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2 09:32:2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浅谈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背谱;钢琴演奏;重要性
钢琴演奏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艺术活动,这项艺术活动需要长期的磨练.然而同其他音乐表演艺术相比,钢琴演奏对表演者的要求更高,演奏者必须要把多年磨练的成果在演奏时一瞬间完美地表现出来。但是在考试或演奏会中突然出现的“抛锚”现象往往使演奏者水平大打折扣、功亏一篑,有时会影响到艺术学生的升学考试。然而这些问题大都属于背谱问题。背谱是学生掌握作品的第一步,这一步走不好,就谈不上处理乐曲和攻技术难度了。如果学生在最初学习阶段就把背谱的任务完成了,那么这首乐曲大概的音乐效果就会在他头脑里形成初步的概念,也就有利于更好地演绎作品。
一、背谱是钢琴演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学生在观摩,考级,考试,比赛以及演奏会上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经常“忘谱”“错误多”“毫无音乐表现”等,这些都影响着演奏水平的发挥,忘谱现象在钢琴演奏中是比较严重的错误。造成演奏中忘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心理紧张,有舞台经验不足,有上台没自信等,而最主要的原因是背谱不够完整。
所谓的背谱就是记住曲子里的每一个音符,节奏,曲式结构,音乐的处理方法。背谱与背诵不同,背谱是需要大脑不断地思考,手指反复的练习,全身心地投入弹奏。要科学的,正确的,严格的背谱否则演出或考试就会出现忘谱现象。科学的背谱练习能提高演奏者的心理素质和上台的自信心,同时可以培养演奏者头脑清晰,防止演奏出错。并能在演奏时,挥洒自如的弹奏,不会为忘了某一个音符而提心吊胆,反而会因为音乐的流动把谱子上固定的音符变成活的音乐,使人们能感受到音乐的情感流动从而打动听众。
二、背谱的基本方法
1.认真读谱——背谱的前提
读谱与背谱是每个钢琴学生在学琴过程中必然遇到的问题,然而很多学生在弹了很多年钢琴后,在读谱和背谱问题上还是无从下手,既耽误许多练琴时间,又在考试和演奏中频频出现失误。所以学习钢琴的学生在练琴中必须重视读谱与背谱的训练。
读谱从最基本的要求来说,就是要把音都弹对。每个人都想把音弹对,可是还是有各种各样的情况出现比如读谱时把每小节内的临时升降,还原记号忘掉,这种现象很常见,这只能归结于粗心大意。为了避免各种问题的出现,先听实际音响效果在看谱,接着边看谱边听实际音响,并找出比较难的地方记住并弄清楚,进行重点练习。
正确读谱的第二步是把握正确的速度、力度。而事实上除了上文提到的这些问题外还有其他问题都直接影响着对乐曲的理解、表现以及乐曲风格的处理。比如有音乐术语:包括乐曲情绪、表情、音乐的性质、速度,力度等等。这些术语提示学生,乐曲是欢快的,抒情的、是快板还是行板或慢板,这直接关系整个作品的风格把握。
2.分阶段背谱——背谱的步骤
背谱时问题经常出在左手和慢乐段,一般右手有旋律容易记住,而左手低音及和声的进行平日不注意,因此针对性地分手背谱非常重要。
分手背可以正确的掌握乐曲的节奏,速度,技巧并且可以在分手背时认真仔细地琢磨每一个音符及乐谱上的所有标记。在分手背的过程中把自己老是出错的地方单独挑出来,反复琢磨,重点练习,同时不要忽略掉乐曲中较容易的地方,因为越是容易的地方,也是越容易出错的地方。在熟练到准确、细致时就可以脱离乐谱弹奏.在分手背谱练到一定的准确,熟练程度时开始合手背谱.
