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经济发展建议8篇

时间:2023-10-12 09:32:2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经济发展建议,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经济发展建议

篇1

(一)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政府扶持体现着鲜明的政策性,主要表现为政府的财政和政策支持,对海洋的开发、保护和经济增长有很大的促进和示范作用。美国是最早开展海洋经济相关理论和方法研究的国家之一,财政拨款是美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经费来源,而且对于有利于海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开发项目和技术,政府财政拨款会给予更大的倾斜。英国政府将海洋能源作为优先发展领域,并强调对这一部门的R&D支持将会带来阶段性的发展突破。英国政府先后资助了一系列项目激励海洋能源创新活动,包括英国政府技术项目、“SuperGenMarine”海洋可再生能源研究项目等。韩国是政策推动型海洋经济区发展的典型代表,“西部开发计划”中的西海岸沿海经济区建设规划总投资223.133亿韩元(约318.76亿美元),共涉及126个开发项目,涵盖工业基地建设、通讯及发电站建设、交通运输、水资源开发、教育及旅游等各个方面。

(二)创造良好投资环境沿海发达国家普遍注重建立完备的经济法律规章,创造有利于本国及其他国家投资的宏观外部环境。美国建立了完善的国际经贸和海洋投资法律保障,有效保护本国的企业在海洋投资以及经营中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开放海洋产业准入领域,使民间资本进人的领域日趋扩大,投资机会不断增加,民间资本承担海洋经济的商业性运作,国有企业则承担海洋经济的战略性、国策性运作,民间资本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主体。日本对于促进本国海洋经济发展、利于海洋环境保护的财税政策制订得也十分完善,在日本政策性投资银行的融资对象中,与海洋环保事业、海洋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等相关的项目,可以得到14%~20%的税收优惠。韩国主要通过制定优惠投资政策和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来吸引外部资金支持,如经济区开发政策规定,在经济区内实行自由化的外汇制度,允许主要外国货币在经济区内自由使用,并最大限度地消除外国投资的不便因素,为外国投资者创造更为宽松的金融环境和便捷的投资服务。

(三)充分运用金融市场工具在海洋经济发展中,发达国家都比较注重利用资本市场,发挥金融市场工具的作用。美国通过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引导和促进更多的资金进入风险资本市场,支持企业早期发展并创建新企业,在生物工程、海洋医药等高技术领域进行大量投资,造就了一批世界级公司。欧盟及各国政府也鼓励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对于投入环保、生物、海洋科技等高科技产业的风险资金,提供利率、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促使欧盟的风险资金投入迅猛增长。日本政府在充分了解各地区海洋经济发展情况与相关资金需求以后,积极引导商业银行组织银团贷款,不但加强了银行间的合作,实现了互惠互利,并且通过分散投资,减少了融资风险,并且对重视海洋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相关企业给予优惠政策,通过对不同的企业采取不同的贷款利率水平,促进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天津市海洋产业融资模式设计

各国海洋产业融资模式差别较大,不仅与产业的经济特性和融资需求有关,更取决于该国的政治历史环境、企业制度和经济市场化程度,特别是资产证券化程度。因此,在天津市海洋产业融资模式设计时,应根据融资需求以及天津市社会、金融市场的现实情况,利用现有基础,对融资模式进行重新调整整合。我国的金融市场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渠道为主,证券市场发育程度较低,债券市场规模较小,债券品种少,股票市场则存在着投资主体缺失、过度投机、供求结构不对称、产业结构失衡等诸多问题。从长远角度看,海洋产业融资过度依赖证券市场是不可行的,在选择产业融资模式时应当注重利用间接融资,特别是银行信贷这一资金渠道。银行主导型金融模式,特别是政策性银行作用的发挥,能够较快地传递政府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意图,对政策倾向性较强的海洋产业融资十分有利。

(一)海洋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海洋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引水工程、海岛地区基础设施项目、滩涂围垦项目、集聚发展平台等项目。此类项目一般应由地方政府主导,以城建投资公司承担城市基础设施开发的融资任务。可通过土地质押申请贷款等方式获得银行贷款,通过开发提升建设区域土地价值,将筹集到的资金用于偿还银行的贷款。在后期,新进入的产业公司可以用公司的经营现金流获得银行的后续贷款。

(二)空港物流加工区建设融资模式空港物流加工区建设以港口码头、集疏运网络、物流交易平台、金融信息服务平台等为主。此类项目结构复杂,经营性项目、准公益性项目混杂。对于枢纽港建设等经营性项目,以市场操作为主,政策引导支持为辅的港口投融资体系,即“市场投资主体+市场融资+政府配套”的模式。对于铁路、机场等准公益性项目,建议采取以政府为主导的市场负债型融资模式,即“地方财政+市场投资主体+银行贷款+其他资本”。物流基地建设,建议由政府或者大型民企出资建设,同时引进产业资本基金。

