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国土空间管控8篇

时间:2023-10-10 10:36:1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国土空间管控,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国土空间管控

篇1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建筑方案;建筑设计;方案审查

早期的国土空间规划主要局限在小尺度范围内,随着城市的演进及国家制度的进一步确立,国土空间环境、人文环境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尤其是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数字化、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大城市空间密集程度不断提高,为保持空间发展的协调性、整体性和战略性,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国土空间资源规划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础战略,开展协调部署和战略式的管理。

1国土空间规划概述

1998年国务院改革机构,设置国土规划的专门职能部门,2009年,我国又启动了福建、重庆中部地区以及其他多个省份的国土规划编制工作。在此之后,2017年,我国正式颁布《全国国土规划纲要》,标志着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打开了崭新的局面。总的来说,国土空间规划是对国有土地空间进行全方位的规划,以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建设,对完善规划体系、形成规划合力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国土空间规划强调对领土领空领海的全面管辖和规划,既是对自然要素的规划,又是对人文要素的规划,作为社会空间发展的物质条件,国土空间规划具有明显的整体性;另一方面,国土空间规划形成的过程是指向未来的,是面对全体国民整体的,因此其规划的执行具有强制性,必须在统一用地分类标准、统一调查、统一评价的基础之上,形成具体的规划纲要。

2建筑方案审查现存问题

2.1违反建筑设计规划的要求

建筑设计方案审查主要是对强制性、条件性及建议性的设计内容开展审查。但是,部分建筑方案不符合强制性规定,例如与地质条件不相符,容积率、绿化设计、日照、采光要求不达标等。建筑设计也需要符合地方性的法规和国家的相关管理框架。建筑院呈现的效果图,往往只注重建筑主要立面的呈现,缺少对建筑次要立面的呈现,如果审查不够全面彻底,就会丢失细节,影响审查的精准程度,形成“阴阳脸”的情况。

2.2建筑设计缺乏内涵

在进行建筑设计图纸设计时,根据建筑项目的内部情况、外部情况,通过审查的方法了解图纸设计的实现度。在未能真正投入之前,设计图纸只能是一种预期,因此需要对建筑设计效果的整体方案内容进行核查。目前,很多地区审查上报的建筑设计方案的过程不够民主,不够科学,涉及的建筑设计内容比较简单,不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也影响了审查的规划和落实。

2.3建筑设计方案存在漏洞

当前法律框架制度不够完善、实际操作流程存在缺陷,现有的相关规章、框架、制度,对这些漏洞的修补作用还比较有限,因此影响了建筑设计审查工作的推进。部分建筑设计人员缺乏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将规划审查员当成设计的“校对员”,缺乏自纠自查的能力,忽视设计当中的一些指标或者瞒报指标,存在侥幸心理,影响了方案的实际效力。部分审查部门人员流动性较高,有经验的审查人员较少,对于一些隐蔽性强的漏洞无法识别,也会影响综合审查的效果。

3国土空间规划管制下的建筑方案审查对策

3.1完善审查工作管理机制,加强对违规行为的惩处

(1)设计部门应以相关法律为基础进行框架的构建,开展有效的设计审查工作,在现有的工作框架之内,调整工作的流程,完善审查工作,此外,设计单位在内部也要强化监督机制的建设,促进审查工作机制的不断完善。(2)不断完善审查机制,使总体规划布局与用地类型、建筑物功能性质、经济发展等相适应,避免审查不够彻底而造成不公平的现象,损害合法权益者或扰乱市场的运行。例如,某地区在审查的过程中过于疏漏,造成用地性质改变,将原有的工业用地用作公寓住宅性项目,这种违规操作诱发的风险极大。针对此现象应进行清查,严肃处理审查不到位现象,对已经出现的违规行为进行公示,上传到综合信息平台当中,起到警示效果。(3)审查机制的完善,还要注重国土空间、公共空间的布局和配套措施的落地,例如建筑退缩和间距,应满足国土空间规划布局的相关要求;项目基础地区的规划条件和选址意见需要统一呈报,空间和景观设计的规划必须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整个规划的上传要满通组织的相关要求,完善约束机制,加强审查和落地配套。

3.2保障审查工作的公平、公正

(1)在建筑方案审查设计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审查,保障当前的审查工作,接受公众的监督,发现建筑审查工作开展过程中工作人员自身存在的问题,对工作人员进行严格把关,提高审查的效率。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要责令设计机构重新设计建筑方案。建筑设计需要做好公共空间的配套落实,在国土管制空间规划的背景之下,符合相关要素的规定,做好竖向设计,征求相关管理部门的意见。(2)完善审查条件,满足土地使用条件的要求之后,才能够对审查的内容进行下一步的管理,如用地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等一系列的量化管理指标,项目的容积率和合同约定的条件也要符合上传的规定内容。我国目前在国土空间信息统一规划平台建设的过程中,要求各个地区全面落实建筑工程规划管理的要求细节,但是一些建筑方案提交的步骤没有按照设计方案与管制指标的衔接及统一性要求进行,影响了规划的有效性。未来需建设更加完善的数字化管理平台,提升综合信息沟通效果,增强审查的一致性。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建筑设计方案的自动抓取、自动存储、自动分析,建设设计方案数据库,开展对比分析,了解设计方案当中不符合规定的细节。建设信息统一上传归口,方便不同地点的信息员统一录入信息,提升审查信息管理效率。(3)完善标准体系,坚持公平性、公正性和服务性的原则,在审查的过程中做到一视同仁,满足配套实施的条件,兼顾效率性和公平性,在设计方案审查时,要积极与原设计单位进行有效的沟通,推进项目的落地,提高系统覆盖的范围,尽可能完善现有的标准和体系。在国土空间管制规划推进的过程中,如何落实新时代建筑设计方案审查的规划许可制度、保障必备环节能够与现有审查机制有效衔接起来,是各部门需要统一探讨和协调的问题。在强化体系构建的同时,提升各个部门之间的系统性,提升审查效率,建设良好的内部沟通体系。(4)国土空间管制规划背景之下,建筑方案审查面临的问题增多,要想推进曲线管控体系的建设,就需要深入结合新技术,尤其是物探技术、远程识别技术、数字化技术,要打破现有空间规划体系对设计规划审查带来的问题,不断地提升技术,应用综合技术手段,提升建筑方案审查的精准性,降低成本,有效识别潜在的风险,并开展细节导向的审查管理,适应国土空间规划管理要求。