为了检验自己的背铺是否成功,可以把自己演奏的录下来听,有时候速度的不稳定,音量的对比,或是小地方的错音,自己在练习的时候都不容易发现,但是录下来听,什么缺点都跑不掉。并且和实际演奏的音响效果进行对比,找出不足的地方并且加以改正,在准确、细致熟练到一定程度时开始快练。
同时集中注意力是心灵的门户,对读谱、背谱,想谱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它主要表现在背谱的过程中。因此,在背谱时,要尽力做到集中注意力。
3.加深对作品创作背景及曲式结构的了解——有助于背谱
加深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及曲式结构是为了尽可能得心应手地表达音乐的感觉,离开这一点,演奏便不能够达到扣人心弦、激动人心的音乐效果。光靠背谱是不可能达到真正的艺术价值。想要更好的演奏,这就需要演奏者除了掌握高超的演奏技巧外,还必需具备深厚的音乐素养和丰富的生活积累。唯有如此,才能够表达出作品所蕴含的丰富内容与情感。
演奏是需要带有内心情感的活动,在背谱演奏中,要根据对作品内容的理解,自己合理地运用各种表情姿态与动作。认真仔细的读谱、耐心的练习、准确地把握作品风格和处理手法、培养和训练心理素质,是背谱应涵盖的全部内容。只有这样,才可能使你在台上完美的演奏。这实际是对背谱全过程的综合考验。 三、结语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诌。”背谱就是把谱子上的音乐变成自己情感的表达形式,全身心地投入弹奏。如果没有自己内心音乐思维的引导,说明音乐还不是自己的心声,光靠看谱弹奏会分散注意力并且还会影响弹奏时的音乐表现力,所以背谱在钢琴演奏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记忆力不进则退,就会听完、弹完、忘完,既便多弹几首乐曲,对提高音乐素质也没什么帮助,充其量只能是手指技能的提高。要过背谱这一关,并且能在演奏时不发生记忆错误或混乱,只有从平时练习做起。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育;山区音乐教育;教育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8-0266-01
一、中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性
1.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内涵
起初通过教育学习音乐,最终达到通过音乐教育人的目的。通过教育学习音乐,是让学生去感受、表现、创造音乐,体验到音乐的美,与此同时,我们还应有责任让音乐文化在他们身上传承下去;通过音乐教育人,是开设音乐课程的最终目的,通过学习音乐,培养出更能适应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人。通过了解音乐课程的内涵,我们看出音乐课程的价值也就在于它本身和育人方面。
2.解析《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
(1)传承文化。音乐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的结晶,成为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音乐诞生之日开始,人类社会就自动形成或者是主动创造出音乐文化的传承机制;(2)发展个体。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发展个体,音乐教育也是如此。通过让学生学习音乐课程,培养他们适应社会、张扬个性、创新的能力,最终能够全面和谐地发展。音乐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个体,音乐文化价值的体现也离不开个体,所以个体价值的体现是其他一切价值体现的根本前提。
3.音乐课程的价值
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个体体现出来大体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
(1)丰富生活方式,提高审美修养
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了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有这样看似很不起眼的一条: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通过这句话我们感受到了这次课程改革“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基本理念。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学校所开设的音乐课程在这方面毋庸置疑地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
(2)开发潜能,培养创造性
①在开发个体潜能方面,我们尤其要着重提到音乐对于特殊群体(如智障、残疾人)的意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音乐给予他们全新的生命;②音乐课程的价值也体现在培养人的创造性方面。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发展前进的动力源泉。音乐的创造性体现在它本身以及创作、表演、欣赏活动中。音乐因其有着强烈且清晰的个性而充满魅力。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冲动,让他们在这样一个轻松的氛围里快乐地学习,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尽显自己的个性和才华,任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到极致。
二、山区音乐教育的现状
1.受重视程度不高
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学校表面上倡导实施素质教育,事实上仍实施着应试教育的管理体制,把追求升学率作为唯一目标,把考试排名当作衡量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师工作业绩的评价标准。音乐、美术等不列为是考试科目,山区中小学校的老师、家长对音乐教学、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使得音乐教师也随之成为不受重视的对象。
2.音乐师资缺失严重
山区县中小学音乐专职教师的配备一直是很难解决的老问题。现在,除个别重点学校有配备专职的音乐教师外,有90以上的学校还缺失专职的音乐教师。很多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到乡村教学,认为没有什么发展前途,使得农村的师资严重紧缺。
3.音乐教学设施不足
