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高中教资的综合素质8篇

时间:2023-10-10 10:36:1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中教资的综合素质,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中教资的综合素质

篇1

【论文摘要】随着新课改快速的推进,普通高中的美术教育遇到了新任务与新机遇。要抓住这个机遇,必须要从普通高中美术教育现状抓出发,对美术课程进行新定位。本文从普通高中美术教育现状发掘问题,依据新课改这个良机进行相应改进对策,提高高中生的综合素质

1, 前言

新课程下普通高中革新正在全国如火如荼的进行,为高中的美术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无论是哪一种普通高中学校的美术教师,都要对美术教育进行思考、分析,并从美术教学实践中探寻教学的新路,通过美术教育增强学生的知识及培养的能力,提升高中生的综合素质。

2, 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一直以来,美术教育在高中教育中虽然屡屡提倡,但是实行力度都比较薄弱。自从新课改下,再一次将普通高中美术教育提上了日程,并付诸于实践之中,作为了高中学生的一门必修的艺术课程。由此可见,国家教育部门已经清醒意识到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事实上,美术教育能够培养高中生的道德、理想、文化以及纪律,将学生培养成现代化的新人,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3, 新课改下普通高中美术教育现状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许多普通高中放眼于升学考试之中,片面的认为学生只要学好升学考试的科目自然就是品学兼优。因此普通高中根本就没有重视学生品德思想教育,没有培养他们实际能力,导致学生的能力不强、品学欠缺,学生整体的素质不高。总体来分析,新课改下普通高中美术教育的现状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3.1,对美术教育关注不够。在升学率的影响下,许多家长、教师以及学校仅仅看重的是升学率,是学生升学考试科目的成绩,至于素质教育几乎都靠边站去了。现实之中就是这样,家长为孩子选择学校唯一的标准就是每年升学率多少,考上了多少重点大学生。而学校衡量教师工资依然是依据升学率,通过学生考试分数来判断其优异。对于学生是否具备团队精神、责任感、动手能力以及艺术素质等,都不会引起学校、教师以及家长的重视,几乎是可有可无的。

3.2,学生无力学习美术。学生一走进高中,几乎都要面临学校与家长的双重压力,天天埋头进入到题海之中,忙得昏天黑地。对于学校与家长来说,他们觉得只要学生考上了好大学,自然就衣食无忧了。学生整日忙于各种学习压力,只关注于提高自己的学成绩,就是想学好美术也是力不从心。在中考及高考的压力之下,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对美术爱好几乎是逐年减少,很多开始感兴趣学生也是逐渐遗弃。在就业压力巨大之下,高中学生压力更加重,除了忙于考试之外还要学什么奥数和外国语言,为以后出国留学做准备。  4,新课改下普通高中美术教育对策

新课改之下,普通高中美术教育成为了关注的热点与重点问题。按照标准要求,高中学校必须把美术教育安排为必修的艺术课程。同时还要对教师、家长以及学生进行相关培训,让他们清醒意识到新课改下教育发展的趋势,提高高考目标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其相应的对策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4.1,选择科学的美术教育教学模式。很多普通高中因不重视美术教育,其美术教学师资较缺、条件差、所占课程比较少,尤其是在经济比较落后、教育水平差的贫苦高中表现尤为突出。针对这种现象,最好是开设一些重点课程,比如《绘画》、《美术鉴赏》、《书法》等;相比之下《美术鉴赏》较为重要,要作为选修之中的必须,通过该课让学生了解美术发展的脉络,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与审美意识。而《绘画》可以让学生学习国画、素描以及漫画等等比较基础知识,掌握它们的基本技能,为学生参加美术考试做好准备工作。开设《书法》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书法,掌握汉字结构、笔画等要领,锻炼他们文字的规范、美观、整齐。

4.2,采用多样化的美术教学。兴趣才是万能教师,只有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才能够实现美术教育目标。本来美术教育就让学生心不在焉,如果还是采用程式化的教学模式不但达不到教学目标,还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因此美术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克服他们注意力差的习惯。美术教学教师要采用丰富多彩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好奇心,让他们在在好奇中掌握美术的技能、技巧,进而增强他们的审美的能力与意识。在教学中最好是采取媒体教学、传统教学、美术展览、美术比赛以及课外美术培训等各种形式。

