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三年级课外阅读训练8篇

时间:2023-10-12 09:32:3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三年级课外阅读训练,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三年级课外阅读训练

篇1

一、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1.课内引趣

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要立足课内,带动课外。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小学语文教材为指导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这种有利的因素。我们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学校开设了读报课,我经常以读报为切入口,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读报是一项花费少、受益大、教育意义深的课外阅读活动。学生可从报中获取大量的社会知识和各种信息,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积极的阅读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

2.故事引趣

小学生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令人感动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期待大结局之际,教师戛然收声,欲知后事,请自读全文。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读物,引导他们去阅读相关的书籍。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

在课堂上,教师十分强调把教书的训练放在阅读教学的第一

位。教材也重点指出,要重点指导学生认真读书,尤其要有感情地朗读。朗读是理解文章内容、检查理解水平、提高阅读能力、发挥有声语言的技术作用。多读多背,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吸收、积累语言材料,运用时就能脱口而出。因此,还应该加强阅读速度的训练。一般来说,一至二年级的阅读教学以培养朗读技能为主;二至三年级则加强默读结合的训练;三、四年级从朗读过渡到默读,形成默读技能;五至六年级则要进行快速阅读训练,促使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形成。

1.快速阅读的训练

计时速度训练是提高阅读速度的有效方法,每周一次,或坚持一段时间可见到效果,计时速度法能充分挖掘、调动视觉扫描,辨析、摄取文字符号功能的巨大潜力,使阅读速度和思维速度尽量趋于平衡一致,变有声朗读为无声默读,计时速度还有利于学生积极上进的竞争心理。用计时、限时训练,激发学生的时间紧迫感和阅读兴趣。

2.默读训练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学生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如何提高习作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语文教师经常思考和不断探索的问题。作为一名长期奋战在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些浅薄的看法。

一、小学的习作教学不能偏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习作就是生活,既然是生活,就应该是与学生切身相关的,是他们耳熟能详的东西。现在的教材在习作设计上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如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我的课余生活”,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介绍家乡的景物”,这些习作都是要求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挖掘可写的素材,也是和学生自身息息相关的,他们自然有话说,有事写,也愿意学,愿意写。

二、习作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会积累、学以致用的能力

前面我们说“习作就是生活”,不错,但如何“让生活变为习作呢”?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学会积累。习作教学和阅读教学是分不开的,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并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会积累。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我就给班上的学生每人发一本课外阅读记录本,要求学生把自己每天所看的书上的好词好句记录下来,三年级开始还要求学生学会写自己的阅读心得。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学会记录生活。学生的生活范围是有限的,再加上年龄小,他们不可能和一个成年人一般有生活阅历,这就很容易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要想让学生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这就要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经常组织学生观察生活,观察社会,观察大自然,并养成以日记、笔记等各种方式记录的习惯,为写作积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题材。长此以往,何愁学生写作时会“无米下锅”呢?

总之,作文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事,而是要长期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而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要明确训练点,增强训练意识,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水平才会不断提高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树亚.让习作教学回归“儿童立场”.小学教学设计,2009(10).

篇3

关键词:中段阅读;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260-01

小学三四年级属于中段,中段是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我执教三年级语文,到济南听两节历下区中年级月展示课:法蓓蓓老师执教的《18 开天地》和孔明珠老师执教的《18 颐和园》,对中段阅读教学有了自己的思考。

一、字词教学精而有效,体现音形义三位一体

一二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识字教学。“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使之逐步形成自主识字的能力。识字方法主要包括:1.加一加,如“口”加“十”就是“叶”。2.减一减,如“熊”去“四点底”就是“能”。3.分析结构,如“蛙蛙:左右结构虫字旁蛙”。4.组词,如再(再见)。5.猜谜语,如“两人坐在广场的土堆上”,谜底是“座”。6.象形字,如明,就是“太阳”和“月亮”合起来。7.形近字比较法,如“已”与“己”。8.生活中识字,如“银座商城”中的“座”。

通过一二年级的识字学习,学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形成了自主识字能力。三年级的阅读教学更重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知,所以字词教学必须精而有效,抓住重点和难点进行突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如:《18 开天地》强调让学生自读词语,自己观察说发现:形声字“肌肤、肢”、多音字“血xuè液”、近义词“逐渐、缓缓、慢慢、渐渐”、反义词“轻―重、浊―清、上升―下降”。《18 颐和园》注重出示图片让学生认识“横槛”,降低识字难度。 同时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我们在预习中布置学生查字典,词典,理解字词意思。

