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1 09:58:2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生物科普小知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青少年对科普知识的需求较分散,涉及内容广泛,如表2所示。青少年对生活常识、旅游、动植物方面的知识需求非常大,其次是人文历史、天文航天和声明医学方面的是知识,对物理化学方面的知识需求较少。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数据,网络科普利用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随文化程度升高而明显增高,网络科普用户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所占比例为8.4%,而初中、高中/中专/技校文化程度的比例分别是32.8%和35.7%。[6]显然小学生使用互联网了解科普信息的比例非常小,中学生所占比例最大,而且中小学生正是处于求知欲强、好学心强的时期,因此建设一个特色明显、互动性强的面向青少年的科普网站是很有必要的。
2青少年科普网站的设计和功能介绍
结合需求分析,将青少年科普网站分为科普动态、科学探索、科学生活、科学动画、科学图吧、互动平台、系统管理等7个模块,如图1所示。
2.1科普动态板块科普动态及时
针对青少年的科技最新信息,主要包括即时咨讯、科技热词和科技热话题三部分。(1)即时资讯板块主要各类最新的科技信息,内容包括天文、地理、生物、数学、化学、历史等各学科。用户登录之后可以在每篇文章下方发表自己的简介和疑问,用户之间可以相互讨论和交流。此板块内容全面,以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满足有不同兴趣爱好的用户的需求。(2)科技热词使用户通过简短的词语了解当前最热门的有关科技的词语,更能引起青少年的兴趣。(3)科技热话题是当前讨论最热的科技话题,用最具有吸引力的事情谈科学,青少年最好奇的方面的内容及各专家在科技方面的争议,使青少年了解当前科技最新内容,以主动汲取知识的态度普及科技信息,同时,青少年也可以自己的看法,用户之间可以相互交流。
2.2科学生活板块
科学生活板块主要分为生活百科、科学旅游两方面内容。(1)生活百科主要一些生活小知识和小技巧,包括:健康饮食、运动健身、急救常识、疾病预防、生活小窍门等。同时还有分享功能,用户可以将自己平时积累出的生活小技巧分享给大家,此版块意在提高青少年的生活能力,普及生活百科知识。(2)科学旅游又分为三个小版块,分别是:旅游小常识、旅游推荐、旅游分享。用户可以将自己旅游的经验和图片上传到网上,供网友参考。
2.3科学动画、科学图吧版块
此两版块均分为动植物界、天文航天、生命医学、历史地理等四个小版块,采用流媒体点播技术,寓教于乐、直观生动、化复杂为简单,提高青少年的兴趣。网站采用了大量的图片,以轮换方式循环滚动,生动形象的向青少年展示出各类图片信息,引起青少年的关注。当鼠标放到图片轮换区时,图片轮换停止,用户可以仔细观看图片信息,当鼠标移开之后,图片轮换继续进行。青少年通过观看视频和图片信息更容易理解知识,印象更深刻。
2.4互动平台
互动平台有知识测试和在线论坛两个功能。(1)知识测试,又名“今天你测试了吗”,主要针对每天的科普动态提取一些热门的信息改编成测试题,检查用户对网站信息的掌握程度。(2)在线论坛,实现了游客浏览的功能,但用户只有进行注册并登录之后,才能发表、评论帖子;用户可以修改自己的密码、个人信息,当用户忘记密码时,可以通过密码提示功能获得密码;用户还可以查修、修改、删除自己发表的帖子和给其他用户写的评论。
3青少年科普网站的实施
本网站采用B/S结构(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其客户端不需要安装专门的软件,只需要浏览器即可,浏览器通过Web服务器与数据库进行交互,可以方便的在不同平台下工作,B/S结构简化了客户端的工作,它是随着Internet技术兴起而产生的,对C/S技术的改进。[7]该结构大大的减轻了服务器的负担,并增加了交互性,能进行局部实时刷新。开发语言为C#语言,开发工具为VisualStudio2010,服务器端采用ASP2.0,数据库使用SQLSever2008,脚本语言采用VBScript和Javascript语言,使用JqueryAjax技术完成页面局部更新功能。
4结束语
初中生物学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及在地球上生存的生物的奥秘和本质,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门基本科学。高素质人才虽然是时展的需要,但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得生物学成为同学们和教师眼中的“小学科”,成为不受重视的副科,只记中考中可能考到的知识点,对不考的内容视而不见,没有形成对初中生物学的正确认识。初中生物教师也只教给学生对中考有用的知识,而不去思考生物学科的特点,发挥不了本学科的优势,只是照本宣科,不仅使教师本身没有教授的欲望,也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生物的兴趣和激情。
初中生物教材充分体现了新《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课程改革的的思想,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编排时注重与初中地理、化学等学科的衔接,同时渗透了现代生物学所取得的最新成果,与生活联系密切,让学生认识生物学的同时,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从而增加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由此可知,生物学是一门有趣的科学,有突出的学科特点,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发挥本学科的优势,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有用的生物学知识,对成功中考也有一定帮助。
一、高度重视实验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实验是初中生物课程的重要组成之一,许多生物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解释,是学生认识生物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社会对学生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进而要求学生的知识与实验、理论与实践并重,避免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初中生物学教材中的实验形式多样、数量多,并且实验的操作规范,大大增加了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奠定基础。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充分重视生物课堂实验,也要重视生物课外实验的教学。课外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
