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1 10:03:5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医疗设备出入库管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1采购计划审批过程管理
其目的是提高审批效率,实现网上无纸化审批。对临床科室提出的申购需求,含医用卫生材料新品申购、月计划配给需求、年度医疗设备申购计划以及常规设备增补计划进行审批,并将审批结果反馈申报科室。要求每个节点均有操作时限,申报者可以浏览整个事件处理过程、时限及滞留节点。立项审批后根据模块中产生的采购计划进入招标采购过程,医院采购部门按照规范程序进行挂网、接受投标报名、组织招标、形成小结以及院办公会形成决议后签定合同[10]。
1.2验收建档和使用过程管理
验收建档过程管理是指医疗设备与HIS的资产、物资库对接。按照《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2011年)进行电子入库、出库登记和同时链接建档,管理目标是方便进行索引、查询和统计;业务指导管理是指将设备装机和使用培训的各种信息数据整理,并汇集相关的培训课件、制度流程及法律法规材料挂网,管理目标是强化岗位技术培训,试用调拔报废过程管理是指依托医院HIS数据库,实现试用、调拔、报废申请、复核以及审批规范的流程管理,使功能达到程序化、网络化;供应商在线管理是建立供应商信息数据库,实时查询供应商其所品、合同及资质材料,也可按产品、合同等索引查询相应供应商,便于调阅供应商档案材料并建立网上联系模式,及时向供应商传送医院采购和管理相关信息,实施供应商在线信息管理[5];合同票据款项管理是指建立随货同行票据报表,清晰记录所有应转、待转及未转票据的信息数据,其目标是统计财款支付情况及预算额度实际使用情况[11-12]。
1.3在用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
查询技术状态功能是按入库时标记设备分类属性,随时查询每台设备维修、养护(含PM保养计划)及巡检的各项记录数据;租赁功能是详细了解临床科室租借设备的时间、待修故障和效益情况,并形成月报表与科室绩效关联,做出租赁设备使用率评价[12];质控跟踪过程管理功能是在计划申报、采购,出、入库登记过程中建立相关跟踪参数,自动提取申报流程信息报表,查询相关链接审批原件,对违规流程具有警示功能,督促及时修正;计量设备、放射放疗设备及急救设备的质控功能是建立属性标识便于统计查询,可登记每次检查(自查、他查)的时间、项目、结果及记录形成检查项目报表,提取未检、漏检信息,便于汇总统计和分析追踪。对不良事件发生信息数据,可关联相关批次、检测结果,形成汇总报表,该数据与上级不良事件监测网络和医院绩效管理对接,降低医疗风险,保证设备使用安全[13]。
2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的实施
2.1开发领导思路完善数据准备
该系统建设需得到医院领导的重视,包括决策支持和资源投入。医疗设备实行信息化管理模式后,基本上可以杜绝以往人为管理的随意性,这种管理模式变革若无领导的认可和支持,启动实施将十分艰难。信息系统的运行需要基础数据的完整,医疗设备信息管理系统也不例外,系统的启用将增加医疗设备管理人员和医学工程人员的工作量,以维护数据库的真实完整性。系统中任何一个环节的数据脱节都会影响系统运算的准确性,也直接影响管理的正确决策。
2.2电子文档储备及表单结构化
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可最大程度降低无纸化要求,但有些纸质材料必须保存,如行政管理文件、签定的商务合同。要实现这些文件的可查阅性,可将其采用扫描方式将其转化为电子版,与信息管理系统并联存储。所有的相关表格单据在设计初期应尽量实现结构化,以方便后期数据的提取、统计、汇总及运算过程管理。
2.3加强宣传培训
医疗设备各项管理措施能否到位,在观念上需要临床使用科室的共识并在工作中给予配合。随着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运行,改变了临床以往的工作习惯,加大了管理力度,严格了管理制度,细化了管理目标,这一系列变化临床需要适应和调整,如二级库的卫生材料,科室使用时必须在网上进行出入库登记,否则帐、物不符会影响月终结算,直接影响科室绩效。医疗设备管理者一定要做到耐心细致地宣教培训和技术指导。
3结语
系统除了应有完备的数据库功能外,能进行固定资产到期提醒及折扣到期提醒功能,还可以进行集中检索或者导入与导出功能,应可以进行相关软件的关联搜索及数据填录与流转,可以关联设备使用科室直接进行对应设备收入统计,进行月汇总自动进行效益分析并生成效益分析报表。还可以在相关设备的目录下新建医械不良事件备忘及处理的情况。在设备数据的建立过程中,可以体现医疗设备招标、安装及验收的相关进程。设备档案系统可以在临床科室设备模块功能下检索汇总各自科室的设备信息,有利于临床科室对科室设备的清点核对及销账并对科室进行成本控制。临床科室可以直接在设备档案管理系统上对本科室的设备进行报废申请,并实时显示处理状态,能实现报废完成后的归档功能。设备档案管理系统应包括医学工程维修信息化,可以进行相关状况的挂靠及查寻功能;可以在设备档案的设备子目录下实现新建维修日志、预防性维护保养功能及计量送检情况;可以通过时间导出维修数据或保养数据及计量目录等。在建立设备的档案功能过程中应包括了记录招标信息过程的功能,可以由医学工程部导入excel表格数据或者录入数据的方式,然后再由维修部根据相关的状态进行安装与否的状态确认,由设备仓库进行入库做账与否的确认。
2供应商档案管理信息化
在设备信息化系统中增加供应商档案管理功能,可以借用调用数据或者以附件的形式检索供应商相关资质材料,并在系统中与设备数据进行关联。通过在设备档案目录下的设备供应商名下使用附件的形式上传供应商资质证明及产品注册证等材料。可以在供应商名下进行供应商信用评价记录和服务态度记录,并能具有显示和提醒功能,以方便在采购时进行综合分析,实现采购设备的优质化。
3维修档案管理及维修保养信息化、系统化
