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1 09:58:0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血压病的防治,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血压是危害人类的重要疾病,在我国高血压的患者大约有1.2亿,老年是高血压的易感人群,在高血压人群中占有比较高的比例,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表明,高血压对于老年人的危害较年轻人更为严重,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靶器官损害以及相关死亡的危险性显著增高。
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一种全身进展性疾病。可引起心、脑、肾损害及周围血管等靶器官的损害。国外抗高血压治疗20余万人病例资料的汇报总分析证明,降低血压水平是预防卒中的根本。本文就老年人高血压防治应注意问题简要分析。
改善生活方式
高血压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减轻体重(BMI<25);减少钠盐摄入(食盐不超过6g/日);适当补充钙和钾盐;戒烟、限酒;增加运动。
降压达标可大大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率
在临床上,有效控制高血压,可预防或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中国及国际大规模降压治疗预防卒中再发研究也表明,降压治疗可使脑血管病患者的中风复发危险减少28%,并减少心脏病的发生。国际上众多文献资料还证明,降压治疗高血压伴颈内动脉增厚患者,可明显减轻或阻抑颈动脉病变,有利于预防卒中;降压治疗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可降低患者眼底病变和。肾功能不全的发生;降压治疗可减轻或逆转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肥厚,预防心脏病的发生。
控制危险因素及降低发病率
世界公认的降压目标<140/90mmHg,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值<130/80mmHg。根据临床已获得的证据,老年人收缩性高血压的降压目标水平,收缩压(SBP)140~150mmHg,舒张压(DBP)<90mmHg但不低于70mmHg。血压降到目标水平,以控制并减少与血压升高有关的心、脑、肾和周围血管等靶器官的损害。由于老年人血压轻度升高时没有症状,目前有数量巨大的高血压患者没有被发现,患者自我感觉良好,实际上已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糖尿病可引起血管病变,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可导致急性心脑肾事件发生,故降压的同时一定要定期检测血糖和血脂,把血糖降至空腹血糖<110mg/dl,餐后血糖<140mg/dl,糖化血红蛋白<7.0%;血脂降至胆固醇<100~120mg/dl,甘油三酯<150mg/dl。
硬化血管的保护
大动脉弹性检测是早期发现动脉硬化的重要指标,选择既能降压又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钙拮抗剂很重要。只有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才能有效地防治心、脑、肾、四肢血管病变的发生。
老年人高血压的治疗目的
老年人高血压的主要治疗目的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提高心脏排血量,保护肾功能,同时避免性低血压及药物性低血压等危险,重视生存质量,强调非药物治疗。老年人的肝脏和肾脏的功能较低,易造成药物的蓄积,同时对血容量的减少和交感神经的抑制敏感。压力反射敏感性降低等常易发生低血压反应,老年人心脏储备能力降低易发生心力衰竭,因此老年人使用抗高血压药物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用药量,使得血压的下降较为缓慢、稳步。在降压的过程中,要注意老年人高血压的心输出量降低、血管阻力异常的现象,减少各重要脏器由于血压的下降所导致的储备功能下降的现象,增加心脏、脑和肾脏的血流量,防止心肌缺血和脑梗塞的发生。
高血压发生心脑血管病事件,大多与血压小稳定有关。血压过高或过低都会发生,故高血压特别是中重度高血压伴有心脑血管事件发生者,一定要保持24小时平稳降压治疗,首选长效降压药物。一般在血压升高前1~2小时服药。只有保持24小时血压平稳,才能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针对高血压的治疗,首要目的是降低过高血压,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有利于减少高血压并发症,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然而,仅仅控制血压仍是不够的,还必须注意改善症状、锻炼体质和提高生活质量,这样才能得使患者生活得更轻松,更充实。
【摘要】目的:对高血压病社区防治工作的方式和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每年从社区管辖范围内抽取1000例年龄在35岁以上的居民作为研究和观察对象,并对其采取如文中所述的各类干预方法。结果:随着社区防治工作的不断开展,居民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以及对于高血压病有关情况的认识程度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效果显著。结论:高血压病的社区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只有做到综合防治,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治疗;预控
高血压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也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的高血压病患者多达6亿,其中有2亿患者在我国。卫生部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对于所患疾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0.6%、24.8%和6.2%,尚属较低的水平。为了对高血压病的社区防治工作的需求和效果进行了解,我社区自2007年起开展高血压病的防治工作,并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对社区高血压人群的有关情况和特点进行了解,以便对其行为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从而为社区健康教育、疾病控制和卫生资源分配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每年从社区管辖范围内抽取1000例年龄在35岁以上的居民作为研究和观察对象,在对其进行血压测量的同时对其家族病史、现病史以及治疗情况进行询问。
1.2 方法: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各服务站设置血压监测点,根据被选中居民的住址将其划分成不同的片区,由各服务站负责被划分区域居民的血压测量工作,对于高血压患者的综合干预在第一次测压后开始,测压方法为在患者定座位休息5分钟后测量右臂血压,共计三次,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的最终结果。对于血压异常的患者则进行非同日反复测量,以判断其是否属于高血压。社区干预的具体措施如下:
