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高中生心理健康疏导8篇

时间:2023-10-12 09:32:1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中生心理健康疏导,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中生心理健康疏导

篇1

【关键词】音乐 心理疏导 心理健康 高职院校

【基金项目】2014年泰州市科技支撑社会发展计划(指导性)项目(第29号)。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04-02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学习环境乃至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高职学生无论是在学习、就业乃至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压力都与日俱增,出了上述普遍现象之外,还有部分学生因为感情挫折、无法处理好人际关系乃至环境不适应等各方面因素,导致心理障碍乃至极端事件经常发生。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本身就是心理弱势群体,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音乐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古人云:乐者,心之动也。从这个层面上讲,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从古至今人类的情感乃至生活体验的真实反应。事实上,音乐从诞生之日起,其核心含义就是凭借声波的振动,来记载和表达人类的思想感情。

最初的音乐就是起源于原始人的原始冲动,这种冲动固然缺乏具体有效的情感指向,但是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对情绪的一种强烈的表达和体验。

20世纪初,德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赫姆霍茨,曾就声音对听觉器官和听神经的作用进行过深入详细的研究,他发现,音乐不仅能够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和听神经,而且还可以影响人类全身的肌肉、血脉及其它器官的活动。

现代医学和解剖学也证实,音乐可以让肌肉增加力量,快速而柔美的音乐可以消除肌肉的疲劳,除此之外,人们还发现,音乐可以通过改变人和呼吸和脉搏,从而有效改变体内的血流速度和供氧量,从而让大脑以及整个神经系统的功能得到改善,同时让精神产生焕然一新的感觉。

在研究和实践当中,也可以发现,音乐对人的精神和情绪都有很大的影响,事实证明,音乐不但能够消除很多不良的情绪,还能有效扩大良性体验对人的影响,从而改善和提高人的思维结构。也就是说,音乐本身虽然没有生命,但是却可以通过一定的形式对人的情绪和思维进行引导和指引,最终达到与人类情绪沟通的目的,从而达到影响人类情绪的效果。

二、高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时期

2.1新生的心理落差现象

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在高中时期原本学习成绩不错,但是因为高考发挥时常,加之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失误,导致很多原本可以进入本科院校学习的学生最后接到的是高职院校的通知书,这部分相当多的学生,在报到之前就一直犹豫不决,但是最后考虑很多因素,最终来到学校报到,但是他们来到学校以后,尤其是与其他本科院校在师资、住宿乃至学校环境进行一番比较之后,心理落差极大,于是非常矛盾;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家庭比较困难,无法承担三本学费,所以来到学校之后,一方面比较自卑封闭,不愿意与昔日同学联系,在校内又因为家庭原因十分自卑,不愿和同学一起吃饭逛街,其中部分学生还对家长要自己申请奖学金、助学金之类感到难为情;很少一部分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之前没有经历过集体生活,对如何处理同宿舍同学之间的关系感到十分矛盾。

2.2人际关系问题

由于现在的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所以很多学生在入校之前大多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这种习惯十分容易导致出现人际交往当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在遭遇现实与理想的碰撞之后,往往会产生更多的迷茫和困惑。还有一些学生由于性格比较强势,所以虽然学习成绩较好,而且还担任班干部等职务,但是往往因为个性太强,导致很多学生的排斥,上述问题如果不加干涉,极其容易导致校园极端事件的产生。

2.3学习问题和就业问题

大学时期,从某种意义上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准备期和过渡期,很多学生在这个时期感到困惑和迷茫。

在随机走访中发现,很多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之后,由于学习环境、内容方法以及课程设置都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使得这些学生产生极端不适应的现象,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和信心的丧失。很多学生在刚刚踏入校园的时候,就开始为以后的就业问题感到担忧,他们觉得自己在学历方面不如本科生,有一定的自卑心理,所以在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就感受到了学习和就业的双重压力。

三、音乐结合心理疏导对于解决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作用

3.1音乐结合心里疏导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学生的厌学情绪

目前,很多学校或者媒体总是把学生的厌学情绪的产生归咎于学校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上,但是在实际的学习生活当中,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还是在学生本身。

首先,在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当中,很多学生,在入学第一天就对就业前景产生焦虑,即使学校和教师从多方面进行引导,还有部分学生,尤其是非热门专业的学生无法安心学习,在这种心态下,无论学校或者教师如何引导,都无异于对牛弹琴。

其次,由于就业难,导致“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在部分高职学生当中有所抬头,尤其是随着大学扩招,用人单位对学历要求也逐步提高,因此很多学生感觉就业无望,导致产生厌学情绪。

