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恋爱情感心理学8篇

时间:2023-10-12 09:32:1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恋爱情感心理学,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恋爱情感心理学

篇1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恋爱;团体心理辅导

一、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丁・赛利格曼所倡导,力求用一种开放、欣赏得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积极的人格特质,赛利格曼通过研究,提出了人类共同拥有的二十四种美德。二是积极的情绪,关心人的积极的主观体验,探讨人类的幸福感,建构未来的乐观主义态度;三是积极的组织系统,即温馨的环境、积极向上的团体氛围、幸福民主的家庭环境等等。

二、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由清华大学的樊富眠教授引入中国,它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人际交互作用,促使成员在交往过程中通过仔细观察、学习、体验,从而帮助团体成员认识自我、接纳他人,以此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综合上述观点,本研究认为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团体领导者根据团体理论,利用团体动力,通过有目的的团体活动促使成员获得关注此时此刻的恋爱感受,从而获得感悟和体验,促使成员改进行为,调节情绪。

三、积极心理学与团体辅导结合的可行性

(一)两者思想的相似。首先两者的研究思想都倡导人本主义的思想。积极心理学倡导积极的人性观,将使人的一切潜能得到充分的实现。团体心理辅导将挖掘人的潜能,促进成员的发展作为自己的目标。其次两者都重视预防和发展,积极心理学是塑造积极认知,积极情绪,积极人格。团体心理辅导的重点在于预防,其根本目标是为防止未来问题的发生而提供服务,促进成员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实现社会心理预防。

(二)实际应用的可行性。塞利格曼利用积极心理学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实践研究发现,积极心理干预能够改善个体的生活满意度,对非临床被试的研究发现,积极干预能显著提高被试的幸福水平并降低抑郁症[1]。由此可见,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的团体辅导能够有效地改善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其生活满意度[2]。

四、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恋爱团体心理辅导的开展

(一)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恋爱团体心理辅导的概念。在团体情境下,运用积极心理治疗的理念和技术,通过大学生团体内人际互动,促使成员在温暖、安全、尊重的团体氛围下,建立对其恋爱观的积极认知、感受积极情感体验、形成积极人际关系,发展积极恋爱行为,培养健康的恋爱交往心态。

(二)如何应用积极心理学思想进行大学生恋爱团体心理辅导。总目标:①了解正常的恋爱心理,协助成员认识自己、了解异性。②协助成员认知爱情成分,并澄清自己的择偶条件,建立切实的择偶标准。③协助成员建立恋爱关系间相互尊重与平等的观念,形成积极的恋爱观。④协助成员理解爱的发展,了解阶段矛盾,培养健康的恋爱交往心态。⑤协助成员感悟爱是成长,正确掌握失恋时的自我调适之道。⑥协助成员分享愉悦的恋爱关系。

阶段性目标:团体形成(成员彼此熟悉、了解团体性质、形成团体契约);进行辅导(运用积极心理学团体心理辅导技术进行辅导);团体结束(巩固效果处理情绪)

团体性质:同质的、结构的、发展性团体小组

参加对象:通过招募和面谈,共14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7人,10人曾经谈过恋爱,4人尚未恋爱(大三6人,大二4人,大一4人)。

团体辅导设计:本次辅导进行6个单元(每周1单元),每次辅导的时间为2h.按照“热身―活动―分享―总结进行。每个单元的主题分别是:爱的相聚、爱的认知、爱情地图、爱的轨迹、爱的成长、爱的分享。

团体活动地点:根据各单元的主题选择地点。

(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恋爱团体辅导开展的意义。理论意义:本研究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结合团体心理辅导的相关理论,拟探讨出一套提高大学生恋爱幸福感的团体辅导方案,不仅扩展了大学生恋爱和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内容,而且有助于扩大积极心理理论与技术的应用范围,为当代大学生塑造积极心态,提升恋爱幸福感提供理论指导。

实践意义:积极心理学恋爱团体辅导创造了一个模拟真实恋爱的情境,为成员提供了社交的机会,增强了积极情绪体验,促进了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塑造。并在同质团体里,其积极心理学理念更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从而有效的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四)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恋爱团体辅导的反思和展望。由于现在国内的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大部分都是对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训练、自信心训练等的团体辅导,很少有对大学生恋爱进行团体辅导的训练。而在中国知网上用“积极心理”和“团体心理辅导”两个关键词进行检索,积极心理取向的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只有五篇,其研究内容主要体现在自杀意念、心理健康、积极的主观体验等方面,很少有对大学生恋爱进行研究的团体心理辅导。所以在未来,高校应该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开展大学生恋爱团体心理辅导,提高大学生恋爱幸福感,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爱情婚姻类课程是高校为在校大学生提供的,帮助他们正确处理两性关系的情感类课程。事实上在处理两性关系中,越来越多的学生需要来自教师或者情感专家的帮助。选修课根据性别差异从爱情观、婚姻观对青年男女分别进行引导,教会他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探讨如何处理爱情相关的相貌、个性、经济收入、家庭背景等因素和爱情之间的关系。课程还会涉及到婚前以及同,教学生保持健康的性观念以及安全的。这类课程教育学生了解自身以及对方的性格和情感需要,理性地看待情感中出现的问题,正确处理双方的意见和分歧,避免造成情感悲剧,给双方心理和生理上带来伤害,让他们对待爱情上变得更成熟。

高校举例

2010年,广东金融学院教师梁燕君开设了《爱情心理学》课,梁燕君担任学生辅导员多年,她认为,爱情是热门话题,常常有学生向她倾诉感情方面的烦恼,但学校选修课大多是与金融、经济相关的课程,因此便产生开设这门课的想法。“如果有同学告诉我他‘牵手成功’了,期末就得最高分。”梁燕君在开学第一课时就给学生列出拿高分的标准。梁燕君开设这门课程没几年,但学生的反应火爆程度却超她所预料,讲台都挤得黑压压的,不少没选上课的学生慕名前来。“如果你不爱他,是否愿意和他结婚?”“你们的父母是先恋爱再结婚,还是先结婚再恋爱?”课堂上,她就抛出很多现实的问题。离婚、异地恋、同性恋等话题也是课堂不可回避的内容。梁燕君鼓励学生要在大学中学会恋爱,积累经验,一句“如果牵手成功肯定给最高分”让台下学生精神为之一振。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孙中欣的公选课《同性恋研究》自2005年开课以来,就成为了复旦大学最热门的选修课之一。孙中欣开设这门课的目的并不是指望通过一门课程来改变世界,但她希望至少可以让外界慢慢了解这部分群体。希望利用文化的多元化来逐渐改变传统的观念。“关注太少,他们会觉得被冷落、受歧视;关注太多,他们又会觉得烦――这是特定人群的正常敏感心理。”孙中欣说,在日益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应该抛弃道德批判的视角,重新看待这个群体,给他们更为宽松的环境。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首次开设的《爱情与婚姻》选修课受到了学生们的热捧,80个名额的课程,引来了近千名学生竞选。《爱情与婚姻》由该校心理咨询老师邹凤梅主讲。与大学生想对恋爱的真谛有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的急迫心态与巨大需求相比,现实中关于大学生恋爱的中肯而又有建设性的声音实在少的可怜――这或许就是为什么作为大学生选修课的《爱情与婚姻》能享受到必修课都很难享受到的待遇。大学生恋爱,除具有一般青年恋爱的特性外,往往还有一些独有的心理特点。比如,注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把恋爱当做一种情感体验,或是充实课余生活的一种消遣文化;失恋态度不够宽容,承受能力较弱,爱情搁浅后长时间处于心理阴暗期,失去对爱情和未来的信心;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学习滑坡严重;恋爱观念开放,传统道德淡化等。“恋爱与婚姻生活是需要学习与经营的。”谈起开课初衷,邹凤梅说。在接触到的心理咨询案例中,邹凤梅发现,大学生谈恋爱的人群中,存在盲目“练爱”的现象。“他们为了恋爱而恋爱,没有考虑到婚姻、家庭、责任。”看到那些在爱情路上盲目无措、反复受伤的青年男女,邹凤梅决定帮助大学生以健康的心态迈入爱情关系。

篇3

心得体会其实就是简略写出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或文章的内容,然后写出自己的意见或感想。换而言之就是应用自己的话语,把读过的东西,浓缩成简略的文字,然后加以批评,最重要的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课的心得体会,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大学生心理课的心得体会一

坚持心理健康,既能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也能经受各种事件的发生。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坚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下头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关于心理健康的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考!

