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财务风险综述8篇

时间:2023-10-11 10:04:0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财务风险综述,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财务风险综述

篇1

关键词:内部控制;财务风险综述

中图分类号:F23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3-0146-02

一、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

(一)国外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

内部控制理论起源于西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内部控制的研究有了新的发展。1992年9月,COSO委员会了《内部控制――整合框架》。该框架提出了内部控制的定义和目标,并指出内部控制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察五个相互关联部分组成。

此后,很多学者相继发展了内部控制相关的理论。Kinney,W.(2000)研究认为内部控制本身的复杂性、缺乏获得公司数据的途径、研究结果的潜在普遍性、有限的知识、披露信息的限制范围这五个方面会对内部控制质量的研究造成阻碍。Moerland(2007)根据部分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报告做了实证检验,并建立了内部控制的评价指数体系。这些指标包括: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幅度、审计委员会或类似职能部门的职能、是否建立全面的内控制度、内部审计报告的披露程度等。Doyle(2007)对美国2002―2008年间披露出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779家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质量受企业规模、成立年限、涉及业务的复杂度、盈利状况、增长速度、业务重组以及治理结构这七方面因素的影响。

(二)国内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

在COSO委员会出台内部控制框架后,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开始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吴水澎 (2000)在对COSO报告关于内部控制的界定和创新观点进行深入研究后,提出从优化控制环境、开展风险评估、设立适当的控制活动、加强信息与沟通、完善监察制度五个方面建立企业的内部控制框架。阎达五(2001)认为,保证资产安全和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提高经营的效益和效率是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框架应该将政府指导与企业自身完善相结合,要抓住的关键问题是确定权责分配和董事会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加强预算管理,重视对员工的行为规范。赵雯(2002)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COSO内部控制框架进行比较研究,提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内部实施的,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是一体的,只能提供合理保证的全员参与的管理质量控制体系。

关于内部控制评价方面,骆良彬(2008)把内部控制五要素分解为三级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结合专家打分,建立内部控制整体质量和各构成要素的隶属度矩阵,对内部控制进行模糊评价。张先治(2011)结合国内外学者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成果,利用多层模糊综合评价法从企业内部控制的四个目标(战略目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和法律法规的遵循)进行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李超(2011)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公司规模、关联方数量、存货比重、销售收入增长率、亏损状况、Altman Z分数这6个变量中提取因子,构建判定内部控制质量的分数。方红星(2011)采用是否自愿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和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的鉴证意见类型来度量内部控制质量。

二、国内外关于财务风险的研究

(一)国外关于财务风险的研究

国外学者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就进行了财务风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研究,其研究经历了从简单易懂的单变量模型到综合的多变量模型。Fitzpatrick(1932)最先运用单个财务比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模型,他将19家样本公司分为破产组和非破产组,通过对比分析多个财务比率,发现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和所有者权益/总负债这两个比率对财务风险有较强的预警能力。在此基础上,Beaver(1966)将79家处于财务困境的公司和79家相同规模的运营正常的公司作为样本,利用单变量模型分析涉及企业活动不同方面的30个财务比率,结果发现这些比率中现金流量债务比、资产负债率和资产净利率能有效地对财务风险进行预警,并且距离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时间越接近,预警能力的准确性越高。单变量模型简单易懂,但是变量选择的主观性太强,且只能通过单个财务比率来预测企业的财务风险,缺乏说服力,逐渐被多变量模型替代。

多变量模型就是采用多个财务指标来综合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模型来预测财务风险。Altman(1968)对33家破产公司和33家非破产公司进行比较研究,最终选取了营运资金/总资产、留存收益/总资产、息税前利润/总资产、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总额/总负债和销售收入/总资产 5个财务指标加权构建了Z分模型用以预测企业的财务风险,Z分模型给后来的学者带来了很大的启发,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学者利用Z分模型对财务风险预警进行研究。Ohlson(1980)采用多元逻辑回归方法对105家破产公司和2 058家正常公司进行研究,发现公司规模、经营业绩、资本结构和融资能力能够影响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概率。M.Odom(1990)以Z分模型中的5个财务比率为研究变量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的神经网络模型对64家破产公司和64家正常公司进行配对比较研究,发现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财务风险的预测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二)国内关于财务风险的研究

我国对财务风险的研究相比国外起步要晚一些。向德伟(1994)认为,企业的财务风险是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不确定性,产生的原因是客观上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组织不力、决策出现失误、管理不当等主观方面。

关于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方面,我国学者周首华(1996)在Z分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反映企业现金流量的指标建立了F分数模型。吴世农等(2001)从21个财务指标中筛选出影响财务风险最显著的6个预测指标,应用了线性概率模型、Fisher线性判别分析、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建立预测财务困境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模型均能有效地预测财务困境,但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的误判率最低。杨淑娥(2005)基于120家上市公司10个财务指标的数据,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工具构建预测模型,并对同期的60家上市公司进行检验,结果表明,BP人工神经网络是预测财务风险的有效方法。

三、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的关系的研究

(一)国外

国外关于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的关系的研究文献较少。Lawrence.R.Dicksee(1957)在较早时间就对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他认为组织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时,将会造成财务信息的不准确、不完整和不及时。在组织内部使用内部控制框架监督企业的经营管理流程,能减少这种情况的出现,从而降低财务风险。Ashbaugh-Skaife(2008)等发现企业内部控制不足时容易导致会计差错的出现,从而产生各种风险(如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因此,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降低企业的风险。

(二)国内

国内学者对于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的关系的研究也少。鄂秀丽(2008)以吉林省114户国有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发现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财务风险不重视的主要原因是内部控制不足,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财务预警指标将会明显好转,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袁晓波(2010)利用沪市制造业上市公司2008年的年报数据,从内部控制五要素的角度评价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通过五要素的分组检验和内部控制的总体检验分析内部控制对财务风险的影响,研究表明,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对财务风险具有正向影响。李维安(2013)提出内部控制包括公司内部治理控制、管理控制和作业控制三个层级,其中管理控制以经营管理层为控制主体,其控制对象是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四、简要述评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于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尤其是内部控制框架的提出和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研究。国内外对于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的研究已处于成熟阶段,但对于两者相结合的研究还很少,具体到某一行业的研究就更少,使内部控制对于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未能有效显示,未来研究可延伸至具体的某一行业。

参考文献:

[1] 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Integrated Framework[M].1992.

[2] Altman.Edward I.Financial Ratios.Discriminate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J].Journal of Finance,1968,(9):

598-609.

