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小学生教学实践8篇

时间:2023-10-11 09:58:2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小学生教学实践,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生教学实践

篇1

一、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在数学公式、定理等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快乐。因此,教师要创设情境,让每个学生在愉悦、轻松、民主、平等的气氛中,主动积极参与探究新知识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

例如:教学六年级“圆锥体体积”时,教师一走进教室就把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逼真的动作、一个赞美的眼神、一句温暖体贴的话语献给学生,这样就营造一种师生心理相容、合作交流的课堂氛围,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后提出问题:“圆锥的体积真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吗?”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操作、质疑、分析、讨论完成。全班分为六个小组,给每一个小组提供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有的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有的不是等底等高)。让学生用圆锥装沙,分别倒入相应的圆柱内,看看需要倒几次才能装满,由于存在等底等高的情况,有的学生装沙时不够严密,学生意见不一,通过反复试验后感知到:“圆锥体积不一定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是怎么回事?学生产生疑惑,我让他们继续进行小组讨论,找出问题的原因。经过再一次实验、比较、分析得出是由于“等底等高”或实验不够细心引起的变化。为了让学生记住结论,我及时设计两道习题进行检测、巩固,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①一个圆锥体积是108立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多少?②有一个圆柱和圆锥,它们的底面直径相等,高也相等。圆柱体积是63立方厘米,圆锥的体积是多少?练习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总结出了圆锥的体积公式。这种师生互动、实验操作等活动既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又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活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也最终服务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传授数学知识时要尽量做到数学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教学内容中注入生活内容,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教学“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时,我联系生活实际提出:“我们从车站坐车去厦门旅游,车上的乘客人数会出现变化吗?”学生在教师生活化问题的激发下,有的说:“客车经常停停走走,车上的旅客有的上车,有的下车,人数有时增加,有时减少。”有的说:“我乘出租车只有下车的,没有上车的,到达厦门时人数变少了。”有的说:“我曾经做的士去厦门,司机一路招呼路人,到达时人数增多了。”此时我出示课件,课件播放着一辆客车正在公路上行驶,车上有21个旅客,到了一个乡镇,下去了5个旅客,路旁有3个旅客正拿着行李上车。我及时提问:“车上现在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为什么?”接着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老师适时给予点拨,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中掌握计算方法。这种把数学知识生活化,引导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发现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激发,从而增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改变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应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与学方式的转变,要求教师不断运用新颖的、富有变化的教学方法,才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单从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工夫是不够的,还应充分利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直观”具有看得见、摸得到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解决问题,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兴趣。当教学“学校养了7只黑兔,12只白兔,白兔比黑兔多几只”的例题时,首先引导学生读题,说出题里的条件和问题,学生边说,我边在黑板上贴12只白兔和7只黑兔图;然后提问学生“白兔比黑兔多几只是什么意思(白兔与黑兔同样多的数目外还有几只)”,老师动手演示,把白兔和黑兔一只一只对着,中间用虚线连起来(引导学生观察,白兔和黑兔对着有7只,是同样多的部分,还有5只没有对着,这5只是白兔比黑兔多的只数),最后让学生看图说一说,求白兔比黑兔多几只该怎样列式计算,学生能很快地列式和计算出结果。这样,学生由直观感知上升到抽象的理解,有了这个基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多少的教学就顺利。这样做体现了直观教学的优越性,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

2.动手操作,发展学习兴趣。

教学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探索,直至获取新知。如教学第一册的“9+3”时,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的起始知识,第一步让学生拿出9根小棒,再拿出3根小棒放在一起,然后引导学生一根一根的数,得出结果12根;第二步指导学生按凑十的需要操作小棒,先拿出9根小棒放一边,再拿3根小棒分成1根和2根,把其中一根放在9根里面凑成10根,再与剩下的2根合成12根;第三步是脱离小棒说想的过程,在学生达到熟练的情况下,趁机探讨出9加3的计算过程――凑十法,9+3=12,