4.3,提升美术教育者道德和专业素养质量。普通高中学生所处年龄阶段,虽然具有一定头脑但是还不健全。因此,美术教师既是启发者又是引路人,美术教师就要具备敬业精神、崇高品质影响学生做人与做学问。由此可见美术教师不仅仅是教书育人,还要肩负着引导学生培养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重担。因此,这就需要美术教师具备较高的道德与专业素养。美术教师必须要为人师表、敬业爱岗,要不断的学习充电,不断的创新,锐意进取,掌握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与手段。

5, 结束语

总之,新课改为普通高中美术教育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普通高中必须要重视学生的美术教育,让学生从学习中掌握美术的技能与知识,掌握美术学习过程与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进而将新课改下普通高中美术教育推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袁府钊.新课改下普通高中美术教育现状与对策[J]

[2] 高育中,陶发成.高中学生英语阅读现状的分析及对策[J]

篇2

【关键词】新课改普通高中美术教育现状与对策

1, 前言

新课程下普通高中革新正在全国如火如荼的进行,为高中的美术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无论是哪一种普通高中学校的美术教师,都要对美术教育进行思考、分析,并从美术教学实践中探寻教学的新路,通过美术教育增强学生的知识及培养的能力,提升高中生的综合素质。

2, 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一直以来,美术教育在高中教育中虽然屡屡提倡,但是实行力度都比较薄弱。自从新课改下,再一次将普通高中美术教育提上了日程,并付诸于实践之中,作为了高中学生的一门必修的艺术课程。由此可见,国家教育部门已经清醒意识到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事实上,美术教育能够培养高中生的道德、理想、文化以及纪律,将学生培养成现代化的新人,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3, 新课改下普通高中美术教育现状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许多普通高中放眼于升学考试之中,片面的认为学生只要学好升学考试的科目自然就是品学兼优。因此普通高中根本就没有重视学生品德思想教育,没有培养他们实际能力,导致学生的能力不强、品学欠缺,学生整体的素质不高。总体来分析,新课改下普通高中美术教育的现状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3.1,对美术教育关注不够。在升学率的影响下,许多家长、教师以及学校仅仅看重的是升学率,是学生升学考试科目的成绩,至于素质教育几乎都靠边站去了。现实之中就是这样,家长为孩子选择学校唯一的标准就是每年升学率多少,考上了多少重点大学生。而学校衡量教师工资依然是依据升学率,通过学生考试分数来判断其优异。对于学生是否具备团队精神、责任感、动手能力以及艺术素质等,都不会引起学校、教师以及家长的重视,几乎是可有可无的。

3.2,学生无力学习美术。学生一走进高中,几乎都要面临学校与家长的双重压力,天天埋头进入到题海之中,忙得昏天黑地。对于学校与家长来说,他们觉得只要学生考上了好大学,自然就衣食无忧了。学生整日忙于各种学习压力,只关注于提高自己的学成绩,就是想学好美术也是力不从心。在中考及高考的压力之下,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对美术爱好几乎是逐年减少,很多开始感兴趣学生也是逐渐遗弃。在就业压力巨大之下,高中学生压力更加重,除了忙于考试之外还要学什么奥数和外国语言,为以后出国留学做准备。

4,新课改下普通高中美术教育对策

新课改之下,普通高中美术教育成为了关注的热点与重点问题。按照标准要求,高中学校必须把美术教育安排为必修的艺术课程。同时还要对教师、家长以及学生进行相关培训,让他们清醒意识到新课改下教育发展的趋势,提高高考目标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其相应的对策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4.1,选择科学的美术教育教学模式。很多普通高中因不重视美术教育,其美术教学师资较缺、条件差、所占课程比较少,尤其是在经济比较落后、教育水平差的贫苦高中表现尤为突出。针对这种现象,最好是开设一些重点课程,比如《绘画》、《美术鉴赏》、《书法》等;相比之下《美术鉴赏》较为重要,要作为选修之中的必须,通过该课让学生了解美术发展的脉络,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与审美意识。而《绘画》可以让学生学习国画、素描以及漫画等等比较基础知识,掌握它们的基本技能,为学生参加美术考试做好准备工作。开设《书法》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书法,掌握汉字结构、笔画等要领,锻炼他们文字的规范、美观、整齐。

