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农业栽培技术8篇

时间:2023-10-12 09:32:1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农业栽培技术,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农业栽培技术

篇1

关键词:蔬菜栽培;棚膜;通风;蔬菜品种

1蔬菜栽培技术发展的特点分析

1.1精准化推广

在我国现代的农业发展中,为了获得卓越品质产品与有效增产,在蔬菜栽培中引入温室大棚这项技术,以有利于培养出顺应市场需求的新品种。国内当前蔬菜市场的需求量相当巨大,在向农民群众推广先进栽培技术时,需要对技术的可操作性有所考虑,以有助于推广应用。

1.2规模化生产

随着我国工业的迅猛发展,很多农民为了改善生活条件来到各大城市打工,导致农业生产劳动力日趋减少,但是人们对蔬菜的需求量却日益增多,所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逐渐实现大规模生产为明智之举,同时在整体上可达成机械化大批量生产,使农业生产的效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2蔬菜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2.1蔬菜栽培棚膜选用

目前蔬菜栽培大部分以大棚生产为主,而棚膜的选择是大棚建设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为防止因长时间的日晒等引起蔬菜污染,选择棚膜时应当为无毒无害的,并且棚膜具有较强的抗损能力[1],以有助于防止因雨雪等自然灾害损坏棚膜缩短使用期限。当前大部分蔬菜栽培普遍使用高温保温无滴防老化膜,经由采用这种棚膜可以使光照强度得到有效提高,让蔬菜生长过程保持适宜的温度与湿度,从而能够实现增产增效的结果。

2.2采取科学的通风策略

虽然很多蔬菜种植以大棚为主,但是在炎炎烈日外界温度过高时,及时采取降温策略来保证蔬菜生长的温度适宜。一般采取降温的方式有:通风与遮光。在遇到通风效果差时需采取遮光降温措施,这样可以使大棚内的温度有所下降。若是通风效果佳时既能降温,又能保证棚内空气流畅、自然新鲜,有效调节棚内湿度,将一些有害气体及时排出,防止病虫害的出现。对于通风口而言,设置于避风处最为理想,其位置需不断进行更换,以保证通风量能够从小到大,同时要防止发生通风口自然关闭。

2.3蔬菜品种的选择

在蔬菜栽培作业中,选择蔬菜品种时应当按照当地的季节与气候进行选择,比如在光照较弱的春冬季节,选取弱光及耐低温的品种为宜,并且选取具有机蔬菜行业认证的种子,要保证种子具有原始性[2]。随着杂交品种逐渐增加,可适当考虑选取品种性能卓越的实施栽培。比如在对番茄品种进行选择的时候,可采取新粉100番茄,此品种具有更加卓越的抗病性能与抗寒性能,同时具备早熟与产量高的迷人优点,可为农户带来更加可观的经济收益。

2.4科学合理施肥

如今国家提倡发展生态农业,在现代蔬菜栽培作业中,如何使用肥料至关重要,通常以有机肥使用为多数,而基肥可作为辅用,在进行选择肥料时需要对蔬菜的种类和土壤状况有所考虑。在施肥过程中应当重视棚内的通风换气,微量元素需要调节到位,施肥时保持平衡比例为宜。对于部分有机肥料需进行有效消毒,待肥料完全发酵后再使用为宜,保证高效除去有机肥的病虫害,同时需要注意有机肥的使用量,防止施肥过量引起烧根现象导致减产等。简而言之,在进行施肥时需要按照蔬菜品种与土壤需求来确定用量,从而有效防止盲目进行施肥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2.5光照合理控制

在一年之中,阳光照射最低的季节是冬季与春季,而大棚蔬菜栽培离不开阳光的作用,所以在进行选择棚膜过程中,以透光度高的棚膜为佳,同时在使用棚膜过程中要保持清洁,要及时处理产生的杂物,有必要定期进行清棚膜,让其透明度得以提高。当前使用比较多的是高温保温无滴棚膜,该薄膜在生产过程中加入部分表面活性剂,其卓越功能可使水滴沿着薄膜慢慢渗入土壤里,实现补充土壤水分的作用。除此之外,可采取部分反光幕等设施,这些有用设施可以促使地面增加百分之四十左右的光照,同时也可以提高棚内的温度,从而能够有效促进蔬菜的生长。

2.6病虫害的防治

在农业蔬菜栽培中,病虫害成为一大问题已众所周知。为了避免病虫害影响到蔬菜种植收成,应当重点实施物理防治,在必要时也可使用化学防治方法。经由物理防治,可使大棚内温度与湿度得到有效控制,从而能够有效减少病虫害对蔬菜的影响[3]。若是采取化学防治时,需要对化学药剂的用量加以控制,配方要科学合理化,同时在保质期之内进行使用,以防止药剂过量增加蔬菜的农药残留量伤害到人体的健康,应当与时俱进多向有机蔬菜种植方向积极发展为明智之举。

3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国家提倡发展低碳经济以来,有效促进了农村生态农业的发展,而在当前农业生产条件下,蔬菜栽培技术也需要推陈出新,不断提升其技术含量,达成科学化种植,实现批量高效生产,能够为广大老百姓提供绿色健康的有机蔬菜,从而可以推动现代农业经济的良性发展,以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

参考文献:

[1]李连科,韩晶.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28):93-94.

[2]梁景.探讨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及发展策略[J].农业与技术,2015,35(14):113-114.