二、重视整体感知,学会概括全文

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阅读的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18 开天地》法老师抓住中心句,理出各部分意思,学生知道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18 颐和园》孔老师让学生划出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既让学生了解了作者游览的景点,又知道了作者的写作顺序――游览顺序,还知道了文章的结构――总分总,一举三得,值得借鉴学习。

三年级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整体感知,学会概括全文。方式有两种:一是复述课文,让学生用简练的话把课文讲了什么说出来,重在组织语言;二是概述课文,三年级可以出示词语,给学生以提示,借助词语概述课文。

三、突出中年级的训练重点

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阅读的要求是“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18 开天地》法老师让学生通过“抡”与“拿”的对比,体会“抡”的力气之大。通过“逐渐、缓缓、慢慢、渐渐”四个近义词体会时间的漫长与艰辛,同时感受到作者用词的准确而不重复。《18 颐和园》孔老师让学生通过“直立”与“耸立”的对比,体会佛香阁是高高地直立;通过比喻句“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让学生体会昆明湖的绿和静。

三年级的课文篇幅比二年级长,难度增加,老师不能面面俱到地讲解,让学生去体会,可以有三种方式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课文。一是让学生在预习时,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如《7奇怪的大石头》学生预习完课文,提出疑问“大石头为什么奇怪?奇怪在哪里?”二是能抓住关键词语进行理解。如《5灰雀》,第一自然段体现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从“每次…都要…还经常…”三个词语中可以体会到。三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如《11 秋天的雨》学生读了第二自然段,联系上文知道了“五彩缤纷”的意思,同时知道第一句话“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是本自然段的中心句。

四、注重领会表达,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中年级要求学生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18 开天地》法老师通过句式的练习,“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让学生体会排比句的作用。《18 颐和园》孔老师通过长廊的数字体会长廊的长;通过“滑”字让学生体会昆明湖的静,以动衬静,并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学生学到的修辞方法有比喻和拟人,结构方式有总分总、总分、分总,句式有排比句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在课文学习中遇到的,帮助自己理解课文,并体会作者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也可以在自己的写作中学以致用。

五、重视课外阅读,积累好词好句。

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课外阅读的要求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篇4

【摘 要】农村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问题甚为严重,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多数学生除了拿手机上网或者阅读一些相关或无关的电子书之外,几乎对文学作品、杂志报纸、文言诗词等都不接触。而出现被电视或者手机取代正当课外阅读的趋势,所以,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担忧和对策。【关键词】中学生

