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2 09:32:1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电磁辐射安全,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昨天,本报曾经报道过的全国首例电磁辐射人身伤害案在宣武法院开庭审理。北京检测仪器有限公司退休职工沙玲在庭上指控20年前其怀孕期间,受到单位三台仪器的电磁辐射,导致女儿出生后身患多种疾病。
沙玲诉称,1983年10月,北京检测仪器有限公司因工作需要,将三台LWF-B等离子体低温灰化装置设备放置在她所在办公室隔壁和门口使用,该设备电磁辐射性强,对人体危害极大,特别是对孕妇造成的影响及后果更为严重,在这种高电磁辐射的工作环境下,她于1983年12月怀孕后一直工作到分娩。由于受高电磁辐射的影响,女儿自出生起就身患多种疾病,最终右肾被切除。
北京检测仪器有限公司律师翟端生则出示证据称,沙玲本人是残疾人,1975年的诊断即证明沙玲胸部有畸形,其女儿所患疾病有可能是遗传。此外,当时的检测结果表明,该仪器的电磁辐射为零。到目前为止,沙玲没有举证其身体受到伤害的证明,其提交的证据全是其女儿的诊断证明,如果沙玲自身没有受到伤害,就无法证明其当时受到电磁辐射。
法官当庭表示,在沙玲申请对电磁辐射与其女儿多病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进行鉴定后,法官向北京市法庭科学技术研究所咨询,该所答复称其技术水平无法对此进行鉴定,而且目前也没有部门能进行鉴定。对此,沙玲表示,在没有相应资质部门能鉴定的情况下,法院应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论证。
据国外资料显示,电磁辐射已成为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致病源之一。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列出了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五大影响:
电磁辐射是心血管病、糖尿病、癌突变的主要诱因;
电磁辐射对人体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造成伤害;
电磁辐射是孕妇流产、不育、畸胎等病变的诱发因素;
电磁辐射直接影响儿童的发育、骨髓发育、导致视力下降、视网膜脱落,肝脏造血功能下降;
电磁辐射可使女性内分泌紊乱,月经失调。
为此,我们选取了一些常用的电子产品,如智能手机、路由器等进行了电磁辐射测试,通过测试,我们取得了一些新的发现,我们常用的家用无线路由器无线辐射信号很小,远远低于国家安全标准,完全可以放心使用。手机也不想人们说的那么耸人听闻,正常使用在我国卫生部规定的安全范围内,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二、我国电磁辐射的安全标准及安全值估算
2.1我国电磁辐射的安全标准
我国对电磁辐射防护问题一直十分重视,质量监督部门、环保部门、卫生部门、军队等都制定了相应的电磁辐射标准,其中卫生部的标准最为严格。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的GB9175-1988《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以电磁波辐射强度及其频段特性对人体可能引起潜在性不良影响的阈下值为界,将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标准分为二级。
GB9175-1988《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中辐射强度分级安全范围见表1所示。
2.2电磁辐射安全值估算及测试仪表选取
根据GB9175-1988标准,微波的一级安全值为E
在我们所测的电子产品中,智能手机发出的用于通信的电磁波频率是在0.8GHz到2GHz的范围内(通信制式不同会有区别,1GHz是10 9 Hz)。微波炉里的微波为2.45GHz左右,上述电子产品的电子辐射的一级安全值为E
电吹风机、电饭煲工作时,周围产生的电磁波频率属于低频电磁场,一级安全值为E
本次测试我们采用德国WG公司的EMR300射频电磁分析仪,测试单位为V/m,分辨率为0.01v/m。该测试仪表可用于3KHz-60GHz超宽带范围测试,满足不同测试需求的全频率覆盖。
三、常用电子产品的电磁辐射测试及分析
本次测试中我们主要选取了一些生活中常用的电子产品,进行电磁辐射测试,主要包括:智能手机、无线路由器、微波炉、电吹风机等。
3.1智能手机
在智能手机的电磁辐射测试中,我们首先测试了待机时的电磁辐射数据,因为待机是手机最常用的状态。然后我们还测试了来电时的电磁辐射值、正常通话时的电磁辐射值、呼出时的电磁辐射值,还有平时听音乐的电磁辐射值,等等,并将测试数据记录于表中。
通过测试:
智能手机在来电时及呼出时,电磁辐射值较大,由此说明手机在搜寻基站的过程中瞬时功率较大,此时的辐射也最强。测试中约一半测试的手机在1厘米近距离时,电磁辐射值超过或接近一级安全限值。
通话时电磁辐射值比来电时降低,表明正常通话状态下,只要维持较小的功率即可,但近距离电磁辐射值比待机时大,有些手机接近一级安全限值。
平时待机时电磁辐射值最小,表明手机处于平时待机状态时,信号强度较小。
听音乐和充电时与待机时基本相同,大部分机型在安全范围值内。
随着距离的增加,电磁辐射值大大降低。
新手机比旧手机电磁辐射小,表明手机在使用过程中可能由于器件老化,电磁辐射增大。
正牌手机比水货电磁辐射小。
3.2微波炉
微波炉是利用微波具有的热效应,通过振动食物内水分子的过程,达到加热或煮熟食物的目的。我们本次测试时,将微波炉设置为中火状态为食物加热,在微波炉正前方2厘米、50厘米、1米处,分别测试,测试数据从10V/m降至2V/m。
从测试数据可以看出:
微波炉在2厘米的近距离时,电磁辐射值较大,但电磁辐射随距离增大而迅速衰减,在离微波炉1米之外,辐射大幅降低,处于安全范围。
3.3无线路由器
从测试数据可以看出:
无线路由器TP-LINK在1厘米近距离时电磁辐射值大于1V/m,不过也处于安全范围内,距离稍有增加,电磁辐射值很快就大大降低,20厘米后即可达到0.3V/m左右。
3.4一些家用电器
从测试数据可以看出:
对于家庭中常用的电器,如电饭煲、电吹风等,经过测量,电磁辐射值也在安全范围内,并且随着距离的增大也显著降低。