在科学技术飞速提高,知识的今日,人类也随之进入了情绪负重的年代。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组成部分,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自然就十分敏感。可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本身存在着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梦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

种种心理压力积压在一齐,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作为天子娇子,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欢乐的基础。所以,在大学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及时为学生疏通心里,排解压力,指引方向的作用。

那么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员,我们如何来确定自我或者是周围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项基本原则:其一,心理与社会环境是否趋于一致。其二,心理与行为行动是否趋于一致。其三、人的情绪在一个阶段内是否稳定。

如果一个人出现了与以上违背较大的情绪,那么他就可能存在必须的心理障碍。那么什么叫心理障碍呢它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出此刻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终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它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表此刻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如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境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以上的情绪状态,显然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所以大学生有必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做到心理健康。我们能够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坚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本事,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坚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坚持进取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主动与学校的心理咨询师沟通。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理解,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能够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忙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把握自我,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所以当我们心中感到压抑时,就应当及时主动的与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面提高自我的身心素质,才能迎合二十一世纪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才能在其中搏击翱翔,走向成熟,迎接挑战。

大学生心理课的心得体会二

大学生心理课感想,老实说,在学大学生心理课之前,我还是挺混乱的。受伤的时候会很伤心,成功的时候又会洋洋得意。特别是到了大学之后,自己得意和失意的周期极短,大致为周期反复,自己也很无奈。大学生心理课这门课早早的就想上的,老觉得心理学很古老也很神秘。看过弗洛伊德的传记,了解了一点心理学的知识,看了一些心理学的电影,觉得心理学更加难以捉摸了。通过这一学期的心理课程学习,我大体上了解了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思想原理,并被心理学的规律性和科学性所折服。尽管还没有接触到心理学最为神奇的催眠(我所认为的),但是,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为我们分享的那些调节情绪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已经很值得我慢慢体味的了。

现在,我能够感觉到自己有这样的能力,在心理上遇到麻烦(沮丧、不快)的时候,自己已经能够跳出意气用事的躯壳,上升到一个精神的高度,用逻辑理性去驾驭思想,而不是被情绪驱动着去郁闷,去彷徨。高中的那段时间是挺自卑的,大概是因为压力大的缘故吧。很敏感所以更容易受挫。不管做哪一件事情,小到等车没等到,也会很生气,郁闷半天,总是在心里重复这样一个声音:为什么别人能够做到,我却做不到呢?很受伤的花很多时间去疗伤。现在,上来心理课之后,开始懂得要对自己好一点,好多事并不是自己的错。尽管是个女生,特别伤心委屈的时候,找个朋友说说,或者藏个角落好好哭哭,跟老爸老妈好好撒撒娇,总之,不能让无名火腐蚀了自己本该阳光的心灵;生病或者其他原因,干什么都不在状态的时候,不要老是去苛刻自己,没什么的,只是因为生病的缘故,应该对自己好一点的;看到自己的短处的时候,不要总是在心里怨天尤人或者自惭形秽,用行动告诉他人,也告诉自己吧,在某一方面,我才是最棒的!

我曾经看了一本书,叫做《20秒看破人心》,当时觉得挺邪乎的。现在觉得,有点相信了。潜意识控制的行为,很多时候会暴露出对方很多想法的。出于更加了解别人思想的目的,也许当中还有好多其他原因吧,我对心理学很是入迷。但是,真正到正规心理学课之后才大学生心理学感想,心理素质与能力、人格特质、心理健康及创造力既有密切的关系,也存在着差别。大学生心理素质建构应以人的大脑发育规律为基础,以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为依据,将理论思考与实证研究结合起来。

近年来,大学生谈恋爱现象日益普遍,但有相当一部分恋爱者的恋爱心理不正常。然尔恋爱婚姻又是大多数人一生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与追求的人生目标。因此,需要更好地了解恋爱心理特点、规律及当代大学生恋爱中存在的问题等相关知识,才能把这场恋爱谈好。通过老师的疏导,使我了解了大学生恋爱观。

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学》的学习,我不仅增长了不少心理知识,同时也学会了如何调节心理问题,我知道了爱情的本质;知道了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恋爱观;知道了怎样才能谈好一场恋爱??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爱可以给人以激情,爱可以给人以力量,因此爱对人是相当重要的。但草草恋爱又将带来不良后果,因此在恋爱之前需要认清什么是爱情。

爱情是一队男女之间建立在性需要基础上的一种强烈的内心情感体验,是基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对对方的最真挚的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的终身伴侣的烈的感情;是两颗心灵相互向往、吸引、达到精神升华的产物;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

现在大学生恋爱特点是:爱得快,失去爱也很快。曾经在网上听宁波大学学生处处长严建雯说:“现在的大学声谈恋爱很快进入状态,但消失地也快。他们把从影视媒体中看来的情节加以模仿,从不做过多的设想。这样短暂的爱情只会双方带来伤害。”很多大学生由于恋爱而忘记了自己来到大学的任务,忘记了自己本质是什么?还忘记了刚来时父母的教诲,忘记了父母的期望!

悲伤、痛苦、绝望、忧郁、焦虑、虚无等情绪使当事人受到伤害。是失恋中的一个严重的问题,通过学习,使我了解了一些这方面的处理方法。

通过学习,使我给自己了一个定位,是我认识到什么是恋爱

1、摆正爱情与学业的位置,作到两者兼顾,两不误。

在恋爱之前要向导自己是一个学生,那么学习便是学生的天职,那才对的起自己是个学生。恋爱是,要向导爱情三要素中的“责任”首当其冲,而要负得起这个责任,靠得是能力,而能力是靠不断地学习和锻炼。因此恋爱生活中,学习这个环节相当重要。若不然,为爱情而荒废了学业,那到头来什么本领都没学到,找不到好工作,承担不起对恋人的责任,那你们的爱情就毫无力量,也就宣告失败。相反你学到了,负起了责任,也就保住了爱情。

2、树立正确是恋爱观才是关键

首先必须正确理解爱情的真正含义,这一点在文章开头已说过,此处不再详谈。其次要理智的选择终生伴侣,寻求志同道合的爱情,这样爱情才更可能长久。

3、要有正确的心理素质

为使我们在现代爱情中游刃有余进退自如,需要做好如下几点。

相信爱情,但不迷信爱情。相信天长地久的真正爱情是存在的,但期望它会超越一切是不现实的。

主动和理解的心态,以主动的姿态,自信的追求爱情,而不会让爱情一自己的追求失当而葬送。

具有爱的能力。爱的能力包括付出的能力,理解的能力,宽容的能力和自我承担的能力。此外还需要有一点心理弹性,了解一点爱情心理,有一点经济基础。

4、培养恋爱中的道德意识

为减少情感纠纷中的外人非议,就需要培养自己的恋爱道德意识,主要要做到恋爱双方相互平等。自觉承担责任,这也是爱情本质的体现。要文明相亲相爱。正确处理爱情与友谊的关系。

大学生心理课的心得体会三

通过这学期对大学心理(二)的学习,我对心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首先是对心理学的发展史有了一定了解,然后是学习了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并且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很多人生的知识,在团体活动中大家彼此敞开了自己的心扉,积极的参与到了集体的活动中,在此中再一次体现了集体的力量…

在心理咨询的活动课中,我认识到了人心中脆弱一面,有时心灵事多么的需要他人的呵护,那种心与心的交流才能让人体会到交流得喜悦,我们的心理咨询的模仿有时会让人感觉像节目表演,但是大家真诚的心却又不能不让感动,初次它让我体会到了那种帮助别人的喜悦。

活动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活跃课堂气氛,真正达到育人效果。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活跃的生动的并且有一定新意的活动中受到教益和启迪,促进知行的结合。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激发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结,形成了信念之后,进而需要在行动中表现自己。此时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把健康高尚的情感向外投射,为他们提供展现自己行为的机会和场所。

这学期我还参加了我们学校的心理协会---沁心港湾,这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大家在一起共同努力,不仅学到了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识,还为其他同学提供心理方面的服务。特别是今年的5.25活动更是深深的感动了我,老师与同学们的亲密交谈让同学们,还有我有懂得了很多很多……而且在这里我可以把在心理课上学到的知识付诸与实践,让我学而致用!

完成了大学心理学(二)的学习,我对自己大学四年的生活有了初步的规划,对以后的路,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一个初步的规划。

可见,心理学对我们大学生的帮助之大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交际方面都可以用到这方面的知识。

这门选修课我很感兴趣的一门,我有种不用逼自己去专心听课,而是那种不由自主被老师所吸引的感觉。可见心理学真的有它的魅力所在啊!

虽然我选修的心理课结束了,但我对心理知识的学习却还没有结束,或许心理学跟我以后的职业没有什么很大的联系,但是心理学知识对于我的帮助却是长远的,甚至是一生的。

大学生心理课的心得体会四

这个下半学期的大学心理健康课让我觉得受益匪浅,大家的普遍感受都是很喜欢这门课,也觉得老师讲课很有趣很吸引我们。这门课也让我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了更深的了解。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因而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而现今的大学生也面临着很多心理问题和冲突。所以我认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课程很有必要,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课程进行引导,有利于促进我们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在这学期的这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上我收获了很多。学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的重要性,我们很多时候比自己想象的更优秀,所以要相信在这世上我们是的自己。不要总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去掩盖自己的不足,而是要发现挖掘自己身上的优点。而要悦纳自己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全面客观的评价自己。其次要培养自信心,每天保持甜美的笑容,要相信爱笑的人运气总不会差。还有就是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激励自己,相信自己可以越来越好。

而在人际交往方面我们要学会与人多沟通。而要有良好的沟通我们首先要学会倾听,听比说更重要,我很喜欢老师课上给我们讲的关于苏格拉底的名言:自然赋予我们人类一张嘴,两只耳朵,也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我们要学会用心去倾听别人,学会共情。其次我们要学会运用有效的表达方式,描述事实比发泄情绪更容易让对方接受。还有