4.2,采用多样化的美术教学。兴趣才是万能教师,只有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才能够实现美术教育目标。本来美术教育就让学生心不在焉,如果还是采用程式化的教学模式不但达不到教学目标,还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因此美术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克服他们注意力差的习惯。美术教学教师要采用丰富多彩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好奇心,让他们在在好奇中掌握美术的技能、技巧,进而增强他们的审美的能力与意识。在教学中最好是采取媒体教学、传统教学、美术展览、美术比赛以及课外美术培训等各种形式。

4.3,提升美术教育者道德和专业素养质量。普通高中学生所处年龄阶段,虽然具有一定头脑但是还不健全。因此,美术教师既是启发者又是引路人,美术教师就要具备敬业精神、崇高品质影响学生做人与做学问。由此可见美术教师不仅仅是教书育人,还要肩负着引导学生培养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重担。因此,这就需要美术教师具备较高的道德与专业素养。美术教师必须要为人师表、敬业爱岗,要不断的学习充电,不断的创新,锐意进取,掌握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与手段。

5, 结束语

总之,新课改为普通高中美术教育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普通高中必须要重视学生的美术教育,让学生从学习中掌握美术的技能与知识,掌握美术学习过程与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进而将新课改下普通高中美术教育推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袁府钊.新课改下普通高中美术教育现状与对策[J]

[2] 高育中,陶发成.高中学生英语阅读现状的分析及对策[J]

篇3

【关键词】新课改普通高中美术教育现状与对策

新课程下普通高中革新正在全国如火如荼的进行,为高中的美术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无论是哪一种普通高中学校的美术教师,都要对美术教育进行思考、分析,并从美术教学实践中探寻教学的新路,通过美术教育增强学生的知识及培养的能力,提升高中生的综合素质。

一、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一直以来,美术教育在高中教育中虽然屡屡提倡,但是实行力度都比较薄弱。自从新课改下,再一次将普通高中美术教育提上了日程,并付诸于实践之中,作为了高中学生的一门必修的艺术课程。由此可见,国家教育部门已经清醒意识到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事实上,美术教育能够培养高中生的道德、理想、文化以及纪律,将学生培养成现代化的新人,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二、新课改下普通高中美术教育现状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许多普通高中放眼于升学考试之中,片面的认为学生只要学好升学考试的科目自然就是品学兼优。因此普通高中根本就没有重视学生品德思想教育,没有培养他们实际能力,导致学生的能力不强、品学欠缺,学生整体的素质不高。总体来分析,新课改下普通高中美术教育的现状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对美术教育关注不够。在升学率的影响下,许多家长、教师以及学校仅仅看重的是升学率,是学生升学考试科目的成绩,至于素质教育几乎都靠边站去了。现实之中就是这样,家长为孩子选择学校唯一的标准就是每年升学率多少,考上了多少重点大学生。而学校衡量教师工资依然是依据升学率,通过学生考试分数来判断其优异。对于学生是否具备团队精神、责任感、动手能力以及艺术素质等,都不会引起学校、教师以及家长的重视,几乎是可有可无的。

(二)学生无力学习美术。学生一走进高中,几乎都要面临学校与家长的双重压力,天天埋头进入到题海之中,忙得昏天黑地。对于学校与家长来说,他们觉得只要学生考上了好大学,自然就衣食无忧了。学生整日忙于各种学习压力,只关注于提高自己的学成绩,就是想学好美术也是力不从心。在中考及高考的压力之下,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对美术爱好几乎是逐年减少,很多开始感兴趣学生也是逐渐遗弃。在就业压力巨大之下,高中学生压力更加重,除了忙于考试之外还要学什么奥数和外国语言,为以后出国留学做准备。

三、新课改下普通高中美术教育对策

新课改之下,普通高中美术教育成为了关注的热点与重点问题。按照标准要求,高中学校必须把美术教育安排为必修的艺术课程。同时还要对教师、家长以及学生进行相关培训,让他们清醒意识到新课改下教育发展的趋势,提高高考目标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其相应的对策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选择科学的美术教育教学模式。很多普通高中因不重视美术教育,其美术教学师资较缺、条件差、所占课程比较少,尤其是在经济比较落后、教育水平差的贫苦高中表现尤为突出。针对这种现象,最好是开设一些重点课程,比如《绘画》、《美术鉴赏》、《书法》等;相比之下《美术鉴赏》较为重要,要作为选修之中的必须,通过该课让学生了解美术发展的脉络,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与审美意识。而《绘画》可以让学生学习国画、素描以及漫画等等比较基础知识,掌握它们的基本技能,为学生参加美术考试做好准备工作。开设《书法》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书法,掌握汉字结构、笔画等要领,锻炼他们文字的规范、美观、整齐。