课外阅读

语文北大教授孔庆东在2013年10月19号的微博中发出一条他曾在一个公开场合的发言,提出了当前国人阅读的两极分化现象。现在,在农村中学中课外阅读分化的现象很严重。造成这种危机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和我们现在国家的这种社会大趋势是一脉相承的;另一方面,是由于农村教育的现状所决定。针对农村中学存在的这种问题和现状,我们做了一个小型的课堂问卷调查。一、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首先对我们进行问卷的情况做个说明:我们问卷的对象是高一年级和高三年级的学生;参与问卷的人数有140人,其中高一年级有40人,高三年级100人。问卷主要方面:关于课外阅读的态度;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课外阅读的主要内容;学生课外阅读的倾向(现代作品、文言作品);课外阅读的书籍来源和方式。通过对上述问卷调查的结果汇总我们知道如下情形:在课外阅读的态度方面:30%是比较喜欢课外阅读,17%的人倾向是很喜欢,其余就很明显呢;学生对课外阅读的主动性26%,还有25%的人处在有时被动有时主动之间摇摆。课外阅读的主要书籍有60%的人集中在作文类和报纸杂志,而对古今中外名著和传统文学作品以及其他科学等书籍很少,甚至空白。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接近60%人还不足一个小时,在半小时上下徘徊;并且阅读的目的通过阅读方式显示有10%的人是随便翻阅,而精读写感想的也不过55%,至于阅读后交流心得的人只是偶尔,甚至多数不做交流。课外阅读的主要书籍有60%的人集中在作文类和报纸杂志,而对古今中外名著和传统文学作品以及其他科学等书籍很少,甚至空白。就在课外阅读的倾向方面现代的作品有25%的人,但对鲁迅、莫言等这些人的作品还不到10%,多数是网络作品和流行言情书籍;对文言作品那就是出境凄惨呢,25%的是一般的感觉,比较喜欢的人是25%,其余就是不喜欢;甚至对四大名著35%只看过部分,全阅读0.02%,而且主要途径还是通过影视作品而了解的。二、调查总结现在,我们通过上述调查可以做出如下的总结:农村中学高中生阅读是明显落后,而且,这种落后主要表现在思想上是不愿意去阅读。通过调查发现这个群体的阅读就是只为了解决燃眉之急,比如作文类和杂志等类型的书籍;阅读的时间很短暂。在阅读作品的范围上除了作文类和杂志之外,大多是网络作品和现代言情小说,对名著名作和古典作品明显减少,甚至对文言作品趋于排斥。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一个现象:1、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主动性不高,甚至对名著和文言文作品排斥,阅读趋于零状态;2、虽然有44%的是纸质阅读,但从阅读的书籍类型上看,还是以电子书、电视、网络空间等方式为主要途径,这样就出现了影视剧和手机代替课外阅读。究其原因:1、书价太高,这是一个客观因素,但不是阻碍阅读的主要原因和绝对因素。2、课业太多,现在我们的时代的考试和分数量化时代,对内性的要求相对减弱,这在事实上也成为一个追求功利的客观因素,对阅读造成一些障碍。3、语文教师对课外阅读重视程度不够,通过问卷反映43%的时间语文老师偶尔安排课外阅读,14%的时间不安排,这不能说不是一个原因。4、而主要原因还在这个时代和社会对学生的引向上出现偏差,阅读被悬置呢。结论:农村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急剧下降。其情其状,我们甚为担忧。三、担忧与对策面对上述问卷调查的结果,我们有下面几个方面的担忧并相应地提出我们的补救对策。(一)担忧1. 阅读能力的下降和语文教学的兴趣问题。语文是一门以阅读为主的课程,仅仅依赖课堂上的有限时间和有限篇幅的内容作为阅读训练和学习,势必会造成学生阅读能力的下降。而学生阅读量的下降一定影响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下降理解能力也就下降。语文教学的兴趣那就只能是一句空谈。2. 学习的自觉性和学生语文素质的提升。不能自觉去阅读和积累一定的阅读量就形不成自觉的学习培养和自学能力的提升,这样的结果是学生不会说话,不会写作,甚至是不会思考。如何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对学生的人格和人品发展至关重要,而现在恰好是瓶颈。3. 阅读能力下降造成理解与写作的困境。这其实就是语文教学的瓶颈和语文素质提高的主要困惑,阅读是所有学生进行表达和表述的最基础训练,而现在学生的现状造成理解简单机械,说话写作的能力受到极大限制,不要说今后的民族思想的建设,就连最基本的表达能力我们都不得不怀疑呢。(二)对策鉴于我们针对现实问题的调查和研究,我们也试图摆脱这种困境而提出了一些实验对策。1. 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做有意的课外阅读安排。2. 为语文加分,也就是重视语文阅读,注重语文阅读部分的分值偏重和整体语文科目的重视。3. 进行语文课堂改革,减少不必要的课堂环节,进行有利于课堂阅读的方向发展。4. 进行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课外阅读比赛。5. 组织定期读书会,或读一本书或同一主题的读书会,而这类活动在现在的中学是空白。6. 为了有利于学生阅读,除了学校完全开放图书室之外,班级上可以进行创造性建设一些有利于学生阅读的环境,如组建课堂流动图书室等。总之,我们通过调查发现了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这就提醒我们作为教育环境,必须要重视并且要对这些问题做出解决的思路,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有利于我们教育的发展。

篇5

一、积极创建阅读环境,为阅读提供坚实保障

区内14个课题实验基地校分布在城市与农村,横跨城区小学、镇中心小学、村级小学三个层次(见上表)。受学校硬件、资源的影响,各基地校之间显得极不均衡。鉴于此情况,区教育局、学校大力投入图书室建设,积极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坚实保障。

二、潜心研究,构建指导体系

1.开设阅读课,积极保障阅读时间。

有了阅读资源,什么时候读,这是很重要的。为充分保障学生的阅读时间,一是各基地校根据校情,每周开设1~2节课外阅读指导课,或者利用班会活动时间作为课外阅读活动时间;二是学生自由阅读时间必须落实,减少书面作业,增加自由阅读时间,让学生充分自由地阅读课外书。

