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2 09:32:2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工地消防问题,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TU998.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13-0129-01
随着快速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我国建设用地需求的惯性增长与其有效供给刚性制约的矛盾不断加剧。国务院一再三令五申“要切实保护耕地,坚守18亿亩耕地的红线,”因此,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对建设用地要充分提高其土地利用效率成为了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在“节约集约用地”的建设方针指导下,尤其在人口集中的城市中心区域,土地已日渐成为一种稀缺的资源。在鼓励利用开发地下空间的同时,地下民防工程建设量急剧增加,但随之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尤其是消防问题日显突出。
1.地下民防工程消防现状及认识
民防工程是指为保障人民防空指挥、通信、掩蔽等需要而专门独立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民防工程分为单建掘开式工程、坑道工程、地道工程和人民防空地下室等。具有保证在和平时期组织居民应对各种灾害,防震抗灾的功能,同时在战争时期,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保,护国家的经济财富,在战争时期保持社会稳定,支持战争行动。因为徐州市是人防一类设防城市,因此,民防工程被广泛应用于徐州建设发展中,也的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徐州经济的发展,但与此同时,民防工程的消防问题造成的火灾隐患也为人们带来巨大灾害。
人们对地上建筑的火灾防火比较熟悉,且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但对地下建内部的火灾与防火相对比较生疏,因此,本文着重从地下建筑内部火灾的特点,火灾产生的原因,以及火灾防护方面谈一点自己的认识。
地下建筑火灾的危害大,火灾扑救困难,主要是因为地下建筑火势蔓延的方向、烟的流功方向与人员撤离时的走向一致,都是从下而上,火的延快速度和烟的扩散速度大于人员的疏散速度;地下建筑埋与地下,消防人员无法直接观察地下建筑的形状、大小与空间关系,且无法实时掌握火灾的变化,且火灾浓烟和热气流通过人员疏散口自然排出,这给消防队员进行火灾扑救与现场实时指挥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其次,地下空间密闭性较强,火灾时产生的高温与浓烟难以排除;再次,地下建筑经常使用的疏散口较少,当火灾发生时,火灾的浓烟和无自然采光的环境使人辨识能力大大降低,造成火灾时人员疏散困难,经常酿成惨祸。
2.地下建筑的火灾的原因
我们要做好地下建筑防火工作。首先从地下建筑的火灾的原因谈起。
2.1电气火灾
人防工程不同于地面建筑,其空间封闭,无天然采光,自然通风条件差,地下建筑的采光主要依赖于人工照明,而且需要配置大量的机械通风与空气调节设备,因此用电设备多,用电负荷大。如果建筑电气设计不合理,采用不合格的电缆线和电气元件,甚至私拉电路,胡乱搭接,很容易引起用电负荷过大,用电线路高温,甚至电线短路,引燃邻近的可燃物发生火灾。
2.2违章作业
消火栓的安装不合规,首先是消火栓施工过程中没有综合考虑施工场地的情况,施工期间将消火栓泄水口掩埋,导致设备堵塞无法正常泄水,从而影响了消火栓工作质量,降低设备使用的寿命。其次是地下消火栓出口高度与出口水平位置安装不得当,影响设备的使用及后续维护工作的正常开展。
2.3用火不慎
使用大功率的电器或明火会导致地下民防工程火灾事故的发生,笔者发现很多地下民防工程缺少较为醒目的禁止吸烟和严谨明火等标示,或此类标示过少难以引起人员重视,仅将严谨明火机制停留与纸面上,无法起到实质性效果。
2.4消防系统不健全
消防系统不完备或消防系统管理维护不到位,导致火灾时不能及时预警;消火栓或自动喷砂系统无水,防火卷帘不能正常降落,都能使小火演变成大灾。
2.5设计施工不完善。
有些地下工程在设计时为了使用的便利,防火分区之间封闭不彻底,或者施工时,局部地方处理施工不到位等等,为以后火灾的发生留下隐患。
2.6其他原因
汽车库汽车相撞、雷击、人为纵火、物品自燃等都有可能引起地下火灾的发生。
3.针对上述原因,应采取的防治措施
3.1严格按现行的国家和地方的防火规范设计地下建筑工程
在地下工程设计中, 要充分发挥地下工程密闭性好的特点,控制火势的发展和烟气的流动,则是解决所有设计问题的关键。
地下建筑防火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建筑综合防灾设计的核心是强调建筑、风、水、电专业的统力合作。任一专业的疏忽在灾害到来时都意味着失败。因此在具体的设计中,建筑专业要根据不同建筑的实际情况,科学的划分防火分区,并对不同的防火分区进行方便有效防火分隔。在进行防火疏散设计时,要对防火分区形状的选择,防火疏散允许的时间、最远距离,安全疏散出口的数量与要求,安全疏散通道的最小宽度,以及安全疏散地面引导的措施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在风、水电设计中,在合适的地点,选择正确的消防设备,并按规范要求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和防火、灭火设备。
3.2制定严格的防火制度,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经常组织全体人员学习防火知识,进行安全教育,做到思想上警钟长鸣,行动上常备不懈。人人会用消防器材.以便发生火灾时.能迅速有秩序地立即灭火.
3.3加强地下建筑工程防火工作的日常管理与电气、消防设备的维护
消防设备与电气的日常管理及维护至为关键,笔者认为,想要解决该问题首先应改变当前监管体制不严的现状。应明确各级监管组织的关系,优选消防产品的过程中应提高设备的管理效率,防止设备运行的不规范行为发生,与此同时,应协同消防单位负责监管消防产品,改变消防设备的恶性竞争循环关系,明确设备法定的保存期限,严格设备维护机制,把好设备管理及维护关。
在地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合理选用建筑材料,特别要做好防火分区之间的防火分隔密闭性处理与有机高分子装饰材料的阻燃处理。
4.总结
地下民防工程是我国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保存战争实力,提高生存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由于民防工程的建筑结构特点决定了工程设计中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各单位应加强地下民防工程消防管理意识,明确消防管理的重要性,建立完善的安全防火制度,完善防火基础设施、设备,根据实际工程制定科学、合理的防火、救火方案,确保工程使用与防火安全的协调统一。
参考文献
[1]方世忠,李震,李寅.土地集约利用背景下的地下空闯开发[J].上海国土资源,2011,32(1):28-32,
[2]王海刚,贾满,杨艳.基于GIS的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综台质量评估研究[J].上海国土资源,201 1,32(1):59-62,77.