如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馒头是我们每天都要吃的食物,平时我们可能不会去深入思考在吃馒头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而课本中给出了这一探究主题,再加上刚学过的知识“人体的消化与吸收”,学生就会感觉这个实验有很强的趣味性,产生亲自动手实验的欲望,从而加大学生实验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动手实验的热情。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分组实验,提高了他们的合作能力,严格按照实验要求分步实验,耐心细致的观察实验现象,实事求是的记录实验结果,通过实验结果总结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认识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以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知道口腔中使食物发生变化的是什么物质。通过实验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所学知识,增强了所学知识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去主动学习。
二、紧密联系生活
初中生物学注重生活,与生活联系密切,在课本中处处可见生活的影子,教师要学会利用生物学的这一特点增强学生学习的激情。在初中生物学课本的设置中,每章节的开头多采用与生物学有关的日常生活现象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在生物实验中所用到的实验小材料也多来自于生活,如实验“观察种子结构”中用到的玉米种子、刀片、放大镜等,实验“膝跳反射”中用到的座椅,实验“蚂蚁的通讯”中用到的蚂蚁、糖和纸片等,这些实验材料都是我们身边的事物,比较易得。唾手可得的实验材料使学生在生活中就可以进行一些生物实验,让学生时刻感受到生物,在玩乐中学会生物知识,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是顺应时代的要求,具有形象、生动的描述效果,利用它的动画效果,可以化静为动,强化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能力,使课堂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初中生物教材中配有大量精致的彩图,这些彩图配合所学知识,使课本图文并茂,加大了对学生的吸引力,如果教师能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就会使讲解更直接,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会大幅提高。
如在进行“花的结构”这一内容的教学时,认识花的内部结构是这节课的重点。如果教师只是指着课本死板的灌输学生花的内部结构,就会使课堂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的课堂效果也会大大降低。反之,教师如果用多媒体的动态效果由外至内的逐步展示花的内部结构,让学生看到一朵花在面前缓缓绽放,随着花的绽放教师讲解其内部结构,就会使花的内部结构变得直观、形象,对这一知识也会轻松掌握。
四、增加课外阅读量
课外阅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背景,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解题能力。从近几年的中考中可以看出,中考生物试卷中题目的主题大部分是课本以外的知识,或者是最新的研究成果,即使是常识性的问题,学生开始时也会感觉无所适从。因此,教师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多余的课堂时间中介绍一些书本中没有涉及的常识性的知识,或把最新的研究成果说给学生知道,介绍一些科普读物给学生,组织学生自办科普小知识的黑板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举行专题演讲会,促进学生交流在课外阅读中了解的生物知识,同时可提高他们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但现在的中学生课业重,课余的时间都是在做作业中度过,家长也不会同意把学生的时间浪费在“无用”的课外读物中,这就要求教师阅读大量的生物读物,在课堂讲解课本知识时把自己平时阅读中与此知识有关的小知识融入其中,增加课本中知识的容量,由此便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迎现代化教育为契机,全面落实科学的教育发展观。进一步提高抓好科学教育的意识,并以此为载体,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索和自主探索的精神与能力;使学生逐步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会观察世界、了解世界的方法。以科技教育为突破口之一,打造学校的品牌亮点。
二、工作要点:
(一)、抓好组织管理,培养骨干教师
科技工作已成为学校的一个特色项目,要做好这项工作,既要重视,更要落实。在本学年度,学校要在这方面进一步做好领导管理工作,构建由支部室、德育处、教导处成员以及科技骨干教师组成的管理网络,对各项活动认真组织落实,抓好抓出成效。同时,以骨干教师为带头,带动部分新教师参与到这方面来,增强学校科技项目的实力,使学校科技方面的活动开展得更为活跃、有效。
(二)、抓好环境建设,创设科技氛围
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做好科技主题的校园环境布置工作:设立科普知识画廊;开辟并布置好科技制作室、作品陈列室。在校园的环境布置上营造科普氛围,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育。在校园内开辟科技专栏,宣传科技知识,使其成为学校科学教育的又一个阵地。