(1)健康教育:每季度对社区居民和服务中心、服务站的医护人员进行一次高血压知识的培训;保证社区服务站的宣传板内容每月更换一次。其内容主要包括高血压病的诊断方法,高血压病的危害及并发症的发生等;每户居民发放有关高血压病的宣传资料,1个体重指数计算器、1只限盐勺和一个油壶。
(2)非药物干预:首先,帮助居民制定合理的饮食及各类营养的摄入计划,确保热量来源及食物种类的多样性。同时,要求高血压病患者多吃蔬菜,少食盐、油,避免饮用烈性酒,禁止吸烟,以便将血脂和体重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其次是开展各类活动,帮助高血压病患者缓和精神压力,使其能够更好的完成自我调节,从而达到放松精神的目标。
最后就是成立高血压患者俱乐部,每周开展一次内部活动,以便病人之间进行沟通的联系,共同探讨高血压病防治的有关措施,使其逐步转变为社区高血压病的义务宣传员,同时,这样也有利于对患者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观察。
(3)药物干预:进行药物干预的原则是进行治疗必须是必要且对患者有益的。治疗时,患者先从小剂量开始服药,并逐渐增大用药量以便获得最佳剂量。当单一药物治疗无效时,再使用联合用药的方法进行治疗。同时,应该尽量使用一些长效药剂,确保患者全天候的平稳降压。另外,就是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进行个体化治疗,并根据用药效果进行更换,避免产生耐药性。
1.3 疗效判断: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有关标准,如果患者符合下列要求,则判定为降压有效:青年患者的血压值降到
1.4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的全部数据通过SPSS12.0处理和分析。
2 结果
2.1 社区居民高血压“三率”变化情况:在开展社区防治工作后,居民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变化情况详见表1。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随着社区防治工作的不断开展,居民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效果显著。
2.2 社区居民对于高血压病的认知情况:在开展社区防治工作后,居民对于高血压病的认知情况详见表2。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在实行社区干预之后,社区居民对于高血压病有关情况的认识程度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3 讨论
医学界的研究结果表明,只要采取了合理的防治措施,心血管类疾病的发病是可以被控制和预防的,所以,对于高血压疾病的预防控制就成为了降低我国高血压患者总数和高血压发病率的基础工作。在本次研究中,除了注意加强宣传教育,还对患者进行了积极的非药物和药物治疗,以便在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病认识程度的同时改善他们的生活和饮食习惯,缓解并控制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状况,从而达到预期的干预效果。
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开展综合防治有利于提高社区居民高血压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说明在以后的社区干预工作中,应该注意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并实行上门测量和定点测量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将干预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健康教育工作在社区干预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其作用是增强社区居民对于高血压疾病的认识,从而使他们改变自身不健康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也反映出了良好的健康教育将会极大的提升居民对于高血压病的认知度,促使他们健康习惯的形成,因此在未来的工作中应注意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加强。
对于高血压病的社区防治工作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社区居民患病率的下降并非是评价工作成果的唯一标准,居民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形成才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加强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普及,让居民认识到该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其发病率的降低是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实现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居民对于治疗和预防的重视程度,确保各项措施都能够顺利的执行。
总的来说,除了积极控制血压水平外,完善的健康教育和综合预控方法也是防治高血压病的重要措施,只有对其进行合理规划,才能得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 余振球.社区高血压防治[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5
[2] 冯淑琴.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0(30),156-157
[3] 陈新.社区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0(9),271-271
我们知道,高血压病是一种由遗传多基因和环境多种危险因素交互作用而成的全身性疾病,最常见的症状即为头痛、头晕、头重、胸闷、心慌、失眠,同时伴有四肢麻木,肌肉酸痛等。内因只起20%的作用,主要决定因素是环境因素即生活行为方式。
科学研究表明,通过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可减少55%的高血压发病率,对高血压患者的早期和规律治疗又可使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再减少50%,这说明75%的高血压及其引起的并发症是可以预防控制的。
当今,我国高血压及其心血管病的预防和人群防治任务非常艰巨。有调查表明,许多人的生活方式不良,如高盐饮食、过量饮酒、嗜好香烟、体力活动少懒得锻炼或根本就不锻炼等等;早期防治很不够,许多地区没有建立起防治网;有大量病人从来没有测过血压;约75%以上查出高血压者过去自己不知道;已确诊高血压者进行治疗的比例不足50%,其中血压得到良好控制的仅占3%。高血压的“三低”现象比较严重,许多患者知晓率低,即有1/2的病人不知道自己患病:服药率低,即真正合理科学服药的人数只有1/4;控制率低,即控制的发病率只有5%。而在治疗的病人中,许多病人或不愿服药,或不难受不服药,或不按病情科学服药。要知道,提高服药率及控制率是当前治疗高血压成败的关键。目前真正合理科学服药的人数只有1/4。
可见,防治高血压病的任务是如此艰巨!
