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环境卫生建设8篇

时间:2023-10-11 10:03:5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环境卫生建设,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环境卫生建设

篇1

[关键词]城市环卫 设施规划 问题 措施 建设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5-0223-01

最近几年来,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速度不断加快,造成了较多的环境污染。然而,与之相适应的城市环卫设施建设却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导致城市中垃圾箱、垃圾中转站以及公厕等相关设施数量不够,分布不够合理,相关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技术也比较落后。这些都给城市环境增加了较大的压力。针对这种情况,采取相关措施有力地促进城市环卫设施相关规划和建设成为促进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有效环节。

1.城市环卫设施规划的起源和发展

1.1城市环卫规划的具体概念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社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日益加重。人们逐渐认识到当前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资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的始作俑者是人类自身,由于自身无限制的、盲目的开发建设与社会经济活动,导致以上问题的出现。针对这一状况,一些国家已经开始采取一系列的行动来有效地扭转这一局面。因此,关于城市环卫设施的相关规划与建设理论也逐渐得到重视与推广。

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统一发展是当前城市环卫规划的重要指导思想与最终目标。具体而言,是将社会、经济以及环境当做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在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规律以及生态规律与地理学相关原理的条件下,对其发展变化进行有效的研究,从而科学合理地安排人类经济活动与环境之间的时间与空间。

所谓规划,是指科学合理的安排时间与空间的环境决策,使其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实现环境保护的具体目标与措施,这也是城市环卫规划的中心内容。

1.2城市环卫设施规划的主要内容

对于环境规划而言,城市环卫规划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环卫规划可以包含环境卫生设施相关规划、环境卫生相关法律制定、环境管理体制、机构建设以及相关资源的投入与分配。而城市环卫设施的建设与规划是其主要内容,其中包含环卫公共设施与环卫工程设施,主要工作是合理地规划以及设计城市环卫设施的具体数量、分布的地区以及规模等。

2.当前国内城市环卫设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一些大城市比较重视城市环卫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从而获得了较快的发展。然而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小城市,依然存在以下比较严重的问题。

2.1陈旧的垃圾收集方式,比较差的市容景观。小城市主要采取垃圾废物箱混合收集的方法,从而不利于将生活垃圾进行有效分类。同时,垃圾容器以及废物箱也对整个城市的市容景观造成比较大的影响,需要进行不断改造与调整。

2.2当前城市规模在不断地扩大,而垃圾中转站数量却在不断地减少。同时占地比较小,没有足够的转运量,分布也不够科学。一些小城市在城郊结合部地区因为缺少相应的垃圾中转站而导致垃圾进行收集的距离比较远。更有甚者,出现露天堆放垃圾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市容景观。

2.3很多中、小城市,公厕数量比较少,大多数分布在老城区。同时,公厕占地面积较少,无法合理地布置化粪池,档次也比较低,应该对其进行重新规划与改造。

2.4应用在城市环卫的专用车辆数量不足,在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清理运行过程中无法达到日产日清。而少部分车辆的运载量比较小,使用年限较长,应该进行更换。与此同时,一些相配套的设施,比如停车场以及车辆修理厂、冲洗站等也较为短缺,无法满足需要。

3.城市环卫设施的具体规划与建设

3.1城市清扫和保洁

首先,规定城市道路应该做到全日制清扫,其主要道路一般是每日清扫两次,进行保洁两次,每次作业时间不少于6小时。同时,要逐步实现市区主要道路采用机械化清扫方式,以机械化清扫与冲洗为主,以人工清扫为辅助。一级道路每周至少冲洗三次,洒水五次。相关垃圾收集容器以及垃圾收集站的清洁都应该满足建设部所颁布的相关规定。

3.2垃圾的收集以及清运规划设计

首先要依据城市人群密集程度来合理设置垃圾箱。一般而言,对于繁华的街道,其垃圾箱应该每隔35~50m设置一个。而城市交通的主要干道则每隔50~70m没置一个垃圾箱。对于一些垃圾袋固定收集与堆放的地区,则服务半径不得超过70m;对于一些住宅小区,则每4幢住宅楼设置一个垃圾收集点。

3.3垃圾运转站的具体规划与设计

首先要结合一个垃圾运转站所服务的具体范围进行有效的分区,确定出具体的转运站数目,其相关规模要依照垃圾总体运转量来确定。

3.4垃圾的处理与处置

当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处理方式为掩埋,或者可以因地制宜,选用堆肥的方式来进行处理。一些乡镇的工业固定废弃物则要结合其不同的特点来参考处理的相关方法,最大限度地综合利用。对于一些有害的废物,可以选用较为安全的土地进行掩埋,不能够使其进入垃圾的掩埋场地。对于一些危险的废弃物,则要结合相关部门的具体要求,使用焚烧以及深埋等较为特殊的处理方式。应该尽量从单一的掩埋方式逐渐发展到多元化、资源化的综合处理方式,最终实现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以及无害化”的处理。

4.结束语

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环节之一,环卫规划已经成为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地区进行科学合理、协调发展与建设的主要物质基础。因此,在对城市进行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高度关注城市环卫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规划,依据城市发展的具体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的、合理的具有切实可行性的城市环卫设施规划,进而不断地促进环境卫生保护事业的长远发展,为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做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元宁,王敏,靳俊平,曲伟国,闵海华,刘淑玲.关于我国环卫行业发展总体趋势及主要特征的思考――以中新天津生态城环卫规划系统设计为例.环境卫生工程,2008,27(9):66-67.