教学设施是一所学校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基本保障,良好教学设施的配置可以帮助学校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令人遗憾的是,虽然随着“普九”工作的展开和深入,全社会正打理捐资助学,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是发生了变化,但对于音乐的教育工作经费还是非常的有限。有的学校即使购置了部分乐器,但常年的闲置,破损的乐器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导致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三、关于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设想
面对在山区中小学音乐教育不够重视、教育师资紧缺、设备配置落后、课本不合理等诸多问题,我们必须针对地采取一些可取的积极办法,尽量改变当地中小学现在的相对落后状态。
1.强化对音乐教育的认识
首先,当地的教育部门要给予大力的支持,为各个学校推行素质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其次,各级领导以及各校长应该尽量带头加强自身对音乐的学习和认识,俗话说“真正的课程改革必定是观念和体制的同步改革,人们不可能做的事,往往不是由于缺乏力量和金钱,而是缺乏一个先进的理念”,利用领导强有力的号召力,在学校掀起一股真正的素质教育狂潮。
2.加强建设师资队伍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重要性
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开展对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认识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应该是每一个幼儿教师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现阶段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现状
1.现阶段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的不够明确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教育目的不够明确的问题比较突出,我们要知道,幼儿教育的对象与其他的受教对象不同,幼儿音乐教育有其特殊性,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其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的目的性更强,应该认识到幼儿园的音乐教育目的更多强调的是通过各种有趣的音乐教育活动激发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让幼儿分享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为幼儿音乐素质的发展起到一个奠基的作用,而这种幼儿园音乐教育目的的模糊给幼儿音乐教育的有效开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2.现阶段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方法较为陈旧
在现阶段的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相对陈旧,依然沿袭着小学的音乐教学方法,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音乐理论灌输与音乐知识强化依然大行其道,这显然与幼儿的年龄是不相适应的。幼儿正是心智发展的启蒙阶段,这一阶段的孩子,对于音乐的理解还处在懵懂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音乐教学的实施中,采用音乐知识灌式的教学显然是不恰当的,拔苗助长式的音乐知识化教学不仅不能让幼儿的音乐素质得到明显的提高,相反还会造成幼儿对音乐的厌倦,不利于幼儿音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严重点说,将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幼儿的音乐教学中是对幼儿的一种折磨,这对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有效实施是极其不利的。
二、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1.幼儿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认识到幼儿音乐教育的开展是幼儿学前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学前教育是一种较为全面的素质教育,是一种以幼儿为本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如果轻视幼儿音乐教育,那么幼儿的素质教育实施也就无从谈起,并且音乐教育本身又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其他的教育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他方面的素质教育与音乐教育彼此关联、互相影响、相互促进,过分突出任何一种教育而忽视另一种教育是不可取的,因此,幼儿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幼儿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实施中的重要性。
2.对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相关研究表明,在幼儿阶段开展音乐教育对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幼儿音乐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优美的音乐可以使幼儿的动作与情绪都得到很好的锻炼,这是幼儿参与生活实践的极好机会,幼儿通过音乐活动的开展,身体的动作变得更加协调了,音乐的感知力也随着音乐教育活动的开展而逐渐地增强,在音乐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幼儿的心智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在丰富了幼儿生活的同时,也促进了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因此,在幼儿园开展音乐教育是极其必要的。
3.对促进幼儿音乐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育;情感因素;评价;重要性;方式
音乐教学的目的,不是仅仅教会学生唱几首歌,也不是单纯的技术教育、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音乐教育的鲜明特色,这是近几年来音乐教育界达成的共识。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别强调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提出应当在音乐教育中“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我精神;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因此,在新的音乐课程评价中,根据其学科特点增设情感因素的评价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情感因素评价在学生音乐学习中的重要性