高血压发病原因有几多
说到高血压病的病因,传统观点归咎于遗传、基因表达与血管活性因子异常以及精神过度紧张等因素。这些看法不无道理。
其一,遗传因素。许多临床调查资料表明,高血压病是多基因遗传,在同一家庭高血压患者集中出现,不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生活方式,主要是有遗传因素存在。遗传性高血压患者有两种类型的基因遗传:(1)高血压主基因,随年龄增长必定发生高血压:(2)高血压副基因,这些人如无其他诱发高血压病的因素参与则不发病,但目前如何从形态、生化或功能方面检测出这些遗传因素还是比较困难的。
其二,体重因素。体重与血压有高度的相关性。我国的人群研究结果无论从单因素或多因素分析,均证明体重指数偏高,是血压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三,营养因素。过多的钠盐、大量的饮酒、膳食中过多的饱和脂肪酸或不饱和脂肪酸与脂肪酸比值过低,均可使血压升高。
其四,吸烟。现已证明吸烟是冠心病的三大危险因素之一。据科学测定,吸2支烟10分钟后由于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而使心跳加快,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
其五,精神和心理因素。调查发现,从事紧张度的职业,如司机、售票员,其高血压的息病率高达11.3左右:其次是电话员、会计、统计人员,其患病率达10.2%。说明高血压病在从事注意力高度集中、精神紧张的工作,又缺少体力活动者中容易发生。
近年来,一些专家提出了新的观点。他们通过大量实验发现,四肢动物罹患高血压的现象十分少见,而在灵长类动物一—人与猿中却很普遍。于是认为直立行走可能是引起高血压的“主凶”。其道理很简单,人的直立姿态促使动脉血管经常不断地进行收缩来提高血压,以保证身体各部的血液供应,时间一长就容易产生高血压病。
想想看,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不少人长期处在紧张的工作与生活包括复杂的人际关系之中,一些人一天几乎有3/4的时间处于直立状态,岂能不容易与高血压病结缘? 血压降到多少好?
血压值处于正常范围的人也需要降压吗?最近,来自国外医界的信息对此作了肯定的回答。临床研究显示,即使血压正常,微降低仍是益处多多,可以令心脏病等心血管疾患远离你,特别年老者、吸烟者以及中风、糖尿病患者等,更要注意这一点。
道理很简单,你的血压值虽属正常,但并不理想,维持在理想水平会使你生活得更健康。当然,降压的措施不同于高血压患者,不必动用药物,主要采用减少食盐摄入量、适度进食有降压作用的食品,如芹菜,荸荠、海蛰头、菠菜、绿豆等,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等。
高血压≠高血压病
如今,许多人将高血压与高血压病混为一谈。虽然仅一字之差,但大有学问。我们知道,高血压仅仅是一个症状,不能算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即可由多种疾病所引起,如肾炎、甲亢、糖尿病、颈椎病等。这种高血压是其他疾病在发病过程中所反馈出来的一个症状,所以医学上称之为症状性高血压,但其仅占所有高血压病病人的10%左右。而高血压病则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又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约占高血压病人的90%,其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所以又叫原因不明性高血压。临床上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特征。
另外,如今有人对高血压病的称谓提出了质疑。有关专家认为,随着对高血压病发生与发展过程的研究不断深化,原来的高血压名称已不能反应和概括其本质。高血压病不只局限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还包含了诸如动脉顺应性异常,糖、脂质以及胰岛素代谢障碍,凝血机制不正常,中心型肥胖,动脉硬化,左心室肥厚等一系列病变,够得上”综合征—了。切莫简单地以为仅仅是添加了”综合征”这三个字,其三个字的“加盟”拓宽了人们对高血压这一古老疾病的认识思路,升华了近百年来的理性与感性知识,为寻找新的防治方法指明了方向,其意义不亚于当初对高血压这一疾患的发现。
维持血压稳定是个长期的“战争”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学者提出,如果采用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现在,我国的高血压患者将比现在发病人数要减少2/3;脑中风患者将比现在发病人数要减少3/4。看来,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为此,为了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我们必须加强防治措施的力度,不断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和理想控制率,并人人树立健康的意识,杜绝一切不良生活习惯,合理膳食,经常运动,保持心情愉快,常测血压,从而使高血压发生的后果如脑中风、急性心肌梗死及其它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得以控制。
让我们都拥有一颗健康的心脏和健康的头脑来生活、工作和学习!
高血压病的发病原因很复杂,但档案工作者包括操作电脑的档案工作者长期埋头苦干“久坐不动”与高血压也不无关系。本文针对档案工作者的这一工作性质,试谈以下如何防治高血压病的问题。
1 预 防
1.1 心理平衡,防大喜大悲祖国医学记载: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与内脏相关联,可使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百病丛生。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恐惧状态,易患高血压病。受到冷淡、挑剔、批评及忧虑悲伤和噪音等不良刺激也会引起高血压病。所以,保持心理平衡很重要,档案工作者要有一颗“甘于奉献”之心。要“得嘉赏未赏喜,遇抑挫未尝惧”,永保一颗平常心。另外,适度宣泄是必要的但应以引耐为主,四分宣泄,六分引耐,有利于集体功能保持平衡。机体平衡了,血压也会平衡。