无论是上述何种原因导致的厌学,都对学生本身的成长乃至学校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针对这些现象,笔者认为在积极为学生寻求就业途径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为学生建立社团组织,让学生在学校当中找到归属感,除此之外,针对个别厌学情绪较为严重的学生,采用音乐结合心理疏导的方式进行调节。

3.2 音乐结合心理疏导,可以有效解决学生的情感问题

从年龄上说,绝大多数高职学生已经成年,虽然他们对自身的行为有了一定的控制力,但是由于其心智不够成熟,而且由于现代社交手段的发达,导致很多学生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加之这个年龄的学生情绪容易波动,所以很多学生容易因为不成熟的恋爱观和感情观导致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当中与异往产生困难、乃至失恋,进而导致一系列感情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学校首先要防范于未然,例如在新生入学或者新学期开学之后,针对社会热点以及其他院校所发生的一系列的恋爱导致的重大问题,以讲座形式教育学生进行正常异往,同时正确处理恋爱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除此之外,针对学生的个别情况,以音乐结合心理疏导的形式,协助其处理情感问题,将很多恶性事情扼杀于萌芽之中。

在心理学领域当中,一直流传着一种理论,那就是每个人所有的知识和生活经历都在大脑当中被浓缩并且分门别类地存储在大脑当中,但是这些知识和生活经历需要都需要被开发和唤醒,但是,由于现代通讯手段越来越发达,学生与外界的接触越来越多,导致学生接触到很多的负面信息,而这些负面信息不但不利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还会勾起很多学生不愉快的回忆,这些回忆长久累积,就会导致校园恶性事件的发生,针对这种现象,笔者认为可以选择在恰当时段在校园内播放旋律优美轻快、内容积极健康、歌颂友谊、热爱祖国的歌曲,让学生头脑中的正面信息不断地得到强化和唤醒,从而起到增进同学友谊,促进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家乡的情感的唤醒。

四、音乐结合心理疏导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音乐结合心理疏导归根结底是心理治疗的一种方式方法,因此,音乐结合心理疏导首先要遵循与一般的心理治疗相同的原则,例如保密原则,交友原则等等,除此之外,由于音乐结合心理疏导的治疗方式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所以,结合实践经验和调查结果,我们为音乐结合心理疏导总结了以下几条治疗原则。

4.1渐进原则

音乐结合心理疏导,首先要根据来访者的心理问题,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曲目,采用渐进性方式播放音乐,从音乐选择角度来看的,例如纾解悲伤情绪的音乐要从轻度到中度再到重度渐进播放,而且音量也要逐渐增大,从而让来访者在不知不觉当中适应这种心理疏导方式。

4.2适当的指导和启发

音乐结合心理疏导不是简单的为学生播放音乐,而是要在播放音乐的同时,针对所播放的音乐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启发,这是因为由于生活环境和教育背景的不同,不是所有学生都了解音乐,而且不同学生对于同一曲目的体验也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心理疏导的时候,首先要对不懂音乐的来访者进行教育和引导。这种教育和引导,不仅仅是简单地向来访者介绍该音乐的创作背景和意境,更要在有必要的前提下,向来访者解释音乐治疗的必要性。在实践当中,我们经常采用先让来访的学生听一段音乐,让学生认真体会音乐意境,然后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心理教师对学生所说的感受不做评价,只在适当的时候进行鼓励和引导,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有效理解音乐的含义,从而更好地达到治疗的目的。

4.3重点时期重点监测的原则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大一和大三是一生发展当中最重要的时期,进入大一之后,很多学生由过去的家庭生活,进入到集体生活,由过去生活上由父母照料转变为所有事情都要亲力亲为,所有这些变化都会给学生心理上带来很大的冲击导致心理危机;大三时期,由于即将走入社会,面临找工作以及升本的抉择,家长的期望以及找工作时候碰壁的挫折对于长期在学校生活中的高职学生来说,是一个强大的冲击,因此,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围绕“大一现象”和“大三现象”开展了一系列的广泛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个体和人群都进行了一系列有效的预防性心理干预。

五、结语

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应当始终坚持在把握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的基础上,同时为有需要的学生建立完善的心理档案。除此之外,学校也要为心理健康配备了高素质专业人才,尤其是在音乐治疗方面,学校更是应该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以及工作方法的人性化,从而有效拉近了学校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到了早发现、早预防、早解决,从而为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亚楠,刘源,南云.音乐对情绪的影响及其脑机制的相关研究[J],自然科学进展,2009年,第19卷,第一期,45-50

[2]林青.谈当代流行音乐的特点与受众的心理[J],大众文艺,理论研究・音乐,14-15

[3]杜豫燕.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教育革新,2007(12):16 - 17

[4]马维东.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解决对策[J].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63- 64

篇2

现如今的高中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因而加强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学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对当代高中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高中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高中阶段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较激烈的阶段, 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在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竞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高中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生活经历的缺乏等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高中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二、心理健康教育对高中生良好行为培养的促进作用

