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公共安全预案8篇

时间:2023-10-11 10:04:0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公共安全预案,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公共安全预案

篇1

"公共安全"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含义:①公共安全的目的和性质主要是为公众提供服务。②强调执行公共安全管理活动的主体主要是政府公共部门或公共服务机构、而不是私人机构。③强调公共部门所负的社会责任和义务。④强调公众的参与性。公共安全的整个活动过程和广大公众的利益有密切联系,这种参与主要表现在公众对政府安全决策的影响。⑤强调了安全活动的公开性。公开性一方面说明政府部门官员的安全工作要高透明度,让公众知晓,另一方面说明要让新闻媒介和公众了解主要的安全管理工作,并随时接受检查、调查和监督。⑥运用管理的、政治的、法律的、军事的理论和手段对整个社会及其各个部分进行安全管理和提供安全服务。

在现代社会,公共安全已经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安全和公共安全秩序,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政府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是人民安居乐业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公共安全"内涵涉及政治安全,如政治制度、国家统一、民族分裂、宗教问题等。

2 社区公共安全的内涵

社区作为城市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其公共安全、公共秩序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社区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应大力加强社区公共安全建设,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社区生活、工作环境和质量的提高,努力建设安全社区。本质上,安全社区即社区的公共安全。"这应该是一个更高层面、更大范畴的概念,它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治安,即社区刑事案件的预防、社区劳教劳改释放人员的矫正、社区不良青少年和吸毒人员的教育、社区外来人口管理、社区消防安全事务,还应当包括新形势下的一些安全问题,主要是市容环卫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安全、公共安全、信息网络安全、发生紧急事件和危机时的社会各方面的安全,包括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重大突发性工业事故、重大突发性社会骚乱、重大突发性政治危机乃至战争威胁及战争状态。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有效地配置现有资源,以便更好地应对不断增多的公共安全事务。

3 社区公共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社区公共安全管理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初期提出的。提出这个概念的目的,旨在以社区发展为切入点,全方位加强社区建设,增强城镇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社区公共安全管理"是对社区工作的总体概括,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将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生活便利、卫生整洁、环境优美、治安良好、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化的新型社区。它也是社区资源和仕区力量的整合过程。

社区公共安全管理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依靠杜区力量促进社区公共安全管理,依靠社区力量促进城市管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搞好城市管理,除去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要有管理水平较高的专业管理队伍,要有必要的完善的硬件设施外,还必须依靠社区力量,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参与城市的建设和管理。

4 社区公共安全体系的建立和健全

4.1建立完善的社区公共安全制度体系

4.1.1制定社区安全防范公约。社区安全防范公约是杜区内各种力量围绕社区安全问题进行共同讨论、共同拟订、共同遵守的关于参与社区公共安全管理各项工作的章程。公约明确社区内各种力量在社区安全工作中的义务,包括出入、出资参与社区安全工作,定期及时缴纳治安费,加强自家安全防范工作,勇敢地与危害社区安全的行为作斗争等。

4.1.2 实行安全岗位责任制。安全岗位责任制是规定社区不同岗位上的人员对本岗位上的安全工作应承担的责任和应享受的权利的一种制度。它要求每一个人员,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对安全防范切实负起责任,并且把它与个人的政治荣誉、经济利益挂起钩来,在安全防卫方面也做到责任权利的统一。安全岗位责任制是一个社区安全与否的关键,是社区安全防范工作制度的核心。各社区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各个岗位的制度,并认真执行,使之真正成为促进社区安全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4.2建立健全社区公共安全的管理机制

4.2.1组织领导机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安全社区标准,各社区应成立相应的组织,分别承担相应的职责。例如,火灾防救组、疾病防救组、刑事案件防范组、现场搜救组、现场救护组、事故防范组、后勤保障组、减灾救灾组等。

4.2.2危机处理机制。建立危机处理预案,根据情况及时灵活处理。

4.2.3 信息支持机制。建立信息动态管理系统,随时掌握社区信息,及时把各类安全隐患消灭处理。

4.2.4绩效管理机制。对社区安全管理人员,要调动他们的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并根据他们的德、能、勤、绩综合表现评定他们的工作水平与能力,对优秀的要予以奖励,对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要使其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与法律责任。

4.2.5监督监管机制。对涉及社区公共安全的危险源加强责任监管,从制度上约束和减少危险发生,建立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社区安全防范机制和防控网络。

4.3建设社区公共安全的文化体系

4.3.1社区公共安全文化的形态方面。安全文化包括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和安全物态文化。安全观念文化是安全文化的精神层,安全行为文化和安全管理文化是安全文化的制度层,安全物态文化是安全文化的物质层。

4.3.2 社区公共安全文化的对象方面,即具体的个人,是对某一特定的对象加以衡量。对于不同的对象,所要求的安全文化内涵、层次、水平是不同的,其具体的知识体系需要通过安全教育的培训建立。

4.3.3 社区公共安全文化的领域方面,即地区、行业、

篇2

关键字:工程监理公共安全物联网

中图分类号:TP393.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对物联网的内涵、技术、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在环境、电力、物流、能源交通、制造、公共安全等领域和行业都涌现出众多物联网应用的典型案例。其中,公共安全领域作为物联网应用的重点领域,具有与其他物联网应用不同的特点和特殊的地位。本文就北京赛迪信息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在物联网公共安全工程监理过程中的经验与读者共勉。

