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1 10:04:0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财务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旅游企业财务风险基本概念
旅游企业经营领域涉及较为广泛,以游览、娱乐、住宿、购物、餐饮为经营主线,其财务管理特点基于旅游产品特点。就旅游企业来说,产品生产大多在服务上,其产品特性完全是服务性产品特点,如生产销售同时发生、不可储存性等,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近年来,随着竞争的激烈化,旅游企业面临的风险因子越来越多,这就需要企业处理好投资、融资、筹资及日常的财务工作,尽可能降低财务风险,保障内部组织的稳定运营,为企业竞争提供必要基础。旅游企业的财务风险,总的来说包括内部风险及外部风险两类,内部风险主要指内部管理失调引发的风险,包括投资、筹资、决策等方面。外部风险主要指经济、政策、文化环境的变动。这些风险因子都会对旅游企业的收益造成影响,对旅游业长期发展不利,因此,旅游企业必须熟练掌握财务风险分析及管理工具,强化财务风险防控能力。
二、旅游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分类
针对旅游企业,财务风险可分为可控风险与不可控风险两类。其中,不可控风险不受企业自主意志影响,被动性强,是所有企业都会面临的风险,来自宏观条件,如国家产业政策、企业主营业务区域状况等。可控风险主要包括筹资、投资、资金回笼及收益分配四方面,可通过自主决策避免或解决。
(一)不可控风险
不可控风险主要是旅游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以5.12地震为例,由于民众对地区灾害性时间的担忧,游客多数会选择其他地区旅行,直接减少了四川地区的旅游业务流量,若企业以此地区为主营,由于企业资金长期占用于收益小地区,这些地方的旅游企业经营风险就会极高。此外,国家政策上,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旅游企业可能会被迫出现转产或经营调整,不同性质的旅游企业受到的影响也会不同。
(二)可控风险
可控风险是企业内部经营风险。一般的,旅游企业可控风险主要表现为偿债能力不足、现金流量呈现负数、依赖短期借款引起的资金周转不灵等。这类风险的成因往往来自企业内部,如决策失误、资产负债评估能力不足、竞争过强、财务控制能力不足等。以财务控制为例,旅游企业财务控制难度远远高于工商业企业,一方面,企业应收账款控制难度大,流动资产占用高,另一方面,应收账款存在虚增企业利润,企业难以把握自身实际财务状况,直接为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三、旅游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旅游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财务风险意识不足、人力成本及宣传成本支出占比过大、资金管理效能不佳、投融资风险度量不足、内部控制不到位、精细化管理程度不高等。从普遍性入手,本文总结旅游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措施如下:
(一)强化业务流程控制
要实现高效的财务风险防控,旅游企业必须强化业务流程控制,强化财务管理刚性。首先,在旅游项目开展过程中,企业将所有业务纳入合同化管理中,避免由于客户要求、费用、行程上引发的不稳定因素。第二,在提供旅游产品时,旅游企业要严格按照旅游合同办事,按照合同内容,依据景区计费标准行事,制定严密的计调单,若要开辟新路线,则需进行专项调查之后确定。第三,要按计调单编制及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合理划分行程中团队成员职责,形成相互制约机制,避免超预算、资金结算错误等风险。第四,旅游行程责任分配前置。要在出行前将计调单、安排、服务标准等要求事项部署下来,以便实现行程中费用控制。因此,计调单刚性必须足够,要严格按照计价单控制成本,严格审查,该报销尽快报销,不该报销坚决不报。
(二)强化财务控制
首先,旅游企业应完善内部各项财务工作细则,按现有会计准则、会计法等相关法律,结合行业特点及企业特点制定本企业财务会计明细操作规范,强化风险监控。第二,要注重会计工作的实际执行,强化经济活动的系统记录与分析,使企业内部资产及财务状况得以正确反映。第三,要强化资金和费用管理,提高预算科学性,要严格按照旅游主线及行程开展预算,避免预算超支及预算不足。
(三)强化内部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首先,风险评估指标设置应以企业资产负债率为基础,当资产负债介于40%~60%时,企业资金配置最为合理,低于40%资金充裕且可能发生限制,高于60%企业资金紧张,负债较高,应启用财务预警,控制负债增加及比例。此外,流动比率也应作为风险指标的组成,应将流动比率控制在1.5倍,避免企业资金链风险。其次,在风险防控设置上,旅游企业应当首先强化员工及部门财务风险意识,在规范财务基础工作的同时不断强化制度性建设,在大财务管理架构上,计调单、会计核算凭证等进行标准规范,对收支预算、资金回款等项设置专用管理办法。最后,旅游企业可引进外部监察机构,利用抽查、倒查机制对财务风险进行评判,提高管理接入的及时性,避免事后控制。
(四)强化财务队伍建设
团队凝聚力上,应当营造以人为本的团队氛围,为财务人员树立信心,提高凝聚力;在岗位设置上,应实行轮岗,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避免长期任职出现的岗位漏洞;培训机制上,可采取持续教育与专项教育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在企业内宣传财务风险知识,联合专业机构制定培训计划,营造风险防控氛围,另一方面可开展主题明确、重点明晰的财务风险防控教育活动,如竞赛、案例交换等,提升财务队伍素质,避免因人员疏忽导致的财务风险。
(五)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旅游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主要包括信息咨询、电子政务、旅游电商三大系统。策略上,旅游企业应当从强化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强化信息化发展环境建设、完善安全保障体系三方面入手。实际操作上,一方面,政府应为企业构建信息技术宏观条件,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企业要强化门户网站建设,如提高网站信息详尽程度、组建论坛、构建客户交流机制、同行联合网上宣传等;优化电商模式,如构建个性化网络平台、开展虚拟旅游经营等;大力开展网络营销,如交换友链、Email推广、自媒体推广、竞价排名推广等。第三,要强化多方合作,如旅游相关部门协作、银行网上协作、网络公司协作等。第四,可开展CRM客户关系管理,提高客户满意度,实现客户回流。第五,强化系列服务。第六,加大员工专业培训,如导游技能、财务技能等。
四、结语
一、旅游企业财务风险基本概念
旅游企业经营领域涉及较为广泛,以游览、娱乐、住宿、购物、餐饮为经营主线,其财务管理特点基于旅游产品特点。就旅游企业来说,产品生产大多在服务上,其产品特性完全是服务性产品特点,如生产销售同时发生、不可储存性等,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近年来,随着竞争的激烈化,旅游企业面临的风险因子越来越多,这就需要企业处理好投资、融资、筹资及日常的财务工作,尽可能降低财务风险,保障内部组织的稳定运营,为企业竞争提供必要基础。旅游企业的财务风险,总的来说包括内部风险及外部风险两类,内部风险主要指内部管理失调引发的风险,包括投资、筹资、决策等方面。外部风险主要指经济、政策、文化环境的变动。这些风险因子都会对旅游企业的收益造成影响,对旅游业长期发展不利,因此,旅游企业必须熟练掌握财务风险分析及管理工具,强化财务风险防控能力。
二、旅游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分类
针对旅游企业,财务风险可分为可控风险与不可控风险两类。其中,不可控风险不受企业自主意志影响,被动性强,是所有企业都会面临的风险,来自宏观条件,如国家产业政策、企业主营业务区域状况等。可控风险主要包括筹资、投资、资金回笼及收益分配四方面,可通过自主决策避免或解决。
(一)不可控风险不可控风险主要是旅游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以5.12地震为例,由于民众对地区灾害性时间的担忧,游客多数会选择其他地区旅行,直接减少了四川地区的旅游业务流量,若企业以此地区为主营,由于企业资金长期占用于收益小地区,这些地方的旅游企业经营风险就会极高。此外,国家政策上,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旅游企业可能会被迫出现转产或经营调整,不同性质的旅游企业受到的影响也会不同。
(二)可控风险可控风险是企业内部经营风险。一般的,旅游企业可控风险主要表现为偿债能力不足、现金流量呈现负数、依赖短期借款引起的资金周转不灵等。这类风险的成因往往来自企业内部,如决策失误、资产负债评估能力不足、竞争过强、财务控制能力不足等。以财务控制为例,旅游企业财务控制难度远远高于工商业企业,一方面,企业应收账款控制难度大,流动资产占用高,另一方面,应收账款存在虚增企业利润,企业难以把握自身实际财务状况,直接为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三、旅游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旅游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财务风险意识不足、人力成本及宣传成本支出占比过大、资金管理效能不佳、投融资风险度量不足、内部控制不到位、精细化管理程度不高等。从普遍性入手,本文总结旅游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措施如下:
(一)强化业务流程控制要实现高效的财务风险防控,旅游企业必须强化业务流程控制,强化财务管理刚性。首先,在旅游项目开展过程中,企业将所有业务纳入合同化管理中,避免由于客户要求、费用、行程上引发的不稳定因素。第二,在提供旅游产品时,旅游企业要严格按照旅游合同办事,按照合同内容,依据景区计费标准行事,制定严密的计调单,若要开辟新路线,则需进行专项调查之后确定。第三,要按计调单编制及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合理划分行程中团队成员职责,形成相互制约机制,避免超预算、资金结算错误等风险。第四,旅游行程责任分配前置。要在出行前将计调单、安排、服务标准等要求事项部署下来,以便实现行程中费用控制。因此,计调单刚性必须足够,要严格按照计价单控制成本,严格审查,该报销尽快报销,不该报销坚决不报。
(二)强化财务控制首先,旅游企业应完善内部各项财务工作细则,按现有会计准则、会计法等相关法律,结合行业特点及企业特点制定本企业财务会计明细操作规范,强化风险监控。第二,要注重会计工作的实际执行,强化经济活动的系统记录与分析,使企业内部资产及财务状况得以正确反映。第三,要强化资金和费用管理,提高预算科学性,要严格按照旅游主线及行程开展预算,避免预算超支及预算不足。
(三)强化内部风险防控机制建设首先,风险评估指标设置应以企业资产负债率为基础,当资产负债介于40%~60%时,企业资金配置最为合理,低于40%资金充裕且可能发生限制,高于60%企业资金紧张,负债较高,应启用财务预警,控制负债增加及比例。此外,流动比率也应作为风险指标的组成,应将流动比率控制在1.5倍,避免企业资金链风险。其次,在风险防控设置上,旅游企业应当首先强化员工及部门财务风险意识,在规范财务基础工作的同时不断强化制度性建设,在大财务管理架构上,计调单、会计核算凭证等进行标准规范,对收支预算、资金回款等项设置专用管理办法。最后,旅游企业可引进外部监察机构,利用抽查、倒查机制对财务风险进行评判,提高管理接入的及时性,避免事后控制。
(四)强化财务队伍建设团队凝聚力上,应当营造以人为本的团队氛围,为财务人员树立信心,提高凝聚力;在岗位设置上,应实行轮岗,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避免长期任职出现的岗位漏洞;培训机制上,可采取持续教育与专项教育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在企业内宣传财务风险知识,联合专业机构制定培训计划,营造风险防控氛围,另一方面可开展主题明确、重点明晰的财务风险防控教育活动,如竞赛、案例交换等,提升财务队伍素质,避免因人员疏忽导致的财务风险。
(五)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旅游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主要包括信息咨询、电子政务、旅游电商三大系统。策略上,旅游企业应当从强化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强化信息化发展环境建设、完善安全保障体系三方面入手。实际操作上,一方面,政府应为企业构建信息技术宏观条件,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企业要强化门户网站建设,如提高网站信息详尽程度、组建论坛、构建客户交流机制、同行联合网上宣传等;优化电商模式,如构建个性化网络平台、开展虚拟旅游经营等;大力开展网络营销,如交换友链、Email推广、自媒体推广、竞价排名推广等。第三,要强化多方合作,如旅游相关部门协作、银行网上协作、网络公司协作等。第四,可开展CRM客户关系管理,提高客户满意度,实现客户回流。第五,强化系列服务。第六,加大员工专业培训,如导游技能、财务技能等。
四、结语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控体系;财务管理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对于现代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保证财务运行过程中的相对安全,尽可能规避和防范财务风险。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财务操作安全的因素较多,因此在财务风险控制过程中其受到的影响因素也较多。加强对于主要影响因素的控制将有利于促进整个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的进行。
一、制度性因素
由于企业发展的阶段和对于财务风险控制的认识不同,因此不同的企业在财务风险控制方面的制度也不相同。在我国,企业对于财务风险控制方面的制度建设相对薄弱。因此,制度的确实成为影响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因素。
1 财务风险控制制度的确实导致企业控制难度加大。企业缺乏必要的制度作为风险控制的约束性因素,必然使得财务风险控制无从下手或者缺乏必要的依据,从而导致财务风险控制难度加大,不利于财务人员及企业的监督管理。
2 财务风险控制的制度确实导致财务风险监督机制无法运行,从而严重影响财务运行安全。财务风险控制制度确实导致财务风险控制系统缺乏必要的引擎支援以及后备力量约束,其结果必然是导致财务风险控制机制的确实或者无法运行。监督系统的消失使得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处于混乱状态,各种财务运行风险相应增加,企业财务运营成本增高,发生财务运行事故比例增大。
3 财务风险控制制度的缺失导致财务数据的失真和财务透明度降低,进而影响财务数据的可信度和实用度。财务风险控制制度的缺失使得财务整体管理数据的可信性降低,另外由于缺乏必要的财务风控监督,财务数据的透明度也大大降低。进而导致整个企业财务系统数据失真,影响企业的外部信誉度,导致企业在市场上的信誉度降低,阻碍企业发展。
建立符合企业状况和现代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要求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体系,建立和健全财务风险控制内部监督机制将有利的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控制制度及机制的建立需要企业财务管理层及企业决策层不断提升自身在财务风险防范方面的认识和对于其基本知识的了解。
二、人员素质因素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水平影响着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强弱,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可以保证企业在财务运作过程中尽量规避及方案财务风险的发生,保障企业正常的财务运转秩序。由于各个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再加之我国在财务管理方面人才的短缺使得整体上的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水平较低。企业财务从业人员素质低下导致企业在财务管理,尤其是在财务风险控制管理方面存在巨大的漏洞。这些漏洞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业财务运行风险性的增加。
1 财务人员素质较低,尤其是会计人员素质较低导致财务资金运行安全受到威胁。财务人员素质较低使得企业在财务运行过程中出现大量的威胁,其中资金运行威胁尤为严重。财务人员利用手中权力和工作便利,中饱私囊,严重威胁企业资金运行安全。由于财务人员素质问题导致的财务信息不透明及财务数据准确性降低在另一方面也影响了企业资金运行的安全,使得企业资金运行安全受到威胁。
2 财务人员素质较低,导致财务风险控制意识薄弱,无法有效执行财务风险控制监督流程。由于财务风险控制意识薄弱,企业财务人员没有有意识的去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缺乏对于财务风险防范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导致整个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处于无人管理或管理乏力的状况,这就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带来了巨大的隐形风险。
3 财务人员素质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财务风险防控的进程。财务人员素质较低,其专业水平必然难以满足企业不断发展中财务问题的处理以及应对变化的市场情况带来的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企业财务人员素质较低需要企业在进行财务人员配置时根据自身需要进行合理的安排。建立内部培养与外部培训相结合的财务人员成长机制,以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水平。此外,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加强对于高水平财务人员的引进,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加强引进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的高校毕业生,建立企业自身的财务人员梯队,保障财务人员的供给质量。
建立财务人员内部管理和内部晋升机制,在企业内部培养一批符合企业要求和具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尤其是具备一定专业技术水平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而提升整体财务人员素质水准。加强对于财务人员的日常风险防控培训和引导,树立其对于风险防控工具的利用水平;在日常工作中,建立专门督导人员,及时提醒和纠正其工作失误及问题,提升财务人员对于风险防范的控制意识。
三、结语
我国企业目前仍然处于发展和成长期,再加之我国目前市场经济制度仍然不够完善,对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意识还相对薄弱,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较大。企业只有建立健全自身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增强企业管理人员,尤其是财务管理人员财务风险防控意识,加强财务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中的漏洞和不足。规避企业财务风险防控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加强对于企业自身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建设,防范和规避企业财务风险才能保证企业的监控稳定发展。