情感即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它与人的需要能否得到满足相联系。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系统,在少年儿童个性发展中起核心的作用。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等属于情感的范畴。
新课程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要素,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上一层楼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科学的价值、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
为此,依据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音乐学科教学的特点,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可操作性原则,特拟定兴趣、自信心、自我表现欲望等三个方面作为情感评价因素。
(一)兴趣是一切能力和才能的增长点
有人说:“兴趣是智力之母”。事实也是如此,没有学习兴趣就没有学习自觉性,没有自觉性,就没有内在动力,就缺乏进攻性(不满足现成的答案,发现新事物的欲望),因而,也就没有智慧和灵感。
中学生在认识事物的时候,感性占主导地位,理性是次要的,培养音乐兴趣,基础教育不要只在技能技巧上花工夫。中学生的感情和情绪逐渐丰富,表现出对具有丰富表现力的乐曲的爱好。初中学生对作曲家、演奏家、作品的时代背景表现出学习兴趣;对音乐的爱好,也出现了热衷于流行音乐的情况;在音乐爱好与音乐能力发展上再现了明显的个性差异。总之,中学生应通过直接参与音乐活动,从中获取经验。教师在教学评价过程中要深入细致地研究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案,这对提高音乐教学质量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培养自信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
自信心是对自我的一种肯定的、积极的态度,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那些富有创造性的成绩优秀的学生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具有高度的自信心。正如美国作家爱默森所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个秘诀。”孩子如果总是受到负面评价,就会产生自我的“负驱力”而自暴自弃。教师的话在学生的心目中具有不容置疑的权威感,老师的评价决定着学生对自己能力的估价。
(三)自我表现欲望是人的天性
欲望起源于需要,需要产生动机,动机激发欲望。少年儿童在音乐学习中的自我表现欲望,就是在集体中展示自己的艺术才能,是得到了自我肯定以后,进一步要求同学们的肯定和赞扬,是自信心强的表现。通过他人的肯定评价,进一步确认自我评价,形成良性循环,进而形成一股强大的学习内在动力。少年期由于性的成熟,性激素的分泌,性意识的觉醒,生理上和心理上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想表现与怕羞,想动与不敢等矛盾心理时,反应在行为上是手足无措、躲躲闪闪。教师如能掌握他们内心的秘密,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艺术才能的机会,鼓励他们勇敢的表现艺术才能,激起他们自我表现的动机,展示自己艺术才能的欲望,就能让学生更加自信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 情感因素评价常采用的几种方式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正确、客观、全面,同时要以激励为主。情感因素的评价可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之间互评和定性评价等手段。
(一)学生自评
是学生对自己音乐学习的总结。学生自评可通过学生对自己音乐学习和艺术活动的满意程度,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教师应注意出题的艺术性,不要让学生感到你是在检测他的成绩单,要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试卷问答,同时教师也掌握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情况。如:检测学生兴趣方面的试题有:在家里,我常常放声歌唱;我买了一些音乐光盘,并常常欣赏它们等。检测学生自信心方面的有:我觉得自己唱得很好;我发现自己越来越有音乐才能等。检测学生表现欲望的有:我想在联欢上表演……节目:我参加联欢会既兴奋又紧张等。
(二)同学之间互评
既是互相学习,也是提高学生鉴赏水平的极好办法。通过问卷调查,每个同学都可以对其他同学的艺术表现情况给予评价,但教师必须注意出题的巧妙。如:我们班的小歌手、小乐手、小舞星是……;我们班联欢会组织者、策划人、主持人是……等。教师可采用以文艺委员牵头,组成一个评价小组,也可直接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给予等级评定。同时,教师对每一位学生在艺术活动方面的表现就有了第一手材料,为定性评价提供了依据。
(三)定性评价
即对学生寄予希望和鼓励的评语。用现代教育的新观念,重在评价的激励性、发展性。教师要关于抓住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在定性评价中以肯定为主。如:你的歌声使我们陶醉……;伴随着你优美的舞姿,我们进入了美的境界等。以上自评和互评方式中,均采用等级评定: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自评、互评都是优,等级评定为优+;一个优则评为优-。其他类推。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评价――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理念是必须以人为出发点,促进个性的和谐和发展。即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和激发人的主体精神,而不是分数与分数的准确性。过程性评价的核心是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方式动态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的积极功能是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反思总结、检查筛选、导向。当评价的功能发生转变的同时,最关键的是角色――教师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改以往的“执法者”,更多地成为评价的组织者、协调者、学生发展的扶持者和参与者。教师如何在新课程新形势下扮演好自身角色,将新课程教育评价体系中所倡导的积极功能发挥出来,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2002、5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曹理《普通音乐教育学概论》北京范学院出版社1990第一版