[3] 张先治,戴文涛.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研究[J].审计研究,2011,(1):69-78.

篇2

一、绪论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增高,企业参与市场程度的加深,企业必须面对市场带来的风险。在财务控制方面,国外财务风险研究起步早,理论体系完善,美国数学家诺伯特•维纳创立的控制论,Altman创立的zeta模型。在我国,郭敏在“人本风险”的防范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赵斯秋从制度上进行探讨,通过建立各种控制制度达到防范财务风险的目的,王继华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探讨企业的内部财务风险。本文运用流动性、经营效率、长期偿债能力三方面对某企业进行财务风险分析。通过对该企业近3年来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判断出该企业的财务风险,并找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二、风险管理理论综述

1、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就是管理者采用合理的管理手段,避免风险的发生或者减少损失。风险控制的目的在于改变公司所承受的风险程度,尽可能降低风险对公司所带来的不良影响。风险管理理论把风险管理分为风险确认、风险评估以及风险控制三个部分。2、流动性分析企业资金的周转和循环,反映了企业各经营环节的运行效率,效率高,资金周转快、效益好,反之亦然。速动比率是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速动比率衡量企业在某一时点动用随时可变现资产立即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速动比率一般为1,小于l则说明企业不能抵挡可能出现的债务危机,存在着财务风险。3、长期偿债能力分析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对债务的承担能力,资产负债率是企业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已获利息倍数,是税前利润加利息费用之和与利息费用的比值,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所得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企业的利息保障倍数至少要大于1,否则,就难以偿付债务及利息。4、经营效率分析企业的经营效率是企业利用资产的效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赊销收入净额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比率。用于衡量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的快慢,该指标越大企业财务越安全,反之就越危险。

三、某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A企业近3年来,资产总计分别为38千万元,37千万元,33千万元。负债总计分别为24千万元,20千万元,16千万元。所有者权益分别为14千万元,17千万元,17千万元。A企业三年经营业绩及财务数据:企业总资产规模自2009年以来连续下降,特别是2011年的总资产比2010年下降了11.76%,比2009年下降了13.22%,变动幅度较大。从数据可以初步判断某企业经常性损益方面收益虽然减少,但是比非经常性损益下降幅度小,企业盈利主要还是来源于经常性损益。流动性分析可细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和短期资产流动性分析。短期资产流动性中周转效率越低,变现风险越大。从数据表可以看出,A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这三年中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债务意味着风险,其不利之处是为了是公司持续经营,必须履行固定的承诺。从数据表分析2009年的1.53在2010年大幅增长至9.12,而2010年又下降至3.35.说明企业在偿债方面有风险。公司的应收账款在11年周转率有了一定幅度的下降,如果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较低,说明企业信用政策过于宽松。

四、某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某企业财务风险是由财务管理因管理不善造成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某企业的资金结构是合理的,资产负债比率较高,资金结构的合理比率应为流动比率2:1、产权比率6:4。资产负债率越高意味着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大,如果企业到期债务无法偿还,会立即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2、A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在11年应收账款周转率有一定幅度的下降,说明企业回收应收账款的效率较低,有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由此形成了企业的财务风险。3、某企业存货周转率在11年又有了回落,存货周转率不高将导致资金积压在存货上,企业还必须为此支付大量存货保管费,又要承担市价下跌的损失,从而形成财务负险。

五、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生产活动中的每个环节中,影响因素诸多,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下面分析财务风险的成因:1、企业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浅薄,没有意识到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2、企业为增加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常常采用应收账款方式销售产品,影响本企业资金的流动性。3、企业存货管理机制不健全,目前企业的流动资产比例普遍较低,由于存货的变现能力较低,存货又增加了企业管理费用。4、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造成风险的加剧成为必然。5、经济、法律、社会文化等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如果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必然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篇3

关键词:财务风险;预警;上市公司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企业正常发展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越来越多。因此,评估风险、识别风险因子,采取针对性的风险规避措施对企业正常发展非常关键。在企业风险管理中,财务风险管理是极其重要的一环,评估财务风险也成为企业管理与发展中需要关注的焦点,吸引了众多理论与实际管理者的关注,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财务风险预警方法。

一、财务风险预警的基本理论

由于企业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要准确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识别风险因子,离不开基本的统计方法与工具。现代财务风险预警主要利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一)单变量预警模型

受Fitzpatrick利用统计方法预测研究财务危机的启发,威廉・比弗(William.Beaver) 提出了单变量预测模型。他对1954~1964年的79个失败企业和相对应(同行业,等规模)的79家成功企业进行了比较研究,选用五个财务比率作为变量,将公司在财务失败前数年的财务比率作为判别指标进行一元判定分析,通过研究发现现金流量与债务总额的比率和资产负债率判定公司的财务状况的误判率最低。陈静以1998年的27家ST公司和27家非ST公司为样本,使用了1995~1997年的财务报表数据,运用单变量分析和多元判定分析公司财务风险。在单变量分析中,发现在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四个指标中,流动比率与资产负债率的误判率最低;在多元线性判定分析中,发现由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等六个指标构建的模型在ST发生前的三年能较好地预测ST。

(二)多元线性判别分析

多元线性判定模型,又称Z-Score模型,由Altman提出并研究的。他选取了1946~1965年的33家破产公司和33家非破产公司作为样本,采用统计方法从22个财务比率中选取了五个变量,通过多元判别分析建立判别函数,以产生的分值作为依据进行判断。该模型对于破产前一年和前两年的分类准确度分别为95%和82%。之后,Altman、Haldeman和Narayannan将Z-SCORE模型进行了扩展,建立了ZETA模型。研究表明,ZETA模型提前五年就能有效地划分将要破产的公司,通过研究同样的样本表明ZETA模型明显优于Z-SCORE模型。张玲采用Z计分判定法,使用了60家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估计了二类线性判别分析,采用另外60家公司作为检验样本进行检验分析财务风险与识别风险因子。周守华、杨济华拓展了多元判别分析方法,他们在Altman的研究基础上,将模型加以改进,增加了反映企业现金流量能力的指标,构建了F分数模型。陈晓对37家ST公司和37家非ST公司进行配对,发现有四个比率对上市公司财务危机有着显著的预测效应。张鸣等运用现金存量模型,结合前人研究的财务预测模型建立综合预测模型,然后引入审计意见变量进行修正。