【关键词】 高等学校; 风险管理; 建设项目; 内部控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明确了高等教育从扩大数量规模的外延式发展战略调整为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主的内涵式发展战略。这一战略转变对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保障的高校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引起重视,高校建设项目应紧紧围绕服务高校提升教育质量这一发展战略而展开。
高校建设项目是高校使用财政性资金或者其他资金自行或委托其他单位进行的建造、安装活动,包括建造房屋及建筑物、基础设施建设等。建设项目有新建、改建和扩建三类,其建设过程一般包括策划、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及交付使用。建设项目的投入对于高校提高办学实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大大改善高校的办学条件。近年来,高校建设项目投入不断增加,有些高校甚至占到了年度总支出的50%左右,由于内控体系建设不健全引起的超概算、超预算及由此引起的腐败案件也时有发生。为规范高校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规划设计、招标投标、资金筹措、工程施工、工程变更、资金使用、竣工验收、工程结算与决算等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加强建设项目内控体系建设势在必行。财政部近期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为高校科学地构建建设项目内控体系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建设项目具有建设周期长、投入大、专业性强、控制环节多、管理要求高的特点,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带来重大损失。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并加强建设项目的内控体系建设,并以此为突破点,稳步推进高校整体的内控体系建设。
一、风险管理理念下高校建设项目内控体系建设的关键点
风险管理理念就是人们凡事都慎重考虑其不确定性,特别是那些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或损失,对此事先予以评估,采取相应的防范和应对措施,力求将不利影响或损失控制在风险容量和风险容限之内。
高校建设项目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
一是外部风险,主要包括自然风险和人为风险。自然风险是因自然力的不规则变化所导致的不利影响或损失,如地震、风灾、水灾等自然现象造成的损失。自然风险具有不可控性、周期性和面广性的特征。建设项目要防控自然风险主要依赖对自然规律的周期性把握,事先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以便尽可能减少自然风险造成的损失,而事后补救也是必须的。人为风险是因人的主观因素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或损失,如政府管制、法制不健全、项目设计错误、工程合同欠妥、承包商和供货商不履约、监理人员失职等。建设项目要防控人为风险必须做到依法办事,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与协调,选好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及其人员,严格合同条款的执行,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建设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唯有如此,才能有效降低或规避人为风险造成的损失。
二是内部风险,主要包括管理风险和人力风险。管理风险是指高校因对建设项目管理不善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具体而言是由于高校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能力有限导致建设项目未能按原定目标完成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管理制度不完善包括管理制度的制定不完善、执行不力等,如应进行项目论证而不论证、应进行集体决策而不进行集体决策等;而管理能力有限则包括决策没有前瞻性、细节考虑不周全、忽略关键点控制等。建设项目要防控管理风险必须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加强制度建设,增强制度的执行力,严格项目施工全过程管理。人力风险则是指由于建设项目管理的专业人员不足、专业素质不高、管理人员责任意识淡薄、勤政廉政工作不到位等原因而给建设项目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建设项目要防控人力风险,必须配齐包括专业人员在内的项目管理人员,这些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专业素质应该符合一定的标准要求,责任意识强,勤政廉政,同时还要互相牵制,以防权力寻租和道德风险。
基于上述原因,笔者认为高校建设项目内控体系建设的关键点及其风险管理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论证
一个基本建设项目是否能够有效控制成本并实现原定的建设目标,科学务实的可行性论证是关键,否则就会输在起点。风险贯穿于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科学务实的可行性论证既可以把决策风险降到最低,又为降低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管理风险奠定坚实的基础和前提。科学的可行性论证需要把建设项目和高校的战略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及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等有机结合起来,根据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和高校的经济实力,从内涵式发展的战略高度科学合理地确定建设项目的规模、贷款项目和贷款额度,使建设项目具有科学性、可行性。
(二)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的管控
高校应成立建设项目工程指挥部,由具备必要的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员组成,在对可行性进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按招标程序选择有资质的工程设计单位进行规划设计。初步的设计方案和图纸出来后,经工程指挥部集体研究、讨论和质询,提出修改意见;再交由校内相关部门领导和教职工代表研究与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设计单位根据达成的统一意见修改设计方案和图纸;将修改的设计方案和图纸在教职工中广泛征求意见,统一意见后再交设计单位进一步完善设计;最后将设计单位再次完善的设计方案和图纸上报学校党委和行政领导集体研究批准。建立这样一整套“专业+民主+集中”的规划设计管理模式,有利于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和节俭性,有效防控建设项目外部风险中的人为风险和内部风险。
(三)建设项目招投标的管控
按照国家关于招投标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严格、规范、健全的建设项目招投标程序。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等环节都要实行招投标管理,工程项目仪器设备和材料的采购均实行公开招标议标和政府采购制度,促进高校建设项目规划设计、采购、施工、监理等环节均能做到合法合规,既有效控制人为风险,特别是有针对性地控制其中的政策性风险,又有效控制人力风险,特别是有针对性地控制其中的责任风险和腐败风险。
(四)建设项目工程施工过程的管控
建设项目工程施工过程的内部控制是建设项目内控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设备和物资的采购、隐蔽工程、工程变更和签证部分都应是高校建设、审计、纪检部门监督的重点,也是难点。建设项目清单报价(包括合同内和合同外部分)是需要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高校审计、纪检、财务部门共同配合、严格审查的,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建设项目的台账,确保高校建设项目的最终投资控制在原定的预算限额内。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需要高校完善自我评估与外部审核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强化高校纪检和审计部门的监督力度,提高教职工的参与度,对建设项目进行全程监控。同时,还要接受政府部门和社会的监督,使建设项目的每个环节都合法规范,“阳光”运行,有效防控建设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内外部风险,特别是有针对性地控制人为风险中的质量风险、管理风险中的执行力风险和人力风险中的责任风险。