四、主要结论及防护方法
4.1研究结论
使用通过实地测试,对测试结果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
1.电子产品的电磁辐射会随着使用距离的增大而迅速减小。
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家用电子产品周围的电磁场强度远远小于安全范围值。
2.电饭煲、电吹风、无线路由器电磁辐射不大。
电饭煲、电吹风、无线路由器在正常使用距离情况下,电磁辐射远远小于安全标准值。
3.使用微波炉时保持一定距离。
使用微波炉时距离在1米外,一般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4.手机的电磁辐射比其它电子产品要高一些。
手机在来电时和呼出时,电磁辐射比其它日常电器要高一些,通话时电磁辐射大大降低,待机时和听音乐时电磁辐射较小。
4.2主要防护方法
对于不同的电磁辐射污染源,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防护措施:
1.正确使用手机。
手机来电时和呼出时,释放的电磁辐射量很大。在手机接通几十秒后,电磁辐射强度大大降低。因此,我们最好在手机接通几十秒后再接电话。在接电话时,要尽量使头部离手机远一点,或采用分离耳机与话筒来接听电话,同时,尽量缩短通话时长。
2.尽量在正规专卖店购买手机。
在对同款的某智能手机进行辐射值测试时,我们发现辐射值较大的手机是在网上商店购买的(疑似水货),而辐射值较小的手机是在实体店购买的。应尽量在正规专卖店购买手机。
3.电器摆放不能过于集中。
由于电磁场的能量具有叠加效应,在卧室中,要尽量少放、甚至不放电器。电器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并尽量避免同时使用多台电器。
4.注意人与电器的距离,能远则远。
在使用电吹风机、微波炉等产品时,尽量与设备保持一定安全距离。
5.定期更新设备。
新产品的电磁辐射值相比较要小一些,对手机、微波炉等电子产品可考虑定期更换。
关键词:电磁辐射,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O441 文献标识码:A
1 城市电磁辐射污染源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无线电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通讯、信息产业等各个领域并深入到千家万户,它给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文明,但同时也把人们带进了一个充满人造电磁辐射的环境里。电磁辐射主要分为天然产生和人为产生,过量的天然电磁辐射和人为电磁辐射均会造成电磁辐射污染。一般而言,城市电磁辐射污染主要指人为电磁辐射污染,按照电磁波频率的大小,人为电磁辐射源又可分为工频辐射源和射频辐射源,其中射频辐射源释放的电磁波的频率较高且频谱范围较宽,其电磁辐射的影响范围也较大。各类电磁波发射系统、工频辐射系统、利用电磁能的工业、科学、医疗设备等甚至包括部分家用电器,均是城市电磁辐射的污染源或潜在污染源(见表1) 。
由表1可知,城市电磁辐射污染源(含潜在污染源)的种类多、分布广,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广播电视、雷达、卫星通信及移动通信对区域电磁辐射水平贡献较大,各种电子设备、室内线缆布设是居室电磁辐射污染的主要来源。
2 城市目前电磁辐射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
2.1 我国相关法规、标准还需要继续完善
1997年我国颁布的《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是我国仅有的针对电磁辐射污染防治的立法,属部门规章。随着城市空域电磁辐射环境的日趋复杂,该管理办法已不能完全满足目前辐射环境监管的需要,主要表现为法规的内容相对滞后、效力级别低、难以有效执行。虽然广播、电信、电力等部门在《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无线电管理条例》、《城市电力规划规范》等法规和规范中对电磁辐射污染防治作出了相应规定,但《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中的部分制度在这些法规中没有得到充分反映,在实际执法过程中常常出现电磁辐射污染纠纷的各方当事人各执一词、各执一法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尽快制定与实施更高级别的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法。
在电磁辐射防护标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上世纪80年代末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和卫生部的《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88)是我国电磁辐射防护领域的2个基本标准,但它们对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标准的规定存在不一致。管理标准的不一致直接导致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和监测部门采用的标准不一。而且,这2个标准的法律效力相同,发生冲突时需呈请国务院裁决其适用性。第二,关于高压送变电设施的工频电磁场强度限值尚无国家标准,相关部门推荐暂分别以4kV/m和0.1mT作为居民区工频电场标准和磁感应强度标准,这直接导致输变电设施电磁场评价标准的针对性不强,即对于不同电压等级的输变电工程均适用相同的标准限值。因此为做好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和管理工作,应统一各标准中的管理限值,并加快设立尚未制定国家标准的电磁辐射设施的辐射水平限值。
2.2 城市空域电磁辐射能量密度不断增大