城市公共安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维护城市公共安全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他们在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同时,也给城市公共安全治理带来巨大的挑战。为了适应城市建设及公共安全管理的发展,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实现快节奏、高效率的警力资源调度管理的需要,满足政府各部门在治安管理、城市管理、交通管理、应急指挥方面的需求,建立统一指挥、科学监控、协调有序的公共安全运行机制,平安城市建设应运而生,为城市各级政府进行公共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1.1 物联网公共安全工程架构分析

本文就国内某市平安城市建设内容并结合在平安城市项目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及主要监理措施进行着重阐述。其组织架构图如下图所示:

图1 系统组织架构关系示意图

基于物联网的公共安全工程包含了传统和新型的很多系统,本次平安城市建设项目主要系统如下图所示:

图2 公共安全工程系统构成示意图

1.2物理网公共安全工程监理重、难点分析

监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以科学的方法开展监理工作。在项目初始阶段要了解整个项目的建设内容,根据项目的建设内容配备以专业的监理人员,本项目的总体概况如下图:

图3 项目概况及定位示意图

设计阶段监理工作

协助业主单位组织审核设计单位提交的设计方案

在审核设计方案时,监理单位应重点审核以下内容:

设计方案必须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先进性、易维护性、可靠性、可扩展性、安全性等。

目标系统与现有系统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

审核设计方案设备、材料选型。

协助业主单位组织审核设计单位提交的施工图

监理单位审查设计单位提交的施工图及相关文件内容是否规范、完整,是否达到设计深度的要求,特别应注重使用功能和质量是否符合设计文件内容和设计合同中关于质量目标的要求,并提出监理报告。如果不能满足要求,应签发监理通知,监督设计单位修改后再进行审核验收。

目前,国内企业设计阶段的工作往往存在参见各方重视不够,进而出现施工图设计深度不够、方案频繁变动、工期一拖再拖的现象,直接影响工程目标的实现。这种情况,在我国的工程建设领域频频出现,希望能够引起相关各方的重视。

实施阶段监理工作

工程实施阶段是工程实体形成阶段,也是形成最终工程质量的重要阶段。因此,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弱电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是监理单位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

严把进场原材料、设备质量关

监理单位应对弱电工程进场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及设备应进行报验认定,合格后方可使用、安装。各种产品必须有出厂证明、检测报告、技术合格证或质量证明文件,对需试验的材料配件,在使用前抽检或试验,使规格、数量、材质合格。对新材料、新型制品要有技术鉴定文件,必要时可到厂家考查。所有设备要有合格证,在安装前按说明书要求进行质量检查。国家有特殊要求的材料、配件、设备要有相应的批准证书。严格禁止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设备在工程上使用。

严把工序关

对未经监理单位验收或经验收不合格的工序不予签认,且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特别是重点部位工序。

做好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工作

隐蔽工程完成后,应先由施工单位进行自检、专职质量员检查,自检合格后施工单位通知监理单位到场检验,并将自检资料提交监理单位。监理单位应按照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对隐蔽工程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签证。如检查发现不合格,发监理通知要求施工单位返工整改,整改完毕后应重新进行检查验收。如特殊设计或者与原设计变更较大的隐蔽工程,应通知设计单位到场共同检查签证。未经监理单位检查签证的隐蔽工程施工单位不得擅自隐蔽。

无论监理工程师是否参加验收,当监理工程师对已验收的隐蔽工程的质量有怀疑时,均可要求施工单位对已经验收的隐蔽工程进行重新检查。施工单位应按照要求进行,并在检查后进行恢复。

验收阶段监理工作

当工程达到竣工验收条件时,施工单位应在自审、自查、自评工作完成后,填写工程竣工报验单,并将全部竣工验收资料包括质量保证资料、评定资料、施工技术资料、施工管理资料、竣工图纸等报送监理单位,申请竣工验收。监理单位首先进行预验收,监理单位对竣工资料及各专业工程的质量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检查出来的问题,应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整改。预验收合格后,由监理单位签署工程竣工报验单,并向业主单位提交质量评估报告。

对于工程中的关键性技术性指标,根据施工合同内容,监理单位可要求施工单位出具第三方测试机构的测试报告。第三方测试机构应经业主单位和监理单位审核同意。

篇3

摘要: 在分析研究SaaS模式基本理论、面向服务软件系统架构以及XML和Web Service技术的基础上,利用分层设计的系统架构模式,给出了SaaS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架构。利用SaaS模式构建该系统的平台,可实现系统功能的按需配置,单点登录,统一认证,完成资源整合。

关键词: 公共安全管理;软件即服务模式;分层系统架构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8-0138-02