关键词 音乐教育;音乐基础;青少年儿童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14)13-0092-02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花钱让孩子们学习一门甚至多门文化艺术课程,全国各地的青少年宫、艺术培训中心等等也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青睐。大部分的培训中心都设有舞蹈、声乐、器乐等课程,而器乐方面的学习更是种类繁多,但是却极少数培训中心有开设音乐基础的培训科目。虽然在中国学习艺术的青少年儿童很多,但是一直都并不重视音乐基础的训练,甚至有业余钢琴考过十级的孩子,连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都一窍不通的,问他音程、和弦、调式便一问三不知,虽然是从小学钢琴,但是就只会弹老师布置的作业,只有老师从旁指导才能完整的练好一首曲子,孩子有一定的演奏技巧,却没有音乐的理解能力和独立完成歌曲的能力。虽然有一些音乐教育经验较丰富的老师,会在上专业课的时候给学生讲一些简单的乐理和视唱知识,但毕竟不能花很多时间详细的讲,所以学生们通过上专业课去了解的音乐知识还是有限的。因为缺乏音乐基础知识的训练,才会有这么多学器乐的孩子不懂乐理,只会机械的练琴;学声乐的孩子不懂视唱,音程关系较差的孩子永远都卡不准节奏找不到调。
一、造成青少年儿童音乐教育现状的原因有几点
一是教育培训机构对音乐基础知识培训不够重视,也没有做好足够的教育认知与教育推广工作,师资力量有限无法顾及全面;二是部分艺术培训中心的老师在教学中不注重音乐基础知识的训练,甚至有些老师本身的音乐知识不够全面,仅仅是自己能弹、自己能唱、自己能跳,勉强教教自己的专业科目,根本无法给学生进行系统的音乐基础知识培训;三是家长的攀比心理作祟,给孩子学艺术并不仅仅希望他能修养心性培养一技之长,更是把孩子学习艺术当做是相互攀比的筹码,见面就是问“你孩子学什么艺术专长了?”“学几门乐器了?”“舞蹈考了几级?”“钢琴考了几级?”,从来不会有人问一句“你孩子学了基础乐理吗?”“你孩子有没有上视唱课?”。很多家长们的心中自己的孩子永远是最优秀的,钢琴不懂自己看谱是老师水平不好,唱歌走音是老师教的不好,跳舞卡不准拍是老师训练不对;很多老师眼里自己的教学能力是最优秀的,孩子走音是天生的五音不全,孩子看谱慢是天生的反应愚钝,孩子跳舞卡不到拍是天生节奏感不好。但这些家长和这些老师们在抱怨老师不够好、学生资质太差的同时是否想过,实际上是因为很多家长和老师都更偏重让孩子参加器乐、声乐、舞蹈等专业科目的学习,而忽略了最根本的音乐基础知识学习,基础不扎实便导致很多学生学到一定程度之后很难再深入学下去。让孩子学习艺术课程不仅仅学表面的东西,真正的音乐学习应该是深入学习音乐的根本,是音乐实践和基础理论的结合。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在青少年儿童的音乐教育中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二、学好音乐基础知识才能真正提高孩子们的音乐素养和音乐兴趣
从事群众文化工作六年,我一直有参与青少年儿童的艺术辅导和培训的工作,也在这个音乐教育的实践过程中了解到音乐基础对培养青少年儿童音乐素养的重要性。音乐基础知识最常见的是基础乐理和视唱练耳两个大类,从这两个学科中细分出音乐符号和音乐术语认知、读谱、视唱、听辩、节奏节拍、音程和弦、音乐鉴赏、调式等等,而这些就是最基础的音乐素养。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就如同学习汉字要学习拼音、笔顺,学习数学要背乘法口诀和各种数学公式,如果基础科目没学习,以后便会步步艰辛,甚至失去学习的信心。比如说学钢琴的孩子,如果看谱子很慢,也不认识谱子里面的音乐符号,那么在练琴的过程中就会特别困难,长期下来就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钢琴的兴趣。如果在这孩子学习钢琴的同时,正确的引导他进行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那么孩子在练习钢琴的时候,因为能看懂谱子看懂音乐术语,练琴会更加得心应手,因为有钢琴的演奏基础,在学习音乐知识的时候能够联想到自己学过的内容,学习起来更加深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也会更加浓。声乐的训练也是一样的,如果孩子看不懂谱子,每次上课都是老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就算一首歌学会了,也无法唱出歌曲的内涵,如果哪天拿到一首新谱子,老师不在就不会唱了,这样学习只能说学了声乐技巧并没有真正的学到声乐的演唱。对于舞蹈的学生,节奏和节拍是很重要的基础知识,如果没有经过正确的节奏训练,一些天生节奏感不强的孩子只能依靠老师的口号和强制记忆旋律进行训练,换一首歌就又找不到拍点了。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在各个音乐专业学科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重视了基础知识的学习,才能真正的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才有可能让孩子坚持这份兴趣爱好,并且轻松愉快的进行音乐方面的学习。
三、学好音乐基础知识才能真正提高孩子们的音乐表现力
在青少年儿童的音乐培训中,基础知识的训练是尤为重要的。同样学习某项音乐专长,接受过系统的音乐基础知识训练的学生能更好的完成作品的表现,而没学过音乐基础知识的孩子却很难正确的表现出音乐作品的内涵。这种情况我曾在一次多名老师联合举办的钢琴观摩会上有着深刻的体会。同是演奏一首曲子,学习过音乐基础的孩子和只学弹钢琴的孩子在音乐的表达和艺术处理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学过一定基础知识的孩子除了演奏出谱子的音符,还会根据谱面的音乐术语进行强弱快慢的处理,甚至能在练习的过程中富有感情的哼唱出曲调的旋律,程度较高的孩子能做到改变触键技巧来处理和表达一段旋律;但是没有深入接触音乐基础知识的孩子往往只停留在音符的演奏,甚至有一些连节奏都把握不清楚,更谈不上音乐的表现力了。所以说配合专业知识的学习,从序渐进的学习音乐基础知识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不仅能让学生更轻松的进行音乐项目的学习,也能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音乐内涵,增强自身的音乐表现力。