电磁辐射技术的广泛应用已造成城市空域电磁能明显上升。根据资料调查显示,某地区环境电磁辐射污染1991-2006年进行调查,该地区平均辐射强度增长17.5倍,年均增长率达12.1%。此外,根据有关资料调查显示,某市部分居住社区的电磁辐射监测结果虽符合《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的1级标准(小于5V/m),但100KHz~3GHz频率段的电场强度已接近容许场强值的上限,部分社区的复合功率密度出现个别值超标现象。
2.3 电磁辐射纠纷日益增多
近年来,公众的辐射防护意识逐渐提高,对居住环境的电磁辐射暴露水平也更加重视,电磁辐射污染纠纷随之逐年增多。引发电磁辐射污染纠纷的主要原因有:在社区建设移动通信基站、10kV变电站等电磁辐射设施;在社区附近建设高压输变电设施、电气化轨道交通设施;房地产开发商隐瞒商品房周围电磁辐射污染现状,以及电磁辐射污染致人身伤害等。
2.4 电磁辐射设施环境敏感性日渐增强
城市和广播电视通信技术的发展使电磁辐射设施与公众的距离得以缩短,电磁辐射设施的环境敏感性随之日渐增强,主要表现为:城市扩张使一些广播电视和无线电通信发射台逐渐被新建城区包围,造成局部居民生活区场强较高;城市用电需求的增加及电网改造工程的实施使大量高压输变电设施进入城市市区,而且电压等级不断升高,其产生的工频电磁场可能对公众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其产生的噪声可能干扰广播和无线电通信;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居民区被通信基站包围,虽然单个基站的功率较小,但是大量的通信基站会使城市空域电磁场不断增强,另外,高层建筑顶部建有的微波定向天线、卫星天线等,易造成对高层建筑的电磁污染;城市交通的迅猛发展使交通干线的电磁噪声不断加重,在车流量高峰时段的交通路口,电磁噪声值可达44~50dBμV/m。
3 对策与建议
在利用电磁技术推进城市建设、创建便捷生活的同时,应以电磁辐射防护管理办法与防护标准为依据,加强电磁辐射环境管理,优化电磁辐射设施布设,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以降低或避免电磁辐射对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的不利影响。
3.1 不断完善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法规、标准
现行的《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已不能适应当前电磁辐射监管的需要,而且其与广电、通信等领域制定的相关法规无法全面兼容,因而适时制定与电磁辐射污染防治相关的专项法规势在必行。该法规须在综合考虑电磁辐射污染源及其辐射特性的基础上,以风险预防为原则,以保护环境与公众健康为出发点,建立健全城市电磁辐射环境容量控制制度、电磁辐射设施规划制度、辐射设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辐射环境监管与监测制度、辐射环境风险预防制度、辐射危害事件处理与报告制度、公众参与制度等。
此外,为规范电磁辐射设施的辐射水平、提高电磁辐射环境监管能力,并为解决电磁纠纷提供标准数据支持,应加快出台统一的电磁辐射防护国家标准。该标准应根据电磁辐射的危害性,并借鉴国外标准限值,在总结电磁辐射设施的辐射水平及我国城市电磁辐射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统一《电磁辐射防护规定》与《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中关于电磁场强度及功率密度的导出限值。同时,还应出台相关电磁辐射安全管理导则,明确主要辐射设施的建造使用规范、管理要求、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等内容。
3.2 加强电磁辐射环境管理
为保护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促进各类电磁辐射设施的规范、有序发展,需切实加强对电磁辐射环境的管理。首先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规范,落实电磁辐射设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审批制度、“三同时”制度、监测制度、公众参与制度等。其次要明确城市空域电磁波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电磁发射设备,防止造成城市空域局部电磁污染。实施区域电磁辐射环境容量控制措施,对可能造成周边辐射环境污染的中短波发射台实施异地搬迁,对微波天线等辐射源周围的建筑物高度予以限制,控制室内微蜂窝基站天线的悬挂高度及影响半径,如高度不宜低于2.3m,影响半径约为1m,室外宏站与周边敏感建筑的水平距离应保持30m等,高压线两侧50m内不宜建设学校、住宅及医院等环境敏感建筑。
3.3 采用电磁辐射控制技术
可以通过采取电磁辐射控制技术来防治电磁辐射污染。第一,通过产品设计、工程设计等方式有效减少电磁辐射,如在输电线路设计中采取提高输电导线对地高度、进行双回路导线逆相布置、高低压导线分层架设等方式,变电站的进出线在穿越居民区和人口密集地段时采用地下电缆布设方式。第二,通过优化设计减少基站数量并降低天线增益,如根据通信基站的发射功率、天线高度和方向图、基站覆盖区的边界场强等条件对通信基站覆盖区进行优化设计,在达到最佳地域覆盖和最佳通话质量的同时,尽量降低天线增益,减少电磁辐射污染。第三,通过屏蔽辐射源降低电磁泄漏,可采取被动屏蔽、主动屏蔽方式对辐射源进行屏蔽,还可采用高频接地方式将屏蔽体内产生的射频电流导入大地,有效避免屏蔽体成为二次辐射源。第四,增加环境保护目标与电磁辐射源间的距离及绿化。研究表明,树木具有吸收电磁能的作用,在电磁波的传播路径上进行植被绿化,可增加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第五,采用滤波技术抑制电磁干扰,通过滤波线路将有用信号提取出来,同时阻截干扰信号通过。第六,开发利用防电磁辐射材料。利用防电磁辐射材料对电磁波的吸收或反射等特性,在建筑、交通、包装、服装等领域使用防辐射材料可有效衰减电磁辐射强度,如使用碳素系列和金属系列等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防电磁波玻璃、吸收电磁波的涂料等用于建造房屋便可有效阻挡室外电磁波进入室内。
3.4 普及电磁辐射知识
