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风险管控策略8篇

时间:2023-10-11 09:58:2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风险管控策略,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风险管控策略

篇1

关键词:运作流程;并购基金;风险管控

一、国内并购基金概述

一般意义而言,大部分学者普遍认为并购基金乃属私募股权基金范畴,并属较为高端、较为专注的私募股权基金中的一种,它可以通过特定募集、受让股权、认购新股、重组改造、承接债务、收购资产等方式实现合并或实际操控预定目标的最终目的。其按资金来源可分为国有资金主导、海外资金为主、中外合资投资及民间准私募等四种股权投资基金方式,而按其是否能够获得被投资企业控制权,亦可分为参股型与控股型两种并购基金。提及国内并购基金的发展史,可回顾到2003年,弘毅投资的成立即刻标志着国内本土并购基金地迅速崛起,但08年国际金融危机却阻碍了它的发展势头,时至2010年受相关政策驱动,并购基金市场又重新活跃起来,然而,发展前景大好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我国毕竟仍处于资本市场发展初期,诸如资金来源狭窄、资本结构单一、政策法规不完善、发展机制不健全、退出渠道受限等现实问题依旧存在,再加上其运作风险不可估量,所以,并购基金应进一步提高风险隐患意识,并进行针对性的必要风险识别与防控,才能使并购基金运作得更加尽善尽美。

二、我国并购基金运作流程的阶段性风险识别

并购基金从新设募集到托管再到退出与清算是一条繁琐的经管链条,不可避免地会随时应对各流程风险,首先应学会识别风险,才能制定措施一一应对。我国并购基金现存风险主要包括系统风险,委托风险,道德风险,财务风险及并购基金具体营运风险等,具体的,对基于流程的国内现存并购基金进行风险概述如下:

(一)事前新设募集阶段

该阶段主要是对其组织形式的一种甄别与选择,所以在组织选择问题上不仅应基于效率优先的原则,还要在法律法规及投资者特有需求方面受限及约束的条件下,在低成本运作模式的基础上做到运作效率与风险的合理平衡,才能实现各参与主体权、责和利的三者统一。并购基金要想切实实现运作,融通一定规模的并购基金便成为首要环节,故根本性的资金来源与筹集方式也是本流程的关键核心。而并购基金投资者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关键点则为资金的合理运作,但由于并购基金运作中常会存在信息不对称情况,所以,基金投资者与实际管理人二者利益往往并非完全一致,偶尔也会出现管理人为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做出有损股东利益的行为,故此阶段常会产生投资者与管理人逆向选择及职业道德的风险。对于我国并购基金资金募集阶段的资金来源风险主要包括法律层面、信用层面、信息获取层面的不确定风险,即法律的缺失会导致并购基金管理运作无章可循,信用的缺失会导致融资方资信差异而出现基础素质、信誉质量等风险,信息交流不畅亦会导致投资者委托的风险问题等等,上述风险亟需密切关注,才能尽可能地规避并购基金新设募集阶段现存风险隐患。

(二)事中运作阶段

从投资策略角度分析,并购基金基本运行模式大致分为参股型和控股型两大模式,具体包括投资与投后管控具体运作流程。参股型并购基金往往仅起到咨询与辅助融资的作用,控股型则参与控股意义更强,企业间效益连带性更为突出。而并购基金在实际运作中会存在各种不确定风险,这种贯穿于基金投资整个流程的多层面风险主要为项目选择与投资决策风险,而项目选择风险则处于并购基金投资环节的核心地位,所以,正确识别与处理投资过程中的管理风险是管理好并购基金的开端,也是保证资本投入安全与杠杆效益的关键所在。除此之外,还应注意投后管理阶段常易产生的风险,具体涵盖逆向选择风险、隐蔽行为的道德风险、目标企业的市场、管理等经营风险等,以便避免出现内部人员操控,应对经济环境变化、市场供求与拓展及企业深发展中的制度与文化冲突,价值观与经营理念差异等客观风险及最大限度整合财务风险与同业竞争风险,解决资金结构不合理亦或是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进而避免出现市场份额被掠夺的现象。

(三)事后退出阶段

完善的退出机制是保证资本顺利、安全退出投资目标企业的基本诉求,然而,并购基金退出阶段所要面临的主要风险则来自目标企业的外部环境与退出方式及时机选择的不确定,外部风险主要是指宏观经济、政治等风险,故它是一种系统性及不可控的风险,而退出方式及时机选择是一种非系统性的可控风险,所以,并购基金管理者及投资者应在综合权衡各方利益后,选择多层次、多元化的退出模式以最终实现风险的调控。

三、基于流程构建我国并购基金风险管控策略

针对基于流程的我国并购基金现存风险,我们可以从外部完善法律法规,从内部构建行业自律,以借此完善控制基金风险,但毕竟外部宏观环境的变化非行业本身所能驾驭把控,所以,企业应从内部风险控制出发,在新设机构时期即完成完善的风险内控机制,组织治理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及风险预警体系等的建立,以此为出发点,完善基于流程构建我国并购基金风险管控举措。对于资金募集阶段的风险,应基于经济环境及自身管控要求出发,加强总体融资策略的规划,确定可供选择的融资对象,合理的资金规模及资金来源,并利用适合的外宣方式进行规划宣传,这样既能保证资金筹集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利于缩短时间,降低融资失败可能性,同时,还有助于后续流程管控风险的降低。另外,树立良好基金管理人的声誉和健全信息披露体系,也有助于对国内并购基金在融资阶段现存风险进行明示,从而有效避免资金筹集及再融资风险。在资金投资运作阶段,应在熟悉并深刻了解行业形式,关联方情况及国家宏观因素的基础上,严格筛选项目,以便制定多元化投资形式,通过投资组合来分散潜在风险,还应选择适当的投资支付策略,参股型并购基金应以过桥贷款及权益资本等形式实现长期股权投资的收益,而控股型并购基金则应以杠杆收购为主要方式,另外,在选择高杠杆的同时应注意债务支付可能会导致资金短缺等财务危机,所以,在选择同时适合于并购双方的合适的杠杆率的前提下,要保持一定的财务弹性,以便应对市场利率变化引起的突发性利率结构和融资结构的调整。

另在投资的后续管理阶段,还应特别注意通过与目标企业人员的良好沟通及综合评价而进行恰当的人员选择与调整,以保证人力资源的良好整合,进而确保整合计划的顺利推进。并购资金运作的最后一个环节即为退出环节,企业应分情况具体分析才能选择得当的退出方式与退出时机,对于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其市场价值与潜在价值、被投资企业现状等应纳入考虑范畴,而相反而言,前景不好的企业的退出成本、持有与退出价值的比较应多作推敲,企业相关人员要注意不应盲目追求高收益的IPO方式,应同时兼顾股权转让与相关管理层收购亦或是并购失败时的清算退出多重方式,借此来选择恰当的时机制定法律层面的合同管控风险,以效益性更好地代替退出风险。上述流程的风险控制应是针对于整个并购基金运作流程实时落实与监督的,才能形成各方战略的一致及全方位风险调控,从而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矛盾与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蓓.我国企业并购融资成本的比较研究[U].中国商贸,2012,(6):141-142.

