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2 09:32:2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质量农产品,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措施
1.搞好安全检测的措施
1.1建好实验室
要建设好一个实验室,必须从实验用房开始设计、规划,保证建设效果满足使用要求。按照实验室建设国家标准,派出了考察组到国内实验室建设、运行一流的单位学习、取经,在综合了多家实验室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整理出实验室的功能和分区要求与大楼设计方充分沟通,确定实验室的初步规划。按照检测区域、管理区域分开的原则,本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保证光线、通风、排气达到了理想状态的出发点,实验室采用玻璃窗开放式分隔,设置色谱室、天平室、样品室、标准溶液室、前处理室等20多个功能不同的分区,达到了设置规划要求。
实验室内部装修:一是水电通讯布置。根据功能分区估算用电功率并考虑安全系数,实验室电路分照明、空调、大功率仪器设备、一般仪器设备、通风排风等分别考虑安装,3条独立接地系统;独立排污系统,建立三级净化排污管路。二是实验室设备招标安装。公开征求装修方案。三是通风排气系统。采用无级变速全自动控制玻璃钢风机,可以根据使用情况自动调节抽风功率大小,达到节能减耗的效果。四是安全防范设施。配备了发电设备和蓄水装置,根据不同类型的隐患配置了干粉、二氧化碳和沙箱、石棉布等消防器材,满足实验室各种应急需要。五是环境监控维持设施。在天平室、标准溶液室等需要进行环境监控的功能区配备温湿度计、抽湿机和空调,以保证质量检验工作符合标准要求。
1.2购置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是建设高水平实验室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建设方案,中心陆续购置了气质联机GCMS-QP2010、PEAA800原子吸收仪、AFS830原子荧光光谱仪、GC7890N气相色谱、Waters1525液相色谱、GilsonXLi全自动固相萃取仪等50多台套各类检验检测仪器设备,适合开展农药残留、金属元素、农药产品等检测任务。所有重要设备均采用政府采购专家评标的办法来把关,确保购置的设备满足先进、精密和质量稳定可靠的采购要求。仪器设备到位后,按照实验室的管理要求,逐台按照采购技术指标检查验收,并邀请计量检定部门上门检定或测试,全部合格后分别建立档案,制订操作规程、期间核查、维护保养等文件,然后移交检测室管理并办理启用手续。
1.3加强业务学习
在专业技术培训方面,派出人员参加转基因检测技术、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农药质量检测技术、元素检测技术、色谱光谱仪器使用维护技术、质量监督法律法规、标准化和无公害农产品验收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实验室每年制定人员培训和考核计划,每3年制订中长期培训计划,建立人员技术档案,完善技术人员管理方式。在引进和配备人员方面,根据岗位需要的学历、专业技术经历、职称和工作经验,陆续引进了人才充实检测技术队伍,整个实验室具有中级职称以上人员占80%。为了确保各岗位技术人员能够胜任工作,成立技术考核小组,由考核小组制定考核方案,并按要求开展质量监督法律法规、标准化知识、质量体系文件等方面的培训和考试、实验技术操作考核。技术考核小组根据考评结果,书面向农业部质量办公室申请给每位成员办理了工作证和上岗证,内部办理上岗聘用手续。为了加快实验室认证认可筹建进度,派出多名技术人员参加实验室内审知识培训和考取证书,同时还派人参加资质认定评审员培训。
1.4完善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文件是实验室依法参加认证认可,保证质量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在构建体系和编写文件中,采取统一领导、理顺关系、分步编写、边写边改的方式逐步完善,直至通过认证认可现场评审。一是体系文件编制和宣贯。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农业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审查认可细则》,参考ISO/IEC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组织人员编制了《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体系文件,规范了上墙管理制度和仪器操作规程,并公布执行。针对各个层次体系文件,在领导的组织下,开展了宣贯培训,讨论并修订了《质量管理手册》,补充完善了记录表格、仪器期间核查、质量监督、质量监控等文件,使各岗位人员理解并执行。二是档案管理。在计量认证档案的基础上,修订完善了人员、培训考核、仪器设备、报告和原始记录、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质量监督、体系运行等各类档案,编制了档案目录,并由专人管理,启用了借阅、复制、领用制度,对受控文件、资料加强了管理。三是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依据《质量管理手册》等体系文件要求,在试运行期间开展了1次全面的内部审核和1次管理评审。在内部审核当中,发现12个基本符合项,开出了不符合工作单和观察项报告,内审总结会上将所有基本符合项整改要求落实到人;在管理评审中,会议对实验室的质量目标和方针的适宜性做出客观评价,对质量体系与实验室内外在变化的适应性做出评价,并对内部审核发现的问题予以评价。经过内审和管理评审,初步建立了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机制,使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并得到不断的改进,促进了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从而达到为客户提供优质满意服务的承诺。
1.5提高检测能力
针对申请要求,结合已有资质认定计量认证的特点,收集了国内最新制订实行的新标准、新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所有申请产品、参数的技术练兵试验操作。为了提高检测人员技术水平、减少人员之间的差异,加强实验室之间的交流,在实验室内部开展了多次人员之间、仪器之间和方法之间的比对试验。针对农药残留检测,还组织了区内多家检测单位开展了1次实验室之间的比对试验,比对结果经统计分析表明均符合相关技术要求。在已参加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元素能力验证试验中,也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2.小结