(三)逻辑回归模型

Logit模型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处理分类变量的统计模型,这一模型建立在累计概率函数的基础上,不需要自变量服从多元正态分布和两组间协方差相等的条件。Ohlson将其首次用于财务风险管理,他以1970~1976年的105家破产公司和2058家非破产公司组成非配对样本,以经营业绩和资产流动性等财务指标变量建立Logit模型,该模型被称为O-SCORE模型。吴世农等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模型问题进行了一次综合性的研究,他们以1988~2000年深沪两市上市的140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Lojit回归模型,并且得到的判别结果显示该模型能够准确地判别92.75%的ST公司和94.29%的非ST公司,总体的正确率达到了93.53%。孙铮选取42家ST公司作为样本,在分析13个变量的基础上,运用logit回归给出了判别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模型。刘(2004)运用Logit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是否被ST进行了预警。

(四)多元概率比回归模型

Probit模型和Logit模型的思路很相似,只是在具体的计算方法和假设前提上存在一定的差异,Logit采用取对数方法,而Probit采用积分的方法。Zmijewski首次将该模型用于财务风险分析。陈晓和陈怡鸿运用多元概率比回归模对我国上市公司型进行了财务预警研究,识别了财务风险因子。

在财务风险研究中,前述四种分析方法是基本的方法,其他的诸如决策树法、神经网络、混沌模型与双层自组织映射模型可以看成是这些方法的拓展。这些方法都是参数模型,需要较强的参数假设,而且在实际使用时也存在许多不足。单变量模型主要围绕统一的财务指标数据展开,缺乏全局系统的观念;决策树法结果易于解释与使用,但预测能力不高、通用性差;神经网络结果难于解释;混沌模型与双层自组织映射模型要求样本数据多,较少的时序数据预测精度低;判别分析、逻辑回归虽然是使用广泛的两个模型,预测效果较好,有较强的解释能力,但这些方法并没有考虑公司特征与时间之间的关系,不能明确财务风险发生的时间与演进过程。生存分析模型考虑了风险与时间、影响因素的演进关系,为财务预警理论研究提供了便利的研究方法。

二、财务风险预警的生存分析方法

篇4

[关键词]医院;财务风险;思考;预警

财务风险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采取一定的措施能将风险降到最小,以确保医院收益达到预期目标。本文将对当前我国医院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及防范措施进行分析与阐述,以建立有效的医院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1当前医院形成财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1.1管理者对医院财务风险的认识不够

任何有财务活动的地方,都必然存在财务风险。但是在医院管理中,由于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很多管理者仍缺乏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现有资金,就不会造成财务风险,而风险意识薄弱造成财务风险的形成也是主要原因之一。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造成的疏忽,对财务人员的思想也会产生影响,例如在实际工作中,很多财务人员不按照财务制度规定工作,没有落实财务人员之间相互制约并控制的工作流程,思想上仍存在旧观念、旧思想,一旦造成财务管理上的失误或者漏洞,就会给医院的财务状况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提高医院管理者的风险意识是非常必要的,管理者对实施者的思想影响重大,同时让财务人员认识到,财务管理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对医院产生财务风险,因此应将风险防范贯穿于整个财务管理的过程中。

1.2政府补偿不足

我国医院的性质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在经济上实施独立核算,但是政府的补偿不够也导致医院产生财务风险。医院药品的价格及其收费标准都受到国家政策的限制,同时又要承担政府公益性开支的一部分,却得不到政府的足额补偿,造成医院经营困难、资金短缺,加大财务风险。

1.3医院资金结构不合理

医院的资金结构主要是指在医院的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和负债资金之间的比例关系。由筹资决策造成的失误等因素,导致我国医院的资金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为负债资金在全部资金中所占比例过高。很多医院的资产负债率已达50%以上。由于资金结构严重不合理造成医院负债的负担过重,再加上偿还能力不足,产生财务风险。

1.4内部财务监控落实不到位

内部财务监控是我国医院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若医院内部财务监控制度不能落实到位,如在医院工程项目及固定资产的配置内控上,没有完整的岗位分工控制及授权批准制度;在决策方面,难以落实集体决策体系,仅靠主要管理者的主管意识来决策,导致医院的投资不合理,增大了财务风险。

为了保证医院的内部财务监控体系能发挥重要作用,医院不仅应设立基本独立的组织机构,还应结合本医院的特点,制定较完整的、有力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以确保医院的内部财务控制系统有效运行。而我国大多数医院尚未建立行之有效的内部财务监控机制,有些财务监督制度的执行不严格,导致医院的管理与监督二者合一,失去了独立效果。另外,我国医院还缺乏资产损失的责任追究制度,财经纪律的执法落实不严,失去了约束体制的重要作用,极易产生财务风险。

1.5财务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失误,主要是决策者对财务事项的调研论证不充分,主观臆断或凭借经验决策,进而造成财务风险。例如,有些医院盲目投资,而缺乏对投资项目的客观判断及绩效评价,对市场的预测过于乐观,造成项目的高投入、高负债却低产出的严重财务问题;一旦在项目投资中形成损失,必然会对医院的长远利益产生影响。

由于管理者对于资金占用的认识不足,其决策上的失误导致医院流动资金匮乏,而资金被盲目投资、盲目占用,影响医院财务活动的正常运作。如有些医院的年度支出不合理,过多地用于药物支出,而药品大量堆积,使原本有限的流动资金被占用,产生缺货成本及存储成本,减少了资金的使用率。

2防范医院财务风险的策略探讨

2.1医院管理者提高风险意识

首先,医院管理者应转变“重医疗水平、轻财务管理”的传统观念,认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机制。应提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从思想上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协调各部门之间的财务状况,将财务管理贯彻到医院管理的每个角落。医院的每个职能部门也要配合并支持财务管理工作,定期提供会计所需的资料。

其次,医院管理者应重视市场化竞争的优胜劣汰,建立全新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院内的风险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市场主体都不可避免地要承担风险,因此医院管理者应充分考虑医院的发展问题,适应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发展,适时地进行投资,提高业务收入。即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前提下,确保院内的最大化收益,在维持风险最低水平的基础上,实现经济价值。

2.2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首先,成立财务部门的风险防范小组,其成员主要由账务处、票据管理、财务审核、门急诊及出入院组长等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组成。其次,风险防范小组要加强流程再造的风险管理理念,解决当前已有的财务流程问题,明确重点风险环节及风险控制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操作细则与规章制度,并确保制度的落实与执行到位。

对于医院来说,主要财务风险的控制点包括业务款收缴、财务退费、住院医药减免以及病人欠账管理等,除了制定与之相关的操作细则与规章制度外,还应建立一套日常审核及定期抽查相结合的监督制度,以确保各项控制制度的及时落实,在实践中完善风险防范体制,以最大限度减少医院财务风险。