(五)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结算与决算的管控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合同规定的用料标准和质量标准进行,特别是对隐蔽工程、项目变更及合同外签证部分的验收应更加严格,必要时应抽样送权威部门检验。针对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必须加强整改,并再次组织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应向校方提供完整的建设项目完工结算资料。学校财务部门根据项目完工结算资料和会计核算资料,办理完工项目的工程结算并送学校审计部门审计,审计完成后上报上级主管单位和财政部门审核批复。最后,学校财务部门根据上级部门批复的工程结算报告,办理工程竣工决算,并登记固定资产账。通过强化建设工程竣工验收、结算与决算的管控,有利于节约工程建设成本,确保工程质量,考核工程预算的执行情况,有效控制建设项目的人为风险、管理风险和人力风险。
(六)建设资金筹措及使用的管控
建设资金的管理与控制,必须始终坚持“量力而行,节约有效”的原则。从可行性论证开始到竣工验收都必须处理好资金需求与供给的关系,根据建设规模和进度,拟定筹资规模和筹资时间,注重筹资结构,争取财政拨款,合理自筹资金,适度贷款。高校利用银行贷款搞建设,应特别注意防范财务风险,必须将财务风险限制在可控范围内。同时,还要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积极争取财政化债资金,以确保还本付息。根据建设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合理安排资金使用计划;根据施工实际进度和合同约定付款条件办理付款手续,保证工程顺利施工。严格办理付款手续的审批程序,建立施工单位请款、监理单位出具意见、学校工地代表签署意见、造价员初审、项目负责人复核、建设部门负责人审查、审计部门实地审计、财务部门复审、学校领导审批、财务部门付款的一整套审批流程,以便有效防控建设项目的内外部风险,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与高效。
二、高校建设项目内控体系建设应坚持的原则
高校建设项目内控体系设计必须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依据,按照国家关于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的要求,以实现既定目标为目的,以规范工作流程为基础,以控制风险为导向,理顺建设项目的业务流程,明确划分各岗位职责权限,完善建设项目的各项管理制度,环环紧扣,相互协调,相互牵制。
(一)坚持建设项目内控体系建设与财务管理相协同原则
建设项目是高校内涵式发展对硬件的基本要求,建设项目内控体系建设是高校对建设项目资产配置各环节的流程管理,主要考察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各流程环节的合规性和合法性,侧重于业务流程的管理,一方面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另一方面提高高校建设投资的效益和科学性。财务管理是在为学校战略发展服务的整体目标下,对学校资源的配置、资金的筹集和使用、结余分配的管理过程,财务管理通过以货币计量的会计核算对学校资产进行管理,运用预算管理工具优化配置和整合高校的各项资源,最终实现预期的管理控制目标。预算和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影响着高校建设项目配置的合理性和单位投资的科学性,决定高校内涵式战略发展目标是否能够实现。从这个角度看,高校建设项目内控体系建设与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一致的,业务流程既相互衔接又相互制约,遵循建设项目内控体系建设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是高校建设项目内控体系建设的关键,也是风险管理理念的必然要求。
(二)坚持建设项目内控体系建设的成本与效益相协同原则
从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论证、规划设计、工程施工到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等各环节,都要树立成本意识,严格控制各项成本费用开支,加强中长期规划和预算管理,确保项目支出不超出预算,保证基建预算的刚性,实现以预算降低风险的目的。在当前高等教育内涵式和快速发展的前提下,高校资金、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实现高校的可持续科学发展已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建设项目内控体系建设的目标是提高基建投资的科学性,严格控制基建投资的成本,满足高校战略发展的需要。因此,高校建设项目不能仅从技术可行性进行论证,还应进行财务可行性论证,开展“成本—效益”分析,坚持成本与效益相协同的原则。这一原则也是风险管理理念下高校建设项目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
(三)坚持建设项目内控体系建设与校务公开相协同原则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完善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全员参与。高校建设项目投入大,周期长,对学校民生的影响巨大,如何规范建设项目的内控管理,加强对建设项目运行的有效监督,确保建设项目资金的运行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关键在于内控体系建设的完善。一个学校要想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需要得到广大教职员工的信任,赢得教职员工的广泛支持。学校要想赢得教职员工的信任和支持,关键在于实施校务公开制度,而校务公开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基本建设信息公开,要让教职员工了解学校建设项目的立项、运行、投入情况,理解学校的发展战略,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增强他们当家作主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因此,坚持建设项目内控体系建设与校务公开相协同的原则,不仅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需要,也是加强高校风险管理的必然要求。
三、高校建设项目内控体系基本框架设计
高校建设项目内控体系的基本框架设计应从三个方面加以考量:一是管理目标,建设项目内控体系应服务和统一于学校的战略发展目标;二是业务流程,建设项目的内控体系所运用的业务流程应既有利于业务的办理,又有利于目标的控制;三是组织机构,建设项目内控体系应使高校的战略规划、财务管理、建设项目控制形成有效的互动。笔者设计的高校建设项目内控体系基本框架如图1。
以上框架设计坚持以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战略目标为导向,体现了风险管理理念指导下的建设项目内控体系建设应坚持的三个基本原则。
四、规范组织机构和业务流程,实现战略规划与财务管理、发展目标的和谐统一
在高校党委和行政的统一领导下,高校战略规划委员会、经济管理委员会和绩效管理委员会协同指挥,各相关职能部门依据自身职责承担相应的建设项目内部管理责任,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为指引,逐步改变原来基建部门作为建设项目单一的投资业务主体,既是建设项目的实施者和资金支配者,又是建设项目管理者的状况;改变建设项目管理目标不明确、职责不清晰、运作不规范、监管不到位、缺乏内部控制的状况,形成“立项科学、实施规范、监管有力”的建设项目内控体系。
在确定建设项目内控体系框架后,需要建立与之匹配的管理制度。制度是组织框架运行的基本保障,基于风险管理的建设项目内控组织的有效运行,需要高校建立能将战略规划、财务管理、建设项目控制有机结合的建设项目管理制度,并以此统一目标管理,完善业务流程,实现建设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建设项目效能的最大化。
建设项目经科学论证获得立项后,在实施阶段,高校各职能部门应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及施工现场签证等行为的发生,如审核材料、设备的市场价与施工单位的报价,督促监理单位严格监理。在这一阶段,把好工程变更签证关是非常重要的,工程变更签证是否把关严格,直接影响建筑工程成本的高低。
施工单位提出的合格工程量支付申请和根据工程实际提出的合理设计变更,工程款的支付须经过严格的资金支付程序。严格的资金支付程序可以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监督作用,防控管理风险和人力风险,特别是防控由于权力过分集中而导致的腐败现象。笔者设计的建设项目付款业务流程如图2。
建设项目内控体系的建立,要求高校内部各职能部门树立起为内涵式发展战略目标服务的理念,共同建立科学的建设项目业务流程和联动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通过科学的规划布局,以学校的战略发展规划为指引,运用预算管理调节建设项目的资源配置,提高预算安排的科学性,从源头上控制盲目购建和重复购建;坚持对建设项目实施可行性论证和项目绩效评估,避免随意购置和盲目攀比;通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实行集中、统一审核,最终防止建设项目的成本过高,提高建设项目的资金使用效益。
本文对高校建设项目内控体系建设的关键点、组织机构和业务流程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议。今后高校建设项目的内控体系建设,还要在此基础上探讨建设项目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问题,以进一步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总之,高校建设项目内控体系的构建,要树立风险管理理念,遵从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服务于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战略规划,符合现代大学的治理结构,有利于实现高校资源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试行)[S].2012.