[2]翟庆家.我国私募基金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院报,2012(3):51-52.

篇2

【关键词】:供电公司;电费风险管控;策略探讨

1、导言

电力企业经营成果的最终体现在电费资金的回收好坏,也决定着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因此,加强电费资金风险管理与控制是电力企业的首要核心工作,其直接影响电力企业的销售收入能否真正实现,关系到电力企业的经营成果和经济效益,关系到电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电力营销全过程中的风险分析

2.1电力营销风险来源

具体来说,供电公司面临的电费风险大都可以归为电能实际使用部分和真正收取报酬部分之间的差异所造成的损失。不过造成这种差异的风险源是十分复杂的,而且难以归类。但是,从大体上讲,公司损失的电费是由不同客户间业务往来中管控漏洞造成的风险差值决定的,即不同的客户对公司电力营销的影响不同,所以,风险情况和损失情况也不相同。究其原因,这与客户业务来往过程中存在的营销风险有关。就电力企业本身而言,电力风险主要来源于总体还未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即便近几年来企业越来越重视电费风险,在管控上下了大功夫,却仍旧是探石过河,前景堪忧。

2.2管控环节漏洞造成的电力风险

电力管控环节存在的风险要素大致可分为业务扩展管理要素、电力安全风险要素和电费安全风险要素3点。在与客户合作洽谈时,如果电力供应公司没有事先详细了解要进行的电能供应业务的背景,那么,在开展电力销售活动时,电能输送和电力管理成本一旦出现估计偏差,或者存在一些不合法的用电项目,就会给公司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从公司管理层来讲,公司客户类型不同,用电覆盖范围就会扩大,供电途径和使用对象都会变得复杂。每日的电能出入流量都是一个庞大的数据,那么,在审核电能使用项目明细的过程中,就可能存在一定的疏忽,或是在拓展营销业务、订立合同中存在漏洞,与客户出现不必要的意见分歧和电费纠纷等。另外,即便度过了前期业务开展阶段,到具体的营销利润获取阶段时,还是可能会存在比如缺乏完善的电能自动计量数据系统,未及时更换远程可控制电表等问题,从而导致在电费收取过程中出现偷电或者漏电的行为,严重的还可能会导致用电数据被篡改,业务数据被删除等信息数据安全事故,使公司利益受损。还有一类,也是最常见的一类就是电费拖欠,它是电费安全风险的主要构成要素之一。客户由于各种理由而拖欠、少给电费的行为,使得资金不能及时收回,给供电企业的正常运行埋下了潜在的经济风险。

3、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风险管理策略

3.1创建电费风险内控系统

电力企业电费风险管控工作最根本要从电力企业内部做起,主动强化自身的风险内控体系建设,发挥内控系统对风险的防范与规避作用,以此来抵御风险,为电力企业建设与发展创造安全、有利的内部环境。第一,创建客户信誉等级评估制度。客户的信誉等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电费回收效率,供电企业有必要针对客户的信誉状况展开调查、分析。参照客户以往的缴费及时性,电费回收过程中,其配合的积极性,来对客户实行等级划分,分成高信誉等级、中等信誉等级,低信誉三个等级。对于大型企业客户,则要时刻关注其经营运营状况、经济效益等,实行电费回收风险预警机制,提前科学预测出大型客户的缴费能力;同时,也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客户缴费情况等重新规划等级,对客户进行新一轮的等级评估。第二,完善制度、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电力营销过程中的电费风险防范工作需要健全完善的制度的支持。

3.2实施灵活多变的风险管控策略

电力营销过程中电费风险管控工作应该主要本着以下思路展开:第一,控制风险出现的概率;第二,控制风险后的损失;第三,前两种方法不奏效时,设法转移风险。这三大思路简单说就是:风险防范、风险损失控制、风险转移。电力企业要根据自身经营、发展情况,所服务的客户类型、信誉状况、服务状况等来灵活、巧妙地做出风险管控策略选择,不同的管控策略有着不同的特征和优势,供电企业可以有取舍、有侧重地加以利用。第一,风险防范策略。主要通过前期科学的调查、预测与分析,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坚决规避,从根源上杜绝风险的发生。例如:某客户申请用电,却发现此客户信誉等级较低,且其用电项目违背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或者该客户所经营项目不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就要从根源上杜绝其用电申请。例如:某高信誉等级客户,由于经营不善,拖欠电费,对于此类企业应该实施中途断电政策,以此来规避风险。此外,要加大对工作条件、技术等优化改造力度,例如:引进远程集中抄表系统,以此来提高抄表工作效率与准确性,减少人工成本,同时,规避错误风险。第二,风险损失控制策略。风险损失控制策略则是指在电费风险问题出现以后,通过采取补救措施来最大程度地控制风险损失,减少企业的损失,从整体上维护供电企业的经济利益。第三,风险转移措施。风险转移策略也是现代化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方法之一,也就是电力企业预先创建一套风险防控转移机制,当风险酿成损失后,将经济损失转移给第三方。较为常见的风险转移形式为:合同转移、银行票据转移等。第四,自主自留风险控制。这是一种自备型风险管理策略,当供电企业发现任何一种风险规避、防范与转移策略都不奏效时,企业就需要从自身入手,自主承担损失,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提取坏账准备金,从而缓解企业的危机。

4、结语

在市场环境中,风险是不可规避的,这在任何一个行业都是如此,在电力营销过程中也是如此。我们能做到的就是规范风险管控措施,在有限的范围内,采取相应的风险防控方法尽可能地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减少风险发生后造成的经济损失。只有严格执行相关政策,才能保证电力企业在市场中的占有率,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推动电力营销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

[1]勾艳云.电费风险管控系统的构建与实施[J].东北电力技术,2013,07:44-47.

[2]赵清扬.关于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风险管控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4:39.