我们要学会赞美别人。最后我们要学会体谅他人,用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别人。老师在上这节人际交往课前给我们布置了情景表演的任务,在课上通过不同小组的情景展示使我们更清楚更直观的了解到人际交往当中的一些技巧。让我们很受用也留下很深的印象。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课上老师还谈到了我们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大学生的恋_”。我们了解到爱情的成分是激情、亲密与承诺。爱是一门艺术。我们要学会倾听、感恩、尊重和宽恕。男人和女人在对待爱情也有很大的不同,我们的男人要学会倾听女人的想法,女人则是少抱怨和少给建议,要学会理解男人。我们可以追求爱情但不能把爱情当成我们人生的全部。我们不要只为了爱而将别的人生要义全盘疏忽了,人生第一要义就是生活,人必须生活着,爱才有所依附。而学会情绪管理也是我们大学生非常重要的一课。消极的情绪破坏人的身体健康而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人的免疫能力。好的情绪能给我们带来理智的思维和行动,而一旦我们的情绪失控了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所以我们人要学会控制管理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控制管理自己的情绪第一步是要察觉自己的情绪,其次要接受自己的情绪。要学会适度宣泄自己的情绪,如去跑步唱歌等,还有可以过去别的事情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在情绪爆发前要冷静三思,要改变思维转移观念,调整我们的心态。老师说要学会用将来的视角看待今天的挫折。这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我对心理健康有了更深的了解,我认识到了人了解自己悦纳自己的重要性,懂得了一些与人相处的技巧,懂得了人世间爱情的宝贵和保鲜爱情的小诀窍,学会一些控制情绪的方法等。通过这门课我也意识到自身还存在的问题,我会不断完善自己,成为自己心目中的自己。也谢谢老师给我们上了如此重要的一课。

大学生心理课的心得体会五

本学期,我选择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这一门选修课。起初选这门课也没其它原因,因为选这门课的同学特多而且听说老师您不是特别严格。所以就上了这门课。后来,通过老师细致入微,生动活泼的教导,我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同时也学到了很多新知识与重新认识自我。

首先,我认识到真正的健康是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于完满的状态。这是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所下的定义。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现在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这样定义的:一、具有充分的适应力;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四、不脱离现实环境;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六、善于从经验中学习;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八、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九、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会,与社会保持同步。而,我们大学生,可塑性很强又正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所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心理课上,我们做了很多心理测试让我们清楚的认识自我。我们采用七八人一个小团体,便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与老师交流。记得第一节课是同学之间相互自我介绍,相互了解。我们还对各自的性格进行了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进行在情境中关于各自犯罪心理和报复心理测评。还有“我的小小动(植)物园”、“洞口余生”、“评钟表匠和药剂师的故事”等活动,既有趣生动,又富含哲理。既加深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有更清晰认识自我。

心理健康课让我学到了很多,老师针对高校学生在校期间可能会遇到的一些心理问题进行了相应的阐述,比如适应心理、自我意识、学习心理、人际交往心理、情绪管理、个性心理、爱情及性心理、网络心理、职业心理等。在课堂上进行分析讲解以及讨论互动,让作为大学生之一的我更加全面系统的了解了心理知识,进而能对自己的心理波动进行初级的评断,让自己正确的面对心理波动,加深自我认识。老师还给我们介绍了现代的“微表情”知识。微表情是指人在极短的时间内所作出的表情,这个表情反映了人的真实情绪,但是一般人不容易捕捉,通过微表情我们也能够知晓对方的真实情绪,有利于双方的沟通和真实的交流。

最后,我们要意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现代人士追求成功的首要建构要素,它不仅仅是健康人生的基础,也是成功人生的起点。优秀的心理素质意味着需要把自己培养成一个高情商的人,具有稳定的情绪,越来越奋的毅力,良好的心态和进取心。优秀的心理素质不仅包括气质等个性因素,还包括自己的修养和思维等后天磨练的因素。然而,在当今时代的要求下,只有真正心理上健康的人,才能一步步登上成功的顶峰。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铭记:年轻时多一分磨砺,少一分安逸,在今后的岁月里就会少一分懦弱与无能,多一点坚强与自信,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将自己的潜力发挥到极致,令自己的人生更精彩、更富有成就!人生不会总是一帆风顺、事事顺心,但如果始终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人生,怀着一份感激的心情去面对这个世界,就一定会使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快乐!

篇4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恋爱挫折心理;不良反应;矫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9-0256-03

2005年9月1日教育部撤销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对“在校学习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作退学处理”的条文[1]。这便意味着高校对符合《婚姻法》要求的大学生在校结婚已不再有处理的权力。对于文化素质较高,情感体验颇为丰富的大学生们而言,校园爱情是大学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部分大学生并未品尝到爱情的甜美,反而出现自卑、焦虑等异常情绪,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个别学生甚至因承受不了恋爱的挫折而选择自杀或杀人的极端的方式来解决自己的痛苦。为此,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恋爱挫折心理的多种不良反应及其各自成因的深层次剖析,有针对性地探索矫治当代大学生恋爱挫折心理的有效策略,不仅有益于大学生自身心理的健康发展并且对高校乃至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时代性价值。

一、爱情的含义及其本质

(一)爱情的含义

什么是爱情?不同领域的学者对其有不同的解释

柏拉图认为:两颗心灵很孤独,彼此需要慰藉就叫情。这种解释很简单但只是肤浅的从现象到现象的阐述爱情,并未追溯其本质。

弗洛伊德认为:因为性本能、性冲动,人们必须反反复复的重演亚当和夏娃的“原罪“这样就有了爱情。这种解释有其合理性,但难于为将自己装扮得向往崇高的人类心灵所接受。

认为:爱情是男女双方基于一定的客观现实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的彼此钦慕、相互爱悦、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一种最强烈持久、纯洁专一的感情。

综上所述,爱情是人与人之间的强烈依恋、亲近、向往、以及无私专一并且无所不尽其心的情感。是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爱情在侠义上指情侣之间的爱,广义上还包括朋友之间的爱情和亲人之间的爱情。这里主要从狭义上对其理解。

(二)爱情的本质

爱情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是人类高度文明的体现。爱情的本质是基于一定的自然基础之上,并受制于社会物质和文化因素的相互爱慕精神。爱情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属性,即一系列思想、文化、道德等因素,这是爱情最本质的属性。我们要透过现象看到爱情的本质所在,在现实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与婚姻观。

二、当代大学生恋爱挫折心理现状调查

(一)调查目的、范围及相关说明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通过了解湖南省某高校大学生恋爱挫折心理现状,在处理和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研究当代大学生在面对恋爱挫折时普遍存在的不良心理反应及其主要表现。进而剖析其主要成因,使矫治策略有的放矢。

本次调查范围涉及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各个年级的男女同学,采取抽样调查的调查方法,总共发出200份问卷全部有效收回,基本情况如表1。

(二)对调查结果的处理与分析

经过对调查结果的数据处理与统计,本次抽样调查的同学94.9%的有过恋爱经历,其中9.5%的同学在恋爱中有过,84.5%(占有过恋爱挫折经历的百分比)遭遇恋爱挫折后深感痛苦并出现不良心理反应,具体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这些同学中44.8%愿意进行恋爱挫折心理矫治,而实际仅有8.2%的同学接受过恋爱挫折心理矫治。

三、当代大学生恋爱挫折心理不良反应类型及其主要表现

结合以上调查结果并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研究,当代大学生恋爱挫折心理的不良心理反应主要体现在自卑、焦虑、回避、报复四个方面。

不良反应之一:自卑

自卑心理反应主体通常认为自己对异性没有吸引力,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才会被抛弃,是一种自己瞧不起自己的消极情绪体验。当面对恋爱挫折,他们往往采取内归因模式,认为自己无能是导致爱情受挫的主要因素。

长期下去,会导致沮丧、抑郁,严重者会导致精神分裂、精神失常等心理问题。

不良反应之二:焦虑

在心理咨询的有关描述中,焦虑反应是指由现实刺激引发的一种不良情绪状态。其基本的内心体验为害怕,主要由于对事情的不确定而引发,多指向于对未来的担心[2]。焦虑反应的主体通常认为自己失恋后能作为恋爱对象的异性朋友难以寻找,或者担心自己找不到比之前的恋爱对象更好的发展对象,因而产生一种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慌与担心的不良心理体验。

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学习学业和生活而且使人际关系恶化,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矫治,会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加剧学生的心理困扰。

不良反应之三:回避

回避反应主体通常回避他人,掩饰内心的无助,并且不知如何面对婚前和试婚现象,而对其采取回避的态度。部分有过的大学生当感情受挫时,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往往羞于见人,无地自容,害怕或者躲避他人的目光。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经常存在矛盾与冲突,为调整冲突双方关系,人们经常不自觉地采用压抑、否认、投射、退化、隔离、抵消转化、合理化、补偿等各种心理防御机制来缓和焦虑、回避痛苦,但如运用过度则会显现焦虑抑郁等病态心理症状[3]。

回避反应在一定时间或程度上可缓解心理压力,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些学生可能因使用频繁,导致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

不良反应之四:报复

报复反应主体面对恋爱挫折时往往怨恨,无法原谅对方,甚至失去理智,产生报复对方的心理,最后可能造成毁灭性的结局。

特别是由于发生后无法面对被对方抛弃的学生,更容易丧失理智,报复心理欲罢不能,甚者为逞一时之快,而做出极为荒唐和恶劣的举动,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四、当代大学生恋爱挫折心理不良反应的原因剖析