[2] 宫伟.浅谈高校工程项目内控[J].教育财会研究,2011(4).
[3] 许青云.高校基本建设内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2009(9).
关键词:财务风险;外部风险;内部风险
一、电力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种类
电力企业可能遇到的财务风险,有的来自企业外部,也有的来自企业内部因素。具体分为以下两大方面。
1.外部风险因素
(1)政策性风险。政策性风险是国际或国家层级的宏观政治经济政策对企业的资本运作和投资、融资活动产生的风险,例如银行准备金调整、存款利率调整、能源发展规划、外汇及汇率变动、营业税改增值税等税收政策调整、煤电联动等方面。
(2)环境风险。电力企业属于特殊高危行业,由于其特定的资产性质,目前设备资产遭受外力破坏的现象较为严重,例如2008年的南方冰灾、四川地震等自然灾害,还有某些地区存在人为盗割电缆等毁害电力设设施的行为。
(3)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虽然我国金融基本法有十多部,但与发达国家成熟的金融法体系相比还很不完善。大部分金融法规制定得较为原则,可操作性不强,对一些具体业务的操作没有详细具体规范,以致在实践中出现了诸多不规范行为,导致金融风险产生。
2.内部风险因素
(1)内控机制不健全。内控建设是企业管理的一项系统工程,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的有力保障,我国大多企业没有建立健全内控机制。即使有,其监督执行也不严格,特别是个别企业管理与监督合而为一,无法实施有效制约,财务风险极易发生。
(2)财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缺少风险防范意识。任何企业的营运系统高效运作,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高素质的财会人员,更是企业的宝贵财富。现阶段企业财会人员正处于由简单核算向财务精细化管理,并为决策者和报表使用者提供决策数据,参与企业经营决策的角色转变时期,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都亟待提高。
二、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防控
1.外部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1)政策性风险的应对与防控。电力企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企业,虽然对对于政策性风险无法把控,但可以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争取国家或地方政策支持。譬如:在高额还贷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努力争取专项优惠贷款利率政策等。
(2)自然风险的防范及控制。采用风险转移法,将不可控的自然风险通过参加财产保险进行规避。目前设备资产遭受外力损害现象比较严重,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法,把风险转移出去,从而达到降低风险减少损失规避由此可能引发的财务危机的目的,提高企业防控风险能力。
(3)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的防范及控制。积极建议人大完善各项法律法规,这不仅仅关系电力企业,也关系到国民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
2.电力企业内部财务风险防范及控制
(1)建立企业财务风险指标辨识系统。利用财务风险指标趋势的变化来进行预测和监控。预警企业财务风险的指标主要有:体现偿债能力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速动资产等;体现运营能力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资产周转率等;体现盈利能力的销售净利率、营业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等等,企业可以通过分析指标历年的变化趋势,判断自身财务状况的好坏,进而有效地避开风险、控制风险、延缓危机发生时间直至杜绝危机的发生。
(2)强化实施全面预算控制。从企业战略管理的角度看,好的企业管理等于好的战略制定加好的执行。预算管理可以使企业的长短期目标、战略和企业的行动计划很好的协调,可以整合企业集团及各分部目标,通过预算的编制、控制实施和修正,可促进企业严格管控内外资源的使用,确保促进企业战略实现。
(3)加强成本控制,还原真实的会计信息,把控电价机制风险。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活动中的永恒的主题,成本控制的直接作用是降低费用,提高利润,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加核心竞争力。以中国目前情况看,企业成本不真实、财会信息数据不真实已成为一大社会痼疾,这会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导致错误的宏观或微观的经济决策。
关键词:企业管理;医药企业;内部控制;财务风险
随着当前国家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也在逐渐加剧。国内医药行业的发展对提高促进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国内新兴医药市场发展、人口结构变化、老龄化情况加剧等因素给国内医药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大的机遇。如今,作为世界上的第一人口大国,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并逐步跻身于世界制药大国的行列。2016年底,我国的卫生总费用支出为35312.40亿元,卫生费用在GDP中占比也保持着逐渐攀升的趋势,医药工业总产值在GDP中的占比已经上升到了4.06%。国内医药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和国内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给一样企业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发展环境。但是,随着市场因素对企业发展作用的加大,医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风险也在逐步增加。为了加强医药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应对当前企业发展经营中的各种风险,实现企业内部控制同风险防控的结合成为了当前医药行业管理改革中的重要手段。
一、医药企业经营特点及财务风险分析
目前,我国医药企业的IPO持续走高,行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可以说,由于我国当前医药行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市场保持着较高的需求,且需求弹性较小,因此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医药行业的发展都可以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在这样的行业前景下,医药行业为了实现自身企业经济效益、附加值利润和市场占有量的增长,医药行业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企业生产规模和新产品开发中投入资金。但是,由于医药行业本身受到科技水平和国家相关政策影响较大、企业扩大再生产中资金投入量多、企业新产品研发周期过长,导致了医药行业在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风险。这些风险除了受到外部宏观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外,最主要来源于医药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缠身高的各种问题,尤其是企业资金上的风险,对医药企业生存和经营发展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例如,我国医药企业前期投入费用过高,在成本回收过程中就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且企业出产的医药产品大部分将进入公共医院,可拓展的市场范围相对较小,随着行业的发展,市场竞争压力在逐步增长。因此,为了尽量规避医药企业在生产经营和规模扩张过程中面临的投资、融资、资金回收等财务方面的风险,加强医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实现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及控制能力的提升成为了医药企业谋求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内控视角下医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医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尚不完善
内部控制建设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制度是企业实现内部控制管理的基础,然而目前医药企业中面临的问题在于企业在现代企业管理框架中建立了相应的内部控制体系,但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尚未得到完善。因此,在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活动中,由于缺少切实可行的制度体系,存在着管理混乱且极易发生风险。尤其是企业在药品生产、原料采购、市场影响等方面,由于缺乏有力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企业的成本、资金、负债、应收账款等方面存在着控制失效,资金占用率高、周转期长等问题,企业风险发生概率及风险影响均在不断上升。
(二)财务信息真实性难以得到保障