一是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成功筹建实验室的根本保障。为了筹建实验室成立了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筹建工作,制定了筹建工作各阶段的具体工作,为建设高质量、高水平、上档次、上规模实验室做了充分保障。二是资金投入是必备条件。项目开始实施后,为采购先进的仪器设备提供资金支持。三是制定与宣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同样重要。结合自身特点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开展工作的依据,把文件内容宣贯到位使每一位员工明白自身的职责是执行有力的途径。重制订轻宣贯往往导致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形同虚设,最终严重影响质量目标的实现。四是技术队伍建设是筹建成败的关键。除引进、聘用必要的技术人才外,还加强技术练兵,充分利用比对、能力验证等技术手段来检验实验室和人员的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韦军,卢维海,谭道朝.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的筹建措施[J].,2010,12.
[2]赵光华,胡京枝,董小海.浅谈农产品检测实验室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0,(3):42-43.
1.“一个到位”就是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认识到位
要站在产业发展、社会影响的高度来看待这项工作,这是由延边州所处的区位环境和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延边州山多农耕地少,大宗农产品,特别是蔬菜70%~80%全靠外进,外进农产品不仅安全风险管控难度系数大,而且运输成本很高。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会带来双重影响;延边州外向度比较高,不仅常年居住和往来一些外国客人,每年有一定数量品种较大的农产品出口,一旦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就会带来国际影响;农业是延边的基础性产业,是农民的致富产业,目前,农产品的收入仍然占到农民收入的将近一半。如果农产品质量出问题,不仅影响到农民收入,对产业发展也会造成不良后果。基于上述认识,延边州农委始终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放到突出位置,同时,针对延边州行政区划的特点,制定了州里抓节点、县里抓域面的总体思路,形成点面结合,齐抓共管的局面,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在领导层级上无漏洞,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工作无缝对接。
2.关于“四个保障”
2.1高度重视组织保障,建设三个队伍 即州直专业处与执法支队、县市专业科和执法大队、乡镇监管服务站。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任务,多年来全州各级农业部门不断充实、完善州县乡三级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监管能力, 2012年州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新增公益岗位1名,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新招聘专业人员2人,新成立州农业执法大队。县(市)农业部门在加强执法大队和监管科室建设的同时,又按照省农委部署,全面完成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的建设任务。
2.2高度重视措施保障,建起三道防线 即抓源头,治本;抓基地,堵漏;抓平台,打现。通过在全州农业生产源头上广泛推行标准化生产,通过在生产企业、合作社等生产基地上发展绿色、有机和无公害农产品,通过治理农资经营平台,打击违法活动等方式,筑起农产品质量安全防线。先后完成了敦化市大豆、珲春市出口蔬菜等5个国家级,大豆、蔬菜、苹果梨、水稻等标准化示范县建设任务,2012年有效使用“三品”认证标志的产品数量达到245个,其中:有机食品5个、绿色食品26个、无公害农产品214个。全年新申报“三品”认证95个,其中有机食品1个、绿色食品19个、无公害农产品75个。绿色食品基地已达到30万亩。2012年围绕风险较大的蔬菜品种的生产,以禁限用高毒农药为重点,深入开展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专项整治,加强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蔬菜生产环节的用药指导,强化农药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实施检打联动工作措施,全州各县(市)农业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3219人次,共检查生产基地93个,检查经营单位1411次,印发宣传资料6.98万份,办案数134起,罚没款23.53万元,查获违规农资11550公斤,挽回经济损失372万元,受理涉农纠纷案件34件,协议赔偿数额55.2万元。
安丘市委、市府高度重视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特别是从2007年6月起,围绕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效应对日韩、欧美等农产品国际贸易技术壁垒,增强安丘农产品出口创汇优势,积极探索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新模式新机制,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工作,使安丘市的农产品质量有很大程度的改善。为此安丘市先后被授予全国蔬菜出口第一县、全国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出口蔬菜重点区域基地县、设施蔬菜重点区域基地县和山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市。要想巩固前段成果,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首当其冲的是重视有机农业的发展,重视有机农业的发展,在于重视土壤有机质的提升,重视土壤有机质的提升,在于重视有机肥及微生物菌肥的使用。2011年安丘市委、市府提出“有机质提升工程”、“沃土计划”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一项大幅度改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大措施,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