导致当代大学生恋爱挫折心理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运用心理学等相关的理论知识重点剖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自卑反应的原因剖析

自卑心理反应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我评价偏差。这些学生往往只关注别人对自己怎么看,却忽视自己如何给自己一个客观的评价;二是对恋爱吸引力的理解偏差与缺乏科学的心理认知。如把导致恋爱挫折的责任全归于自己对对方没有吸引力。表面上看似乎人们的择偶心理倾向于外显魅力,其实在选择异性对象时绝大部分人更关注于对方的内在魅力,认为人品、性格、才能、共同的理想、兴趣爱好等更具吸引力。

(二)焦虑反应的原因剖析

焦虑反应形成的原因主要在于对社会生活中各种复杂关系的认识还很肤浅,如友情与爱情的关系的区分。当然也不排除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观念更新所形成的复杂人际关系对大学生们的影响及心理冲击。以及在择偶中出现的逆反心理、从众心理、恋爱错觉等都可能导致事与愿违的后果。

(三)回避反应的原因剖析

回避反应形成的主要原因首先与大学生性心理发育的成熟及角色的特殊性相关;其次与我国古代传统观念和西方“自由、性解放”的双重影响有关,此外也与我国在学校性教育上的薄弱、大众媒体宣传的不适当等有关。

(四)报复反应的原因剖析

报复反应形成的主要原因与大学生的责任意识缺失有关,一是恋爱道德责任缺失,一方因另一方玩弄感情、不负责任而对其产生报复心理;二是对自己、对父母、对朋友、对社会和集体的责任缺失,遭受恋爱挫折时丧失理智,不顾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走向极端,不惜以任何代价报复对方,造成无法挽回后果。

五、矫治当代大学生恋爱挫折心理的策略思考

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矫治,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发展,而且关系到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依据心理学相关原理,针对当代大学生恋爱挫折心理的现状及其原因剖析,可以采取以下矫治策略。

(一)矫正认知法:正确的“看”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在其极具影响力的“情绪ABC理论”中强调,情绪与不良行为(C)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A)本身所引起,而是由于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即信念(B)造成的[4]。所以,对于有自卑反应的大学生而言首先应当学会发现自己的优势,挖掘自己能吸引他人的闪光点,正确的评价自己;其次要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看到事物的两面性。要学会从多个角度客观的分析感情受挫的原因,不要片面的采取内归隐模式。恋爱出现问题双方都有责任,主要问题可能并非在自己身上,一味的自责、自卑显然是不恰当的。

(二)焦虑排除法:树立信心,在与异往中坚持“双不”原则

焦虑反应主体要重新树立起对未来的信心,大胆地去与异性同学交往,积极参加有异性同学的集体活动和娱乐活动,去发现自己所欣赏的异性同学。在寻求爱情的过程中既要有主观上的用心、又要顺应自然。同时在与异性的交往中要坚持“双不”原则,一要勇于说“不”,二要学会“不”自作多情,以免对自身及他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三)心理固着消除法:转变观念,优化大学生对对婚恋与性科学知识的认知和对社会的认知

对于回避反应的主体矫治的重点在于优化其对婚恋与性科学知识的认知和对社会的认知,要学会正确处理好恋爱与学业、恋爱与成才、恋爱与身心健康、恋爱与人格塑造等方面的关系,增强对性生理、性心理、性社会等方面的健康知识的科学认识。转变不合理的传统观念,勇于面对现实,同时积极参加恋爱心理方面的咨询服务,在咨询的过程中恰当宣泄情绪、矫正认知、锻炼行为,以免难以自拔而走向极端。

(四)情绪宣泄法:释放自己、发泄情绪

合理适度的采用宣泄法,有利于大学生理智状态的恢复,遭遇恋爱挫折后不能把自己的悲伤、烦恼、怨恨过分压抑,否则将导致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情绪宣泄法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身体宣泄,-如采取痛哭、喝酒、或到无人处大叫等方式来尽情地释放自己的情绪,以达到心理的平衡、理智状态的恢复;二是心理宣泄,如通过找人倾诉,跟朋友写信等方式使受挫者感受到他人的同情、理解和劝慰,使其心胸开阔、冷静对待,达到心理的平衡;若其不愿意或者找不到合适的倾诉对象,也可采取写日记的方式让情绪在笔端得到发泄。

当然,宣泄应坚持适当与湿度的原则,无休止地宣泄,不仅不能减轻痛苦,反而会使自己长时间沉浸在消极的情绪之中,最终将不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五)注意力转移法:转移注意、忘记痛苦,确立新的理想追求

积极恰当的采取注意力转移法。可以帮助受挫者摆脱悲伤绝望的心情。有意识地将注意力从消极不良的情绪状态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去。恋爱受挫的感情创伤是非常痛苦的并且在人们心中的印记通常具有触发性,当受挫者将要陷入愤怒烦恼、悲伤绝望的情绪状态时,可以去看一场电影,踢一场足球,与朋友逛街,玩网络游戏或去做其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来忘记自己内心的痛苦和烦恼。

心理学认为:当保持记忆的条件暂时不存在,或被另一种现象干扰时,就会造成人们对某种事物的遗忘。这样不使受挫者精神上得到了补偿,而且可以开阔生活的视野, 产生新的理想和追求。

(六)痛苦升华法:化痛苦为力量

痛苦升华法试图引导受挫者将痛苦化为力量,促进自己“升华”。大学生应该把恋爱挫折当作人生的一段经历,遭遇过恋爱挫折的同学更能对人生加深一层认识。获得爱情是重要的,但人生不只有爱情,还有事业、亲情和友情。例如歌德感情受挫后并没有深深陷入痛苦之中,而是把自己的爱情经历作为创作的素材,写成了《少年维特之烦恼》。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把痛苦化为动力,集中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对摆脱其因恋爱挫折而带来的痛苦以及更好的实现人生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http://.cn2005-03-29,14:48人民网.

〔2〕马志国.彻底粉碎心中的焦虑[J].大众心理学,2009(10):8-10.

篇5

中学生早恋心理过程危害对策中学生早恋已成为一个被家长老师们所熟悉的普遍问题。尽管它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由于目前仍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加之中学阶段的学生身体状态的巨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等一系列独有特征,这个非常时期被心理学家界定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它是决定个体发展的重要转折阶段。因此,如何解决早恋问题,仍需要进行不断探讨、不断研究。

一、简述中学生恋爱

1.心理过程简述。心理过程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人脑对现实的反映过程。人的心理是极其复杂的,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重要方面,个性心理特征是心理活动过程体现出来的特点。

2.中学生早恋及其生理基础。早恋也叫做青春期恋爱,指的是未成年男女建立恋爱关系或对异性感兴趣、痴情或暗恋。中学阶段正式进入青春期,性器官迅速发育成熟,逐步完善,形成第二性征。男生15~16岁出现遗精现象,、腋毛、胡须、胸毛生长,喉结的膨大。女生显著变化,同时音调变得尖而细。这些生理区别使男女同学之间相互好奇吸引。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产生效应。加之诸多媒体对不良信息的宣传,中学生对异性、恋爱的认识快速发展,并很容易对所看到、听到的不良信息盲目认可,从而造成错误模仿。

二、中学生恋爱的特点

1.中学生恋爱的认知特点。中学生的认知结构体系基本形成,其认知的核心成分――思维能力变得更加成熟,并以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其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观察力、有意记忆能力,有意想象能力迅速发展,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更明确。

2.中学生恋爱的情感特点。所谓情感是情的感受方面,即情绪过程的主观体验,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现。它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活动现象,它的产生是以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个人需要为中介的。中学生的情感丰富,具有少年的热情与冲动,容易兴奋、被激怒,情感体验更加深刻细腻。他们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与希望,情感的社会性更为明朗,对爱恨分明且更有自觉意识。好交友,重情义,具有活泼愉快的心境。这些一般情感特点同样也贯穿于整个恋爱的过程,具体恋爱情感特征表现如下:首先,中学生在恋爱过程中体现出了自相矛盾的情感。一个初中生有时可能自觉地帮助老弱病残,充满同情心理,但有时又会蛮不讲理地欺侮他人;有时会对父母老师比较顺从尊重、怀有强烈朴质的爱,有时又讨厌甚至怨恨父母老师。其次,中学生在恋爱过程中还体现出了难舍难分而又喜怒无常的对立情感特点。陷入早恋的中学生所激起的爱的情感,其强烈程度不亚于青年人。这种难舍难分、缠绵温柔的心境状态与他们容易激活激情,过度兴奋或过度抑制,甚至会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怄气、愤怒的情感特征形成鲜明对照。最后,中学生在恋爱过程中还普遍存在着过于美化对方、迷恋对方的情感倾向。处于青春期的男生女生们对早恋大都有着“美”的概念意识。他们眼中的对方,他们口中的中意人往往并不是最真实的原版,而是经过自我无意识的美化后的结果。俗语中的“情人眼里出西施”,用于中学生早恋是太合适不过的。