(三)、开展科技活动,全面推进学校的科普宣传和科学教育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广阔前景,正在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科技进步与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知识更新不断加快、人才呈现年轻化趋势的今天,推动我国科技进步与创新的重任,已经愈来愈多地落在青年一代身上。xx同志经常勉励青年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他多次强调指出:“广大青少年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自己的理想和前途同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结合起来。要敢于开拓,大胆创新,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超越前人,勇攀世界科学技术的高峰。”
根据学校工作的统筹安排,把科学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各项活动之中,努力把我校科学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科技活动的要点:
a、开展科普知识宣传展览活动。在学校门口挂横幅、竖撑牌;利用学校橱窗开展科普图片展览;利用各班黑板报、晨会课普及科学知识;利用学校广播普及科学知识……多渠道、多形式地在师生中倡导热爱科学、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b、通过学校远教室播放科普知识影片。
c、在师生中开展学校科普征文赛
d、组织开展相关的绘画、小制作、航模等项目的比赛。
e、组织学生参加“奥数”大赛。
(四)、发挥我校传统的项目优势,以科技活动推进科学教育
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的科技活动,特别是航模等项目,在多次活动中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已经成为我校工作中的一个亮点。继续深入地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搞好相关的活动,有利于科普活动的开展和科学教育的深入。
a、继续开展好学校航模制作小组兴趣活动。通过课外科技兴趣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并以此辐射到全校,营造爱科学、学科学的氛围。
b、参加镇、县各级科技制作比赛,努力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使学校的科技活动更上一层。
(五)、在信息技术上争创科技新亮点
信息技术本身是科学发展的产物,学好信息技术也是爱科学、学科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与科技活动结合,这方面要开展几项活动:
a、抓好计算机基本功训练,开展键盘录入基本功比赛;
b、开展计算机绘画兴趣小组活动;
c、开展好信息学奥林匹克兴趣小组的活动
(六)、组织开展科普宣传周活动
组织开展科普宣传周活动,以多种形式推广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探究能力。
学校的科技活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一个方面,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有利于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七)、本学年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3、9月份:配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形势,倡导新的教学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能力,在我校三年级、四年级和五年级学生中对科技制作、生物实验、标本收集十分有兴趣的同学,建立固定的活动学习机会和场所。科学探究室、劳技活动室。
4、10月份:围绕全国“金钥匙”比赛的项目,在学校培训和选拔参赛学生。
5、11月份上旬:开设“科技小问题”信箱,让学生把一些生活中遇到的小问题通过信箱提出来,老师利用小广播解答同学的问题。同学们也可以把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小知识、小窍门以稿子的形式通过信箱传递给老师,稿子一经征用,必定有奖。
11月份中旬:信息学奥林匹克活动,开展计算机绘画比赛。
一、 科普图画书,把知识装进故事的口袋
故事一:
“小浣熊带着嗯嗯太郎来到了浣熊家厕所前,唱起来:浣熊会在大便的上面大便,所以看到大便,就知道谁刚刚来过。大便是浣熊的留言板。爸爸的大便是褐色的。妈妈的大便是浅褐色的……嗯嗯太郎继续向前走,突然,谁拉住了他的背包。哎哟哟,这不是斑马妈妈吗,你有什么事吗?我们家的孩子,肚子都快成大便储蓄盒了。”
小宝宝对便便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本书中研究动物大便和动物上厕所的专家――嗯嗯太郎一下子就成了小朋友最喜爱的主人公,跟着他,进行了一段了解动物便便和它们如何上厕所的令人忍俊不禁的“旅程”。类似的便便故事书还有《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书中也在传递着科普小知识。
去翻翻
虽然是本便便书,但书中不仅讲了便便,还有许多关于土壤、空气、水的一些知识。如果这些问题同样引起了孩子的兴趣,那就趁热打铁地给他找一些相关的书吧。中国儿童百科全书《上学就看》里的《动物园》《我的第1套百科全书》的动物卷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故事二:
“星期天早上,暖和的太阳升起来了。一条又小又饿的毛毛虫,从蛋里爬了出来。它要去找一些东西来吃。星期一,它吃了一个苹果;星期二,吃了两个梨……现在毛毛虫不再是一条小毛毛虫了,它造了一间小房子,叫做茧。它在里头住了两个多星期,然后,把茧咬破一个洞,钻了出来,啊!毛毛虫变成了一只漂亮的蝴蝶。”
配着色彩鲜艳的图画,宝宝对这本《好饿的毛毛虫》读了又读,从此对花园里飞着的蝴蝶充满了好奇,总是无法想象一条绿色的小小毛毛虫怎么能最终变成美丽的蝴蝶呢?还有《卡夫卡变虫记》里描述的:
“棕紫色的甲虫身子,又黑又长的虫眼,天线似的触角,还有六条细细长长、毛茸茸的虫腿。”
虽然整个故事是讲一个淘气小男孩卡夫卡的故事,但会引起孩子对甲虫的关注度,从而激发他去找找关于昆虫的科普书中甲虫是不是像卡夫卡变得那个样子。
去翻翻
