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0 10:36:1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大学生职场礼仪常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所以为了同一个目标,同一种信念,我们加入了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对于要做什么社会实践活动的问题我思考了很久,最后在朋友的介绍下我来到他们的工厂进行此次的实践活动-—-—xxxx纺织有限公司。在xx制衣厂参观学习地两天时间里,让我对制衣行业有了大概地了解.制衣业作为制造业地其中一员,浓缩了制造业地普遍特点:以产品为中心来组织运作,而且更兼具了劳动密集型工业地生产运作方式:工人地劳动是价值地来源.而且晟佳地生产是贴牌(oem)生产,外商来样,企业按样版生产,所以,在这里还学到了一些国际贸易地知识.
xx的生产车间给人舒适地感觉:宽敞明亮,每个生产区之间、每台设备之间都隔开必定间隔,并装有“简易空调”(一种降温设备,即使是盛夏,室温也保持在二十几度).这都是为了符合外商地要求——保障工人地基本权益。
作为制衣企业,缝纫机是最必要也是最主要地设备.经了解,才知道缝纫机可分为三大类,有平缝机、包缝机、特种机,而这三大类里面,每类又包含150种机.缝纫机主要根据不同地衣服式样和客户要求来配置,现在生产车间有300台左右不同种类地缝纫机.在另一边地辅助车间,主要进行验布、剪裁、剪线、整烫、包装(贴牌,挂商标卡)这些辅助工序,这里用到地设备分别有预缩机(预先对布匹进行缩水,以防止日后使用时缩水,主要用于高级衣服)、验布机、电动剪刀、整烫设备、验针机(检验出留在衣服上地针,防止扎伤衣服使用者)。
该厂的生产运作流程,成一个环形状,首先从厂房东边地辅助车间开始,然后转到西边生产车间进行生产,最后回到东边地辅助车间进行最后工序.当然,这只是正常情况下,大致而言地.由于时装制作地特殊性,其品种多、变化大、不固定、结构复杂,导致这个环形地内部经常出现工序间地交叉.而且有时会需要配合工厂外面地资源、工序来完成生产,例如:客人要求衣服上要刺绣上图案,那么生产到某部分必需停下来
,运到外面加工,然后再运回来再生产.可见,该厂以混合组织方式进行生产.
具体地介绍一下生产流程,首先是接订单.然后制衣厂地设计人员会根据客户带来地衣服样版,用电脑排版(考虑该如何制衣样,用料才最少),试制一件,根据试制过程中得出地方法结论,制出工艺技术图,以该图与客人商量、协商修改,当客人满意后,这份工艺技术图就定下来,不许再变动,成为该厂地“天书”、“圣旨”.接着就根据要求采购材料,材料五花八门,大至布匹,小至小配饰(如钉状地纽扣).布匹运来后就要验布,这叫做“先前q”.然后合格布匹送到裁剪间用电动剪刀根据衣样剪裁成衣服不同部分,再对这些“细块”进行“查片”,即是“前q”.“查片”合格地“细块”送到生产车间开始主要地生产,期间要经过几次“中q”.生产完成后就到后整部门,即进行剪线、整烫、包装工序,期间要经过后q,合格地就进仓库,等待客户派人到厂进行最后验货.验货合格地,就可以签放行条,运输、交货.
所有工序中,工艺设计是全厂最最核心、要求最高地部分,而三者相互独立,相互联系、相互牵连.qc品质(quality)检验与车间生产关系更表现为:车间生产过程中每到一个阶段都需要qc.该厂将很大精力放在了qc上,对质量要求很高,可见在其竞争策略中,产品质(quality)量居于首位.这样做十分现实也是可行地.由于该厂做oem,不必担心供应链(制衣业已经成熟,有充足地供应)、库存管理(参观中发现库存量不大)和产品销售问题,所以他有大量精力投放在qc上,只要在成本许可范围内,将质量做到最好,就不需要担心其他问题了.
根据调查,xx的生产作业属于小流水作业.生产工人分为八个小组,每个组有一个师傅监督,全组人分工完成.衣服需要平缝地部分,统一由平缝工人完成, 要包缝地部分由包缝工人完成,要缝特种线地就交由特种工完成.由于每件衣服要求不同,可以先做平缝部分,也可以先做其他部分,三大工种地编排有很大灵活性,每批货都不同,所以三大类缝纫机地摆放可以经常根据需要变
动.通常一个缝纫工序完成后,就会有一次qc,检验合格后,直接进入下一个工序.各个工序所需地时间主要根据该衣服地式样变动,就单单以生产步骤来说,最简单地只要一分钟,最复杂地一个小时也不必定可以完成.通常一批货从客人下单到完成,要半年.采取小流水作业地原因主要是由时装地式样加上该厂客观情况决定地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量表,信度,效度,常模。
分类号R395.6
1引言
随着广大群众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和对身心健全发展的热切追求,以及适应学校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落实,心理咨询与辅导在我国日益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从现实看来,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中常见的心理异常,大量的还是指比较轻微的心理问题,而且人们通常认为所谓的“心理障碍”也是指较轻微的心理异常[1]。因此,界定心理异常中“一般心理问题”的判别标准、临床表现,具有理论与实践上的重要意义。鉴于国内外尚无学者对此作出科学的规范,傅安球提出了心理异常中“一般心理问题”的判别标准与临床表现,为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提供了有力支持。而尽快将一般心理问题的理论转化为实践工具,编制一套一般心理问题量表,就成为心理健康工作者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2一般心理问题的特征及表现
心理异常是指个体在一段时间内或长期没有能力按照社会所认可的适宜的方式行动,以致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造成不适应的心理状态[2]。心理异常可分为一般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心身障碍与心身疾病几大类。一般心理问题也称作心理失调或心理失衡,是正常心理活动中的局部异常状态,属于轻微的心理异常[2]。一般心理问题与其他类型的心理异常(即较严重的心理异常)相比,通常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情景性,即一般心理问题通常都是由特定的情景诱发、与特定的情景紧密相关,并且在特定的情景中发生。二是暂时性,指一般心理问题不会经常或持续出现,而是偶发的、暂时的。三是无心理状态的病理性变化,这个特征是一般心理问题区别于其他较严重和非常严重心理异常的重要标准。
傅安球[3]在长期的咨询和临床实践中,对一般心理问题的临床表现进行了总结归纳,共27种:分神、注意转移困难、记忆减退、选择性思维迟滞、忧郁、期待性焦虑、冷漠、暴躁、自卑、多疑、空虚、无端烦恼、急躁、消沉、偏执、狭隘、孤僻、攻击性、敌对、孤独、冲动、狂热、狂妄、怯场、怯懦、压抑、心理疲劳。一般心理问题的上述27种临床表现详尽全面地概括了各个年龄阶段、各个职业群体中所可能存在的一般心理问题。鉴于本量表主要以上海市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因此我们首先对上海市15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从而挑选出上海市大学生比较常见的10种一般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心理疲劳、自卑、暴躁、消沉、分神、忧郁、空虚、无端烦恼、怯懦、敌对。
心理疲劳是指因为精神原因而非生理躯体原因导致的无精打采,懒散无力,使反应速度、灵活性和准确度降低的心理机能消极状态;自卑是指自我评价偏低、自愧无能而丧失自信,并伴有自怨自艾、悲观失望等情绪体验的消极心理倾向;暴躁是指在一定场合受到不利于己的刺激就暴跳如雷的人格表现缺陷;消沉是指心灰意冷、沮丧颓唐的消极情绪;分神是指心理活动能够有选择地指向一定事物,却难以稳定地集中于该事物的注意失调;忧郁(有别于心理障碍中的抑郁)是指忧愁郁闷的消极心境;空虚是指百无聊赖、闲散寂寞的消极心态;无端烦恼是指无缘无故烦躁苦恼的消极情绪;怯懦是指胆怯、懦弱、怕事、拘谨的人格表现缺陷;敌对是指与他人心理不相容而敌视、对抗他人的消极心态[4]。
3量表的初步编制
3.1确定分量表内容
如上所述,本量表主要以上海市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因此拟用问卷调查法从27种一般心理问题中筛选出上海市大学生常见的几种。