关键词:防火规范、消防登高场地、消防车道、疏散楼梯、灭火救援窗、防火卷帘等
中图分类号:S7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接触了不少公共建筑项目,有参与负责设计的、也有校审的;对于公共建筑消防设计中遇到的不少看似点滴的问题进行设计解析,与设计同行探讨交流。
【问题】
高层建筑消防登高场地设置不合理,与建筑单体距离大于10 m或高层建筑消防登高场地设置在裙房的一侧,裙房建筑高度大于5m,且进深大于4m或消防车道、消防登高场地与高层建筑间距小于5米。
【规范】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4.1.7 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00m、进深大于4.00m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
《关于高层建筑消防扑救场地设计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沪消(防)字[2001]65号:
二、关于登高立面
1、高层的塔式建筑可留1/4周边作为消防登高立面,其他高层建筑至少应留有一长边,消防登高立面应有楼梯间或住户的室内阳台、主窗。
2、若登高面一侧的裙房,其建筑高度不大于5m,且进深不大于4m仍可作为消防登高面。
3、消防登高立面不宜设置大面积的玻璃幕墙。
三、关于登高车的操作场地
1、登高场地可结合消防车道布置,与建筑外墙的距离不宜小于5m,应在其登高面一侧整边布置8m宽的登高场地。
2、上述布置确有困难时,可在其登高面范围内确定一块或若干块消防登高场地。登高场地面积不应小于15m×8m(长×宽),其最外一点至建筑登高面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0m。
3、设有坡道的登高场地,其坡道不应大于15%。
4、利用市政道路作为消防登高场地,其绿化、架空线路、电车网架等设施不得影响消防车的停靠和作业。
【分析】
1.消防登高场地应结合消防车道的走向设置,方便消防车的施救。
2.为使登高消防车具备一定的作业空间,达到最佳的作业状况,对登高场地的最近边缘至建筑物边缘的距离有明确规定。
3.消防登高场地的设计还应考虑到其必须的荷载要求。
4.登高消防车功能试验证明,高度在5m、进深在4m的附属建筑,不会影响扑救作业,无论是建筑物底部留一长边或1/4周边长度,其目的要使登高消防车能展开工作,所以在布置时要考虑这一基本要求;同时提请其他专业注意消防登高场地的范围和荷载要求。
【问题】
建筑物裙房沿街总长度大于220m,未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
【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6.0.1街区内的道路应考虑消防车的通行,其通道中心线间的距离不宜大于160m。当建筑物沿街道部分的长度大于150m或总长度大于220m时,应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当确有困难时,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4.3.1高层民用建筑的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当设环形车道有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当建筑的沿街长度超过150m或总长度超过220m时,应在适中位置设置穿过建筑的消防车道。
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高层建筑沿街时,应设置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可利用楼梯间),其距离不宜超过80m。
【分析】
1.体型较复杂,且沿街总长度过长的联体建筑给消防人员扑救火灾和内部人员安全疏散带来不便,易延误灭火时机,造成重大损失。
2.对设有环形消防车道的高层建筑,可以不设置穿过建筑的消防车道,但建筑物的进深一般应控制在50 m以内。
3.计算建筑长度时,其内折线或内凹曲线,可按突出点间的直线距离确定;其外折线或突出曲线,应按实际长度确定。
【问题】
商住楼中设置住宅的疏散楼梯出口与商业出口合用;或者商办楼中设置办公楼的疏散楼梯出口与商业出口合用。
【规范】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
4.1.4综合性建筑的商店部分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h的隔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非燃体楼板与其他建筑部分隔开,商店部分的安全出口必须与其他建筑部分隔开。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2006
5.0.3综合楼内的办公部分的疏散出入口不应与同一楼内对外的商场、营业厅、娱乐、餐饮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出入口共用。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5.4.6住宅与其他功能空间处于同一建筑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住宅部分与非住宅部分之间应采用不开设门窗洞口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 的不燃烧体楼板和2.00h 的不燃烧体隔墙与居住部分完全分隔,且居住部分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应独立设置;2 其他功能场所和居住部分的安全疏散、消防设施等防火设计,应分别按照本规范中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的有关规定执行,其中居住部分的层数确定应包括其他功能部分的层数。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6.1.3商住楼住宅的疏散楼梯应独立设置。
《租赁式公寓和公寓式办公楼防火设计技术规定》(沪消发【2003】257号)
第二.2.租赁式公寓、公寓式办公楼底部设置的商业场所,应采用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楼板与公寓和办公用房完全分隔,且其安全出口应分开设置。当建筑符合下列要求时,公寓式办公用房可与商业场所共用安全出口:
(1)公共部位和室内各部位均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2)商业场所的疏散出口采用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的电子门锁,火灾报警后,电子门锁能联动开启。
【分析】
1.为了解决使用功能完全不同的用房在一起时产生的人流交叉干扰的矛盾,保证防火安全疏散,要求住宅与附建公共用房的出入口分开布置。这不但便于日常使用,互不干扰,也有利于防火安全疏散。
2.商住楼一般上部是住宅,下部是商业场所。由于商业场所火灾危险性较大,如果住宅和商店共用楼梯出口,一旦下部商店发生火灾,就会直接影响住宅内人员的安全疏散。
3.在综合楼内,除办公部分之外常带有对外营业的商场、餐厅、营业厅、舞厅和其他娱乐设施,这些地方往往人员较密集,如果它们的疏散楼梯和疏散出入口与办公部分共用,在紧急情况下就会造成拥挤、堵塞,若是为商场营业专用的办公室则不受此规定限制(在设计图中应有明确说明)。
4.调整平面,增设竖向疏散楼梯,使办公部分的疏散出入口与同一楼内对外的商场、营业厅、娱乐、餐饮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出入口分开,满足规范的要求。
又:在上海市的公寓式办公楼项目如满足租赁式公寓和公寓式办公楼防火设计技术规定》(沪消发【2003】257号)第二.2条规定:公寓式办公用房可与商业场所共用安全出口。
【问题】
地下室楼梯:当地下室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时,未作防烟楼梯
【规范】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098—2009
5.2.1 设有下列公共活动场所的人防工程,当底层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时,应设置防烟楼梯间;当地下为两层,且地下第二层的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不大10m时,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l 电影院、礼堂;2 建筑面积大于500㎡的医院、旅馆;3 建筑面积大于1000㎡的商场、餐厅、展览厅、公共娱乐场所、健身体育场所。
上海《民用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DGJ08-88-2006
3.1.8 当建筑的地下部分为三层或三层以上,或当地下最底层室内地坪与室外出人口地面高差大于10m 时,应设置防烟楼梯间,并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当地下为一到两层,且地下最底层的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不大于10m 时,应设置封闭楼梯间,当封闭楼梯间首层有直接开向室外的门或有不小于1. 2㎡的可开启外窗时,其楼梯间可不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
【分析】
根据各地建筑防排烟技术要求及地下室性质、地坪与室外出人口地面高差是否大于10m,落实确定地下室疏散楼梯的性质。
【问题】
防烟剪刀楼梯间前室:在高层公共建筑防烟剪刀楼梯间前室合用;或者剪刀楼梯在顶层水平段平台处采用栏杆,使上下楼梯相通,不符合防火要求。
【规范】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
6.1.2.1 剪刀楼梯间应为防烟楼梯间。6.1.2.2 剪刀楼梯的梯段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烧体墙分隔。6.1.2.3 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前室。塔式住宅确有困难时可设置一个前室,但两座楼梯应分别设加压送风系统。
【分析】
1.调整平面,高层公共建筑剪刀楼梯间应分别设置前室。
2.剪刀楼梯是垂直方向的两个疏散通道,两梯段之间如没有隔墙,则两条通道是处在同一空间内。若楼梯间的一个出口进烟,会使整个楼梯间充斥烟雾。为防止出现这种情况,在两个楼段之间设分隔墙,使两条疏散通道成为各自独立的空间。符合防火分区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的要求。
3.楼梯分隔墙都是有足够厚度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防火分隔作用。顶层水平段平台处采用栏杆,使两梯空间相互连通,使2个楼梯空间混为一体没有起到2个安全出口作用。正确的做法是: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烧体墙分隔。