篇2

[关键词] 设施农业 蔬菜 栽培 技术 温室

[中图分类号] S4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5-0208-01

1 设施农业的发展特点

近年来,温室大棚得到了快速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对温室大棚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内外部配套设施更加完善,形成了标准化大棚建设 与生产模式,产业化程度大幅提高,摆脱了现代化温室依靠进口的局面。二是围绕重点产业和区域,形成了规模化生产,建立了特色鲜明、辐射面广、物流发达的大 型批发集散地,降低了生产成本,丰富了蔬菜、花卉等的市场供应。三是与温度、气候等自然条件相适应,形成多样化、 差异化生产。以设施蔬菜生产为例,北方地区以日光温室为主,南方地区以塑料大棚为主,而连栋温室主要用于育苗和花卉生产。四是以效益为衡量标准,扩展了温 室大棚的应用范围。如利用日光温室种植大樱桃等矮科果树以及生产食用菌,利用连栋温室进行畜牧养殖等。

2 设施农业蔬菜栽培要点

2.1 棚膜选择

对棚膜的要求是无毒、无滴性能好、透光率高、拉力强、使用寿命长、保温及增产性能好。目前,国内比较好的农用膜是含有乙烯一醋酸乙烯共聚物和红外线阻隔剂的3层共挤无滴保温防老化膜和高保温无滴防老化膜。选用这种无滴薄膜扣棚,不但对蔬菜无毒,且无滴性能好,同时可增加棚内的光照强度,透光率高,保温性能好,拉力强,使用寿命是普通薄膜的1倍以上,比普通薄膜增产25%~30%。

2.2 光照控制

在冬季或初春时节,露地光照不是很强,而大棚栽培采取多层覆盖,使得棚内光照仅相当于露地的50%~70%,而且多层覆盖或遇到阴雨天气后,棚内光照会更弱,因此,增加棚内光照强度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措施之一,应尽量使植株接受较多的光照。

增加棚裙庹盏拇胧括:一是选用透光率好的无滴薄膜。无滴薄膜一般在生产配方中加入几种表面活性剂,使水分子与薄膜间的亲和力大大减弱,确保水滴沿薄膜面流入地面。二是保持膜面清洁。棚膜上的水滴、尘土等杂物会使透光率下降30%左右,要经常清扫以增加棚膜的透明度,在下雪天应及时扫除积雪。三是为了满足蔬菜生长对温度条件的要求,需要采用多层覆盖甚至用草帘等不透明覆盖物,但蔬菜的正常生长离不开阳光,这就需要白天尽量减少覆盖层数,保温材料要早揭晚盖,低温冰冻雨雪天气时也应在中午前后照光数小时。四是设置反光幕。利用聚酯镀铝膜拼接成反光幕,挂在塑料大棚后立柱上端,下边垂至地面,这样可使地面增光40%~43%,棚温提高3~4℃,地温提高 1.8~2.9℃。

2.3 保温降湿

塑料拱棚的散热途径通过薄膜的透射传热占70%~80%,通过缝隙的换气传热约占10%~20%,地中传热在10%以下。生产上一般采用下列保温措施:一是多层覆盖,如双层大棚或大棚套小棚再加草帘等;二是压严薄膜,防止漏风或被大风刮起,破损的薄膜要立即修补;三是选用保温性能好的薄膜,如高保温薄膜等;四是增加光照。同时,还应注意协调好大棚内的温湿度:一方面对春季晴天中午的高温认识不足,容易出现高温伤害;另一方面连续阴雨天气湿度很大,容易导致植株徒长、落花落果、病害严重等问题。这就需要灵活协调光、温、水的关系。如棚内湿度大,只要温度不低于10℃,可在中午前后采取通风降湿措施;若湿度不是很大,应加强保温措施,尽可能使大棚内温度在20~25℃,以满足蔬菜生长发育的需求。

2.4 适时通风

棚室降温通常采用遮光降温和通风降温两种方法。在不通风的情况下,如果遮光20%~30%,可降温4~6℃。通风既能降温排湿,防止高温障 碍,减轻病害发生,又能促使棚内空气流通,及时排除有害气体,补充CO,有利于光合作用。通风时,通风口应开在避风处,通风量由小到大,防止剧激降温和 通风口自然关闭,并不断变换通风口的位置。

2.5 品种选择

冬春早熟栽培应选择耐低温和弱光的品种,对于番茄、茄子、辣椒、夜开花、黄瓜等,其定植(定苗)时间一般在2月上旬至3月下旬。其中,黄瓜要选择早熟性强,雌花数适量,单位结实率高,株型紧凑,侧枝数较少,叶片厚,叶型较小,叶柄和节间较短,耐弱光,耐低温和高温,高抗霜霉病、白粉病和枯萎病的品种,如津春、津优系列黄瓜品种。番茄要选择抗寒性强,耐弱光,早熟丰产,植株开展度 小,分枝性弱,叶片小,光合效能高,节间短,不易徒长,抗病性强的品种。大椒选择苗期抗寒,结果期耐高温,抗病,早熟,丰 产,株型紧凑,不易徒长,不易落花、落叶、落果的品种,如早杂2号、苏椒5号等。秋冬季棚室延后栽培的蔬菜要抗病性强,尤其是苗期耐高温抗病毒病,具备优质丰产特性。

2.6 施肥要求

应坚持有机肥为主、基肥为辅的施肥原则,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基肥和追肥不要长期用同一种肥料;二是有机肥要先腐熟后施用;三是基肥最好在 播种前或栽植前10~15d施好;四是根据作物种类、熟性、苗的大小、土质、肥力状况等确定施肥种类、数量、施肥时机和方法;五是注意平衡施肥和微量元素 的施用;六是重视根外追肥;七是尽量不施含氯的肥料;八是施肥时注意通风换气。

