沥青磨耗,造成沥青含量减少,细集料散失;(4)机械损害或油污染。
2.2沥青路面的水损害
沥青路面在存在水分的条件下,经受交通荷载和温度涨缩的反复作用,一方面水分逐步侵入到沥青与集料的界面上,同时由于水动力的作用。沥青膜渐渐地从集料表面剥离,并导致集料之间的粘结力丧失而发生路面破坏。沥青路面产生水损害的原因主要有材料、设计、施工、土基和基层、超载车辆等原因。
2.3沥青路面的冻胀和翻浆
沥青路面产生冻胀和翻浆主要是在冻融时期,因为水的侵入和路基土的水稳定性能差,由于冰冻的作用,路基上层积聚的水分冻结后引起路面胀起并开裂。道路翻浆是水、土质、温度、路面和行车荷载五个主要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水、土、温度构成翻浆的三个自然因素,缺少任何一个因素都不可能形成翻浆。
2.4沥青路面的沉陷
沉陷是路面变形中最普遍的一种,特点是面积大,涉及的结构层次深,主要出现在挖方段和填挖交界处。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1)土质路堑排水不畅,路床下部路基过湿润而产生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局部下沉;(2)路面强度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交通量,易发生疲劳破坏:(3)路基或基层强度不足或填挖路基强度不一致,在车辆荷载作用下,路基或基层结构遭破坏而引起沉陷;(4)桥头路面沉降不均匀而引起沉陷并与桥面发生错位。
2.5裂缝
裂缝是沥青路面常见的一种损坏现象,指开裂为3~5mm宽的路面缝隙,通常有发裂和较规则的纵、横裂缝。发裂指逐层出现少数孤立或环状相连的纵向小裂纹。纵、横裂缝指发生在面层的纵、横向的规则裂缝。纵缝一般多在双坡道的中线附近区域,而横缝间距呈现一定规律。
2.6脱皮
路面保护层或封层脱落,常表现为麻面(路面矿料局部散失、粗细不匀、呈麻点状)、磨耗(骨料棱角磨成圆滑或平滑状态),露骨(较粗的集料也散失,粗骨料外露)。
2.7油抱
油包是指路面局部隆起,形成高于路面3cm的包块。油包分为硬油包和软油包,硬油包是底层稳定,由于面层细料多,油大所致。软油包是由于底层含水量大或底层浮土太厚,使表层同底层间形成两张皮。
2.8泛油
泛油是指沥青路面沥青用量过大,高温季节被挤出表面形成油层。
2.9啃边
啃边是指路面边缘材料破损或形成坑洞。由于面层和基层宽度不足,边缘不密实,排水状况不良,辗压不到边不密实引起的病害。
3 路面病害成因分析
3.1 设计方面
S216线是马鬃山地区的边防公路,1995―2000年间,曾进行过改建。由于当时投资有限,设计等级低,路基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加上受季节及地形地貌的影响,使得公路只能按山岭微丘三级公路修建。根据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沥青面层除应满足车辆的使用要求外,还应满足寸水不渗等要求。宜选用粒径较小,空隙也小的级配混合料。尽量采用小粒径沥青砼,以提高路面的防渗性。对于选用中粗粒砼或开级配或半开级配沥青碎石的沥青路面,必须在沥青面层下设下封层,防止雨水渗入。而这些规范要求在当时都是没有达到的,S216线路基宽8.5米,路面宽7米。而大部分路段受地形地貌的限制,路面只能按4.5米设计,线形基本是沿山路走,急弯多,纵坡较陡,不但给行车造成很大的困难,而且给施工养护带来了不便。
3.2 路基路面的施工
在路基路面施工时,由于受当时施工条件的限制、工程施工制度的不完善,加之施工方法的不当,导致路基稳定性差,路面结构层厚度不均,砂石材料级配不合格,面层与基层的粘结强度低,造成了路面病害的发生。
3.3气候的影响
低温裂缝:沥青材料在较高温度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应力松弛性能,温度升降产生的变形不至于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但当气温大幅度下降时,沥青材料逐渐发硬并开始收缩。此时半刚性基层的底部将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沥青混合料的应力松弛赶不上温度应力增长,混合料劲度急剧增大。由于沥青面层在路面中是受到约束的,面层中产生的收缩拉应力或拉应变一旦超过沥青混合料的抗拉强度,沥青面层就会开裂,产生裂缝。由于沥青路面宽度有限,收缩路面结构的相互约束小,所以低温裂缝主要是横向的。
温度疲劳裂缝:由于温度反复升降导致沥青面层温度应力疲劳,使沥青混合料的极限拉伸应变(或劲度模量)变小,加上沥青的老化使沥青劲度增高,应力松弛性能降低,最终达到极限抗拉强度使路面产生裂缝。沥青路面具有高温软化特性,尽管设计及施工中尽可能降低油石比,最大限度地利用骨料级配增大高温稳定性,但在车辆长期作用下仍会产生车辙。