【问题】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内低区电梯机房门或其他设备用房门直接开向避难间。
【规范】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6.1.13.4 避难层可兼作设备层,但设备管道宜集中布置。《关于超高层建筑工程消防设计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沪消发(2002)333号
一、1.3当避难层兼作设备层时,其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3.1设备间、竖井与避难层之间应用防火墙或隔墙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走道隔开;
1.3.2除水泵房、供水管道外,其他管道、设备不应直接敷设在避难层;
1.3.3设备间的检查门应开向公共走道,不应直接开向避难层。
【分析】
加设公共走道,使设备间的门开向公共走道,不得直接开向避难层;公共走道直接通向安全疏散口。
【问题】
上海大中型商场:二层及二层以上外墙立面上未设置灭火救援窗。
【规范】
《大中型商场防火技术规定》沪消发〔2004〕352号
1.3商场的外墙上应在每层设置灭火救援窗(含阳台),其间隔不宜大于15m;每扇窗的面积不应小于1.00㎡,且其净宽不应小于0.80m,净高不应小于1.00m。窗口下沿距室内地坪不宜大于1.20m。
【分析】
在立面及平面中相应设置灭火救援窗,同时复核其间距及窗洞口大小应满足规范要求。
【问题】
上海大型商业项目:防火卷帘使用的总跨度超过该防火分区防火分隔物总长度的1/3,或者长度大于20米。
【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7.5.3防火分区间采用防火卷帘分隔时,应符符合下列规定:
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h。当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门和卷帘耐火试验方法》GB7633有关背火面温升的判定条件时,可不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保护;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门和卷帘耐火试验方法》GB7633有关背火面辐射热的判定条件时,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保护。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的有关规定,但其火灾延续时间不应小于3.00h。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
5.4.4在设置防火墙确有困难的场所,可采用防火卷帘作防火分区分隔。当采用包括背火面温升做耐火极限判定条件的防火卷帘时,其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当采用不包括背火面温升做耐火极限判定条件的防火卷帘时,其卷帘两侧应设独立的闭式自动喷水系统保护,系统喷水延续时间不应少于3.00h。
《上海市公共建筑防火分隔消防设计若干规定》户消[2006]439号
三.(一):公共建筑防火分区之间应以防火墙分隔为主,防火卷帘使用的总跨度不应超过该防火分区防火分隔物总长度的1/3,或使用防火卷帘总宽度不宜超过20米。
【分析】
1.采用防火卷帘应满足以上两个规范要求。如防火卷帘采用不包括背火面温升做耐火极限判定条件的防火卷帘时,其卷帘两侧应设喷淋加密。
2.防火卷帘周围的缝隙应做好严格的防火防烟封堵,防止烟气和火势通过卷帘周围的空隙传播蔓延。
关键词:北方地区;农田水利施工;存在的问题
1北方地区小型农田水利施工存在的问题
1.1农田水利施工的管理较混乱,部门之间缺乏协调的配合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过程的优劣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是否过关以及整个工程的效益。因此,在工程的施工环节加强对其进行管理是尤为重要的。在我国北方多数的地区,只要是稍微正式一些的施工单位以及正式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都会加强对其的管理。因为他们都意识到了管理的重要性,所以对其也越来越重视。因为农田水利施工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其中所涉及到的管理部门也并非只有一个。它往往会牵扯到水利、国土、农发办等多个部门。如果想将整个工程管理好,是需要这些部门高度配合的。而现在的问题就在于部门之间缺乏密切的、协调的配合,因此也造成了农田水利的施工中管理较为混乱。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想法和方案,他们的立场也不同,这就造成了建设中存在着混乱无序的现象。缺乏统一的指挥以及系统的规划。
1.2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的能力与素质还有待提高
在农田水利施工的过程中,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是尤为重要的。因为工程的进行都是由人在操控,所以人的能力和素质将会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的好坏。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在我国北方地区多数的小型农田水利施工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还有待提高。多数的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以及专业知识方面还有所欠缺,管理能力有待加强,专业素质以及专业知识方面也有很大提升的空间。而施工人员最应该具备的就是较强的执行能力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但是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北方地区很多负责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人员学历普遍比较低,在相关知识方面还较为匮乏,而且执行能力也有待提高。
1.3缺乏完善的监管体系,质量监管有待加强
工程施工的好怀与否取决于施工的质量。甚至可以说,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整个工程的效益。因此,强化施工的质量是尤为重要的。虽然说施工质量的好坏是由施工执行部门所决定的,但是如果仅仅靠施工执行部门还是远远不够的。质量监管也是同样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质量监管对工程的施工起到了一个监督的作用,它可以及时的指出工程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纠正,避免工程施工中出现更大的问题。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北方多数的地区对小型农田水利的施工还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虽然有专门的监管人员,但是管理非常松散,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以及监管制度,监管的过程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对很多问题都没有及时的指出来,以此造成了更多问题的出现。
2改善北方地区小型农田水利施工问题的对策分析
2.1加强对农田水利施工的管理,部门之间加强合作
在上述中我们已经提到了,农田水利施工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工程,需要多个部门一同负责管理。但是由于不同的部门所处的立场不同,想法与方案也有很大的差异,这样就难免会造成管理混乱的问题存在。所以说,我们要想完善对北方小型农田水利施工的管理,首先要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协调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加强其合作。首先,一定要定期的开会,定期的沟通,保证彼此之间信息的完善性。其次,一定要将任务分配好,合理的分配给各部门不同的任务,由不同的部门管理不同的方面,使对其的管理更加有效与完善。
2.2对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能力与素质
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能力与素质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施工的整体质量。所以,加强对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能力与素质是尤为重要的。在上述中我们也提到了,北方的很多地区,负责小型农田水利施工的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的能力与素质还有待提高,还有许多提升的空间。因此,要针对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在工作中的需求,针对他们专业的空缺分别对其进行培训,对管理人员应该重点培训其管理技能及专业素质。对施工人员重点培训他们的执行能力以及基础知识方面的空缺。定期请专业的教师来给他们进行培训,并且定期对他们进行考核。
2.3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加强质量监管
质量监管是保证小型农田水利施工顺利进行乃至保证整个工程效益的重要保障。因此,一定要针对现如今质量监管中所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首先,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监管体系,以保证在监管工作开展的时候有可遵循的依据。其次,质量监管人员要加强农田水利施工中的质量监管。提高质量监管的意识,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及时的指出工程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纠正,避免工程施工中出现更大的问题。另外,监管的方式要规范,结合监管体系及监管制度的要求进行严格的监管工作。
参考文献
[1]郭彦双.北方地区小型农田水利施工的初步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
[2]杨青宇.浅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J].中国房地产业,2015.
