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0 10:36:2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传染病产生的原因,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幼儿入园需查验预防接种证
二、查验范围:所有入园新生
三、查验时间:幼儿办理新入园时进行
四、查验内容:
1.有无预防接种证。
2.国家免疫规划五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及风疹疫苗完成情况,其免疫程序按省卫生厅的规定要求执行。
五、将查验情况登记在《新希望幼儿园幼儿接种证查验登记表》中,凡无接种证的,责令家长到居住地的预防保健机构办理或补办《接种证》。
六、发现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受种的儿童,书面通知家长,并配合接种单位督促其监护人及时到接种单位补种。
七、幼儿完成补种和补证后,要将补种信息及时登入《新希望幼儿园幼儿接种证查验登记表》并存档,同时将此表交接种单位。
八、对因落实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不力而导致幼儿园相关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将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相关责任。
2020.2.4
幼儿园应急接种操作规范应急预防接种就是在发生了某种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对疫区内的易感者进行的紧急接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应急预防接种”。
应急性接种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疫苗选择准确
应急接种的疫苗必须是产生免疫力快,接种后产生免疫力(即对机体起保护作用的时间应短于该病的潜伏期。另外,应注意选择对潜伏期病人注射后没有危险的疫苗如麻疹疫苗、小儿麻痹糖丸、白喉类毒素、百日咳疫苗等。而乙脑疫苗、卡介苗一般不用于应急接种。疫苗使用不当可引起发病或加重病情。
二、接种范围和接种对象选择要适当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来确定疫区、易感人群及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
三、接种时间愈早愈好
如果发病的时间短于先天免疫力产生的时间则达不到控制额定的目的。
2020.2.4
师生晨午检制度一、每天统计患病幼儿人数及情况,确保有疫情立即报告,同时要及时做好清洁消毒、切断传染途径。
二、保健室是晨检工作的督促管理部门,应具体做好晨检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三、学校各班主任为本班幼儿健康情况检查报告第一责任人,负责本班幼儿的晨、午检工作;托幼机构的保健老师为第一责任人,负责园内幼儿的晨、午检和报告工作,托幼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人员协助园医(保健老师)。
四、晨午检时间 :在每天上午8:30与下午2:50之前完成幼儿的晨午检,同时,保健医生填写《晨午检登记表》,各班班主任填写《幼儿缺勤排查登记表》。
五、班主任、保健老师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幼儿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幼儿出勤、健康状况。做到“一看、二问、三摸、四量”。一看:肤色、有无皮疹、情形;二问:有无腹泻、腹痛、发热等不适症状;三摸:有无发热、发冷;四量:必要时量体温;并做好记录。发现幼儿有发热(体温超过 37.5℃)、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眼结膜充血、腮腺肿大、咳嗽或身体异常等传染病早期症状以及疑似传染病,保健老师要及时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
六、严格执行疫情日报告及管理制度。
(一)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前,班主任要将晨检结果向校医(保健老师)报告;若班级的幼儿,无人出现上述症状,亦要实行“零”报告制度。
(二)发生疑似传染病的幼儿必须回家或在幼儿园专设隔离室隔离,及时诊治,不得带病上课;患有气管炎、胃肠炎等常见病、慢性病的幼儿,在发病时期,以幼儿身体健康为主,指导就医,劝其回家休息治疗,不带病上课,以免贻误病情。
(三)保健老师每天根据晨检情况及时进行汇总,如发现聚集性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不明原因疾病的,按照流程和标准,及时报告。
(四)幼儿园发生疑似传染病、疑似聚集性疫情或暴发疫情时,班主任或保健老师应在每日下午第一节课前增加午检,内容同晨检。发生传染病的班级幼儿在该传染病的最长潜伏期内,与其他班级幼儿在用餐、游戏和户外活动时要相对隔离。
(五)在传染病流行的高发季节,幼儿园应尽量避免举行春游、秋游、运动会、晚会等集体活动。如不可避免的,幼儿园在活动前应加强晨、午、晚检,充分隔离传染源,及时规范处理公共场所呕吐物,避免疾病传播流行。
(六)在晨检时间以外,师生、教职员工中发现有疑似传染病患者,均有责任及时向健老师报告。
(七)因晨检不落实责任制,或落实不到位导致幼儿园或班级出现传染病疫情,对事发幼儿园进行倒查,对缓报、瞒报、漏报者追究法律责任。
2020.2.4
因病缺勤与病因追查登记制度为了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检测体系,幼儿园教师应负责对缺席儿童情况逐一登记,查明缺席原因并进行跟踪观察、随访,及时发现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确保在第一时间能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针对家访登记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家访频率:
对一天不来园的幼儿要进行家访,并有记录。对生病的幼儿要了解疾病的症状、诊断的结果、发病日期、就诊日期、诊断日期、就诊医院。
二、家访形式:
1、电话访问或咨询联系等;
2、幼儿家长自行请假等;
3、上门家访关心慰问等;
三、家访登记:
1、对缺席儿童的缺席原因,班级教师应及时、准确地进行记录、反馈。
2、发生传染病的患儿,保健教师及班级教师必须共同上门进行家访,宣传防病常识,帮助幼儿早日康复。
3、当班级发生同种病例2例或以上要及时做好《病因排查登记表》并上报镇中心校。
为规范我园传染病管理,防范流行性疾病在我园暴发流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幼儿入园需查验预防接种证二、查验范围:所有入园新生三、查验时间:幼儿办理新入园时进行四、查验内容:
1.有无预防接种证。
2.国家免疫规划五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及风疹疫苗完成情况,其免疫程序按省卫生厅的规定要求执行。