篇3

进入到21世纪后,农业的发展是如今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各种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也在不断被研发,可以为蔬菜提供各种生活条件的温室大棚就得到很多农民的青睐,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了农民增收的主要手段。如今温室大棚的发展出现了以下特点:温室大棚内与外界的温度、气候等自然条件相适应,形成了差异化、多样化的生产。在我国,南方与北方的温度、气候等自然条件在不同的季节有很大的差异。在北方,进行蔬菜生产的时候采用的是日照温室的模式,而在南方直接采用塑料大棚进行种植生产;以效益为衡量标准,进一步扩大温室大棚的适用范围。例如利用连栋温室进行畜牧养殖等,利用日光温室种植大樱桃等矮科果树等[1]具有规模化的生产方式。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温室大棚通过围绕一些重点产业以及区域进行一定规模的生产,不仅建立了一种大型的批发集散地,还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还为蔬菜的市场供应丰富了种类;温室大棚得到了相关方面的进一步研究。由于温室大棚特殊的条件使得其在农业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于是很多研究人员也在积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使得很多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都被用在温室大棚内,使其和国外的先进设备越来越接近,不断完善温室大棚的发展,也可以减少我国在蔬菜进口方面的有关费用。

2农业蔬菜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2.1棚膜的选择

棚膜的选择很关键,其质量直接会影响到蔬菜的种植效果。一般条件下,在选择棚膜时,都是尽量选择那些无毒、透光率高、拉力强、无滴性能好、使用寿命长以及保温、增产性能好的棚膜,因为选择这种棚膜的好处就是使得最终种植出来的蔬菜是无污染、无滴性能较好。这种棚膜由于透光率比较好,所以就能够增加蔬菜生长所需要的光照强度,与那些普通的农业膜相比较,这种棚膜能够促使蔬菜的产值增长25%~30%。目前,我国比较畅销的棚膜有2种,分别是含有乙烯一醋酸乙烯共聚物和红外线阻隔剂的3层共挤无滴保温防老化膜和高保温无滴防老化膜。

2.2光照的控制

正所谓“万物生长靠太阳”。对于蔬菜种植来说,其在生长的过程中,光照是其必不可少的一重要因素。光照的强度会直接影响到蔬菜的产量与品质好坏。因此在蔬菜的生长过程中应该积极借助于自然界的阳光,还需要采取人工补光的措施来增加蔬菜的产量。由于在初春或者是冬天的时候,由于气候的变化,外界的自然光照并不是很强烈,为了保障大棚内的温度,也会在棚膜表面覆盖很多层其他物质,这样就会降低大棚内的光照强度,使得棚内光照仅为露地光照的50%~70%。如果遇到下雨天或者是下雪天,棚内的光照强度就会大大降低,因此在这时候就要采取合适的措施,人为补光,尽量使蔬菜接受到更多的光照。选用透光率比较好的无滴棚膜。这主要是因为在生产无滴棚膜的过程中,为了减弱棚膜与水分子之间的亲和力,通常会加入一些表面活性剂,从而确保棚膜表面的水滴会沿着棚膜渗入到地面去;要时刻保证棚膜表面的清洁。如果不经常对棚膜进行清洁处理,一定时间后,暴露在室外的大棚就会在表面沉积大量的尘土或者是水滴等。而这些杂物会使得光照透光率降低30%左右。而且新薄膜在使用期间,其透光率也会随着使用的时间逐步降低。因此对于棚膜表面的杂物,要定期进行清理,尤其是在下雪天,要及时扫除积雪,从而增加棚膜的透明度;可以适当采取一些反光幕的设置,将它悬挂在大棚后立柱的上端,并一直垂到地面上,采用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使地面增光达到40%左右,还能够使棚内的温度提高3℃~4℃,从而更好的促进蔬菜的生长;外界的温度对于蔬菜的生长也很重要,因此为了提高蔬菜的生长温度,通常会在大棚的上面覆盖一些物质,但是这样一来就会降低大棚的透光率,因此还要考虑光照强度。

2.3采取适时通风措施

农业蔬菜在实际的生长过程中,对于外界的温度有一定的要求,如果当外界的温度过高时,就需要采取降温措施,以保证外界温度在蔬菜生长的合适范围内。在大棚内,常采用的降温方式主要有2种:通过通风的方式进行降温和通过遮光的方式进行降温。在不通风的环境下进行遮光,就可以使得大棚内的温度降低4℃~6℃。而通风不仅可以降低温度,还可以保持大棚内的空气有一个较好的流通,将一些有害气体及时排除去,也能够排除大棚内的湿气,减少一些病害的发生,而这对于进一步提高蔬菜的光合作用,促进产量也是极有好处的。在通风的时候,也需要注意通风口应开在避风处,并且不断变换通风口的位置,并保证通风量要由小到大,要禁止出现通风口自然关闭和急剧降温。

2.4壮苗的选择

蔬菜在种植的过程中,除了一部分可以直接播种的蔬菜外,大部分的蔬菜都是需要育苗移栽的,尤其是瓜果类的蔬菜培育,是其后期获得高产、高效益的关键。目前常见的蔬菜育苗主要有露地育苗、夏季遮荫育苗以及冬春季保护育苗3大类。因此在选择壮苗的时候,要尽量选取那些菜根粗且短,节紧密;菜茎粗且短,节紧密;菜叶片大且厚,菜叶色浓绿;没有损伤,没有病虫害,大小均匀的壮苗。在苗移栽的过程中,也要采用护根育苗的方法,从而保护育苗的根毛绝大部分都是完好无损的,增加早期的产量。因此具体的措施如下:

2.4.1优良种子的挑选

在选择种子时,要去除不好的种子,将种子清洗几次,洗净种子表面的杂物,以减少种子表面的病菌。在浸种和催芽的时候,要保证浸种的时间在合适的范围内,既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还需要保证催芽的温度在适宜的范围内,透气要好,避免出现闷种的情况出现。将种子在阳光下晒,达到消毒的目的。

2.4.2为幼芽出土和幼苗生长创造适合的温度

由于夏季光照强度大,雨量较多,在育苗时间内,如果土壤太湿,土壤的透气性就会大大降低,这对于幼苗出土是极为不利的,很有可能造成幼苗出土后病虫害多且严重的后果。可以采用遮阳网、防雨棚以及防虫网等一些设备保护幼苗出土。而在春冬季节,在为幼芽出土和幼苗生长创造合适的温度,可以使用火坑、电热、酿热以及太阳能温床,或者是采用覆盖多层塑料膜来增加大棚内的温度。