1.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形成高中生良好的个性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在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方面是功不可没的,特别是对当前高中生中在学习中普通存在的怕苦、怕累、经不起挫折这些性格缺陷而言更具有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抗自卑心理,提高高中生的认识能力,可以教会学生学会自我心理疏导。这样学生形成了良好的个性,便具备了发展正常行为和预防问题行为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2.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调动高中生自我矫正的积极主动性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问题行为发生的原因有高中生内在的不良因素在起作用。因此,问题行为的矫正亦要借助于高中生内在的积极因素。这就是高中生自我矫正的积极主动精神。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透过高中生暂时的、表面的行为现象去搜索本质,从发展的角度去看高中生的行为,深入到行为的深处去全面了解高中生的行为动机。心理健康帮助高中生重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积极的、发展的、闪光的、可爱的那一面,从而学会与自己的不良动机作斗争,主动改变自己不良的个性和品德,主动和不良外界诱惑进行斗争。

3.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完善学生的人格,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问题行为对高中生成长的最大危害是导致人格不良和道德的缺失,而问题行为的发生也在于一些学生人格发展中的某些缺陷以及道德观念的缺乏。因此,预防问题行为的发生应重视高中生人格与品德的发展。在人格完善中,良好性格与气质的塑造、自我意识健全、价值观念的发展应是培养教育工作的重点。在品德教育中道德信念的建立最为重要.,应力争做到使他们不仅知道自己应当遵循的道德行为规则是什么,而且要坚信这些规则是正确的,并决心以这些作为自己言行的准则。

三、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策略

1.加强高中生心理教育的整体氛围建设

在全体教师当中形成重视心理教育、进而积极参与心理教育的氛围十分重要, 心理教育的氛围建设不仅能够促进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提高,而且能够推动更多的教师乃至全体教师参与心理辅导活动,以利于在学校营造起关心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能够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及生活中的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心理状态,塑造正确良好的行为习惯。

2.心理教育与德育结合

有效的德育与心理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心理教育对德育来说,是教育手段和谐;德育对心理教育来说,是人格发展升华。德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心理教育则是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及个性特征。良好的品德的基础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应注重将学生的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有机结合,品德教育是具体指导学生的正确行为标准,而心理健康教育则应该培养学生内心对正确行为规范的认同,并内化为自己的心理规范。只有将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的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

3.开设心理辅导课程

心理辅导课就是要与学生一起分担成长过程中的烦恼,让他们学会如何去正确处理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困惑与疑问。通过心理教育课的开设,学生形成了关注与重视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自身的心理素质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其正确的行为规范自然而然就会树立起来。

4.寓疏导于活动之中

篇3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研究

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高中生面临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大,有生活中的压力,也有学习方面的压力,如果不加以及时的疏导,很容易在思想与情感上走进死胡同。这不仅使他们无法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学习与生活,甚至还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高中阶段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是直面学生心理发展问题、保障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防线,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带着情感和学生进行交流,怀着爱心帮助学生疏导思想和解决困惑,以此提高教育的效果,让学生放下思想的包袱、轻装上阵。

一、精心搜集素材,让教学活动走进学生内心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要立足教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应当广泛结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实际与思想情感状况,尤其是要精心搜集本校、本地区高中生在心理发展方面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将其融入到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之中,从而让学生在思想与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共鸣,对自身的思想发展产生更为直接的触动作用和引领效应。笔者在开展高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时,进行了广泛的资料搜集,采取调查问卷、个别访谈等方式,搜集本校高一学生在思想方面存在的一些困惑,从小处入手进行疏导与化解,将心理健康的防线与环节前置,从而提高了教学的实际效率。如部分学生从以前初中学校的佼佼者进入到现在的高中学校之后,学习成绩不再具有优势,心理产生了一定的失落感,如不加以及时的疏导,将会逐步演变为自卑、自闭等消极情感。笔者在教学疏导中以“新起点、新标准、新征程、新希望”为题,引导学生明白自己已经站在了更高一级的平台上,不再是以前的竞争层次,而是强者之间的较量,现在每一步的竞争要付出过去若干步的努力,要重新定位自己,过去的成绩已经成为过去,前面的路更需努力向前,让学生从过去的辉煌中走出来,重新定位自己、鼓励自己,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现在的学习之中,较好地引导学生走出了角色调整的困惑期。