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教学策略

学好数学对于学生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以下几个方面是需要克服的。一是教学形式较为枯燥单一,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二是无法让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三是只注重课堂的环节,对课前、课后的环节不够关注。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一些粗浅的想法和建议。

一、课堂形式多样化,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地参与互动。可以运用现代多媒体将课堂形式多样化。例如,在讲授图形割补一课时,可以运用多媒体形象生动地展示过程,让学生在脑中形成思维过程,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高年级中的质数、合数等概念,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教具演示,使学生能更容易理解,这样才能使他们更愿意主动投入数学学习中。

二、数学生活化,激发学生潜力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应用。要将生活的元素融入数学的教学中,才能让学生切实地体会数学的实用性及重要性,从而学会思考,引发学习兴趣。在这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例如,可以和学生交流每个月家里的用水情况,让学生思考把1t水放在正方体中大约有多少。进而引导,一个边长是1m的正方体池子能放满1t水,那么,按照一定的流速要流多久能流完?有实际中的问题引入,教会他们学会观察生活,引发他们的学习探究的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思考习惯,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的潜力。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创新能力

在数学中,对于一道题,往往有不一样的解题方式。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研究性的课题,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去讨论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培养了创新能力。例如,有两处可以买苹果。A处3元一斤,买超过五斤,立减5元。B处2.5元一斤。问哪里卖得比较合算?这样的讨论型问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的研究兴趣,提升他们的思考能力。

如上所述,小学是开发潜力的好时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要注重教学实践,不断探索策略,寻找最好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在数字中尽情驰骋。

参考文献:

[1]王惠.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5).

篇3

【关键词】小学生口语表达;有效教学策略;营造氛围;训练有方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语言表达是学生进行学习、交流、沟通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教学工作中必须应该注重的。农村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这是因为农村人口文化水平偏低,口语较重,公共场所较少,孩子见识少,那么孩子在这种环境下形成了胆怯、内向、不会与人交流、不会语言表达的现状。在实施过程中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选准有效的实施策略是关键。

一、巧用课前五分钟

有的学生在课外三五成群,经常是侃侃而谈,但面对大家却胆量顿消。对此我的做法是规定每节课前的五分钟为“课中课” ――口语训练时间(其中三分钟用于演讲,两分钟用于评点)。要求每个学生按学号轮流上台演讲,不定期规定主题,或者自由发挥也可以,每次演讲结束后,由另一个同学评点。

老师事先向学生宣布这种口语训练的具体要求。这些要求是:

(一)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尽可能演讲自己围绕某一主题写的一段话,也可以选用平时摘抄的好的文章或片段。

(二)所讲内容不限, 但要积极健康。

(三)用普通话,声音响亮,让每位同学都能听清。

同学评同学,无所顾忌,有感而发,肯定中有建议,不足中有补充,常常会赢得大家的掌声。实践证明,这一活动对于开拓学生的知识面,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二、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

朗读是新课程改革非常重视的学习语文,理解课文的方法,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不要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对文本的解读上,让学生单独读,齐声朗读,分角色朗读,有感情的朗读等等,培养朗读习惯,同时掌握朗读技巧,充分利用早读时间,让学生以朗读开启美好的一天,在反复朗读中,感受语言之美,并深入体会课文的意境,同时锻炼说话技巧。

三、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

小学生尤其是农村的小学生,他们害羞,担子小,不爱发言,也不喜欢站起来给大家朗读,因此老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创造良好的氛围,解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因此老师首先要建立一个平等的师生关系,倡导课堂民主,要理解学生的不足,学生的朗读水平参差不齐,对于朗读水平比较差的学生要多鼓励,多赞扬,少批评,少指责。同时要注意组织教学,在有学生朗读怕的时候,其他同学要互相合作,注意听别的同学朗诵,学习优点,同时也能恰当地指出不足。另外可以清楚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会倾听,大家互相尊重互相合作,共同