3.4沥青混凝土拌合温度的控制
石油沥青拌合出场温度要求在120~165C,而实际上在当时条件下施工单位由于设备和人员素质等原因,在拌合温度控制方面时高时低很不稳定。温度过高可能导致沥青变质,没有黏性使沥青混凝土松散;温度过低,沥青混和料拌合不匀,影响级配,这些也是导致沥青路面有时局部松散或其他病害的原因。在沥青混合料拌制完成后,从拌合厂向摊铺现场运输的过程中,空气与混合料之间的温差一般大于120C.加上因速度形成的相对风速较高,会导致混合料温度在到达现场前有较大的下降。降温幅度由表及里逐渐减少,最严重的降温区发生在料堆表面和马槽的接触面。降温严重程度取决于运输时间、速度、气温、保温措施等因素。
3.5 日常养护
马鬃山边防公路管理段养护人员少,机械力量弱,养护力度不强。由于养护人员、机械设备的跟不上,在车辆荷载及自然条件的作用下,路面病害日趋加重。因此,公路养护部门应加强日常养护,首先要作好路面养护和维修工作,并作好路面排水系统的完善;其次作好路面质量的调查工作,通过日常巡视和定期检查对轻微的病害及时处理,以免病害扩大;第三加强预防性养护。
3.6 车辆超载
随着马鬃山地区矿业资源的相继开发利用,过往车辆交通量及荷载增加,路面就极易损坏。近年来,在交通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加大了对违规超载车辆的限制,但违规超载现象还是屡屡发生,道路荷载源源超出设计荷载,严重地损坏了路基路面,造成路面拥抱、翻浆等病害的发生。
4 沥青路面病害防治
4.1沥青路面裂缝的防治
对细小轻微的裂缝路面的处治。将路面清扫干净后,采用沥青,均匀的喷洒到裂缝路面,平均每平方米喷洒量控制在0.3~0.5kg,再均匀撒一层2~5mm的干净干燥的石屑或中粗砂,最后用轻型压路机碾压矿料。另外对单条轻微裂缝沿裂缝涂刷少量稠度较低的沥青,养护成型。纵、横缝在路面病害中所占比重较大,如不及时处治预防将会演变成网裂等更严重的病害。一般纵、横缝的处理有以下两种方法: (1)冷补灌缝,灌缝料是一个单组分用橡胶处理的冷补乳化沥青裂缝密封剂,最宽可填补12mm 的裂缝。施工时无须加热融化,无需灌缝机械,对裂缝内的杂物用吹风机进行清除,然后直接用灌缝壶将灌缝料进行灌注,再用橡胶扫帚把原料刮在裂缝上,施工方法简单,在常温下即可进行。(2)热补灌缝,无论缝宽还是缝细首先对原缝进行扩缝,将缝宽扩致1cm 左右,然后用吹风机清除缝中灰尘等杂物,再用具有流动性的热沥青依靠灌缝机缓慢依次地向缝中灌注,直至缝中饱满为止,最后待沥青冷却后清除缝表面多余沥青即可。
4.2沥青路面车辙的防治
对于轻微的车辙主要是对出现车辙较严重的路面的进行铣刨后,洒粘层油,加铺新的沥青混 凝土路面面层,或根据车辙深度,在车辙上加铺一层沥青混凝土层,以减少车辙产生的沉陷 ;对于由于沥青面层高温强度不足引起的车辙,严重的路段铲除沥青面层,重做满足高温强 度的新沥青面层;对于由于半刚性基层强度不足引起的车辙,挖除基层,重新铺筑满足强度 要求的基层后,再铺筑面层。
4.3沥青路面搓板的防治
对于面层与基层粘结不牢的,铲除面层后,拉毛基层并撒透层沥青养护后再铺筑面层,面层要注意级配以防细料集中;对属于基层原因产生的搓板波浪采用铲除原面层基层后,然后重新做基层面层;对地基处理不彻底的,铲除原路基层面层后,对地下软弱土基重新进行加固处理,然后再做路面基层面层。
4.4翻浆的处理及防治
翻浆属于一种严重的路面病害,要及时进行处治:(1)处理时将翻浆处挖除直到挖到坚硬处为止,然后另换新料修补基层和重铺面层,修补时应采取短期封闭交通,待养生期到后再开放交通。(2)做好公路路面纵横向排水、对路基易积水段采用养护措施及时排除积水:如增设片石边沟或砼边沟,并每隔300~500m左右选择适当地形及时将边沟水排出路基以外。(3)若因基层水稳定性不良或含水量过大造成的翻浆应挖去面层及基层全部松软的部分。将基层材料晾晒干,并适当增加新的硬粒料(有条件时应换填透水性良好的砂砾或工业废渣等)。分层(每层不超过15cm)填补并压实,最后恢复面层。(4)在汛期及时清除路面积水和路基边沟积水、在冬季降雪后及时清理路面积雪 ,防止或减少地面水渗入路基内部。
4.5啃边的处理方法
一是采用切割原啃边部位,通过挖深加厚原路面边缘的方法予以修补。二是当啃边出现在平交道口处,可对原平交道口进行硬化处理,以减小行车冲击力对路面边缘部分的破坏。
4.6松散脱皮的处理方法
表层处油石比偏小,或由于油料老化,降低粘结力是松散出现的主要原因,对松散脱皮的处理方法如下:表层松散时,挖补表层;基层或土基松软变形而引起松散,应从土基开始修补;面层与基层粘结不良而造成松散脱皮,要清理后,重铺筑面层;对面层本身油料不匀,骨料重叠而引起的脱皮,要翻修面层。
4.7坑槽及沉陷的处理方法