3.中学生恋爱的意志行为特点。所谓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预定心理目标的过程。中学生意志特点主要表现在目的性、果断性、自制力几个心理品质上。意志是在人的行动过程中形成的,又在行动过程中表现出来,因此意志与行动紧密相连,人们的大多数行动都是意志行动。而中学生对早恋的行为与认知、意志产生了矛盾。根据调查,对于“您认为中学生应该早恋吗?”有47%的学生选择“应该”;53%的学生选择“不应该”,但实际有过恋爱经历的占到85%。这反映了中学生思想认知与实际行为的矛盾性。有69%的学生认为早恋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恋爱,这说明许多人将异往过程中的友谊、浪漫、喜欢等情感统称为早恋了,由此也看出,如果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学生大都能够较理智地看待异性同学间的感情,而身临其境时就难以判断或把握。这说明十四五岁到十八九岁的中学生尽管有一定的辨别是非能力,但自我抑制力较差,表现出感性与理性的矛盾。总结中学生恋爱时的行为特点如下:(1)突然变得特别爱打扮,十分注意自己的衣着和发型,常对着镜子左顾右盼,迫切要求父母添置时髦的服装、首饰或通讯工具。(2)家长反映孩子上学突然变的早出晚归,时间上没有规律;老师却发现孩子在校经常迟到、早退,上课时魂不守舍,请假频繁,甚至旷课外出。瞒着父母和老师、班主任去公园、溜冰场、音乐茶座等场所。(3)上课时注意力无法集中,心事重重甚至精神恍惚,学习成绩呈急剧下降趋势。(4)活泼好动的孩子,突然变得沉默不语,精神萎靡,经常逃避集体活动,在家也不愿和父母说话,对弟、妹的态度也粗暴了。比较文静的孩子也可能突然变的表现欲极强,急于表现出自己在某方面的能力(事实上并不一定有这方面的专长)。(5)回到宿舍或自己家里时喜欢一个人躲在床上或房间一角想心事,常走神发呆,一经人提醒,往往搪塞敷衍,逐渐疏远了与集体、他人的交往。(6)在异性面前表现失常,如女学生在喜欢的男生面前往往有些忸怩作态,行为表情不自然;而男生在喜欢的女生面前往往勇于表现,展示自己能干,灵活、聪明和智慧。独处时情绪起伏大,有时兴奋,有时忧郁,有时烦躁不安,做事没耐心。

三、中学生恋爱的类型

根据前文对中学生恋爱过程中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不同特点,把中学生的恋爱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自然纯真型。由于进入初中后生理、心理两方面的显著变化,自然的对异性同学产生爱慕之情。再加上没有适当的教育引导,使其将这种正常的好感、好奇同真正的爱情混淆,从而处处“留心”,这种情况往往女生多于男生,带有纯情言情小说的色彩。

2.叛逆逆反型。由于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逆反心理。如果老师、家长教育方法不得当,不但不能防止早恋,反而会成为它的“催化剂”。

3.浪漫炫耀型。出于炫耀、攀比、虚荣的心理。一部分中学生爱赶时髦,颇具浪漫情怀,模仿成人行为玩潇洒,从而达成变为班里焦点被众人关注的结果。他们认为围着自己的异性朋友越多,越能表现出自己的魅力或风度。此类学生大都有长相漂亮或显著的文体艺术特长,因而也容易成为“中心人物”。

4.情感寄托型。有些学生的家长是典型的严厉专制型,或已经离异型。孩子不能从父母那里得到应有的理解和关爱,心灵产生了一定的创伤。于是便到学校里寻找自己的知音,自我的精神寄托。他们由于相同的经历或感受自然的走到一起,很快转向恋爱关系。

5.成熟型。这类学生大体生活在民主化的家庭气氛中,他们乐观、开朗,很少与父母有太深的鸿沟。他们的认知特点比同龄人更加成熟稳重,对“爱情”也有较同龄人更深刻的认识,而且能够正确地对待处理好恋爱与学习的关系。这一类型的学生数量是非常少的。

四、社会方面的原因分析

根据前文中学生恋爱的心理过程特点的阐述可以看出,中学生的生理、心理都还不够成熟,自制力较弱,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对社会大风气基本没有抵抗力。

首先,是应试教育使学习枯燥乏味,素质教育名存实亡,成人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主要标准。学生的各种娱乐活动被剥夺,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各样的学习辅导班,学生们只好在学校里通过恋爱自娱自乐。所以,社会应在强调学生学习生活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娱乐生活的关心。

其次,是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关于爱情方面的刺激信息越来越多。电视剧、电影、广告片、杂志、网络中关于爱情的问题频频出现,仿佛所有都是以爱情为主题而创作的。这些信息中所传递的中成年人特别是现代的一些青年人的生活方式,与一些传统大不相同的情爱观,严重地影响着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使他们感到迷茫,感到一种好奇,进而开始模仿成人的行为。除此之外,更有些报刊杂志,尤其是街头小摊上的书刊,甚至还有一些医院、药业公司都唯利是图的雇用营报人员公然地在街道或学校附近传送带有露骨的性描写的各种宣传小报,所有这些对处于青春期又缺乏正确的性知识和性观念的中学生而言,无疑是巨大的诱惑刺激。针对这点,社会中的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督管理机制,狠抓落实,排查控制各种不良信息的宣传。

无论中学生自己还是家长,老师都对中学生异往的概念极其模糊,尤其是大部分成人只要一提及中学生恋爱就吹胡子瞪眼,认为这是一种不好的行为,认为好学生是不会早恋的。其实不然,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观点,归属与爱的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追求“爱”是人的本能。之所以说早恋对中学生有危害,是因为中学生生理心理都不够成熟,不能正确的面对恋爱,不能合理的规划时间精力去的处理好早恋中的各种问题,平衡恋爱、生活与学习。所以,在解决早恋问题时,也要顺应人的心理规律,以疏导,引导为主,不用或少用硬手段。

1.学校方面。学生对外界的认识是随着自身所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变化的。所以,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认识观念,学校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首先,要加强关注,及时了解学生恋爱的心理。及早的发现,干预,及时和家长联系,说服家长教育孩子时不责骂不辱骂,与家长统一解决对策,多方面配合。

其次,是开设相关课程,进行恋爱观教育。由于我国对恋爱和性教育的欠缺,导致不少学生对恋爱和性问题好奇,迷茫又困惑。因此应加强有关方面的教育。针对中学生心理、生理的发展特点讲解一定的生理卫生知识,可消除异性间神秘正如前文所说,恋爱这个社会活动本身没有错,“爱”是人类永恒的美好的主题,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爱与被爱,人类只有在充满爱的世界里发展才会建立出更美好的未来。

再次,是开设心理咨询港湾,加强心理辅导,积极干预早恋问题。让更多的专业心理医生或专家给予这方面更多的指导,采用心理学方法解决问题。

2.家长方面。根据前文阐述的中学生恋爱过程中的情感特点,家长应从“关怀、理解、尊重”入手,在此基础上采取科学方法,仔细观察并深入了解学生,分清学生早恋的不同原因,针对不同的类型采取措施。

(1)针对自然纯真型,鼓励指导

由于这类学生是由于生理心理变化和好奇心的驱使而恋爱,往往把对异性的好感和爱慕混为一谈。家长应鼓励他们与更多的异性朋友交往,并从观念上让学生明白,男女同学接触交往是正常的,是美好纯真的友谊。异往只不过是与同性间交往不同的一种人际关系罢了。

(2)针对叛逆逆反型,以理动情。教育孩子时不要责骂不辱骂。以粗暴的方式指责或制止,不仅不能使问题得到解决,反而会使这类学生自觉产生免疫力。家长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把学生这股叛逆劲引导到努力学习上。

(3)针对浪漫炫耀型,沟通引导。由于这类学生是出于炫耀、攀比、虚荣的心理而恋爱。家长应多与孩子沟通,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价值观,世界观,学会自我反省,自我调节。引导他们把注意力放在增长内涵上。这类学生需要的是一盏明灯,一盏心灯,照亮他们前进的路。

(4)针对情感寄托型,加强关爱。造成这类学生早恋的原因在于家庭,那么家长自然应付主要责任。家长应腾出一定精力和时间关心孩子,让他们感到被关爱,被心疼。尤其是当代的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做伴,许多心事压在心里,很容易对异性产生移情。家长要多与孩子进行朋友式的交流,包括与孩子谈自己成长的历程,谈当今的社会现状,谈未来的理想等等,目的就是要减少孩子的孤独感,空虚感。和他们搞好关系是处理此类学生早恋的根本途径。

(5)针对成熟型,扬长避短。对于这类少数学生,家长应抱有相信但时刻关注的心态,帮助他们更好的扬长避短,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慢慢成长。没有必要一概的反对禁止。教会孩子如何去爱,爱自己,爱父母,爱他人,有时候比学习具体的学科知识更为重要。

早恋是父母最担心的青春期问题,害怕孩子因此而耽误了学业,害怕他们做出这个年龄不该做的事情,更害怕他们因此而造成感情上的伤害。这些都可以理解,但要解决问题,要先处理好情绪,再处理事情。因此,父母要以理性的态度去面对,以平常心处之,不夸大它的严重性,不伤害孩子纯真的感情,当然也不可小视它可能给孩子的成长带来的不利影响。