2.从农业生产的现状来看,发展有机农业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
2.1土壤的改良问题
随着农业的发展,农民对产量的渴望,大量化学投入品的的滥用,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理化性状发生了一些质的变化,如:土壤不同程度的碱化或酸化、土壤养分失衡、土壤通透性降低(板结)、土传病害发生严重、离子浓度增高、安全性下降等,致使土地质量下降。这一问题不解决,发展有机农业无从谈起。
2.2引导农民改变种植习惯的问题
安丘市委、市府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工作,将管好“药瓶子”、“肥袋子”当做大事来抓固然很好,但是农民种地为什么要施肥?为什么乱施肥料?为什么要施药?为什么乱施农药?不施化学肥料、化学农药行不行等一些问题却反思的不多。就我市目前土地状况来看,想要改变农民把增加大量化学元素肥料投入、把反复喷施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做为增加蔬菜产量的途径是很难的。对土地贪婪索取,盲目投入,形成恶性循环,加重了土壤破坏程度。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有责任引导农民改变种植习惯、引导农民走有机农业发展之路。要想改变现状,必需让农民从眼盯产量向眼盯土地转变,必需让农民知道只有养地、护地,把土地变肥沃,才能生产出产量高、品质好的农产品,才能减少化学投入品的使用,才能获得更高的收入。
2.3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科学种田水平的问题
有机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民,目前,农民科技素质、科学种田水平较低,目光短浅、盲目追随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机农产品、安全农产品是农民种出来的,带有肥残、药残的不安全农产品也是农民种出来的。”,大多数农民生产出带有肥残、药残的农产品,并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处于无奈或知识水平不高,不懂科学使用化学投入品而造成的。政府帮助农民提高科技素质,提高科学种田水平,引导农民走有机农业的发展路子要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3.解决存在问题,发展有机农业
从使用有机肥、微生物菌肥入手是必然趋势,也是根本所在
(1)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微生物的繁衍生存条件,对加速土壤养分生物降解过程、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减少化学投入品的使用量,对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来说,是一项投入少、见效快、农民易接受、易推广的土壤改良技术措施。有机肥、生物菌肥投入量过少、施肥不平衡、化学投入品滥用是造成我市土壤退化的主要原因,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是防止土壤肥力退化的主要技术措施。
(2)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肥力水平密切相关。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土壤性状、作物生长和化肥的施用影响很大。原因在于:首先,有机质含有作物所需的全部养分,虽然含量低但是却是作物养分的主要来源,土壤中的氮,有95%以上氮素是以有机状态存在于土壤中的,土壤中磷、硫、钙、镁以及微量元素主要来源于有机质,所以有机质多的土壤,养分含量也就多,种植作物就可获得稳产、高产。其次,有机质本身所含物质以及在微生物作用下所产生的维生素和一些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增强作物呼吸,提高作物细胞膜的渗透性,增强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在少用或不用化学肥料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获得高产的保障。第三,有机质中的腐殖质是土壤团粒结构的主要胶结剂,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团粒结构好,土壤吸热能力强,土壤松紧度就适宜,不板结,土壤肥力就高。第四,土壤有机质属于有机胶体,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能吸附大量的养分和水分。土壤中大部分养分都是在有机质的作用下形成络合物或螯合物,避免难溶性磷酸盐的沉淀才被作物吸收利用的。试验证明一份有机质能吸收五份水分,所以说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的根本。第五,土壤有机质供应土壤微生物所需的碳源,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增强,对土壤改良作用重大,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土壤有益微生物生存的先决条件,只有有益微生物的大量存在,才能保证土壤肥力具有较高水平,为作物生长提供丰富的、全面的养分;才能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防止土壤板结,减少固有养分的流失;才能减少化肥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所以大量使用有机肥及微生物菌肥才是发展有机农业最有效的技术措施。
(3)使用有机肥及微生物菌肥是减轻病虫害发生,降低农药使用量的有效途径。农药的使用量决定于病虫害发生程度,而病虫害发生程度又决定于作物的生长状况,作物的生长状况很大程度决定于土壤性状。只有使用有机肥及微生物菌肥,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才能改善土壤性状,才能使作物根系发达、生长健壮,抗逆性增强,才能使作物病虫害发生程度轻,作物病虫害发生程度轻,用药量自然就少,污染程度就低。另一方面,使用有机肥及微生物菌肥,扩大土壤中有益微生物菌群,抑制有害微生物菌群,改变土壤环境,同样可以减轻病虫危害。再者,农作物病害90%以上并不是由有害生物引起,而是由环境不良、土壤养分不平衡造成,只有使用有机肥及微生物菌肥,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才能改善环境条件、平衡土壤养分、缓冲土壤离子浓度,才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作物病害,降低农药使用量。
4.我市使用有机肥及微生物菌肥,发展有机农业的有利条件