(三)海洋产业转型升级项目融资模式重点大型涉海企业一般资金需求量大,可以采用“政府引导+债券融资+融资租赁”的融资方式,并结合吸引外资投入技术入股,还贷来源主要为经营收入。中小型涉海企业可以采取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培育上市融资,吸引民间资金参股等方式。如引入私人风险资本、上下游企业关联资本、创立装备制造业企业投资基金进行股权投资;引入银行、若干担保公司进行中小型海洋装备制造“组团贷款”,由担保公司担保,并由涉海企业出资形成风险资金池进行质押担保。高新技术涉海企业融资模式一般以股权融资为主,以债权融资为辅。

(四)涉海项目融资模式一是海洋生态保护项目,该类项目投资效益差别比较大,多数为公益项目,需要政府出资建设。建议将水源控制工程、清洁空气工程等带来的正外部性以及排污费、生态补偿费收入的全部或部分由负责建设的生态环保公司特许经营。经营生态项目的企业可将特许经营权、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权,生态补偿收益权以及水价差价收入权益等作为抵质押物向银行融资。二是滨海旅游项目,海洋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是高投入、高产出、就业容量大、投资周期长,对区域经济拉动较大的产业。建议采取BOT、PPP等委托代建的方式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三是海洋能源项目,此类项目普遍为效益较好的经营性项目,不存在资金缺口问题。建议采取“自有资金+银行贷款+资本市场融资+债券融资+融资租赁”的模式。

三、天津市海洋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建议

(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注重加大市、区级财政性建设资金向海洋经济的倾斜力度,积极争取中央国债和预算内资金支持,通过提供税收优惠和财政贴息等手段,提高国家对海洋经济开发的财政投入。同时,根据海洋产业对金融支持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成立各类海洋专项基金,尤其重点支持海洋科技创新,为海洋领域的技术研发提供充足的研究经费。此外,通过针对性的财政政策引导金融机构进入海洋经济领域,主要包括补贴、贴息、奖励、税收优惠等多种政策,缓解海洋经济发展初期海洋产业投资风险与收益的匹配问题。市政府可依据海洋经济发展需要,给予先期进入海洋经济领域开展海洋经济业务的金融机构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或给予涉海金融业务达到一定比例的金融机构财政性奖励,对于重点培育的主导产业或重点扶持的龙头企业,通过财政贴息的方式予以支持。通过财政政策的引导作用,缓释金融机构海洋业务的风险,逐步提高金融涉海业务比例。

(二)政策性银行业务向海洋产业倾斜海洋产业的特殊性意味着单靠商业银行的支持难以满足其全面的需求,而政策性银行有着配合国家发展战略的职能,与海洋经济发展有着较好的政策与需求匹配。在海洋经济发展初期,政策性银行尤其应发挥其政策性作用,弥补商业银行缺位导致的金融支持不足问题。国家开发银行应发挥自身职能,尤其是应发挥在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优势,把涉海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作为信贷支持重点。中国农业开发银行作为我国农业生产领域政策性信贷的主导力量,也应该发挥其在海洋渔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海洋渔业的资金流动周期和需求特点,扶持海上收鲜运鲜、经济鱼类养殖和冷藏加工等行业发展,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现代化龙头渔业集团,考虑进行联合组织银团贷款进行重点支持。以促进国际经济合作业务为主的中国进出口银行应继续稳步发展船舶制造和交通运输融资业务,巩固传统优势,并根据海洋经济发展需求,给予适当倾斜政策,多渠道满足海洋经济发展的融资需求。

(三)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首先,逐步推动企业通过股票市场融资。积极鼓励大中型企业到主板市场上市融资,对于目前正处于研发或创业阶段的海洋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可以选择在创业板市场和中小板市场中直接融资。其次,注重发展债券业务,选择资信较好的海洋开发企业发行企业债券,进行直接融资。同时,积极争取中央政府批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并允许在市场上流通转让。地方政府债券筹集的资金,主要用于海洋基础设施建设、高新科技项目及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最后,可借鉴国际风险投资运作经验,设立和经营海洋产业投资基金,对未上市的海洋企业直接提供资本支持,建立“集体出资、组合投资、专家管理、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最终通过股权交易形成较高投资收益。基金来源主要为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并大量吸收机构和民间资金进入。可以预测,产业投资基金对于促进海洋科技进步,调整和优化海洋产业结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将具有重要作用。

篇2

相对来说,一些大中型企业在融资方面显得较为简单,银行支持大中型企业的融资,主要还是来源于对大中型企业的信任,小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是由于银行信贷对小型企业制定的约束较多,大中型企业的频繁融资也占用了大部分的金融资源。在当前的形势下,银行的金融资源大都投入到重复建设,房地产开发等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中,不仅与当前的经济发展轨迹背道而驰,也不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这样一来,由于银行借贷结构的不完善,就造成了金融资源被大中型企业占据,使得其他产业的发展规模受到了限制。

二、改善金融扶持经济发展的建议

1.强化金融市场机制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要想抓住机遇,实现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必须强化金融市场机制,保证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市场的协调与适应,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依赖银行部门是不可能独立完成的,这就需要政府出面制定相关的政策,以政策杠杆强化金融市场机制,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另外,还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有效调节金融市场机制的措施和政策,建设与国际接轨的金融市场机制。