提高。

四、开展各种活动

比如每周一次新闻会,进行朗读比赛、课本剧演出、参加社区活动、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主持人大赛等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发学生对朗读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意识到朗读是基础,只有朗读好了,才会在各种活动中占据优势,学生参加活动多了,又能切身体会朗读带给他们的益处。这样互相促进、互相提高,让活动促朗读,让朗读促提高。

五、向生活要语言

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老师要教会学生向生活要语言。日常生活中老百姓的语言是最丰富的,如那些方言俚语、流传下来的谚语、一些俏皮话等等,都非常富有表现力,掌握了这些语言学生的表达能力就会大大提高,因此可以让学生们单独准备一个生活语言积累本,让他们留意在家庭、社会、学校各种场合听到的生活语言,把它们积累起来,为我所用,这样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同学们经过留意搜集,涉及的内容可谓五花八门:有乡风民俗的,如“吃不穷,穿不穷,打算不到死受穷”,“紧紧手,年年有”;有气象节令的,如“二八月,乱穿衣”,“鸡不进窝有大雨”;有富含哲理的,如“凡事回头看”等。又如他们在向村中老者请教时,了解了“腊八粥”、“寒食节”等的来历。学生们通过积累,生活语言多了,他们在交流中才会让谈话有生活气息,才会幽默,生动而有趣。

六、选择新鲜话题

在小学课本中有些教材的话题如果原搬照用,效果不一定好。教师可潜心钻研教材,活用教材中的话题,挖掘教材中的隐性成分,能够让学生乐于参与到话题中;同时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锻炼自己。活动要选择那些符合他们年龄特点或能满足他们好奇心的事物感兴趣,如做主持人、访问、参观、春游或者社会调查等,这些活动都是互动性非常强的活动,小学生会非常乐意参加,主动性和积极性一定非常高,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他们能够用心参加了,那么才有提高培养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的

可能。

七、善于创设情境

篇4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小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由此说明,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必然的,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所蕴含的生活性和趣味性,促使小学数学教学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轻松、自然、愉悦地学习数学知识,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升小学生自身数学水平。

一、以实际生活为基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实践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成熟、认知能力不强,使得小学生难以对数学这门较抽象的知识予以理解。而通过小学生活化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将数学通过生活案例或生活情境呈现,促使数学教学以小学生理解和认知的程度展开,有利于小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利用了数学知识,这使得生活与数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涵盖数学知识的生活情境来教授小学生数学知识,可以使数学知识“看得见、摸得着”,消除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畏惧感和不理解,促使小学生逐步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提高小学生知识水平。例如在进行表内除法课程教学中,可以创设一个生活情境来展开教学活动,将小学生分为四组,分给每组一定数量的饼干,让每组组长根据自己小组成员数公平、合理地分配饼干,如若不能平均分配,让每组成员讨论公平分配饼干的方法。此种情况下,小学生容易在分配饼干的过程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表内除法知识,促使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数学知识。所以,基于实际生活,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来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可以提高数学教学水平。

二、基于实际生活,制定生活化的数学问题

让小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解答数学习题是验证小学生是否掌握数学知识的有效手段。为了使小学生能够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积极投入到数学问题解答中,数学教师应当从实际生活出发,合理设置生活化的数学问题,降低数学问题逻辑性的同时,增加数学问题的趣味性、理解性,促使小学生能够在教师的组织下积极地参与数学问题的解答,为逐步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创造条件。例如,在检测小学生是否真正认识圆知识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小猪推圆形车轮与小熊推方形车轮比赛的动漫。在小学生观看完动漫之后,教师让小学生思考为什么小猪推圆形车轮比较快?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是圆的?因为多媒体视频中动漫的播放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之生活化问题的提出,可以使小学生在学习兴趣引导下,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再次回顾和学习圆知识。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基于实际生活,提出生活化的数学问题,同样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性兴趣,愉悦且轻松地学习和温习数学知识。