篇3

【关键词】地铁运营;安全风险;运营管控;策略;

中图分类号:U231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城市人口数量也在逐年递增,然而地铁作为城市人通运输的主要渠道,在日常的运营中面临着十分巨大的风险。近几年频频发生的地铁事故,如深圳地铁三号线地面塌陷事故、深圳地铁五号线工地坍塌和深圳地铁五号线风井坍塌事故事故等,不仅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资金损失,也间接证明了地铁安全运营的风险大这一点。但人们对地铁的需要不可否认,因此关于地铁运营风险的分析与管控策略的研究有着很大的价值和意义。

二、地铁运营风险管控概述

地铁风险管控指的是地铁风险管理人员通过地铁日常运营中各方面的情况进行假设,并分析各种各样风险事件的发生几率。基于四项风险基本控制理念(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下,对各种各样风险事件作出相对应的预防策略和紧急应对策略,从而减少地铁运营风险事件的发生和发生时造成的损失,提高地铁运营过程的安全系数,进而实现地铁日常安全运营。要求相关部门以铁的手腕、铁的纪律、铁的面孔来抓安全工作,始终坚守“没有安全就没有运营”的理念,落实各项运营安全工作措施,打造安全地铁[1]。

三、地铁运营安全管控的发展现状

我国首次提出重视地铁运营安全风险是在《安全生产法》颁布之后,因当时的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控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同时由于对地铁安全风险管控的基本理念不全和相关技术设备较为落后。且在车辆、线路、机电、土建系统方面采取的是人为评价,地铁运营设备需要人为检修,因而容易造成风险事故;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地铁运营设备也跟随潮流进行自动化改革。另一方面,人口基数大是我国的主要特点之一。因而城市内众多人口数不仅给城市内交通带来很大的困扰,也加重了地铁安全运营的负担,即便处于科技自动化的地铁运营设备下,也存在着很大的风险。香港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控值得一提,当地遵循ALARP原则,在地铁运营风险管控方面的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持平,值得我们人数研究和学习。如香港地铁的安全经理岗位设置及其职责、风险防范以及数值分析、预警机制和处理程序等。香港地铁先进技术给香港地铁运营带来了安全经济、高效舒适的运营环境,切实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地铁安全运营风险管控存在的问题及其风险风险评估

(一)地铁安全运营风险管控存在问题

由于我国地铁运营正处于比较薄弱的发展阶段,因而会存在许多方面的安全风险因素,以及存在问题,目前,我国的地铁运营风险管控与发达国家的地铁运营风险管控相比依旧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相关技术工作者只注重于局部风险,没能全面考虑整个运营过程中的风险;其二,目前各城市的地铁运营风险管控多数采用“归纳法”对地铁运营的风险进行评测,该方式较为被动,缺乏对未知因素的的预测,不能适应实际情况多变的需求看,其三,地铁运营风险管控缺乏长期性的实施机制,在地铁运营风险管控方面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做出最合理的对应策略;其四,缺乏系统,科学的风险管理理论方法指导,缺乏科研项目投入,影响地铁安全运营。

(二)地铁安全运营风险评估

影响地铁安全运营的因素主要包括人(乘客、工作人员等)、机(供电系统、车辆系统、通信设备、排水设备、辅助设施等)、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管(管理制度、管理者职责体系、安全投入等)四个方面的社会因素。因而,地铁运营相关工作者可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并综合分析后归纳总结出发生事故的概率与事故后果,以及运营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程度,即地铁运营系统的事故风险。并把数据结果作为对风险事件进行实质性剖析的基础,分析风险事件进行等级评定,并考虑其链条效应,确定风险时间是否对乘客造成致命的威胁,从而根据实际运营情况制定风险事件发生时,能根据不同环境和条件采取对应的救援策略。不仅有效防范风险同时节省资源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还有效实现乘客在候车――乘车――出站这一过程中对自身生命财产的保障,并争取在规定时间内将乘客安全送达目的地[2]。

五、我国地铁运营安全中的风险管控策略

为提高我国地铁运营安全系数,解决地铁运营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着手进行。

(一)建立新型地铁运营风险管理体系

引进国外先进地铁运营风险管理模式,并与国内地铁运营风险管理模式相互比较并归纳总结出优势,取长补短,建立新型地铁运营风险管理体系。实现严格设计并监督执行地铁运营中风险测评工作,提升测评工作的细致度和精准度的目标,尽最大努力减少安全干扰因素,将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二)完善技术指标

先进技术指标是地铁运营安全工作的重要支柱。应综合分析国内外各地铁运营风险管控工作经验,针对当地地铁安全风险隐患,进行定量分析,合理规划地铁施工与检修,加强地铁运营系统的建设同时强化技术论证和过程控制管理并进行全面监控,坚持创新的原则,突破各方面工作的困难,切实保证地铁运营安全工作可持续稳步发展,从源头控制风险事故发生。

(三)贯彻“预防先行”的核心

安全工作是地铁安全运营的核心,可通过采用先进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监控系统,对整个运营过程进行分阶段管理,并将风险事件的发生进行预警分类,并对特殊环境下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管理,提前做好风险事故发生的准备,避免事件发生后在疏散过程中发生混乱从而引发相互踩踏现象。

(四)强化责任和意识

城市地铁运营相关主要负责人对地铁运营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负有首要的责任。地铁相关工作者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加强地铁检票安检,预防类似昆明枪击事件发生,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和损失。此外,地铁的安全运营离不开每位员工的努力,只有领导和员工相互扶持,共同提高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才能营造“运营安全、乘客安全、员工安全”的文化氛围。

(五) 推动现代化管理

在加强自动化技术的同时,应跟随国际同行业安全风险管控最新动态的变动而变动,合理引进新型现代安全生产管控的方法并加以改良应用。在建设过程中,应注意风险事件的查处,被动型风险事件的管理方法、主动型风险事件的处理转变等。将传统经验型地铁运营管理模式转变为规范化技术型管理模式,从而提高运营安全管理水平。

六、总结

面对我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以及人口剧增带来的新挑战,城市地铁领导者应该清楚认识影响地铁运营的风险因素以及存在问题的根本所在,通过实践探索地铁运营风险管控规律,综合分析后建立并完善有效的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体系,不断提高运营安全管控水平。从而生针对性的在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防止事故发生,打造以安全为主、科技为辅、高效可靠的现代化地铁。

参考文献

[1]曾铁梅,侯建国.地铁营运风险管理初探[J].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9,06(06).