0 引言 城市是人们工作、生活高度集中的场所,同时也是各类机构、企业、公司的聚集地,是社会与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城市的公共安全关系重大,而目前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系统集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系统、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基于地理信息的公共安全监控系统于一体,为城市的公共安全提供充分的保障。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模式是一种新型的软件提供方式,它将软件的买断模式转变为租用模式,实际上采用的是面向服务的软件架构体系,而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系统的特点是多系统集成,分布式应用,利用SaaS模式,结合分层系统架构和MVC设计理念,在实现系统各项功能的同时,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增强系统的扩展能力。 1 关键技术分析 构建基于SaaS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系统,主要用到SaaS模式技术、面向服务架构技术、Web Service技术等。 1.1 SaaS模式 SaaS模式改变了传统的软件开发思路,将应用软件部署在互联网的服务器上,由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调用软件提供的功能,然后以所购服务的数量与使用时间的多少来支付相应的费用,而软件服务的供应商则通过网络实现软件的升级以及向用户提供售后服务。软件的供应商也为用户提供离线操作服务和本地数据存储服务,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使用软件功能[1]。 SaaS模式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在软件的技术层面与运营层面都有其鲜明的特点。一方面,充分利用了目前网络迅猛发展带来的便利,改变传统的软件开发与部署方式,用户所付的是软件的服务费用,而不是版权费用;另一方面,部署于网络服务器上的软件系统同时为多个不同的用户提供服务,这就要求SaaS模式下的软件比传统的单机软件更注重对不同用户之间数据与配置信息的隔离,从而保证数据的安全性与保密性,同时,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界面、业务逻辑以及数据结构等,SaaS模式也应支持用户对这些内容的个性化定制,这就对SaaS模式支撑平台的功能与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 面向服务架构 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本质上是一个组件模型,它将一个应用程序按照一定的粒度分割为几个不同的功能单元,这些单元也被称为服务,同时定义了这些服务之间的接口和协议,并通过这些接口和协议将不同的服务组合联系起来,共同提供用户所需要的功能[2]。 SOA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在网络的环境下,各业务模块对集成的要求,它可以通过接口和协议,将不同功能,甚至不同物理位置的服务模块组合起来,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种软件系统架构。它有两个需要注意的地方,一是SOA是一种软件系统架构,它需要靠其他的语言来实现,如C#、Java等,在特定的业务模型下,SOA系统架构可以灵活配置业务服务模块,实现特定的功能;二是SOA的适用范围,对于SOA来说,它最主要的应用场合在于解决网络环境下的业务的集成问题。 1.3 WebService技术和XML规范 Web Service是一种新的Web应用程序分支,他们是自包含、自描述、模块化的应用,可以、定位、通过Web调用。Web Service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实现业务逻辑的功能,包括各种对数据库的操作,可以说所有与业务模型有关的操作都是通过建立Web Service服务来实现的。Web Service技术是当前的发展趋势,因为它体现了软件即为服务的理论,可以说,Web Service技术是未来系统开发的主流技术[3]。 XML称为可扩展标记语言,它是一种标准通用标记语言,目前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为它是一种在网络环境中跨平台、依赖于内容的技术,所以经常被用于处理结构化文档、存储数据、进行信息传递等方面[4]。 2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构建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系统的目的在于将多个不同领域与应用对象的公共安全处理系统集成到同一个平台,实现联动处理机制,共同为维护城市的公共安全服务。根据具体的应用要求,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 2.1 针对自然灾害实现紧急预案执行功能 当发生地震、洪水、台风等重大自然灾害时,系统应能够及时启动急需预案,按照预案的部署,调动公安、武警、部队、医院等各个方面的力量,协调指挥各部门及人员,按照应急预案的内容执行抢险救灾工作。相关的信息应及时反馈到公共安全管理系统中,供总指挥决策与部署下一步工作。 2.2 针对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的处理功能 当发生重大恐怖袭击事件时,系统应能够及时掌握现场的第一手资料,包括影像、具置、人员伤亡情况等,能够通过系统指挥警察、消防人员、医生等协同工作,力争将损失降至最低。 2.3 针对日常治安的公共安全监控功能 当发生社会治安案件时,系统应具备连通110报警系统的功能,及时将案件发生的地点标注到地理信息系统中,再根据职责区域的划分以及就近处理的原则,直接指挥警察等人员前往案发地点,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系统就能够对关键地区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并能够将监控资料保存到数据库中。 由以上对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系统的需求讨论可以看出,这三大功能需求虽然相对独立,但有很多功能是重复的,例如,三个功能都是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都需要用到通信系统实现指令的上传下达,而这些功能都可能通过面向服务的软件架构技术,利用SaaS模式实现。 3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系统架构设计 根据系统需求分析的结果,系统的总体架构采用分层的架构方式,具体分为六层,分别为用户界面层、系统应用层、业务逻辑服务层、服务构件层、基础构件层、数据访问层,具体的逻辑架构视图如图1所示。 如图所示,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系统的逻辑架构有六个层次。不同的层次提供的功能模块和服务不同,软件单元的粒度也不同。原则上,上层的软件元素调用下层的软件元素,一般不能隔层调用。从总体看,层次越高,越接近于用户,层次越低,与底层数据与应用组件结合得越紧密。 用户界面层主要提供了与用户的接口。在该层实现接收用户的输入信息,并将系统的信息展现给用户,该层是应用系统层的集成界面。由于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系统包括了多个子系统,因此系统应按需为用户提供不同的界面显示。 应用系统层主要是根据需求分析确定的不同的功能应用模块来设计的。每一个模块完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功能应用。应用系统层提供给用户的是系统的实用功能,用户通过这些模块实现某些操作,获取操作的结果。 业务逻辑服务层主要是完成为应用系统层中各功能模块提供相关功能服务的工作。应用系统层中的分系统是由一个或者多个功能单元构成的,如要完成公共安全监控系统的所有功能,需要调用单点登录服务、用户认证服务、地理信息服务、数据库管理服务、视频监控服务等,而这些服务模块又可以被其他分系统复用,通过组装不同的服务可以实现应用系统层中各分系统的功能。 服务构件层。业务逻辑服务层提供的服务模块功能的实现需要多个不同的更小粒度的组件来协同完成,而服务构件层就是这些小粒度组件的集合。该层的服务构件完成的功能较单一,但复用性更好。选取适合的服务构件,加上特定于某种应用的业务逻辑,即可实现上层中业务逻辑服务的功能。 基础构件层是系统开发环境为互动新闻系统提供的开发与运行组件环境支持。系统的开发是基于微软公司的。NET FrameWork开发平台,通过调用平台提供的各类库函数以及相关的组件实现系统功能。此外,Windows操作系统本身提供的应用程序接口(API)也是一些功能实现过程中需要调用的。 数据访问层主要是处理系统所有与数据库相关的功能与业务逻辑操作。数据库的形式除了包括传统的关系数据库外,还有基于XML文件的轻量文件数据库,用于保存一些结构化形式的配置信息等内容。系统中的上层软件单元可通过调用数据访问层的相关组件与函数功能,实现对数据库的操作与控制。 4 总结 SaaS模式主要是基于面向服务的软件架构技术,为用户提供灵活可配置的软件服务,增强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系统中应用SaaS模式,可以将原本相互独立的各子系统集成到统一的框架下协同工作,并为以后功能的扩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Wei Sun, Kuo Zhang, Shyh-Kwei Chen, et al. Software as a Serivce: An integration perspective. In: Proceedings of 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rvice-Oriented Computing. Germany: SPRINGER-VERLAG, 2007,558-569. [2]HICSS.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Adoption Patterns. In:Proceedings of the 42nd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 System Sciences. Hawaii: System Sciences, 2009, 1-9. [3]王安全.SaaS模式下大数据量统计框架的研究和实现[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09.02. [4]高怡新编著.XML基础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184-190.