2.教研跟进,构建多形式阅读指导课型。

既然开设阅读课,教师的指导就必须跟进,以此有效保障学生阅读习惯养成和能力提高。实验中思考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为构建多种指导课型,全区、校际和基地校三大层面积极学习与探索,目前,已经成型的指导课型如下。

第一大类:课内外阅读融合课

紧紧围绕该子课题研究目标,我们在实验中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研究整合为一体,探索具有使用价值的方法与策略,让学生课内外阅读有机融合,努力实现课内得法、课外使用。因此,课内外阅读融合课成为此项研究的主打课型。该类课型根据指导目标又分为主题阅读课、“有法”的阅读课、走向作者和原文的阅读课三种小课型。

①主题阅读课。这是较常见的课型,指导教师根据教材文本在内容、形式、表现手法、抒感等方面的表达特点,确定相应主题,然后引入与主题相符的课外阅读。如航天小学陈明丽老师执教的五年级阅读指导课《“感受浓浓的父母之爱”主题阅读》,航天小学陈燕萍老师执教的五年级阅读指导课《“思乡古诗词曲”主题阅读》等。这类阅读指导课既兼顾了课内阅读教学,又将学生引向广袤的课外阅读,在学生阅读习惯与能力培养上发挥了较大作用。

②“有法”的阅读课。这种课型主要是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练习。如北关小学肖静老师执教的五年级《课内得法,课外沿用》,北关小学刘小玲老师执教的五年级《〈汤姆・索亚历险记〉阅读交流》,均是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学生通过交流总结出有效的阅读方法,并在课外阅读中加以运用。

③走向作者和原文的阅读课。它的特点一般是以教材文本为出发点,激发学生阅读作者其他书籍、原文或整本书的兴趣。如航天小学向秀琼老师执教的二年级《安徒生童话故事集》,育才小学刘红、赵正凯两位老师执教的五年级《名著阅读〈三国演义〉》,北关小学程大易老师执教的六年级《鲁滨孙漂流记》等。

第二大类:课外阅读指导课

这类课型主要目标是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切实增大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终身学习能力。该类课型根据指导目标,又分为群文阅读课、读法指导课、师生共读课、阅读赏析课四种小课型。

①群文阅读课。就是在时空有限的阅读课上,呈现与某个议题相关的多篇文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立体阅读,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进行多方面言语实践。如高桥镇十字学校骆诗梅老师执教的三年级《神话故事群文阅读》等。

②读法指导课。这种课型的重点是阅读方法指导。如笔者执教的五年级《学习阅读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同济小学帅月娟老师执教的五年级《师生共读〈雾都孤儿〉》,重在“粗读加精读”方法训练,航天小学刘正霞老师执教的三年级《看绘本,画结构,知脉络》等。

③师生共读课。如高桥镇高桥小学张华老师执教的二年级师生共读课《笑猫日记》,航天小学潘贵强执教的四年级师生共读课《我的母亲》,航天小学段华执教的二年级《窗边的小豆豆》等。

④阅读赏析课。“欣赏”即为发现美的过程,因此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显得尤其重要。这也是学生比较喜欢的课型,因为可以接收到很多信息,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如北关小学贺亚辉老师执教的五年级《〈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品析》,航天小学胡应强执教的六年级《调皮的乐趣》等。

3.加强研训,保障指导体系的正常运行。

教师的研究能力直接决定了指导体系的正常运行和课题成败。因此,我们在实验过程中极其重视师资培训,主要采取区内研讨课、交流、竞赛、“请进来,走出去”等研训形式。通过基地校、实验教师的不懈努力,我区小语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持续提升,指导体系得以正常运行,为学生课内外阅读正确导航。较大型培训活动统计如下:

三、优化阅读,展师生风采

我区“指导小学生学习语文课内外阅读方法策略体系”的建立,促进书籍成为实验教师和学生的密友。师生假期阅读、好书推介会、读书汇报展、主题读书活动、讲故事比赛、经典诵读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让我区学生在阅读天地中汲取营养与力量。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4月22日,同济小学课题实验班的钟亚妮同学在“书香遵义‘我与书,成长的故事’”全市电视演讲大赛中,喜获小学组第一名。这次演讲大赛是“书香遵义”全民阅读系列活动之一,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主办,旨在推动全民阅读活动深入开展,培养师生“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培养