1.2 低盐饮食,防摄入过量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摄入食盐5克以下。成人每天摄入食盐5克以下者,不易患高血压,而摄入10克以上者患病率明显增高。一般来说,3口之家一个月食用500克盐较为合适。据世界卫生组织32个国家52个中心调查1万人,证实尿钠排泄量越大的,血压也就越高。尿钠排泄量大,说明食盐摄入量也大。所以,一定要低盐饮食。
1.3 戒烟限酒,防反弹重来因吸烟的烟雾中尼古丁可引起周围血管收缩,使肢体远端温度下降,血压升高;吸烟还易患肺癌,奉劝吸烟者,要以坚强的意志戒烟。做为档案工作者,更要远离烟火。
饮酒者中患高血压的人比不饮酒者患病率高很多。经常饮酒者所出现的高胆固醇、高甘油酸脂、高血压、高尿酸、高转氨酶,使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况且每日饮酒量越大,血压越高。酒精可增加肾上腺皮质激素,使周围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升高。据最新资料介绍,长期喝酒,酒精还会干扰维生素B1的吸收,引起脚气病,还可以累及心脏;还可使人脾气暴燥、困倦乏力、神经过敏、喜怒无常。酒喝的适当,可舒筋活血,过量则有百害而无一利。已戒烟限酒者,一定要坚持住,切不可反弹重来,使刚养好的身体,再陷入恶性环境。
1.4 减肥减脂,防体重超标大量研究证实,肥胖、体重指数高,血压也高。肥胖使高血压危险增加2~6倍。高血压病人中60%以上伴有超重或肥胖。所谓减肥减脂,就是要限制饮食,每餐吃七分饱,“要想身体安,留得三分饥与寒”。还要注意多吃蔬菜、水果及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少吃大鱼大肉或暴饮暴食。超重患者可通过减轻体重使血压有所下降。另外,以六分粗粮、四分精食搭配摄入的饮食,就不易得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
2 治 疗
2.1 茶疗高血压病茶疗的方法很多,看你能不能长期坚持,有绿茶、银杏叶茶、苦丁茶、茶、山楂茶、荷叶茶、竹叶茶、槐花茶、首乌茶、葛根茶、苦瓜茶、莲子芯茶、决明子茶、玉米须茶、桑叶茶、鲜松针茶、灵芝茶等。上述茶疗法,可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一种,每天摄入适量泡茶,长期坚持喝,对轻微高血压病必有好处。但对较高的高血压患者,则需要药物治疗。
2.2 食疗据中华医学会推荐的(家庭医生)一书中介绍的降高血压的方法很多,其中方一:海带根39克浸泡在水里,次日早餐前30毫升饮用。海带含有钙、铁、碘等对高血压有较好的疗效、使酸性体质改变成碱性体质。方二洋葱200克,瘦猪肉100克,水发黑木耳70克,用旺火同植物油爆炒后吃,可降血压。方三核桃肉20克,核仁5克,捣细泥状,再加红糖10克拌匀,咀嚼吞服。上述方法,不妨一试。另有,醋渍黄豆,也可以防治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并有润泽肌肤的作用。
2.3 药物治疗血压较高的患者,要坚强终生服药,不能时断时续。否则,高血压病会暗损心、脑、肾等器官。服药也要科学,要合理搭配,服药之前要多次测量血压并经医生的诊断,应尊医嘱,不可盲目服药。
3 运 动
3.1 运动防治高血压,最有效的处方是运动,运动,既可防又可控;运动,不仅能降低血压,而且还能降低胆固醇,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笔者之所以单独说“动”,一是因为生命在于运动;二是运动对高血压病人和“久坐不动”的工作者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缺钙可以引起高血压
近年来医学研究发现,缺钙可以引起高血压,钙离子可以调节细胞活动,是细胞的信号分子。血液中的钙离子浓度发生变化可能影响许多细胞的功能,包括对血管阻力形成有重要作用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收缩功能。由于缺钙,体内细胞内、外的钙离子平衡可能发生变化,引起全身阻力血管的平滑肌细胞收缩增强,加大血管阻力。另外,血液钙离子的变化还可能对动脉硬化的形成有促进作用。这些因素都可能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关。研究人员在调查中发现,每日膳食中含钙量1.10g的孕妇相比,前者高血压发病率比后者高10~20倍。对一般人群而言,每日食钙量1200mg者的2~3倍。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也证实,人群每日钙摄入量与高血压水平呈负相关,即摄入钙量多者血压反而低,摄入钙量少者血压升高,人群每日钙入量每增100mg,平均收缩压可下降2.5mmHg,舒张压可下降1.3mmHg。
缺钙会引起高血压的原因
近年对高血压病与钙代谢关系的研究显示,不少高血压患者体内存在着“三高一低”现象,即细胞内钙增高,肾脏排泄钙增多,甲状旁腺激素增高和机体缺钙。①在低钙的情况下,甲状旁腺产生一种耐高温的多肽物质,这是引起高血压的罪魁祸首,称之为“致高血压因子”。而高钙饮食可抑制其产生。②高钙可降低血压和胆固醇,美国医学博士道森指出,饮用含钙高的硬水可以预防心脏病,因为钙和镁在肠道中可以将食物中的脂肪分解成无害的化合物,并迅速排出体外,从而起到保护心血管的作用。充足的钙可降低胆固醇。③动物实验证明,钙含量高的硬水能减少铅在肠道中的吸收,并可以增加尿铅排出量,减少体内铅蓄积。④高钙摄入可对抗高钠的有害作用。摄入盐过多可引起高血压等疾病。钾和钙对盐有抑制作用,补充钾和钙可促进人体排盐。血中钙离子能稳定细胞膜阻止钠离子进去细胞内,降低细胞钠
水平。减少尿钾的排出,有利于高血压的防治。
补钙的降压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中老年人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可以预防动脉硬化,并且在服用降压药的同时配合补钙,还能更好地使过高的血压下降到正常。所以,对于缺钙的人而言,长期大量地补充钙质,使血钙保持正常水平,维持平滑肌细胞内外钙代谢的平衡,避免血管平滑肌的痉挛,从而达到有效预防血管硬化、降低血压的目的。日本稻根大学的研究小组认为,适当补钙可有效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由此可知,高血压患者补充适量的钙,必将给控制高血压病情和缓解症状带来益处。国内有人给原发性高血压伴骨质疏松明显缺钙的患者,服用钙剂和维生素D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患者血压稳定,不少人减少了降压药的剂量或种类,早期轻型高血压患者甚至停用了降压药。