2.4.3及时防治苗期内一些常见的病虫害

苗期内,猝倒病、立枯病等一些都是常见的病害。这些病害将会在直接影响到蔬菜后期的生长和产量,因此在病害刚开始发生的时候,就要立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例如可以采用低毒、高效的农药对育苗的床土进行消毒;适当降低苗木的湿度;增加育苗的通风等,从而培养出壮苗,提高育苗质量。

2.5施肥要求

在施肥的过程中,要采用以有机肥为主,施适当量的基肥。但是在施肥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根据蔬菜的种类、土质的情况等因素来确定施肥的种类以及数量;施肥的时候要注意保持土壤的透气性和通风;在平时的施肥中,不能够长期使用追肥以及基肥等,可以在肥料中适当添加一些微量元素,以平衡施肥。

3结语

篇4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水稻栽培;技术要点

1前言

农业是我国基础产业之一,它直接关系到粮食的生产与产量,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新农村发展建设的背景下,农业技术的推广与栽培手段的创新,是解决农业问题,提高农村生活质量的有效对策。水稻生产是我国农业产物中产量最多的,也是人们最喜爱的粮食作物。在我国,水稻种植基本上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热量充足、太阳辐射强,季风差异明显。如何克服冬季种植问题,解决气候干燥带来的影响,通过技术手段落实栽培,是提高产量,保证水稻大范围生产的关键。

2农业技术推广的意义

我国人口数量众多,农业生产直接关系到百姓的生存问题,作为农业大国之一,农业技术的推广直接关系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是解决农业问题和农民问题,缓解城乡压力的有效办法。面对粮食日益紧缺的现状,要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不能单单依靠扩大土地种植面积来解决,更要从技术方面做好完善,结合现代化科学技术,实施新农业生长方针。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由于条件、设备、地区、交通、信息等原因,导致农业技术生产的水平一般,水稻产量也不多。推广农业技术,强化水稻的栽培技术,能够转变农民生产的意识,减少病虫害的威胁,并改变传统的生产技术,尽可能的增大水稻产量和质量,解决我国粮食问题。

3水稻栽培技术要点

3.1育苗选择

水稻育苗分为不同的种类,每种育苗的产量也有很大的差异,在水稻栽培技术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水稻生产区域的气候和环境条件,选择高质高产的水稻育苗。特别是在壮苗生产期间,必须推广农业新技术,做好整平和压实处理,通过适当的施肥浇灌水稻,并调整土壤的酸碱性。

3.2播种准备

播种前的准备工作需要测试水稻发芽的状况,将种子在常温水中浸泡4h左右,再将其置于器皿中,定期观察种子发芽状况,成活率需达到80%以上。整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浸泡种子前需要晒种,目的是保证酶的活性,时间在3h左右;选种时采用一定比例的盐水进行浸泡,水与盐的比例控制得当,并用清水处理种子,保证温度适宜。

3.3田间管理

落实科学的管理,从肥水处理和病虫害防治两方面强化管理,是农业栽培技术顺利推广的关键。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要定期对土地进行施肥,确定泥土之间的混合比例,给水稻提供充足的肥料,解决水资源的灌溉问题。与此同时,还要及时完成浇灌,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实现及早治疗。

4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农业技术在实际推广和落实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水稻的栽培也受到了各种阻碍。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民生产意识不够科学,对技术的创新认识不到位,再加上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制约,使得他们不敢去尝试新的农业技术,生产方式过于保守。与此同时,国家政策的支持也不到位,农业技术过于保守,只是通过报纸宣传推广新技术,没有将技术与实际种植生产工作结合起来,对农业工作的指导也不到位,没有建立一支服务水准高的队伍。

5提升农业技术推广的建议及对策

5.1提高农民的自我投入意识,创新农业技术机制

农民对新技术的领悟能力较差,因此,往往处于被动接受农业种植技术,遇到实际问题不知怎么解决,无从下手。与此同时,突破现有技术的瓶颈,就要具备良好的竞争环境,加大各县政府,乡镇的农业技术培训及交流,同时设置竞争机制,实现不同地区的资源整合,做到不同地区相互竞争比拼,共同进步,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服务质量,确实落实农作物的种植技术,为农民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

5.2科普农业技术推广知识,完善农业推广体系

落实和推广好农业技术,栽培好水稻的生产,就必须做好科学普及,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学意识,以健全的制度推广技术。具体而言,我国农业生产部门和相关的技术推广单位,要对农民进行教学,鼓励他们引进高产、高质量的种植物。政府也要加大投资,成立专门去田地里帮助农民实际解决问题的团队,制定规范化的管理标准,针对不同地区的环境和土地、生产状况实施技术推广,逐渐解决农民在种植中遇到的问题,如病虫害、灌溉等问题,从而推广先进技术,确保农业生产的高质量。

6结语

中国的农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促使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是关键。水稻作为中国西南部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要提高经济收人水平,保证中国人口的吃饭问题,就必须借助水稻生产,为百姓提供高质量的粮食。对此,农业部门要做好技术推广工作,采用现代化技术实施栽培,并做好技术的推广和宣传,转变农民的生产意识,落实好严格管理,切实提高水稻栽培种植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谭继春,宋国志,郭艳明,等.水稻绿色栽培技术要点[J].北方水稻,2015,(5):53,74.