功能直接调用设备档案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在唯一性标识的关联下设备的子目录,用于设备维修档案的维修日志登记及预防性维护保养的登记;可以进行汇总并统计故障次数及维修保养次数;可以实现按日期按设备进行数据汇总列表导出。
4设备仓库的信息化功能
设备仓库信息化功能应完善耗材的基础数据外,在目前招标的情况下,还应该对采购计划管理进行流程再造,完善退单功能,在不予采购的情况下可以由采购员对科室订单进行退单处理,在临床功能界面上可以弹出窗口提示采购计划退单的情况说明。一旦采购员确认退单后,退单的内容可以在系统上直接清空,避免了系统重复统计。设备仓库信息化管理进程中,除了要注重耗材出入库的信息化开发,也应加强设备出入库的信息化进程。加强设备仓库信息化建设,从入库时间到出库时间及发票登记和合同编号的关联状态,甚至对支付状态等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信息流程去向及登记。真正实现设备从招标完成、录入系统、安装验收情况,入库到出库,再到档案建立及支付等完整一套的信息全流转。
5总结
一、医院设备管理现状
目前医院设备的软件管理系统主要生成的是原始信息,且只能代替少数简单的手工劳动,对购置设备前的决策支持、购置以后的设备维护动态分析的应用较少。并且管理系统的技术非常落后,很多管理系统只是简单的操作系统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联合应用,很少是依据Windows平台,或者面向先进的对象技术应用的,与现阶段突飞猛进的计算机硬件技术不相适应。同时,很多设备系统是依据医院多年管理经验,医院实际需要而独立开发的,加之我国当前还实施统一的设备编码,医疗设备的种类、名称、规格型号、维修成本都由各家医院依据自身实际情况自行制定,设备一旦损害、需要维护、折旧更新都比较麻烦。故开发医院设备管理系统十分必要。
二、医院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
医院设备管理系统主要作用是监管医疗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确保设备在生命周期内消耗资源最少,创造出更高的经济价值、综合效益。设备生命周期主要指从采购直至报废整个过程中实施追踪管理与成本监控,其中追踪管理是指将设备变更、修护等情况一律录入数据库,以便于后续查阅;成本监控主要指对医疗设备的采购费用、水电费及耗材费、安装费、设备故障带来的损失等各种费用进行管理。开发设计医院的设备管理系统,主要为了实现对各种设备的数字化管理,对设备领用、建卡、盘存、维护、报废及转赠等各项环节进行统一调控,以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经济效益,其是医院走向现代化的必经阶段。在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医院设备管理系统的流程要完整、操作易用、系统数据可靠,且各种报表的查询分析有一定的可扩展性[1]。
医院的设备管理系统主要被医院设备管理部门使用,当用户进入系统后可对医院设备进行登记、入/出库、变更维护、报废查询等各项管理,这是一套操作简单、有较强实用性的管理工具。该系统分为五个部分:人员管理与权限划分、登记设备、存放设备库务、在用设备事务以及设备查询分析。
三、医院设备管理系统的应用
由于医院设备管理系统总共有20多个子模块,鉴于本文篇幅有限,主要对几个主要管理模块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1)设备目录管理,这是在医疗设备入库之前建立设备简要信息的模块,在此对设备进行分类管理,根据医院的实际需要可自定义将设备分成专用设备、房屋建筑物、无形资产、一般设备及固定资产等几种,在每个不同的大类大面可划分若干个小类,在对医疗设备建档时需要事先了解设备的各种基本信息,主要包括:设备名称、规格、使用期限、所在库房及生产商等。
(2)入库管理,将购置的设备登记入库,这是设备进入电脑管理系统的第一步;与之相对应的出库管理,主要指实现不同形式的部门设备领用的登记、审核处理,构建设备卡片信息,完成设备出入库相关单据的打印。设备卡片管理作为医院设备管理系统的特色,任何一台设备只要出库,系统将会自动生成一张设备卡片,该卡片上记录了设备一切信息,涵盖设备名称、数量、价格、规格型号、卡片号以及保管人、使用期限等内容,随着设备生命周期的终结,设备在管理系统中随之报废或者注销。
(3)设备维护管理,主要是指详细登记、查询设备的维护情况,然后按照时间顺序保存在数据库中。每次维修设备后进行登记时都会形成一张维修单据,在这张维修单据上记录了设备使用的相关部门、设备名称及故障原因、维修时间、维修花费的各项费用等各项内容,供以后维修参考[2]。
(4)设备的下账管理,主要是指各相关科室在运用设备是实施的报废、捐赠以及盘亏等各种相关处理,一旦将设备下账管理应用到设备管理流程中就预示着设备的生命周期即将结束,但是设备生命周期内的各项记录仍旧会保留在数据库内,为以后医院的财务审计提供参考。
(5)设备查询及分析,这个一个能够将各种不同的报表及自定义报表集合起来的应用模块,主要包括:设备库存查询、在用查询、入出及领用明细,维护统计分析,设备效益分析等各种报表,各种报表能够转换成Excel格式打印出来,为医院的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所需的用到的各项信息。
四、结束语
医院医疗设备的安全系数、质量是医院得以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对医疗设备进行恰当管理则可以直接提高医院的综合管理效益。将操作简单、管理流程完善、数据安全、扩展功能强大的设备管理系统应用到医院管理体系中,可以说将会加快医院向着未来现代化方向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关键词:计算机;医疗设备;设备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7-0039-03