三、基于实际生活,在教学中还原生活原型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也只有让它扎根于生活的沃土中,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为了能够使小学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在小学教学活动中,还原生活原型也是数学教学活动生活化的表现,此种方式的教学活动呈现,可以营造轻松、自由、无压力的教学氛围,促使小学生很快地融入数学教学活动中,轻松、自由、愉悦地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地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这对于提升小学生数学知识水平有很大帮助。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还原生活原型呢?首先,数学教师应当从小学生日常所处的校园、家庭、社会等生活环境中,发现和收集存在的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将其记录。其次,教师应当对所收集的生活原型进行分析,了解生活原型中数学知识呈现的方式、呈现的手段等。再次,教师应当结合教材及生活原型,制定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活动,并在教学活动中尽可能还原生活原型,让小学生融入教学活动中。最后,正确引导小学生发现数学知识,按照生活方式对小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教授,促使小学生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所以,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还原生活原型,引出数学知识,教授小学生数学知识,可以使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四、结束语

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实践与应用

数学知识来自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数学知识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够发挥其实际的作用。在小学的数学教育中,教师指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中,使得学生能够真实的感受到实际的数学问题。作为数学教师要让学生们对数学产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们养成在生活中思考数学问题的习惯,让他们对数学学习有着经验的积累,丰富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要符合小学生的个性和发展特征,同时也要符合我国的教育发展的要求。在实施生活化的教学时,教师要尊重学生原有的生活,小学生在生活中缺乏经验,但也是处于储备知识的阶段,包括其对日常生活的积累。对于教学实践来说,知识经验更有利于教学实践的实施,在教学实践中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要做到教学的直观性,将抽象、逻辑的数学知识以适当的形式转换为学生的可接受形式,同时要注重对生活问题的提炼,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新的知识。

二、生活化教学的实践过程

数学教学的内容要实现生活化就要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可以从教学内容入手,教师要整合教学内容,将理性的知识设计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魅力。教师要让学生体验到生活问题的趣味,使学生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教学过程的生活化应该为学生创设语言环境,让学生体验生活化数学的学习环境,让生活融入到课堂中来。在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学习的基础,结合实际进行教学;教学方法的生活化要以直观、具体的形象表达出来,由于数学知识是抽象、理性的概念,教学方法要以学生可接受的形式教出来。对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思维处在直觉思维发展阶段,教师要以平实、直观的生活语言,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数学知识;数学教学评价的生活化,就是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在评价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同时还要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进行评价,掌握学生解决生活数学的能力。教师在实行评价时,要改进考核方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测试。

三、生活化教学的应用

一是在数学课堂中,创设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情境。数学源于生活,教师应该以生活情境作为引入数学知识的基础,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常识和事物经验入手,要让学生熟悉生活情境,就要在数学课堂上创设轻松愉悦的氛围,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身边的事物现象会有很多,因此,数学情境的创设内容也会更加的丰富,教师就要将所熟知的现象引入课堂中,一旦创设的内容是学生们所感兴趣的话题,学生们就会结合已学习的知识与生活中的现实结合起来,然后在课堂情境中各抒己见,通过引入学生对情境的讨论,教师再给予适当的引导,就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也可以创设生活情境,教师根据学生们的生活经验来创设生动而又形象的情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一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学生熟悉的现象具备的生活能力,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探究机会,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二是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问题存在于生活实际的每一处,因此,能够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更有利于人们体会到生活的真正乐趣。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强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要引导学生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学生能够运用数学思想来解决这些问题,通过生活化的数学问题的练习,培养他们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的生活中,数学与我们周边的生活有着实际的联系,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与数学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是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在数学教学中引入生活情境,使学生们具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数学教师就是要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扩大数学教学的信息量,深入了解学生的现实生活,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总结数学问题,将这些问题引入课堂,让数学生活化。

【参考文献】

[1]李小鸽.小学数学教学应与生活相结合[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02).

[2]王淑霞.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趋向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5).