篇4

关键词:煤炭企业;财务资金;风险管控;策略研究

一、财务风险的基本含义

(一)财务风险的内涵

财务风险指的是任何企业都会遭遇的,其通常是指的是企业内部在进行财务活动时,有时会出现无法预测以及管控的状况出现,因其致使企业整个财务运转出现问题,使得企业可能实际所获得的利益与预期相比较误差较大,这样企业所得到的收益将会低于企业的亏损,这种情况就是财务风险的基本内涵。无论什么企业还是单位在财务管理活动中都是需要重视财务风险的,而由于财务活动有时串联整个煤炭生产经营的,因此相关管理层应该充分了解财务风险的内涵。

(二)财务风险的基本类型

1.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主要是由于煤炭企业没有相应方案来解决由于负债下降以及资产增加而致使的流动性困难。其就无法依赖负债增加或者是通过合理的成本快速的将资产变现,以此来获得足够充足的资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自身企业的财务产生影响,提高企业风险。流动性风险,顾名思义,就是在企业的日常运营过程中,不能准时、准确的将资金、债务等等方面的问题有效解决。从实处说,就是企业的偿付能力及变现能力不足,在企业的资金循环中,其循环的风险性就提高了,因此这也可称作现金不可偿还和流动资金不足风险。2.存货风险在煤炭企业的日常发展过程中,维持一定量的存货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它的库存却必须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因为一旦出现存货积压问题,其就会冻结企业的可利用资金,对企业的现金流造成极大的影响;倘若存货太少也会致使企业在生产产品时并不能及时提供原材料进行生产,这就对企业产品生产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上述都是因为存货风险的产生而影响了企业的日常发展,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存货堆积,降低企业的资金流通,相反若是存货不够,就会满足不了客户的要求,损害企业在客户中的形象。3.经营风险经营风险主要分为营业风险、存货变现风险、生产风险和采购风险。经营风险指的就是在企业工程企业工程的生产销售环节中,由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出现变动性使得企业的资金流通产生波动,因此这样的话,企业的收益就存在一个不稳定的情况,这就叫做企业的经营风险。而从具体方面来说的话,采购风险就是指在原材料购置的时候出现了变化,这样就很可能会造成所制作的产品不能不能按照客户的要求;生产风险指的就是当技术、能源以及信息等方面出现变化进而使得生产变化,导致企业可能会收益不确定的情况,或者是由于原材料库存量不足所引起的无法持续生产所造成的销售停滞等等;而存活变现风险就是当产品市场产生了变化致使销售产品变得困难的可能就是存活变现风险。4.投资风险投资主要分为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投资百分之二十五的股份由股东掌握的投资就称为直接投资。而证券投资就不一样了,证券投资与所投资资金企业的利益并没有直接的影响,其通常就是一种单一的收益方式,即一定时间内按照一定的比例支付利息。因此投资风险主要就是这两方面的风险,在资金被企业投入到生产销售环节,由于市场的变动所产生的需求变化,导致了投资收入达不到预期目标,因此这次的投资就以失败告终了。这种有失败的概率的投资,就是有风险的投资,就是投资风险的产生了。5.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指的就是当宏观经济以及资金供需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差异时,企业由于资金问题在融资过程中因为外来的资金所带来的风险则称之为筹资风险。而利率风险、财务杠杆效应和汇率风险等就组成了筹资风险的主要部分。在经济市场发生变化时,银行等所投资的利率产生波动时,影响着筹资投入的风险称为利率风险;而当企业通过融资杠杆这一手段时,企业的即得利益出现不确定的状况称之为财务杠杆效应;而国际上货币汇率的变化会导致企业在国外方面发展的收益更加难以预测,这样的一种风险就称为汇率风险。

二、我国煤炭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探究

(一)煤炭企业财务内部管理风险

1.经营亏损风险。煤炭企业的三大特征主要是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在企业进行煤炭工程时,往往就需要大量的前期的投资,而且在之后的销售过程中,其销售方式缺少足够的针对性,其多数呈现出粗放性生产经营,其极易形成煤炭囤积,致企业销售以及生产流程滞停,这些最终会引起整个煤炭企业出现收益亏损的状况。2.财务管理不合理所致使的风险。某些煤炭企业其目光较为短浅,其通常是追求短期利益,缺乏长期的战略目光以及策略。当下的某些煤炭企业大肆进行投资,并且不对其开采项目进行节制,同时其资源利用效率也并不高,开采以及储备严重不匹配,上述问题都会致使财务的资金流动产生堵塞,进而影响企业的整体发展,降低整个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长期下去,企业的盈利情况一直是赤字状态,所以最终企业也就只能走向倒闭了。3.组织结构风险。对于大多数煤炭企业,其基础层都是较为庞大的,但是由于煤炭企业不注重管理方面的意识,就致使企业缺乏了适合煤炭生产的组织结构,而且也没有相关的企业规章制度。组织结构具体问题就是企业内部职权不明、财务管理不够透明以及缺乏相关的信息结构,这些问题导致的企业风险,就是组织结构风险了。4.安全生产风险。我国监管煤炭行业的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生产要求,但是多数煤炭企业在安全生产问题上多数是敷衍性的处理。而且的在煤炭企业中缺乏足够的预算编制,因此许多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通过减少预算来达到增加施工项目中的预算,这种方式是存在极大的风险的。这就是煤炭企业工程中所存在的安全生产风险。

(二)外部环境风险

1.政策风险:政府相关部门对煤炭行业方面有严格的监控制度,因此煤炭企业的生产方面就必须按照规定政策来实施,所以这样的话,在相关部门改革煤炭行业方面制度的时候,企业就容易受到影响,比如企业在工程生产中,政策一旦发生变化,所要求的甚至就会不一样,原来的工程甚至就必须放弃,这就是政府部门相关政策给企业带来的风险。2.政治风险:煤炭资源其被称为工业粮食,其从侧面表明属于不可再生一次性资源。煤炭资源获得了各个国家的重视,并且对该资源的发掘相当重视,因为煤炭行业已经不简单是商业的竞争,其关系着自身国家的发展情况,因为其关系着能源安全。综上所述,政治风险是煤炭企业无法避免的。3.利率以及市场风险。在煤炭企业的日常运营中,流动资金的成本加重,银行的利率变化等等都会对企业的收益产生一定量的风险。而市场风险是由于煤炭资源在世界各地分布不均,基于该原因对于资源的消费矛盾的竞争愈加激烈,其使得煤炭资源价格更加剧烈的波动。然而由于资源配置以及市场分布的不对称使得煤炭资源供需矛盾更加剧烈,因此较大的市场风险时刻隐藏在煤炭行业中。

三、煤炭企业针对不同类型的财务风险所采取的优化措施

(一)依据客观规律制定风险策略

为了让煤炭企业能够实时监控风险信息,就必须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通过监控煤炭企业的成本状况,库存量堆积情况、成本质量问题等等,只有充分把握风险产生的过程以及源头问题所在,根据问题提出有效的应对解决方案,才能使得煤炭企业的风险系数大大降低。当财务风险出现时,煤炭企业通常会采用几种方法。比如风险控制、风险分散、风险控制以及风险回避。风险控制中又涵盖了以下主要内容:从目标层面分为预防性和抑制性,抑制性控制指的是已经产生了风险,然后通过一系列解救措施降低已经产生的风险损失;预防性控制则是指将风险发生之前通过调查并提出一系列有效的策略降低企业风险。在我国经济发展如此迅速的背景下,利用财务杠杆效应融资实施负债下运营公司的模式就是我国目前大部分煤炭企业最真实的运营模式。但是从部分负债经营的案例来看,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缺陷:一是煤炭企业缺乏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二是企业的目的性投资方向错误,总是投入了一个错误的方向;三是投资前可行性报告的准备不充分以及面对财务风险缺乏相对应的预备措施。因此虽然在煤炭企业的工程项目中,适量的负债经营是有效且正确的,但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煤炭企业必须拥有一定的固定资产,这样就能保证企业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有底气的施行。最后就是在企业的负债经营模式中,一个极为关键的因素就是企业是否能准时、准确的偿还债务,因此当企业的负债比例处于一个较低的状态时,煤炭企业的负债偿还负担就不是那么大了,然而在现实企业中,并不是简单的这样,一旦煤炭企业的借款利率低于利润率时,就会出现与之相反的情形。所以综上所述,负债经营这一经营方式必须恰当合理的适用于煤炭企业当中。