2.3健全内部财务监控制度

医院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及内部财务监控制度,从制度上解决重大事件的集体决策,再进一步落实。通过内外部的审计工作,对医院的财务状况进行监督,减少财务工作者的可操作性,提高财务数据的真实性、透明度,减少财务风险。另外,还要及时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与评价,如反馈各种信息、研究可行性、选择有效筹资方式、跟踪调查实施项目、评价效益等,都按照科学、有效的制度来约束,加强内部财务监控制度的效应。

2.4完善科学的财务决策系统与评价系统

决策是管理的核心所在,也是引发财务风险的最重要因素。决策的科学与否与财务风险的大小有直接关系。单纯的经验决策或者主观决策都会增大决策失误的可能性,从而造成财务困境。因此,医院必须改善管理者的决策方法,提高其决策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在决策时,应对影响政策的各种因素充分思考,各种方案仔细评估,最后选出最优方案。另外,医院还应建立决策项目的评价体系,对每一个决策都有相应的评价。每一个项目启动后,就投入监控体制并开始评价分析,尽量早期预防财务风险,以避免风险的扩大化。

参考文献:

[1]李庆昆.建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07(8).

[2]方鹏骞,张佳慧,董四平.非营利性医院资金运营效率和财务风险评价[J].中国医院管理,2010(3).

[3]赵斌.浅谈如何控制医院负债经营下的财务风险[J].现代经济信息,2010(2).

[4]赵晋艳,孙培生.现行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存在的缺陷及改进意见[J].会计之友,2008(23).

篇5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越来越完善的市场经济,并购被人们重视起来,主要从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出发,分析引起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存在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1财务风险的含义

1.1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并购融资或因兼并背负债务,而使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从风险结果看,这的确概括了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最核心部分,即“由融资决策引起的偿债风险”。但从风险来源来看,融资决策并不是引起财务风险的惟一原因,因为,在企业并购活动中,与财务结果有关的决策行为还包括定价决策和支付决策。

(1)企业并购是一种投资行为,然后才是一种融资行为,投资和融资决策共同影响着并购后的企业财务状况。

(2)企业并购是一种特殊的投资行为,从策划设计到交易完成,各种价值因素并不能马上在短期财务指标上得到体现,而必须经过一定的整合和运营期,才能实现价值目标。

(3)企业并购的价值目标下限也决不仅仅是保证没有债务上的风险,而是要获取一种远远超过债务范畴的价值预期目标,实现价值增值。

1.2引起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

(I)不确定性。

企业并购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从宏观上看,有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经济周期性的波动、通货膨胀、利率汇率变动;从微观上看,有并购方的经营环境、筹资和资金状况的变化,也有被收购方反收购和收购价格的变化等。这些变化都会影响企业并购的各种预期与结果发生偏离。同时,企业并购所涉及的领域比较宽:法律、财务、专有技术、环境等。这些领域都可能形成导致并购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原因。

不确定性因素通过由收益决定的诱惑效应和由成本决定的约束效应机制而导致企业并购的预期与结果发生偏离。一方面,不确定性因素具有价值增值的特点,这就给决策人员带来了价值诱惑力,强化了控制负偏离追求正偏离的目标和动机;另一方面,不确定性因素又客观存在着导致成本膨胀的可能性,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能排除可能带来的损失,这又给决策人员带来一定的约束力。这种价值诱惑力和成本约束力的双重作用形成了诱惑效应——约束效应机制。当诱惑效应大于约束效应时,并购的预期与结果发生正偏离,取得并购成功;当诱惑效应小于约束效应时,并购的预期与结果发生负偏离,造成财务风险。

(2)信息不对称性。

在企业并购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性也普遍存在。例如,当目标企业是缺乏信息披露机制的非上市公司时,并购方往往对其负债多少、财务报表是否真实、资产抵押担保等情况估计不足,无法准确地判断目标企业的资产价值和盈利能力,从而导致价值风险。即使目标企业是上市公司,也会因对其资产可利用价值、富余人员、产品市场占有率等情况了解不够,导致并购后的整合难度大,致使整合失败。而当收购方采取要约收购时,目标企业的高管人员为了达到私人目的则会有意隐瞒事实,让收购方无法了解企业盈亏、或有负债、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的真实价值等,使收购方的决策人基于错误的信息、错误的估价而做出错误的决策,致使并购成本增加,最终导致并购失败。

2财务风险的种类

2.1定价风险

(1)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风险。在并购过程中,并购双方首先要确定目标企业的并购价格,主要依据便是目标企业的年度报告、财务报表等。但目标企业可能故意隐瞒损失信息,夸大收益信息,对很多影响价格的信息不作充分、准确的披露,这会直接影响到并购价格的合理性,从而使并购后的企业面临着潜在的风险。

(2)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风险。并购时需要对目标企业的资产、负债进行评估,对标的物进行评估。但是评估实践中存在评估结果的准确性问题,以及外部因素的干扰问题。

2.2融资风险

融资安排是企业并购计划中的重要一环,在并购链条中处于重要的地位。融资超前会造成利息损失,融资滞后则直接影响并购计划的顺利实施,甚至导致并购失败

2.3支付风险

(1)现金支付产生的资金流动性风险以及由此最终导致的债务风险。现金支付工具自身的缺陷,会给并购带来一定的风险。首先,现金支付工具的使用,是一项巨大的即时现金负担,公司所承受的现金压力比较大;其次,使用现金支付工具,交易规模常会受到获现能力的限制;再者,从被并购者的角度来看,会因无法推迟资本利得的确认和转移实现的资本增益,从而不能享受税收优惠,以及不能拥有新公司的股东权益等原因,而不欢迎现金方式,这会影响并购的成功机会,带来相关的风险。

(2)股权支付的股权稀释风险。如香港玉郎国际漫画制作出版公司并购案,其领导层通过多次售股、配股集资,进行证券投资和兼并收购,这一方面稀释原有股权,另一方面也为其资本运营带来风险,最终导致玉郎国际被收购。(3)杠杆支付的债务风险。2O世纪8O年代末,美国垃圾债券泛滥一时,其间11.4的并购属于杠杆收购行为。进入20世纪9O年代后,美国的经济陷入了衰退,银行呆账堆积,各类金融机构大举紧缩信贷,金融监督当局也严辞苛责杠杆交易,并责令银行将杠杆交易类的贷款分拣出来,以供监督。各方面的压力和证券市场的持续低迷使垃圾债券无处推销,垃圾债券市场几近崩溃,杠杆交易也频频告吹。不同支付方式选择带来的支付风险最终表现为支付结构不合理、现金支付过多从而使得整合运营期间的资金压力过大。