篇6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实践;能力培养

在知识经济大放异彩的21世纪,实践能力已成为当代学生必备的素养之一。传统的小学音乐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及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改革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培养小学生音乐能力至关重要。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黄金时期,学校及教师要高度重视,为培养小学生音乐能力能力营造良好的环境。

1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能力的意义

1.1提升教学效果

培养人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小学音乐教育中能力的培养有利于督促小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加强音乐教师与小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改善学习效果,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使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提升音乐创作能力与鉴赏能力。

1.2挖掘学生潜力

音乐教育中的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发现能力、观察能力、鉴赏能力、想象能力、创作能力等方面,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能力有助于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手脑并用,充分挖掘学生内在潜能,对于小学生的长远发展大有益处。

1.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开拓小学生的视野,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形成全面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有利于鼓励小学生自主开发、自由创作的精神,增强独立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2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能力培养方式的研究

2.1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培养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填鸭式灌输知识的方式无疑是在压制学生创造能力且阻碍了其全面发展。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在实际实行过程中暴露出了不完善之处,一些学校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仅仅关注于书本知识的灌输与学生考试成绩的衡量,而忽略了小学生能力的挖掘。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接受知识并融会贯通,使学习更有成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设置一些趣味性音乐课程,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一方面使学生获得了相应的音乐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有利于能力的培养。同时,每位学生的潜力都是无穷的,关键是如何进行有效的挖掘。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身能力、提升自身素质的舞台,每位学生都拥有展现自我的机会,在学校的舞台上,学生将充分体会到创新能力对于人生发展的重大意义,了解创新能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校应定期举办形式各样的音乐竞赛活动,丰富竞赛形式,扩大学生参与度,广泛吸引学生参加,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音乐的魅力,以此激发学生的音乐能力。

2.2将情感融入教学过程

音乐是情感的载体,观众欣赏音乐目的在于获得情感的体验,高质量的音乐教学多注重情感的表达。我国是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各具特色,不同的风土人情也造就了各异的创作风格。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歌曲的创作背景,学生可以反复朗读歌词,体会歌曲原有的味道,将情感融入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感同身受,充分挖掘音乐的内涵,激发个人创新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在音乐中融入个人的情感也有利于学生提升个人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使得学习效果更加突出。最后,教师将情感融入教学实践中有利于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优化课程教学。

2.3提高教师音乐素质与教学技能

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对于音乐教学效果的增强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也是音乐教学中能力教育的重要方面。因此,学校要切实重视此项问题,积极对小学音乐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强化教学能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将音乐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多多教授有关音乐方面的知识,加深学生对传统音乐的了解,掌握更多的传统音乐文化知识。教学方式多样化,掌握全面的音乐文化知识与技能则是提高教学水平、进行教学实践的关键。

2.4在音乐教学实践中运用多媒体技术

将多媒体设备运用于音乐教学当代科技的发展,为人们获取知识、学习技能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因此,务必改变以往呆板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文字资料、音频、原唱资料三者融为一体,必要时配合视频资料,使抽象的艺术表达丰盈而具体,这对于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与演唱技巧大有益处。同时,通过学生对音乐器材的操作,使得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音乐素养,这也是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3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学生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学校以及教师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使用情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方面对教学实践进行改革,突破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发挥教学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实践;方法;策略

人都会产生对各种事物的感受、看法、思想、意识,并拥有强烈的表现欲。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听众,很少真正参与到音乐课堂活动中,这样会扼杀学生的表现欲,使学生的思想、情绪受到压制,无法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也无法让学生真正体验音乐的美。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表演,才可以让音乐更深入学生的心理。提升小学音乐教学实践的策略研究,就是要通过研究小学音乐教学实践活动来找出更好、更多的方法,提升音乐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兴致,为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音乐艺术素养奠定坚实基础。下文是通过音乐教学实践而得出的有利于提升音乐教学质量的方法,以供广大音乐教育者参考。