五、发现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受种的儿童,书面通知家长,并配合接种单位督促其监护人及时到接种单位补种。
六、幼儿完成补种和补证后,要将补种信息及时交靖安中心幼儿园查验,同时将此表交接种单位。
七、对因落实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不力而导致幼儿园相关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将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相关责任。
2020.2.4
幼儿园卫生管理制度一、环境卫生
1.建立健全室内外环境清扫制度,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分片包干,定人、定点、定期检查。
2.幼儿玩教具要保持清洁,定期要消毒、清洗。
3.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冬天也要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室内有防蚊蝇、防暑设备。
4.厕所清洁通风,定时打扫并消毒。
二、个人卫生
1.幼儿每人一巾一杯,日常生活用品专人专用,做好消毒工作。
2.幼儿饭前便后要洗手,用流动水或干净水洗手和洗脸,经常保持清洁。
3.饭后漱口,教育幼儿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
4.要求幼儿每周剪指甲1次,每天带干净的小手绢。
5.要求幼儿服装整洁,被褥勤晒,床单每月洗1次。
6.工作人员个人卫生,经常保持仪表整洁,勤洗头洗澡,勤剪指甲,幼儿开饭前用肥皂洗手。
2020.2.4
幼儿园预防接种管理制度(1)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经常性的疾病预防工作。
(2)按年龄及季节完成防疫部门所布置的预防接种工作(要求麻疹、脊髓灰质炎的接种率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百白破、卡介苗接种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建卡率在百分之百。凡有禁忌症者不应接种或暂缓接种。
(3)及时了解疫情,发现传染病要及时报告,做到早预防、早发现、在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实行及时正确的检疫措施,对所在班级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对接触传染病的儿童立即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并按各种传染病规定的检疫期进行检疫。检疫期间不办理入托和转托手续。积极采用各种办法防治疾病,降低发病率。杜绝脊髓灰质炎、白喉、麻疹、猩红热、百日咳的发生,控制肝炎的暴发和续发。
(4)在传染病流行期间不要带幼儿到公共场所。
(5)加强体格锻炼,增强儿童体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2020.2.4
传染病发后教室、生活场所消毒制度为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做好幼儿园传染病发生后的消毒工作,防止幼儿园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和蔓延,特制订消毒制度。
一、消毒时间
每天放晚学后,消毒人员对学校重点部位进行消毒。持续一周。
二、消毒范围
学校所有教室(地面、桌椅、门扶手等)、走廊、宿舍、厕所以及手可以触摸的地方都要进行彻底消毒。
三、消毒药品浓度配置、
使用1:100的84消毒液或用二氯异氰尿酸钠每20克(1小袋)兑8000毫升水(浓度为0.05%)。
四、消毒方式方法
放晚学后消毒员对地面、桌椅、门扶手先用消毒液进行第一遍擦拭,第二天早晨学生到校前再用清水进行第二遍擦拭。
五、消毒员设置
学校指派专人负责每天消毒工作。学校分管领导监督、指导消毒员消毒工作。
六、消毒员要每天将消毒情况填入《学校消毒情况登记表》。
2020.2.4
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制度为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疫情报告规定,特制定我园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如下:
1、我园由时佩蓓同志具体负责传染病疫情登记和报告。
2、传染病疫情报告员要积极参加县教育局及卫生部门的培训,培训合格方可上岗,传染病报告员未经上级领导许可,不得随意更换。
3、传染病报告员有权对辖区内的班级和个人进行传染病预防、治疗实施监督,定期检查,有权对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行为提出处罚建议。
4、传染病报告员应有传染病登记本,做好登记项目齐全、材料完整。
5、幼儿园要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要认真填写传染病登记本,并及时上报。
6、传染病报告员必须按照法定时间进行传染病报告,不得迟报、漏报、瞒报或谎报疫情。
7、传染病报告要加强责任心,对玩忽职守、瞒报或谎报,不按时报等造成传染病传播或流行的,要给与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追究其法律责任。
2020.2.4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为加强幼儿园传染病疫情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幼儿园内的发生与流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务院《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为严防传染病疫情在幼儿园的传播流行,确定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登记与报告工作。
二、幼儿园疫情报告要依法履行职责,一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要按照下列要求向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向教育局报告。
1.在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等,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当幼儿园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人时,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疫情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4.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痛病或其它发生公共卫生事例,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三、学校疫情人发现传染病人或传染病疑似病人时,不得隐瞒、谎报或缓报,如因疫情报告人玩忽职守造成幼儿园内传染病传播流行,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020.2.4