关键词: 西部地区 研究生招生工作 问题 途径和建议
西部地区高等研究生教育起步晚,获得的外部资源较少,招生规模小,和东部发达地区名牌大学比起来,学校自身学科建设水平、科研条件、师资力量较逊色,加之自身办学特色不突出,因此在研究生招生方面往往存在第一志愿生源少,质量不高,需调剂考生多等诸多问题[1]。怎样有针对性地创造条件扭转这种不利局面,是摆在西部地区高校面前的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1.调剂考生的自由度大,作为调入单位很被动。“全国硕士研究生调剂服务系统”对申请调剂的考生没有限制,考生可重复申请调剂,据反映,我区某高校复试的报到率只有90%,某高校复试完,拟录取名单确定后,仍有20%的考生来电表示去其他学校了。学校重新组织考生复试,既增加了复试工作量和成本,又使工作陷入被动。
2.优秀生源不足。广西地处西部地区,属经济和教育欠发达地区,研究生招生单位都是地方院校,知名度较低,生源普遍不足,特别是优秀生生源不足。
3.调剂程序繁琐。我区研究生单位的生源调剂任务较重,按教育部的要求,调剂考生在拟录取前必须拿到考生的初试试卷,而有些调出单位迟迟不寄发考生的试卷,这就给我区招生单位带来很多麻烦,影响录取工作的进程。
4.研究生规模偏小,专业点少且结构单一,发展不平衡。近几年来,我区研究生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我区研究生招生单位少,基础较差,总的规模仍然偏小。如2006年全区招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分别为107人和5078人,还不到一所重点大学的研究生招生数。同时发展极不平衡,硕士生招生主要在个别区内重点的综合性高校,其他高校招生的规模都较小。
5.作弊现象严重。随着就业压力增大,考研族的队伍逐渐庞大,不法分子利用部分考研者“求成心切”、投机取巧的心理,利用一些高科技手段进行联合作弊,使研究生入学考试作弊手段愈来愈先进,“反作弊”的任务也更
加艰巨。
二.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建议
1.提高认识,建立健全研究生招生考试机构和制度。研究生招生考试工作是一项高机密、高风险的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因此,要清楚地认识到招生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确保研究生招生考试工作安全、有序、按时、保质地完成。
2.加强试卷安全保密工作,强化试卷保密保管责任制度。安全保密是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中心工作,事关整个考试的正常进行,事关社会的稳定和和谐。要切实加强试卷保密室建设,严格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加强对安全保密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做好试卷保密室、答卷保管室值班和巡视检查工作,严格履行试卷、答卷交接手续,确保各项保密制度和措施落到实处,保证安全保密工作硬件过硬,软件不软。坚决杜绝任何失密、泄密事件的发生。
3.加强招生宣传,制定优惠政策吸引考生。研究生招生宣传是高校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重要环节,是组织、动员考生报考的重要形式,是高校等研究生招生单位展开生源竞争的重要手段。现在实践中主要采用的宣传方法有:一是把学校概况、各学科专业的招生计划、专业介绍和各学科点的指导教师情况等刊印在一起,直接寄送到高等院校等生源单位张贴。二是动员往届研究生一起参加招生宣传工作,主动提供宣传资料请他们把学校的招生情况、所在院系的师资情况等反馈给其校友及亲友。三是利用电视台、报刊等新闻媒介和网络广泛宣传,另外,要重视电话和电子邮件咨询,耐心解答来电和邮件咨询[2]。
4.严格考风考纪管理,做好考前宣传教育和培训。加大督促检查的力度,保证考点机构健全、设置规范、管理有力、措施到位。一是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和现代化技术手段,对各种考场违规行为进行严密监控,特别是加强对替考、手机等通讯工具作弊的防范,加大查处力度,使用“作弊克”、“考场狗”进行反高科技作弊。二是要建立考风考纪责任人制度,强化对监考人员的培训、考核,培训工作达到责任明确、熟悉规则、严明法纪的要求。杜绝责任心不强、考试业务不熟悉的人参加监考。三是在研究生招生考试前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对考生进行广泛诚信考试教育,包括在报名确认现场和考场张贴宣传公告、印发宣传小册子等,对考生进行一次考前的考试纪律教育和诚信教育。对考风考纪中的反面教材进行广泛宣传,使考生以前车为鉴,从“情”和“理”两个方面对考生和考生家长广泛宣传。
5.规范考务管理,完善研究生考试考务的规章和程序。做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务工作,根据教育部的部署,结合我区实际对全区各考点和招生单位进行工作部署。对监考人员和巡视人员的培训、考场的布置、考试安排、考场规则、监考人员的职责、答卷的封装等,作详细、明确的规定,使研究生考试的考务工作更趋规范化和科学化,以完善、细致的考务工作保障研究生考试安全、有序地进行。
6.加强复试工作,建立选拔优秀人才的有效机制。研究生复试工作是研究生招生考试工作的重点,要不断探索研究生复试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强化复试对专业素质和专业实践能力的考察。一是抓制度建设。各高校要制定详细的研究生复试管理办法。二是抓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选拔机制建设。建立和完善学校和院(系)复试领导小组,确保复试工作的有效管理和协调。落实复试人员,创新选拔措施。复试内容设计在全面考核考生综合素质的同时,强调培养考生的专业素质、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强调对优秀人才、特殊人才适当倾斜。三是抓研究生复试程序、内容的探索和改革,进一步使复试程序合理,复试内容全面、科学。
7.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加大招生学科和专业结构调整力度。我区的硕士点,主要集中在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社会需求不足的学科和专业,而信息、生命、空间、海洋、纳米及新材料等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相关学科则发展得较慢。因此地方高校应大力加强学科建设,根据自身的科研实验平台合理确定招生规模和招生专业,重点发展适应经济和社会要求的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这样才能提高我区研究生教育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地方高等院校 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制度 反思
长期以来,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在地方高等院校处于边缘地位。随着1999年全面扩招,地方高等院校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无论是教职工还是学生,其人口规模都急剧扩大,这给地方高校计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但遗憾的是计生工作并没有随之得到较大的改善和提高。本文以乐山师范学院为例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管理制度长期缺失
一切工作的开展当以制度做保障,没有管理制度,其工作的开展必然无序。乐山师范学院自开展计生管理工作至今,始终没有一部针对本校教职工和学生的计生工作的开展、管理、应急处理、问责及评价的完整的工作手册和管理制度。一切工作的开展都是按惯例进行,缺乏有效的指导。2006年在乐山师范学院开展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使得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像计生管理这类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其办公室设立在国有资产管理处,由国资处处长领导和监督,很让人费解。2010年国资处处长前往武汉大学深入学习,返校后随即安排人员草拟了《乐山师范学院计划生育管理办法》,随后领导层层审批,时至今日,已一年有余,管理办法却终未出台。其制度的缺失可窥见一斑,重点高校与地方高校在计生管理工作上的重视程度的差别在此也清晰可见。
二、新问题缺少新措施