篇4

【关键词】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 审计 现状 建议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地震引起了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在对震区人民送去关心和慰问的同时,不禁思考近年来我国的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不断发生,范围越来越广,影响程度越来越大,因此,及时了解目前我国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审计的现状,总结历次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审计工作的经验与不足,研究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审计,对提高我国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审计的质量,更好的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大有益处。

一、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及其审计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例如,2003年的“非典”疫情、2008年初的雨雪灾害、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2010年的玉树地震、2013年4月20日芦山地震都属于典型的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

与常规的审计不同,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中的审计项目是没有预先立项的,具有临时性;审计工作需要随着救灾工作的进行同时开展,具有紧迫性;审计工作事关灾区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具有政治性。因此,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审计在审计目标、审计程序、审计理念等方面都具有其特殊性。

二、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审计现状分析

(一)审计成本难以控制

常规审计的成本包括资金成本、人力成本、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等。而重大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审计的成本又有所不同,重大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审计涉及的资金量较大,审计的内容又是非常规的,而且跟踪审计是全过程不间断进行的,要利用有限的审计资源在既定的时间内实施好审计工作,同时又要把审计成本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因此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审计的成本是难以控制的。

(二)审计资源不易整合

重大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的审计工作涉及的范围广、审计时间紧、相关的资金量较大、影响程度大,如何合理的配置审计资源也是一个难题。整合审计资源包括对国家审计部门和地方审计部门审计力量的整合,以及有关部门的力量与审计部门力量的整合,还包括审计系统内部的资源整合。

(三)审计工作与正常管理工作的职责划分不明

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审计与常规审计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提前介入了管理工作,从审计的本质的角度看是起到了监督和促进管理工作的作用,但是全过程参与到了管理工作中去,如何划分自己的职责范围,做好监督工作却不参与管理工作,正确处理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与正常的管理工作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难点。

(四)审计方法对创新的要求高

由于重大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审计具有其特殊性,常规的审计方法不一定适用,因此对重大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审计要注重审计方法的创新,审计人员如何采用不同于常规审计的适当审计方法也是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审计的一个难点。

(五)对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高

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由于重大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审计的审计对象的特殊性就需要有相应专业知识的审计人员,审计人员专业水平如何提高,知识结构如何改善也是当前工作中面临的难题。

三、对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审计的建议

(一)完善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体制

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审计的应急预案属于一项部门预案,是整个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做好对重大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审计的风险管理,应尽可能在总结过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审计环节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制订相应的重大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审计的应急预案,从而以确保重大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二)披露全过程每个阶段的审计信息

为及时的反馈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应全过程每个阶段的审计事项报告,虽然每个阶段的报告不是审计的最终报告,但却是审计的阶段性成果。这样可以及时纠正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控制住风险,完善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专项资金的管理规范,落实每个阶段的审计报告中提到的建议。及时的披露全过程每个阶段的审计信息也能使公众及时地了解事件的进展情况以及政府工作的效率和成果,从而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也能平息各种小道消息,安定人心,保证国家经济的正常运行。

(三)转变常规审计观念和审计方法

审计人员应对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的审计观念和方法应不同于常规的审计,审计工作要尽量提前介入,实现审计关口前移,审计评价也要提前,审计过程中及时评价并提出审计意见,而且要关注落实审计意见的情况。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的审计涉及到的部门多而且资金量很大,在执行审计时,应注重把握各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以全局为重,保证各部门之间的信息畅通,管理工作高效运作。