城市空域及居室内广泛存在的电磁辐射因其无色、无味、无嗅的特性容易被公众忽略其存在的同时,也极易引起公众的恐慌,进而导致发生电磁辐射纠纷事件。相关部门应积极开展电磁辐射知识宣传工作,增强公众的辐射防护意识,使其了解过量电磁辐射的可能危害,正确理解生活中人为电磁辐射的来源及其实践的正当性、安全性,掌握如何降低居室电磁辐射的方法或防护方法。此外,相关部门在监管工作中要切实落实公众参与制度,并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与广大公众及电磁辐射设施建造运营单位共创安全的城市电磁辐射环境。
参考文献
关键词:通信基站 电磁辐射 环境管理
中图分类号: TN91 文献标识码: A
一、基站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是电和磁交互产生的一种能量,电磁波可分为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和微波。通信基站的电磁波属微波,移动通信GSM使用的是890MHz-954MHz,3G使用的是1920MHz-2170MHz,而日常使用的微波炉一般是2450MHz。
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电磁辐射能够产生致畸效应、诱发白血病和癌症、影响生殖系统及心脑血管系统等。我国著名雷达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小谟认为,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且不是短期内可以发现的;中华医学会放射与防护学分会主任委员李开宝教授也指出,不排除通信基站天线对儿童造成危害的可能;然而,目前尚无数据表明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与疾病存在直接联系。
目前,我国通信基站周围环境中的磁辐射强度应符合国家《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88)规定的“一级标准”(安全区),即,基站周围电磁辐射环境功率密度远低于10 w/cm2。与其它国家相比,我国的该标准相对严格,欧洲大部分国家现行标准为200 w/cm2。
二、意见和建议
2.1 严格执行环保审批验收制度
虽然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法存在立法空白,但也是有法可依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可能产生电磁辐射污染的规划和项目都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电磁辐射环境保护法》第七条明确提到,省级环保部门负责对豁免水平以上的电磁辐射项目和设备(通信基站属该范畴)申报登记、环评审批、验收,县级以上环保部门对本辖区电磁辐射环保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此法第二十条则要求在集中使用大型电磁辐射发射设施或高频设备的周围,不得修建居民住房和幼儿园等敏感建筑。
因此,环保执法部门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对未获得环保审批即进行建设或已投入使用的基站,尤其是建设在居民楼内的基站,应依法责令停止建设或使用。其次,要严格审查基站的建设地址、规模、类型、基站的频率、功率、天线高度、角度等与环评审批和验收的符合情况,发现问题,依法处理。
2.2 加大知识宣传,消除公众顾虑
电磁辐射因看不见、摸不着,其污染就会带有神秘性,也是人们谈“辐”色变的原因。加大对电磁辐射知识、国内外电磁辐射标准限值、我国基站建设的程序、通信基站环保技术要求等的宣传力度,疏堵结合,才能消除基站电磁辐射污染的隐蔽性,增强基站天线设备安装的透明性。
此外,应倡导企业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加强电磁辐射污染防治,并采取措施打消公众对辐射安全的顾虑,减少投诉量。2013年3月中国移动首次在杭州西湖蒋村花园的小区绿化带里,树起了一个“基站辐射电子显示屏”,该屏显示了该区域国家电磁辐射标准限值和实时值,使看不见、摸不着的电磁辐射透明公开,放心存在。
2.3 加强对基站的监督管理
虽然,目前国际上尚无因通信基站电磁辐射造成人体危害的案例,但不排除基站电磁辐射污染对周围居民低剂量、长效应、潜在的暴露风险。市、区级环保执法部门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做好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基站天线电磁辐射区域设置警示标识以及验收合格标牌;定期对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强度进行抽查监测,严格执行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制定电磁辐射环境内部管理制度和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建立运行安全档案;督促基站项目建设前后向周围群众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7号
2、《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国家环保局第18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91号
4、《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88)
5、电磁辐射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与影响邱丽莉 UNDP妇女与环境国际研讨会 (2001年1月)
【关键词】移动基站环境安全电磁辐射模型软件仿真
一、引言