2.优化金融信贷政策

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专业分析,优化调整现行的金融信贷政策,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为主要目标,逐步出台具有多样性差异化的金融信贷政策,以适应社会各类企业的需要,在金融信贷的各个环节和流程中实施差异化的要求,另外,在优化金融信贷政策的同时还应该注意资金周期性的监管和风险的评估,减少信贷风险,保证每一分钱都流向正确的经济发展轨道。

3.加大金融产品创新的力度

金融行业在做好原有的金融产品推广的同时,应该不断加大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根据实体经济市场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根据客户的需要,创新出新的金融产品,并且确定合适的收费价格和应力空间,为客户提供多种金融投资的方式,从而扩宽融资的渠道,不断满足各类企业的融资需求,推进基础资产的金融化,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做出应有的贡献。

4.规范民间信贷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银行业缺乏的是内部之间的市场性和竞争性,在加上政府对利率的调控较为严格,这样的政策就造成了民间信贷的疯狂,较高的利率吸引了拥有资金的群众走向了高利贷的道路,然而简易的借贷手续又吸引了大量融资难的企业,这样民间信贷就显得没有那么正规,反而处于较大的市场风险中。因此,规范民间信贷,也是推进金融扶持实体经济的一种有效的措施,民间信贷规范以后,大量的社会资金可以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创造较大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给予较为可观的力量支撑。

三、结语

篇3

关键词:甘肃;经济发展;金融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甘肃省地处我国中北部,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于东部地区省份,对于甘肃省来说加快发展迫在眉睫。当前,正值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积极实施这样难得的发展机遇,而甘肃省金融发展的落后状况却不能满足目前经济发展对金融支持的要求。以下我们根据甘肃省情,从金融角度提出几条促进甘肃省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发展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体系

现在,甘肃省的金融机构体系仍然是以国家控股商业银行为主体,金融工具较为单一。而甘肃省经济发展需求是要构建既能够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又能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多元化金融机构体系,需从两方面入手改进:

首先,甘肃省金融业要走开放式的发展道路,吸引区域外资金的流入。适当放宽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给予政策上的特殊优惠。鼓励全国性的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在甘肃省设立分支机构,开展金融业务,尽快为甘肃省建立起一套多元化的金融组织机构。

其次,相较全国性的商业银行而言,地区性的商业银行更倾向于支持本地经济发展。提高保持单一制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在区域金融组织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能够有效的避免资金向外流失,保障地方建设资金的需求。

二、优化投资结构同时确定发展重点

(一)优化资金结构。金融资本对于经济发展的助力效果取决于我们是否高效利用了资金。要做到这一点,在做出投资决策的时候必须考虑与甘肃省产业发展政策相配合,使资金的投放有的放矢,能够起到引导甘肃省区域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优化的作用。

具体来说,对于甘肃省区域内的建设项目应该统一规划,统筹管理,坚决杜绝出现重复建设项目和经济效益低下的建设项目。严格监督资金的使用状况,资金的投放去向,落实责任制,避免投入资金流失和被挪用。另外,资金投入的方式也应该转变,由原本的平均化投入向有重点的投入转化,从原本的单一方式投入资金,转化为多方式、多渠道投入资金。

(二)在优化投资结构的基础之上选择支持重点。有限的资金要用到最关键的地方,选择能够带动甘肃省地区整体经济迅速发展的关键部分作为投入支持的重点。

1.优化升级产业结构。针对甘肃省省情可以从以下方面对产业结构实行优化。首先,扶持有色冶金产业的重点骨干企业快速发展,并建立有色金属新材料的研发机构,为持续发展埋下伏笔;其次,扶持装备制造业,建立以兰州石化通用设备、电机制造、天水电工电器、机床制造、电子信息为主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第三,支持新兴产业发展,一方面积极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另一方面生物医药和新材料产业也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发展;第四,甘肃省历史文化厚重,省内有敦煌石窟、麦积山石窟等宝贵历史文化遗产,为甘肃省发展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奠定了基础,应该加大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投入。

2.深化体制改革。要大力推进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进程,积极推动国有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加强企业间合作;提高对中小企业发展支持的力度,加快推进发展较好的企业上市;要积极的推行投资体制改革措施,一方面降低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另一方面,简化项目的审批程序,为投资创造良好环境。

3.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会对经济形成发展制约瓶颈,公路、铁路、民航、水利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是甘肃省经济发展的基础,可以针对特定的项目通过在金融市场发行债券等方式筹资,来加大基础建设的金融资金投入,为地区经济发展夯实基础。

三、加快资本市场发展

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对于推进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金融深化来说是必经之路。加快甘肃省资本市场发展,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发挥股票市场的融资能力。对于甘肃省那些已经上市的企业而言,要想持续发展、持久的从金融市场中得到资金支持只能依靠企业的不断创新,不断制造新的利润增长点。这要求企业要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持续的进行技术创新、产业创新来打造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甘肃省地区的中小型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中小企业版和创业板股票市场融资,那些发展好、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发行H股、S股和N股到国际性的金融市场融资,走向国际化。