二、运用典型案例,让思想疏导更具针对效果

当今的一代高中生,更多的是生活在几代人关心、呵护的“蜜罐”之中,较少经历生活的风雨与社会的历练,一旦出现挫折,其心理承受能力非常有限。近年来频频见诸报端的高中生跳楼、离家出走等案例,更是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强化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笔者在教学活动中,注重从学生所熟悉的一些社会典型案例入手,以身边人、身边事对学生进行感同身受的教育,这样的疏导效果更为明显。例如笔者选取了本市一位高中生因为成绩下降而对生活失去信心,从家中阳台一跃而下的惨剧,引导学生在惋惜青春早逝的同时,细致地分析这个悲剧中的主人公思想与心理上存在着哪些方面的问题,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了其“人生观念偏激、缺乏耐挫能力、不能正视自己的挫折、缺乏心理自我调节能力”等问题,得出了高中生应该“以正确的心态面对挫折、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经常调节情绪与情感”等方面的结论。这样的思想疏导过程,立足于学生身边发生的案例,教育分析更深刻,对学生的警示、告诫作用也更为显著。

三、开展讨论交流,让正确理念成为学生共识

青春期的高中生,对事物认识不够全面与深刻是广大教师以及家长应当关注的方面,较为典型的莫过于和老师、家长的逆反心理,认为老师、家长平时对自己的生活与学习过问太多,自己缺乏自由与独立,也有的将家长、老师的关心认为是婆婆妈妈,不领情,甚至还会在言语和行动上采取对抗方式。这样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教师可以此为契机,组织开展课内讨论交流活动,引导学生抽丝剥茧认识老师与家长关心、关爱的本质,从而做到真正消除逆反、对抗心理。笔者在教学中列举了高中生逆反心理的几种具体表现,如认为“家长与老师的管理束缚了自己的自由”、“家长与老师的教育和社会上流行的内容出现差距,是老古董”等等。笔者引导学生逐一进行深刻分析:老师与家长如果不加管理,任由学生和社会不良青年接触,将来会怎样(学生交流之后穿插播放青少年犯罪忏悔纪录片,听取案犯声泪俱下的忏悔)?社会上流行的都是正确、正面和有益的么(此处播放房祖名等星二代涉毒新闻)?在这样的讨论交流活动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其余学生也可以表达不同的看法,对于存在差异的观点则引导进行辩论,辅之以影音资料补充,强化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在这样的交流、辩论与分析过程中,学生对老师与家长的关心认识更为深刻,也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全面的眼光去看待和面对,这对于缓解和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具有积极的作用,也增进了家庭以及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活动,提高了换位思考的意识,对于高中生的健康成长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篇4

关键词:高中生 心理健康 影响因素 短期干预

宁夏隆德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地处宁南边陲的县城。这个县城一共有两所开设高中部的完全中学。针对于这样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地区的高中生的心理健康进行社会流行病学的调查,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本文笔者就以一个教育管理者的身份,针对于社会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以上的一个因素,结合宁夏隆德县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基本的结论,同时针对于短期干预手段进行研究。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1.学习压力造成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隆德县高中生的年龄集中在十六岁到十九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表现出了一定的叛逆性,特别在学习上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一些孩子甚至出现了人生的第一个迷茫期。应试教育在中国当今社会还是主流,不管是学校,社会还是家庭,对于高中生的要求都是需要他们将自己的学习搞好,再无其他要求。将大量的时间,在最应该拓展的年纪仅仅都奉献给了书本,这样孩子们的心理压力绝对是不容小觑的。特别针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这样的情况尤甚,认为孩子们只有考上大学才是唯一的出路。隆德县就是一个典型的教育为主要文化的县城,为了升学率给孩子们十分繁重的课程任务,甚至于需要他们在学校里花上十几个小时的时间才能勉强完成课程任务,还出现了不少的家长为了提高自家孩子的成绩疯狂挤出时间给他们报补习班的现象。学生们在这样的年纪,本来应该需要有人疏导他们在学业上的压力,但是却需要承受各方面无形的压力。这样的结果会适得其反,就会出现很多高中生逃学、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的现象。出现这样的情况就表示孩子们已经出现了心理上的问题了。

2.情绪不平衡造成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情绪不平衡中的情绪主要包括了对于家长、老师和同学这三个主要的群体的反应。据有关研究者报道,受测试的高中生对于这三个群体均表现出了情绪上的不平衡性,如果加之外界的一定程度上的刺激甚至出现了不可克制的情感反映。高中生的年龄段正是一个趋于成熟的阶段,这个时候不仅是生理上,心理上也是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一旦外界的刺激因素比较多,就会产生较大的情绪波动。这种刺激在高中生的生活中随处都有可能发生的。比如在某次的考试失利之后,家长和老师会给他们很严厉的批评,在双重打击下,很容易出现想不明白的时候,于是就出现了离家出走甚至走上极端的后果。情绪不平衡既是一个大众化的问题,也是一个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3.人际关系造成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