现如今,网络与计算机已经广泛的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随着医院在医疗设备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大,医疗设备在医院的固定资产中占有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因此,对医疗设备管理进行科学、快速、高效的管理,直接能够影响到医院的各方面的利益。通过径计算机技术应用在设备管理系统中,对设备的可靠性具有直接的作用。
1 医疗设备管理中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医疗设备管理中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通常采用的是Client/Server三层结构:前端程序采用MS VB7.0;数据库采用MS SQL2000;客户端、服务器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2000。网络主干应用千兆以太网结构,输出设备包括针式打印机、标签打印机,输入设备包括条码扫描器;服务器与客户端采用DELL 8455;工作站配置的CPU PⅢ内存要求在256M以上。相对于传统的管理模式,SQL Server的设备管理系统能够将信息数据以表的形式展现出现,方便更新与管理,不仅较低了人的体力与脑力劳动,提高了工作通过效率的同时,还不容易出错,大大的增加了工作的准确性。
2 计算机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1)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建立由临床科室—供货商—设备科三个部分组成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每层结构之间形成业务流动。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的需求,由设备科将申请购买的医疗设备清单,递交至上级领导进行审批,通过科长-副院长-院长的逐级审批后,再通过招标购置,中标后通知备货,通过供货商发货后,再执行出入仓库管理-财务管理-数据统计-后台管理-设备维护及报废-计量管理,通过设备科的计算机局域网管理后,登记完成后下送设备至相关的临床科室的循环管理系统。
(2)临床科室申请购买医疗设备管理模块。临床科室根据具体的需求,经过经济效益的论证与分析后,制定详细的购买计划与内容,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提交给相关的护理站。设备科通过将临床科室上交的内容进行收集、整理、审核、保存后,再上交至各级领导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在进行招标购买等一些列的活动,这些活动都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的,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3)医疗设备的购置。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设备不断的被研发出来,医院想要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就应该通过计算机网络,随时掌握全新的技术,根据临床科室的实际需求,在网上进行招标,招标后由院长审批,办理相关的手续,通知中标的厂家准备相应的医疗设备。
(4)医疗设备的管理。设备科在接收了供货商提供的医疗设备后,应该由专门的人员对设备进行登记、核查,初步检查合格后在通知相关的临床科室负责人,进行现场的安装、调试、实践等,经检验合格后再运至相应的临床科室进行实际操作。医疗设备验收合格后,将医疗设备的签收实践、发票号、供货商名称、应付金额、单据号等详细明细信息进行记录,制成付款计划单,这样设备发现问题的时候,通过查询相应的计划清单,再由设备科通知供货商进行设备的维修,同时也方便维护、查找、核对等日常工作的进行。此外,系统还能对付款计划进行审核,将审核数据登记成已付款款项,同时还能将已付款项与未付款项的数据进行统计,方便医院领导及时了解医院在医疗设备的经费投资情况,为医院下一步的付款计划提供参考。
(5)医疗设备维修的管理。设备科通过将医疗设备的好坏、维修次数、维修记录、维修厂家、维修时间等,以及维修花费的资金以及设备产生的经济效益等方面的信息,统一的输入到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中。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整理,将无使用价值,或者负使用价值的医疗设备淘汰,将报废申请递交至上级管理部门进行逐级审批。
上述医疗设备的管理,从预算购买到申请报废等一些列的工作,全部都是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上完成的,其简单的操作显著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医院的资金使用效率。
3 计算机在医疗设备管理中应用的成效
医疗设备管理中的计算机技术,在医院两年的应用当中,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成效:
(1)提高了采购的工作效率。根据各个临床科室提出的具体要求,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各种流程的处理,对相关的购置要求逐级的向上级部门进行审批,通过计算机系统,减少许多不必要的中间环节,采用了更加优化的申报程序,在审批的过程中,实现了规范化流程管理,避免了手工传递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丢失、延误等问题,使医疗设备的购置过程更加简便、合理,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2)库房管理的信息化。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将医院所有医疗设备的申请、审批、竞标、中标、采购、入库、出库、管理、储存等信息进行了详细的记录,通过表格的形式将数据更加清晰化的展现在工作人员眼前。此外,所有工作流程的数据都是下一个流程的根据,通过将所有设备的入库出库账目进行清晰、详细的记录,保证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同时,也实现了不积压、零库存,符合该院的节省开支的要求。