(二)采用多样化的美术教学。兴趣才是万能教师,只有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才能够实现美术教育目标。本来美术教育就让学生心不在焉,如果还是采用程式化的教学模式不但达不到教学目标,还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因此美术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克服他们注意力差的习惯。美术教学教师要采用丰富多彩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好奇心,让他们在在好奇中掌握美术的技能、技巧,进而增强他们的审美的能力与意识。在教学中最好是采取媒体教学、传统教学、美术展览、美术比赛以及课外美术培训等各种形式。

(三)提升美术教育者道德和专业素养质量。普通高中学生所处年龄阶段,虽然具有一定头脑但是还不健全。因此,美术教师既是启发者又是引路人,美术教师就要具备敬业精神、崇高品质影响学生做人与做学问。由此可见美术教师不仅仅是教书育人,还要肩负着引导学生培养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重担。因此,这就需要美术教师具备较高的道德与专业素养。美术教师必须要为人师表、敬业爱岗,要不断的学习充电,不断的创新,锐意进取,掌握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与手段。

四、结束语

总之,新课改为普通高中美术教育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普通高中必须要重视学生的美术教育,让学生从学习中掌握美术的技能与知识,掌握美术学习过程与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进而将新课改下普通高中美术教育推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袁府钊;新课改下普通高中美术教育现状与对策[J];

[2]高育中,陶发成;高中学生美术阅读现状的分析及对策[J];

篇4

欧美国家过去一直强调高校自主招考,近年来则逐步加强了政府对高考的控制力度和统一管理。美国虽然没有政府组织的全国统一的大学入学考试,却有着社会服务机构组织,并组织绝大多数高校认可的标准化大学入学考试,主要有学术评估测验(sAT)和美国高校测验(ACT)两种,SAT就是人们常讲的美国“高考”。

英国政府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全国统一的中等教育普通证书(GCSE)考试,通过GCSE考试的学生还必须参加普通教育证书高级水平(GCE A-level)考试或普通教育证书补充水平(GCE AS-level)考试。

法国高中生要想进入大学,必须通过全国性的高中会考(BAC),也称“业士考试”。俄罗斯为了克服因沿袭高校自主招考制度所造成的教育质量下滑、腐败现象丛生、高考成本过高、文凭得不到国际承认等问题,自2001年以来也走上了由“放”到“收”的改革之路,将高校自主考试改为国家统―考试。

日本是一个学历主义社会,二战后也经历了统一考试和高校自主考试交替反复的过程。当今日本的高考分为两次:第一次为全国统_入学考试,第二次为各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由于日本儿童出生率长期下降,适合升入大学的青年也在逐年减少,大学之间的生源竞争趋于激烈,推荐入学和一般选拔制度日益受到重视,但它们仍然不能替代统一入学考试的中心地位。

重视高校自与综合素质评价

很多国家在坚持统一高考的同时,十分重视高校的招生自,通过允许高校组织单独考试、细化考试专业类型、强化综合素质评价等多样化路径,克服和避免统一高考带来的“一考定终生”的弊端。

在加拿大,高校可以组织单独考试,学生不用参加统一高考,没有考分的“硬杠杠”,但各高校也有择优录取的“软杠杠”,要求学生学习至少6门大学预科或大学学院预备课程。

澳大利亚首都区取消了高中会考制度,改为学生高中综合成绩加上一次地区的“全澳等级考试”成绩来综合评定学生的大学录取分。

法国的业士考试分为很多专业类型,与中学的学业结构相联系,总体上分为普通、技术、职业三种,每类考试还细分为多种序列,包括必考科目、专业科目和自选科目。印度高考类型也很丰富,医学、理工、工程技术院校都开设单独的考试项目,类似于同类型大学的联考。

实际上,自主招生的高校都有自己的选拔制度和入学标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学校作出录取决定的主要依据。当今世界教育发达国家无不重视素质教育,普遍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依据和参考。