随着高校的发展,计生管理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但这并没有得到制度上、物质上、人力上的投入。计生管理对象包括在编教职工、临时聘用人员、流动人员及在校大学生,年龄层次发生了变化,管理结构也日趋复杂。
教育部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颁布,人口计生委、教育部和公安部三部委2007年出台的关于高校在校生计划生育问题意见,等等,使得在校大学生也成为计划生育宣传工作的重要对象。由于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国家允许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户口等关系在校挂靠时间最多可达2年,这个给计生管理工作人员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因为现实要复杂得多。很多毕业生在3―4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没有找到相对稳定的工作,其户口、档案仍存放在学校。特别是国家婚姻登记制度改革以后,结婚登记无需单位证明,关系挂靠在学校的毕业生往往是结婚怀孕数月后才匆匆来校办理生育证明,而且基本上不能提供离校期间的婚育状况证明。这就意味着这部分人的婚育状况在管理上出现了时段空白。
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教职工、临时聘用人员及流动人口数量也大幅度增加。第一部分人群以年轻教师为主,大多刚刚踏上工作岗位,正值婚育年龄。他们往往有着较高的学历,但对计生政策知之甚少,因此需要重点进行计生宣传工作,防止出现违法生育的现象。对于第二、三部分人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现行体制,对他们的计生工作应实行双重的“户籍管理”和“属地管理”,但实际操作中难以实现二者的沟通。无流入前的婚育证明,就难以了解流入后的婚姻情况,加之该人群文化层次较低、流动性大,计生观念薄弱,在管理中不积极配合,逆反情绪重,对违规生育的危害也知之甚少,给高校的计生宣传工作带来了较大困难。
另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其用人机制更加灵活多样。有的工作人员来校工作时既无人事户口关系,又无婚姻状况证明,属于“人户分离”的群体;还有不少教职工的子女因失业、下岗等原因,返回校区内与父母同住,甚至很多教职工的亲戚朋友等子女的户口也挂靠在学校,由“单位人”变为了“社会人”。上述“人户分离”群体与学校有事实上的劳动关系,校区内居住的“社会人”的现居住地是学校,按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的规定,他们都是高校计生工作的管理服务对象。而这类人群增加了高校计生工作的难度。
三、投入严重不足
1.人员配置不合理。
2012年乐山师范学院共有教职工1496人,学生18900人,而具体负责计生工作的仅1人,同时还负责全校的教职员工的医疗保险等多项工作。随着高校人口规模的扩大,人口计生部门机构设置和干部配备非但未得到加强,反而面临机构撤并、人员萎缩的境地。同时,因为缺少协调合作机制,加之没有专职人口计生干部,学校计生办公室形同虚设,无法与相关部门、人员及教师协调,难以有效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与优质服务,比如防艾滋病宣传、节育宣传、计生政策宣传等往往难以在全校开展。面对这些复杂的多元的因素,计生管理工作单由一个人干难以胜任和改善。
2.管理上的忽视。
由于十几年的高校扩招一路高歌猛进,其教学任务和行政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量都急剧加大。在乐山师范学院,各级领导都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提高教学质量、提升科研实力等方面,而对计生工作,即使是分管领导,也少有问津。遇到突发事件,解决问题比较简单粗暴,要么一纸解聘,要么劝其辞职,要么直接追究工作人员责任。这类问题在乐山师范学院近几年已发生过几起。这些完全是可以避免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计生政策宣传不到位而引起的。虽然计生分管部门建立了计生宣传网站,但位置不明显,归属不明确,师生很难按常规路径检索到网站,无法有效地了解到学校的计生政策及计生工作办证程序,致使诸多教职工为此常常反复电话咨询,降低了工作效率。
3.相关部门缺乏沟通。
由于学校各部门信息沟通不畅,相关工作脱节,计生工作人员难以开展工作,甚至引发误解和冲突。比如,乐山师范学院人事处要求每年新进人员的聘任材料中必须含有其当地的婚姻状况及婚育方面的证明,而在人才引进时,无论是各个院系还是人事处都没有与负责计生工作的部门取得联系,完善必要的手续。这使得新进人员在办理《生育服务证》及《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时,计划生育部门无法根据相关资料提供证明。有些教职员工不懂计生政策,大吵大闹,引发矛盾,而出具相关证明,要么是各院系根据教师口头承诺开具,要么教师返回原地重新开具,使得简单问题复杂化。这不仅增大了新进人员的心理隔阂,而且为违反计生政策埋下了隐患。由于几次突出事例,学院计生管理部门进行了工作调整,与各学院签订了计生目标管理责任书,并对此实行“一票否决”制,但实效不大。在各级领导看来,这都是边缘事务,无需上心。由此可见,乐山师范学院计生管理工作存在诸多漏洞和弊病。投入的人力、物力较少,计生工作的专项经费匮乏,这些都成为新时期地方高校计生管理工作发展的瓶颈。
四、高校计生管理工作反思
1.提升认识,健全制度。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计生管理工作的确不是高校工作的中心和大局,但二者密切相关。总书记说:“做好人口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把关心、支持人口计生工作落在实处;从多方面为人口计生宣传工作创造条件、给予保障。”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人口工作的决策部署,把人口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由此可见计生管理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当今,高校行政管理强调服务意识。作为联系学校与师生的桥梁和纽带,计生管理工作更是如此。应完善计生管理办法,制定一套完整的制度以指导、管理、评价相关工作,让相关职能部门明确自己在计生管理工作中的角色和地位,形成明确的责任和沟通机制,让分管领导充分意识到高校计生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以加大投入。
地方高校应适应新时期计生工作任务的变化,按照有利于计生工作的组织协调、提高效率的原则,设立具有独立职能的计生办公室,在负责教职工和流动人口计生工作的同时,负责在校大学生的计生管理和服务。并按教职员工、流动人口和在校大学生人数的一定比例,配备专职或兼职计生工作人员,给予计生专项经费,专款专用。在学校各片区遴选有责任心的人负责该区域的计生管理工作,并定期与校计生办工作人员进行交流。计生管理工作从认识上和制度上健全了才能迎来新的发展局面,为学校的大局工作提供支持。
2.扩大宣传,正确引导。
首先,高校计生管理工作开展的主要途径是扩大宣传,正确引导,通过制定具有广泛性和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内容,让师生充分了解信息、增进沟通。比如,针对在校大学生,适度地进行生殖健康教育,包括生殖解剖知识、生育观念教育、性心理发育、性伦理道德、性法律知识、避孕知识、性病和艾滋病的防治等知识,帮助师生解决性和生殖健康的问题。针对婚龄期及新婚期青年的教职工,宣传必要的晚婚晚育、优生优育的计生政策,以及新婚期避孕知识。针对大量的外聘人员,则要加强计生政策的宣传与贯彻,防范违规生育。
其次,采取丰富多样的宣传手段。如在校园内人员流动比较集中的地方设置计生知识宣传橱窗;定期向学校各教学院、行政部门,以及流动人口聚集多的图书馆、保卫处、后勤集团公司分发计生宣传资料;举办计生政策法规和相关知识的展览、讲座、知识问答比赛等活动;通过校园广播、学校网站等多种途径开展更广更深的宣传。采取多样化的宣传手段,不仅可以增进了解,而且可以把计生宣传工作真正做到实处。
五、结语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它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法定的义务,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都要受到法律的保护。地方高校的计划生育工作若能转变观念,完善制度,增加投入,则定能开展得有声有色,推动新时期的高校计生工作。
参考文献:
[1]骆楠.如何开展高校计划生育宣传工作[J].新校园,2011,(2).