3.3完善建筑审查相关法律基础

修补当前与建筑方案审查相关的漏洞,及时地解决现有工作存在的问题,避免风险的发生,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基础,强化有效的管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立法建设、司法建设和执法建设。(1)未来在建筑空间许可上,应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完善相关审查机制,落实工作管理系统。建筑设计方案审查通过以法律、法规、条例、规范及规章制度作为有效的运行基础,各部门严格执行城乡规划相关法律、配套法规政策以及部门规章制度,落实法制监管方案和意见,做好方案审查工作的系统执行。一个地区在落实空间管制规划时,如何实施差异化的土地政策,如何配合精细化的财税制度,如何健全精细化的投资政策以及产业的政策,以改善营商环境,是各地区政府需要面临的一个主要的问题。在未来的审查管理上,重点协调该问题,强化多样化手段的联合应用,开展精细化审查管理,识别风险,强化协同性建设。(2)在审查上还要跟随经济发展,时代进步的方向,应用新的技术,提升审查的效果。在数字化的管理运行上,保障监督机制的高效运行,受理范围、受理地点和办理依据的灵活调度,共同应用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提高综合审查的实际管理效果。规划设置条件也是需要各地区在执行国土空间规划标准时做好协同调度的一个主要问题,“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坚持底线思维,强化底线管控”,提高三条底线的科学性。落实双评价,真正做好覆盖范围界定划、定时限和边界内容,处理好管控对象,但是各地区条件不同,面临的外部环境不同,因此设置规划条件时不能一刀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土空间综合管制规划背景下,建筑规划管理需要不断细化,以建筑相关法律机制为设计基础,保障建筑设计审查公平、公正。同时,完善审查管理机制,逐渐解决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出现违反规定条件或规定的设计标准存在漏洞的现象出现,提高管制的精准性。

参考文献:

[1]王兆明,郭云,刘云庆,等.水泥工厂建筑结构设计方案选择的策略与方法[J].水泥技术,2021(3):22-26.

[2]胡民,邓文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编制审查和动态管理要点探讨[J].建筑经济,2020,41(S1):123-125.

篇2

一、我国结构设计规范的安全设置

1.我国规范自1959年以来均规定楼板承受的活荷载是每平方米150公斤(现已确定在新的规范里将改回到200公斤),而美、英则为240和250公斤;规范规定的荷载分项系数与材料强度分项系数的大小,前者是计算确定荷载对结构构件的作用时,将荷载标准值加以放大的一个系数,后者是计算确定结构构件固有的承载能力时,将构件材料的强度标准值加以缩小的一个系数。这些用量值表示的系数体现了结构构件在给定标准荷载作用下的安全度,在安全系数设计方法(如我国的公路桥涵结构设计规范)中称为安全系数,体现了安全储备的需要;而在可靠度设计方法(如我国的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中称为分项系数,体现了一定的名义失效概率或可靠指标。安全系数或分项系数越大,表明安全度越高。 2.结构的整体牢固性

不但结构构件要有很好的承载能力,而且结构物还要有整体的牢固性。结构的整体牢固性主要是指结构出现局部损坏,但不至于导致大范围倒塌的能力,换一种说法讲是结构能适应与其不相称的破坏。结构的整体牢固性主要是依靠结构优良的延性和必要的冗余度,用来预防地震、爆炸、火灾等自然灾害或人为差错导致的巨大灾难,尽量减轻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例如汶川地震造成的巨大伤亡与当地房屋结构缺乏整体牢固性有很大关系。又如,前段日子的上海的楼趴趴,这也是典型的房屋设计牢固性缺失。

3.结构的整体安全性

我国土建结构的设计与施工的规范主要放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强度上了,只考虑工程的耐久性,而对环境耐久性如干湿、冻融等大气侵蚀的考虑有着严重的不足。混凝土结构因钢筋锈蚀或混凝土腐蚀导致的结构安全事故的危害很严重,其严重程度早已超过了因结构构件承载力安全水准设置偏低所造成的危害,这是应该被重视的的问题,有关部门也制定规范规定于安全性相关的要求,例如保护钢筋免遭锈蚀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和混凝土的最低强度等级等,但是都显著低于国外的相关规范,相当于加拿大50年代的水平。它损害了结构的承载力的安全性,从某种程度上提高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的安全设置水准也是对结构的耐久性与结构的使用寿命很有宜的。

二、调整结构安全设置水准的见解

在我国的结构设计规范中,关于结构的安全设置水准是比较弱势的,这和我国的长期处于经济短缺以及计划体制不完善的情况有一定的关系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较低的土建结构的安全水准是完全可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并且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也接受了一些考验,这些情况下的结构承载力可以承受外界的压力和我国土建科技人员的巨大努力是分不开的;因安全储备比较低,所以对于外界破坏力的抵御能力是有限的,出现质量问题的现象也是正常的。如果能适当的提高安全设置水准,那么就会减少事故的发生频率以及提高工程的抗御灾害的能力。在我国,发生过许多的工程安全事故都是由于在管理上出现腐败,用假冒伪劣产品,材料不合格以及管理人员的素质太差造成的。现在提出的新审视结构的安全设置水准,最主要的是基于客观的形势变化。由于我们从事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为了以后的现代化奠定基础,要求能满足今后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发展需要,成为标志性的建筑。

三、提高土建结构工程安全性的措施

1.加强新技术的推广

在土建结构的危害中,我们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危害:裂缝、盐冻、渗漏和侵蚀,在这其中最影响安全性和使用性的就是裂缝,在一些安全的检测中,可以应用探测的方式去确定裂缝的病害,在传统的探测方法中,我们可以使用的是超声波法和声波等,在土建结构的强度检测上,我们主要应用的方法是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以及射线法等,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检测来反映土建结构的表层强度等级。在一些安全检测中,我们可以用取芯法来对其他的强度测试方法进行校正,在土建结构的内部,对缺陷检测主要是采用超声波法和射线法,应用超声波法进行检测时要求两个被测物有两个相对临界面,而且对于他们的穿透深度也是有限制的,于此同时,还会受到结构物材料中的钢筋和含水量的影响;应用射线法时,它的现场测试难度也是非常大的,并且对测试者也有辐射。

2.应用合理的技术规范

在土建结构的规范标准下,想要摆脱计划经济年代的一些遗留问题,就要求我们对于规范进行合理的编制和改进,不要去强求统一,以免使得一些个性化的东西减少,同时导致缺乏实事求的灵活性的优点。我们要提倡各个省市对于规范进行地方性的编制,在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标准上可以有不同的设置水准。假使全国性的规范制定的越是详细订就会使得一些地方性的适用性变得越差,不仅会造成规范的使用混乱,还可能造成建筑规范的使用本末倒置,起到相反的作用。在技术的标准中,我们的强制性越强就会导致相关部门承担的责任越大,对于具体的技术承担的责任越重,这样对于政府部门的职责是不公平的。我们要求的规范中的要求应该是最低的要求,在结构的安全设置水准上,政府干预的情况下也应该保证尽量的做到最低的要求,但是要保证公众的安全。政府部门还要发挥在技术标准上编制和修订中的作用,逐步的淡化技术规范的强制性,对于地方性的编制规范(标准),要适当的采用不同的要求,从而去适应不同的地区在地质、经济和技术上的差异,鼓励工作人员去勇于去进行技术上的创新。