(1)安丘市委、市府高度重视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工作,为我市使用有机肥及微生物菌肥,发展有机农业创造了政治条件。为进一步拓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工作,巩固已有成果,自今年开始连续三年实施“沃土工程”、“有机质提升计划”,这些措施为发展有机农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地势西高东低,山地、丘陵,平原各占1/3,农业生态景观多样,生产条件各不相同,许多地方如:柘山、吾山、石埠子部分村庄,多集中在丘岭、山区,农民具有传统的种植习惯,这也为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发展基础;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有着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业,农民在土地利用上、有着精耕细作、用养结合、地力保持、农牧结合等方面丰富的经验。有机农业又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依靠现代的科学知识,在生物学、生态学、土壤学科学原理指导下对传统农业反思后的新的运用,现在我们只要科学指导、政策扶持、正确引导,农民转变高化学品投入耕作习惯,回归传统种植还是易接受的。
(3)安丘是一个农业大市和农产品出口强市,是中国姜蒜之乡、中国芦笋之乡、中国蜜桃之乡、中国草莓之乡、中国樱桃之乡。全市有250种农产品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了商标,38种蔬菜、84个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分别有68种和5种产品被认定为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安丘大姜、柘山花生被审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农产品种植基地多、面积大,既有被确定的山东省首批12个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也有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的25个重点推进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典型示范区,种植集约化程度高,对发展有机农业渴望值高,对发展有机农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5.使用有机肥及微生物菌肥,发展有机农业之我见
(1)首先要加强使用有机肥及微生物菌肥,发展有机农业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体如报纸、电视等方式的宣传,进一步提高农民意识;整合技术力量,利用各种场合,宣传使用有机肥及微生物菌肥,发展有机农业的好处和正确使用有机肥及微生物菌肥的方法。
(2)政府通过合理的政策引导和调控,针对有机肥、微生物菌肥的使用给予一定补助,使用有机肥、微生物菌肥所产农产品在收购上给予优先照顾,不失时机的在常规农业向有机农业转化期间,给予种植者以经济支持,为我市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
随着 的临近,市农委及时调整工作重心,认真总结了 年度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在认真分析我市农产品生产现状和安全状况的基础上,召开了专题会议,部署了节日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加强值班制度,畅通投诉渠道;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二、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一方面结合年底各类农业培训项目及送科技下乡、街头法制宣传活动,加强《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等相关法律及科技知识宣传培训,如结合我市主导产业国家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培训项目,一月份分别在我市云梯、胡乐等乡镇培训农户1000余户,通过开展送科技下乡、街头法制宣传发放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手册xx余份。另一方面组织开展监督检查,结合我市农业产业化奖励验收,检查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2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6家、种养基地(标准化小区)37个,向龙头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及广大群众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完善生产档案,帮助提高认识,要求做到不加工、不转运、不储存、不销售、不食用病死畜禽和农残超标蔬菜等有害农产品,发现疫情,立即报告,妥善处理,有效控制疫病传播。再一方面,举全市之力,成功举办全省防治突发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演练,锻炼了队伍,提高了对食品安全的认识,产生了很好效果。
三、突出重点,开展农产品专项整治行动
农资市场治理。 月份正值各种子经销商进货备货时期,为加强种子市场源头管理, 月9-10日,执法大队组织本市主要种子商参加了宣城市种子商培训会议; 月 日,大队又召开了宁国市 年种子执法年活动启动会议,对今年种子市场监管工作进行了部署。要求严把种子进货关,健全种子经营档案,并对每一品种、每一批次杂交水稻种子进行大田同步纯度鉴定,目前已出动执法人员8人次,抽样品种20份。同时发放宁国市农委《转发省农委关于加强两系杂交稻种子管理的紧急通知》等资料70份,签订《种子经营承诺书》20份。
畜产品质量专项整治行动。根据省市统一部署,按照市政办《关于印发宁国市生猪肉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市农委自 年 月25日开始,开展为期2个月的畜产品质量专项整治行动。严禁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品和非法投入品,严格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工作,联合工商、公安、城管等部门开展了全市冷鲜肉市场专项检查,严厉查处违法行为。专项行动以来,共计出动检疫执法人员166人次,检查屠宰场4个、养殖场11个、市场21个、214个肉案、冻库15个、肉案154个。查获并无害化处理不符合规定冷鲜肉70余公斤,查处1例私屠滥宰生猪行为,依法没收销毁未经检疫私宰猪肉42.5公斤、注水牛肉110公斤,市场销售状况良好。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为了深入贯彻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全面部署全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我市不发生一起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下面我提三点意见:
一、认清三大形势,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成立了市食品药品安全放心工程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专班,大力宣传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在“三品”认证、农业标准化、行政执法等方面成效明显。但是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任重道远,必须清醒地认清到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
(一)认清国内安全事件频发的形势。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了生猪“瘦肉精”、水产品孔雀石绿及硝基呋喃等问题,特别是今年海南毒豇豆事件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二)认清市场准入门槛不断抬高的形势。近年来,国内北京、上海、武汉等一些大中城市相继实行了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欧盟一些国家和地区对农产品质量标准要求越来越高,这些对我市特色农产品“走出去”挑战不小。毛坝乡在茶叶农残控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今年我市的茶叶出口又受到了农残超标的影响,这一方面说明购货方要求越来越苛刻,另一方明说明我们的标准化生产和监管还不完全到位。
(三)认清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忧大于喜的形势。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市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部分从业人员安全意识、自律意识和法律意识仍然不强,由于资金、技术、设备、人员等投入不足,监管盲区和漏洞仍然存在,从而导致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一定隐患。
二、加强四大监管,开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新局面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原则,实施“从田间到餐桌”全程监管,确保各环节监管的无缝对接。
(一)加强农产品投入品监管。农业等部门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切实抓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和放心农资下乡活动,严厉查处生产、经营、使用假冒伪劣、高毒高残留、违禁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的违法行为,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加强农产品生产环节监管。一是指导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农药等投入品。二是大力推行标准化建设,加强无公害基地、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和标准化基地建设和监管,积极开展“三品”认证。三是着重抓好高山蔬菜、茶叶基地以及世博会供沪蔬菜基地监管。特别是对供沪蔬菜基地加强基地和投入品监管、检验检测,严格产地准出制度,确保供沪蔬菜生产有记录、质量有检测、包装有标识、产地有证明。
1.强化组织领导,切实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重要工作来抓
公主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把这项工作看作是利国惠民的民生大事,切实强化组织领导,市里成立了农产品质量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并制定了《2010年公主岭市农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和《关于全市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各相关部门和各乡镇政府上下联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市农业局成立了以农业局长为组长,6个相关科室和相关站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并在农业局单独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制定并以局文件形式下发了《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公主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暨农药管理工作方案》,与各相关生产经营企业签订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落实工作责任,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2.强化“四基”建设,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2.1抓法规宣传,打好群众参与基础 通过电视台、农业信息网、广播电台、召开专题会议、印发宣传材料和宣传图片、举办宣传周活动、开展政策法规及农业技术培训等多种有效途径,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和安全知识、生产技术普及到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为切实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2010年9月,制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整顿专题片,在市电视台连续播放了一周时间。农业局主要领导在电视上做了农资市场清理整顿讲话。同时,印制了《食用农产品安全消费》2000余册,订阅了农业部主办的《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等有关刊物。一年来,共培训农民、基地、企业人员1.2万人,印发宣传图片和宣传资料5.1万份,举办电视宣传5次,开展政策法规和培训2期。2011年初,在政府宾馆培训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人员280人,营造了“政府监管、企业自律、农民自为”的良好氛围。