传染病管理责任制为推进我园健康、稳定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落实责任制,及时发现问题和整理隐患,扎扎实实做好我园安全工作。
1、责任制:
园长是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的第一负责人,负总则。
层层落实责任制,明确责任人为各班班主任。
2、追究制:
原则: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不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教训不吸收不放过。
3、措施:
(1)实行一票否决制,依法严肃处理事故责任人。
(2)对存在失职、渎职的行为,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严重危害社会的,立即上交司法部门处理。
2020.2.4
幼儿园传染病后停课复课制度为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做好幼儿园传染病发生后的隔离工作,防止幼儿园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和蔓延,特制订停课复课制度。
一 、停课要求
严格按照卫生部门的要求:若发现一两个传染病者将立即对发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并立即让发病者停课,若在一个班级同时发现四个以上传染病者应立即对整个班级进行停课。
二 、停课时间
严格根据各类传染病的隔离时间要求及卫生院对幼儿园的停课时间指令。
三、 复课要求
发病者在规定的隔离时间后,并在制定医院复查开痊愈证明后方可复课。
四 、复课要求
【关键词】传染病;预防;原则;思考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380-01
我国人口众多,必然会产生这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当前时期下我国人口的健康问题着实令人堪忧,表现得尤为突出的就是传染病在我国人口中的肆虐传播。所谓传染病就是指危害人类健康并且在人群中通过各种介质或者载体进行传播的一种疾病。它的主要特点为:发病率高、流行面大、危险性强。根据医学上的分类,可以将传染病分为如下三类:甲、乙、丙三类传染疾病。这种分类的依据就是按照它的传播速度、危险性大小以及病情的传播方式进行分类的,这样分类的意义在于明确传染病的分级,可以实行对应的分类管理,管理的效率提高了,那么对于传染病的防治与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传染病的发生频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而且也开始变得难治疗、难控制、传染性大以及突变性快。如在2003年发生的SARS以及2009年发生的H1N1禽流感,都是危害程度非常之大的传染性疾病。有资料显示,每年我国传染病发病增长率为12.5%。这个数字是令人触目惊心的!这就是当前时期下我国传染病的现状。
1 对我国传染病的治疗方法的思考
传染病在治疗方面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一般而言,需要遵循治疗与预防相结合、病原治疗与支持、对症治疗相结合以及中西医治疗相结合的原则,这也常称为“三结合”原则。只有遵循了上述3个原则,传染病就一定能够进行有效地控制。
1.1 对常规性治疗方法的思考
一般而言,传染病的治疗方法还是遵循较为普遍的治疗方法而进行的。所谓一般治疗指的就是并未针对病原而只是对机体具有支持与保护的治疗。常规的传染病治疗的主要过程或阶段分为隔离、护理以及饮食方面的控制。隔离目的是为了能够使传染病不在人群中继续传播下去,护理就是对患者进行身心方面的呵护和慰藉,现在用的多的就是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在传染病的治疗和控制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俗话说“病从口入”,我们的口是直接与食物相接触的,因此,控制传染病还应该注意饮食上的控制。然而有时某些传染病的危害性较大,而且非常易于传播,例如在2003年的非典以及2009年的禽流感,都是危害性非常之大的传染病,而且传播和变化速度都比较迅速。对于这样的重大传染病的肆意流行的时候,那么上述3个过程是必须的,然而,笔者认为如果在治疗这些危险系数较大的传染病时仅仅使用常规治疗的3个过程,那么将不会很有效地对病症进行控制,常规治疗只是形式化的、表面化的对传染病进行治疗,对于稍有点严重的传染病,那就会变得非常之被动。对于那些传染性强、发病率高、危险系数大的传染病而言,应该对病原以及发病机理进行明确地认知,这样才能够很好地对这类传染病进行治疗和控制。
1.2 传染病的病原及机理方面的治疗的思考
笔者认为,虽然常规方法治疗传染病比较简捷,然而却藏着一个十分危险的情况,那就是:由于缺乏对传染病的病原进行探索和研究,那么对于某些棘手的传染病,治疗方法就不适用了。因此,对于传染病的病原以及机理方面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传染病病原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抗生素疗法、免疫疗法、临床疗法等。例如手足口病,首先它主要在儿童人群中发生,为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均有此病的报道。对于其病原的探究,需要通过对它的症状的临床表现进行着手,然后一步步的探寻出发病原因:引发手足口病的主要是肠道病毒,而且还要进一步弄清楚这种病毒的几种型号和可能存在的变异体,并总结出最常见的是什么型号的(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对传染病的病原有了一个很好地掌握之后,这就为治疗提供了依据,也减小了传染病的风险性。
2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清楚地知道,经常性地按照上述思考方式对我国传染病治疗的各种治疗方法进行思考,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具体表现在如下几点。
(1)对我国传染病治疗方法进行思考,是现代社会对医务工作者尤其是传染病方面的医务工作者的内在要求。
(2)对我国传染病治疗方法进行思考,可以为现代传染病治疗的方法进行合理和科学地比较,可以促进传染病学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友限 ,陈明春 ,王耿 ,等 .不同标本 EV71和 CoxA16检测对于手足口病重症患者的临床意义[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10 ).