[2]孙素芹.新形势下高校计划生育工作的思路[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报,2010,(1).
上述种种都是事实。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能一味用思想境界和行政命令要求班主任发扬风格、爱岗敬业,做道德楷模,而不帮助班主任朋友们解决现实的问题。因为不少班主任不是不想把工作做好,而确实是缺少方法,效率不高,所以整天疲于奔命。学科教学讲求效率,学校管理讲求效率,班主任工作也要讲求效率。
通过总结、分析,让更多的班主任能掌握一般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把班主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心理压力中解脱出来,是本文的写作宗旨。以下,我将重点讨论导致班主任工作效率低下的七大因素以及有关解决方案,仅供班主任们参考。
【低效原因之一】没有计划,被动应付
【问题解决方案】提前规划,未雨绸缪
有些班主任的工作缺乏计划性,想到哪里做到哪里、上级布置什么就做什么,穷于应付,连完成任务都吃紧,更谈不上主动打提前量或在工作上精益求精了。做事没有计划,导致教育工作不能连贯,前后不能保持一致,效果自然不好。
我建议班主任根据学校的常规安排和各个年级段的特点,对短至一个学期,长至一个学年的工作做一个大致的规划,未雨绸缪。把一些必做的工作(如主题班会课)提前安排布置下去或对自己做一个备忘,这样可以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准备,也可以充分利用教学任务相对轻松的时期多做一些事,把工作提前消化。
凡是有规划习惯的教师,工作效率总是比较高,不仅把教学、管理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还能有时间读书、撰写论文或教育日志。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有人就能充分利用,而有人在白白浪费了很多时间的同时,又在抱怨工作太多,做不完。这是高效班主任与低效班主任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仅存在于技术层面,还存在于思维方法和具体行动上。
操作实例:主题班会课程化
一般来说,每个班级每周有一节班会课。虽然只有一节,但是仍然令很多班主任头疼,每每是临到了要上课,班主任才想起来,于是临时备课,匆忙上阵。有的班主任没有提前布置,又找不到好的题材,就去随便说说,有通知发通知,没有通知就说教一通。由于没有备课,所以效率很低,一件事可以拉拉扯扯讲半节课,而且都是讲一些空洞的大道理(因为本来就没有准备生动的素材)。于自己来说,算是完成了任务,至于效果怎样,就只有天知道了。
这还算是上了课的,虽然没有“主题”,但毕竟也还是班会课,而更有甚者,一些班主任由于根本没有花心思在班会课的设计上,或认为班会课没有多少意思,干脆把这节课用于学科教学、考试,或者自习,班会课成了摆设。如果让这样的班主任开一节主题班会展示课,那么这个班级至少要准备一个多星期,劳民伤财,因为没有开主题班会课的传统,班主任的意识、学生的能力都比较欠缺,当然就是“赶鸭子上架”,勉为其难了。
班主任一方面抱怨没有时间教育学生,一方面给了德育专用时空又不好好利用,这是一个很滑稽的怪圈。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恰恰就是没有规划。
智慧的班主任深知主题班会课在教育学生、创建良好班风中的重要作用,他们是绝不会轻易放走一节班会课的。但班主任的工作都很忙,哪里有那么多的精力准备呢?其实,要想做到这点,既难也不难。作一个简单的分析就会发现,除去考试复习、节假日、学校统一组织的活动,一个学期的班会课只有十几节,事先好好计划一下,应该完全没有问题。
班主任在开学之初就列一张表,一共有多少周,多少节班会课,每个月留一节课作为机动(必须要有机动),其余的课时都纳入规划,当然不一定很详细,因为计划不如变化,不过总体构思是需要的。
主题班会课的规划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题材的选择和挖掘,二是责任人(主持人)的选择。
如果是班主任亲自主持,就需要事先备课、搜集资料素材、设计班会流程,这些都不是临时能做好的,必须提前准备。如果一个学期的班会课主持人是按照班主任和学生1:2 的比例,那么大约就需要准备五个课时左右的班会,基本上一个月一节,利用一些空余时间完全能够来得及准备。而学生主持人也是一样的道理,有了规划,这节课是哪几位同学负责、那一节又是谁来准备,都可以提前通知。准备充分了,班会效果当然好,学生和班主任的主持水平不断提高,开一节主题班会课就不是那么费劲了。这些都是规划带来的好处。
再说班会题材。其实,班会课的题材和资源非常丰富,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很多工作也不一定都需要班主任亲自来做,可以发挥学生的能力。这也需要事先规划,做有心人。第一,开发一些有班级特色的固定栏目,如“集体生日会”、“名师进课堂”,每个月一次,形成习惯和传统,提前准备,到时候就开;第二,在传统节日(如教师节、父亲节、母亲节、端午节、中秋节、感恩节、元旦等)中发掘题材;第三,结合学校的重大活动(如运动会、春秋游、社会实践等)为素材组织班会,每个月一个主题,应该也没有问题;第四,最近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如地震、海啸、核泄漏、食品安全、校车问题,等等,如果有机动时间,就可以安排这些内容。
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个班的优势节目,将其发扬光大,形成传统,就成为一个班的“名片”。比如某个班级的同学特别喜欢开辩论会,就可以每个月组织一次,用“第几届辩论赛”来命名。
这样规划,你就不会觉得班会课没有题材和资源了。
班会的主持人也可以提前招募,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准备。比如我班开发的《师话实说》系列主题班会(一档访谈节目,把领导或教师请到自己班级里和学生互动交流),都是事先把拟邀请的访谈嘉宾列出来,在全班招聘主持人,分别准备访谈提纲、分头邀请、按月进行,很有规律。再比如《集体生日会》主题班会,每个月举办一次,班主任当主持人为当月过生日的孩子组织一次班会,而下一期的主持人就由这个月过过生日的学生担任,这个传统节目就像火炬接力一样,一个接一个往下传,一年的十一次班会就这样安排好了。
对班会课的规划较为成熟后,班主任就应该逐步地将主题班会课程化了。经过一轮带班的实践,班主任开主题班会课的能力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风格日渐成熟,准备一节班会课也就不会那么痛苦了。一旦实现班会课程化,班主任将彻底告别“今天班会上什么?”的烦恼。
提前规划,是班主任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方法。
【低效原因之二】大包大揽,事必躬亲
【问题解决方案】大胆放手,适当指导
班主任不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是像保姆一样,大事小事,事必躬亲,总觉得只有这样,才不会出差错,才能把事情办好。这样的班主任可能是很敬业的,甚至会被奉为模范班主任。但是,因为什么事都做,把自己搞得十分疲劳,常常有力不从心的感觉,效率也不会高。而另一方面,学生却养成了吃现成饭的习惯,什么也不管,心想反正有老班为我们操心。正如“勤劳的妈妈养出了懒惰的孩子”。班主任把所有的事都大包大揽下来,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却得不到培养和锻炼,自己累得要死,有时学生还不领情,还嫌你烦,吃力不讨好。
班主任一定要致力于学生自理、自立、自治能力的培养,能让学生自己做的事,绝不包办代替。要敢于放手甚至放权,不要什么事都紧紧抓在手里。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的,完全由学生独立完成;略微超出学生能力的,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完成。一旦你打破了包办的做事风格,让学生承担一些工作,你会发现,其实学生是非常热情能干的,他们的能力往往超乎你的想象。如此一来,班主任减负,学生的干劲高涨,实现了双赢。
操作实例:班级工作招标会
我在自己所带的班级里有一项非常有意思的活动——班级工作招标会。无论是卫生值日或班级活动,还是学校指定完成的任务,基本上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把工作分包下去,效果非常好。
关键词:地方工科院校 专业英语 英语教学 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7(a)-0230-02