坑槽一般是由其它路面病害处理不及时,继续受冲击破坏而形成;沉陷则是由于路基及基层密实旗(强度)不够引起过量塑性变形。小范围是因基层引起,大范围明显沉陷,则一般由路基引起。对路面坑槽沉陷的处理方法有:仅面层有坑槽或沉陷时,挖补面层。因基层或路基引起的沉陷及较深的坑槽,应先处理好基层或路基,后修补面层;在寒冷地区,冬季路面坑槽,可临时处理,保证路面平整,待气温回升后,再挖补处理。坑槽及沉陷的预防措施:(1)沥青面层应具有足够的设计厚度,特别是上面层,不应小于施工压实层的最小厚度,以保证在行车荷载作用下有足够的抗力,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宜选用具有较高粘结力的较密实的级配。若采用空隙率较大的抗滑面层或使用酸性石料时,宜使用改性沥青或在沥青中掺加一定量的抗剥落剂以改善沥青和石料的粘附性能。(2)沥青混合料拌制过程中,应严格掌握拌和时间、沥青用量及拌和温度,保证混合料的均匀性,严防温度过高沥青焦枯现象发生。(3)在摊铺沥青混合料面层前,下层应清扫干净,并均匀喷洒粘层沥青。面层摊铺后应按有关规范要求碾压密实。如在老路面上罩面,原路面上坑槽必须先行修补之后,再进行罩面。(4)当路表面出现松散、脱皮、轻微网裂等可能使雨水下渗的病害,或路面被机械刮铲受损,应及时修补以免病害扩展。
5 处理措施与建议
5.1 提高路基路面的施工质量
确保路基路面的施工质量,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要合理确定沥青路面结构,沥青面层的裂缝大部分是沥青面层本身由于冬季气温下降收缩而引起。故应选用符合交通沥青技术要求的沥青,控制沥青用量,精选矿料,合理组成级配等均有效减少裂缝,提高沥青路面低温抗裂稳定性。因此,路基路面施工前首先把好材料关,严格选择合适的砂石材料,避免材料的不级配;其次把握好工艺关,严格按规范施工,控制每道工序施工质量;第三加强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
5.2 加强公路的日常养护和维修
要使路况保持良好,延长公路的使用期,减少病害的发生,除注意路基路面的施工质量外,还必须重视公路的养护工作 ,要精心施工,确保各结构层的压实度达到规范要求。对半刚性基层要做到很好养护,使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良好的水稳性,防止其产生的裂缝反射到表面层,面层的接缝也要处理妥善。以提高公路的使用寿命。坚持“建养并重”的思想,积极推广全方位、多层次的预防性养护体系和机制,对路基路面的病害超前诊断,及时处理,防患与未然。确保路面无积水,路肩无反坡,边沟等排水设施常年畅通,是延长公路使用寿命的主要措施。
5.3 加大路政管理力度
运输车辆的违规超载是造成S216线沥青路面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超限运输既缩短了公路的使用寿命,又给养护工作带来了困难。因此,公路路政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加强违规超载车辆的监督检查,加强源头治理,才是治本之策。
6 结束语
S216线沥青路面的病害,通过对以上常见沥青路面病害类型及特点的总结分析,在近几年沥青路面养护维修实践中采取了以上相应的对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路况得以很大改善。但影响路基路面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无论设计方面、还是施工方面、或是路面形成后的使用、养护和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足,我们应从工程设计、施工质量、及时到位的日常养护等方面加强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提高现场施工质量,规范施工减少由于排水不畅、车辆超载及人为破坏等因素对路面造成损坏。只有加强对病害因素的控制,路面的质量才会得到改善,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病害;成因;维护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维护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在高速公路中,沥青路面或多或少都存在损坏的情况。路面养护是高速公路养护的关键,而预防性养护是改善沥青路面病害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加强道路前期的预防和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维护沥青路面,使其不留隐患,以恢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服务功能,避免给道路维护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以延长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寿命。