四、学好音乐基础知识才能真正提高孩子们的音乐鉴赏力
学好音乐基础知识对于孩子们的音乐鉴赏力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随着个人音乐素养的提高,对音乐的欣赏能力也随之增强,不再是最初听歌只听主旋律、听歌词,学生能慢慢的感受到音乐的和声之美、曲式之美,一些音乐基础知识较扎实的学生,甚至还能根据音乐横向和纵向的旋律分析出和弦的走向,进而深入了解音乐配乐之美。在这个信息科技日新月异的年代,孩子们有了更多的途径接触到各式各样的音乐,近年来中国冒出了不少俗不可耐的神曲,当中有不少是每天我们都能在各小区听得到的广场舞音乐,有的商业歌手为了生存,也开始纷纷效仿做一些口水歌,然后在网络和电视里进行炒作,于是这些毫无音乐涵养的歌曲又来到了我们的耳边。现在的孩子听到最多的不是莫扎特、肖邦、贝多芬,他们每天听到的都是在电视上、在电脑上、手机上,甚至奶奶外婆、妈妈婶婶们每天跳舞播放着的一首又一首的“神曲”。现在几乎没有哪个中小学生不会唱《最炫民族风》和《小苹果》,这是一个多么可悲的社会现象,如果我们的音乐老师们再不好好的提高孩子们的音乐素养,扎扎实实的给孩子们培训音乐基础知识,提高孩子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将来经典的古典音乐和中国传统音乐将会被遗忘,只会有越来越多的孩子迷失在中国现在所谓的“流行音乐”当中,慢慢地陷入这扭曲的音乐欣赏品味里。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 幼儿音乐教学 重要性
奥尔夫音乐教学讲求寓教于乐,通过游戏让学生掌握音乐的节奏,然后根据律动,结合乐器等进行即兴创作。音乐游戏可以极大地吸引幼儿的关注度,并能够通过丰富的游戏活动调动起孩子参与的热情,这对于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奥尔夫教学的内容和特点
对于初学音乐的幼儿来说,奥尔夫教学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设立教学内容,不需要学生必须学会读谱,只是通过简单的听唱,让幼儿对乐理有基本的了解,以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为主,从而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教学内容
奥尔夫教学讲求的是学习者对音乐秉持的思想和态度,而不受教学理论和技巧的束缚,激励人们不断地发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从而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奥尔夫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与语言结合教学、与动作结合教学以及与奥尔夫乐器结合教学。在教学中,奥尔夫教学提倡与本地文化相融合,这不仅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同时还能借助现代音乐教育体系,让音乐教学可以更好地为民族文化的发展服务。将语言结合到奥尔夫音乐节奏练习中,要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名称,以缩短教学的解说时间,但要注意,这些名称要有一定的音乐意味,以拼凑成具有音乐感觉的节奏单元。在实际教学中,这种简单的教学方法可以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反应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奥尔夫教学将声势、形体表演以及民族舞蹈等结合到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形体动作对音乐有更为真切的感受,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为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在奥尔夫教学中,奥尔夫乐器作为教学的重要工具,对培养学生的乐感以及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具有重要的作用[1]。奥尔夫音乐教学通常选用的都是简单易操作的乐器,这主要是由于幼儿动手能力有限,教学乐器就如同孩子们的玩具一样,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的快乐最重要。
(二)教学特点
从奥尔夫音乐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教学体现出了原本性、民族性、即兴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奥尔夫教学追求的是音乐的原本性,符合幼儿的欣赏特征。在传统教学中,注重教学结果,却忽视学生的教学感受;而奥尔夫教学强调的是学生在教学中的感受,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到主动发现,这是一个极大的转变过程,对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
奥尔夫音乐教学强调结合本土文化,所以在教学中会有展现民族文化的环节,而以游戏作为教学入门的奥尔夫教学,更是强化了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效性。奥尔夫教学的游戏性摆脱了传统教学的呆板,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进行即兴表演,这也是奥尔夫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
奥尔夫教学将语言、动作和乐器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教学中可以获得更多展现的机会,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奥尔夫教学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我国对奥尔夫教学方法的借鉴和应用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教育工作者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并结合实际教学效果,以使奥尔夫音乐教学与我国传统文化进行良好的融合,从而为我国的音乐教学寻找到健康、快速的发展道路。
