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1 09:58:1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加强科室管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检验;质量;沟通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073-01
随着基础医学和高科技技术在检验医学的不断拓展,检验医学无论从内容上还是技术上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完善,为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保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特别是随着医疗体制改革,需求者保健意识提高及法制观念的增强,提倡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检验工作者必须以质量为核心,提高检验水平。在检验医学实验室的管理上,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缺乏切实可行的质量体系,如何加强检验分析前、中、后的质量控制,科学评价检验质量水平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在我国现行医疗管理体制及各科室之间分工明确且独立性较强等因素存在下,检验科与临床科室沟通较少,因此出现问题后相互推脱责任,导致互相间的信任度下降,最终影响到病人的切身利益和医疗单位的声誉,因此对加强检验科的质量管理和与临床科室的沟通联系,对检验科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 完成全面质量体系的建立
为满足临床医护人员对检验报告的质量要求,必须对实验全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全面控制,按系统学的原理建立起一个质量管理体系,认真分析、研究这个体系中各种要素的相互联系和配合,以整体优化的要求处理好各项质量活动的协调和配合,使可能影响结果的各种因素和环节都处于受控状态,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每个检验科都需全面建立有自己的质量控制体系,并实施在每项工作中。
1.1.检验科应建立有工作人员在职、责、权方面的结构体系。明确规定不同部门、不同人员的具体责权,建立起集中统一、步调一致、协调配合的运行机制,从而保证从整体的角度正确处理检验科内上下级和同级之间的责权关系,以达到实现质量目标。
1.2 完善规章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检验科所用的所有检验方法都应该有一套较完善的标准操作规程,它是根据本单位任务、规模、人员、设备等情况制定,并为操作人员所熟悉和遵守,包括标本收集、运送、保存、处理的要求,实验方法原理、操作步骤、试剂和仪器的要求,实验室工作条件、仪器校准方法及校准物、量值的溯源、方法的有限性和干扰因素的影响、分析物参考范围、质量控制措施等。程序性文件是科室人员工作的行为规范和准则,须按规定的要求制定、批准、,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要让全科人员了解和明白。因此所建立的质量体系和程序性文件具有可行性、系统性、法规性、增效性、知识性、适应性和客观性。
1.3.完成质量体系中的实现过程
1.3.1.分析前质量控制 主要包括正确填写申请单、病人的准备及标本的采集、运送、处理等。申请单填写应将病人的姓名、性别、科别、病案号等项目填写清楚,特别是临床诊断的填写,以便检验人员在出现异常值时进行分析或重测。检验科要以不同方式告知临床医护人员或病人化验标本采集方法、程序、标本容器等要求,让采集环节都要有统一的质量管理标准和监督,避免因饮食、药物、运动、、止血带等因素影响,并建立有标本拒收的书面标准和拒收标本的记录;为节省时间和方便病人应建立有统一的部门来负责标本的转运和接收登记工作,以保证实验前标本的完整性和认别性,减少差错的发生。
1.3.2.分析中质量控制 每天的常规工作中要开展室内质量控制,用于监测仪器性能和试剂质量,保证结果的稳定性,使用推荐的、质量过关的配套试剂、标准物和质控品;为保证各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可比性,坚持定期的室间质控,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无论是室内质控还是室间质控,若有失控现象,必须有失控的调查记录和改正措施。重视原始记录的法律效力作用,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各项检验结果原始记录是检验质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实验结果的记载,更是对整个检测过程的如实再现,是反映检验质量的直接证据, 随着人们法制观念的不断增强,在新的形式下使原始记录科学化、规范化、文件化,势在必行, 应切实遵守原始记录保存时间的规定。
1.3.3.分析后质量控制 及时将检验结果填写在检验报告单和登记本上,填写时应字迹清晰、完整、简明、正确,严格执行计量单位的规定和要求,并负责提供本科室的“参考值”或“正常范围”,门诊的检验报告单汇集供病人统一查询和管理,病房的检验报告单由专人负责送达各病区,并有报告单的签收登记本 ,强调检验报告的数据仅对所测的标本负责,检验科应根据实际条件和要求,规定标本检测后所有室内保存的时间,以备复查及核对。
1.4.质量体系的资源。包括有人员、设备、设施、奖金、技术和方法。判断检验科的资源,主要是具有满足检验工作所需的各种仪器、设备、设施和一批具有丰富经验,有资历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选用高精密仪器通常都是自动化的分析仪器,其数据生成和输出均是快而准,检验科要想做到“快速、准确”就必须有上档次的精密仪器。对人员要求,无论是专业技术上,还是科室管理上,都应发挥全科人员的积极性,以集中群体智慧,充分发挥个人的才干,培养科室的团队协作精神,要制定育人计划,加强专业知识的技术更新的再教育,在竞争中使用人才;同时强化全员的质量意识,加强质量教育,对全员进行质量管理思想、质量管理技能为主要内容的质量教育。
2 建立临床与检验协作体系。
以为病人服务为宗旨,以检验科室为主导,定期在临床科室和检验科间进行信息交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检验医学从可测项目范围到技术先进程度得到空前发展的今天,这种联系和合作显得极为重要。
2.1.检验科应该有能力和时间为临床医生就开展项目、新设备等方面提供咨询及介绍。在新的设备和方法投入使用之前,检验科应举办专题讲座或发放相关的宣传资料,使临床医务人员熟悉新开展的检验项目和使用的新方法,以及检验目的和意义的了解,让他们了解检验的现状和发展,提高临床医生对检验报告的信任度,逐渐消除对检验科的偏见,促进检验科与临床科关系日益融洽,能更大提高检验科业务的发展和水平的进步。
2.2.检验科要设专人负责接待各方面的投诉,听取临床对检验结果可靠性的评价。当临床对检验质量提出疑问时,应立即对这些范围的工作和有关职责进行审核,及时制定纠正措施,以最快的速度改进。同时要顾全大局,即使不是检验科的问题,也不可将其它方面的问题暴露在病人面前,防止矛盾的激化。通过沟通联系可以及时化解误解,纠正错误,对暂时做不到的要求要当面解释,求得谅解和支持,这对检验水平的提高和发展都是有益的。还应接受病人对检验的咨询,积极参与预防、诊断和病人的管理。对检验报告单要有专人发放,不能随意让病人查询其他病人的检验结果,保护病人的“隐私权”。
2.3检验科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有基础医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具有临床诊疗知识。多走出实验室,参与医护人员合作,参加临床会诊与查房,共同探讨疾病的病因学特点、发病规律、病情变化与实验指标的关系,采取检验结果与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同步分析的方法,为临床提供如何选择实验进行疾病确诊或疗效观察等信息,以帮助临床医生正确分析检验项目结果,合理使用检验资源。
随着市场经济的健全和卫生事业的发展,医院药学也迅速发展,医院药事工作朝着管理科学化、技术专业化、服务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医院药学部门集药学服务、药品购销、人员管理、药学教育、医院制剂、法制教育等于一身,其自身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良好运转及社会形象。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医院药事要全面发展,加强综合管理。