防治高血压病
世界卫生组织对高血压的防治十分重视,提出了以群体预防为主和早诊早治并重的战略方针。对高血压病的防治,我国卫生部调整策略,更新观念,提出了6个转变:①由专家行为向政府行为转变;②由医疗科研向预防为主转变;③由城市为主转向城乡并举;④由高层向基层转变;⑤由专业行动向群众运动转变;⑥由卫生部门向全社会转变。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结成高血压病防治统一战线。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脏并发症,是脑卒中、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我国每年因心脑血管病死亡人数超过100万,存活的患者500-600万,其中75%以上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速,高血压病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因此,防治高血压病已成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延长人类期望寿命的关键。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18.8%。根据2010年我国人口普查资料,估算目前我国至少有2亿高血压患者[1]。更令人担忧的是,我国居民对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治疗者控制率、控制率30.2%、24.7%、25.0%、6.1%。为了遏制这一心血管病的快速增长,维护人民健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高血压病的防治,控制整个人群的血压水平已刻不容缓。
高血压流行是一个群体现象,国内外经验表明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提高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社区人群对高血压知识的了解,重视高血压危险因素,是社区防治的主要任务。
1 开展健康教育
1.1 社区健康教育要因人而异:由于患者居住环境、家庭背景、职业、文化程度等有所不同,所以健康教育应做到个体化、形式多样化。
1.2 定期开展高血压健康知识讲座,发放高血压防病知识手册、健康教育处方,利用板报、宣传栏、张贴画等进行高血压知识宣传,每月更换1次内容。
1.3 内容主要包括高血压诊断标准、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危害,如何预防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定期进行家访及电话随访等形式来提高群众的高血压病防治知识。
2 生活行为方式干预
2.1 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盐摄入:钠盐可显著升高血压及高血压的发病风险,而钾盐可对抗钠盐的升高血压作用。每日食盐摄入量应在6克以下。
2.2 控制体重:超重和肥胖是导致血压升高的重要原因,而以腹部脂肪堆积为特征的中心型肥胖还会进一步增加高血压等心血管与代谢性疾病的风险。最简便和常用的生理测量指标是体质指数(BMI)和腰围,前者反映全身肥胖程度,后者反映中心型肥胖程度。最有效的减重措施是控制能量摄入和增加体力活动。以BMI
2.3 不吸烟:吸烟是心血管病和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吸烟可导致血管内皮损害,显著增加高血压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风险。
2.4 限制饮酒: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血压升高,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2.5 体育运动:定期的体育锻炼可降低血压、改善糖代谢。建议每天进行30分钟的体力活动,每周进行1次以上的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骑车、游泳等。
2.6 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长期、过量的心理反应,尤其是负性的心理反应会显著增加心血管风险。应采取各种措施,帮助患者预防和缓解精神压力及纠正和治疗病态心理。
3 药物治疗
3.1 降压治疗的目的:通过降低血压,有效预防或延迟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有效控制高血压的疾病进程,预防高血压急症、亚急症等重症高血压的发生。
3.2 降压治疗的目标
一般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收缩压/舒张压)降至140/90mmHg以下;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收缩压控制在150mmHg以下,伴有肾脏疾病、糖尿病或病情稳定的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降至130/80mmHg以下。
3.3 降压药物的应用原则
3.3.1 小剂量:从小剂量开始,并根据需要,逐步增加剂量。
3.3.2 尽量应用长效制剂:尽可能使用一天一次给药而有持续24小时降压作用的长效药物,以有效控制夜间血压与晨峰血压,更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
3.3.3 联合用药:在低剂量单药治疗疗效不满意时,可采用2种或多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HOT研究表明[2],约70%的高血压患者需要2种或2种以上降压药物联合治疗方能使血压控制达标。
3.3.4 个体化: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耐受性及个人意愿或长期承受能力,选择适合患者的降压药物。
3.3.5 长期用药:对患者进行终身治疗,并随病程进展不断调整治疗方案。
3.4 降压药的选择
3.4.1 常用的降压药有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 RB)、钙通道阻滞剂(CCB)、α受体阻滞剂5大类。应根据患者的危险因素、亚临床靶器官损害以及合并临床疾患情况,合理使用药物。