(二)明晰财务分析机制,构建持续

有效的财务预警机制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得到收益,这也是促进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之一。而构建持续有效的财务预警机制,就能更好的管理控制企业的财政状况,在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方面是企业的发展潜力、经济效率、偿债能力以及盈利能力。盈利能力通常是由成本费用与收益总额的差值所表示的,且能准确的表示出企业工程项目的收益能力;此外,其表示的就是支出每一单位资本所能够得到的利润,这与企业的盈利能力成正比。因此,煤炭企业与其他企业类似,通过这一系列的财务预警指标来构建财务预警机制,同时充分掌握财务分析机制。

(三)煤炭企业风险管理部门重视财务活动中风险干预工作

对于目前我国企业发展环境,筹资就是企业开始经营发展的第一步,但是若是在后期没有一个有效的合理的风险管理方式,那么对于企业筹集的资金预期收益就会受到较大的影响,所以筹资风险自然就诞生了。接着就是在借入资金时,仅仅就考虑了所有者的投资,这部分资金可以较长期的进行使用,且并没有需要偿还本息的负担,因此在这部分资金使用的同时也进行良好的控制的话,其存在的风险也就只是在于经营的不可预知方面了。再从另一个方面来思考借入资金的情况,煤炭企业通过财务杠杆效应获取相应利益的时候,借入的资金通常会被用来进行负债经营,这样的话,就容易出现无法确定收入状况以及无法预知是否能够按时偿还负债的情况。然后,通过金融渠道所取得的资金,煤炭企业经常会利用再投资的方式来处理,其主要方式有投入证券市场、开设生产项目以及用于商贸活动等,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并不是所有投资项目都可以按时进行,并按量完成,这就使得这些投资的收益无法得到确切的保证,即有风险性;而且有时投入生产的收益性并不是很好,甚至会产生一定的亏损,这样就使得企业的盈利降低,偿还债务的能力也随之降低;有些投资尽管没有出现亏损,然而其收益比银行的利润还低下,而且并不能超过同期银行的存款利益,这就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情。然后就是在对企业投资风险制定相关徽章制度时,其中最需要坚持的一项原则就是要积极主动的进行风险投资,这样就能够得到较高的利益,虽然其风险也随之增加,但是只要理智的分析投资情况并避免贸然行事,这样就能让投资风险降到最低,相应获得利益的几率就会增加了。然后针对上述这.情况,企业必须要科学的开展应收付账款的业务,这样才能构建客户稳定健全的信用机制,这也能够让企业对客户的信用级别更加明晰。最后煤炭企业的财务循环最末端的环节就是收益的分配,这还涵盖了企业的股利分配以及财务的留存收益。其中股利的分配就代表着股东增加财务的需要能力,而留存收益又能够使得资产规模扩大的来源更加宽广,这两者相互制衡但是又相辅相成。针对当下煤炭企业的快速发展,其企业的生产与销售端的水平也迫切需要提升,这就需要煤炭企业对这两环节投入更多的资本就。但是企业任然存在利润过况,同时分配股利的能力又较低时,企业相应的股票价格就会收到相应的影响从而影响到该企业股票持有者的利益,因此当企业出现收益分配风险时,就一定要重视这方面风险,制定出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四)优化煤炭企业资本结构并且提升资金利用效率

不够优化的资本结构以及较高的资产负债率,还有就是资金利用效率低下等都是当下煤炭行业比较常见的问题。这就需要煤炭企业根据自身行业的特性与内部的财务结构来构建自身企业的资本结构,通过这样构建的资本结构才能够达到降低资产负债比率过高所引起的偿债风险,或者就是由于权益资本太高所引起的经营运转风险。要想有效的降低该行业企业的高负债率与高筹资成本,煤炭企业就必须要通过充分利用自身的规模优势,同时加速自身企业证券化的发展,采用各种现代金融工具拓展自身的融资渠道以及模式,采用多种方式使得煤炭企业的资本结构变得更加合理化。

四、结束语

煤炭企业的财务风险指的是该企业所有关于财务的活动中,因为外部环境无法预测以及内部自身无法控制等的因素的影响,其使得煤炭企业在一定的时期以及一定的范围内所获取的经济收益与预期的相比较有所不同的可能性因素。而煤炭作为一种敏感资源,其企业自然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煤炭企业在防范各类财务风险时,同时也要对政治风险进行重点监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提升煤炭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从而达到煤炭企业长远稳健发展的目标。笔者根据自身多年工作经验,浅析了煤炭企业财务资金风险管控的策略,希望本文能够对煤炭企业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范选志.煤炭企业资金管理及财务风险探究[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13):00168-00168.

[2]孙爱丽.煤炭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营者,2016(14).

[3]成雪梅.煤炭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15,35(8):85-87.

篇5

关键词:石油企业 财务风险 管控策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使得石油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而这些控制难度大的因素就是业内通常所说的财务风险。客观上说,在现代石油企业中,财务风险是企业无法避免的。因此,石油企业必须及时找出导致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以促进科学决策,推动石油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及成因

传统观点认为,财务风险管理是风险管理的一个分支,是一种特殊的管理功能,是在前人的风险管理经验和近现代科技成就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管理学科。财务风险管控通常是指经营主体对其理财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度量和分析评价,并适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防范和控制,以经济合理可行的方法进行处理,以保障理财活动安全正常开展,保证其经济利益免受损失的管理过程。

(一)筹资风险

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筹集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就是筹资风险。影响企业筹资风险既有宏观方面的因素,又有微观方面的因素,既有主观的因素,又有客观的因素。从宏观角度讲,国家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都对企业筹资行为产生着间接的影响。如国家的产业政策不同,各类企业受到国家保护、扶植的程度不同,企业的筹资成本也就不同,筹资风险也就各异了。从微观角度讲,企业筹资的资本结构即负债规模,筹资期限结构即长短期负债的比例直接决定着筹资风险的大小,同时,这也是企业的主观行为。