[2] 王永怡,张玲霞,王姝. 病毒性传染病的防控[J]. 中国病毒病杂志. 2011(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选2014 年1 月~ 2015 年2 月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学生400例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200 例)中男114 例,女86 例,年龄18 ~ 60 岁,平均(36.28.1)岁;对照组(200 例)中男118 例,女82 例,年龄18 ~ 62 岁,平均(36.68.2)岁。两组学生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干预方法
学生体检之前均给予体检协助并给予常规干预管理,包括检测指导、环境介绍等措施。观察组学生则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具体如下:
(1)护理人员为学生讲解有关传染病的具体健康知识,包括其具体类型、诱发原因、传染途径、病情发展、疾病危害、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多项内容,同时结合学生自身当前体检传染病的类型以及学生生活方式为其讲解病情发展的病发原因、具体流程、最终危害、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多项内容,使学生对传染病的病情、治疗、护理、生活等均有较为清楚的认知,更好的遵从医生、护理人员的指导而完成相应的学习、检测工作。护理人员在疾病讲解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年龄、文化程度进行分层次讲解,结合医院制作的健康宣传手册并采取1 对1 的方式进行口述指导以及集体讲座指导等方式。
(2)护理人员针对学生对有关传染病病情发展造成的危害、治疗周期漫长等原因产生的忧虑、恐慌等不良心理进行进一步疏导,在常规心理疏导的基础上结合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为其树立理性看待的心理,使学生能够始终以理性、乐观的态度面对医生以及护理人员的相关要求,积极配合、协助医生以及护理人员观察自身病情变化并时刻注重自身生理、心理、生活的调节,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以及作息时节,密切记录自身在临床症状上的相关变化。
(3)护理人员将健康教育应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结合学生的生活方式、内容等进行相应的健康干预。以学生生活中的饮食为例,护理人员应该结合学生当前生活方式、基础疾病以及实际需要为其制定良好恰当的饮食方案,注意学生日常饮食中的禁忌内容并尽量减少对学生呼吸道的不良刺激。具体来讲,护理人员应当叮嘱学生尽量减少其日常生活中辛辣、刺激类食物的饮用,学生应该多饮水并多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食物类型。再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为例,护理人员要求学生保持适当的脑力消耗并维持适量运动状态,积极于室内、室外循序开展身体锻炼工作,严禁学生抽烟喝酒。
1.3 观察指标
使用我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统计学生对传染病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问卷内容包括学生一般资料、传染病传染途径、传染病预防知识、传染病治疗知识、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诸多内容。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8.0 进行统计处理,表达方式包括计量资料 (x-s )与计数资料(%)两种类型,检验方式则分别为t 检验和 2 检验,若最终P 0.05 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学生健康知识问卷得分(92.54.8)分;对照组学生健康知识得分(66.710.6)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
关键词:传染病;疾病种类变化;管理建议
德阳市人民医院感染科属市重点专科,正在创省重点专科,科室拥有病床92张和设备先进的分子生物实验室,主要收治具有传染性的感染性疾病和具有非传染性的感染性疾病。2009~2013年感染科病房设置62张床位,2014年科室设置92张床位。本文对德阳市人民医院感染科2009~2014年具有传染性的住院患者病种的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部分常见传染病的防治策略提出了相关建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09~2014年德阳市人民医院感染科各病种病住院患者的人次。
1.2研究方法 回顾性研究和分析2009~2014年德阳市人民医院感染科每年收治的传染病病种变化。对每年各类传染病住院患者的人数进行统计,计算出每种疾病在各时段的住院构成比。对部分常见传染病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
2结果
近六年来肝病、肺结核在感染科传染病中分别占前两位;结核性胸膜炎由第三位逐年降至第五位;腮腺炎由第四位逐年降至第九位;手足口由第七位逐年升至第三位;艾滋病逐年升至第五位,见表1。
3讨论
3.1传染病防治刻不容缓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衣原体、立克次体等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从本科室近6年的传染病收治情况来看,虽然存在未收治的某些传染病如白喉、脊髓灰质炎等,以及一直处于低发状态的某些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狂犬病、疟疾等,但每年收治的传染病总病例数除2012较2011年稍有下降外,每年曲线呈上升的趋势(图1),故传染病的防治刻不容缓。