各类昆虫一直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对象,看完上面这两本书,我们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动手找寻《第一次发现》丛书中的七星瓢虫,也可以进入以描述昆虫家为主题的《世界上最最温馨的家》参观一下。当然如果孩子在看《最美的科普四季时钟系列》中《蝴蝶时钟》的时候,对里面关于自然的知识也感兴趣的话,《花的时钟》《草地时钟》……可以选择的书就越来越多了。
故事三:
“砰,砰,地球快要爆炸了!小羊、小猪和小熊惊恐地听着远处传来的声音。快回去整理一下要带的东西,我们乘飞船去火星上吧……小猪要带着冰箱,因为火星上太热,冰箱里可以放食物;小羊带了3样东西:氧气瓶、牙膏状的压缩食物以及一副扑克。因为火星上没有氧气,而且飞到火星上要用好长好长时间,在狭小的宇宙飞船里可以玩扑克牌。”
《逃哇,去火星》就是在讲地球如果呆不下去了,我们可以去哪里。火星、宇宙、飞船、氧气,这些名词出现在故事里,每个小动物都有着自己的想法,引得小读者不由地想想如果换做自己会去哪个星球,又会带些什么呢?贝贝熊系列丛书的《去月球》,也讲述了贝贝熊一家坐着飞船去月球的故事,在故事的结尾处,这样写着:“他们抬头仰望满天星星,星星离他们很远很远。他们还会去其他星球上旅行吗?嗯,也许会……在将来的某一天。”
去翻翻
翻开《登登在哪里》就是一张大大的地图,从宇宙到地球,从地球到国家、城市、街道,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建立空间的概念,扬起对宇宙奥妙探索的风帆。火山、地震、恐龙的灭绝一样可以从这里延伸出来。中国儿童百科全书《上学就看》的《太空馆》和《地球村》还可以满足孩子对宇宙、星球更多的好奇心。
故事四:
“早上好,各位牙齿同学。我是你们的牙石膏校长,现在向各位同学宣布通知:今天放学后,校车会晚一点儿到,因为装假牙的牙桥工程正在施工。昨天,失物处收到一支没有盖子的樱桃口味的牙膏,等待失主认领。最后,星期五晚上,本校的足球常胜军将要出战牙菌斑村的小细菌。祝大家度过美好的一天。”
这样生动、有趣的话给孩子读出来,相信他即使是低头自顾自地玩玩具,也会想看看妈妈是在读一本什么样的书?《张开嘴巴―牙齿学校在里头》就可以这样带孩子认识一下自己小小、白白却又很不受自己重视的牙齿。
去翻翻
宝宝从出生,就一直对自己的身体很好奇。妈妈可以从牙齿开始,或者讲身体哪个部位开始,一起翻翻《我的全方位健康书》。在这里不仅有《牙细菌大冒险》带孩子们再次体会蛀牙这个大怪物到底有多厉害,还有《我会保护眼睛》《聪明的大脑》一起以孩子的视角提供孩子对自己身体的小知识。
二、科普图画书,还可以这样“读”
无论是故事型的还是知识型的,当这些科普类的图画书很好地结合和互补后,妈妈还可以带孩子就书中故事里的知识一起玩起来。
动手
生活中处处都是科学的影子,读完《聪聪科学创意游戏》后,可以动手玩一玩影子的游戏以及四季大树变化的拼图,翻翻“从小爱科学”系列的《神奇的化学》《有趣的力学》又可以做个小实验。简单的实验可以带孩子验证一下科学道理是不是真的和书上说的一样,还可以培养主动求证的好习惯。
天天拿到《第一次发现》系列丛书的胶片版和手电筒版后,一直都在不停地用手去试那张胶片,很惊讶地问:“妈妈,这就是手电筒吗?”然后我们一起拿来真正的手电筒,和这个用硬纸做的小手电筒比了比。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天天用这个小纸手电筒在书中发现了蜥蜴,看到了海洋中美丽的小动物。
天天妈,天天3岁
女儿闪闪在拿到这套《培养聪明孩子的创意科学实验》后,开始自己动手做起书来。立体书、贺卡都已经当礼物送给过几个过生日的小朋友了。最近,她又对地图开始有兴趣了,问我要一张像《登登在哪里》那样大的一张纸,说也要给自己住的地方画一个那样的地图。
闪闪妈,闪闪4岁半
豆豆在看了《落叶跳舞》的故事后,更加喜欢收集落叶了。她会为自己这次拾了一片红透了的枫叶而开心很久,接下来就是要思考如何将这些叶子,有拼有贴地做成像模像样的各种形状、动物。最近收获的一本《一粒种子的旅行》,又丰富了她的收集目标,原来种子还有这么多呢!
豆豆妈,豆豆5岁
观察
花草树木有四季,观察中还会看到小小的昆虫在忙什么,或者是一粒种子种下去,小小的苗是哪天开始破土、发芽?科普图画书中的画面出现在生活中,让孩子更加喜欢去观察。
闹闹读了《微生物的故事》,就吵着我们给他买显微镜,然后开始了对各种东西的观察。冬天刚到的时候,他又得了本《雪花晶》,更加提高了他喜欢观察的兴趣。《雪花晶》对雪花的研究精神让闹闹知道,兴趣的背后还有坚持,这也是他最喜欢的其中一本图画书了。
闹闹妈,闹闹6岁
童童在读了《法布尔昆虫记》后,开始喜欢上了蚂蚁。让妈妈买了蚂蚁工房,他现在一眼就能分得出哪种是日本黑背蚁,哪种是黄蚂蚁和火红蚂蚁。不仅这些,他还观察到不同的种群之间有的可以和平共处有的却要发起战争,争夺地盘。那个蚂蚁工房让童童足足看了几个月,而且每天还把他看到的画下来,有时候连我都觉得他真的可以叫“小小科学家”了。
童童妈,童童5岁半
身体动起来
孩子从小的学习,不如用游戏更加形象地描述他们天然的学习本领。每一个感兴趣的游戏背后原来就是一个小小的科学知识,但却是如此轻松地玩着,甚至比我们大人还要专注。
西西在看了《声音的游戏》后,有一天她自己找来大大小小,不同材质的瓶瓶罐罐用铅笔去敲,在听音乐的时候,她总是很喜欢四肢动起来。那天打着雨伞出门走时,她居然说:“妈妈,雨点落在雨伞上的声音,特别像听我们家那张音乐会演奏碟播出的声音。”
西西妈,西西3岁
3月21日是世界森林日,为迎接节日的到来,增强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我班将开展 “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关注森林资源的科普教育。
一、活动主题:我和绿色有个约会
二、活动时间:3月20日“校本”课
三、活动内容:
1、课前收集相关资料。
2、通过图片、视频、多媒体等多种形式了解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及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性,了解它的来历等相关知识,了解它与人类息息相关,让孩子纷纷以实际行动投身到护林活动中。
3、开展“与生命共存”为主题的书画比赛。
四、节日活动实施
1、让学生欣赏我们美丽的地球、美丽的森林,并知道没有森林的家园变得不再美丽。
2、森林故事:以纪录片形式真实而完整地回顾森林的历史,引起幼儿更多的关注和思考;树的故事,以欣赏、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孩子感受树木真好!
3、教师讲解森林与人类、动物的关系,鼓励学生动手制作大树妈妈。
4、植物角:小小盆栽让孩子感悟生命最初的感动,在城市中让体验一片绿意。
5、变废为宝:纸盒、纸张循环利用,亲眼见证废旧包装盒如何转变为环保时尚手提袋;感受废旧纸张变纸屑,亲手体验纸张的制作过程。
6、环保小卫士:学生担当环保宣传员,向家长们宣传环保的小知识,倡导大家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资源,为森林贡献一份力量。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为我们的家园做出一点小小的贡献!