参考文献

[1]周应良.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审计的探索与尝试[J].审计与理财,2010(1)

[2]习菁.突发性自然灾害救灾资金物资跟踪审计响应机制的构建[J].审计月刊,2010(1)

[3]王中信.重大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全过程审计方式探讨[J]审计研究,2009(6)

[4]佘晓燕.重大突发性公共安全事项跟踪审计研究[J].商业会计,2010(7)

篇5

DOI:10.3969/j.issn.1674-7739.2015.05.008

城市是现代经济社会活动中最集中、最活跃的核心地带,是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和生产的主要场所。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人口大幅度增加,城市规模快速增长,城市公共安全面临空前的挑战。城市公共安全问题涉及范围广泛,从2001年“9・11”世贸中心恐怖事件、2003年全球“非典”肆虐、2008年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大地震,到2014年“马航370失联事件”、2015年元旦前夕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公共安全问题不断升级,造成了大量生命、财产损失以及严重的社会负面影响。各类事故的升级对城市预防公共安全事件及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对于大型公共建筑,如城市的交通枢纽、商业中心、人群高度聚集的场所、特大型建筑物、建筑群等,在公共安全的内涵、管理上所表现出来的复杂程度往往明显高于城市的其他区域,城市复杂建筑物、复杂区域一旦出现公共安全问题,后果和影响往往难以弥补。本文聚焦城市管理的热门话题,谈谈对城市大型建筑安全运营问题的几点思考。

一、城市大型建筑的运营现状

我国建筑业长期存在重建设、轻运营维护的弊端,城市建筑物在长期运营过程中累积了诸多安全隐患,致使其安全运营事故频发,引起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其中尤以受地下工程施工影响、围护结构高空坠落最为常见,已严重危害到广大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从“九五”期间,我国开始重视建设工程安全问题,以城乡居民住宅工程、特种工程、城乡建设为重点,解决建筑设计、产品开发、工程施工和管理中的关键技术难题,研究超高、大跨度建筑、城市地下空间和水下工程、隧洞工程等特种工程的设计方法、结构和施工技术。随着各类城市公共安全事故的升级,国务院以及上海市政府都将城市公共安全作为重点发展领域予以关注,对城市预防公共安全事件及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不断加大对公共安全领域的支持力度,重点开展重大工程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及诱变灾害的机理、预测和防治研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就公共安全领域确定“国家公共安全应急技术保障工程”为重点项目,提出研究城市灾害和工程事故类别及其应急救援措施和快速反应的指挥与装备,提高城市生命线工程和地下空间的抗灾能力。“十二五”期间制订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围绕社会安全等多个领域的重大科技需求,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攻关,力争实现突发事件预防控制、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等关键技术的持续创新,形成公共安全核心技术与装备的自主研发与工程技术能力,大幅度提升公共安全科技支撑突发事件的预防、准备和应对的能力。此外,《城乡建设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提出了防灾减灾工作的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制定防灾减灾政策、安排防灾减灾工作的依据,指导公共安全领域基础研究、技术研发、集成示范、成果转化和产业培育,重点解决公共安全领域的共性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形成公共安全综合保障与应急处置关键环节的核心技术,构建多学科交叉的公共安全信息共享平台。

综上所述,“九五”期间国家将建设工程提到重点发展领域,“十五”以来逐步开展了工程安全的机理、预测、防治、应急等各个方面的研究,工程安全首次作为战略任务被列入发展规划;“十一五”将公共安全提升到新的高度,建设行业针对城市生命线、地下空间等重点工程的安全防灾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十二五”更是聚焦公共安全等多个领域的关键问题,强调突发事件预防控制、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等关键技术的持续创新,提升公共安全科技支撑突发事件的预防、准备和应对的能力。

虽然城市建筑运营阶段的安全风险已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但重大安全运营事故仍频繁发生,折射出我国城市建筑的安全运营保障技术落后、安全运营控制与预警响应方法和手段欠缺,不利于现代化城市健康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城市大型建筑运营安全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是十分困难和复杂的课题,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直接相关,我国近几年来的高速发展对城市大型建筑安全运营公共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如何提升城市建筑安全运营风险的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及安全保障水平显得越来越重要,只有通过高效的信息化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风险管理体系,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大型建筑安全运营风险,减少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切实降低社会负面影响。

二、城市大型建筑安全运营问题原因分析

城市大型建筑运营安全问题与人民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它以大型公共建筑为载体,涉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牵涉因素之多、突发能力之大,任何其它社会经济问题均无法与之相比。

(一)城市大型建筑运营安全问题的特点

第一、大型建筑安全运营事故往往损失巨大、修复难度高、恢复期长,可能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与经济次序的破坏以及生产系统紊乱等后果。大型建筑空间的集中性、人口密度的集中性和经济的密集性决定了运营突发事件损失巨大的特点。一般城市建筑发生突发事件时,影响范围小,其功能的基本恢复需要一个月以上,而对于大型公共建筑,一次突发灾害可能影响整座城市的正常运行,恢复难度高,代价巨大。