3.2病毒性肝病 德阳市人民医院感染科2009~2014年主要收治的传染性疾病为病毒性肝病、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手足口、艾滋病5种疾病。各种病毒性肝病始终高居感染科住院传染病病种的首位,其中包括甲、乙、丙、戊型病毒性急、慢性肝炎、重型肝炎、代偿期及失代偿期肝硬化、肝癌等。由此可见,病毒性肝病仍然是威胁德阳市人群健康的主要传染病。
3.3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行性腮腺炎、水痘均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近6年来发病总数排名前10位。流行性腮腺炎以学龄期儿童多见,常因并发脑膜脑炎、胰腺炎、炎等并发症收治人院;水痘为学龄期好发,且临床过程较轻,大多可自限,不需住院,但婴幼儿或成人水痘临床过程偏重。根据小学和幼儿园儿童高发,因此在此类场所应加强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的卫生知识宣教。
3.4手足口病 从我科收治手足口病看2013年39例,2014年101例,手足口病在感染科呈明显上升趋势。手足口病主要以6岁以下儿童为主,其中1~3岁儿童发病数最高。因此应加大对该类人群的监测力度,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同时应加强手足口病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1]。
3.5 AIDS 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我市自1995年发现第1例AIDS患者开始,HIV感染者人数迅速增加,现已进入快速增长期。我院于2009年收治第1例AIDS患者,至今已收治225例次,尤其近两年每年分别收治56、72例次。艾滋病可经性接触传播,故目前性传播性疾病也是防治的重点,对高危人群尤其同性者的宣教有必要加强。
4建议
4.1培训感染专业的专科人才 在感染专科建设的过程中,专科人才是最基本的要素。科室应加强肝病及结核病专科理论和技术的培训和进修学习;随着艾滋病的增多,科室应加强艾滋病专科理论和技术的培训和进修学习。
4.2加强科室亚专业建设 科室现有肝病、结核、普通感染性疾病三大专业,随着科室病种变化,艾滋病会逐渐增多,亚专业相应再增加艾滋病专业。
4.3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 科室充利用分子实验室的有利条件,提高各种传染病的诊断水平和预后评估情况。科室在肝病的诊治上积极开展好人工肝治疗、肝穿、腹水浓缩、部分脾动脉栓塞、肝癌介入及微波治疗等;结核和手足口病的诊断上充分利用好分子生物实验室检查项目。
4.4全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近年来本市虽未发生SARS、呼吸综合征、人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这四种疾病,但新发传染病发生的可能原因为基因突变在短时间内产生许多新的突变株,其中一部分成为致病原,或弱毒株变为强毒株[2];其次社会环境变化是新发传染病的外在因素,如人类盲目砍伐森林、全球的温室效应等[3]。因此,迫切需要加强相关技术人员对少见病、罕见病知识的培训,做好应急医疗的准备。
综上所述,随着新发传染病SARS、AIDS的出现,结核、手足口病等经典传染病卷土重来,原有的传染病疾病谱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需时刻警惕严重传染病及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加强基础、临床、防控多部门应加强协作,保证各项疾病防治规划落实到位,提高传染病综合防治水平和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伶,姚文清,于伟,等2010年辽宁省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特征分析与防治对策探讨[J].国际病毒学杂志,2012,19(1):4-7.
【关键词】禽类传染病;防治;药物选择;药物使用
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由一定的原因所导致的,引发疾病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即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外部因素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如果没有外部因素的作用,许多疾病的产生概率会大大降低甚至不会发生;内部因素主要指生物有机体自身的防御功能、遗传性、反应性等的异常进而导致疾病的产生。近年来,由于禽类传染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大,严重影响到了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和人们的身体健康,禽类传染病的防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现阶段,防治禽类传染病的主要手段是药物治疗,相关药物的选择与使用直接决定着禽类传染病的防治效果,如果药物的选择和使用不能有效多防治禽类的传染病,那么这不仅是对药物地浪费,也是对最佳治疗时机的错失,甚至会导致传染病蔓延,进而对人类的健康和经济效益带来严重的威胁,因此,正确地选择和使用药物是防治禽类传染病的关键。在禽类传染病的防治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对症下药,采取合理的药物使用方法,注意选药和用药上的相关问题,保证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1 防治禽类传染病的药物选择