我们从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挑选150名被试,其中男性58名,女性92名,将27种一般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逐一列出,随机排列成27项条目,要求他们从中选择出目前大学生中较为常见的一般心理问题。从收回的150份有效问卷中进行筛选,最终确定了10种:心理疲劳、无端烦恼、分神、空虚、自卑、忧郁、消沉、暴躁、怯懦、敌对。此次初测发现,焦虑并未成为被试常见的一般心理问题,有别于国内外其它研究,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2编制方法及步骤
本研究根据编制自陈量表的经验准则记分法[5],以一般心理问题的特征和表现为基础进行量表编制。确定以上10个分量表内容后,按照一般心理问题相关理论,从情景性这个主要特点出发,结合大学生学习、人际关系、社会工作等主要生活内容的现实情况,每个分量表编制适量的题目,力求每一条目都做到:语言简练、概念明确、任务容易操作、内容众所周知[6]。编制完毕后经反复筛选,最后得到111个项目。
项目题干的陈述方式包括正面陈述和反面陈述两种,正面陈述如“我觉得生活真没劲,无聊透顶”、“在重要考试中我总是看错题或看漏题”等与一般心理问题的表现相符合的表述;反面陈述如“我每天都过得非常踏实”、“我是一个精力充沛,干事效率很高的人”等与一般心理问题表现相反的题目。
量表的选项有“完全不符”、“不太符合”、“?”、“比较符合”、“完全符合”五个。正面陈述的得分从1分开始,1、2、3、4、5依次给分,反面陈述的得分恰好相反,从5分开始,5、4、3、2、1依次给分。分数越高表示一般心理问题越明显,而分数越低则表示心理问题越轻微。
项目按照交叉原则进行排列。不同范畴、不同分量表的项目混合交叉排列,以避免被试答题受思维定势影响[6]。
3.3非正式量表的结构及内容
非正式量表共有111个项目,其中包含10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的项目数量分别是:心理疲劳分量表10项,自卑分量表10项,暴躁分量表10项,消沉分量表11项,分神分量表9项,忧郁分量表11项,空虚分量表12项,无端烦恼分量表13项,怯懦分量表13项,敌对分量表12项。其中正面陈述的项目共有65项,反面陈述的项目为46项。
4正式量表的确定
4.1研究方法与步骤
4.1.1被试
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医科大学抽取二年级学生134人(男55名、女79名)。
4.1.2测试
团体测验,主试由心理学研究生担任,统一指导语:“各位同学,你们好。欢迎你们参加大学生心理状况研究的调查!此次调查不需要填写个人详细信息,你完全不必担心泄露自己的隐私。希望你们能够认真、真实地填写问卷,协助本次研究。此次调查的时间约为30分钟,请同学们在填写问卷前仔细阅读问卷说明。”
4.1.3数据统计分析
问卷调查的数据采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4.2项目分析
4.2.1各项目与分量表间的相关
将分量表中各个项目的得分相加得到分量表分数,每一道题目的得分与其所属分量表的得分求相关,以相关系数大于0.5为标准筛选出正式测试项目[7],相关系数大于0.5的项目保留,小于0.5的则删掉。111个非正式项目经此次筛选后删去18个,其中自卑、消沉、空虚分量表各1个,忧郁分量表2个,分神、无端烦恼、敌对分量表各3个,怯懦分量表4个。
4.2.2各项目的通俗性
计算每一个项目上得分的通俗性[8],公式为:
这里,Xi是被试在某项目上的得分,N是被试数,H、L分别代表每项目分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本量表为五级评分,所以最大分值为5,最小分值是1。凡是通俗性大于95%或小于5%的项目删除。
经计算,心理疲劳分量表中有1个项目的通俗性接近95%,为94.38%,为保证项目质量我们将此项目删除,筛选后剩余92个项目。
4.3正式量表的结构及内容
经初测筛选题目后,我们正式确定了92个项目,其中分神分量表6个;心理疲劳、自卑、忧郁、怯懦、敌对分量表各9个;暴躁、消沉、无端烦恼分量表各10个;空虚分量表11个。筛选后的项目重新按照交叉原则进行排列,不同分量表的项目和不同陈述方式的项目混合排列。
量表得分计算方法:每个分量表正面陈述项目得分与反面陈述项目得分的相反数相加便得到分量表分数,所有分量表的得分相加得到总量表分。
最后正式确定的量表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开头语,第二部分是问卷说明,第三部分是测试项目。
5量表信、效度分析
5.1信度分析
为了检验上海市大学生常见一般心理问题量表的可靠性程度,我们计算了量表的同质性信度(克伦巴赫α系数),具体结果见表1。
一般认为如果α>0.6,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就是比较满意的[9]。从表1可以看出,全体被试在各分量表以及总量表上得分的一致性系数全部大于0.6,这说明本量表的内部一致性是很好的。
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一般心理问题具有情景性和暂时性特点,因此我们没有计算重测信度。
5.2效度分析
5.2.1实证效度
一般用新编量表与效标量表的相关系数来验证新量表的实证效度,也叫效标效度、准则关联效度[10]。此次测试选择常用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效标量表。本研究对166名一至四年级的大学生进行SCL-90量表的测试,测试完毕后用SPSS10.0软件计算新编量表分数与效标量表分数的皮尔逊相关系数。
本量表与SCL-90的相关为0.727(p<0.001),另外,新编量表与效标量表相对应的内容量表间也存在显著相关:新编量表中忧郁分量表与SCL-90中抑郁分量表得分的相关为0.589(p<0.001),新编量表中自卑分量表与SCL-90中人际敏感分量表得分的相关为0.463(p<0.001),新编量表中敌对分量表与SCL-90中敌视分量表得分的相关为0.479(p<0.001)。由此可见,本量表与效标量表存在显著相关,说明新编量表具有一定的实证效度。
5.2.2内容效度
内容效度是指某量表所能代表的主题的多少,各分量表分与总量表分间的相关可以作为考查某量表的效度指标[11]。该量表各分量表分与总量表分的相关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各个分量表分与总量表分的相关在0.564~0.848之间,其中有7个分量表分与总量表分的相关在0.7以上,这表明该量表的内容效度比较好。
5.2.3结构效度
将量表中各分量表的得分求相关,其相关矩阵见表3。
心理测量学认为,各分量表分与总量表分的相关超过各分量表间的相关说明量表结构效度良好[11]。从表3中可以看出,10个分量表分间的相关系数大多数在0.2~0.5之间,平均相关系数为0.484,而各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在0.5~0.9之间,可见该量表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6结论
上海市大学生常见一般心理问题量表的信度、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规定的基本要求,可用于大学生一般心理问题的测量。
在编制了上海市大学生常见一般心理问题量表后,我们拟建立上海、全国各主要城市的地区性常模,并在此基础上最终建立全国性常模,以编制一套适用于评估全国大学生一般心理问题状况的量表。
参考文献
1 傅安球. 学校心理咨询若干倾向性问题的思考. 心理科学, 2000, 23(3):275~278
2 傅安球. 实用心理异常诊断矫治手册.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4~51
3 傅安球. 心理异常中“一般心理问题”的判别标准与临床表现. 心理科学, 1999, 22(6):492~495
4 傅安球. 家庭心理医师. 上海:文汇出版社, 2000. 12~22
5 戴忠恒. 心理教育与测量.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7. 116~126
6 石绍华, 张梅玲. 问卷编制的几个问题. 心理学动态, 2000, 8(4):69~76
7 邵志芳, 陈国鹏, 单阳. 学习困难儿童诊断量表常模制定. 心理科学, 2000, 23(2):169~171
8 刘金花, 庞美云, 杨慧芳. 儿童自我控制学生自陈表的编制. 心理科学, 1998, 21(2):108~114
9 顾海根, 李伯黍. 上海地区青少年道德判断能力测验的编制及常模制定. 心理科学, 1997, 20(3):197~201
关键字:感恩教育;公益事业;慈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码:1674-9324(2012)10-0007-02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感恩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大学生感恩教育不仅要吸取中国古代传统儒、道、佛的文化思想,还要借鉴西方有益的思想文化,同时结合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现状,弘扬新时期的感恩文化,使大学生能够感恩于心,回报以行。