[2]孙增峰,袁少军,石炼.城市总体规划视角下我国城镇环境卫生之路――以中新天津生态城环卫规划为例.城市发展研究,2011,12(8):25-26.

[3]王胜本,高志敏庙校新校区建设中的规划工作的思考.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45--46.

[4]郑树景,姚连芳.务实―务虚―再务实:园林设计学习三步曲.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11,12(8):25―26.

篇2

创建“市市容环境卫生红旗街道”是改善街道环境质量,推进城市化建设进程,促进街道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为了全面落实好创建过程中的各项工作,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十精神”和“两个率先”要求为指导,以改善人居环境和提高居民群众生活质量为目标,以创建工作为抓手,全面推进城市化建设和管理的步伐,为建设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二、目标任务

1.对照《考核标准》认真扎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2.迎接并通过红旗街道考核组的考核验收;

3.落实长效管理措施,进一步巩固和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群众对环境要求的满意度。

三、方法步骤

根据创建计划的要求,在创建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分阶段逐步实施,具体是:

(一)建立健全创建组织,全面协调创建工作

1.成立创建组织,建立创建网络;

2.召开领导小组全体成员会议,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3.根据分工,各单位、线条拟定分计划;

4.组织召开动员大会;

5.组织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

(二)对照考核标准,分组逐项整治

1.组织管理方面的工作由办公室负责落实;

2.卫生保洁由爱卫办会同保洁公司、村建办负责实施;

3.市场管理由工商分局协调市场管理所落实;

4.社区环境卫生由街道办协调各物业管理单位落实;

5.结合部卫生由城管中队协调各社区(村)、保洁公司落实;

6.清理乱涂乱画、乱拉乱挂、乱搭乱建由城管中队负责;

7.各种车辆停放秩序由交警中队协调交管所、城管中队落实;

8.河道卫生由保洁公司负责落实;

9.绿化由村建办协调绿化公司负责落实。

(三)组织自查,边创边改

1.按照各自分的分工,由牵头单位组织自查、自纠;

2.城管中队定期组织检查;

3.每月邀请人大代表对照考核标准对各单位进行督察;

4.创建领导小组每两月(有时根据工作进展情况)组织模拟检查并通报;

5.召开现场观摩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四、制定和完善各项措施,全面落实长效管理

创建只是手段,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善环境质量,服务广大群众生产、生活,为构建环境友好型及和谐社会夯实基础。因此创建过程别是创建活动实施后,各管理职能部门和社区(村)都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措施,落实长效管理制度,巩固创建成果。

五、工作要求

1.街道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社区(村)、各单位、学校等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创建工作,把创建工作纳入工作日程,统一思想、加强领导、亲自负责、明确分工、配备人员、落实资金,把创建工作作为为民办实事的实际行动来抓,全面完成创建任务。

2.创建过程中各部门要相互配合、密切协调、坚决杜绝反复、重复的无效劳动,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坚决反对工作推诿、相互扯皮的现象,单位与单位间遇事不能很好协调时要及时报创建领导小组;

篇3

党的十报告中指出:“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环境卫生是一项重要内容,但受各种因素影响,农村的基础设施往往存在诸多不足。有资金问题、有规划问题、有基础设施问题,更有的是人们的意识问题。这些问题最终会影响到村民的生存环境。好的生存环境,必然会村民的幸福感、满足感,促进人的潜能的发挥。

随着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入,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人口迅速膨胀,农民集中居住区规模也迅速扩大,但在村镇建设中往往忽视了与老村庄、土地、环境及二三产业发展的有机联系,加上原有基础设施落后和环境管理制度和手段的缺失,造成了严重的“脏乱差”现象,使整个村镇建设面临诸多困难,已日益成为带有普遍性和敏感性的社会问题。

目前农村基础建设中,地面上建设非常快,也是富丽堂皇,但现代化的标志不仅仅是地面上的这些可以看得见的,其实还有一些看不见的现代化的一个标志或者他的因素在里边,比如我们的基础设施下水道等,因此在建设规划中,一些地方根本没有考虑进去,以至于一遇上极端灾害天气,问题凸显,给百姓的生活带来很大不便。