1 加强药品购、存、销各环节的监管,保证药品质量,满足临床需要
1.1 药品采购:本着“满足临床、经济有效”的原则,依据国家和省级《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结合我院工作实际,每两年以药事管理委员会的名义组织各科主任、专家讨论修订《医院基本用药目录》。纳入《医院基本用药目录》的药品按照程序参加每年1次招标出计划采购,招标和采购时都要严格审查并留存生产和经营企业的有关证照,统一建档。如果临床需要使用未纳入《医院基本用药目录》的药品,需临床科主任写申请,经药剂科主管院长批准后交招标办备案,由药剂科限量购进;对于突发事件所需药品,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规定采购。
1.2 药品的验收、入库、储存、养护:药品流通的任何一个环节疏于管理,都会影响到药品质量。药品到货后,药库应及时逐票、逐批、逐项验收,并认真填写验收记录,做到“采购计划、进货发票、药品实物”三相符,对于票据存在出入、怀疑有质量问题、运输条件不符合要求(如需冷藏而未采取冷藏措施)的药品应拒绝签收;药品放入货位时应按照生产日期的先后顺序由外向里或由上至下的原则整齐地摆放;药品储存实行色标管理、分类摆放,药品与药品之间、药品与地面、墙、天花板、散热器都保留有一定的距离;各库房、冷柜都配有温湿度计,每天两次对各温湿度计进行观测记录,发现异常及时启动温湿度调节设备;对于有效期药品实行计算机预警和专人分区负责制,划分区域指定专人负责检查药品摆放顺序和统计上报近效期药品。
1.3 药品的出库、调配和发放:出库和调配应遵循“先进先出、近期先出”的原则,发放近有效期药品时应保证病人在有效期内正常使用完毕,距离有效期不足一个月的药品原则上不得发放给病人。目前,各医院都实行计算机管理,处方信息先于病人传到药房,查询到收费处方后,药房调配人员在后台进行审核、调配、打印并粘贴病人姓名和药品用法,充分做好病人到来前的药品准备工作,变“病人等着取药”为“药品等着病人来取”。病人到药房后,调剂人员负责核对发药并口头交代用法,这样缩短了病人取药时间。
2 加强药学工作者的教育培训
2.1 法律法规培训:这包括国家关于药事管理工作的各种法令、条例、细则、规则、规定等。每一部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首先要做到宣传到位、教育到位。医院药学部门一方面要及时派人参加省、市药监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法律法规培训学习,全面准确的领会上级精神,另一方面要把法制教育作为本科室必修课经常定期对全科人员进行培训,让每个药学工作者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学法、懂法、知法、用法,这样才能真正维护患者和医院双方的利益。
2.2 业务技术培训:医院要有目的地派药学专业人员到上级医疗部门或医药院校进修学习,学习药学领域前沿的知识和外单位先进的工作经验、工作方法;药学部门要有计划地组织本科室专业人员对全科药学人员进行系统的业务培训,做到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切合实际、扎实有效,强化药学人员的“三基”训练。
2.3 服务理念教育:药学部门要经常进行“三规范”宣传教育,即规范服务程序、规范服务用语、规范服务行为。在此方面应向宾馆业、饮食业、电信业等行业先进的服务理念看齐。
3 严格制订并认真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第十三条明确规定:药学部门应建立健全药事工作相关的各项工作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规范、科学的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是优质工作的保障。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借鉴兄弟医院经验,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定了一整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内容涉及药剂科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大到药品的购、存、销管理,小到各班组每个工作细节,并有检查措施和细化可执行的教育、奖惩机制。让同志们走上岗位就知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先干什么、后干什么,怎么干不会出差错。每个上岗人员都要做到对工作程序心中有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避免凭经验办事。
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工作的进步要不断的修订、讨论、执行、再修订,形成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检查采取重点专项检查和全面检查相结合,检查结果和教育整改及按章奖惩措施以书面形式反馈到各班组,如有异议,可在3天内提出申请,否则视为认可;各项工作要一心为公,“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我院药剂科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修订、讨论、定稿后,组织检查落实,一开始处罚比较多,也遇到部分同志的不理解和抵触,但随着检查的深入、持续,教育整改的落实,药剂科工作效率和工作人员的素质明显提高,处罚日趋减少,每个同志表示理解并积极配合。
4 转变服务模式
4.1 柜台式发药:将传统的窗口服务改为柜台服务,有利于药师与病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使患者及家属有一种平等和被尊重的感觉,彼此的信任度提高了,同时也减少了发生医患冲突的可能性。
4.2 设立OTC柜台:将医院所有非处方药物摆上OTC柜台,让患有轻微疾病的病人在药师指导下直接买到非处方药,既方便了病人,又发挥了我们药师的业务优势。
4.3 面向病人提供多渠道用药咨询服务:可根据条件把临床药学办公室设在取药大厅,给予一定的支持,包括人员培训、专业书刊、网络、电话等软硬件设施,以便更好、更全面、更便捷的为广大患者提供药学服务。为一些病人建立用药档案,经常电话随访用药效果,让患者感到在我院用药非常安全,在社会形成一笔无形资产。
5 开展好临床药学工作
临床药学工作主要包括药师参与查房、疑难病症会诊及用药讨论、血药浓度监测、不良反应报告、药物咨询、用药分析等多种药学服务。我国临床药学相对于临床医学起步较晚,发展较慢,不为同志们理解和重视,在参与临床工作的时候受到或多或少的抵触。
在院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药学院校毕业生从事临床药学工作,并分别送到上级医院进行培训,回院后,采取定科定时查房与定期巡回查房相结合,不断丰富他们从事临床药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医院专门设计了《药师查房反馈意见表》,临床药师每次查房后填写查房意见,一式两份,第一份医师签阅后附病历中,第二份由药师留存;每月随机抽查30%的出院病历和每周随机抽查各科10份现行病历,重点对抗菌药物进行分析统计,发现问题以书面形式反馈到科室和上报医务科;每月抽查1 000张左右门诊处方进行分析统计,发现问题以书面形式反馈给医生和上报医务科。通过我们积极争取和自身不断努力,我院临床药学工作也日益规范,医院也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尽最大努力为每位患者提供更好的药学监护,为广大医护人员和病人提供更多的药学服务,使医院临床药学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当然,各医院药剂科的规模、人员素质不同,其管理方法各不相同。现在,我院在主管院长领导下,药剂科已经形成了多功能全面发展、各负其责、相互监督、相互配合的良好局面,探索出了一套适应新形式、具有本科室特色的管理模式。希望广大药学工作者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为我国药学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中图分类号] R1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8(b)-131-02