(一)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从艺术角度来看,音乐、语言和形体动作是分不开的,因此,学习音乐也就是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一种综合培养。幼儿因生理和心理特点,对音乐的理解还很狭隘,但奥尔夫音乐教学因结合了语言、动作和乐器,给幼儿提供了多种感知音乐的方式,这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是十分有帮助的[2]。在教学实践上,奥尔夫教学不仅结合了本土文化,同时不拘泥于音乐教学范围,让学生有机会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如即兴表演,在结合自由朗诵的基础上,通过对韵律的理解,创造出一种艺术展现形式,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奥尔夫音乐教学以游戏的方式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进而使教学活动顺利地开展下去。在教学课堂上,奥尔夫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寻找方法,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奥尔夫音乐教学秉承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积极的引导,让学生自主地感知音乐的魅力,以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师生之间良好的关系也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综述
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对幼儿的整个音乐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奥尔夫音乐教学得到广泛关注的情况下,幼儿音乐教学也要充分地借助该种教学方法,以使幼儿音乐启蒙教育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奥尔夫音乐教学充分地考虑到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利用游戏吸引孩子们的兴趣,进而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这种寓教于乐的方法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并积极地推广,以使孩子们的音乐梦想得以激发。
【参考文献】
1 音乐教育目标的代表人物
音乐教育史上的每一种理论和实践都从不同的侧面体现着一定的教育目标,说明了音乐教育目标的客观存在。
1.1亚里士多德
音乐在亚里士多德的教育理论中,是用来“改变灵魂的品质”,实现人的发展的最高阶段和为正确享受闲暇做准备的一种手段。对音乐作用于人的心灵的肯定,强调课程内容的筛选,以及对单纯培养取悦听众的演奏家的功利主义教育的否定,都体现出亚里士多德关于教育顺应植物灵魂――动物灵魂――理性灵魂的次序展开,最终上升到神(人)的境界这一目标。
1.2卡斯蒂辽纳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1528年出版的意大利卡斯蒂辽纳的名著《宫廷人物》重引亚里士多德的音乐教育观。对音乐教育的价值和实施办法做了详细的描绘。认为音乐更能提高闲暇时间的价值,并规定了宫廷朝臣的日事必须包括由鲁特琴伴奏的独唱或重唱;淑女不应学习打击乐和管乐,以保持柔弱恬静的女性娇媚感等等。
1.3卢梭
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在其音乐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在《现代音乐论文》中,他提倡他所发明的简谱。他认为音名是多余的东西,倡导首调唱名法,主张用“儿童感兴趣,与儿童思想相适应的简单歌曲”作为儿童音乐教材。他指责说,“在出版最佳音乐书刊的法国,学习音乐却成了如此困难的事这岂非咄咄怪事。”卢梭在音乐教材、教法等方面的改革和主张绝非偶然的技术问题,这些都是一切顺应自然、在自然环境中培养脱离腐朽社会的新人这一目标的必然产物。
以上提到的几种音乐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虽然侧重点各不相同,有的甚至截然相反,但他们都是基于一定的教育目标产生的。音乐教育的功能、价值和地位怎样?选编课程的依据是什么?一种特定的教学法赖以产生的本质根源是什么?这些问题最终将归咎于特定的教育目标。
2现代音乐教育关于音乐教育目标的研究。
2.1詹姆斯・默赛尔的理论
音乐教育目标的系统研究,是到了现代音乐教育学的产生后才开始。这里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被《新格罗夫音乐和音乐家辞典》誉为“20世纪颇具影响”的詹姆斯・默赛尔。他在40年代和50年代的大量音乐教育理论著作标志着包括有关音乐教育目标系统研究的现代音乐教育学的形成。在他的《美国的学校音乐》中,音乐教育目标被表达为“真正的、全面的音乐发展”。这个目标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1.培养对音乐的热情。
2.掌握必要的技能。
3.掌握必要的知识。
4.培养继续学习音乐的愿望。
这简短的四个方面的可取之处是,它们覆盖了布鲁姆(美国教育学家)有关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三个领域――认知、技能和情感。掌握必要的知识属认知领域;掌握必要的技能领域;培养对音乐的热情和继续学习音乐的愿望属情感领域。我们知道,热情是一种稳定、深刻、强烈的情绪状态,它在人的活动中具有决定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向和在较长时间内推动人的活动这一功能,而愿望又是对需要的清晰认识,它表现在追求需要的满足的积极活动中。这两者都是维持和继续学习不可缺少的情感状态和动力系统。就音乐这门特殊的学科来说,提出这一点的实践意义在于,它否定了音乐教育实践中只重“易量化”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忽视音乐对人的情感的积极影响,以及创造性音乐活动必备的情感这一最重要的因素的错误倾向。
2.2《美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提出的教育目标体系
在默赛尔之后,他的一些追随者在《美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一书中又提出另一个音乐教育目标体系。这体系分大目标和小目标两部分。所谓大目标包括歌唱、合唱、欣赏及背景知识、器乐、理论以及音乐表演艺术在心里、生理方面的一些要求共七部分。小目标则是对这七部分的具体解释和要求。这个庞杂的目标体系实际上是在学科课程内容分类下的具体教学任务的罗列与陈述。应当肯定,音乐教育目标与教学任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一定的目标是整个音乐教育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在这过程中,教育目标总是以一定的教育内容为依托在完成一项项具体任务的基础上实现的。在实现总的目标的渐进过程中,教育目标必然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教育任务。但是,用微观的音乐课堂教学任务来代替宏观的教育目标显然不妥。理由是,这种所谓的目标体系不能反映社会的文化背景和发展现状以及民族传统与音乐教育之间的关系;同样,它也不能对课堂的编制产生应有的影响。
3音乐教育目标的着眼点
3.1完整的音乐目标体系包含的主要问题
完整的一音乐目标体系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问题:
1.一定社会的文化背景及其发展状况和民族传统对音乐教育的需求是什么?