2.2抓农产品认证,打好标准化生产基础 结合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基地建设,公主岭市在蔬菜、粮食作物、畜牧业发展上建立了10大基地。同时,认真组织申报和认证“三品一标”。目前,全市共有绿色食品企业7家,绿色食品21个,种植基地36万亩;有省级无公害蔬菜基地10个,种植面积21万亩;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84个,种植面积15万亩。
2.3抓投入品质量,打好准出准入基础坚持常年整治与专项整治相结合,市场整治与监控相结合,深入持久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暨农药管理年活动。农业投入品经营企业全面建立进销台账、标签标识、质量追溯管理等管理制度。同时,加大农业投入品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销售五种禁用高度农药行为。2010年,全市共出动车辆372台次,出动执法人员680人次,检查农药、种子、肥料市场118个,检查经营企业44家,检查经营业户589家,清理整顿农产品市场12个,共立案审查各类案件45件,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78万元。
2.4抓体系建设,打好安全保障基础 一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按照省发改委批复的《公主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站建设项目》要求,2009年利用60天时间,新建实验室304平方米,改造办公室196平方米;利用3个月的时间,配置检测仪器设备52台(套),配置流动检测车一辆,办公电脑6台及多媒体系统四位一体机等。项目总投资30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00万元都已到位。按照项目“四制”及“领导安全责任制”原则。到目前为止,项目的土建工程、实验室附属设备及52台(套)仪器设备都已到位并完成调试,并取得了项目的规划、土地、环保、消防、人防等手续。下一步将继续完善实验室后续工作,对技术人员进一步培训,争取早日通过验收。该项目由于进展快、把关严,多次受到省农委领导的好评。二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市农业局制定了“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等制度。三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局属各执法单位做到执法公开、公正、透明,不办人情案。四是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推广体系,加强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市农业局参加了第二期全国县级农产品质检站培训班,组织检验技术人员参加了吉林省首届农产品质检体系检测人员技术培训班,另外还选送三人(次)到省农检中心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技术培训,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队伍素质。
3.突出“五个重点”,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
紧紧围绕生产过程,适时开展专项整治活动,确保突出问题能管住,关键措施能到位。
3.1突出重点农时 在农时关键季节,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和打假护农行动。2010年,在备春耕生产期间,公主岭市农业局相关执法单位联合行动,以打假护农保春耕为中心,开展种子市场、农药市场、肥料市场专项治理,共出动检查车辆45车次,检查农资经营单位300多家,农产品批市场10个。2011年,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3.2突出重点区域和品种 加强投入品批发门店和较大的零售经营店,如铁北农资市场、客运站农资市场、50家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的种子经营企业和八达、瑞野等大型农药生产企业,以及种子、农药、肥料、农产品生产销售记录、包装标识、质量标志等执法监管,确保全市肥料、种子、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达到100%监管。
3.3突出重点环节 从使用投入品到收获,各个环节都纳入监测范围。抽出10人对全市10个蔬菜生产基地、5个蔬菜棚膜园区、绿色、无公害生产基地实行了监管责任制,把责任落实到人头。
3.4 突出重点检测项目 对市场上销售有代表性的以及群众反映较多、问题突出的区域或企业品种进行重点抽检,每个季节对蔬菜等重点产品抽检一次,每次不少于20个样品,每次检查结果汇总分析,及时上报。在3个蔬菜棚膜园区设置了3个常态化监测点,为实现市场准入制度奠定了基础。
3.5突出重点节日 在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组织执法人员对区域农贸市场的瓜果、蔬菜等农产品进行执法检查,确保重要节日无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
4.注重“三个检查”,切实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
4.1查主体资格 从规范农资经营主体入手,对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企业以及农资经营企业的资质、基地、营销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实施动态管理和跟踪监督,严把农资产品准入关,并建立黑名单制度,有违法行为的永远不得经营。一年来,对全市298家种子和210家农药经营业户进行彻底清理,从严查处不具备资格的违法行为,会同工商部门依法取缔无证照经营15家,对25家经营资质不全的进行了限期整改。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按照全国食品安全工作会议的要求,围绕初级农产品生产销售环节,突出源头治理,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管,坚持标本兼治,逐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全面提高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主要任务和监管目标
(一)种植业初级产品源头监管
1、制定和完善主导产业主要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这些主要农作物有:柑桔、葡萄、西瓜、西红柿、空心菜、小白菜、真姬菇、竹荪、姬松茸、茶树等。与此同时,还要将这些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转化编印成栽培历张贴于各主产村。