随着通信需求量的增加,为保证整个网络的信号覆盖和通信质量,兴建了大量的基站,这同时增加了环境中电磁辐射水平,引起了社会对电磁辐射对公众健康的影响的广泛关注。因此,探究基站电磁辐射对环境及公众健康的影响意义重大。对于处于不同的地形地貌、环境、地区等的不同类型的基站天线,电磁辐射也各不相同,实地测量费时费力,需要对于具体移动通信基站天线辐射的电磁场值的大小和分布情况,才能研究电磁污染程度,从而确定通信基站选址是否合适。本文从理论数值计算方面分析和研究,模拟基站天线电磁辐射过程。实用软件进行仿真,节省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更高效,合理,全面的建立基站。此模型的建立与推广应用对通信基站的辐射环境管理,设计建设,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诚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电磁辐射环境规划和保护具有现实意义和深刻影响。
二、国家颁布的技术标准
国家环境保护局、卫生部颁发了《公众照射导出限值》(GB8702-88)与《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分级标准》(GB9175-88)两个主要技术标准,并颁布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两项技术标准。1997年3月,又国家环境保护18号令及《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规定:在一天24小时内,电磁辐射场量在任意连续6 min内的平均值应满足(30~3000MHz):
职业照射≤2W/m2=200滋w/cm2
公众照射≤0.4W/m2=40滋w/cm2
三、模型建立
3.1电磁辐射模型一:理论预测模型
自由空间是指一种理想、均匀的、各项同性的介质空间,当电磁波在该介质中传播时,不发生反射、折射、散射和吸收现象,只存在电磁波能量扩散而引起的传播损耗。
电磁波在自由空间中的传播损耗公式为:
Ls=32.45+20lgr(Km)+20lgf(MHz)
式中:Ls―――电磁波在自由空间的损耗;r―――天线轴向与被测点的直线距离;f―――电磁波的频率;
测试点实际接收的电磁波接受功率为:
从表四的预测结果中看出,当远场轴向距离为14.63m时,符合国家一级标准,功率密度已下降到0.08W/m2以下。
两个模型得到的安全距离大致吻合,也就是说,当场点距离大于14.63m以后,都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移动基站的电磁辐射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四、软件仿真
在实际操作中,模型的计算比较繁琐,而将理论模型导入软件,制出专门分析移动基站电磁辐射的软件,便于我们对移动基站的选址、估算。
我们利用VC++中MFC应用程序框架制作软件进行仿真,将上述两个模型导入软件中,系统自动计算,只有当两个模型的求解值都满足国家一级标准时才输出可以建立基站。
在图3中输入相应参数。
参考文献
[1]黄云飞,黄美美. 900MHz移动通信系统基站电磁辐射对环境的影响,2010
[2]马海卫,庞新新,刘振.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特点及水平[会议论文],2004
[3],徐辉.认识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特点,保护环境,实现移动通信的可持续发展[会议论文],2003
[4]王亚民,张永富,张金明.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布点的讨论[期刊论文],2002
[5]张海鸥.移动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仿真模拟及应用[学位论文],2010
一般家用电器的确都会产生电磁辐射,很多人之所以担心电磁辐射影响健康,是因为混淆了电磁辐射和电磁污染的概念。电磁辐射和电磁污染其实是两个概念。家用电器一般使用的是低压电,只会产生低频电磁辐射;而电磁污染则是电磁辐射超过一定强度(即安全卫生标准限值)后的结果,电磁污染会对人体产生负面效应,如头疼、失眠、记忆衰退、血压升高或下降、心脏出现界限性异常等。根据国家的相关标准,只要小于12伏/米,家电的电磁辐射就达标了。
我们家里一般有的,如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电磁辐射都很小,只要不集中摆放,一般不会升格成电磁污染。这些家电一般只要摆放在离人经常逗留处1.5米之外,就能大大降低对人体的损害。
不过应该重点注意的是,带变压器的低压电源磁场一般比较高,但也不用过分担心,因为0.3米远的距离就能保证安全。家中最常见的辐射较大的东西,比如手机充电器,现在家家都有手机,大部分家庭还不止一部,所以会有很强的辐射,充电时应该与人保持距离,尤其不要放在床头。
在如今的“电器化”时代,环境中的电磁辐射几乎无处不在,尤其是在摆满各种家电产品的房间内,电磁辐射源更多。对此,消费者提高警惕是必要的,但是应该了解到,一般的家电电磁辐射只要处理得当,并不会造成电磁污染,也不会对健康产生多少负面影响。
我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日常防护:
一 ,距离:电磁辐射的传播是随距离、按指数有规律地衰减,距离越长,衰减指数越多。
因此在使用电器时,拉开一定的距离,即可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如使用电视机和微波炉时,在距离3米外就可以避免伤害。
二, 时间:电磁辐射对人体的损害与使用的时间也有关系,作用时间越长,受损越大。
故孕妇等特殊情况的人操作电脑的时间,每周不应超过20小时。孕妇看电视的时间每天应控制在两小时以内。
这是一份典型的电磁辐射测试报告,你可以明显看到图中央有一条标注为“EN55022 CLASSB 3M”的分界线,左上角标注了场强单位dBμV/m,横坐标是表示的频率范围从30MHz到1GHz。图中呈波浪形的电波图形代表测试产品在每个频率上的最大电磁辐射值,如果整个电波图形都在分界线以下(250MHz前应低于40dB,之后应低于47dB),就说明该产品符合电磁兼容标准,你没有必要为它的电磁辐射担心。
“电脑辐射大,要少用电脑。”
“怀孕了一定要穿防辐射服,这样才能保护胎儿不受辐射。”
“在电脑面前放一盆仙人掌,可以防辐射。”
“我用的是日本防辐射贴、防辐射卡,国际认证,防辐射效果最好。”
……
在《微型计算机》3・15专题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读者都对上述防辐射的“真知灼见”提出了质疑。这些说法一直流行于大众,相互传播。但是,我们身边的、包括电脑在内的IT产品真的辐射很大,会严重危害到人的身体健康吗?这些流行的防辐射方法真的有用吗?