一、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社会贫富分化的差距日益明显,金钱充当价值尺度的范围越来越广,由此带来的金钱至上的思潮也影响到了刚刚成年的大学生。而慈善事业的悄然兴起,极大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财富观和慈善观的形成。而感恩意识也在财富和慈善的夹缝中畸形生长。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水平直接决定了十年后大学生回报社会的水平,因此我认为在大学校园弘扬感恩文化教育是迫在眉睫的事。大学生感恩意识畸形生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崇富仇穷思想的影响
中国现在的富人不都是因为他们创造了多少价值而变得富有,当然其中也有一些人确实是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发家致富的,但这样的富人却只是少数!现在有些人仇穷仇得有些变态,几乎没有正义和良知;同时崇富也崇得有些变态,只要能富干什么都在所不惜。用一句话形容:已经到了为了钱不惜出卖一切的地步了。
(二)社会压力的影响
我国宪法规定,年满十八岁就是完全的社会人,但现在的大学生中部分人很少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人了,该走向社会承担责任了,家庭的娇生惯养导致对父母依赖性强,缺乏感恩父母的思想。同时迫于紧张的升学压力、就业压力、生活压力,大学生忙于找工作,没有树立为人民服务和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远大志向,缺乏回报社会的理想。
二、感恩意识不健全的原因
造成这方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了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
1.从家庭方面看,当前的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长视为掌上明珠,孩子是家长关注的中心,家长围绕孩子转。久而久之,家庭环境促成了孩子们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心态和习惯,没有感恩的情感体验。
2.从学校方面来说,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关注更多的是升学率和就业率,学生从小接受填鸭式知识教育,德育课往往拿一些“高、大、全”的大人物给孩子做榜样,孩子养成的是英雄主义与理想主义情绪,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人文教育,忽视了感恩教育意识的培养。
3.从社会大环境看,缺乏产生感恩意识的土壤。面对多元经济、多元文化、多元结构、多元利益、多元开放的挑战,受市场经济条件的负面影响,他们不懂得要去感激他人、感激社会。因此,不可避免地导致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
三、感恩教育的实施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媒介,传授相关的道德观念,对于教育对象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是一种推己及人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是一种用人性唤起人性的生命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实施感恩教育,对于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促进个体发展,增强社会信誉度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弘扬传统文化精髓
我们有太多太多的选择,但唯一不能选择的就是我们的父母,相反是父母无私而伟大的爱选择了我们,才有了我们的今天。父母也许不能给予我们金钱、地位、名誉、豪宅,或者是一副美丽的容颜,但他们给了我们世界上唯一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我们的生命。我们要对父母感恩,是父母赐予我们生命,是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养大,照顾我们的生活,教导我们如何做人,还为不懂事的我们牵肠挂肚。面对父母无私的爱,作为儿女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对父母感恩呢?在我国传统的伦理观念别注重尊老爱幼、知恩图报,礼尚往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对于忘恩负义、恩将仇报之人都深恶痛绝。可以说,对于孝道的感恩意识是维系我们传统人情社会的一种纽带。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弟子规》、《增广贤文》里,去除封建思想,其中的一些内容对我们的感恩教育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在大学生群体中开设感恩课程,对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都极为重要。今天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既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感恩文化,又要结合时代特点,赋予新的内涵,感恩的内容包罗万象,不仅对恩人要有感恩之心,报恩之行,还要对父母、对老师、对社会、对自然、对生命都懂得感恩,感恩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学会面对生活和工作的态度,体会自身的生命价值和社会责任的统一。
(二)树立正确的感恩心态
大学生要树立感恩惜福的心态。感恩是一种美德,一个人能心存感恩,知足惜福,就会怡然自得,远离很多不良的情绪。但很多时候,人们只会牢记自己的付出,不珍惜现有的东西,总感觉自己应得的比别人少,这种身心失衡的情绪最终会成为一种毒素,不但伤害自己,也危害他人。大学生一方面要学会知恩图报,另一方面在接受别人恩惠后不要时时刻刻想着如何报恩,把报恩变成思想包袱。有些大学生不知道如何感恩,容易走极端,认为感恩就是“为朋友两肋插刀”,“朋友”对自己犯过的一些错误予以包庇就误以为是于己有恩,讲哥们儿义气,结果弄巧成拙,反而错上加错。
(三)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
构建学校、社会、公益组织三位一体的感恩网络体系,我院连年开展了“感恩父母、报恩思进”主题教育活动,在校园内营造了浓厚的感恩氛围,先后开展了“唱响感恩旋律”校园歌手大赛、“感恩父母”青年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广播、报纸做好感恩教育的舆论引导,努力创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风气。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的力量,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感恩。例如,我系的义务电子维修队在长期的维修实践中,深刻感受到了感恩是一件令人心情舒畅而又快乐的事情。该社团从成立以来,一直坚持利用周末时间在学校、社区、农村开展家用电器义务维修活动,受到社会、群众多方好评,同学们在奉献中一方面增强了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一方面树立了服务社会的意识,从中走出了一大批社会有用人才。同样,他们也都把一颗感恩的心服务于各行各业中,感恩让他们收获了友谊,找到了人生的价值,感恩学院组织的“小发明、小制作”比赛让他们有机会进入到各个社团之中,并以对学院组织的多项活动予以资助的形式回馈学校。
(四)投身大学生公益事业