(二)促进债券市场的发展。

1.发展甘肃省企业债券市场。企业债券是常见的企业外部融资方式,也是资本市场重要的融资工具之一。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远远落后于股票市场,这种不平衡增加了股市融资的压力,也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债券发行应该实行债券发行核准制,消除歧视。考虑企业债券可能出现的兑付风险,一方面在发行企业的选择上应该优先那些实力强、发展前景好、盈利能力强和负债率低的企业发行债券;另一方面,可以从发行制度上控制,比如债券发行更多采取担保、抵押和质押等保证形式,严格限制信用发行;另外成立信用担保公司,或者由企业联合出资构建企业信用担保基金也是很好的方式。

2.地方政府债券融资。按照我国《预算法》规定,只有经过特别立法和国务院的批准,地方政府才可以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券融资是由中央政府代为发债的模式。但是,试点省市外已将地方政府自行发债提上了日程,我们可以期待在不远的将来,地方政府可以自主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助力本地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安媛媛.甘肃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库),2011,5.

[2]杨德勇,吕素香,汪增群,张鹏.区域金融发展问题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1:95-230.

篇4

1旅游经济的发展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

“西部大开发,旅游大发展”,旅游业由于对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具有导向和倍加的乘数作用,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都有很强的带动作用,是西部地区实现旅游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结合点,将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特殊作用,有望成为西部大开发中的率无发展的产业,给西部开发注入活力,成为西部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西部旅游真正发展起来,我国的旅游业才能实现旅游强国的战略目标。西部旅游业的兴起既可进一步加快西部地区对海外和东部地区的开放,通过人流引来资金流和信息流,又可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实现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应将西部旅游业实现跨趋式发展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西部旅游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张可以形成西部地区特有全局性主导性的特色经济。21世纪西部地区的经济振兴必然要求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超越全国平均速度,而旅游业要发展成为拉动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导性产业,必然要求其发展速度超过西部地区经济平均增长速度,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具有高速成长的发展潜力。因此,西部地区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在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中具有战略上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以甘肃省为例,甘肃规划到2010年接待入境旅游者41万人次,国内旅游者2400万人次,全省旅游业总收入实现152亿元。届时,甘肃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比重可达到5.1%,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可达到16%,从而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到2015年,实现接待入境旅游者65万人次,国内旅游者45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为370亿元,旅游总收入占全省GDP的8.4%,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4.2%,从而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型支柱产业;到2020年,将实现接待入境旅游者90万人次,国内旅游者58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为590亿元,相当于全省GDP的10%,旅游业将成为甘肃经济的主导产业。

2如何有效促进西部旅游经济的发展

2.1依托特色旅游,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

广西(南宁)旅游美食节是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大型主题活动,自2000年举办第一届以来,至今已成功举办三届,以壮乡传统食品为载体,屡创吉尼斯纪录,已有近600家商家借助美食节的舞台打响了自己的品牌,获得丰厚的效益,共有近30万游客参加过美食节的活动,美食节使南宁树立了“绿城、歌城、美食城”的旅游形象,有力地促进了南宁乃至广西旅游业的发展,活跃了旅游市场交流,已成为广西旅游业一个强势的节庆旅游品牌。

2.2利用有利地势,打造西部旅游集散中心

以重庆市为例,该市要打造西部旅游集散中心,目前正全力打造“4+1”旅游精品,通过“十个一”工程向世人展示旅游成果。“4+1”旅游精品是指“长江三峡、大足石刻、山水都市、乌江画廊·武陵风光”“,十个一”工程是指一套丛书、一张光碟、一本画册、一幅地图、一份报刊、一首歌曲、一台演出、一家网站、一个标志和一句口号。其中,一套丛书指按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分别汇集成册的《重庆旅游全攻略》丛书;一幅地图指《重庆旅游地图》,着重推广重庆旅游“4+1”精品,突出景区和交通,起到“带路图”的作用;一句口号即“激情重庆”。

多年以来,重庆市旅游业一直在勤练内功,并作出了“一心两带”的总体定位,即把“一小时经济圈”建设成为西部旅游集散中心,把渝东北、渝东南分别打造为“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和“武陵山区民俗生态旅游带”。

重庆市力争到2012年,建成10家旅游商品企业,建造20艘五星级豪华游轮,建设30家五星级旅游饭店,打造40个精品旅游景区。发展山城夜景、都市风情、会展经济等都市旅游产品,推出以“山水之城、美丽之都”为主题的山水都市旅游,以巴渝文化为特色的历史文化旅游,以红岩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旅游,以抗战风云为主线的陪都文化旅游,以两江四岸、山城夜景为背景的“两江八秀”旅游,以“五方十泉”为代表的“温泉之都”和以高尔夫为代表的休闲度假旅游,把重庆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观光、休闲、购物旅游目的地。在这之前,也许有人觉得重庆除了三峡外,还没有拿得出手、叫得响亮的旅游产品,但通过这几年对旅游精品的打造,重庆市的旅游产品已经十分丰富,下一步,重庆市将把中国重庆西部旅游博览会、三峡国际旅游节、山水都市旅游节固定作为重庆旅游营销的三大节庆活动,并全面启动旅游营销“十个一”工程。