医疗费用增长过快,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科学管理医院药事工作和规范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最大限度地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既是党和政府对医院药学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也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1 人才培养
引进优秀人才,培养现有人才,提高技术含金量,做到用药有的放矢。同种疾病医疗费用的高低与医务人员技术水平的高低呈反比的关系,技术水平越高的医生,在治疗同一种疾病时,其需要的医疗费用越低,药品费用越低。要实现合理用药,提高技术是关键,技术的提高又有赖于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因此,医院应通过开展各种类型的培训培养现有人才,同时引进高素质的人才。
2 加强合理用药管理
把合理用药作为管理重点之一来抓,临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纳入医疗质量考评。合理用药与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降低医疗费用密切相关。医院应将各临床科室的药品比例和合理用药纳入临床科室医疗质量考评标准,对临床科室和医师进行考核,奖惩兑现,并与个人晋升挂钩。
我国是抗菌药物使用大国,抗菌药物的消耗量占全部药物的首位,且遥遥领先于心血管系统药物等常用药物。抗菌药物作为一类特殊药品,由于其种类多,药学特征复杂,临床应用面广,临床使用抗菌药物存在较多不合理情况。针对上述问题,医院应坚持“临床医师与临床药师查房会诊制”的同时,每月定期抽查在科和出院病历,对可能的不合理用药病例及时汇总,并提交医院专家委员会集体讨论,评判出不合理用药病例,采取干预和制约机制,医院应分别给予责任人的处罚,使问题得到及时发现及纠正;定期公布全院和“问题重点科室”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排行榜,“问题重点科室”限期整改,如连续两次以上发现某种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排行居前,则暂停使用该药品。
3 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药师队伍
医院要广泛深入开展合理用药工作,逐步规范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药师队伍。
3.1 健全机构
医院要充分发挥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的临床药学职能,构建临床药学组织机构,将药事委员会的重要职能――临床药学相对独立出来,专门成立临床专家、质控专家和临床药师组成的临床药学管理小组,在药事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对临床合理用药进行指导、考核与监督。
3.2 选准路径,深入基层
药事管理委员会应采用参与临床查房、现场查阅在科病历、个别谈话等方式,了解临床医护人员对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知识需求,广泛征集各方意见,选择以规范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为临床药学的工作介入主要路径,其他临床药学工作的内容均为其子路径。
实行临床医师与临床药师查房会诊制,临床药师深入临床了解药物应用提出改进意见,参与查房和会诊,参加疑难危重患者的救治和病案讨论,提供有关药物咨询服务,广泛宣传合理用药知识。
3.3 加强培训,打造一流团队
医院应采取自己主办或“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帮助现有药师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特别是医药学发展新信息,掌握国内外药学发展动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药师队伍。医院可组织骨干临床药师深入下一级医院举办学术讲座,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广泛宣传合理用药。
3.4 开展咨询,提供信息
一是在门诊设立用药咨询服务台,向病员提供合理用药信息,解答问题,解除他们用药中的一些顾虑,增加病人用药的依从性。二是药师到临床开展药物咨询,为临床医生和病人宣传合理用药,解答临床用药遇到的各种问题,提供有关药品的规格、价格、用法用量、适应证和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知识。三是护士在药物配伍、静滴药物交替过程中如出现难溶、浑浊或外观变化等问题时,临床药师应及时帮助解决。
另外,在协调和解决医疗纠纷的过程中,如遇到有用药方面的相关“投诉”,提供应对“投诉”的临床药学资料,对合理解决医疗纠纷、保护医护人员起到重要的作用。
3.5 建立医院药学信息库
药学信息包括药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分类保存,以及评价和总结;回答与药物有关的咨询,编制药物应用指导原则;为制定药物应用方针和策略、编写《医院处方集 》提供背景和文献资料;编写发行医院的药讯、药学杂志、不良反应及院内感染等专栏;对在职药学人员、大专院校实习生进行专业培训;为中毒解救提供及时的解救办法和药物方面的资料;收集不良反应报告 ,监测不良反应情况等。
不良反应监测是药学信息服务的主要工作内容。据报道,在我国每年有 50万患者因用药不当而住院治疗 ,有 19万余人因此致死。住院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20%,住院患者因不良反应死亡者占 0.24%~2.90% ,因不良反应而住院的患者为 0.3%~0.5%。因药物不良反应或滥用抗生素、药物配伍不当、开大处方、随广告用药等不合理用药导致药源性疾病的不良后果情况相当严重。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发生原因 ,指导合理用药 ,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
【关键词】产科;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工作是每一所医院都具备的服务项目,它是提高医院诊疗服务水平的风向标。作为护理工作人员而言,他们的工作目标并不仅仅是以提高护理质量作为单一的目标,还包括让患者知晓自己病情等等这些细节的服务。所谓护理安全指的是在护理工作人员实施护理行为的整个过程中,保证患者能够不发生除法律以及规章制度以外的对病人利益的损害。产科在医院中的所有科室中风险最大的部门,因为产科的病人的病情变化较快,并且对于诊疗的结果、诊疗过程可能会出现的状况预见性比较差,所以,稍不注意就会发生医疗事故。对于产科而言,护士专业水平的要求以及应急反应的能力要求都比较高。
1影响产科护理安全的因素
就目前的调查结果来说,产科是发生医疗纠纷最多的科室之一,这是由于其本身所存在的风险性所决定的。然而护理质量的高低对其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护理与孕产妇、新生儿的生命息息相关,任何疏忽大意都有可能酿成严重的不良后果而带来遗憾,加强产科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也是确保产科护理质量的重要举措。
1.1技术水平不到位:从目前我国的护理人员构成来讲,主要年龄都集中在20岁左右,基本上都是刚刚从学校毕业而缺乏专业的护理经验,在操作技术的使用上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在手术的进行中,不能快速反应,配合医生的诊疗服务的需要或者与医生的配合不默契,这些往往会为护理安全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而且由于新技术、新知识的推广应用,护理技术复杂程度增高,给护理人员造成较大的工作压力,影响产科护理安全。