英、法、德、日等国的考试科目除了统一的必考科目外,还有很多自选考试科目;除了笔试外,增加了小论文、面试、口试、实验等方式,考试内容则是将知识和能力的考查相结合。

美国的SAT是一种典型的以能力考试为中心的测验,题目可谓千奇百怪,这无疑有利于打破死记硬背的弊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同时,美国学生高中阶段学业成绩综合指标(GPA)甚至要比SAT或ACT更被大学所看重。此外,推荐信、课外活动、特殊技能和获奖证明等也都属于美国大学入学申请的审查内容。韩国高校也增加了志愿者活动、读书量、竞赛成绩等平时成绩在录取标准中所占的比例,还有一些特长学生通过“特别选考”进入大学。

关注和保障考生权利与自由

为了减轻高考给学生带来的巨大压力,让学生从容应对,不少国家给予学生参加多次高考的机会。美国的SAT每年考七次,ACT每年也可以考6次。美国在全国和世界各地设立数百个SAT考试点,学生可以自愿选择合适的地点和时间参加考试。另外,学生从高二就可以参加,录取时以最好的成绩为依据。

篇5

一、当前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1.对口就业率低

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育的目的在于为社会培养优秀的计算机网络技能人才,其就业的方向主要有:网络设计与施工、网络营销、网络维护、网站建设等。笔者在从事中职生就业工作中发现,很多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的专业并不对口,只有25.5%的学生能够找到与计算机网络专业相关的工作,部分学生即使能找到与计算机网络专业对口的工作,所从事的也是一些比较初级的基础工作,对技术要求较低,比如网络营销、网络管理员等。

2.工资待遇较低

根据对相关数据的统计,笔者发现中职生的实习期工资基本在400~800元之间,工资较低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的技术能力较低,创新能力相对不足,难以达到企业的标准,因此很多学生只能拿到最低的工资。同样,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中职生与大专、本科院校的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毕业生相比,不仅工资待遇低,而且工作条件差、工作强度更大,其主要原因也是中职生发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较低,整体的创新能力不足,工作的积极主动性不够。

3.就业稳定性不够

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进入社会的年龄较小、心理不成熟,加上职业规划能力较低,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缺乏清晰的思路,因此一旦遇到不合意就会选择跳槽。根据相关的跟踪调查,笔者发现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就业稳定率只有55.48%。影响其跳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因为违反企业规章制度、不能吃苦、不服从领导管理所占的比例为45.38%,因为对工作不满意、无法适应工作环境、工作的强度过大、人际关系处理不当所占的比例为54.62%。可见,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以及专业能力是影响他们就业的两大最主要因素。

二、中职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相关措施

1.帮助学生作好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规划是学生在未来的就业当中减少盲目性的重要手段,可以为学生的就业指明正确的方向,可以让学生在未来的就业中少走很多的弯路。但在帮助学生作职业规划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以及学生的爱好来制定,所制定的职业规划要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切不可脱离实际。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不外乎以下几种:网络设计与施工、网络营销、网络维护、网站建设等。学生应该要以自己未来主要想从事的工作为依据,有意识地加强自己该方向的专业知识。

2.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就业能力是一个以专业技能为基础,以社会适应能力为延伸,以专业发展能力为目标的综合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总体上来说主要可以分为专业技能和人文素质能力两大块。从上面的调查分析中我们已经知道,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难以找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工资待遇较低以及就业稳定性较低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专业技能难以达到企业的要求,因此必须不断加强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加快课程改革和加强校企合作无疑是最好的方法。另外,一直以来,学校一般都过度关注学生的技术能力的提高,却忽视了人文素质也是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提高学生就业稳定性的重要手段。笔者认为,提高中职生人文综合素质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开设心理教育、影视欣赏、道德修养、音乐美术等类别的培训课程,以及与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培训课程,或者定期组织观看电影电视,组织演讲、辩论,参与聆听讨论有关专家的讲座与报告等。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的中职生在就业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提升中职生就业能力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中职学校一定要注意加强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和人文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就业提供重要的支撑,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林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提升中职学生的就业质量[J].就业与保障, 2008(9).