农村基础建设中的常见问题。

1、在农村,过去人们的居住相对较为分散,随着农村建设的加快,甚至一些地方农民都进入了集中居住区,虽然享受到了城市快捷便利的生活,但同大多数城市一样,城市中出现的问题在农村也时常发生。例如,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水循环发生变化,大气环流出现异常,造成了异常天气气候事件不断发生的复杂局面,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的频次、强度有增多、增强的趋势。资产和人口高度集中,承受灾害的脆弱性增大,受灾损失就越来越大。

2、在农村基础设施中,由于各种因素,往往是规划标准底,财力投入底、维护要求底

不少房屋,特别是村民住宅按自然地坪标高自行建设,室外地坪标高高低不一,不少地区低洼易涝。

在村镇道路维护方面,主次干道的修复、拓宽、改造等,缺乏目标计划,往往是出现问题再修补。

道路的路灯设施,缺少有效管理,维修不及时,时常给百姓出行带来不便。

在村镇河道管理方面,缺少制度标准,例如河道的设施,河道的清淤,等等。

垃圾污水的处理也不够到位,乱扔垃圾,随意堆放,不及时清理到处可见。特别是夏秋季节,蚊蝇肆虐、脏水横流、臭味扑鼻的现象也时常发生。

村镇的卫生工作,问题更多。农民虽然住进了现代化设施的房屋,但卫生观念依旧保留着分散居住时的习惯,脏乱差随处可见。尤其是个别外来户,落后的卫生观念一时难以纠正,加上没有“落地生根”的第二故乡观念,因此不珍惜居住地的生活环境。

与此同时,城市污染也不断向农村转移。生态环境是统一的系统,虽然城乡之间存在一定的地理分隔,但两者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相互影响。在城市经济发展较快的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周围的农村耕地、林地、河道正面临被蚕食和污染的危险,小城镇的快速建设又加剧了这一危险。由于地区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城市退二进三,一些高污染企业向农村搬迁,大量外来务工人员不断涌入,造成土地污染、工业废水污染、废弃物污染、生活垃圾污染等严重问题,在“项目下乡”的同时,也带来“污染下乡”。而这一切。村镇建设的规划者都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二、加强农村基础建设的对策措施:

1、壮大村级财力,加大村镇建设投入。

村镇建设,不能“等、靠、要”,必须自己主动出击。而离开经济财力,建设就无从下手。要壮大村级财力,首先是村委班子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借助政策效应,积极培育自身优势,通过自身增强“造血”功能,坚决克服通过“输血”来脱贫致富的心态。其次是必须因地制宜,要针对不同类型,宜工则工,宜农则农,探索一条符合实际的强村富民路子。以苏南常熟为例,还有许多以农业为主的村,可以通过大力推进土地流转,依托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这一平台,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既壮大村级财力,同时促进农民增收,并提升为农民服务的能力,解决农民流出土地的后顾之忧。适合发展物业的村,要拓宽眼界思路,不局限于本村本地,而要把资产转化为资本、资本转化为股份,增强投资能力,提高投资效益。

有了必要的经济实力,接下来就应考虑如何加大在村镇建设中的投入,努力做到科学合理安排。

2、加强各部门的沟通协调。

村镇设施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在规划农民居住房建设的同时,还应考虑到治安、水利、环保、绿化、村容卫生等内容,有必要请各个方面的专家共同参与,共同制定好村镇设施规划。

在规划村镇道路时,要将供水、排水、供气、供热、供电、通信、有线电视、消防、公共交通、园林绿地、环境卫生、无障碍设施等依附于村镇道路的公共设施,与村镇道路同步建设。

提高河道水质方面,在水系调整、河道堵塞、河道围堰、建排水管网等项目建设上,要建立好水系图纸。河道设施应当保持完好、畅通、整洁、有效。防止污水直接进入河道,始终让百姓生活在绿水青山的环境中。

新建、改建、扩建村镇道路时,应当同步建设村镇道路排水出水口。还没有按排水规划建设的临时性排水出水口,要按照排水规划逐步改造。

设置在城市道路上的各类窨井设施,应当符合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出现破损、移位或者丢失时,应当及时修复、正位或者补缺。

村镇照明设施的设计、建设应当遵循节能、环保、美观的原则,符合村镇照明专项规划要求,与主体工程建设同步进行。

在引进项目时,坚决杜绝高污染企业,决不能因贪图眼前利益,去损害全体村民的长远利益。农作物的管理中,也要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物质,防止污染残留在土壤及河道中。

3、共同参与、共同管理、共同享受村镇建设成果。

村镇建设是全村百姓的事情,就必须要在人人参与上下功夫,让百姓共同参与、共同管理、共同享受。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印发宣传材料,固定专门版面,图文并茂宣传村镇建设的政策、意义和效果,充分发挥好宣传的沟通纽带作用。还应通过党员干部示范带头,邻里乡亲相互监督,倡导文明的卫生行为,潜移默化增强百姓卫生意识,养成良好习惯,共建美好家园,形成人人“爱护环境、讲究卫生、崇尚文明”的良好风气。