篇5

论文关键词:坝上地区西葫芦栽培技术

 

利用高海拔地区气候冷凉的优势,夏季露地生产西葫芦,5月底6月初播种,7月下旬至8月上旬开始上市,此时正值全国西葫芦上市淡季,平均亩产4000千克以上,可实现产值1500元左右。栽培技术如下。

1、品种选择:法国Tezier公司的天玉西葫芦。耐病毒(西瓜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西葫芦黄化斑点病毒),瓜条长棒形,中绿色果皮,商品性好,植株蔓性,长势中等,产量高。

2、栽培技术

2.1栽培前的准备

2.1.1选择地块:地块应选择前茬未种过瓜类作物,且灌排良好的肥沃壤土。

2.1.2整地施肥:每亩要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3-5方,硫酸钾三元素复合肥或美国产磷酸二铵80千克以上,以色列或智利产硝酸钾颗粒状复合肥50千克以上。1.5-2.5千克微量元素。一般采用地面撒施和开沟集中施肥相结合的方法,将60%的肥料撒施在地面上,深翻30厘米整平后按计划的行距开沟施入剩余和肥料,并与土混匀。土壤中害虫严重的地块,还要掺些“土壤虫菌统杀”,以便减少病虫危害。

2.1.3起垄栽培:按180厘米的垄距打线,顺线起垄,垄平均高度15厘米,形成内高外低的斜面,便于地膜覆盖,垄与垄之间的垄沟宽40厘米左右。在垄沟边的高垄上按株距50厘米,实行三角形插空栽植。

2.2培育壮苗

2.2.1浸种催芽:将种子施入30℃的温水中浸泡4-6小时,捞出晾干种皮,用湿毛巾包起,放在28-30℃处催芽,当幼芽长到0.2-0.4厘米时即可点播.若无催芽经验可直接点播干籽。

2.2.2营养土的配制:营养土应选择多年未种过瓜类蔬菜的无病土壤和优质农家肥配制,有机肥与土的比例一般为3:7-4:6之间。需要注意的是农家肥必须充分腐熟,有机肥必须与原土充分混匀过筛,然后装入10×10厘米的营养钵中,边装边压,留出一部分空间供覆土时用,然后灌水渗透在水中加入适量的杀虫剂(辛硫磷等)防治苗期地下害虫,水渗下后再喷一层3000倍绿亨一号,以防治苗期病害。

2.2.3育苗:育苗时采用小拱棚育苗。一般高冷地区播种时间应掌握在5月中下旬,播种时间过早易发生冻害,播种过晚,又不能及时上市。播种时将种子放在被铲暄的营养钵的中间,播后覆上一层约2厘米左右的湿细土,并盖地膜保墒,覆盖防虫网,防止昆虫传染病毒病。

2.2.4温度管理:播种后保持高温,昼温25-30℃,夜温18-20℃,适宜地温在22-24℃之间,相对湿度80%-90%,一般3-4天即可出苗。幼苗出土后适当降低温度,开始通风,白天维持在25℃左右,夜间13-14℃。从第一片真叶展开到定植前8-10天,夜温可降到10-12℃。

2.2.5水分管理:在底水浇足的情况下一般不再浇水,若干旱时可用喷雾器适当喷水,在定植前8-10天,要降温炼苗。白天15-25℃,夜间6-8℃,使其与露地环境相似。

2.3定植:定植起苗前苗床喷施“阿克泰”或“一遍净”一次,防蚜虫、白粉虱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幼苗2叶一心时选晴天上午及时定植,按大行140厘米农业论文,小行40厘米,株距50厘米,亩定植1500株左右,定植时的双行之间采用三角形插空定植法,以便更好的利用空间,增加通风、透光性,采用坐水定植,待水渗下后封严并扶正瓜秧。覆盖黑色除草膜,从而可以降低田间湿度,又可保持土壤墒情,减少病虫害发生。

2.4定植后管理

2.4.1结瓜前管理:从定植到结瓜前20-25天,以控水、促根、发秧、防徒长为主,培育壮苗,为后期丰产打好基础。定植缓苗后,根据幼苗的生长情况,可浇一次催苗水,同时根据底肥情况随水施人粪尿500千克或者每667平方米施硝酸铵10-15千克,以达到促秧的目的,但此水不宜过大。浇完促秧水后要中耕2-3次,以提高地温、促根壮秧。中耕时切忌伤根,因西葫芦的根易木质化,断根后很难复根,在此期间一般不浇水,否则会引起植株的徒长,从而导致落花落果。但过分干旱时或缺肥时应视情况适当浇水施肥,否则会使秧苗瘦弱,开花过早、过多,导致瓜小,产量下降,品质变差。视苗情而看,如果发生徒长,可喷50%矮壮素600倍液防止徒长,如果秧上瓜码过多,出现坠秧现象,则要及时疏去部分幼瓜。

2.4.2结瓜期管理

2.4.2.1肥水管理:当根瓜座住长至10厘米时,可结合追肥浇一次膨瓜水。

每亩追施二铵或三元素复合肥10-15千克,根瓜采收后,第2个膨大时结合浇水进行第二次追肥,每亩追施硫酸钾或三元素复合肥20-25千克,以后结合采瓜,每采收两次追一次二铵或三元素复合肥,3-5天浇一次水。

2.4.2.2植株调整:露地栽培西葫芦要引蔓,即把枝蔓在田间同一方向牵引,

使枝蔓排列有序,利于通风透光。若营养生长长势弱,要及时疏果,防止坠秧而化瓜,并要及时摘除病叶、老叶,增加通风透光性,减少病害的发生。

2.4.2.3人工辅助授粉:若雄花开放少,座果困难,还要进行人工授粉。

2.4.2.4及时采收:西葫芦在一条主蔓上连续结瓜,下部的瓜如不及时采收,

不但影响上部的幼瓜生长,甚至还会引起化瓜,因此只有靠提高采收率,多采收嫩瓜,才是获得优质高产的途径。西葫芦采收最好在早晨进行。采收时注意不要损坏瓜秧,不要遗漏应采收的嫩瓜。

2.5病虫害防治

2.5.1虫害防治:注意蚜虫、白粉虱、烟粉虱和美洲斑潜蝇的防治。

2.5.1.1蚜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10克/667平方米,或80%敌敌畏乳油1500-2000倍液,或用2.5%溴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喷洒时应注意叶背面均匀喷洒。

2.5.1.2白粉虱、烟粉虱:用10%吡虫啉或3%啶虫脒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25%阿克泰水分颗粒剂3000-5000倍液喷雾。

2.5.2.3美洲斑潜蝇:掌握在幼虫2龄前,用1.8%阿菌素乳油3000倍液,或5%锐劲特悬浮剂,每667平方米用17-34毫升,加水50-75升喷雾.