篇6

关键词:高中 班主任 制度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187-01

1 高中班主任制度的理论阐释

1.1班主任制度的历史演进

1942年,绥德专署教育科的《小学训导纲要》中第一次提出“班主任”概念。1979年,教育部颁发《关于班主任工作的要求》,明确规定了班主任制度。1995年,《中学德育大纲》指出班主任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200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规定:“完善学校的班主任制度,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

1.2现代班主任的作用

深入高中班主任管理实践,不难得出,班主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领导者。肩负着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健康成长,在班级各项活动顺利开展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二是引导者。对学生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负有主要责任,在学生的学习、身体和心理健康成长中起引导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自觉和终身学习的好习惯。三是协调者。负责学校、家庭、班级、任课老师等方面的交流和沟通,积聚各方有利因素,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总之,现代班主任,对于启迪学生心智、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培养学生成为有益于国家、人民的人,负有重大责任。

2 当前高中班主任制度改革面临的困境

2.1制度设计不合理

目前,高中班主任制度安排不是十分科学合理,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班主任工作规定不明确,任务大而笼统,使得班主任疲于应付,工作重点不突出,效果不明显。二是多头领导之困,总务处、教务处、办公室等部门都可以向班主任下命令,削弱了班主任工作的独立性,降低了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三是班级管理只是班主任的事情,任课老师的任务就是上好课,其在学生管理方面处于被动地位,这无疑是极大的教育资源浪费。

2.2评价机制不健全

当前高中班主任评价机制尚不能完全体现客观、公正,存着不少问题。一是不重视过程的评价,侧重于学期和学年结束时对其笼统评价,把学生是否“犯错误”当作班主任考核的依据,造成班主任工作重点的转移。二是过度重视学生分数,形成了“学生分数高,就是班主任水平高”的错误认识,以致班主任忽视学生全面发展,片面追求学生分数的提升。三是校长评价制度不完善,部分校长工作任务繁重,不能深入实际了解班主任的真实水平,往往从一些片段或汇报来评价班主任管理工作,这极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挫伤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

2.3培训制度不完善

目前,高中班主任培训制度不健全,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一是培训机会较少。不少学校“重使用轻培养”,很少举办班主任管理培训班。现有的班主任培训班,针对性不强,实用性不高,以至于很多班主任老师工作中仍感到力不从心。二是培训内容和形式跟不上时展。现有的培训,只注重理论宣讲,缺乏实际经验讲授,大部分班主任提不起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使其在培训后怎样具体开展工作仍存在困惑。三是培训方式呆板单一。高中班主任成员的年龄、知识、社会和素质结构有很大不同,现在举办的培训班多侧重于通识教育,不能满足各个层次班主任的需求,使得培训不能产生实际效果。

3 进一步完善高中班主任制度的路径选择

3.1完善班主任制度设计

完善高中班主任制度制度安排,是保障班主任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一是建立科学的选配班主任机制。打破校长一人选派的旧体制,完善师生评选班主任制度,实行班主任见习期制度,健全班主任退出机制,选配一批高素质、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当班主任。二是逐步完善班主任激励制度。明确和细化班主任管理任务、岗位职责,完善班主任职级评定制度,探索建立班主任参与教学管理有效路径。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建立合理物质激励机制。三是加快“班级导师制”建设。把育人融入教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探索任课老师参与班级管理有效路径,实现教育资源合理、有效配置。

3.2健全班主任评估机制

构建科学、合理班主任评估机制,对强化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有重大现实意义。一是侧重管理方法和工作效能。打破偏重工作量的评估机制,引导班主任学习和掌握先进班级管理方法,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创新工作思路。二是健全任课老师和学生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定期对班级管理情况展开问卷调查,完善问卷形式和内容,侧重对学生凝聚力和素质以及日常规范的考察,引导任课老师和学生对班级管理建言献策,激发其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潜能。三是促进互评和自评有结合,更加注重班主任自我评价,建立民主、协商、共建的评价制度。

3.3创新班主任培训制度

加强高中班主任专业技能培训,有利于提升班主任管理素养,有利于提升班主任班级管理效果。一是完善制度保障,把培训与工资、晋升挂钩,促进培训与班主任职业发展、学校发展有机结合,持续、经常举办班主任培训班,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培训。二是着力加强校本培训,注重提升班主任育人理念、敬业精神、道德品质、专业知识和技能等综合素质,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管理理论和教育实践的紧密结合。三是建立多层次培训模式,把班主任分为新、老班主任,新班主任侧重于实践经验和工作能力的培训,加强对管理细节的培训,如培养和使用班干部、班主任计划和总结、家访和开家长会等;老班主任侧重于对工作方法的创新培训,加强德育科研相关培训,如科学管理方法、提升工作效能、总结工作经验等。