药物的选择是禽类传染病防治的关键步骤之一,药物选择的正确性直接决定着禽类传染病的防治效果,如果药物选择不适当,不仅会造成药物浪费也会导致传染病的扩散。因此,在禽类传染病防治的药物选择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1 依据禽类传染病的类型对症下药
根据禽类传染病的类型进行药物选择,首先要分析出所要预防和控制的禽类传染病属于哪种类型。一般来说,抗生素类药物、磺胺类药物等对于一些寄生虫病和大多数细菌性传染病都有防治的作用,但对于由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病的防治效果则甚微,甚至无效,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其传染性。随着近年来医学的不断发展,抗菌类药物的种类越来越多,抗生毒的药物也在逐步研发,但其种类相对较少,而且抗病毒的药物相对抗细菌的药物对禽类传染病的防治效果不是很明显。此外,中药也可用于禽类传染病的播,且中药具有来源广泛、种类多样、药物残留少以及副作用小等特点,在疾病的防御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1.2 注意药物的特性
在禽类传染病的防治过程中,对于药物的选择不仅要根据禽类传染病的临床症状,还要注意考虑药物的特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防治禽类细菌性传染类疾病时可以将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和药物敏感性测试,从而选择敏感性较高的药物,使防治效果更好。
1.3 尽量降低药物的成本
禽类传染病防治药物不仅要选择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高、药残量低而且使用方面的药物,还要尽可能地选择比较低廉的药物。在防治禽类传染病的过程中,药物使用量大且种类较多,为了保证养殖成本尽可能低,必须选择兼具较好功效和价格低廉的药物。
2 防治禽类传染病的药物使用
在选择好防治药物后,如何使用就成了人们所关注的问题。药物的正确使用也是决定防治效果的关键因素,药物使用不当会造成药物和人力的浪费以及传染病的蔓延,所以,在选择好防治药物后更应注意药物使用方法的正确性,这样才不会导致防治过程功亏一篑。在药物的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 针对禽类传染病的临床表现使用药物
在一般的临床医学用药上要做到认真分析病情、准确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对于禽类传染病的防治也同样要符合这样的要求。在对禽类传染病进行防治时,要尽快找出病因,积极采取相关的措施对病情进行控制,然后对症用药治疗。如果传染病的病情比较复杂,无法及时分离出病原,此时要先采用合适的药物进行缓解治疗,以降低损失和风险。
2.2 采用中西结合的方式用药
我国的中药具有来源广泛、种类多样、药物残留少以及副作用小等特点,已经逐步被开发并应用到禽类传染病的防治中。禽类患有传染病时会伴随出现食欲不振的症状,但对饮水并没有很大的排斥,这样中药试剂便有了用武之地,再加上禽类的味觉不是很敏感,对应用中药的更有利。此外,中药的起效慢西药,所以在防治禽类传染病的过程中要结合中西药结合用药,以获得更好的防治效果。
2.3 控制药物的用量,掌握疗程
以一般的抗性药物为例,氨基糖类药物的用量如果过大会对禽类的身在器官、听觉神经系统造成一定的损害;磺胺类药物如果用在雏鸡的传染病防治中则会产生一定的毒性,若长时间喂食药物量过大就会导致肾脏、脾脏等器官的功能受到影响,甚至导致脏器坏死等;链霉素使用不当会引起鸡等禽类的死亡等。因此,在用药时一定要考虑好剂量、浓度和疗程等问题,以保证防治疗效。
2.4 注意药物配合使用的禁忌
在药物配合使用时,要提前了解药物的生理、生化性质,注意配禁忌,避免同类型抗菌药物和毒副作用相同的药物的混合使用,保证配合使用药物进行传染病防治时不会对禽类的健康造成过大的损害。
3 总结
综上所述,在防治禽类传染病的过程中要注意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根据疫病种类、药物特性以及低成本原则进行药物的选择。使用药物时,要依据临床病症尽可能地结合使用中西药,还要注意药物用量、疗程以及混合毒性等。总之,在防治禽类传染病时,要正确寻找防治药物,合理使用,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王宇说,传染病直报系统建成后,我国对传染病的监测水平大大提高。现在国家CDC对全国各类传染病的实时情况了如指掌,稍有异动便会及时获知。CDC的网络直报系统在甲型H1N1流感、禽流感爆发中,在汶川、玉树等地自然灾害救助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SARS的惨痛一课
回望SARS,王宇说:“非典是传染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了解疫情,而当时我们对非典详情全然不知,不知道疫情到底多严重、有多少患者,分布在什么地方,或者有多少人死亡。信息不清,更谈不上政府行政决策和公共卫生的有效应急。”这些都暴露了当时中国疾控的薄弱。
关于薄弱的原因,王宇介绍,非典以前,全国各地上报传染病情况,靠的是手工填写报告卡,填好之后再将卡片层层上交到乡、县、市、省、国家卫生部门,最后到达中国CDC。“国家想获知某地或全国传染病的基本情况,最快要一个多月,那时获得疫情数据就像大海里捞针,非常难。”
河南省开封县疾控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早些年,村医骑着自行车到乡镇送卡片,偏僻、路不好走的地方来回要半天或一天时间,他们很少有时间报送传染病情况,除非特别严重。
网络直报系统实现疫情即时报