公益从字面的意思来看,就是为了公众的利益,公益活动的内容包括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知识传播、公共福利、帮助他人、社会援助、社会治安、紧急援助、青年服务、慈善、社团活动、专业服务、文化艺术活动、国际合作等等。参加社会公益是大学生应有的宝贵经历,对于将来从事工作岗位乃至自己理想信念的塑造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鼓励大学生加入相应的公益组织和公益团体,明确对公益组织及公益事业的认识,开创大学生公益事业新局面。
如今没有人会忽视公益机构,没有人不重视慈善事业,虽然目前大学生慈善公益还处于不是很成熟的阶段,但我们相信在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大学生公益事业会到达一个新高度,为中国的公益事业发展贡献出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学生;礼仪教育
礼仪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良好的文明礼仪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代表着一个人、一个国家的整体素质。礼仪教育是传承传统文化的迫切需要。《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大力倡导二十字的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并且指出“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貌活动队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当代大学生是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礼仪的传承者。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对于继承我国优秀的礼仪文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展现良好风貌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礼仪文明现状
大学生作为社会上充满活力和希望的一个群体,他们知识层次较高,在道德素质和礼仪修养方面应当提出更高的要求。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该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在礼仪文明方面却存在问题,缺乏礼仪观念,不懂礼,不守礼现象比比皆是,不注重仪表礼仪、举止礼仪、谈吐礼仪,不懂得社交礼仪等等。而这种缺乏礼仪观念在生活细节中时时刻刻的表现出来。体现在人际交往中,不懂得尊敬长辈、老师、不尊敬同学,以自我为中心居多,不懂得在人际交往中使用礼貌用语;缺乏公德意识,不注意公共场合秩序,不顾他人高声谈笑,在图书馆里面不顾安静的学习看书氛围大声打电话,在自习室中说话,课堂上讲话,不认真听课,吃东西。在宿舍中不考虑别人,只按自己的生活方式,影响他人休息;在行为方式上,比方说情侣在校园教室旁若无人过分亲密,着装不得体,无视校纪校规,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看成是个性,要求别人尊重自己,却不知尊重别人,难以与别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等等;在社交能力方面,很多学生知礼而不懂得如何表达,会对社交场合产生畏惧,不好的社交体验会引起自卑情绪。在就业的过程中不懂得如何运用面试礼仪,或者在刚入职场时不懂运用职场礼仪而错失机会。知书达理、待人接物理应是大学生的基本素质,然而,目前许多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种种礼仪缺失的现象,已经严重损坏了大学生的形象,也深深的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
二、大学生礼仪缺失原因
大学生礼仪确实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一)自身成长环境影响
首先家庭是教育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人礼仪的养成家庭成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父母不注重自身的礼仪,在社会交往中不能给孩子起到良好正向的示范,那么对于孩子的礼仪养成就很难。同时如果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视学习忽略综合素质的培养,这种教育的盲目和片面性也会造成礼仪缺失。
(二)社会外在环境的影响
在社会一体化的今天,让学生能够了解多样信息和文化的同时,也接受不同文化和思潮的冲击,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容易接受一些新鲜的外来习惯如对西方礼仪的推崇,而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礼仪的继承。同时,社会上也存在着一些与传统道德相悖的现象,而且不在少数,容易对大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和消极示范作用。
(三)高校中缺乏礼仪教育和引导
大学生的礼仪缺失也与高校教育相关,现在高校中很少专门开设礼仪课程,或者专门的培训部门来培训礼仪,没有相关的礼仪养成氛围,学生在校期间体会不到礼仪的重要性,也造成了学生礼仪的缺失。在者从学生角度而言,中国的应试教育让学生变得学习功利化,为了将来升学或者就业努力学习取得好的成绩。注重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忽略其他课程。比方说学生会认为我们学校的无机化学、高等数学等课程有用好好听,思想道德修养等课程对专业没有用处就不用好好听,这样学生自身就忽视了道德教育,学校对此类课程也不是十分重视,单一授课方式提不起学生的兴趣,课堂效果甚微。
三、如何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
(一)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内容
开设专门的礼仪教学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先着眼于从宏观上进行礼仪基本理论的系统教育。通过礼仪基本理论的教育使礼仪教育树立根基,深植人心。将优秀的礼仪文化传统作为授课的内容,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进行了解和掌握。讲授礼仪的具体规范,让学生了解个人礼仪规范、学校礼仪规范、社交礼仪规范等等。可以通过实操课堂、团队训练,实际演练让学生学习掌握礼仪。
(二)营造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
首先要强调教师在引导文明健康校园文化环境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讲授言传身教等方式达到教育的效果。首先作为老师良好的言谈举止和风度仪表,以身作则。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生动的礼仪示范教育。其次引导学生注重礼仪养成,创造良好的校园舆论氛围,通过海报、号召、良好行为示范等方式可以引导学生注重礼仪。同时通过组织各种礼仪讲座和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礼仪常识。积极发挥网络开放性强传播速度快的优势,在网络上进行礼仪教育,比如武汉大学的礼仪教育网站,在网络上进行教学,展示,问答等等,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对其他高校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三)注重在实践中进行礼仪教育
关键词:礼仪创业;实践教学;途径研究
一、高职学生礼仪创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的必要性