(3)通过将所有设备的信息记录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中,实现了数据的实时性与共享,通过将所有的数据进行统一管理,为设备的购置、折旧计算等提供完整的信息,同时,也为财务部门以及其他的管理部门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信息。通过对整个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实现对全院全科室的设备进行统计,计算医疗设备的资产情况、运行状况、维修情况以及设备的运行效益等进行分析,实现对设备的动态管理,方便院务工作者及时、准确的了解医院的资产情况,为财务无算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
4 结语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致使医院的规模也在逐渐的扩大中。众多的医疗设备,如果不能够得到合理、快速的管理,将会给医院的服务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通过在医疗设备的管理中引入计算机技术,通过其简单易用、可靠、全面的信息统计系统,能够显著的提高医疗设备的管理的质量与效能,促进医疗设备管理工作准确、快速的完成,实现医院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 黄冠朋.浅谈计算机在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J].中国科技博览,2010,(34):588.
[2] 陈翠玲.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医疗设备管理方面的应
用[J].医疗装备,2009,(7):43.
[3] 吴向阳,张超群,杭建金,汪庆华.基于C/S模
式的医疗设备管理信息系统[J].中国医疗设备,
2009,(3):36-38.
[4] 褚君.医疗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应用[J].健康必读
关键词:一次性无菌物品医疗安全细节管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571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387-02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一次性无菌医疗物品不仅限于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使用阶段,在不断地更新换代的同时,也研发出了品种繁多的能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医务人员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等优点的一次性耗材,并广泛应用到临床工作中。然而随之也带来使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为确保一次性无菌物品的质量和使用安全,防止不合格物品带来安全隐患,提高验收及监管环节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1存在问题
许多厂家及供货商忽视一次性医用耗材必须提供的各种证件和必备的检测报告,常常需要使用单位不断地催促。有些虽有检测报告,但常出现书面不整洁、字迹模糊不清的情况,有些公司仅提供复印件,或仅提供盖有生产商印章的复印件,更有甚者提供的检测报告批号与实物批号不一致;还有个别厂家对消毒与无菌概念混淆不清,提供的一次性灭菌物品外包装上竟然贴着的是消毒合格证;另外,有的公司在按照中标厂家供货一段时间后,随意更换另一家未中标厂家生产的无菌物品;有些公司开具的发票名称与提供的一次性物品名称不相符等等。这些现状无疑是我们工作中必须解决的。
2加强一次性医疗耗材的监管及验收工作
2.1把好证件备案关。入库前先确认生产厂家与供货商已经出具省级以上药品监督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和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批件的生产企业或取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并在有效期内;进口的一次性高值耗材,要求具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同时每批无菌物品须提供此批号的检验报告单,报告单各项指标均应合格。
2.2做好物品验收关。一次性耗材的验收是一项责任重大、具体又繁琐的工作,尤其是植入性高值耗材要求由医疗设备科仓管、采购及使用部门人员共同完成;需要进入供应室二级分配的一次性耗材要求供应室护士进一步验收,并建立一次性无菌物品入库验收登记本,由库管员对产品进行质量验收。要求是:首先检查产品外包装的完整性,查看每一批号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检验合格证、生产批号、灭菌批号及灭菌标识和失效日期。进口一次性无菌物品应具有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及中文标识。然后抽检中小包装是否破损、漏气或霉变,中包装与小包装上的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是否一致。物品验收合格后再核对收货单上的数量与物品数量是否一致,检测报告单上的生产批号、灭菌批号与物品外包装标识是否一致。确认无误后详细登记在一次性无菌物品入库验收记录本上。若发现物品数量问题,拒绝入库,防止不合格的物品发放到临床,以确保临床使用安全的一次性无菌物品。