3.开展安全监测设施的更新和改造

篇3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正文】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国的各项事业取得的迅猛的发展和飞跃。建筑业已进入崭新的时代,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的质量显的尤为重要,其质量优劣,不仅会影响到结构物的安全,也会影响到企业诚信,因此混凝土的质量在工程建筑物中显得尤其重要。因此在施工中我们必须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有足够的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为因素: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的建设已经演变成个人投资行为,缺乏当地政府引导、调控,缺乏市场评估及项目效益可行性研究,造成项目盲目上马、投资,最后导致质量不能有效控制。

二、市场因素:随着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和复杂化程度,生产厂家为生存相互压价,最终导致预拌混凝土质量普遍下降。

三、施工方法因素:生产及施工管理两极端现象。预拌混凝土的生产、运输、浇筑成型等环节的质量要求在国家或地方规范、标准中均有相关规定。但在实际过程中,因质量造成的责任纠纷不断,厂家指责施工方浇筑方法不正确,养护不及时,施工方指责厂家产品不合格,运输超时等等,不仅影响了工程质量,拖延了工期,更造成了能源上的浪费,经调查大部分建筑企业在不同程度上均遇到过这种现象。

综上所诉,近年预拌混凝土质量降低的直接原因,那我们应采用系统的方法加以解决。

首先,应积极呼吁地方政府对本地的经济发展规模、速度确定规划要求,对预拌混凝土搅拌站项目要有积极的政策导向,避免出现同类企业过量、相互倾轧现象。同时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起到有效监督、协调等作用。

其次,企业与混凝土搅拌站签订合同时,不应局限于合同负责人之间理论性的谈判及笼统模糊的约定,应该要求双方负责现场管理、具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参加,使合同条款具有实用、全面、约束力强、便于责任追溯等特点。根据多年的施工现场管理经验,认为签订混凝土供需合同及施工过程中有以下几点应加以关注:

1、建筑施工企业在选择供应厂家时,从产品质量、供应能力、企业实力、信誉度等方面必须作好市场可行性调查。

2、培养施工负责人及技术人员的全局观念,对混凝土从原材、配比、外加剂、计量、运输、浇筑、养护、强度评定等环节进行全方面的控制、管理。工程实践中,不少监理单位及施工企业的现场技术、质量管理多侧重于混凝土进场后的质量管理,而忽视了厂家原材采购、生产及运输环节的质量控制。

3、预拌混凝土的技术性能及主要影响因素

混凝土质量要求是一种综合性指标,根据工程特点,结构设计不仅对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提出明确要求,具备相应的变形性能、耐久性等,而且在施工过程中还需混凝土具有和易性。

由上述可知,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控制好水泥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此外,影响混凝土强度还有其它不可忽视的因素。

粗骨料对混凝土强度也有一定影响,当水灰比相等或配合比相同时,两种材料配制的混凝土,碎石的混凝土强度比卵石强。因此我们一般对混凝土的粗骨料控制在31.5mm左右,细骨料品种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程度比粗骨料小,但砂的质量对混凝土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砂石质量必须符合混凝土各标号用砂石质量标准的要求。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应有计划性的亲临生产现场协同监督把关,根据现场砂石含水率及时调整水灰比,以保证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强度只有在温度、湿度条件下才能保证正常发展,应按施工规范的规定予在养护、气温高低对混凝土强度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4.预拌混凝土质量细节控制的有效措施

4.1原材料控制

在混凝土的几种组成成份中,监理工程师、质量工程师应着重在工程资料和实物检查两方面。目前实行的监理见证取样送检制度值得肯定,但近几年只针对现场搅拌的混凝土原料进行了见证取样,而对于预拌混凝土来说,不少地区还是空白,因此笔者建议监理单位应对此领域加以监督。

4.1.1水泥

水泥有多种品种、标号应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的要求和实际使用部位的环境条件,选择适当的水泥品种和标号。高强混凝土应优先选择高标号水泥进行试配。

4.1.2砂

细骨料砂,要重点检查其产地、质地、级配、细度模数、含泥量、碱活性和有害物质含量。其重点是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这两项对于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较大。用于拌制混凝土的细度模数应在3.7~1.6之间。砂含泥量一般不应超过3%,有害物用质(云母、有机物、硫酸盐等)含量不应超过2%。

4.1.3石子

粗骨料石子,应重点检查其产地、质地、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有害物质含量及最大粒径。严禁混有煅烧过的石灰石块或白云石块。预拌混凝土采用石子粒径必须根据工程特点、部位、输送方式及施工技术要求确定, 否则极易出现质量问题。

4.1.4水

凡是不能饮用的水,应在水质化验和抗腐蚀试验合格后,方可用于拌制混凝土。4.1.5外加剂

首先,应检查外加剂生产厂家的生产许可证,质量保证资料和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出具的性能试验报告。

4.2配合比的质量控制

在根据设计要求和混凝土的工程特点,确定了各种原材料之后,应在监理工程师见证情况下,进行现场原材料取样,并填写见证取样单。关交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试验室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试配工作。监理工程师在审查实验室出具的配合比单及相应的有关混凝土性能,能够满足工程的各项要求后,方可允许进行混凝土的搅拌和浇筑工作。

4.3搅拌过程的质量控制

搅拌站一般均配有电脑计量装置,但必须定期由专门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保证各种材料计量准确。

4.4运输过程控制

混凝土应以最短的时间从搅拌地点运抵浇筑地点,目前预拌混凝土一般采用专用混凝土罐车运送,根据路线、时间、季节、天气、混凝土输送方式等因素调整混凝土的初凝、终凝时间及和易性。

4.4浇筑过程质量控制

混凝土浇筑前,监理工程师、质量工程师应检查混凝土的浇筑方法是否合理、水电供应是否保证、各工种人员的配备情况;振捣器的类型、规格、数量是否满足混凝土的振捣要求;构件模具及数量是否合适;浇筑期间的气候、气温,夏季、雨季、冬期施工,覆盖材料是否准备好。

在浇筑过程中,注意观察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等性能,若有问题,应及时要求混凝土厂家对配合比作合理调整;督促施工单位控制好每层混凝土浇筑厚度及振捣器的插点是否均匀,移动间距是否符合要求;对钢筋交叉密集的梁柱节点是否振捣到位,以防出现蜂窝、麻面。对大体积混凝土或厚度较大的部件,应采用低水化热水泥并加强保温养护措施。

总之,预拌混凝土是水泥、砂、石、水、外加剂、掺合料等多组成分构成的一种性能多样化的材料,其性能不仅与组成材料的性能有直接关系,而且还与施工技术、所处环境及维护条件等有关。要在设计方法、施工技术以及维护要求及施工管理等方面进一步研究,以促进我国混凝土结构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 砼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201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 2011

2. 砼泵送施工技术规范(JGJ/T 10-201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 2011

3. 普通砼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 2011

4. 预拌混凝土(GB14902-2003)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 2003

篇4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

信息共享空间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简称IC。它是一种把各种资源整合在一起的服务模式,如将计算机软硬件设施、互联网、知识库资源,整合在一个无缝的环境中,然后由多媒体工作者和计算机专家,以及咨询馆员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此种模式最早产生在美国爱荷华大学,随着社会发展,各国高校都相继开展了IC服务。经过多年的发展,一些发达国家都建立了IC,成为了高校里最流行、最受师生欢迎的场所。本文通过一些文献调查,对我国高校图书馆IC建设现状作出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1 IC模式在我国图书馆中实践现状