通过百姓共同参与,常年保持一支稳定队伍。增加保洁员,提高工资待遇,调高工作标准,对村镇环境实行全天候、常态化保洁,防止出现反弹现象。科学定位垃圾堆放点,引导百姓有序整洁堆放,做到垃圾日产日清。

要健全规章制度,明确各级责任考核。重点针对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着力改进和完善管理各项制度,制定村民普遍接受和遵守的乡规民约,建立健全全村设施维护、河道管理、绿化养护、环卫保洁、垃圾收运、违建管控等方面的标准和制度。以保洁员为例,要制定其行为规范、保洁质量、绿化管护、病媒防治为主要考核内容的考评细则,采取自查、互查、抽查等方式把责任与其分配收入挂钩,对不合格、不称职的坚决淘汰,提高保洁效率和质量。

篇4

加强水系生态治理、保护与修复,建成水系沟通联接、水源互为调剂、河畅岸绿景美的生态水系,全面改善生态环境,基本实现人水和谐共处。构建骨干河流、水库生态保护带,加强上游水土保持和清洁小流域治理,地下水开采得到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80%,重点水土流失地区和易灾地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形成骨干河道生态保护带,河流生态功能得到恢复;水功能区总体达标率达到85%以上,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地下水采补基本平衡,水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2临沂水生态功能区划分

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改变粗放生产经营方式、走生态经济型发展道路为中心,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维护生态环境功能为目标,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统一规划,加强法制,严格监管,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结合实际,将临沂市生态功能区作如下划分。

1)中心城市水生态功能区。包括兰山、罗庄和河东3区城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产业开发区等2个国家级开发区。该区域经济基础较好,城市化水平高,是临沂市的经济中心,具有人口众多、交通密集、耕地面积少、建筑面积广、河流分布相对集中等特点。面临着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制约。因此该区域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企业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2)西北部低山丘陵水生态功能保护区。包括蒙阴、沂水、费县、平邑、苍山县北部和沂南县西部,约占全市总面积的50%,该区域水库总数占全市的60%,森林覆盖率高,在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方面有重要作用,同时还是临沂市的生态屏障。如果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对临沂市乃至整个鲁中南地区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合理地利用该区域的水资源优势,适度开发水生态旅游,加强科普、宣传教育,逐步建成生态旅游、避暑度假、休闲疗养、科研考察的旅游风景胜地。

3)沭东低山丘陵水生态功能区。包括莒南和临沭东部。该区域耕地面积少,山坡地开发较多,森林郁闭度低,水资源相对匮乏。该地区应加快生态恢复性建设,建设水土涵养林、经济特产林,对超过25°以上的坡地全部退耕还林。

4)中南部两河流域水生态功能区。包括郯城、沂南东部、苍山南部和临沭西部。该区域为两河形成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是临沂市的主要产粮区。鼓励该地区以发展生态农业为中心,建立绿色农业产业体系;以提高农产品质量为根本,建立绿色农产品质量监督体系;以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市场为核心,建立绿色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以推广绿色农业技术为重点,建立生态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以绿色化、有机化为目标,建立产地水生态安全体系;因地制宜,创新生态农业模式。

3水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任务

生态功能保护区在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洪水调蓄、提供淡水、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社会与经济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按照“上游源头水土保持,中游库坝调蓄,下游生态湿地”的总体思路进行治理。

3.1上游源头水土保持

在上游源头地区进行水土保持治理,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50km2,完成列入全省水系生态规划的12个项目区水土流失治理;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构建动植物生长、栖息、繁衍场所;开展水源地保护工程,对包括岸堤水库、费县石岚水库、费县古城水库、平邑唐村水库、岳庄水库、莒南石泉湖水库、相邸水库和临沭凌山头水库等8处水源地工程进行保护。4.2中游库坝调蓄在中下游增加拦蓄,扩大水面面积,强化河道生态治理,实施完成蒙阴、费县和沂南3个县的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规划对蒙阴县梓河、沂南县东汶河等15条河道的生态治理。将沂河、沭河等天然水系、分沂入沭水道、新沭河、邳苍分洪道等人工水系,岸堤水库、陡山水库等大中型水库,沂沭河梯级开发等水利工程的主要组分连通,通过强化水资源保护、水生态系统整治与建设,实现河库渠相济、截蓄治保并举,初步建成涵盖城区、洪水走廊、湿地、水源地、水土保持区的临沂市水系生态网络。