(二)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企业投入一定资金后,因市场需求变化而影响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的风险。投资的市场收益率偏离期望市场收益率的程度越小,则该企业投资的风险越小;反之风险则越大。投资风险一般又可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一般是指扣除多样化投资分散的那一部分风险后剩下的风险,是企业多样化投资所不能分散的那一部分风险,而非系统风险则是企业多样化投资所分散的那一部分风险。投资风险和投资收益成正比,投资风险越大,收益越高,风险越小,收益越低。若风险程度不同而得到同一投资利润率的机会,如果相同则大家都会去选择风险小的投资,在这一领域就会出现经济上所谓的“羊群效应”,各企业一哄而起重复建设,这种产品的市场很快就会供过于求,导致价格和投资收益率下降,风险因此而逐渐加大。

(三)现金流量风险

现金流量风险指企业在收益不错的情况下,因销售实现原则的不同而产生的财务困难。在权责发生制原则下,不错的收益并不能表示销货款已经收到、利润已经可用于支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若债务规模过大,或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就很可能造成偿债能力急剧下降、支付压力陡升,进而陷入财务困境,使企业的形象和信誉遭受严重损害。国内外因此而经营失败的企业并不少见。

(四)连带财务风险

连带财务风险是指一个企业以自己的财产为另一个企业的经济合同进行担保,因另一个企业有可能届时无法履行合同,而本企业必须依法承担连带的偿付义务,从而给本企业将来的财务成果造成的不确定性。无论是企业之间还是个人之间,此类风险发生的实例屡见不鲜。

石油被誉为国民经济的“血液”,石油企业的财务风险除了具有一般企业所存在的共性以外,更有其特有的行业“个性”。因此,必须在深入研究石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从而又针对性地提出加强石油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对策。

二、石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合理的财务决策

众所周知,石油企业是一个投资高、风险高的企业,所以,进行财务决策时必须持一颗谨慎、认真的心,一旦出现决策失误现象,将直接导致石油企业严重的经济损失。由于石油企业的财务决策多数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所以,决策失误屡见不鲜,带来严重的财务风险隐患。实际投资决策过程中没有进行详细深入的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盲目投资,产生了不良资产或巨额损失,进一步加剧企业财务风险。

(二)财务管理者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缺乏一批高素质的财务管理者,致使石油企业财务核心作用难以得到全面的发挥。企业普遍注重对技术人员的培养,而对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还缺乏足够的重视,未给予财务工作者充足的发展空间,也未开展相关的培训活动,制约了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比如,有不少石油企业中的财务报表属于机械式的填报,一味地重视利润,而对于报表内容和指标之间的关系很少有专门人员进行分析,未将财务管理职能作用予以全面展现。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石油企业无论是财务管理技术还是财务管理经验均未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给财务风险的发生提供了可能。只有有效处理此问题,方可保证石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高效率。

(三)缺乏强有力的财务监督

财务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中的核心,这是因为企业只有在足够的资金支持下才能够持续稳定发展,如果财务管理水平低,缺乏配套的风险方案,那么,企业将处于被动状态下。当前,多数石油企业都缺乏强有力的财务监督,具体体现在:1.追求短期和局部利益:企业经营者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常操纵会计工作,屏蔽财务会计的真实可靠信息。2.思想认识错误:会计监督中存在重核算轻监督的现象,对会计监督定位不能正确把握,将会计监督纳入到了会计人员全权管辖的范畴,这样不仅使得被监督的一方发生抵触情绪,而且还会使得会计人员存在畏难情绪。3.缺乏完善的会计监督体系:会计监督体系的职权行使不力,阻碍了会计监督作用的发挥。

三、强化石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策略

(一)健全财务决策机制,编制规范的财务决策流程

石油企业应不断强化和健全财务决策与集体财务决策机制,积极构建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职工代表、专家在内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经营水平及创新能力高的财务决策队伍,将局计划处、财务处等部门对财务决策具有的职能作用全面发挥,保障决策的有效性,同时确立各自的职责权限,这是实现科学财务决策的重心。此外,还应构建规范的财务决策流程,改进完善思维方式,健全财务管理分析方法,进行财务决策信息收集,对财务决策方案进行评价等,通过先进的分析技术,构建有关数学模型,认真仔细地分析和科学评价之前的财务状况与今后的财务状况变化趋势。唯有做到这些,方可降低自身失误,保障风险控制工作中有强有力的决策作为依据,有效规避财务决策风险。

(二)培养专业的财务人才

人才是每个企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主要资源,必须加强人才培养力度,结合其自身能力确立相应的职责,方可带动企业持续有效发展。所以,石油企业不仅要选聘具有丰富财务知识与风险管理意识的专业人才,同时,还应不断强化对在职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财务技能、专业知识,帮助他们编制完善的职业发展规划,全面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将其潜在能力全面发挥,唯有如此,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三)构建完善的财务预测机制与预警系统

构建完善的财务预测机制,有利于增强企业对今后不确定事项的反应能力,降低因事件而造成的损失。财务预测能够使企业事先了解自身的财务需求,事先做好资金计划,准确估计实际会筹集到的资金,从而掌握所筹资金是否达到了企业投资需求,然后开展生产经营投资工作,确保筹资与投资紧密相连,防止因两者脱节而带来资金无法正常周转,此外,还应构建预警系统,及时掌握所有迹象的变动,提高企业的风险自动预警功能,要保证企业在财务风险发生前就能够及时的告知给相关管理者,将风险抵制在萌芽中。

(四)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构建高效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

当前,石油企业应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对风险实施加强管理,财务风险必须做到组织化运作,方可显现出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推动其有效运行。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控制机制,尤其要做好授权批准、会计监督、预算管理、内部审计这几项工作,将审计部门的职能作用全面发挥,对内部控制科学评审,对风险准确评估。

(五)构建相应的数据和档案整合平台,对数据有效监控与调取

企业应通过信息化促进财务管理水平和全面整理归类有关档案数据,对档案管理提出规范要求,比如,在归类索引号、归类期限等方面应有强制性的规定,以加快档案数据信息化建设。档案数据实现信息化后,企业实践作业中要实时把握数据的状态,并调取有关档案数据加以分析,找出潜在的财务风险。比如,石油企业在加强会计信息化的同时,还要及时跟踪市场上相关商品价格,并做好数据分析,从而规避商品价格风险。

参考文献:

[1]靳秀云.对石油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些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1,(13):311-312.

[2]常青.石油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18).

[3]王英.石油企业财务管理相关问题探析[J].中国总会计师,2010,(10):289-290.