第二、大型建筑安全运营风险种类多样,原因复杂,包括建筑自身因素、外界环境干扰、人为因素等等。其中,由于城市灾害的多样性,使得城市大型建筑所受灾害复杂,包括受地震、风灾、海啸、洪灾、地质灾害的威胁等。多种原因共同作用导致的运营风险往往难以控制。

(二)完善城市监测预警和应急管理体制,明确风险主动控制措施

应急管理是指对于已经发生的灾害或突发事件,根据事先制定的应急预案,采取应急行动,控制或者消灭正在发生的灾害或突发事件,减轻灾害危害,保障系统的运营,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一般包括灾前的减灾、防备、预报、预警和应急,灾后的应急、恢复与重建。应急预案的具体组成包括准备程序、基本应急程序和特殊应急程序等内容,具体体现在如下若干方面:(1)对灾害或突发事件、事故的辨识与评价,确定响应的应急启动机制及应急管理等级;(2)对人力、物质和工具等资源的管理、确认和准备;(3)指导建立现场内外合理、科学、高效的应急组织实施体系;(4)涉及应急行动开展的程序及战术;(5)制定训练及演习计划;(6)针对特殊灾害制定的专项应急计划;(7)制定灾后的现场评估、整理与恢复措施等。

以数据监测预警为基础的主动控制措施是改善城市大型建筑运营安全问题的关键技术之一。建立监测预警和应急管理体制需要考虑多灾种可能性及紧急事件的复杂性(风灾、水灾、火灾、地震灾害、恐怖袭击),以及报警层次多(紧急事件报警、灾害发生报警、小中大灾报警)等原因,须对各种报警信息进行分类与分级,以便准确地启动各种联动模式(火灾联动、区段联动、灾间联动等)与各级应急预案。由于建筑通常有多个运营管理主体的客观存在,预案启动须考虑到灾害的影响面,即集中救灾力量至灾害发生面,同时兼顾可能的蔓延面或影响面。

健全的应急管理体制能够最大程度弱化突发事件带来的后果。一旦发生风险预警后,由监控信息管理机构首先接受报警信息,立即通知应急管理中心和灾害现场监测指挥机构在最短事件内确定灾情,并赶往灾害现场,应急中心根据反馈信息启动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指挥与调度,并保持与现场应急救援联系,对现场实施必要的管制,同时将相关信息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人员,从支持保障机构调动应急所需的人员、技术支持和物质投入到灾害现场救援工作,信息管理机构则同步为其它各机构提供信息服务,实现统一管理,分工协作,确保应急救援的快速、高效和有序。

(三)探索BIM技术和数字化管控技术应用,构建公共安全信息平台

BIM技术应用的意义是使建筑信息在规划、设计、建造和运营、维护各阶段各参与方中充分共享和无损传递,为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管理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借助BIM技术和数字化管控技术构建基于数字技术的公共建筑安全运营管理系统,与大数据、物联网相结合,形成公共安全信息平台,从而实现对大型公共建筑的智慧运维和管理,包括设施空间实时状态管理、实时构件健康监测信息反馈以及智能化运维预警。目前,有效的公共安全信息平台应包括以下几点功能:

1.公共安全信息平台必须实现各类灾害报警事件集中处理,历史事件管理及查询;预先设定各类事件联动接口,并记录所有枢纽运行紧急事件及处理过程。

2.通过公共安全信息平台实现对事件进行联动处理,用户可定义报警事件的级别、报警联动流程、报警事件处理流程、报警显示与提示信息等;当重要报警发生时,实现集中显示、报警定位、报警统一处理。

篇6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教育部“学校安全年”为主线,认真抓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四川省学校安全管理办法》及《四川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安全工作职责的暂行规定》等文件的贯彻落实,按照“抓应急、建机制、夯基础、治隐患、保平安、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继续深化警校共育,倾力打造平安和谐校园,促进我县学校安全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及任务

以打造平安和谐校园为中心,努力实现一个目标,突出三个重点,狠抓七个环节,确保我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一个目标即:杜绝重、特大校园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努力做到两个明显减少(学校安全责任事故数量明显减少,师生伤亡人数明显减少),确保学校平安稳定。三个重点即:寄宿制学校学生安全管理、食品卫生安全及消防防火安全。七个环节即:制度建设;安全教育及培训;应急预案制定及演练;门卫值班保卫;隐患排查整治;校园安全事故调处;责任追究。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按照《四川省学校安全管理办法》、《四川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安全工作职责的暂行规定》以及《遂宁市学校安全工作评估细则》,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强化对学校安全工作的监管职责和学校对本校安全工作的主体责任,把校园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责任细化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头,切实做到职责清楚,任务明确,配合有力,教育落实,管理到位。各学校每个季度至少组织召开一次以预防重、特大校园安全事故为主的形势分析会,指导辖区内学校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开展校园安全工作。各校要做到校园安全天天检查、周周小结。

(二)强化校园安全制度建设

各校要结合本地实际,以警校共育、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工作为重心,进一步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工作部署、会议记录、宣传教育活动、应急演练、隐患整治情况等资料,建档归类,确保软件资料种类全、质量高。要按照《遂宁市教育局关于加强校园安全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遂教办〔2005〕53号)要求,及时向县教育局报送相关信息。