其实大家对于电脑辐射的担忧,更多源于对电磁辐射和核辐射的误解,将两者的性质和危害弄混淆了。实际上,电磁辐射和核辐射完全是两种不同的能量产生形式,对人体的危害,即对原子和分子的结构破坏力也有天壤之别。包括电脑在内的IT产品发出的是低频率、低能量的电磁辐射,迄今尚无真正权威可信的研究报道得出电脑辐射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的结论。
尽管如此,从防患于未然的角度考虑,我们仍然认为过量的照射对人体健康不利,因此各国政府和电信部门早就制定了电磁兼容标准。目前最通用的电磁兼容标准主要有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的FCC Part 15,欧盟的EN55022,以及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制定的CISPR 22,这三种标准规定了相似(但并不相等)的限值。我国国内大多采用的是欧盟EN550 22:2006(CISPR22:2005)标准,该标准于2009年10月1日开始生效,无线频率的测试范围从30MHz至1GHz。(关于电磁辐射和电磁兼容标准的深度介绍 请参考《微型计算机》2011年4月上的《你必须了解的辐射知识》一文)。
前段时间央视曾报道了防辐射服对手机的电磁辐射无效,甚至还有反作用的新闻,引起了大家的高度关注。那么除了手机之外,包括电脑在内的IT产品又有多大的电磁辐射,那些流行的防辐射方法有没有效果呢?《微型计算机》评测室特别策划了本次专项测试。我们将在3米法电波暗室中测试产品的电磁辐射量,该测试环境得到了FCC(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和Nemko(挪威电器标准协会)的认证,测试采用欧盟EN55022:2006标准,测试频率从30MHz到1GHz。
本次测试包含两部分,其一是测试辐射源的实际电磁辐射量,包括笔记本电脑、LCD显示器、键盘一体机、Andriod平板、iPad和一台模拟全频段辐射的噪音源,这个噪音源主要是为测试防辐射服而准备的。第二部分更加重要,是验证防辐射产品的实际效果,包括防辐射服、普通机箱、防辐射机箱、防辐射贴、防辐射卡和仙人掌盆栽,通过使用这些产品的前后对比就能知道它们究竟有没有效。
我们选择了一台主流笔记本电脑Acer Aspire 5750G为代表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笔记本电脑的电磁辐射量刚刚符合标准,辐射量最大处发生在790MHz频率,达到46.09dB,离4 7 d B的标准限值仅差0.91dB。还有些小尖峰可能被当作误差而没有被测试程序记录为有效值。
我们在实验室“因地制宜”挑选了一台AOC 152V显示器为代表进行测试。虽然它的型号很老,但做工扎实,从背后的散热孔可以清楚地看到其内部的金属防护罩。测试表明LCD显示器的电磁辐射量符合电磁兼容标准,最大电磁辐射量只有31.3dB。
键盘一体机是最近才出现的新玩意,MC评测工程师在测试这款微步WB-X5+5223时就在考虑它的电磁辐射问题,因此加入到本次测试当中。可以看到它的电磁辐射超过了规定的标准,最大电磁辐射量发生在239.99MHz,达到51.65dB,超标了4.65dB。
平板是现在越来越流行的IT产品,而且当我们手持平板时,它与人体的距离要比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亲密”得多,因此我们挑选了三星Galaxy Tab 10.1为代表进行测试。由于平板的金属密闭结构特征,其最大电磁辐射量仅为29.71dB,离标准线还有15dB以上的安全距离。
抱着好奇心,我们也对流行的iPad进行了电磁辐射测试,看它与Andriod平板有无不同。结果表明在相近的结构下,iPad的最大电磁辐射量也只有30.41dB。就使用金属外壳的高端Andriod平板和iPad来说,可以认为它们使用起来不会对人体健康有电磁辐射影响。
为了模拟IT产品在高负载运行时的最大电磁辐射状态,我们使用了York EMC Services的专用噪音源,它能发出30MHz到1GHz的高电磁辐射量,全频段都能超过电容兼容标准的限值。如果防辐射服能够“降服”它,那么对电磁辐射更低的IT产品的防护自然不在话下。噪音源的最大电磁辐射量高达82.44dB!