2.3规范物品贮存。必须严格规范无菌物品存放环境的管理,未拆开外包装的无菌物品应专库独立存放,库房环境清洁,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物品存放于离地面≥20cm,墙壁≥5cm,天花板≥50cm的贮货架上,按种类、规格、批号、灭菌日期入库先后顺序分类放置。拆除外包装的一次性无菌物品应存放在无菌物品存放区。库房及无菌物品存放区的地面每天须湿拖一次,库房每天开门窗通风换气,无菌物品存放区安装空气净化装置,室内温度控制在低于24℃,相对湿度低于70%,保持室内空气的洁净度。
2.4严把出库及发放关。一次性物品的管理应实行专人负责,严格执行《一次性无菌物品出入库管理制度》及发放流程,发放物品时严格按照生产日期先后发放,认真检查无菌物品的质量及有效日期,防止过期、未注明灭菌日期或质量有问题的无菌物品发到临床;库管员每天对发出的物品按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失效日期及使用科室详细具体进行记录,以便于临床科室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提供无菌物品的可追溯性。
2.5最大化地对一次性无菌物品质量可追溯。职能部门―医疗设备科要配合供应室对临床科室在使用无菌物品中的追踪管理。使用科室一旦发现不合格、质量可疑等物品或发生热源反应时,应要求立即停止使用,同时留取标本送检,详细记录并报告护理部和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发现问题的使用科室要第一时间通知供应室并填写一次性无菌物品反馈意见表。供应室在接到反馈后,立即停止此批号物品的发放,通过一次性无菌物品发放登记本,查阅该批号物品具体发放科室,库管员下科室了解该物品的使用情况,并加强对该物品的监控,同时将情况反馈给设备科。通过对一次性无菌物品入库出库信息化管理及完整有效的过程记录,以此实现一次性无菌物品发放的可追溯性。将院感苗头消灭在萌芽前。
3结语
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及科技水平迅猛发展的时代,各类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一次性医疗耗材不断涌现。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患者与医院的权益,提高医疗水平和医疗安全更是刻不容缓,对医院使用和监管一次性耗材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因此,如何才能认真把好验收关,质量反馈关,确保一次性无菌物品的安全使用,将院感发生率降至最低,是管理人员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工[1]。医疗设备科管理人员不仅要从源头上把控进货渠道,还要充分发挥职能科室的指导作用,由细节入手,全程监管证件备案采购验收入库发放使用追溯反馈等所有环节,从而保障患者与医院的各项权益。
【摘要】 这几年随着医院医疗设备资产总量的不断增加,信息化管理理念的深入人心,医院中医疗设备管理最基层的职能部门--仪器设备科,其工作职能由单一的设备维修逐渐转变为参与设备从立项、采购、验收、管理到报废的全流程跟踪管理,而维修工作内容也由单纯的保证医疗设备正常工作转变为进行综合的分析、故障预测和质量控制,工作手段也由手工操作逐步转变为计算机处理。本文围绕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在用医疗器械质量动态管理和监控谈一些设想和做法,为国内医疗机构在用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的探索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医疗设备 信息化管理 计算机处理
引言: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新型医疗设备大量普及,医院里每年都会增添新医疗设备,占医院固定资产的相当一部分。医疗设备的管理已成为医院发展的重要一环,然而,传统落后的人为、粗放、分散、定性的医疗设备管理模式并不适应现代医疗设备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个管理问题,医疗行业急需一个先进的、行之有效的医疗设备管理模式。医疗设备管理系统,就是一个旨在利用计算机信息化的优势,对医疗设备进行科学、有效管理的系统,包括购置、使用、维修、报废、效益分析等各方面的管理。另外,医疗设备管理系统更能保障医疗设备的安全运行,使其充分发挥医疗作用,提高效率,最大限度地获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目前国内医疗设备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医院对这些设备的管理几乎都处于较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普遍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设备闲置率较高。一方面由于无法及时知道设备的位置与状态,使设备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而造成设备的闲置;另一方面为确保临床与医疗急救的需要,往往需要"过量"配置一些设备。
(2)设备使用存在冷热不均现象。当前医院一般按科室进行设备配置,由于不同科室的业务差别、不同时期的病源差异,往往导致医疗设备在使用上存在冷热不均的现象。