2.3进一步强化旅游业管理,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以强化旅游业服务为基础,在旅游业开展诚信旅游活动,规范旅游业管理和旅游市场秩序,树立城市旅游业形象,营造良好旅游环境。通过开展旅游业规范服务、文明服务、人性化服务、细微服务和诚信活动,倡导“文明旅游、诚信服务”新风,全面提升旅游行业文明程度和服务质量。

(1)抓治理。加大对旅游业薄弱环节的治理力度,引导游客理智明白消费,消除欺客宰客、强迫或诱导游客购物、食品不卫生等损害游客利益的现象,及时依法处理对旅行社、餐饮企业的投诉,为游客创造舒适、自由、安全、放心的宽松环境。同时要利用新闻媒体信息面广、影响面宽、舆论强大的特点,对旅游业中出现的违规行为及时进行曝光,借助舆论的力量实现旅游业管理的目标。

(2)抓自律。为旅游企业提供服务,协调解决好旅游企业在经营和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增强旅游企业守法经营、诚信经营的行业自律意识。

(3)抓培训。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旅行社经营者、部门负责人培训,提高他们的经营水平和管理能力;要开展全员培训,提高餐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导游员服务档次和质量。

篇5

目前XX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迅速发展起来,主要税源不足,还未从根本上摆脱“农业大县、工业弱县、财政穷县”的局面,以下几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严重地制约着XX县社会、经济的发展。

1、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以国税收入为例,全县去年年税额100万元以上企业仅5户,10-100万元企业38户,年税额10万以下企业403户,占企业总户数的90%以上,而且还呈逐步下降的趋势。

2、经济结构不合理。XX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第一产业的比重与二三产业比重几乎平分秋色,全县拥有农业人口105万人,耕地面积113万亩(根据《县志》材料),以粮为主的结构未能实现根本调整,农业产业化的进展缓慢,湘莲、肉食、竹木产业、粮食制品根本未形成规模生产,工业、乡镇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产品结构老化,企业布局也极为分散,存在着严重不合理性,如全县大大小小的水泥厂12家分布在全县的四面八方。

3、依赖于本地资源较多,而真正外引内联、借船出海、引鸡下蛋的较少,XX县煤碳、锰业、建材等是主体税源,如谭家山镇的煤炭、茶恩寺的竹业、响塘的锰矿、花石的湘莲等。

4、企业经营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XX县的众多企业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企业的经营仍以小打小闹为主,难以赢得更多更大的市场,离集约化、规模化的道路尚有一段距离。

5、发展后劲相对不足。科技是第一生力,未来市场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科技的竞争,这方面XX县明显不足,科技含量高的企业过少,同时还存在机制不灵活的问题,从劳动用工方面看,大多数企业缺乏科技人才,以技术粗糙和手工为主,从分配上看,劳动成果与劳动付出并不成正比,收入差距过大的现象比较严重,分配未按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拉开差距,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有的企业缺乏较宽松的外部环境;有的起步较晚,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弱,创新意识较差等。

此外,企业负担过重也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一是各职能部门的收费过多过滥,且项目繁多,标准很高;二是税负不均,因为受国家税收政策的制约,有些以采掘为主的企业进项较少,税负偏重,如煤炭和石膏行业,税负达到9-10%,甚至更高,XX矿业有限公司欠税至2004年底已达到1800多万元。(根据XX县国税局办税大厅的统计)

二、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展具有县域特色的经济。

“主攻工业,提升农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XX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战略口号,下决心与时俱进,开拓进取,重振天下第一壮县的雄风,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找准了切入点:一是将新县城各条道路进行了硬化、亮化、美化,提升了新县城的品位;二是加强农业产业化进程,建立了一批以响水青竹村为示范基地的果木基地、牲猪基地,古城的香茹基地,花石的湘莲基地和茶恩寺护湘村的竹艺基地,农村经济呈现出勃勃生机;三是发展和利用品牌文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如乌石镇以故居大做文章,依此建立纪念馆、陵园、陈列馆、开发乌石峰;白石乡大打“白石文化旗”,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排头乡正在开发“隐山文化”,挖掘湖湘文化的源头;四是大力招商引资,发展县城经济。吴家巷工业园内40余户各类型企业已全部启动,而且发展势头极好,一批大手笔,大投入企业,如胖哥槟榔基地、小龙王槟榔基地和以五洲通、一笑堂为代表的医药企业,以振云塑胶为代表的外资企业都在近几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四是企业改制工作已初步完成,政企分开更有利于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自由博击,并初步得到锻炼进而成熟。如县化工厂,花石水泵厂等。作为地方政府,一定要以引导的方式,扶持企业、帮助企业,使之在市场经济中更好地发展。具体来讲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有效控制资源,合理利用资源。对于XX县城内以资源优势而创办的企业,如谭家山煤炭行业、响塘的猛业、花石的湘莲和茶恩的竹艺,要加强引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合理布局,充分利用,杜绝浪费和掠夺性开采,确保资源性物资的经济效益取得最大化。具体讲,可以对小煤窑和小猛矿实行限井压产,禁止非法开采和掠夺性,浪费性开采等,有计划的种植湘莲和轮伐竹木,使之后续资源绵绵不断。