(三)继续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

各学校有条件的要成立保卫科,落实专(兼)职工作人员,落实安全工作经费,改善工作条件,强化保障措施,确保校园安全工作“机构、人员、经费、措施”全面落实到位。要落实一名校级领导负责校园安全工作,严防工作部署后没有领导分管、没有部门负责、没有人员落实、工作推诿扯皮现象出现。

(四)继续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与应急演练工作

一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继续深入开展安全教育进课堂试点工作。各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全面开展安全教育进课堂工作,切实抓好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法制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加强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食物中毒、防火、防地质灾害、防治安伤害等安全教育,努力帮助师生树立“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的安全防范意识。

二要加强对校园安全管理人员的专题培训。今年,省教厅将继续开展校园安全专题培训,市教育局也将适时组织相关人员到外地培训学习,各校务必积极参加,不断强化校园安全管理者的责任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三要强化应急演练活动。各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和《遂宁市政府关于将“5.12”确定为全市防灾宣传日和定期开展应急演练的公告》(遂府公〔2008〕5号)等文件精神,每学期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校园安全事故应急疏散演练,每年5月12日开展一次应急演练活动。县政府将对各校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督查结果将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各校务必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结合学校工作实际,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设置宣传展板,强化消防灭火、紧急疏散、逃生自救演练等工作,及时总结交流演练经验。

(五)强化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治工作

各学校全年至少开展4次以上校园安全大检查或专项督查。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1.加强校舍建筑安全检查与隐患整治工作。“5.12”大地震给我县部分学校校舍建筑造成了较大破坏,各校要切实加强灾后重建工作,及时排查整治校舍建筑安全隐患。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学校楼道安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川教电〔2006〕17号)及相关文件精神,坚决禁止使用D级危房,重点加强对修建年代较早的楼房及小青瓦房屋梁、檩子、墙体等的安全检查,发现隐患立即整治,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一时无法整治的要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和县教育局,同时制定好应急预案,落实好监管措施,严防垮塌导致群死群伤事件发生。楼房阳台栏板(不低于110cm)、楼梯扶手(室内不低于90cm,室外不低于110cm)高度不够的,要及时增加到符合要求的高度。二是教学楼和宿舍灭火器、消防水带水枪、应急照明灯、消防通道等必须符合消防规定。要经常检查电源线路,严防因照明线路老化、师生私拉乱接照明线等导致事故发生。三是加强学生宿舍建设与管理工作。寄宿制学校要进一步加强硬件建设,确保学生用床安全稳定,床位密度合理,宿舍通风透气、治安防范、消防安全等措施全面落实到位。达不到住宿条件的学校,要坚决禁止要求学生住校,如因不具备住宿条件提供住宿造成安全事故的,要从严追究学校领导责任。凡寄宿制学校务必做到每层宿舍楼落实一名专人负责管理,管理人员夜间要住宿在学生宿舍楼,管理人员住宿位置要固定,标志明显,并做到每天督查学生就寝情况,加强夜间巡逻,作好督查记录。特别强调的是:严禁任何学校以任何理由安排或聘请男同志管理女生宿舍。四是积极配合公安部门,加强对校内出租屋的安全督查,加强对承租人身份的排查和管理(包括租房的学生),切实加强对房主的宣传教育和制度约束,及时把各种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2.进一步强化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一是学校自备饮用水井、水塔、开水桶等必须加盖上锁,落实专人负责监管;自备饮用水井、食堂周围30米以内不得设置厕所、化粪池,不得堆放垃圾、废渣等,饮用水必须定期进行质量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使用旱厕的学校要做好定期冲洗、灭蝇等工作。二是食堂必须坚持“两证”(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和熟食品“留样”制度,坚持大宗食品定点采购和索票制度,加强防蝇、防鼠、防尘等“三防”设施设备建设。三是定期或不定期对学校食堂、宿舍、教室等处进行消毒,作好消毒记录。

3.强化门卫保卫和楼层值班巡逻工作。门卫是校园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各校要切实加强门卫制度建设和值班保卫工作,禁止有门无卫、门卫形同虚设等现象出现。一是不允许聘请老、弱、病、残及有犯罪前科或心理不健康的人员从事门卫工作。二是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严防学生私出校门;外来人员进入学校必须出示有效证件并登记,未经允许,一律不得进入教学区域。三是加强楼层值班巡逻工作。值班安排表要上墙,每一层楼和楼梯出口等重要位置都要落实专人负责守护。值班人员要加强对课间10分钟、放学、集会等人员集中时段的值班巡逻与人员疏导工作。对值班不到位的人员要予以批评处理,严防踩踏事件发生。四是加强校园周边治安巡逻,对可疑人员要严加询问,必要时报告公安部门处理,严防不法分子伤害师生。五是积极配合公安部门,经常性对学生携带的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进行清缴,严防治安伤害案件发生。

4.加强对锅炉、压力容器、煤气管道、电梯等特种设备的管理。学校要购买锅炉前必须向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购买有省、市、县质监局认可的安全合格锅炉,司炉工要经过严格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5.加强对危化物品的管理。对危化物品的保管要做到双人双门双锁,购买或运输剧毒物品前必须向公安部门报告,经批准后方可购买或运输。

6.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的排查。不定期对校园是否违法存有炸药、雷管等危险品进行督查,严禁任何人员以任何理由将炸药、雷管等危险物品带入校园,尤其要加强对出租屋人员的教育、监督和排查。不服从管理的,要及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依法处理。