参考文献:

篇7

目前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不能满足社会和市场需要,例如专业设置与职位不衔接、课程设置陈旧、教学设备落后等,这些原因导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找工作时,要么专业不对口,要么不能胜任工作任务。因此,中等职业教育改革要在专业和课程上下功夫。一方面要遵循市场规律,做好市场调研,了解国家、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政策变化,掌握人才市场用人需求,使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具有前瞻性和适应性;另一方面要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不断增强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般来讲用人单位招聘比较青睐有实践经验的求职者,并且在同等条件下作为优先考虑招聘的因素。因此,中等职业教育改革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可以把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纳入到教学计划中,拓宽学生社会实践渠道,使社会实践日常化。比如,学校可以建立“模拟生产现场”基地,也可以建立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培养模式,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中等职业教育偏重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不能忽略一些人文学科知识的学习。比如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体育等学。通过这些学科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可以为他们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工作奠定基础。

三、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质量

中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这要求教师是“双师型”教师。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具备基本的教育和职业工作素质,精通特定专业工艺原理,并具备专业实践能力,胜任教育和培训职业教育学习者任务的职业教育机构的教育者。①当前,职业学校的双师型教师数量、质量已经不能满足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需要。因此,学校要通过多种方式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数量。首先,可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薪资待遇,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来加入到职业学校教师队伍中。其次,要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派青年教师到相关院校或企业进行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培训,促进其向双师型教师转变。第三,中等职业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要聘请相关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另外,相关部门要把好双师型教师质量关,只有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都上去了,才能给学生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四、鼓励中等职业教育办学形式多样化、特色化

篇8

论文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单独招生;多元智能;职业潜质;招考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单独招生(以下简称“单招”)改革试点,目的旨在引导普通高中毕业生向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合理分流,进一步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和办学水平,积极探索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规律和特点的人才评价选拔模式。自政策出台以来,各高职院校试点都积极探索更为科学、有效的招考模式。邢台职业技术学院经过三年的单招实践,探索出了“职业潜质评估”的新型招考模式,该模式能够科学有效地“考查与衡量出适合高职专业学习、具有职业潜质的考生”,即“最适合的考量”。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职业潜质

潜质释义:潜在的素质;潜在的能力、天赋。人们也常用潜能、天赋、天资、天分等来表示人的潜质。可见,潜质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职业潜质,就是个体先天具有的从事某种职业的潜在素质或能力。在高等职业院校单独招生工作中,考生的“职业潜质”就是考生的优势智能组合与所报专业对应的职业类别所需综合素质的一致性程度。一致性程度越高,其职业潜质越大,反之亦然。

(二)单独招生“职业潜质评估”的招考模式

在高等职业院校单独招生工作中,围绕“选拔适合高职专业学习、具有职业潜质的考生”这一主线,采取按专业大类报考的方式,以“会考成绩引入、文化考核划线、素质考核排序”为录取原则,以解决问题为评估内容,以直接展示为评估方法,由专业教师及企业专家组成考评团队,对考生的“职业潜质”进行评估的招考模式。

三、逻辑起点及理论基础

(一)以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与各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逻辑起点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普通高校中的理科院校,培养的是科学研究型人才,要求学生具备高度的抽象思维能力、推理能力、计算能力;普通高校中的工科院校,培养的是工程设计型人才。”而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技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单招应注重选拔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考生,这是高职教育对考生的总体要求。

由于高职单招的专业都有各自明确的人才培养定位,因此,不同专业的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类别不同,所需的综合素质也各有侧重。所谓职业类别就是以工作性质的同一性为基本原则,对社会职业进行的系统划分与归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1999年版)将我国社会职业归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职业。由于社会分工是职业分类的依据,因此不同类别的职业,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不同;同一类别的职业,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一致。

所以,我们可以而且应当将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作为“职业潜质评估”招考模式的出发点,评估考生是否具备所报专业对应的职业类别所需的综合素质的“职业潜质”。