篇6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风险 管控策略

对我国国民经济而言,中小企业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为创建和谐社会做了很大贡献。它们多数都属于家族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结构也缺少多样化,再加上不规范的经营等因素,削弱了其抗风险能力,导致融资风险问题不断发生。为此,必须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以保证中小企业能够更好地发展。

一、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

我国的中小企业已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又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新的要求,单凭企业自身固有的资本达不到这些要求。所以其首要任务,尤其是对于一些高科技企业来说,是借助财务杠杆进行科学有效的经营管理,在较短时间内扩大企业的规模。不过,除了极少数知名的大企业,大多中小企业的融资途径较少,能力有限。一般说来,企业主要有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个获取资金的渠道。

在中小企业融资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两个困难:一是直接融资缺口,二是间接融资缺口。这种困难主要是融资风险造成的,融资风险会给企业到来很大影响,增加其融资成本,减少企业的利润,或缩减其融资规模,甚至无法获得融资,以至于缺少资金,导致企业生产不能正常进行。在不健全的市场体系中,中小企业本身就资金少、规模小,缺乏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今后的形式更为严峻。

二、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分析

(一)内因分析

首先,中小企业负债的规模越大,支出的利息费用越多,且高负债比重会使企业财务杠杆系数上升,从而加大了股东收益的变化幅度。因此,其负债规模越大,财务风险就越高。其次,如果负债规模一定,利息率和支出的利息费用呈正相关,利息率越高,就意味着破产的可能性越大;如果税息前的利润是固定的,那么随着利息率的增长,财务杠杆系数会不断上升,对股东收益的影响也越大。再者,期限结构不合理,该筹集长期资金的情况,却采取了短期借款的方式,从而加大了筹资风险。此外,中小企业一旦投资决策出现失误,或采取过宽的信用政策,预期的现金流入量得不到实时完成,无法支付到期的借款本息,从而导致财务危机出现。

(二)外因分析

融资风险的外因主要包括金融市场和相关政策等。前者对企业的负债经营影响巨大,其资金供求状况决定着负债利息率,其利率或汇率稍有变动,都会给企业带来筹资风险。当企业筹资时,如果是短期贷款,一旦碰到金融紧缩、借款利率上升等情况,会增加利息费用,减少利润,甚至因此而破产。

从相关政策来看,信贷政策存在着一定的歧视。优惠政策或者银行借贷主要是为大型国有企业服务的,没有专门的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尤其是民营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很大。而且,税收政策缺乏公平性,对民营企业征收的赋税过重;此外,法律法规不完善。

三、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预防手段

(一)增强自身实力

面对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现状,首先必须从其自身考虑,提升企业素质,增强企业实力,实力强了,社会地位才会有所提高,才有资格进行市场融资,减少融资障碍,从而降低风险。提高企业实力有多种方法,如健全管理制度,完善治理结构;转变经营体制,对企业结构进行优化;引进现代化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要与市场经济相符;强化竞争意识,采用高新技术,加快产品的更新速度;树立良好的信誉,获取社会各界的信任,以方便融资渠道的疏通;将金融政策与其未来走向作为主要对象进行研究等。

(二)政府支持

在市场中,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需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我国,政府对中小企业不提供直接的资金支持,但可以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发展,例如,间接地实施优惠政策或以监督担保的方式来支持中小企业。具体做法如下:建立专门的银行为中小企业服务,发挥政府的作用,引入商业性的资金,以缓解其融资困难;制定相关政策来扶持中小企业,为其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建立专门机构为其提供信誉担保,使其融资风险有所减轻。

(三)加强信用治理

信用对中小企业融资起着一定的作用,如果信用等级得到提高,会给中小企业融资带来许多有利影响,如降低其融资成本、减轻风险,利于提升投资人的信誉度。从实际情况出发,加强信用治理,可从以下几点做起:强化其信用管理;完善其信用信息采集系统,建立全国统一的数据库,用来保存海量的信用信息,形成全国性的服务网络;对信誉度极差的企业,可采取公示或通报的方法;促进中小企业、银行和信用担保机构三者之间的协调。

(四)商业银行需引进新的观念,为中小企业提供相应的服务

当前状况显示,中小企业外源性的主要融资方式就是向商业银行贷款,但考虑到成本利润以及风险等问题,商业银行常会设置一些障碍。因此,商业银行应转变观念,改变策略,尽量满足中小企业正常的融资需要,从而减轻银行风险,提高收益。因为,企业风险是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根源,中小企业只有有足够的资金正常运转,才能使风险状况有所改变,银行的风险也因此降低。

(五)拓展融资渠道

融资渠道不同,承担的融资风险也不一样。我国目前,中小企业融资对银行信贷的依赖性较大。为减轻风险,中小企业需开拓多项融资渠道,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如企业债券、“中小企业板”融资、融资租赁等。不同的渠道各有优劣,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一的选择。

四、结束语

在经济空前发展的今天,中小企业融资也在发生着变化,朝着多样化发展。在此过程中,必然存在一定的风险,而且不易控制,为此,中小企业需从自身条件考虑,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减轻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增加其利润。

参考文献:

[1]王海青.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及其管理控制[J].2012,(20).

篇7

关键词:公立医院;财务风险;财务内部控制

近年来,医疗行业竟争不断加剧,医患矛盾集中爆发,医院已经变成高风险行业,医生已经变成高风险职业,公立医院作为医疗卫生体系的中坚力量,必须正确认识和面对医疗环境的内外部变化,应时而变,因势而谋,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加强财务内部控制,构建现代医院财务管理体系,以适应和推动新医改政策,确保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内涵及特征

公立医院财务风险是指公立医院在开展医疗活动过程中财务资金周转、实际运营收益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具体类型包括财务预算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成本费用风险、收益分配风险、投资业务风险、融资筹资活动风险、编制与披露财务报告的风险等。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管控就是分析医院的财务报表和经营资料数据,采用对应的数据化管理方式,监督、控制医院的实际财务状况,深入分析医院财务运营体系中所潜藏的各种问题、医院发生财务危机的深层原因,及时向医院管理者反馈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并有效解决出现的问题。一般地说,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可变性、相关性、依存性、损失性的特征。

二、当前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形成的诱因

从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外部影响因素来看,新医改政策和新会计制度实施以来,国家调整了卫生补偿机制,取消药品加价使医院收入结构发生重大改变,医保支付延迟导致资金链紧张,医院规模盲目扩张和传统“大收大支”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医院会计核算工作衔接不连贯,医院财务信息系统并没有得到全面、及时的更新,很多医院仍然没有充分认识到建立会计信息系统的重要性,资源投入不足,缺乏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从医院财务风险的内部影响因素来看,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及时完善和有效执行,财务管理理念不够科学,费用核算不规范,预算管理不力,风险防范意识淡薄,风险控制能力不够,忽略对医院财务报表的分析,对往来款项未进行及时清理。例如,到2010年底,天津各三甲医院超过10亿元医疗应收款中,超过50%已确定无法收回,对医院经营造成严重影响。