为了不让历史重演,政府投入2亿多元,加强传染病监测系统的建设,包括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检核。2004年1月,中国CDC建设的“国家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试运行,标志着我国疫情监测、报告手段和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
中国CDC信息中心主任马家奇介绍,中国CDC建设的“国家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是全球最大的网络直报系统,其配套的数据中心,现在每年有600多万个案信息会由全国各地上报并存储。
来自中国CDC的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12月31日,网络直报系统覆盖了全国所有县级及以上疾控机构,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报告率达98%,乡镇卫生院报告率达87%,平均报告时间为0.8天。目前,该系统共覆盖39种法定传染病,建立了霍乱、血吸虫、鼠疫、艾滋病、结核病、不明原因肺炎等单病种监测系统,并开发、实施了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
现在,如果一家县级医院医生在给患者看病时发现了一例人禽流感感染者,从他发现、确诊并录入系统的那一刻起,该县所属市、省CDC及国家CDC都可以实时看到该报告病例的相关情况,如该病例的系统录入人员、确诊医院名称、医生名字、患者姓名、年龄、联系方式、家庭住址,市、省卫生疾控部门处理到何种程度等。
之所以能做到如此,是因为根据要求,当医院发现传染病后要立即上报,甲类传染病必须在2个小时内报告,实行3级审核,所属上级机关要在报告发出2个小时内有所行动进行核实或处理。中国CDC有24小时值班人员进行监督。此外,直报系统还设有预警功能,当严重的或不明原因的疫情出现后,系统会将设置的预警信息第一时间发送到相关负责人和管理者手机上。
升级提升系统效率
儿童易患呼吸道传染病有其本身的内在因素。一是孩子出生后,从母体胎盘获得的被动免疫抗体在6个月时显著降低,自然免疫力基本消失,而自身的免疫功能发育不成熟。因此,6个月至六七岁儿童对呼吸道传染病有较高的易感性。二是婴幼儿上呼吸道黏膜柔弱、管腔短小、狭窄,结构及生理功能不健全,特别容易受到致病微生物的侵害而引发疾病。三是儿童对周围易变环境适应能力差。春天冷暖气温变化剧烈,早晚温差大,儿童外出容易着凉感冒,加之与其他人群的接触机会增多,增加了被感染的机会。
许多家长担心自己的宝宝患上呼吸道传染病,四处寻找球蛋白等增强免疫力的药物,认为这些药物可以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其实这种观点不够全面,没有抓住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实质。儿童呼吸道传染病除少数,如百日咳、猩红热、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等是由细菌引起的,其余多数,如流感、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脊髓前角灰质炎(简称小儿麻痹)等,都是由不同的病毒引起的,目前许多抗病毒药对上述疾病都没有确切疗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流行,最重要的是对患儿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对与患儿接触者也要进行隔离和医学观察;要切断传播途径,室内经常通风换气,必要时对空气消毒,勤洗手保持卫生。
对呼吸道传染病的免疫预防措施,分为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两方面。主动免疫是对儿童进行计划免疫,加强营养,增强体质。计划免疫是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使用生物制品,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提高儿童特异性的自身免疫水平。现在许多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都得到有效控制,人工主动免疫发挥了重要作用。
临床上使用的丙种球蛋白、抗毒素、转移因子等,都属于被动免疫(是一种给机体输入由他人或动物体内产生的免疫效应物质,使其对某些疾病产生抵抗力)。免疫球蛋白(Ig)是机体防御系统的一部分,分为IgG、IgA、IgM、IgD和IgE五类,其中IgG占绝大多数。丙种球蛋白制剂来自人血和胎盘,主要用于重症感染的抢救和先天性免疫缺陷患者,一般轻症和健康儿童不主张应用。因为丙种球蛋白半衰期短,用一次不能长久提高儿童的免疫力;肌肉注射局部肿痛,不易吸收;有的儿童对丙种球蛋白过敏,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对体弱多病的儿童,或有明确的传染病接触史,且未进行预防接种者,可以应用免疫球蛋白制剂、胸腺素、转移因子、干扰素、卡介菌多糖核酸等,但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目前市场上所谓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保健品,对预防儿童呼吸道传染病的效果不确切,不要轻易给儿童服用。建议多吃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天然食品,对婴儿要提倡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幼儿除每天保证平衡膳食外,在春天可适量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A,同样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名词解释