3.3下游生态湿地

经过工程和生物净化措施,城市排水水质得到进一步提升,满足了农业灌溉和生态用水要求。将这些可利用的再生水配置到所需要的区域,是做好水循环利用的关键环节。在强化企业再生水回用和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用等微循环、小循环利用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区间调配利用,构建起区域性的水循环利用的网络。在武河湿地出口,打通了与沂河相连的明渠,并在渠首建成控制工程,使经武河湿地提升为III类标准的水汇入沂河,通过马头拦河闸进入马头灌区,为1.96万hm2农田提供可靠的水源保障。在市区西部,临沂市依托南水北调邳苍分洪道截污导流工程,利用新建和维修截蓄导用工程,每年拦蓄利用兰山、罗庄、苍山3县区污水处理厂排放的中水3534万m3,为沿线3.42万hm2的农田灌溉提供了补充水源。罗庄区双月湖湿地公园,每天有2万m3再生水进入湿地,保证了湿地的生态环境用水。

4结语

篇5

1.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着力改变镇容村貌

将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坚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打造亮点”的工作思路,制定了达标村、先进村、标兵村、标杆村“四类”标准。从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从最有条件的地方起步,以主要公路沿线村屯的围栏、围墙、边沟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了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目前,全县共建立卫生保洁队伍124支,配备保洁人员472人,购置保洁车辆95辆,设立垃圾填埋场78处,清理柴草垛6654处,取消垃圾点7654处,清理乱贴乱画3500处,清理路障2400处,栽树105万棵,栽花1200万株,新建杖墙16万延长米,新安装大门7800个,新修边沟13万延长米,新建花园式广场85处,新建景观带124处,新安装路灯2700盏。重点打造了庆阳镇东甸子村、向荣村,抚民镇榆树岔村,楼街乡龙光村,辉发城镇新民村,金川镇金川村等不同特色的高标准样板村。通过坚持不懈的环境综合整治,全县142个村全部达到达标村标准。其中45个村达到先进村标准,28个村达到标兵村标准,6个村达到县级标杆村标准。全县新农村建设正朝着示范引路、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向前发展。

2.大力实施项目建设,切实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从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入手,坚持资源向农村配置,资金向农村倾斜,采取“项目打包、资金捆绑、整合力量、集中扶持”的办法,全面整合农业、水利、发改、财政、住建等部门的涉农资金,集中力量推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年来,全县实施新农村建设项目1465个。其中,新修水泥路125公里,改造农民新居3800户,改厨4500户,改厕12560户,新建沼气池5839个,大型秸秆气化站1处;新建村部78个。结合2010年的灾后重建工作,在金川镇、辉发城镇建设了两处集中连片的新型农村住宅小区,成为了全县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同时,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切实加强了中心镇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了总面积10万平方米的辉南镇棚户区改造项目;全面推进了总投资1亿元的金川镇路网建设工程;大力实施了抚民镇、样子哨镇供水改造工程;全面完成了杉松岗镇电网改造项目。

篇6

【关键词】 自然采光;人工照明;使用功能;精神享受

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卫生间由单一的厕所功能转变为兼有如厕、盥洗、沐浴、化妆等的多功能空间。卫生间是住宅中非常重要的空间,其功能布局分为独立型、兼用型和折中型三种。独立型即各功能完全独立,一般为稍大卫生间分割方式;兼用型即把脸盆、浴盆、便器等洁具集中在一个空间中;折中型即各基本功能,部分独立部分集中。卫生间设计应满足使用功能以及生理上和精神上的享受。

设计大师们有用光之例证,贝聿铭的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等,展示着光在建筑设计中的无穷魅力。光是塑造环境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卫生间光环境的设计非常重要,影响着居住者的使用和生活。光环境包括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自然采光主要指日光,通过门、窗、天井等来获取,属建筑设计的范畴。人工照明设计可能性强,可产生各种丰富的层次变化,属室内设计的范畴。笔者拟从卫生间的自然采光与人工照明两个方向出发,结合不同的功能分区方式,浅谈住宅卫生间的光环境设计。

一、卫生间的自然采光

卫生间的自然采光一般分为直接和间接采光两种。直接采光指直接对外开窗采光,按规范要求,明卫生间通风口面积不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1/20;间接采光是指靠内部玻璃隔断、玻璃门窗等接受从其他房间射来的光线。建筑开窗应具有合理性,在满足采光和通风等要求基础上应讲究窗划分的各部分比例,并照顾到建筑的整体外观和风格,注意协调、统一。建筑开窗形式、窗开启形式、大小位置和朝向以及玻璃的选择会影响采光量;并利于建筑节能和保持清洁干燥;可营造各种气氛,还会影响人的心理感受。例如房间的进深大时,采光效率降低,应加高窗的高度来弥补光照;天窗比侧窗采光量高,能营造与自然交融之感;转角窗可以270度采光;横长窗可以扩大视野;凸窗、落地窗可增大空间感;如有条件开大窗,采光通风良好,观景视野佳,但私密性有所影响。