2、保护老字号招牌和知名品牌,充分发挥其潜在的价值,使之在新的市场经济中发挥出更多更大的作用。

XX县的具有知识产权的老字号招牌和知名品牌并非没有,而是没有很好的利用,如今只有“湘莲”品牌仍然在市场上有名,但是围绕“湘莲”所做的文章却不多。花石的湘莲生产仍然是上百年来的传统产品,处于初加工阶段,深加工的产品仍然没有很好的发展。也没有占领市场,“湘莲汁”系列饮品没有开发成功,“莲邦”实业的莲心茶和莲仁含片还没有更大的市场。“芙蓉”酱油,“白石”文化、“德怀”品牌没有很好的利用,在今后的政府的招商引资活动中,要将这些品牌文化市场化、价值化,使无形资产变成有形资产。

3、政府牵头,将龙头行业成立协会,使之自我调节,共同发展,做到社会信息共享,减少同行业内耗,防止企业的两极化。

我县的龙头行业较多,如建材行业(水泥)、湘莲行业、竹艺行业和阳极板行业等,这些已基本形成了规模,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如何更好地发展龙头行业,保持这种强劲的势头,我们政府各部门应以保护和扶植的态度助其发展。如响水的阳极板行业,六个企业生产的阳极板占领了全国市场的80%以上,而且产品价格坚挺,极有发展势头,为了争取市场,各厂之间相互拆台拉客户,竞相降价,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对于出现的这种情况,政府应当出面协调,成立行业性协会,互相通气,公平竞争、合理竞争,以质量和服务来赢得客户,而不是靠牺牲既得利益来挤跨同行,防止“窝里斗”现象的发生。

4、利用政府的权力,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版权所有

整顿企业周边环境,是需要坚持不懈的长期的工作,对于那些故意找企业麻烦、偷盗企业财物、以非法手段对企业进行敲诈勒索的违法分子要从重从快处理,同时也要砍断伸向企业的打着“合理合法”牌子的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乱推销的黑手,笔者到企业去调查和走访,不止一次的听到上述的抱怨: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收费、赞助、摊派、集资,甚至整套整套的政论性书籍和无关企业的读本,几千上万元一套,都是以权推销,“面子”摊销。政府职能部门、(纪检部门)要给企业印制负担卡,逐一登记,真正做到为企业拒绝各种不合理不合法的上交而撑腰。

5、要牢固树立为经济服务的思想,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完成税收任务的关系。

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更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我们要自觉地把税收工作置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之中,在税收收入任务的实现过程中,既要考虑需要,更要考虑现实的可能性。如果不顾现实的可能性一味地强调完成和超额完成税收收入任务,强求税收增长的高指标,则可能带来某些负面影响,会破坏税收法制,违背税收的本质要求,会出现为完成任务而预征税收,摊派税收、贷款缴税、包税、引税,甚至直接空转税收,会产生层层加码,收“过头税”,有意缓收、“藏富于民”的现象,造成越穷越收、越富越藏,严重影响公平税负原则的贯彻,因此,税务部门既不能预征预缴,也不能有欠不收,针对当前欠税有所抬头的现象,税务部门要组织强有力的收欠队伍,充分利用法律赋予的行政权利,收回陈欠,杜绝新欠,由此有必要改革税收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应在充分考虑经济增长速度和税源结构变化的情况下制定更加合理、更加科学、更加切合实际的税收计划,使税收的增长真正建立在地方经济发展基础之上。

篇6

(一)农业基础仍然薄弱,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较慢,农业经济增幅小

农田水利建设发展滞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标准低,抗灾能力不强。中低产田4万hm2,约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7.6%,改造任务十分艰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畜牧防疫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还不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较低,这都制约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稳步提高,抑制着农业经济的大幅增长。

(二)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任务较重,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产品附加值低

社旗的农业结构调整不快,如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和产地认定、产品认证数量相对较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技创新与财政投入等成为新阶段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农业龙头企业少、实力不强,产业化水平、标准化生产仍处于初级阶段。

(三)农业服务组织化、市场化程度低,科技支撑作用较弱

农民组织化程度还不适应农业组织化、市场化发展的要求。农业科技推广网络还不健全,农业科技示范点作用不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研发能力较弱,深加工能力不足,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不高。

二、建议

(一)多措并举,持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1、建立安全可靠的水利基础设施。围绕产粮大县建设,把规模化经营作为建立粮食稳定增产长效机制的关键举措,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促进高标准良田的土地流转。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打造项目区农建工程,经过2~3年,使示范区内实现“田、渠、路、林、电”五网配套。加快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搞好河道治理,发展节水灌溉,加强水生态环境治理保护。