喷射性呕吐呕吐前没有恶心,呕吐物从口、鼻腔中呈喷射样吐出,可吐得很远,是和饮食没有关系的一种呕吐类型。喷射性呕吐常发生在患有脑部疾病时,如患脑膜炎或脑部肿瘤,因颅内压增高而出现喷射样呕吐。还可见于各种原因的消化道阻塞,如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幽门痉挛、蛔虫性肠梗阻、疝气嵌顿等。总之,喷射性呕吐是需要进一步查明原因的症状,要及早就医。
[关键词]基层乡镇;传染病控制;措施;思考
最近几年来,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出流行态势,这对其防控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在我国,曾经发生的非典、禽流感等传染病为我们留下了极为惨痛的教训,让我们记忆犹新,而新旧传染病大面积存在并时刻有有大规模爆发的可能性。尤其在农村地区传染病患者比较集中,防控形势严峻,这就要求当前基层乡镇传染病控制工作必须采取强化这一关口的相关控制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村人口流入地传染病发病率。在本文,拟就当前基层乡镇传染病控制工作进行分析。
一、面向乡镇群众强化预防传染病的宣传工作
就目前世界范围内来看,凡是新发传染病绝大多数缺乏相关的疫苗,也就难以展开针对性强的有效治疗,一旦有疫情爆发就可能呈现出大面积铺开的态势而很难遏止。正是基于这样的形势下,乡镇基层防疫部门就应多向群众宣传预防传染病的相关知识,这是有效控制传染源以及将传播通道关闭、灭杀疫情的一个重要的前置性途径。不仅要做好向医护人员开展传染病知识的教育活动,让其掌握和提高传染病的防护知识与及时处置能力,特别要重视面对乡镇基层群众展开宣传教育,以便使群众对传染病的成因、传播途径、治疗和预防措施等有一个全面透彻的了解,从而促进基层群众对各种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能力水平能够进一步提高。并且,还需要加强对那些高危人群做好针对性强的普及教育工作,让群众面对疫情的心理承受能力得到增强。再就实际效果来看,乡镇基层疾控部门作为最基层的组织,可以将传染病防治知识有效地在群众中进行普及,可以采取画廊、宣传栏、宣传手册以及设点接受咨询等一系列方式,通过最形象生动的方式为群众传授传染病防治知识,可以提高群众参与预防传染病的积极性,全面增强整个社会的防控水平。
⒉深入排查控制爆发传染性疾病传染源的工作
排查传染源为控制传染病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乡镇基层疾控部门所承担的是第一线搜集相关资料的任务,必须要在第一时间将相关的疑似病例发现,同时依照严格的规定程序做好治疗和上报工作,要摸排清楚患者的相关情况,及时把可能存在的传染源锁定。诊治传染病患者必须坚持早发现、早诊断、早上报、早隔离和早治疗的基本原则,有效控制住传染源,以便能保证其不在新的对象和场所中发生蔓延。一旦出现新诊断的疑似病例,就应按规定到指定的医疗场所采取诊治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要加强乡镇基层传染病防治的硬软件建设,应将专门的绿色通道建立起来,以确保能及时上报信息,第一时间发现传染病病例并上报,同时采取及时控制传染源的有效保证措施,确保不发生二代传染病例。与此同时,好要把乡镇基层全科医生的培养作为重要工作,使其能首当起冲,发挥群众基础不错和工作扁平化的优势条件,积极协助乡镇疾控部门将传染源及时查清并控制住,奠定良好的防控工作基础。
⒊调动群众共同参与来强化传染病的信息反馈工作
在乡镇基层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做好及时的信息反馈工作有利于区域共同防治的实现,也能提升防治成效,也能有效地缓解群众的恐慌情绪。在开展防治过程中,必须及时上报和反馈区域范围内的传染病疫情,特别是关于疫情蔓延状况、病原体检测及预防措施等等,确保整体防治传染病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当达到了共享传染病防治工作信息的程度,也就能在乡镇基层范围内,进一步将这个范围内的各种资源整合好,增强协同防治能力,使传染病疫情得到有效防治。并且还要向社会公开相关的疫情防治信息,这也能够对公众情绪的稳定、社会流言的消除和社会稳定的维护产生重要的作用。而群众有能够积极参与,并主动配合防治传染病工作。另外,作为乡镇基层疾控部门,在及时上报各种疫情信息的同时,还应向群众传达上级的精神并反馈真实的情况,确保整体防治水平的提高。
⒋强化环境整治从源头上消除传染病暴发的隐患
环境的改变可能成为传染病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上那些急性传染病类型疫情更是如此,由此来看,做好加强环境整治工作对于从源头上消除传染病暴发的隐患特别重要。对于基层乡镇疾控部门这一基层组织来说,其也担负着整治群众环境的重要任务,这就需要采取多方面的环境改善措施,彻底清楚掉辖区范围内的各种卫生死角,彻底地清理与处置好各种垃圾杂物、建筑废料和死水积水等,要将蚊蝇、老鼠等进一步消除干净,从而使肠道传染病及虫媒体传染病的滋生土壤尽可能地减少。在乡镇基层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必须将辖区责任人逐一进行明确,处理方式要实行网格化,同时把辖区内的全面环境整治长效机制构建起来。不仅如此,基层乡镇疾控部门还必须加强面向群众的健康知识普及工作,使其将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培养好,能够对发生传染病进行主动去预防。
总之,农村传染病控制是乡镇基层疾控部门的一项卫生防疫管理的新课题,需要坚持不懈地进行探索和完善。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开阔思路,重视新思维、新观念和新手段的应用,把防控工作的环节尽量向前延伸,以便使自己能够发挥好在基层乡镇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基础作用,从而促进传染病防治的立体化目标的有效实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