1、兼用型卫生间,由于各功能之间没有隔断影响采光,使盥洗、沐浴、化妆、洗衣等的同时可以享受到日光,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在精神上也能使人感到舒适和放松。卫生间的开窗与其私密性发生矛盾,可设高窗以避免视线干扰;可用磨砂玻璃或加设百叶窗;或在窗外设置遮挡物,利用阳台或露台建造花池,形成小景观,改善如厕感受,提高环境质量。

2、折中型卫生间,盥洗空间常独立设置,与其他功能区分开,目的是洗漱时,不影响家里其他人如厕。盥洗空间应争取在镜子上方开设高窗,高窗的采光效果好,能直接照射人的面部,但开启和清洁不方便;或注意进光角度,可采取中间设镜两边设窗的方式,两侧采光可使面部光线显得柔和。

二、卫生间的人工照明

卫生间因朝向和位置要让位于卧室等其他空间,自然采光不足,因此人工照明非常重要。特别是无条件开窗的暗卫,所有光线都来自于间接采光,即灯光、玻璃、瓷砖和洁具的反射等,通风只能采用防回流构造的强制排风措施。人工照明有全局照明和局部照明等多种形式,卫生间常用天棚顶部的全局照明和盥洗空间的局部照明配合设计。照明要考虑适当的照度、形式、范围、光色效果等。要满足化妆、盥洗、沐浴要求,平均照度应达到100 LX,要求灯光有良好的显色性,要能观察洁具是否清洁,能正确辨认排泄物的颜色,正确地判断自身的健康状况等。

1、兼用型卫生间,照明应考虑各功能的需求和灯具的位置,保证一定的照度和角度。顶棚可使用防水石膏板吊顶做漫反射灯槽或采用透光材料形成均匀的局部的漫射照明,在狭小的空间可营造光亮浪漫的气氛。全局照明的吸顶灯能形成均匀漫射,照亮顶棚和墙面,灯具应加设封闭型灯罩,注意防水、防湿、防潮。盥洗区是照明的重点区域,常规做法是设置镜前灯,设在镜面上方或镜子左右各一个,灯具形式有许多选择,应注意照射角度和灯光的色彩,避免形成眩光。

若主人有如厕时阅读的习惯,那么便器前上方宜选用可以调光的灯具。沐浴区,应防止洗浴时背光,和避免自身影子映于窗户,应把灯具设在窗侧或窗上方;也可设两盏灯,互相消除影子。光源一般为白炽灯或荧光灯,白炽灯能瞬间点亮,呈暖色调,并接近人的肤色。荧光灯照明效率高且节能,呈冷色调。

2、折中型卫生间,如独间盥洗区,除设置全局照明以外,更重要的是洗脸化妆台前的局部照明。如临过道,可采用玻璃隔断或做开敞式,既为卫生间引入光线,也为起居室增添装饰效果。而进入洗浴区的隔断及门也可以采用透光的材质。独间盥洗区全局照明可以采用吸顶灯、筒灯或壁灯;局部照明一般设于镜子的上方或两侧,也可与化妆组合柜结合设置。如独间便区,空间较小,设全局照明即可。为避免夜间如厕刺眼,宜选用可以调光的灯具;或者在卫生间室外安装地灯,也可采用感应式开关。

结语,卫生间的光环境设计目的是提高卫生间的使用品质。从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两个范畴都必须对卫生间各种使用功能深刻理解,以创造合理的光环境设计。并注意开窗的形式、大小、位置以及灯光亮度、角度、光色等因素,营造一个良好的、宜人的光环境,从而为使用功能服务,并带来愉悦的精神享受。

参考文献

[1]周燕珉 等编著.中小套型住宅设计,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2]朱小清 编著.照明技术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3]李尚婕,李季; 设计教育中光效色彩的拓展研究 [J];美术大观; 2007年01期; 139

[4]戴志中,蒋珂,卢昕编著.光与建筑.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篇7

关键词:亲社会行为 幼儿 生态环境

独生子女在缺乏兄弟姐妹的家庭中长大,普遍存在着任性、自私、缺少同情心等问题,亲社会行为水平较低。为了给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最佳的环境,高度重视培养和提高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势在必行。积极地开展具有分享性的教育活动,提高幼儿交流、交往能力,使幼儿逐渐学会分享跟合作,从而促使亲社会行为水平的提高。

一、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家庭环境对亲社会行为的养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庭作为幼儿重要的生活学习环境,其作用不可忽视,家长应重视自己的教育行为。教师需要和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明白培养亲社会行为的意义,以及家长的态度会对养成幼儿亲社会行为造成的影响。家长可以用非强制性、温和的说理方式来教育幼儿,即使用民主型的教育方式。幼儿也能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学习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人。当然,家长需要注意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注意与亲人、朋友、邻里的和平共处、合作协调,并热心帮助他人等,让幼儿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找到学习、模仿的榜样。