7.加强教职工队伍管理。各学校要组织对教职工进行全面体检,对有精神病史、传染病的教职员工(含临时工),要坚决调离教学岗位并妥善安置。加强对教职工的德育工作,严禁教师将异性学生带入教师寝室或单独进行辅导等。

(六)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

各校要严格按照《四川省学校安全管理办法》要求,进一步加大责任追究(包括对日常工作不落实的事前责任追究)力度。凡年内发生重(特)大校园安全责任事故的,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学校主要负责人要到县教育局专题汇报履行安全工作职责情况,造成严重后果的要按照有关文件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篇7

一、安全教育工作

1、制度建设和队伍培训工作: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根据《区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重新整理安全档案,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和安全工作制度。全面规范应急管理工作,定期组织预案演练。加强应急管理队伍建设,加大对全体师生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反应能力,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落实工作责任追究制,切实做好师生的交通、食品卫生、消防、大型活动等各项安全工作。继续做好各主校安全员和班级安全委员的培训工作,安全委员统一佩带标识。

2、做好“安全教育活动月”工作:10月,各村小要开展好以“学习‘两法一例’,争做懂法守法小公民”为主题的安全教育月活动。组织各主校学生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要认真开展好法制教育和交通安全教育,要教育和引导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做到文明走路、文明骑车、文明乘车。

3、开展好宣传大检查工作:本学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开展三次以上大型的安全大检查和抽查,各主校要配备必要的一定数的消防器材,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和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确保安全检查不留盲点和死角。各校还应加强自检力度。实现隐患排查整改由运动向规范化迈进。

4、做好安全法制教育进课堂工作:将安全法制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实现课时、教材、教师三落实,要认真开展“一日常规教育”,即利用学生上下学前的一段时间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提示学生注意安全,计划请民警周景峰同志为全校学生上二节大型法制教育课,并将其作为一项安全工作制度长期坚持下去。

5、做好学生上下学乘车安全工作:积极做好学生乘车摸底调查工作,要掌握乘车学生数、乘车路线、所乘车辆,建立乘车学生档案,实行实名制管理,充分调动家长委员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好乘车协议签订工作,严禁学生乘坐“三无”车辆,确保学生乘车安全。

二、综合治理工作

1、开展法制教育工作“以遵纪守法为荣,违法犯罪为耻”为主题开展专题法制教育活动,做好“两法一例”的学习和宣传工作,开展“崇尚科学,抵制xx”活动,组织“争做守法小主人”征文评选活动,各校要通过报告会、参观、板报、广播、知识竞赛、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制的宣传和教育,继续办好校园法制报。

2、强化帮教转化工作:各主校要建立违纪学生档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贴近学生、关爱学生,让每一位违纪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同学老师和学校的温暖,中心校将对帮教转化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篇8

一、安全教育工作

1、制度建设和队伍培训工作: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根据《区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重新整理安全档案,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和安全工作制度。全面规范应急管理工作,定期组织预案演练。加强应急管理队伍建设,加大对全体师生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反应能力,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落实工作责任追究制,切实做好师生的交通、食品卫生、消防、大型活动等各项安全工作。继续做好各主校安全员和班级安全委员的培训工作,安全委员统一佩带标识。

2、做好“安全教育活动月”工作:10月,各村小要开展好以“学习‘两法一例’,争做懂法守法小公民”为主题的安全教育月活动。组织各主校学生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要认真开展好法制教育和交通安全教育,要教育和引导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做到文明走路、文明骑车、文明乘车。

3、开展好宣传大检查工作:本学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开展三次以上大型的安全大检查和抽查,各主校要配备必要的一定数的消防器材,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和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确保安全检查不留盲点和死角。各校还应加强自检力度。实现隐患排查整改由运动向规范化迈进。

4、做好安全法制教育进课堂工作:将安全法制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实现课时、教材、教师三落实,要认真开展“一日常规教育”,即利用学生上下学前的一段时间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示学生注意安全,计划请民警周景峰同志为全校学生上二节大型法制教育课,并将其作为一项安全工作制度长期坚持下去。

5、做好学生上下学乘车安全工作:积极做好学生乘车摸底调查工作,要掌握乘车学生数、乘车路线、所乘车辆,建立乘车学生档案,实行实名制管理,充分调动家长委员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好乘车协议签订工作,严禁学生乘坐“三无”车辆,确保学生乘车安全。

二、综合治理工作

1、开展法制教育工作“以遵纪守法为荣,违法犯罪为耻”为主题开展专题法制教育活动,做好“两法一例”的学习和宣传工作,开展“崇尚科学,抵制xx”活动,组织“争做守法小主人”征文评选活动,各校要通过报告会、参观、板报、广播、知识竞赛、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制的宣传和教育,继续办好校园法制报。

2、强化帮教转化工作:各主校要建立违纪学生档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贴近学生、关爱学生,让每一位违纪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同学老师和学校的温暖,中心校将对帮教转化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3、做好“平安校园”建设工作:本学期要求各主校积极参与“平安校园”的评选工作,达到营造安全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的目的。

4、加强“学校特殊安全保护区”的创建工作:积极配合公安、工商、文化、行政执法等有关部门加强对学校周边的安全管理,共同建立和完善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同栏目文章推荐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