(一)理论研究成果

2005年时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在发表的《开放存取环境下的信息共享空间》首次提出了IC服务概念,自此国家馆界便开始对IC服务展开看研究,并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

(二)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实践情况

据目前发展形势来看,IC服务模式的运用相当重要,尤其对于我国图书馆服务来说,其服务模式就是提高图书馆利用率的唯一方式。据调查显示,我国有部分高校已实行了IC服务模式,这些学校主要遍布在香港、台湾、上海等地区,如香港中文大学、岭南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都实现了信息空间实践。

一些高校虽然还没有建设IC服务模式,但在建设图书时把IC理念都引入了其中。如上海大学在2005年时开始规划"以学科建设为中心"的东校区,把IC服务理念引入到其中,把其作为一个综合模式来建设,为师生提供良好的服务设施和协作学习环境上海复旦大学在建江湾校区"李兆基图书馆"在馆舍时,其布局和服务功能设计都运用了IC服务理念。此外,一些高校图书馆都在积极建设IC服务模式,并对其进行不断地探讨,通过对师生的调查,做了深入的性研究,针对现状,并成立了IC建立专题小组,为新馆的落成做好充足准备。

(三)实例分析

通过报道资料和搜索文献发现,香港和内陆等地区的IC建设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主要以香港中文大学、岭南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为主。对这些学校的建立时间、资源类型、实体空间、服务内容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这些学校的设备资源、人力资源、参考咨询都比较完善,但有少部分资源仍需要进一步发展,如多媒体视听、技术指导和休闲区还需进一步加强建设力度。其中香港大学图书馆其他服务和休闲区还没有建设起来,台湾师范大学的教育培训还需要加强建设力度。

2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IC建设特点与缺陷

(一)IC建设总体正初步建设阶段

在我国,IC最早出现在香港,迄今为止已有几十年历史,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发展比较缓慢,所以我国还处于小范围的初步建设阶段。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共分三种实践方式,一是建立完善的IC服务模式,但目前我国只有8所高校的图书馆建立了IC服务模式;二是把IC理念深入到图书馆中去,如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上海大学等都引入了IC理念;三是图书馆正在规划建设IC服务模式,如上海交通大学,香港师范大学等。在建设时间上来说,香港起步早而内地起步比较晚。在2004年5月岭南大学开始筹建资讯坊,并在2005年9月开始使用。而内地的高校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在2007年才开始划构建最大的、水平最高的、最能体现出IC理念的信息共享空间,并在2009年9月开始使用,虽然比香港地区起步要晚一些,但资源更加完整,也是内地第一所将IC理念付诸于时间的高校。

(二)初步实现空间、服务、资源的整合

我国高校图书馆IC建设大部分都是借鉴国外优秀的IC服务模式,虽然具有单一性,但它却初步实现了服务、空间、资源三要素的相互结合,为师生提供了"一站式"服务,为用户带来了更多的便捷。其在图书馆的一楼和某个区域中都配备了相应的服务区域,如参考咨询区、小组学习区、多媒体/视听区、文献资源区,还有少部分高校的图书馆配备了自主学习区、兴趣学习班、休闲阅览区、写作指导区、影视评析区等。这些配置更加有针对性地为用户提供服务,让用户的体验值更高,更满意,更加舒适,避免了用户在各个楼层在中盲目地奔波,节约了用户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图书馆服务水平,实现了一个区域或在一个楼层中获得各种所需服务的目的。

(三)现我国IC建设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IC建设起步起步比较晚,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为我国没有成功案例和经验的欠缺,所以在实践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第一,我国运用IC理念时,并未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建设,所以不能凸显出自己图书馆的特色。一味遵照固定模式进行建设,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和局限性。如,复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的师生对个人作品的展示空间、数字化艺术作品展示空间以及视觉艺术多媒体制作方面需求量比较大,但学校并未结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进行建设,所以IC服务模式理念不能很好的展示出来。又如,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建设也没能很好地突出本图书馆的特色,本校学生对技艺指导、教学模拟等方面有着迫切需求,但改馆不能为学生提供这些服务。由于资金的欠缺、人力资源配备不足、各个部门合作不紧密,都让IC模式不能尽可能发挥它具有的功能。一方面,很少有专家直接参与到IC建设中来,在建设时就缺少IC的知识服务。IC建设工作比较繁杂,工作人员又比较欠缺,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IC 的建设。除此之外,各个部门缺少联系的机制,导致各个部门不能紧密的联系,各个部门一般都采取独立管理模式,其宣传力度欠缺,导致图书馆利用率不高。如对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进行调查时发现,师生和学院师生都不了解IC各个区域的功能作用,还有少部分人甚至不知IC空间的存在,导致IC服务率下降。由于缺乏系统全面的质量评价,所以我国只能采用调查问卷与意见反馈来实现IC的质量评价,此种评价体系不规范,因此不能真实的反馈出准确信息和为IC服务质量改善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3 对我国高校图书馆构建IC的一些建议

(一)建设前进行可行性分析

IC 是一项新兴的服务模式,其可行性还处于初步研究阶段,所以,并不是每个高校的图书馆适用,因此,在建设IC之前需要结合本学院的特点和IC理念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其可行性,最终制定出最合适的建设模式。在建设之前要考虑IC实体空间,看其是否具有可行性。看IC构建布局是否合理,图书馆是否拥幽雅的环境和适合装潢馆舍空间。

(二)注重本土化

在建设IC服务模式时,不能全部照搬国外IC服务模式,要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学院用户的基本特点,形成自己特有的IC服务模式,把IC理念运用到本土中来,第一构建合理的模式,以一种或多种模式进行组合,在构建模式之前,想先考虑模式的可行性是否与发展战略相适应。如将电子阅读室和参考咨询台进行组合和及时扩展计算机室功能,或在新的区域建设IC。第二建设时要考虑IC服务的主动性,由于我国学生在图书馆利用方面比国外的学生要低,具有很强的被动性。针对现况,图书馆应要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合理利用图书馆资源,把图管管建设成一个生动有趣的场所,在建设时尽可能的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第三,在建设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把培养学生的兴趣作为建馆的基本原则,在IC建设时,可多设置一些兴趣小组,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

(三)建立有效保障机制

为了使IC服务模式更好地发展,应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只有拥有良好的保障机制,才能使IC建立活动顺利进行,也次才能保证IC建立后的顺利运行,第一可以通过效地营销策略来保证IC服务的利用率,通过网络、海报、讲座等形式来加大IC的宣传力度。第二可以为IC 建立服务协调机制。分析IC 建设潜在的矛盾,并制定出解决矛盾的具体方案。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并解决好各级人员的沟通和合作的问题这样才能便于IC更好地发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IC理念在我国高校中能更好地发展,所以在建设IC服务模式时,要针对本院的专业的特点和我国的基本国情,建设出一套属于自己的IC服务理念。这样才让IC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健,刘惠欣,张希侠等.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建设的思考[J].农业网络信息,2014(5).