三、新时期公立医院提升财务风险管控能力的途径

(一)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加强财务内控制度建设

公立医院必须建立财务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科学设定财务风险指标,以便财务人员及时识别款项收缴、财务退费、住院医药费减免、病人欠账管理等风险点,发现财务数据中的异常信号,并制定相应的操作细则和规章制度。例如,货币资金、药品材料、往来账款等医院的流动资产一般占医院总资产的30%,财务风险防范机制要以此为重点。内部财务控制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必须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有效结合,从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和风险评估报告等方面完善风险评估机制,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落实钱、账、物分管,同时把全面预算管理融入医院经营管理之中,达成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相结合的闭合管理。

(二)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财务人员专业水平

公立医院内部必须理解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性,充分完善风险管理的宣传与培训,使风险控制深入到医院的每个环节,带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的参与到医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活动中来。医院要夯实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完善的财务人员培训计划,包括岗前技能培训、专业技能培训、道德素养培训等,要明确培训手段、培训内容、培训目的,培训结果要与绩效考核挂钩,使财务人员掌握常用的财务分析方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改变以往重会计核算、轻财务管理的思想观念。同时管理层要重视财务信息化建设,完善财务信息反馈系统,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全面提升财务信息分析和处理能力,为财务风险管理提供保障。

(三)重视内部审计监督,提升财务风险管控能力

建立审计监督机制,加强财务内部审计监督,有利于发现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漏洞与问题,降低内部控制风险。首先财务人员要发挥内部会计监督作用,对医院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会计资料的完善性、真实性以及医院内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严格控制财务风险,对投资、筹资业务加强风险管控。其次完善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设,夯实审计队伍的专业素质基础,扮演好“经济警察”、“经济卫士”的角色。医院应继续加强审计师的培训,增强审计师的业务能力以及专业知识,对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实施工作进行全面监督和评价测试,以及时解决隐患问题,确保各项经济活动健康、有序运行。

四、结束语

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公立医院要全面认识财务风险管控,从被动处理财务风险转为主动识别、控制财务风险,把构建全方位的风险控制体系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实践证明,切实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能够优化医院成本模式,提高管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医院的综合效益,是现代医院的制胜之道。

参考文献:

[1]尹璐.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研究[J].财会研究,2014(01)

[2]兰娜.浅议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的财务分析[J].中国总会计师,2014(5)

篇8

关键词:市场经济;财务管理;财务风险

(一)优化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模式

当管理模式不具备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使得战略决策方面往往出现失误,尤其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专制和集权化倾向,无法适应对人才的更高要求。因此本文认为,企业要想真正构筑起新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不仅要充分利用优秀的管理模式的灵活高效的优势,展开对企业进行所有制的改造,以实现控股化和集约化。此外更重要的是应当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切实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企业要出台公正合理的绩效考评制度,最大程度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第二,完善企业的社会保障制度,例如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制度及养老保险。第三,人才培养不容忽视,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第四,制定并贯彻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建立,有利于企业风险管理模式持续优化。

(二)完善财务风险预测系统

财务预警系统主要采用企业信息化为基础,以达到实时监控企业在自身经营管理活动中所面临的潜在财务风险。

从供货单位角度来看,能够在这种信号帮助下实施商业信用政策,有利于使得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得到加强。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该系统能够在企业财务风险初露端倪时,可以及时处理现有投资,从而避免更大的经济损失。

从于经营者的角度来看,财务预警系统可以在财务危机出现的萌芽阶段,便于经营者实施有效的措施来改善企业经营。

投资决策是企业重大经营决策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投资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因此,本文认为,要想有效的防范财务风险,那么企业应当通过科学的决策方法,积极有效的提升财务决策水平,最终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尤其是在企业主在决策过程中,需要最大程度的考虑一切能够影响决策的因素,通过定量计算与分析方法,在加上科学的决策模型的决策实施,避免主观臆断。

企业财务风险的高效管理,得益于企业上下一心的全员参与和制度支撑。只有在文化层面上加强企业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打破传统的风险自我无关和自我分割管理的思想,建立起全面整体的风险观,在工作中及时进行评估和发现风险,加强对自发的协调和实现团队化风险控制,才能把风险管理的观念和行动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同时,管理层应致力于调查和规划本企业的风险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控制和文化引导双管齐下,努力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加强财务风险制度层面上的文化建设。

(三)提高企业管理者综合素质

1. 提高企业家队伍的素质

(1)加强财务管理意识,重视财务管理

首先,企业领导者应当具备创新精神,积极更新管理理念。中企业的负责人必须积极转变传统的管理思想与模式,不断提升财务管理的自觉性,尽可能多的学习先进的、科学的管理理念,同时将这些理念运用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去。其次,努力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在完善的管理制度的同时,还应当重视人才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科学合理的引进高级人才。当今世界,人才的对企业的重要作用有目共睹,企业要想获得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法,就必须加大高级人才的引入,推动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2)政府应加强企业家队伍建

企业的创建者是具备企业家素质、职能、才能与精神的灵魂式人物,是企业的资产所有者与经营者。本文认为,我国政府应当将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列为重要的国家政策,不断完善能够提升企业家素质的一系列制度和规范,例如,领导分管、扶持政策、财政支持、培养规划等,国家应当积极引导企业家提升自身素质和企业竞争能力。

第一,应当把引导和提高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引导促进企业家素质的提升;第二,应当加强对企业家的教育培训,直接促使其素质的提升;第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最大程度的发挥工商联组织的作用,规范经营行为。

2.加强企业主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企业家必须树立财务风险观念,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积极作用,是绝大多数经营者最美好的愿望。然而,财务杠杆的积极作用是以借贷资金的收益高于资金成本和企业的偿还能力为前提的。每个企业都有一个合理的负债率,就是银行,也要求有一定的资本充足率。负债率太高,本来就是挺而走险,加上中国经济是周期性的,一旦遇到调控,许多银行只收不贷,即使一个正常负债的企业,一旦遇上这种情况,也很难存活。对负债规模大、负债率高的企业更是如此。因此,负债经营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偿还能力和资金的使用效益,规避高负债和不能到期支付的风险。

目前,不少企业会计账目不清,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混乱;企业领导营私舞弊、行贿受贿的现象时有发生;企业设置账外账,弄虚作假,造成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的假象等等。原因尽管较为复杂,但财务人员素质低下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必须强化法人法律意识,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

结.论

所以,必须增强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经营中的风险无处不在,大批企业的衰退都是缘于财务风险的控制不当。因此,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通过对资金筹措、重大投资、营运资金、债务清偿、资产损失和税收支出等关键环节的控制制度,加强风险预警和识别,及时评估、预防、控制和分散财务风险,在实现经营目标的同时力求化解财务风险或实现损失最小化。(作者单位: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