短短的一个寒假,和孩子们一起完成课外阅读,让我有所感悟:教师博览群书,不仅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修养,更重要的是发挥教师的示范熏陶作用。对于小学语文教师哪怕是儿童读物,也应积蓄在脑库里,到教学时才能根据需要打开闸门,让源源不断的知识泉水流进学生的心田,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孩子们爱上阅读。这里就课外阅读话题抛引玉之砖,以求教于同仁。

一、推荐好的读物

我是三年级语文老师,假期和孩子们共读了三本书(《天方夜谭》、《列那狐的故事》、《我们的母亲叫中国》),孩子们非常喜欢,我也感受到正如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说道:“低年级学生对童话比较感兴趣,到了中、高年级,对于这类读物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减,转而对战争题材的小说、英雄模范人物以及惊险神秘的故事感到很大的兴趣。”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喜好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报刊杂志,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带进教室供学生传阅。选择好的读物也可以从思想健康、因人而异、有趣味性、阅读的广度四方面入手给学生推荐。

大量阅读益处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时下出版物众多,鱼目混珠,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非常重要。

二、教师以身示范

我深感作为语文教师,除了读教材教参之外,只看看报纸杂志、言情武侠小说或是文化快餐之类的印刷品,他根本就不算读书,他的知识积累已从停滞不前走向残缺陈旧,因为不进则退是万古不易的铁律,人只有在不断提升的高品位阅读中才能发展自己。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

无独有偶,《台湾国文教师基本能力养成教育自我能力检查表》也有9条是要求语文教师读书的(共包括方面92条要求),如:至少读毕一种以上中国的诗文集,读毕中国古典小说五本,读毕世界名著十本,读毕中国现代著名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各五本,等等。对照这些要求,我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师“既要重教书,也要重读书。”

三、激发阅读兴趣

本学期开学第一天,我在班上开展“假期阅读交流会”。孩子们在交流会上讲得滔滔不绝,听得津津有味。这次交流不但增长了他们的知识,而且大大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除此之外,我还借助讲故事来诱读,借助评选优秀读书笔记来促读,借助角色表演、操作表演让孩子们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孩子们读书兴趣自然而生。

小学课文都是精心编写的,每篇课文思想教育内容丰富,语言文字训练扎实,都能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激发孩子对生活的热爱,更能激发起他们的阅读兴趣。每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要让他们心中的琴弦响起来,这根弦就要靠学生从课本书延深到课外读物,才会让他们在广泛的读物里找到指路灯,这样才能使孩子们“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四、教授阅读方法

很多老师认为,课外阅读指导应是读书方法的指导,于是在课中花了大量的时间给予学生一些读书方法的传授。然而课外阅读的方法因人而异,课外阅读不同于课内阅读,他是一种自由轻松的精神生活,是一种享受活动。

我在传授阅读方法时根据读物的不同题材,因材施教。如:读古诗采用知诗人、明题意、想意境、悟诗情;读童话采用读准字音、了解大意、提出问题、懂得道理;读寓言采用知大意、解疑问、悟寓意、善联想。我们授之以法,为孩子“搭桥铺路”,促使他们逐步由“学会”转化为“会学”,形成主动阅读的心态。

五、保证时间、规定进程

习惯的养成与事物的发展变化一样,需要内因与外因两个方面的力量。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外因只是促进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所以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必须保证课外阅读时间。上海市多数学校把课外阅读列入课表。如:其中某校把每周一下午2点至4点定为全校性课外阅读活动时间,学校用早自习、午休时间让学生自由课外阅读。

只保证阅读时间是不够的,还应规定阅读进程。上海某校根据小学生读报素质的5个要素,规定阅读进程:一年级主要增强学生读报意识;二年级主要培养其读报兴趣;三年级主要指导学生掌握读报方法;四年级主要培养其读报能力;五、六年级主要培养其读报习惯。

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才能让他们在阅读中更多的思考,在思考中更多的阅读。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我们真的想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那就让我们在学生面前敞开道路让他们走到学校图书馆的书架跟前去,让书籍从沉睡的巨人变成青年时代的挚友吧!”