[2]李巴特尔.浅谈以电子阅览室为基础的信息共享空间建设[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12).

篇5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

近年来,在创新思潮的冲击下,图书馆新业态创客空间的出现,使得图书馆不再仅仅是传承文化,提供信息、知识和文化服务中心,更在成为提供工具、鼓励知识与思想交流、激励创意与创新的空间载体。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出现,是当下时代赋予图书馆的新使命,也是新时代推动下图书馆服务转型的必然趋势。

1 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定义与发展

创客空间(Makerspace、Hackerspace 、Makerlab),《创客杂志》中的定义是:它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物理场所,一个具有加工车间、工作室功能的开放交流实验室、工作室、机械加工室。

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实施源于美国雪城大学信息学院硕士研究生Lauren Smedley的提议,她建议在公共图书馆内建造一个创客空间,使人们能够合作、创造并进行制造。纽约州的费耶特维尔公共图书馆(Fayetteville Free Library,FFL)采纳并实现了她的建议,FFL是美国第一所创建创客空间的公共图书馆。随后各级各类图书馆陆续参与其中,美国图书馆创客空间发展引起ALA(美国图书馆协会)重视,并得到政策、资金支持、统一规划及战略指导,服务系统逐步完善。美国图书馆创客空间发展迅速,2013年美国已有51% 的公共图书馆建立了创客空间,大中小学图书馆及混合型图书馆也相继开展了此类服务。

相比美国等技术发达国家图书馆创客空间的迅猛发展,我国创客规模较小,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创客空间的发展建立仍处在发展初期,通过学习借鉴国外与国内图书馆实践经验,为我国图书馆创客空间的构建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2 图书馆构建创客空间的意义

2.1 图书馆创客空间服务构建图书馆服务新模式

创客空间是一个开放空间,允许任何知识背景、有着共同兴趣的的人们聚集在一起,通过实践、分享经验来进行制造和创作。以“实践、分享和创新”为核心的创客空间服务,是图书馆顺应时展创新服务的必然趋势,它可为图书馆提供集动手制作、分享知识和进行知识再创造的新型知识服务模式,丰富了图书馆服务方式,延伸了图书馆服务理念,提升了服务水平,能够提升图书馆的社会竞争力和影响力,推进图书馆事业发展。

2.2 图书馆创客空间服务开创图书馆教育新途径

图书馆创客空间旨在为用户发挥创意和实现创意提供工具资源、技术指导、交流平台,让用户在开放式的实践交流过程中学习、分享和动手制作。创客空间开展服务形式丰富多样,如创客沙龙、专题讲座、手工艺品制作、数字媒体制作、电子器件及工业产品制作、3D 打印、机器人设计和创造等,吸引不同年龄、知识、生活背景的用户参与其中,极大的丰富了学校及社会课外教育生活,增加了课堂趣味性与创新性,丰富了教育手段,开创了图书馆知识教育新途径。

3 国外图书馆创客空间实践经验

3.1 国外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实践经验

公共图书馆由于其面向的是所有年龄阶段的家庭、儿童、青少年、成年人等,开设的创客服务内容较为广泛,以迎合时代需求,注重家庭培养、社区民众参与,资金来源主要通过政府支持。(1)美国费耶特维尔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是第一家建立创客空间的公共图书馆,其主要服务内容分为数字制作和实物制造:数字制作内容包括制作视频、博客、游戏、制造机器人并为其编程等;实物制造包括使用3D 建模和打印、业余爱好者学习激光切割机和刻字机、缝纫机、首饰制造等。费耶特维尔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主要特点是精细分工,不同的项目有选择地针对儿童、青少年、成年人等不同年龄阶段用户开设。项目资金来源主要通过国家资助、会议筹集、网站众筹、基金等。(2)挪威・奥斯陆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面积较小,仅占40平方米,定位于打造一个服务社区所有民众的工作车间,是一个可让民众一起工作、分享关于新技术和其他新兴事物经验和知识的实体空间。提供的服务内容主要有:编程、手工制作、修缮电子器件、玩音乐、电脑游戏、阅读文学作品、看电影等。目前大部分资金来自挪威国家图书馆。(3)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公园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定位于将民众与服务、资源、信息、设备和生活经验等紧密联系在一起,提供让人们终身学习机会,创建社区交流、创造力为宗旨的社区生活中心。其主要活动根据不同年龄阶段人群设立,有面向儿童、青少年的婴儿活动时间、故事会、家长信息会议、暑期活动等,有面向成年人的3D 打印、读书俱乐部、网络与电脑培训、作者见面会等。经费大多来源于政府财政援助和社会各界捐赠。

3.2 国外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

(1)美国・内华达大学里诺分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开展以提供3D打印为核心的创客空间服务,是第一所向学生提供3D打印的高校图书馆。向大学所有师生提供3D打印、扫描与设计服务、激光切割与刻字机、电子编程、机器人创造等服务项目。通过与社区其他组织合作促进实践,举办了Arduino微控制器、移动应用程序开发、3D扫描和建模入门研讨班,还与当地知名的创客空间合作举办解锁研讨班。其项目资金主要来源于学校建设资金、年度基金和捐赠。(2)玛丽华盛顿大学辛普森图书馆与教育学院及教学技术部合作,将一间未被使用的教室改造成了创客空g,内设3D打印机、机器人、简单的试验板工具、使用套件的电子产品等,面向整所大学开放,已成功举办两届“集成融汇与制造机器人”研讨会。(3)密歇根大学艺术、建筑与工程图书馆下设部门成立了3D实验室,向全校师生提供3D打印、3D扫描、虚拟现实以及动作捕捉等服务。运营资金主要来自图书馆建设经费,也有通过参与师生项目合作获得拨款支持,学生只需在实验室中支付材料成本即可使用。

4 国内图书馆创客空间发展现状

我国创客空间发展起步较晚,尚处在初步发展阶段。

4.1 我国专业与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

2012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科技孵化器合作共建“科技创新与创业平台”,成为我国第一个专业图书馆创意空间,2013 年上海图书馆“创・新空间”正式对外开放,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2014 年以后长沙市图书馆、成都市图书馆创客空间相继成立。我国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服务较多整合了传统文献查阅、检索、信息咨询、专利查新等服务项目,提供3D打印、开展创客培训、为创客提供服务平台、开展手工制造等活动。

4.2 我国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

我国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实践探索起步较晚,时间较短,数量有限。起步较早的有清华大学的i.Center、浙江大学的“云造”和中国美术学院的“洋葱胶囊”。随后,三峡大学图书馆、天津大学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中国台湾交通大学浩然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也先后创建创客空间,这些大学图书馆创客空间均通过与企业合作创建,以开放交流为目标,通过提供多元、轻松自在的非正式信息交流讨论场所,鼓励师生走出研究室,与不同领域成员接触,激发创意活力,通过动手制作将创意转为现实。