一、活动背景:每年的3月21日,是世界森林日。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唯一家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规模的扩大,人类懒以生存的地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资料显示全球已有30%的土地因人类的活动遭致退化,还有数不清的生活垃圾。森林面积以每年约1700万公顷的速度消失,平均每天有140种生物消亡等,这代表了人类在破坏地球,地球只有一个,我们要好好的善待地球,保护环境。现今时代,我们需要一个怎么样的地球呢?发展与生态是否不能画上等号呢?通过宣传,让别人了解怎样改善地球,了解现在的环境问题,从而提高环保意识。
二、活动主题:人与自然和谐才能拥有美好的明天!
三、活动目的:提倡环保,提高人们环保意识,减少对地球的污染。
四、活动口号:保护地球,人人有责。
五、活动时间:20××年3月21日
六、活动地点:公园(未定)
七、活动人数:40人(包括2名摄影人员,2名记者)
八、活动单位:
主办单位:院团委;
承办单位:____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九、活动安排:
一、校本课程研发的初衷
学生因年龄不同,兴趣点也不同。故在校本课程开发之初,学校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显示,三至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动物、植物、微生物和环境方面的问题比较感兴趣,他们希望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拓展课外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基于学生兴趣点,学校在三至五年级开设了与动物、植物、微生物相关的课程。之后又陆续开设了《21世纪――生命科学的新世纪》《营养、菌群与健康》《生物技术与我们的生活》《人类、科技、未来》等有关生命教育的各类科普讲座,将校本课程建设引向深入。
二、校本课程的实践探索
学校为了开设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校本课程,在教材的研发和学生实践活动方面下了很大工夫,具体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整编系统知识,为学生提供生命教育的学习平台。在教材编撰时,学校积极与上海交通大学的专家教授进行研讨,既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又避免与现有《自然》课本知识的重复。学校首先根据知识体系确立每个单元教学的内容,然后对照现在使用的《自然》课本,删除重复的内容,使教材更加科学化。
二是关注生命成长,搭建生命科技的实践平台。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命的成长过程,笔者让三年级的学生亲自体验选蛋、孵化、照蛋、孵出小鸡的全过程。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此外,在学校四楼楼顶的平台,学校还开辟了一块生命科学实践基地。在辅导员的指导下,学生们进行蔬菜的播种、浇水、观察、收获等操作,菜的品种也根据时令季节的不同而不断变换。
三是为学生提供灵动的实验教育平台。在实验室,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花朵、树叶、果实等进行解剖,观察它们的内部结构,也可以制作自己喜欢的实物标本。
四是以校外参观与实践,丰富学生体验。鉴于每个年级学习的主题不同,笔者根据课程安排,结合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定期举行不同主题的参观活动(每个年级每年大约有4次参观活动)。例如,五年级的课程中有“微型自来水厂”的内容,笔者便联系闵行自来水厂,联合创立学生实践基地,让学生在自己设计“微型自来水厂”的同时,可亲自前往“闵行自来水厂”参观,进一步验证和完善自己的实验内容。
五是组织专家学者大讲坛。学校邀请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为学生开设相关讲座,除了让学生学到丰富的知识外,还给学生提供与专家教授互动的机会,收获颇多。如四年级的校本课程,其主题围绕植物而展开,需要安排学生参观“辰山植物园”。在参观之前,学校就先邀请专家对相关植物进行介绍,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让他们对之后的参观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一举两得。
六是让科学商店入驻校园。课题组在学校成立了上海交通大学科普教育基地和科学商店。这意味着学生有了一个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实践锻炼的学习平台。针对学生在课程中遇到的问题,科学商店的大学生们利用每周一次的中午时间,来到学校为小学生进行科学小知识的解答与互动,及时答疑解惑。此外,大学生志愿者还协助教师们开展课内小实验,使得校本实验课程的内容更加扎实有效。
七是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与竞赛。学校还不定期组织学生参加活动和竞赛,如昆虫识别竞赛、校园植物识别竞赛、微型自来水厂设计比赛等。学校鼓励全员参与,鼓励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呈现出来。活动与竞赛可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延伸学习之中。学校会从中挑选在某一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参加更高级别的竞赛,如上海市“宝山杯”青少年生物与环境科学小论文评选、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大赛等活动。
八是认真开展小课题研究。从2014年起,为了鼓励更多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探究,笔者每年都在学校范围内进行“预备小院士”的招募,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的专家,对课题的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进行评价,最终确定学校生命科学预备小院士立项课题。在小学和大学教师的共同指导和帮助下,这些学生大部分都已完成了课题研究的过程,并完成了课题小论文的撰写,解决了自己的很多疑难问题,也为其他同学的学习提供了参考。
三、校本课程建设取得的成果
经过几年的建设,校本课程从无到有,形成了以“生命科学”教育为主线、以“探究课程”为载体的特色课程,实现了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全面提升。
一是学生层面。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实践,将原本可能在大学才能接触到的生物实验、课本知识,下移到小学,使学生能了解与生命科学相关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环境方面的知识,不仅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还使得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增强。学生在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评选暨课题答辩活动、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重要比赛中,取得市级以上奖励六十多项。
二是教师层面。在参与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丰富的是教师的知识面,提升的是教师的专业广度和业务水平。课程内容从最初的框架到现在的初稿,教师的信息处理能力、分析整合能力、实践创新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美国教材;人教版;对比分析;物理教学;教学启示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3)4(S)-0071-4
《物理:原理与问题》(以下简称美国教材)共三册,为美国9-12年级(高中)物理教材。它是由美国密执安一迪尔伯恩大学著名的物理学教授保罗·齐策维茨博士编著,由江苏省物理特级教师、徐州市教研室仲新元先生翻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该书文字简约精炼、编写风格独特。笔者将该套教材与我们目前使用的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以下简称“人教版”)进行对比,从中获益匪浅,启发很大。
1 两种教材的对比分析
两套教材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编写理念。编者能从阅读者的角度设计教材,用简洁生动的语言、灵动精美的插图以及精当的栏目设计来增强教材的可读性与趣味性,使学生在阅读教材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
1.1教材编写的共性特征