为了加强对医药企业资金系统的监管,实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等工作的有效进行,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是企业管理决策和相关财务工作进行的重要基础,也是企业及时发现经营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的主要依据。然而,在医药企业实际的经营过程中,由于企业财务部门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和内控监督,在实际经营中资金的使用、预算的执行、会计核算等工作方面中人为性干预影响过大,不乏存在一些虚假的财务报表内容,为了一己私利对企业的资金及盈利情况进行缩减或扩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难以得到保障,导致了企业无法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生产经营策略和企业相关管理决策,使得企业失去了相应的市场敏感性,导致风险发生概率的增加。
(三)企业财务内控及风险防控专业人才不足
目前,医药企业在经营和发展中更加注重对医药科研型人才的培养,却忽视了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引入和管理工作。因此,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内控和财务管理方面由于缺乏专门的管理型人才,财务人员专业素质良莠不齐,导致了医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和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步伐缓慢。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风险预警及防控系统等相关设施难以得到完善和应用。同时,医药企业的财务部门人才结构多以会计基础工作及核算性人才为主,缺乏必要的风险管理型人才,导致了医药企业风险管理能力同企业风险管理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加大了企业发展经营的风险。
三、基于内控的医药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加大医药企业内部控制及财务制度体系的建设力度
为了应对当前医药行业风险发生概率持续上涨的问题,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在积极提高市场竞争和资金管理意识的基础上,为了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应加快对自身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和财务管理体系的建设。在内部控制及财务管理制度体系中,要落实企业风险管理的各项相关制度、考核评价指标,并以制度的形式将企业风险管理目标同企业职工绩效考评联系起来,切实起到提高企业各部门和岗位员工的风险责任意识,明确非风险管理职责,从而提升企业对风险防控管理的有效性。
(二)建立财务信息化建设
为了实现医药企业风险因素的实时监控,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企业应尽快加强对自身的内部控制环境下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通过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和云计算、大数据等财务信息处理技术,企业管理层可以实现对市场环境、行业竞争、企业生产、资金使用情况等有价值的信息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为企业做出正确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必要的保障。同时,通过信息化财务系统实现对企业财务信息的有效披露,通过信息化的财务处理系统将企业财务信息的记录、分析、结果、公示等工作逐步引导到规范化的道路上,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防止人为干预财务信息导致的企业经营性风险的出现。
(三)引入专业内控人才,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水平
为了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加速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医药企业应尽快实现对管理型人才结构的优化,除了医药专业人才外,还应尽快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型专业技术人才引入和培养机制。根据医药企业财务工作及风险防控的需要,在企业内部控制岗位制度管理下,企业应减快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综合性的财务管理及风险防控的团队,采用现代科学的企业管理手段,为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和战略决策中的风险管理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决策方案等,保障企业发展决策的科学性,从而有效地降低企业风险发生的可能。同时,对于企业现有的财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强企业管理及内部控制中风险预警和防控等方面的教育,从而在企业中逐步形成全员化的风险意识,增强企业在对经营管理风险的敏感性和应对风险时的管理能力。
四、结束语
随着医药行业市场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加,医药企业不但要提高自身在宏观经济环境中的综合竞争优势,同时也要加强自身对市场风险的应对能力。因此,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医药企业应加强对自身经营和发展特性的认识,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财务管理能力,从而实现对经营风险的有效防控,并加快对企业风险评估及管理体系的建设,从而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作者:唐闰春 单位:广东安诺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洁,孙金金.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战略研究——以亚宝药业为例[J].商业经济,2016(07):114-116.
关键词:化学品制造企业;财务风险;风险管理
一、引言
财务风险是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和无法控制的因素,使其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所获取的最终财务成果与预期的经营目标发生偏差,从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主要包括投资、筹资、收益以及资金回收风险四种。由于整体行业环境、经济体系、监管制度等外部环境以及管理理念、组织架构等内部环境都在不断变化,财务风险也随之变化。化学品制造企业虽然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已经得到较好的改善,但仍然存在着诸如财务风险意识不强、评估专业性不足、缺少预警与防控等问题。化学品制造企业应借鉴全面风险审计的理念,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模式下的企业财务风险体系,充分识别并评估风险,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做好风险应对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对组织和流程进行优化,增强自身实力,实现财务全面风险管理,保证财务安全、稳定。本文针对化学品制造企业现有财务风险管理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实现财务部门服务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功能。
二、化学品制造企业财务风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风险控制意识有待提高
化学品制造企业已经普遍建立了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例如成立风险管理部门、编制风险清单等,但距离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对财务风险认知深度不足,简单地认为财务风险管理就是财务部门的职责,或简化为个别财务主管人员的职责,未能将财务风险管理理念普及到企业的各个层面。化学品制造企业的采购量、生产量、库存量都较巨大,财务风险中的资金运营风险意识尤为关键,需要全员树立财务风险意识,例如,采购部门对财务风险认知不足,过多的采购量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形成资金积压风险,另一方面化学品制造企业的原料多为有毒有害物料,储存成本较高,而过高的库存量势必需要增加大量的储存费用,导致企业物流成本上升,直接造成利润下降风险。此外,由于化学品市场价格波动较频繁,受国际油价、国内市场行情等影响,积压存货的市价变动较大,存货跌价风险较大;销售部门普遍只注重销售业绩,忽视应收账款风险,过长时间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严重影响企业现金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造成企业资金风险,造成财务困境
(二)风险评估方法有待完善与创新