1.2责任心缺乏:护理工作除了技术上的要求以外,更多的是对于责任心的要求,护理工作是一个良心活。如果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不能仔细的观察病人的病情并且对其进行记录就会造成不能及时的处理一些问题,从而会造成胎儿或者母亲的死亡或者是出现生命危险的状况。这些危险后果的产生大都是由于责任心的缺乏所造成。他们对于工作缺乏严谨的工作态度,未能体现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给患者造成不安全感。
1.3缺乏法律意识:一般而言,护理记录是能够反映护理过程真实情况的有效记录,也是当发生纠纷或者在对患者进行后续诊疗的一个依据。但是在产科护理中,常常由于产科工作的复杂性和多变性造成不能及时的对其医疗内容进行记录,有时候护理记录的书写不符合规范,或者是在事后摘抄、补写,这无形的为护理安全造成一定的隐患。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其原始的护理记录因此而失去法律效力而造成院方无法举证。缺乏法律意识的另一表现是,护理人员缺乏对于患者的隐私保护意识,比如在对产妇做产前检查或者手术前检查时没有注意到对病患进行隐私部位的保护。这些种种的情况究其缘由都是因为护理人员没有足够的法律意识。
1.4缺乏沟通:护患关系是否融洽是决定在护理中是否会有利于病人恢复的一个主要积极因素。但是在妇产科常常由于缺乏沟通或者因为护理人员没有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而造成许多的问题出现,如护理人员的态度引起的对于病患的心情的干扰等等。
2 产科护理差错、事故的防范对策
2.1加强安全管理的措施:加强安全管理首先要从院方做起,首先,定期的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与考核,使得产科的护理人员具有专业的服务素养,具备一定的安全护理能力。其次,作为产科的管理人员应该对护理人员有意识的开展安全意识教育活动,因为这样可以使得遵守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成为一种本能的要求。第三,对护理人员进行风险教育,使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预见可能会发生的护理风险,并尽可能的把发生风险的可能性降低,甚至使其消灭在萌芽状态。
2.2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护理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护理人员从意识上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严格的规范操作训练使其能够提高技术,让优质的产科护理成为从思想意识到实践行为上的必然选择。当然对其操作技能的管理培训,还包括书写护理文件。如何的保证在短时间内及时的记录操作过程,如何的保证其记录的可靠性都是对于护理人员在技能培训时应该选择的内容。
2.3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护理的成败决定于两个方面,一是,护理的过程是否具有专业性;其二是护理过程中是否达到了与患者的良好沟通。前者是技术层面的要求,后者是心理层面的要求。因此护理服务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良性沟通不仅仅有利于病人的病情的恢复,同时也有利于医师工作的顺利开展。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以有效的避免可能将会发生的医疗纠纷。作为护理人员一定要合理定位自己,知道如何避免自己在语言上的粗暴,以及态度上的蛮横。在术前和术后一定要与患者进行及时的沟通,并且依据病患的要求,尽量的保证患者的隐私。
3 结语
产科是发生护患纠纷最多的地方,这当然是由产科的高风险本质所决定的,要保证产科质量防止差错事故,产科护士必须加强安全管理知识的学习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从法律角度规范管理,建立健全护理操作流程,明确对待护理安全的态度,提高安全意识,打造护理安全文化。医院也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安全管理,保证产科人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从细微小处着眼,将一切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参考文献
【关键词】护理加强班 实施 效果观察 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2-001-02
Care medical ward to enhance class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Observation
ZENG Xia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Leshan,Leshan 614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Classes of nursing to enha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grated effect of a medical ward.Methods Nurses in the ward under the premise of constant, increasing early and late care and strengthening classes, select classes to enhance care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3 months of nursing job satisfaction, quality of care based on assessment scores, health evaluation scores were compared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while 12 nurses in class scheduling model to enhance satisfaction survey.Results Scheduling model patient care after the change to improve job satisfaction, quality of care based on assessment scores, quality of health education assessment scores have increased, the nurse satisfaction enhancement class scheduling model(All P
【Key words】Care to enhance classes Implementation Observation Satisfaction
2010年卫生部提出了“夯实基础护理,提供优质服务”的要求,我院护理部积极响应卫生部号召,及时下发了相关文件及要求,我科室成为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模式病房之一。作为一个综合内科病房,收治的病人病种多,老年病人多,急诊病人多,病人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自理的病人多。对护理工作来说,基础护理工作任务重,治疗任务多,健康教育要求高。怎样满足扎实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特别是晨、晚间护理以及健康教育工作,如何在现有人力资源不变的前提下,积极响应并落实卫生部要求,我科室在排班模式上作了增加护理加强班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护理加强班前的排班方法 三班制排班,白班8 :30―16:30,上夜班16:30―0:30,下夜班0:30―8:30,上、下夜班各1名护士。
1.2 护理加强班排班方法 三班制排班模式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工作要求,2010年4月我病房在三班制排班模式上增加了早、晚加强班。 早加强班6:30―14:30,晚加强班14:30―22:30,早、晚加强班各安排1名护士,白班和夜班时间不变。每周工作时间以小时计。
1.3 工作安排 由早加强班护士完成晨间护理工作,病室环境的管理工作,协助下夜班护士收治、抢救病人等工作,作为白班管床责任护士负责分管一定床位病人的治疗、护理、健康教育、心里护理等工作。晚加强班护士接早加强班护士工作,完成病人晚间护理和夜间病室的环境管理,协助上夜班护士收治、抢救病人等工作。