据调研,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学者对职场礼仪实践教学的研究不够深入,部分高职院校高举素质教育大旗,并未真正重视职场礼仪教育,切实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尤其是职业素养。部分高职院校只是对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所谓的“就业指导”或是“职前教育”,通常是由学生就业与服务中心指派老师或邀请企业专家做理论讲座,学生缺乏实践历练的机会,这种流于形式的指导无法获得实质性的成效;部分高职院校只是提出了将职业指导贯穿于教育全过程的理念,却未能真正付诸实践。由此可见,目前高职院校对于职场礼仪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远远不能满足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指导培训的走过场,使学生的就业更加困难。据企业反馈,即将步人职场的学生往往缺乏最基本的礼仪修养#商务交往常识,以及从业必备的职业素养,这些都会成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就业乃至职场的发展。目前,高职院校中具有实战能力的“双师型”礼仪教师缺乏,因此,在研究职场礼仪实践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我们积极探索创业实践,并与企业合作,针对不同类型企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设计不同的礼仪训练模块,与企业共同商定课程目标,共同制定学生评价与考核标准,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具备企业所需的职业素养,更好地适应企业需求,增强就业竞争力。因此,高职学生职场礼仪实践教学模式的课题亟待研究和实践。
二、高职学生礼仪创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
通过高职学生礼仪创业教学模式的研究,构建校企合作基础上的“教学做”一体化的礼仪创业教学模式,构建项目化模块式的职场礼仪培训模式,制定“全过程跟踪、分阶段开展”的职场礼仪培训方案,逐步引导学生具备企业所需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更好地满足企业需求。
(二)研究内容
1.利用校企合作实现礼仪创业培养模式
(1)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根据专业岗位的需要,确定高职人才职业素质要求,校企合作共同设计独具特色的礼仪实训方案,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确保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顶岗实习卓有成效,切实把职业指导贯彻到新生入学到毕业的教育全过程。(2)依托校内职场实训室及合作企业等资源,对学生进行“全过程跟踪、分阶段开展”的职场礼仪实训。
(3)策划礼仪相关的大赛及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校内外大型活动礼仪服务的机会,指导学生应用和实践礼仪。
2.利用校企合作实现礼仪创业培养内容
结合企业需求及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职场能力、素养的提高等设计职场礼仪培训内容,以保障学生顺利就业,满足企业需求。具体包括:大学生社交礼仪培训(基本礼仪常识、行为规范、公共场合礼仪等);职场礼仪培训(服务礼仪、商务礼仪、外事礼仪等);职业生涯规划培训(自我目标的设定、自我激励、高效时间管理整合资源等);就业观念与技巧培训(简历制作的方法与技巧、求职面试礼仪与技巧、进入职场前的心理准备和素质要求、职场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
三、高职学生礼仪创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的主要特色
高职学生职场礼仪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的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在于礼仪实践教学的“教学做”一体化、项目化模块式教学,以及“全过程跟踪、分阶段开展”。
(一)“教学做”一体化的礼仪创业教学模式
选择有代表性的校外实习基地作为合作对象,开展礼仪实践教学,将企业新员工培训部分内容与职场礼仪培训内容相结合,充分利用校内礼仪实训室,以及企业培训教室,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理实一体的教学环境,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会和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素养。
(二)项目化模块式的礼仪创业培训模式
结合不同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状况,尤其是职业能力和素养要求,为各专业学生量身定制项目化模块式的职场礼仪培训模式,通过不同模块的训练,以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完成各项目及各模块的学习,即可掌握相应的职场礼仪知识,逐步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和素养。
(三)“全过程跟踪、分阶段开展”的职场礼仪培训方案
关键词:大学生 礼仪 教育 社会
礼仪规范人们的行为和道德,在社会中的人际交往中能够进行自我约束,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建设良好的社会秩序,规范完整的社会体系。
一、大学生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
1、角色的认知问题
当今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够认清自己学生的角色,但是与其角色相匹配的礼仪常识并不是很清楚。当今大学生能够正视学生的礼仪重要性,接受大学开设相关礼仪方面的课程。第二大学生能够认识到当前校园礼仪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自我修养。第三,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礼仪对他们今后的就业有很大作用。尽管上述都说明学生对礼仪能够正视,但实际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与礼仪相悖,表现出的言谈举止出现礼仪的缺失,例如大学生存在上课迟到早退现象,违反课堂秩序,随便说话,玩手机甚至接打手机的现象,玩游戏,吃东西,无视老师的存在,或者在仪容仪表上打扮不符合大学生规范,衣着不合体,有的学生甚至违反学校的校规校纪,行为不羁并且不在意和不考虑他人的感受,强调被尊重,却不曾考虑尊重他人,在人际关系和交往中不能正确的处理和维护,这些都是表明当今大学生礼仪教育的严重缺乏和社会公德的严重缺失。
2、角色的地位受限
在高校,教师一般完成授课任务的其他事项主要精力都放在教科研,而不是非常重视学生在礼仪上面的熏陶和发展,并且有的教师本身对待礼仪也不是非常重视,自身也常常不修边幅,没有起到示范作用,有的教师当着学生的面还大吵大叫,不遵守学校对教师的规章要求,所以在高校内没有良好的礼仪教育的环境,有的老师和学生的关系相处并不是非常融洽,通过教师来感染学生的作用不强。
3、礼仪互动场域缺失
从现在高校环境来看,礼仪的场域建设并不完善,对教师的礼仪培训和修养提升缺乏教育,很多老师出身并不是在师范类院校毕业,而是通过简单培训就上岗,教师没有涉及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礼仪等常识,这样的教师在礼仪方面有所缺失。第二是开展的礼仪相关的活动不多,在很多高校中开展礼仪活动仅是流于形式而且频率相对少,不能对当代大学生在礼仪教育中受到影响。
二、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探究
1、在新时代中礼仪与时俱进,避免功利性
礼仪的教育应该具备时代性特征,与现实环境相结合。首先,礼仪教育要结合时代的内涵,立足于传统礼仪并且要进行与时代相符的礼仪更新,与社会和生活实践相结合,继承并且发展,在人们交往中从理解和尊重出发,加强人们之间精神和心里的交往,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保证相处的人们身心愉悦,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体系。再者,礼仪教会人们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对社会中相关道德和功利性的诱惑等能够明辨,在高校中学生学习礼仪更要提相处人的本性善良,营造和谐氛围。
2、构建合理的礼仪层次并普及知识