风险评估是识别风险后采取相应措施的前提,是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只有经过科学的定性与定量风险分析后,才能深入了解风险并评估风险,并以此作为风险应对措施的基础。由于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共享应用不足,现行财务风险依赖于ERP系统的会计数据反馈,从财务报表层面来评估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风险,与采购、生产、销售等部门缺少参与及时、完整、双向的信息沟通,同时尽管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都制定相应的风险识别与评估体系,但未能与财务风险评估融会贯通,难以全面、综合地评估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财务风险并予以评估并采取相应管理措施。
(三)财务风险管理以事后处理为主,缺少预警与防控
化学制造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经常会成为事后事项,未能建立企业风险预警系统。财务风险预警主要就是通过财务报表、经营计划、经营实绩报表等敏感性财务指标实时变化而实施的经营运行监测,进而提前预测财务风险、实施风险管理的过程。化学品制造企业,生产是最重要的环节,其生产连续性非常复杂,且生产中间过程或最后阶段的产出具有多样性,而产品结构又可分为在产品、联产品和副产品,有些在产品又可单独作为成品出售,所以成本核算风险较大,如不具备完善的成本风险预警系统,会导致在产品或中间产品的产销决策失误,造成中间产品产销名盈实亏或最终产品成本与收入倒挂等损失。因此化学制造企业成本风险更应从事前进行管控,以满足化学制造企业的生产复杂性特点。
三、完善企业财务风险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提升全面风险管理意识,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体系模式
会计部门应协助企业各部门树立全面财务风险意识,借鉴以风险为导向的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在财务风险管理领域推广并实施三道防线,促进企业各相关方自主参与全面企业财务风险体系建设。三道防线的建立与有效运行,一是重点依赖于管理层,只有管理层对财务风险有明确的认知并深入理解财务风险管理重要性,才能够为全员树立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创造环境,才能在企业内部普及财务风险管理,从制度、环境、本质上提高重视财务风险管理,才能够制定有针对性的财务风险管理策略;二是依赖于会计人员协调各职能部门对财务风险管理的辨识,从化学品制造企业的资金运行、成本核算等方面风险的识别,避免出现财务风险而导致企业出现经营困难等问题;三是全员树立良好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在管理层与会计人员对财务风险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有效实行全员财务风险管理才是最佳的风险应对手段,所有部门都能意识到本部门及其关联部门的财务风险并及时评估、提出应对措施,提高防范意识,才能全面实现以风险为导向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会计人员在财务风险管理中位居第一道防线,因此,要做好识别财务风险及评估,加强审核与风险应对,在实际操作必须遵循“会计凭证,严格审核”、“重要业务,授权控制”、“不相容职责严格分离”等操作原则,从会计职能方面实现第一道防线的关卡作用。企业风险管理部门是第二道防线,应建立财务风险信息系统的预警机制,协调和加强会计人员以及各职能部门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的知识培训和能力提高,促进会计人员和各岗位作业人员在财务风险管理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内部审计部门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第三道防线,通过系统的方法评价和改进工作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控制,对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在财务风险管理中的流程、效能进行适时评估,从而降低风险损失,提升企业价值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定期进行风险识别,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连续性
风险管理是一种持续行为,而不是一种定期的流程作业,随企业经营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财务风险也随之变化。因此,定期或有针对性的及时组织财务风险识别才能防止风险管理滞后。化学制造企业的会计部门应组织企业经营部门、内部审计部门以及外部审计机构、风险管理咨询机构等专业机构,以座谈讨论、对标企业分析、案例分析、咨询专业机构意见等方法识别相关的风险因素。特别应注意总结、吸取企业过去的经验教训,分析对标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优劣,识别高危、多发的财务风险或偶见、新见风险,包括客户应收款项逾期风险、工程预付款项的毁约风险以及新设项目的投资风险、筹资风险等资金风险,对高危多发财务风险要及时跟踪实施全过程风险管理,对偶见、新见风险要事前做到全流程节点梳理分析,做好全流程风险评估及相应的应对措施准备。在企业经营过程的事前及事中,及时披露潜在或将要发生的风险以便管理层及时应对。
(三)建立风险防范措施,提升会计作业的前瞻性
为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企业内外部环境,化学品制造企业的会计部门应拓展会计作业的前瞻性,将会计工作前延至财务风险可能发生之前。财务风险管理不应是事后的审核与报告,更需要在事前进行充分的财务风险识别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化学品制造企业的新建项目、技改项目大多投资高、周期长,因此需要在项目初期,从可行性研究、预算、成本预测等作业前端进行详细的风险梳理,进行详细的事前风险评估,识别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通过编制财务风险清单、与对标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进行比较等手段,从中找出控制风险和剩余风险,提出事前防范建议供管理层考虑并决策,发挥会计部门在财务风险中的主导作用。
(四)加强作业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提高时效性
化学品制造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应贯穿整个运营过程,工程项目从筹资事前到建设投入至造价决算的项目建设过程,日常运营从采购到生产至销售回款的运营流程,费用结算自预算到执行至结算的费用控制流程等。在上述全过程中,财务风险管理应与全流程融合,事前评估事中控制事后总结,一旦发现风险隐患,就要及时对总体风险和剩余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提出应对措施,保证财务风险得到及时处理,确保企业财务安全。化学品制造企业工程项目建设有单价计价、定额计价等不同的模式,会计人员应配合工程造价,完善费用从预算、结算的整体流程风险识别,编制费用结算风险清单,防止失误或者舞弊风险,做好费用发生过程中的管理,实施监督、签单等风险控制措施,减少结算中的工作量不清等风险,从而第一时间察觉工程量计价风险发生并提出风险应对措施,梳理建设项目全流程资金风险,采用系统控制与人工控制的手段,防止超结算或超付损失。经营环节的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供、产、销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或损失风险,产生企业价值减少的可能性;采购环节财务风险包括了由于信用条件与付款方式的变动而导致实际付款期限与平均付款期的偏离风险、预付账款的逾期或坏账风险、采购品质价格与质量偏离的货值损失风险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存货变现风险;应收账款变现风险是指由于赊销量过多导致应收账款管理成本、资金成本增大,以及由于赊销政策的改变导致实际回收期与预期回收的账期风险、客户呆坏账风险以及伴生的票据兑付风险等。会计人员应针对化学品制造企业资金需求量比较大这一特点,组织各个业务部门梳理资金收支风险,从上下游两端获取资金信息,加强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健全企业的客户、厂商信用等级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信用政策。编制资金运营风险清单,实施资金风险防范措施,避免资金占用、积压、损失风险,在此基础上要检查落实应收账款还款情况、预付账款的货物匹配情况,匹配实物流与资金流,提升企业资金利用率。
关键词:卫生事业单位;内控体系;财务风险;防范
卫生事业单位作为行政事业机构中社会性质较强的构成要素,其发展对于整个国家社会的团结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卫生事业单位机构的快速发展,其财务工作也正进行深刻的改革,而随之财务风险问题也更为突出。对于正处在关键转型期的各卫生事业单位,只有严格遵循实事求是原则,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完善相关财务管理内控体系才能够有效地防范外界各种风险,提升单位内部控制的管理水平,以期控制财务风险的发生,避免不必要的经济财务损失,进一步提升卫生事业单位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一、简述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系建设