2、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必须抓好四个关键点。一是严守耕地面积和质量,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二是加强骨干水利工程和农田水利建设。三是坚持农业科技创新,建立健全农技推广体系,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四是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

(二)调整优化,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1、稳定烟叶种植规模。严格控制烟叶生产规模,加大烟叶生产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因价格提升盲目扩大种植面积,不因控制总量而降低烟农种烟积极性,正确处理好稳定烟农种烟积极性与控制规模的矛盾,努力营造稳定生产规模的良好氛围。

2、打造现代化的蔬菜生产基地。从促进蔬菜产业的长远发展入手,以巩固扩大蔬菜基地建设为基础,按照无公害要求高标准建设,提高科技含量,进一步增加单产、品种和效益,加强无公害蔬菜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加大无公害蔬菜的产地认证工作,积极打造更多的“放心菜”“优质菜”等品牌品种。

3、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一是围绕生猪、肉牛等优势产业,狠抓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加大产业化经营,构建现代畜牧业结构体系。二是健全生态循环、科技服务、疫病防治和质量安全等保障体系。

4、巩固提升花木产业。重点围绕S333、S240公路沿线5~10m范围内,全力打造成10km“花卉长廊”。在全县现有的0.19万hm2苗木花卉面积基础上,3年内新规划发展0.49万hm2,到2017年,使全县以紫薇为主的苗木花卉总面积达到0.67万hm2,建成苗木花卉生产大县。

(三)深化改革,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1、加快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流转原则,制定出台加快土地流转的有关政策,引导农村土地合理有序流转。通过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和农业效益。

2、加快培育农业公司和龙头企业。一是培育特色龙头企业。围绕特色产业优势,兴办特色龙头加工企业,拉长产业链条。二是壮大集群龙头企业。通过内育和外引两个途径培育龙头企业,对内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实行项目倾斜,搞好资金扶持,对外通过招大引强,对食品产业延链补链。三是做强品牌龙头企业。瞄准国内外知名龙头企业开展招商引资,做强农畜产品加工行业的“龙头老大”,提升企业知名度和产业档次,塑造名优特品牌和“拳头”产品。

3、加快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打破小规模分散经营格局,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和农民经纪人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固的供销关系,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企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双赢”。

(四)加快完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1、完善农技推广体系。持续完善县、乡镇、基地“三级推广体系”,充分挖掘乡级农业服务中心的功能,发挥其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作用。彻底改变农技推广“网破、线断、人散”的现状,构筑和完善强大的农技推广体系。

2、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健全信息综合体系,为农户提供种植技术、农产品价格及灾情预防等农业信息资源。抓好乡镇、村两级益农信息服务站点建设,完善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高标准实施好信息服务进村入户工作。

3、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健全县、乡镇、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组建骨干产业技术服务中心,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走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

篇7

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村级班子建设滞后。一是村级组织建设重视不够。有不少乡镇重视经济工作,但对基层 班子建设往往重视不够,不够注重后备力量的培养与发展;干部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的 现象普遍存在,影响了村级组织作用的发挥。二是村级干部培养、选拔、任用制度不够健全。现在农村存在靠家族、帮派势力当选村干部的现象,而懂经济的优秀人才难以进入到村级 班子 ,主要是因为村干部的选拔和任用上缺乏有效的工作机制。三是村干部的工作合力不强。有的村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还不能及时足额兑现误工报酬和固定补贴。另一方面是部分 村两委班子关系不协调,造成了工作上的不合拍,难以发挥村班子应有的作用,村干部在发展村级经济上缺乏应有作为。

2.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土地面临法律困境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对土地需求越来越大,农村集体所有土地急剧减少,存量土地及其厂房、商铺租金等土地非农收益成了社区集体的主要收入来源,经营土地成为发展集体经济的重要途径。”宪法规定“农村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但作为下位法的《土地管理法》规定,只有兴办乡镇企业和村民建设住宅或者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共事业的情况下,经依法批准才可以使用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集体土地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对民间私人资本推动的农村工业化,引起的对集体非农建设用地需求扩张估计不足;没有为私人创办企业留下合理的用地空间。自发、私下的农村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给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实施带来较大冲击,并且由于村民集体出租非农建设用地不受法律保护,如发生争议,集体就要遭受损失。

3.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活力。一是尽管有些村的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上作了一些改进和完善,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并未得到根本性的触动,这种模糊的制度不仅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同时也导致村民对村集体资产的好坏不关心;二是管理难度加大,不同程度出现集体资产流失现象,使部分干部群众对发展集体经济丧失了信心。由于集体经济在体制上存在先天不足,导致集体资产流失比较严重,同时村干部领导水平低下,思想作风不正,素质不高,管理不善等原因挫伤了干部群众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三是财务管理制度形同虚设,财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而且往往只负责核算,不履行监督职能,村干部的行为失去了监督。