物理教材就是要引领学生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感悟科学的魅力,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接受科学精神的陶冶。去“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1.1.1凸显物理学科的探究性
两套教材都重视实验课的教学。据统计,美国教材共设置了物理实验室31个。袖珍实验室89个。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探究活动之中,让他们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人教版”教材设置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演示实验侧重于探究,分组实验偏重于验证,同时也设置了较多理论探究的内容,如:对万有引力规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等建立过程的探究,让学生在理解、记忆物理规律、原理、结论的同时,了解其来龙去脉,增强记忆质量,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1.1.2突出物理学科的实用性
弄清学习的价值取向是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原动力。两套教材都能紧密联系实际,如:美国教材设置了“物理学与社会”、“物理学与技术”、“它是如何工作的”等栏目,介绍美国火星探测成果、条形码识别器及烟雾探测器的原理等;“人教版”教材设置了“科学漫步”、“STS”等栏目,如:介绍黑洞、借助传感器用计算机测速度等知识,让学生及时了解科学发展的成就,学会学以致用,从而不断地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进而培养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1.3彰显教材内容的启发性
两套教材都能通过一些栏目的设计来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如:美国教材的每章开头都设置了“你将学到什么”、“为什么这部分知识是重要的”等框图。使学生阅读教材时便于把握重点。做到有的放矢。“人教版”设置“思考与讨论”、“说一说”、“做一做”等栏目,引领学生深入思考、合作交流,进一步理解知识的内涵与外延。
1.2美国教材的编写特色
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与“人教版”相比,美国物理教材的编写有其独特之处。
1.2.1内容编写的简约性
美国教材更注重知识框架的建构,对具体知识点关注度较小。教材涉及运动学、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磁学、量子理论、原子与原子核等内容,共计31章。每章安排节次较少,大部分2节,少数3-4节内容。每节涉及知识较为浅显,涵盖内容较多。例如:《功和能》一节,介绍了能量、动能及动能定理、功、功率等内容,大多属蜻蜓点水。像动能定理这样的重点内容也仅仅是提一下概念,只在例题中涉及动能定理的简单应用。没用过多的笔墨去强调。在“人教版”中,这些内容至少要用4课时方可完成。如:动能、动能定理要用2个课时,功和功率1课时,能量1课时。
1.2.2学习目标的外显性
“人教版”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是隐性的、内敛的。需要读者去领悟和挖掘。每个知识点要掌握到什么程度由教师说了算,学生只是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美国教材在每章开头有学习内容提示。并明白地告诉读者该部分知识为什么是重要的,让学生学习时不但能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每节内容都给出了学习目标,使学生自主学习时能做到有的放矢,也便于检验自己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每章复习部分,都列出本章的关键词,让学生复习时也能把握住重点,时刻引领学生高效学习。
1.2.3例题教学的规范性
尽管“人教版”教材给出的例题解答也很详尽,有分析过程和解题过程。但对解题规范性要求不够,不能给学生以很好的示范。美国教材这方面处理较好。每个章节所设置的例题,不论难易程度如何,都能规范地给出解题过程。每道例题都包含作出简图、运算过程、检查答案等三大环节。作出简图包括画状态简图、建立坐标轴、画出运动图、画出受力图等;运算过程包括已知、求、解题策略分析、运算过程解答等内容;检查答案基本包含单位正确吗?符号有意义吗?大小符合实际吗?等三个问题。这既为学生的解题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也有利于让学生养成缜密思考、规范解题的良好习惯。
1.2.4学习视野的拓展性
“人教版”尽管在序言里介绍了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在教学中引用了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一首诗来描述物体的相对运动等,但在其他部分联系较少,拓展性不够。美国教材共提供了64个“小资料”。如:介绍频闪观测仪、昆虫下落运动等小知识。设置了22处“连接”。将物理知识与文学、地理、生物等其他学科有机结合,从而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另外每册教材的第一章第一页上都给出了因特网的学习网址。为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为学生获取终身学习能力提供了平台。
1.2.5物理学习的批判性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就要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而不是人云亦云。该套美国教材在每章复习题中都设置了批判性思考的问题,在每道例题后面都有“答案检查”环节。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学习。可以避免学生在习题运算时出现低级错误,有利于养成质疑问难、勤于总结、善于反思的良好习惯,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 对比研究后的教学启迪
2.1应该强化“双基”教学
美国教材非常注重对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不论是书中例题、书后习题,还是章末复习题都是非常基础的题目,有的尽管多达70多道。也只是对基础知识的简单应用,没有一道像我们高考题那样难的。反思我们的教学,高一就搞一步到位,历年的高考题蜂涌而至。从高一到高三,题目做了一遍又一遍,分数一次比一次低,搞得学生心灰意冷,学习的自信心丧失殆尽。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就是物理教学的根基。根基不牢,何谈稳固?因此,我们不能好高骛远,舍本逐末,应该把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的熟练应用上,不要让学生还未学会走,就要让其跑,结果只能事与愿违。
2.2应该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调查表明。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就是学习习惯差。提升其成绩的关键是加强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2.1养成规范解题的习惯
在教学中,我们老师要规范学生的解题行为,引导学生认真做好依据题意画出简图(运动行程图、物体受力图),仔细阅读题意标明已知量与待求量,确定解题策略、写出解题过程、检查答案的合理性等各环节工作。这样长期坚持,就能够养成好的解题习惯,也可以大大降低解题的错误率,提升物理学习成绩。
2.2.2养成学后反思的习惯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深刻地揭示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在传授知识的时候,还要引导他们去悟和反思。例如:学习质点的概念。我们不仅要领悟质点的涵义。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反问自己:为什么要引入质点的概念?什么情况可把物体视为质点,哪些情况不可以?学过的知识,讲过的例题,我们都要让学生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引导学生多进行学后反思、题后反思,这样才能让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2.2.3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
学生经过一轮复习,二轮复习。也做了不少题目。为何拿到一个新题目仍束手无策呢?这是因为我们的学生只知做题。而不会体悟与联系,不会归纳总结。看到的只是一棵棵树木。而看不到由这些树木所组成的森林。无论多新颖的题目。它包含的物理原理应该是我们所熟知的。它也一定与我们做过的题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每做一道题目,都能引导学生总结出这一类问题的一般求解思路。然后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就可以避免再遇到类似题目的尴尬与无奈。每学过一节、一章、一本书之后,如果都能让学生及时总结,查漏补缺。那么得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学习的能力。