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通过有效整合高校强大的学术背景、优秀师资资源,与企业先进的技术设备支持、高效的运营经验相结合,有效促进高校创客空间持续发展。总体来说,相比国外,我国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发展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面临缺少有效的政策支持、创客文化背景缺乏、发展经验和专业人才不足等困难。

5 实践经验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构建的启示

国外图书馆创客空间成熟实践经验,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未来构建提供了有益经验。

5.1 明确图书馆定位

各个高校学科背景、专业特色各不相同,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建立,应充分立足学校学科特色、充分调查用户需求,以本地需求为出发点,探索构建符合高校图书馆馆情和满足服务群体的服务模式及服务内容。

5.2 开展广泛合作

图书馆在开展创客空间服务时,大多以教学分享、数码编程、数字及手工制作为主要内容,创客空间各项服务建设,需要各种工具资源配置和维护、技术设备及人力资源的大量投入,需要资金保障,仅仅靠图书馆单方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图书馆作为非营利单位,需要动员所有力量,广泛开展合作,例如,积极寻求政府、学校、企业、专业创客团队支持,才能保障图书馆创客空间持久正常运行。

5.3 宣鞔纯臀幕

目前,创客文化在国内高校还未普及,图书馆要开展创客空间服务,需先积极营造好高校创客文化氛围,利用图书馆网站、微信、微博及日常活动线上线下渠道,大力对创客文化、创客活动开展宣传,吸引用户参与其中,享受创客空间服务,使图书馆成为新科技、新知识、跨学科协作与创新的重要孵化传播基地。

5.4 科学化管理

创客空间的正常运行离不开科学化的管理水平,国外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实践提供了诸多经验。例如,建立网上在线交流平台,利用慕课(MOOC)等在线课程教学平台培训及互动,有效地拓展创客虚拟交流空间,实现线上和线下协调发展。在人力资源方面,创客空间的发展维护仅仅依靠图书馆员的力量是不够的,通过与专业科技人员、企业技术人员、志愿者等多方合作,弥补图书馆科技专业人员不足短板。此外,规范的安全技术培训是确保创客空间高新技术设备安全使用的基本保障,及时了解用户信息反馈,不断调整、优化业务流程是促进创客空间更好发展的动力。

6 结语

在各国图书馆为寻求自身发展而积极采取创客空间服务模式进行转型的背景下,在我国全面建设创新型社会的浪潮下,各类型图书馆应把握契机,顺应潮流,开展广泛合作,合理科学地构建具有本馆特色的创客空间,使图书馆更好地发挥促进学习、提高民众信息素养、培养创新精神,进而为促进创新创业、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发挥应有功能。

参考文献

[1]唐晓阳.中美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比较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 24) : 72-77.

[2]张红利,曹芬芳. 国内外典型图书馆创客空间实践研究和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2015,(22):9-16

[3]杨莹. 高校图书馆“众创空间”构建研究,图书馆学刊,2016,(04)

篇6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 施工方法 控制措施

在基础工程施工中,由于灌注桩可以采用正反循环钻进、冲击钻进、旋挖钻进等方法成孔,因此可以在各类地层中进行施工;而通过使用不同直径的钻头,就可以形成不同直径的桩体,而且这种桩可以根据不同的设计,采用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等不同的桩体材料,桩体质量和荷载要求容易达到设计要求。因此,在道路桥梁、房屋建筑等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根据在邯郸市公安局综合指挥侦查大楼灌注桩工程施工监理过程的实践及体会,对灌注桩混凝土浇筑的监控,提出三个不同阶段所采取的措施(对测量放线、成孔、钢筋制作、检测等环节本文将不做论述)。

一、混凝土浇筑前的监控

混凝土浇筑施工前,应对灌注前的施工结果进行全面的检验,通过检验,对不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的结果予以纠正,保证各项指标符合规定标准。对成孔后浇筑前的检验主要有以下各项:

1.桩位:是对测量放线结果进行复核,要求桩位偏差不得大于规范要求的偏差值,大于偏差值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纠正;

2.测深基点标高:不论是以护筒顶标高还是以地面标高为依据,均应符合高程测量的规定,以保证后续灌注有衡量的正确标准。

3.检查孔径和孔斜:孔径必须大于设计数值,孔斜偏差不得大于1%,不符合规定的应进行扫孔处理,至达标为止;

4.检查泥浆比重:灌注前的泥浆比重应控制在1.1~1.2之间,比重过大将增加灌注难度,比重过小则容易发生钻孔坍塌,不符合标准时,可采用二次清孔的办法进行处理;

5.检查孔底沉渣:摩擦桩孔底沉渣不应大于100 mm ,沉渣过厚会降低承载能力,应采用二次清孔的办法处理;

6.安放钢筋笼的检验:经检验合格的钢筋笼安放在孔内,保护层为50mm,钢筋笼的顶标高应与测深基点标高对应进行检查,吊筋长度的误差应控制在50mm 以内,要保证钢筋笼顶标高的误差控制在正负毫米以内;

7.导管的安放:用于灌注的导管,应垂直,深孔作业应进行闭水压力试验,防止导管密封不严而跑浆,导致混凝土混浆。安放完毕的导管下口距孔底高度300~500mm,从而保证灌注的顺利和减少混凝土的混浆;

8.使用经过校量的测绳,督促技术人员做好施工记录的准备工作;

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控制:

混凝土浇筑过程具有极强的隐蔽性,浇筑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桩体质量的好坏,因此,在浇筑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和监理人员应当实施全过程旁站监控,严格控制浇筑质量,发现问题应及时协商并在允许时间内及时处理。

1.混凝土的灌注应当连续进行,一般的桩浇筑时间应控制在2小时之内,大口径桩尽量不要超过3~4小时,浇筑中间有意外情况,停歇时间不得大于40分钟,防止混凝土初凝而导致灌注困难而使导管难以拔出产生断桩,因此,生产过程中应当备有临时停电等应急措施;

2.导管安放完成后灌注前,在导管内的泥浆面上方安放隔水栓,保证灌注的混凝土与钻孔内的泥浆隔离而降低混凝土的混浆;

3.导管埋深应控制在2~6米,导管过深会使导管起拔困难,过浅容易使浮浆或冲洗液反入导管而使混凝土产生混浆;

4.每次起拔导管前,应当用测绳带动测锤对混凝土面的高度进行测量,保证导管埋深的准确性,防止因有扩径的情况下导管埋深过浅,起拔导管而导致断桩;

5.灌注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导管内混凝土面的情况和桩孔内泥浆面的变化。当导管内出现泥浆时,可判定为导管跑浆或导管拔脱;当孔内泥浆面发现异常时,要分析是塌孔还是导管堵塞,从而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

灌注桩浇筑过程变化因素较多,施工和监督过程要有很强的临机应变能力,因此,应当选派施工经验丰富和能力强的人员进行监控。

三、灌注前的准备

(1)孔内泥浆性能指标的控制砼灌注前应调控好泥浆性能指标,根据施工经验泥浆比重控制为1.10~1.25、含砂率小于等于8%、粘度小于等于28 s[1]。因为泥浆比重过小,泥浆护壁就容易失去了阻挡土体坍塌的作用,如果泥浆的比重过大、过稠会降低泥浆流动性,增加浇注砼的阻力,使的置换砼产生困难,从而影响成桩的质量。