(3)设备缺乏有效的安保监管手段。事实上,目前医院对医疗设备几乎没有进行有效的安保监管,设备非正常流失无据可查,很多医院的交班过程也未对这些设备进行交接。
物联网技术与医院现场资产管理方面相结合的研究较少,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就目前国内医院资产管理应用实际而言,大致分为如下两种:一类是文字标签+信息系统形式,另一类是智能标签+PDA+信息系统形式,这两种形式均实现了资产登记、查询、维护管理、报废、统计及现场盘点等基本管理功能,无法实时感知设备的运行状态与位置信息及对资产资源的动态调配等。
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与传统的管理方法相比较,设备信息化管理优势主要体现在:(1)能够加强对设备的标准化和数字化管理,进而有效整合设备资源,降低成本;(2)为设备管理提供数据收集、维护、分析和挖掘的信息平台,加快信息传递速度,缩短管理决策周期;(3)优化设备管理流程,简化操作步骤,避免重复劳动的出现,提高医院管理水平;(4)提高医疗设备在采购、维护等流程中的准确性、安全性、稳定性。
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措施
1.维修管理信息化措施
1)坚持定期对医疗设备质量安全情况进行分析预测,增强维修保障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设备主管部门应专门抽调技术骨干对各科室急救设备和大型设备进行了巡回探伤普查,并形成周期性检查制度,增强对多发性、危险性故障的预防能力。对急救设备进行全程质量监控,专门建立了质量跟踪卡片,定期收集故障信息和质量问题,深入进行专题分析预测,适时提出维修措施,并开展针对性维修,作出通过质量检测才能用于医疗工作的规定,有力地保证了医疗设备维修质量和使用安全。
2)坚持严格控制医疗设备有寿部件和周期性检测工作你,确保医疗设备使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高强度使用频率和时间加剧了医疗设备使用寿命的消耗,各种监控检测频度加大,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控制差错,危及临床使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设备主管部门应以清理、完善监控项目和标准为突破口,对历年的维修记录、过程进行了彻底清理,对医疗设备有寿机件周期性工作的控制项目、标准和落实情况进行了逐台核准,逐步打牢了监控基础。
3)积极改善信息化工作手段,努力构建科学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管理的网络化、实时化和多媒体化是构建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信息管理及应用能力、全面实现维修管理信息化的先决条件。设备主管部门应利用互联网优势,保证了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安全性。应组建办公局域网,将常用的公共信息上网,实现了信息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组织力量开发计算机软件,该软件应具有科学严谨、技术先进、设计合理、功能强大、方便实用的特点,把各阶段维修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闭环管理,实现计算机全程参与管理和质量监控,使维修管理效率和质量有显著提高从而为全面构建科学高效的维修信息管理系统打下了基础。
2.医疗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
医疗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遵循必须以下几个原则:实用性、可扩展性与可维护性、安全可靠性、用户界面以及数据库设计等。信息系统对医疗设备管理的过程中采用静态管理和动态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四川大学华西第二人民医院采用静态管理方式,将设备名称、数量、价格等基础信息分类、统计、编号和信息入库,方便信息查询;同时运用动态管理,自主编写了设备信息管理、维修管理和共享管理等模块,以便及时进行信息更改,避免设备闲置。
3.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的平台的设计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模块:
1.计划采购:记录了医疗设备从计划、采购、签订合同、到货验收等工作流程中涉及到的所有表单。该模块涉及的数据信息,是设备管理信息的重要部分。
2.库房管理:主要涉及医疗设备的数量管理和财务管理,包括对医疗设备出入库、报废、盘存等流程的管理。该模块记录了设备在医院内的分布,建立了完备的设备信息资料。
3.在用管理:对医疗设备的基本数据、附件数据和备注做完整的记录,建立丰富的信息资源库,这些信息资源有助于对设备进行详细的跟踪管理。
4.质量管理:针对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日常检查和维修等内容记录各质量检查数据。该模块能够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
5.计量管理:是对计量设备的管理,包括对计量器具的查询,能够快速查询每台计量设备的情况,系统也能够及时报告需检定的计量器具。
结束语
医疗设备作为医疗的物质基础,是影响医院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的程度反映了医院科学管理的水平。设计和开发高效的医疗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对优化设备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医院现代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希望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 赵维,黄德霞.浅析医疗设备管理系统[J].中国医疗设备,2009,24(10):73-75