2.3应该还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
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只有对学生主体的充分尊重,才有利于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3.1给学生更多的话语权
教学效果的最终体现是学生的学。因此课堂上要有效利用问题驱动法。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互动交流,让学生自己去总结解题思路、自己去设计实验。如:在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内容时。让学生自己根据实验原理确定研究方法,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去理解平衡摩擦力的作用。弄清让牵引小车的沙和沙桶的总质量要远小于小车质量的道理。课堂上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当学生出现疑惑时或操作存在问题时,适时给予点拨和指正。学生只有学得主动,才能学得有效。
2.3.2让学生有更多展示的机会
在农村中学,家长对学生科学兴趣培养的投入几乎是没有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有效挖掘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有科学爱好的学生有用武之地。平时,我们可以利用科普读书角、科普知识讲座、物理知识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充分利用校内教学资源,将物理实验室。电子阅览室周末、周日随时向学生开放。让学有余力的同学更有机会在自然的王国里去探求知识的奥秘。
2.4应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我们的物理课堂不应是封闭、专制的课堂。而应是一个开放的课堂,一个充满着人文关怀、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交流、平等对话的民主课堂:它不应是就物理讲物理,而应是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来探求物理发展规律和实际应用。使学生的境界更高远、视野更宽广、知识的掌握更灵活。
2.4.1用好活动栏目
面对物理教学周课时数在减少、学生重视程度在降低、教学质量在下滑的这一现实,物理教师只能迎难而上。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法、研究学法、把握学情、精心备课、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这一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能。其次,要充分利用“思考与讨论”、“说一说”、“做一做”等栏目的功能,启发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让他们通过相互辩论、相互交流、动手操作、主动获取知识。再次,要利用“科学漫步”、“STS”等栏目,让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会从身边熟悉的生产、生活中去观察和发现物理现象、探求物理规律。并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2.4.2加强文理融合
大自然就是我们的物理课堂。生活就是我们学习的素材。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包括其他学科)中的物理现象,并能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和问题。如:当我们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时。可以引导学生去探求各种乐器的发声原理:当我们吟诵“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池水照明月。潭清疑水浅”这些诗歌时,可以引导学生去领悟其中的物理学原理。此外,地理、生物、化学等学科涉及的物理知识是极为丰富的。这些都是极为宝贵的学习资源。我们不能整天围着物理课本转圈圈,而应在学生喜闻乐见的现实生活中去挖掘我们物理的教学素材,同时从其他学科汲取营养,并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理解其原理及知识背景,做到融会贯通。
2.5应该注重问题引领
美国教材非常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教材精心设计一系列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每一节内容都能通过问题来引领学生在自然王国里翱翔。我们在教学中也应该创设问题情境、将知识转化为物理问题,在学生求得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激发学习的兴趣。在学习能力提升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关键词】长时探究 探究深度
长时探究活动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经历较长时间的自主探究活动,它是对课堂探究活动进行整合,把一节课中若干个零散的“小活动”整合成为一个有主题的、能持续推进的“大活动”。学生较长时间开展合作探究活动,且在这项活动中时间不间断。新课程标准和省教学建议对小学科学长时探究活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是_保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参与探究,二是让学生能自主自由深入地探究。科学长时探究活动的内容主要由系列的探究活动构成,探究容量大,探究时间长,探究要求高。科学长时探究强调“探究”的深度,这个“深”主要表现在两点:第一是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理性思维和批判质疑;第二是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好奇心探究欲的保护与科学实证精神、科学创新精神的培养。要达到这个要求,必须对探究活动进行顶层设计和创造性的加工改造,从设置更有趣的活动情境、更有吸引力的导入,选择更适合的问题等方面来组织,本文就科学长时探究应把握的几个问题做如下分析。
一、善用器材――在实验对比中走向深入
小学科学长时探究要重视探究的实质和深度。因为,长时探究活动不仅要实现对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双螺旋发展,更要指向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等核心素养的养成。
有器材才能开展实验活动,巧妙用好器材,才能充分发挥它们的使用价值,达到既提高器材的使用效率,又激发学生思维的目的。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多钻研教材,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让器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如《空气的热胀冷缩》一课,在观察了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后,书中有一道题是对空气和水的热胀冷缩现象进行比较,让学生思考:与水相比,空气的热胀冷缩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一般教师的做法是让学生在观察了空气的热胀冷缩后,回忆上堂课“水的热胀冷缩现象”,再将两者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但一部分学生在前一课实验活动中看到的放入热水或冷水时细玻璃管的水柱上升或下降非常明显,于是得出了“水的热胀冷缩现象比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明显”的结论。怎样纠正学生的这种错误认识呢?有不少教师为了节约课堂教学的时间,会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比水的热胀冷缩明显。”教师直白的说教其实并不能抹去学生脑海中驻扎的已有认知。既然要比较空气与水的热胀冷缩情况,就应该设计一个对比实验,让学生再一次获得直观的感受。
实验的容器、密封的材料、热水、冷水这些实验条件都一样,唯一要变的是一个装满水,一个不装满水。为此,笔者利用了“喷泉”装置来进行教学。
1.出示喷泉装置,请学生猜测:如果往这两个烧瓶上浇热水,会怎么样?(一部分的学生猜测装满水的那个烧瓶,里面的水会溢出或者喷出来)
2.演示。没有装满水的装置,里面的水从尖嘴口向天花板上喷去。装满水的装置,细玻璃管中的水柱较快地上升,最后才满出来。
3.思考:为什么没装满水的装置,里面的水反而会喷出来呢?