4.集体资产产权不明晰且管理体制不顺畅

农村集体资产形成时间长,构成复杂,目前多数没有进行确权登记,产权不明,容易造成资产流失。加之目前集体资产的经营和管理主要还是村两委成员,多数没有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经营管理缺乏有效监督,制约了集体经济的发展。个别得益于地缘经济优势,靠土地征用积累较大集体资产的村,没有及时进行量化固化,集体资产名义上“人人有份”,实际上掌握在个别或少数人手里,有的出现决策失误,有的资产流失,审计中发现多起违规问题。

二、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建议

1.提高村干部综合素质。一是以党校、成校、农函大等阵地,采取脱产、函授、短训班等形式,对农村干部加强轮训,提高村干部驾驭经济发展的能力。二是加强村支书队伍建设,把素质好、能力强、头脑活、有号召力的党员请进来担任党支部书记。三是逐步提高与完善村干部的报酬和激励机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2.提高村级财务管理水平。一是成立村集体财务管理中心,完善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办法,强化乡政府对村级集体财务监督管理的职能;二是坚持按村级典章办事,增强村干部调配使用集体资金的约束力;三是规范和完善村级财务公开制度,切实加强集体经济审计监督,实行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相结合,充分发挥专职监督和群众监督的作用。

3.增强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建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专项基金,用于扶持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项目的创业启动资金、项目贷款贴息和信用担保。二是制定优惠政策。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项目,在用地、税收、信贷、用电等方面,各有关部门都要给予政策优惠,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篇8

区县园区产业定位不明确,区域间相互恶性竞争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特色化发展非常明显,有的以纺织业为特色,有的以珍珠业、袜业为特色,有的以小商品产业著称。这种特色化发展避免了各地恶性竞争,获得规模经济效应且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淮安等欠发达地区各区县园区只能依据资源和招商引资情况确定化工、机械及零部件为主导产业,产业布局、发展定位同质化,产业链短而不全,“一县一特、一村一品”的块状经济格局还没有形成,导致招商变抢商,手段大多是提供竞相降低的廉价土地资源和税收优惠等政策,园区带动成效不明显。

有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识和政策措施,但缺少相应平台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使民间的张力得以释放是苏南模式和浙江模式的一大精髓。淮安等欠发达地区也很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出台了各种关于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措施,但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缺少平台。更具体地说,园区是中大型企业创业平台,专业市场才是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创业平台。只有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市场体系解决了中小民营企业创业的平台问题,欠发达地区的县域民营经济才能大发展。

地市和区县的职能、体制机制亟需厘清和明确从实际情况看,淮安等欠发达地区地市与区县之间人事、财政等体制机制矛盾已成为县域开发区建设瓶颈,项目审批、土地、规划等管辖权限的制约,影响项目建设进度。可用财力紧张,融资渠道和手段缺乏使得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加之土地指标较少,项目等地、等配套现象突出。地市级政府继续简政放权,保障区县园区用地需求是县域园区建设的保障。

应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一)承接发达地区县域发展模式转移,确定民营化发展思路和方向,实现以商带工利用民营化和市场化推进工业化是浙江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和苏南发展模式的精髓。淮安等欠发达地区不仅要承接其产业转移,还要承接其发展模式的转移,要实施专业市场建设工程,建立起从原料到产品生产、销售的较为配套的、全方位开放的市场体系,走“建一方市场、兴一个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百姓”之路,实现以商带工,带动园区形成完整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获得市场的竞争优势。

(二)着力培养区县特色产业集群,明确园区产业定位,实现以工促工学习浙江经验,发展块状经济。每个县重点围绕一个或几个优势产业形成从研发、生产到物流、营销一个配套的产业体系,形成“一县一特、一村一品”的块状经济布局,避免各区县恶性竞争和重复建设,共同获取规模经济效应。同时,鼓励支持与发达地区“结对子”,共建园区,借力发展。引导区县招商引资不仅要注重引资规模,更要注重引资背后的品牌、管理理念、技术平台、市场空间、环境保护、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培养和形成等。

(三)培育人才和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为园区和专业市场建设提供保障浙江发展迅速就得益于庞大的营销人员及其营销网络,苏南地区则得益于庞大的技工人才队伍。要摆脱依附性发展,只有着力培养四支队伍,以提高自身发展能力:一支具有现代市场意识和经营能力的民营企业家队伍、一支掌握营销技巧和营销网络的营销人员队伍、一支具有服务意识和管理能力的政府管理人员队伍、一支庞大的掌握各种技能并具有技术革新能力的高级技工队伍。围绕专业市场建设实施民营经济发展三大工程,形成相对庞大的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队伍。

(四)着力功能配套的平台载体建设,强力服务县域园区建设和专业市场建设物流发展是专业市场发展的重要条件。没有有形的和无形的四通八达的物流网络,专业市场发展不起来,或者发达不起来。因此,要着力打造物流运输平台;大胆创新,打造金融服务平台、科技创新和信息服务平台等功能配套平台载体建设,强力服务县域园区建设和专业市场建设。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