关键词:医疗设备管理;医院信息化;管理模块;管理流程;卡片管理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高速发展,临床诊疗水平不断发展,各医院的医疗设备数量也在迅速膨胀,如何做好这么多设备管理,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是目前各医院领导关心的问题,各级医院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视,已上升为医院的档次和管理水平的象征层面,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效果不甚理想。医院信息化人才缺乏,医院缺少能提出具体功能模块要求的人员,只能照搬公司的功能模块,致使与医院的实际脱节。真正能编程人员太少,无法按医院的要求修改程序,让医院适应已有的程序。
国家缺乏相应的规范,公司和医院对信息系统开发随心所欲。医院因素、门诊、病房、PACS、LIS、财务、管理分离,不能形成数据流。前端数据采集自动化程度低,向院长提供的信息还得人工处理,不能实现所有信息的动态呈现。库房、财务、效能科、设备管理科室所用数据源不一样,不同步。医院管理流程设计不合理,职能划分不科学,不能适应信息化管理的需求,造成信息系统运行的不高效或者失败。外行介入的太深,干扰因素太大。医疗体制改革滞后于医院发展对信息的需求。
1 医疗设备的管理模块
医疗设备管理包括如下模块:申请论证管理、出入库管理、档案管理、账目管理(明细账、总账)、维修维护管理、报废管理、转移管理、卡片管瑾、计量检定和质控管理。
1.1申请论证计划管理模块 申请和论证根据设备价格的不同,设计出不同的申请和论证表格电子表格,如5万元以下,5万到10万,10万以上,5万元以下为小型设备,5万元以上为大型设备,小型设备仅填写购置请表,5万元以上要填写论证表。论证表中应包含购置原因,使用类型(是用与临床、临床科研、科研),是更新还是新增,经济效益情况(有无收费标准、月收入情况、维修、耗材等支出情况),是否具备安装条件,市场情况(有多少品牌、市场价位)等。
1.2档案管理模块 论证报告、投标书、合同、医疗器械注册证、注册登记表、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复印件、验收报告、设各维修手册、使用手册、电路图、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安装光盘等。这些资料可以通过扫描或厂家提供的电子版资料合成。PDF文件,计算机管理中应有设备档案管理功能,则在计算机管理中可直接查询调阅设备档案。
1.3账目管理模块 建立计算机系统的登记、查询、统计、打印报表、数据导入、导出,建立全院总账和科室分户帐。计算机管理的设备至少直内容量括:名称、国别、品牌、型号、合同日期、到货日期、使用日期、使用科室、保管人员、单位、数量、单价金额、供应公司、联系人、购入方式、联系电话等。通过账目管理进行设备维修管理,即通过设备账目查到某一设备,然后对其维修档案登记、查询、统计等。
1.4维修维护管理模块 该模块嵌套于查询模块之中,通过查询找到维修维护的设备,输入维修和维护的内容。维修:输入故障现象,故障排除过程,更换配件名称,金额等维护:根据维护计划填写维护内容。
1.5设备转移模块 由于科室设备的归属发生变化,就要及时调整账目,首先要填写设备转移申请电子表格,然后进行调账。
1.6计量检定和质控管理 嵌套于查询模块之中,在查询模块中查到设备,将计量情况和质控情况登记。
1.7固定资产的报废 医疗设备的处理一般有扶贫捐赠、拆机作为备件、报废三种途径。根据国资委规定,公立性医院的同定资产都是国有资产,任何单位或个人都无权处理报废固定资产,有国资委统一处理,报废资金上交财政。捐赠和作为备件政策上是允许的。由于设备有了身份证,时隔多年,不管人员怎么变动,到报废时办理报废手续,销账时,设备可一一对应。
1.8卡片管理 一台设备的使用寿命大概在10年左右,同一型号的设备在一个科室可能不只一台,由于是不同时间购买的,价格可能不一样,怎样区分是哪台设备呢?就需要给每台设备办理身份证,在设备上贴卡片或条形码,内容包括设备编号、名称、型号、品牌、日期、单价、保管人,这样不管设备中间转移到哪里,但身份是唯一的。当然,设备的身份证可以是条码、射频ID等,但我认为没有卡片醒目了然。
2 设备综合情况分析
设备管理的最终目的不但要弄清家底,更重要是为医院的决策、管理提供详实的数据。设备计算机管理应涉及到设备的折旧、医院的成本核算、设备的使用率、开机率和阳性率、设备的效益统计分析。如果医院计算机管理系统具备门诊的挂号、分诊、处方、交费一卡通系统,那么为每台设备设定固定编号(或条码),计算机系统就可自动采集门诊量、用药情况、诊断情况、设备的经济效益情况、使用率等信息,就可很容易进行各种统计分析。
3 基础库建立
应具备科室代码库、设备名称库、设备类型库、管理人员库等,最好采用树状结构,便于查寻选择,或者是树状结构+代码+拼音码。
4 设备的管理流程
设备的可行性分析-招标购置-签订合同-安装验收-入库出库建档如果库房归设备科管理,那么在选定软件时力争与财务使用同一个软件,数据共享,在设备科和财务科设定不同的权限,不管哪个科室将数据变更,总能保持账目的一致性。否则设备科的账目与财务科的账目很难同步或张张相符,设备科与库房、财务应该使用同一软件。
5 设备管理注意事项
力争医院支持临床科室设立分户账管理人员,只是有联络员,以便设备管理工作的展开。设备科的分户账至少每年与临床科室的分户账核对2次,并查看实物;与财务固定资产帐核对2次,才能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参考文献:
[1]汪明洋.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医疗设备的技术[J].科技与企业,2012,5:37-37.