专业英语课程是相关专业的学生完成了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的学习之后,进入专业课程学习阶段,为提高专业相关英语文献阅读能力的需要而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跟踪相关学科的国际发展前沿,从而促进相关学科课程教学与国际接轨,同时培养具有一定国际竞争能力的相关专业的高级人才。但是由于地方工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往往是技术应用型人才,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最终导致学生们查找文献资料的能力较差,而更加注重于教材上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基础操作技能的练习,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学生不重视对于专业英语,从而使得专业英语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困难[1-2],很多学生虽然过了英语四六级,但是在查阅英文文献的时候仍然存在着比较多的困难,所以,对于高等学校尤其是工科院校而言,进行专业英语的改革势在必行。
1 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地方工科院校的培养目标使得学生产生“无用论”的思想
地方工科学校所设置的专业大部分为专业技术类,然而我国传统的教学也大部分是关注专业相关的教学。对于地方功课院校而言,从学校到教师到学生,更多情况下注重的是专业课的讲授以及学生对于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专业的学习以及专业知识的增长,往往忽略了学生的成才教育。某些专业英语及相关的课程,成为了专业课的辅助课程。一般高校的专业英语课程在学生大三的时候以考察课的方式开设,学分比较少,课时也少,教学方法、教学课程和考试标准基本上处于无人指导、无人考察、无人管理的状态。大部分学生认为毕业之后只是做专业,用不上英语,存在“可学可不学”的想法,使学生产生了“无用论”的思想,进行激发不出学习的兴趣。这是专业英语教学中的最主要的问题。
1.2 师资力量的薄弱
大部分高校都是教授基础英语课的教师从事专业英语的教学,这些教师对相关专业知识了解非常少甚至不了解,在专业英语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往往只注重语法和句型的讲解,而忽略了专业知识的穿插和专业术语的翻译,不能将学生所学习过的相关专业知识与专业英语课程联系起来,从而使得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深度不够,不能与所学习过的专业课程联系起来。
1.3 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
学生的基础知识的薄弱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部分学生在之前学习专业课程时没有打好基础,表现为专业基础知识薄弱,这样对于专业英语的理解更加的困难;另一部分学生表现为英语基础差,虽然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但是对于英语句型、语法甚至是单词不能理解,所以这样的学生很难适应专业英语的教学。与此同时,大部分学生存在着畏难心理,不敢将英语说出口,在课堂上不能很好的与教师进行互动,这些都是导致课堂教学的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因素。
1.4 教学的内容过于陈旧
地方工科院校的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多是介绍专业上最基本的知识的科技文章,并且出版后很少修订,这样的教材往往跟不上行业发展的速度,缺少对于专业前沿知识的介绍,使得学生对于教材上的内容缺乏兴趣。与此同时,由于讲课教师本身没有专业相关知识,更不能为学生介绍相关前沿知识,这也是导致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一个主要原因。
1.5 教学方法不合理
地方工科院校的专业英语教学,由于教学内容、教材陈旧,教师的专业知识缺乏,学校以及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很受挫,往往存在应付了事的想法。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只是片面的强调阅读和翻译,忽视听说能力的培养,不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以及知识的运用[3]。专业英语的教学课堂成为了教师的一言堂,教学过程过于简单,只是教师单方面的翻译与灌输,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调动[4]。
2 地方工科院校专业英语教学的改善对策
2.1 改变传统观念、调整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的调整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重视专业英语课程。教育主管部门在了解了形势的变化,地方工科院校的教育特点的前提下,在制定专业英语的教学大纲时,应该更加明确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教学的中心思想。应该全面而系统的优化教学课程体系,发现专业英语教学上的问题应该及时给予弥补。动态的调整教学计划,强调专业英语教学应该工学结合,制定校企合作的专业英语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安排上,应该按照英语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英语基础课程和专业英语应用课程的顺序进行排课,避免课程上安排的不合理,从而使学生对于课程的理解更加深入。
2.2 加强师资力量
针师资力量的增强是提高专业英语教学的关键所在。对某些专业英语教师对于专业知识不甚了解的情况,应该注重培养一批具有一定相关专业背景并且英语水平高的的中青年教师。通过各种渠道有计划的加强师资力量,提高专业英语的教学水平,从而进行相关专业英语课程的教授,使学生在学到英语知识的同时,能够与所学的相关专业知识进行联系,以此提高学习的效率并加深对于专业英语的理解。首先,应该聘请相关专业外教进行培训。其次,应该让教师走出去,有计划的选送专业英语的教师到国外知名的学校过企业学习。再次,应该对专业英语教师进行现代的教育技术、英语学习策略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培训。此外,为了保证学生大学阶段英语学习的不间断,建议在大学英语学习之后,至少应该设置两到三学期的专业英语课程,最好使专业英语与专业课教学同步进行。否则,课时量过少会导致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2.3 不断更新、充实教学的内容
首先,应该慎重选择好专业英语教材。选好教材是提高专业英语水平的关键所在,应该多做比较,注重教材的实用性与实用性,选取适用于地方工科院校相关专业的专业英语教材,并尽可能采用最新的英文原版的教材。这样的教材可以使学生及时的捕获国外专业发展的最新信息。其次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不应该只局限于教材本身,而应该不断收集专业前沿知识进行讲授,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4 有目的、正确的引导学生
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该首先分析本学科领域的发展现状,让学生了解目前在本学科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如果想想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知识和经验,必须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学好专业英语。并且,在大学毕业后,对于想读研究生的同学,专业英语是一门必须要学好的课程。
此外,专业英语教师要对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等各方面做到心中有数。针对各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专业英语的讲授。我们要改变现有的教学思路,用于探索适合工科院校学生的教学思路。专业英语的教学目的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学生的翻译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应该让学生学会查找英文资料,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日常的上课过程中应该避免满堂灌,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不断为学生创造发言的机会,增强课堂的师生互动以及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变被动教学为主动教学。