五、中学生早恋的应对策略

中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转折过度时期,是个体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各种问题的多发季节。其中,中学生早恋问题是被众多老师、家长最为担心关注的问题之一。处于这个时期的青少年们有着显著的生理心理特点。根据前文对中学生早恋过程中的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特点的分析与描述,我们不难看出,当前中学阶段的早恋问题越发严重,是由于中学生自身的生理、心理发育特点,家庭、学校教育和社会风气共同影响形成的。要想消除或降低早恋给中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必须从多方面着手,联合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更客观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耿步健.健全人格的标准与人格教育.当代青年研究,2006,(8).

\[2\]黄希庭.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篇6

关键词 大一新生 内隐自恋 恋爱态度

中图分类号:B848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自恋者在生活中主要表现为高度的自我关注和以自己为中心,对待自己的评价大多是极其乐观的,对自身有着独特的优越感,对他人的注意和羡慕有着执着的需求。研究表明,自恋可分为显性自恋和隐性自恋两种形式。显性自恋者倾向于需要别人的注意,可能尽管他们对他人的需求不关注或者不易察觉,但仍有较大的社会魅力,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隐性自恋者则感到自卑,对他人的评价敏感,感到不满足。隐性自恋者这种潜在的自卑使他们感到自己不如别人,因而缺乏信心和主动性,对感情过分敏感,极易产生焦虑情感和不安全感,容易受到生活、感情中创伤事件的伤害。因此,本研究拟对大一新生的隐性自恋与恋爱态度的关系进行研究,从而了解当前大学生隐性自恋程度与恋爱态度状况,为大学生了解自身恋爱现状及维护自身恋爱心理健康,为教育工作者进行有效的恋爱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1研究方法

1.1研究工具

1.1.1自恋人格问卷

自恋人格问卷(CSNPI)是2005年由西南大学心理学院郑涌和黄藜共同编制,该问卷有显性自恋和隐性自恋2个分量表。本研究选取隐性自恋分量表作为测量工具,隐性自恋分量表包含易感质、特权质、自我钦羡三个因子,共15个题目,采用5级评定法计分,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量表采用Likert式5点等级计分,1为完全不符合,5为完全符合。得分越高内隐自恋程度越高。

1.1.2大学生爱情态度量表

爱情态度量表(Love Attitude Scale,LAS)为Hendrick夫妇编制。他们提出爱情可分浪漫爱、游戏爱、同伴爱、现实爱、占有爱和奉献爱6个类型。每个分量表7个项目,共42个项目,后来修订简化成24个项目的简式版本。本研究采用台湾学者吴昭仪等,翻译的42个项目版本,在使用时根据内地语言习惯对个别语汇进行了修改。量表采用Likert式5点等级计分,1为非常不同意,5为非常同意。

1.2施测方法与数据处理

1.2.1施测方法

本调查采用网上问卷的发放形式,施测地点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在主试指导下,由任课教师向授课大一学生发放,现场填写。共回收问卷620份。通过对问卷填写时间进行筛查,剔除填写时间少于100秒的问卷(被认为没有认真填写)。共获得有效问卷591份,问卷有效率95.3%。

1.2.2数据处理

全部数据由spss 18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总体水平

对大一新生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内隐自恋问卷得分区间为15分至75分。本研究中大一学生内隐自恋问卷得分为40.29分,中位数为40。以中位数为分界线,将样本分为高内隐自恋组和低内隐自恋组。

运用SPSS对高内隐自恋和低内隐自恋组的不同爱情类型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两组在浪漫之爱(p=0.015

2.2 性别差异

表2:不同性别和内隐自恋程度的爱情类型得分

男女生在不同爱情类型上的得分存在差异,其中在浪漫之爱(p=0.00

不同内隐自恋程度男生在不同爱情类型上的得分存在差异,从表2我们可以看到,除了在现实之爱上得分高内隐自恋组比低内隐自恋组得分低外,其余项目得分高内隐自恋组均高于低内隐自恋组。经T检验进一步发现在占有之爱上两者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0.019

不同内隐自恋程度女生在不同爱情类型上的得分存在差异,在6个爱情类型维度上高内隐自恋组得分均高于低内隐自恋组。在浪漫之爱(p=0.008

进一步分析数据可以发现,性别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对现实之爱得分存在显著预测作用(p=0.01

2.3专业差异

在所调查的样本中,理工科197人,文科394人。其中理工科生内隐自恋问卷得分均值为40.76,文科生为39.37。

表3 不同专业和内隐自恋程度的爱情类型得分

理工科生除了在现实之爱得分上低于文科生外,其余5种类型上的得分都高于文科生。其中在奉献之爱上的得分与文科生存在显著差异(p=0.036

3分析与讨论

3.1 大一新生对爱情类型存在偏好

不论是内隐自恋程度高还是内隐自恋程度低的大一新生,他们最偏好的爱情类型都是同伴之爱,而最不被认可的爱情类型是游戏之爱。同伴之爱是一种缓慢发展的爱情,恋爱关系式从友情中慢慢演变而来。相似性在情侣间极为重要。而游戏之爱之人将爱情视为一场游戏从来不会把爱情当作严肃的事情,视自己为这场爱情游戏的高手。这说明学生在寻找自己另一半时都比较关注另一半与自己的相似性,对于爱情也比较严肃认真,并不把它当成一种游戏。

3.2 不同内隐自恋水平在性别和专业上对爱情类型上的偏好存在差异

首先,从总体上我们发现高内隐自恋者在各个爱情类型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低内隐自恋者,除了同伴之爱和奉献之爱外其它维度的得分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水平。研究者认为这是由于高内隐自恋者拥有比较高的自我评价因而导致他们对自己的恋爱拥有高要求。其次,性别对于学生的爱情类型偏好存在显著影响。男性的浪漫、游戏、同伴、占有和奉献5个爱情类型上得分皆高于女性,这与目前已有的研究结论基本吻合。进化心理学认为男、女在亲密关系或择偶上的差异是由于女性在爱情和婚姻中处于不利的地位,特别是女性需要冒巨大的风险怀孕、生产、哺乳、养育、保护孩子,因此女性必须选择那些拥有大量资源并愿意承担起养育自己后代责任的男性,女性在选择伴侣时考虑较多现实因素。而男性因在经济上具有较多的优势和资源,在上代价更少,故而在感情上游戏爱,浪漫爱成分更多,也更容易因为爱而无法自拔(占有爱)。这表明那些认为自己条件不错的女性更倾向于寻找那些家世、学历、能力、未来成就等都比较好的男性。而那些认为自己条件不错的男性则随着对自己认可度的提高,反而降低了对另一半现实能力上的要求。最后,专业差异对学生的爱情类型偏好存在影响。本研究发现理科生在浪漫之爱、游戏之爱、同伴之爱、占有之爱和奉献之爱上的得分全高于文科生,其中在奉献之爱上得分显著高于文科生。奉献之爱是一种无私、给予的爱情类型。这种恋爱者视付出爱情为理所当然,永远把对方的快乐、幸福放在自己的前面,希望爱人一切都好而不求回报。可能原因是在接受调查的理工科生中拥有恋爱经验的大学生比例更高。有研究指出没有恋爱经验的大学生与有恋爱经验的大学生相比更倾向于现实的爱。而有恋爱经验的大学生更多占有爱和奉献爱。

基金项目:浙江工商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项目,项目编号:xgy15051,项目名称:内隐自恋大学生的恋爱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参考文献

[1] 杨莉莉,高志华,王海伟,等.大学生完美主义与自恋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6):683-685.

篇7

[关键词] 恋爱;恋爱心理特征;心理困境;解决方法

爱情无疑是大学生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而大学生恋爱也早已不再新奇了。卧谈会上、餐厅饭桌旁、课间教室里,都常有兴致勃勃的谈论。一些恋人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成双成对活动在校园里。爱情是那样独具魅力,拨动着同学们的心弦,令人寻觅和向往。然而,恋爱问题恰恰也是大学生最感困扰的问题之一,因为恋爱问题处理不当,导致当事人心理痛楚、人格扭曲,甚至引发精神失常的例子在大学校园里时有发生。

那么,爱情究竟是什么?大学生恋爱心理的阶段特征是什么?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的心理困境有哪些?大学生如何避免恋爱中的心理危机?