关键词:互联网;医疗器械;维修;应用
Abstract:At present, a hospital medical equipment level of equipment has gradually become one of important yardstick to evaluate the degree of the hospital modernization, also is important for the hospital medical service quality evaluation standard, professional, scientific information management has a great impact on hospital overall benefit. This article is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technology in the medical equipment maintenance done related briefly, in order to provide medical equipment maintenance.
Key words:Internet; Medical apparatus and instruments; Maintenance;Application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互联网技术的日渐成熟,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随之得以发展,并发展成为医院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与技术支撑。先进的医疗设备也是判断医院诊疗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而医院大中型检查及治疗设备,均需要有稳定可靠的技术保障,因而医院的信息中心及医疗设备均对互联网技术有着明确的需求,这些医疗设备是帮助医生快速诊断病情,并进行精准治疗的关键,因此,做好医疗设备的维修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而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有助于降低医疗设备维修的复杂度概述如下。
1互联网对医疗设备的远程诊断功能
现代医疗设备均呈现出智能化的特点,运行过程中一旦发生故障,如若不能快速及时地找寻出症结点,则将严重影响到正常的诊疗活动及检查的准确性。互联网技术可提供医院远程诊断终端,这是一种智能远程诊断设备,通过不同仪器的特定标准接口来读取设备的行车信息,便于设备发生异常后,及时通过互联网来与设备的生产厂家取得联系,并借助互联网的远程诊断功能来对设备进行"会诊"。鉴于目前大多数医疗设备为进口产品,医院可借助互联网快速地与生产厂家取得联系,向其反应设备出现的障碍,甚至是寻购所需替换的元件。此外,资源丰富的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产品维护空间,医院设备维护人员可在互联网上下载各类资源共享型软件,可实现设备的自动升级与定期维护。若医疗器械存有较为复杂的故障难题,医院设备维护人员可直接应用互联网的远程交流软件来与设备相关的工程师取得联系,突破空间的局限来获得技术协助,通过交流来解决技术问题。
2计算机技术在医疗器械维修中的应用
鉴于医疗行业的特征,医疗设备的资产保有量相对固定而庞大,设备的维护与保修工作记录通常采用手工完成,故而常出现出入多、耗时长的现象,为后续的查阅及核对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资源的共享性较差。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疗行业的普及,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及计算机网络为医疗设备的维修也提供了便利,对应的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统计系统也随之建立,该系统不但可提升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也可提升医疗器械信息查询与维修的效率,提升维修工作的公开化与透明化。纵观目前已被纳用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均显示出互联网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便利性,该类系统大多采用MicrosoftSQL Server系列作为关系数据库管理平台,通过Microsoft提供的联机服务来对数据及商务应用程序进行处理,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可操作性较强[1],系统还具备定期对于医疗器械的维护与检修功能,通过互联网将医院设备科或医学工程部与各个科室之间进行跨区联合,使设备的维修信息实现跨区域的共享,有利于医疗器械监管部门实时把控器械的维修数据及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预防性调整。
我院严格按照医院设备管理流程,遵循卫生部印发《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及医院管理规范中相关要求,设计出了一套设备科专用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与医院其它系统,如实验室、影像科、财务系统、电子病历系统、病区系统等实现无缝对接或接口预留,实现全电脑化管理,同时实现了医院信息的共享,系统建立了全面的医疗设备后勤管理系统,实现了设备的一条龙管理,即由科室申请之始,涵盖申购考查招标购入验收固定资产及在用设备管理清理管理维修维护效益分析等环节[2]。自我院采用该软件进行信息化管理后,克服了传统人工模式下工作效率低、管理混乱、查询困难等缺陷,实现了医院科室内信息的共享,该管理软件在提高医院整体效益的之余,还提升了各部门的办事效率,资产出入库数量记录更加公开与透明,设备效益分析与管理更为精准,同时可定时对使用频率高、效益好的仪器进行预先优化与购置,对使用效率较低的设备发出整改意见,完好地呈现出了"以临床服务为中心"的理念。
3网络资源的应用
提高技术水平,丰富资料储备,目前不少医院将万方、知网、维普等网络数据库作为知识储备体系,以上数据库收纳了国内外先进的技术资源与学术文献,其中不乏医疗设备维护与管理方面的参考资源,设备科人员可随时查阅相关文献来不断汲取先进知识,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论
综述,重视医院医疗器械维修之余,还应对互联网技术在设备管理与维修方面的渗透与应用给予足够的重视。要想充分而有效地利用互联网技术,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医疗设备维护,就需要设备维护人员认真研习维修知识,挖掘并利用互联网强大的信息资源,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体系,以提升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此既可提升医院整体效益,又可促进医疗器械维修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