1.4 评价标准 比较实施护理加强班前后3个月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基础护理质量检查考核得分,健康教育质量检查考核得分。每月随机调查10个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每月检查10个病人的基础护理质量(包括特Ⅰ级护理病人)及健康教育质量,满意度调查表、基础护理质量检查考核表及健康教育质量检查考核表均由我院护理部设计。比较实施护理加强班前后护士对排班模式的满意度。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病人满意度、基础护理质量及健康教育质量的比较采用t检验,护士对排班模式满意度的比较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实施护理加强班前后3个月各项目评分比较,见表1。由表1可见,实施护理加强班后病人满意度、基础护理质量和健康教育质量的比较,均P
表1 加强班前后各项目评分比较(分,x±s)
2.2 护士对护理加强班排班模式与加强班前排班模式满意度的比较见表2。由表2可见,实施护理加强班前后护士对排班模式的比较,P
表2护士对排班模式满意度的比较
3 讨论
3.1护士缺编一直以来困扰着临床护理工作,导致基础护理工作不到位,病人安全、社会满意度受到影响[1]。我院领导非常重视护理队伍人力资源的管理,每年都在增加护士编制。临床科室在人力资源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探索更合理的排班模式,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是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的管理方法。我科室的三班制排班模式,虽然减少了交接班次数,但是实际工作中上、下夜班只有1名护士值班,病人的护理照顾,病情观察及夜间治疗全落到1个人,工作任务极重;护士夜班多,精神和体能都易疲劳[2]。往往遇到病重,新入院病人或抢救时护士难以应付,顾此失彼,力不从心,基础护理落实不到位,难以保证护理质量和安全[3]。
3.2实施护理加强班以后,由早、晚加强班护士专人落实病人的晨、晚间护理及病室管理,保证了基础护理质量;责任护士减少了做基础护理的时间,有助于全面了解掌握病人的病情动态和心理状态,及时完成病人治疗任务,减少了过去因先做基础护理让病人等待治疗时间过长而抱怨的状况;责任护士也能重点落实病情观察、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工作,保证了病人在每个时段都得到及时的关爱;基础护理的落实,治疗的及时,减轻了病人及家属的心理负担,增强了病人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实施护理加强班后,各班工作职责更加明确,有利于各班护士提高责任心,加强工作职责的落实,提高了病人对护士的信任感及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
3.3实施护理加强班以后,减轻了夜班护士工作负荷和压力,工作流程的优化,提高了护士对护理核心制度的执行力,护士通过加强对病人的基础护理与健康教育工作,增强了与病人的沟通交流,提高了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使护士工作的自信心更足,更加注重工作细节,提高了护士对排班模式的满意度。
4 小结
不同排班模式各有优势与局限性,应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以及各个病房自己的特点,探索适合护理工作需求的排班模式。护理加强班是在三班制排班的基础上改进的,目的是加强护理短板中薄弱环节的工作质量,强化基础护理工作的落实,使护理工作流程更合理化,合理调配上班人员,减少护士工作的超负荷现象,在缓解护士工作疲惫减轻压力的同时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使病人、医院、护理人员三方均获益。
参考文献
[1]郭燕红,合理配置护理人力保障护理工作质量[J].中国护理管理,2003,3(1):44.
关键词: 轻负高质课堂 运行模式 评价要素
一、问题缘起
课堂是实施轻负高质的主阵地。当前追求教学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求知欲的激发。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加强课程实施调研和管理,致力于构建轻负高质课堂,让学生的兴趣得以激发,探究的欲望得以激活,知识的社会价值得以体现。
二、构建运行模式,播撒生命种子
1.激发兴趣。
实践中,以创设“自信与兴趣、尊重与欣赏”的课堂意境为核心,在学生情感世界中传递强烈的“自信、兴趣、尊重、欣赏”的信息,有意识地既挖掘教材中有利于激发学生认知兴趣的内容,又预想到学生在课堂上可能会产生的心理反应,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状况,通过运用一切可行的方法和手段,尤其是现代化教学手段,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以最佳应激状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唤起兴趣―稳定兴趣―发展兴趣―持续兴趣,取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如问题枯燥是学生顺利学习的一大障碍,实现枯燥问题趣味化的转变将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依据教材特点为学生创设快乐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综合能力和满足个人表现欲的舞台。这种实践活动比单纯枯燥的对话操练有趣得多。
2.引导探究。
轻负高质课堂模式之所以将“引导探究”作为其核心要素,是基于对智慧的本质解读。智慧并不是抽象的,它总是同一定的问题情境相联系。可以说,没有具体情境中的具体问题,就谈不上智慧。正是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彰显人类的智慧价值。因此,教师要善于用教材做诱饵,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知识点、不同的课型和不同年龄的学生,智慧地选择教学方法,诱导学生进行探究性活动。要求诱导问题层次化:在不同情景中分设层次不同的问题;要求诱导问题开放化:激活开发性问题和活动方式,灵活解决多元性问题;要求诱导问题生活化: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自觉性,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求诱导问题操作化:“玩中学、做中学”,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在参与中得到发展。
3.重视实践。
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可以使信息不断地刺激细胞,促使思维活跃,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同时易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在轻负高质课堂里,我们重视操作活动,用操作活动启迪学生思维,使思维在操作中得到发展。越是教学的关键点,越要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建构。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教师不要做过多的干预,更不能喋喋不休或指手画脚地干扰学生的活动和思维。教师要重点扶持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他们适当指导和帮助,或者与他们共同实践。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提倡生生相互帮助、共同合作。在学生进行独立实践后,教师要适时组织好学生的各种交流,包括学生与教材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习题的交流等。在交流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善于分析、发表不同的观点,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理解更丰富与全面,并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