六、评价及时反馈

让每个孩子都爱上阅读和学校开展评比激励活动密不可分。学校、家庭给予学生以适度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刺激”,有利于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在稳定的基础上更加强化。进行阅读评价,我们不妨借鉴某校每年举行一次“我爱读书月”的传统读书评比活动。评比分两个层面进行:评“作品”。开展读书笔记评比,自编、自绘小报评比以及“讲故事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作品竞赛活动,分别予以奖励,强化学生的阅读热情。评“个人”。在期末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表现进行综合考察,评比出不同星级的课外阅读积极分子,以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认为:“人生中最深切的禀质,乃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在学生身上,这种渴望赏识和表扬的心理尤为明显。所以不管是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都要及时反馈,在评价中努力寻找孩子的闪光点,建立一种发展性,激励性的阅读评价机制。

总之,欲求教书好,先做读书人。让我们与生同读,与书为伴,让每一个孩子都爱上阅读,这就是我们小学教师永恒的追求!

参考文献:

[1]《教育学考试大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

篇7

以学校大组计划为指导,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促进全组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改善,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反思能力与实践水平。努力把学校工作计划中所提出的一系列教学工作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二、情况分析:

三年级有10个教学班,学生约600人,语文教师10名,各担任1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经过两年的学习,基础知识部分学生掌握较牢固,在阅读理解上,大部分学生们能根据问题找到有关的语句做出相应的回答,课外阅读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概括能力还处在相对较弱的阶段,需要重点指导。习作部分,进入三年级,就要求学生进行习作的练习,这包含“写话—写段”的跨越,要求学生能写片断和短文,做到有顺序、有中心,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并有一定的速度。

三、工作目标:

1.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学习活动,在本组形成教研之风、互学之风、创新教育之风,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狠抓创新教育,切实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和良好习惯培养,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不歧视、压制、挖苦学生。

四、工作措施

(一)以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为切入口,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绩为目的,聚焦课堂,积极开展网络教研活动,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1、认真组织组内成员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及时了解语文新动态。围绕我校语文学科特色主题开展活动,本学期除每月两次的大组活动外,在每周的本组教研活动中组织专题研讨,案例剖析,课例研讨和集体备课活动。就课堂教学效益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问题,积极寻找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对策,力争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

2、定期检查教师教案修改、作业批改情况,加强随堂听课力度,落实好各项检测和质量分析,全面了解本组语文教学情况,把好质量关。

3、结合学校的工作内容,根据中年级学生特点,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写字比赛,古诗文诵读以及学校组织的读书节等活动。

(二)规范语文教学常规管理。

1、强化常规管理,提高教学效率。

(1) 备课: 每位教师对自身的教学情况做正确的评估,在备课中,充分体现自身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要立足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不管是自己备课还是使用现成教案,都要在上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心中有数,要注意对教案的修改。

(2)上课:根据自身的教学条件,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真上好每堂课。努力提高教学艺术,做到:求实、求真、求活、求新,充分利用现有的电教媒体,利用网上信息资源,拓宽学习时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语文课要做到下要保底(合格),上不封顶。必须做到:激发兴趣——加快节奏——讲究方法——提高实效——讲究魅力——注重实践(基础知识)。课后要认真总结得失,养成及时反思的习惯,并记录下来。反思要有一定的质量。

(3)作业: 作业设计要“精”,批改要“细”,要规范、及时,注重纠错及情况反馈。书写作业要做到书写规范,本子整洁。对于练习题的布置注重分层分类,力求每个层面的同学都能在作业练习中得以提高。指导学生根据要求积累好词好句,能熟读成诵,并创设合适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能将积累的好词好句加以灵活的运用。

(4)评价:平时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知识能力评价与情感、习惯的评价相结合。对于平时教学中发现的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要重视分析、考核及反馈。本年级段学生现存在的共性问题为:阅读理解上,对文章的关键词语的理解仅停留于表面,对前后文的联系不够,碰上要自己加以提炼、概括的内容就无从下手。习作方面,表现为语言不够生动,文章立意不够新颖。

(5)辅导:因材施教,善于捕捉学生闪光点,热情鼓励,补差提优,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关注学习困难学生,重视补缺补差,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并及时做好跟踪记录。同时认真组织和辅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语文教学方面的比赛、配合各条线老师做好各级各类的学生征文比赛。多为优等生创设条件,鼓励他们参加各类竞赛,切实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2、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做好测验、批卷、质量分析、反馈等工作,进一步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3、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特别要重视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审题、阅读、写字等习惯的养成,采取切实的措施经常抓,反复抓,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注重课外阅读,有效开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重视课外阅读,各班要利用好《亲近母语》《古诗文诵读》等书籍,开展古诗文背诵大比拼活动。有计划的背诵“新课标”里小学三年级学生必背古诗和选定的必读书目进行课外阅读,同时也可以有所拓宽。