3.4.2 降压药的联合应用:两药联合时,降压作用机制应具有互补性,同时具有相加的降压作用,并可互相抵消或减轻不良反应。常用的优化联合方案有:CCB+ACEI;CCB+ARB;ARB+利尿剂;ACEI+利尿剂;CCB+利尿剂;CCB+β受体阻滞剂。次要推荐使用的联合方案: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CCB+保钾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保钾利尿剂。
4 建立健全社区高血压防治管理体系
4.1 定期普查,及时发现高血压患者。具有下列一项危险因素者,列为高危人群,应作为重点筛检对象:(1)父母双方或一方有高血压病史者;(2)体重指数超过25kg/m2 的超重肥胖者,包括少年儿童;(3)摄盐量超过10g/d者;(4)饮高度白酒超过100g/d,且每周饮酒超过4次者;(5)血压为正常高值者;(6)吸烟量超过20支/天,持续1年以上者;(7)长期高度紧张、接触噪声、情绪不稳定者;(8)少运动者。
4.2 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建立健全高血压患者人群、高危人群、社区一般人群的健康档案,分类分级进行管理,定期随访并做好随访记录。
4.2.1 高血压的危险分层:根据高血压患者分级,结合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以及并存的临床情况等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危险分层[3]。
4.2.2 分级管理:根据患者血压级别和其他危险因素情况,进行患者危险分层,分级管理。一级管理要求3个月至少随访1次,二级管理要求2个月至少随访1次,三级管理要求3个月至少随访1次。随访方式可以为门诊、家庭或集体随访等。
4.2.3 评估:每年对患者进行血压控制评估,按照患者全年血压控制情况,分优良、尚可、不良3个等级。优良:全年有3/4以上时间血压记录在140/90mmHg以下;尚可:全年有1/2以上时间血压记录在140/90以下;不良:全年有1/2或以上时间血压记录在140/90mmHg以上。根据患者的全年血压控制评估结果,结合其高血压危险分层重新确定管理级别,进行分级管理。
4.3 建立社区门诊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制度,对血压高于正常值的要在标准条件下,统一规范再次进行测量,及时发现高血压病人。
4.4 社区与医院之间建立双向转诊制度
4.5 人员培训
包括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培训。专业人员是社区防治计划实施的骨干,可通过举办高血压防治最新进展学习班和研讨会,使专业人员能不断更新知识,及时掌握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开展社区高血压防治,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让人们充分了解高血压的危害性,使人们对高血压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使居民普遍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主动预防,主动关心自己的血压或治疗效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健康教育的实施,可以提高高血压患者及社区居民的重视水平。增强自我保健意识,调整其行为向健康转变,延缓病情进展,降低复发率,减少并发症,改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21.
认识青少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特点
青少年高血压病的定义、诊断标准与成人不同 因为青少年在各生理年龄发育阶段血压值各不相同,故还没有一个固定值作为诊断标准,而采用百分位法,即非同日测量血压≥3次平均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同性别、年龄和身高青少年血压的第95百分位数来确定。不同年龄采取不同的血压标准,正常最高限如下:<6岁者<14.7/10.0 kPa(110/75 mm Hg);6~9岁者<16.0/10.7 kPa(120/80 mm Hg);10~13岁者<16.7/11.8 kPa(125/85 mm Hg);10~13岁者<17.3/12.0 kPa(130/90 mm Hg)。同时,青少年血压测量的准确性,受到测量血压时间、环境温度、血压计袖带长度和宽度、体力活动、情绪等多种因素影响,故需多次测量,不能单凭一二次测量就草率诊断青少年高血压病。
因此,在社区医院最好要具备不同型号的青少年血压测量袖套,初步测量血压怀疑青少年患有高血压时,最好建议患者到相关专业医院作动态血压监测及其他进一步检查确诊,以免误诊、漏诊或过度诊断。
青少年高血压病临床特点是症状大多不典型或没有确切症状 低龄的儿童可以表现为烦躁不安、哭闹、过于兴奋、易怒或夜间尖声哭叫等,有的患者发育停滞;年龄较大者其非特异性头痛、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等往往与所谓感冒、神经衰弱、心理性格问题、自主神经或内分泌功能失调,以及各个系统疾病相互混淆,容易被误诊、漏诊;而血压明显增高的青少年高血压病患者可表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烦躁易激动、乏力和嗜睡、虚脱或晕厥等等神经系统或全身症状,甚至可发展为惊厥、昏迷、视力障碍等高血压脑病症状;病程长的患者与成人一样可以出现脑、心、肾等靶器官损害和功能障碍,或者青少年时期患高血压,症状不明显而成年后出现靶器官损害时才诊断高血压病,因此,有的成年高血压病可能就是青少年高血压病的延续,或一度血压稳定后到了成年期又升高。所以,社区医师要对青少年高血压病的表现不典型性有一定的警惕性,以免漏误。
白大衣高血压(WCH)不容忽视 通俗地讲,这种现象是病人一到医院测量血压就升高,离开医院回到家中血压就正常的现象。青少年中的WCH大样本研究在国际上还很少见,国内笔者曾经研究对诊所血压诊断的成年高血压患者216例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发现38例为WCH(18%),但我国尚无专门青少年WCH研究报道。