4.注重发展。
轻负高质课堂的价值定位就是“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这种“发展”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的现在,而且包括学生的未来,是让学生“学一生有用的东西”。因此,轻负高质课堂要从各个可能的环节落实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课堂上,教师应密切注意学生的参与状态、思维状态,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建构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更要关注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火花、灵光一现的思维碰撞才会无比完美地表现出来。注重以学生的心智或智慧的发展作为教与学的直接目的,通过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心智培育、启发和唤醒的特殊学习情境,主动参与课堂阅读、体悟、实验、探究等活动,追求学习有效知识量的增长和学生灵性与智慧的发展为正相关。
三、构建评价要素,润泽师生课堂
1.课堂环境和谐,让学生学有兴趣。
轻负高质课堂一定是“学有兴趣”的课堂。这种“兴趣”的指向是多方面的。对学科教师感兴趣――他们从心底里接纳学科教师,在低学段表现为视老师为权威,在高学段则视为可以平等交流的学科知己;对学科感兴趣――如语文课,表现出对祖国语文的强烈自豪感,喜欢阅读,喜欢作文;对课堂感兴趣――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小脸通红、小手直举、小嘴争张”。“学有兴趣”最核心的考量指标就是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状态。在时间上表现为全程参与;在广度上表现为全员参与;在深度上表现为深入思考,进入情境,呈现出多种参与方式;在效度上,自主、积极地学习,遇到困难时努力克服。
2.目标设定科学,让学生主动发展。
轻负高质课堂是知识与智慧共生的课堂――既要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又要让学生体验到智慧生成、思想沟通的愉悦;轻负高质课堂是能力与人格提升的课堂。目标设定着力体现“二细”,即细化、细致。细化就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着力理清各学科教学的学年、单元、课时目标的层级关系,准确定位;设计具体明确的课时目标,并以可观察、可测量的方式加以陈述。细致就是从学生全面发展出发,具体落实“三维目标”,以显性目标“知识与技能”为主线,夯实基础,挖掘、渗透隐性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学习探究的知识形成过程和有效学习方法运用的“过程与方法”之中,体现目标设定的学生的参与性、层次的挑战性、动态的生成性。
3.内容把握准确,让学生乐于探究。
轻负高质课堂把教学过程看做师生为实现教育和教学目的,围绕优化的教学内容,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学内容注重体现“两适”。适合就是教师根据课时教学主题的要求,在准确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找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知识的生成点、培养的技能点、情趣的激发点、渗透的育人点、合作的讨论点等,引入“生活化”课程内容,使得学生在与生活的沟通中体验。适度就是要进一步拓展学科资源、师生资源,力求把各种教学资源信息转化为自己可用的具体、生动和形象的内容,同时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以便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体验,激发学生的悟性,开阔学生的思维。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生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等方法,自主解决问题,主动建构自己的认识体系。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轻负高质课堂参与状态应该是学生全员、全程、自觉、主动参与教学各环节,“思”中参与、“说”中参与、“读”中参与、“悟”中参与,实现参与“面”和参与“量”的最大化。还应该积极参与,积极主动地探究,潜心文本,情动意发,情绪饱满,流露真情。
4.学习方式多元,让学生勤于实践。
轻负高质课堂通过优化学生参与、科学组织、启发引领、动态生成、精致讲练、即时评价等教学过程,积极倡导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精神与有意义“接受”相结合的有效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有效实现互动、策动。互动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有效设计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互动,精心组织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中相互帮助,引导学生负责地承担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使小组成员相互尊重与信任,有效解决冲突,完成合作任务,分享互动成果,实现共同发展。策动就是根据学习目标,策划、鼓励、驱动、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积极的探究心向,指导探究策略,鼓励探究思维求变、求异、求新,关注探究过程,积极评价探究结论,支持并指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元认知。
在轻负高质课堂中,学生的兴趣会得到激发,探究的欲望会得到激活,会体验到求索的愉悦和求真的快乐;在轻负高质课堂里,教师积极地投入教学改革和实践智慧的提炼,享受生命智慧和个人价值的快乐。
参考文献:
【关键词】污水处理 生物膜 中水回用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用水量、污水排放量急剧增加。据调查,全国131条流经城市河流,严重污染的有26条,重度污染的11条,中度污染的28条,部分河段污染相当严重。全国97%的大中城市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118个调查城市中,只有3个城市的地下水未受污染,北方许多城市由于超采现象严重,使地下水的硬度,硝酸盐、氧化物的含量逐年上升以至超标。
由于市政供水严重不足,一些单位为了解决生产用水,打深井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超量开采,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每年以lm左右的速度下降,按照现在的下降速度,再过5年,处在干旱地区的城市,地下水面临无法开采的危机。因此,污水回用和综合利用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对于缺水城市而言,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比开发建设新水源更为重要,更符合我国贫水的客观事实,更具有深远与现实意义。
1.火电厂用水情况概述
火电厂有相当大的供水需求。用途主要包括锅炉补充水、冷却用水、生活消防杂用水等。由于我国目前火电厂中主要采用的是湿式除灰系统,因此,除灰用水量需求也相当巨大。
由于水在火电厂发电的水汽循环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对水质的要求有很大的差别。如今火电厂向着大容量、高参数发展,对锅炉用水的水质要求也越来越高,锅炉用水中杂质含量要求至10-9级。锅炉冷却水要求是十分严格的,对于锅炉用的冷却水要求氨氮小于1mg/L,因此除了常规的混凝、沉淀、过滤等水处理方法外,还需离子交换、反渗透、电渗析等纯水制备技术,而这些技术对水质的要求很严格。经对比分析可知,生活污水经常规处理后还不能满足火电厂循环冷却水的水质要求。随着现代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各种深度处理技术可以将污水进一步净化,使其所含污染物质浓度大为降低。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及目前的污水处理技术,经生物膜法深度处理的城市污水回用作火电厂循环冷却水是可行的。