2.5.2病害防治:要注意对霜霉病、疫病及其它病毒病的防治,在发病初

期及时防治,打除病残叶,严重的整株拔除,并带出田外消毁。

2.5.2.1霜霉病:用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72%克抗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

2.5.2.2疫病:防治方法同霜霉病。

2.5.2.3病毒病:用5%菌毒清水剂400倍液,或0.5%抗毒剂1号水剂300倍液或20%毒克星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喷雾。

篇6

1 场地的选择

水源充足、通风良好、温度稳定、保湿性好、便于调节光照、远离养殖场、垃圾推。

2 物料的准备

2.1 原材料 凡是新鲜、无霉变、未腐烂的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等养份的可利用的工农业下脚料都可以,根据不同品种,因地制宜选择材料,通常使用锯末子和玉米芯。

2.2 配方

2.2.1 传统配方:以1锅2000袋计算

主料锯末子50斤:阔叶硬杂木为佳(松木除外)粗的比细的好,无霉变陈的比新的好。玉米芯30袋:新鲜、无霉变,粉成花生粒大小,过细影响菌丝生长。

辅料麸子7袋:新鲜、无霉变,纯度高。玉米面200斤:新鲜、无霉变。油质饼3斤:(棉籽饼、豆饼、瓜子饼)新鲜、无霉变。二氢钾:0.1-0.2%食用菌专用的6袋。尿素:18斤。硫酸镁:10斤。过磷酸钙:60斤。多菌灵:用50%的可溶性食用菌专用的6袋。石灰:80斤。石膏:60斤等。

其它菌袋(聚乙稀塑料袋)220-230×520×4道13公斤。套环:直径7cm,用包装带截成22cm长,用钢锯条或电烙铁制作,1公斤做250个左右,16公斤。皮套:3斤有5000个左右。纸盖:封口纸,报纸制作。煤:1000斤。菌种:200袋。

2.2.2 新配方;以1锅2000袋计算

主料锯末子、玉米芯:和传统配方一样。

辅料食用菌菇农乐系列一平菇专用增效料,1200斤。

其它和传统配方一样。

3 拌料和装袋

3.1 拌料:充分拌均,水分适宜。①玉米芯预湿,使水分充分浸透。②把预湿后的玉米芯与专效料混拌均匀,加适量水,水不渗出,以免养分流失。③第二天拌料,加上锯末,边掺头一天拌均的料,干拌细拌一遍。④加水,拌料均,使含水量达到60~65%,也就是一搓成团,一碰即散,PH值达到8~9,及时装料。

3.2 装料:松紧适中,水分均匀。先把塑料袋一端扎好,把底打起,随装随压实,装料松紧要适中,手按料袋有弹性,手抓料袋有硬感,装时坚硬杂物要检出,破袋要用胶带粘补,装完扎口,随时翻料,及时灭菌,装完不超过4小时,以免料酸化变异。

4 灭菌

4.1 搭建灭菌锅 简易锅炉,在锅炉一侧。平地上铺一块4.5m×4.5m的塑料,用砖搭成4m×4m的框,里面插花立砖,同时把锅炉的出气管放进,上面放上粗铁丝网或钢筋网,铺上一层袋子,最好用麻袋。

4.2 装锅 摆放装完的袋子(2000袋),上面蒙上一层塑料,加上一层扇布,四周用沙袋压好,搭建好灭菌锅。

4.3 烧锅 把锅炉里加水至八分,点火加热,当料温达到100℃(用温度计)时开始计时,一般情况维持12小时以上,在灭菌过程中前期火要猛,使温度迅速达到100℃(一般需3小时)以后要稳,使温度维持100℃以上,达到灭菌效果,在灭菌过程中,利用看水管及时将开水加入,以免干锅。灭菌后停止加热,等温度降低后,再将料袋取出,灭菌完成。

5 接种

5.1 菌种的选择 目前栽培的有65个平菇品种,都比较适合我地区栽培种植。

5.2 菇棚、菇房消毒 接种提前15天左右对大棚进行消毒处理,对棚内进行杀虫杀菌工作。方法:用硫磺进行熏蒸,用量为15g/立方米,通常棚内密封都不是很严格,所以应该把用量加大到20-25g/立方米,密封熏蒸24-48小时,然后可以进行通风换气,使棚内保持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环境。

5.3 接种室的消毒 在消毒之前应该把灭好菌的菌袋降到25℃以下,以及所接种用的一系列的工具包括菌种,一起移入接种室,利用表面消毒,结合熏蒸消毒的方法进行消毒工作。表面消毒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指的是用来素水进行表面喷洒,使用浓度2~3%,用浇花的小喷壶兑2盖就可以。熏蒸消毒,就是用高锰酸钾和甲醛进行空气中杀菌,使用方法为甲醛10ml兑5g高锰酸钾每平方米,密封熏蒸8-10小时。

5.4 接种 当时间达到后,方可进行接种,工作人员进入接种室进行接种时,应该对所穿的服装、手、工具,用来素水或酒精进行消毒处理,然后才可以进行接种,方法是:打开菌袋一端的袋口,把种子打成花生粒大小的颗粒状,用量为5-10%,均匀的放入袋内,再用套环和报纸进行封口,依次地另一端进行接种,记住在操作过程中手、工具不能碰培养料,避免带入杂菌,最好在低温的时候进行接种(低于20℃)。