1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病害的成因与表现
1.1 车辙与龟裂
在行车过程中,行车荷载与路面直接接触时,由于基层的强度高,板体性强,变形能力差,沥青混凝土承受的荷载会传递到基层。沥青混凝土在承受基层反作用力的情况下,内部的原有结构层就会遭到破坏,失去应有的变形能力和强度,形成车辙。车辙形成原因主要是受气候因素变化的影响,还有超载超限车辆大幅增加,使沥青路面基层的整体性变差,局部出现松散的状况。
龟裂是由于路面基层湿软、稳定性下降、整体强度不足、路面层老化、路面材料未拌合均匀或配合不当而造成的,也可能是沥青路面出现纵向裂缝或横向裂缝时,未能及时对裂缝进行封填,导致水渗入下层而形成龟裂。
1.2 纵向裂缝与横向裂缝
纵向裂缝是与道路中线平行的裂缝,有时还伴有少量的支缝。在半填半挖路面的加宽处,由于路基压实不好,路基常出现沉降的情况而形成纵向裂缝。特别是沿行车辆因荷载作用而产生纵向的裂缝,其原因主要是水渗透破坏、路基施工不当、地基本身的原因等。横向裂缝是与道路中线垂直的裂缝,有时也会伴有少量的支缝。横向裂缝是由于半刚性基层收缩或低温收缩裂缝而产生的,起初出现于路面两侧,随着裂缝逐渐发展并贯通全路。
1.3 沉陷与松散
沉陷是由于路面受到损坏、路基沉降而导致局部凹陷,或者是由于开挖、回填过程中压实不足所造成的。松散是由于混合料中的沥青偏少,且集料与沥青间的粘结性较差,导致路面材料脱开并散失,沥青老化变硬而造成的。随着松散进一步发展就会形成坑槽,在车辆荷载作用下,使基层与面层脱离,导致基层结构破坏。
2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养护方式
2.1 日常养护
沥青路面出现较为轻微病害时,可以采取日常养护的方法来改善路面的状况。当路面裂缝在5cm以内,但未出现啃边、错台现象,可采取灌热的办法来改变沥青的性质,并对其作防水处理。先对沥青路面出现裂缝的部分进行拓宽与初步清理,再以吹风清理设备来清除裂缝中的杂物、灰尘、颗粒,保持裂缝的干燥和清洁,以满足裂缝的修补要求。对于沥青路面的坑槽、小面积沉陷、网裂等,已波及到基层或中下面层的局部病害,可以采用切割机械和破碎机械将修补范围切割出来,并由人工挖除病害,清除干净路面损坏的部分后,在坑内涂刷乳化的沥青,并铺平坑槽。
2.2 预防性养护
预防性养护是以专业技术对养护对象在最佳时间进行预防性养护作业,它需要应用机械工具与材料,以保证高速公路的运行。为了保护路面不受化学产品、雨水的侵蚀,使其延长使用寿命,可以通过考察现场路面的情况以及模拟现场施工试验进行数据分析,针对道路运行时间,采用喷涂沥青的方式对路面预养护进行实验,以确定沥青封面的施工材料。
2.3 专项养护
专项养护是根据养护对象的病害方式或损坏程度,对养护对象进行具体的、专业的养护。专项养护工作需要选择养护技术和最佳作业时间来进行,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3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病害的维护措施
3.1 准确把握高速公路的养护时机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维护应把握好时机,根据不同得养护方式,采用不同的养护方法。前期投入使用时,出现微小裂缝、小坑槽或大面积裂缝,应针对路面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养护,以消除路面安全隐患。按照相关标准规范和要求,分析路面各项指数,路面状况指数应在80以上,路面强度指数应大于或等于0.8,路面横向力系数大于或等于45度。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是周期性的工作,工作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检查和养护路面。通过采集路面数据,并综合进行分析,提高高速公路的养护标准。必要时,应抽样检查路面状况,以保证高速公路路面的服务质量。
3.2 建立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管理系统
在高速公路正常运行的过程中,高效、科学的检测手段是预防性养护高速公路路面的前提条件。通过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定期对路况进行检测和系统管理,并建立监测制度,全面的检测高速公路路面的运行状况,以便为高速公路路面的预防性养护提供指导。对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管理,可以采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来分析检测与养护的数据,针对数据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具体实施时,应实时监控高速公路各段得路面,针对监控系统评价和预测路面病害,也可通过管理系统来选择相应的方案,以提高高速公路养护的效率和养护的科学性[5]。