二、利用丰富的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游戏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活动深受幼儿喜爱,游戏对发展幼儿社会能力大有帮助,也是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一种有效手段。游戏中,交流、协作、商量,往往是幼儿必须要做的,而那些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将会阻碍游戏的进行。因此,引导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途径之一就是有目的的积极的游戏。为了给幼儿提供一个可以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进行学习和游戏的区域,教师有计划、有目标地创设了幼儿园活动区域。教师准备和投放材料时要有意识、有目的地为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创造机会。如果在分享玩具时出现了不平等的问题,老师可和幼儿一起讨论:如果一件玩具小朋友只给好朋友玩,而不给自己玩时是不是会很难过。让幼儿站在另一个人的角度来体会、感受和思考问题,从而建立起平等的分享规则,掌握分享的方法。同时,教师还应教会幼儿如何进行协商,如使用“我可以加入你们吗?”“我可以和你一起……吗?”“能借我用一下吗?”这样的商量语。

三、注重生活中的细节,促进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幼儿的亲社会行为需要自觉或不自觉地得要外部群体的强化,原因是幼儿的亲社会行为的不稳定性。因此幼儿不仅要通过游戏去学习和获得亲社会行为的能力,而且也需要来自教师和家人日常的鼓励和引导,从而使幼儿亲社会行为变得更加稳固和牢靠。人性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满足幼儿这种心理需求,可以使孩子们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实践证明,在愉悦的情绪中,幼儿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教诲。比如有人主动借给忘带笔的小朋友笔时给予的表扬;小朋友摔倒了给他鼓励,让他自己站起来;同伴们把自己的东西互相分享时,主动帮助有需要的人时,教师要及时看到并积极鼓励和引导。越是生活学习中的细节,越需要教师去体察入微,给孩子们充分的关心和关爱。

四、利用榜样的作用,促进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幼儿时期的各种能力的学习和形成,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成人达到,并在幼儿表现出这种行为时予以强化。所以说榜样的力量是很强大的。而老师和家长又是他们容易崇拜的对象,老师和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孩子们模仿和学习的对象。因此教师和家长需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利用自己的榜样作用来引导和影响幼儿。比如经常在幼儿面前对长辈表示尊敬和关爱,对他们嘘寒问暖,帮助残疾人,帮助邻里,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等利他行为都会对幼儿产生大过言语的激励作用。而当幼儿模仿大人做了利他行为时,老师和家长需要及时给予鼓励,使幼儿获得积极反馈,并逐步使幼儿的利他行为变为一种自身的意识,从而巩固和发展亲社会行为。

五、优化物质和精神环境,促进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怡人景色、秀丽风景都能够使人心情愉悦,从而更易做出利他行为。同样的,幼儿做出友好举动往往也是在情绪良好时。因此,清洁、秀美的环境是家庭和幼儿园应该为幼儿提供的必备的外界条件。有了这些幼儿更容易有舒适感和愉悦感,更容易做出亲社会行为。除了物质环境,我们还需要创建一个宽松、接纳、开放的精神环境。因为相比较于物质环境,精神环境能够对幼儿产生更深刻、更持久的影响力。平等是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只有平等、民主的关系才能使幼儿不觉得处于弱势,从而更易与成人进行交流,培养健康的心理和精神。第二点就是要充分利用社区活动,让幼儿充分参与其中,感受邻里间和睦气氛,参加爱心活动,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感受家乡的文化,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感情,从而促使其亲社会行为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周洁萍 打开心窗拥抱阳光――浅谈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策略[J].成功(教育版),2013,12,(5),41―42。

篇8

关键词:生态住宅;室内微环境;建筑设计

引 言

生态绿色住宅是以最大限度利用自然生态资源为目的,既不破坏生态平衡,又能体现“健康舒适、节能环保”的生活主题。绿色生态的建筑住宅具有节能、节水、减少环境污染的优势,能够缓解当今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完全符合当代人们对于健康舒适、无废无污、和谐生态、开放性居住环境的要求。生态住宅的设计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室内微环境的建筑设计,也就是风环境、空气环境、热环境、光环境以及声环境方面的科学合理设计[1]。本文立足于生态住宅设计原则,阐述生态住宅室内微环境设计的控制技巧,为建设节能、环保、生态型住宅提供必要的参考意见。

1 生态住宅微环境建筑设计原则

(1)生态平衡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建筑理念,以住宅小区为建筑设计平台,立足于当地的地形、地质、气候特征和自然水循环系统,优化生态结构,遵循自然规律,有目的性性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切实维护社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的绿色生态小区环境[2]。

(2)节能减排原则。生态住宅小区坚持节能减排的原则,体现在用水、用电、用地的方面,尽量降低能源材料的消耗。在居民用水设计时尽量采用节水装置,江水资源的可再生使用,优化水循环系统。在小区的电气系统设计时,尽量以节能减排设计为主,提高墙体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小区土地使用需合理考虑小区的建筑物密度与绿地面积。