6 养菌

接好的菌袋应该及时搬入干净、避光、通风良好的菇房,菇棚内进行养菌,在养菌的过程中应该记住这四大要素温度5-30℃,最适为22-26℃;湿度55-70%;

光照,暗光培养;空气,适当通风。

7 合理排放菌袋

通常在气温高的时候,采用井字架码块,一般气温在20-26℃时,块高为5-8层,当气温升至28℃,降低到2-4层,间距不少于50cm,同时加大通风换气,当气温升至30℃,菌袋必须单层摆放,并加大通风散热,当气温达到35℃以上迟迟不降温,必要时可以泼冷水降温,相反气温低时可以加大垛的高度和密度。

8 适时倒袋,翻垛

正常情况下7-10天,应倒垛一次,若温度上升过快应及时倒垛,调整菌袋的排放位置,使菌丝均衡生长,并根据气温和料温的变化,及时调整排放的高度和密度,以免造成烧菌的现象。

篇7

1农业技术推广的意义

农业发展离不开农业技术的支持,农业技术的运用保证了粮食供应的来源,提高了农作物质量。目前,中国已根据农产品种类、种植方式等形成了一整套的推广体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业技术推广向多样性、专业性、简便性方向发展。现阶段,需将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在此过程中需要科学技术的催化和推动。只有将科学技术切实运用到农业生产中,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助力农业良性发展。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中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能从根本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升中国的农业竞争力[1]。

2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现状

2.1农民新技术运用程度较低

对于水稻种植户而言,农业推广技术属于新兴生产技术,在较短时间内接受比较困难。随着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持续开展,农业推广技术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从当前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城市化现象明显,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外出务工,留守农村的大部分为儿童和老人,农村地区的农业技术推广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另外,由于宣传工作不到位,稻农知识水平有限,对新技术和新理论的接纳能力比较弱,无法将其运用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农业增产效果较差。水稻种植体系不完善、推广工作不细致、稻农对新技术缺乏领悟能力,导致在实际工作当中稻农仍然沿用传统方式来种植水稻,阻碍了水稻产业的发展。

2.2农业技术推广方式缺乏实际意义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在推广农业技术的过程中,需深入到基层群众中,确保农业技术满足农业生产需求,真正发挥出农业推广技术的巨大价值。当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并不全面,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很难顺利完成,导致农业技术推广失去了实际价值和作用。针对深入基层推广的技术人员,由于技术参差不齐,农业技术推广时间不统一等导致农业生产与农业技术需求之间相脱节。在实际推广工作中,推广形式单一且效率慢。在新时期,需加大推广新型农业信息推广技术,可显著提高农业生产质量。

3农业技术推广对策

3.1提高农民的自我投入意识,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机制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需要技术人员指引,高素质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是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但是如果没有农民的积极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将很难顺利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应带动农民积极性,让稻农积极参与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积极对农民进行培训,指导农业生产,激发农民的自我投入意识,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机制。

3.2科普农业技术推广知识,完善农业推广体系

可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普及农业技术推广知识,积极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管理制度,为农业技术的推广奠定良好的基础。技术人员需定期向上级部门汇报技术推广工作进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推广对策;其次,建立问责机制及推广保障机制,保证推广过程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改进传统推广模式,了解农民需求,加大各类新媒体农业技术推广力度。

4水稻栽培技术要点

4.1育苗

育苗前需科学选择种子,挑选出质量好的种子,结合农业生产地区的经济情况和气候条件等,选择土壤与湿度最适宜的地区育苗,为水稻高产打下基础。育苗时,需根据水稻长势及生长环境科学进行农业生产活动,保证育苗质量及幼苗存活率。在正式播种前,需测试种子发芽率,将水稻种子在温水中浸泡,之后将泡好的种子放到专门的器皿中观察发芽率,通常发芽率应高达90%以上。在壮苗期间内要将苗床压实,保证幼苗可以吸收到充足的水分,但土壤不宜过于板实,避免出现板结的现象。育苗期间需做好水肥管理工作,合理控制水肥比例,保证土壤酸碱度[2]。

4.2播种准备工作

第一,将苗床地选择在背风向阳、地势稍高且水源方便的地区,且上一茬作物没有残留除草剂,提前5~7d扣棚;第二,水稻浸种前选择晴天晒种2~3d,通过晾晒可以提高种子酶活性及促进杀菌,晾晒过的种子干燥均匀,吸水速度一致,发芽整齐;第三,浸种消毒。需提前调查水稻种植地的气温条件,当水温30℃时应浸泡种子12h,当水温20℃时应浸泡种子20h。当种壳透明且谷粒断面中间无白心,种子胚乳和胚界限明确,无清脆声时可结束浸种。根据实际情况翻动种子,避免上下药量不均匀出现恶苗病。第四,催芽。催芽与未催芽的出苗时间需相差3~4d,催芽不仅可以保证出苗整齐,还可以缩短出苗时间。催芽时,将种子放置在60℃的水中搅拌,当水温为30℃、浸泡3~5h后捞出直接催芽。这种方式更适合机械插秧。第五,配置营养土。选择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土质疏松、无病害、无农药残留的田地,向田床上撒施草炭土或腐熟的农家肥,可提高土壤通透性;第六,当连续5d内日平均气温高达15℃以上才可以播种,播种时间不宜太早[3]。

4.3整地

育苗完成后平整土地,采取机耕方式,整地深度为20cm,水层深约3cm,平整土地可保证水稻充分吸收土壤水分。

4.4移栽

当秧苗生长到3~4叶时需及时移栽,插秧深度为2cm,密度控制在20~22株/hm2较为适宜。

4.5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可保证水稻高产,田间管理工作包括施肥、灌溉、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在水稻生产过程中,若出现苗木短缺的情况,需及时补充苗木,避免浪费土地资源;除草时需合理使用农药,避免药物残留影响秧苗质量。防治病虫害时,需合理选择药剂并控制好用量,避免害虫产生抗体,防治时可综合使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手段,减少农药对水稻生长的不良影响[4]。

参考文献

[1]谭惠康.试论农业技术推广及水稻栽培技术要点[J].农村科学实验,2019(17):43.