许多电脑玩家都很关注防辐射机箱,市面上这类产品也非常多,但它真的能降低电磁辐射值吗?普通机箱和防辐射机箱有区别吗?为此我们使用了一台“外观控”的低价普通机箱和一台防辐射机箱,安装相同的主流平台,在运行大型游戏的状态下进行测试。
测试后发现,普通机箱在198.88MHz处超标了2dB,而防辐射机箱的最大电磁辐射量仅为28.5dB,距离标准还有11.5dB的安全余量。
总体上,两种机箱有一定的防辐射效果,但防辐射机箱对电磁辐射的屏蔽效果要明显好于普通机箱。造成这个差异的原因,我们将在最后通过对机箱的拆解进行分析。
目前防辐射服使用的面料主要有所谓的100%纯银纤维、纳米银纤维和金属纤维,这样一件品牌孕妇吊带衫的售价分别在360元、180元和100元左右。它们能不能阻挡电磁辐射呢?我们先把York EMC Services噪音源装入一个纸盒子,再分别用上述三种防辐射服完全包裹住这个盒子(单层包裹),分别测试其泄露出来的电磁辐射量,与噪音源的电磁辐射量进行对比,就可以知晓其防辐射效果。
在测试报告中可以看到,防辐射服(100%纯银纤维、纳米银纤维和金属纤维)包裹住噪音源后,其最大电磁辐射量(下方的电波图形)分别降至24.79dB、60.32dB和56.63dB,对电磁辐射的削弱幅度分别达到57.65dB、22.12dB和25.81dB。也就是说,如果能对辐射源或人体进行完全包裹,那么防辐射服的确能起到防辐射效果,其中100%纯银纤维面料的效果最好,纳米银纤维和金属纤维面料的效果稍差。
防辐射贴是大众广为使用的防辐射产品,我们测试的这款日本普思可灵Pulse Clean 21更是防辐射贴中的高端产品,售价近百元,号称获得了“第11届世界发明大会发明金奖”(发明专利号:US005945051A)。它声称通过释放负离子,对手机、电脑、微波炉、冰箱、空调甚至汽车都有防辐射效果,只要粘贴在上述电器设备上即可起效。于是我们将它分别贴在LCD显示器和键盘一体机上,测试其实际效果。使用防辐射贴之前,LCD显示器的最大电磁辐射量为31.3dB,使用之后为31.24dB,两者的差异几乎可以看作是误差。同样在键盘一体机上,使用防辐射贴之前其最大电磁辐射量为51.65dB,使用后仍为51.65dB。可见,防辐射贴对降低电磁辐射没有任何效果。
防辐射卡也是非常受大众欢迎的防辐射产品。我们测试的这款乐康人体防辐射卡(加强型),声称“可以吊在胸前或者放置在电脑与人之间的位置(键盘或者主机附近最好),还可放在衣兜或者钱包里,边走边防辐射,孕妇必备!”,甚至还有所谓的专业测试仪的测试视频可供观看。我们对它的测试方法与防辐射贴相同。
我们将防辐射卡放在LCD显示器和键盘一体机旁,测得其最大电磁辐射量分别为34.09dB和51.66dB,与使用防辐射卡之前相比没有变化。这无疑说明,防辐射卡也没有任何防辐射效果。
除了“专业”的防辐射贴、防辐射卡之外,仙人掌盆栽也常常被大家摆放在电脑旁,用来防辐射。使用同样的测试方法,在LCD显示器和键盘一体机旁边放上仙人掌盆栽,测得最大电磁辐射量为31.23dB和52.05dB,并未降低电磁辐射量,说明仙人掌也没有防辐射效果。
测试总结
看过了这么多电磁辐射测试报告,让我们再为大家完整梳理一遍。
屏蔽电磁辐射的两大关键:金属和密闭
大家知道,电磁辐射依靠电磁波进行传播,只有金属才能有效阻挡电磁波。要完全屏蔽所有的电磁波,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一个密闭的金属结构,把电磁波和人体隔绝开来。
而对于非密闭的金属结构来说,电磁波将从开孔和缝隙中泄露出来,电磁波的波长越短(频率越高),就需要越小的开孔和缝隙才能阻挡它。因此更现实的做法是尽量缩小开孔和缝隙,这样也能屏蔽大多数电磁波,让电磁辐射值保持在安全标准之内。
现在我们掌握了防辐射的原理,再来看防辐射的方法。电磁波从电子设备这一源头发出,然后被人体吸收,因此要减小这个伤害,要么控制源头泄露出来的电磁辐射量,要么做好人体的电磁辐射防护。但从本次测试来看,人体防护和源头控制的实际效果截然不同。
人体防护都是忽悠
先来看当下最流行的防辐射服。由于防辐射服所用的面料添加了金属丝,并且编织结构较为紧密,因此其面料本身是具有一定电磁屏蔽效果。在完全包裹辐射源或人体的情况下,它的确能阻挡电磁辐射。
但是,当我们身穿防辐射服的时候,不可能做到完全包裹,总会露出头和四肢,此时又如何呢?我们又进行了一次模拟实验,用效果最好的100%纯银纤维防辐射服包裹装有噪音源的纸盒子,只露出盒子顶部的一面(模拟人体身穿防辐射服,只露出头部)。此次测得的数据大幅超标21.25dB,最大辐射量达 到68.25dB。实际上我们身穿防辐射服时,暴露的远不止头部,而且防辐射服的领口、袖口、下摆的空隙也很多,电磁波几乎是无孔不入。因此防辐射服的屏蔽效果非常有限,更多的是起到心理安慰的作用。
除了防辐射服之外,流行的人体防护方法还有防辐射贴、防辐射卡、仙人掌盆栽,以及更离谱的防辐射眼镜、防辐射挂饰、防辐射钛金戒指等。它们都无法对辐射源或人体形成密闭的金属结构,又哪里来的电磁屏蔽功能?其广告宣传所谓的释放负离子功能也与电磁辐射毫无关系。除了工业用的专业辐射屏蔽服之外,“民用级”的人体防护纯属忽悠。
防辐射只能从源头控制