一旦步入高中生涯,就表明离成年不远了,人际关系也不似以往那么单纯了。那么如何适应这样的突如其来的环境的变化,就成为高中生的一个考验了。本来学习的压力就大,再遇到需要处理这些关系,往往就会出现敏感多疑、缺乏信任、易与人产生隔阂等问题。心理辅导课程县级高中开设的较少(一般一周一节),当学生迷惑时,基本没有渠道可以解决。家长大多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即使知道也没有很好的方式给予疏导。这样孩子们一旦有了人际交往上的困惑基本上都是自己默默地承受。一般人际交往上出现问题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进行归纳:自我为中心,不会换位思考可能是孩子们在高中阶段遇到一个很大的问题,总是觉得自己是对的,年轻气盛不言输,这样会使一段关系处于危险;自卑感也是一部分学生出现的心理障碍,处于一些社会和家庭的综合原因会使得一些孩子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就会远远避开一些群体,产生孤独感是很可怕的;太过在乎别人的看法,本来就是青春期,不管男生还是女生都会开始在意形象。这些都是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好的影响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4.焦虑和适应不良造成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

焦虑和适应性作为最后两个影响较为显著的因素,都是学生们对于外界的刺激的一种身体和心理上的反应的表现。隆德县的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这样就派生出很多的产业,这些现代化的文化产业,呈现出很大的诱惑力。这样孩子们面对外界的压力的时候,不能很好地派遣,极有可能出现焦虑的负面情绪,为了消除这样并不好受的情绪,大多数孩子选择逃避,就出了举止上的叛逆,吸烟、喝酒、上网时间过长都会伴随着而生。因为不能很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出现了有些孩子抵制集体活动,不愿盲从,有了很强的自我意识,不肯服从老师的统一管理,这样的一种行为必然造成很多的连带问题,孩子们的心理上已经出现了健康危机。

二、短期干预

将此地区的高中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一个综合,主要表现在学习过程中负面情绪严重、厌学、早恋、打架等方面,那么其实高中生心智不成熟,这个时候是急需要有对象可以倾诉的。大量研究表明,高中生的心理变化主要是依靠社会、生物、自身等多个方面的因素而产生的,并没有发生质变,作为教育管理者就应该着力于怎么样克服这些问题的出现。心理健康的短期干预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很好来帮助高中生克服心理健康问题的的方式。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就是短期干预一个强有力的措施。学校开设心理健康的课程和一系列心理方面的讲座,发挥心理咨询师的作用。这都是进行短期干预的措施,本来学生们在高中学习都是需要有一个很好的氛围,有很好的小伙伴。那么作为一个教育管理者在统筹全局过程中,一定需要关注到这一点。心理教育就是在引导孩子们往正确的道路上发展,心理也是需要卫生清洁的。一旦遇到想不通的问题,一定要去咨询心理老师,和他们倾诉,这样一切关于心理上的问题都会得到解决。这就是短期干预的作用,是一个很有用的解决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措施。

三、总结

宁夏隆德县的高中生也是很具有特点的中国西北农村地区的高中教育体制,以此为主要的描述对象,站在一个教育管理者的角度,发现了影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是:情绪不平衡、学习压力、人际关系、适应不良和焦虑。而短期干预即健康安全教育是一个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的手段。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高中;心理;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对高中生良好行为培养的促进作用

(1)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形成高中生良好的个性

有句格言说得好,性格即命运。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一个人的性格状况可以影响其生活及学习的质量。因此,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在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方面是功不可没的,特别是对当前高中生中在学习中普通存在的怕苦、怕累、经不起挫折这些性格缺陷而言更具有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抗自卑心理,提高高中生的认识能力。可以教会学生学会自我心理疏导。这样学生形成了良好的个性,便具备了发展正常行为,预防问题行为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能对自己的需要和动机、对外部的诱因、对社会行为规范、对自己的言行进行正确的评价。

(2)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调动高中生自我矫正的积极主动性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问题行为发生的原因有高中生内在的不良因素在起作用;因此。问题行为的矫正亦要借助于高中生内在的积极因素。这就是高中生自我矫正的积极主动精神。我们应相信,高中生在发展过程中,尤其在社会化过程和社会适应过程中,无不存在如内部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存在这两种因素的相互斗争,而只是那些发生问题行为的高中生其消极的心理因素一时占了上风,削弱或掩盖了积极因素,那些经常撒谎的高中生也有诚实的时候,那些好打骂同学的高中生也有热爱集体珍重友谊的心理。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透过高中生暂时的、表面的行为现象去搜索本质,从发展的角度去看高中生的行为,深入到行为的深处去全面了解高中生的行为动机。心理健康帮助高中生,重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积极的、发展的、闪光的、可爱的那一面,从而学会与自己的不良动机作斗争,主动改变自己不良的个性和品德,主动和不良外界诱惑进行斗争。