4.空气的热胀冷缩跟水的热胀冷缩相比较,有什么特点呢?
这个实验的结果跟学生的猜测相反,没有装满水的那个装置竟喷出了水,这现象超乎他们的想象了。此时,笔者留给每个小组充分的时间去讨论,解开这喷泉之谜。在经过激烈的讨论与认真的思考之后,学生终于明白,原来是空气受热膨胀产生的压力把水压出来了,从而自然地认识到“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比水的更明显”。这个环节的探究,通过教师善用实验器材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建构科学知识,发展思维。
二、课前调查――在内容延展中走向深入
科学教材插图多、文字少,一学期如果学生的科学课就是学一本教材,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且部分教学内容科学实验探究味并不是很浓,教学过程中也较难组织科学探究活动。如果教师只是按照教材的内容照本宣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度低,学起来较为困难,不利于学生个体科学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如《地球的卫星――月球》一课,假如教师上课就是按书本中出现的内容告诉学生,学生会觉得这节课很乏味,学起来一点也没什么兴趣,他们不会对宇宙这一单元进行深入的探索,那么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是非常肤浅的。其实这一课的教学,单单书本中的一些科学小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了。遇到这样的内容,教师可以有效利用课前调查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建立资料阅读卡。于是在教学这节课前笔者就布置学生阅读有关月球的资料,可以去看科普书,也可以去网上搜集,或者问大人等,把有关的信息记录下来,整理在一张白纸或小本子上,这样就建立了一份有关月球的资料阅读卡。
等正式教学时,笔者就让学生带着这张有关月球的资料阅读卡在课堂上与同学进行交流,学生对于自己收集来的这份成果更愿与他人分享,争着举手汇报,课堂上气氛非常活跃,收集到的知识远远超出了课本中的内容,笔者从中也受益匪浅。建立资料阅读卡,对于学生在课外收集资料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学生在课外自己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知识,并对获得的知识进行整理,从而通过对资料的阅读拓展了他们的知识。
三、游戏设计――在兴趣激发中走向深入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游戏是由愉快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小学生都有好奇心,都有好玩的天性,都喜欢做游戏,在我们的科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这一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各种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一次科学交流活动中,一堂《探索宇宙》的同课异构,两种不同的导入方式,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效果。
场景一:教师出示星空图,让学生猜测今天的学习内容,大家一起――探索宇宙(板书课题)。紧接着复习旧知识,“太阳系是怎样一个星系?”学生根据本单元学习的知识能较好地回答这个问题。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丝毫没有被激发,对于探索宇宙,学生好像并没有产生探究欲。
场景二:教师以一个小游戏开始导课:一位生物学家、一位数学家和一位天文学家招收学徒,他们出了同一道考题(师出示一纸),纸的一边有只蚂蚁,另一边有一颗糖,蚂蚁想去吃糖,你觉得蚂蚁会怎么过去,请你给蚂蚁设计一条路去吃这颗糖。
生1:蚂蚁走直线过去吃。
师:很好,你被数学家录取了。
生2:蚂蚁沿s形前进。
师:很好,你被生物学家录取了。
生3:把纸卷起来,距离最短。
师:很好,你被天文学家录取了。(虫洞原理)
《探索宇宙》是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八课,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他们很多时候更愿意当一名倾听者。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第一个场景中,一个缺乏实验探究的科学导入,使得课堂气氛很容易变得沉闷。
而在第二个场景中,教师通过一个小游戏,只用了几分钟时间就获得了很好的效果。每一个学生都被吸引过去,更值得思考的是,这个小游戏与之后的教学相结合,起到了一个首尾呼应的特效。该教师结合小游戏讲解了虫洞原理,还与动画片《哆啦A梦》中的虫洞相联系,可谓是激发了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更是让学生发现,其实科学知识无处不在。
四、留足时间――在探究充分中走向深入
长时探究的基本理念就是把时间还给学生。保障学生有较长时间的探究,就要保证小组探究的时间和探究后的研讨时间,并给学生提供充分交流的平台。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认真地观察猜测,广泛地采集信息,独立地归纳分析,这一切需要时间和空间作保证。因此,在科学课堂学习中,应把足够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去经历、去感受,才能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如教学《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一课,其中一个活动是模拟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如果学生连自主探究的时间、空间都没有,最终得到的只是一个模糊的不全面的概念。其实这堂课我们可以在操场里完成,带学生到操场的沙坑,再利用泥土、小草、小石子和水等材料,现场模拟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学生对于这样的科学课非常感兴趣,每个组都认认真真地模拟着实验,而且实验效果佳。这堂课笔者带着学生走出了教室,给了学生充足的空间与时间去探究,因为学生有了这样充足的探究空间和探究时间,他们真切地观察到了土地被雨水侵蚀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