3 结语
强化地方工科院校专业英语的教学是科技化、信息化、现代化的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非常重要的。在近些年的工科专业英语教学中,我们也做了相关的尝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很多方面仍然需要完善和提高。归根结底还是在于观念的改变,提高学校和学生对于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只有转变了教学和学习的观念,我们才能进一步、顺利的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从而不断优化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最终完成工科院校专业英语的改革,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必然可以摸索出一条适合地方工科院校发展的专业英语教学方法,进而培养出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并且具有较高英语水平的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华.当前工科专业英语教学特点和改革分析[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2):120-122.
[2] 周祖鹏,莫秋云,张学静,等.工科类专业英语课程的新型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33):237-238.
高校大学章程建制工作存在问题解决对策大学章程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按照一定程序,以条文形式对大学设立、运行的重大事项(如性质、宗旨、任务、组织结构、成员条件等)做出全面规定所形成的规范性文件,是高等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实施管理和履行公共职能的基本准则,是高校进行大学治理的“宪法”和“总纲”。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本校办学实际制定大学章程,是当下各高校尤其是为数众多的地方高校正在进行的重点工作之一。
一、当前地方高校章程建制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首先,大部分地方高校都没有制定本校章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1600余所公立高等学校中,至今仅有上海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不到30所高校制定了章程,为数众多的地方高校尚未制定本校章程。
其次,少数已有章程的高校中,其章程内容存在不同程度的不科学性,特别是能够体现本校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等部分内容表述模糊,章程制定缺乏个性。
第三,章程内容中对章程的修订、废止程序以及教师、学生的权益保护等部分未给予清晰、全面记载,存在程序不合法和规定不健全的现象。
第四,由于缺乏配套性规章,章程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实际流于形式。
目前地方高校大学章程的缺失及流于形式的现状,非常不利于地方高校加快推进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从适应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顶层设计自身发展模式并争取办学自的需要出发,各地方院校应加快推进本校章程建制工作,以凝炼学校改革发展成果、谋划学校高位发展。
二、地方高校推进章程建制工作的基本思路
首先,要积极借鉴国内一批先行先试高校的成功经验。吉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一批国内高校较早的开展了本校章程的制定和实施工作,为其他兄弟院校的章程建设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此外,教育部于2010年12月将北京大学等26所大学列为“推动建立健全大学章程,完善高等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试点单位,这些高校工作的推进,也可为各地方高校的章程制定工作提供借鉴。
其次,要主动参考国外一流大学的章程制定及其具体落实的发展历程。国外一流大学都有自己的大学章程,并严格依照本校章程实施大学管理。著名的如美国《康奈尔大学章程》、英国《牛津大学章程》、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章程》、日本《东京大学章程》等,这些高水平大学的章程建制历程能为我们提供很好的参考。
第三,要搜集整理相关的上位法规范,并严格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作为本校章程制定的法律依据。
第四,要对学校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有效梳理,总结归纳出其中体现学校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部分,以及已经被实践证明的成功经验,将其体现到章程内容中去。
第五,要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对学校的办学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形成全面认识,并作为学校章程制定的实践依据,使得学校的办学宗旨、发展目标和方向等在章程中能够准确表述。
最后,地方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章程制定工作,要成立由各利益相关方组成的专门工作组,并在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上制定本校章程。
三、地方高校制定本校章程需关注的主要方面
首先,大学章程既是大学治理的总章,也是大学办学传统和办学理念的展示。因此,地方高校的大学章程制定,要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高度重视本校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的体现,彰显本校章程制定的个性。
其次,落实院系管理自,推进二级管理体系建设,是当前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的重点之一。对此,各地方高校在制定本校章程时要特别关注,要在章程中对二级管理体制下学校与学院间各自的职责与权限做出明确规定,确保校、院二级管理真正能够落到实处。
第三,要正确处理章程记载内容中详细与简略的关系。对于章程的必要记载事项,尤其是涉及师生员工的权益保障部分,一定要做详细、清晰记载。而对于一些有争论或者暂时没有形成共识的内容,如大学行政与学术间的关系、大学内部党委与校长间的关系等,可以暂做简略表述,为日后的探索和完善留下空间,以切实维护本校章程的权威性。
第四,要十分注意章程程序性规定的健全问题,章程内容中一定要对章程的修改及废止等内容做出明确规定,做到程序合法。
第五,地方高校要在本校章程中对于举办者与学校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给予明确记载,这是章程的必要内容之一。此外,为确保本校章程的合法有效,地方高校要积极主动和本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联系沟通,听取教育主管部门对本校章程制定工作的指导,以维护学校章程的合法性。
最后,地方高校还必须结合本校办学实际,在学校章程总领下制定出一系列具体的实施细则,真正确保本校章程能够落到实处。
总之,大学章程的制定与实施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各地方高校应对此给予高度重视,全校上下应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主动的态度投身于本校章程的制定工作中去,为学校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依法自主办学,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实现更高、更快发展建立坚实的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马陆亭.高校章程制定工作全面启动后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