3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研究

3.1收集信息降低企业估价风险

由于并购双方信息不对称状况是产生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的根本原因,因此并购企业应尽量避免恶意收购,在并购前对目标公司进行详尽的审查和评价。并购方可以聘请投资银行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全面策划,审定目标企业并且对目标企业的产业环境、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对目标企业的未来自由现金流量做出合理预测,在此基础之上的估价较接近目标企业的真实价值。

另外,采用不同的价值评估方法对同一目标企业进行评估,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并购价格。企业价值的估价方法有贴现现金流量法、账面价值法、市盈率法、同业市值比较法、市场价格法和清算价值法,并购公司可根据并购动机、并购后目标公司是否继续存在以及掌握的资料信息充分与否等因素来决定目标公司的合理评估方法,合理评估企业价值。

3.2统筹安排降低融资风险

并购企业在确定了并购资金需要量以后,就应着手筹措资金。统筹安排资金的筹措方式及数量大小,这些问题与并购方采用的支付方式相关,而并购支付方式又是由并购企业的融资能力所决定的。并购的支付方式有现金支付、股票支付和混合支付三种,其中现金支付方式资金筹措,压力最大。

并购企业可以结合自身能获得的流动性资源、每股收益摊薄、股价的不确定性、股权结构的变动、目标企业的税收筹措情况,对并购支付方式进行结构设计,将支付方式安排成现金、债务与股权方式的各种组合,以满足收购双方的需要来取长补短。

3.3加强营运资金管理降低流动性风险

由于流动性风险是一种资产负债结构性的风险,必须通过调整资产负债匹配,加强营运资金的管理来降低。但若降低流动性风险,则流动性降低,同时其收益也会随之降低,为解决这一矛盾,建立流动资产组合是途径之一,使流动性与收益性同时兼顾,满足并购企业流动性资金需要的同时也降低流动性风险。

3.4增强财务杠杆降低财务风险

杠杆收购的特征决定了偿还债务的主要来源是整合目标企业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在杠杆效应下,高风险、高收益的资本结构能否真正给企业带来高额利润取决于此。高额债务的存在需要稳定的未来自由现金流量来偿付,而增强未来现金流量的稳定性必须:(1)有理想财务状况的目标公司,才能保证有稳定的现金流量。(2)审慎评估目标企业价值。(3)在整合目标企业过程中,创造最优资本结构,增加企业价值。只有未来存在稳定的自由现金流量,才能保证杠杆收购的成功,避免出现不能按时偿债而带来的技术性破产。

3.S通过法律保护降低财务风险

在并购过程中,签订相关的法律协议是必要的,协议中应该包括相关的文件、义务、治理、保密、非竞争、陈述及保证和赔偿等。因为在调查中往往不可能深入到每个细节,因此为了确保企业在并购中的正确性签定法律协议是非常必要的。并购中,经常存在被并购方刻意隐瞒或不主动披露相关信息的情况,财务风险在每一起的并购中都是存在的。这就要求企业在实际操作中稳健、审慎,用准确的财务数据来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合理、完备的财务运作和细致、充分的产业判断相结合,才能成功地降低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篇6

关键词:财务风险;财务指标;预警模型

一、引言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和无法控制的因素,使企业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所获取的最终财务成果与预期的经营目标发生偏差,从而形成的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或更大收益的可能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上市公司始终处于一种生存与倒闭、发展与萎缩的矛盾当中。只有生存上市公司才有可能获利,有可能存续下去。生存是其核心目标。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为上市公司生存提供重要的信息,预防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深渊。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指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及其他相关资料的分析,借助于财务数据和数据化管理方式,对企业的运营过程进行跟踪、监控,以揭示企业运营过程中的经营困境和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及原因,并发出警情信号,提醒管理当局提前做好防范措施的财务分析系统。国内外关于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研究已有很多,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二、国外相关研究的现状

(一)基于单变量预警模型的研究

国际上,最早用统计方法进行财务危机预测研究的是Fitzpatrikc(1932)开展的单变量破产预测研究。Fitzpatrikc发现,在财务危机预测研究中净利润/股东权益和股东权益/负债这两个比率的判别能力是最高的。

在Fitzpatrikc研究之后,美国学者威廉・比弗(WilliamBeaver)1966年在美国《会计评论》上提出了单一变量模型,又称一元判别模型。在他对79家危机企业和79家正常企业的30个财务比率数据进行的研究结果后表明,债务保障率和资产负债率这两个财务指标判别能力最高,并且越临近破产日判别成功率越高。

(二)运用多元线性判别分析方法的研究

多变量预警模型就是运用多个财务指标加权汇总构造多元函数的方法来进行预测分析。在国外这方面的研究,主要以Z-Score模型为代表:

美国纽约大学奥尔曼(Altman)教授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将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判别分析运用到企业破产预测中。他以1964-1965年33家破产公司和33家正常公司作为配对样本,选用22个财务比率作为破产前1-5年的预测备选变量,经过筛选最终确定营运资产/资产总额、留存收益/资产总额、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股东权益市场价值/总负债账面价值和销售收入/资产总额5个变量作为判别变量,构建Z-Score模型。此模型分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两种情况。

1、在上司公司的方面

上市公司的Z值模型和判别规则如下:

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①

①式中X1=营运资产/资产总额,反映公司营运资产的流动性;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反映公司剩余支付能力;X3=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X4=普通股和优先股市场价值/总负债账面价值,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的稳定性;X5=销售收入/资产总额,反映公司的活动比率。

2、非上市公司方面

非上市公司的Z值模型和判别规则如下:

Z=0.717X1+0.847X2+3.107X3+0.420X4+0.998X5②

其中与上市公司唯一不同的是X4修正为股东权益/总负债。

总体来说,多变量模型判别精度高,而且体现了综合分析的概念。但这种模型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模型比较复杂,数据资料多,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分析数据和处理数据;二是这种模型的假设条件严格,即假设预测变量必须呈联合正态分布,且两组样本要求等协方差。