一、什么是恋爱

恋爱,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定义。现代定义为两个人基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共同的人生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对对方的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最强烈、最稳定、最专一的感情。但在远古的母系社会、古代的父系社会时,爱情有另一种体验,并不是单纯的一夫一妻制。

二、当前大学生通常反映出的恋爱心理特征是什么

1.的好奇心理——由生理发育成熟导致的性冲动与性亲近要求的产生而形成。

2.依赖心理——由独生子女的孤独感和习惯了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所致,属于“情感寄托型”的恋爱动机,缺乏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易受挫。

3.补偿心理——由功利型的恋爱动机所引发,即希望在所爱的人那儿获得社会地位、经济等方面的补偿。

4.游戏人生心理——其恋爱动机是:满足与异往的欲望,寻求刺激、填补精神上的空虚,甚至发生了婚前。

三、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的心理困境

恋爱心理困境之一:

总感到自己缺乏吸引力,一些人为自己还没有恋人而自卑,认为自己对异性没有吸引力,不敢坦然与异往,更怕在异性面前失误。

上述心理困境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对恋爱吸引力的误解与缺乏科学的认知。表面上看似乎人们的择偶心理倾向于外在魅力,实际上男女大学生,在选择异性对象的条件上大多都认为性格、才能、人品和兴趣爱好更具吸引性的作用。所以,大学生应从各方面多寻找自己的长处,以增强自信;其次,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看到事物的两面性, “迟到的爱”也许会是真爱,早到的爱也许提前消失。

恋爱心理困境之二:

能做恋人的异性朋友难寻,这种恋爱心理困境的原因主要在于对友情和恋情的认识还很肤浅。当然,也不排除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观念更新所形成的复杂人际关系对大学生们的影响及心理冲击。

揭示爱情的自然性、社会性和复杂性,引导大学生在寻求爱情的过程中既要有主观上的用心、又要顺应自然。择偶中的逆反心理、从众心理等都会事与愿违,极易伤害自己和同学。为此,在与异性的交往中要学会控制感情,勇于说“不”,不自作多情,更不要错把迷恋当爱情。

恋爱心理困境之三:

由于上大学时心理年龄都还很小,思想也不成熟,没有能力去处理那失败的恋爱带来的问题。所以,许多大学生在恋爱前都会考虑到恋爱失败怎么办?害怕承受不了而不敢爱。甚至于有些大学生在恋爱失败后,由于承受不了失败恋爱的打击,思想上看不开,成天沉溺于失恋的痛苦中不能自拔,更甚至是走上犯罪和自我毁灭的道路,例如:报复、自杀等一系列过激行为,伤害自己也伤害别人。

恋爱心理困境之四:

不知如何面对婚前和“试婚”现象,这除了与大学生性心理发育的成熟及角色的特殊性相关外,一方面是受西方“性自 由、性解放”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我国在学校性知识教育上的薄弱、大众媒体宣传的不适当有关。

四、大学生如何避免恋爱中的心理危机

对于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危机,辅导的重点在于优化大学生们对婚恋与性科学知识的认知和对社会的认知,强化大学生们的责任意识,即对自己、对朋友、对父母、对社会和集体承担不同的责任。

具体做法:

一是开设指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好恋爱与学业、恋爱与成才、恋爱与身心健康、恋爱与人格塑造等方面的辅导课,以及性生理、性心理、性社会等方面的健康知识教育;

二是进一步为大学生们提供恋爱心理方面的咨询服务机会与条件;

三是为大学生们提供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为社会服务的机会,让他们去感受为社会服务实现自身价值的成功心理体验。

总之,大学生正确的恋爱观对他们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对于在大学生中出现的恋爱现象,我们要正确对待,积极引导。尤其要学会理性的处理好因爱情而引起的一系列矛盾与选择。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合理恋爱,才能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因爱情而锦上添花。

五、结束语

恋爱,不要功利,未来的变数很多,现在出色的未必将来就是胜者,你和他/她都是如此; 一切随缘,不要为了排遣寂寞和无聊而去寻找恋情,要对自己和别人负责,其实找些朋友比找个恋人更容易happy; 但是如果真的遇见让自己心动的人,那就抓紧机会主动上前吧,学生时代的恋情还是很珍贵的,值得回味一生。

参考文献:

[1]《社会心理学》 作者:(美)泰勒(Taylor),(美)佩普劳(Peplau),(美)希尔斯(Sears).

[2]《恋爱心理学》 作者:烨子.

[3]《完全图解恋爱心理学》 作者: 穆铭.

[4]《男人的真话与谎话》 作者: 李达烨.

篇8

对于中学生来说,“早恋”一般是无条件的,爱就是一切,很单纯,也很纯洁。但是,人生恰好是个单行道,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一旦走错是没有后悔药可吃的。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青春年华要珍爱。家长和老师要帮助学生迈好青春期的每一个脚步,珍惜宝贵的学习时间。让他们清醒地认识:他们在物质精神上还不能为别人承担责任的时候,不要急于采摘含苞未放的花朵,这样会失去看到鲜花盛开时的灿烂心情和美好机会。

教育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中学生恋爱是一个现实无法回避的教育问题,用不着抱什么神秘态度。”确实,人生若没有爱情就像一年四季缺少了五彩缤纷的春季一样乏味,出现早恋并不是一件卑鄙的事,而是说明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又向成熟迈进了一步。

一、青春期恋情发生的原因分析

1.生理学方面的原因

从生理学的角度看,人的性意识发展的分为无知期、朦胧期、敏感期和成熟期四个时期,我们常说的青春期正处于第三个时期――敏感期。这个时期正是人生的中学阶段,处于这个时期的青少年能够明晰地感觉到对异性的好感,愿意和异性相处,并出现一些特殊的心理感受,产生一些微妙的行为变化。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早恋”现象,其实,我们更应该称为“青春期恋情”更为准确。

2.心理学方面的原因

从心理学角度讲,“青春期恋情”是青少年生理与心理成熟的标志,是对性意识的明晰和体验的结果,是个体发展的一种现象。

3.情感需求方面的原因

(1)对美好情感的渴望。爱情的崇高与美好也给了情窦初开的一些中学生启迪,于是他们有了与异往的渴望,有的模仿成人、有的受言情小说影响寻求浪漫和“纯情”;还有的在长期的交往中从真挚的友情发展成为爱情。

(2)“孤独”的生活环境。由于家庭中缺少与之年龄相仿的友伴,所以他们极渴望友情,渴望与同龄人有更多接触的机会,寻找更多的生活乐趣,“孤单”的生活环境使他们强烈需要友情,需要朋友的关心和帮助。

(3)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活。在一切向“分数”看齐的强大压力下,课余活动减少了、集体活动消失了,学生的兴趣爱好被学习所取代,在枯燥的生活中紧张、困惑、压抑等不良情绪常常困扰着他们,学生的情感得不到释放,于是,同学之间的交往,尤其是异性的交流让他们品尝到了消除压力、缓解紧张情绪的乐趣,长此以往恋情便产生了。

“青春期恋情”产生具有其必然性、心理基础和青少年发展的情感需求,因此家长和老师要有清醒和正确的认识,才能做好引导工作。

二、对待青春期恋情,家长和老师应知“三忌”

1.忌说教

很多父母和老师发现孩子早恋后,便开始对孩子进行空洞的说教,苦口婆心地劝。希望让孩子不再恋爱。这不但不能帮助孩子,还可能导致孩子的逆反,还可能产生错误的认识。

2.忌嘲讽谩骂

有些父母和老师发现孩子早恋后,出言就有嘲讽的意味,嘲讽的语言极大地刺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不仅不能把孩子从恋爱中拉回来,相反地还会推一把,使他们越走越远。

3.忌压制

发现孩子早恋,最忌讳的就是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限制。有的家长对孩子进行跟踪、监视,限制住了孩子的行为,却无法控制他的心。

家长和老师要了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要看孩子的行为表现,更要看孩子的内心深处,青春期恋情是青少年的一种正常行为,没有必要把它看成洪水猛兽。所以在对待孩子早恋的问题上,“导”远比“堵”更能发挥其作用,进而达到其目的。

三、对青春期恋情,家长及老师正确的处置原则

1.不支持,不反对

中学生中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可以被原谅的, 因为在那样的年纪,与其说是“早恋”,还不如直接地说是一种好奇,一种仰慕,一种很自然、很亲近的接触。就因为被阻碍、被责怪、被误会,有时候本来都是很平淡的友情,都被扣上了“早恋”的帽子。所以,我说可以原谅早恋,但是说实话,有些时候我不觉得那是所谓的恋爱。

有人说:“男生与女生之间没有真正的友情。”可是友情并不是只能产生在同性之间的,不是吗?其实,两个人走得近了,就一定是恋爱了吗?就算是同性之间,也有远与近的距离嘛!怎么就能一下拍死,认为异性之间近了就是在恋爱呢? 尤其在中学那样的美丽年华中,友情是什么时候都可能发生的。

2.先理解,后引导

当发现有些男女学生之间交往密切时,一定要先分清他们之间的交往是一般交往还是恋爱。

事实上许多男女学生间的交往只是正常交往,并无恋爱动机,如果对他们胡乱猜疑,捕风捉影,横加指责,动不动就扣上恋爱的帽子,反而提醒了那些纯真的孩子而弄假成真。

但如果发现他们确有恋爱现象,教师一定要冷静、慎重地对待他们,理解他们的纯洁情感,尊重他们的人格,帮助他们具体分析恋爱的原因,指出他们恋爱的盲目性,教育他们正确认识恋爱对学习和进步甚至身心带来的影响,帮他们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念及远大的理想,引导他们把兴趣放到学习、生活、工作中来。

3.陪着孩子走一程

“早恋”不单纯是孩子的问题,作为整个家庭都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深思和成长,在孩子没有长大,还没有能力处理自己遇到的矛盾时,父母和老师应该及早发现和引导。

作为父母和老师的我们,也是从青春期中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回头去想,也许走的路有很多的曲折和心酸。因此,在面对孩子的时候,不要把自己当作过来人和圣人,记得自己也曾经年轻过,学会用一颗平和而包容之心接纳孩子发展的需要,不是采取一刀切让孩子立刻与对方断绝关系,而要根据孩子的情况因势利导,让孩子相信自己的爸爸妈妈和老师,相信爸爸妈妈和老师能够帮助他们轻松走过这一个时期,而不是指责和怀疑。在这个时候,对孩子的信任是良好家庭关系最好的基石。