(2)灌浆导管的选择灌浆导管的选择应根据桩孔的深度、钢筋笼的设计直径及导管的活动范围等因素来综合考虑,选择合适导管直径。一般大直径导管可以缩短砼灌注时间。

(3)设置隔水栓塞隔水栓塞的选择直接影响砼的初期灌注。所选用的隔水栓直径应与导管内径相配,同时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保证顺利排出[2]。隔水栓塞一般有预制砼圆柱塞、球胆及橡胶栓塞,球胆栓塞采用篮球或排球胆。在实际施工中,一般选用球胆栓塞,因为砼活塞极易因导管细微变形而卡死在导管内,易造成砼灌注的困难,而球胆栓塞却具有良好的弹性、隔水性、可多次重复使用及排出顺利等优点。

1)初期灌注

导管底端距孔底高度可根据桩径大小、隔水栓塞大小加以确定,一般控制在30~50 cm[1],桩径小时取大值。漏斗内砼的初灌注量必须满足初灌时导管底部一次性埋入砼中1.0~1.5 m。初灌量过小会造成脱管现象、底管口砼离析,造成断桩等事故,影响成桩质量。开始灌注时尽量准备足够的砼,砼下降产生的巨大冲击力可将孔底泥浆泛起,从而带动孔底沉渣返出,减少桩底沉渣厚度,提高桩的承载力。因为根据岩土有关理论说明:孔底的沉渣厚度少许的减少,则桩承载力将大幅度的增加。

2)中期关注

在中期灌注过程中,应匀速向漏斗内灌注砼,若突然灌注大量的砼,导管内空气将不能立即排出,会导致堵管。在灌注时需适当提升串动导管,串动导管时严禁碰撞钢筋笼,以防钢筋笼有上浮或下沉。串动导管作用:①有利于后续砼的灌注。因为砼在导管内停留时间长,骨料滞留在导管中,使砼与管壁摩擦阻力增强,其流动性将变差,易造成上部砼下落困难,从而发生堵管;②有利于提高砼密实度,保证成桩质量。串动导管可将砼挤入桩周围孔壁中,起到提高桩侧阻力的作用,另外也加大了砼与钢筋笼的握裹力。

3)后期灌注

在灌注砼的后期,由于导管内砼柱高度减少,超压力降低,而导管外泥浆的稠度、比重却增大,容易出现砼上升困难,因为砼必须以大大超过泥浆的反作用压力才能将孔内的泥浆挤压出孔口,在实际施工时,可采取在孔内加水稀释泥浆或人工扒拨部分沉淀物等方法,使砼灌注顺利。要控制好最后一次砼灌注量,避免浪费砼材料。砼超灌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确保凿除浮浆后桩顶砼达到设计强度,实际施工可制作简易打捞工具捞取砼样以控制好砼超过高度,为防止桩顶空心,在灌注结束后,导管拔出砼之前应串动导管,幅度不超过50 cm,并且导管提升速度要慢。

实践证明,尽管灌注桩施工的工艺比较复杂,控制难度较大,但是,只要按照施工规范的要求和设计要求,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抓好事先指导,强化施工准备、成孔、清孔、水下混凝土灌注等施工全过程中各环节的质量监控,在邯郸市公安局和游泳训练中心的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由于加强了对施工过程各环节的监控,从而保证了施工的质量,在经过检测单位的检验后,桩基的承载力均达到设计要求,只有这样,钻孔灌注桩施工才能充分发挥出它的优点,达到安全、优质、经济、高效的预计目的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土建工程造价;造价控制;管理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企业都存在着浪费资金、浪费资源的现象。土建工程造价是指一项工程建设中所花费的各种费用之和,当前很多工程建设存在乱收费、乱用成本的现象,最突出的就是“三超”问题,即超估算、超预算、超结算,导致企业无法控制工程的投资,给工程建设企业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影响。合理控制土建工程造价对整个企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衡量一个工程项目的重要经济和技术指标,贯穿于整个项目工程,如何实施土建工程造价管理,完善投资项目间资源的合理分配,将工程设计阶段和造价方面发生的各种变化纳入确定的造价范围内,是保证土建工程项目能否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文章首先浅析当前土建工程造价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其次针对这些问题,探究如何合理控制和有效管理土建工程造价,以期推动土建工程项目施工顺利进行,带动企业的长远发展,旨在为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造价控制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1 土建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思想上的重视

当前,在我国的土建工程造价管理中,不论是社会还是建筑工程企业自身,对工程造价管理缺乏思想上的重视,对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意识淡薄。很多企业在造价的过程中,由于思想观念上的不重视,使得很多企业都无法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工程造价的含义、范围和职能等,没有真正的落实和贯彻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忽视了对价格的控制管理。这种管理理念与当前迅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和瞬息万变的市场价格严重脱离了,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价格处在不断变动的状态之中,各种工程资源价格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如果不能及时的对造价进行管理,则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危害企业的长远发展。

1.2 法律法规不健全

当前,我国土建工程造价控制管理中,还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的问题。现行的法律、法规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无法满足市场经济和土建工程造价管理的需求。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很多建筑企业为了谋取工程利润,存在有法不依的现象;而造价控制管理部门也存在执法不严的现象,对企业合同签订的监督工作不到位、监督力度不够‘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给施工单位带来了成本加重的负担,也不利于工程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1.3 造价人员的职业素质不高

当前,我国土建工程造价管理中还存在造价人员的职业素质普遍不高的现象。在我国现有的土建工程造价人员和机构中,主要是采用定额对预算和决算进行编制和审核,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定额制已无法适应土建工程发展的需要。这种解决方式不能对较为复杂的工程技术问题独立有效的解决和处理,对工程的各个主体之间的关系无法及时协调;除此以外,这种方式缺乏相应的经济法律意识,无力解决工程赔偿和反赔偿问题,对土建工程企业的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2 合理控制工程造价管理的措施探究

通过上述论述,当前土建工程造价控制中还存在很多不利的因素,如何解决问题,提高工程造价的管理水平,是当前土建工程企业所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2.1 加强土建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人员的经济意识

在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较为重视施工技术,却忽略了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问题,对一些不必要的资源和资金浪费视而不见,使得企业存在很多不该的无效资金支出,给整个施工阶段带来了的投资压力。因此,必须加强施工人员的造价控制意识,这就需要不断加强施工人员的经济意识,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施工的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经济管理培训,从而提高整个工程团队的经济控制思想,避免浪费行为的发生,应在企业中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惩重的浪费行为,对工程现场要进行细致的施工记录,严格执行施工纪律,提高造价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把造价管理工作做到位,从细节入手,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2.2 有效解决施工索赔问题