(3)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完善学生的人格,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问题行为对青少年成长的最大危害是导致人格不良、浸蚀道德观念,而问题行为的发生也在于一些青年人格发展中的某些缺陷以及道德观念的缺乏。因此,预防问题行为的发生应重视青少年人格与品德的发展。在人格完善中,良好性格与气质的塑造、自我意识健全、价值观念的发展应是培养教育工作的重点。在品德教育中道德信念的建立最为重要,应力争做到使青少年不仅知道自己应当遵循的道德行为规则是什么,而且要坚信这些规则是正确的,并决心以这些做为自己言行的准则。

二、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策略

(1)加强高中心理教育的整体氛围建设

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其教育态度与方式。同时,心理教育实践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全体教师当中形成重视心理教育,进而积极参与心理教育的氛围就显得十分重要。无论是哪一学科的教师都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并力争结合自己的所教学科将心教育的内容渗透进去。

在具体的学科教学工作当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增强在学校行为活动中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投入水平与效果,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并直接提高学校的管理效果和水平。心理教育的氛围建设不仅能够促进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提高,而且能够推动更多的教师乃至全体教师参与心理辅导活动,以利于在学校营造起关心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能够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及生活中的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心理状态,塑造正确良好的行为习惯。

(2)心理教育与德育结合

有效的德育与心理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二者可以相互促进的。心理教育对德育来说,是教育手段和谐;德育对心理教育来说,是人格发展升华。德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心理教育则是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及个性特征。良好的品德的基础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应注重将学生的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有机结合,品德教育具体指导学生的正确行为标准,而心理健康教育则应该培养学生内心对正确行为规范的认同,并内化为自己的心理规范。只有将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的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

(3)开设心理辅导课程

心理辅导教育工作的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应开设心理辅导课。开设心理辅导课是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的过程。强调学生自身的体验与感悟。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辅导课作为一种集体辅导形式,其内容也有所区别。如高一年级主要是纳悦自己,适应教育,人际关系中的理解与信任问题。学会自我设计等:高二年级侧重于社会责任感教育,学会自我赏识与自我暗示能力、应考心理辅导等;总之,是让学生们讨论、体味生活,感受真实的自我。

心理辅导课就是要与学生一起分担成长的过程中的烦恼,不仅给他们带来了欢乐,更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去正确处理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困惑与疑问。通过心理教育课的开设,学生形成了关注与重视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自身的心理素质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其正确的行为规范自然而然就会树立起来。

(4)寓疏导于活动之中

在心理疏导上,应充分利用教育的自身特点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寓疏导于活动之中,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每一门学科,每一项活动中之中;通过有意识的场景设置,来让学生置身于丰富的活动之中,获得切实感受。为此,学校可以对课时结构进行了调整,开设一系列的活动课,如写作兴趣小组、生物兴趣小组和体育活动小组等。学校还可以开展了一系列文体活动,如师生球类友谊赛、拔河比赛等等,从而为心理疏导创设情境,并可以对学生心理施加积极的影响,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总结:

良好的习惯的培养与塑造不仅是学生良好学习、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其积极影响甚至可以受用一生。学生这些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学生本身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离不开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是非常有重要的,其意义不仅在于学校规范管理的需要,更在于着眼未来,对学生一生的成长有帮助。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教师;高中生

能够在青少年时期就拥有良好健康的心理,无疑将有助于个体在未来正确对待和处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从而减少心理问题产生的机会。在人生的成长中,高中阶段是较为特殊的,该时期的学生升学的压力较大、学习较为紧张,并且有着叛逆的心理,学生精神上表现为孤独、自卑、焦虑、抑郁等,在学习上出现了厌学、考试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等,在生活上表现为自我约束不强、心理承受弱等。而高中班主任可以说是接触高中生时间比较多的,那么如何在将班主任工作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整合起来对于班主任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班主任工作的必然之路。

一、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整合优势分析

在高中阶段班级的大部分事物都由班主任进行管理,所以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和互动的机会和时间是较多的,所以其在进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有着先天的优势。

1.二者的整合能够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更具针对性:在班级群体中班主任和学生的相处时间是最多的,所以就有了更多的机会去了解每一个学生,那么班主任通过观察就可以对学生出现的普遍性的心理焦虑组织一些活动,采用疏导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有针对性的、速度较快的使学生走出心理困扰。另外普遍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个别学生作用并不大,而班主任则可以根据不同的个体采取差异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对待某个没有恒心的学生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其没有学习恒心的原因,以班主任的权威帮助学生战胜心理上的弱点。