从沥青的运输、制作、摊铺到养护,每一个环节都应进行科学化管理与操作。运输沥青时,应合理计算运力和运距,以保证运输车辆清洁,装料前底部和车厢侧板涂一层油水混合物,卸料后注意清理,避免结块,运输过程中,保持匀速且覆盖双层篷布,注意防水、保温,避免污染。制作沥青时,按照公路现场加工生产流程,注意合理控制改性沥青的温度和配比精准度。摊铺沥青时,注意清扫路面,保证路面清的洁度,按照相关的规范要求撒布黏油,对于局部多撒或少撒的部位应人工处理,并注意控制摊铺机械运行的稳定性与料斗状况,以保证摊铺均匀。碾压沥青路面时,碾压机作业应保持连续均衡,并对碾压机进行跟踪监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让工作人员立即处理。
3.3 加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人员的业务培养
在高速公路养护的过程中,养护人员相当于保健医生,养护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养护技能,才能运用养护技术来更好的维护公路路面。相关的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加强养护人员的专业养护知识和养护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养护人员的养护水平。也可以制定相应的用人标准和培训考核制度,使养护人员都能够持证上岗。另外,由于养护工作比较艰苦,相关的领导应注重培养养护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养护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责任心,保证高速公路的养护质量,使高速公路平稳运营。
4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病害维护的注意事项
在沥青路面施工时,由于修补旧路面会铺玻纤维网、喷涂乳化沥青,且铺筑沥青路面的时间较长,因此,在施工时,应做好组织工作。施工段落的交通组织及划分,应按照交通部公路养护技术的相关规范来设置施工的导向标志、限速标志、警告标志和安全防护措施。施工单位应落实机械组织及人员,按照正规招标程序来选择施工单位,准备足够的机具、人力、原材料,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尽可能缩短施工的时间。建设单位要组织路政人员,做好施工现场交通疏导和交通组织,委派能力较强的监理单位进行监理[6]。
对于铣刨出的废料,可以选择公路的用地范围之外堆放。施工时,合理的安排时间,如春、秋季节,尽量避开交通量大和雨季的黄金季节。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维护工作非常重要,相关的公路管理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根据路面破损成都进行治理,以路面为中心全面养护沥青路面。
综上所述,在高速公路中,沥青路面或多或少都存在损坏的情况,随着道路交通承载量在不断加大,交通运输压力也随之加大,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维护已成为道路维护的重要工作。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道路前期预防和检查,并改进养护技术,为维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尽快恢复沥青路面的服务功能,以延长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寿命。
参考文献:
[1]郭文,吴英淑,郭力源,胡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现象及防护[J].山东交通科技,2013(2).
[2]胡一南.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病害和养护对策[J].城市建设,2013(10).
[3]王志超,迟嘉陵.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质量控制及养护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2(19).
[4]梁志光.浅议沥青路面病害成因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10).