2、要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开展语文阅读指导课。可以向学生推荐优秀文学作品,也可以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还可以是读书后的感悟交流。总之,阅读不能仅是让学生拿着书读,重要的是要读有收获。

3、加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试行课前两分钟读书交流、古诗词吟诵、名言警句积累等训练。充分利用校图书室和班图书角,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并使学生在读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思想教育。加强平时小练笔的指导,鼓励学生积极投稿。

篇8

关键词:三年级 启蒙习作 几点尝试

前言:通过近几年对语文学科的教学,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听、说、读、写。从口头语言表述向书面语言的转变,然而,学生一方面渴望表达自己所见、所想,另一方面书面语言没有积累,想说、会说的话不知如何用文字来表达,容易产生“怎么写”、“写什么”的困惑。《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心里话、真话、实话,写自己亲身经历中所见、所闻的事情,写出对观察的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这段话为我们指导三年级习作教学指明了方向,确定了目标。我在三年级教学实践中采用看图写话和日记的形式,引导学生入手习作。下面我就三年级启蒙作文谈谈我的几点尝试。

一、看图写话引路,学写日记来尝试,写想说的话。

三年级学生生活经历较少,大多数在监护人的引领下进行活动,但是天真活泼。这样虽受客观因素的影响,但形象思维仍占主体作用。如何才能引领学生发挥自我能力,我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看插图,如《灰雀》一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槐乡的孩子》一文中的孩子的劳动的场面等。找出在文中描写的词语和句子,边读边想。在家里请家长协助孩子,在看动画片的同时,适时引导。再准备一本日记本,我让学生试着在日记本上写自己每天的经历,学会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新鲜事;还鼓励他们将自己喜欢的图片贴在日记本上,在图片的旁边写上一段话。

二、以日记为铺垫,丰富学生的语言。

三年级学生语言积累少,会产生怎么写、写什么而犯难。我通过学习课文重点段落,指导课外阅读,来帮助学生积累,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积累词句的基本技能。学生在阅读中,培养学生兴趣入手,在教学中,如《灰雀》一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槐乡的孩子》一文中的孩子的劳动的场面;《风筝》一文中孩子们放风筝的快乐情景等。找出在文中描写的句子,边读边想,再摘抄在日记里。在阅读过程中,摘录一些优美的词语和精彩的片段,写进自己的日记本,鼓励学生背诵优美的句子和片段。早读前5分钟轮流背读自己前一天积累的句子和片段。

三、写观察日记,写所见所闻所想。

三年级的学生通常会自言自语,自得其乐,这就是他们身上富于想象的特点。孩子们的童年是梦的季节,这时候往往会有许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当孩子愿意把这些心里话说出来时,不论孩子的想法是多么可笑,小学生习作练习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简单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就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小学生往往容易忽略身边的事情,不容易挖掘身边的素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恰当的引导,引导他们在习作时要做到说真话、诉真情,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真实思想和心理情感,习作中发展和提高作能力,把习作变成让学生感兴趣的一样东西,让学生爱写,并能通过习作正确的表达自己的看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还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

四、适当评价点拨,激励写日记的兴趣。

平时收看学生的日记尽管是多么幼稚、可笑,只要是真实的,我都加以表扬。因为简短的话语都出自真实的事情、发自内心的感受。这些真实的感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为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要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说真话,诉真情”的条件,强调是什么写什么,想什么说什么,不虚假、不矫饰。激发学生写想象日记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把各学科结合起来,有机地结合想象,可以是写异想天开,学生可以畅想生活中的事物、未来等,写出自己既奇特又合理的想法和幻想。就这样,我想学生们会悄悄地爱上习作的。在进行习作教学时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从“要我习作”转变成“我要习作”,以表达自己真实想法和心理情感中发展提高。经过近半年的时间训练,学生的习作有了一定的起色。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总结探索,使学生的习作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倪海霞用真情浇灌习作之花——小学三年级作文启蒙教学的点滴体会《小学教学参考》

2、冯嘅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初探-新课程研究(作文教学)

3、张震跃浅谈小学三年级习作-课外阅读:中旬

4、找到窍门写活语文书里的故事——浅谈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习作教学-阅读与鉴赏上旬

5、浅谈如何优化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新课程(小学版)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