[2]符驹.试析徐闻县农业技术推广与水稻栽培技术要点[J].农家科技,2019(1):13.

[3]李海燕.农业技术推广及水稻栽培技术要点[J].江西农业,2019,151(2):12.

篇8

关键词:水稻栽培;农业技术推广;技术分析

一、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

我国自古以农立国,虽然近年来国家经济发展重点集中在第二、三产业,但是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没有发生变化。“十三五”规划纲要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保障口粮绝对安全”作为农业生产的根本要求,充分说明了国家对农业发展的关切程度。我国人口已经突破14亿大关,对于粮食的需求量也不断提升,传统的农业生产和水稻栽培技术显然难以适应社会需求,必须要与时俱进的进行技术改革和推广。

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但是由于国内各地区经济水平的差异化影响,尤其是在中西部的农村地区,农业技术、生产设备还相对落后。因此,尽快推行农业技术推广,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单位面积产量,成为现阶段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二、水稻栽培的技术要点

1、科学化选择育苗

水稻的育苗重点是选择品种,水稻品种应当满足尽可能大的增加产量,选择应当因地制宜,结合水稻种植地区的地理特性,实现高质高产的水稻。其次,注重壮苗时期,采用农业技术推广知识,整平压实床土,为利于稻苗的根系发展及水分的下渗,土壤紧实度要求控制良好,不能过于结实以至于板结,随后,将有机肥和土壤按照特定适宜的比例进行配置,最后调整土壤呈酸性。

2、播种准备控制

播种前的准备工作需要测试水稻发芽的状况,将种子在常温水中浸泡4小时左右,再将其置于器皿中,定期观察种子发芽状况,成活率需达到80%以上。整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浸泡种子前需要晒种,目的是保证酶的活性,时间在3h左右;选种时采用一定比例的盐水进行浸泡,水与盐(Nacl)的比例达1.12即可,合理控制好温度在12℃左右,时间为8天左右,随后将种子置于清水中洗净,保证适宜的温度,一般25℃即可,进行催芽过程。

3、整地准备

稻田耕作采用格田形式,要求土地平整,对于轮耕制度,需要进行翻土过程,为规范性作业,翻土标准控制在深度20cm左右,结合旋转翻土,保证水整地过程的顺利进行,水整地过程目的是改良土壤,保证泥浆质软,泥不外露,并在水整地后期进行施肥。整地过程中,不乏土壤中含草较多的情况,应当采取药物封地灭草的方法。

4、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主要包括两点,一点是肥水管理,另一点是病虫害管理。施肥对水稻的生长至关重要,通常将人和牲畜的粪便作为水稻种植的基肥,将之与泥土混合均匀,之后再施加有机化肥,确保水稻生长所需的养料;水稻的灌溉主要注意把控灌溉时间及灌溉水温即可,灌溉时间及水温将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一般而言,水稻的灌溉时间控制在每年的7月下旬之前完成,水温控制在18℃左右,保证水稻正常生长,且不影响产量。其次是病虫害管理,控制水稻的病虫害管理主要是采用预防结合的措施,早期进行水稻病虫的监测,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除虫除草是保证水稻产量的关键,应当结合农业推广技术做好控制预防工作,并采取适量农药治理。

三、农业技术推广面临的问题

在初步的试行中,总结农业推广工作中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部分农民传统生产观念根深蒂固,加上自身文化水平偏低,因此对于新技术的理解、学习和掌握较为缓慢。尤其是一些以来现代化设备,或是新型的种植技术,许多农民存在半信半疑的态度,不敢主动进行尝试,因此农业技术的推广也面临重重阻力;第二,国家虽然从宏观层面上制定了农业技术推广政策,但是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加上地方农技部门的宣传程度不足,导致农业技术推广仅仅停留在报纸、电视报道等层面上,没有在“田间地头”得到落实。在这种情况下,农民也很难真正掌握农业生产技术,难以发挥应有的教育培训效果;第三,农技部门服务意识不强。基层农技部门缺乏足够的专业性人才,加上服务意识缺乏,往往是被动的等农民上门询问,才给予技术指导,没有发挥应有的服务职能和主动性。

四、优化农业技术推广的对策

1、科普农业技术推广知识,完善农业推广体系

提升农业技术推广,首先要完善推广体系,做到基本的服务到位。增加农业技术的专业知识,引进农作物高产高质量的新技术,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大人才的引进,政府加大投资,成立专门去田地里帮助农民实际解决问题的团队,制定规范化的管理标准,逐渐解决农民的问题,如病虫害的问题。

2、提高农民的自我投入意识,创新农业技术机制

农民对新技术的领悟能力较差,因此,往往处于被动接受农业种植技术,遇到实际问题不知怎么解决,无从下手。与此同时,突破现有技术的瓶颈,就要具备良好的竞争环境,加大各县政府,乡镇的农业技术培训及交流,同时设置竞争机制,实现不同地区的资源整合,做到不同地区相互竞争比拼,共同进步,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服务质量,确实落实农作物的种植技术,为农民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

结语:农业技术推广是全面提升我国农业经济水平的主要手段之一。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地区经济差异、农民传统思想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农业技术推广仍然面临重重阻力,但是作为农技推广人员,应当客观看待工作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和工作经验,通过转变服务态度和优化工作方式,为实现水稻栽培技术的推广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动力,进而实现我国水稻的高质高产。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