2.生物膜的构造及污染物降解机理
生物膜法是使细菌等微生物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附着在某些物料载体上进行生长繁殖,形成生物膜。生物膜主要由细菌的菌胶团和大量的真菌菌丝组成,线虫类、轮虫类以及寡毛虫类等微型动物出现的频率也较高。由于生物膜是生长在载体上的,微生物的停留时间长,生物量可达到悬浮法的2~3倍,而且硝化菌等世代周期较长的微生物也能生长繁殖。在处理系统的中,生物膜不断生长、脱落和更新,从而保持生物膜具备良好的活性。
污水通过与膜的接触,水中的污染物作为营养物被膜中生物摄取并分解,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
3.试验装置
试验所用的生物滤池由有机玻璃制成,内径为100mm,高为1980mm。有效容积是15L。它由滤料、布水系统、排水系统和供氧系统组成。其中供氧系统以粘砂块作为微孔曝气头,采用鼓风曝气方式。并且由于东北特有的温度原因,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在滤池外面包了一层保温带,以适应微生物的生长。
滤料是微生物栖息的场所,本课题试验中所采用的滤料是杭州天宇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半软性组合填料。它的理论比表面积约为1538.0m2/m3,塑料环直径d=8.0cm,塑料环间间距为2.6cm,每束纤维长6.0~7.0cm。该种滤料作用如下:
(1)能为微生物附着提供了大量的表面积。
(2)能使污水以液膜状态流过生物膜。
(3)有足够的空隙率,保证通风。
(4)不能被微生物分解,也不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5)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且价格低廉。在试验中能有较好的结果。
4.试验室条件
(1)试验用水采用梅河口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水解+CASS工艺出水,水质pH值范围6.99-7.32,COD范围30-60 mg/L,氨氮范围0.9—5.0 mg/L,碱度(TB)范围0.8—2.4。
(2)试验污泥来源。硝化菌的培养采用梅河口市城市污水处理厂生化池中的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污泥的外观呈棕褐色,污泥浓度(MLSS)大约为4g/L。
(3)试验主要仪器名称及型号:精密酸度计(HANNA pH211),精密电子天平(FA1004N),分光光度计(72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752),可调试万用电炉(4×1000W),控温仪和加热带(HQ-988-1),不锈钢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YXQ-SG46-280S),离心沉淀器(800),八篮恒烘箱(Y802A),溶解氧测定仪(JYD-1A )。
(4)试验试剂
试验用的主要试剂为:
硫酸银(化学纯);硫酸汞(化学纯);碳酸钠(化学纯);
硫酸铵(化学纯);氯化铵(化学纯);磷酸氢二钠,化学纯;硫酸,ρ=1.84g/mL;盐酸(0.01mol/L);氢氧化钠(300g/L);1%淀粉溶液;试亚铁灵指示剂;酚酞指示剂;轻质氧化镁(不含碳酸盐);戴式合金(Cu:Zn:Al=50:5:45的粉剂);重铬酸钾标液(0.1000mol/L);硫酸亚铁铵标准滴定液的配制(0.05mol/L);碱性过硫酸钾溶液;硝酸钾标准贮备液;硝酸钾标准使用液;纳氏试剂;铵氮标准溶液;铵氮标准溶液;硫代硫酸钠溶液;磷酸盐缓冲溶液。
5.温度对好氧生物膜处理效果的影响
当流速100ml/min左右,进水氨氮在5mg/L,CODCr的浓度
40~60 mg/L生物膜反应器高度1.2m时改变温度,考察温度对好氧生物膜处理效果的影响,考察指标CODCr、NH3-N去除情况,其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随温度的增加 CODCr、NH3-N的去除率增加,当温度小于20℃时,两者的去除率都不足75%,而当温度大于35℃时,两者的去除率开始下降,温度在25~35之间是生物对CODCr、NH3-N的去除效率最高平均达80%以上,所以在25~35℃之间是好氧生物膜最适宜的生长温度。
6.水力停留时间对好氧生物膜处理效果的影响
进水氨氮浓度5mg/L,CODCr 在40~60 mg/L,温度29℃,
在生物膜反应器高度1.2m时,考察水力停留时间在30~90min之间好氧生物膜处理效果的影响,考察指标CODCr、NH3-N去除率。
由表2可知,随力停留时间的增加CODCr、NH3-N去除率也在增加,当水力停留时间在60min时,CODCr、NH3-N去除率达到81.56%和86.00%当大于60min时CODCr、NH3-N去除率几乎没有增加,CODCr去除率每10min增加不到3%,NH3-N去除率每10min增加不到2%,从经济的角度考虑,最佳的水力停留时间为60min,此时的流速为300ml/min。由于HRT=Q/V,所以可推出水力停留时间和有机负荷之间的关系:
N=(ρs-ρ0)Q/v
其中N——容积负荷(kgCOD/m3 .d) Q——流量(m3/d)
V——生物膜反应器的容积
得到:N=(ρs-ρ0)/HRT
7.不同氨氮浓度进水去除率的研究
讨论取不同氨氮浓度时经生物膜反应器的氨氮去除率,证明了培养出的生物膜对氨氮的去除效率和范围,并得出了我们试验的最终结论,试验在确定了最佳温度(29℃)、最佳水力停留时间(60min)、最佳有机负荷(COD浓度为224mg/L)后,进行试验,所得数据如表3数据。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随着进水氨氮浓度的不断增加,氨氮去除率也不断的提高,当氨氮浓度达到14.5mg/L时,氨氮去除率达到最高为91.93%,氨氮浓度继续增大时,去除率开始下降。在氨氮浓度在小于15mg/L时,随着进水氨氮浓度的不断增加硝化菌可利用的底物(即氨氮更加充足)促使氨氮的去除率也不断提高;当浓度超过一定范围时,由于硝化菌可代谢掉的氨氮达到饱和,以致于氨氮的去除率下降。结果证明,所培养的生物膜在处理低氨氮进水时,氨氮去除率是很高的。特别是处理氨氮低于15mg/L时,氨氮去除率高达85%以上,能够达到预期的1mg/L以下,可用于作为火电厂循环冷却水,达到了试验目的。
8.结论
(1)在试验过程中,温度对生物膜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生化反应中主要关注的是中温菌,对于本课题,在25~35℃之间是好氧生物膜最适宜的生长温度,试验中发现29℃时,NH3-N去除率最好。
(2)CODCr、NH3-N去除率随水力负荷的增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本实验最佳水力负荷为0.76 m3/(m2·h) (进水流量为100ml/min)。在此条件下处理废水的效果最好,处理废水后的CODcr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为81.56%和86.06%。
(3)运行期间,系统内的活性污泥的形状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污泥的颜色由黄褐色变化为黑色。试验期间,污泥的总体沉降性能不稳定,偶出现沉淀后的上清液混浊现象。
(4)在适宜处理条件下,经过生物膜法深度处理的污水厂(水解+CASS)出水NH3-N浓度可以达到1mg/L以下,达到电厂回用的标准。
参考文献:
[1]张永伟,满守刚,孙家国.中国水资源紧缺原因及解决对策[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1,28(2):25—27.
[2]王维斌.影响SBR系统除磷脱氮效果的主要因素.全国除磷脱氮技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2000.
[3]许泽美.生物膜法在市政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中国给水排水.1999,15(8):24~26.
[4]虞启义等.城市污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的探讨[J].再生资源研究,2002,(1).