既然人体防护无效,我们只能从辐射源的电磁屏蔽上想办法。
在辐射源的测试中大家可以看到,显示器、平板、iPad等金属结构密闭性较强的IT产品发出的电磁辐射完全符合电磁兼容标准,我们平时是可以放心使用的。
而不容易形成密闭结构的IT产品,比如笔记本电脑、键盘一体机发出的电磁辐射量就要高一些。至于玩家们常常讨论的裸机平台运行是否安全,看看在普通机箱的防护下电磁辐射尚且超标,裸机运行就更不安全了。
一、电磁辐射的来源
电磁辐射的来源主要有天然电磁辐射和人造电磁辐射。
1.天然电磁辐射
天然的电磁辐射是一种自然现象,主要来源于雷电、太阳热辐射、宇宙射线、地球的热辐射和静电等。例如雷电就是一种很常见的天然电磁辐射,它除了可能对电气设备、飞机、建筑物等直接造成危害,还会在广泛的区域产生从几千Hz到几百MHz的极宽频率范围内的严重电磁干扰;另外,火山喷发、地震和太阳黑子活动引起的磁爆等都会产生电磁干扰。天然的电磁辐射对短波通信的干扰极为严重。
2.人造电磁辐射
(1)无线电发射台,如广播、电视发射台、雷达系统等。
(2)工频强电系统,如高压输变电线路、变电站等。
(3)应用电磁能的工业、医疗及科研设备,如电子仪器、医疗设备、激光照拍设备和办公自动化设备等。
(4)人们日常使用的家用电器和电子设备,如微波炉、电冰箱、空调、电热毯、电视机、录像机、电脑、手机等。
二、电磁辐射的危害
随着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和房地产开发,一些原来建于城市周边的传输发射中心和高压线等设施周围也开始进行开发建设,小区环境和室内环境中的电磁辐射污染问题也就随之而来。电磁辐射到底对人体有什么危害?据有关专家介绍,其危害主要有六个方面。
危害之一:可能是造成儿童患白血病的原因之一。医学研究证明,长期处于高电磁辐射的环境中,会使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原生质发生改变。意大利专家研究后认为,该国每年有400多名儿童患白血病,其主要原因是距离高压线太近,受到了严重的电磁污染。
危害之二:能够诱发癌症并加速癌细胞的增殖。电磁辐射污染会影响人类的循环系统、免疫、生殖和代谢功能,严重的还会诱发癌症,并会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殖。
危害之三:影响人类的生殖系统,主要表现为男子质量降低,孕妇发生自然流产和胎儿畸形,等等。
危害之四:可导致儿童智力残缺。据最新调查显示,我国每年出生的2000万儿童中,有35万为缺陷儿,其中25万为智力残缺,有专家认为电磁辐射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危害之五:影响人们的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悸,失眠,部分女性经期紊乱,心动过缓,心搏血量减少,窦性心律不齐,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等等。装有心脏起搏器的病人处于高压电磁辐射的环境中,就会影响心脏起搏器的正常使用。
危害之六:对人们的视觉系统有不良影响。由于眼睛属于人体对电磁辐射的敏感器官,严重的电磁辐射污染会导致视力下降、白内障等。
三、电磁辐射的防护
关于电磁污染的标准,学界争论还在继续,但我们还需在各种电磁辐射环境中工作与生活,我们该如何预防并减轻电磁辐射对自身的伤害呢?
1.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重视电磁辐射可能对人体产生的危害,多了解有关电磁辐射的常识,学会防范措施,加强安全防范。如:对配有应用手册的电器,应严格按指示规范操作,保持安全操作距离,等等。
2.不要把家用电器摆放得过于集中,或经常一起使用,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剂量辐射的危害之中。特别是电视、电脑、冰箱等电器更不宜集中摆放在卧室里。
3.各种家用电器、办公设备、移动电话等都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操作。如电视、电脑等电器需要较长时间使用时,应注意至少每1小时离开一次,采用眺望远方或闭上眼睛的方式,以减少眼睛的疲劳程度和所受辐射的影响。
4.当电器暂停使用时,最好不要让它们处于待机状态,因为此时可产生较微弱的电磁场,长时间也会产生辐射积累。
6.居住、工作在高压线、变电站、电台、电视台、雷达站、电磁波发射塔附近的人员,佩带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经常使用电子仪器、医疗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人员,以及生活在现代电气自动化环境中的人群,特别是抵抗力较弱的孕妇、儿童、老人及病患者,有条件的应配备针对电磁辐射的屏蔽服,将电磁辐射最大限度地阻挡在身体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