对礼仪的共性知识要让大学生知道礼仪常识,作为必修课给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的熏陶,学习中外礼仪文化,做到知书达理,知行合一,德才兼备。另外,礼仪要根据学生在今后社会生活中的需要来进行针对性的职场礼仪的学习,包括日常礼仪,就业礼仪以及商务礼仪等方面,让学生学以致用。礼仪的培养需要结合日常的养成教育,礼仪素养的提升要结合日常的大学生行为规范紧密结合,通过身边的小事做起,将礼仪融入于日常的生活当中,根据礼仪的原则让学生认真的把握,体会尊重他人,人人平等的交往原则,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真诚的相待,及时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强化自身礼仪修养,注重自身德行操守,让大学生的行为规范更加符合社会道德的要求。
3、创建礼仪教育的环境,提升育人空间
要想创设良好的礼仪育人环境,提高礼仪教育水平,首先要提升教师的礼仪素养,以便提升教学的优化育人。学校应当对教师进行礼仪方面的培训,强调教师的师德,规范教师在校园的言谈举止和行为素养,让教师知行合一,通过自己的行为语言该感染学生的礼仪,通过构建礼仪环境来让学生受到熏陶。第二,校园内的文明建设要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环境,礼仪的精神文明是指在精神和教学活动的背景或者叫做精神环境的条件,校园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对礼仪在社会中的善良和和谐等因素进行提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建设新社会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让现代礼仪深入到师生的生活中和学习中。第三,将礼仪教育纳入思想政治道德修养的课程体系中。思想政治道德修养课程中也应该添加丰富的礼仪教育内容,遗憾的是,目前的教材中这一内容却被忽视,无疑造成了大学礼仪教育的断层。通过将礼仪与道德教育密切联系,可以帮助大学生深刻领悟礼仪的现代价值,进一步解除他们对礼仪的“惑”,将礼仪的伦理学价值与其他专业的礼仪课程相融合,摆脱简单的说教,让大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礼仪知识,模仿礼仪行为,养成良好礼仪素质。
三、结语
总之,结合上述提出的相关观点和建议,大学生的礼仪素养和日常行为规范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非常重要,学校要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礼仪知识的传授,结合日常行为规范对大学生进行素质锻炼和礼仪指导,引导和指正大学生践行社会的礼仪,传递礼仪知识,形成为个人所用的规范和行为,开发学生的善良与善性,为构建和谐社会尽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白宏亮.韩国的礼仪教育对我国大学生礼仪素质教育的启示[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06).
[2]王静.对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再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15)
论文关键词:高职礼仪,课程设计,岗位需求
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其职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高职礼仪教育无疑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全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均开设了礼仪课程。然而,当前礼仪课程在多数高职院校中是作为一般的通识课程,负责对学生进行基本礼仪知识的传授及相关技能的实训,在课程的设计上没有将特定专业相应的“岗位需求”作为导向,从而导致了当前高职礼仪课程因与专业契合度不高而被学生轻视的尴尬状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增强高职教育的吸引力,要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依据《纲要》指示精神,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及理论探索,我们认为高职礼仪课程改革首先要解决的是课程设计思路的创新。而创新高职礼仪课程的设计思路,必须以“工作岗位需求”为导向,深化对礼仪课程重要地位的认识,着力解决“三个问题”,体现“三个注重”。
一 深化对高职礼仪课程重要地位的认识
《职业形象与礼仪》课程对于高职院校的“职业人”培养有着不容忽视和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礼仪修养是学生就业“软实力”的重要因素。
高职教育主要面向现代服务业培养人才,需要较多与人打交道,因此,如果将高职生的专业能力比作“硬实力”,那么其礼仪修养就是“软实力”。有高校向80多家用人单位发放问卷教育学论文,结果显示:计算机、外语水平、专业技能等“硬实力”指标逐渐退居二线,而人际沟通能力、敬业精神等“软实力”指标成了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毕业生素质。因为“软实力”才是毕业生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可持续发展的,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稳定的职业能力,也是他在就业岗位上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②]因此,作为提高学生礼仪修养,提升其综合素质的课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职业形象与礼仪》是一门能让学生终身受益的课程。
(二)职业形象是学生展示其专业能力的 “橱窗”。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形象魅力已经成为一种核心竞争力。良好的个人形象能够给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从而产生正向的首因效应,在人与人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相反,糟糕的个人形象却会产生“扫帚星效应”,使得交往举步维艰、难以为继。作为一名“准职业人”,高职学生只有多了解一些礼仪常识,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和方法,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开启展示自身专业能力的“橱窗”,进而产生“晕轮效应”,才能更好地发挥专长,拥有强大的个人职场竞争力。
(三)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着重要支撑作用期刊网。
以文秘专业为例,该专业的岗位核心能力可以归纳为“办文、办事、办会”等“三办技能”以及协调沟通能力,而这些能力均离不开礼仪素养的支撑作用。同样地,在市场营销、物业管理、会展策划、国际贸易及物流管理等各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职业形象与礼仪》课程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二 高职礼仪课程设计应致力于解决“三个问题”
实际上,《职业形象与礼仪》课程的设计思路正是在研究解决“为谁教、教什么、怎么教”这三个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明晰起来的。
(一)为谁教――课程目标体系的确立
作为公共课程,《职业形象与礼仪》要面向市场营销、文秘、物业管理、会展策划、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国际贸易等多个专业的高职学生。“走进校门的是大学生,培养出去的是职业人”。经过三年的培养,在完成了各专业课程体系的学习之后,他们将被打造成一个个“全面发展的具有现代职业优势品质与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职业人才”。[③]这既是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也是《职业形象与礼仪》课程的纲领性目标。