2、建立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以乡镇为单位,每个乡镇抓2~3个作物连片(或相对集中)50亩以上的标准化生产示范片(含农业“三品”认证基地、柑桔出口基地)。(各乡镇具体任务见附表1)。
3、加强生产基地源头巡查与抽检
一要加强余坊等城区、城郊蔬菜基地巡查,督促企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开展自查自检活动,同时不定期抽检12批次,每次6~10个有代表性样品,全年抽检100个样品以上。
二要加强标准化生产示范片(含农业“三品”认证基地、柑桔出口基地)各产季上市前检测,特别是夏秋季节叶菜类、豆类产品,如空心菜、小白菜等要加密检测次数,每10天抽检1次,每批次不少于3个样品)。
三要加强地标产品上市前检测,每个产品抽检3个基地,每个基地抽5个样品,其中申请用标企业的生产基地全部为必检单位。
四要加强绿色食品原料(柑桔)基地上市前检测,对蜜桔、芦柑、甜橙、柚类等四个品类,分鲜果和保鲜果,在上市前进行抽检,每个品类抽检5个果园或5户,每个果园或农户抽5个样品,确保抽检覆盖面大,抽检样品有较高代表性。
(二)农产品市场监管
1、督促并指导绿鑫农产品批发市场把好农产品准入关,建立农残检测制度。
2、督促绿鑫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农残检测室,并开展日常的检测工作。
3、每月对绿鑫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顺心菜市场巡查1次以上,了解市场销售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农药残留检测情况,同时随机抽检当季主要上市品种,每次不少于6个样品,全年抽检72个以上样品,每次选择蔬菜、水果等摊位3户以上。
(三)农资市场监管
1、在全县范围内,杜绝销售和使用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和磷胺等五种禁用高毒农药行为,确保无重大农残事件发生。
2、将县境内农药经营店全部纳入监控范围,全年开展农资产品质量执法抽检10批次以上,严厉打击假劣违禁农资产品流入市场,流入农产品生产基地,确保假冒伪劣农药重大案件执法查处率达到100%。
3、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活动,构建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网络。
4、加强农药监督管理,重点抽查用于农产品生产的农药产品质量、农药标签是否符合要求。
四、落实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落实工作责任,营造社会氛围。农业局成立“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加强领导、负责统筹协调工作。各相关牵头站、办、大队等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提高工作人员认识,增强服务的责任意识,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各项工作,明确工作进度和时间安排。
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专项整治内容和农产品安全消费等相关知识,及时曝光典型案例,形成强大宣传声势,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细化监管方案,及时反馈信息。各相关站(办、大队)要明确各自工作职责,细化监管方案,加强系统内的配合,加强沟通交流,及时报送信息。从年3月开始,各相关站、办、大队要每月10日和25日前向局、绿办汇总工作进展情况,再由绿办综合汇总报送市农业局和县政府食安办。
(三)完善管理制度、健全长效机制。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完善准出准入、质量追溯、包装标识等各项制度,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强化综合执法,逐步完善服务、管理、监督、处罚、应急五位一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达到标本兼治。
建立了以市级农产品质检中心为主,县(区)农产品质检中心(站)为辅的两级农产品质量监管和监测体系。
(一)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机构逐步完善。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在*年*月通过省计量和资质认证。中心内设办公室、绿色食品管理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科、化验检测科4个科室。现有职工23人,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65%以上,教授级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6人。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3人,主要对全市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进行监督管理。化验室面积700平方米,有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各种仪器设备47台套,可以对蔬菜、大米等农产品中有机磷、有机氯和重金属等64个参数的检测。按照省农产品质量监管局要求,于年初已开展对全市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型批发市场、大型超市的蔬菜残留进行监测。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车一辆,可以机动的对全市生产基地,市场中的蔬菜进行检测。
(二)县(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站)稳定发展。**县农产品质检站有职工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50%以上,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1人。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1人。化验室面积200平方米,主要对**县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的蔬菜进行监测。**县农产品质检站没有设立。
二、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监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监测体系不断完善,但从目前来看,许多与新形势下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也逐渐凸显,亟待我们去研究解决。