(二)以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为理论基础

多元智能理论的学习和运用研究已在众多国家和地区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我国普教界已开展实验研究和推广应用,而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还较为零散。目前仅在课程体系、教育评价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有些研究。而在招考模式中,多元智能理论同样能够具有理论指导意义。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职业潜质评估”的招考模式就是在该理论的基础上展开的探索与实践。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t)在1983年的著作《智能的结构(Frames of Mind)》中提出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简称MI理论)。加德纳将智能定义为:“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产生及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能力”。

加德纳指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由八种智能组成: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交往-人际关系智能、自知-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在对各种智能的分析中,均列举了一些该智能适合从事的职业,如:交往-人际智能突出的人适合的职业有公关人员、推销人员等。身体-运动智能突出的人适合的职业有运动员、机械师等。

加德纳认为,八种智能是彼此独立存在的。这就意味着一种智能的高低并不代表其它智能有着同样的程度,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优势智能组合。他指出:“学生在接受教育生涯中最重要的事,莫过于找到适合个人智能组合的学科或技艺。”

因此,在高职单招工作中,我们可以而且应当通过评估考生的优势智能组合与考生所报专业对应的职业类别所需综合素质的一致性程度,(一致性越高,说明该考生的就读该专业的“职业潜质”越大,反之亦然。)来判断是否录取该考生。

四、模式的实施

“选拔适合高职专业学习、具有职业潜质的考生”是单独招生“职业潜质评估”的招考模式遵循的主线。从报考方式、录取原则、考试内容及方法等方面,始终围绕这条主线。

(一)专业归类诊脉。单招报考采取按专业大类报考的方式,将共性专业归为一个招生专业类别执行相同考试方案,考生填报志愿时可兼报同一专业大类所有专业。

由于这样的报考方式符合专业对应的职业类别的一致性的要求,能够有效评估报考该类专业考生的“职业潜质”,因此不必按专业细类报考。而且,按专业大类报考的方式能够增加考生选择专业的机会,简化考试组织程序,便于扩充专业大类的覆盖面,有利于单招改革的不断深化。

(二)“会考成绩引入,文化考核划线、素质考核排序”的录取原则。高等教育的特性是高职教育区别于中职教育的本质特征,这就要求被录取的考生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与学习能力这一基础,以适合接受高等教育。职业性是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这就要求被录取的考生要具备成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职业潜质”这一基础,以适合接受高等职业教育。

因此,采取了“会考成绩引入,文化考核划线,素质考核排序”的录取原则。即:学院统一划定文化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考试分数线。各类考生高中会考成绩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成绩均达到B等第以上或参加学院文化水平考试成绩达到分数线,按综合素质考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这样的录取方式将考生的综合素质视为考核的主要方面,即以“职业潜质评估”的成绩作为考生录取的主要依据。如果考生的优势智能正是从事所报专业对应的职业类别所需的综合素质,那么该考生“职业潜质”就大,综合素质得分就高,反之亦然。

(三)以解决问题为评估内容,以直接展示为评估方法。加德纳认为,智能的有效运用是在丰富、具体的现实生活环境中发生的。评估方法“必须是‘智能展示’的评估方法,即能够直接观察到一种智能的潜力,而不是通过数学和逻辑的‘反光镜’。”基于对多元智能理论的分析,根据所报专业特点,将怎样解决问题作为评估内容的依据,将能否直接观察到考生的“职业潜质”作为评估方法的依据。

如:管理营销类专业,评估内容涉及陈述表达、沟通交流、思辨能力等综合素质,评估考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如何解决问题,如“如果老师安排和你有矛盾或有意见的同学去一起处理事情,他(她)不配合你怎么办?”。艺术设计类专业要求考生的“职业潜质”与管理营销类专业不同,综合素质测试单采用面试不能够直接观察到考生在该专业上的“职业潜质”,采用了临摹、徒手画与面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估。

(四)由专业教师及企业专家组成的考评团队。评委由专业教师及来自不同行业及企业的部分专家共同组成。专业教师重点考查考生文化水平和综合素养;来自行业、企业的专家评委,有着丰富的行业、企业经验,能够更客观、更准确地评估出考生的“职业潜质”。这种评委组成有效地保证了选拔适合接受高职专业学习、具有职业潜质的考生。

五、社会评价

推荐期刊