(三)关于逻辑回归模型的研究

回归模型是从一组因变量中预测一个“对应的”应变量的一种统计方法。比较常用的Probit模型方法和Logit模型方法。美国学者Ohlson(1980)运用多远逻辑回归法进行了研究,发现用公司规模、资本结构、负债和当前的变现能力进行财务危机预测的准确率达到96.12%。他采用的分析方法使财务预测有了很大的改进,克服了多元线性判别分析中对预测变量有着严格的联合正态分布要求及样本未配对样本的局限性,进一步将问题简化。

(四)关于动态财务预警模型的研究

近年来有学者开始建立动态财务预警模型,即运用神经网络分析方法。Odom(1990)是较早运用神经网络的经济学家,他用1975-1982年间的64家失败企业和64家健康企业为研究样本,选取了Altman在1968年研究中的5个财务比率为输入变量,比较了倒传递网络模型和Altman判别分析法在企业失败前一年的判别能力,研究发现,倒传递网络模型的预测效果好。之后BarbroBack等人(1996)及AmirF.Atiya(2001)采用神经网络理论(NN)构建了破产预测模型,Andreas和Trigeorgis等(2000)也基于期权定价理论对破产风险的预测进行了探讨。

这种分析使模型具备随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自学习的能力。使企业财务动态预警成为可能,但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建模方法复杂,工作的随机性较强。要得到一个较好的模型,需要人为不断地调试,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而且预测精度也不一定比其他方法改进多少。

(五)财务预警的其他研究

上述提到的预警模型主要是建立在传统的财务指标基础之上,在非财务指标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果。Gilson(1989)在他的研究中加入了非财务信息高层管理者离职这一指标。研究发现,在选取的381家财务危机公司中52%的公司有高层管理员变动之情形,而正常的公司发生这种情况的比率仅为19%。Marquette(1980)认为一些长期性或宏观性的经济指标,如利率、景气变动指标、通货膨胀率等可以作为构建模型的变量,提高模型的准确度。Spathis,DoumponsandZopounidis(2002)以希腊舞弊公司与非舞弊公司为样本,采用多标准分析、单变量和多变量统计技术建立了包括Z计分值和不包括Z计分值的模型识别舞弊财务报告的可能性。

三、国内相关研究的现状

(一)关于单变量预警模型的研究

陈静(1999)以27个ST和27个非ST公司作为对比样本,选取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和流动比率4个财务指标,进行单变量分析,结果发现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的误判率最低。

单变量预警模型对财务风险的预警有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缺陷:一是不能判别企业是否可能破产以及在什么时候破产;二是单变量比率分析的结论可能会受通货膨胀的影响;三是财务指标有被粉饰的可能性,使财务风险预警失去作用。

(二)运用多元线性判别分析的研究

1、以F分数模型为代表

周首华、杨济华(1966)借鉴Altman的研究成果,在Z分数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先进流量指标,运用1977-1990年62家公司(其中31家破产公司取自华尔街杂志索引,与之配对的另外31家非破产公司取自Compustat会计数据库),构建了F分数模型。其表达公式为:F=-0.1774+1.1091X1+0.1704X2+1.9271X3+0.0302X4+0.4961X5,其中X1、X2和X4与Z分数模型的X1、X2和X4的指标相同,不同的是X3和X5,X3=(税后净收益+折旧)/平均总负债,它是一个现金流量指标,反映公司的偿债能力;X5=(税后净收益+利息+折旧)/平均总资产,反映公司运用总资产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与Z分数模型相比较,F分数模型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出企业是否存在财务危机。

李月英(2010)选取沪深证券交易所2009年所有被特别处理(ST)的7家农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并选取31家财务状况良好的农业上市公司构成控制样本,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五个方面选择17个财务指标作为初始变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农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了预警分析。

2、以主成分分析模型为代表

多元判别分析中还有一种分析方法是主成分分析方法。这种模型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提炼最有代表性的财务指标,即考虑更多对财务预警有指示作用的比率,同时防止比率太多而增加分析的复杂性,从而抓住分析中的主要矛盾。张爱民等(2001)选取深沪上市的40家ST公司和40家非ST公司进行了研究,发现主成分分析模型也具有较好的预测性。

(三)关于逻辑回归模型的研究

我国学者吴世农、卢贤义(2001)选取1998-2000年中的70家ST公司和70家非ST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和企业规模等5个方面21个财务指标中确定6个预测指标,应用Fisher判别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逻辑回归分析三种方法构建了相应模型,发现逻辑回归模型的预测能力最强。

李娜(2008)选择2006年深沪上市的所有农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等5个方面选取指标,运用因子分析和逻辑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适合农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首次将财务预警的研究应用于农业企业。

(四)关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研究

2002年周敏等人提出的基于模糊优选和神经网络的财务危机测定与预警模型,能够实现对财务危机状态的测定,并且不需要主观定性地判断企业的财务状态,因此在企业的判定状态方面更加合理。邸红娜(2006)选取2002-2005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T检验,从个财务指标中选出了12个判别能力较显著的指标,并对BP神经网络进行完善市公司被ST的前三年,模型预测准确率仍然可以达到92.5%,说明应用神经建立模型,预测能力很强。

(五)其他方面的研究

王克敏(2005)研究中引入了公司治理、关联交易、对外担保等非财务指标,大大提高公司了ST的预测准确率。郭斌等(2006)研究认为加入贷款期限和M2增长率这两个非财务指标的8参数建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较好的模型拟合度。邓晓岚(2006)研究结果显示加入年度累积超额收益率与审计师意见的非财务指标后预警效果较好。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的评价

在现有的研究中多数研究试企图寻求统一的参数来解决所有行业的问题,缺乏针对不同行业灵活选择参数的

应变能力。科学的实证研究应与不同的行业相结合,因为不同的行业财务指标和预警体系相差很大;不能一概而论,针对不同的行业选取具有那个行业特征的指标来进行预警分析,这样才能对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起到更加有效的作用;再有就是财务预警研究重理论研究轻应用研究。财务预警研究者更多的是关注预测的准确性,却没有兼顾信息使用者的可操作性;第三就是变量的选择方法问题。如何选取变量指标还缺乏理论支撑,研究人员在选取变量时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大,另外模型中非量化因素涉及的少,考虑非量化因素再加入定性分析可使预测的准确性提高。这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因此笔者认为要重点解决财务预警的实际应用问题,使其能够真正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另外还需注意加强非财务信息的研究分析。

参考文献:

1、陈静.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的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1999(4).

2、周首华.现代企业财务理论前沿专题[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3、吴涛.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的研究与实证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4).

4、徐学高.农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与应用[J].燕山大学学报,2008(1).

5、李月英.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危机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6).

6、吴涛.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的研究与实证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4).