1 当前科技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科技管理体制和监督制约机制还不够健全和完善,科技计划项目和经费管理活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缺乏规范的项目监督和实时信息反馈机制,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科技管理工作的发展。现有的科技项目经费管理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项目实施管理缺位,项目管理和激励手段不足,项目实施过程管理分散,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二是科技项目进展的信息收集渠道和时点单一,信息收集缺乏制度化,科技管理部门对科技项目实施和经费使用的情况了解不够及时和全面;三是项目合同缺乏对项目实施过程明晰的阶段性目标和具体的技术财务指标,难以提供过程管理和考核的科学依据;四是对项目经费的预算和项目实施情况的判断以行政管理人员的简单判断为主,缺乏科学的程序和方法;五是科技计划项目的结题率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六是项目预算编制不够细化,存在弄虚作假、虚编预算、套取资金及挪用、挤占项目经费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的现象,个别项目资金长期滞留未用,造成科研经费的大量结余闲置,使国家投入的科研经费未能充分发挥效益。可以说,现有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个管理部门没有有效结合起来,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制约了项目实施过程管理的质量和经费使用效益的提高。因此,研究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项目及经费管理模式,改变过去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时序间断、监控不连续的点对点管理方式,实行科技计划项目和经费全过程系统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越来越突出。
2 加强监督管理,促进科技项目和经费落到实处
科技项目是科技计划的载体,政府的科技发展战略、科技发展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科技计划的贯彻实施得以实现,项目的选择是否科学、项目实施是否成功,项目经费是否落到实处,将直接影响科技计划项目的目标设计和执行效果,事关国家或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进程,以及社会公共财政资源的有效配置与使用效率。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对科技需求的日益提高,政府科技投入的规模不断扩大,科技计划项目由分散向集中转移,项目的系统集成和复杂程度越来越高,研发周期不断加长,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科技发展的变化。有一种说法在社会上广为流传,说科技项目不好拿,但好花,钱到手后就没什么人可管了。造成了许多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后就无下文,项目实施不落实,科技经费打了水漂。现在社会上很多单位申报项目的积极性很高,可以竭尽全力去争取项目,但是一旦项目立项了,却在实施上不认真下功夫,而且有不少项目所拿的项目经费,有多少真正用在科研上,也是需要我们认真监管的。一个科技项目即使立项正确,只要管理不善仍有失败的可能,科技项目实施的好坏,最终成果质量的优劣都和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衡量各地方、各部门科技计划管理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志。当前,在科技计划项目的运行中存在重立项、轻管理,进而造成随意处理科研经费,中断项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因此,加强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和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的管理、控制、检查力度,提高科技计划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对确保科技项目顺利有效实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进而实现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科技经费的使用效果。
2.1 加强项目立项的制约和监督,维护项目立项的公正性,保证项目的质量
传统的科技计划管理体制造成了立项权过分集中,这也是科技管理部门不正之风甚至腐败的源头。加强源头治理,确保立项公开、公正、透明,必须从项目管理的源头――立项开始,深化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决策目标、执行责任、监督考核”的要求,即项目的评审由计划部门去执行,管理由分管的业务科室执行,监督由纪检监察部门去执行,明确监察部门对科技计划申报、评审、立项、结题等关键环节进行监督。通过这些措施,实现项目立项的公开、公正、公平,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使整个科技计划管理过程每个环节相互制约与监督,任何一个部门和个人都不可能将一个不符合立项条件的项目立项,这就有效地将管理过程的权力运行和责任紧密结合起来,从体制和机制上将权力和利益脱钩,从源头上保证科技项目立项的质量。
2.2完善科技计划项目评审的监督体系
要进一步完善评审专家机制,落实专家评审评议责任制,防范评审中掺杂“人情”因素。建立统一的科技计划项目咨询、评审和验收专家库,通过专家库随机抽取制、定期轮换制、涉嫌回避制和专家信誉制等措施,进一步完善专家参与科技计划管理机制,避免人情项目和专家小圈子对评审、评价活动的直接干预。要充分发挥专家在战略、技术、经济、经费预算等方面的咨询作用,规范专家参与计划项目管理、咨询、监督的方式和程序,完善专家参与管理的机制。建立健全评价机构和评价专家的违规和失误记录档案,建立科学技术评价监督委员会。
2.3 完善科技计划项目信息公开和公示制度
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公开办事制度,在不涉及技术秘密的原则下,逐步扩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信息公开度,提高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透明度,加大公众监督。按照政务公开和保密制度的规定,对科技计划发展纲要、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计划总体目标、重点领域目标、项目申报指南、招标公告、项目受理情况、项目评审评估信息、立项信息、承担单位信息、项目执行及调整信息、结题验收和研究成果等信息,根据实际情况逐步直至全部公开。使立项程序公开、公正、透明,确保项目申请者机会均等,评审标准一致。加大竞争性项目的招投标力度,涉及政府财政拨款投入为主的技术研究开发、技术转让推广和技术咨询服务等,目标内容明确、有明确的完成时限、能够确定评审标准的重大科技项目,都应当遵循公平、公开、公正、择优和信用原则实行招标。通过对重大科技项目实行招投标,推进科技创新,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激励民间资本投资科技事业,以此完善科技管理工作,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公平竞争,提高政府科技投入的效率。
2.4 加强项目过程监管和验收
针对过去科技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重投入、轻产出,重立项、轻验收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强项目过程的监督管理,强化任务合同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委托行为应实行任务合同制管理,签订委托任务书,任务书中要明确约定任务内容、目标、权利和义务以及违约责任等,并依此确立科技计划的管理者和任务承担者接受监督制度的义务和责任。推行问效问责制度,对照目标各责任主体进行跟踪考核,以绩效评估为基础,对计划项目目标完成不力或管理不善者追究相应的责任。对能按期完成项目研究任务、实现成果转化、创造较高经济效益的单位,给予优先立项,并在项目经费上加大扶持力度,起到示范带动和促进作用;对因自身原因(自筹经费不到位,项目管理混乱,更换主要项目负责人等),造成不能完成项目研究任务或不能实现成果转化,直至项目终止失败的单位,三年内取消其承担新的科技计划项目资格,甚至追回项目经费。此外,还要对在科技项目管理和组织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级主管部门和管理部门的有关人员,给予表彰奖励。这种相互促进,相互激励的措施,不仅可以促进科技计划项目有效管理,更重要是促进整个科技进步的发展。
2.5 加强科技信用体系建设
在科技计划中引入“信用管理”机制,是科技计划管理的一个创新,也是监督机制上的一个创新,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建立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单位信誉档案,实现科技计划项目的诚信建设,对于项目申报单位弄虚作假、虚报瞒报、不按时归还有偿项目资金等失信行为,将根据情况采取通报批评、停止拨款、终止项目、取消申报资格等措施予以相应的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加快科技计划项目管理者、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项目评估专家、科技中介机构的科技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建设,要将这些信用记录形成统一的信用库,作为政府科技工作的重要决策依据。
2.6 强化科研经费全过程监督管理
要进一步强化科技经费的监督管理,建立科技项目经费全过程的监督管理机制,从预算安排、预算执行、项目结题验收等环节开展监督检查,确保科技项目顺利开展和经费的合理使用。一要建立科技项目年度财务决算制度,确保项目资金落实到位;二要建立项目预算执行过程的中期检查制度,确保资金流转到哪里,跟踪监督到哪里;三要建立项目验收财务监督制度,防止项目资金被挤占、挪用。对于不按规定报送年度财务决算,以及财务审计和财务验收存在问题的,要求责令整改,问题严重的,按规定予以暂停项目承担单位或项目负责人若干年的项目申请资格等经济或行政处罚。
2.7 充分发挥审计、监察部门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的监督制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