(3)科学合理性原则。科学合理性是指小区的周边环境、建筑环境以及室内微环境需满足人们衣食住行活动的要求,确保建筑物的室内室外环境达到健康舒适的水平。

2 生态住宅微环境建筑设计控制

(1)室内风环境设计。室内风环境设计以自然通风设计为主,自然风作为来自于大自然的一种天然风,能提供新鲜空气,改善空气质量,生理降温,有效释放建筑物存储的热量,会让人感觉到凉爽舒适、心情舒畅。倘若在城市房屋室内设计中引入自然风形式,可以成功拉近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减少能源消耗,从而降低环境污染,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良好型城市房屋建筑设计的有效途径。自然通风设计需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选择适当的建筑物朝向;二是合理设置建筑物间距;三是科学规划室内建筑设计平面和立面布局。以江西省南昌市为例,南昌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西北风为冬季主导风向,东南方向的光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多,因此南昌市的建筑物的主立面绝大部分朝向东南方,这样的设计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风,起到调节室内通风状况的效果。此外为了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可以在室内的厨房、卫生间安装排气道、排风扇,设置燃气报警系统,一旦燃气泄露,报警系统自动发出信号,并切断燃气管道和电力系统,开启排气装置将燃气排除室内。

(2)室内热环境设计。室内热环境是指人体对室内环境温度的冷热调整和感受,人体对热环境的温度承受能力是有限的,一直以来人们可以通过衣着、采暖、制冷等方式来调节温度给人体带来的负荷。室内热环境设计包括最佳温热条件控制、采暖设计、制冷设计三个方面。最佳温热条件控制包含气温、湿度、辐射以及气流,在室内最佳温热条件控制时,应该结合当地的温度气候条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合理控制。比如冬季室内寒冷干燥,是流感病毒的高发期,采暖设计是必不可少的,适当运用空气加湿器,增加室内湿度,有助于人体健康。夏天,全国各地都处于高温闷热天气,因此空调制冷系统设计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必须考虑室内的最佳温热条件、人所能够承受的温度以及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原因,根据国家制冷相关规定,室内外温差控制在5℃之内,办公室空调温度24℃为最佳标准。

(3)室内光环境设计。人的世界缺少不了光线,光线存在在人的生活中的每个角落。而建筑室内设计中合理利用光线,科学地进行采光和照明设计,可以为人们创建一个生态健康舒适的居光环境[3]。室内光环境设计包括日照条件、天然采光以及人工照明。太阳光照分为阳光和太阳辐射,阳光提供照明。而太阳辐射具有杀菌消毒的功效,二者形成人体自身健康和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室内日照设计需要将当地的日照时间、日照方位以及建筑物的间距进行详细的计算,同时考虑到建筑物的阴影对日照的影响,此外室内日照面积的大小也是日照设计要考虑的因素。天然采光对人的视力和健康有利,为人们提供室外的天气状况以及空间定时、定向等动态信息。室内微环境的天然采光设计,要充分利用阳光的直射、反射以及透射的作用,尽量使室内光线充足,给人以明亮、舒适的光环境。人工照明主要是针对夜晚设计的室内光环境,主要采用的是人造光源和人造灯具。以南昌市青山湖区恒茂湖滨小区为例,根据南昌的总体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该小区的建筑群朝向东南方位,建筑物间距适当,其投射阴影不会挡住后排建筑,日照和采光条件非常好。夜晚室内的照明系统设计选择LED光源,体现节能减排理念。

(4)室内声环境设计。对于一般的办公室、住宅的室内声环境的质量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但是恶劣的室内声环境不但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还有可能影响人体的心情和健康。环境噪声是室内声环境差的罪魁祸首,而如何改善室内声环境是建筑设计师所要解决的问题。提高室内声环境质量的重担落到建筑师、室内设计师以及声学工程师等相关设计人员的身上,必须要求他们要齐心协力,紧密合作,才能将这一工作完成好。建筑师在对建筑规划时就应该谨慎选址,室内设计师首先要考察室内噪音的来源和传播途径,适当采取隔音措施。而健康舒适的室内声环境还需社会各界人们的自觉维护和保持,遵守社会道德,维护居住环境的安静、和谐。

3 结束语

“绿色生态,节能减排,健康舒适”的住宅已经成为当代居民房屋建筑的主旋律,生态性住宅强调以有效利用自然生态资源为目的,以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维护生态平衡理念。生态住宅的建筑设计重在对室内微环境的设计上,作为新时代的建筑设计者,在室内微环境的设计过程中,尽量采用自然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光热资源合理适当,维持室内安静舒适,这样才能构建一个人人乐于居住的愉快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杨雪玲,司应哲.绿色生态住宅室内环境设计的可控性[J].国外建材科技2014,25(1):93~96.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