2.二者的整合能够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更具及时性:处于青春期末期的高中生心理需求上有自己的特有性,作为班主任就能够及时的发现学生心理的变化,那么班主任就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心理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3.二者的整合能够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更具实效性: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业较为繁重,并且情绪焦躁,都喜欢平等的沟通和交流方式,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则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班主任作为和学生接触最多的人,能够及时的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的进行解决。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在了解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之后能够更为实际的、切中要害的去解决,这就提高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二、班主任工作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方案设计

(一)整合的原则。

1.全员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所以其必须要具有全体性的原则, 也就是说班主任所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不能遗漏任何的受众对象。特别是那些性格较为内向、不太会表达的学生,班主任更应该给予心理状况方面的关注。

2.差异原则: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性格、经历等都不同,对待事物的认知和理解等也不同,所以班主任必须要认识到学生的这些差异,采取差异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3.保密原则:心理健康教育有时候避免不了的会触及到学生的隐私,所以作为班主任来说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时候要注重保密性,充分的尊重学生的隐私,同时班主任只有做好保密工作才能够让学生在以后更放心的将心理的想法吐露,也更利于其后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整合目标。

在班级管理的同时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实现心育校园。

(三)整合过程。

依据高中教学实际,并且遵循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原t,整合将从当前高中班主任工作实际为起点,针对班主任开展循环的整合模式,从而实现整合的不断完善,整合效果的不断提高,最终实现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同时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

(四)整合实践。

1.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班主任实际上是校园中学生最好的心理医生,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潜移默化的,例如班主任在面对心理自卑的学生的时候,可以先制定出心理疏导的方案,为其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让其在展示的时候将唤回自信,从而体验成功和快乐。

2.心身共育的心理疏导方式:班主任可以安排一些课外活动、学科竞赛等,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中抽出身来,在活动中体验如何去调控自身的情绪、如何更好的承受挫折,班主任通过这些活动就能够有效的干预学生的心理构建,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有更多的心理体验,从而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转化为自身的心理素质。

3.爱要分明,护要适度。对于家庭离异的学生,班主任首先要找他谈心,要让他走出思想误区。引导他明白:父母离异是他们之间没有了爱,但他们对你的爱一点儿也没有减少;爷爷奶奶疼爱你才依着你,不等于你的什么要求都可以答应;老师、同学爱护你,但不等于说你有错我们还“包容”你。还可以利用一些恰当的机会,对其进行挫折适应能力的教育,引导他学会正确认识和接纳父母亲的行为,理解父母,适时调整心态,帮助他走出心理的阴影。另外,还要和家长常联系,请求家长的配合,建议家长尽量避免因离异给孩子带来的伤害。首先要让孩子明白父母离异是父母的事,和自己无关,这一点对孩子是很重要的。其次,要多关心爱护孩子,这样孩子受到的伤害就会大大减少。对于孩子的祖辈人,要让他们明白正确疼爱孙子、孙女的方式方法,配合班主任的教育。只答应孩子的合理要求;多让孩子和同龄人相处,对孩子的保护要适度,因为他们迟早要独自面对自己的人生。而对离异家庭的孩子来说,他(她)们的人生路本就不平坦,我们的爱护更要适度,正确地引导他(她)们勇敢地面对。

总结:

高中生处于青春期末期,同时在加上学业压力大等问题,使得高中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而单纯的依靠心理健康教育课已经无法满足当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所以将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是最为有效的,也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新课改;95后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象为95后的新一代青年,生活在这物欲横流的年代,其特有的心理特点比以往任何时代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要困难。但再难的工作也必须有效的开展,那么应该如何开展呢?笔者以下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作出以下相关探讨。

一、浅谈当代95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由于时代的特殊性,当代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热情而又奔放的同时伴随着沉默寡言

学生的最大特点就是热情奔放而又充满了活力,但当前高中生的热情而又奔放的特点仅局限于熟人面前,而在陌生人面前往往沉默寡言、谨不慎微。例如很多高中生在学校的交流范围较少,往往让别人误以为其自恃清高,久而久之被别的学生所排斥,使其感受到被孤立和被排斥的尴尬境地,最终内心感到孤独而表现出孤僻的性格。

(二)严重的依赖性使得独立性的缺失

当前,很多95后高中生在家里的独生子女,由于从小习惯了家长对其的呵护,很多事情都依赖父母,一旦进入高中之后由于独立性的缺失,很多时候往往由于自身不能完成而自暴自弃,而缺乏与人分享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容易与学生之间产生矛盾和摩擦,尤其是强烈依赖父母的同时也不把自身内心的矛盾告诉别人。

(三)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极强

当代高中生生活在经济发达和网络信息时代,对于新鲜的事物往往具有较为强烈的新鲜感和刺激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活跃的思维以及较强的创新能力,并能根据网络获取所需的知识信息。然而网络信息时代的发达,其具有的双面性,给尚未步入社会的高中生具有帮助也有负面影响,当前高中生的各种奇怪的心理和违法的想象均源于网络,而这些根源就在于高中生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最终使得其在热爱新鲜事物的同时也在受着新鲜事物的不良影响,导致学生的情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人生观严重偏离轨道。