以往,卫生事业单位的经营资金多源于国家财政,其经济活动主要追求公益性,很少涉及盈利性。为避免国有资产的铺张浪费,实现其保值增值,卫生事业单位须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卫生事业单位经营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国有资产,有效保障公民的身体健康,使得公众能够享受到较好的医疗服务。在新形势下,卫生事业单位运作资金更丰富多样,除国家财政支持外还有社会公益机构所吸收的社会资金,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单位的财务风险。在此情形下,通过加强单位内部内控体系建设从而有效管理好财务工作对卫生事业单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控制好财务内控体系,通过良好的内控体系保护单位内部财产的安全完整,有利于确保财会信息的真实可靠,协调好单位内部各项经济行为,使职能控制方法更加规范系统化。此外,良好的财务内控体系可以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出台的法规政策,在遵守国家法规政策的基础上实现卫生事业单位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的职能。再加上财务内控体系可以科学合理地预测单位内部相关的财务风险,以便于单位人员及时地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有效防范卫生事业单位内部可能发生的行为,为卫生事业单位的发展创造健康良好的内部氛围。
二、卫生事业单位内控体系防范财务风险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体系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取得了一定可喜的成绩,但是仍然有一些不足之处应得到进一步的改进:
(一)人员素质欠缺,内控体系执行不严
卫生事业单位的经营工作牵涉到众多普通老百姓的性命安危,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由此,单位内部的财务内控体系工作也需要相关财务工作人员身体力行,而财务人员的素质状况就直接影响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质量。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基层卫生事业单位中相关财务人员的素质尚待提升,有一部分财务人员未持有相关要求的证件便上岗工作,缺乏相关财务内控体系风险防范的系统培训,未能完全掌握单位相关财务会计工作的核算处理规则,更不了解财务内控风险防范体系。这一情况将直接影响单位通过内控体系防范财务风险的工作效果。此外,部分卫生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不健全,未能普及到相关财务工作的各个细节业务,未能严格遵循实事求是原则根据实际情况编制科学合理的内控制度。例如,部分卫生事业单位缺乏重要票据管理、业务痕迹管理、岗位交接等多种必要制度。再加上有效监督工作的缺乏也放松了对内控制度的执行。当前,多数卫生事业单位仅靠外部审计机构的账目、报表、政策等方面的工作审核进行监督工作,没有发挥其他方面的作用。而审计的低频率,单一的目的均不能起到有效的日常监督功能。
(二)财务认知不足,内控体系不健全
国家部门早已颁布相关卫生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指导文件,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基层单位未能及时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有些基层单位甚至未能严格按照规定科学设置财会岗位,仅招聘一人同时负责核算与出纳,违背相关会计规定,没有严格执行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部分卫生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对自我要求不高,审核工作仅流于表面,某些细小问题屡查屡犯,存在财务风险隐患。该现象出现的原因即职工关于内控制度的认识不透彻,内控制度意识淡薄,合规意识较差。另外,有些基层卫生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完全忽视重大资金需要集体审核的制度,实行一支笔审批制。而与此同时,有些卫生事业单位内控建设滞后,缺少专业人员负责财务内控体系防范工作,内控机制体系不健全。
(三)内部交流不畅,信息反馈欠佳
卫生事业单位内控工作是一个涉及单位日常活动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对信息共享与反馈的高效要求较高。在当前阶段,存在一部分卫生事业单位仍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会计记账,财务内控风险防范信息化程度欠缺,单位内部人员与部门间的信息交流不及时,导致潜在财务风险的存在,内控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卫生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体系风险防范的完善措施
卫生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体系的建立应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并结合单位具体实际情况以防范财务风险,提高单位资金使用效益。以下将针对上述我国卫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内控防范体系存在的不足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增强人员素质,严格内控体系的执行与监督
卫生事业单位服务的是全体人民,因此,增强财务人员素质也是至关重要的。单位要提高人员素质,首先要从人员纳入方面入手,在招聘人员时选择可以胜任岗位的人来工作。会计工作人员首先需要具备相应的学历,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其次需要从单位方面入手,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以培训的方式来提升每个会计人员个人的综合素质。培训工作不仅要提升个人素质,同时也要将培训工作的重心放到会计技能培训上,只有不断完善自己工作技能,才能在日后的工作中如鱼得水。同时定期举行相关的财务风险内控体系防范方面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课程,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另外,职业道德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加强对财务人员廉洁奉公、爱岗敬业等工作作风的培养。而要想严格内控体系的执行与监督,首先,卫生事业单位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制度保障,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完善内部制度,以制度保障单位内部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此外,为了确保内控制度得到充分的贯彻落实,还需要建立一整套审计监督体系,将内外部监督统一结合起来。内部建立财务风险内控体系的独立机构并派专人负责以保证审计的质量。外部依靠国家财政部门加强对单位的监督。
(二)增强财务风险观念,健全内控体系管理
首先,卫生事业单位领导层应紧跟时展的潮流步伐转变传统的财务风险管理模式,认真研究学习现代财务风险管理模式在单位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领导管理层应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树立自身现代化财务风险理念,大力促进对财务风险内控体系的宣传,增强单位上下对财务风险内控体系建设的重视;其次,领导管理层应注重单位内控体系的建设工作,按照国家相关的法规规范准则的规定严格科学设置相关内部控制的部门与各个岗位,选派具有充足内控管理专业知识和实战经验的高素质人才负责内控工作。与此同时,卫生事业单位应增强对内部控制部门的管理与培训,使内部控制部门深刻了解单位的内外部环境以期能够及时发现财务方面的潜在风险,完善单位财务风险内控防范体系的预警机制,确保单位财务风险内控体系防范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促进单位内部交流,加强信息化建设
卫生事业单位内控工作作为一个涉及日常活动所有方面的系统工程对信息的共性与反馈有着极高的要求。故单位应紧跟时展的潮流,顺应信息潮流化趋势,加大会计信息化在财务风险内控体系防范工作中的应用,加强信息的共性与反馈。首先,单位应购置预算管理信息化、资金审批信息化等信息管理系统所必须的电脑等机械设备和相关财务风险内控体系防范的软件系统,并加强对其日常的安全维护工作,完善软硬件设施;其次,充分加强财务人员对会计信息化的学习,认真熟练掌握相关软件设施的使用方式与技巧,有效杜绝人为的财务风险,这样财务信息得到增强,各部门与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效率有效提高,内控工作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卫生事业单位经营理念与模式的进步,单位对内控体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卫生事业单位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完整有效的内控体系以实现财务风险的防范,避免财务管理漏洞。通过实施完善的卫生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体系措施,可以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与财务风险的防范,有助于保证单位资产安全,还有助于开源节流,为我国卫生事业单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只有从根源认清内控制度的作用,建立真正科学高效的财务内控体系,才能有效实现财务风险的预防以提升单位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万鹏,于润吉.卫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评估与控制[J].卫生经济究,2013,12(21):67-68
[2]范辉.基于财务风险防范下的企业内控管理研究[J].财经(学术版)2014,06:164-184.
[3]乐燕娜.对医院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11(11):6729-6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