【关键词】路面病害成因处理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U457+.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常见的路面病害成因
1、公路路面病害的种类
(1)断裂类病害。断裂类病害按裂缝出现的方位和板断裂的块数可分为平行中心线的纵向裂缝、斜向或垂直中心线的斜向或横向裂缝、从板角到斜裂缝两段距离小于1.8m的角隅断裂和断裂板等四种病害。
(2)接缝类病害。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类病害,按损坏的形态和影响范围分为填缝料损坏、纵向接缝张开、唧泥和底板脱空、错台、接缝破损以及拱起等六种病害。
(3)竖向位移类病害。在公路的投入使用过程中,路面竖向位移类病害按产生的原因不同,可分为胀起和沉陷两种,这种病害对公路交通的正常运行有着巨大的阻碍作用。
(4)表层类病害。在公路运行的过程中,水泥混凝土路面表层类病害可分为磨损和露骨、纹裂和网裂起皮、活性集料反应引起的网裂、粗集料冻融裂纹和坑洞五种。
2、路面病害的成因
(1)交通流量增长过快、运输车辆超载严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上行驶的重车比例越来越大,为了追求最大利润,超载、超轴限的现象十分严重,这已经严重超过了按照标准轴载设计的路面结构强度,超轴载作用在路面上的荷载超重是造成公路早期破坏的主要原因。
(2)水对路面的损害。水对路面的损害是非常大的,路基毛细水上升或路基与基层间浸入水,受力后产生抽吸作用,结果就会使该处的土与水混合成为稀泥,形成水与土的软弱夹层,直接结果就是减弱基层的抗剪强度,最后致使路面产生开裂现象。当水和土混成的稀泥被抽吸到基层,从路面的裂缝中被排挤出,那么就形成了翻浆,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路面的破坏。目前使用的多碎石沥青面由于碎石粗集料粒径偏大,大大改善了路面抗滑、抗变形等的性能,但是由于压实困难,往往压实度很差,与之前相比更容易产生较大的空隙。当路表水浸入时,如果没有及时地排除水,就很容易造成路面的早期破坏。
(3)接缝填料失效。路面上,在使用中水泥砼路面随气温变化而胀缝和冷缩,气温上升时板块膨胀填缝料被挤出,但是当气温逐渐下降时填缝料不能恢复,于是就在缝中形成空隙,或者会有泥砂等杂物掺入,且雨雪水沿缝隙渗透,会使得接缝处变形和破损。虽然缩缝随气温变化幅度不大,但是经日积月累若干次收缩,填缝料自身老化失效,假缝拉裂成真缝,和胀缝形成的破损相似。除温差对填料的破损影响之外,超重车后轴对接缝填料的破坏是填缝料失效的重要原因,施工养护不规范也是接缝破损的原因。如果接缝填料失效,地面水从接缝渗入基层,就会直接造成地基承载力降低,在行车荷载作用下,水就会引起冲刷,造成混凝土板底脱空、板角断裂等,进一步发展成砼板断裂破坏。
二、处理路面病害的技术措施
1、设计方案的措施
从目前的设计规范来看,结构层的设计偏薄,路面基层、底基层满足不了行车荷载的作用,通过路面结构设计可以满足沥青路面强度和承载能力要求,特别是应考虑特大车辆荷载对路基路面所产生的影响。a.在进行半刚性路面设计时,首先应选用抗冲刷性能好、干缩系数和湿缩系数小、抗拉强度高的半刚性材料做基层。b.选用松弛性能好的优质沥青做沥青面层。在缺少优质沥青的情况下,应采取改善沥青性质的措施。c.在稳定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优先选用针人度较大的沥青做沥青面层。d.沥青面层采用密实型沥青混凝土。e. 采用合适的沥青面层厚度,确保半刚性基层在使用期问一般不会产生干缩裂缝和温缩裂缝。
2、路面结构层施工措施
(1)底基层、基层
为了缩短半刚性基层混合料从拌和到碾压成型的时间和确保拌和、摊铺、碾压的质量,基层必须采用固定式拌和机搅拌、摊铺机摊铺等,以确保底基层、基层的分层流水连续作业,优质、高效、快速施工,基层施工取缔路拌施工工艺。
底基层、基层混合料的组成材料质量应符合要求,尤其是石灰应提前充分消解人工全部过筛,避免混合料成型后有未消解灰的“放炮”现象。拌和混合料的各种材料用量配合比应正确,拌和必须充分、均匀、色泽基本一致。底基层采用路拌法施工时,应保证含水量均匀,特别是上下一致,拌合深度内不允许留有“素土”夹层。整个拌和过程中应不断加强对石灰、水泥剂量、含水量的检测,施工含水量应大于最佳含水量的1%~1.5%。
摊铺基层必须采用混合料摊铺机全幅摊铺,确保表面平整无拉槽、离析现象。底基层采用灰土拌和机路拌法施工、平地机整平时,应重视纵、横向接缝处拌和质量及平整度,碾压成型后严禁薄层贴补找平。
(2)透层沥青、下封层、粘层
透层沥青:浇洒透层沥青前应对基层的平整度、横坡度强度等各项指标严格检验,符合要求后再清除基层顶面的调料和粉尘,清除必须彻底,透层沥青用量应严格控制在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低限。