土建工程项目具有规模较大,建设周期较长,施工阶段不确定因素多的特点,因此,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工程项目的索赔情况时有发生。如何有效解决施工索赔,是有效提高造价的重要手段。在施工过程中,部分承包商会寻找各种索赔机会,希望索取到工程费用赔偿和工期补偿。为了有效解决和避免施工索赔,开发商应对施工合同条款了如指掌,对工程项目的各项专业技术标准熟悉掌握,公正地处理好索赔工作,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保证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在发生工程索赔时,承包商会依据自己的工程费用支出记录提出相应的费用和工期索赔报告,开发商应对合同条款认真研究。首先核查索赔报告是否是在合同规定的有效时间内提出,否则不予受理;进而根据同期监理日记辨别和分析索赔要求,监理日记工程进度和完成实物工程量都按时做了如实记载,开发商应划分索赔事件的起因和责任归属,如果确定是由于开发商或其他原因,致导致了承包商在施工中遭受了工程损失,合同中有明确条款的,应及时、合理地按索赔程序给予补偿,从而保证工程得以正常施工。

2.3 严格控制工程变更

在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开发商和承包商都可能随时提出工程变更,就专业性方面而言,开发商通常处于弱势。如果是开发商提出工程变更要求时,应对工程造价和延长工期承担承担起起相应的责任。因此,在工程设计之初,开发商应认真工作,精心准备,从而提出严密而准确的设计要求,避免因考虑不周而在施工阶段变更设计;如果对设计必须进行变更时,则应严格遵循设计变更的程序,由设计单位出变更图并经审核和会签,同时,承包商应就设计变更项目进行报价,再对报价经过确认双方达成共识后,才可以就变更部分进行施工。这样,开发商就能准确掌握变更情况和报价情况,避结算时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开发商应对承包商提出的变更,多方位全方面的进行严格审查,变更后的工程造价进行认真细致地测算,防止少数承包商利用低价中标,然后通过变更设计的方式提高工程造价的策略。

3 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土建工程造价管理中还存在造价观念落后、造价控制法律法规不完善、造价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必须不断完善和健全造价控制法律法规,提高造价控制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在项目的各个不同阶段,采取科学的计价方法,合理确定企业的投资估算,才能提高投资利益。因此,建筑工程必须秉着节约工程投资,提高投资效率的理念,不断加强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从而推动企业长远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贵龙.房地产开发工程项目成本造价之预控[J].安徽建筑,2002(01).

[2]李春林.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完善措施的探讨[J].民营科技,2008 (09).

[3]周洪建.试论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完善[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02).

篇8

【关键词】土建工程 造价 全过程控制 相关问题

引言

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为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还为工程的建设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随着工程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加,土建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逐渐成为建设企业保证其经济效益以及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部分。在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对工程造价实行有效的控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1 全过程工程造价基础与优势分析

现阶段,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在土建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可通过采用全过程造价、全要素造价控制以及全方位造价控制方法来实现对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控制。其中,全过程造价控制以对前期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以及竣工等各个阶段的造价控制方式能够对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进行控制与管理。通过全过程造价控制方法能够使投资、建设企业根据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开展造价控制与管理,以此提高造价控制效果。而土建工程施工企业的全过程造价控制主要以投标、施工以及竣工结算为重点开展造价控制与管理。通过对施工过程各个阶段的控制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的控制与管理,保障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2 土建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2.1 工程筹建阶段

在开始土建工程具体的施工之前,其项目筹建阶段工作是确保整个工程项目能够顺利、稳定的完成的重要基础,但该阶段工作较为复杂,其主要包括项目的立项、工程设计及竞标等方面。通常情况下,工程的立项是整个土建工程的首要工作,但目前的大多数土建工程为了节省开支而压低了土建工程的造价,进而使得整个工程建设因资金的缺乏随时可能停工。此外,工程设计是决定建筑项目质量的核心,不合理的工程设计,必然会导致资金资源的浪费。在进行工程的竞标时,有些建筑企业会故意压低价格,基于此种情况,在招标时必须确保招标过程的公平、公正及公开性的要求。

2.2 工程建设施工阶段

在土建工程中,其施工阶段是确保整个工程质量的重要阶段,施工的开始就意味着工程的筹建工作已经全部完成,但工程的施工阶段也是出现问题较多的阶段。首先是在施工开始时会发现有的设计存在不合理性,与实际施工情况不吻合,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施工期的延长。另外,部分施工企业为了节省开支暗地里偷工减料,并选择质量较差甚至不合格的施工材料,导致土建工程的质量达不到预定目标,出现豆腐渣工程,同时土建工程的造价也得不到合理有效地控制。

2.3 工程竣工检验阶段

在土建工程的竣工阶段,相关的建筑企业应及时检验审核工程建筑,同时对具体的工程项目进行必要的核算,但现阶段,我国的大部分土建工程普遍存在建筑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效益而谎报、虚报工程开支或是任意提高工程预定价格标准的现象,同时,有些建筑公司对这一阶段的控制管理不到位,使工程结算时出现众多账目不清、超出预算等问题,进而延长了工程的收尾工作。

3 土建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的有效对策

3.1 筹建阶段造价控制

为了能够有效的实现对土建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控制,建筑企业应从工程前期的准备阶段就对工程造价进行必要的预算控制,其中包括工程的立项、建筑设计、工程竞标等方面。首先是对项目立项的可行性调查,施工企业应在项目立项时对相关市场进行分析和调查,减少投资风险,还要对土建工程所在区域进行调查,保证投资估算的合理性。在进行工程设计方案的设计时,应全面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并对其进行优化处理,进而节约成本避免资源的浪费。此外,在工程的招标过程中,建筑企业必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并在结合市场行情和自身实际情况下进行合理的报价。

3.2 施工阶段造价控制

对于土建工程施工阶段造价的控制,其关键部分就在于施工经费的控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经费的支出通常都是较多的,同时其具体的支出方向也是比较复杂且难以控制的,因此,承包商应严格遵循施工方案,严格控制工程每一阶段的支出,此外,建筑单位也要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进而较好的保证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首先将各个工作的具体事项和工作详细划分安排,尤其是承包单位与设计师之间的关系要注意调配,在出现问题时要注意各方面、各部门的配合协调处理。另外,施工阶段由于实际情况发生改变,难免发生设计方案临时调整的问题,因此需要施工部门建立完善的审核制度应对突发事件,同时土建工程造价也要随着设计方案的改变而发生变动,需要对工程造价进行严格控制,保证资金的投入和支出。

3.3 竣工验收阶段的造价控制

竣工阶段虽然是土建工程的最后的一个阶段,但其也是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中最复杂的阶段,目前,许多建筑单位在进行工程竣工之后的验收工作时,通常都会因一己私利而谎报工程的实际开销,基于此种情况,建筑单位必须提高对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视度,严格控制验收结算的资金控制,把相关的经费支出及材料进行整理、分类、审核,采取公平公开的方式进行审核,确定总工程量以及工程的最终结算价格,防止施工单位弄虚作假、谎报开销,造成超出投资预算的问题进而导致工期的拖延。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