Hollrw等研究354例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平均14.6岁),其中偶测血压(CBP)升高但动态血压正常的WCH占68%(240/354),提示青少年糖尿病中的WCH也比较多见,说明对CBP升高的青少年常规使用动态血压监测鉴别WCH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尤其在CBP临界或轻度升高的青少年中WCH发生率更高、更需要鉴别,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
可见,社区医院在没有动态血压监测设备的医疗环境下,要鉴别WCH很困难,但是不鉴别又容易造成错误的或者过度治疗,因此,建议社区医生采取两个办法应对,一是让病人到上级医院诊断,二是让病人观察家庭血压,如果诊所血压升高而家庭血压正常,就可以诊断为WCH病,采取非药物疗法干预为主。
青少年高血压病分型 青少年高血压仍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2种。有明确病因所致的继发性高血压在青少年中较成人更常见,积极寻找并消除病因后,有望根治高血压,故尤其需要重视。病史和实验室检查对于发现高血压的继发性病因很重要,青春期高血压以原发性占优势、年龄小而血压升高明显者继发性高血压可能性大,需全面鉴别。常见继发性高血压病因包括肾脏、血管、内分泌、药物等多种原因,其中以肾脏因素最多见(占80%左右),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动脉狭窄、肾上腺增生及肿瘤等。
青少年高血压病的发现,需要加强体检 目前,中老年人定期体检的重要性已经深入人心,许多健康者也具有定期体检的自觉性。但是,生活中青少年仅仅只有部分人员在升学、当兵的时候会例行参加体检,从而发现问题。如果提前一些年定期体检、早期治疗,既能够增进健康,又可以避免升学受限。所以,青少年定期体检,这是一个很薄弱的环节,需要大力加强。
专家提示
就青少年高血压病的不典型性特点,至少下面这些要点,应成为社区医师着力思考、督促青少年体检的重要提示:其一,儿童及青少年原发性高血压有家族史者>50%,所以如果社区医师诊治的成年人高血压家族史明显,应该提醒其子女体检;其二,>50%的儿童及青少年高血压伴有肥胖,所以,社区医师遇见肥胖症的青少年,应该常规测量血压;其三,对有明显社会环境因素不良刺激,如家庭不和,父母离异的青少年应注意血压测量;其四,对有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动脉狭窄、先天性泌尿系畸形、先天性主动脉狭窄、肾上腺皮质增生、肾上腺肿瘤等泌尿系、心血管、内分泌及神经系统疾病的青少年应测量血压以明确有否继发性高血压;其五,对一些父母、老师认为有“身体不好”、“学习问题”的青少年,应该体检测量血压。
把握青少年高血压病的社区防治策略
青少年高血压病的社区防治策略应该是以预防为主、谨慎确诊、个体化处理,不要因为偶然一次血压升高就冒进采取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必须按高血压诊断程序谨慎检查,排除WCH病、继发性高血压病后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病再进行药物治疗。
青少年高血压病预防策略
其一,预防肥胖是预防青少年高血压的关键因素:我国青少年肥胖率约10%,而肥胖者伴高血压的发生率为正常儿童的3倍;其二,监测遗传因素是预防和早期发现青少年高血压的哨点:高血压病是遗传相关疾病,高血压患者的后代患高血压病的发病率是血压正常人后代的5倍,所以社区医师对有高血压病家族史的青少年应该特别注意甄别;其三,纠正不良饮食是预防青少年高血压病的基础:调查发现,60%~70%的儿童长时间摄入高盐、糖、脂肪及低钙、低维生素和低纤维素食物,这种“三高三低”的食谱,是典型危险因素之一;其四,改善紧张、缺乏运动状况是减少青少年高血压病的推手:学习压力、精神紧张、睡眠质量差容易引起内分泌失调,从而导致血压增高。所以,社区医师要瞄准这些预防靶点进行宣教、健康干预,建立易患青少年档案进行针对性预防。
青少年高血压非药物治疗策略 与成年人高血压病的策略一致,但有一定特点。其一,加强体育锻炼、肥胖者减轻体重有助于降低血压,一般规律是体重每减少10 kg,血压可下降6/4.6 mm Hg,这个策略的重要性比成年人更大,否则,肥胖将使青少年高血压病陷入恶性循环;其二,控制饮食总热量、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含钾高、低动物脂肪、少胆固醇的食物及新鲜蔬菜,限制饮食钠盐摄入,但青少年高血压病病人的依从性比成年人更低,执行难度大,需要很大的宣教强度干预;其三,营造宽松环境,以良好心态对待学习、工作、生活和人生事件,避免精神过度紧张、保证充足睡眠有助降压;其四,生物反馈疗法,作为一种非药物、心理行为疗法,对于高血压、WCH以及其他心身疾病均有治疗作用;其五,不吸烟,少饮酒;其六,紧张、睡眠障碍可以使用中医药辨证调理或镇静剂。
如果经过3~6个月非药物治疗无效,或症状明显、已发生靶器官损害,则应及时采取必要的药物治疗以控制血压,减少远期并发症。
青少年继发性高血压治疗 疑为青少年继发性高血压者,千万不能只用药物治疗掩盖病情,应到上级医院明确病因,及时经过手术等方法祛除病因才能治愈高血压病。
青少年WCH病治疗原则 主要是长期采取与青少年高血压预防策略、非药物治疗策略一致的措施,暂不用降压药物,并密切观察、随访血压变化,如果存在容易紧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可以适当使用谷维素、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加以调节。
青少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治疗策略 面对一个青少年高血压病人,如果社区医师认真观察、并且经过上级医院检查排除了继发性高血压和WCH,青少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诊断就成立了,不论患者症状是否明显、只要血压程度比较高、有靶器官损害或合并糖尿病、非药物治疗6个月无效,就应该在积极地进行上述非药物干预措施的同时采取积极的药物治疗。
虽然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CCB)和利尿剂都可使用,但基于青少年高血压特点,原则要使用疗效好、服用方便、不影响发育、常规剂量下不良反应小的药物,从单一用药、小剂量开始,故常首选ACEI、ARB或CCB;利尿剂或β受体阻滞剂常用于重症或联合使用,长期用药应注意血糖、血脂等的影响;其他个体化用药原则与成年人相似,但是剂量更应该个体化。
重视青少年高血压病的社区康复治疗