下封层:可采用层铺法或拌和法施工。为便于砂料或沥青混凝土摊铺机作业,铺筑厚度宜控制在1.5~2cm。砂粒料式沥青混凝土空隙率宜小于2%。
粘层:沥青中、下面层不能连续施工时,应对表面被污染部分刷粘层油。沥青中、上面层宜连续施工。
(3)沥青混凝土面层
沥青混合料拌和。严格按规范要求控制沥青和集料的加热温度,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应与天气温度变化、风速大小、运输时间长短等各种因素进行适当调整,不合格料不允许出厂。
严格控制油石油比和矿料级配,每台拌合楼每天上、下午必须做一次马歇尔试验和抽提筛分试验,当发现沥青混合料油石比或级配超过允许偏差值时应及时调整。油石比的控制应考虑到粘层油的影响。
沥青混合料运输应覆盖保温,装车及运输需防混合料离析。
沥青混合料摊铺应确保连续不间断地摊铺作业,必须保证摊铺温度,严格控制基准线,调整烫平板的振级使初始压实度控制在85% 以上。确保厚度、平整度,摊铺的沥青混凝土层表面应粗、细均匀、致密、无明显接缝。
沥青混凝土面层的碾压。碾压是保证沥青混合料耐久性的最重要的一项工序,在压路机轮前混合料不产生推移、压后路面无裂纹的前提下趁热早压。碾压以驱动轮在前为易,用轻型钢轮压路机初压,从横断面上低的一侧逐步向高的一侧碾压,后用轮胎式压路机复压至稳定和无轮迹,最后再用轻型压路机终压。
3、道路的养护
围绕建设与养护、维修与预防的关系,随着路网的不断完善,只有长期保持良好的路面使用性能,道路建设的巨额投资才能充分发挥其投资效益,而长期保持路面良好的技术状况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养护维修支持系统来保障。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养护维修实际上是道路建设的一种延续。
在路面养护和维修的关系上,长期以来人们总是习惯于等到路面开始出现损坏后,才对它进行维修,而对于路面还处于良好状态下进行预防性养护的意义则往往认识不足。预防性养护实质上是一种周期性的强制保养措施,并不考虑路面是否已经有了某种损坏。
预防性养护最佳实施时机应该是在路面尚处于良好状况、或者只有某些病害先兆时进行。虽然预防性养护需要投入某些费用,但它是一种费用一效益比非常良好的养护措施。当路面刚出现病害先兆时,及时对路面进行养护要比发生大的病害后处理简单,节省费用,说明重视预防性养护的经济意义。
参考文献:
[1] 毛亚庆.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罩面层反射裂缝的防治[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10)
【关键词】沥青路面;病害;防治
1、前言
目前,随着城市交通量日益增大,城市道路路面面临严峻的考验,很多城市道路沥青路面均呈现出一定的早期破坏,如开裂、泛油、剥落、车辙等现象,有的城市道路甚至当年通车即发生了病害,正常维修期大大提前,直接影响了车辆的运行,也增大了养护管理资金的投入。对此,现就其原因及对策作出详细的分析。
2、城市道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类型
近几年来,公路作为国家基础设施重点投资,各地二级公路、一级公路、高速公路、城市道路等开工项目很多而建设资金又有限,在道路结构层的厚度设计、材料的采用方面都本着经济适应的原则,而对交通量的变化、使用年限等并没有重点研究。达标的沥青生产规模有限,不能满足国内建设规模的需要。这就使一部分劣质沥青混入公路建设市场,给路面留下了隐患。公路沥青路面发生的早期破坏类型归纳为:
2.1、裂缝。沥青路面裂缝的形式有纵向裂缝、横向裂缝、龟裂与网裂几种。横向裂缝,横向裂缝可分为荷载性裂缝和非荷载性裂缝两大类。荷载性裂缝是由于路面设计不当和施工质量低劣,或由于车辆严重超载,致使沥青面层或半刚性基层内产生的拉应力超过其疲劳强度而裂缝。非荷载性裂缝是横向裂缝的主要形式,它有两种情况:沥青面层温度收缩性裂缝和基层反射性裂缝。纵裂缝纵向裂缝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由于路基压实度不均匀,路面不均匀沉陷而引起的。另一种情况是沥青面层分幅摊铺时,两幅接茬未处理好,在行车载荷作用下,易形成纵缝。纵向裂缝,多发于半填半挖路基处,主要由路基的不均匀沉降造成。龟裂又称网裂,通常是沿轮迹带出现单条或多条平行纵缝,逐渐在纵缝间出现横向或斜向连接缝,一般多发生在行车道轮迹形成龟裂。主要由路面结构强度不足引起。
2.2、泛油。大多是由于混合料中沥青用量偏多、沥青稠度太低等原因引起,但有时也可能由于低温季节施工,表面嵌缝料散失过多,待气温变暖之后,在行车作用下矿料下挤,沥青上泛,表面形成油层而引起泛油。面层泛油将会导致道路表面功能严重下降,表面构造深度减小、抗滑性能及对噪音的吸收能力减弱,雨天易形成水雾、晴天易产生眩光。