2.音乐这门特殊的学科对教育的客观要求是什么?
3.音乐教育与一定社会的教育总目标的关系怎样?
在这三点当中,第一个属于教育外部的问题;后两个属于教育内部的范畴。
关键词:早期音乐教育;现状;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J6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2-0076-01
早期教育(early education)由成人对婴幼儿实施的教育,是对0-6岁婴幼儿及其父母、婴幼儿与父母或养育者之间开展的、有助于身体、情感、智力、人格、精神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与健康成长的互动式活动。这是人生的启蒙教育,也是实现终身教育的开端,具有奠基的意义。早期教育自上个世纪后半叶开始,迅速的在全球开始发展。在早期教育中,最重要的手段和环节当属早期音乐教育。《乐记》:“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听音乐,就是训练耳朵;读乐谱,就是训练眼睛。从幼儿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就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经过了音乐教育的熏陶,当然会变得耳聪目明了。学前早期儿童需要音乐教育,己成为不争的事实。
一、当前早期音乐教育中的不足
(一)意识淡薄
今天,早期音乐教育可以辅助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这几乎被所有的教育学家和有关科学领域认同。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很多家长认为婴幼儿根本不懂什么是音乐,更何况是欣赏音乐。特别是针对0―3岁的婴幼儿的早期音乐教育基本是空白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的大量实验和观察证明,幼儿期是人一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幼儿时期教育,可以挖掘大脑的巨大潜力,给以后的智力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重技轻艺
在事实早期音乐教育时,大部分的家长还是抱着急功近利的心情,希望孩子能学得一门“手艺”,也总是以弹得好不好,唱的准不准作为标准要求孩子。其实早期音乐教育的目的不应该立足于培养未来的音乐家,应该是培养孩子的灵魂,高尚的情操,完美的人格,健康的生活。
(三)家庭早期音乐教育的缺失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家庭音乐教育对学前儿童启蒙教育的价值已被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认同。这里家长们普遍有一个认识误区,孩子学音乐理所当然是在幼儿园或青少年宫由专职音乐老师来承担。大多数家长都没有意识到非专业人士出身的家长完全有必要,而且也能够在家庭这个特殊的环境中来承担一部分音乐教育职能。对于小朋友而言,家庭是一生学习中最重要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师。
二、重视早期教育的必要性
“没有早期音乐教育,干什么我都一事无成”这是举世闻名的德裔美国科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自然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的经典感言。人的成长和教育是分不开的,教育环境越优越,越能促进人的发展。
(一)智力开发必要性
0-7岁的是儿童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形成人所有一切的心理、生理过程的生长发育时期,具有深厚的潜力和强大的可塑性。如果这时能够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给予正确的音乐开导,就能加速儿童智力的发展,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形成奠定基础。
1、音乐可以提高孩子的记忆力
日本著名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请一些刚生过孩子的母亲给婴儿听古典音乐中的精品,循环反复不断放给婴儿听,不断给他们讲解。直到婴儿5个月的时候,又进一步实验,把一些他们从没听过的曲子夹在已经听熟的曲子中放给他们听,当听到那些从没听过的乐曲时,婴儿脸上带着惊讶和不安的神情,而听到那些熟悉的曲子时,他们则露出会心的微笑。
2、音乐可以提高孩子注意力
国外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在一组5岁的孩子中,每天听一首儿童经典古典音乐,如《闲聊波尔卡》、《小狗圆舞曲》等,一个月后,再经测试这些孩子的注意力的集中时间是未经训练的孩子的4倍。婴幼儿的注意力不仅短暂,而且很容易转移,所以选择极具亲和力的音乐能使孩子的注意力得到持续增长。
(二)心理生理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