7、李冰,孙长江.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的实证分析[J].经济分析,2006(1).

篇7

【关键词】 高校财务风险; 预警系统; 风险指标

一、建立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必要性和原则

高校财务风险是指在高校运营过程中因资金运动而面临的风险。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则是在高校现有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基础上,设置一些科学化的敏感性财务预警指标和财务预警标准,监测高校实际财务状况偏离预警线的强弱程度。通过该系统,找出高校之间存在的差距,及时揭示隐性问题,对高校财务运行中潜在的风险起到预警预报的作用,并采取措施规避和化解财务风险。

建立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为了满足学校自身及其他方面的管理需求,以求快捷、方便、准确、及时地了解财务运行状况,在建立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第一,预测性原则。系统对高校财务风险的监测要有分析发展趋势、预测未来的作用。预警系统要从财务指标中选取能敏锐反映高校财务状况的指标,运用数学方法测算出高校管理绩效的综合指数。

第二,统一性原则。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以现行的会计核算体系为基础,在收集信息的范围、方法、口径上应统一,以保证判定结果的可比、准确和连续。

第三,动态连续性原则。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监测的是高校一个动态连续的管理过程,系统也只有坚持动态连续性的原则,才能不断修正、补充,确保先进性,把握未来发展的趋势。

第四,实时性原则。高校要准确、及时地预防财务风险的发生,尽可能地减少或避免经济损失,就要求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必须要敏捷、实时地采集信息,分析信息,发出预警。

二、FEWCI财务预警系统评析

(一)财务预警综合指数测度系统的实施步骤

财务预警综合指数测度系统的实施步骤一般为:设计出财务预警综合指数中应监测的核心指标和辅助指标;测度各项财务监测指标的“预警临界指标值”;测度各项财务监测指标的“实际指标值”;根据各项财务监测指标的“预警临界值”和“实际指标值”测度各财务监测指标的预警综合指数,并预报警度;对财务预警综合指数进行分析评价。

预警指数计算公式为:预警指数= (指标实际值- 指标预警临界值)/指标预警临界值或预警指数=指标实际值/指标预警临界值- 1。

财务预警综合指数预警模型。在计算出现金流、投资、筹资预警综合指数的基础上,设置各块的权重分别为0.4、0.3、0.3,则有财务预警综合指数取其字母首项FEWCI的预警模型:

财务预警综合指数(FEWCI)的警限分别设置为:FEWCI>10%表示财务状况良好,无警:FEWCI ≤0表示财务风险潜伏期,可结合财务预警警兆识别系统作定性分析,轻警;0≤FEWCI≤-10%表示财务风险发作期,可结合财务预警警兆识别中“发作期”的特征,作定性分析,中警;-10%≤FEWCI≤-30%表示财务风险恶化期,结合“恶化期”的警兆特征作定性分析,重警和巨警。

(二)FEWCI测度系统的指标体系

财务预警综合指数,简称FEWCI,是股票财务风险预警的重要指标。股票财务预警综合指数具体分为偿债能力分析、经营能力分析、获利能力分析、成长能力分析 (发展潜力)、现金流量分析等几大类。

1.偿债能力指标

偿债能力是指公司偿付各种到期债务的能力。一般分别用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来衡量公司的短期和长期偿债能力。

(1)流动比率current ratio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2)速动比率quick ratio = 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3)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2.经营能力指标

(1)应收账款周转率;

(2)产销平衡率。

3.获利能力指标

(1)成本费用利润率;

(2)投资收益率;

(3)长期股权投资比率。

4.成长能力分析(发展潜力)

(1)销售增长率=本期销售收入/上期销售收入;

(2)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值。

5.现金流量分析两个有关现金流量分析的重要指标:

(1)现金盈利值(Cash Earning Value,简称CEV);

(2)现金增加值(Cash Added Value简称CAV)。

三、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对FEWCI指标的调整

对高校而言,财务风险是由于教育经费的筹集、投资及日常营运等活动造成的,使高校教育资金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主要表现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和现金流风险三大类。根据高校自身的特点可将FEWCI中部分适用指标划为己用。筹资风险对应着偿债能力可由偿债能力指标来测度,投资风险对应着运营绩效能力指标可由获利能力和成长能力指标来测度,现金流风险对应着发展潜力可由现金流量分析指标来测度。

(二)高校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具体内容

高校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具体构建由表1来表示。

各项指标具体计算方法及分析如下。

1.偿债能力指标

偿债能力是指高校偿付各种到期债务的能力。高校应具备较强的偿债能力,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选择用资产负债率、现金负债比、逾期未偿还借款与借款总额比三项指标衡量高校偿债能力。

X1资产负债率,即高校负债与总资产的比率。其反映总资产中有多少是借款筹来的,体现高校的长期偿债能力。

X2现金负债比,即年末累计负债额/年末现金(年末现金=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短期证券投资+其他货币资金)。该比率值越大,表明高校每元现金需偿还的债务越大,财务风险越高。

X3逾期未偿还借款与借款总额比,即累计逾期未偿还贷款总额/高校累计贷款总额。该指标表明高校累计贷款中逾期未偿还的部分,比率值越高则高校财务风险越大。

2.运营能力指标

Y1高校年度收支比,即本年度实际收入与本年度实际总支出的比率。该指标用以说明学校当年预算支出的平衡关系,是反映学校隐性负债状况的重要指标。

Y2教学科研性资产收益率,即教学科研结余与平均收益性资产的比率。该指标是高校资产保值增值目标实现的源泉。

Y3经费自筹率,即自筹经费收入与学校总经费收入的比率。该指标反映学校对国家的依赖程度、学校自我筹措资金的能力以及努力程度。这一指标越大,说明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越强。

Y4校办产业资本增值率,校办产业资本增值率=(年末所有者权益-年初所有者权益)÷年初所有者权益。从理论上讲应当取得不低于银行存款利息的收益。

3.发展潜力指标

Z1现金净额增长率,即(年末现金净额-年初现金净额)÷年初现金净额。该比率越高,说明财务调控能力和对债务的支付能力越强。

Z2校办产业资产负债率,即(期末负债总额÷期末资产总额)。资产负债率越高,企业的风险越大。

Z3自有资金动用程度,即(应收及暂付款中非正常周转垫款+年末对校办产业投资+年末其他对外投资+年末借出款)/(年末事业基金+年末专用基金)。

具体计算时运用FEWCI计算公式计算各项内指标值(x1…y1…z1…),再根据相应的权重加权计算各项指标值,并根据对应各项指标权重计算高校财务风险综合预警指标值。例如:用F表示综合指标值,D表示各项指标值,K表示各项指标权重,L表示各项内指标值权重。则Dx=X1×Lx1+X2×Lx2+X3×L3,同理可得到Dy,Dz。那么综合指标F=Dx×Kx+Dy×Ky+Dz×Kz

以上仅是定量分析,虽然是通过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加工和处理来完成财务风险预警的,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但这种方式也会受到不同高校条件差异、高校在不同时期、评价时对评价指标的选择,以及高校对会计政策的选择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无法满足高校对财务风险预警的全面需要。而定性分析则是在财务报表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专业分析人员的经验判断,可以对定量分析的不足加以弥补。为此,高校不但要通过定量分析来把握其财务状况,而且要相应地结合定性分析来进行考量和判断。

【参考文献】

[1] 卿文洁.高校贷款风险初探[J].湖南社会科学,2006(1):121.