2.3、壅包。在行车水平力作用下,沥青面层材料的抗剪强度不足则易产生推挤壅包。这类病害大多是由于所用的沥青稠度偏低,用量偏多,或因混合料中矿料级配不好,细料偏多而产生。此外,面层较薄,以及面层与基层的粘结较差,也易产生推挤、壅包。
2.4、车辙。车辙是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路面产生累积永久性的带状凹槽,表现为沿行车带出现横向高差,主要是由于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不合理、稳定性差或由于基层及面层施工时压实度不足,使轮迹带处的面层和基层材料在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出现固结变形和侧向剪切位移引起;另外,重载或超载车辆过多也是产生车辙的重要原因,车辙病害主要类型有:结构型车辙、失稳型车辙、压密型车辙、磨耗型车辙。
2.5、剥落。如果沥青混合料中使用了中性或酸性石料,将会造成集料与沥青之间的粘附性不足,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集料从路面剥落,使路面形成麻面,进而可能发展成为坑槽、松散等病害。
3、路面病害的防治措施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的防治应从设计、施工和路面维护三个方面着手,只解决一个方面的问题是不够的。
3.1 设计方面
从目前的设计规范来看,结构层的设计偏薄,路面基层底基层满足不了行车荷载的作用;通过路面结构设计和厚度计算可以满足沥青路面强度和承载能力要求,特别是应考虑特大车辆荷载对路基路面所产生的影响。
(1)在进行半刚性路面设计时,首先应选用抗冲刷性能好、干缩系数和温缩系数小、抗拉强度高的半刚性材料做基层。
(2)选用松弛性能好的优质沥青做沥青面层。在缺少优质沥青的情况下,应采取改善沥青性质的措施。
(3)在稳定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优先选用针入度较大的沥青做沥青面层。
(4)沥青面层采用密实型沥青混凝土。
(5)采用合适的沥青面层厚度,确保半刚性基层在使用期间一般不会产生干缩裂缝和温缩裂缝。
(6)设计地下管线的埋深不能高于路面以下30厘米。
3.2 施工方面
优秀的设计,合理的工期是修筑高质量的基础,而科学施工则是高质量的保证。
材料的选配,特别是集料场应固定,选择1到2家能保证施工进度的厂家供料,使材料级配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不能偏离级配中线太远。
沥青的选用十分关键,要挑选符合规范各项要求的沥青,特别是沥青针入度,延度指标必须严格把关,由于近些年的气候偏暖,因此,沥青标号宜选择在规定范围内低标号沥青,此外,透层油,粘层油沥青应采用与沥青混凝土用同一种沥青,特别是油石比的选择应考虑粘层油透层油返油时的影响。
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上要特别重视。除了常规的几组马歇尔试验外,还应增加抗车辙的动稳定度试验,并衡量是否满足规范要求的一个条件,由于我国目前也引进这一指标值,虽然国内有关科研院校在搞这方面的研究,并出了一些成果,而作为施工企业现在采用并不普及。因此,作为交通行业标准,从立法角度来讲,应尽快推广执行。
沥青混合料拌和时间、出厂温度、摊铺温度、碾压成型等温度控制必须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合理安排工期,避开不利天气施工。
3.3 道路的养护
围绕建设与养护、维修与预防的关系,随着路网的不断完善,只有长期保持良好的路面使用性能,道路建设的巨额投资才能充分发挥其投资效益,而长期保持路面良好的技术状况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养护维修支持系统来保障。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养护维修实际上是道路建设的一种继续。
综上所述在日常养护工作中,如果弄清了病害种类,然后根据病害原理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措,就能使养护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节约养护成本,从而又能保证沥青路面正常使用功能。首先施工单位保证质量;其次设计达到要求,政府支持。因此,消除沥青路面的常见病害需要各部门齐心协力,杜绝前竣工后返工或小修的现象,就能更好的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