图像能使人更直观地感受到它所代表的意境,它能将歌曲的内容和意境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这正好也是小学生所易于接受的,形象化的音乐场景构造,可以让小学生能更迅速地认识音乐所表达的意境。再加上教师适当的指点、启发、描述,并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便可以更进一步让学生投入教学情境。比如,在进行《大鹿》这堂课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通过简单的图像描述这首歌的意境,或是课前准备时准备好一幅与这首歌场景、意境相一致的图画,让学生体会揣摩画中事物的心情、思想等,学生经过不断思考揣摩画中的意境,进而加深了对歌曲的理解,掌握了歌曲所包含的情绪和深意。这样有利于更快地学习,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音乐作品还可以通过模拟来实现,可以借助音响将现实生活中的场景直接刺激人们的大脑,让人产生联想和想象。如借助多媒体和VCD进行教学,可以感染学生的视觉效果,感受音乐的动听。以《小青蛙》为例,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置在一个美丽的夜晚,小青蛙在荷叶上跳跃着捉虫子、玩耍的场景等,并结合变幻音乐旋律的课堂教学环境,刺激着学生的视觉、听觉,让学生能更快地融入音乐中,进而进行音乐教学。

总而言之,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必须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及教学的内容,灵活使用适宜的方法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参与,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能都得到表现,共同完成素质教育的目标。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和其他人文学科比起来,显得尤为枯燥与乏味,小学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不会组织语言,语言没有其他学科那么吸引人,导致学生严重缺乏κ学的兴趣,甚至使学生感到厌烦。然而,数学的确是一门对实际生活影响巨大的工具性学科,对我们的生活影响之大,是我们所不能想象的,我们的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数学。所以,老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必须不断加强数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时,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含义

当下,在我国实行新课改的背景下,也对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要求,当前老师把生活融入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做法,得到了社会、学生及有关部门的大力赞赏与关注,这种教育方法紧密结合学生的现实情况,大幅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含义主要体现在这两个方面:(1)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2)注重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活,不断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加强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灵活使用能力。与此同时,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动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融入生活的必要性

小学生的身体与心理恰好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阶段,处于这一时期的小学生,已经逐渐养成属于自己的思维模式与抽象思维,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往往是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转化的过程。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多加一些图片与卡通形象,学生可以通过感知的方法来对知识进行记忆理解。从这点可以看出,将生活融入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能够大幅度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效率。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极其相似,很多时候教材内容都是偏向于简单。例如,小学一二年级的加减乘除,这些知识点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范围很广,几乎每个人每天都要使用,在数学课上老师可以将生活与知识进行融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这些知识点。

小学数学的知识点,学生必须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不能只是简单的纸上谈兵,学生在小学阶段接受知识的能力很强,老师要进行合理引导,让学生把知识学以致用,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对于数学的课堂充满兴趣,拥有学习动力。

三、生活化教学的策略与措施

现阶段,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逐渐不再适应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在传统教学方式的指导下,学生对于数学兴趣有所降低,和以前相比,学习积极性有所降低,更严重的是有一小部分学生已经对数学没有积极性,不愿意再去认真进行数学学习,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已经在实践中得到了极大改革与创新,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更多是将生活与数学课堂进行融合,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1.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小学数学老师想要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首当其冲的是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必要革新,多加利用多媒体技术,让抽象的概念变得较为直观,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够提高知识转化率,对重难点有更好地感悟与掌握。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比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利用PPT等现代信息技术,把较为抽象知识的表达效果变得更直观,通过这样的表述,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促进学生思维知识网络的构建。比如,在“圆的画法”这个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动态图像在多媒体上的表现,学生能够形象感受到圆的形成过程,接着,利用多媒体进行圆的形成过程的分解图展示,学生也就能够充分掌握画圆的全部步骤并且有了深刻的印象。从这点可以看出,利用PPT进行教学过程的开展,成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将教学内容生活化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充分融合,加深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深刻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小学数学知识点进行全面整理,把问题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影子,学生从中知道数学的趣味性。比如,老师进行“米、分米、毫米”的讲课时,小学数学老师完全可以使用一些应用题和填空题,对学生进行考查,如椅子的高度为100( ),一部手机的厚度为8( ),等到学生正确答题后,自然加深了对这个知识点的印象,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必须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把生活融入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实现学生小学数学成绩的提高。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