作为各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职业形象与礼仪》课程的总目标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礼仪知识的传授及相关技能的实训,引导其塑造富有魅力的个人形象,形成彬彬有礼的交际风度,掌握得体娴熟的职场沟通技巧及待人接物技能,从而有效提升其职场竞争力。
《职业形象与礼仪》课程的总目标是由几个主要的分目标支撑起来的。它们分别是: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展现彬彬有礼的社交风度;掌握得体娴熟的职业场合礼仪。
继续细分下去,每一个分目标下面又有若干个子目标,即单元教学目标。例如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这一分目标是由职业人士的仪容礼仪、职业人士的服饰礼仪及职业仪态礼仪等几个单元教学来实现的。每一个单元的教学又可以分解成一系列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进行各单元教学目标设定的时候,不仅要有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教育学论文,还要有品质目标,将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
(二)教什么――教学内容的取舍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仪文化源远流长,再加上由于现代交往日益扩大引进的国际礼仪,礼仪知识可谓是浩瀚的海洋。《职业形象与礼仪》应当怎样来做内容的取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职的专业就是工作岗位。和本科教育讲究知识的系统性不同,高职教育“职业人”的培养讲究的是针对性。因此,我们要依据各专业职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职业能力及职业品质要求,科学灵动地来组织课程教学内容,既要有各个专业基本通用的内容模块,又要有依据专业岗位需求进行了差异化处理的内容模块。
例如在文秘专业的《职业形象与礼仪》课程内容选择方面,针对文秘岗位办文、办事、办会等核心能力的要求,进行了内容侧重点的调整,增加了会务礼仪、办公室日常事务礼仪、沟通与协调礼仪技巧、公关交际礼仪技巧等几个方面的比重,通过礼仪的训练,提高文秘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
相应地,在物业管理专业《职业形象与礼仪》课程的教学中,针对其专业岗位对市场竞争能力及业主服务能力的要求,则强化了职业化形象设计、社交礼仪常识及沟通技巧的教学内容。
(三)怎么教――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探索
教学模式的创新是课程设计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它对于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教学内容的实施效果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在《职业教育该怎么样办》中指出:“职业教育应做学合一,理论与实习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如果只注重书本知识,而不去实地参加工作,是知而不能行,不知真知。职业教育目的乃在养成实际的、有效的生产能力,欲达此种境地,需手脑并用”。
在《职业形象与礼仪》课程的教学中,我们逐步摒弃了传统的礼仪课教学以讲授礼仪常识为主、强化知识认知的做法,进而构建了强调技能掌握及行为转化的“教学做一体化”的专业技术实务课教学模式。针对行业企业特点和岗位(群)技能要求、职业能力及职业品质要求,对工作情境进行项目细分,构建讲训一体的教学模块,提供合适的教学场所,引导学生“做中学,学中做”,使得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养成素质。
新的教学模式特别强调课堂的互动,尤其是学习与将来工作的互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教育学论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充分显现出来。因此,我们也特别注重选择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并与教学内容相适应,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互动的热情,从而将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求职面试礼仪的教学中,我们就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模拟招聘。教师指导学生提前把教室布置成招聘面试的场景,并要求参与的学生提前做好面试的各项准备,在仿真的场景下完成面试的流程,使得求职面试各个环节的礼仪得到直观的强化。
三 高职礼仪课程设计应体现“三个注重”
在《职业形象与礼仪》课程设计过程中,除了要悉心研究解决以上“三个问题”,还应特别体现“三个注重”: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品质素养的提升,注重课程设计的开放性期刊网。
(一)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在本课程的设计中,我们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视为出发点和归宿点,针对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整合教学模块、序化教学任务,针对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实际需要突出技能点训练。我们通过对各专业岗位(群)能力及品质需要的分析研究,把课程模块整合为职场人士的个人形象礼仪、日常交往礼仪及职场礼仪三大模块,进而提炼出支撑每个模块的具体单元项目和若干个关键技能点。
不可忽略的是,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还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求职技巧等,这些能力都是学生未来长期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能力。因此,我们还通过教学内容的巧妙安排与教学过程中的训练体验,提升学生的这些职业能力。比如我们在进行日常交谈礼仪单元教学时,匠心独具地设置了“荒岛逃生”的游戏,学生踊跃参与,既锻炼了自己听与说两方面的能力及礼仪修养,也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了他们团队合作的意识。
(二)注重学生品质素养的提升
高职教育强调砺技修德。90年前,教育先驱黄炎培在他撰写的《教育大辞典》中这样定义职业教育:“用教育方法,使人人一方获得生活之供给与乐趣,一方尽其对群之义务,名曰职业教育。”在注重岗位技能训练的同时,《职业形象与礼仪》课程还设立了品质培养目标,关心学生情商、逆商的提升及诚信守时等优良品质的塑造,关爱他们的心灵成长,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将教书与育人完美地结合起来,形成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例如在进行职业人士的仪容礼仪单元教学时,教师让学生认识几种基本的脸型,并判断自己属于哪种脸型教育学论文,进而为自己设计合适的发型。鉴于有些学生不能全面认识自己,片面关注自身的不足之处,因而产生消极自卑心理的状况,我们在教学别设置了“我们是否应该自我悦纳”的讨论环节,让学生各抒己见,在观点交锋中达成“自我悦纳很重要”的共识,强化了学生积极的自我评价意识,使得他们能够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仪容魅力。
(三)注重课程设计的开放性
《职业形象与礼仪》课程教学面向不同专业的学生,也就相当于面向不同的职业岗位。因此,在课程设计上我们没有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在课程三大教学内容模块的设计中,职场人士的个人形象礼仪和日常交往礼仪大体保持一致,只做具体技能点上的区分;而“职场礼仪”模块则采用开放式设计,根据不同专业特点灵动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这种课程内容上的开放性和弹性制,很好地解决了《职业形象与礼仪》作为公共的专业技术实务课程与生俱来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矛盾关系。