二、新课改背景下的当代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不管处于任何年代和时代的青年,都具有相应的特点,但特点的形成往往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而成的。因而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教师,必须以新课改为背景,以素质教育实施为载体,以促进当代95后高中生心理健康为目的开展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科学看待当代95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科学看待当代95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允许其个性特点的存在,对高中生的种种行为习惯和过的的性格特点,应采取教育为主、批评为辅的方式,以平常心态看待阩的个性特点,并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多从学生的角度审视学生表现出的行为方式,从而与学生在某些程度上产生共鸣,才能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有效的开展,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根本前提所在。

(二)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学生表现出的种种令人费解的行为习惯,往往是源于学生缺乏沟通和交流的渠道,教师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主体之一,在日常教学和学习生活中,有责任有义务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性格习惯,这就需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除采取常规的课堂讲座、发放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手册的基础上,还应着力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深入学生实际生活之中,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对高中阶段的学习产生反感和厌学的行为习惯,早恋、逃学、打架等问题的出现,只教师应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使其认识到自身某些行为习惯和特点的危害性,引导和教给学生掌握一些识别和防范心理危机的办法,为净化学生心灵、健全学生心理无疑是莫大的帮助和关怀。此外,在当前的网络信息化时代,作为教师还应拓展沟通渠道,从传统的面对面访谈过渡到更多的交流方式中,如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搭建沟通平台,设立微博账号、建立QQ群等多种方式,着力拓宽沟通渠道,为学生心声的传达设立更多的畅通渠道。

(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学生分三个学段,即高一、高二、高三。而这三个学段的学生又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作为高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讲,由于刚入学,刚进入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所接受的学习任务和方式比初中时期更加深奥、更加多样化,需要重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这对于当代95后高中生来看,由于其个性化的性格特点,在这些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麻烦,因而作为教师应对高一新生进校适应性的教育,例如对学习、生活的适应,人家关系的监理,课余时间的利用以及高中阶段学习的特点。而对于高二的学生,应通过素质拓展提高学生意志力,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不仅可以增强高中生的体质、挑战极限、挖掘潜能,还能够提高高中生的自信心、自立性、团队合作精神。而对于高三学生,由于面临着高考升学的压力,此阶段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因而应侧重升学辅导,帮助高中生更好的升学,并做好高中生升学的心理辅导。

三、结束语

总之,新课改被纪念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教师,应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致力于与素质教育的实施,尤其是做好素质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认真分析和科学看待当代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着力提高高中生的心理教育工作成效,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英.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03)

篇8

关键词:高中;心理健康;校本课程

高中生由于学习压力大以及处于生理发育的成长期,情绪方面以及心理上会出现相应波动,此时便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在其中发挥其调解学生心理压力,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的重要作用。由于心理健康校本课程解决的是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因此对于此课程的打造应与高中生的普遍心理状况相适应。下面,我们将从分析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开始,引出开发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一、高中生普遍的心理特点

1.生理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

高中时期的学生,生理发育迅速走向成熟,但是心理发育相对落后,因此他们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是错位的。大多数高中生易于情绪化,遇到事情容易激动发怒,无法实现对自身情绪的正确掌控。而且高中生的心理大都十分敏感脆弱,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这些心理特点如果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不能给予正确引导和控制,则会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带来困扰。

2.逆反心理

这个时期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便是质疑一切,否定一切。在经历了长时间被权威压抑的小学和初中时代,进入高中时期的学生也不再安于接受外界为其设定的一切,而是习惯用反叛的眼光打量世界,这成为高中生的一个标志性心理。也说明了高中生的心理发育仍处于不成熟阶段,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规范引导。

3.独立意向显著

进入高中后,学生的心理认知会产生相应变化,他们会认为在结束了九年义务教育之后,接下来的生活便要由自己掌控,由自己主宰,他们的独立人格也已经形成,而且很容易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显现出其成熟的一面,要求受尊重,不受父母和老师的干涉。这种独立意向对他们行为产生着支配作用,如果不能对其独立意向中较为反叛的心理进行正确引导,则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二、研究开发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措施

1.建设主体形式――主题案例式心理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是学校领导和老师依据本学校对于学生的成长要求以及学生的普遍心理状况而编纂的适合本校学生使用的有关教材。主题案例式教材便是以案例的形式对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心理压力状况进行描述,案例有不同的主题,让学生在多维度的案例中进行反思,对于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积极寻找解决方法,对于自身不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了解,避免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受其干扰。

2.课程建设辅助形式――网络空间与学生心理空间对话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