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机构不够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队伍专业结构不够合理,农业畜牧等专业人员多,而分析化学、植保、化验检测等方面的人才少,这与当前强调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的新形势要求不适应。由于受经费不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产品检测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落实不够到位,更新知识难,存在与工作实际需要相脱节的现象。农产品检测仪器设备更新慢,缺乏质谱仪等先进仪器设备,不能很好的对农药参数进行定性。
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薄弱。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与环保、质检、工商、卫生等部门相比,缺乏独立专业执法机构,缺专业执法人员,缺执法装备,缺执法经费。造成农业行政执法能力低、水平低、权威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经费投入不足。建立有效运行机制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但目前市、县财政没有落实,配合不到位,致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各项措施难以有效、及时落实。检测设备陈旧、条件简陋,没有办案经费,缺乏必要的交通工具和取证、检测设备,检测能力不强,不适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要求。要解决这些问题,每年需经费在120万元左右,而现在每年只有30万元,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造成很多工作内容无法实施。
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细则不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涉及的部门很多,职责的界定不清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仍然不能形成日常性、常规性执法,严重制约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的有效实施,造成“出台前无法可依,出台后有法难依”。
三、完善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监测体系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监测体系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共同重视和大力支持,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稳定和协调发展的原则,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健全检测体系,切实开展好适应新形势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需要的社会化服务工作,真正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体系建设总的思路是:通过几年的努力,初步建立以市级农产品质检中心为主导,县区农产品质检站为骨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大型市场速测点为补充的新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重点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增强全社会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意识,需要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紧密结合法律贯彻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解疑释难、宣传教育工作,使宣教活动常搞常新,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水平和监管行政执法能力。
(二)完善各项配套制度,确保法律有效实施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涉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监管链条长、时间跨度大,需要一个完整、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作为支撑。要尽快出台已经起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办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和《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要加快研究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实施细则,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行为有要求的,监督检查又必须实施的,行政处罚和法律罚则中有明确规定的.都应当有规范性的、操作性的规定,以便各方遵循、实施和对照检查,使法律进一步具体化,以确保各项规定具有可操作性。要通过加快立法,健全体系,使农产品质量安全各方面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创。
(三)要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
控制好农产品质量,建设一支稳定的农产品监管队伍至关重要。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行政管理、行政执法、检验检测、技术服务队伍建设中,通过引进、培训等多种途径,充实技术力量,做到编制、人员、经费等到位,并切实提高其权威性。要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作为农业行政执法的重要内容,加强执法力量,完善手段,规范执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通过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实现数量与质量、安全与效益的有机统一和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