例如在电子商务专业《职业形象与礼仪》职场礼仪模块的教学中,加入商务文书礼仪、网络及手机等通讯工具的使用礼仪等内容;而在国际贸易及应用英语等专业相应模块的教学中,则涉及一些涉外礼仪的知识和技能。
当然,《职业形象与礼仪》课程设计的开放性还体现在以一种开放的姿态紧跟行业和岗位发展趋势,不断调整、补充相应的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在不断的自我扬弃中,日益趋于合理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洪致平.探索现代服务业“职业人”培养之路[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
[2]马乐.高职高专礼仪教学改革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9年第3期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礼仪教育 就业竞争力
所谓礼仪,可分为“礼”“仪”二字加以解读。“礼”,尊敬、崇敬;“仪”则包括容貌举止、理解等含义,是“礼”的外在形式。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等都是古代学者关于礼仪教育的论述。而现阶段高职教育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过程中,在就业导向的教育理念上出现了些许偏差,即重专业素质教育,忽略了礼仪教育的教育思路削弱了高职生的就业竞争力。笔者以为,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在于,其培养目标是劳动一线的中基层管理、技术骨干,是成功适应社会、富有拼搏精神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生力军。礼仪教育作为个人价值实现、事业成功的“软保障”,如何将礼仪教育与培养切实融入就业指导工作中去,为学生职业道路开辟良好开端,是新时期高职院校的重要教育工作之一。
一、从就业视角看高职礼仪教育的重要意义
人才竞争是21世纪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内容。而高职院校作为科教兴国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建设,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使其当前的首要任务。礼仪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力手段,主要包含以下几点作用。
其一,礼仪教育是规范高职生日常礼仪的重要工具。作为公众认可的普遍行为规范,礼仪在支配、控制人际交往活动的同时,也成为对他人第一印象的主要衡量、判断手段。良好的礼仪规范更易赢得他人的好感和尊重。
其二,礼仪教育是推进高职生“准社会化”进程,提高其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及社会心理承受力的重要形式。如培根所言,礼仪是“永久的推荐书”,是人际关系的“剂”,有助于形成更为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进而塑造个体独立人格,满足学生从“依赖于人”逐步向“独立于人”的心理成长需要,提升自信自尊,最大限度地避免或有效排遣不良情绪。
其三,礼仪教育有助于提升高职生素质修养,道德自觉意识以及自我锻炼、改造礼仪品质。礼仪是道德素养的外化表现形式,高职生以得体的言谈举止、平和的心态、艺术地事物处理方式迈入职场,是赢得领导与同事广泛认可、获取长远发展机遇的重要手段。
其四,礼仪教育是塑造高职生尤其是商科生良好职业形象的主要教育手段。
因此,及时加强高职礼仪教育,是在继续加强针对性技能教育、发掘个体功能性价值的同时,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并服务于高职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有力教育手段。
二、现阶段高职毕业生礼仪修养水平分析
礼仪修养水平是衡量高职毕业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也是最为直接的标准。从整体上看,高职毕业生大多具备相应程度的礼仪素养,但礼仪失范现象仍然存在于部分毕业生中,礼仪教育仍有待改进。
从现阶段高职生、同时也是部分普通高校毕业生的礼仪失范现象来看,其礼仪修养存在与所受教育程度不对等的现象,具体表现在缺乏个人修养、道德规范失衡及生活细节等方面。如缺乏社会责任感,在公众场所喧哗等不文明行为。尽管此类现象属于个别情况,但作为教育者,应及时加以重视,根据礼仪失范成因采取相应对策。具体而言,高职生礼仪失范原因包含以下几点:一是外在环境因素影响,包括家庭教育偏失、欠缺礼仪基础以及社会氛围的负面影响;二是学生普遍存在接触迎合外来文化的现象,对礼仪的存在发展缺乏认知;三是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大多数高等教育机构未将礼仪教育提升至相应高度,缺乏重视甚至于未开设这一课程;四是学生内在心理的人格“单面化”趋势与礼仪规范的“多面性”产生冲突。
三、探索强化高职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
1.高职礼仪教育定位应凸显针对性
高职礼仪教育归属于高职课程体系,其角色、内容定位都应符合高职教育的职业导向性特征。从教学内容上可简略划分为基本常识礼仪、专业礼仪教育两部分。前者侧重于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礼仪教育,重点在于针对学生年龄、心理特征的差异,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及道德取向,循序渐进地对学生开展日常行为礼仪、社会礼仪教育;后者则指专业礼仪教育,在课程内容安排上突出职业礼仪技能培养、岗位可操作性特征,尤其是在服务行业的系统化礼仪教育中还应加入相应的地域礼仪文化特色、职业意识培养等内容。
2.高职礼仪教育的基本途径
其一,将礼仪教育纳入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现阶段礼仪课程通常被作为就业前的包装教育在毕业或实习前夕进行教授,难以达到预期素质培养目标。课堂教育作为系统规范化训练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应将其作为习惯养成教育加以实施。从入学教育开始,将礼仪教育纳入规范化管理,结合日常校纪遵守、教室、宿舍文明规范,逐次培养其道德行为规范、举止仪态以致人际关系处理,实现学生礼仪素质的实质性提高,将德育教育落到实处。
其二,礼仪教育教学方式的多元化。礼仪课程并无甚深奥的理论内容,其主要特征表现为涉及面广、实用性强。将礼仪教育落到实处,在教学方式上要体现其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仪态模拟、情景模拟、角色模拟等教学形式,将知识讲授、模拟练习与具体的社交环境相联系,从标准礼仪规范的实践掌握着手,提高学生参与程度、发掘其社交潜能。此外,将礼仪教育与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有机结合,通过特定环境加以督促练习,使高职学生在长期的习惯保持中逐步养成得体大方的日常礼仪规范。
其三,校园文化渗透,隐性熏染。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将礼仪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是文化育人的有效形式,在潜移默化中渐次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操与文化品格。一是要利用物质文化环境建设,以艺术长廊、院系板报等外在显性艺术形态陶冶学生情操;二是以校园网络传媒传播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礼仪自觉意识的形成;三是继续推广校园文化活动,将礼仪竞赛、人文素质讲座等主题活动融于学生业余生活。
四、结语
综上所述,礼仪素质作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步入社会、走向职场的外在个人素养表现。高职教育应对建立健全相应的礼仪教育体系,在培养学生过硬技能本领的同时,也将高职学生的礼仪素质培养落到实处,使学生真正做到内外兼修,提升就业竞争力,成为人才竞争中的强者。
参考文献:
[1]林丽楠.实施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2]程秋莹.关于高职院校开展礼仪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