关键词:基层医院;高血压病;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R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342-01
高血压患者不提早的进行预防或简单医治,会迫使病情加重恶化。根据当前现状,各医疗机构也开始进行相应的举措,进一步完善医疗设备以便于更好的服务高血压患者以及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1]。特别是在基层医院,如果能够很好的控制和防治高血压,就可以有利于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疾病。
1 高血压疾病目前形势和长远分析
在各类慢性心血管疾病中高血压的发病率较高,而人们对此的警惕性却较低,所以就算是在此病情出现前兆的情况下表现也较为懈怠,对药物也没有进行规范性的使用甚至彻底杜绝服药治疗。所以对高血压疾病的控制难度也加大再加上人们对此的认识较浅所以给治疗上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迫于这样严峻的局面各基层医疗机构也开始大幅度的进行宣传普及,随着宣传呼声的加大,人们也开始对高血压病有所关注甚至去主动了解。再加上目前医疗技术的显著进步,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高血压的发病情况。无论是现阶段还是从长远来看,高血压病的治疗都是一项重要任务,要将治疗与预防工作齐头并进不容懈怠。
2 基层医院对高血压病的防治对策
2.1 进行思想普及:定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走访调查了解病人药效情况,并对当事人现时情况给予一定的建议以及加强与患者的联系以便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健康。在基层医院内部加大对高血压病的重视并且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大幅度宣传,对于不同教材的宣传也要做到适时调整,使患者本身能够及时了解到最新的高血压治疗情况,从而更好的达到高血压的治疗效果。
2.2 加强用药的规范性:减缓高血压病情以致恢复健康状态最根本途径就是对药物的合理服用,科学用药才能达到治疗疗效。根据病人病情实况的区别对药物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可无论是重度患者还是轻度患者都必须依照医生的建议和药物使用说明来进行服药。当然是药三分毒,要定期与医生联系做相应的身体检查以免药物过敏或中毒,做好各方各面的准备。
2.3 依据个人情况科学治疗:患者有轻重之分,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在对患者进行治疗中对药物要进行仔细审核以免过量,而且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可以做相应的改善和调整,在经反复研究和试验后,确定无误再使病人服用[2]。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可分为轻度和重度,所以在治疗中也要分开进行,适当的疗程用药后也要定期检查以免有药物反应甚至病情恶化。科学治疗还要考虑到病人自身生存环境,做相应适宜的治疗举措。治疗后,也要走近病人获悉药物疗效,对于一些恢复较快较好的前期患者也要多多走访,及时了解患者的血压情况,从而做好防范工作。这样科学的治疗法也可以更好的完善治疗方案和健全医疗体系。
2.4 在饮食方面要适当合理调配:第一,要对饮食进行适当的控制,拒绝各类美食对自身的诱惑,以免体重大幅度增长随之带来血压的升高。第二,胆固醇的增多时导致动脉硬化甚至高血压疾病的罪魁祸首,所以对摄入的食物要进行合理选择,尤其是一些高蛋白的食物,加上各自体质的不同,发病率的高低也因人而异。所以合理调配食物在高血压中的隐性作用不容小觑。第三,合理服用维C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所以尽可能多的有效食用含有维生素的食物,而且由于高血压病症的发生,其相当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由于内部胆固醇过高,所以降低胆固醇对降低高血压发病率有很大的作用[3]。而维C的合理摄入可以降低胆固醇的占用比例,强化心血管功能。同时也要加大水份的补充,降低血液的粘稠度,调节体内血液循环。第四,高血压作为传统的慢性心血管疾病对其医治起来相对困难,除了医疗机构给予一定的帮助外其患者本身也应对自身身体所需进行及时补救。在高血压患者中,所含蛋白质较低,要每天合理的摄入如鸡蛋牛奶等含钙量较高以及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在此同时,也要减少对盐的食用量,因为盐内部所含的钠成分会在一定程度上恶化身体内部的部分动脉[4]。所以要双管齐下,对所需食物进行有效合理摄入,而对危害性极高的食物要尽可能的限制,以达到高血压病的更好治疗。
2.5 尽可能多的进行自身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多做运动可以促进体内血液循环,强大心脏对整个动脉血管的传输功能。由于烟酒中所含的成份对血液循环和心脏跳动规律有很大的负面作用,所以患者本身还需要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坚决抵制对身体有极强危害力的食物和烟酒。进行合理的锻炼可以平稳心跳速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压。在内调和外运的双重作用下可以使心率平稳的运转,使身体内部环境达到稳定水平,高血压这一慢性心血管疾病也会受到更好的控制。
3 讨论
综合高血压病从初期诊断到研究治疗这一全过程,其基层医院的宣传作用也相当重要,所以要加大相关宣传力度。在此基础上对高血压病本身也要进行科学研究,抓其祸根从最根部着手,将治疗工作做到位,将服务意识放在最前方。这也要求医疗组织要深入患者内部进行考察,将高血压疾病研究治疗工作做到最好,使整个医疗体系得到更好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王辉,邓咏梅.健康教育在高血压病治疗中的作用[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3):485-487
[2] 孔灵芝,胡盛寿.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06[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