“早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身边的亲人特别是父母怎么对待和疏导。如果少男少女在青春期不会出现或内心根本没有恋情的出现,很可能这个孩子真的是有问题了。作为父母,你应该回头想想,这样的说法可以得到很多验证。聪明的父母会在孩子建立这种恋爱关系时,适时引导和帮助孩子,让孩子懂得什么是爱,该怎么去爱;什么是责任,让孩子明白和懂得爱一个人就要为了彼此共同的目标而奋斗的道理,而不是简单的稀里糊涂的爱。遇到问题,作为父母和老师不能“堵”只能“疏”,这也是作为我们这一代的父母和老师需要学习和面对的。在孩子还没有长大和成熟时,能够陪孩子一起成长也是一件其乐无穷的事。

四、对青春期恋情,家长和老师要提前介入

早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恋爱理由。以下五种学生最容易发生青春期恋情,家长和老师要及早注意并介入。

第一种是那些需要爱和关心的孩子。主要包括离异的单亲家庭子女、父母粗暴管教下的孩子以及与父母缺乏沟通的孩子。这几类孩子很容易产生孤独感。

第二种孩子是学习成绩不佳但在其他方面有优势的。学习上不行,他们就在其他方面寻找自己的价值。比如长得帅的男生,长得漂亮的女生,以及特长生,甚至一些家里有钱的学生。

第三种是两个都优秀的学生或者两个性格互补、意气相投的学生,他们之间容易早恋是因为相互欣赏,相互需要对方。

第四种学生是被动性恋爱,他们对外界的抵抗能力较差,当被别人猛追后,常常不由自主坠入情网。

第五类是喜欢攀比的学生,交男女朋友纯粹是为了体现自己的“能力”。

处于“早恋”状态的青少年很少意识到这份感情的责任,也没有建立家庭的目标,他们只知道品味爱情中的甜蜜,寻找那种“我的眼里只有你”的惟一感觉,将一次相助、一句劝慰都认为是爱的表示,并无限地放大它,美化它。而对教师和家长的劝导则视为耳边风,置之不理,甚至反应强烈,而到这个时候,劝他们回头就难了。容易奏效的方法是“提前介入”并打好预防针。

预防针之一:提前告知学生,影视文艺作品,只能作为消遣,不能做人生的教科书。

音乐影视作品和言情小说,只不过是唱片公司、影视公司和出版商生意场上的一种伎俩。他们包装、宣传、炒作明星,只是他们赚钱的一种手段。

对流行歌曲可喜欢不可入迷,对歌中的寓意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影视可看不可模仿,不能被稀里糊涂牵着鼻子走;对言情小说中的风花雪月、缠绵悱恻的浪漫故事应抱一笑置之的态度。竭力把大量不够好的影视书、刊、歌拒之门外,避免有害的误导。

预防针之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免疫能力。中学生对新事物好奇而敏感,尤其好捕风捉影,往往芝麻小事,在同学中要滚出一个西瓜,而当事者也可能在舆论与风言风语中真正陷入爱河。因此,班上要坚决杜绝乱起哄的现象,避免乱起哄弄假成真,同时,也不要让某些学生因错觉而抱幻想。

预防针之三:给予差等生、单亲子女心理补偿。差等生和单亲子女是学校中心理方面的弱势群体。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应多加以照顾,给其心理补偿,让其走出心理无助的困境,采用十六字方针比较容易奏效,即“动之以情,晓知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预防针之四: 帮助学生树立远大奋斗目标。给学生讲清楚为情所困,导致学习与情感两伤的事情比比皆是,“早恋”不是游戏,而是一种以青春为代价的赌博,是一把双刃剑,一但战局不利,则满盘皆输,到那时,既伤害了自己又伤害了对方,既浪费了青春又荒废了学业。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中学阶段的青少年尚不完全成熟,对未来无法预测。

当然,著名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说过,越是禁锢的东西,也就是人们越向往的东西。社会越来越开放,学校和家庭则显出较大的封闭性,这样学生缺少正确的引导和自我调节能力,所以这种禁锢与生物学规律发生冲突时,学生易陷入冲动、焦虑中,一部分人甚至铤而走险。这就要求教育者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敢于改革教育方法,敢于揭开“早恋”这层神秘的面纱,去适时地引导。

五、对待青春期恋情,学校和老师重在引导

爱情是人类最纯真、最美好的情感,它包括责任、理解、信任、支持、宽容和帮助。教育的功能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关注孩子的心灵世界,从理性出发,用高尚爱情的营养滋补学生,让学生正常发育并自然成熟。

1.让“爱情”走进课堂

切实开好《生理卫生》课和《心理健康教育》课,普及生理卫生知识,做好心理卫生辅导和个别指导,建立信息平台,及时快速地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烦恼,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悦纳自己、理解他人、尊重他人,掌握与之相适应的性知识、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性法律和卫生保健等,消除对异性的神秘感;掌握自我保健知识,增强性保护意识,同时,借鉴古今中外美好的爱情诗句及经典的文章来歌颂人类最纯正的感情,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教育他们在情感与理智、爱情与学业、朋友与同学之间寻找平衡点,让他们思考生命、事业、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明白爱情需要艺术的心灵去雕琢和呵护,陶冶他们的情操,给他们传播正确的爱情知识,使他们获得正确的情感信息,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抵制诱惑的能力。

2.让情感走出“误区”

(1)尊重学生的情感

教师要找准自己在爱情教育中的位置,凭借自己作为“过来人”的优势,做一个德高望重的长者,介入学生的情感生活,获得学生的接纳和认同。当学生陷入恋情而无法自拔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人格尊严和隐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理解信任学生,整合多方资源,尝试多种策略,寻求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个别化情感教育,切勿以过激的行为和言词来刺激学生,关心和爱护学生,以情动之,以理导之,帮助学生度过情感难关。

(2)建立学生情感驿站

学校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和课余活动,让学生有事可干,增进同学间的了解,建立友谊,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把精力集中到活动中来。

在活动中随着异往范围的扩大,他们更会和谐交往、彼此尊重、相互了解、平等相待,形成互相关心、共同协作的良好集体气氛,他们的情感就会得到健康升华。

同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潜能,给学生创造更多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适当减轻学生的压力,缓解学生情绪,提高学生的自我免疫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并及时抓住教育契机,通过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让他们的情感得到合理宣泄,进而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

(3)引导学生学会驾驭情感

青春期的学生出现情感波动是不可避免的,应及时加以引导,在适当的时机,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明确“早恋”弊大于利,为青春“免疫”。

加强对学生的目标教育和审美教育,让学生明白初恋的纯洁,珍惜自己的情感。

让学生懂得爱是两个人为了同一个目标一起走过,一起拼搏。要真心爱对方就必须使自己变得更出色,趁此青春年华修建好自己的人生“码头”。从而引导学生约束自己的情感,做情感的主人。

六、对青春期恋情,父母要重在心灵陪护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资源,是整个教育的起点。家庭教育具有很明显的启蒙性、长期性、感染性和全面性,因此作为家长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加强学习,给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

1.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和谐的家庭关系、亲子关系,宽松的家庭环境能使学生得到“爱”的满足,自然会减少“早恋”行为的发生。有些家长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不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以过于敏感和粗暴的态度去对待,加剧了学生性格中日益反叛的倾向,使学生走向极端。家长要了解孩子生理心理的发育特点,掌握与孩子沟通的艺术,缩短与孩子的距离,成为精神上的学习者,情感世界的榜样,心灵上的引领者。

2.树立新时代的父母观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家长必须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给孩子更多的活动空间、与他人交往的空间,由事事包办、事事代办转为由孩子独立承担,锻炼孩子承受挫折、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以家长严谨的做人态度、端正的学习态度、积极向上的作风来带动孩子、感染孩子,潜移默化地树立孩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成为孩子人生路上的导师,生活困境中的引导者,稚嫩心灵的护花使者。

七、家校结合,帮孩子走出“早恋”的阴影

由于家长的文化水平的差异,作为学校要适时指导家庭教育,采取建立家、校信息平台,开办家长学校、教育讲座、网络知识培训等,提高家长素质,让家长了解孩子的生理、心理变化及需求,及时与孩子沟通,信任孩子、平等地与他们交流,并协助学校和教师做好孩子的工作,抓住最佳的教育时机。同时,增强学生家庭的责任感,因势利导地指导家长适当“放手”,让孩子独立承担家庭责任,学会合理处理问题,懂得约束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同时,学校、教师和家长要相互协作,从认知、情感、实践三个方面进行正确的、全面的爱情启蒙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真正懂得什么是爱情,如何处理感情,为什么“准备爱情”等,围绕一个价值导向展开,设立一种理想的人格化的目标,去引导学生追求人的完美化,树立学生崇高的爱情观念,使心理与生理发育同步,种下美好心灵的种子。

情感教育是做人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十分重要的,放任自流不可以,严防死守不现实,与其让学生摸索,不如及早加以引导和教育,培养良好心理品质,通过“爱”的知识传播,使学生保持天然的美丽和纯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姻观,远离情感困扰,追求完美人格。(稿件编号:100906002)

参考文献:

[1]吴增强主编.现代学校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98.

[2]吴凤岗.青少年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3]贾晓波等主编.学校心理辅导实用教程[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

[4]陈琦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推荐范文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