篇8

关键词:旅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策略;可持续发展

一、研究综述

1.国外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法国的亨瑞・法约尔在《一般管理和工业管理》一书中把风险管理思想正式引入企业经营领域。但长期以来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和制度,直到20世纪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莫布雷等首次提出并使用“风险管理”一词,人们才开始系统地展开对企业风险管理的研究,并逐步形成一门学科。在企业财务风险研究方面,马柯威茨、威廉、米勒先后对财务风险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三位学者的理论一脉相承。他们提出了证券组合的效率边界风险理论、计算股票系统风险的方法和通过系统风险计算股票预期收益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公司价值与资本结构关系的MM理论等,为以后开展企业财务风险研究奠定了基础。进入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从狭义的角度,把风险管理的对象局限于纯粹风险,重点放在风险处理上。

2.国内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我国财务风险的相关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1987年清华大学郭仲伟教授编写的《风险分析与决策》一书,全面系统地研究了风险分析与决策的方法。王继华在《现代企业财务风险及内部控制》一文中,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探讨企业的内部财务风险。杜芳修在《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监测与危机预警研究》中,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对上市公司的危机发挥预警作用。文章以财务风险监测与危机预警为切入点,采用规范和实证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紧紧依托财务危机的诱发源,对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进行探讨。郭敏在《我国企业财务风险与防范研究》中,从企业资本运动过程来划分和界定企业财务风险,即从资金的筹集、使用与耗费、回收与分配三个环节分别对企业融资风险、投资风险、股利分配风险以及企业资本运动过程中的“人本风险”的防范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

二、旅游企业的系统风险分析

1.社会宏观因素给旅游企业带来的融资风险

任何资金都是需要成本的,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来筹资也都是有风险的,再由于国家的宏观政策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因此或多或少给旅游企业带来一定的筹资风险。同时,政治是否稳定会影响利润的变化,进一步给旅游企业资金成本的高低带来严重影响,进而为旅游企业带来筹资风险。可以说,旅游企业本身的资金回收期较长,对旅游企业的筹资来说这期间内的任何变动都是不利的。

2.社会宏观因素给旅游企业带来的投资风险

人们的需求结构、供给数量,市场供求的变化等都是不能准确预测甚至无法预料的。因此,投资就会给旅游企业带来不可预测的系统风险。与此同时,旅游企业也受到社会各种经济环境的影响,而这方面是不受人为控制的,各种因素都在不断变化。

三、旅游企业的非系统风险分析

1.筹资风险

旅游企业筹资风险主要指旅游企业采用负债筹资而使其到期不能偿还债务的可能性。目前,我国旅游企业存在现金性风险和收支性风险。其中,现金性风险是由于旅游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和理财不当而引起的;而收支性风险主要表现为市场竞争力低下、管理水平低等。如果不有效加强财务管理,必定会给旅游企业在筹资和经营上带来一定困难。

2.投资风险

旅游企业投资风险主要是指旅游企业进行投资后不能达到预期效益进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旅游企业进行投资就是为了获取利润。旅游企业波动性和季节性的特征,可以说直接决定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波动性和季节性,从而导致资金回收期长,此时投资风险也很大。由于旅游企业自身的因素,在投资过程中还是面临投资风险的。

3.资金回收风险

旅游企业的资金回收风险主要指应收账款风险,说的是旅游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流动资金的投放,其风险主要是回收时间及金额的不确定而造成的现金流量风险,从而使企业的收益质量和收益能力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会制约企业的正常经营,使其面临更大的财务风险。

4.收益分配风险

旅游企业的收益分配风险主要指由于收益分配而可能给旅游企业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不利影响的可能性。概括来说,收益分配风险包括收益确认的风险和对投资者分配收益的时间、形式和金额的把握不当而造成的风险。其中,收益确认的风险,是由于会计方法的不合理,从而导致提前纳税,大量资金提前流出企业而造成的财务风险。企业的资产情况进行风险分析。

四、旅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对策

1.加强行政方面的管理

政府的有关部门应该为旅游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创造出良好的环境。旅游协会应该对旅游业加强监督,并管理其经营的行为规范,杜绝不符合规则的竞争,从而给旅游企业的理财与经营制造更好的运行环境,使其尽可能的避免外部风险的发生。政府部门还应该从财政上支持并引导旅游行业风险基金的建立。

2.正确识别与估量风险

旅游企业不单要学会认识风险,还要会正确识别与处理风险。这就要旅游企业的领导与财务人员进行周密的分析企业的经济环境以及企业的财务活动中可能存在的不利因素与对于企业未来的收益的响。科学正确的估量风险大小,从而掌控风险的程度,其包括有各类潜在的风险可能会产生的损失、损失程度、发生的频数以及对与旅游企业的生态环境、生产经营与社会环境产生的影响。通过对风险的估量,为以后的财务风险做出预防、决策、控制以及处理等提供有效的依据。

3.建立风险预警系统

旅游企业应该开设财务风险的预警系统,对财务风险的监测做出进一步加强。风险的预警系统是对风险做出监测、识别、预测和评价的信息系统,其内容主要包含外部环境与企业内部相关的信息,可以分做市场信息子系统、内部报告子系统、风险预警子系统和风险分析子系统。旅游企业应该将财务制度规范并完善,以及加强财务的基础工作,从而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推行全方位的预算管理,严格的控制事前与事中的资金支出,确保资金有序的流动。并设立科学的决策程序,对风险财务活动明确其风险责任者,对财务活动的各个环节风险的防范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徐佳.浅谈连锁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与控制[J].中国商贸.2011(28)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